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人护理

老人护理

时间:2023-05-29 17:5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人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人护理

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病情观察,是老年人获得满意的护理。

方法:对我们光荣院2005―2010年间收住的60例瘫痪在床的休养员根据个性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60例病人经过护士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和亲切感,虽然他们有的因为年事已高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在有生之年都获得了生活和心理的最大满足,积极主动地配合护士很好的护理。

结论:只要护理得当,尊重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从而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那么就会醉的程度让他们摆脱痛苦,快乐的享受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变化 慢性病 生活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应运而生。如何实施人性化护理是老年病人护理的一项全新课题。老年人由于机体各系统机能衰退,患病后往往导致卧床不起,有的甚至卧床至生命终结。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风湿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严重的肺部疾病都是造成长期卧床的原因。通过本研究对60例老年病人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休养员2005―2010年因病卧床的老年人 男性 60例 年龄67―90 平均年龄78岁

1.2 护理方法:(1)安置舒适的环境;(2)合理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3)了解老年人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4)预防并及早治疗并发症。

2 结果

60例老年病人经过护理,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衰老是人类生命的必然结果,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心力渐减,出现反应、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及适应能力减低,表现为烦躁、易怒、忧郁、悲观失望等。尤其住在光荣院的这些老人,大多无儿无女,他们孤独寂寞情感脆弱,易于受损,对周围的人和认和事比较敏感,有极重的猜疑心,有时候领导或护士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他们的猜测,认为是在谈论他的,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和自己联系起来,好像自己没用了,被社会遗弃了,这些都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他们更需要有精神寄托之所。另一方面,进入老年期,每个人都需要面面临生理和心理的极大变化,由于机体衰老,易患各种疾病,不免对生活留恋,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得病后,求医心切,希望立即得到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客观事实不能尽如人意,他们就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导致生理和心理疾病互为影响,出现恶性循环。

3.2 护理:(1)环境 卧床老年人要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房间内空气清爽,经常进行消毒,温度湿度适宜,日常用品应放置在易于取放的位置,暖瓶等危险物品应远离老人,以防发生意外,偏瘫老人应加床档,防止摔伤。

(2)饮食护理 老年人消化道也像全身组织一样日趋衰老,不可避免会发生牙齿松动,味觉差,咀嚼、吞咽困难,胃粘膜及肠蠕动功能减弱,加之卧床,会增加上述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出现食欲下降,食量减小,易发生腹胀、便秘、体重减轻等。要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果,一则加强牙齿的咀嚼能力,二则防止便秘。食物烹调尽可能要做到色香味美,并保持多的水分,适当运动增加血液循环和肠蠕动,从而增加食欲,注意按时进食,晚餐不宜过饱,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早通知医生处理。

(3)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与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心理活动,及时疏导老人的郁闷情绪,向老人解释病情,指导老人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讲究谈话时的技巧,维护老人的自尊心,讲话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言要温和亲切,让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还有一种非语言交流艺术,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护士见到老人后要用温和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目光,这样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感觉得到了鼓励和爱戴,唤起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另外,触摸也是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通过适度的触摸,可使患者获得关心、体贴、理解等情感.。

3.3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卧床时间久的话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病情加重,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卧床老人的护理重点。

(1)预防褥疮 老人床铺应松软、清洁、干燥、无渣屑,定时协助老人翻身,对受压部位经常按摩和热敷,动作应轻柔,如果已经形成褥疮,要及时进行抗菌,消炎处理,以防进一步发展。

(2)预防坠积性肺炎 保持老人室内空气新鲜,做好空气消毒,帮助老人更换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时及时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时及时治疗,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条件时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

总之,卧床老人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的、细致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我们护士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不仅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对卧床老人来说,情感重于一切,要舍身出地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得到亲人般的温暖,全心全意的护理每一位老人,及时发现问题,最的限度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的需要。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护理得当,80%的老人会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甚至达到自理,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华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 A):827―872

第2篇

养老及老年护理已经成为全社会需要关心的问题,因此不能单靠某一方面(如机构养老)的孤军奋战即能达到理想效果,经过多方学习及社会调查,我们对于失智症的治疗环境提出这样的理念:以失智年长者为中心,辅以整个社会环境(如家族亲友)、养老机构的运行性环境(照顾理念)及物理性环境(也即空间构成)三位一体的整合性环境理念,其图形模式如下图1: 

 

图1 以失智年长者为中心,三位一体的整合性环境形塑理念 

另外,我们对失智症老人各阶段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所需照护情况也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的了解失智症老人的行为模式、照护需求以及重点: 

1.1 失智症行为与障碍 

1.1.1大脑老化 

⑴50岁:记忆力衰退(钥匙、停车、姓名);⑵60岁:注意力变差(空间、感觉);⑶70岁:思考力障碍(抽象、语言;)⑷85岁:容易失智症。 

1.1.2主要障碍 

⑴记忆障碍——记忆丧失;⑵辨识障碍——时间、空间、人物;⑶认知障碍——失认、失语、失行(理解力、判断力衰退);⑷执行能力障碍、人际关系障碍。 

1.1.3行为障碍 

不安、幻觉、焦躁、徘徊、失禁、异食、长期卧床。 

1.1.4失智程度与照护量需求关系如下 

初期阶段(轻度、主要表现为健忘,持续时间约2-4年),在此阶段,失智老人照护需求量较低,并随着症状进一步加重,照护需求量也逐渐上升;中期阶段(中度,主要表现为行为及思想意识混乱,但仍有相当的日常活动能力,持续时间约2-8年),在此阶段,老人处于高度危险阶段,因此日常照护需求量为最高;末期阶段(重度,失智,会逐渐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出现无法辨识家人、语言沟通障碍、进食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持续时间为1-3年),在此阶段,照护需求量相对中期阶段有所降低,直至老人离世。 

1.1.5失智者危险状况发生率统计如下 

跌倒:28.4%;坠落:21.6%;烫伤:8.1%;碰撞:5.4%;吞食杂物:5.4%;中毒:2.7%;溺水:1.4%;其他:16.2%。 

1.2失智者的感觉与环境适应 

调查研究表明,失智症患者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感觉和适应周边环境:⑴ 阳光;⑵照明;⑶视觉(标识标牌等);⑷色彩;⑸声响;⑹嗅觉。 

通过上述方面的介入,可以有效的引导失智症患者进行自主行为能力的锻炼,以延缓失智症状的加剧速度;上文简要的论述了失智症患者的一些现状及所需治疗环境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如下优质失智症照护专区的新理念。 

2、优质失智症照护专区新理念 

2.1单元照顾的理念 

2.1.1单元照顾的出发点 

针对个别需求提供生活服务,塑造贴身的感觉,即改变以往的集体式照护模式,转为针对个别需求的照护模式,让个体更能得到全面的、体贴的、拥有个体隐私化的照护;力图将以往观念中福利院被认为是“收容所”的场所改变为“生活的场所”。 

2.1.2照顾服务对象:针对失智症患者的不同病症情况进行分别护理; 

⑴CDR2分以上之部分重度、中度失智症高龄者; 

⑵ADL尚可,有语言、沟通残能者; 

⑶注:CDR(ClinicalDementiaRating)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⑷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 

2.1.3友好关系——医生、照顾服务员、失智老人 

改变以往医生-服务员-失智老人之间垂直方向的阶层关系,变为水平向的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家庭、亲人、朋友关系。 

2.1.4照顾单元化 

居家般的生活(照顾服务员生活陪伴者),改变以往集中照顾(大组团)的模式,该种模式将老人与照护人员孤立起来,成为服务员的角色,转为分类别照顾(小组团)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照护人员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生活陪伴者,并通过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以切实改善老人的護理人文环境: 

⑴没有日课表;⑵服务员不穿制服;⑶由老人自己决定生活时间及停留场所;⑷各种活动同时进行;⑸家族探访次数增多;⑹调整之后的照护单元布置如下图2所示。 

2.1.5经上论述,我们提出团体家居的照顾服务理念 

⑴小规模的单元照顾;⑵过家庭般的生活;⑶延续个人的生活方式;⑷尊重个人隐私与潜能;⑸增进公共交流的机会;⑹贴身陪伴的照顾服务;⑺缓和失智症状的恶化;⑻终生最后的住家; 

 

图2 调整之后的照护单元布置图 

2.1.6单元组成的概念 

从前的护理经营模式是从管理、照护观点出发考虑经营规模,现在及未来的护理模式是生活观点出发设定单元规模,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主要空间的改变中: 

⑴个人空间:由以往的多人共室,通过空间布局,力图实现单人个室,以保证老人的隐私;

    ⑵公用空间:考虑老人的日常行为模式,改变以往的大型公共活动空间,代之以较为分散的分散型小型互动空间,给老人营造更加舒适,温馨的环境; 

⑶走廊空间:将以前的长走道缩短至短走道,甚至无走道,以照顾老人行动不便等问题; 

2.1.7单元规模参考值 

由此我们做了一些数据调查,参考了一些在此方面较为成熟的护理:单元规模:⑴瑞典:团体家屋6-10人;⑵日本:团体家屋5-9人;老人保健设施12人;护理之家6-15人。⑶台湾:试办失智照顾专区6-12人;试办团体家屋6-9人。 

2.1.8团体生活照顾单元的形式构成及优点 

 

图3 团体生活照顾单元的形式构成模式示意图 

上述优点主要有:⑴生活照顾单元规模小,有家的感觉;⑵空间层次分明,监护系统完善;⑶被照护单元小,照护品质提升;⑷自主性、主体性的生活场所;⑸缩短移动距离,减轻照顾人员负担;⑹依身心机能分组,有利于设备及照护计划;⑺依身心状况变化,可建立转介系统。 

2.2照顾专区的空间构成 

2.2.1个室化,具体包括 

团体起居空间、公用卫浴设备、提供个人卧室楼地板面积,每位老人7m2以上。 

2.2.2公共空间组织形式(共分三种) 

⑴中央走廊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饮)、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⑵大厅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饮)、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⑶开放空间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飲)、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⑷开放空间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饮)、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2.2.3照顾专区的生活场所 

⑴从医疗模式到社会生活模式 

⑵单元护理空间设计 

①公共空间:a. 玄关、共用空间(迎宾、便利缓冲空间、形成无形的监护);b. 访客的场所(舒适、亲切、多用途、供社交);c. 闲暇活动的角落(训练自律和自制的能力、窗外的视野);d. 家庭化厨房、餐厅(多用途空间、诱发活动、家的感觉)。 

②自己的居室:a.秘密的场所;b.创造个性的空间;c.个人的收纳空间;d.室友的交流空间。 

③无障碍卫浴:a.临近居室、餐厅、厨房;b.无障碍、安全设计;c.照护人员.可进入的照护空间。 

④照顾人员的休息室:a.放松心情的场所,融洽的意象;b.工作与思考的场所;c.资讯交换中心,多机能空间;d.全设施及各单元休息区。 

⑤户外活动空间a.有意义的散步空间:引发自主活动、无障碍环路,连接室内外、设路标、情境转化、助记忆易定向。b.有效的户外空间:提供活动场所、延伸室内外视野。 

除了上述一些基本设计理念意外,对于护理空间的设计也需要从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角度出发进行细部各个区域的设计。 

3、松江第一福利院原5#楼现况的问题和机遇分析 

3.1总体现状分析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宁静、建筑密度低,容积率小(低容量)绿化率高,绿化景观多样化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建筑朝向及间距满足日照要求、院内交通人车分流、机动车停车问题。 

 

图5 为松江第一福利院总平面图,红色半透明区域为失智老人区域 

根据《老年养护员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老年养护员标准设计图样》13J817相关规范中关于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规定: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按床位数量分为500床、400床、300床、200床、100床五类。规模在500床以上的宜分点设置。老年养护院的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以每床所占房屋建筑面积确定。不同规模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见下表1: 

表1 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表(㎡/床) 

[建设规模\&500床\&400床\&300床\&200床\&100床\&综合建筑面积指标\&42.5\&43.5\&44.5\&46.5\&50\&] 

注:其中直接用于老年人的入住服务、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用房所占比例不应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图6 为5#楼,失智老人护理区平面图 

对比目前松江第一福利院5#楼(是指老年人护理区)的现状如下:失智老人护理单元有2个,共51床;建筑面积:440X2=880m2(共2层);床均面积:约17.25m2;多为三人间及八人间,缺乏私密性;缺乏公共生活空间及室外活动空间,空间不能吸引老人,使用率低,且偏重于物理空间环境,难以达到辅助护理治疗的作用;电梯位置不合理;居室出入口过于隐蔽。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造建议: 

3.2改造建议 

失智老人护理单元改为3个,共48床;建筑面积:440×3=1320m2(在原有2层基础上加建一层);床均面积:27.5m2;增设公共活动空间;改变原先的多人间,调整为二人间;另外,针对失智护理的特点,我们做了如下总结归纳,同时也作为我们进行改造设计的切入点: 

3.2.1护理治疗是延缓病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3.2.2针对失智老人护理空间的设计,提出新的设计要求——循证设计——国内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偏重于物质的空间环境,难以达到辅助护理治疗的作用,甚至会加重其病情的恶化。 

究其根源,是国内建筑从业者在护理环境及失智老人生活行为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研究方法主观性较强,缺乏实证研究基础。因此国内失智养老设施设计迫切需要一种基于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与空间结构关系研究的客观、理性的设计方法。 

3.2.3以小护理单元为核心,强调居家感受——失智老人异常的精神行为,使其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小规模护理单元一方面能够促进老年人之间、与护理员之间的交流,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护理员工的压力较低,也能促进他们与老人之间更好的互动,提高其工作质量。 

3.2.4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及内容的公共空间 

——短循环游走路径; 

——丰富的小尺度空间; 

——亲近自然的室内外空间; 

——人性化的私密居室空间 

4、结语 

通过本项目的改造实践,旨在达到以下愿景:增加对失智症长者类别的认知;提供优质照顾服务的理念和策划;激励家人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质生活空间规划;通过引入支持的、陪伴的、引导的、人性化、有尊严、重品质的小单元居家式照理念及模式;从而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用心用情所筑的温馨家园。 

参考文献: 

[1]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人;护理管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06-02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将对护理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当代医学护理研究中,要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尤其是老年人健康问题,已引起全国政府和卫生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

1 护理管理的方法

1.1 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加强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重视管理,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护理管理是事关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切身利益。

1.2 健康护理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激励机制。护理管理者应从感情、激励、需要、竞争、典型、机会、利益等六个方面去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同时,应该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要,为护理人员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要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

2 受教育对象

接受教育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老年人对健康真正需求,熟知他们的担心和忧虑是什么,并在评估老年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供给他们易于接受和掌握的相关信息。帮助和改善老年人的某些不益于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对维护自己的健康负责任,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2.1 了解老年人对健康的需要 无论是社区护士,医院护士,专科护士,卫生防疫护士,还是家庭护士,要了解老年人对健康的需要。一是:要走出封闭狭小的生活空间,远离孤独,多与人交往和接触,彼此交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促使老人的内心放松,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二是: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事事通达,心胸宽广。三是:爱家庭、爱社会、爱生活、爱大自然,不仅满足与被别人所爱,更要注重自己奉献爱,爱能使人的胸怀更加宽广,心态更健康。四是:笑,笑是乐观豁达的象征,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使老人的心情坦然,健康长寿。五是:说话,有话不说憋在心,时间长久也会生病。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愁事,老人还是一吐为快。因此,对老年人来讲,说话也是一种通气化淤的良药。六是:旅游,走低谷、攀高峰,远眺大海、游山玩水,反璞归真、清新振神、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秘诀之一。七是:运动,老人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和运动,可以利关节、丰肌肉、通血脉、强筋骨、实脏器、增健康、抗衰老。八是:看书读报,老人经常看书读报,能使人天天用脑,心胸开阔,益智增神,生活充满乐趣,延缓身心的衰老。九是:朴素,居室简朴,衣着朴素,三餐多素食,过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该知足时知足,这对老人的健康长寿也是大有益处的。十是:健康体检,超过65岁的老年人当中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支、肺心病等等,而且有的老人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老年人要重视定期体检,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全身各大系统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定期健康体检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

2.2 评价老人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老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信息,提供的方式途径和接受信息程度的效果。

2.2.1 高知识水平的老人,学习能力较强的老人,这部分老人可通过报刊、医学书籍获得有关疾病的防治信息,为这类老人做健康教育时,应特别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及深度。需明白护理人员与老人之间不是教育被教育,而是互动过程,老人获得的是促进健康的医疗信息,使老人得到更多的益处。

2.2.2 对知识水平一般或较差的老人,他们的依从性较差,不愿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尤其是象我们和田,维吾尔族人又多,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最简单的医学术语也不能理解,对于这类老人,我们应注意,使用最易理解的词语,语言简洁,重点突出,需要老人及家属掌握的技能,一定要演示。同时更应该尊重老人。帮助他们去理解,尊重他们的要求及心理所想。

3 优化健康教育的内容

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重点突出,具体,避免空谈,让老人知道怎样做,不该做什么,并且要让老人理解为什么,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比如说,患有冠心病的老人进行健康教育时,重点放在如何减少心绞痛病人入院时因时间的耽误而延误时间所致的生命危险,让他们学会自救,怎样服药,学习怎样去求救他人,同时老人也学会了很多医学知识,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4 注意老人的心理及饮食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衰退,出现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导致老年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生活兴趣下降,从而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所以我们要帮助老年人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4.1 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心理 让老年人尽量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及特点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4.2 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如练书法、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等。

4.3 善于摆脱烦恼,保持一份好心情 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事物。

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来选择饮食,同时要有更好的饮食习惯。如高血压的老年人。①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②限制脂肪的摄入。③适量摄入蛋白质。④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⑤限制盐的摄入量。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⑦适量增加海产品摄入。⑧适量运动。⑨戒烟限酒。⑩自我管理,定时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11按时就医。

第4篇

关键词:空巢老人护理器械 自助医疗

当与子女分开之后,面对空荡的房间和漫长的独独居生活,空巢老人在身心健康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与此同时,空巢老人也面临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患病率越来越高、行为不便等问题。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而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现代社会,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现阶段老年人的家庭医疗护理方面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对于许多的空巢老人而言,现阶段的医疗护理水平仍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在自助医疗护理方面中面临的问题将会是未来阶段的研究重点。所谓“自助医疗器械”,就是使用者在不借助他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使用者本人一个人的力量,并在可操控范围之内便可完成治疗动作的医疗器械称之为自助医疗器械。

空巢老人除了具有与一般老年人的共性外,由于其不与家庭和成员或是相关护理人员居住,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应该区别于普通老年人。

一、现阶段空巢老人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种类也在日益更新。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政府和企业对这个特殊群体需求的关注也在的日益增长。即使如此,现阶段空巢老人产品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譬如:

(一)市场发展懈怠性。很多企业认为空巢老人自助医疗产品不同于一般老年

人医疗产品,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风险高等原因,不太涉及此项领域的研发(像空巢老人这一细化的特殊群体的产品开发涉及甚少),从而制约了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发展。

(二)服务层次单一性。现阶段,有关于老年人医疗器械的产品及服务层次单一,而现代老年人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尤其是空巢老人涉及的自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进行。

(三)行业标准无序性。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尚未要求企业对于老年人医疗护理

器械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因此,老年人辅助产品中的产品标准、产品质量问题大量存在,可想而知,空巢老人的自助医疗护理器械的相关产品治疗更无从谈起。

同时,大多数老年人的产品,包括医疗器械产品在内,都是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之上,冠以“老年人”的名义而牟取暴利,甚至假冒伪劣产品也乘机鱼目混珠,导致市场的混乱,尤其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伤害。

二、空巢老人对自助医疗器械的要求

(一)生理特征的要求

与一般老年人相同的是,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的衰老,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思维系统也逐渐的衰退,并且空巢老人的最大问题就是居家生活中,没有子女或是护理人员与之相伴,无人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原则就是尽量为他们创造无障碍的操作使用环境,这就要求产品的使用和操作必须弥补空巢老人由于衰老产生的生理缺陷,以及身边没有照料人员所带来的不便,尽可能的实现功能明确化、操作自助化。

(二)心理特征的要求

老年人空巢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走入误区,集中表现为孤独感、失落感、衰亡感、病态等。空巢老人缺伐亲情、缺少与子女间的正常沟通交流而感到精神孤单与无助。调查表明,95%以上的老人表示晚年更需要精神关怀,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精神关爱更加重要。

大多数空巢老人很少参加室外活动,导致内心更加孤独。同时因疾病在身,他们很担心病情突然发作无法控制,因而心情变得焦虑不安。另外,由于怕被人说老,因此有些老年人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他们会设法让自己显得更年轻。

空巢老人对于产品的需求,在生理方面是为了解决因年龄增长和孤单而带来的不便;在心理方面则是要达到调节空巢老人情绪和给予心理安慰的目的。此外,设计空巢老人产品时还必须考虑到他们对于产品价格敏感因素。

三、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方向

(一)易用性设计

针对空巢老人易用性设计,主要着手与两个方面:一是简单的操作方法;二是独立的操控对象。这就要求要把空巢老人系统而准确的考虑进设计中。在医疗设计的产品上,能够为空巢老人直观理解相关治疗操作及使用方式上面给他们带来最大的便利,使其在接受医疗器械发出信息的同时准确、快捷的对产品的命令和操作进行理解、接受。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空巢老人的自我独立使用要求,要使的操控简单,省力,能够集中控制。

(二)情感化设计

情感的传达方式很多,而使用者操作产品时,产品会通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设计语言向使用者传达它蕴含的情感元素,并通过使用者的主观体验和认知反应出来。

自主医疗器械的情感化设计是着眼于空巢老人内心情感需求,针对使用者精神层面的设计,在设计产品时融入情感的因素,这是在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呆种特定的符号和语义形式或产品的材质、色彩等设计要素将情感传达给其他们。根据产品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使空巢老人在进行医疗护理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抚慰和愉悦,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三)无障碍性设计

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最大目的就是让使用者享受到产品功能而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满足。设计产品时,必须要从空巢老人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功能种类,简化功能,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浪费,对重要功能进行优化。

1.人机界面无障碍化。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定的使用群体,考虑其认知能力

和使用行为的特点,设计医疗器械产品的人机界面时,应将老年人的基本人体尺寸、人格特征、健康状况、行为分析、使用特点、家庭空间运用等考虑在内。人机操作界面设计应该更加美观易懂、操作更加简单及具有明显的引导功能,使空巢老人感到愉快、增强兴趣、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2.视觉信息无障碍化。对界面视觉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对信息进行分类,利用色块划分功能区域,使空巢老人顺利方便地认读界面操作语言,迅速获取信息。

3.产品尺寸无障碍化。应该考虑老年人特定的身体机能特征:身体尺寸变化、身体各部位力量的变化、造型与人体结构的适应性等,符合人因工学原理,让产品很好地适应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达到人机系统的最优化。

(四)安全性设计

由于空巢老人独自在家居住,身旁没有人照料的因素,在自助医疗器械产品设计时还要将空巢老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考虑在内。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要注意各操作部件是否连接牢固;各组件在安置上能否准确无误、易于辨识。

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行动敏捷性降低、认知能力衰退来讲,语音识别设计是老年人产品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语音识别能快速方便地帮助老年人完成任务,并能避免老年人手动操作时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

四、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年龄越来越长,然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空巢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家庭小型化的矛盾相伴随,独生子女家庭已经累积了一亿多户、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达50%,社会及家庭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老年人数量尤其是空巢老人的不断膨胀,老年产业扑面而来。针对空巢老人的特殊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是对医疗卫生和工业设计行业提出的新的挑战。企业做空巢老人的医疗产品要把关心老人本身扩展到为老人创造欢乐充实的晚年生活中去。让空巢老人觉得自己不是老无所用、需要照顾,而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使他们不但能快乐健康,而且老有所为,更好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虽然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对企业的利润暂时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老年人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信息的传播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有利因素。他们如果感觉呆种产品的质量好,就会在平常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将该产品推荐给自己周围的熟人朋友,这就无形之中为企业品牌和打开了畅销的大门。因此,只要产品真正符合空巢老人群的需求,那么即使降低产品价格,随着老年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同样可以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了企业敬老爱老的良好品牌形象,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第5篇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振动排痰机;人工叩拍背,排痰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44-01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患某种疾病被迫长期卧床,由于长期卧床带来肺部感染等诸多并发症,肺部感染时因年老体弱无力咳嗽,甚至无排痰反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使肺功能快速下降。给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在有效的抗生素及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痰液排出是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1]。因高龄老人体弱,心功能不佳,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机械操作,为了探讨排痰更有效的方法,我科采用排痰机协助排痰的同时配合人工叩拍、引流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07年1月~2O11年10月收住163例肺部感染长期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排除肺部肿瘤、气胸及大量咯血、急性心梗等不能耐受排痰机振动者,本组男105例,女58例,年龄75-93岁,平均(82.1±3.7)岁。均合并至少2种基础病,原发病分别为:脑血管意外4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3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病42例,糖尿病17例,肺外恶性肿瘤6例,重症肺炎12例;心功能Ⅱ级96例,Ⅲ级58例,Ⅳ级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年龄、性别、感染严重程度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排痰方法 两组均应用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每次排痰前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在给患者翻身同时使用 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Ys800振动排痰机振动排痰。患者取平卧、半坐卧或侧卧位 ,选择使用频率范围15-20Hz,选用直径90 mm聚氨酯海面型治疗头,将排痰机叩击头自下而上在患者的前胸、侧面及后背部缓慢匀速移动。实验组:根据胸片及肺部听诊明确感染的叶段,安放患者,肺上叶取半卧位,中叶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肺下叶感染的取府卧位。先患侧再健侧,同样选择使用频率范围15-20Hz,选用直径90 mm聚氨酯海面型治疗头,将叩击头置于肺部感灶表面,叩击2 min,同时在患侧胸壁相当于感染灶的平面进行人工叩拍,叩拍时手背隆起、手掌中空呈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进行,频率120~150次/min;然后将叩击头由肺底部慢慢向肺尖部移动,由外侧向内侧,持续叩击3min。健侧仅用排痰机排痰,叩击头沿体表匀速行进,时间为5min。双侧共10min;2次/d,叩击后给予引流10-20 min。

1.3护理

治疗前的准备:①操作前护士应熟悉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心功能情况、是否有治疗禁忌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排痰治疗的意义及作用,消除患者治疗的顾虑,取得患者配合,并备好床边吸引器、如速效救心丸等急救器材及药品。② 治疗前应先检查仪器的性能.根据x线检查确定患者病变部位及实施治疗的范围、:操作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前2 h或餐后2 h;避免因振动引起恶心、呕吐、食物反流等而导致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

治疗过程的护理:① 操作过程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患者高龄体弱,在操作时给予心电监护,操作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面色及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叩拍的力度,如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等应暂停操作,让患者休息、吸氧,必要时口含速效救心丸。②每次治疗后。应用听诊器听诊患者肺部罗音是否有减少,5分钟后给予吸痰,观察患者痰液量、色、性质变化情况,评估排痰的效果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 T检验和X?检验,以P

2 结果

2.1 排痰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排痰效果好,听诊肺部无痰鸣音,呼吸音正常,血氧93%。有效:痰易咳出,听诊肺部无明显痰鸣音,呼吸音明显正常,血氧90%。无效:听诊呼吸音弱,有湿性罗音,痰鸣音,血氧90%[3]。

2.2 两组排痰效果比较,见表1

2.3 两组排痰量及排痰前后SP0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抵抗力低下,感染往往难以控制,且更易发生呼吸肌疲劳[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至关重要;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排痰后患者肺部体征改善明显[3-5]。因老年人大多心功能不佳,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机械排痰。排痰机频率与振幅过大患者会感到心前区不适,而患者感到舒适的频率与幅度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排痰效果。由于频率与振幅的改变不易掌握,限制了振动排痰机的应用范围。为此,我们对实验组患者,针对其肺部病灶位置,在特定排痰机结合人工叩拍排痰,在病灶部位排痰机重点叩击,同时给予频率及力度上变化的手叩击,并给予引流,根据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叩打、振动、引流等方法,机械地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排出[6]。其操作更有针对性,。结果显示,复合式定位排痰患者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MAGGIE M.Physiotherapy and 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 and devices[J].Paediatric Respir Rev,2006,7(Supp1):S22O一S222.

[2] 周玉兰.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才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7,24(2):11-12.

[3] 陈美珊,黄泽宽,孙淑銮.振动排痰机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1671-8283

[4] DE BOECK K,VERMEULEN F,VREYS M,et a1.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 tO treat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in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where is the evi—dence?[J].Eur J Pediatr,2008。167(6):607—612.

第6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9-0082-03

独居老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容易和普通老人混同在一起被谈论,但是他们特殊的心理状况以及缺少家庭照顾、易于生病的情况值得特别关注。目前,我国城市独居老人专业护理服务需求与护理人才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一支专门的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迫在眉睫。

一、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需求概述

很多学者对于独居老人的界定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所说的独居老人是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独自一人居住的未婚、丧偶、离婚或分居的,非居住于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城市中独居老年人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呈现,由于长期单独居住,他们成为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一)独居老人的一般特点

1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独居老人展示了良好的自立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对外界提供的生活护理有迫切的要求。

2身体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独居老人平时因缺少家庭照顾,容易生病。而且大多数独居老人随年龄上升会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需长期有人在身边提供护理和照顾。同时也希望有人能够指导他们加强日常的健康保健,促进身体健康。

3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由于长期无人陪伴身边,独居老人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精神抑郁症状。他们渴望子女关心,期盼与邻里、亲朋好友的接触和沟通。

(二)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特点

1生活照顾需求。尽管独居老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独立展开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不需要外界的照顾。这种表面的自立,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在疾病或其他突况发生时,他们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应看到这种独立自主背后对外在生活照顾的渴求。

2医疗护理需求。独居老人是医疗保健的高需求人群。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退化,疾病也随之而来。而有些慢性疾病,不需住院治疗,可是又需长期坚持护理。但一些老人长期独自居住,平时无人提供医疗护理,因此独居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远远大于其他老年群体。

3精神护理需求。精神抑郁是独居老人群体中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不良的心理状况不仅对独居老人的精神状态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日积月累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独居老年人很有可能出现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两症并发的情况, 使疾病的治愈难上加难。因此,精神慰藉是独居老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需求。

二、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上海为例

(一)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现状

养老护理是指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籍的一种新型职业。独居老人与普通老人不同,这一特殊群体长期独自居住,无配偶也无子女亲人长期陪伴。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家庭照顾资源的可及性很低。在疾病或其他情况突发时,他们几乎不可能从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员那里获得及时有效的照顾。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让他们的处境非常凄凉。因此,城市独居老人护理人员就必不可少。但实际上现在上海护理人员的情况如何呢?通过对上海市老年护理院卫生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数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个护理院共有卫生人员1262人,医生310人。护士303人,另有护工393人。医生的学历构成中以中专和大专为主,分别占521%、314%;护士以中专为主。占838%。医、护人员的高、中、初职称之比分别为1∶5∶133、1∶9∶130。”[1]可见目前的护理服务队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高,否则无法满足独居老人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上海城市社区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上海作为中国首批迈入老龄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独居老人数量也日益增多,但到目前为止,都未能建立专门的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依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其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

1宏观层面。(1)独居老人护理业的尴尬处境。独居老人护理员是能配合医生治疗,观察和了解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日常护理,并能够根据需要照料他们饮食和起居的专门护理服务人员。

本次问卷调查中,有55%的独居老人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他们普遍为身体健康且生活能够自理的独居老人。45%的人有专门的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服务,这里提到的“护理员”主要包括保姆、社区服务工作人员、义工等,而非受过系统培训和教育的专门护理人员。

在与相关的社区干部交流中得知,街道社区提供的独居老人“护理员”也不是一个稳定的队伍,归根到底是“难留人”,因为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从事这项工作是卑微和难堪的,有些独居老人又因长期独居而变得怪异的性格也让“护理员”难以“留下”,因而对于“护理员”社会上有着这样的感叹“留下的,都很坚强,走了的,都可以理解”。

我国护理服务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更不及国际标准水平。数据显示:国际上,医护平均比例为1∶27,而我国医护比例仅为1∶061。[2]从侧面可看出护理服务业呈畸形发展形势。

(2)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缺失。职业荣誉感是每个职业人在职业范围内所产生的一种职业责任感及做好本职工作后在社会上获得的尊敬、自尊及感到光荣的感觉。在一个良好社会氛围下,认真做好自己职业份内之事,在社会上就会得到充分的尊敬,个人也能够得到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这是大多数职业人的期望。

实际上,如前文所提,调查中得知的情况是――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业“留人难”,并且以非专业护理人员居多,有些地区聘请部分下岗人员为护理员的做法,或多或少让一些有志于此的中青年有种 “被歧视”的感觉。再者,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确不少人认为从事这项工作是卑微和难堪的。如此下去,即使从个人的角度克服了那种“不公平感”,但是在社会大氛围下得不到对这一职业的充分尊重,也会让这些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大大降低。

另外,我们不妨从一个社会现象来看此问题:学医学的大学生很多,他们的目标往往都是当医生,或者从事营养师这个职业,却甚少有学生选择当护理员。同样的相比较于医学的热门,专业护理学人才虽然是21世纪紧缺人才之一,但是护理专业的招生却显得极为冷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同感缺失。

2微观层面。(1)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制约独居老人护理的发展。根据问卷调查,只有5%的独居老人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当有“护理员”照顾的独居老人被问及护理员的护理服务水平怎样时,有些老人表示“护理员”照顾自己日常生活这点做得让他们很满意,但是想要从“护理员”那里获得一些专业的保健知识还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患有高血压、胃炎的独居老人,平时饮食该注意什么同时又能够营养均衡,这些问题对于现在所谓的“护理员”来说有点困难。还有些独居老人认为“护理员”只要平时能照顾他们起居生活,能陪他们说说话就满意了,要求不高。其实调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是很确定知道一名专业的护理服务人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具体的护理服务。目前,对于独居老人需要人照料这部分的情况是,多数家庭选择请保姆代为照顾老人。这一类的独居老人中多为患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且又无需接受住院治疗,或者是出院后仅需要接受康复训练即可的“亚健康病人”。而保姆这个身份又需要兼任医疗护理员这个角色来照顾老人,负担着实有些过重。事实上,很多保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面对独居老人突发病或紧急状况都无从下手且又无旁人协助,难免会耽搁救护工作的实施。

现实中,无论是保姆或者是社区、政府提供的义工志愿者,他们中接受过专业训练,能够给独居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或具备职业水平的护理员非常少,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虽然都已适当调整了课程设置,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专门针对独居老人护理的培养仍是空白,几乎没有专门的独居老年人护理服务人才,也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即使有些高校设置独居老人护理相关专业,也很难确保其招生数量和质量。

(2)独居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人口老龄化使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慢性病已经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而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0年的调查资料, 60岁以上老年人群60%~70%有慢性病史, 慢性病患病率是总人口的25~3倍。

目前独居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是需要长期看护还是定时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等,都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这也就造成不能根据独居老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护理服务,以至造成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即使每个护理人员都各有所长,也无法明确是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还是心理辅导,或是保健知识传授等,造成独居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资源的浪费。

(3)忽视精神健康护理服务。社会交往衍生的社会支持网络与个体积极的心理健康密切关联。高质量的社会支持网络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主效应和缓冲作用,[3]而社会支持的缺乏则可能强化负面生活事件对老人的消极影响,甚至直接引发精神健康问题。[4]

独居老人长期单独居住,他们不仅仅身体健康需要护理,相对于有配偶的老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但是,目前的精神护理服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独居老人护理中精神健康护理服务的缺失,也是现在独居老人频频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独居老人护理服务的发展要求必须有高素质护理人员,不仅能够提供基本的专业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护理,更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精神护理。

三、加强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宏观方面

1建立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体系,确定其合法地位。鉴于大部分独居老人都面临生活无人照顾和生活单调缺乏足够精神慰藉的问题,建议探索 “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承接运作”的独居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从行政构架上保障其合法地位并对其授权。为有需要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为其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机会与平台。在这个体系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它与社会组织协调互动。

2完善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制度,加强职业荣誉感。针对许多人不愿做老年护理服务工作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制度可以调节(加速或终止)社会排斥的过程。因为个体的成员资格与身份总是由他们所处社会的相关制度所规定”。[5]第一,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相关政策要能够让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被广泛认同,促使其产生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尝试将部分工作出色的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纳入事业编制,有激励因素在就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并促进独居老人护理队伍的发展。第二,制定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才等级考核制度,体现其不同于一般老人护理员的专业性、高技能性。对已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可以设置职称、等级评定等项目,对于服务年限长、社会影响大、成绩显著的护理服务人员,有关部门可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以资鼓励。这些硬性的制度规定有助于增加从事独居老人护理服务工作者获得尊敬、自尊和荣誉感。

另外,应当加强社会关怀独居老人的宣传教育,这有益于社会成员形成对独居老人护理服务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促使这一职业受到普遍尊重。建议电台播放关怀独居老人的宣传公益广告,通过街道、居委在社区进行宣传并对有独居老人的家庭着重宣传教育,培养社会关爱独居老人的人文情怀。当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对独居老人普遍关怀氛围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对独居老人照顾的行列,成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员。

(二)微观方面

1培养独居老年护理服务专门人才。目前,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势必影响独居老人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独居老人长期单独居住,不仅仅身体健康需要护理,相对于有配偶的老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建议在大学本科、硕士开设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专业,除了传授基本护理知识,还要系统全面开设独居老人心理研究课程,以此提高社会上护理人才的素质。同时,学校可与一些企事业单位签署人才合作协议,保证该专业毕业后学生有较高的就业率,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个行列。

2建立独居老人护理服务控制评估体系。可将独居老人分为三类,按其各自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对于具有完全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不主张外界过多干预,也就是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防止“过度照护”。社会应该倡导独居老人自愿和量力料理家务,适度参与各种活动,让独居老人心情愉快,促进身体健康。据调查,80岁以下的独居老人因为平时需要打理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反而比普通的老人要强。[6]因此,对此类独居老人,护理人员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帮助即能满足他们的护理服务需求。

对于具有半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根据量化的数据,客观判断其生活能力,科学决定护理资源的提供方式和数量。有些独居老人只是需要康复训练就可恢复健康,那么这时专业的护理人员随同看护照顾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利用其它测量工具,来判断独居老人是否因长期独居出现精神抑郁问题,及时给予精神护理服务,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来排解消极情绪,防止由于精神不佳而引起独居老人的精神疾病和其他病症。

对于不具有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看护,同时进行心理辅导缓解独居老人因疾病造成的消极情绪,必要时,护理服务人员也可以帮助缓解老人临终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负责好老人最后一段路。

护理队伍中可以对护理服务人员所达到的技能等级或特长进行分流,同时根据对照独居老人客观评估结论,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3建立以医疗护理为主、精神护理为辅的独居老人护理队伍。许多独居老人每天过着孤独的生活, 身体一旦发生病痛, 由于缺少照顾, 或者是行动不便而无法及时就医, 身体难以康复甚至小病会拖成大病。所以,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中对于医疗护理这部分要进行专业培训,进行扎实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那些患有较严重慢性疾病的独居老人缓解病情,减轻那些需要康复护理的独居老人痛苦,促进康复,使残存功能达到最佳水平,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能力。

第7篇

据媒体2016年12月4日报道,苏州一家民营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制度: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可获得2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20次,可获得1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10次,可获得50元“奖孝金”。“奖孝金”的外形类似于景区门票,工作人员统计数据后,会在上面填写相应住院老人的姓名和床号,并发放给其子女。子女在后期缴费时,可以用它抵扣相费用。据介绍,“奖孝金”制度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以来,许多子女到护理院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

此事一出,在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非议。有人认为,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子女尽孝,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无奈和讽刺,其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也有人认为,实行“奖孝金”制度后,老人受关注程度明显提升,但这种改变更多应归因于护理院这种创新性的提醒和呼吁方式,与物质激励本身的关系不大,并不是花钱买亲情。

“奖孝金”是在唤醒孝心

有网友表示,法律没有激活“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个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孝道,一两百元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这是有失公平的。实际上,“常回家看看”入法以来,至少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身上,其常回家看看的意识是肯定有所增强的。我们不能因为不常回家看看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否定这个法律文本的意义、否定天下所有做儿女者的孝心。同理,我们也不能因为苏州这家护理院的一个激励孝心的方式产生了效果,就把所有的效果都归功于金钱奖励的杠杆作用。

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不缺这点钱,但“奖孝金”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以前缺少了尽最大努力去关爱老人――这个本应不该缺失的觉悟。这不是他们不怕法律或者贪图一两百元钱,而是在法律文本落地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去激活儿女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孝心与爱意。而如何真正找到更令人喜闻乐见的、激活儿女孝道的方法,才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用心去思考的一个命题。“奖孝金”的启示意义在于,整个社会的孝心光靠一纸法律文本去维系,作用是有限的。让严肃的法律文本与活泼的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各种社会元素都参与进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孝心和爱心。

“奖孝金”实质是激励的艺术

在道德建设上,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谴责,对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常常表现出激烈的谴责。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对某些事表现出谴责总好过沉默不语。但也有必要看到,道德不仅是谴责出来的,同时也是激励出来的。就道德建设而言,我们要在道德想象的基础上,产生道德自信和道德自觉。所谓“道德自信”,就是对当前的道德现实充满信心;所谓“道德自觉”,就是始终“求诸己”,始终想到自己能为道德建设做什么。在这里,不仅是“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还表现为乐于鼓励道德正能量,勇于做一个“在路旁鼓掌的人”。

从广义上讲,孝也是一种道德。如何实现孝道?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激励的力量让孝风常在。“奖孝金”的真正作用,就在于它是一种激励的艺术,它以提醒的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它以鼓励的形式,促使更多人加入到尽孝行动中来。在道德激励上,不仅需要政府参与,也需要社会参与,而“奖孝金”的设立就是一种社会参与。近期民间公益发展得风生水起,如果民间公益组织也能把道德建设纳入关注视野,比如通过道德公益基金的设立,来激励那些诚信、友善、敬业、孝亲的人,就很有可能发挥出“蝴蝶效应”,推动社会风气向好向善。

第8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人体检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40-02

1 首先做好体检前准备工作

1.1 告知体检前注意事项:

1.1.1 常规通知体检者体检前3天,清淡饮食,不饮酒,停服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避免情绪激动,保证睡眠充足。

1.1.2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需要长期服药者,可在体检前一天晚上睡前或晨起服用常规药品,以防止意外发生。

1.1.3 通知老人按时到指定地点候车,体检车上要备有医护人员及抢救器材和药品。

2 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体检环境

2.1 宽敞、舒适、明亮的体检大厅布置要恰当,如:座椅放置要整齐,有明显路标及各科室布局图,白色墙壁上挂有健康知识及常见病防治图文宣传栏等。

2.2 营造人性化的体检环境。考虑的高龄老人大多数反应缓慢,腿脚不利索等特点,为防止意外伤害,保证安全,整个大厅地面铺上地毯,所有厕所地面都铺上防滑垫,除洗手池和小便池以外墙体都装上扶手栏,使用座便。确实做到尊重,爱护和体贴老人,把人性化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以老人的安全和满意为本”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2.3 大厅内设有饮水设施及配备轮椅护士,使老人体检时有如到家的温馨感受。

3 强化导医素质

3.1 导医选择:挑选年轻、热情、有爱心及责任心、知识全面、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当。

3.2 导医岗前培训一个月:培训导医流程、熟悉工作环境 、工作范围、强化注意事项、服务标准,导医礼仪等,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3.3 导医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 老年人属于弱势人群,无人陪护,身边需要他人帮助,尽量减少走动、离开座位,防止走失和意外发生。

3.3.1 按导医人数平均分配每个导医体检人数,由始至终带队有序进行体检。

3.3.2 各组导医先做自我介绍,使体检者认识和了解本组导医,有利于沟通和联系。

3.3.3 各组导医依据体检者自身条件以弱者优先的原则依次编号,按编号顺序体检,各组体检者检完一个项目后交替轮换下一个体检项目,直至体检项目全部检查完为止。这样做到有秩有序、无声、不乱的高效良性体检。既要缩短体检停留时间又要保证工作效率。

3.3.4 体检完后导医代表清点体检人数到餐厅用餐。

4 确保体检中安全

考虑到体检者均为75岁以上老人,体检者中存在行动不便、反应迟钝等特点,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首要任务。

4.1 严格 “三查四对” 体检前、中、后查对编号、姓名、性别、人数,确保无体检者走失或检查项目漏项。

4.2 每天固定体检时间及人数,早7:30~9:30,每天体检60人左右,一来防止老年人因空腹时间过长而引起低血糖;其次,大热天时,可防止天气太热而造成一些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绞痛等发作,所以每天体检时间不宜过长,大约2小时左右,相对固定人数。保证体检质量和安全。

4.3 开通绿色通道。

4.3.1 体检中发现有潜在危险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告知体检者。如血糖过高或过低、血、尿常规中异常结果立即报告,当场处理,如果体检者已离开要千方百计通知本人及家属,以免耽误病情,贻误及时治疗良机。

4.3.2 体检中如有体检者血压心率过高或过低,护士应立即与医生沟通,给予相应处理,暂停体检;引导体检者到指定地点休息,待血压心率平稳后再继续体检其他项目,避免病情恶化,保证安全。

4.3.3 体检中心要设有急诊抢救室,成立抢救小组,开设绿色通道。一旦意外发生迅速启动绿色通道,使患者能迅速得到应急处理。

5 体检后的工作

及时详细填写体检结论,建立健康全电子档案,并将体检报告及时随访,送达到老人所在各社区社保部门,让老人就近取。

第9篇

文/张晓梅

我国的老年女性普遍缺少化妆习惯,您可能没有想过,化妆还真的不光是为了美,对防止老年意外跌倒也有意想不到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假如您不希望您母亲老年时哪天忽然意外跌倒,您应建议她开始每天化妆。

国外一家公司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和实验。这项研究解答了“皮肤护理和美容能否帮助老年女性重新获得良好的自我评价,并提高她们的行走能力,可减少跌倒的危险性”。研究小组包括老年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临床美容专家。

这项研究在大量详尽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了多种仪器和传感设备对行走及唾液分泌参数进行检测,获得了可靠性的研究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当女性发现并意识到自己的面孔变得美丽时,眼睛会发亮,会微笑,而最重要的是会让自己身姿更挺拔,从而将身体重心调整到更为平衡和稳定的位置,并会留意周边环境,避开引起摔倒的危险因素。

美容能够改进行走让参加测试的老人震惊,这些老人承认,经过行走测试和练习,自己变得更加积极、合群,很想走出去结交朋友。她们说,参与了本次研究后重新发现了简单化妆的快乐:“早晨化妆带给我小小的鼓舞。”

法国老年学家Olivier Beauchet表示:“我们知道,行走时的动力表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而心理状态又受到老人身体形态的影响,特别是个人容貌的影响。如果这种感觉可以改变,并再次影响到个人的身体,让身体更美丽,积极的心理状态就会产生。总之,可以纠正老年人行走时的干扰因素。”

老人如何学会自我护理

文/刘

年近70岁的张老先生,几个月前患中风偏瘫,行走困难,开始时由家人用轮椅推送,过一段时间就由家人搀扶,在楼前练习走路,再过一段时间,他就执意自己走,每天坚持一步一寸地向前挪走,还拒绝别人的帮助,天天如此,只靠一根拐杖。不久,他的步子已有半尺长了。看到老先生的顽强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锻炼,大家都很佩服和赞叹,这也使老先生更加信心百倍地坚持自己护理自己。在张老先生的带动下,居民楼附近几位病情相似的老年人也学会了自己护理自己。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们有一种控制环境的要求,自己不照顾自己,或不能照顾自己,会产生一种失控的消极感觉,这种感觉如不及时去除,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因此学会自己护理自己,是慢性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一环。

第10篇

她曾是一名下岗女工,当年在照顾生病住院的公公时,借来四间平房开办起一家老人护理院。而今,17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她的护理院已经发展壮大,拥有8万多平方米的护理大楼,成为一家具有国际护理标准的老人乐园。

这位干练美丽的护理院长,十多年来,已经护理过3000余位老人,亲手送走800余位去世老人。17年来,她是怎样坚持不懈地走过了艰难的老人护理岁月?

用心照顾老人身体,下岗女工开办护理院

2012年5月的一个上午,长春市至爱老年医疗护理院内不时传出老人们的欢呼声和爽朗的笑声。此时,台丽伟正站在典礼台上为护理院的老人们主持婚礼。三对老人中,有一对老人已经携手跨过钻石婚,这一天正是他们结婚60周年的庆典。另外两对老人,是在护理院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台上台下的老人们都衣着艳丽,谈笑风生。面对300多位老人欢聚一堂共同欢庆的情景,台丽伟感慨万千,哽咽难言……

台丽伟1970年出生在长春,原是长春纺织厂的一名挡车工。1995年年底,她成了下岗女工。不久,她的公公因脑出血住院。丈夫出差在外,照顾公公的任务就全部落在台丽伟身上。

当时,公公身体几乎瘫痪,说话含糊不清。台丽伟日夜守护。在照顾公公的日子里,她发现类似公公这样的老年患者身旁很少有儿女照料,儿女因为工作繁忙只能请护理员,很多护理员对老人照顾得不尽心甚至非常糟糕。

一天,邻床大爷的儿子有急事要提前离开医院,护理员还没到,老人的儿子请求台丽伟帮忙照看一会儿。老人要上厕所,台丽伟二话不说就搀扶老人下床。事后,老人长叹:“我要是有你这么个闺女照顾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台丽伟脑海里灵光一闪:为何自己不办一个护理院呢?在照顾公公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其他老人。老人们聚在一起,说说唠唠,不会觉得生活无聊,还有助病情康复,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这个想法,自此在台丽伟脑海中挥之不去。

1996年9月,台丽伟借了4间平房,摆上12张单人床。就这样,“至爱老年护理院”正式成立。然而,护理院成立两个多月,竟无一位老人前来。家人们都劝她放弃,但台丽伟没有动摇,她坚信自己的想法没错。

这年12月,护理院终于来了第一位韩姓老人。韩大爷患有脑出血,家人因无法照料把老人送到了这里。台丽伟喂老人吃饭,帮老人擦洗身子……然而,韩大爷并不买账,脾气古怪的他甚至绝食,几天不吃一口饭。一天,韩大爷将台丽伟端来的一碗粥“啪”地扣到她脸上,台丽伟哭着跑了出去。令人意外的是,事后,老人却主动道歉。韩大爷被台丽伟的真诚打动了,从那以后,常和台丽伟说心里话,视其为亲闺女,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与她分享。

2000年,韩大爷离世前,在纸上写下一句话:“闺女,谢谢你,这些年你辛苦了!”台丽伟看到这句话时,热泪喷涌而出,也更坚定了她把老人们当作亲人一样照顾的信念。

渐渐地,护理院的老人多了起来,台丽伟不断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还到医学院学习针灸。很快,护理院的床位住满了,台丽伟又扩展到60个床位。两年后,护理院床位再度告急,台丽伟拿出全部积蓄进行了扩建。后来,长春市绿地规划,台丽伟将护理院新址选至城西镇跃进村。到2005年,占地3万平方米的至爱护理院正式建成。

2004年,护理院来了一位王姓老人,他独自背着包裹找到台丽伟,说:“我想住在这,你给我儿子打电话,让他送钱来吧!”台丽伟仔细询问得知:老王家住本地农村,没有经济收入,因为跟儿媳不和,独自来到这里。台丽伟当即把老人的护理费用从1200元降至750元。尽管这样,老人的儿子交过几次费用后,便人间蒸发了。

一天,台丽伟看到老王坐在阳光下用废弃的塑料带编筐,问道:“您不休息,在这干什么?”老人缓缓地说:“我那不孝儿子不交钱,我也不能在这儿白吃白喝啊,我给你编些筐用吧!”台丽伟忙扶起老王,说:“不用编了,只要你休息好就好。”此后,每当护理院有废弃的塑料带,老王都会拿来编筐。他说:“只有这样,我才能心安啊!”

2011年9月,护理院来了一位70多岁的米姓老人,因为与子女发生矛盾,独自搬了出来。2012年年初,米老突患重病,台丽伟立即将老人送到医院,并拿出2000元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

米老住院的日子里,台丽伟医院、护理院两头跑,一到医院就寸步不离地照顾老人。老人看台丽伟这么来回折腾,过意不去:“孩子,你不用总来,有时间就歇歇,这儿还有护士照顾我呢!”台丽伟真诚地说:“她们不了解你的生活习惯,哪能照顾得那么周到啊!” 老人听完,激动无语,半晌才哽咽着说:“好闺女啊……”

老人病情严重,一天晚上,老人把台丽伟叫到病床前,颤巍巍地从枕头下掏出一个大信封递给台丽伟,说:“我现在,有今天没明天的,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我这辈子就只剩下这个了,你收着吧!”台丽伟打开信封一看,竟然是老人自己的房产证!台丽伟眼中即刻噙满泪水道:“您要是真把我当亲闺女看,就赶快好起来!”

几天后,老人不幸离世。看着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台丽伟不由得嚎啕大哭。老人对自己的信任,在台丽伟看来,远比一纸房产证重要得多,也贴心得多。

用爱呵护老人心灵,喜结佳缘夕阳无限好

11月,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早晨,护理院门卫发现门前不知何时来了一位老人,衣着单薄、身上落满积雪,老人的胡子与眉毛上已经挂满冰霜,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台丽伟立刻和工作人员七手八脚地把老人抬进护理院,为他换上干净棉衣,让他吃顿热饭菜,安排老人睡了一觉。

老人醒来后,一见到台丽伟,连忙从身上掏出几页纸。台丽伟接过一看,是法院的判决书。老人对她说:“我不白住,我打赢官司了,等他们把钱给我,我会全部都给你的,让我住下吧!”台丽伟说:“不管怎样,我都不会让您没有落脚的地方,您先住这儿吧!”

老人一听,热泪刷地流了下来:“我那些儿女不孝,我白养了他们呀!”台丽伟见老人情绪激动,赶忙安抚。老人安静了,台丽伟仍一直守着老人,直到老人再次入睡。

然而一段时间后,台丽伟却非常担忧,老人时常躲在房间里抹泪,不愿与其他老人交流。做了多年老人护理工作的台丽伟明白:他是被自己的儿女所伤,只有在护理院里得到温暖,才能慢慢走出亲情的阴影。于是,台丽伟常常抽时间来陪这位老人,有时唠家常,有时陪老人在院里散步。一段时间后,老人的心情渐渐平复,也将台丽伟视为亲人了。

至今,这位老人还住在护理院里。已经66岁的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寂寞的孤单老人,成了一个爱说爱笑的阳光老人。

这件事让台丽伟深切感到,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护理和照顾,更需要心灵和情感上的关爱和慰藉。

2011年3月,护理院迎来一位百岁老人——104岁的侯老太太。侯老太刚来时瘫痪在床,台丽伟和工作人员一起细心照顾她,几个月后,侯老太能自己试着下床了。这让大家都惊喜不已,可侯老太依然闷闷不乐。于是,台丽伟每天都去侯老太的“家”待上一会,陪她说话谈心。一个月后,如果到了晚上台丽伟还没来,侯老太就不睡觉,直到看见台丽伟,才会放心睡去。现在,侯老太天天都会为台丽伟准备一样水果,看着台丽伟吃完才算罢休。她知道台丽伟肠胃不好,每次都早早地将水果从小冰箱里拿出来“预热”。夏天天气热,水果“预热”了台丽伟还没来,她就把水果再拿回冰箱里冰镇一会儿,就这样不厌其烦地拿出来放回去,直到台丽伟来。侯老太对自己的依赖与牵挂,让台丽伟感慨不已。所以,不管自己多忙碌多疲倦,她每天都一定要陪侯老太谈心解闷。

时间长了,细心的台丽伟发现,很多老人情绪不好是因为寂寞了,想有个伴!

没过多久,68岁的宋桂芝老太和69岁的谭喜峰老人先后来到护理院。宋桂芝喜欢跳舞,谭喜峰喜欢唱歌。两人兴趣相投,共同加入了护理院的老年艺术团,在排练节目时彼此配合默契,心意相通。日子一长,两位老人都习惯了彼此搀扶的生活。谭喜峰发现宋桂芝喜欢吃水果,每当自己的女儿送来水果,他就悄悄地给宋桂芝送去。宋桂芝也常常帮谭喜峰梳头、洗衣……就在两人商议准备结婚时,却遭到了双方儿女的强烈反对,两位老人的爱情就此夭折。

两人分手后,谭喜峰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台丽伟担心不已,电话联系上了谭喜峰的女儿,但女儿态度坚决:“爸爸想吃什么穿什么我们都会满足,但父亲都这把年纪了,实在没有必要再找老伴!”台丽伟耐心地劝说:“老人就像孩子,没有伴就不快乐。你给他物质上提供再好的条件,也弥补不了老人孤独空虚的心理啊!有伴就有精神头,你也不用成天担心了……”那天,台丽伟足足做了她一个多小时的工作,老人的女儿才沉默不言。台丽伟紧接着说:“改天有时间了,你来护理院看看那位老太太……”

挂掉电话,台丽伟又给宋桂芝的儿子打去电话,对方也是连声反对。台丽伟见电话里无法沟通,就说:“你也别忙着拒绝,我这就去找你,把你妈妈也带上,咱当面说清楚!”台丽伟和宋桂芝来到他家,台丽伟将两位老人在护理院里相互照应、彼此呵护的种种情形讲述了一遍。儿子犹豫了半天,最后才对宋桂芝说:“妈妈如果为此不开心,那您就怎么开心怎么来吧!我不反对了!”老太一听,顿时破涕为笑。

谭喜峰的女儿也偷偷地来到护理院,每次都能看到宋桂芝在细心地照顾父亲,她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两位老人经过两年漫长的恋爱,终于在2012年5月名正言顺地走到了一起。婚礼上,老两口激动地对台丽伟说:“多亏了你,要不然我们会遗憾终生的!”婚礼当天,两位老人的家人悉数到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到这一幕,台丽伟的眼眶湿润了……

与国际接轨,用爱心尽孝

2012年年初,一位78岁的病入膏肓的老人入住。这位老人的女婿非常孝顺却也非常忙碌,听说台丽伟照顾老人细心周到,又具有医疗资质,便不惜高价为岳父买了一台呼吸机,将老人从医院的ICU病房转到护理院。

台丽伟原本对接住这种生命随时会出现危险的老人有所顾虑,但老人女婿的孝心感动了她。她知道,如果接下老人,自己承担的风险就如影随形,而多年的护理经验告诉台丽伟:只要真心诚意地护理好老人,就问心无愧。

老人住进护理院后,台丽伟和工作人员对老人予以了最高级别的关注。一次,老人不小心感冒,因为老人每日靠呼吸机生存,所以感冒对他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台丽伟马上安排护士进行24小时换人不离床护理,台丽伟自己一马当先,每隔几个小时她都要为呼吸机消毒,每过十分钟为老人量一次血压……那几天,她的神经非常紧张,几乎崩溃。老人身体渐渐有了起色。老人的女婿看到岳父不仅感冒好了,有时甚至还能短暂脱离呼吸机,激动地对台丽伟说:“你们的水平,可以与正规医院比较了!现在看,我们是来对了!”

台丽伟一直重视提高护理院护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管理护理院。台丽伟常常思考:如今养老院遍地都是,自己的护理院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生存发展下去?如何为老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2012年2月,台丽伟在市里开人大会议,“与国际接轨”的提案让她豁然开朗:国际上,对于养老护理标准是什么样的要求,他们有什么更先进的经验?从此,她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2012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院里实习,学校的澳大利亚护理专家詹姆来院考察学生实习成果。这让台丽伟如获至宝,她带领全院护理员向外国专家细心学习护理技术。其中很实用的一项就是学会如何使用帮助患病老人翻身的床单——滑单。此前,台丽伟和护理员使用传统方法给卧床老人翻身,偶尔会擦伤老人背部,护理员也累得气喘吁吁。而“滑单”技术为护理员减轻了劳动量,老人翻身也比过去科学、省力,免除了不必要的痛苦。

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护理专家也先后来到护理院传授经验和技术,台丽伟还组织护士专业、系统地学习国外护理知识。如今,护理院园区正在建设中,未来将可入住5000位老人……

2012年7月6日,由亚洲16个国家参加的养老研讨会代表们来到至爱护理院,台丽伟抓住这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与参会代表们交流养老护理技术和标准。17年来,护理院一共护理过3790位老人,台丽伟还亲手送走了800余位去世老人。她也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

台丽伟说:“我计划在护理院开设一个心理咨询室。护理院单身老人比较多,有了失落情绪时,往往无处寻找安慰,也找不到释放情绪的地方,情绪不佳、心气不顺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就像个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耐心倾听,为他们化解内心的失意和遗憾,平和他们的心态和情绪,帮他们出主意。这个心理咨询室,就是一个可以让老人们理顺情绪,发泄不满的地方!”

谈起自己这17年来的养老护理经历,台丽伟感慨不已:“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用心了,就会感动、感化他人。我做这一行始终有个理念,那就是要让老人们在这里不但可以享受到家的温暖,还要体验到高标优质的国际护理。百善孝为先。在我心中,让老人们颐养天年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11篇

早在1963年,日本就制定了《老人福祉法》,阐明了老年人享有的福利,规定要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福利。此后,日本在1982年制定了《老人保健法》,在1997年出台了《护理保险法》。多年来,日本建立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包括可以利用“护理保险”的“特别养护老人院”和“护理老人保健设施”,以及民间运营的“收费老人院”和“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等,服务内容、居住目的、入住条件等各不相同。

“收费老人院”是提供护理服务、日常生活服务、机能训练和开展集体文娱活动的民间养老设施,需要终身护理的老人和健康老人都可以入住。入住“收费老人院”要支付一次性的赞助费,大部分从数百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3元人民币)到数千万日元不等,有些甚至达到1亿日元以上。

对一个人生活感到不安或者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也可以选择入住“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这种设施可以利用“护理保险”,对于面积、设施、无障碍结构等都有明确标准,有护理师和护工常驻,提供24小时巡回访问服务。

与“收费老人院”不同,“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要签署租赁合同,不用缴纳入住时的赞助费,但是需要缴纳押金和礼金。护理程度较低的老人多选择这种老年人住宅。

此外,还有以所在地的市町村居民为服务对象的“集体住宅”,供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结成5至9人的小组共同生活。这种住宅既有自己独居的空间,也有集体活动的空间,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入住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别承担做饭和打扫卫生等工作,最大特征是能够享受家庭团圆般的乐趣,收费也比“收费老人院”要便宜。

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因没有亲属、或者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而难以与家人一起生活,尽管不需要护理,但是身体功能下降,独立生活有困难,还可以获得地方政府的补贴,以较低价格入住“低收费老人之家”。

“特别养护老人院”则是社会福利法人和地方政府等运营的公立的老年人居住设施,以日常生活护理、机能训练、娱乐等为主,与“收费老人院”相比费用很低,但只有需护理程度较高时才能入住。出于经济原因难以在家里护理的老人可以优先入住,但很多设施常常有两三百位老人排队等待。

如果有就医住院的老人在病情稳定后对出院回家感到不安,可以利用“护理老人保健设施”,这也是适用“护理保险”的设施之一,发挥了医院和家之间的过渡作用。与“特别养护老人院”相比,这里的医疗护理更加充分,有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各种专业人士。

老人由于遭受虐待、身心存在障碍以及经济原因,无法在家养老时,可以向市町村申请入住“养护老人院”。与“特别养护老人院”不同,这里不能利用“护理保险”,要向市町村政府申请才能入住,一般给老人提供3个月至6个月的庇护。

第12篇

我国现有很多省市的城市中设置了家庭病床,使一些不能去医院问诊或住不进医院的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特别是那些病程长、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在家庭中得到了良好的治疗,这其中大量的工作就是家庭护理。

一、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不少疾病经治疗后,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病人,虽然能够继续生存,却遗留慢障碍或需要长期持续的医疗措施来维持生命。这些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例如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失语,经过手术或仍在进行化疗的癌症病人,心肌梗塞病人(尤其是使用起搏器者),人工术后的病人,需要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晚期肝硬化、糖尿病等,都需要不断的观察治疗。疾病的转归已不能简单地分成痊愈与死亡,还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类中间状态的老年病人不可能无限期地住院医疗,但却需要在家庭中继续得到医疗照顾。也有一些老人虽然急性病已彻底治愈,但因代偿和修复能力降低,身体功能受到限制;还有高龄老人,虽然没有疾病,但衰老带来了功能减退,也需要护理照料。进入八十年代后家庭康复护理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这类在家庭中的老年病人,大部是从疾病和残疾过度的病人,只有通过医师和护士的指导,在家属积极配合下,做好家庭护理,才能使老年病人有可残疾,减少痛苦,逐步恢复健康,重新走向社会。

治疗老人的疾病不仅需手术和药物,更重要的是护理。护理不仅是执行各项医疗措施,还有病人的生活护理和精神护理;不但在病人的患病期需要密切照料,即使在疾病缓解或痊愈后,往往或心理上不能适应社会,甚至留下残缺,依然需要细心的照料。

二、 家庭护理的要求

家庭护理不仅要求治疗好老人的疾病,更应保持或恢复老人的健康作为目标。因此要从病人的整体出发,既针对病人患病的器官,也要保护健康的器官;既为了身体健康,也要照顾心理健康;既照料疾病,又照料生活;不但通过护理手段去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要使病人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在对家庭内老人护理时要求做到几点:

1 要耐心对老人

老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高龄老人还因伴有脑动脉硬化而理解力减退,常不能确切地回答问题,因而耐心对待老人,使病人感到安全放心,并获得病人的信任。在和病人谈话时,应该正面对着他,或倾身向前以手倚床对着他,坐在他视线所及之处,面部应流露自然的表情和亲切的态度,如握住老人的手,更会使他产生强烈的舒适和安全感。说话要平稳缓慢,音调不高不低,如病人不能听清,决不能因要重复而显出不耐烦。老人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少,进行生活护理要有耐心,翻身或其他接触病人的动作都要轻柔。

2、 要减轻病人痛苦

很多老年病人不能治愈,故怎样对疾病终末期或晚期癌症的老人进行积极医疗护理来减轻以疼痛为主的上环。依法尽最大努力减少老年病人的痛苦,将病人的自觉症状控制在最低限度。过去对濒死的患者处理放在延长生命上,在而忽视了病人残存生命的存活质量和濒死前老人精神上的期望和要求。故不仅要使用药物和其他对症疗法,以缓和濒死患者的痛苦,还应通过心理治疗给予定神上的安慰。

3、 要善于观察病情

老年病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老人不能清晰地诉说自己症状,老人的病情有时会突然恶化,所以应经常对病人进行观察,不但要环绕原来疾病的症状观察,还要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特征的变化,甚至细小的面部表情。对老人一般的主诉,如怕冷、疲倦、头晕、腹胀、胸部闷胀都不应疏忽,要弄清楚老人抽诉说不适的确切含意。如老人说消化不良,可能包括很多意义,从胃口不好、便秘、腹胀、上腹不适,一直到胸部闷胀。特别要注意勿把发生的新情况与原来疾病混淆起来,因而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新的情况是极为重要的。

4、 要重视预防护理

要随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开展预防性护理可从病人健康及后活、环境的各个方面观察分析,找出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考虑预防护理的内容。例如中风病人若肢体瘫痪,卧床时间久,没有注意睡时的姿势,有可能引起肢体畸形,影响日后功能,因此要使病人肢体处于最佳功能位置。应从病人的居住环境、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睡眠、活动等方面观察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例如老人的意外死亡中,主要是摔倒,其中一半发生在家里,故要注意楼梯、过道的光线。老人经常行走处不宜放置易绊跌的物件,更不宜让老人穿塑料拖鞋。在护理老年病人时预防中极这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