时间:2023-05-29 17:4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卧看牵牛织女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9、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虽然人们都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耳熟能详,却很少过中国自己的“情人节”――七夕节。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曾出现织女和牵牛,但那只不过是星象的名称,两者之间还没有上演后来的悲情故事。到了《古诗十九首》,故事初现雏形,星星开始拥有了情感生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南北朝时代,整个情节进一步丰富起来:在天河的东边有一个叫织女的姑娘,她是天帝的女儿;织女整天在织布机边劳动,因为忙于编织云锦天衣,以至于容貌不整;天帝怜惜她独自一人,便把她许配给河西的牵牛郎。没想到织女从此废弃劳动,天帝一怒之下,让她返回河东,让两个人一年碰一次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织女没有因为公主身份免于劳动。织女和牛郎的两地分居,也不是由于王母的“第三者插足”,而是小两口耽于玩乐,以至于荒废事业――这更像一个长辈训诫晚辈的寓言。随着时间的迁延,人们似乎不太忍心金枝玉叶遭受如此谴责,逐渐原谅了女儿的懒惰,开始责怪母亲的苛刻。织女和王母成为女性的两种面相,织女代表了女性的“善”,而王母则代表了女性的“恶”。等到晚唐,杜牧在《秋夕》中抒情地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事实上,不管故事怎么演变,我们都知道它只是一种虚构。有趣的是,江苏太仓有一位民间文艺工作者,根据当地流传“牛郎织女精降身太仓黄姑”的传说,考证出牛郎织女的故乡在太仓。这种考证很难让人信服,倒是天文学家的解说更值得倾听。如果在八九月份的乡村,我们仰望星空,就可以在银河的西北侧看到织女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的是牛郎星,它的两侧各有一颗星星,那是一对小儿女,不远处还有四颗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星星,那是织女的梭子。
这些星星散发出的光线似乎非常柔和,但织女星的表面温度接近1万摄氏度,发出的光线比太阳强60倍;而牛郎星的的表面温度约8000度,发出的光线比太阳强10倍。尽管我们能够同时看到织女星和牛郎星,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来自不同时间的星光:织女星离地球27光年,牛郎星离地球16光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同时”看到的,是27年前的织女星光和16年前的牛郎星光。而织女星和牛郎星之间也相隔16.4光年,如果它们一起以光的速度向对方奔去,也要八年多的时间才能在中间碰头。
王母给牛郎织女特批的一年一次的聚会,只能在神话世界里实现,在现实世界里望尘莫及。即使在神话世界里,这也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人专门计算过,让牛郎使出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一天翻一万个跟头,也得花上787年的时间。看来牛郎要变成牛魔王了,这小两口要见一面还真是不容易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秋词》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夕》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山中》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6、《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孩童手牵着手,有放牛的,有拾遗麦的,出没在金色的田野。那是农民辛辛苦苦换来的成果,沉醉在喜悦中,孩子最快乐,唱歌、摘野果、做游戏……并肩躺在诱人香气的田园,望着朵朵白云。天,那么蓝,水,那么清,一切一切那么安静而洋溢着快乐。微弱的灯光下,摇着旧旧的扇子,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绽放出最动人的笑容,抚摩着孩子的小脑袋,眼里尽是流露出希望。这美好的一切都将留在此刻,放入雪白的画纸,形成一幅最和谐是仙景图。但,即使是最出色的画家都完成不了这巨作,因为,冰冷的画纸永远都装不下人们的热情。
轻罗小扇扑流萤
一群男孩女孩,花衣衫,花裙子,身上的肥皂香味和清清的花味巧妙的融和在一起。农村的孩子喜欢洗过澡,便到好友家串门儿,好不热闹。而或,一起嬉戏与黑黑的小田野。他们尽情欢笑,尽情蹦跑,追追逐逐,宛如一群天真的小天使。捉过可爱的小蝉,钓过有趣的小虾,点缀静溢的田野的又何不只有这些?闪闪的萤火虫,时而停留在也间,时而飞舞在花丛,惹的小孩满心欢喜。一双白皙的小手,握着一只亮晶晶的小精灵,腼腆地说:“送给你哦!”女孩红了脸。承诺,人间最纯真的承诺,天上的星星调皮的闪着大眼睛,仿佛也在祝福着他们。
天阶夜色凉如水
明月光,照地堂。
人们又开始辛勤的劳动了,而小孩呢?开始上学了。教室里,一双双求学心切的大眼睛望着年轻的老师,专心极了。校园里,也少不了欢乐。简陋的课室,朴素的教案,但,依然能吸引孩子,是他们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朗朗的读书声,虽然没有城市小孩先进的用具,可是有他们精心巧制的小玩意,没有城市小孩美味的食物,可是也有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没有城市小孩优越的生活,可是他们依然有快乐的权利。
放学了,又是亨着歌,拉着手,一路嘻嘻哈哈地回家。
路过小庙,他们会诚心诚意地跪下,双手笨拙地合十,在心里无比诚恳地希望平安幸福,说出自己的愿望,然后,互相猜猜大家的愿望是什么,很满意地走了。农村就是这样,平安无事就好了,连小孩都明白。
卧看牵牛织女星
许愿树下,有无数个虔诚的人们。
小孩不懂什么是牵牛织女,只知道婆婆将的童话故事,更不懂什么是爱。
青青的草地上,男孩女孩,都在等着最美好的一刻。当牵牛遇上织女,奇迹便开始了。没有人知道他们一年见一次会说些什么,但人们知道他们是幸福的。
在这静静的夜,许多青年男女都悄悄许下约定。
关键词: 古典诗词;“悲秋”;意象;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2-0073-03
“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曲感伤旋律,它由萧瑟、凄切、衰败的秋景、秋物、秋色、秋声结合人自身境遇而感发,主要抒发的是人对自身悲剧的感慨和一种生命的悲哀。
对“悲秋”的研究,有的学者从文学史时序出发研究“悲秋”的原型、历史接续及影响;有的学者研究“悲秋”的言叙方式;更多的学者则从“情景关系”角度来研究“悲秋”。在这里笔者则试图通过一系列“悲秋”意象来探究“悲秋”的意义。
一、古典诗词的“悲秋”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重要的诗学审美范畴,《周易·系词》提出“立象以尽意”原则,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1]意,包括情、志、事、理等方面;象则包括景、物、色、声等方面。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古典诗学的基本范畴。[2]“悲秋”意象是多种多样的,与秋外在的自然形态和自然之物是分不开的,在诗词中多呈现为意象群。“悲秋”意象, 主要可分为秋景秋色、秋物秋声和秋日天象三大类。
(一)秋景秋色,主要包括秋风落叶、秋雨和霜露等三种意象
1. 秋风落叶
瑟瑟秋风是身感耳闻的悲凉之气;枯槁飘零的落叶是可以目见的,易引起人的感伤情绪,产生生命易逝的悲哀。先秦时代,屈原《湘夫人》中“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已有悲秋因子的存在,秋与人之哀伤有了一定程度的关系,即秋引发、加深和表现了诗人的哀伤。[3]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此一声“悲哉”开中国文学史上“悲秋”主题的先河。贾岛《忆江上吴楚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颇富动感,气象雄浑,渭水西风陪衬居者怀念行者的心情,将一段悲愁之情寄于秋风落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说这两句诗是“置之盛唐不可复别”。[4]
2.秋雨
秋雨最易扯动人的情思,也最易扣响情感的门环。李商隐作《夜雨寄北》时只身在蜀,家小在河内,巴山秋夜,夜雨潇潇,激发了作者缠绵的相思之情并以诗代书。柳永《八声甘州》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使整个画面有一种凄清的动态美,物态总是与心灵相遇相契才产生诗意,“暮雨洒江天”告诉我们诗人的心灵是流动的,雨水仿佛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洒湿了江天,也洒湿了羁旅漂泊者的心灵,雨水洒洗,秋天越发清冷凄凉,客思越发浓烈。
3.露和霜
霜露属冷色调,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清冷之感,身感至心。骆宾王《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以蝉的艰难处境“露重” 以及“风多”喻己之冤屈难伸,感慨仕途的艰难并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柳永《八声甘州》中“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几句描写使人满目萧瑟,更觉风霜渐渐凄冷,但气象雄浑,悲壮中蕴含着无限的感慨苍凉,一股思乡之情演绎成了漂泊游子对精神家园的渴求。
(二)秋物秋声,主要包括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1. 动物:主要包括(孤)雁南飞哀鸣、秋蝉残鸣和寒鸦悲啼等三种意象
雁南飞是秋天特有的现象,南飞即“还乡”,易引起人的思乡情怀。孤雁南飞哀鸣,更易勾起文人的孤独感伤悲凉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写边地的秋夜中偶尔的雁鸣给人的心理触动。战事频繁,边地交通早已中断,路上已没行人,边塞秋夜笼罩着沉郁死寂的气氛,大雁不仅没有给边地带来一丝生机,反而更增添了几分冷落与悲凉,路断人行是目之所见,戌鼓雁声是耳之所闻,诗人通过对自己所见所闻的描绘,生动具体地展现了一幅边地秋景图。尤其是“一雁”突出地表现了作者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漂泊无依的艰涩。[5]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小舟在浓云低垂下空阔的江面上漂泊,西风中传来失群大雁的哀鸣,这孤雁漂泊的愁思长长,谁问谁怜?孤雁的声声悲鸣叫人心碎。
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喧闹的生命十分短暂。秋蝉残鸣既从听觉上给人一种凄切的感触,也预示着生命的脆弱和即将结束。李商隐的《蝉》,以蝉自喻,抒发自己的清高、清贫和不得志,咏叹出了诗人在动荡的晚唐时代,个人遭遇的坎坷不平。[6]柳永《雨霖铃》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让清秋的寒蝉残鸣声营造了一种离别时浓厚的感伤氛围。
乌鸦又叫寒鸦,这和秋的凄冷有关。鸦凄切的叫声和秋天中人的感伤又相关,寒鸦栖息于树,几声悲啼,易于引起孤独漂泊者的愁思,引发多种感触,故鸦在秋天悲啼也使人感到秋的寒凉。张继《枫桥夜泊》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乌啼”是秋声的象征,见其栖巢不稳,打破夜的宁静,引发愁思,正以映衬满怀旅愁的不眠之客,创造了悲愁的情感基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中“昏鸦”为这幅黄昏萧条的孤旅图更添了几声悲啼。枯藤缠附于老树,黄昏时乌鸦归栖于老树之上,草木野鸟都有归宿,正以反衬游子之漂泊无归。
2. 植物:主要包括秋菊和芦、菰、荻、江枫、梧桐(雨)等一些特殊意象
秋菊色彩美丽灿烂,亦可作为“悲秋”意象,当秋菊这种美丽与人物的生命和所处的环境不能与共时,便产生失衡感、落寞感和孤独悲哀。秋菊作为“悲秋”意象,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这在李清照诗词中表现得较为典型,李清照后半生有过较长时间颠沛流离的生活,感伤敏锐的心灵面对秋菊有忧愁,更有孤独冷清。忧愁如《醉花阴》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孤独冷清如《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深秋正在盛开,可是容颜已经憔悴消损,“人比黄花瘦”,又怎有心思去将它采摘?
芦、菰、荻、江枫、梧桐(雨)等是一些特殊的“悲秋”意象。芦、菰、荻等属水生植物,根系脆弱,秋天花白,秋日残败是显而易见的,使人产生生命的脆弱之感。江枫秋天变红,象征秋色,能引发愁思,渗透着生命将逝的意味。秋雨滴打着梧桐枯叶,目见耳闻,容易触动人的心灵,产生感伤之情。张继《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经霜,与“渔火”相映而红,如炯炯的眸子,与愁人无言相对,巧妙地烘托了江上孤客的旅愁。韦应物《夕次盱眙县》中“人归山郭暗,雁下芦州白”描写人归雁宿,各安其居,看着白茫茫的芦花催生了怀乡之情,天大地大,何处是家?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一组意象“枫叶荻花”瑟瑟作响,营造了一种感伤的送别氛围。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词人听梧桐细雨,敏感破碎的心灵被滴打着,分不清是听觉还是心灵的感触。《踏莎行》中“隔夜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雨声菰叶交响生悲,借凄清之景抒凄凉之情,诗人从风雨菰叶声中感受得特别深刻。
(三)秋日天象,主要包括秋月和星(牵牛织女星)两种意象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作为一个综合型意象频频出现。秋夜,月亮分外明亮,望月的人会把思乡怀人等种种情感寄予明月,明月发挥着情感传递功能,秋月作为意象,更蕴含着浓郁的“悲秋”气息。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触动着诗人的心,勾起满腹思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渗透着淡淡的悲哀。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残月一钩,勾起心中千丝万缕的去国怀乡之愁和无限的亡国之恨。
牵牛织女星作为“悲秋”意象,用来表现情侣之间远在天涯的相思之苦,但也别有所寄托。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织女隔银河以望牵牛,可望而不可即,无限相思。诗中将织女星拟人化,言因终日相思不能织布,泪落如雨。[7]杜牧《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牵牛织女星”触动了遭弃宫女的心,哀婉自身不幸,倾慕他人之有幸,心事盘绕全在这举目仰望之中。联系作者人生的穷愁潦倒,何尝不蕴含着政治上不得志的愁闷呢?
综上所述,“悲秋”意象可概括为秋风落叶、秋雨、露霜、(孤)雁南飞哀鸣、秋蝉残鸣、寒鸦悲啼、秋菊、芦菰荻枫、梧桐(雨)、秋月、牵牛织女星等。这些意象往往在文本中不是单一的,而是审美主体适时适地组合而成的意象群,意象间相互映衬生发、对比强化、和谐浸染、视听动静结合,就形成了“意象纷呈,触类多通”。[8]如吕岩《梧桐影》:“明月斜,秋风冷,古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全词四句,由明月、秋风、梧桐等组成意象群,画面丰富多彩,有利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更有利于创造诗词意境。
二、情景交融——“悲秋”情怀与“悲秋”意象的契合点
“悲秋”是一种复杂的情怀,意象即融入了情思的形象。中国文论讲究诗歌的本质是情景交融,提倡感物说和言志说,即外感于物,言动于心。情与物遇,目击道存,精神与物态的契合,有时是“一见钟情”式的拍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而诗的意象,有时简直就是物象,而抒情也简直就是状物。[9]如欧阳修《秋声赋》中“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秋中有情的感伤,情中有秋的落寞。
诗人之怨愤与愁绪不源自物,而源自人生的穷途失意。诗人抟结秋日景观,正是以其性情,而“悲秋”也。并不是欲悲秋日之草木零落,而是悲其人之穷、愁。哀怨之心甚炽,胸中全是秋意,则已无需值秋日而有悲秋,其发而为诗,则无往而不含秋意。秋本无情无志,更没有感伤,不过是秋外在的自然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使之更契合中国文人的心境罢了,情与景的交融方见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0.
[2]赵永纪.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3.
[3][10]陆玉林.传统诗词的文化解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2;106.
[4]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第九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713-1714.
[5]林高俊.边塞诗赏析[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77.
[6]傅德岷.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214-215.
[7]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第三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05.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也许你会感叹它来去匆匆,不着痕迹,我却爬山涉水,在历史的淘金沙里,寻找它的真谛。
也许生命本是一场追求,成长的足迹浸湿了追求的汗水。
在很小的时候,总希望夜幕降临,和家人一起坐在院中,一起“轻罗小扇扑流萤”,一起“卧看牵牛织女星”。渐渐步入学堂,我不局限于自然的满足,而是悄悄步入文人的心灵,我追求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渴望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悠闲;我寻觅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情谊。
时间好紧,可是我想我会选择追求。只有这一条路才有机会看到远方的美景。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这也许是不变的真理。
只要肯努力的追求,也许成功就在不远的彼岸。
他是一位我非常喜欢和敬佩的明星,他的不懈追求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感动。他是飞轮海中年龄最小的,然而也许有人不知道他从小就有轻微气喘,还患有中耳炎。为了他的事业和支持他的人,他曾几度受伤……他也曾拄着拐杖走上舞台,孰不知台下有多少人流下了眼泪……上节目的时候,没人知道的文史题他对答如流,而爱好读书也使他养成了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然而经历过这么多挫折,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这就是炎亚纶,而我们呢?
时间留给我们的越来越少,追求的脚步愈加急促;追求的心声更加强烈,曾失意过,但不曾放弃努力。成长与追求是一棵树上的并蒂果,谁也离不开谁,在成长的石碑上,我们携刻:记追求!
花开彼岸,请乘舟前行……
郑州102中学初三:韦天雪
1、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3、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4、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7、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8、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9、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0、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13、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14、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5、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16、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1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18、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9、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20、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21、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23、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6、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29、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30、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31、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32、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3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题记
夜凉如水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之夜,漫步静谧的小巷。黑暗中,古老的残垣颓壁无限延伸向远方,木屐与老街的青石板共奏一曲和煦的韵律,水乡沉睡时浅浅的呼吸声在弥漫着的薄雾里愈发清晰。
片片樱花随着转眼即逝的流星凋零,飞落在消瘦的肩头。伫立,仰望夜空,不知牛郎织女是否在鹊桥上幸福的相会?看似近在咫尺的爱却永远遥不可及。一份卑微的温暖却不被允许。并非多愁善感的情肠,此时也不禁怅然。轻摇折扇,久别挚友的孤人岂非总是容易触景动情?更何况还拥有一颗善良、脆弱的玻璃心。花雕独品,却也索然无味。酒入愁肠,身冷心更冷。叹一声“夜凉如水”,踏上吟哦的游吟诗人之路。
夜夜笙歌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盏盏莲花灯,漂移在秦淮河的水面上。微波荡漾,淡淡月光融着茫茫夜色,笼罩着寒意、沉寂的沙滩,一片冷寂。一只只灯火辉煌的精致画舫顺流而下,隔岸相对的酒家歌舞升平,妖娆的歌声幻化成风,笙歌乐音响彻夜空。再无乘舟漫游,作诗十七句之兴,拂袖嗟叹:“尔等且顾作乐寻欢,却不见南朝之亡耶?”《玉树花》,实乃亡国之音!夜夜笙歌,可悲乎,可叹乎?
夜来风雨
夜来风雨花成冢,空楼惟余乱红梦。
星稀疏,月朦胧。黑云蔽天,风飞雨落。
推开那扇朱漆窗,静听雨声,宛若天籁,久久缭绕,连绵不绝。顿时神清气爽,睡意全无。遂披衣而起,小立窗前。
默诵着那几句清新、娟丽的七言诗:“趁春踏青景如画,有家无归放天涯。仗剑执酒不复醒,醉卧幽兰丛中花。”萦绕唇际,思绪飘飞。
客栈前的木犀是否已随风渐远?那抹娇小玲珑的浅黄怎经得起风雨摧残?心又乱。
撑一把纸伞,行至屋外。满地残枝落花,浅雅的鹅黄没入泥土。心疼不已,拾一枝木犀,濯其污秽,以清水净瓶供之静赏。芬芳气息溢满屋中。此夜无眠。
夜尽天明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淡淡的曙光透窗而入,带着些雨后丝丝清寒的微风随之而来。
一、从文章的主旨导入
兴奋升温 ,容易调动人的情绪,使兴奋加值。抓住刚刚过去的,但学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为导入的一个点,既合学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开教学。例如,教《范进中举》这课时,由于刚学过鲁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一文,同学们已经对那个封建社会残害的孔乙己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上课我就告诉他们,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残害的人不单单是孔乙己一人,趁机我向同学们介绍即将要学习的《范进中举》,文中写的是那个54岁才中举,为功名富贵挣扎一辈子,结果喜极而疯的范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的残酷及当时世态的炎凉。这样就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为他们跟文中主人公范进的悲惨命运作对比,为加深课文的理解做了铺垫。
二、有意识的创设情境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事理进行直接描绘,或借助电化教学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已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情境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如在导入《国宝——
大熊猫》这课时,我设计了师生间的对话。话题是:你印象中的大熊猫是怎样的?当学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我就用简洁的语言过渡:大熊猫憨态可掬,温厚活泼,人见人爱,而且非常珍贵。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国宝——大熊猫》,去进一步了解它,认识它。这样,学生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和老师一同走进课文。又如教学《春》时,可引导学生背诵古今描写春景的诗句,或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春色导入。这种导入法,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进而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
三、从背景导入
历史是风,从远古吹来,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过去的每一天都成为历史,历史待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阴里。让历史作载体,让历史做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历史启迪今天,从而借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例如,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或许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从现在的新闻上也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是硝烟,是战火,是哀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上《梅岭三章》那课时,我先让他们说说战争的场面是不是总是那样:风烟滚滚,枪声四起等。而后进入文章,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另一种战争的场面,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考,
进入新的文章,战争题材的文章很多,战争的自然环境,场面,人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用来导入不同的文章,善用昨天的历史,也要善用今天的历史,让历史的风吹醒沉睡在旧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让历史的风吹出语文课堂导入的新意。
四、创设旅游闻味的情境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出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师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们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有一天,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出一件很特别的衣服: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这个荒唐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五、从朗读的角度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们上台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也是导入语文教学的一个好方法。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请同学上台朗诵)“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动情的诗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茫茫宇宙。在浩瀚的星际,除了我们人类已知的星球外,还有什么些奥妙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介绍包括牛郎织女星在内的有关天文知识的文章——《卧看牵牛织女星》。
“格格,醒醒,快醒醒。”当我睡得正香,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人在叫我,我睁开眼,床前正立着一位美人,一身轻纱,挽着高贵的发髻。
“呀,你不是嫦娥姐姐吗?”我高兴地喊道(别奇怪,我从电视中目睹过她的容颜)。
“嘘,轻点,走,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嫦娥姐姐悄声道。
“好,好,好。”我一连说了七八个好字,也不问是什么地方,一骨碌地从被窝里跳出来,一把抱住了她。嫦娥姐姐轻轻地搂住了我,一瞬间,我只感觉身子似乎变轻了,眼前突然出现了一轮明月,而且越来越大,我往下一看,房子变小了,看不见了,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我已飞出了房间,在天空遨游。我兴奋又害怕,紧紧地闭上了双眼,只听得耳旁呼呼的风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落地了,我睁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宫殿,宫殿全部用玉石雕琢而成,晶莹剔透,正中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广寒宫”三个大字。“广寒宫”?难道我竟到了月宫?我揉揉眼,可不是吗?那不就是桂花树吗?树下,十余名宫女皆身穿白衣,伴着清丽的乐音翩翩起舞,再环顾四周,一张张石凳上摆满了美酒佳肴,还有各种鲜果,都是我从没有见过的,一大堆人围在那举酒欢歌,李白、杜牧、陆游、苏轼哇!尽是些大诗 人(因为早在书中或电视上目睹 ‘ 芳容’,所以认识。),更高兴的是我们班的刘翠兰、江宇晴、吴群也来了。
这时,嫦娥姐姐步子轻盈地走到了大家面前,她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天是个良辰佳节,难得大家有机会欢聚在一堂,我们就来个‘迎中秋颂诗会’如何?”
大家听了都说好,首先登台地是杜牧,他吟了一首: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画屏。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我们拍手叫好,苏轼不甘示弱,献了一首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月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看到诗人们一个个说得热闹,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跳上台大声吟诵起:
儿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碧云端。
“舒欣格,这不算,不算,这是我的诗。”李白急了,大声 “抗议”道。大家都笑了,我不好意思地脸红了。这时,嫦娥姐姐走上来为我解围,“那就请舒欣格为我们唱首歌吧!”于是,我唱起了我最喜欢的《想唱就唱》。唱好后,场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后来,大家又表演了好多节目,我们唱啊跳啊,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题记
有的人,喜欢春天,喜欢那“四时可爱为春日,姹紫嫣红总是春”的蓬莱仙境有的人,喜欢夏天,喜欢那“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斗转星移的夜空有的人,喜欢冬天,喜欢那“无尽飘雪萧萧下,银装素裹雪梅开”的冰雪世界。而我,唯独喜欢秋天,喜欢它“古道秋风红叶落,不尽长江滚滚流”的长风落叶的境界,喜欢它“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感觉。
秋天的美,是常人体会不到的。只有当你亲自站在古道上,感受着一阵阵秋风,让秋风吹散你的头发,吹动你的风衣,看着落叶萧萧而下,才会享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承认春天是四季之首,但是有哪个季节能像秋天那样爽快,那样洒脱,令你能感受到沧桑的体验呢?谈古论今,描写秋天的诗词可谓数不胜数,至今我还很清楚的记得刘禹锡的《秋词》里,那气势磅礴犹如滔滔大海般的诗句。
秋天的月亮是最圆最美的,令远在天涯的游子们怀念亲人,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中秋佳节倍思亲”。这又让我想起马致远的《秋思》以及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这两首催人泪下饱含思念亲人的诗词至今在我耳畔徘徊。
秋天最美的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飞回巢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连飞,这更是让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秋天最令人兴
慰的是植物的果实。它们是大自然赐予劳动者的恩惠。秋天,大地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朴实的面孔,等待着来自劳动者的采取。第一阵风吹过,所有结满子料和果实的植物都把丰足的头吹向大地。这是任何成熟者必有的谦逊姿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重和感激。果实累累的秋天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它叫任何劳动都不落空,它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看到成果,他用最纯正的言词暗示我们:只要付出劳动,就一定会得到果实。
其实,秋天就是一本令人难懂的书,只要你参悟出其中的奥秘,便能感受到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那种震撼,是任何地方都体会不到的。
我爱秋天,喜欢秋天的美。让我们一起去品味秋天丰收的果实吧!你眼中的秋天一定有不一样的色彩。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1、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一课时,一老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自豪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那种严守钢铁般的纪律和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投影教学,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投影片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影视教学,加深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仿真模拟,化抽象为形象
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展示图文声像,将学生带进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而且可以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通过仿真模拟的手段形象地表现出来,妙趣横生,淋漓尽致,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黄河魂》通过对黄河壶口瀑布磅礴气势和景物的描写,歌颂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和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以及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精神。学生未到过黄河,对课文内容体验不深,感到课文内容很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在学生阅读了课文后,就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有关画面,加以教师精炼准确的讲析,学生一边看一边听,多种感官同时参与:那瞬息万变的奇观、震耳欲聋的轰鸣、动人心魄的力量、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气概……无不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无不使学生内心引起一阵颤动。这样学生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自然就透彻了,因为课文已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烙下了深深的烙印。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可控性是计算机一大显著特点,在程序中加入延时功能,可实现模拟仿真的无级调整,非常容易地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空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思考和理解。《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的难点之一就是对光年的理解,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理论概念上的抽象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借助多媒体延时模拟的手段将上亿年过程缩小到几分钟时间,设计成动画,展现在屏幕上,使学生通过动画,清楚地看到牵牛织女星的移动画面,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