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译汉句子

英译汉句子

时间:2023-05-29 17:5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译汉句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英译汉 方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20-02

翻译可以说是一门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要体现的思想、内容、情感完整而准确表达出来的语言艺术,这不是简单、机械的过程,而是有规律的,需要精准、明确的。关于翻译的标准问题,有着许多说法。值得一提的是,严复先生在翻译《天演论》时曾提到“信、达、雅”的要求,这已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做到“信、达”就已足够了,“雅”是锦上添花的更高要求,一般难于达到。在平时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做到“信”和“达”。英语与汉语作为存在较大差异的两种语言,具体表现在文化背景、语言的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因此,英译汉时需要译者掌握这两种语言在词汇、语序、语气、句子结构等部分的异同点,能够正确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将翻译原文的意思、情感、底蕴等等清晰的传达出来,并符合原文逻辑,这就是做到了“信”和“达”。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将英汉翻译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列举出来,总结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有一定参考价值。

1 英译汉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英译汉的要点在于需要译者遵守一定的准则,熟练的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将原作者的思想、风格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但笔者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但译出的作品并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经对比分析,总结到英译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下述几种:

(1)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认识,便生硬死译,忽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翻译过程中感觉能体会原文的意思,却很难用汉语完整的表达出来,有时虽然进行了表达,但也是词不达意;

(3)将原文中口语化语言的意思随意的译成书面语言,不忠于原文;

(4)不熟知原文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不主动查阅资料,细心研究其准确内涵,而是凭经验意会的随意翻译,有时甚至出现文化混淆的现象;

(5)用自己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替代原文,改变原作原有的风格。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译者并未熟练的运用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想要做好英译汉,必须对原文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译者必须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想法,在翻译过程中,绝不允许将译者的主观思想掺和进译文中去的,即便译者对原作有不同的认识,也必须按原作者的本意进行翻译;其次,译出的语言要顺畅,文字要准确,要以中文惯用、规范的方式将原文意思完全的呈现出来,要让读者能够知其本义。英译汉的表达方法通常分为直译法和意译法,顾名思义,直译原则是保留英语惯用比喻方式、地方色彩等,意译则是在正确表达原文思想的前提下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进行表达。翻译过程中,译者需灵活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不要把英译汉看成十分简单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精心思考的,是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下面结合上述问题对英译汉常用技巧略作分析。

2 英译汉词汇的表达技巧

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的情况很普遍,比方说“Education”,它有教育、培养、训练、饲养等多重含义,这种情况会使得翻译的难度加大。如果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词义把握不准确,很可能会影响到读者对文章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可根据词性、句子语法结构以及原文逻辑关系等进行判断,既可依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词义具体化或者抽象化,也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还可以将某些词性或句子成分转译为其他,或根据需要适当的增、减词汇等。下面通过例句逐一分析。

(1)将语句中关键词准确译出是译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通常可以通过搭配关系及上下文来确定。以“last”为例,由于它可以做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且每个词性对应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因此,其词义需要视情况而定。例句如下:

Much has changed since my last visit. 从我上次去到现在,很多事情已经变了。(adj. 最近的)

Tom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汤姆怎么也不应该责怪他。(adj. 最不可能的)

Jane was the last to go to bed. 简最后一个上床。(搭配)

The marriage had lasted for less than six months. 这段婚姻持续了不到两年。(vi. 持续)

(2)顾名思义,“词义引申”就是从词的本身含义出发,再加以引申,使表达更贴切。例句如下:

The energy of the sun comes to the earth mainly as light and heat. 太阳能主要以光和热的形式传到地球。(转译)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苦有甜。(将“rose”、“thorn”抽象化)

(3)由于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若逐词翻译可能出现语句不通的情况,因此要通过转换词性的方法进行优化。例句如下:

Scientists are no strangers to politics. 科学家对政治并不陌生。(转译strangers为具体事物)

Jack came to my home for help. 杰克来到我家请求帮助。

(把介词for 转译为汉语管用的动词表达)

Did you see the boy in gray. 你看见那个穿灰衣服的男孩了吗?(把介词短语in gray 转译为动词短语)

(4)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增减译词可有助于语句顺畅。例句如下: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翻译时省略If,条件句的含义隐藏在汉语译文里,这种表达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

After the basketball match and the table tennis match, he went home tiredly. 看完篮球赛和乒乓球赛,他疲惫的回到家里。(增加动词,意思更准确完整)

3 英译汉句子的表达技巧

(1)语序。由于英、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种,翻译时需要根据两种语言的语序特点对句子的成分做出调整,比如时间、地点的表述顺序,因此英译汉时改变句子成分位置的情况很常见。例句:

The palace whose roof was damaged has now been repaired. 屋顶破损的宫殿现在已修好了。(定语位置的调整)

Many kinds of birds have now vanished from the earth. 许多种鸟类在地球上灭绝了。(状语位置的调整)

Never before have had I watched such a heart-warming movie. 我从来没看过这么感人的电影。(倒译)

It dosen’t matter whether he will come or not. 他来不来都没关系。(把it做形式主语的结构中真正的主语提前翻译)

(2)成分。为了使英译汉表达更为通顺、突出重点,有时可适当转换一下句子成分,可以将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译为汉语中的定语、宾语、状语、表语等。例如,主语可译为定语、宾语、状语等,谓语译为主语、定语,定语可译为谓语及宾语,时间、地点状语从句译为条件状语从句等。

Methane is less than half as heavy a water. 甲烷的密度不到水的一半 (主语译为定语)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prodigious expansion of the IT industry. 过去数十年的特征是IT行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谓语译为主语)

Matter is anything that occupies space. 凡占有空间的都是物质。(表语译为主语)

Many factors enter into equipment reliability. 涉及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定语译为谓语)

When oxide of nitrogen are absorbed in water to give nitric acid, a chemical reaction occurs. 当水吸收氮氧化物形成硝酸时,就发生了化学反应。(状语译为主语)

(3)分句、合句汉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较大,为了使译出文字更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常采用分句汉译或合句汉译的方式来进行翻译。其实,分句汉译就是把原文一个句子拆译成多个句子,而合句汉译就是把多个句子译成一个句子。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he has married. 众所周知,他已经结婚了。(谓语分句汉译)

Jack was in a clear minority. 杰克属于少数派,这是明摆着的事。(定语分句汉译)

She suddenly thought of her husband, who had left her and their children behind and had never been heard of. 他丈夫早就抛弃了妻儿一直无音信,现在她突然想起了他。(定语从句分句汉译)

There are men her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Many of them are from Henan. 从全国各地来的人中有许多是河南人(合句汉译)

If we do a thing, we should do it well. 我们要做就要做好。(合句汉译)

上文只是对几种基本的英译汉方法及技巧进行简要的概括,如能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真正做到译文准确、用词得当,只掌握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总结,熟练多种方法和技巧。

本文首先列举了英译汉过程中常见问题,而后通过两个方面对英译汉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而,要成为一名好的译者是需要对这些方法和技巧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的,最大限度地将原文表达完整、准确。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译汉能力,从容应对,译出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3]龚玉娟,章呈.英译汉中常用的几种技巧与方法[J].科技资讯, 2010,(7):185-185.

[4]高霞.英译汉方法浅谈[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2,(1):59-66.

[5]杜欣.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J].品牌,2014,(1).

[6]刘浩.文学翻译中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目的[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29(1):119-121.

[7]李清艳.英译汉翻译方法略谈[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4):39-42.

[8]霍恩比(As Ho r 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4版,1997.

第2篇

关键词 翻译教学 形合 意合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1形合与意合

现代语言学家先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齐观的。很多语言都表现出各有侧重。”当代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 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英语以形合见长,而汉语则以意合见长。刘宓庆认为, 形合、意合是英汉语段间的“异质性特征”。

1.1 形合( Hypotaxis)

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分句或主从句之间需要用连词或关联词等语言形式连接起来,来表明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外在的逻辑关系,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相比汉语而言,它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中都有全面体现。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英语在显性语言里,从构词、构语、构句到语段中的连接都偏重于使用形式或形态因素。

1.2意合( Parataxis)

意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分句或主从句之间不用连词或关联词等语言形式连接,而是通过分句的顺序来隐含它们之间的语义关联,即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意合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 这是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汉语一个句子可由好几个短句组成,它们之间只有意义上的联系。相比之下英语句子往往要求用关系代词或副词将句子成分连成一个意义与形式珠联璧合的整体。

2“形合”和“意合”的差异与翻译教学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往往给翻译教学造成了障碍。翻译时,如能遵循句法结构上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的规律和表达习惯,尊重各自的句法特点,就能避免“翻译腔”过重,也才有可能翻译出较地道的译文。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培养和加强学生对句法结构上形合与意合差异的意识,提高他们尊重各自语言表达习惯的自觉性。

在英译汉时,一些表示关系的连接词、关系词和其他虚词可不译。而与英译汉相反,汉语中所隐含的种种逻辑关系由于未用连接词语而趋于模糊,英译时必须变隐含为明示,在逻辑上理清关系,并使用适当的连接词语而构成形合句。在论及翻译策略时,连淑能指出,“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

3翻译教学中如何把握形合、意合

3.1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异质特征

从句子语法结构来看,中文属于意合语言,概念之间靠意义连接,意义可重复。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强调语言形式的标志和标记。英文句子常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用各种从句、短语进行扩展。各类连接词、从句、修饰语的使用使句子结构复杂。而汉语多用简单句,常重复,句子之间结构松散。

3.2注意翻译技巧的使用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这一特征造成了汉英翻译时一个独特的技巧:增译与减译。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汉译英时可能减掉某些东西,但绝对必须增加一些东西;英译汉时可能增加某些东西,但绝对必须减掉一些东西。

3.3注重英汉对比

(1)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科学的对比和分析,找出差异,有利于教师确定翻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学生译语意识,在翻译实践中自觉预防和排除原语的干扰。了解英汉差异是英汉互译中树立译语意识的重要途径。

(2)注重英汉两种语言内在机制的比较。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述方式。英语重形合,讲求形式接应,以形寓意,句法功能外显。汉语重意合,利用意念连贯,以意役形,句法功能隐含。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对翻译的理论与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汉译英时,须透过汉语松散的结构,识别语义间的逻辑关系;英译汉时,则可挖掘英语词序、曲折变化及功能词所传递的信息,选用合乎译语表达方式的文辞或句式传译原语信息,从而保证译文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商务函电;英译汉;用词;技巧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29-01

外贸英语函电是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为对外贸易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基于英语的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但又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注意外贸英语中函电写作的用词与格式,在英文合同的翻译中区分易混淆的词语并掌握外贸传真的语法结构和运用技巧,做到语言运用自如,有助于商务活动获得成功。函电用词贯穿于整个函电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翻译不严谨或用词不当可能会导致国际贸易纠纷。在函电英译汉的过程中,除了了解普通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外,还应把握其专业特征,掌握运用一定的用词技巧,准确理解词语涵义,从而使函电翻译严谨无误。

1根据习惯搭配确定词义

词语搭配指的是句子成分内部词与词的搭配使用,如名词词组内部中心词(名词)与其修饰语(定语)的搭配,动词词组内部动词与其宾语或状语的搭配等等。因此,当我们确定了其中的一个词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词的意思来确定与之搭配使用的另一个词的意思。如:negotiable该词在修饰不同的名词时,含义有较大不同。当“negotiable”修饰“bank”时,意为“议付”;当“negotiable”修饰“copy of B/L.”时,意为“可转让的”。

2根据词的引伸义确定词义

外贸英语函电英译汉过程中,在词典上找不到适当词义时,不要照搬词典中的解释硬译。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这个词所含的基本意义,结合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引申该词的意义,选择较恰当的汉语来表达。比如:“economic”意为“经济”,但在“economic prices”中引申为“较低”。

3通过词性转换确定词义

词性转换就是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等等。在外贸函电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逐词对译,只有转换词性后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例如:

1)Considering the small amount of goods shipped we agree to make an exception by accepting the payment by D/P.“exception”名词,“除外,例外”,在此句子中翻译为动词“破例”的意思。

2)The instru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ompactness and portability.“characterized”本为动词“特征”转换为名词“特点”。

3)The new contact would be good for ten years.“good”形容词,“有益的,有效的”在此处转换为名词“有效期”。

4)Silk is in,and synthetic fibers are out.“in”、“out”都是副词,译为“在……之内”“在……之外”,在这里都被转换成动词“时髦”“过时”。

4根据函电特有词汇确定词义

4.1将普通词汇转换为外贸术语来确定词义

外贸英文函电经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示外贸业务某些特定的事实,说明某种条款和条件,由于被反复使用,因而这些词汇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便成为了外贸书信中的惯用词或外贸术语。如:“offer”在日常英语中是普通词汇,意思是“提供,提出”,但在函电中被译为“发盘,报盘”;“cover”普通含义为“遮盖”,在外贸所涉及的保险业务中被译为“投保”;“claim”的普通意思是“要求、宣称”的意思,在外贸英语函电中被译为“索赔”。

4.2根据复合词确定词义

复合词虽然在日常英语中很少使用,但由于其带有浓厚的正式语体色彩,因而在外贸信函中经常使用,以显示其行文的严肃性和法律意味。常见的复合词由副词和介词构成,如here- after,hereby,thereby,whereas,whereby等。翻译这类复合词时要掌握其构成与意思之间的联系,理解起来就较容易了。here理解为this,there为that,where为which。hereafter译为after this;wherein译为of that。

4.3根据缩写词确定词义

常见的缩写词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 首字母缩略词:FOB(free on board);L/C(letter of credit);② 截短词:Exp.&Imp.Inc.(Export and Import Incorporated);Ad.(advertisement);③ 混合型缩略词:4P(place, product, price,promotion)。大多数缩略词和简称可以通过熟悉业务工作和查找字典理解它们的含义,但有些缩略词是人们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编出来的,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它的意思,或查阅缩略词典,万不可随心所欲猜测。

5结语

国际商务的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翻译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的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盲目理解词义,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词的确切含义,根据外贸英语函电词汇的独特特点,注重函电用词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准确把握每个词在句中的正确含义,以避免在工作中误译而影响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黄莉娜.商务英语函电英译汉一词多义的选择[N].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2).

[3]李建平.外贸英文书信的词汇特点[M].重庆:四川外语学院出版社.1994.3.

[4]粱平.外贸英文函电的用词[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6.

第4篇

关键词: 否定 技巧 翻译

导论:

传统的观念认为,肯定、否定的句子应该相应地被译成肯定、否定。然而,语言学家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在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否定是在英译汉中一个重要的翻译技巧。一般来说,语言学家把这类特殊的句子分为三类:1.英语为肯定式,汉语译为否定式;2.英语为否定式,汉语译为肯定式;3.同一英语词语,既可译为汉语的肯定式,又可译为否定式。依据这个研究,本文提出:我们用不用否定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在本文的最后部分,将会对否定的重要性进行简明的总结。

在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将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讨论。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这些句子最终可以分为三类:1.英语为肯定式,汉语为否定式。在英译汉中,我们发现许多这样的例子。虽然一些句子用英语说是肯定的,为了翻译更恰当和准确,他们被译成汉语则为否定的。例如,If you forward the transcripts yourself,they can be considered official only the school envelope has remained sealed. F:如果你本人递交证件,只有消防信封保持密封,才可被认为是正式的。T:如果证件由申请人本人递交,则本人不得擅自启封,否则证件将会视为无效。“信封保持密封才可被认为是正式的”与汉语表达习惯不一致。所以我们最好把它译成否定句。“不得擅自启封”和“视为无效”更合乎语言习惯,更流畅。2.英语为否定式,汉语译为肯定式。这和前面的例子恰恰相反。例如:The plane coming from Sydney will arrive in no time. F:来自悉尼的航班没有时间就会到达。T:来自悉尼的航班很快就会到达。在这个句子中,如果我们把in no time 译成没有时间,很难被理解。所以我们选择把它译成一个肯定句。3.同一英语词语,可同时译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例如,在英语中,我们说do one’s best 和spare no efforts,在汉语中,这两个短语可被译为竭尽全力和不遗余力。两种翻译都是准确的,因为他们都和汉语表达方式相一致。

在实际翻译中,有一些现成的规则可用:

1.在许多情况下,肯定句最后会被译为否定句,以使翻译更自然合理。

当在翻译中出现困惑时,你不妨参考下列规则,这些规则都以英译汉中肯定句译成否定句为主题。

1.1固定短语的否定,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用法和习语,以及它自身的否定特性。在练习翻译的过程中,围绕我们最频繁的就是固定短语的使用,尤其是那些与肯定和否定相关的短语。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重视习语的应用,因为它们的意思会随着词语排列顺序或上下文的不同而改变。例如,比较级+to do意思是不至于,比较级+doing意思是不该,more...than...can...意思是不能,没有办法;more than ...can help意思是尽量不,绝对不;the last, the least 意思是最不;go ill with somebody意思是对某人不利;turn a deaf ear to 意思是充耳不闻;等等。下列例子可以使你更清楚地了解。1.I’m wiser to believe that.我不至于蠢到竟然相信这种事情。2.You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than the playing such a dangerous game.你应该知道不该玩这么危险的游戏。

1.2为强调或增强修辞效果而使用否定。例如:1.He is certain to come unless he is ill.只要他没有病倒,他是不会不来的。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最好把certain to come 译成不会不来,把unless he is ill译成没有病倒,这是为了强调:如果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是一定会来这儿的。

1.3因文化的因素而使用否定。英语是一门古老的语言,它有很多拉丁语,德语和法语等的影子。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与文学、风俗紧密相关的单词和谚语产生了。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谚语不容易被翻译,除非我们拥有足够的与主要内容和相应背景有关的知识。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一些需要被译成否定形式的肯定谚语。(1)Better is a neighbor that is near than a brother far off.远亲不如近邻。(2)Opportunity knocks but once.勿失良机。

1.4因上下文内容而使用否定。上下文的概念被王宗岩先生在英汉应用词典中详细地进行了定义。它明确地阐述:上下文指的是单词、短语和整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它也有利于读者理解语言各组成部分的特殊含义。例如:1.And perhaps I’d better tell you ,sir, once and for all, that I don’t propose to allow rudeness from an impertinent young puppy.也许我不如千句并一句的告诉你,少爷,我不打算让一个胆大妄为的乳臭小儿顶撞我。这个翻译的高明之处在于翻译者没有把had better译成最好,而是形象地把它译成“不如”,这样就使说话者坚定的语气和愤怒的表情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实际翻译中,我们必须记住这条规则:没有上下文的前后联系,就没有课文。

1.5因一些句型而使用的否定。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固定句型和语法,英语也不例外。当这些句型被译成汉语时,一些肯定句应根据其否定意思进行调整,下面这些例子存在于表达的广泛范围内。(1)句子由if, if ever ,as if, if only 等词语引导。(2)it’s a/an+adj+n+that(clause)意思是无论怎样也不会。(3)句子由since引导。1.if ever I heard the like.我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

1.6因一些意思是否定的词语而使用否定。一般来说,这种单词最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单词的英语肯定形式译成汉语为否定形式。

1.6.1名词:和语言表达的其他部分相比,名词被更加频繁的使用,因为名词的语义通常是复杂的。一些名词形式上是肯定的,但是在一些句子当中的意思却是否定的。因此,翻译应该超出表面结构。这种单词包括:failure, anxiety, worry, doubt, absence, exception等等。1.I had quite doubts about my own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a subject which I had been poor at school.我对自己的教学知识没有把握。

1.6.2动词:我们都知道,英语句法和汉语句法的最显著的不同点之一是动词的使用。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动词形式和意思都是肯定的。在许多情况下,动词经常是形式上肯定,意思是否定,比如miss,keep,fail,hold, deny, refrain, refuse, except, neglect等。以下列句子为例:1.The first bombs missed the target.第一批炸弹没有击中目标。

1.6.3形容词:在英译汉中,有一些形容词虽然形式上肯定,却有否定的意思,它们经常被译成否定句。这些单词包括:ignorant, disastrous, fluid, thin, final, sorry, short, steady等。下列句子是很好的例子:1.He is not stupid, merely ignorant.他并不是笨,仅仅是无知而已。

1.6.4副词:根据翻译的要求,有些情况下,一些英语单词应该被译成否定的汉语,以使汉语版本更加有说服力,更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和语调。这些单词包括predictable,exactly,safely,easily,constantly,etc.1.The subversion attempts proved predictable futile.不出所料,颠覆活动证明毫无结果。2.We may safely say so.我们这样说万无一失。

1.6.5连词:连词是英语表达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它在句子的组织和句子连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译成汉语时,有时有必要把肯定变成否定。这些单词包括:before,until, or, unless, would rather...than...等。看看下面例子:1.The guerrillas would fight to death before they surrendered.游击队员宁愿战斗到死,而决不投降。

1.6.6介词:汉语以简明为特征,介词在汉语中的出现频率要比英语小。当介词在句子中被译成汉语时,有些就被省略,而它们中的大多数还必须被译成其他形式,即使它们形式上是否定的。这些单词包括:above, beyond, instead of, beneath, beside, far from, below等。1.This problem is above me.这问题我不懂。或:这问题我解决不了。

1.6.7带否定前缀词:这些单词在英语的否定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进行翻译时,应该根据否定意思把它们译成否定。例如:un-: uncontrollable, unable, in: inoperable, incomplete. Dis-: disagree, disappear. Non-: nonsmoker, nosurgically. a-: atypical, asymptomatic. -less: hopeless, useless.从上述阐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在意思上否定,形式上肯定的英语单词和句子是有用的。否定,作为一个有效的技巧在英译汉中被广泛采用。

2.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常发现:一些否定结构几乎不能按字面意思译成汉语,有时,它们的最初意思是很难懂的。为了避免在翻译中出错,有些情况下,把否定译成肯定是必须的。英译汉中,否定和肯定之间的转换要依据下列因素。

2.1因固定短语而使用肯定。例如:cannot...too...意思是再……也不为过,越……越好,not...until意思是直到……才。1.The doctor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making a diagnosis.医生在诊断时越细心越好。在应对这样的俗语时,按字面翻译,可能会弄错原意。

2.2为强调或增强修辞效果而使用肯定。下面是一些需要转换的典型例子:1. No comrade in the party must ever forget this bitter lesson and we must all take warning from it.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全党同志一定要记取,引以为鉴。我们把no comrade,must ever forget译成“一定要记取”是为了强调我们必须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以提高我们的工作。否定技巧在这个翻译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3双重否定表肯定。例如,no pains, no gains.是英语中一个古老的谚语。这个谚语可以被译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双重否定经常被译为肯定,以使翻译更加合乎语言习惯。

2.4间接肯定。间接肯定是表达强烈肯定的直接方法。虽然这些句子用否定形式表达,但是,当被译成汉语时,它们必须被译成肯定句,以使保留原文的感情。例如:1.The old man didn’t half like that little girl.老人非常喜欢那个小女孩。

2.5一些有后缀和前缀的词语的肯定。在英语中,有许多单词有否定的后缀或前缀。它们中的大多数表达否定的思想,但并没有任何否定的意思。对此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家,根据前后缀在单词中的作用,把这些单词分为四类:

2.5.1加强单词的意思。在英语中,有许多单词带有并无否定意思,却能加强单词意思的前后缀。像invaluable, priceless, timeless, ageless, numberless等等。He has a large priceless collection of antiques.他有一大批价值连城的古董。

2.5.2类似于愿意。这样的单词虽然有否定的前后缀,意思却和愿意相当。像shameless, unloosen, impersonate, dissolvable等。She stopped the car and unloosen her belt.他停下车解开安全带。

2.5.3表示相反的动作,但不是否定的意思。例如:unteach,unsay,unlearn,unlock等。To unlearn bad habits in daily life is difficult.在日常生活中改掉不良习惯是很难的。

2.5.4表达一些特殊的意思,因为它们被加上了前后缀,像uneasy, unrest, indifferent, immaterial等。The government is indifferent to the poor’s miserable life.政府对穷人的悲惨生活漠不关心。

总结:

一般来说,翻译者应该忠实于原文,不得擅自更改或删减原文的意思。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在肯定和否定的表达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个翻译者不应该机械地以原文为模板(肯定或否定)进行翻译。在一种语言中,一个句子的模板(肯定或否定)译成另一种语言将是不同的。因为对一个翻译者而言,使他的译文意思上准确,语法上合乎语言习惯是必要的。这些也是翻译者的规则和目标,而且,以准确理解和使用为基础的否定长久以来已经被认为是提高我们译本质量的基本技巧。在英译汉中,如果做出一些必要的改变,准确而合乎语言习惯的译本将会发生。

参考文献:

[1]蔡宗源.大学英文成功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许建平.A Practical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摘 要:“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已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所接受,此准则对各种英语文体的翻译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就科技类专业英语的英译汉,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一翻译准则的12个字准确全面、严谨明确、通顺简练.还阐述了对翻译概念的认识和对直译、意译的看法.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开放程度的加快,科技类专业翻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以英译汉为主.由于专业翻译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专业化,所以需由专业技术人员来翻译,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像英语专业学生那样的系统性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训练,但只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就能进行英译汉的专业翻译.从翻译是实践活动这一基本认识出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一些翻译理论,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学习一些翻译的基本知识,对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是有益的,对提高译文质量也是有帮助的.因此笔者认为,从事科技类专业英译汉的技术人员既要提高对翻译的认识,还要在翻译中对翻译准则(原则)进行正确的把握.1 对翻译的认识翻译是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通过翻译将一种语言转变成了另一种语言.要做好这一实践活动,就要了解翻译对象(译出语或源语)在不同题材和体裁下的特点,了解并掌握不同的翻译方法和各种翻译技巧.对翻译者来讲,首先要对翻译的概念从本质上加以认识.许国璋先生在谈翻译时,总是先谈翻译目的,再谈翻译标准和方法.如果认为翻译只是在字面上将译出语译成译入语,则不免过于肤浅,这样在翻译时也就难免会犯错误.例如把A substantial excess in output capacity of atransformer can be achieved by accelerating the loss ofits insulation life.译成“变压器输出容量的过度超出可通过加速绝缘寿命的缩短来取得”.这样译,尽管没有语法结构上的错误(句子框架……can beachieved by……,……可通过……取得),substantial和loss两词也译得不错,但从逻辑角度分析,这样翻译是错误的(输出容量过度超出成为取得的结果).按正确的逻辑分析,加速绝缘寿命的缩短才是结果.所以此句应译为“变压器输出容量的过度超出会加速绝缘寿命的缩短”.又如The definitionof power transmission depends on who uses the term.此句很容易译成“输电的定义取决于谁用这个术语”.这样译不能明确表达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翻译当然应译“意”而不仅仅是译“字”,因此翻译者对翻译的概念应有深层次的、本质上的认识: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或语音的)所涵盖的信息(明说的或暗含的)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的活动.上述的第一句之所以译错,是因为译文的意思并不是原文的意思(即涵盖的信息);第二句翻译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将原文暗含的信息(不同使用者对输电有不同的定义)在译文中明确表达出来.翻译的目的是要传递信息,而语言仅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传递过程如图1所示.language A brain language B(computer) 认知 思维表达图1 信息传递过程

翻译过程就是对原文之“意”的认知和用译文将此“意”表达出来的过程.对于英译汉来讲,认知是基础,是翻译的关键.因为认知涉及的是对外语原文的阅读和理解,表达使用的是母语,而中国人的母语水平一般要高于外语水平.认知和表达都离不开大脑的思维,翻译既要思索原文准确之意,又要思索如何将原文之意确切得体地表达出来.翻译者认知时要站在原文作者的立场上去理解原文,表达时要站在译文读者的立场上考虑如何表达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和意图,这是翻译工作者应树立的正确翻译观,有人称之为“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个是原文作者,另一个是译文的读者.”2 对翻译原则的认识在了解了翻译目的、翻译过程和正确翻译观等基本概念之后,对从事专业英语英译汉的技术人员来讲,必须要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翻译的原则.这些原则既是翻译实践时的要求,又是译文质量优劣的评判标准,也称为翻译标准.就翻译原则而言,有各种说法,但其中一致公认的首推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1 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 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同一性质;3 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我国提出翻译标准且影响力最大的是翻译家严复(1854-1921),他提出的“信、达、雅”3条准则一直为不少翻译工作者所接受.“信”是要求“译文取明深义……意义不背本文”,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其涵义深远,可理解为译文应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地忠实于原文,有人称之为“译文要在词级、句级、段级和篇章级的各个层次与原文达到深层的等值”.“达”是要求“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指的是译文的通顺达意.“雅”要求“修辞立诚”,指的是译文的用词修辞.无论是“翻译三原则”还是“信、达、雅”,都体现了译文和原文信息等值这一基本要领与“原文作者原文译者译文译文读者”这一信息传递链,因而适用于一切翻译.但是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不同题材和体载的文章,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在表达形式、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文学作品重视形象和艺术的效果,而科技专业文章则具有科技性强、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要求简练等特点.采用“信、达、雅”这种划一的标准已不能直接体现对不同个性的具体要求,但“信、达、雅”准则能历经百年沧桑而不衰,说明了它的博大精深,说明其可随时代的变迁而赋予新的内涵.因此,一种做法是给“信、达、雅”赋予各种不同的内涵,对“信、达、雅”给予新的理解;另一种做法就是将“信、达、雅”原则结合不同题材和体载原文的翻译,提出多元化的具体翻译要求.如对于文学翻译,钱钟书先生提出了“传神”和“入化”的要求;科技翻译则比较认同“准确通顺”的要求(可以说是“信、达”在科技类专业英语英译汉时的要旨). 需要说明的是“,雅”并不是科技类专业英译汉的根本要求,当然能“雅”则“雅”,但也不必强求.例如:Electric power is transmitted at high voltagelevel either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or because of theamount of power,or because of their combination.译成“以高的电压等级输电是由于输电距离或输电量的需要,或者两者都有.”这样翻译,已经做到了“信”,译句中their combination(字面意思:两者的组合)的翻译也已经做到了“达”.若一定要追求译文的“雅”,可以译成“两者兼而有之”.从此例可以看出,科技类专业英译汉时“,雅”并不是主要方面,但做到了“雅”,可使译文增光添彩,使译文更加完美.3 科技类专业英语英译汉准则的具体把握

“信、达、雅”的准则对一切翻译都具有指导意义,但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其尺度的把握上,因译者对其理解程度的不同而很难把握好,所以在科技翻译中,一般以准确和通顺来把握“信”和“达”,尽管后者比前者的涵义更深远、更丰富.科技专业英语的英译汉,并不像文学翻译那样需要太多地考虑修辞,考虑文笔的优美,反而要注意另外的一些特点,如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明确简练.结合这些特点,本文提出了科技类专业英语英译汉时正确把握翻译准则的12个字:准确全面、严谨明确、通顺简练.“准确全面”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没有走样、歪曲和丝毫的遗漏.这涉及是否做到“信”.“严谨”是指译文表达要严密、合乎逻辑,译文不应引起读者对意思的曲解、费解(不理解).这是科技类专业英语特点所决定的.本文所举第1句例句就说明了因逻辑关系的错误而导致的误译.要使逻辑严密就需要译者具备非常专业化的知识,同时又要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容不得丝毫的一知半解.例如,The arrester may have to operate andcease conduction with full line2to2line voltage.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会译成“避雷器必须在全线电压下动作和停止导通”.这样译,从逻辑上讲是自相矛盾的,因避雷器的动作就是指避雷器的导通,这样就成了“避雷器必须在全线电压下导通和停止导通”,既要导通又要停止导通,则自相矛盾.根据专业知识,结合本句并通过理解,可知道动作是指在过电压下的动作,而停止导通是指在过电压作用后在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熄弧,所以此句正确的译文应为“避雷器在全线电压下,必须可以(在过电压作用下)动作并(在过电压作用后)熄弧”.“明确”是指在表达上要确切、明了,容不得任何的模棱两可.例如将A circuit breaker must beeffective instantaneously when it is called upon toperform any switching operation after long periodswithout movement译成“在断路器长期没有动之后,被要求去执行任何开关操作时其必须立即有效”.将movement译成“动”,译得不准确.断路器安装后是不能移动的,动是指断路器中的触头(动触头)动,而触头动习惯称为断路器动作.将switching operation译成“开关操作”,译得也不明确,这里具体是指switching on or off operation.将effective译成“有效的”也不明确,让读者琢磨.所以根据“明确”的要旨,此句可译成“在断路器长期没有动作之后,一旦让其完成任何投切操作,它应立即动作.”“通顺”是指译文的文理通顺,行文流畅.在专业英语英译汉时引起译文不通畅的多数原因在于表达上不符合汉语语言和专业的表达规范.如将high voltage and high current译成“高电压高电流”就不符合汉语规范,汉语中电压有高低之分,电流只有大小之分,因此应该译为“高压大电流”.再如前面例句中的high voltage level若译成“电压水平”就不符合专业表达的规范,因为输电电压有一级级的标准等级,如35kV,110kV,220kV.“简练”是指译文应简洁精练.专业英语译文只要能将内容表达清楚,能简练则尽量简练.例如将Then another voltage reduction is experienced inlocal substations译成“在地区变电站电压再次降低”,要比译成“在地区变电站经过又一次电压降低”更为简练.电力专业英语的教学和翻译实践表明“,准确全面、严谨明确、通顺简练”这12个字既融入了“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又结合了科技类专业英语的具体特点,同时还具有通俗明了和较好的可操作性.4 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表达形式等)将原文意思传达过来.意译(free translation)则从意思出发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而不必注意原文的语言形式.由于科技类专业英语为论证叙述型文体,而且原文逻辑性强、结构严密、语言精练,所以一般采用直译已能很好地传达原文意思,也就是说翻译时以直译为主.直译为主说明能够直译就不要采用意译,因若意译不当,可能反而弄巧成拙,造成意思上的不准确和逻辑上的不严密.例如将The modern power system must recognize the public’sdependence on electric service译成“现代电力系统必须认识到公众看法取决于供电质量的好坏”.还认为是在意译,这与正确翻译“现代电力系统必须认识到社会对供电的依赖性”意思上已有不同.如何把握什么时候才采用意译呢?很简单,先直译,直译译文还不能表达出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才采用意译.例如Underground power cableshave the further disadvantage of poor accessibility.直译时译成“地下电力电缆还有难于接近的缺点”.这显然不能表达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故应采用意译,译成“地下电力电缆还有难于维修的缺点.”(因为接近的目的是要去维修,而维修须挖开地面因而很困难)过分拘泥于原文字面,生搬原文结构而造成“字”到“意”不到或走腔变调(翻译腔),是直译时容易犯的错误,翻译者应知道直译并不是字对字(word2for2word)的翻译,直译时允许改变词序、语序、主句从句次序,直译时允许转译、分译、反译,但这些变动仍脱离不了原文的用词、原文的句子结构和原句的表达形式,而意译时这些方面已经大不相同.例如将Design parametersinvolved usually permit a lower cost generator at thelower value of SCR译成“相关的设计参数通常使短路比(SCR)越小的发电机造价越低”,虽然采用了转译,但仍属直译范畴.5 结束语专业技术人员在英译汉中的最大优势是精通专业,这给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知识平台,因为专业翻译还是要立足于本专业(因译文读者为本专业人士).了解翻译目的,树立正确的翻译观,掌握在翻译实践中对翻译准则的把握方法,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屠志健.电力专业英语阅读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3] 文 军.论翻译过程与翻译标准的关系[J].上海科技翻译,2000,(4):1~5.

[4] 王鲜杰.翻译评论应有多元标准[J].上海科技翻译,1999,(4):54-55.

第6篇

[关键词]材料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93

《材料专业英语》是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选修课程之一,其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了解专业科技发展动态、查阅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文献资料、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阅读进口设备说明书等活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这也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我校目前该课程设为选修课,学生不重视,另外,上课人数较多,铸造和焊接专业合班上课(3~4个班的学生),课堂不容易管理,课堂学习效果差。此外,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偏弱,英语听力和说的能力偏弱。而专业英语本身专业词汇较多,大量使用复杂长句和名词化结构,使得科技类英语文章语言生涩难懂,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目前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阅读英文课文,偏重英译汉的讲解,英语写作的练习偏少。由于是选修课,一般考核方式主要以翻译几段英文的大作业形式进行。因此,不论是从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授课方法和内容的角度,都不能达到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急需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进行教学改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力争使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能从听说读写多个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1教学内容改革

将科技英语的课程性质改成必修课,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考虑到合班教学人数较多,课堂不易管理及学生学习效果差的问题,改成2个班或1个班教学。这样在教学内容上也能有所偏重。铸造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的铸造内容方面加大学时,焊接和锻压内容简要介绍即可。焊接的学生侧重焊接内容的专业英语教学,而其他内容则可减少学时。教学内容除了教材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刘爱国主编)上面的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力学性能,铸锻焊和热处理的内容外,加上如何撰写英文摘要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撰写英文摘要,从往届学生毕业论文看,学生不知道规范的摘要写法,英文句子不会撰写,主要使用软件翻译。另外,产品说明书,技术标准等教学内容适当加进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文原文,在讲授教材上专业英语内容之前,应先讲授一下英译汉的翻译理论。包括翻译的标准、常用短语和句式的正确翻译方法等。

2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先讲解词汇,再阅读和翻译课文,这样的课堂单调且冗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并注重语言讲解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第一,对于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全英文教学,即采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例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的内容,先讲解专业词汇,然后用英文介绍具体的专业知识。可按照这样一种思路进行全英文讲解,What is called mechanical property? How to measure? Which items d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e in detail? 然后分别进行介绍。在全英文讲解的同时,再辅以板书。一方面,这种授课方式思路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听力。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对于其他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让学生先预习或以作业方式留下去,上课时全部让学生英译汉,翻译错误的地方,老师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翻译的好坏及认真程度对其打分,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第三,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短语和句式要着重给学生指出来,并留汉译英作业,运用到这些内容,提高学生英文写作能力。例如,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钢的晶粒会粗化。With the austeniz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ing,the grain in steel will get coarsening重点考核with句式和晶粒、粗化词汇的应用。第四,对于有些教学内容,需要辅以多媒体。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钢热处理工艺部分内容的讲解,可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图,临界温度在相图上是哪条线,热处理后组织是什么样,再附上组织图,性能有啥特点。对于金属材料部分的内容介绍,例如钛合金,可播放些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应用的短片,在民用方面,附上骨关节和心脏支架等应用的图片,以及如何制备合金的介绍短片。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看,听,讲述,形象直观,全方位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和专业知识。第五,长句子多、句子结构复杂是专业外语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三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分析复杂句子还缺乏一定的训练,因此对复杂句型的语法结构要讲透、讲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长句和复杂句子的分析原则和技巧,并且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同时把这种训练贯穿到课文教学的始终。当遇到复杂的句子时,要先弄清楚句子的性质(简单句、并列句或复合句),然后再分析其结构。对于特别长的句子要先掌握其主干结构,也就是要找出它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了解这个简单句子的含义,然后再把各种附属的成分加到所修饰的对象上,就非常容易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了。

3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巩固学生所需知识的重要手段。考核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平时主要考核学生阶段内容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核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课堂英译汉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二是通过留汉译英和英译汉作业的完成情况,同样进行量化打分,总的平时成绩占40%。从考核的角度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期末考试则通过试卷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以及快速阅读科技论文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英文写作能力。期末试卷成绩占60%。最后统一核算。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翻译;英译汉;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们对于一些完全没有生词的句子,不能掌握其准确的意思。尤其是在做听力练习题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作听力问题之前,一定要先看给出的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对给出的问题的含义不能准确把握的话,那也一定不能准确地回答相应的问题。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强调翻译的重要性,尤其是英汉翻译。

何谓翻译?简单地说,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这种再现不是追求两种语言的等值,而是通过探讨原文的内涵,以最准确、最生动的译文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果我们指望仅靠简单地查阅英文辞典,满足于“意思不错”,是一定作不好翻译工作的。要想在“信”的基础上达到“顺”,必须充分发挥汉语的优势,运用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而且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重视上下文的重要作用,并且上下文只能在组成这个上下文的每一个词的词义界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如furious一词,查辞典,其意义是“狂怒的”、“狂暴的”,但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把它翻译成“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等。例如:

The manager will be furious with you if you are late again.

如果你再迟到的话,经理会大发雷霆的。

所以说,翻译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将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译者需要在考虑翻译的传译性、可接受性和相似性原则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改变,而在这个调整与改变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必要的翻译方法。根据我的教学体会,我介绍几种常用的英汉翻译方法:

一、增译

在翻译策略中,增译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所谓增译,就是根据汉语语法修辞的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中一些无其形而有其意的词。例如:

I fell madly in love with her, and she with me.

在这个句子中,前半部分比较容易翻译,可以直接翻译成“我疯狂地爱上了她”,但后半部分,很多学生会翻译成“她和我”。显然,这样翻译既歪曲了原文的含义,又表达不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为了使这个句子译文语义圆满、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这样翻译:“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疯狂地爱上了我”。

二、省略

所谓省略,就是把原文中因语法或句法需要、本身含义无足轻重的词在译文顺应汉语表达习惯而略去不译。但需要注意的是,省略并不是把原文中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省略不能改变原文的意义。例如:

1. You can’t learn English well without working hard.

在这个句子中,人称代词“you” 做主语,通过句意可以看出它表示泛指,所以人称代词可以省略不译,直接翻译成 “不努力就学不好英语”。

2. A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在这个句子中,不定冠词“a” 表示泛指,指的是种类,而并非 “一个”所以在我们翻译的时候可以省略不译。这个句子可以翻译成“马是有用的动物”。

3. It’s not known where she has gone yet.

在这个句子中,“it ” 是用来做形式主语,代替由重句所表示的真正主语,在翻译的时候不要翻译成“它”,而是直接省略。这个句子可以翻译成“她去了什么地方还不得而知”。

三、词类的转换

目前,学生们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机械性的翻译。简单地抓住原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方式不放,生拼硬凑,致使译文语气生硬,语义含糊。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决不能“对号入座”。应根据上下文,在译文中转换原文中某些词的词类,使译文通顺自然。英译汉词类转换最常见的就是把一些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在翻译的过程中转换成汉语的动词。

1.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There is a large attendance at the fair.

这个句子中“attendance” 是名词,但是我们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的时候把这个词按照动词来翻译,这个句子翻译成 “出席此次交易会的人很多”。

2.英语形容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英语中表示知觉、情感、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系动词后作表语时,往往可以译成汉语动词。如:

You are ignorant of the duties you undertake on working.

你完全不懂你在工作方面承担的责任。

3.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有些英语介词本身具有方向性和动感性,往往可以表示某动作行为的进展状态,起到动词的作用。翻译时,可将其翻译为汉语动词,如:

Millions of the people in the mountains areas are finally off poverty.

千百万山区人终于摆脱了贫困。

4.英语副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She opened the window to let the fresh air in.

她把窗户打开,让新鲜空气进来。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常用的英译汉的翻译方法。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利用一种语言文字将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成为当今世界两大并行的趋势。要想在多元的语言环境和背景下达成共识,就需要“翻译”这个沟通的桥梁。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正确使用翻译的技巧,掌握翻译的性质,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所帮助。

第8篇

关键词:主体 客体 思维模式 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16-02

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翻译出来的句子带有明显中式英语的味道,句子虽然用词无误,语法通顺,但是整体上看与英美人意义表达格格不入,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主客体混淆。因此区分主体与客体,明晰两者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法作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正确鉴别主体与客体并努力做到纯正地道翻译的关键。

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或主体与客体相互浑融,是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一差别的存在,否则汉语译成的英语就是中式英语,英语译成的汉语就会带有英语思维的痕迹。

本文以简单明晰的句子为例,以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英译或汉译说明,目的是加深了解和掌握主体与客体在实际翻译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主体与客体

所谓主体(actor)是指行为的施动者,所谓客体(the affected)是动作的承受者。一般来说,主体大多为“人”,客体大多为“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主体也可以是“物”,客体也可以是“人”。无论主体是“人”还是“物”,也无论客体是“物”还是“人”,关键在于是否是动作的施动者还是动作的承受者。我们不能把主语和主体,宾语和客体加以混淆。主体不是主语,客体也不是宾语。因为在英语被动语态中,主语是动作承受者,是客体。主客体的界定在于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

在翻译过程中,要能够鉴别出哪个是主体哪个是客体,并且依据英汉两种语言实时进行主客体切换。英语思维者往往严格区分主客体,认为主体与客体是不能浑融的,而我们汉民族对于主客体并不严格区分,因此加深对主客体概念的理解,体会其在遣词造句的作用,认识对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纯正地道语言表达的关键。

翻译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识别和转换,实质上是思维模式的转换。一方面,在汉译英过程中,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是客体对于人的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主体对事物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掌握英美人与汉民族在主体与客体方面的思维差别,鉴别句子中的主体与客体,在翻译过程中回避中式英语,努力实现纯正地道译语表达。

例如: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这句话的英译可以是:译文1:They have got a smart idea;译文2: A smart idea occurred to them;译文1是按照汉语思维方式进行翻译,译文中主体和客体与汉语完全相同;译文2是按照英语思维方式进行翻译,译文中的主体和客体进行了转换,与汉语完恰恰相反,虽然两个译文都可以接受,但实际上译文2才是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

二、汉译英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转换

汉译英过程中,因为英语和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要以英语思维为统领,实时进行主体与客体的转换尤为必要。

例句1:目前她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如果按照汉语思维方式来确定主体和客体的话,“她”是施动者,是主体,“艰难的抉择”是受动者,是客体。那么,就应该翻译成:At present she faces a very difficult decision.

这个译文从语法结构和用词方面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问题是,译文翻译的思路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英语的思维方式是事物与人相互作用和影响,调客体作用于主体。汉译英就是要按照英美人而不是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来翻译,因此更为纯正地道的译文应该是:At present a very difficult decision faces her.

例句2:有人来看你。

如果对于主体和客体不假思索和鉴别,极有可能翻译成:Someone comes to see you.

“有人”是主体,“你”是客体。英美人的思路是客体(你)怎么样,“你”有“探望者”。按照这一思维模式,译文应为:You have a visitor. 这里的“visitor”就是“someone”。当然,Someone comes to see you是可接受的译文,但是与You have a visitor相比,不够纯正地道。

例句3:他在最后一刻失去了勇气。

译文:His courage failed him at the last moment.

画线部分分别为主体与客体,但是两种语言对此认识恰好相反。从汉语翻译成英语,主体和客体进行转换,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而不能译成:He failed his courage at the last moment.

三、英译汉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转换

英译汉过程中,要以汉语思维为统领,就是要鉴别是否英语中的客体能否转换为汉语中的主体。

例句1: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译文:我兴奋地说不出话来。

“Excitement”是英语中的主体,而这一主体,即是施动者,是由“事物”来充当的,“me”是客体,即是动作的承受者,是由“人”来充当的。而译文把客体“me”转换成为主体“我”,原句中主体“Excitement”虽然没有转换为汉语中的客体,但却根据汉语表达方式转化为状语。

例句2:When it was his turn to speak, his confidence suddenly deserted him.

译文:轮到他发言时,他突然失去了信心。

从此例句中,人们不难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主体与客体进行了全面转化。英语原句中的主体“his confidence”和客体“him”,分别转换汉语中的主体“他”和客体“信心”。如果坚持主体与客体不变,译成“轮到他发言时,他信心突然离开他”,译文就不能通顺自然。

例句3:Despair seized us as we felt the boat was sinking under us.

译文:感到乘坐的船正在下沉,我们绝望了。

译文中的“我们”是汉语主体,而英语原文中的“us”是客体。原文中的主体“Despair”按照汉语通顺达意的要求,做了调整,转变为谓语。

四、在被动语态中主体与客体的体现

被动语态是以突出客体的结构。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远远高出汉语,同时汉语的被动语态并不都是又由明确被动意义的词,例如“被”来引导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含蓄和隐晦,往往用“以”“用”“靠”“通过”“由”“加以”“予以”“得到”“(为)…… 所”“之所以”“把”等来表示。

例句1:蒸馏石油时使用鼓泡塔。

译文:A bubble tower is used to distil petroleum.

因为不需要提及主体,所以采用被动语态,因此此句不宜翻译成带有主体的句子:We use a bubble tower to distil petroleum.

例句2. 好像我们不认识。

译文1:I’m afraid we don’t know each other.

译文2:I’m afraid we have been introduced.

译文1中“we”为主体,其翻译认识基于汉语的理解;译文2中“we”是客体,其翻译认识基于英美人出于避免唐突冒犯的礼貌用语。采用的结构是被动语态,把“we”置于客体之中,省略了主体(by somebody)。相比之下,译文1带有明显的中式英语的痕迹,而译文2是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或者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以反译法进行翻译:I’m afraid you’re a stranger to me,其中“you”是汉语中的客体,又是英语中的主体。

例句3:每天清扫房间吗?

译文:Is your room cleaned every day?

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按照语境进行,如果只是想要知道是不是每天有人打扫房间的话,那么,强调的是客体,可以采用被动语态来翻译。但是如果受话人有责任和义务每天来打扫房间,就可以视为省略了主语(你或你们),那么译文就应该是:Do you clean your room every day?

五、结语

在汉译英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汉语中的主客体,然后再考虑英语中主客体是否需要调整后进行翻译;同样在英译汉过程中,要找到英语中的客体,分析它是否可以充当汉语中的主体,然后才能进行翻译。

翻译活动离不开翻译理论,更离不开翻译实践。在理论的支撑下,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主客体概念在翻译中的理解、作用和影响,源于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制约。翻译过程中以主客体实时切换的方式,明确主体与客体概念,掌握英美人与汉民族在主体与客体方面的思维差别,鉴别句子中的主体与客体,在翻译过程中才能做到回避中式英语,努力实现纯正地道译语表达。

从理解主体与客体概念可以洞察英美人与汉民族思维的差,分析主客体思维差异对汉译英以及英译汉的影响,让学习者懂得纯正地道英语表达源于英美人主客体思维,懂得造成中式英语的原因是主客体混淆。

参考文献:

[1]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许钧.翻译概论[M].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第9篇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文化特性 英译

一、引言

中国现在面向世界开放,很多英语国家的人迫切的想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变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有效高质的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如何准确 生动的以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去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这些都是十分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翻译之文化特性

翻译具有文化性。从翻译的实际操作层面看,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在具体语言的转换中,任何一个译者都不能不考虑文化的因素。有学者认为“所谓文化,究其本质乃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而“文化的核心就是意义的创造、交往、理解与解释”。弗美尔(Hans J. Vermeer)明确总结,“总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这一结论性的概括,目前翻译界已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周宪和许钧强调文化的本质就是借用符号来传达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翻译必须考虑文化因素,语言具有文化性,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翻译活动同样不能脱离文化。因此,翻译的文化性即是翻译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原汉语文本的真正文化内涵,翻译成对应的英译文本不仅文化内涵应与原汉语文本相同或者最大程度上相似,表达方式上也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词,句子到整片文章。对于这部分内容,论文将从去桎梏,重组句和建空间三个方面进行汉语文化负载的英译探析。

1.去桎梏。去桎梏,字即是桎梏,去桎梏即是打破字的形式这个牢笼。

Lado 指出:“对文化的思维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词语”。Boas也说:“词语总是与其所使用的环境相适应“。Nida则更明确的指出:“词语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有意义”。Palmer认为:“一种语言中的词语经常反映的并非是世界的现实而是操该语言的人的兴趣所在“。这些都可以证明翻译时弄清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意义对于翻译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个过程也是去桎梏的过程。例如“如鱼得水”的正确英译是“like a duck to water”而不是“like a fish to water”。“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正确英译是“to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而不是” to spring up like bamboo”。守口如瓶的正确英译是“as bumb as an oyster” 而不是“keep the mouth like a bottle”。以上例子的正确英译都是把握住了原文的意思,用英语语言符号重新表达出来,并且体现了翻译的文化性。而以上例子中错误的英译都是没有去桎梏,词对词的翻译,这样的翻译结果会直接导致英语接收者不明所云,无法接受到原汉语所要表达的信息。

综上所述可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字词层面的翻译,去桎梏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要打破字词的形式,而找出内在的表达意义。

2.重组句。重组句主要是在翻译句子的层次上进行的。也是要脱离语言的束缚重新组句。英汉两种语言结构有很大的差别,英语是树状形结构即从属结构,汉语是波浪形结构即主谓结构,所以汉译英的过程中,如果要想符合译入语的习惯,改换句型,重组句是十分必要的。

Nida曾说过:“ In order to translate meaning, form must be changed”。钱钟书先生说:“得意忘言”。都是在说翻译时,要抓住文本的意思翻译,而不要被形式固定住。以含有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为例,如:“从前,中国人喜欢大家庭,很多人生活在一起,有的家庭四世同堂――四代人住在一起。现在情况不同了,封建式的大家庭解体了,以小家庭为主”。英译为:“In the old days, Chinese people preferred to live in extended families with up to four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 Now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feudal extended family has given way to the nuclear family.”。文中很多地方进行了重组句处理,例如把原文“中国人喜欢大家庭,很多人生活在一起,有的家庭四世同堂――四代人住在一起。“ 英译处理成“Chinese people preferred to live in extended families with up to four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汉语原文有三个分句组成,英语译文把其中一个分句“中国人喜欢大家庭”译成主句 “Chinese people preferred to live in extended families”,再把其中的两个分句合二为一,重新组句,译成一个With 短语的从属结构:“with up to four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原文是典型的汉语波浪形结构的“流水句”句式,整句话由一个一个的分句构成。英译时应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打破原有“流水句”句式,重新组句处理成“树状形结构的”的英语句式。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汉译英时,在句子成面上,如要符合英语的“树状形结构”句式,就必须在翻译过程中改变原汉语“流水句”句式,重组句是十分重要的。

3.建空间。在去桎梏和重组句的基础上,到了段落层面或者说就整个译文而言,译者就要清楚建空间的概念了。理论上说,建空间就是译者利用语言形式,借助上下文和语境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想象空间,这种空间是对译文整体意义的一种要求,英译汉时,译者应力求营造一个相似的空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新建立的文本时,与原语言读者阅读原文相比,有相似的阅读体验和想象空间。

思果先生说:“要找中文表达原文的意思、感情等等。”思果先生这句话当时说的是英译汉,实则汉译英亦然。翻译绝不是字与字,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简单对应,绝不是单词语法对了就没问题。整个译文的空间营造十分重要,译者必须抓住原文的感彩,弄清原文的真正意义,然后调遣语言进行翻译。例如余光中的《祈祷》第一节“请在我的发上留下一吻,我就不用戴虚荣的桂冠。请在我的手上留下一吻,我就不用戴灿烂的指环。”作者用宁静的深情的语言,祈祷恋人的爱为自己褪去虚荣的表象。所以英译文时最好营造作者深情和祈祷的氛围与思想感情,整个空间都应向深情和祈祷这个主题靠拢。唐正秋对这段的翻译是“ Please leave a kiss on my head, I need not be crowned with a laurel vain; Please leave a kiss on my hand, I need not wear a diamond ring.” 译文的用词和造句联合起来比较好的营造出了原文的氛围和思想。

由以上举例分析和论述可见,建立新的文本时,建空间是不可被忽略的,译者应熟读原文并且深刻理解原文,并在去桎梏,重组句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尽可能与原文相似的空间。

四、总结

翻译即译意,翻译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本论文从对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探析,结合翻译的文化特性和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而论述了翻译过程中,去桎梏,重组句和建空间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2020.

[2]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2001:364.

[3]卢敏.英语笔译实务,2010:218-221.

[4]许钧.翻译概论,2009.

[5]余光中.翻译和创作,1984.

第10篇

关键词: 主位结构 主位推进模式 对比分析 汉英翻译

一、引言

近年来,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语篇随之成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焦点。“主位”作为一个在语篇背景下对小句结构进行描述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语篇翻译研究中。

主位概念由马泰休斯(V.Mathesius)于1947年首次提出,韩礼德(Halliday)和汤姆森(Thompson)继而对其进行了发展。他们认为在小句中,作为信息起点的主位占主要地位,述位围绕主位逐步展开;主位位于句首,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是结构性的,它与句子的话题重合时,发挥起点和话题的作用,但它仅是句子的开端,而不是句子的主语或话题;述位一般指话语的未知信息,是对主位的陈述,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结构,其基本单位是小句。“主位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语篇特征和语篇的结构性衔接手段之一”[1]。

国内学者徐盛桓最早就主述位和英汉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主位、述位的理论有助于更精确地理解原文,指导翻译实践”[2]。杨信彰从主位角度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意义等值问题,认为如果汉语译文中出现主位错位,则破坏了原文的信息结构,影响了意义传递的效度。刘士聪、余东提出了以主述位作为翻译单位对原文进行分析和转换。王桂珍在比较主语、主题和主位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汉语句子主题的英译,认为应根据英语的句法结构来选定句子的主语及语序。李运兴描写了发生在小句主位上的语际转换现象。

由于英汉语在思维方式和句子结构上存在差异,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应对主述位及主位推进模式这些作为系统功能语法对小句描述的主要概念加以充分考量。只有充分把握其异同,才能真正做到准确、流畅、连贯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本文将通过对《在亚当之前》英语原文及其汉语译文主述位的排列及主位推进模式的对比分析来讨论英汉翻译。

二、英汉主位结构对比与翻译

1.对等的主位结构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ISVO的核心句型,即句子主语常与主位出现位置重合,此时的IS充当主语,VO充当谓语[3]。IS可看做主位,VO可看做述位。另外,作为核心句型的衍生,SVP句型,即主系表结构也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时,主述位所代表的语言信息在句中的排列方式一般是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由已知信息引出未知信息。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依照原文主述位功能决定的句型和主述位代表的信息排列顺序进行语言的转换。如:

I must iterate that I have this thought in the midst of my dreaming,and I take as an evidence of the merging of my two personalities, as evidence of a point of contact between the two disassociated parts of me.我必须重复说明,我是在梦中产生这一念头的,因此我把这看做是我的两重人格合并的证据,作为我的两个分裂的部分之间接触点的证据。

在原文中,“I”是主位,也是句子的主语,主位和主语重合。在对应的汉语中,“我”是句子的主位,同时是句子的主语,主位和主语重合。原文述位部分为 “must iterate that...”,“take as...”,汉语译文中的述位为“必须重复说明……”、“把这看做……”,显然与原文对应。从主位、述位所代表的信息来看,主位表已知信息,述位表未知信息,信息排列顺序为从已知到未知,由已知推出未知。译文与原文主位结构的一致,保证了原作中主观情感的传达效果,同时译文读者能感受到原作主人翁的无奈心情,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与功能上几无出入。又如:

His hips were thin; and the legs, lean and hairy,were crooked and stringy-muscled.他的臀部没有什么肉,腿部精瘦,毛烘烘的,虽然弯曲,但肌肉强健。

该句是典型的SVP句型,原文中的“his hips”,“the legs”是主位兼主语,相应的,在译文中,“他的臀部”、“腿部”同时充当主位和主语,原句的述位“were thin”,“lean and hairy...”也被译者处理为述位。主位“his hips”,“the legs”,是句子的已知信息,述位部分“were thin”,“lean and hairy...”,是句子的新信息,在原文和译文中,均以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排列。可见在英译汉过程中,对这种遵循了两种语言主、述位句子功能及信息排列特点的结构,可实现自然的对应翻译。

2.非对等的主位结构

在英语中,主位通常就是主语,即主语主位,述位就是谓语,主述位的关系对应主谓语间施动者和动作的关系。在汉语中,把主述位当做话题和说明看待,比较适合[3]。小句主述位与其主谓语的位置会出现不对应的情况,此时,原文和译文中不存在同一的句型模式,且主位不一定表达已知信息,述位不一定表达未知信息。如:

What happened inside there was no way of telling, but it is fair to conclude that the two folks slipp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crevice into the other cave.洞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无从知晓。但这个判断应是合理的:这两个人由洞内的裂缝溜到了另一个洞中。

在原文句中,主位(话题主位)“what happened inside there”,“to conclude that...”与主语是重合的;其汉语译文中的主位“洞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显然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宾语成分,主位与主语发生了分离。汉译句子的主语是译者添加的“我”,原文本中的无灵主语(同时是主位)在汉译时转化为了有灵主语,这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更加通顺,明白的同时保障了源语文本意义的传达。再来看汉语译文的另一个主语(同时是主位)“这个判断”,虽未与主位分离,但比较其源语文本中的主位(小句的真正主语)“to conclude that”,其已经由一个动态过程变为了静态概念,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语主位在小句中实质是分别充当了“主语主位”和“主题主位”。英译汉时要注意突出主题,将主谓结构转化为“主题+叙述”或“话题+说明”的汉语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反映了哲学观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傅雷曾指出“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们重综合、重归纳、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英语民族不仅重分析,而且十分重视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语言上即是注重句子语法结构的严谨性,一句话一定要有一个主语,且主、谓须关系一致。相比之下,汉语常采用非施事主语性话题作为分句的起语,汉民族常从客体入手开始描写[4]。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

三、英、汉语主位推进模式对比与汉译英

上文中研究的例子,主述位结构存在于单个小句中,这种变化相对孤立,没有联系和发展。孤立小句的翻译,对译文质量的影响和对其主述位研究的意义不及语篇大。在整个语篇的信息发展过程中,各句的主位与主位之间、述位与述位之间、该句的主位或述位与其他句的述位或主位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联系变化,这种动态的变化影响语篇的信息流程:已知的信息引发新信息,新的信息又不断成为已知信息,并以此为出发点,再触发另一个新信息,这种新旧信息按信息价值的等级动态推进,形成的信息流不断发展推动语义内容的有序表达,这种联系和变化就是主位推进模式[5]。它对英、汉语转换的意义重大。

学界对于主述位推进方式的看法相近,即英语在主述位推进中,主要采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句子词语、分句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衔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注重显性接应、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以形显义[6]。而汉语采用意合法(parataxis),即少用或不用衔接手段,句中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及功能意义[7]。国内学者徐盛恒、黄衍、黄国文、朱永生等人各自总结了几种常见的主位推进类型,本篇把主位推进模式划分为四类:主位同一型(平行型)、述位同一型(集中型)、直线延续型和交叉接应型。如果用大写字母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层次,以上四种类型可以分别用公式来表示:(1)主位同一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T1―R1T2(=T1)―R2Tn(=Tl)―Rn;(2)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T1―R1T2―R2(=Rl)Tn―Rn(=Rl);(3)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T1―RlT2(=R1)―R2Tn(=Rn-1);(4)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Tl―RlT2―R2(=T1)Tn―Rn(Tn-1)。

翻译时,我们要注意各推进模式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语篇衔接上的效果。下面仍以《在亚当之前》原著中的句子为例加以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在亚当之前》原著中的句子特点,在此主要讨论三种类型:

1.主位同一型

We were merely driven on by the danger we had escaped.Of our wanderings through the mountains I have only misty memories. We were in that bleak region many days, and we suffered much, especially from fear, it was all so new and strange. Also, we suffered from the cold, and later from hunger. 我们当时完全是由已经脱离的危险驱使着前进的。对于在山中的漫游我只有朦胧的记忆。我们在那片荒凉的地带待了好几天,吃了很多苦头,特别痛苦的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因为这儿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十分陌生。开始我们冻得难受,后来又饿得要死。

原文本中,除第二句(作者插叙)以“I”外,其他句子均以“we”为主位,采用主位同一型主位推进模式,保障了语篇的连贯;且所有的述位承载的意义均围绕“we”这一同一的主位展开,不仅意义是连贯的,形式上也是统一的、衔接良好的。在中文译本中,译者基本保持了这一做法。然而,汉语毕竟是不是形合的语言,它讲求意义的连贯,在语言形式上更加追求灵活和变化,因此,译者采取了增词、转换等策略,并未一味追求对等而盲目地将主位统一译为“我们”,同时将衔接手段同一地处理为代词指称。

2.主位延续型

Now animals do not like mockery. To be laughed at makes them angry. And in such fashion our laughter affected Saber-Tooth. He turned with a roar and charged the bluff again. This was what we wanted. The fight had become a game, and...要知道,野兽是不喜欢人嘲弄的,受到嘲笑它们就会发怒。因此,我们的笑声影响了剑齿。它吼叫一声,又转过身来,再次向峭壁冲击,这一下正中了我们的下怀。与剑齿搏斗成了一种游戏,……

“do not like mockery”为原文本第一句的述位,其核心的承载意义的语言单位是“mockery”,接下来一句的主位“to be laughed at”,在该语篇的语境下可以等同上句的述位核心词“mockery”,同样的,第三句的主位“in such fashion”正是对第二句全句内容(主要来源于述位)的概括,其他各句均以此类推,形成了典型的主位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汉语译文几乎对等地将此模式应用,而且此模式在汉语译文中适应良好,语言流畅自然。无独有偶,下面一例亦是如此:

But he carried something in his hand that I had never seen before. It was a bow and arrow. But at that time a bow and arrow had no meaning for me.但他手上拿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东西,是弓箭。但那时,弓箭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虽如何善芬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一书中所说“英语篇章多为直线型结构,汉语篇章常采用螺旋形结构”[8],但以上例来看也不尽然,主位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语语篇中的良好适应性正说明了这一点。

3.述位同一型

Then he returned to me, climbing into the fork and examining the arrow. He tried to pull it out, but one way the flesh resisted the barbed lead, the other way it resisted the feathered shaft.Also, it hurt grievously, and I stopped him.听见喊声,垂耳停下脚步,回过头,又返回来,爬上树杈,来到我身边,细细查看我腿上的箭。他试着把箭。但是,从一边拔吧,肌肉挡住了带倒钩的箭头,从另一边拔吧,肌肉又挡住了带羽毛的箭杆。再说,拔起来痛得要命,于是我叫他别拔。

比较英、汉语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发现,英语中句间连贯注重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形式和意义的连贯并行。而在汉语中,作为衔接手段的主述位推进关系并不太明显,句间连贯主要依靠语义的整合,句序较英语也更为灵活。

四、结语

主位和述位作为语言表达和句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它在句子里所发挥的功能和对语篇发展模式造成的影响对翻译实践活动中不同语言成分间的相互转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9]。通过上述例子的分析,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英汉语不同句子成分功能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所在。这将会帮助我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掌握这些规律,从而更准确、更地道、更熟练地进行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忠实地传达原文意图,神形兼备地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334.

[2]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8-9,3-4.

[3]王寅.主位、主体和话题的思辨―兼谈英汉核心句型[J].外语研究,1999(3).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6]Danes,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A],inF.Danes (ed.), 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C].The Hague:Mouton,1974:114,118-119.

[7]马秉义.英语句子结构常式比较[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翻译 探析 英译汉 技巧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秦君婵.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探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04):123-125

第12篇

【关键词】 医学英译汉;错误分析;对策

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能读懂英语文献,并能做到正确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学应将学生的翻译能力,尤其是英译汉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来开展教学。学生有了扎实的医学翻译能力,这对他们今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及准确地了解前沿医学的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笔者现就收集学生犯错误的例子,通过分析,探寻翻译错误的原因和规律,为教学提供启示。

1错误分析

1.1词义选择错误

词义选择错误往往是由于对词义没有准确地掌握所致。These episodes are repeated fairly regularly every other day in this common form of malaria.误:这些插曲在普通疟疾是每隔一天有规律地重复一次。正:这种常见疟疾反复发作,相当有规律,隔天一次。分析:episode这个词,字典通常给出的释义是“插曲、事件”,指一系列事件中一个事件,或文艺作品中一段情节。用于医学英语则是“发病,发作”,因此在翻译时,就应该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适当的词义。

1.2连词误译

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十分浅显的连词,若我们不仔细思考,自以为是,随意译来,往往会译错或译不好。It took some sixty years of study before the scientists found out how the worms pass from person to person.误:科学家查明寄生虫如何由人传给人以前,需要60年的研究。正:科学家花了60多年的时间进行研究才了解寄生虫如何由人传给人分析:before应译为“……才……”,不宜译为“在……之前”

Some patients may require only one shot a day,while others take four or five.误:当其他病人需要注射四或五次时,有些病人仅需每天注射一次。

正:有些病人仅需要每天 注射一次,而另一些病人则要四或五次。分析:while在句中是等立连词,相当于whereas,表示两句之间的对比或对照关系。

1.3介词的误译

介词是英语词类中最难掌握的词类之一。介词虽是虚词,一般没有独立的词汇意义,但有时还是有一定的含义。With all their efforts,the doctors failed to save the patient.误:用了他们全部努力,医生未能把病人抢救过来。正: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抢救病人仍是失败了。分析:误句中的with的意思没有译出来,with在句中的意思相当于in spite of虽然。

1.4IT的误译

It在医用英语中十分常见,其中代词it,引导it和强调用it为最为常见并最易于误译的三种。It is usually held that pain in gastric ulcer occurs immediately or soon after a meal,whereas in duodenal ulcer it occurs much later.误:它通常被认为:胃溃疡的疼痛在进餐后即刻或进餐后不久产生,而在十二指肠溃疡时,它发生则迟多了。正:通常认为,胃溃疡的疼痛在进餐后即刻或不久即产生,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出现时间则迟得多。分析:句中两个it词性不同,第一个it是引词,本身没有词义,其作用是代替从句做主语,译时省略不译。第二个it则是代词,代替名词pain,需译出。

1.5AS的误译

As既是连词、介词又是代词。如果理解错误的话,必然会错误。Intravenous tetracycline should be used with great caution in pregnant women as a syndrome of liver failure,azotemia and death ensue.误:孕妇使用静脉滴注四环素必须极其慎重,当肝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及死亡接着发生时。

正:孕妇使用静脉滴注四环素必须极其慎重,因为跟着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和氮质血症综合症,甚至死亡。分析:连词as是“因为”,“由于”的意思,引导原因状语从句,而不是表示时间,所以译错了。

1.6THAT的误译

that可作连词,引导各种从句;也可作指示代词和关系代词。翻译时容易造成误译。60~100mL/kg/day of water will maintain urine osmolarity at approximately that of serum.误:60~100毫升、公升、天的水可维持尿渗透量约近于血浆。正:60~100毫升、公升、天的水可维持尿渗透量接近于血浆渗透量。分析:句中的that是代词,用来替代前面出现过的名词osmolarity,以避免重复,翻译时,通常要把它所替代的词译出。

1.7作定语和状语用的分词误译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ce has been the increasing trend towards closer cooperation between scientists and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ll over the world.误:现代科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增加的全世界科学家于科学机构之间较密切合作的倾向。正:现代科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与科学机构日益趋向更密切合作。分析:increasing这一分词作定语,修饰名词trend,翻译时,如果机械地译为“增加的”,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译文就不通顺,词不达意。译为“日益”即把increasing这一词意表达了,译文也合乎汉语习惯。

1.8定语从句误译

定语从句误译问题常出在关系代词与其先行词的关系上。Rigors do not last long-usually a matter of a few minutes after which the temperature falls,the shivering ceases and there may be profuse sweating.误:寒战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通常在体温下降后几分钟就消失,颤抖停止,大量出汗。正:寒战时间不长,通常只是几分钟,此后,体温下降,颤抖停止,大量出汗。分析:which的先行词是a few minutes;after which=after a few minutes,这一介词短语在从句中作时间状语。

1.9同位语误译

在医学英语中,同位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注意。it is seldom necessary to treat temperature itself unless it is very high,for it is an indication that the patient is putting up a good resistance to the disease.误:如果热度不是很高,往往不需要治疗,因为发热是病人在与疾病进行斗争的一个很好的标志。正:如果热度不是很高,往往不需要治疗,因为发热表明病人在与疾病进行的斗争中有很好的抵抗力。分析:indication起修饰作用的同位语,后跟由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误译的原因是没有把同位语从句的意思译出。

1.10被动语态误译

被动语态句子在英语中的使用大大多于汉语中的使用,尤其是在英语科技书刊更是如此。在汉译过程中,遇到英语谓语的被动语态时,不能全都译为汉语的被动结构,要视情况而定。例如,The patient was advised by the nurse to take the medicine.此句译为主动句比被动句更符合汉语表达。

2对策

产生上述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缺乏医学英语翻译技巧的基本常识;词义、语法、句型不熟悉;基本语法概念模糊;对句子结构不会分析等。针对这些原因,应采取下列对策。

2.1掌握医学英语翻译技巧的基本规律

2.1.1根据词类定词义 翻译时首先应该正确判断一个词在句中的作用,看是属于哪一词类,判明之后,再确定词义。

2.1.2搭配关系定词义 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基本含义是大致一样的,但具体到每篇文章其具体含义则可各有不同,必须细心观察,准确译出。

2.1.3有些词无适义,需要前后看关系;有一些词在词典上不一定能找出适当的词义,这时就把它跟上下文联系起来看,从该词的本义推出中心意思,加以引申或应用转义的方法翻译出来。

2.1.4为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等值,在翻译时借助一定的变动和补偿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增译法和省略法、词性的转换及引申、句子成分的转换、语序的调整等。

2.2加强句子学习

养成重视句子学习的英语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对所读文章中的疑难句子都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弄懂句子结构。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别它的意义和用法,加深其理解和记忆。

2.3通过对比,掌握英汉翻译的技巧

用英汉对比法使学生知道2种语言的异同,特别是相异之处。“知己知彼”方能使译到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地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2.4多做练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翻译练习,对学生提高翻译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德庄.医学英语汉译错句分析\[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