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马三立相声台词

马三立相声台词

时间:2023-05-29 17:50: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马三立相声台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马三立相声台词

第1篇

出生在河北保定的高晓攀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奥斯卡影帝,可是8岁那年,误打误撞进了保定的少年宫,跟随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宝华学相声后,从此迷上了相声。初中一年级,他跳级考进河北保定艺校的曲艺班。

高晓攀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相声大师马三立的隋形。当时,高晓攀紧张得直哆嗦,连头都不敢抬。谁知道,马三立老先生非常和蔼可亲,老爷子眯眼瞅了瞅他说了一句话:“这孩子长得漂亮,在说相声的里面挺少。”

就是这一面之缘,在高晓攀内心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马三立先生看似信手拈来的幽默也从此成了他追求的境界与目标。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高晓攀的技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相声邀请赛优秀表演奖、河北省青少年相声大赛一等奖天津市青少年相声大赛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此后,高晓攀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相声班,每天守着收音机专门录制下午4点档和午夜12点的曲艺节目,然后一板一眼照着抠活儿。别人背老段子《地理图》要用3天时间,他用了两小时就倒背如流了。

毕业了,他要建自己的相声团队

毕业后,高晓攀才发现,相声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毕业了,去哪里住?做什么工作?靠什么糊口?

当别的同学要么回家依靠父母,要么因为生活所迫改行的时候,高晓攀仍旧决定留在自己热爱的相声阵地上坚守。高晓攀投奔到郭德纲手下当小学徒。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德云社的所见所闻,让心气颇高的高晓攀羡慕不已,他想自己创业。经过一番筹备,他组建了一个相声团队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小梨园剧场”演出。团员中几乎都是老年人,其中最大的甚至快70岁了,而作为领导者的高晓攀,当时只有19岁?

在高晓攀的张罗下,团队运作得还真不错,可是随着上座率的上升,大家的分歧也一点点出现了。在高晓攀看来,相声就是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艺术,为了把观众逗乐,他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时下最流行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高晓攀把很多80后熟悉的词语、漫画、卡通人物,甚至新闻都塞进了相声里。而对于他的种种创新,团里的老先生们却总是不认同。到了最后,团里的老先生们干脆来了个集体罢工!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大家只能选择一拍两散。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租的房子也到期了,因为没有钱交房租,高晓攀一时间连个安身之地也没有。

19岁,高晓攀饱尝了人情冷暖

尽管生活的压力让高晓攀喘不过气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志向,为了磨练提高表演水平,高晓攀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演出,技艺长进得极快。每逢周末下午到陶然亭公园说免费相声,赚钱与否成了次要问题“只要有一个舞台,可以说相声,我就知足了。”

“拼了命”地在茶馆说相声,但无名气的高晓攀每个月只有二三百元的收入。这点儿钱别说谋生,连肚子都填不饱。为了生活,高晓攀只能四处出击,只要是能干的就往前冲,他在西单做过服装导购,给798的画廊刷过油漆,承包过企业的年度晚会,甚至还凭借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当起了婚礼主持人。

卷土重来,嘻哈包袱铺火爆京城

虽然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占去了高晓攀的大部分时间,然而他始终没忘记说相声,白天打工,晚上看书、听相声、说相声。

高晓攀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相声老套没劲,所以要想站稳脚跟,必须瞄准80后,因为自己就是80后这代孩子,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去学60后50后的语言。那段时间,他和7L+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80后”甚至“90后”迷上相声,经过不断的辩论碰撞,他们认为,只有幽默、搞笑、富有现代气息、贴近年轻人生活的相声,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原创了一批新相声,《新十点钟开始》、《爱情宣言》、(我开始努力了)。这些相声,不仅穿插了很多传统相声的技艺,比如贯口儿、快板、“反正话儿”,还将最新最流行最前卫的台词编了进去,戏曲部分基本上都用流行歌曲代替。“雷到我了”、“打魔兽”、“打CS”等年轻人的口头禅不断闪现;就连一些传统段子里,也很容易听到表演者添加的一些新“包袱”――“窘”、“山寨”、“被雷到了”、“打酱油”等当下流行词的适时点缀。

沉淀了3年多后,高晓攀觉得机会来了。他找到几个志趣相投的同龄人,组建起了嘻哈包袱铺。高晓攀他们想通过相声,向大家赈卖快乐。2008年5月17日,嘻哈包袱铺在广茗阁茶馆开张迎客。为了招揽观众,高晓攀自创了一段广告语:“这里不卖香烟、不卖火柴、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

万事开头难,因为没有名气,最惨淡的时候嘻哈包袱铺只有两三名观众,台上的演员恨不得追到洗手间里面给人说相声。

没钱还想做宣传,怎么办?

“嘻哈包袱铺”四处出击做宣传,建立关于自己嘻哈包袱铺的HSN圈子、00群以及开心网好友群,做着几乎零成本的广告。

到了2008年12月初的时候,高晓攀突然发现,观众像是一下子冒出来似的,场场爆满。工作人员讲“很多人头一天在网上看了我们表演的视频,第二天就来电话订票。每周一下午4点开始售票,20分钟基本就都卖完了。”20元一张的票,到了票贩手里轻轻松松便炒到60元。也难怪大家如此追捧,因为高晓攀的相声简直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小时候我吃过小豆冰棍,长大了我吃冰淇淋新地;小时候我用过粮票,长大了我用信用卡;小时候我穿过棉衣棉裤白球鞋,长大了我穿杰克琼斯耐克阿迪:小时候我读过唐诗宋词,长大了我读韩寒郭敬明:小时候我玩过魂斗罗超级玛莉,长大了我玩任天堂PSP:小时候我喜欢四大天王林志颖,长大了我喜欢东方神起超级女生。”末了,小伙子骤然提高了嗓门:“我是一个‘80后’啊!”你说台下的观众能不乐么?

除了相声,嘻哈包袱铺还推出了相声剧,他们创作的《新白娘子传奇》、《灰姑娘》等相声剧,让很多“80后”第一次接触相声剧便好似觅得了知音。

第2篇

一进屋,王迅感觉不太靠谱,“还跟我说是刘德华投资的电影,面试演员就在这么个小宿舍里,这不是骗子嘛。”听说要试戏,王迅想走,“我不试戏,你们要是觉得我行,就用我。”李凯和马龙赶紧拉住他,“王老师,我们都觉得您挺好的,主要是拍一段给我们导演看,他在重庆筹备实在赶不过来。”王迅这才答应,当时让他演的是小军在旅馆厕所里,踩在马桶上面唱歌那场戏。王迅拉过一把椅子,往上一蹲,演了一段,录完出门,他就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

后来,制片主任祥子打电话给王迅,跟他保证,“我们这戏真的特别好,肯定能火!”王迅的一些本地演员朋友却给他提醒儿,“这种外地来的戏,咱就是去赚钱,别听他们忽悠你,人家也就找几个小配角,火不火跟咱四川演员没啥关系……”况且,5000块片酬,20天周期,来回的路费也没得报销。这些条件让王迅没有太多谈合作的耐心,“这么抠门的剧组,能拍出好电影?!”最后一刻,王迅答应看一眼剧本。那时,《疯狂的石头》的剧本起着一个挺俗气的名字——《城市对战》。不过,这个故事让王迅看出不俗,“我觉得这戏得去,中国从来没有这种喜剧电影。”第二天,王迅自己开着车,跑到重庆开工,片酬也只要了8000块。“有什么办法呢,演员啊,有时看到好剧本,就像叫花子看到一顿大餐。”

再后来的事情,许多人都知道,2006年,《疯狂的石头》成为内地商业片市场第一匹真正的“黑马”。宁浩火了,黄渤、郭涛他们这个“石头帮”也火了,然而,关于王迅的故事却有点曲折……

慢一拍,就要踩对点

《疯狂的石头》之后,许多投资人和制片人们都想借一把东风,和“石头帮”的其他成员一样,王迅的戏约瞬间多起来,只要他点头,立刻有戏开工。可是,王迅的另外一个身份却给不了他这么多自由。他是四川省武警总队文工团的台柱子之一,部队的演出任务很多,而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至少两个月,两边的工作有冲突,王迅只有服从部队安排。2007年是“石头效应”最显著的一年,而作为文工团的创作骨干,王迅被抽调上去完成总部的一个剧本项目,因为这个任务,那一年他只拍了宁浩的《疯狂的赛车》,其他的戏全部被推掉。而黄渤、郭涛、刘桦、徐峥他们几乎都是在那年疯狂的上戏。

除了部队任务所限,王迅和许多川籍演员抱有同样心态,因为四川的地域文化相对封闭,本地演出市场又足够大,川籍演员不出四川也能活得很好,成都的宜居指数又远远高于北京,大家自然乐得安居一隅。2000年之后,作为相声演员的王迅,在四川的演出费最高,演出场次最多,他自己还有一家演出公司。捡到《疯狂的石头》之前,王迅已经在另外那条轨道上跑得飞快。“成都是我的阵地啊,如果我出来拍戏,就要放弃过去十几年打下来的江山。”而且,舞台演出和影视演出完全不是一码事,那时的王迅有点不自信,“我能混出来吗?”而“石头帮”里的其他人都在影视圈里打拼多年,一是没有王迅这样的顾虑,二是更善于经营自己的演艺事业。等到2008年,王迅发现,在国内演员中,他这帮好兄弟都已经脱离三线,占领二线,奔向一线,自己好像“错过了最黄金的一年”。

王迅有些着急,戏还是要抓紧演,“实在不行就从部队转业吧”,没想到文工团的领导似乎跟他有了默契,放手让他去外面拍戏。2008年,王迅放弃不少商业演出,拍了三部电视剧、两部电影,正儿八经地从舞台转向大银幕。虽然比黄渤、郭涛他们慢了一拍,不过,王迅一起步就踩对点儿。他开年的第一部就是备受瞩目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是导演康洪雷和“士兵帮”重新集结的重磅之作。王迅在里面演了个四川兵,大号李四福,诨号“要麻”,编剧兰晓龙说,“要麻”就是他喜欢麻辣嘛。剧组里,段奕宏、张译、李晨、张国强、范雷等等这些主演都来自“士兵帮”,王迅开始有点怵,担心人家是铁板一块,自己没法儿融入。没想到,第一场戏下来,导演康洪雷就给王迅鼓掌,“你们里面,就属‘要麻’进入状态最快,大家好好跟人家学学。”张国强他们都纷纷跑过来跟他打招呼,王迅立马就舒畅了。这部戏,他越演越有信心。后来,张国强跟他说,“最开始,我们都不敢跟你聊天,你是电影演员,我们是电视剧演员,怕你看不上我们。”王迅乐了,“我还担心你们都是一个集体,不接收我呢。”

《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谓命运坎坷,拍摄期间出了两次大事故,主创们最终扛下来,王迅感觉这帮人拧得更紧。“士兵帮”和“石头帮”都是在2006年起来的,这应该是近几年最成气候的两拨年轻演员,王迅前前后后认识了两帮人,感觉“自己在这圈里还挺有人缘的嘛”,他继续“混下去”的愿望更加强烈。紧接着,“石头帮”的带头人黄渤也出手相助,他拉上王迅一起主演管虎导演的电视剧《外乡人》。第一次开会,王迅有些拘束,也不敢过去跟管虎聊天,他刚溜边坐下,屋子那头的管虎看见了,主动过来,就跟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招呼他。同样是第一场戏的时候,管虎第一个肯定的演员又是王迅。

王迅坦言,拍《疯狂的石头》的时候,他并不懂拍戏,更多依靠以前在舞台上积累的喜剧表演经验,再加上宁浩的不断鼓励,似乎找到一点感觉。实际上,真正给他在影视表演上垫底的,是2008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和《外乡人》。

下课了,再雄起

如今说相声的若在老本行里红过,随后转向大银幕发展,已是常见。不过,不论是上戏的频率,还是表演的质量,他们的表现大多停留在“票友”的水平。如今扛起相声界大旗,到底登上春晚的郭德纲,就是典型,他的人气大多来自“钢丝(郭德纲粉丝的昵称)”们的捧场,若论表演,和在镜头面前说段子没太大差别。想在舞台和银幕之间自由转换频道,需要跨越的区间的确是一座山。

和老同行相比,王迅要把频道拨过来,难度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这话听着矛盾,道理还是有的。1998年,王迅24岁,川内演艺界评选首届“巴蜀十大笑星”,他成为其中年纪最轻行辈最小的一位。从那时起,欧阳奋强、毛卫宁、束一德、赵亮……许多四川导演开始约他演方言剧。1998年底,王迅接了第一部戏,欧阳奋强导演的电视剧《下课了,要雄起》,他在里面演一个两面三刀的“罗副厂长”。第一次面对镜头,王迅带着舞台上的表演习惯,本来站着演,后来演得兴奋了,他看到旁边有个凳子,一屁股就坐下去。王迅演得挺自如,摄影师着急了,“人呢?人呢!谁让你坐下了,必须得站着说。”王迅这才明白,影视演员的“舞台”界限得摄影机来划定。

不过,王迅对导演另外一个要求倒是适应很快。许多时候,影视演员都要对着空气演出,假装对手演员在摄影机后面。王迅一点就透,这就是自己以前演谐剧的方法嘛。所谓“谐剧”,是四川戏剧大师王永梭创立的喜剧表演艺术,一名演员在台上扮演固定的角色,通过与虚拟的人物对话,向观众叙述一个故事。但是演起来之后,他又发现不对的地方,舞台表演需要夸大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而影视表演都是在镜头面前,一个特写就无需你再故意夸张。虽然有欧阳奋强的调整,王迅回看这部戏,仍觉得表演特别过火。“话剧是隔着河给观众演戏,影视剧是过了河,在观众面前演戏。”王迅觉着老前辈于是之的这句话太精辟了。虽然瑕疵不少,观众们还是挺接受这个坏坏的“罗副厂长”,他坐公交出门,好多人都能认出他来。王迅发现,影视剧的影响力还是远远大过舞台。

之后几年,王迅断断续续的客串了一些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自觉入了影视表演的门。2003年,空政话剧团拍摄的军旅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火了。武警总队的领导也想搞一个类似项目,欧阳奋强执导,王迅编剧兼男二号。最初,王迅觉得这个角色肯定手到擒来,没想到自己最后拍出了“内伤”。以前他都演的是很小的角色,导演都不会太求全责备。这次是戏份吃重的男二号,欧阳奋强导演天天都跟他讲人物,听得王迅头晕,再加上他对各种影视拍摄技巧都不太熟悉,这部戏拍得一塌糊涂。戏拍了四十多天,王迅也听导演吼了他四十多天。杀青之后,王迅把自己关在家里反思,“不成,我不去拍影视剧了。我在舞台上干得挺好,干嘛去片场受这个洋罪”。这一歇,就是一年多,直到赵亮找他做方言剧《非常敢死队》,他才慢慢在镜头前找回些自信。

有明师,才有高徒

王迅对自己的定义是“激励型人才”,别人越表扬他,他就越“来劲”。经过《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王迅身体里的潜能逐渐上浮,而这种潜能早在此前十年就积蓄起来。

王迅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五岁开始学小提琴,七八岁就开始在学校登台演出,无奈曲高和寡,毛头小孩谁能听得下去西洋古典呢。他发现,同班同学李多一上台,常常是满堂彩。为啥?人家说的是单口相声当时学的都是马三立、刘宝瑞这些大师们的段子。王迅挺羡慕。有一天,李多主动找上他,“要不咱俩一起说相声呗”,原来人家看上他的“舞台经验”。那会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晚都有相声节目,两个字儿认不全的小学生边听,边在作业本上抄词,抄完背好上台一演,果然轰动。王迅从此弃“雅”从“俗”,相声一说就再没停过。

1992年,王迅当上文艺兵,成为四川省武警总队文工团的演员。没想到第一次演出就砸了,那年春节的省公安厅团拜会,王迅上台打快板:《巴蜀群英传》。临上台领导让他加上几句词,台下背得挺熟,一打上板子就卡壳了,台上台下面面相觑。从此,王迅就成为文工团的“留守人员”。王迅不服气,自己悄悄拜师学艺,费尽心思投到他的师傅杨紫阳门下。杨紫阳是侯宝林的大弟子,马季的师兄,年轻时是中广说唱团的相声新秀。师傅侯宝林一句话,“你要把新相声带到西南去。”杨紫阳就来到铁二局文工团,一边修成昆铁路,一边给工人说相声。杨紫阳一生都拿着老艺人的范儿,视师徒为父子,他对王迅说,“我得觉得你能把相声当一辈子工作,才能收你为徒。”王迅随杨紫阳学艺三年多,直到1997年3月8日,他才能正式叫一声“师傅”。

王迅还记得,师傅第一次教他时,让自己写的一幅字,“名师出高徒”。王迅照办,杨紫阳却说,“你的‘名’字错了,应该是明白的‘明’。我不是大腕,但是我明白相声里的东西,可以给你捅这层窗户纸。”师傅没有虚言,他最终帮王迅捅破“侯派相声”的窗户纸。侯派相声的精髓何在?王迅学到的是,“侯宝林的相声都在塑造人物,逗人笑不是靠俏皮话凑段子,是依人物的喜剧性而来”。杨紫阳原来是学话剧出身,更能发挥“侯派相声”的优势,王迅跟着师傅,不知不觉学了许多戏剧表演经验。“你站在台上,不是一个相声演员,而是那个活生生的人物。”如今看来,师傅当年的教诲,无论登舞台还是上银幕,都是金玉良言。

至今王迅演过的角色很少超过男二号,可是,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一场戏,他的角色就立在那儿,惊鸿一瞥,也难忘怀。“这就是相声带给我的。很多相声演员拍电影,都是在镜头面前说人物,肯定没戏,你得演人物才行。”王迅把这个频道一转,演戏的事就顺多了,王迅眼中,从没有“小角色”。前阵子,王迅演了一个抗日剧《出关》,他还在男四、五号的位置上。剧本给他拿回去,还回来的是厚厚一沓人物小传,王迅把自己的角色重新写了一遍,导演挺喜欢这条新剧情线,故事更好看,王迅的角色也出来了,去年底,黄渤、高虎主演的电视剧《民兵葛二蛋》热播。除了葛二蛋和麦子两个主角,最出彩的就数王迅扮演的伪军“老张”。原来的剧本里,老张是个挺单薄的人物,基本就是帮着主角串场,完成基本戏剧功能。王迅又开始给老张立传,前前后后想通,老张整个人就活起来,怎么演都不偏。人一活,话就多,老张的台词基本都是王迅即兴发挥,导演挺佩服他,“只要我不喊停,你永远都能说下去。”

记者问王迅,想来个男主角吗?他一摊手,“我对男一号没那么大的欲望,如果你憋着要上男一号,可能几年都没戏演,咱得有做配角的心态啊。”时间长了,王迅给自己总结出一套“男一号理论”:“不单纯盯着某部戏的男主角,而是想办法让五、六部戏里的配角成为你自己的‘男一号’。当你的每一部戏都有闪光点,积累到一定程度,观众们自然会注意到你,会把之前你演过的角色都串起来。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一个好汉,三个帮

“石头帮”成立至今已七年有佘,兄弟们没有老夫老妻似的“痒”,倒是越来越热络。以前,大家都劝王迅来北京发展,“在兄弟们身边,大家有戏也方便叫你一起上嘛。”几人当中,刘桦年长一些,确实有大哥的范儿,但凡有他出演的戏,总会想法设法拉上王迅。前几年,刘桦的家就是王迅在北京的“行宫”,他出门办事不方便,刘桦就给他弄辆车。“黄渤他们都不用我帮了,就你起步慢点儿,有啥需要的就说。”刘桦这话一摞,王迅心里挺热乎。

黄渤这几年的势头挺猛,也是能有机会就拉上兄弟们。徐峥筹拍《人再囧途之泰囧》,徐峥和王宝强的组合不变,铁三角的另外一角,男三号高博的人选定不下来。黄渤跟徐峥说,“不是我偏心,我觉得我们家(工作室)的王迅就挺合适。”《疯狂的石头》时期,王迅和徐峥搭档最久,徐峥自然放心让他演,无奈王迅的军人身份,限制他出国拍戏,最终才是黄渤亲自出马。

谈起和黄渤的交情,王迅还有些小遗憾。当年拍《疯狂的石头》,王迅第一天进组,被安排在黄渤和岳小军的房间。王迅一进屋,就看见黄渤烫着个大卷发在那儿晃悠,“这人怎么这么像坏蛋”。王迅觉着跟这些演员不是一路人,转身就去找制片主任祥子,换到谢晓萌的房间同住。他后来才知道,其实黄渤那时已经做好形象,开始进入状态。现在提起这事,王迅后悔了。“我哪里知道黄渤后来成影帝啊,不然我也曾经跟影帝同居过嘛。”

2011年,黄渤确定主演《民兵葛二蛋》,他想顺便推一下王迅,最初制片方不太同意,黄渤跟对方拍了胸脯,“我给你们推荐的演员,你们看吧,肯定能把这个角色演好!”王迅顺利拿到了老张的角色,事实证明,黄渤这个包票没白打。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王迅和黄渤才算真正交上心,尤其是在创作上的探讨更多。这两年,王迅的戏越来越多,很多经纪公司也找上门来想签约。而王迅也不想继续单打独斗,“没人帮你谈合作、签合同、做宣传,想要往下发展确实挺难。”不过,大公司自然要演员签全约,一切都要听公司安排,而王迅本身还是军人,除非退伍否则无法签这样的合同。更重要的—点,王迅不想把演艺事业都交到别人手上,他自己也是编剧,对剧本有判断,不想什么戏都接。“你别跟他们聊了,就来我这儿,你有的是自由,咱俩还能一起整点项目。”黄渤一句话,帮他解了围。

第3篇

[关键词]英语社团 课外知识 拓展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41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特别严重。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孩子俨然成了读书机器,不会变通,学法死板,陷入了机械接受知识、被动学习文化的怪圈而不能自拔。这是一个极其严重而又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不应该死读书、死学习!除了课本知识,学生更应该开阔视野,通过各种途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英语社团作为学生课本知识延伸的主阵地,或听,或说,或读,或写,或练,或讨论,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不仅能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还可以及时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达到课内课外的完美统一,最终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如果说英语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大本营,那么,课外的英语社团便是学生补充知识和积累智慧的驿站,轻松、快乐且益智!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笔者利用课外的英语社团,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巩固了课内知识,丰富了课外知识,使之成为学生课本知识延伸和技能提高的主阵地。

一、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英语社实际上包含许多子社团,如:英语语法社、听力社、口语社和写作社。各社团之间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以达成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与提高。

英语语法社不仅局限于语法,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素质。如,鉴于听力和写作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学生又正好在这两方面很弱,英语语法社、听力社和写作社联合举行了“英语听说译活动”,其中采用语法学习与听写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听后填词――语法填词,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听后学生还写了听后感。活动所选的材料是著名的英文读物《心灵鸡汤》里的美文。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创作的《心灵鸡汤》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许多学生在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消沉沮丧,但是听了一些引导内心积极向上的东西之后,人就会变得豁然开朗,积极向上。因此,这既是一次对学生听写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也是一次对学生精神上的熏陶与洗礼。正如文章里所说的那样:Dream what you want to dream; go where you want to go; be what you want to be, because you have only one life and one chance to do all the things you want to do.(做你想做的梦,去你想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因为你只有一次生命和一次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二、视频音频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英语社活动的指导思想,因此,英语社在每次活动时,都会给学生播放一些轻松搞笑的视频,给学生繁忙枯燥的学习增添一点乐趣,并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疲惫,轻松地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

语言的学会涉及发音、文化差异等方方面面,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的历史,即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后同)模块三第三单元English and its history的相关知识,英语社播放了与古英语相关的英文诗歌How do I Love Thee。另外,针对学生发音不准这一现象,播放了《英语南腔北调集》,让学生聆听和欣赏了东北小伙搞怪的日式英语、韩式英语、法式英语以及标准的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模块六第三单元话题Cultural differences。发音直接影响着学生单词的学习,而且学生错误的发音一旦形成就很难再纠正。通过这段视频,让学生明白标准英语发音的重要性:语音语调的偏差和不到位是很容易引起日常交际的失败的。因此,对学生的错误语音进行纠正,让学生多听标准地道的语音材料,多模仿标准语音,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必要的。

作为模块六第三单元话题Cultural differences的补充,英语社播放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视频,如《用中文能跟洋美眉交流吗?》的视频,既让学生在欣赏一个人的母Z与另一个人的母语不断冲突的过程中爆笑不止,愉悦了心情,又突出了英语语言学习对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英语社还针对课内所学内容,补充了模块六第一单元话题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相关视频――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逗你玩》,引得学生们不时爆笑如雷,既放松了身心,也为接下来的针对性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在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针对模块六第二单元话题The search for happiness,英语社举行了主题为“What is happiness?”的话题探讨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探讨幸福对于学生、老师、父母、农民、工人等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保有幸福的心态。学生们还观看了有关寻找幸福的视频,欣赏了有关如何保有幸福心态的图片。妙趣横生且寓意深刻的图片看得学生们情绪激动,感慨颇深,不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让学生对今后的学习、为人处世和未来的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英语社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奥运400米冠军雷德蒙的励志视频,使学生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会发生些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就此放弃,还是艰难前行,奔向梦想的终点!即便没有胜利的奖牌,尊严和骄傲将与我们一路同行。通往成功的跑道上,只有快慢之别,并无胜负之分。战胜对手,只是人生的赢家;战胜自己,才是命运的强者!

四、观看电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了模块八第二单元The universal language的Reading歌剧Turandot in Beijing之后,我利用英语社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欣赏了音乐剧电影The Sound of Music,使学生们在影视中感受了原汁原味的英语,欣赏和切身感受了英语戏剧语言的魅力,还受到了不畏强权、追求自由与和平的爱国主义教育。另外,剧中的插曲,如《哆来咪》、《雪绒花》等深受大家的喜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文歌的兴趣。

五、学以致用,展示才华

英语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会读文章,会说几句英语,会做几道语法小题,会写几个英语句子,而在于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模块六第一单元的Project里面有筛隹伪揪纾学生在课内已经积极表演过了。为了拓展与提升他们的戏剧知识与表演能力,英语写作社联合英语语法社共同举办了一次英语情景剧表演活动,使学生的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的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语言的学习最终是为交际服务的,检验一个学生对于某一语言掌握的程度可以看他能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自如地运用它。而情景剧表演正好能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