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孩不笨电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新加坡导演梁智强2002年执导了《小孩不笨1》(内地上映时改名为《憨仔鬼精灵》,深受观众好评。根据该片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曾在央视八套热播。相隔4年后,梁智强继续拍摄了续集《小孩不笨2》。
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小孩不笨2》以新加坡竞争激烈的教育文化为背景,真实反映青少年在学校及家庭里所面对的压力,影片对华人社会的教育、儿童成长问题有细腻而深刻的表达。影片秉持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上半段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隔阂的铺叙,下半段是问题的集中爆发和解决,同时也是家长和学校通过这些事件的本身和事件中的线索来真正理解、认知孩子的过程。
《小孩不笨2》深入探讨父母与子女之间因彼此缺乏沟通而产生的代沟、反映家长管教子女时所面对的困难的主题,永不落伍,放诸四海皆准。电影透过三个孩子(JERRY、学谦及成才)的成长故事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包容和肯定。影片让父母反思“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句话。
《小孩不笨2》受到香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并得到香港教育城大力支持,推荐为父母与子女本年必看电影之一。
二
爱是电影的永恒主题。学谦的母亲是一家中文报刊的主编。学谦的父亲是一家公司的中层人员,对于学谦和的教导严厉有加,希望他们心无旁骛,专心功课。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疏于引导,学谦并没有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沉迷电脑,功课不济。成才的父亲年轻时曾误入歧途,与人打架,腿落残疾,还曾身陷圈圄,独自抚养成才长大。他希望成才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成才则痴迷武术,不思进取。两个家庭的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尽管方式粗暴,但舐犊之爱同样也是沉甸甸的。
代沟是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一个鸿沟。学谦兴趣在电脑和写博客,曾在博客大赛中获得冠军。他的特长并没有得到母亲的认同和支持,相反,更多的是对他学习成绩欠佳的训斥和责备。“较低的学习成绩会导致动机的缺乏,而且失败可以被看作对教师的责备而不是对学生的批评。家长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尺,而忽视了自己和老师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造力。成才爱好武术,也被他的父亲指责为不务正业,一言不合即导致其父的拳脚相加。家长与子女间沟通的匮乏使两代人之间沟壑纵横。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代淘同样是触目惊心的,在学谦的劝说下,成才一改往日不写作业的陋习,第二天交了作业,不但没得到任课教师符老师的肯定和赞扬,相反是挖苦和嘲讽,其结果只能是成才的自暴自弃、自甘沉沦,影片的上半部尖锐地指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所在。
沟通是两代人之间的心灵之桥。影片把现代家庭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予以聚焦和放大,一是“纸条式沟通”,学谦家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孩子把自己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写在纸条钉在木板上,父母也通过纸条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双方的情感交流主要依赖于生硬冰冷的文字而不是心灵的沟通和爱的传递。二是“打压式沟通”。影片把当前大多数家庭中普遍存在的这种沟通方式予以戏剧化的再现。
影片通过两个重要的事件对这种沟通方式予以反思。一是“光碟事件”。符老师在收缴手机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学谦的成人光碟。学谦慌乱中传给成才,几番传递,终被符老师截获。情急之下,师生互殴。“光碟事件”成为两人性格转变的分界线。学谦被鞭笞,成才被开除。被鞭之后,学谦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今天,杨学谦死了”。从此。两个少年开始他们的沉沦之路。二是“抢劫事件”。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放弃,同学的耻笑,两个人在孤独封闭的自我空间里徘徊,心灵之门逐渐禁闭。最后被黑社会吸收,黑社会大哥先设计两人去商场偷MP3,然后派人冒充警察敲诈。两人筹钱无门,走投无路之下,抢劫了一个过路老太的项链。“抢劫事件”对两个少年心灵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影片上半段凸显和揭示了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代沟和沟通问题。影片下半段则为这种“症候”和病结开出了良方:赏识教育。
三
近几年,赏识教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家长的认同,其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农民希望庄稼丰收的心情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相反:庄稼收成不佳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找原因:而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影片中符老师教育学生勤勉有加但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学生的华文成绩,他利用周末给学生义务补课、自费买《新华字典》送给学生。这一切无私的付出不但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感激,反而激化了师生的对立和冲突。符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把它归咎于学生的厌学和贪玩。其实,原因在于符老师没有找到那位年轻老师所说的“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把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放大,让孩子能够感受到鼓励和关怀,再努力去做得更好。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老师、家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给处于逆境或失败中的孩子无穷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相反,一味的批评和责备只会销蚀孩子原本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宽容是影片要传达的另一重要教育理念。学谦和成才误上贼船,在黑社会大哥胁迫下,去商店偷,结果被“警察”勒索封口费,两人四处借债,也拿出了为买父亲一小时的时间去看他演出而省吃俭用、甚至“偷窃”积累的储蓄,但仍相差甚远。两人情急之下,决定挺而走险,蒙上面具,打劫一过路老太太。在得手之后,两人善良的本性并没泯灭,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两人决定把打劫来的金项链还给老太太。可是,在归还时,路人在得知老太太的遭遇后,纷纷相助,欲抓两人归 案。然而,老太太在警察询问时却说跟警察开了个玩笑,结果因为“谎报”被警察带回警局,她回头笑着说:“没事,我去交代一下就行了”。老太太所表现出来的宽容使全剧达到了。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犯错的孩子以改过自新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关怀,让他们有机会重新矫正自己的人生路向。
近日与家人一起观看了电影《小孩不笨1》、《小孩不笨2》、《妈妈再爱我一次》和《暖春》。这四部电影都让我感动不已,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了。
从电视中我看到的主要内容是小强的母亲秋霞和国荣相恋,但国荣的母亲嫌弃秋霞身世不好,所以让国荣另娶一个。之后,秋霞与儿子小强相依为命。几年后,国荣与妻子因习惯性流产及严重的贫血,不能生育了。秋霞知道后便把小强交回给国荣抚养。有一次,小强从父亲国荣家自己跑去坐车回到母亲秋霞家。秋霞说如果小强再私自跑回来就躲起来不见他。第二次,小强跑回母亲家却不敢进家门,他就到庙里度过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秋霞在这庙里看到了昏迷不醒的小强。当秋庙抱着小强走时却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滑了下来。结果秋霞变成了疯子。过了18年,小强找到了母亲,并在母亲面前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儿歌,秋霞才慢慢地清醒过来。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爱是多么伟大啊!这训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们的母亲对我们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而我们却很少去关心我们的母亲、爱护我们的母亲、了解我们的母亲。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我们的母亲,关心我们的母亲,了解我们的母亲,不要再给我们的母亲增添负担。
沙口路小学四年级:熊天乐
小孩不笨2观后感
上个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使我感触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小孩不笨2》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们也有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是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
如果说父母打孩子还可以理解,但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颜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我觉得很残忍,我不赞同这样做。这样做也许可以令孩子吸取教训,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剧中也曾说过:烂苹果削去烂的部分,剩下好的还可以吃,全部丢掉就没有了。正因为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我相信每一个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如天使般快乐。
小孩不笨读后感
有时候,家人的一句问候,一份鼓励,一个微笑都是孩子心灵上的钥匙。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沟通了,只有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心。父母的教导是为了孩子着想,但不同的方式可能引来不同的后果。父母不应该将自己所求的优点全部施加给孩子,应该要给孩子自己的天地。而且父母不应该片面的观察到孩子的缺点,这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多倾听孩子的意愿,多赞赏孩子的优点,不要一味的谴责,更不要一味的责骂。父母是孩子人生上的一面镜子,更是孩子冬日里的那缕阳光,只有父母选择了优秀的道路,才能给孩子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电影中的几个父母都只看见了孩子的缺点,从而导致了孩子的伤心与痛苦。父母都知道关心孩子,只不过不明白爱的表达方式罢了。父母之间的吵架,不仅使孩子受到了伤害,而且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当然,我们都明白家长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孩子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期待着你们的赏识。只有那个卖饮料的阿姨懂得如何关心孩子,如何教育孩子。
但是,父母对我们的严厉、绝情都只是表面现象,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父母内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
电影帮儿子打开成长心结
儿子自小聪明伶俐,可5岁时出现了交际障碍。他向往和小朋友一起玩,但玩不到几分钟,他就会生气,和小朋友吵架,气冲冲离开;他还喜欢要求小朋友这样那样,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渐渐地,邻家孩子都不愿和他玩了,幼儿园老师也反映他这方面有问题。我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想要他改变,但收效甚微,好了不到一天,老毛病又犯,甚至出现了孤僻倾向。我焦头烂额,思来想去,终于想到,借助他喜欢的影像,会不会效果好一些呢?于是,我开始搜索相关的电影,一部部筛选,最后选出《ET外星人》、《夏洛特的网》、《虎兄虎弟》、《钢铁巨人》等八九部电影。周末或晚上,我陪儿子一起认真地看。《ET外星人》中,10岁男孩艾里・奥特与迷失的外星造访者E.T.建立了纯真友谊,并帮助他找到回家的方法;《夏洛特的网》、《虎兄虎弟》、《钢铁巨人》及其他几部的重要主题也是友谊,我想让儿子从这些影片中感受到友谊的宝贵和美好。果真,电影慢慢地看下来,儿子似乎悟出了什么,再次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虽然摩擦与冲动仍会出现,但我适时用电影里面的情节提醒他,他竟也很乐意就接受了。尝试到了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快乐,儿子的交际世界渐渐打开,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我总算松了口气。
儿子才进小学时,可能由于课业突然加重,我们家离学校又比较远,他每天很早就得起床,加上班主任属严肃型,他显得有些忧郁,甚至厌学。我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一边和老师沟通,另外就是陪他在周末看电影,我选了《狮子王》、《征服者佩尔》、《小鬼当家》、《小孩不笨》、《小猪宝贝》、《千与千寻》、《别哭,妈妈》,还有纪录片《动物战场》等。这些电影,有的真挚感人,有的幽默搞笑,有的可爱唯美,但都主要涉及坚强、勇敢、理想、战胜自我这一类的主题。儿子看得很投入,跟着电影里的主人公时而紧张,时而忧虑,时而握紧了拳头,时而感动得热烈盈眶,到最后,当胜利来临,孩子轻松地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这种克服与征服的过程,仿佛是他自己人生的彩排,他在其中逐渐接纳坚强、无畏、勇敢这些优秀品质。一年多下来,儿子适应了新的环境,即便后来遭遇过大年级孩子的欺负,他也乐观地走了过来,成绩开始稳步上升。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思想不时在变化,我一旦感觉到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立刻想办法找对口的电影来帮助他成长,如《狼图腾》教会他隐忍,《小飞侠彼得潘》让他感受成长的真正内涵,《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教会他坚持,还有《逃生共同体》这样的纪录片则教他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自救。
给孩子筛选合适的电影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单纯,课业重,时间也宝贵,因此,给孩子筛选好电影非常重要。
从报刊和网络上,我们能找到一些给孩子介绍和推荐电影的内容,平时可以多搜集。可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听从这些,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哪一部适合自家的孩子,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看,这些都是问题,不可过于随便。我个人认为最放心的办法就是爸爸妈妈自己先看,看完后我甚至做了比较详细的笔记。有的电影可以当时就给孩子看,有的要等孩子大一点看,有的要视情况而定,有的最好请几个小朋友一起看,有的让孩子独自欣赏就可以。还有,有些本是拍给成人看的电影,其实也适合孩子,如获得奥斯卡奖的不少电影都有其特别魅力之处,大可选些给孩子欣赏。一些特别好的纪录片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对长见识很有作用,孩子作文时也许又是好素材。另外,选应景电影也很棒,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窗外的景与电影画面相互映衬,既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美感,又能提高他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孩子从电影中吸收营养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看电影更是如此。为了引导好儿子,我想了很多办法。
我在看每部电影时,都会列出8至10道问题来,等孩子看完,我们一起探讨,最初任他自由发挥,然后我再鼓励和引导。比如看《狮子王》,我会问他最喜欢哪一只狮子,为什么?你欣赏小辛巴吗?欣赏它哪些方面?如果你是小辛巴,你会怎么做?哪个画面让你最感动……
还有,电影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当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状况时,我会让他回忆电影里面的画面。如孩子耐心不好,不喜欢等待,我会提醒他想想《狼图腾》里面的那些狼,为了捕到羊,他们一直站在远处悄悄地看着羊尽情吃草,直到确定它们吃得饱饱的而跑不快了,才发起进攻。
另外,电影可以和阅读完美结合。很多电影都是由小说或童话改编的,印象最深的是《哈利・波特》,我先是带孩子看的电影,然后再找来书读,读完书又去看电影,电影与书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为何电影会有这样的改动,钻研这些问题,让孩子思考,逐渐爱上阅读,也慢慢感受电影的特点。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位移 对策建议
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且敏感的一个阶段,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苏醒,人的生理、心理都处于巨变之中。此时,大部分青少年要在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所构成的三个“小社会”之间不断转换,能否成功地进出各个小社会对青少年当下的身心发展和未来前途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对所论述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是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对于“社会位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根据该术语的原创者及翻译者的解释进行论述。
1.社会位移。
“社会位移”这个术语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根据美国学者菲兰(Phelan,P.)等人所做研究翻译过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许多研究者就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单方面影响进行了研究,菲兰等人批评了这一倾向,指出了研究学生的多重世界及在其间转换的必要性。菲兰所说的多重世界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这三个小世界,它们各有一套价值、规范、期待及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的“社会环境”。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比如,放学后回到家中)称之为“越界”,即吴教授所说的“社会位移”[1]。
2.成功的社会位移。
菲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位移现象[2]。
第一种类型:和谐的多重世界/顺畅的越界。
第二种类型:失协的多重世界/可设法实现的越界。
第三种类型:失协的多重世界/碰运气的越界。
第四种类型:边界互闭/无望实现的越界。
本文对青少年成功进行社会位移的界定包含第一、二种类型,即不管三个小社会是共同性超过差异性抑或反之,青少年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各个小社会中找到合适的角色定位。
3.研究意义。
上学期间,青少年总是要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另一种社会环境,即不停地进行社会位移,他们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这三个小社会中协调并建构现实。通常不管是家长、教育者还是研究者,都将学生的顺畅社会位移看做是毫不费力的,然而事实上,学生需要很大努力与一定技巧才能够成功实现社会位移,尤其是当各个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价值与规范时。在这方面认识的不到位,导致青少年无法得到如何处理不同社会环境转换方面的直接帮助,而学生社会位移的能力对他当下的生活质量,有机会进一步深造学习、获得丰富的工作经历,过有意义的成人生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电影《小孩不笨》剖析青少年无法成功实现社会位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二、影响青少年成功社会位移的主要因素
辩证法指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我将从外在三种社会环境的客观差异和内在青少年自身两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成功社会位移的因素。
1.三重社会间存在客观冲突。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心灵的港湾。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青少年与家庭之间坚固的纽带,是家庭区别于学校、同辈群体的主要特征。由于兄弟姐妹的情形比较复杂,因此本文暂撇开这点不谈,在家庭关系中只谈论家长与孩子。母亲怀胎十月赋予了孩子生命,而后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成人,父母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正因为年幼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照料,父母很容易将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无意中忽视了孩子也是“活生生的个体”,也是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正如电影中Terry的母亲,大事小事都给儿子包办,只要求儿子听话,这样真的是为了儿子好么?
学校理应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老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然而由于教育理念出现偏差,很容易将教育简单地同管制画上等号,于是学校在青少年的心中变成了“监狱”。监狱是冷冰冰的,里面的关系是狱警与犯人之间看管与被看管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些青少年心中,老师成了冷酷无情的狱警,专制地束缚着自己的言行,用统一的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分数。成绩好的学生就好像听话的犯人,行为良好,所以得到比较客气的待遇,而成绩差的学生就像那些专门闹事的犯人,得不到老师的信任。譬如电影中,两次明明都是意外,但是校长却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甚至都不给予机会解释。
同辈群体相对家庭与学校来说,青少年在这个社会中有比较大的自由选择权。美国心理学家约瑟森(R.Josselson)认为,友谊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互敬共鸣,即指朋友之间在共同的交往中,开放自己,尊重对方,分享各自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获取彼此的信任与理解[3]。青少年的思想逐渐成熟,在这个阶段的友谊已经开始从小伙伴一起玩耍向志同道合、思想交流的境界转变。同辈群体之间有比较多的共同话题、共同爱好,感情深厚、氛围轻松,虽然肯定有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却不会出现正儿八经的一方教育另一方。
三个小社会的主要冲突就在于各自对青少年的期望与规范不同,以电影中的一节华文课为例:学校的华文老师要求学生学好中文,并告诉学生中文学习对了解文化及以后成长都有很大益处,然而家长却用自己的经验证明不会说华文也没关系,对自己的事业没有影响,这反映了学校与家庭的冲突;学生Selena巧舌如簧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后,得到同学们的鼓掌肯定,自己也志得意满,反映了学校与同辈群体的冲突。
2.青少年主观方面缺乏必要的认识与能力。
受限于身心的不成熟和社会位移方面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在不同的社会情境间的转移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清晰地辨别在不同的情境下自己的角色。譬如Terry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听话,然而朋友告诉他不用事事都那么听话,加上发生的一些事情,结果让他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三、对策建议
1.改革教育理念,推广理解教育。
教育说到底是人对人的一种影响,可以是机械填鸭式的,也可以是充满爱与理解的。现在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无视“人”的存在,心中只有自己,老师只顾实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家长只顾要孩子走好自己给孩子规划的道路,社会只顾要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结构需要。
弗洛伊德说:“自恋是人性之大敌。”就心理学而言,自我中心是一种单线思维,一切皆以自我为核心,凡事完全从个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在你我之间跑几个来回,多方面考虑问题。比如,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对于自我中心的人来讲,只有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西施,才是真正的西施;至于其他人眼中的西施,都不过是东施、南施、北施之类的冒牌货,不值一提。我们要倡导“理解万岁”的教育,消除老师、家长等思想中的自我中心意向,在思考问题时,需要突破自我中心的围墙,尽量设身处地地替青少年着想,有效地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心中的困惑,从而帮助其成长。
2.青少年自身要善于反思、体悟。
外在的帮助与启发是少不了的催化剂,关键要靠青少年自身努力,不断反省才能有进步。青少年要明确自己不同的角色身份:在家庭中,自己是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听取父母正确的意见,委婉指出父母不对的地方;在学校里,自己是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好好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同辈群体中,自己是朋友,应该友爱诚信,尽可能地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主动寻找亲近良师益友。角色的明晰对于青少年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在师长和圣贤古籍的引导下,不断进行反思、体悟,随着历练的增多,青少年的社会位移会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26-227.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一、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教师会讲到跨越代沟的相关方法。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上,我给他们播放了电影《小孩不笨》中父母和孩子因误会而争吵的片段:父母因孩子售卖游戏卡赚钱责备孩子,与孩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孩子哭诉说是想赚钱买父母好好陪他一天才售卖自己的游戏卡。通过这次交流,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得到了父母的谅解。父母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得以平等沟通,相处得也更加融洽。通过此例,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是跨越代沟的良方。在很多知识的教学中,只靠讲道理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学生的具体需要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思品课程的教学肩负着培养与构建学生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责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慢慢对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很多问题与社会现象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而,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构建,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在认知上还会存在偏差。思品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更正学生观念上的这种偏差,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与启发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在教学《行为与后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些开放性的研讨话题。例如,让学生尝试讨论面对病重的妻子和家里已无钱买药这一事实时,是选择偷药救妻子还是选择坚决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偷药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行为选择将会有不同的后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人不能因为要满足自身需要就触犯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只有人人学法、遵法、用法、守法,才能保障自身权益,维护国家利益。由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人性丰满的学生。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另一个直观表现便是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很重要。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思维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及研讨问题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思考,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接收的难易程度也会不一样。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间的这种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给予每一个学生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这样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情绪》这一节内容时,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导入:“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喜或悲、或怒或愁的经历,并告诉大家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在支配着自己呢?”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立刻引发起了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纷纷回忆着自己有过的一些难忘的经历,都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随后我对学生说道:“你们对情绪都有什么了解?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不对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这个教学过渡不仅非常自然,而且在前面的研讨过程中也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首先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同时,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给予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
作者:张勇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一、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执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首先要注重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惑,并帮助他们解惑,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课本中设置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生们在生活中会碰到的各种问题为教学范例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他们会在生活中碰到各种难题。这些难题会对他们已经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构成冲击,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困惑。如果学生内心的困惑不能够及时得到疏导与排遣,这些困惑很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甚至在学生心里留下阴影,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们在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类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才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侧重点。在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教师会讲到跨越代沟的相关方法。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上,我给他们播放了电影《小孩不笨》中父母和孩子因误会而争吵的片段:父母因孩子售卖游戏卡赚钱责备孩子,与孩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孩子哭诉说是想赚钱买父母好好陪他一天才售卖自己的游戏卡。通过这次交流,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得到了父母的谅解。父母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得以平等沟通,相处得也更加融洽。通过此例,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是跨越代沟的良方。在很多知识的教学中,只靠讲道理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学生的具体需要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思品课程的教学肩负着培养与构建学生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责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慢慢对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很多问题与社会现象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而,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构建,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在认知上还会存在偏差。思品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更正学生观念上的这种偏差,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与启发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在教学《行为与后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些开放性的研讨话题。例如,让学生尝试讨论面对病重的妻子和家里已无钱买药这一事实时,是选择偷药救妻子还是选择坚决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偷药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行为选择将会有不同的后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人不能因为要满足自身需要就触犯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只有人人学法、遵法、用法、守法,才能保障自身权益,维护国家利益。由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人性丰满的学生。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另一个直观表现便是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很重要。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思维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及研讨问题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思考,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接收的难易程度也会不一样。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间的这种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给予每一个学生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这样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情绪》这一节内容时,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导入:“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喜或悲、或怒或愁的经历,并告诉大家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在支配着自己呢?”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立刻引发起了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纷纷回忆着自己有过的一些难忘的经历,都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随后我对学生说道:“你们对情绪都有什么了解?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不对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这个教学过渡不仅非常自然,而且在前面的研讨过程中也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首先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同时,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给予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
作者:张勇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关键词:心理学原理;有效教学;应用
一、“注意”原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堂课下来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会不同程度或者完全未理解教学内容。同一个班的学生,智力不会有明显的差异,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虽然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意志,但是常常服从于活动的任务,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抓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这一要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明确每一次课时的授课目的,确保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指出教材的关键和难点。“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设计中也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
无意注意是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由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例如,某幼儿教师在一节科学领域的课“神奇的水”中,以“魔术”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这种无意注意经过持续保持,最终会转变为有意注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操纵学生的两种注意规律,尽量多采取一些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策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期望”原理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力。每个学生都有一股内在隐藏的潜力,即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欲望。以罗森塔尔教授为首的心理专家们研究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当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满足其期望,并且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就会激发力量,即学习动机。教师首先应当客观地分析学生的潜质,期望一个合理的进步空间。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郝老师十分珍视学生们的进步,哪怕成绩提高了1分,都会给予关注和表扬,感受到期望和关注的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动力。与之相反的教华文的符老师却认为“差生”就是“烂苹果”,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一点点被打击没了,最后自暴自弃。
三、“记忆”原理的应用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形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是学生是否记住教师所教。
识记是人脑对事物作出区分识别并留下大致印象的过程,是记忆的首要过程。心理实验证明,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计教学预案,从第一步就给予学生深刻印象,以独到的方式呈现新知识,在整个记忆过程中至关重要。而学生对待新的教学内容,要尽量保持集中注意力,因为错过了识记环节,就无从谈起保持记忆。在识记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就可以顺利进入保持环节。
保持是识记过的内容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过程,计算机的存储芯片对任何信息都能做到永久保存,而人脑需要不断复习才能记牢。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一些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记忆效果。例如,某解剖学教师编的人体12对脑神经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在后面。”根据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发现记忆中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要在课后及时进行短期快速的强化复习,其后调节复习频率,直至巩固记忆。对于所学知识,记得越多越牢固,自然有效提高教学。
四、“强化”原理的应用
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有诸多用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应用强化理论,以促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是“正强化”,它可简单理解为给予一种好的刺激,使希望的行为重复出现。例如,班级里总会存在某一类学生,他们介于听课与不听课之间,要想让他们听课大于不听课的时间,可以抓住他们听课并积极回应教师的时刻为契机,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次数适当,让其充分意识到认真听课和积极地回应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许。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心理学原理,让心理学原理为有效教学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长铁一中原本只是一所企业子校,缺少文化积淀,而一所没有文化内核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很快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为此,我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研修班学习。在那里,我在一批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的启发下。审视自己到长铁一中两年多的工作,思考用什么策略去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
学校的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治,就是仅凭校长的权力和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这是一种便捷的管理方式,效率高,但存在很多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保证了公正性,但刚性的制度缺乏人文关怀。第三个层次则是文化管理,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目标。我认为,在学校制度重建已经初步完成的情况下,制度创新便是永恒的追求。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重塑理念,大力培育校园文化。首先要提升管理品位,由以制度管理为主、文化管理为辅,上升到以文化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
我同时提出了学校的工作方略:文化引领、内涵发展。文化管理是一种没有管理的管理,它通过渗入每个员工的心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当然,文化管理首先要树立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改变人生。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只有当这个观念深入到每一个长铁一中人的心中时,学校才有可能实现文化管理。
同时,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浮躁心理,我很不认同。我认为,学生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不应受那些所谓“四两拨千斤”的投机取巧生活态度的影响,而应引导他们从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明理诚信”是立身之本,我希望长铁一中师生能终身去践行它。这就是我将“明理诚信”作为校训的很朴素的思考。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学校的管理开始向着我所期望的目标迈进。学校将精细化定为管理的品质,要求大家用精心的态度打造出精品结果。每个部门都按精细化的要求落实自己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教师们都会撰写教学案例,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尽力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学校的领导班子将管理定位于服务师生员工,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深入到班级、课堂、教师和学生中去。倾听大家的心声。与大家交流沟通,尽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学校还成立了一个教研协会,成员通过博客来发表自己的教育感悟。同时,学校的校报《长风》、校刊《青藤》也都是教师们展示自我风采,交流教学心得的园地。
教师不断发展。才有学校的不断发展。长铁一中的教师培训,已由当初的专家主讲,发展到如今的教师自讲。学校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让学生个个有导师、人人受关爱。绝大多数导师能从“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四个方面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教师培训时,最受学生欢迎的导师会在相关主题的校本培训课上讲述自己的体验。那些课堂教学改革、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管理有特色的年级组长及科研有热情、外出参加高端培训的教师,都会作为“本土专家”在培训课上向大家介绍经验,交流体会,汇报学习心得。
更多时候,我自己站在讲台上,为教师讲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讲学校的发展策略、规划和目标。有时候,我还会组织大家观看一些相关的电影。从中感悟教育的力量和方式。还记得,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新加坡的电影《小孩不笨》,表达的主题是孩子的天性是美好的,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的不同却导致了孩子后来发展的巨大差异。很多教师看后都对自己以前的教育失误深感愧疚。这样的培训方式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素质拓展训练,要求大家不论男女老少,一起面对困难,共渡难关,从而提升团队意识。
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每年都会组织“长风杯”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武。只要有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省、市一级的教学比武,学校一定会为每一个参赛的教师组建一个辅助团队,并从校外请来专家进行赛前的指导。所以,青年教师等于是集中了团队的智慧去参赛。获奖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长铁一中的教师连续三届参加长沙市“星城杯”大赛,获得了两个团体总分第一名一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学校对教师业务素质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打造课程文化,通过课程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音、体、美和信息专业的教师,只有通过开发课程。才能保证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打造课程文化,主要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和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来实现,且重点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下发给教师教学的是国家编写的课程而不是教材,这给了教师充分的发挥空间。它要求教师能根据国家对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编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教师们通过开发课程,既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要将长铁一中打造成一所具有优秀文化内核的学校,除了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方面,定向越野一直是学校的传统项目。2009年下半年在四川广安举行的全国比赛中,长铁一中获得男、女团体第一,近三年都荣获全国比赛总分第三名。定向越野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每个参赛队员仅凭手中的一张地图来完成设置的任务,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目标。这是一项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非常考验学生的意志与智慧。我们的队员非常不容易。几乎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有时候为了迎接比赛,还要到外地去训练。为了参加广安的比赛,教练将队伍拉到了重庆训练:2012年暑假在黑龙江比赛,教练又将队伍拉到了伊春训练。定向越野队也得到了各大学的青睐,队员几乎都被特招进了重点大学。长铁一中现在还有一支让人充满期待的体育队伍,那就是从初一特招进校开始训练的跆拳道队。首批毕业的队员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夺得过多枚奖牌,都被特招进入大学。再过两年,将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将拭目以待。学校的健美操队、篮球队等其他项目也都办得各具特色,群众性艺体活动精彩纷呈,不仅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身心,更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长铁一中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正在逐渐深入到学生心中。美术方面,学校有一个由特级教师带领的教师团队负责对学生的专业培训。学校每年升入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有40多个,多的时候,一年有4个学生同时考入中央美院。音乐方面,学校的舞蹈队每次在省、市比赛中都获一等奖。这些项目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07-02
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认知水平有限,很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班主任应以宽容心态对待学生每一次过失,对犯错误学生耐心进行教育,不可动辄就批评指责犯错误的学生,须讲究批评艺术。
一、对犯错误学生批评要有的放矢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来自千家万户,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受社会影响各不相同,在性格、思想、道德、习惯等方面有不同表现。犯错误的学生,有的个性倔强,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有逆反心理,有的自暴自弃……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胸有成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才能针对学生所犯错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进行教育,从而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过多次批评未有明显效果,以致各科任老师和同学都有点嫌弃他。如此一来,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遇到一点挫折就产生“我不行”的心态,逐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和违纪生。对于这样自暴自弃的学生,班主任主动接近他,做他的知心朋友,让他了解你的兴趣爱好、内心世界等,他才可能把心里话告诉你。班主任掌握学生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要注意选择最佳时机和场合谈话
班主任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应注意选择最佳时机。有经验的班主任认为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是: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产生悔恨时;火头已过,心平气和时;思想疙瘩解不开,易产生过激行为时。这些是一般教育需掌握的时机,当学生遇到重大问题时,班主任对其教育宜早不宜迟。
班主任找学生谈心还应注意选择场合,给学生留面子。笔者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句话:你做错的时候,等所有的人都来齐了指出你错误的人,是你的敌人;等所有的人都离开了再指出你错误的人,是你的朋友。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成人意识也逐渐增强,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形象。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批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往往不会接受批评。因此,批评教育学生,班主任最好不要选择在教室、办公室等这些公共场合,应该选择人少、环境安静、让人心情愉悦的场所批评教育学生,这样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也容易接受。我有一个学生叫小祥,他上课时要么打瞌睡,要么讲话、搞小动作,严重影响同学学习;下课时则精力旺盛,追逐打闹。科任老师和同学经常向我告状。开始几次,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苦口婆心地对他说了一大堆道理;他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找他谈话次数多了,他反而嫌我说得太烦,表面说知错,背后又照旧。有一天,他因乱画同学的书又被我请到办公室,其他同事看见他就打趣地说:“小祥呀,你快成我们办公室的常客了!”这句无意的话让我深思良久:他没有进步,是他没听进老师的教导,可能他讨厌来办公室,反感老师在办公室批评他。于是,我改换在人少的场合给他讲道理,取得了教育效果。事实证明,后进生自尊心也很强,班主任在公共场合教育他,他碍于面子,出于自尊心,往往接受不了批评教育。
三、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具潜能不一样,发展水平不平衡,都有长处和短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因此,班主任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仅要看见学生的错误、缺点和不足,更要发现学生的进步、优点和长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处于成长过程的学生更是如此。班主任不能仅站在高处发号施令,更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大多数人害怕他人批评和指责,感到很难堪、很没面子。言语尖锐刻薄、不留情面的批评,直接伤害学生自尊心,只会引起反感甚至反抗。记得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的一幕:老师上课前例行检查学生作业,他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按时完成时,就生气地请不交作业的学生离开教室。有一个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这次交了作业,但老师嫌他做得不好,讥笑他说“跟不交有什么两样?”想到辛辛苦苦熬夜才完成作业,竟然被老师一句话完全否定了,这个学生非常不服气就站起来与老师理论。老师又说了一句更伤人的话:“人家都笑你们是‘烂苹果’,一点都不争气。”这个学生愤怒了:“你最好不要在我面前提起‘烂苹果’这三个字,如果我们真的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你有没有想过,是谁让我们变烂的?”学生这些话,让老师始料不及。学生变烂固然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有责任的,所以不能全怪学生,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班主任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行为的得与失,启发学生认识自己行为错在何处,并提出有关的建议,让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一个转变过程。这样做远比直接批评指责效果好得多。据报道,有的学生受到批评后,因一时想不开、情绪失控而自杀。这应当引起我们班主任反思:批评教育学生时,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是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要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观念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当今社会更需要有开拓性、创新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每天不仅学有所得,掌握自身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做事,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些班主任喜欢拿别班的成绩跟自己班比,一旦别班的成绩超过了自己班,就埋怨自己的学生笨、不够努力;当自己班的学生超过别班学生时,还认为不够好。这太难为了学生,究竟怎样才够好?学生们往往不喜欢这样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可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还须看到学生学习之外的闪光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尊重他人、工作能力等方面不一定就比成绩稍差的学生强。每一个学生各有优点缺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而不是仅盯着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情况,班主任都应善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多一些表扬激励,少一些批评责备,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不要吝啬赞美的词句,而要及时在公开场合大声地赞美学生,特别是赞美后进生极其微小的成绩。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班主任的赞美,会唤起心灵上积极向上的志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班主任必须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不以分数论学生成败,心胸豁达,一视同仁,用慈爱之心,努力营造平等、互助、和谐、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