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小报

清明小报

时间:2023-05-29 17:5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清明小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清明小报

第1篇

关键词:诗词;体验;民族习俗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包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贴春联……这些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古至今的诗词中,也有鲜明的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节日,引导学生诵读有关经典诗词,让学生深刻体验民族习俗。

一、诵读节日诗词,领略民族文化

传统节日前后,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词,并带领学生用各种方式来吟诵,让学生深刻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

比如,元宵节前后,吟诵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让学生感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美好景象;感受“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的热闹场面;清明节前后,带领学生吟诵《清明》,让学生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祀场景;吟诵唐代韩翃《寒食》,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武侯家”的古代习俗;端午节前后,带领学生高声吟诵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习俗的悠久历史和赛龙舟时紧张、刺激、热闹的场面;七夕节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让学生感受到了真诚纯洁的爱情的美好;中秋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则把学生带入了浩瀚神秘的宇宙星空……唐代张九龄《望月还远》中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学生感受到真挚友谊的珍贵;春节时,吟诵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学生感受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

经典诗词,让学生在欢度节日之际,更加领略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欣赏荧屏诗会,培养高雅情趣

从2008年起,中央电视台在元宵、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夕,推出了以传统节日命名的精美诗会。诗会以经典古诗词与现当代优秀诗歌为载体,通过名家、著名主持人、优秀演员的朗诵、解说与访谈,幷配以别具匠心的场景画面、音乐背景等来挖掘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境。

为了配合这些荧屏诗会,每到这些节日前,笔者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经典诗词,先把它们摘抄下来,在班级中举行节日诗会。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逐渐完善。在欣赏央视晚会时,再做进一步完善。学生兴致极高。诗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经典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三、制作节日小报,通晓节日内涵

如果说“节日诗词诵读”和“荧屏诗会欣赏”只是浅显的“诵”与“赏”的话,那么,“制作节日小报”则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知识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筛选内容,编辑美工,制作小报,欣赏报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相关节日的来历、节日习俗、传说故事等知识,进一步通晓节日内涵,对民族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精心组织活动,体验中华魅力

(一)元宵灯笼展

按照惯例,我们这儿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元宵节前开学。为了让新学期有个新气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花灯迎元宵”活动。首先自己拜师学艺,学习制作灯笼的方法,再买来竹条、细绳、绸布、剪刀等相关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灯笼作品。学生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做出了大大小小、红火喜庆的灯笼。元宵节前在班级走廊悬挂起来,真是别有一番喜庆景象,为新学期营造出新气象。

(二)端午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包粽子的原材料苇叶、大米、红枣等,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得来极为容易。端午前的周末,布置学生准备这些材料,回校时带来。学生返校后,笔者开始教他们包粽子。学生个个兴奋不已,摩拳擦掌,都想亲手包出一个高质量的粽子。当学生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时,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三)中秋赛诗会

第2篇

关键词:传统节日 教育资源 德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24-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传统节日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应运而生,如清明网上祭英烈,重阳节向身边的老人送祝福等。然而这些活动却呈现形式化、低效化、样板化等趋势。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1 活动低效的原因

1.1 为了活动而活动

创建文明城市或文明学校,或是其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的检查,都会涉及传统节日教育这个领域。于是,同传统节日相关的德育活动很多时候都沦为迎检的规定性动作。节日小报,征文绘画,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看似精彩纷呈,可是目的却不是为了通过传统节日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是为了照几张照片,写一份总结。目标出现偏差,效果就会很差。长此以往,教师、学生一遇到传统节日就感觉“亚历山大”,苦不堪言。

1.2 传统节日教育氛围的缺失

很多有识之士感慨,当下的中国,传统节日静悄悄,反倒是一些洋节日很热闹。圣诞节,万圣节之类的节日,铺天盖地都是媒体或商家的宣传。近年来“光棍节”之类的节日也纷至沓来。而清明、端午、中秋节,媒体关注的往往是高速免费,景区拥挤之类的话题。传统节日仅凭学校深挖其德育价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3 样板化的活动,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一到节日就办小报,搜集相关的节日资料。活动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是一些样板化的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的兴趣要远高于高年级学生。

如今的教育现状是,传统节日教育越来越“受宠”,可相关的德育活动却收效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些“假冒伪劣”德育活动。给予上面的思考,笔者所在学校在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时,努力使活动丰富起来,同时代接轨,同学生的学情接轨,收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并总结出学校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几种有效途径。

2 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2.1 整合资源,把传统节日同其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确实值得我们去挖掘。但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智慧,把挖掘到的传统节日资源同其他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丰富活动内涵,更新活动形式。

今年清明节,一所小学的几百名学生,开展了“清明远足祭英烈,感家乡之美”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从学校徒步几公里到烈士陵园。辅导员精心设计行走路线,让学生在途中能欣赏到家乡的新美景、新变化。把爱家乡和祭英烈融合在一起,不进行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心的思考,今日的幸福生活同革命先烈的关系。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了教育,还锻炼了身体。在途中,师生在一起讲故事,背诗句,唱歌曲,增进了师生间的情谊。这个活动,就是在挖掘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资源的同时,整合热爱家乡、春游、师生互动等资源。活动自始至终,学生兴趣高涨,收效显著。

2.2 学生主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主体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因此,在开展传统节日类主题活动时,也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学校在端午节期间,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教育资源,结合端午节的特点和内涵,列出了端午节开展的活动清单。如:“粽叶飘香”包粽子比赛、观看龙舟比赛、端午歌谣传唱、织香袋等。不过有一点不同于以往,就是这些活动如同超市中的商品,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清单中的某项活动,也可以开展清单中没有的活动。端午节期间,学校的端午节活动精彩纷呈,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活动。有的同学在家包好粽子,送到社会福利院;有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在班级进行科普讲座,从科学角度分析悬艾草、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端午传统习俗;有的同学在班级诵读屈原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活动形式之多,效果之好,超出了辅导老师的预料。学生在参与自主活动时,体会到端午节蕴涵的意义,激发了爱国爱乡情怀。

2.3 家校合作,让更多的人成为教育者

上文列举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困惑时,有一条是传统节日教育氛围的缺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很难去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的小环境。要想改善家庭传统节日教育的氛围,就需要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在开展传统节日类主题活动中,家长的教育作用要远远大于老师。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在中秋节时,某班就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给家长布置了一个“作业”:和孩子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话家常。也可以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学生一些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在这个家校合作的中秋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增进了和家长的亲子关系。这样就把挖掘中秋节教育资源的任务落到了实处。

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对于教育者来说,确实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育者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充分依靠家长,只有这样,传统节日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所用。

⒖嘉南祝

第3篇

人生本是光秃秃的五线谱,而成功的人生却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因为合作就是这乐章中必不可少的音符。

在我人生五线谱的音符中,那一个最令我记忆犹新。清明节放三天小长假,科学老师要求我们利用假期做一份科学小报作为一次作业,可以一人做,也可两人合作。我和周雨嘉正好有相同的空闲时间,而且都认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合作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一定比单独做好。于是选择了合作。分版块时,周雨嘉先分好了两个板块,正无计可施,我突发奇想,划分了两个以海洋生物为外形的版块,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唔,合作,是滴水成河。

装饰时,周雨嘉拿手的艺术字体适合写大一些的字体,而我拿手的字体适合写小一些的,于是周雨嘉负责写刊题,而我负责写小标题。合作,是各尽所长。

装饰完,我们发现还有一小块空白,再写内容又不够。不写什么又太空了,我俩想了许久,还不知怎么办。忽然,我四周一扫描,看准了周雨嘉本子上的美羊羊图案,画上去大小刚合适,还能和内容呼应,便提了出来。周雨嘉看着如此可爱又如此复杂的卡通图案只能望“羊”兴叹。我便大显身手,不多时,一只可爱动人的美羊羊跃然纸上。我不擅长于抄写内容,而这正是她的强项,于是这件事就归她处理了。我们还不忘合理利用时间两项工作同时进行。唔,合作,就是取长补短。

报纸完成后,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尤其是那只美羊羊,使一些不服气的男生看到后也甘拜下风。这次合作,我收获的不仅是一个优的成绩,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理。

第4篇

1.创新组织,赋权于师生,“培植”主题活动

我们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总体目标。每学期初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实施意见”,年段主任负责制定“年级实施计划”,再由“走班教师”制定“各班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小组制定的实施纲要,只对活动的基本理念、评价指出指导性意见,对年段主任活动管理提出要求。课程实施权力下放,让“走班教师”自行制定走班实施方案,自主性选择活动主题。“走班教师”更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最大限度考虑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的、有效的引导,从提出活动的主题到选择什么样的活动方式,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去创新。

“年段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采取70分钟大课时,在每周五下午1:10—2:30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走班教学”,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活动。设定每周三午间半小时的体验活动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研究,各班主任老师参与指导、评价。一般在第九周后,进行第一次集中交流、或展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是成果报告会、上交作品、小报展示、社会与家长评议等。学期结束前一周,进行一次“红红火火中国年”实践成果大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2.拓宽途径,融合实践时空,“走活”实践活动

实施两年多来,全体走班教师,开阔思路,积极探索“年段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之路。

2.1整体推进主题活动与差异实现相结合

我们的实践认为,“走班为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走班教师坚持“整体推进”与“差异实现”的教学原则。所谓“整体推进”即教师在同一年段或同一班级组织实施和开展活动,活动的目的、要求、基本流程是同步的。所谓“差异实现”,即同一班级或同一年级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活动,因各个班学生会有差异、同一个活动班的各小组之间,也会有差异。 “走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班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活动进程,有选择地确定研究主题、活动内容,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如,探“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清明”这一主题,“走班教师”周老师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开展系列实践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其中几项活动。在四A班中,孩子们对“清明节”来历与习俗比较感兴趣,随即引导学生:(1)收集有关清明起源;(2)查找并讨论清明的习俗有哪些?学生分组去查资料、调查、访问。一次走班下来,孩子们获得大量的关于清明传统节日的信息,还对清明节的饮食,作了研究——东北、四川、江浙一带不同的风味食品。在四B班的综合实践活动种,几位小组长对我们在清明节干了些什么事,清明节的诗歌、文学十分感兴趣,学生在活动课上以“我在节日里”、“节日里的感受”为小主题,通过交流汇报、查找诗词、佳句,朗读体会等让孩子们的心灵更丰盈。四C班的活动课,孩子们以我来介绍清明节为主题,将清明节的各项小课题研究,作了汇报与交流。

周老师围绕一个“清明节”这一主题,预先确定了与主题相关活动内容,因三个班级之间存在教学时间差,走班过程中,只对孩子们感兴趣的典型主题作指导与剖析,为学生作思路与方法上的启发,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帮助特别直接有效,实现了“整体推进”和“差异实现”的效果。

2.2“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以少先队活动为营,“焊接”走班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迅速地与每个学生靠拢,使活动更完整、更有序地开展,并容易得到家长与社会的支持。因为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力课堂”,如果中队辅导员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成果展示放到少先队活动中,不仅拓宽了实践活动的空间,也给队活动注入了丰满的内容。

如《家乡一日游》的主题活动,“走班教师”沈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引导学生查找家乡的旅游资源,同伴之间分享了各景点的特色,还制作了景点一日游的路线图,以及参观景点注意事项等。而五年级班主任的陆老师、赵老师,在班级中分别提出将在三周后开展“我爱家乡”和“赞我家乡风光”的主题班队活动里。孩子们随即想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认识与研究方法,有的在小组长的组织和家长带领下,体验、经历一次一日游;有小组用真实的照片记录了家乡的一个个美丽景点;有小组把家乡的古老传说描绘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连环画;有小组用生动传神的诗歌来赞美家乡;有小组用一份导游路线、解说词把家乡的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亮出了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成果。

“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增强了活动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还保证了活动的时间,避免了走班教师“一走了之”的局面,既满足了中高年级学生自主、体验,又检验了学生实践活动成效。

2.3“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拓展课程”相结合

年段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同年级、基本相同兴趣与学业水平而组织的,统整各相关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很多内容源于学科课程,而学科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则可以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式来教学。学科教师整合教材、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等诸多因素,并加以改造与整合,形成“主题活动”,把学科实践活动提升为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某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如,《母语启蒙的研究》是我校葛银铨校长近几年一直在探究与实践的特色课程,葛校长将《对联》、《字谜》等作为学科创新实践活动,以“走班的形式”为六年级的9个班实施教学,让每位孩子都能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和语文拓展的引领。省教坛新秀、上虞数学学科师傅邱爱国老师主要研究“生活数学”;董超群老师是校园内的短式网球“高手”;董冬梅老师被称为“黑带教头”,是跆拳道训练省级优秀教练……有他们选定活动主题(项目),为某一年段孩子“走教”,深受孩子们欢迎。

这种以学科教师学科延伸、改造整合为主,将指导老师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学科专长充分发挥,拓展书本知识,让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科课程个性化。同时,将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培养的是学生今后安身立命的必备素养。正如科学教师姜老师在走完“安装遥控赛车”实践活动的反思录中写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给予孩子们更多地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自主意识的机会,孩子们就能带着自身的能力,独立自主走向生活,今后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2.4“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家校联系”相结合

家庭是哺育孩子的基地,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把学生带出校园,是因为安全的顾虑,一个班有太多的学生,在校外根本管不住。“走班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就需要通过定期与父母的交流,促使配合,这样不但让学生完成了实践体验任务,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所以,我们想方设法把主题实践活动迁移到家庭,促进活动的有效。

如,在开展“秋的收获”主题活动,包括寻秋、画秋、赞秋。其中“寻秋”活动,以开展“秋游活动”为重点,这项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但现在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人数多、安全隐患大,还涉及收费、开支等因素。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我们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规划活动方案,制作秋游线路,重点组织《秋游活动》的活动方案评审、线路图的合理流,让各小组将自己的方案作展示,展示的内容包括: ①一份选择秋游地点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列表;②不同秋游地点的比较表;③当天活动的详细说明;④一份秋天活动的花费表;⑤一张标出从学校到秋游所在地的路线图,及一份路程和所花时间的说明。

具体“寻秋赏景”的实践体验活动,就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掌握学生的实践过程,使主题实践有效落实,老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简单的家校联系表或发短讯。家长朋友收到学校告知书和联络短讯后,带领孩子们外出游览,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设想与现实的差异,领略平时学习对今后生活的有用性与相关性,丰富实践活动的意义。

2.5“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专项技能训练为主的社团活动”相结合

专项技能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指导老师,在某一年段“走教”后,吸引了有一大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走召之”。孩子们都想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时间,再次深入学习和锻炼。就鉴于此,学校开设的“活力”的社团就能填补这个空白。只要孩子们需要,老师愿意,开展社团活动,不再受规定时间和固定空间所牵制,也不会太受传统原则与方法所束缚,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因此,越来越丰富的“社团活动”又称为孩子们开展实践活动的大基地!

正如潘莉丽老师所讲,现如今,戏社的成员已有18名之多,每位孩子在戏社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唱腔和特色。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对戏曲的那份热爱感染了孩子,在我的“丫丫”戏社中,孩子们不论是欣赏还是学习都很专注。午间休息、课外活动时间,只要我开着门,总有几个戏社的孩子来串门、打招呼、练声、唱戏……

3.活力走班,绽放师生个性

“走班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潜在能力和素质的开发,符合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主流,更是学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创举。

(1)大规模学校运用“走班的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教师发展。实施走班的教师要研究学生,并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的,教师持续研究实施同一主题,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指导,也能不断反思与改进,积累实践智慧。

第5篇

全镇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森林火灾,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下。

一、全面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森林防火责任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森林防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镇护林防火指挥部、镇村两级扑火队、各村委会及成员单位等森林防火组织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思想,要进一步增强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镇政府与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签订2016年森林防火责任书,由村委会与社、社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二是划分防火责任区。落实每个片区联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工作责任,防止工作断档。三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督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责任区人员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强化各项防、扑火措施的落实。四是严格奖惩制度。把森林防火工作列入当年目标考核,重点奖励森林防火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重点奖励第一时间举报森林火灾隐患者、第一时间举报火情信息者、第一时间带头扑火者、第一时间组织发动扑火者,确保我镇森林防火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二、狠抓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和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的意识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继续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提高林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在“春防”、“秋冬防”以及“清明”、“中秋”等重要时节,各村社要召开森林防火专题会议,认真安排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广泛利用喇叭、标语、宣传单、手机短信、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依法用火意识,牢固树立“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思想,营造浓厚良好的森林防火氛围。突出重点,加大对中小学校、“五种人”或其监护人、偏僻边远村群众等群体的宣传,继续实行四级监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和死角,扩大宣传效果。同时各村社要充分发挥摩托车、自行车普及率高、方便灵活、宣传成本小等特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加强对远离村居的自然村落和散居林区农户的巡回宣传教育,要把全年防火的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在全镇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全面参与的森林防火氛围。在春节、冬至、清明期间,各村社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献鲜花、植长青树等文明祭祀活动力度,推进文明祭祀进程。

三、巩固和完善火源管理机制,实现野外火源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加强对生产用火的指导。各村要责成用火单位或个人按照规定要求砍好防火隔离带,落实好扑火人员,备足备好扑火机具,在审批的时间段用火,严防跑火、错位用火引发森林火灾。加大对重点人员和重要部位的监管,落实安全用火措施。二是各片包村驻点干部、村社干部、巡逻队等森林防火组织适时增派巡山力量,要加强野外巡逻检查和野外违章用火查禁力度。三是在“清明”、“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和重点时段,在林区坟场、风景点、旅游区、寺庙等部位重点设防,严格实行用火管制,不得在林内烧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和野炊烧食等活动,加大巡查力度,杜绝火灾隐患。四是定期开展森林防火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事前防范水平;五是认真推行规范用火,抓好计划烧除工作,按照上级下发的有关规范用火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要求,由镇政府牵头,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愿,选择低火险时段,有组织、有计划、有防范地烧除林缘田埂草、农作物秸杆等各种可燃物,变群众无序用火为有序用火,主动消除火灾隐患。六是加大对违章用火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惩一起,决不心慈手软,以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方的目的。

四、强化森林防火队伍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

一是加强专职护林员队伍建设。按照“稳定、精干、有效”的原则,每个村配备1-2名全年专职护林员,森林防火任务较重或区位特殊的村社以及高森林火险期和重点时段,各村社要增加季节性护林员,有效发挥其在宣传教育、火源监测、巡山护林、隐患排除、火情报告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镇、村、社区民兵应急分队和扑火队伍建设。抓好村社、相关部门骨干扑火队伍建设,各村社、相关部门要按照不少于20人的标准建立骨干扑火队伍。三是强化火灾扑救现场的研判能力。成立以镇防火指挥部为基础,林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火情监测研判小组,负责火情信息研判工作,为指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四是充实扑火器材和扑火物资。按照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制定的《区森林防火应急队伍装备标准》的要求,配齐配足扑火器材和物资,加强对扑火机具的维护,保证机具完好率。五是及时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常识培训。根据“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在2015年3月27日前开展一次森林防火培训演练,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切实提高扑救火灾和安全防范的能力。

五、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科学防火水平

森林防火工作要切实做到“预案早落实、思想早发动、人员早到位、物资早准备”,强化各项防、扑火措施的落实,扎实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二是要认真组建充实镇村两级扑火队伍和森林防火巡逻队伍,加强对扑火队伍的组织领导、培训演练,做到队伍机构、指挥员、扑火队员三落实,一旦接到火情报告,能够及时集结,迅速出动,有效扑火;三是要备足备好扑火物资,各种扑火机具、设备要保持完好,并经常检查维护;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扑救预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科学组织指挥,严禁动员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人员直接参加扑救工作,坚决杜绝扑火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第6篇

关键词:生活体验;个性化语言;练笔;个性化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18-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明确指出:作文要“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三学段)。这些都体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即对“人本”价值的提升和对作文人文精神的弘扬。因此,个性化习作应该是指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个性化,即能正视自我、珍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且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内心的真心话、真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的习作。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切实使学生的习作表达、体现出个性呢?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并且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或从事某项活动,那么就得激起他们对这门学科或这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写作的欲求,感觉到写作是快乐的。因此,每次作文课,教师或可结合社会的热点,或结合近段发生的新闻,或讲述自身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写作氛围,使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有话要写,有理要说,有情要抒。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题目时,教师可以故布疑阵:“20年前的我,曾经想20年后的我会成为什么样?……转眼间20年过去了,今年是2015年,请问各位同学,你有多大年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露出不解之色。接着,再设悬念:“在你的年龄上再加上20岁,你多大了?”学生兴致盎然。最后,摊开底牌:“20年弹指即过,请大家畅想,20年以后,当你们都长成大人,那时,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学校、家乡、中国和世界又会变得怎样?如果20年后,我们再相聚,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如此这般,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为写作奠定良好的氛围。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小学生写的作文常常是在编造“美丽的谎言”。其中原因或许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几乎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有关,但最主要的是孩子们缺乏信息的捕捉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开展各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作文是学生经验的再现,是学生积累的展示,是学生生活的描摹,是学生思想的表达。没有语言积累,没有生活经验,没有心灵感悟,是无法写出有个性、有真情的文章来的。为此,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加强阅读,增加积累,夯实功底。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如学校开展“大阅读”活动,让孩子做名言书签、集剪报、写感言等;结合学校开展的日常活动――“拔河比赛”、“端午包粽子”、“消防演练”、“清明扫墓”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各自不同的看法,真正激发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开创一个新的写作空间。有了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学生学会了观察、感悟、思考,写作时自然就会体现出个性。

三、巧借文本练笔,让学生彰显习作的个性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不拘一格,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最大程度地彰显学生的个性。

1.借助课文插图练笔。我们现用的语文教材插图精美,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文本中的插图为语文课堂进行随文练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而展现出学生习作表达的个性。

如《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一位老党员在山洪暴发的紧要关头,果断地指挥全村人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位老支书让党员排到后面制止了混乱,并亲手拖出试图插队的小伙子――自己的儿子。最后时刻,他想把小伙子推上岸,但一个浪头吞没了他。当学生学完文章的最后一段: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老汉吼着:“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情感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问:“孩子们,你能想象老汉这时想喊什么?又会喊些什么?”正当学生面面相觑时,教师要引导,说:“咱们再观察课文插图,看看老汉是怎样做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把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经过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语言对老汉的描写,从插图上的人物神态、动作再次进行补充,并在练笔中发挥学生的思维个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有条理地理清图画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会降低练笔的难度,又会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

2.填补文本空白练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往往在结尾(或中间)处的语言会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且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是作者留下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发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空白”,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描写,会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从而更好地理会作者表达的意图。如《桂花雨》[2]第五自然段在描写摇桂花时是这样写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句话的“帮、抱、摇、落”几个动词写出作者的欢乐心情。然而,当时摇桂花时,母亲和孩子们的神情、动作以及场景并没有写具体。教师可借机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拓写,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感悟文本的内涵,训练他们的练笔能力。

巧挖课文的空白点,给学生无限的表现空间,既能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又能训练学生的动笔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模仿文本写法练笔。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是最好的写作模板。很多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因此,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段进行练笔,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宽,培养学生的随文练笔的能力,也是彰显学生思维表达个性的妙招。

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我们会发现课文运用奇妙的想象,把读者带入新奇的世界。其中,[3]课文第五自然描写出“我”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的情景:“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这组句子的内容一致,结构相似,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与大自然之间的这份不同寻常的独特情感,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练笔作业:“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写。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 ;你好, ! 。”因为有模可仿,学生如笔下生花,尽显个性:“你好,翩翩起舞的蜻蜓,你的舞姿给树林增添活力!”“你好,翠滴的绿叶!你让夏天变得富有生机!”“你好,可爱的青蛙!你一蹦一跳,是想让我跟你体验快乐吗?”……

四、多种形式展示,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被认同、被肯定的需要。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习作的做法,达到这一效果。

1.朗读优秀的习作。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师要善于在批改中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然后在习作讲评课时,把这些亮点朗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既能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又能在评讲中提出需改进的建议。被肯定的同学内心充满自豪,或许下次他会更努力;旁听的同学内心充满羡慕,或许下次他也力争上游。因此,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既能树立榜样,又能起到指引、促进与鼓励学生积极习作的作用。学生的周末练笔,教师在批改好后,应在习作讲评课上朗读习作中的优美句段,或让学生自己读给同学听。孩子们脸上的笑脸,流露出他们习作的快乐。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征文比赛。每学年,学校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会组织一些征文比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些征文比赛。如《闽西日报》的《生活周刊》举行过“‘天翼杯’校园生活”写作大赛,笔者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积极投稿,班里范同学的习作――《面对困难和灾难》获得一等奖;在新罗区举行的“‘历史的选择’读书教育征文比赛”中,班里赖同学的《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华的儿女》获得高年级组的一等奖。当然,名次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习作的态度更加端正,习作兴趣得以提高,习作的个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3.汇编“优秀作文选”或“班级优秀作文小报”。每个月,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较为出色的习作打成电子稿发至自己的邮箱,由教师配上插图,编成一份A3纸大小的《小苹果乐园》的班级小报。每个学期末,把小报中的优秀作文编成册――《成长的足迹》。不管是小报还是作文集,教师应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必须有习作发表。此举会大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受快乐之时,充分促进其习作的个性化发展。

对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指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在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的培养。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并尊重个性的原始表达,学生的习作才能真正体现出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2011.

第7篇

一、创设感恩氛围,唤起学生感恩之心

环境是德育工作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德育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施感恩教育,就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心,唤起学生感恩之心,学校可利用室外板报、报栏、墙报等宣传主阵地,展示感恩图片、名言警句,也可倡导小学生自主创办感恩小报,报道自己或身边的感恩小故事,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网站,大力宣传古今中外的感恩故事和学生生活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领悟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小学生必备的道德素养。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只有经历了亲身的体验、实践,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更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

1.开展感恩启蒙教育活动。

一方面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队会和课余时间,对学生做专题报告,讲亲情知识,讲案例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知道父母养育我们所花费的巨大心血,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恩情。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感恩的道理,自然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情感。作为小学生,作为子女,更应知道感恩,就是关爱父母,善待父母,敬老孝亲。让学生在“亲亲”之情中体会常怀感恩之心,寸草之心报春辉的美德要求。

2.举办感恩互动庆典活动。

比如学校可精心筹备,每月举行一次“爱由感恩起”为主题的师生生日庆典活动。活动前先让过生日的学生每人给父母写一封信,并进行评比,在庆典会上师生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激动不已,校领导的致词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激发孩子们知恩、感恩、报恩之心,优秀书信选读和奖励,家长代表讲述孩子成长的故事会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类似这样的庆典活动、会议,学生在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情景中一次次感动,在一次次互动中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会从心底感激父母、老师、社会,树立起感恩情怀,这样感恩教育便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3.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亲情观察、体验、回报活动,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父母的良苦用心,组织学生进行“今天我当家”、“我和父母换角色”等活动,从说一句令父母感动的话,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做起,并在班会上汇报,老师对孩子们的做法予以及时肯定;二是开展“我为社会出份力”活动,组织学生定期打扫街道卫生,清除小广告,组织学生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写信,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帮助,不但锻炼自己的能力,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爱;也可带领学生为革命老前辈扫墓,让孩子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注意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效果

1.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

①利用有特殊意义的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

②用先进典型和身边可亲可学的楷模,广泛深入开展活动。

③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④重视学校与家庭的统一协调,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2.以少队部为龙头,以课堂、校园为主阵地,以班主任、家长为主力军,以科任老师为同盟军,以上题班队会等为主要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3.抓感恩教育一要有针对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逐步展开;二要注意持久性,坚持长期抓、抓长期,并与学校礼仪教育等结合起来,使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常规教育。

4.感恩教育的方法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力争行之有效并有活力。

第8篇

关键词:新闻摘记;学生管理;班主任;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45-03

记得论教育的名言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引人深思:“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没一个大师是把知识当作教育目标的。他们当然都是热爱知识,拥有知识的人,但他们一致认为,教育中有比知识重要得多,根本得多的东西,那个东西才是目标。”究竟如何才能避免让孩子们死读书,同时又能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成绩呢?笔者在不断的摸索与思考,尤其是担任六九班班主任后感触颇多,做法如下:

一、慧眼识短板,巧招来应对

作为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我努力避免每天说一样的话,即使是一样的话,也千方百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讲出来。简单说,每天尽量让学生们有新鲜感,每天都让学生充满期待地上课。师生间保持新鲜感,天天见,天天有新鲜话题,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习惯于在各种各样充满中国味道的节日后,与学生天南海北、酣畅淋漓地聊上一节课,然而,六九班第一次师生间本该轻松愉快的课堂,却死气沉沉、冷若冰霜,那场景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我问到:“孩子们,清明小长假中,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咱们一起交流交流。”片刻之后,学生的表现让我呆了,一个个哑口无言,瞠目结舌,像个小木头人;同学间相互对视之后,还是一言不发,我怒了,因为我准备了一堆新鲜事,想和学生比比高低,可是没人呼应我,莫不是让我对牛有弹琴吧!学生们对于生活,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对于瞬息万变的世界,麻木、冷漠的态度使我震惊!这样的孩子,就是考试得了100分,1000分又会怎样呢?那才是地地道道的书呆子!脑子里没东西,没生活,就是课文背得再熟又能如何呢?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还好,我庆幸孩子们如此真实,毫不粉饰,不知就是不知。发现了他们存在的短板,且是一个重要的短板后,我首先压着心中的怒火,把之前准备好的新闻中几件趣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双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这令我兴奋。看来,我之前的储备十分必要,以趣激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之后我果断而坚定的宣布:从今天起,大家每天都要用半小时的时间读书、看报、听广播,并从中选取最有意思的五条国内外重大新闻摘抄下来,我每天必查。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怎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呢?我的话音未落,只见一个个呲牙咧嘴,苦不堪言,但又无力反抗,六九班每天五件新闻摘抄作业,就这样“艰难”诞生了。

二、让作业变得可爱,激发学生兴趣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我十分赞同,非常喜欢这句教育名言,那剩下的比知识更重要,更根本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实践证明,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即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的目标,第一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第二就是要让学生善于学习,在知识面前拥有自由。新闻作业“新招”后,学生和家长的态度有积极,有消极,我也一概视为“正常反应”,但作为教育者,应遵从教育规律办事,大文豪鲁迅说过:完美的教育应是以孩子为本。最好的老师是使孩子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我想,如果新闻作业仅仅停留在学生摘抄,老师划钩这一层面上,就失去了它特有的意义。我努力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在交流中练习表达,在交流中快乐读书,进而塑造自我。于是,在每天语文课前或早读时,我都会用5~10分钟请两位同学做新闻播报,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传奇经历到中日对抗,从暴雨泥石流灾害到北京地铁的发展状况,从马布里带领北京金隅CBA夺冠到梅开二度、帽子戏法等足球术语解读……在六九班的教室里,每一天都在讨论着引人入胜的奇闻趣事,孩子们陶醉其中,尽情享受,眼界在慢慢地拓展,心灵在渐渐地长大。从学生滔滔不绝,快乐谈吐中,我发现,打开孩子心灵之窗,每天让孩子吸收窗外无与伦比的新鲜空气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有一天,当我面对学生精彩的发言,谦逊地说到:“老师的确有些孤陋寡闻时。”孩子们会幽默调侃地反击我:“刘老师,那我也要求你每天摘抄五条新闻,你一定会聪明起来。”我开心地笑了!看来,让作业变得可爱,在兴趣中学习,孩子们才会无拘无束自由洒脱地成长。

三、学会享受思考的乐趣,思想和身体共成长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准备是教育的职责”。这就是著名的“教育预备说”。这证明,我们的教育应着眼孩子的“大未来”,而不是“小未来”。小学是基础教育,作为教师,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考试分数,而应该看到孩子们未来一段相当漫长的“完美生活”。这完美生活,就是具备原创能力,拥有发现和发明。如何让新闻作业变得更可爱,更受孩子们的欢迎,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绞尽脑汁,计上心来,让“新闻与阅读,新闻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激励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办阅读小报。战斗的号角吹响后,孩子们迅速行动,小组组员相互分工,密切合作,有的文字录入,有的查找资料,还有的设计、排版兼印刷。热情的家长也参与其中,出主意想办法,一期期精美独特、出自学生原创的自由命题的阅读小报美美出炉了。内容丰富多彩,有社会新闻,有校园见闻,还有班级生活,学生日记。孩子们的创造潜能无限宽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此外,我还尝试让学生作毕业小论文,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六九这个集体就像一艘远航的巨轮,在教师、家长和孩子形成的强大合力推动下,乘风破浪,胜利前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想,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热爱、关注新闻,进而热爱生活,思考人生,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不是吗,当球星巴洛特利泪洒绿茵场,我会举着报纸,与学生一起热议:“‘巴神’为什么哭了?”学生知道我是球星马布里的忠实粉丝,当《我是马布里》一书发行后,她第一时间把有马布里亲笔签名的书送到我手中,我们捧着书热烈交流:“马布里为什么会在中国北京取得成功?”在一次次师生间真诚地交流中,在一次次思想地碰撞中,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个子变高了,身体健壮了,心灵也长大了,我无比快乐与自豪。我引导学生充分享受社会新闻、热点人物,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乐趣无限,学生思想和身体在一起成长。

四、新闻与生活,启迪人生,思考教育

1.思想成就未来。有人说:没有思想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一个人形成了思想并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才能控制自己行为,只有控制了思想,才能掌握自己命运,思想成全人的伟大。一个孩子,在学校中学习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比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份思考来源是日常生活的发现,没有发现,哪来素材,没有素材,何谈思考,伟大科学家牛顿说: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致的思索。人类最大的天赋就是思索的能力,只有经过思索形成思想,才是构建成功最真实最有效的劳动。因此说:看似平常普通的新闻作业,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奥妙无穷,精彩无限。从每天读新闻、记新闻、聊新闻,把重大事件,所见所思所想随时记录,到制作新闻与阅读小报,专题新闻播报,学生们各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主题鲜明,思路清晰,一个个犹如小博士在进行论文答辩,小小的新闻作业带给六九班学生无限快乐。

2.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善于思考,悟性也会从中而来。死读书、死啃课本只能让孩子走入学习的误区,封闭自我,情感冷漠。仅有知识而无智慧并不是教育的目的,一则报道说:通过研究发现,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历届各省高考状元,在国内做出突出成就的几乎没有;中国的学生出国后,学习考试成绩都比较高,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却很少。也许这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之一吧。这也说明,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死知识,而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智力或智商。作为母语,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而新闻作业巧妙地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整合在一起,作业也自然而然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在知识面前拥有自由,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激发学习积极性,日后一定会自己不断地去拓展知识范围,并朝某一方面纵横发展。

第9篇

以“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发扬诚信品德和诚信精神,树立责任心,切实提高全校师生基本道德素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优化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孝心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校新形象。

二、活动步骤及要求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3月)

1、建立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党、政、工团队组织负责人和社区、家长代表组成,根据各成员代表的身份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考核。

2、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布署学校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各年级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特色活动计划。

3、学校发放关于开展“诚信回归,学做真人”手拉手活动的倡议书,送到全校师生、家长、社区代表人手一份。并组织学生送给手拉手学校——内蒙古扎兰屯兴化小学和永和镇小,和手拉手朋友一起开展这项活动。

4、通过小星星电视台、黑板报等多个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开展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要求,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教育活动实践阶段(4月-11月)

1、在教育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2、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与学校行风建设相结合。开展这项活动,教师率先垂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开展“十要、十不”活动。要求教师要热爱事业,不热衷家教;要尊重家长,不高傲自恃;要尊纪守法,不违规违纪;要为人师表,不有损形象;要勤学乐教,不故步自封;要诚信待人,不阳奉阴违;要移风易俗,不赌博迷信;要乐于奉献,不计较名利。通过“十要、十不”活动的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同时结合“五爱”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个人品质等教育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在学校里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且在家庭里、社会上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为人师表,全方位树立教师的新形象。

3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与学校的孝心工程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做孝星,争三好”活动。号召学生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通过活动,让学生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把诚信留给自己,使全校学生能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

(三)总结评比阶段(12月)

我们将今年的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情况(包括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全面总结,加强各班级的考核。结合年终评优工作,评出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中的“标兵”和“先进班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使这一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三 活动内容

⑴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⑵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⑶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⑷爱心帮困的教育。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爱心帮困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⑸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⑹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7)孝心教育。以孝父母、敬长辈、扬公德、做孝星为目标,以孝敬课、孝敬日为阵地,以班级的名义给家长送上生日的礼物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

四 具体安排:

二月份 1节约压岁钱,我为兴华献爱心

2行为规范公益广告大赛

三月份1春天的聚会花卉展

2 “学雷锋,扬公德”文明大行动

3“庆三八,献孝心”系列活动

4班主任沙龙“让学生学会爱”

5“诚信回归,学做真人”手拉手活动的倡议书

四月份

1“学《三字经》,做文明人”系列活动

2“寻找革命烈士的足迹”清明祭扫活动

3“我是环保小卫士”远足活动

4 “读《真好》丛书,做真好儿童”读书活动

5班主任沙龙“让学生拥抱诚信”

五月份

1团员教师爱心帮困活动。

2第二届孝文化节系列活动

3“献孝心,扬公德”广场文艺汇演

4班主任沙龙“让学生懂得责任”

六月份

1道德教育讲座

2“校十佳孝星”、“新三好学生”表彰会

七、八月份

1“争做诚信小模范”假日小队活动

2“我和兴华少儿手拉手”夏令营活动

九月份

1新学期承诺活动

2“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庆祝活动

3“我与诚信同行”演讲比赛

十月份

1颂歌献祖国活动

2老少同乐庆祝活动

十一月份

1 “爱心、诚信、责任心”征文比赛

2 “爱心、诚信、责任心”小报比赛。

十二月份

1“爱心、诚信、责任心”故事比赛

2总结表彰。评比“诚信小模范”“爱心小天使”等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孙文军

第10篇

同志们: 这次全县春季森林防火及造林绿化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春季森林草原防火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全县春防和造林绿化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集中部署2009年全县春防和造林绿化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春防安全,全面完成今年的造林绿化任务。下面,我讲以下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强化措施,确保春防工作万无一失

做好今年的春防工作我们具备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采取得力的措施,坚决打胜春防战役。

(二)查找不足,认清形势,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春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是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去年我县严重伏旱,秋季干封地,可燃物含水量低。虽然冬季降雪较多,但今春我县又呈现气温偏高、回暖快、降水偏少、干旱等异常气候现象,22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林内可燃物载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二是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春防期间正是春耕生产农事用火和林区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的高峰时期,入山人员较多,火险隐患增大。近几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持续攀升,开新地、扩地头现象非常普遍;加之清明节祭奠用火,都将给春防期间的火源管理带来严重困难。三是林情社情比较复杂。我县农林混居,林粮交错,形成了山中有村,林中有地,一旦发生火灾,就有火烧连营的危险。四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足。有的林场和乡镇存在“重扑轻防”的思想,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等预防性措施不落实,超前研究不够,等到火灾发生时才采取补救措施,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五是春防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林业清理林地力度的不断加大,个别农民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存在人为纵火的可能性。火源管理上有漏洞,个别地方、个别人不顾三令五申,在防火关键时期乱点滥烧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火灾隐患。六是防火设备老化不足。防火监测设备不足,存在监测死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火情,容易小火酿成大灾,一旦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我们还不具备扑救大火打硬仗的能力。七是省、市对今年的春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提出了“党政同责”,由过去的森防行政首长负责制,上升到党政主要领导共同负责的高度。对火灾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过去分森林火警、一般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四个等级,现在没有森林火警的说法,只要发生火情,就是火灾,防止各地大火小报。市里还明确要求,森防指领导成员要轮流到防火指挥部坐台值班,如发现漏岗,将全市通报批评,漏岗两次,取消该县(市)当年评选先进资格。这些新变化、新要求,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精心组织,超前运作,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2008年,全县以“三北”四期造林、村屯绿化为重点,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各项造林2万亩。其中,荒山造林9000亩,“三北”四期造林8000亩,绿化道路30公里,绿化村屯30个,义务植树30万株。造林绿化标准高、质量好,得到了国家林业局检查组的高度评价。但在造林绿化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造林绿化整体发展滞后,荒山造林及村屯、道路绿化欠账较多,村以上道路绿化率和村屯绿化率分别仅为53.6%和34.4%;二是受粮食作物价格上涨、退耕还林补助陆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巩固现有退耕还林成果难度加大,任务艰巨;三是造林绿化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护跟不上,导致造林投入大,收效不明显。

(一)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落靠造林绿化工作任务。坚持“树随地走、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合理确定各乡镇、各部门承担的造林绿化任务。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把交通、水务等其他造林绿化纳入国家、省造林工程项目扶持,调动各方面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交通部门负责搞好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以及省级公路、县级公路绿化苗木供应、苗木栽植和管护工作,县以下公路绿化苗木、栽植和管护由所在乡镇负责。村屯绿化苗木由林业部门负责提供,乡镇政府和村屯负责栽植和管护。水务部门负责河渠堤坝绿化及管护责任。林业部门负责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用地、绿化工作,公路可视范围内,国有林场划拨给村集体的“两荒”,至今没有造林的地块,各乡镇和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还林。

(二)密切协调配合,推进村屯绿化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重点放到提高村屯绿化的质量标准上,打造精品工程,努力实现农村环境的绿化、美化和香化。林业部门作为造林绿化建设的主体,要做好村屯绿化的规划设计、苗木调剂供应、技术指导等工作,把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做细,全面到位,抓住有利时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人员,为村屯绿化做好前期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根据我县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今年村屯绿化要提早落实好抗旱措施,植苗时必须坐水栽植,100%使用保水剂,确保成活率。各乡镇和村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4月1日前,依据绿化的规划设计要求,切实做好占地、撤杖子、清除障碍物、修好植树台等前期准备工作。县直包村屯绿化部门要帮助筹措绿化资金,与所包扶村屯搞好对接,确保包扶到位。

(三)建立管护机制,巩固发展造林绿化成果。“三分造七分管”,造林是基础,抚育管护是手段,成林成材是最终目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健全管护机制,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一是建立激励管护机制。按照“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利益驱动,落实管护责任。把村屯和道路绿化树承包给有责任心的人管理,签订管护合同,实现栽得上、能成活、管得住、不返弹的目标。二是建立长效包扶机制。今年包扶村屯绿化的县直各单位、各部门,对所包扶村屯的绿化不能栽完不管,要严格落实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的责任机制,使包扶工作有始有终,有头有尾,确保取得实效。三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不能履行植树义务的,要按照要求交纳苗木、栽植、管护绿化费,动员全县群众自觉参与到造林绿化行动中来,营造共建绿色家园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依法管护机制。要保护好村屯和道路绿化成果,各乡镇、林业、交通、水务、公安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对毁坏幼树及林木的行为,严查严办,从重从严打击,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切实保护好造林绿化成果。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造林绿化提供有力保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造林绿化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日程,成立组织,落实人员,筹措资金,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体实施单位,要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强化质量监督,严把设计、整地、苗木质量、栽植、管护关。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主动与林业部门搞好配合。同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的造林绿化任务。

同志们,搞好森林防火和造林绿化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社会进步的新延寿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篇

2019少先队工作计划(1)一、计划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xx大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全面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更好地掌握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成为幸福生活并能创造幸福的人。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1. 加强学校辅导员以及校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星级中队”的评选机制,提高班队集体建设的水平。

2. 加强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建设。学期初开展大、中队委的培训工作,培养队员管理少先队、热爱少先队的主人翁情感。选拔有责任心的队员组成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努力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少先队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二)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少先队活动阵地。

1. 建好红领巾校园文化宣传栏。及时更换内容,营造优雅、活泼、趣味与知识并存的文化氛围。

2. 抓好红领巾检查岗、旗手、护旗手等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少先队员风采的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3、建立健全中队建设,加强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指导,切实开展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使中队活动真正成为少先队员常规教育的基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坚持不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1. 环境卫生。本学期学校大队部将重点抓好卫生,各辅导员老师要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工作。要着力清除卫生死角,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室内外一定要保持全天的干净、整洁。校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评比工作。

2. 文明礼仪。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深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学校将通过设立文明监督岗、主题班队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实践训练活动,把礼仪规范作为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规范队员行为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各中队都要教育队员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有教养。大队部将加强对着装、个人卫生、红领巾佩戴情况的检查力度。

3. 抓好每日检查评比工作,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继续指导好每天的评比工作,认真做好检评结果统计,公平公正的把检评结果纳入到班级评估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一日常规评比、“校园之星”评选以及“星级班级”评比等活动,抓好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努力实行全程跟踪督查,进而落实常规管理要求,提升学生文明素质。

4.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主要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安全常识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道路安全教育,以确保学生安全。各班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做好放学时的护导工作,加强管理,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5.开展节日活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各班级要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三月份开展学习雷锋,争做“四好少年”系列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后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清明节扫墓活动,并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环保、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五月份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鼓励全校的同学都来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六月份将儿童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结合在一起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6. 心理健康教育。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各中队辅导员负责队员的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7. 关注弱势群体。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孩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困生档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8. 网络育人。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网络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班队工作计划,新学期校园环境布置。

2、举行开学典礼。

3、强化常规管理,突出安全、礼仪、卫生教育。

4、召开值日生会议,健全和完善少先队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各项评比标准。

5、进行教室布置,打造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月份:

1、开展学习雷锋,争做“四好少年”活动。

2、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

3、开展“爱绿护绿”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4、组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四月份:

1、各中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地球日”环保教育。

4、春季卫生知识讲座。

五月份:

1、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热爱劳动”教育。

2、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

3、开展安全疏散演习活动。

4、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活动。

2、开展“世界环保日”宣教活动。

3、少先队工作总结,评比星级班级。

4、布置暑期工作。

2019少先队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培养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以班队会和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发挥队干部的作用。结合本班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本学期的中队工作。

二、中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8人,其有2名同学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有6个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比较差。

三、本学期工作要点

1、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2、狠抓后进生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绩。

3、加强学生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

4、积级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利用各种有利的时间和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形成竞争氛围,互相帮、赶、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学、互比的良好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树立信心,共同确定帮助他们的办法;多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以达到期良好效果。

4、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提高他们工作的能力,同时让他们献计献策,共同建设班级。

5、协调好与其他任科老师的关系,共同对学生施加教育。

五、工作安排

九月:

1、制订好新学期中队计划。

2、了解学生假期活动情况。编排座位,选定班干。

3、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庆祝教师节主题队会。尊敬老师并以此为主题出版第一期板报。

5、建国61周年小报和“感恩之声”歌咏比赛的准备。

6、学生科技小制作和科幻画作品的准备。

7、中队学月小结。

十月:

1、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2、开展“感恩歌曲大家唱”主题活动。

3、纪念少先队建队六十周年,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十一月:

1、11月9日消防宣传日,中队出一期墙报。进行安全教育,了解和掌握生存自救的本领。

2、开展卫生、环保教育活动。

3、主题班会和主题墙报: “文明”。

4、进行班级书写比赛。

十二月:

1、配合体育组做好体育节工作。

2、庆元旦游园活动。

2019少先队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少先队的中心工作为重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养的途径。发挥少先队团队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实践体验为中心的多彩的队活动,继续开展“养成道德好习惯”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工作重点

1、 德育

(1)、通过各种途径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以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鼓励学生争做合格的小公民;

(3)、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4)、关键抓好班级的纪律,重点做好转化待进生特别是双差生的教育工作;

(5)、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6)、结合“十一”等各种节日,进行爱国教育;

2、智育

(1)、继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2)、成绩及表现好的同学要经常鼓励,即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3)、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4)、开展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的活动;

(5)、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展个性教育;

3、体育、美育、劳育卫生教育

(1)、布置美化教室,按月更换优秀作业,出班报;

(2)、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假日活动;

(3)、认真做好两操,开展有益、健康的课间活动;

(4)、要求学生认真上好各专业课;

(5)、培养劳动技能,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6)、开展“拥抱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

三、各月份的工作安排

九月:学生入校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升旗活动和两操规范;;进行家访,召开学期初家长会,力争做好家校合一;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十月:庆祝国庆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月:期中考试;加强学风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市州晚报副刊精品打造

报界有一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也就是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本质,做好了,“一朝成名天下知”;而副刊凭借独有的文化特征和属性,以“水滴石穿”的长期功力,从精神层面争取读者、影响受众。

现今,多种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纸质媒体在副刊的打造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不同的是,各类报纸所涉猎和反映的文化在级次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大报大副刊,小报小副刊。大报在地域上更为宽广,内容上更为丰富,形式上更为多样;小报由于地域上相对狭窄,内容与形式都受一定的约束。

那么,作为一域之媒体的市州报如何寻求突破?《南鄂晚报》近年来对所有副刊进行全新“包装”,贴近地方特质,以亲和姿态、精品意识服务读者,着力在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打造、包装和文化档次的提升上下功夫,“留住读者”的作用得到较好体现。

重构副刊的内在品格

纵观当今纸质媒体,市州晚报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省城都市报、晚报、晨报、商报的扩张,另一方面是新兴媒体网络的挤压。这就迫使她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

2007年,《南鄂晚报》进行全方位的扩版增刊,由周五刊增至周七刊,由每天12个版增至16个版。版面扩展给副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大空间,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定位副刊,使其与新闻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珠联璧合。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一方生存空间。

我们认为。副刊既不能姓“消”(消闲),也不能姓“文”(纯文学),更不能姓“娱”(娱乐),副刊应为复姓“文新”(文化、新闻)。《南鄂晚报》的剐刊应该坚守文化本位,同时力求新闻性。

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快餐”,我们细分了读者,打好分众牌,根据不同的人群新增了7个板块。在原有的《美文欣赏》外,新辟了《好看小说》和《市井故事》两个文学版面。《好看小说》邀请本地作家撰写2000―5000字的短篇小说,注重文学性和提升品位;《市井故事》邀约各地作者将生活中的有趣经历形成文字,讲究语言的俏皮生动,文章的精短干练。新增了地域色彩浓郁、注重图文两翼齐飞的《图说咸宁》版,每期五六张照片、一两千字。挖掘成宁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地理。新设的《鄂南民俗》版,以咸宁民间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简短意深,蕴味悠长。为都市男女提供交流平台的《情感讲述》版,讲述男女的情感历程。以现代青年为主角的《都市风尚》版,广泛搜集生活中的新鲜事物。紧跟时尚潮流,为读者感知社会提供另一条途径。同时还有“美食”、“旅游”板块等等。这些板块相互配合,逐渐形成《南鄂晚报》副刊深入浅出、雅中见俗的风格。

“打造新闻性副刊”,是近三年《南鄂晚报》改版增刊过程中努力的方向。我们强调“文”,但不脱离“新”。我们引入新闻的观念和新闻的运作方式。以重要新闻事件为由头整合版面,内容上针对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体现新闻本质和时代精神。

我们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所刊载的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有关,避免副刊成为少数人发表作品、孤芳自赏的园地;二是在不同的副刊版面上,以新闻纪实的形式介入。让所有副刊编辑同时成为一线记者,期期有自己有针对性地采写的“特稿”;三是经常围绕生活热点、最近发生的新闻展开话题讨论,通过文学与新闻的互相渗透与和谐融合,实现报道形式的创新。加强对文化事件、文化人物、文化现象的解读。

如《美文欣赏》版针对各种话题提前策划。从三八节的“鄂南女作家作品展”,到清明的“同怀追思”、五四时期的“少年・中国”,一直到岁末的"2008,我这一年”。月月举办征文活动,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在提高稿件质量、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发现并培养一批本土的文学新人。《好看小说》版请来近年活跃在咸宁文坛的部分青年作者,畅谈鄂南文学的现状、前景和小说创作,为活跃本地文学创作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即使是《休闲》版,我们也把它当成新闻版来做。《休闲》版每期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让编辑走向社会各个角落,寻找有数十年收藏经历的爱好者,然后用新闻特写的方式。将采访对象的收藏故事娓娓道来,将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可读性。“一周书市热点”栏目,则及时向读者传递最新的图书信息,评论最新的热门书,在强调文学性和文化底蕴的同时,强化了新闻性。

彰显浓郁的地方特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然一方水土也就会生长一方文化。正是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培育了各地报纸精彩独特而又无法克隆的副刊。

从读者的阅读兴趣看,一个地方的文化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渊源、旅游名胜、名人逸事、人物掌故等,往往是他们最喜闻乐道的,副刊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咸宁毗邻湘赣,文化呈现独有的边缘性及融合特征:总体上既保留了荆楚文化的精粹传承,又处处流露出湘赣文化的影子。比如,语言属赣方言区,湘文化代表的花鼓戏在几个山区县都是主流剧种。因为早前经济发展滞后,大量原生态的民间习俗也得以保留,尤其是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保存有悠久的民间文化传统,诗歌世代相习,婚丧节庆、歌谣舞蹈多姿多彩,如一个远远没有用尽的资源“宝库”。

为挖掘这块宝藏,我们每周推出两个特色文化版面――《鄂南民俗》和《图说咸宁》。《鄂南民俗》聘请咸宁民俗专家为顾问,采集全市民俗工作者在田间地头收来的“土到家”的原生态作品。如民间故事、地名来历、山歌民歌、机智历史人物传说等,用浓郁的方言,原汁原味地展现当地的民间文化。同时,让记者的足迹深入乡村,寻访各地颇负盛名的民间艺术种类和传承人,如通山的神歌、崇阳的提琴戏、嘉鱼的呜嘟、通城的拍打舞、赤壁的脚盆鼓。这种专题每期一个接版,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呈现给读者。既耐人寻味,又瑰丽生动。

《图说咸宁》则让读者跟着记者和摄影师的镜头,图文并茂地品味咸宁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如从参天古木、瑰丽溶洞、层叠梯田中,看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在老宅深处、古井之畔。欣赏祖辈们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从沧桑的古建筑群里,见证乡村的发展轨迹。为提高图片质量,南鄂晚报还组建了一支“特约摄影师”队伍,聚集了全市几乎所有知名的摄影家,由副刊编辑部出选题。经常组织他们开展外出采风活动,为《图说咸宁》提供大量优质的图片。精

美绝伦的图片配上蕴味悠长的文字,将各地独特的人文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唤起了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乡土的热爱。

这两个版面自推出后,很受读者的关注,目前已拥有一大批固定读者。摄影师和记者的足迹已遍布全市30多个村镇,一些读者甚至沿着我们记者采访的线路去探询当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咸宁人则从网上阅读或下载,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引领一方时尚文化潮流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领域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市场化、商业化的潮流蓬勃兴起,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时尚文化从各个渠道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晚报副刊如何占领这块引领地方时尚文化的阵地?我们的做法是:勇敢创新,大胆探索,想方设法深入生活撷取题材,用清新、独特的角度去审视时尚、引领时尚,用充满时代感的语言和编排手段去表现时尚、观照时尚。

“情感讲述”是一种“大众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被全国大多数晚报所采用。前几年,《南鄂晚报》在这方面一直是空白。我们分析了咸宁的地域特征后,认为不能简单照搬,因为咸宁城区人口不多,人们不习惯把自己的情感隐私对外人讲,生怕对号入座。于是,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情感》版面开设起来,设立“真情故事”、“情感话题”、“倾述”三个栏目,扩展题材外延;待该版被人所熟知后,再走上“正道”。

最初,没有人上门讲述,记者就主动到妇联、社区甚至县市的乡镇去寻找题材,只要是感人至深的爱情、亲情、友情故事,都是采写的对象;同时,编辑部每月策划一个有关情感的话题,如“再遇旧情人,梦能否继续?”“如何把握男女之间的暖昧关系?”“城乡结合,真的很难吗?”“女人的事业和爱情,孰轻孰重?”……邀约专家在版面上“高谈阔论”,邀请市民在报纸上“各抒己见”,并力求让话题“横看成岭侧成峰”,是非见解各不同。慢慢地,《情感》版的影响扩大了,两年后品牌效益凸显出来。现在,这个每周一期的版面成了许多读者的期待,成为《南鄂晚报》的一个精品版面,前来邀约记者讲述的人“排队等候”。

当然,借鉴只是一种策略,创新才是根本。

《都市风尚》是《南鄂晚报》副刊近年全力打造的一个重点板块。我们一年确立一个大方向,如2007年瞄准新职业,2008年鉴赏时尚运动,今年则着手新潮服饰文化,进行大胆探索。前两年的“寻访鄂南新职业人”和“感受时尚运动”系列,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将体现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见证百姓生活多彩的30多种新职业人,如品酒师、婚姻咨询师、吧厅DJ、宠物医师、调琴师、播客和街舞、摩托骑士、瑜珈、攀岩、狩猎10多种优雅新锐的时尚运动,每期用一个整版,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详细推介。今年,我们又将镜头对准时髦的本地丽人,在新潮的服饰文化上下功夫。我们请来咸宁学院的艺术老师作顾问,带着征集来的女模特,到街头搜寻流行的美衣潮服。然后大胆“变身”;版面上则运用全新的“版式语言”,让这些女模特的大幅彩照走上报纸,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和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