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缅怀先烈诗词

缅怀先烈诗词

时间:2023-05-29 17:5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缅怀先烈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缅怀先烈诗词

第1篇

一、 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烈士,感恩幸福生活

二:活动背景: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祭扫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我班特策划开展此次活动。

三:活动目的:

通过纪念先烈的英勇事迹,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以提醒同学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四:活动时间:

xx年3月29日下午13:00点——16:00点

五:活动地点:

烈士陵园

六: 参加人员:10兽医普二班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

七:前期准备工作:

(1)

提前与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约好时间

(2)

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如白花,条幅等。

(3)

提前探好路线,在同学到达之前安排好一切。

八:活动流程:

(1)

参加人员于xx年3月29日中午12:50 在图书馆门前集合完毕,拍照后出发。

(2)

可以自由结合乘车,但要求在二点整到达烈士陵园,佩戴白花后,列队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园内。

(3)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唱国歌、全体默哀、诗词朗读、献花圈。

(4)

活动结束后,全体参加活动的人员跟随工作人员参观,认真听他们的讲解。

(5)

参观结束后,在园外门口集合照相,随后有秩序的回校。

九:注意事项;

(1)

要求活动所有参与者衣着大方得体,尽量是黑色为好。

(2)

进园前,强调纪律:不许大声喧哗,不许嬉笑等。

(3)

路途上保证同学都能跟随团队,在公交车上禁止拥挤,打闹。

策划书范文二: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具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怀念逝者,祭祀祖先,缅怀烈士。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引导广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人中的党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团委特举办此次清明扫墓活动,希望借扫墓之际回顾历史,重温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此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一) 活动名称:烈士陵园扫墓纪念活动

(二) 活动主题: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 活动意义:

1、使青年人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加深对“责任、使命”的含义的理解;

2、培养青年人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青年人为建设祖国,保卫先烈们打下的江山而努力工作、学习、掌握本领的动力。

(四) 活动时间:xx年4月1日

第2篇

鉴赏清明文化 同唱“感恩协奏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无论是以扫墓的传统方式寄托哀思,还是移风易俗、创新形式来祭奠先人,最感人的莫过于夹带其中的感恩情愫。这也是清明节被称为中国“感恩节”的原因。以清明为题材的风俗、典故、诗词为感恩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我校坚持以“鉴赏清明”为主题,家校同唱可以感动学生心灵的“感恩协奏曲”。

一是家校同唱“传统曲调”。以座谈会、恳谈会等方式和家委会一起沟通、探讨清明感恩教育活动,集思广益;以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方式。讲述“扫墓”、“寒食禁火”等风俗的由来。

二是师生共奏“经典韵律”。围绕“文化清明”的不同主题,动员教师和家长精心搜集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校园媒体进行传播,让师生领略清明文化的魅力;凸显“感恩清明”等不同主题,发挥图书室、校园网的作用,以读后感、佳句摘抄、感恩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品味;组织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等多学科教师,把课堂放到烈士陵园、博物馆、档案馆等地,结合一定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通过查清明起源、写踏青游记、诵清明诗文等,给学生构建起一个形象、立体的清明节,让他们了解清明文化。

三是班队自谱“主题节奏”。各班队积极向全体师生征集活动主题和方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清明感恩文化;在清明节前后模拟古代清明节体育活动,让校园春季健身大课间充满浓浓的“清明印记”:确定主题后或板报,或书画,或诵读,借助丰富的活动方式引导师生尽情感受清明特有的感恩文化。

激活清明教材共奏“生命交响曲”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及仁人志士的传统节日。我校以“追忆清明”为题材,在挖掘清明节内涵上下工夫,通过设置拓展课或渗透到基础性课程等探索,精心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追忆忠魂的同时深化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让传统文化元素自然漫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缅怀先烈、祭奠祖先、感恩思源、立德树人,让学生全面感受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意蕴。

一是巧用“追忆教材”。将清明节的主题活动与《詹天佑》《圆明园》《一定要争气》等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展评观后感等方式,引导师生认识生命价值,激发爱国热情。

二是活用“追忆作品”。在观看经典影片、阅读经典读物后,以“学英烈,做模范少年”主题队会活动、“革命先辈记心中”故事会等形式,缅怀先烈。

三是上好“生命课程”。发挥校园网络、雏鹰电视台等媒体优势,根据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生命教育视频,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历程,了解生命是怎么来的,根植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创新清明实践

齐唱“思源进行曲”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为充分利用好清明时节的感恩教育资源,我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精心描绘“思源画卷”。在领略春天景致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悄然转化成“感恩之举”。

一是用心吟唱“孝心旋律”。以“缅怀革命先烈,践行清明感恩”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报告会、观看战争纪实片,让学生直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树立责任观念和感恩意识:通过给老师一个自信笑脸、一节快乐课堂、一份满意答卷,给同学一个建议、一次鼓励、一次赞赏,帮父母捶背、晾衣、拖地,给他人让座、指路、推车等细微小事,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落实感恩言行,循序渐进地拓展其感恩行为。

第3篇

值周教师讲话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

大家好!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铲除陋习》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二月来了花正开,五月来了花不败”.大家对这歌词一定很熟悉吧!是啊!在海南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一幅幅美景如诗如画,早已成了千千万万人心目中的“天堂”。 你看:这里有怡人的气候;这里有迷人的椰风海韵;这里有令人陶醉的阳光海岸;这里有世界一流的居住环境;这里有古老的、凄美的传说,这仙境般的风光怎能不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呢?

因为有了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开发建设国际旅游岛。这真是振奋人心啊!

可是,朋友们,今天我们发现这幅完美绝伦的上帝的杰作已经有了瑕疵,这辆以旅游为主旋律的国际快车,被一些人画上了不文明的一笔:在禁烟区吸烟,践踏花草破坏绿化,垃圾随手就丢,侵占或故意损坏公物等等,而更严重的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有人说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宽阔的公路成了扼杀生命的无情杀手,汽车、摩托车就像那锐利的尖刀,肆意地宰割着幸福和安宁。巨大的悲痛就沉沉地罩住了原本一个个欢乐幸福的家庭!泪水也在每一个善良的人的脸上不住地流淌。

我曾有一个学生,是一个品学兼优好学生,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脸上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听他说,他们一家约好“五一”一起去海口。然而,天有不测的风云。他爸爸因车祸走了。走的是那么匆忙,那么突然。他,再也看不到自己慈祥的父亲了,就连一声最起码的“爸爸”也再也叫不出来了。

他的家,失去了往日的欢笑;他的母亲,变的憔悴、衰老了;他,也从此消沉了,那原本开朗的性格,变的沉默寡言,泪花,经常在他的眼睛中滚动;我去他家家访时,在他家附近的树林里听到一声声凄惨的呼喊声:“爸爸,您在那里啊?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和妈妈想您啊……”我听出,那是他的声音。我寻声找去,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满脸泪水,树林里回荡着他那充满渴望的呼喊声:“爸爸,你在哪里啊,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你回来把,我还想让你带我们去北京那……”我的泪不断地往下流,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安慰他。他年迈的奶奶在无尽的痛苦之中,思念和悲痛严重地扰乱了她的心智,总会坐在门前念叨:车儿呀,你慢些开,别撞到我儿了。

朋友,当你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是,是否想到:家中,有很多人在牵挂着你。

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着:“如果每个中国人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话,那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交通事故了。”

我想对朋友们说,当您为了一时方便,想横穿马路时,当您报着侥幸心理,想酒后驾车时,当您为了赶时间,而对红色禁行灯视而不见时,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您三思而后行

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团结起来向不文明行为宣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铲除陋习!让我们给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让文明之花开遍万宁、开遍天涯!

值周教师讲话二

老师们、同学们: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在在这里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

站在国旗下,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国旗是无数的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染红的。面对他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呢?烈士们是离开了我们,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呢?正因为有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如今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我们国家还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正在赶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将是献给烈士们最好的礼物。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正是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吗?不正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吗?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互相团结,互相关爱,要热爱这座城市,更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要发愤学习,为国旗添彩,为祖国争光!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坚强与勇敢,和平环境同样会把我们培养成材,我们要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为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共创祖国美好明天!

先烈们永垂不朽!

值周教师讲话三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我上了小学五年级,转眼五年多就过去了。在这五年岁月里,我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班干部,从一个贪玩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勤学好问、力求上进的好学生。更主要的是,在时间的匆匆流逝中,我对我们学校的感情更深了,更浓了。再有一年多,我们就要小学毕业,离开学校了,这怎么可能不让我留恋啊!

我们的校园美丽、和谐。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常常伴随耳边吹过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难于形容的惬意,舒心地背诵英语单词,快乐地吟唱诗词美文。勤奋博学、进取争先,成为我们希望小学每一个学生的追求。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欢乐、幸福的大家庭。而且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给予了我们亲人般的关怀、爱护,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这一切都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使我对学校产生了一份特殊的浓浓的感情。

第4篇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德育的基石

1.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高度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可开展一系列活动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内省和自我教育。而在学校举办“学校讲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每周一次,由本校教师中理论素养强的教师或外出学习取经回来的教师主讲,更亲切,更接地气,更容易接受。我们学校由本校教师当中的“专家”、“教授”主讲的讲座,讲述了《关于教师职业精神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了如何《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老师们在这里交流自己的看法、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思想在这里碰撞,心灵得以洗涤,教师学会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自我教育。

2.德育中坚力量的培养,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度

班主任(中队辅导员)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利用班主任例会,指导班主任加强德育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加强对年轻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处事能力,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

二、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德育的基础

1.和谐的人际环境是学校德育环境的精髓

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否团结和谐上进,具有正能量,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蕴藏着巨大的德育能量。在一些学校的清晨,总能看见这样一道风景:校长站在校门口亲自迎接学生,微笑,点头,与学生打招呼,整整这个的衣领,理理这个的红领巾,纠正那个的队礼。礼仪教育从学生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行为习惯也得到了温柔的监督和纠正。老师以身作则,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以实际行动引领学生。学生个个举止文明,老师人人彬彬有礼。

2.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本精美的德育读本

校园文化是一本无声教科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无声课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力求达到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和谐统一。醒目悬挂的办学宗旨、校训、校风等,无不体现学校对师生的厚望,也鞭策着全体师生不断内省;长廊的横梁上张贴的一句句经典名言、警句,催人奋进,促人深思;各班富有班特色的展板,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天地。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德育专栏:以黑板手抄为主的专栏,给师生自由挥洒的空间;以“贴”布置的专栏,为师生展示才艺提供了大舞台;可较长时间保留的造型别致的喷绘专栏,不仅让人眼睛一亮,更是记载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等知识。

三、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主渠道

1.坚持班会课、队会课、思品课为德育主要课程

充分利用班会课、队会课、思品课,不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教师在落实该学科知识、能力目标同时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对改造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主张经典诵读,将经典内化为自觉行为

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要求1―2年级诵读《弟子规》,3―4年级诵读《三字经》,5-6年级诵读《论语》。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解读经典,让学生理解经典,诵读经典,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四、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

1.书香浸润的童年――读书活动

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爱好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开放阅览室和图书室,给老师和学生提供自由借阅的机会,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2.我动手,我快乐――丰富的实践活动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德育认识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一些亲身体验及感悟,应尽可能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到农科所参观,进行种花种树比赛;到郊外野炊;畅游公园喜看家乡新貌;步行参观博物馆,领略家乡文化。提倡徒步出行,选择合适的参观出游的地点,在孩子和老师步行的能力范围内,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一是让学生领略途中别样的风景,二是磨砺学生的意志,三是践行了低碳生活,四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我参与,我自豪――精彩的竞赛活动

以丰富的竞赛活动促学生的发展。小歌手大赛、器乐比赛、文艺展演、游园活动都是队员们最喜欢的竞赛活动;手抄报、漫画、征文、书法、古诗词诵读会、拔河比赛、踢毽子、跳绳比赛、运动会、盆花评比、创意制作比赛……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在竞赛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提升。

4.牵手互助,爱心永恒――情感教育

第5篇

7月13日,我随团队一起出发前往云南昆明。大伙逃离杭州的酷暑,两天后到达四季如春的花城。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追寻我校先辈的足迹。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此行让我更加铭记历史,敬仰先辈:在当年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们被迫从美丽的西子湖畔一路西迁,途经多地,来到云南昆明;在途中播下了艺术的火种,浇燃了中华大地。

19日,我们来到当年艺专先辈求学的地方——昆明晋宁县安江村。寻访校址,当地老人给我们指认出唯一一处当年的房梁。新校址之后的面貌在解放后有所修整,但是基本保持了原貌:不大,由左右两排长房围合一座木质庙宇而成。围墙外,也有一方池塘。夏日湖面的绿草青青,犹如西湖的碧绿荷叶。遥想当年那些青年学子或许在这里游泳嬉戏,也或有些青年坐在岸边,描绘当时的一草一木。眼前的一切,不禁让人感慨今昔岁月的变迁!

当天院党委胡书记的讲话,提及罗工柳、吴冠中等几位赫赫有名的校友。我看过一些吴冠中关于西迁校史的回忆。回忆的细节生动,特别是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无疑成为了他记忆的一部分。想当年战火纷飞,学生们依然投身艺术创作,校方面对散乱的时局坚持办学。让我体会到先辈们艺术精神。

重走西迁之路,面对往昔校史,我不免把我辈国美学生与战争年代的先辈联想在一起。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在队伍回杭的火车上,队员海龙无意中聊到对国美的热爱,因为美院的学生有种“二”的情结。回到杭州,我对这个“二”一直印象深刻,时常想起。我想他说的“二”应该是活泼,是自由,是幽默……但是,我们只是小“二”,遥比先辈们对于艺术的执着才是大“二”。在战争年代,无暇顾及个人的幸福自由,而更多的投身救亡图存的浪潮,从美育的角度唤醒国民的救亡意识。他们手中的笔杆就是枪杆,他们同样投身在抗战救亡的阵地上。

先院长林风眠所题写了“为艺术战”的口号——如今我辈当不断地努力践行着这种精神。继承先贤对待艺术的激情与执着。在这个平和的时代,我们美院学子当有超于小“二”之大“二”的情怀,星火以向承。毋多言,让我们:为艺术而战!

云南行

得知云南红色寻访这个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我与好友闲聊时提起我想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想法时,好友介绍给我的。由于在这个团队里大都是硕士研究生,都很有能力;而我之前并没参加过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经验;平时也没参加过什么展览,因此简历也写得很简单,报名确实压力很大。但在看了这次活动的简介之后,我确实觉得很不错,加上我一方面想借此机会多结交朋友,一方面想要锻炼一下自己,于是鼓起勇气报了名。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没想到竟然真的被选上了,深感十分荣幸,也非常感谢老师能给我此次锻炼的机会。

我们此次红色之行踏出的第一步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要坐36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大家满身的激情并没有被这巨大的困难所压倒,大家虽然疲惫却依然活力四射;有人盘坐在地上为大家朗读文字、背诵诗词缓解压力;有人深夜兴致爆发,安静的画速写;有人实在疲倦,躺地睡去;也有人因怕睡在地上的人被路人踩伤而一直保护着她;还有在队友困倦和饥饿时分享自己的靠枕与食品。虽然已经过去多日,但这些事情依然历历在目。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团体里挺过这艰苦的36小时的。

15日上午到达昆明安顿下来后,大家稍作休息,下午便跟随老师们前往纪念馆,去参观当年各路豪杰们在艰苦条件下用功读书报效国家的西南联大旧址。当时天气不好,小雨持续不断,摄影们扛着笨重的机器永远努力奔跑在队伍前面,就为抓拍到更好的镜头,女摄影更是如此(我很是佩服);

当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宁可自己淋湿也要为摄影师撑好伞的同志们,还得时刻集中注意力,否则一不留神,摄影师就不在跟前了;非常感谢他们。后面几天也是参观各种遗址纪念馆,由于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拍照上,所以对这些天的其他记忆并不是很深刻。

转眼就到了18号,后面这两天大家主要分成两个小分队,一队是创作组为当地政府画墙绘,另一队则是影视组与寻访组一起去采访抗战老兵,而我虽然是影视组成员,由于创作组需要摄影师拍摄场记,自然是不能跟随组长前去拍摄老兵了。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由于大家大越来越熟悉,越来非常团结,特别是画墙绘的这两天,由于大家的团结一致,使这个工作量巨大的墙绘创作在短期内顺利完成。

而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最我记忆深刻的是队伍里的女同学们,由于画幅很大墙面很高,不得不借用高高的脚手架,虽然站在上面一摇一晃有些害怕,却始终没有退缩,直到墙绘工作完成,还有人在大家都觉得墙绘已经完成没事情做的时候,默默地收拾着垃圾。

在这个团队里面,即使我这些天每天都睡得很晚,起得很早,确实有些累,

却依然感觉我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开心,我想是因为我认识了这一群能体贴入微,能苦中作乐,能战胜恐惧的人;也是因为这些过得很充实,收获很多欢乐。

我的云南行记

我想象中的云南是一个美丽宛然的女子,它有着浪漫的情怀也有着自由的思想。但经过这次红色寻访,我发现云南有一颗坚强抗战的心。

7月13日,17个来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3名女老师,一列火车,我们开启了云南红色寻访之旅。在这个团队中,我有着陌生和不确定,不知道能否忍耐36个小时的火车,不知道能否可以融入这个大家庭,不知道一路上我们能否完成任务。

所有的未知也恰好让我们更加真诚地交流,躺开心扉容纳对方。我们分享着各自考学的经历,分享着带过来的零食和水果,一起玩游戏,一起讲故事。因为这些,长久的硬座火车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

7月16号,阴雨绵绵的天气放晴了,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朵,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旷神怡。在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抗日将领的后人杨毓骧老先生,又前往金陵园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那时候的金陵园有点冷清,零零星星的几个人在门口停车处。

走进金陵园,绕过许多小道,到了烈士的墓碑前。甘老师向我们一一介绍每一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包括他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都为国家付出了珍贵的生命,做出了杰出贡献。听着听着,眼角不知不觉的湿润了,为他们伟大,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的无畏。天空突然变得没有了味道,心情也没有了来时的轻松。最后,我们给所有的将军战士敬香,但却并不能够充分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

7月18号,长长的100米,高5米的墙绘在短时间内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并没有退缩,从定稿,艰难的打形到均匀的涂色,我们相互帮忙,相互合作,最终在晋宁县昆阳镇留下了我们的笔墨。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都充斥着欢声笑语,各种搞怪合影,是我们生动的记忆。

第6篇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办学中始终把塑造“中国灵魂”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给予保障。学校开发了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以循序渐进的文化渗透,为选择国际教育、未来走向世界的学生打上中国烙印,使其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时刻心系祖国,学成回馈家庭、报效国家。

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梳理了传统文化内容和对学生的影响,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四个维度构建出四大课程体系:传统经典课程、文化修养课程、华夏寻根课程、名家启迪课程。同时,制定出配套的《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规划书》,详细制定出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方式、评价体系,形成1~12年级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链条。

一、传统经典课程:传承经典,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传统经典课程的设立与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教化主要体现在诗教、儒教、礼教、乐教等方面。

1.1~6年级“诵读”经典

1~6年级重在“诵读”。学校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筛选出适合低龄学生学习的经典作品,开发各年级的校本教材《快乐诵读》。该套教材涵盖250首古诗、178篇美文、300句名句,并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纳入其中。每册教材设置吟诗词、读美文、赏名言、诵经典四个板块,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的晨诵时间,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诵、个人诵、小组诵、师生诵、表演诵……同时,将晨诵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坚持每周一、周三20分钟早读分别为背诵诗词、蒙学经典(国学经典)时间;周五为速读经典时间。除晨诵之外,还有课前诵、晚诵、周末诵,以集体诵读、小组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和父母共读,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习惯。

关注“诵读”过程,让学生借助图画、注解助读,感悟诗文意境,熟读成诵。同时学以致用,把经典诵读与语文学习、语文竞赛和主题报告相结合,将文学经典以现代竞技游戏的形式呈现

出来。

2.7~9年级“品读”经典

7~9年级重在“品读”。随着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初中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学的内容魅力。基于此,学校把选课走班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设置成丰富的选修课,如经典名篇赏析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语言鉴赏等,开发出《古典诗词欣赏》《水浒传》《三国演义》《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红岩》及《弟子规》《论语》的赏析教材。学生可根据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课程,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自主阅读赏析,评价作品人物及主题,赏析优美词语及写作手法,进行交流分享。

此时的经典传承,重点已经转移到理解上来,为此,学校进行了专门的课程和评价设计:每日早7:25~7:45为古典诗词文背诵时段,以诵读背诵古诗词、古文为主,由领读、齐读、齐诵、背诵接力、背诵比赛等形式构成;晚上6:30~7:00为经典名著阅读时间,最后五分钟,由学生进行诵读分享,分享诵读内容、感悟及方法等。同时,学校开展了传统经典的多样化诵读,如角色表演、制作人物关系图、人物形象漫画展、聊语文吧、建立“以书会友”朋友圈等,让学生深刻地把握、理解作品

内涵。

3.10~12年级“研读”经典

10~12年级重在“研读”。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成型,对中国文化经典的学习更为迫切。经典阅读真正进入内化阶段,学生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吸收程度逐渐提升,开始思考、研究、批判与输出,从辩证的角度研读经典名著,为他们今后成熟理性地扬弃传统打下基础。学校为此开发了《红楼梦》欣赏与研读等课程,对高中阶段的经典阅读进行深入引导。

课程之外,高中阶段开设常规读书会,为学生提供特色阅读环境,充实文学书籍,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如读书报告会、名家进校园等,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的习惯。

此外,各学段通过传统经典课程在实践中力求做到:1~6年级,诵读为主,讲解为辅,熟读成诵;7~9年级,品味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10~12年级,师生互通,交流情感,形成主题研读报告。

根据学生特点,学校还举办了分门别类的实践活动,如小学阶段的“经典诗歌PK赛”,初中阶段的“读书节”“红五月诗歌朗诵比赛”等,高中阶段则利用校本教材,由诗词―小说―散文的阅读顺序,整体推进,定期组织小组交流会,让学生写下感想。

二、文化修养课程:艺体修养,积淀民族文化底蕴

通过文化修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具体来说,在知识与技能层面,通过学习礼仪、茶艺、书法、京剧、武术、太极等中国传统文化,学生能够领悟民族文化精髓,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在过程与方法层面,通过课堂授课、讨论、自学、作业等学习过程,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逻辑进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悠久文化的理解;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整体文化修养。

1.艺术修养:书画课程

在1~12年级,书法和美术教学分为四个学段。书法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字的源流演变和“文房四宝”文化,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细心、耐心、静心地维持书写活动的能力;美术课通过欣赏、临摹、观察、创作、设计等,达到四个层次的目标,即学习欣赏和评述、提高审美能力、创作美术作品、多角度欣赏作品的形色质。

每年,小学部会举办六一艺术节大型书画展,初、高中部举办新年书画展,展示本年度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学校还会开设书法、国画类兴趣班、社团,为喜爱书画艺术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硕果累累。

2.道德修养:礼仪课程

礼仪是伴随个人一生的重要知识,是衡量一个人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学校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国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为办学目标,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支撑起中国灵魂。

在实施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公民、博识等课堂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渗透,和学校“礼仪天下 魅力我行”项目组结合,组织了百人礼仪社团,对学生进行古代和现代礼仪的培训,让礼仪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并组织“少年孔子班”学生前往山东泰安、曲阜参观“三孔”(孔府、孔林、孔庙),学习儒家文化,研习古代礼仪知识。

3.道德修养:茶艺课程

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学习茶艺,可以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茶文化,培养学生内省能力、自控能力及积极情绪,将茶艺融入生活中,可以在举手投足间展现个人魅力。

在实施方面,除常规教学之外,我们成立了“茶艺社”。在每周三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可以在温馨宁静的环境中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泡制功夫茶的过程中体验茶之乐;组织校外茶艺体验,发起寻找“爷爷泡的茶”活动,强化学生对茶的喜爱,增进与家人的亲情;在节日中鼓励学生用茶来表达对家人的喜爱,鼓励征集原创茶艺;在茶艺展中,将茶艺融合到艺术表演中,进一步传播和推广茶文化。

此外,鼓励学生走向校外,参与茶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在假期走进茶园,体验茶的美好,在行走中拥有一颗中国魂、茶人心。

4.健康修养:武术课程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被称为四大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武术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在锻炼的过程中,也能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德。学校在1~6年级开设武术课程,7~12年级开设太极课程,就是希望学生能在一招一式中铸就中国精魂。

此外,学校也成立了武术社团,制订了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每天清晨最好的时光里,感受武术的精、气、神;每天课间操,除传统的韵律操以外,融入武术操和太极拳;初、高中的太极拳,让中国文化和国际氛围完美融合。而且,在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比赛中,学校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中国柔力球公开赛(北京站)中也获得了学校组一等奖的成绩。

三、华夏寻根课程:行万里路,达成民族文化认同

华夏寻根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校门,结合文献资料和游学导读手册到不同的地点了解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从地理风貌、饮食文化、历史沿革、建筑形态、艺术特色等方面探寻华夏文明产生的根源和背景,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根基的认知,能够比较完整地理解中国文化脉络,避免价值观的盲从。

1~6年级:览文化名胜。主要是在校内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北京市内进行外出游学,每月一次走进首都及周边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并设计了《博物馆课程》。

7~9年级:探文化起源。每学期(上学期11月中旬,下学期4月底)开展外出游学活动,为期一周。分别设计了:京津线(燕赵文化)、齐鲁线(儒家文化)、陕西线(汉唐文化)、山西线(晋商文化)、苏杭线(吴越文化)……每条线路都会设计《华夏寻根―游学导读手册》,指导学生了解游学路线和行程安排,确定寻根研究课题。学生的足迹遍布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南京、杭州、大连等地,近距离地寻根华夏文明,触摸历史印痕。游学课程带着文化行走,在行走中对文化触摸、寻根;回来以后,静下心来,沉淀一身的收获,进而创作,举办华夏寻根诗歌汇报展演。学生以“半坡神韵”“春秋风云”“梦回秦朝”“灿烂文化”“民族伤痕”“文化根・复兴路”等主题,带着对文化渊源的深刻感触,创作诗歌,表达出胸中的一腔热情。这是游学的目的,文化寻根的魅力;这是塑造一批批学子健全人格、深厚学养的课程。

10~12年级:以“集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学生研究展示促进传承”为主题,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欣赏课程,选取代表我国民风民俗、艺术特色、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诸多元素,从历史渊源、特色风貌等方面展现它们的生存形态、发展传承;开设二十四节气课程,确定“清明”“冬至”等节气为主题活动节点。例如,清明节举办“清明诗会”,主题分别是:缅怀先烈、思念亲友、春和景明,并穿插介绍清明由来及传统习俗;高中学生组建了“二十一世纪锦绣传说”社团,让学生利用暑假远赴贵州云上丹寨,与黔东南州妇女民族手工产业协会一起,帮助当地村民成立两个妈妈工坊,向全世界推介我国精湛的民族手工艺。

四、名家启迪课程:走近大师,理解民族文化精髓

身教大于言传,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从学习和模仿开始。青少年正处于追逐偶像的阶段,对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身上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不可估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中华名人课程。

1.传统经典课程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王芬老师以《子曰》为题讲孔子,从孔子简介、孔子故乡、孔子生平、后人对孔子的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讲解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肖玉和吴凯两位老师走进校园,为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诵读课,“要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深刻体会文章内涵,将文字语言转换为个人理解,再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诵出来,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著名作家庄志霞老师围绕“如何朗诵古诗词”为学生举办了讲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掌握了朗诵的技巧,感受到名家的人格魅力。

2.文化修养课程

先后邀请高振普将军、罗援将军、陶克将军、钱永刚教授等名人为学生做励志讲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勉励他们成为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接班人;著名歌唱家龚琳娜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解了民族自信与艺术之源―传统文化,她要把民族的声音唱给世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郎永淳、张绍刚、朱迅等走进学校,为学生讲述阅读的重要性,分享独立拼搏的经历;奥运冠军李宁、杨凌、王丽萍、陈中,足球名将李金羽等体育名家,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磨炼学生的毅力;相声名家周炜、刘惠、刘全刚、何云伟等讲解了传统曲艺,带领学生品味传统艺术的魅力。

3.华夏寻根课程

我们会聘请相关文化领域的名人或熟悉当地文化的导游,为学生讲解文化背后的故事,让他们全面了解文化内容。北京偶得印刷工坊王璐老师及其团队给高中学生带来了主题为“穿越千年,与你相见”的雕版印刷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讲座,丰富“发现中国”选修课活动;“华夏寻根―清明诗会”邀请到全国朗诵师资培训高级班特聘专家胡静、著名演诵家朱剑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马宗武莅临学校,现场示范并指导学生,与学生以诗歌为媒介,以朗诵相酬和,共话清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世纪名人班还定期举办各类游学活动,邀请名家大师为学生做向导,讲解文化知识。例如,少年孔子班的教师、学生及家长一起游学山东,探寻儒家文化之源。

第7篇

考点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例1 (2016年四川成都卷)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华文明独领、主导世界 ②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汉语文化内含丰富、风格独特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组成了世界文明,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为此,中华文化独领,但不能主导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从题干的回文诗中无法判断其实用性。

考点2: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例2 (2016年四川广安卷)我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是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蕴含在五千多年的伟大文化之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④为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应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解析:选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例3 (2016年山东威海卷)在2016年央视春晚上,《华阴老腔一声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这启示我们( )

①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②在新时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要致力于保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④积极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宣传、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考点4: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例4 (2016年浙江金华卷)“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沭雨栉风……”年过八旬的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却累计捐款37 000多元,被评为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传统美德角度,他感动我们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B.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解析:选D。吴锦泉老人的捐款行为属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彰显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匡扶正义的传统美德,而与爱国情操、英雄气概、为政风范无关。

考点5: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例5 (2016年四川内江卷)2015年是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中国人民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表明( )

①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 ③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抗战精神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物质保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选A。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抗战精神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保障,而物质保障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考点6: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例6 (2016年山东威海卷)2015年我国先后开展了“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这(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④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选A。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属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例7 (2016年四川成都卷)“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2016年4月25日总理一行来到成都宽窄巷子,走进见山书局和散花书屋,购买了关于老成都的书和明信片。总理关心书香社会建设、关注全民阅读的依据是( )

①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②阅读是提高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决定因素 ③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④推进全民阅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B。阅读是提高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发展教育和科学两个方面内容,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考点7: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8 (2016年四川自贡卷)党的十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引领中,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是( )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 爱国、敬业、文明、和谐

解析:选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要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考点8: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例9 (2016年福建福州卷)某市在打造“满城书香”活动中建设了一批流动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方便群众申办新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等。“满城书香”活动有助于( )

①建设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②杜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滋生 ③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④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选C。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各种有害的文化细菌和病毒也在伺机传播。我们要保持精神肌体的健康,就要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抵制与减少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滋生,而不是杜绝其滋生。

【真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广东广州卷)“法”在古汉语中曾有“刑、法、律、法律”等称谓,如“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李悝编法经”“商鞅改法为律”“唐律”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直言:“,刑也。平之如水,从水……”;“”从“D”,“D”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有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从“水”,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含“去”,延伸出惩恶扬善之义。今天,“法”已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词。“法”字的语源表明,中华文化( )

A. 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

B. 独具特色 兼容并蓄

C.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D. 绵延不绝 固守正统

2.(2016年四川自贡卷)阅读漫画。“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这表明( )

①读书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传统文化 ②读书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读书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读书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2016年山东聊城卷)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一切传统文化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 ③只有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④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2016年重庆卷)龙灯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铜梁龙灯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1923年铜梁民间艺人创作了蠕龙,玩舞时犹如蛇行,慢时轻盈秀雅,快时跳跃飞腾。改革开放后,重庆市大力支持铜梁龙灯艺术创新,民间艺术家进行创作,推出“挂腰式、金龙蛟柱”等表演形式,这些使铜梁龙灯表演更加富有生命力。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 )

A. 重庆市尊重、珍惜和保护铜梁的龙灯文化

B. 铜梁龙灯艺术传承千年,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 龙灯艺术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D. 龙灯艺术的发展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

5. (2016年湖南衡阳卷)种茶喝茶本来是中国人的“专利”,由于对外贸易的缘故,茶传遍了世界,“茶”字也跟着走向世界,英语“tea”是闽方言“茶”的音译。而“咖啡”是地道的外国货,中国在进口咖啡时也引进了这个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华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应保护本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B.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应学习一切外来文化

C. 面对不同文化,我们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D.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会导致文化的单一

6. (2016年四川宜宾卷)2015年9月4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录制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该节目的播出有利于引导同学们 ( )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②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弘扬以抗战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2016年四川南充卷)近年来,南充市开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层出不穷,如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汉字书法比赛等。这是因为(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③只有中华文化才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2016年甘肃武威卷)从2016年起,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在甘肃省每年举办一次,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成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对于外来文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

A. 保护自我,拒绝来往

B. 相互融合,实现统一

C.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D. 照搬他人,摒弃自己

9. (2016年山东临沂卷)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中秋之团圆、重阳之尊老……在传统节日的保护方面,近些年国家做了大量工作。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完整的民俗体系( )

①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基因和思想道德内涵 ②承载着弘扬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 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④传递着团圆、忠孝、和谐、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理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2016年四川达州卷)2015年11月,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中国泉州举行。本届艺术节以“情系亚洲・逐梦海丝”为主题,以“展示・共享・合作”为宗旨,全方位展示了亚洲各国文化风貌。这场文化盛宴( )

①有利于增强各国文化的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 (2016年山东德州卷)“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连续三年,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国家对于普及全民阅读、共筑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倡导全民阅读有利于(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③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 (2016年山东济宁卷)“京腔京韵,校园处处唱响中国梦;国宝国粹,心头时时凝聚正能量。”2011年至今,济宁市金乡县正式启动“京剧进校园”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京剧走进校园四年来,该县努力传承京剧文化,联手京剧名家,培育了一批京剧爱好者和表演者,让校园京剧逐渐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了中国国粹,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京剧进校园”有利于( )

①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弘扬中华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④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主观题

13. (2016年四川宜宾卷)为落实教育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要求,某校团委组织同学们收集到以下信息: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致辞时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抗疟药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她请大家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中国的春节越来越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纳。

中华文化对西式快餐文化的接纳与快餐文化的“中国化”其实是同步进行的。

……

针对以上信息,小王同学认为,我们对中华文化应充满自信,要用中华文化去替代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请运用《天涯若比邻》的知识,对小王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14. (2015年贵州黔东南卷)材料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开播以来广受瞩目,新加坡、比利时等国纷纷购买版权,很多外国人想从中国的美食开始,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教育部提出,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材料二:主席在2014年9月24日的纪念孔子诞辰2 565年开幕式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内容,说说教育部出台的这一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句话的理解。

(3)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新题速递】

一、单项选择题

1.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有(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思想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继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后,由五洲传播中心精心打造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近期于各大网站同步播出。这( )

①将有助于人们更多地认识与了解中华文化 ②是对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会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 2016年6月1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廉”“互联网+”等分别入选年度国内字、词。同时,报告关注了去年的多个“热词”事件,包括“全面二孩”以及“南大”等校名简称之争,也关注了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建议要加大对规范用语的宣传力度。对于网络语言,我们的正确态度应是 ( )

①全部包容并吸收 ②对内涵健康的,要善于利用 ③明辨是非、理性鉴别 ④对于内容低俗的,要坚决抵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铁榔头”郎平身上充分彰显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自强不息 B. 勤劳勇敢

C. 爱好和平 D. 爱国主义

5. 2016年5月28日,为贯彻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有效地深化中国文化的传播,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为“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二届中国践行文化软实力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这一论坛的举行( )

①表明中华民族文化比其他国家文化更为优秀 ②有利于促使中国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能够避免外来文化对我们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 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在各地开展系列活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有利于( )

①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④促进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进一步实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2016年1月13日,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预计有近2万人次的“非遗传承人群”走进大学接受文化通识教育。这样做( )

①是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有利于增强人们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③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④有利于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文化强国建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2016年3月3日,由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承制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二季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该片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一大型纪录片的价值,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B. 有利于引导国民增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守护精神家园

C.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文化强国

二、简答题

9. 材料一:百姓希望党和政府增强阵地意识,搞好舆论宣传,凝聚向上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突出了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地位的不可动摇,也充分表明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阅读风尚日益成为时代潮流。

材料二:2016年,是国家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周年。十年来,国家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社会影响日益深远,读书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在“文化重大工程”方面,纳入了“全民阅读”“文化精品建设”“中华典籍整理”“传播能力建设”等。其中“全民阅读”包括:举办“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基础上,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实施儿童阅读书报发放计划、市民阅读发放计划、盲文出版工程,支持实体书店发展。

(1)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倡导全民阅读?

(2)当前,如何在全社会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打造书香中国?

三、活动探究题

10. 中国是文化大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步伐,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中华魂・强国梦”系列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

【感悟魅力】小明:党的十以来,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文化强国方面,我们首先要重视亿万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创造,其次要重视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文明的源泉,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世界上少有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

(1)请你说说为什么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

【加强交流】小华: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中国将深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坚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加强能源资源领域合作,形成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标准等重大项目。

(2)请你谈谈应怎样通过文化交流来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国家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