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鹰抓小鸡游戏规则

老鹰抓小鸡游戏规则

时间:2023-05-29 17:5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鹰抓小鸡游戏规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鹰抓小鸡游戏规则

第1篇

游戏真好玩!

今天下午的班队课,魏老师组织我们玩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叫:“老鹰小鸡。”

游戏规则是:找一个同学来当老鹰,老师来当鸡妈妈,又找几个同学来当鸡宝宝,老鹰要想办法抓住小鸡,小鸡则要在鸡妈妈的保护下躲避老鹰的袭击,如果被抓住,就会成为老鹰的俘虏。

游戏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一只咧着嘴、瞪着眼的老鹰,再次出场的鸡妈妈和我们这些可爱的鸡宝宝。凶狠的老鹰一上前就把最前面一只鸡宝宝的脚抓住了,鸡宝宝使劲挣扎,鸡妈妈又不停地啄老鹰,老鹰寡不敌众,终于放开了小鸡。可是老鹰不灰心,它非要抓到一只小鸡不可。于是老鹰再一次向我们发起了进攻,它左扑我们右闪,它东抓我们就,不一会儿,老鹰、母鸡、小鸡们都累得不可开交,不停地喘着大气。突然,老鹰从母鸡大腿下钻了过去,眼看着就要抓到小鸡了,在这紧要关头,母鸡抓住老鹰的“翅膀”使劲推,小鸡们也不停地踢着老鹰。教室里尖叫着,呐喊声响成一片。

不知不觉到了下课的时间,游戏只好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心却在游戏的世界里乐成一朵花。

第2篇

通过游戏,幼儿能获得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分辨是非,懂得交往,这有助于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好伙伴,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心智。

一、体验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融入游戏,自主体验和探索、体会游戏的意义。如幼儿小班游戏《老鹰捉小鸡》是一项广泛流传、历史悠久的传统游戏,它不仅简单有趣,而且不需要任何器材就可以随时开展,深受教师和幼儿的喜爱。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制作好老鹰、鸡妈妈和小鸡的头饰,分发给幼儿;然后,选出一名幼儿扮老鹰,教师扮鸡妈妈,一边带领“小鸡们”在院子里玩,练习捉虫子、跑跳等,一边嘱咐“小鸡们”,别让老鹰抓到。“小鸡们”一个拽着一个,左躲右闪不让“老鹰”抓;之后,由幼儿当“鸡妈妈”,被抓的小鸡扮“老鹰”,戴上头饰,重新开展游戏。伴随着《老鹰捉小鸡》轻快的音乐,使幼儿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中,个个兴趣盎然,逐步掌握了游戏规则和技巧。做好示范之后,教师要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并让幼儿自主探索尝试、交流合作,熟练跑跳、躲闪等技巧,体会首尾配合、集体协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的挑战精神和集体观念。

二、探索游戏——发展幼儿的心智

幼儿的心灵纯真无邪,有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会面临困难和选择。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或包办代替,而应有意识地设置情境,鼓励幼儿摸索尝试,通过自主探索和同伴交流,克服困难,从而不断磨炼幼儿的意志,促进他们心智发展。如大班游戏《小熊请客》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小猫、小狗、小兔等动物爱吃的食物,并养成爱劳动、懂礼貌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问:“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食物?小熊明天要请客,客人有小猫、小狗和小兔,那么它要准备哪些食物?”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讨论说出“猫爱吃鱼,狗喜欢啃骨头,兔子最爱萝卜”。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让幼儿观察动物的语言、动作,提问:“它们之间怎样对话?”鼓励幼儿分组扮演动物,进行模仿表演,并提醒他们注意动物的说话方式。细心的幼儿会发现,小动物们都很有礼貌,用了“你好”“请”“谢谢”等词汇,讲文明、懂礼貌的幼儿教育渗透其中。在启智游戏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引导幼儿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掌握动物分别喜欢吃哪些食物的知识,树立劳动光荣和文明礼貌的概念。

三、思维游戏——鼓励幼儿的创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是他们丰富想象力与现实生活的巧妙结合,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的重要作用,为幼儿提供突发奇想、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引导幼儿自由想象,敢于探索和表现。如中班游戏《谁的点子多》是鼓励幼儿探讨与创新的游戏,教师可以设置“小狗点点和小猫遇到难题,大家愿意帮助他们吗?”“点点和想给小白兔过生日,他们该怎么与小白兔联系呢?”“我们都来帮它们想办法好吗?”等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与交流,开动脑筋,献言献策。有的幼儿说:“可以给他写信、打电话。”有的幼儿说:“可以发邮件或微信。”此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并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如果点点和想去小白兔家,有几种方式可以选择?”幼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说:“可以跑步。”有的幼儿说:“可以坐公交车。”有的幼儿说:“可以坐火车。”之后,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让第一组幼儿选择交通工具到小白兔家,并动手描画和拼插各种工具;让第二组幼儿选择电话、书信联系,并设计电话或短信内容,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游戏与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教师应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好伙伴,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呵护童心和创意。让游戏与幼儿共同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涂抹亮丽的底色!

作者:吴冬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海镇区中心幼儿园

第3篇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幼儿 全面发展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民间游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幼儿可以通过玩民间游戏来培养、社会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进而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儿童做这些动作,就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这样,练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搜集到的民间游戏中,大部分游戏都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由于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因此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在民间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情节和简易的玩具材料,这能使儿童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也即反复练习,使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了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由于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因此它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对于幼儿园来说,如果仅依靠体育活动来完成锻炼幼儿身体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民间游戏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使儿童能利用点滴时间和有限空间开展活动,从而保证了幼儿活动的总量。幼儿民间游戏中“金锁银锁”、“跳格子”等游戏,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能力,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推小车”游戏可以发展幼儿大肌肉动作;“木头人”、“老鹰抓小鸡”、“踩高跷”等还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能力。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促使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促进了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题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种民间游戏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零散间隙时间。如离园前、餐前、餐后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木头人”“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大多数幼儿民间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当然,民间游戏的儿歌中也存在着不少迷信的,或过时的、不正确的知识,这需要予以筛选和改编。通过对挖掘、搜集到的游戏童谣和儿歌加以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孩子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如《骑铁马》这个游戏,就可以把城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嵌入儿歌中。幼儿民间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首先,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不仅仅是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锻炼说话胆量。例如“炒黄豆”、“木头人”等民间游戏,在游戏时,幼儿处于放松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敢于大胆地说话;在游戏过程中,作为游戏伙伴的教师对幼儿所提出的要求,幼儿也会乐于接受,很快就会变得敢于说话。其次,在民间游戏中,有丰富的“说”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这就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此外,幼儿民间游戏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记忆、判断等能力。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会化更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

首先,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促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且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念着“炒、炒、炒黄豆,炒炒黄豆翻个身”等,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其次,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孩子在玩民间游戏“老鹰抓小鸡”时,扮演老鹰和小鸡的幼儿为“小鸡怎样算被抓住”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的衣服被老鹰碰到了就算抓住”,那个说自己“没有被老鹰抓住”。这时,我让孩子们回到身边,让他们互相讨论商量,制定一个“被抓住”的标准,我引导他们统一了意见后,他们又愉快地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关系平等,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响。教师要指导孩子学习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的:“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儿童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四、幼儿民间有游戏有助于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第4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性格 快乐 学习 一日生活

一、让音乐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

(一)用音乐指挥幼儿一日生活

1.幼儿早上来园时,我们播放轻快的音乐迎接孩子的到来,让孩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快地开始新的一天。孩子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玩桌面游戏,愉快地交流。晨间活动结束后,一曲《玩具进行曲》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便收拾整理玩具。久而久之,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曲子,就会主动收拾玩具,如今《玩具进行曲》已成为他们整理玩具的口令,现在他们听音乐收拾玩具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现在一听到这首《健康歌》,孩子们就会精神抖擞地边唱边做动作,排起队伍来。曲子结束,孩子们队伍也排整齐了,然后再一起跟着音乐的拍子踏步,出去玩游戏。

在户外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我们选了节奏很明快的儿歌联唱作为活动的背景音乐,孩子们在音乐下玩得更开心了。因为音乐作为我们户外活动的背景,孩子们现在越来越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了。

2.进餐时间我们降低音量播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音乐世界里进餐,这样有利于消化吸收。经过了剧烈的户外游戏活动后,用《水果音乐会》、配乐散文诗等消除活动带来的疲劳,做到动静交替,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等舒缓的乐曲为午睡前的准备,让孩子们的情绪在音乐中静下来,一曲《摇篮曲》将孩子带入甜美的梦乡。起床时,我们也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曲,孩子们快乐地穿起鞋袜来了。

(二)音乐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收玩具、上厕所、喝水、自由活动、户外活动等,让幼儿一日的生活都受到音乐的熏陶。这些音乐是结合幼儿学到的歌曲录成的,幼儿听多了也就熟悉了,并且让那些同时不喜欢开口唱的幼儿也愿意跟着音乐唱起来。

借助音乐,因势利导,不仅便于活动,而且还能增进孩子喜爱音乐的情趣,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选择更多适合孩子们一日各环节活动背景或口令的音乐,让音乐一直围绕在孩子们的身旁。

二、让音乐活动具有游戏性

(一)感受音乐的快乐

托班幼儿天真无邪,易受音乐的感染,白纸一样纯净的直接反应和追求,最贴近艺术的真谛。在游戏中,幼儿得到了情感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会有最真、最纯的感情和表情的流露。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小鸡去草地散步、吃虫子,他们会跟着老母鸡扇动翅膀,蹲下吃虫子,还创造性地抓虫喂给同伴吃,拍拍肚子表示吃饱了。当老鹰快速而诡异的音乐一出现,幼儿就会露出有些害怕的表情,紧张地看着老鹰,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当老鹰走了,小鸡安全了,他们会欢呼跳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喜悦:有的拍手跳,有的挥舞自己的双手,有的跳舞,有的甚至满场乱跑……在游戏中,幼儿受到了音乐的熏陶,获得了简单的技能,得到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音乐在游戏中的作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真正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它的效应。托班幼儿学习经验少,学习新的东西时总是反应慢,学习新的歌曲,常常瞪大眼睛听着,就不开口唱,要等歌曲比较熟悉了,才能兴致勃勃地跟着学。对于理解新的游戏规则、歌词的内容等也需要时间来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熟悉而陌生”的手段,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如音乐活动中内容都很丰富,有练声环节、复习歌曲环节、节奏练习环节、新授内容环节、游戏环节,有时还有让幼儿随音乐自由跑跳的环节,每个环节都尽量采取趣味的方式进行。这些环节中,许多都是孩子熟悉的内容,但提高了要求。如练声的游戏曲,曲调相同,歌词却跟着教学活动适当变化;节奏练习环节是幼儿学过的歌曲或者儿歌,却每次要求更高;游戏还是旧的游戏,可上次只要求按规则,这次却要创新不同的动作。这样,孩子觉得不难,却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在达到目的后产生的成功感,会让他们建立对音乐游戏和活动“深层的兴趣”,激发孩子想学的欲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跟着学”为“创造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

第5篇

幼儿自律能力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计划而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它是一种自主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幼儿几乎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家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幼儿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丝毫不敢懈怠。久而久之,许多幼儿随心所欲,自律意识薄弱,自控水平和自律能力低下。那么,如何在早期教育中有效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呢?

一、在榜样教育中增强自律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对于自己心中的偶像都非常的崇拜和向往,也非常喜欢模仿偶像的一言一行。那么老师和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在生活中,可以向幼儿讲述伟人、科学家、劳动模范、先进教师等的先进事迹,让幼儿知道他们遵守纪律、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奋发图强、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让幼儿在故事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如当幼儿的物质欲望膨胀,缠着家长想买这买那的时候,我就抓住时机向幼儿讲述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雷锋始终保持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时时关心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处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美德。部队每年发给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裤,两双解放鞋。雷锋从一九六一年以后,各样只领一套,其余的都交还公家。他说:“一套就够穿,破了还可以补补。”雷锋有一件夹衣,是从湖南家乡带来的。虽然又旧又破了,但他也不肯买新的,洗了又洗,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他用的毛巾、茶缸、牙具,按说早该换新的了,但他还是用着……当幼儿被雷锋勤俭的故事有所感动的时候,我就让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什么?有的孩子,自己已经有玩具可以玩了,还要其他各种各样的玩具,没想到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这种做法可取吗?孩子们通过榜样教育,通过讨论,知道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就要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二、在生活实践中养成自律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自律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幼儿自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需要长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实践,从点滴生活做起,从生活细微处入手。比如,夏天的时候,孩子都很喜欢吃冰冻的冷饮,而且常常是一喝起来就无法控制。有一次,我拿出一大盒哈密瓜口味的冰激凌给儿子,我在拿出冰激凌之前,先讲道理,比如太凉了,小胃会冻着会生气了……然后跟他说好,给你吃,前提是你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并且不能吃太多。最后,你自己结束、自己盖好盖,交给我。如果你能这样吃,那么以后你不提出要求,我都会经常给你。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以后冰激凌想都别想。为了吃到他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儿子答应了,并且吃了一半就把盖子盖好。后来,有时儿子没提出要吃,我也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拿给她。有了信任,他每次都能有所控制,按规定去吃,最后自己把盖子盖好,并把余下的冰激凌放回冰箱。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十分注重培养幼儿自律能力。比如喝开水,要让孩子耐心等待水开了才能喝,开水还有些烫,我让孩子耐心等待水慢慢变凉才可以;上超市买东西,买单的时候要排队耐心等待。在家里的时候,有好吃的要让爷爷奶奶先吃,要懂得孝顺。在幼儿园玩玩具时要排队,耐心等别人先玩,等轮到自己玩了才能玩。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无时不刻的引导和约束孩子,他们就会慢慢养成自律的习惯。

三、在游戏活动中增强自律能力

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同时教师要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活动中遵循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的同时,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例如: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中,“母鸡”必须紧紧地勇敢地保护小鸡,绝对不可以单独“逃窜”。而小鸡必须紧紧拉着“母鸡”,如果没有拉紧,那么就会被“老鹰”“吃掉了”!如果被“老鹰”“吃掉了”,那么幼儿就不能参加游戏了。老师可以在游戏中结束后让幼儿谈体会,谈感受,甚至可以让“老鹰”“吃掉了”的“小鸡”重新回到队伍中,进行再次游戏。通过游戏,通过讨论、通过总结,让幼儿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惩罚”。又如民间游戏《稻草人》,稻草人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伯伯看守庄稼,吓唬野猪、麻雀、老鼠等糟蹋庄稼的动物。通过让幼儿轮流当稻草人,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在游戏中“稻草人”既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动,对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稻草人”以游戏的方式给予适当的惩戒。又如在体育游戏《熊和石头人》中,教师请一位幼儿扮熊,其它幼儿跟在“熊”的身后由起点向终点出发,当“熊”突然回头时,要求幼儿立即停止不动,保持原来的姿势,装作“石头人”,如果“熊”发现谁动了,就请谁站到场外,停止游戏,谁第一个成功到达终点即为胜利者,由胜利者扮熊再次进行游戏。诸如此类的游戏,不仅让孩子们获得了快乐,也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

活泼、好问、好动是幼儿园孩子固有的天性,他们的心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和支配,很容易因外界事物的吸引而转移注意力,使幼儿对自身的行为不能很好的调节和控制。教师需在长期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控自律能力,使他们逐渐变得自觉、自律、自省,从而更加的自立、自主、自信。

第6篇

我们知道德、智、体是教育的三个重要组成,体育是“三分天下”的一方。身体是每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是其它功能的载体,而体育运动对于人的意志品质的锻造是德育、智育所不能替代的。当然,教学的目标制定地再完整,最终还得依靠具体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摇篮。

一、设置简单游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要在体育课上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要想体育课不乏味,体育游戏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设计一些简单地游戏,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享受体育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满足和快乐。

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认识能力,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简单和直接,所以在体育游戏设计中,要优先考虑游戏规则的清晰化、过程的简单化,便于他们理解和学习。例如在游戏“射纸飞机”比赛中,大家发现纸飞机射得都不远,还会受到发射者用力程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不但速度慢还身不由己呢。于是,老师提出谁有办法让纸飞机飞得又快又远呢?有的学生提出把纸飞机尾巴剪短一些,这样就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有的学生提出在剪短飞机尾巴的同时,还可以在纸飞机头部再剪一小刀,把后面机翼再折进去,露出一个倒勾,然后套上橡胶圈,就像弹弓一样,利用橡胶圈的弹力,把纸飞机发射出去。说做就做,通过学生的试验,纸飞机可以发射百米之远,真正在游戏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小鸡”在“母鸡”的带领和保护下,追捕小鸡的老鹰怎么样也追不到,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很多老鹰就选择了放弃游戏。这时,老师就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老鹰追捕起来不那么困难?经过思考,有的同学就提出用软排球扔后面的小鸡,这样一换,游戏快乐的本质还在,而老鹰追捕小鸡就轻松多了。后来,又有同学发现,这样的方法很容易让老鹰仍中小鸡,于是又提出只允许老鹰扔最后两只小鸡的规则。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思考改进游戏,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故事情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基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刚开始时,对某种游戏活动普遍存在新鲜感,但经常进行某个单一的游戏活动,学生的新鲜感就会逐步下降,可能会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配合游戏安排的主动性差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在课堂中创设故事情境,以身临其境的故事情景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障碍接力”时,我设计了“王二小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小二”将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热情高涨,兴趣无穷,同时在接力过程中他们之间进行相互配合,促进了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 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等。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长期而艰巨的事情,@种培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体育的学习目标、内容、形式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适时引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反馈,把一些在游戏中敢提建议,善于思考,互相帮助,勇于尝试的同学在班级里予以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在游戏中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教师也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这种成就感成为他们下一次合作的动力。

三、制定奖惩措施,强化学生竞争意识

任何体育游戏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少不了竞技对抗以及奖惩制度安排。实际上竞技对抗是人的能力比较的一种,有比较才会激起学生的游戏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制定详尽的规则,科学分组,将游戏中的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分配,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游戏对抗中起到各自的作用。为了鼓励学生,竞技对抗活动中需要安排相应的奖惩,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适当地设立一些小奖励小惩罚。当然,在惩罚尺度把控上,尽量采用象征性的方式,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甚至过度惩罚,必须避免学生心理产生挫败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侧手翻”时,由于“侧手翻”这个技能有点难度,很多学生不敢尝试。于是我把全班学生3人分一组,制定比赛规则,看哪一组学生可以在互相帮忙、互相合作中最快学会这个技能,并全部通过测试。优胜的小组每人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最后一名的小组要做俯卧撑5下。通过比赛规则的制定,学生积极性大增,不敢尝试的学生在另外两名“合作者”的鼓励和帮助下,先从体会倒立的感受开始,然后完成劈腿、推手、放腿等动作,逐步掌握“侧手翻”的动作要领,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奖惩措施,不仅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更是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现代社会,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所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从小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体育课中的竞技运动、比赛、训练、活动等是培养竞争意识最好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制定好的奖惩措施,促进学生形成竞争局势。比如在新学期的队形队列训练中,很多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都不集中,训练效果不理想,我知道这是同学之间缺乏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于是我在训练过程中改变他们“吃大锅饭”的形式,采取“优胜法”,把他们分成4个队列,看哪个队走得最整齐,最整齐的就可以提前解散休息,走得不整齐的队伍要一直练到整齐为止。通过这样的奖惩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使他们意识到团队内部的合作必要。

第7篇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体育;途径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很多幼儿园的重视,有的幼儿园已经在此方面做了多年的尝试,且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幼儿园在民间游戏的利用程度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民间游戏的收集不够全面、民间游戏的内容选择和改编方面存在困难和老师对于民间游戏开发课程的意识有待提高等。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途径分析

从民间游戏自身的特点来考虑,结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要求,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主要开展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是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幼儿园体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年龄班通常每周安排一到两次,大多采用基本动作加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遵循经常化、适量负荷、多样化、全面发展、循序渐进等原则。体育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也不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教师在给儿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儿童的人格和个性,为儿童终身健康打下基础。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如跑、跳、走、攀登、钻爬等。民间游戏中有很多都是运动类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跑的能力,在跑的过程中小鸡为了躲避老鹰进行的变向跑,当小鸡被老鹰冲散了之后的分散跑,都符合中班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木头人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发展,在小班的活动可以运用。除了利用民间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之外,民间游戏也可以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导入阶段。导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活动关节,帮助幼儿的身体机能达到活跃状态,民间游戏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孩子爱玩好玩,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帮助孩子进入体育活动的状态。

(二)户外区域活动

户外区域活动是目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运用较为广泛的活动之一。民间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的运用可以分为教师指导的合作游戏和区域自选游戏。教师指导的合作游戏主要是指运动类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猫捉老鼠、老狼老狼几点了、地雷爆炸、抓特务、打死救活、冰糕化了、网鱼、丢手绢、木头人、打敌人、贴树皮、踩影子、拔河、跳山羊、瞎子摸人等,这类游戏适合老师指导户外活动时的集体或分组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区域自选游戏也是民间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中的运用途径之一,主要是指提供给幼儿特定的场地或多样的材料来支持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常见的类型包括:跳绳-马兰开花、跳绳-编花篮、跳房子、拔河、跳格子、玩沙包、跳绳、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打弹珠等。这类游戏需要的材料也很简单,可以在地面上画一些跳房子和格子的图案,也可以提供相关的材料,如跳绳、高跷、沙包、毽子、铁环、弹珠等。区域自选活动更容易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幼儿还可以尝试一物多玩,探索民间游戏的乐趣。

(三)室内区域活动

在传统民间游戏中,有一些适合在室内开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教师可以考虑在室内创设一个相对固定的游戏区域,鼓励幼儿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在室内区域活动中的应用主要结合区域活动的创设展开,更多的集中在建构区完成,可以采用的民间游戏包括翻绳、挑小棍、抓石子、夹豆子等。这类游戏提供的材料简单,玩法多样,参与幼儿人数可多可少,非常符合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材料的提供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如冰糕棒、毛线、鹅卵石等。此类游戏一般以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为主,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夹豆子与蒙氏教育中生活教育类的手指练习工作非常相似,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四)早操

早操活动是做早操和开展晨练等其他身体锻炼活动的总称,是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早操能振奋精神,是儿童身体较快进入或调整好工作状态,提高活动效率,促进身体各部分均衡发展,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得到全面锻炼,并能培养正确身姿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早操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开始,也是儿童早晨入园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的专门性身体锻炼活动。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儿童的早操活动可以安排在上午较安静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也称为“课间操活动”,一般采用徒手操或者轻器械操。坚持每天进行早操活动,可以养成儿童自觉参与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民间游戏在早操活动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歌谣类的游戏形式,加以适当改编来进行运用。比如,“你拍一、我拍一”类的歌谣,适合小班孩子进行动作表现。在运用形式上,可以是整体运用,也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运用。

(五)其他途径

这里所指的其他途径主要是指运动会、亲子活动等非日常性的活动形式。运动会和亲子活动是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运动会和亲子活动中游戏的设置非常重要,要求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还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民间游戏一般喜闻乐见,家长也比较熟悉,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相当的教育价值,是运动会和亲子活动中游戏项目的首选。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一)关注民间游戏内容的选择和创编

民间游戏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包含了复杂的内容。如有一些民间游戏有口语化的、较为粗俗的内容,有一些民间游戏中有部分暴力性的内容等,这些内容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不太适合。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道德判断能力不够完善,对于事物的模仿没有选择性,往往是全盘模仿,所以对民间游戏中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成分教师要进行仔细筛选。幼儿园体育课程中在对民间游戏内容进行有效筛选时,筛选的重要原则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是指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角度考虑,其发展特点决定了不同年龄段应该选用不同运动量水平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运动能力较弱、易疲劳等特点,在给不同年龄段幼儿选择民间游戏时,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民间游戏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其年龄阶段特点不明显,且有很多一物多玩的游戏类型。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使用民间游戏时不是拿来就用,而是要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有时还应该对于其玩法和规则进行改编,使其更适合幼儿的特点。如沙包游戏,对小班幼儿来说可以远距离扔沙包,中班可以进行“打敌人”,训练幼儿在走、跑中的躲避能力,大班的幼儿则可以练习踢沙包。民间游戏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游戏规则方面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难易度。

(二)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尽量保留其中的文化成分

游戏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与人类文化、文明有着密切联系。民间游戏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自民间,来自大众,是人们根据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实际需要而创编的一种儿童乐于接受的游戏活动形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十分贴近,更加接近于儿童的自然生活状态。民间游戏中包含了很多民族传统文化成分。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成分来源于对当时的生活和劳动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有很多游戏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很遥远、很陌生,如“筛麦仁”,这个游戏中的歌谣:“筛,筛,筛麦仁,麦仁开花结石榴,石榴籽我吃了,石榴皮我卖了。叮铛叮铛花败了。”歌谣中提到的麦仁,很多城市里的幼儿没见过,更不知道“筛”的作用。在类似的游戏组织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给幼儿补充一定的生活常识,帮助幼儿理解。在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于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成分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将民间游戏作为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途径。我们可以展开对本民族、本地区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改编活动,结合幼儿现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在幼儿园有效地组织并开展民间游戏活动。

(三)合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往往只关注民间游戏的娱乐性,却忽略了对民间游戏教育价值的挖掘。不同类型的民间游戏中蕴含着很多体育之外的教育价值,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中,幼儿通过对话,从1点到6点,然后了解6点老狼就该起床抓羊了,这属于幼儿科学教育领域中时间观念的渗透;踩高跷游戏中,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也可以渗透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教育,这属于幼儿社会教育领域中多元文化的渗透等。

我们在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时,还应该注意适度,对幼儿园民间游戏自觉的外在教育性挖掘必须建立在儿童民间游戏自发的内在教育性的基础上。判断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性是否超载的基本标准是看教育性是否超出了游戏者的现实能力或者游戏复杂程度过高。游戏的教育性超出游戏者的现实能力主要是指游戏的实施过程不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超出了最近发展区,游戏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游戏复杂程度过高主要体现在规则方面,规则过于繁琐,可能会让游戏者难以完成,只能中途放弃游戏。如在游戏中过度挖掘教育价值,在“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中,教师除了让幼儿了解时间与日常生活时间的对应外,还增加了让幼儿算出两个时间点的时间差,渗透计算能力的培养。此种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会变得很难,减少了游戏的娱乐性,也超出了低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要求。

在运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其中蕴含的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这也符合幼儿教育中整合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巩玉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徐玲芳.民间游戏“缺场”原因及“在场”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第8篇

关键词:民间传统游戏;幼儿发展;作用

民间传统游戏简便易行、取材方便、规则简单,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因此,我园把优秀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传统游戏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来,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一、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民间传统游戏经受过时空的考验,它们深受幼儿欢迎和喜爱,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自由感、支配感、胜任感)等,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大有裨益。例如,在“抬花轿”、“老鹰抓小鸡”等民间传统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爱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这种游戏氛围与形式不仅为幼儿所喜爱,而且容易让幼儿受到感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形式多样, 大部分游戏都有助于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追影子”、“贴人”、“跳皮筋”、“跳绳”等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大肌肉动作;“抓石子”、“弹玻璃球”等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动作和手眼协调配合能力;“抽七打八”、“木头人”等游戏,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能力。这些游戏不仅能促使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也能锻炼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而且还促进了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民间传统游戏中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但由于参加游戏的人多,免不了会出现争执和矛盾。幼儿在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很多民间游戏都带有一定的竞赛性质,例如:“跨大步”、“剪刀石头布”等,可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可见,民间传统游戏在培养幼儿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民间传统有助于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传统游戏中的规则为游戏服务,也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具有自然的约束力。例如:幼儿十分喜欢的“躲猫猫”游戏等,容易让他们自觉沉浸于游戏情境之中,并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自我遵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自觉性和自制力。 这样,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了合作、坚持、遵守规则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中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不仅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还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游戏“一网不捞鱼”中的儿歌“一网不捞鱼,二网去赶集,三网捞一条小尾巴、尾巴……鱼”(尾巴二字可以任意重复多少次),幼儿在重复“尾巴”二字的过程中觉得乐趣无穷。这些童谣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易于被他们理解、接受,并且幼儿处于放松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能大胆地说话。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作为游戏伙伴的教师对幼儿所提出的要求,幼儿能乐意接受,变得敢于说话和交流。在民间传统游戏中,有很多“说”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六、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能训练幼儿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如:在指导幼儿玩“跳房子”的过程中,我先画出格子,再教给幼儿跳的方法,并讲清游戏规则和玩法。幼儿在掌握游戏规则和玩法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数的顺序。当他们了解到无论怎样排数序,只要能将1―9连起来,并能按顺序跳完就不违反规则时,就积极开动小脑筋,想出了许多和老师、同伴不一样的画格子方法。这些游戏活动为幼儿架起了把想象变成现实的桥梁,在游戏中幼儿充满兴趣地反复动手,操作练习,掌握新的要领技能,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七、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很多民间传统游戏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平时繁忙的家长交流、沟通。例如:“拉大锯”的游戏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以前,当孩子在家里要求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游戏时,家长们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做游戏,家里有那么多玩具,自己玩去吧。”孩子只能独自玩耍。现在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玩民间传统游戏,他们在家里玩这些游戏时,勾起了父母对儿时的回忆,他们放下手中的事,开始和孩子一起游戏,共同享受游戏的快乐。民间传统游戏使家长有更多时间陪孩子说、陪孩子玩,大大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第9篇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各种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求。体育游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之中,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合理安排体育游戏内容,保证幼儿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玩法各不相同,规则难度也不一样。因此,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开展幼儿体育游戏。一是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以幼儿动作发展为例,小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我们开展了“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捉迷藏”等旨在提高大肌肉动作机能的游戏;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快,我们选择如“抽筷子”、“抓石子”等游戏,有助于训练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游戏;大班幼儿动作的力量、复杂性、灵活性发展较好,我们开展了如“玩陀螺”这类既需要一定技巧又要求幼儿手臂具有一定力量的游戏。二是针对同一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不同内容的幼儿游戏,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并随时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以使每,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体育游戏应考虑各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要有运动量大的游戏,也要有活动量小的游戏;既要有发展幼儿上肢运动的游戏,也要有发展下肢的运动游戏;既要有练习基本动作的游戏,也要有发展综合身体素质的游戏,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使幼儿身体得到协调发展。

体育游戏的安排需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例如,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内容(跑跳等),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小(平衡等)的活动内容,使幼儿的运动量科学合理。

二、合理搭配体育游戏方式,提高幼儿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按照我们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环节及各环节教学目的,运用以下四类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需要的体育游戏:

1 以集中热身为目的的准备性游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予以代替。如报数游戏、反向动作游戏、快速反应游戏以及韵律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新颖、快乐的游戏中活动肢体,克服肌体惰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尽快进入游戏状态。

2 以配合基本教学为目的的辅游戏。

辅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参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得到充分活动,保证系统技能作好充分的准备,为学习技能作好铺垫。由此我们可以选用创编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同的体育游戏作为辅和诱导性练习。例如,学习投掷前可以做的“纸飞机”游戏;短跑游戏的准备活动,可以选用以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黄河长江”、“叫号追人”等游戏,不仅能为幼儿学习主游戏内容作好技能迁移的作用,也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 以巩固提高技能为目的的专项练习游戏。

为改善游戏氛围,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在丰富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使运动技能的形成。如:“跳皮筋”、“棉花套”等跳跃、奔跑的游戏;“抓包”、“弹球”、“跳房子”等跳跃游戏,锻炼幼儿的手、脚动作协调能力;“抽七打八”、“踩高跷”等训练幼儿平衡能力的游戏。把基本技能训练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幼儿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4 以调节情绪、恢复身心为目的的放松性游戏。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幼儿身心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健康有趣、轻松愉快的游戏放松活动,能迅速转移大脑皮层一定神经的兴奋点,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放松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轻松、活泼、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恢复,避免了肌肉酸痛,情绪紧张。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选用与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韵律游戏、或以放松为主的智力竞赛游戏(摆图案)、或充分利用器材的意念放松等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慢跑放松和徒手整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合理设定体育游戏规则――提高幼儿体能训练的保障性

规则是游戏的准则。可以由教师制定游戏规则,在体育游戏的准备阶段,教师应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游戏的顺序、游戏中的行为、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也可以由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体育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让体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玩自制体育器械“沙网”:首先让孩子们通过尝试,发现多种玩法――捕小鱼、跨栏、跨跳、投掷,然后组织幼儿尝试创编游戏玩法与规则,最后是幼儿共同分享快乐――组织幼儿按自编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玩法,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所以他们玩起来十分尽兴,真正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培养了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游戏化

游戏在课堂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之于鱼了,很难想象四十分钟一堂课,如果没有了游戏,该怎么继续。小学生好动又好胜,游戏能让他们在动身体的同时动脑,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如何实现游戏化教学,以《影子》这篇课文为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如《影子》这篇课文。它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以游戏贯穿整堂课,摒弃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是以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理解、明白影子和人、影子和太阳的关系。

在这篇课文的导入上,我没用采用传统的猜谜或手影游戏,而是运用一个《找影子》的flash游戏导入课文,这个游戏的解说简单易懂,画面颜色鲜艳明快,再加上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很快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也就顺水推舟的引出课题——影子。

二、趣味识字,加深影响

由于这课的生字中,有许多的反义词。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着重训练孩子们的反义词的掌握情况。当然,还是以游戏贯穿其中。开始时,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对反义词,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对的最准确。接着,让孩子做“反方向”的游戏,即我边说边做动作,接着学生们边说边做和我相反的动作,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此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情绪也被调动了。最后,引出课后的我会说,让孩子们练习说话:我的前面是__,我的后面是__,我的左边是__,我的右边是__。这时,说话练习就十分简单了。

除此之外,在其他识字教学中,我也同样运用了游戏教学。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拔”时,可谓是费尽心思。开始先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拔河比赛,可是他们拔地不分胜负,都有出汗的迹象了。这时,我便给孩子讲“拔”字的故事: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拔河,拔呀拔,拔呀拔,可是都分不出胜负,大伙急得都流汗了。这样,形象直观的表演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都记清楚了“拔”字,再也没有孩子写错了。

又如在语文园地——《有趣的游戏》的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游戏,哪些游戏最有趣,并且互相说说这些游戏怎么有趣。我把这次口语交际设计成一次“我和大家来游戏”的活动。如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分配,在“我当老鹰”“我当小鸡”“我当母鸡”的欢呼声中,经过争论,协商,分配好角色,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然后引导学生较具体地说一说游戏如何有趣。学生们在游戏中去体验,在游戏中去交流,在游戏中感觉游戏的有趣。

三、游戏深入,感知课文

虽然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背。可是,我希望的是,孩子们能当堂背诵,不仅如此,还希望孩子们能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此环节上,指导孩子背诵时,我会让他们带上动作,边做动作,边背诵。我发现此后的每一次,只要读到或是背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孩子都会不自觉地带上动作。

此外,学习这篇课文,更重要的是能用儿童话的语言让学生知道“影子”和“人”、“影子”和“太阳”的关系。这时,我便请三个孩子来到讲台上,戴上头饰,表演情景剧。其他的学生得迅速说出“影子”和“太阳”的关系。通过全班同学的互动,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这一知识。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必然牢固,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游戏结束,情感升华

就在课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再次运用游戏——快乐儿歌《小影子》(根据儿歌《小燕子》改编的歌词,曲不变),让课堂气氛得到再次的高涨。同时也让学生们对课文有了再次的复习、深入地了解。一堂自始至终以游戏贯穿的语文课,孩子们的兴趣明显比平时大了许多,再也没有上课不听讲、打瞌睡、“开小差”的现象了。

五、游戏要适度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游戏以前,我们必须指定相应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过程就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当学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就该结束了。因为如果游戏结束太早,学生才刚进入游戏状态,熟悉游戏规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达到。如果游戏结束得太晚,学生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

六、游戏教学应当以人为本

在游戏中,教师的神态、语态、眼神、动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用主持人一般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召唤。我相信教师只有投入情感,学生才会给以相应的回报!

当我们感到教学有一丝疲倦的时候,一个小游戏会赶走疲倦,让我们放松那根崩紧的弦,重新振作精神。当我们感到教学有一点枯燥的时候,一个小游戏会把欢笑带来,当笑声充满教室,我们的心也跟着飞舞起来。当我们感到教学有几分沉闷的时候,一个小游戏让我们的脑袋重新思考,手脑并用,边玩乐边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

第11篇

关键词: 体育游戏 编 用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强化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现代游戏法。

一、体育游戏的编与用要明确体育游戏教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如游戏教材的选择、游戏时间的安排、练习方法手段的要求、运动负荷的控制与调整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确定,以免出现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为教学服务,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它的目的。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及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完成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游戏全过程,强调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做到“寓德育于游戏中”。

二、体育游戏的编与用依据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选编游戏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的机能还不完善,心理正处在转型和不成熟的阶段,学生好动性强,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质不稳定,但模仿能力很强,喜爱韵律性较强的游戏,在体育游戏的编与用方面要谨慎。一般具有团结性的、有情节的和带有表演性质的新颖游戏比较适合他们,应少用分组比赛性的游戏,特别是力量性和耐力性的游戏更要慎用。应用“拍球比多”、“传球比快”、“老鹰抓小鸡”、“巧过拦截区”、“你追我躲”、“斗智斗勇”、“跳跃争先”、“投击活动目标”等游戏内容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小学高年级的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已经逐步完善,基本技能提高很快,他们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好胜心强,喜欢惊险动作,因此该时期的体育游戏教学应以技巧性和分组比赛的游戏为主。比如:“迎面接力”、“运球接力”、“快乐的耐久跑”、“翻山越岭赶小猪”、“长龙戏珠”“蛙跳接力”、“投篮球”、“投靶”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性的游戏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游戏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全面发展。

创编的游戏应该结合各校的具体条件,如场地、器材、师资等,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了适应组织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认真钻研游戏教材及相关的资料,制定可行的游戏规则。游戏中运动负荷的大小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特征,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把游戏引入。创编游戏时,一般需要的场地不大,器材、教具不多,时间不长,教学组织简便,这样才有利于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体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游戏教材,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自主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使课堂游戏气氛更加浓厚活跃,锻炼效果显著。如: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兴奋性降低,是机体尽快恢复的游戏。在选择游戏教材时要把游戏的趣味性作为学生积极锻炼的内在动力。小学低年级的游戏教材一般是由简单的基本技能作为游戏主体,规则简单,有一定的竞争性,有较大锻炼价值。小学高年级的教材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加大游戏的动作难度,游戏的规则较低年级复杂,竞赛性更强,内容更广泛,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体和心理双丰收。

四、体育游戏的编与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游戏名称、游戏方法及游戏规则。游戏方法是核心,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名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游戏方法的理解是游戏成功进行的关键。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游戏中对方法和规则提出质疑,并在教师引导下对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学生养成不断创新的良好习惯。

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学生就发现有自身条件好的“猫”或“老鼠”在游戏中绕圈跑了无数圈,就是不肯拍别人,其他学生像木头人一样站在原地看,有学生就提出了修改游戏规则:“老鼠”最多只能跑一圈半后一定要拍其他“老鼠”,否则被淘汰。经过修改游戏规则后,游戏紧凑了,学生游戏的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显著了。因此,适当创编和修改体育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培养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性能力得到提高。

五、体育游戏的编与用要时刻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

体育游戏是少年儿童喜欢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教育。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体育游戏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满足他们的求生欲望,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会忽视安全因素,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从场地器材到体育游戏,都必须注意安全,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把事故发生率降至零,同时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及自我保护措施。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一定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使游戏竞争既激烈又安全,使学生愉快地在体育游戏中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与教学研究.2001.

第12篇

古人说"丧志",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这句话不适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我们应更新教育理念,化害为利,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学",让幼儿痛快淋漓的玩;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1.在游戏玩耍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德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在幼儿园里,幼儿的玩耍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或者是以班为单位的。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有的放矢,在教案中加入让幼儿玩耍或游戏的环节,在课堂上引导幼儿在玩耍中培育良好的品德。如在《过小桥》游戏中,教师要提醒幼儿们遵守游戏规则,要发挥集体力量,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分苹果》的游戏中,培养他们的谦让品质;在《小山羊过河》的游戏中,要培养他们的勇敢意识;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要预设到他们会在游戏中发生冲突,要教育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在《叠小鸟》的改装玩具游戏中,要引导幼儿多用废纸折叠小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过新年》游戏时,教师可借机对幼儿进行传统的文化教育;在《小猴摘香蕉》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摘香蕉游戏的意义,不要过分计较"摘香蕉"的多少,对游戏中的摘得少的幼儿,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分析香蕉"摘少"的原因,帮助他实现多"摘香蕉"的目的。

2.在游戏玩耍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很多习惯是在游戏、玩耍和活动中形成的。如在游戏《春娃娃》中,老师要教育幼儿听清楚游戏的规则,培养其倾听和观察习惯;在玩《夸宝贝》游戏时,要求孩子按成人的交往方式,各方面礼节都仿效成人,这样可培养社交礼仪习惯;在竞赛游戏《我们一起喜洋洋》中如何通过正当而巧妙的方法战胜对方,培养其爱动脑、善支脑的习惯;在游戏结束,培养其坚强的毅力和善始善终的习惯;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培养其有序管理的习惯;玩耍之后,饭前饭后都要洗手,培养其讲卫生的习惯。

3.在游戏玩耍中培养幼儿的其他能力

幼儿园对幼儿开展教育是多方面的,如在幼儿们听完《找蝴蝶》故事后,教师要让幼儿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或讲述游戏的过程,这样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折叠纸船》动手游戏中,可培养其动手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手指的运动让其大脑更发达;《放风筝》游戏过后,教师要让幼儿反思能否把游戏中风筝放的更高,做得更精彩;《快乐成长》游戏结束后,让孩子说出游戏中玩具的名称、形状、大小、颜色、功能等,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绕口令《小鸟起的早》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

4.在游戏玩耍中培养幼儿的潜能

大发明家爱迪生童年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幼儿来说,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活动或游戏来观察幼儿,从中发现其智能的具体情况,然后对他们的劣势智能进行适当的补救,对优势智能加以引导和培养。虽然智能的自然性难以改变,但是幼儿的智能有一定的改变空间,就像一些先天性缺陷一样,及早发现就有治病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优势智能,早些点燃优势智能的希望之火,孩子就会在优势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如火上浇油,如虎添翼,其天赋就会发挥到极致,天才就会脱颖而出,就有可能培养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

5.要引导孩子懂得玩的乐趣

让孩子玩是幼儿园课程,玩,本来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不需要引导。因此,幼儿园的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孩子好好地玩,让孩子在愉快的玩耍中成长。作为一门课程,玩就显得很有学问了。教学《清水塘边真热闹》时,课前,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分析:在这个游戏中让孩子玩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游戏是否适合这些孩子玩?需要哪些玩具?在游戏中会不会出现意外?玩这个游戏会有哪些副作用?在这个游戏中是否出现幼儿安全的问题?等等;在《黑猫警长》游戏中,由于教材中说,可配给幼儿"小木棍"的游戏道具,因此,我就认真考虑到在这个游戏中提供给幼儿玩的时间、空间和玩的度及在这个游戏场所中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危险,最后,我用塑料小棍替代教材指定的"小木棍",同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