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0: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教师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从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毕业,有一个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教我们认识大数、小数、三角形高的画法,她是谁呢?她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吴燕老师。
2、有一次,吴老师上试讲课,教研员、校长都要来的。我的手刚伸进书包里,发现没带数学书,眼看着老师们一个接一个往教室里走,我心里慌慌的。正在我手足无措之时,吴老师下讲台来巡视了一圈,发现我没带数学书。她二话没说,把书轻轻放在我书桌角上,我用着老师的书,上课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我清楚的看见吴老师冲我微笑。从此,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再也没有忘记带课本。
3、临近期末,吴老师出了一张关于“租船问题”的小卷,我一道题也不会做,只好硬着头皮去问吴老师。当我走到吴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吴老师见我来了,和蔼地问:“怎么了,哪道题不会?”我哆哆嗦嗦地说:“都不会”。当时我已经做好挨批的准备了,谁知她柔声细语地给我讲了很久,我都听明白了,讲完了,吴老师亲切地问我:“都会了吗?”我连连点头。后来我把卷子上的题都做对了,老师给我打了个大大的100分,还叮嘱我好好努力,有不会的问题及时问。
4、这两件事虽然很小,却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自信,我一定要把这种勇气和自信珍藏起来,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吴老师。
(来源:文章屋网 )
教师节的英语作文一:
We celebrate Teachers'Day on the first Wednesday of September.The celebrations usually take place on Friday.All pupils show performances to teachers in the hall.Pupils present a lot of flowers to teachers.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teachers acting as pupils have a lesson with senior pupils acting as teachers.They teach,ask questions and play games as a usual lesson.Teachers usually behave badly,they are late,chew gum,talk to desk mates and have to be reprimanded and sent to the head teacher who is also a senior pupil.
我们庆祝教师节在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庆祝活动通常发生在周五,全部学生进行展示表演,教师在大厅。小学生送给了老师大把大把的鲜花.最有趣的事情是,老师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老师。学校教高级学生一节课,问问题,玩游戏,通常在课堂上老师表现不好,他们迟到,咀嚼口香糖,不得不被训斥,老师也是一名资深的学生。
教师节的英语作文二:
It is Teachers‘ Day on September 10th every year. Teachers are the greatest people in the world, I think, because they teach us how to write and rea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ey teach us how to be a real man. They are also kind to everybody and they don‘t want anyone to fall behind others. They always get on very well with their students, and they are our best friends. When students are in trouble, they can help them in time.‘ I will be a teacher when I grow up.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我认为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教会我们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他们对每个学生都很好,不想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他们和学生们关系融洽。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当学生有困难时,他们会及时帮助学生。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教师。
教师节的英语作文三:
Teachers' Day comes on September 10th every year. On the day we usually give our teachers cards to show our thanks. I thank them for helping me when I am in trouble, and I thank them for teaching me how to be a real man.
Of course they are very friendly to everyone. They always get on very well with their students. They are not only our teachers but also our friends. They love us very much and we love them,too.
一、关于作文指导
指导是指学生作文前的指点,引导。初中生还处于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尚缺乏独立写作能力,下笔前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正确领会作文要求,写出来的文章,毛病必然很多。如果在作文前给予充分的指导,就会使学生初步弄清楚为什么写,如何写,就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提高作文的积极性。
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二、关于作文解说
说文指的是学生针对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而进行的“即席发言”。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说文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说文的内容包括说文章的题目、说文章的主题、说文章的体裁、说文章的构思、说文章的布局谋篇等。说文的形式可以个人说,可以小组选出代表说,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说。要求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和见解。
安排“说文”这一环节,既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便于老师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既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初作”创造条件。
三、关于作文修改
修改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为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及时检查。
修改时,可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教师批改等方式,我们主要采用学生互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式。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做到“十查”:一查观点是否明确;二点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句子是否流畅;九查用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准确。在“十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之后,还应让学生写出200字左右的批语,谈出自己修改作文的意见或感想。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对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关于作文讲评
学生在完成初作之后,不仅急于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而且迫切希望知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因此一般都爱听评讲。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讲评。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让大家分析评论,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不好,应该如何写,使学生在讲评中得到启发,然后对照自己的作文,或让学生读范文,引导他们将范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分析,领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或由教师讲课前把初作本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对同学和老师批改的地方仔细琢磨,写出心得体会,然后选几个体会得深的学生做重点发言,并引导其余学生作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总结。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重视批改,扩大批改的效果。
评讲可概括为:“概说全局,肯定成功,分析不足,指津引路”。这样评讲起来,有点有面,有正有反,材料丰富充足,内容具体贴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效比以前大得多。
讲评宜注意以下几点:(一)讲评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把批改中发现的主要优缺点记录下来,然后分析综合,确定讲评的内容。(二)讲评要有重点。教师要紧扣作文要求,一次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讲评要贯彻表扬为主的原则,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四)讲评要师生共同活动。教师既是讲评的组织者,又是讲评的参与者。
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再现和提高,是作文修改的深入和继续。通过讲评,使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进而获得理性认识,为“再创作”铺平道路。
五、关于作文“再作”
长期以来,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一题一作,学生写完交给老师,老师批改讲评完发给学生就算了事。这样,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失去了再认识、再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我们的摸索和探讨,认为“一文再作”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
“再作”的训练过程是在指导、说文、写作、批改、讲评的基础上所作的复作和复批。“复作”是指学生在修改、讲评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写作。复作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标题、段落合乎书写的格式;(二)标点符号清楚正确;(三)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四)行文流畅、语言规范、富有新意。对复作这个环节要严格要求,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重视文章的形式美和内容新,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误用构思指点式互动式优秀的日语作文有赖于扎实的语法、词汇运用能力以及流畅的构思能力,语法、词汇运用能力体现于文章的微观细节方面的词句,构思能力体现于宏观的段落布局,整体的论述层次。作文指导也应重视微观、宏观这两方面的引导。
一、微观方面的指导――关于语法误用
作文批改,整体来说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指导教师全权的方式,不妨称为“包办式批改”。另一种是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式批改。在笔者教学实践当中,单纯的“学习者互动式批改”之后仍然必须由教师进行重新梳理,才能进行反馈。因此,本论文在论述时将不再把单纯的学习者互动式批改作为论述对象。以下以“包办式批改”以及“指点式与互动式组合批改”为中心,对微观方面的指导进行阐述。
1.包办式批改:全批全改,为每位学习者附上评语。对文章当中的格式以及语法问题全部给予纠正,并提供修改例,告知误用例与修改例的区别。在文末附上评语,评语不能是敷衍了事的“优”“良”“中”“差”,而必须明确指出学习者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如此才能赢得学习者的信任,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后,向学习者进行批改反馈,抽取典型误用例讲解,并引导学习者对误用例进行归类,建立自身的误用例句集,避免重犯。
包办式批改在学习者作文版面上所加注的信息量较大,适合采用电子版提交方式。这既便于修改,使页面保持整洁,也便于管理,作为日后教研的资料。特别是作为今后的教研资料,其在搜索收集误用例、编制语料库等方面将有重大实用价值。
然而,看似无微不至的包办式批改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1)首先,由于批注的信息量大,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增加,在宏观指导上分配的时间则相应减少。(2)其次,这使得学习者始终处于被动纠错状态,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影响学习主动性。(3)再次,如若全部加以批改,可能使部分学习者视觉上产生作文版面面目全非的感受,挫伤学习积极性。
2.指点式与互动式组合批改
在电子设备并不发达的时代,纸质版提交作文是主流。而当今多媒体设备齐全的环境条件下,纸质版提交作文形式仍然有其保留的重要意义。在手写这一条件限制下,纸面的信息虽不能囊括指导教师的所欲实施的全部指导内容,但教师可以以最精华的批注来指出学习者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启发式引导。同时,纸质版作文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批改。
互动式批改是以作文为平台载体所进行的学习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学习活动。学习者对自身的误用例往往比较难以觉察。互动式批改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问题。在理想的状态下,作文成绩较好的学习者有余力批改后进学习者的文章,激发其语法体系进一步娴熟完善,同时减轻了教师批改负担,使教师有余力致力于构思方面的指导;而后进学习者通过阅读较优秀作品后,取长补短,即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互动式批改有利于强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体会到,单纯的学习者之间互动批改过程当中,学习者忽略多处误用的情况居多。因此,互动式批改活动当中,指导教师应当适当介入。直接在学习者批改过程当中实时进行指点也可行,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且过度的实时介入指导可能给学习者造成压力。在作文发放之前,指导教师可初步浏览作文,在特别需要学习者意识到的误用例之处标注记号,提醒批改者在该处多加思考。之后根据作文的需修改之处的难易程度、数量,调控批改作文的分发对象。
对于初学者而言,由教师提供修改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而对中上级学习者而言,其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应当让其做到触类旁通。在误用处加下划线,赋予学习者重新思考的余地,在其自行订正成功时,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切实的进步以及成就感,对误用印象深刻,避免再犯。
二、宏观方面的指导――关于作文构思
除了语句方面的微观指导之外,指导教师还应在学习者执笔写作之前进行宏观方面的指引。关于“起承转接”,学习者们或许在母语作文学习过程当中就已经有所领悟。然而运用第二语言进行写作,学习者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框架下熟悉日语的写作惯例、行文规范。课堂上可就某个话题让学习者们展开深入讨论,在其中进行构思指引。(1)首先,选题时应尽量避开敏感的政治话题或过于鲜明体现个人价值观的话题,让学习者畅所欲言,参与到讨论中来,进而提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2)其次,讨论课上指导教师给出话题之后,应多进行引导式提问,这些引导式提问即相当于作文的提纲,有助于学习者构思作文。关于文章构思讨论,笔者曾用过“エコ”(“环保”)一话题组织了讨论课,课后以其为题布置作文作业,收效良好。看似庞大的一个话题,如何将其写得生动吸引人,素材的组织是关键。以下简介该堂课的环节流程。
1.教师先对此外来语的含义进行提问,之后图文并茂进行概念解释,将其与两个英文单词Ecology与Economy相关联,指出大到地球小到个人钱包都是“エコ”的范畴。
2.让学习者列举自身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强化其由小见大的思维。指导教师对其发言进行示范评价。之后,过渡为让一名学习者去指出某发言当中的环保行为所带来的益处。以此训练学习者的分析评论能力。在发言过程中适当订正其日语的错误。
3.介绍长辈们当年的环保行为以及日本的环保行为及其利弊。引导学习者顺着时间轴进行思考,并将视线由国内转向国外,这在无形当中提示学习者素材的排列上应遵循一定的条理,并有所对比,如时间、空间上的对比。同时,在该阶段引出环保行为的利弊讨论。较之第2环节,在此环节讨论利弊更能使学习者在轻松氛围内进行发言,由此培养学习者的辩证思维方式。
4.最后请学习者就本次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阶段可见学习者对此话题有了深入认识,并且在心中已经构筑起文章框架。
三、结语
教师应当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进行作文指导,总结、观察学习者的需要,在微观、宏观上均适度介入指导。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以及当前阶段的重点难点,培养学习者的自纠能力,问题意识,以及评论分析能力,激发学习者“想写”“有内容写”“知道如何写”的意识,提高其撰写作文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日语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川正弘.日本作文のフィドバック--添削と文法を超えて(J).大学留学生センタ-要.2001,(11):15-29.
[2]原田麻美.日本中上クラスにおける作文指(J).早田大学日本教育践研究,2005,(2):84-88.
[3]石久与.中学者への作文指:学生の「く意欲を高める授[J].日本教育方法研究会,2010,17(2):44-45.
一、关于学生参加实践评改的必要性分析
1.从作文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一直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殊不知,这种模式严重悖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于“教”于“学”都非常不利。从教师的角度讲,一大叠作文本,评呀,改呀,批批注注,圈圈点点,改得苦不堪言,但依旧乐此不疲。但这实效又如何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作文本发下后,学生只是留意一下成绩,最多再关注一下评语,至于教师文中的润色之处,学生可能看也不看一眼便束之高阁了。此形此状,难怪我们叶老曾同情道:“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有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2.从学生评价能力形成的角度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平常我们语文老师“全收全改,精批细改”的做法已经严重越位了。叶老也曾提出:“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而且他还很早就特别强调学生除了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写作文,还要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学生不仅要学会写作文,还要学会评改作文。因为评改是学生写作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关于评改实践过程中需坚持的几项基本原则
1.赏识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常常依赖于外部良好的刺激。赏识无疑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思维灵活的良药。在作文评改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以亲切的口吻,磋商性的语言与别人交流、讨论,尽可能多地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
2.全体性原则
评改固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评改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小参与评改、学会评改。
3.长期性原则
学生评改方法的掌握、评改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它也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实验工程。因此,在评改过程中为使学生始终保持评改的热情,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评改的组织管理中多下工夫,巧妙“导演”,如设一些评改奖项,及时推荐优秀文稿等。
三、关于评改实践的基本运作流程
1.教师引导评改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能改文”的能力,教师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所谓“组织”,就是在评改作文前尽可能了解班级学生的写作基础、写作现状及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等,做到了然于胸,以便有的放矢。所谓“引导”,就是引导学生的评改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评改点,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评改方法。具体说来,教师可依据习作要求,选择那些典型的、可读性强的学生习作,并把文章或片段通过投影显示出来。教师边评改边讲述,使学生知道评改符号,明白修改的原因,学习评改的方法。在评改语言上,要力求凝炼,并多一些“有理亦有情”的融鼓励、启发和亲切感为一体的评改语言,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如某一学生的《望星空》一文,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女儿对离异后父亲的深情呼唤,且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读罢,我们的批语是:“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相信,星空中必定有一颗星,那就是你父亲深邃的眼睛。他肯定也一直在关注、呵护着你,总有一天,他会来到你身边。”
2.师生共同评改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改。具体做法是: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章后,教师用视频展示台将作文展示给学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错别字、标点、语句及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共同讨论,评议优劣,肯定成功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分组讨论写出评语,接着大组交流,师生共同写出评语。评改后,学生再次誊写,并张贴展览。这个环节在操作时应注意的是:要以学生发言为主,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正如叶老所言:“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这是学生从“学法”到“用法”的过渡。
3.学生互相评改
经过前两个环节之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作文体验,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独立评价。其形式有同桌互评、自由互评、随机互评。由于学生手中作文的作者都是身边的人,所以评改时感到特别亲切,交流起来容易产生共鸣,形成讨论气氛。比如:一位同学对另一位同学的作文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我想你的苦恼是多余的,你不妨趁母亲节来临之际写一封信给你妈妈,我想,你妈妈肯定会被你打动,试试看,这招很灵!”更主要的是在互评中,学生既能发现别人的不足,又能引以为戒,在欣赏、羡慕之余,更多的是跃跃欲试。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合作学习精神的体现。
4.学生自我评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写好作文,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但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不景气的现状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归罪于学生,我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才是导致作文教学不乐观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从教20多年,我发现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本身欠缺写作功底
我们现在的许多语文教师由于教育教学的任务重、工作量大,怠于写作。我了解的教师中有写作习惯的较少。现在的事实是不仅学生怕写作,而且教师也怕写作,怕作文教学,有的甚至因怕作文而怕教语文。教师不写作,不能写作,又如何能真实地把握一些写作经验呢?更何论去指导学生写作呢?
二、写作技巧至上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思想偏离了正确方向,面对教学效果检测及升学的压力,教师高举应试大旗,煞费苦心的用写作技巧教学来希望学生作文收获高分。然而,教师的良苦用心甚至心力交瘁,但收效甚微,文章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少了真诚,多了虚伪,少了个性,多了平庸。学生不能从写作中获得快乐,认为作文不过是用所谓的技巧取得分数而已,从而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热情锐减。
三、作文教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化
目前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意性大。今天强调这个,明天训练那个,周五布置一个题目,讲点写法,周六周日学生在家写作,周一收来再作评改,评后学生一看了之。学期、阶段作文教学计划没有,体系性没有,散乱的作文教学只能是低效的。学生必然是疲于写作,写了一大摞作文,还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一提起写作,心情压抑,一写起来,不成样子。
四、把作文教学当作阅读教学的附庸
一些教师常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挂在嘴边,认为作文教学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庸。语文教学就是搞好阅读教学,搞好了阅读教学,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作文扔到一边,不理不睬,无所作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清一色的阅读教学。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所听的公开课没有一堂是关于作文教学的,这一现象足以表明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附庸地位,也暴露了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面对作文教学种种弊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后,我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此,我怀揣浅陋,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以期引玉,共同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写作理论水平,要研读一些关于写作的专注。同时,教师也要"下水"写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亲身体悟写作规律,品味写作甘苦,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师要运用多种作文教学方式、方法,唤醒学生自我,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出题,学生应命写作"方式,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以及怎样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的问题,往往被忽略。因此,无论何种作文教学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言说表达欲,促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具体做法:
1.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样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与社会对话,引导他们去真切感受和体验丰富的生活,用"大语文"观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譬如,春天到了,我们带领学生去踏青,寻找春天,发现春天;秋天到了,我们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校园的树木变化;双休日引导学生参加社区帮困活动或者做一件环保的事等等。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懂得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
2.方法比知识重要,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筛选、整合写作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挖掘作文素材。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者所见所闻常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找素材,学生也会随之潜移默化,慢慢喜欢上作文的。
3.定期举办作文交流活动。在作文交流活动中可以采取教师有激情地朗读优秀作文、学生上台朗读、组内学员轮流朗读的方法;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评价;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提升作文信心,使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4.每学期举行一次评比班级"小作家"的竞赛活动或者《手抄报》的比赛活动,《手抄报》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合作创办,看哪个小组的文章精彩,设计新颖。
五、作文教学要常规化、有序化、效率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作文部分做了比较大的改革。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有三个子系统: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共安排了四个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第三个系统是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独立安排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这就是兼顾"双重转化",不厚此薄彼。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这套作文教材更加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紧密结合,同时这套教材注重与阅读密切联系,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套教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多思善想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写作教学方面的资料,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套教材,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要改变作文教学无计划、无序化、无效化的现象。具体做法: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是4-6人),每个小组在开学初装订一本《心声集》,教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块展示我们才华的净土,要求同学们轮流在《心声集》上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可以写自己的快乐、烦恼以及所见所闻和感悟,要求他们通过平凡人、平凡事抒写真性情、真情感、大智慧。总之,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尽情发挥,以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进行这种写作训练,要防止的是有些学生只囿于"小我",不关注"大我",只关注"我手写我心",不关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明白,语言、思想、情感的积累远远超过技巧的积累。
2.严格按教材编排教学,两周学习一个独立的写作专题,每次写作前先在小组进行"话题探讨''和"写法借鉴"讨论,然后再写作。
3."评"不是写作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所以,我们要加强"评"后的第二次作文写作,因为第二次写作应该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步骤。
4.学习小组长要建立组员作文成长档案。以便教师家长观察学生写作成长的过程。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优化作文评价机制
1.我们要运用多种作文评改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生写――教师评――学生一看了之"的形式,可以进行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同时,教师要坚持精批、面批。
2.评价的终极目的是唤醒、养护、培植学生的言语写作生命。所以,我们要树立每位学生都是言语写作天才的理念,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给以学生积极的鼓励、激励,以高分或者激励的评语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能整齐划一,评价一个学生的作文时既要横向看更要纵向看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修改的技巧,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对作文进行自我检查,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学会识别作文中的问题。要学生做到自觉进行自我检查,对作文作出正确评价。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在学生尚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时,要求学生做修改练习,只能是玩弄修改技巧,对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
一、修改作文要“五看”
修改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综合运用各项写作知识的水平和自觉性,有利于从小养成严肃的写作态度和认真修改文章的习惯。修改作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看中心是否明确了,是不是把要写的内容写具体了,写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遗漏的地方就要补充,有意思模糊的地方就要改动。二看层次是不是清楚了。如果句子间或段落间有重复现象,可合并或则减;如果意思杂乱应想法理顺。三看开头和结尾是否得当。四看用词是否准确,说话是否得体。哪一个词用得不妥当,就换一个合适的;哪一句读起来不顺口,就修改通顺。或换一种说法。五看有没有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作文的修改不外乎删、补、调、改。修改的一种好方法是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写文章时是“我笔写我口”,写完后还要“我口诵我文”,随诵随想,发现说不清的,读不通的,不顺口的就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水平在自改文章中提高,要培养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二、修改作文从大处着眼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写的文章,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这是十分正确的。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认真修改;文章是个体认识、情感的外显形式,要准确表现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就必须认真修改;文章又是写给他人看的,要让人看懂、喜欢,也必须认真修改。文章不可能一作而妙,需要反复修改。好文章是字斟句酌地修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启发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在培养学生严肃的做事态度,对人、对己高度负责的精神。学生在推敲、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又会不断积累作文经验,逐渐明了作文之法。修改文章的能力,是自能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懂修改、不会修改,其作文能力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全面的。作文教学就应该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三、把修改优先权还给学生
作文的过程包括修改和润色的过程。修改文章体现在教学过程上是不同的:学生自己的修改属于作文中的指导,而教师的修改则属于作文后的指导;体现在教学目的上也有所不同:前者体现为对学生作文素质的指导,而后者强调的是对学生作文的“订正”。语文教师辛苦,而中学语文教师更是辛苦。学生每写一次作文,教师就得修改几十篇作文。作文本堆成山,教师为“移山”累得喘不过气来,学生则只是一味为教师“筑山”,连认真阅读教师批语的兴趣都极为少有。这样,从课堂作文看,学生既然是奉命作文,不负修改的责任,也就无所谓主体意识与质量意识,其写作水平自然是提高得极为缓慢。
四、掌握修改的方法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步骤,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不厌改”,好文章很少是一次写成的,人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语言的表达,也不能一下子就十分准确,需要反复推敲。一挥而就的情况虽有,但毕竟是极少数。“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关于作家修改原作、推敲字句的佳话实在太多了。往往越是著名的作家,越重视文章的修改。曹雪芹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推敲本身就是关于修改原作的典故。从修改的方法来说,主要是增补、调动、删减、更换。增补是对语句不完整的地方加以润色,对内容或材料不充分的地方加以补充;删减是对多余累赘之处加以剪除,使语言和内容更加简洁精粹;调动是对词语、句子的顺序,以及材料和结构的安排加以调整,使之更加有条理;更换,是删掉不当的词语、句子或材料,换上恰当的词语、句子和材料。改的程度视需要而定。可以小修小改,也可以大修大改,甚至重写。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作文素质,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教师一定要谆谆教导,不厌其烦,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最终全面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学生修改作文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按学生认识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 新课程 作文教学 特征 方式方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新要求
作文,古皆有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科举到八股再到现在的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历经沧桑,几度变换,其在语文学科中的核心地位都未曾动摇过。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教育部新课标的出台,新课标指引下的作文教学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文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1]诸如此类的叙述,在新课标中随处可见。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花大力气制定新课标,其用意明显。新的时代背景下,具备高素质的语文素养成为必然。本文旨在探究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出来的特征和方式方法,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点燃一盏明灯。
二、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特征
新课标的设计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设计,这三个目标又渗透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在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引下,作文教学呈现出阶段性、实践性、审美性的特征,这三个特征和三维目标相互照应,统一在作文教学之中。
(一)阶段性体现知识和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定名为“写话”,第二、三学段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定名为“写作”。由写话――习作――写作的过程即是一个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写话”在目标中主要强调:第一,写话兴趣的培养。第二,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三,乐于运用阅读和学习中的词语。第四,学会使用四种标点符号。这是新课标关于知识和能力在写作第一阶段的要求。从内容上看,是学生整个作文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起点,遵循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此过渡到第二、三、四学段,为实现更高目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搭建了一个有机的平台。
(二)实践性体现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这一纬度目标的提出,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过于重视结果的弊病提出来的。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注重实践性,处处流露关于这一纬度目标的要求。如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中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马克思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实践性,靠近生活、善于发现。闭门造车搞作文教学的时代已经过去,惟有生活是写作的的源泉。写好作文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在教学中更要学习领悟写作的过程。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同样适用。只有亲自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体验写作的过程,积累写作的方法,才能逐渐培养写作的兴趣,我们的作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
(三)审美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文教学的审美性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创造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的情感教育。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的形象思维,而情感性是形象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从中感知美,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便感情真挚,如鱼得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景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辽阔画面与悠深意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的激越情怀,都是作文教学中符合审美性要求很好的素材。对其正确把握,合理运用,写作的审美要求与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做到了和谐的统一。
三、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基于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写作的环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构建探究模式的方法,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自主环境下开展作文教学
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2]。一个没有自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处于被动、受约束的地位,思想的果实永远只停留在青涩阶段。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种没有威胁、平等自由的空间,学生自我约束感小,才能真正结出思维的智慧之果。
1.写作者参与制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写作目标,自己制定写作的范围,参与设计评价结果。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围绕“怎样得高分”来展开作文教学的策略。原本许多有发散思维、能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学生,被老师用考试的标准加以限制,使学生在写作活动中毫无自主性可言。偶尔几次,学生感到还能接受,且能得高分。但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被框死,许多原本热爱写作的同学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学生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对生活的感知,来作为写作的材料。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把这种自主写作的权利放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新型的写作评价体系。把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习作的效果要好很多。
2.写作者在写作过程过程中要有感情的投入,内在动力的支持,从写作中得到情感体验。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参与者,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的产生创设情境。建构主义学习派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应具备情景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抽象的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作文教学之前,教师应诱导学生产生写作的动机,为学生展示一定的情境,或以声像渲染,或以具体生活实例启发,让学生与之产生情感交流,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二)合作交流中组织作文教学
一个人有一种智慧,一个班级的学生加在一起就有几十种智慧和思想。在以合作交流方式组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出一个作文话题,但关于话题的外延无限。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话题的交流讨论,学生对话题的把握会更加全面、深刻、具体。每个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增长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大有裨益。在此提出几条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利用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来编组学习。同一个作文话题,有几种甚至更多的正确看法是很寻常的。在分组中要尽量让观点发生碰撞的同学在一个组内,这样可以保证交流讨论的价值意义。作文小组教学遵循这一规律,利用这一规律,作文教学过程会变得有声,有色。
2.利用家庭背景差异混合编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因其家庭背景、知识背景不同,其思维结构、行为习惯往往会打上家庭的烙印。学生的家庭由不同的社会阶层构成,作文教学中,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话题的交流、探讨,有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将凸现不同的人文风格贯穿其中,丰富作文的内涵。
3.明确个人在小组中的使命,促使自我积极思考。作为小组中的一员,作为一个能动的思考者,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有利于学生在参与话题讨论时积极思考,发表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他的声音代表的是这个小组团队的水平,反映的是这个团队的成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到这一点,会使作文讨论更有意义,话题内涵更加充实。
(三)探究模式下推进作文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并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其他性的解释。”[3]因此,我们理解了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这样的策略运用:第一,对象意识。即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普遍发展倾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况来确定作文话题,对学生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数”;第二,环境意识。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认为“心理的选择”和“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作文教学要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第三,激趣意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提出对立的观点,呈现令人困饶的作文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结语
新课标从颁布到实施,已走过了七年多的历程,新的课程理念已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阶段性、实践性、审美性的特征,我们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到作文教学之中。“弘扬学生个性,改进作文教学,培养写作激情,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使命”[4]。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育中一曲动人的乐章,也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篇。我们正确面对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会带给我们不小的收获。只有不断探究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有出路、有突破、有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关键词:写作能力 提高 批作文 改作文
批改学生作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浦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领悟到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究竟应该怎样批改学生的作文?作文批改总的要求应该是“精批细改”。“精批”,就是要批得中肯、明确,富于启发性;“细改”,就是要改得贴切、有力,富于示范性。不能应该批的没有批;也不能应该改的没有改,要做到不粗略,无遗漏。
有的教师朋友不大同意“精批细改”,认为这种改法对学生帮助不大,而且工作量太大,很难做到,认为偶尔为之是可以。导致在现实中,影响到学生不重视批改,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只看一下成绩就搁下了。对于这种现象,教师首先应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并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后,自然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重视教师的热情帮助。
“批”和“改”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在教学中做到有机结合,下面,笔者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批”和“改”的认识。
一、关于“批”的问题
(一)批什么
批,分眉批(也叫旁批)和总批两种。一般地说,作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眉批:①有突出的优点,必须让学生知道,以便自觉地去巩固和发扬;②有较明显的缺点、错误,必须让学生认识清楚,以利改正;③某些地方,或者段落层次不清,或者前后不连贯,论述自相矛盾,事情交代得不明白等等,不便于修改;④重要的修改,学生可能看不出修改的原因,必须加以说明;③可以不予修改,但仍要提起注意。总之,眉批不能滥用。
(二)怎样批
1.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写作程度不同,批语应该有所区别。对程度好的学生作文,宜多用启示性的批语。教师提出问题,指出错误所在,让他们自己思考、认识、改正。对程度一般的学生,批语要明确、具体。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重改;高年级重批。字词句段以至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既要做示范性的修改,还要加上学生容易理解的批语,对高年级学生,则酌情多批少改,主要让学生自己认识是非,判别正误,思考修改。
2.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批改学生的作文,也要坚持两点论。不管是程度好的还是程度差的学生,对他们作文中的缺点,都要诚恳地指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文章的毛病,找出改正的办法。他们作文中的优点,也要充分肯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使其得到巩固和发扬。
二、关于“改”的问题
(一)改什么
改要做到两点,一是改通,二是改好。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分别处理。如果文章语言方面的毛病较多,就只求改通。着重从用词造句方面来改,其它问题先不多管,不宜越俎代庖,如果已经达到通顺明白的程度,就要在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结构方面多加推敲,改得更好些,使学生看后有所领悟,得以继续提高。有关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应从严要求;涉及方法技巧的问题,宜从宽要求。有两种作文宜于发还学生自改:一种是写得潦草、文面很乱,不应有的错别字、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语较多,这样的作文,可以用符号划出错误所在,批一下,发还自改;一种是写得比较好但尚有些小缺点的作文,可以批出改进办法,发还自改,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做,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二)怎样改
首先,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统一的原则。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反映。教师改作文时,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首先着眼于思想内容,然后再看写作技巧,不能只见文不见人,只改文不教人。思想内容正确,感情健康,写作技巧也好的文章,固然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就是思想内容好,写作技巧一般,甚至有某些小缺点的文章,也应从大方向上予以肯定。如果文章的思想内容有错误,剪者感情不健康,即使有一些写作技巧,也不能当好文章看待。第二,尊重原作,尽量少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改学生的作文,要从实际出发,且可能尊重学生的原话、原意,保留原作的面目,可改可不改的,尽通少改或不改。第三,突出重点,不均用笔墨。作文教学要有计划地进行。很据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原则,应当每学期都有计划。如写什么体裁的文章,达到什么要求,作文几次,每次作文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事先都要研究安排好,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作文问题少,可以通篇细改。有的作文问题较多,可以通篇粗改,局部细改,逐字逐句地修改一两段,别的段落只大致顺通一下,加上眉批,指出主要问题就行了。这也是突出重点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学生从一两段的细改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进而琢磨全篇的问题。如果问题多,而细改势必又把原文弄得面目全非,学生想揣磨也无从下手,就只好弃而不顾。
关键词 应用文本阅读 中学生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ext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tudents'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eaching through activ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crease students' text reading of accumulation, and combine with writing exercises to achieve integrated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rt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status qu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xt reading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writing, explore to use text reading in enhancing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applied text read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1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首先,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完全贯彻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未能真正贯彻新课标教学的要求,过多地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而相对地忽略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等。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根据作文的体裁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和训练。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命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的综合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不论哪种形式的写作教学,教师都是从作文题目的解读出发,然后对作文的布局结构等进行讲解,通过对写作内容的合理设计以及语言的应用等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写作更多的是为了考试中能取得较高的成绩,而其写作技巧等都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此外,这也可能造成了写作的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等都受到限制。
其次,中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相对缺乏限制了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中,知识和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的写作材料是有限的。这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许多中学,是否需要阅读课,该怎么去上好阅读课都是当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教师简单地将阅读课理解为让学生们自主阅读,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课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材料。
最后,教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初中作文教学中,教材是其教学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其自身素质等的影响,未充分挖掘教材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限制了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材的作用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课文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修辞等都没能进行深入研究和讲解,也没有以课文为出发点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得教材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文本阅读对于作文能力提升的作用
文本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积累,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文本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词汇和句子,为其写作水平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在《塞翁失马》等语言古诗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或者俗语背后的故事,在作文写作中能够准确应用。此外,这种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适宜的例子来进行举例和仿写等,实现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
文本阅读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蚊子和狮子》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出发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故事基础上进行扩展或者续写,通过这种阅读课的开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使其文章的结构更为完整,内容更为充实。
文本阅读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文本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增加其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我喜欢夏季”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所学过的关于夏天的文章,并列出其夏天所能看到的景物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等,通过这种引导使学生的兴趣被激(下转第97页)(上接第93页)发,从而使其更好地完成写作。
3 应用文本阅读提升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一,将文本阅读应用于中学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文本阅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文本阅读和写作都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比如在朱自清《春》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自然景色之美,更好地用心感受自然,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等,来提高学生自然景物描写的技巧。而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父母的某些特征,使其能够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父母,从而更好地理解亲情等。这种观察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可以通过更为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相关的事物,对于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和学习的能力。文本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写作的优秀范文指导,在教学中,教师便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内容。文本阅读有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孤独之旅》的学习中,除了重点字词句的学习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总结,并且以文章为出发点进行扩展阅读的训练。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在扩展阅读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三,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文本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比如,教师应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对于阅读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阅读。此外,教师还要进行课外延伸阅读的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阅读资源,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
第四,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写作的练习。当我们应用文本阅读来提升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通过仿写、扩写或者缩写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马》学习中,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对作者所描述的马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其中动物的写作手法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锻炼,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直接的提升。此外,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如果我为马》的扩展阅读,使学生感受不同的写作风格,并且针对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训练,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在课文和阅读文章的仿写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等,通过不同修辞手法的替换应用来实现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改写,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映红.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考试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强弱,对于语文成绩的综合评定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积极的探讨出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作文 教学
我们了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考考试制度已经经过了多次变革,但是无论其如何改变,语文永远是主要考试科目之一,分值在总分值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的高,而单单从语文这一科目来说,作文的分值占到了语文总分值的四成,因此写作能力的高低一直以来就是高考能否取得胜利的一项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考试中作文的考核方式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心的形式下积极的寻找出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们迎战高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当下作文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我国高中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提高我国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们整体的写作能力,在高考的时候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人才。通过仔细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下我国语文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还是非常重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的,都有一套提高写作能力技巧,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高考考试中关于作文的考核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往的高考中作文的题目以及类型都是拟定好的,教师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都已经摸索出了应对之策,但是当下高考的作文题目可以自拟,题材也可以自选,这样的命题方式,令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法,慢慢的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开始下降,认为写作水平的高低只有靠同学们平时自己的积累,甚至有的教师对于同学们平常上交的作文作业不认真的批阅,对于学生们日常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到及时的发现并对期进行指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也会产生应付心理,在平常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写的非常马虎,更有甚者,直接从文摘或者其他地方摘抄一段,来应付作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迟迟不能提高。不具备足够的写作能力来应对高考。
其次,作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限制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们普遍认为,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考成绩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们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方面,在这方面,老师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的认真教学,学生们在议论文方面的写作能力有了提升,对于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说其错误,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其辨证看待,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们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于其他题材的作文一窍不通,严重限制了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进行高考时不应该以议论文的形式进行写作的命题,同学们也只能选择写作成议论文题材的文章。限制了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作文教学的应对之策
针对上面所分析的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应该全面的理解当下语文作文开放式命题的意义,重视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应该是全方面的,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教授学生们各种题材作文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使得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过于固定,思维方式也不够灵活,因此教师们应该全面的理解新形势下作文命题方式变革的目的,积极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们进行科学的指导,综合培养学生们对各种题材文章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平时知识的积累,还需要科学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性,对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性解答,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同学们创造一种交流学习的环境,例如对于一种开放式命题作文,同学们可以自己拟题自己立意,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思想方面的交流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们的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最后,对于学生们的写作成果,教师们应该进行仔细的修改,学生们本身知识的积累程度有限,所创作的作文肯定会有一定的问题,老师应该帮助同学们找出这些问题,并给于相应的点评。同时教师还需要安排专门讲评课程,对学生们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评。这样能够为学生们的写作指明方向,同时老师的仔细批阅也能够获得同学们的好评,提高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们应该对作文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正确的分析高考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们日常的写作训练进行科学的引导,仔细的讲评。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春燕.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文学教育(上),2013(08)
关键词:写作教学;杜威经验课程理论;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言语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49-02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领域依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仍然要思考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思考这些基本问题,重读一些经典教育著作,或许能使我们获得一些新的启示。在现代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流派中,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的经验课程理论无疑是值得我们予以重视的。重读杜威的著作,我们能从其独树一帜的“经验”中发掘出许多对写作教学有益的启示。
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经验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学校不能将教材当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经验才应该是教育的起点。同样,写作教学也要以学生的经验作为起点。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明确,写作从本质上看就属于“经验型”课程,写作的经验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学生的经验在写作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根据写作教学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起点经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写作意愿、写作内容和写作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写作意愿涉及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写作内容是指具体写什么;写作技能则是写作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三方面都要基于学生的经验。
一、写作意愿与学生的兴趣
杜威明确地指出,经验必然包含动机、兴趣、情感等因素。他还认为,兴趣和目的、关心和效果必然是联系着的。“目的、意向和结局这些名词,强调我们所希望和争取的结果……兴趣、爱好、关切、动机等名词,强调可预见的结果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为要取得一个可能的结果而采取行动的愿望”。杜威还指出,提高学生兴趣的办法,“在于发现和儿童目前的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这种材料能使儿童乐于从事,并使活动始终如一地、连续地坚持下去。这种材料的作用就在于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杜威的论述启示我们,要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写作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能力去完成写作任务。
目前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有三种教学类型是比较典型的,它们分别是技能作文、活动作文和功能作文。技能作文是指将技能训练作为核心教学内容的作文教学类型,这种类型是一种典型的写作练习,它一般不关心思想的交流,而关心能否用各种技能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写出来。虽然技能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对于这类作文,学生在兴趣方面往往是存在问题的。活动作文是指设计一种可记叙的生动、活泼与有趣的活动使之作为写作的经验来源,并通过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诱导学生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教学类型。活动作文中活动的形式有多种,比如游戏、实验、表演或户外观察等。毫无疑问,这种作文类型学生一般兴趣都很浓,小学生尤其如此。但也有学者认为,活动作文是一种‘伪生活’式的作文教学,它不能使作文与生活联姻,反而是变相地脱离了生活。功能作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的由特定动机激发出来的一种作文教学类型。在这里,动机是一种需要,如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或交往的需要等。功能可能是表现自我,也可能是影响他人,也可能是传递某种信息。例如,设计主题为“春游”的写作活动,可以让学生推荐春游地点,并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写明白;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春游的路线,要求他们把浏览的顺序简要地写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写出春游时某同学的表现,或者是春游中发生的令人高兴的、有趣的或尴尬的事情;或者是用春游时所看到的风景作材料来出一期有关春游的板报;等等。显然,这类写作活动和学生的个人生活高度相关,所以学生就会努力去获得他们“所希望和争取的结果”。功能作文还要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重视学校学习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考虑教学效果,要对这三类作文教学进行整合。
二、写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关于写作的内容,目前语文教学界正在就“贴近生活说”和“贴近自己说”进行讨论。孙绍振教授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应该贴近生活”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是阅读“主体论”与写作“机械反映论”的冲突造成了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混乱。孙绍振教授认为,这种“贴近生活说”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它会因人们对之进行的不恰当的理解而导致人的主体感觉的钝化,因而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贴近自己说”的主张。叶圣陶先生就是用“经验”来概括写作内容的:“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照诸位现在写作的几个方面看,所有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这正是非常顺适的事。顺着这个方向走去,是一条写作的平坦大路。”毋庸置疑,叶先生这里所用的“经验”应该就是杜威所定义的“经验”。就此来看,写作内容既不能单纯地贴近生活,也不能单纯地贴近自我,而应指向两者的交互部分――经验。
确定学生写作的内容应该指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种经验其性质既不是纯客观的事物,也不是纯主观的东西,写作的时候写作者要根据写作的目的和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有所侧重。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的大诗人,他的诗作主观色彩浓烈,但也不是与生活世界毫无关系,只不过它更偏重主观色彩而已;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人,但也同样不意味着他的诗作就不包含他的主观成分,只不过它更偏重现实而已。因此,我们在设计学生的写作任务时,应当考虑到学生要写的内容必须处在学生与其生活有交会的区域内,而不能处在这一区域之外。前不久,台湾联合新闻网曾报道,台湾的彰化县曾举办了一项全县国三生(相当于大陆的初三学生)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写作题目为“最感谢的人”,但要求不能写自己的父母或老师,成为各方议论的一个话题。学生家长抱怨说,这一时期的孩子其生活比较单调,问他们内心“最”感谢的人,他们首先当然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亲或老师;限制了那么多,就等于不准孩子写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是要孩子来编造故事。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发生,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的。
与此相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作为写作内容的生活经验的指向问题。这里所谓的生活经验,其中既包括学生个体曾亲身经历的、有直接感受的直接经验,也包括了学生经由其他途径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我们还可以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区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包括了他们与自然的交往、与社会的交往和与文化的交往中所获得的经验,确定学生的写作内容就是要考虑对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经验进行整合。学生们的精力是有
限的,学生写作内容应指向哪些经验是需要我们去明确的。香港在实施全语文写作计划时曾建立了他们的内容广泛的母题库。母题分成九个部分,分别是日常生活、科幻、科技、人物、文化、旅行探险、环境生态、创意写作、抒感和品德等。其中,每个部分中都有超过10至20个题目以让教师从中选择。这样,教师在挑选题目时就很方便,就不会选重复的题材。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写作教学可以以写作课的时间为主,学生的写作内容既可以是过去的经验,也可以是现在的经验。经验不同,所要进行的教学处理也不同。
三、写作技能与学生的言语经验
根据波里特提出的“表达过程”的图式模型,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书面语言生成的是两类经验和知识:一类是作者平时所掌握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经验和知识,也就是作者的关于写作内容的经验;另一类是关于写作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其中包括词汇的丰富与运用、对语法规则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对文章体裁的了解和使用以及对文章格式和体例的掌握等,属于言语方面的经验。有了这两类知识,学生才能在包括文题在内的“需要”的刺激下,开始对自己的“记忆”进行搜索,并确定其合理性。因此,作者构思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经验的丰富程度和他的“搜索”意识的强弱。在这方面,言语经验部分要求作者要“厚积”,只有有了“厚积”,他才会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只有有了“厚积”,才更可能有所“感”、有所“悟”,从而才会有表达的冲动;只有有了“厚积”,他的关于写作的知识和经验的使用也才会有介入的可能。正是因为有这种言语经验的介入,才使得作者要表达的“意”与“象”有可能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