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初中论文

数学初中论文

时间:2023-02-21 06:3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初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初中论文

第1篇

一、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1、文体是体验课文文本的契机。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进行了特殊的强调,传统语文教学对于体验是陌生的。如何进行体验需要摸索,而文体意识为我们进行阅读中的体验提供了契机。首先,文体意识的形成是以体验做为基础的。文体意识形成中“体验”的经历,正是为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提供了范本。其次,文体意识是迅速根据文体特点进入文章行文情境的保障。面对具体文体的课文,文体意识能够迅速的确认体验的方向和主旨。如小说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细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凝等等。这种体裁上的特点为具体进入作品,提供了具体体验的契机和方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怎样结果仍然还是哈姆雷特,在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很多人游离课文内容,感悟的结果不再是“哈姆雷特”而成为某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混稀了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而且也没有搞清文学文体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文体意识是对感悟具有引导作用,不仅不会将生活与作品混浠,也会分清文学作品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内容,使感悟优秀课文文本时,即能深入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特点实施感悟策略。

2、文体意识是对文本的理解规范。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去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同样是小说,如果从民族文化背景看,中国小说应该是最早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因为从小说表现手法――叙事这一基本形式来审度,中国向有著史传统,而且能被委以著史者大都为文化修养高、博学多识之士。从春秋的《左传》到后来的《史记》,都表现出强烈的叙事体意识。而西方小说的文体意识则是世界现代小说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产生时间要滞后于中国,但它正值西方小说观念变革时期。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同战后的社会思潮、哲学观念是相对应的,所以说,它的小说文体意识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因。无论中西,从小说发展的最初阶段,所创造的记录史实、模拟客观世界的主题看,本质上都深具批判性的。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所产生的时间相似,都在16世纪。《西游记》中唐僧去西方极乐世界取经;《巨人传》中的法国巨人到东方寻求智慧的神壶。无论前者去西方,还是后者来东方,两部小说都是对当时社会意识的否定,对另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生的追求和探索。。因此,在阅读中必须根据文体去理解。

二、作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1、对文体的喜好情况及驾驭能力。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爱好,或思维方式。如有些同学逻辑性较强,可考虑选择议论文;有些同学情感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采用记叙文体,或写出更具有文学性的抒情散文、诗歌、小说、寓言故事等。对于自己比较喜欢的文体,平时一定要吃透该文体的特点;几经努力仍难驾御的,不要勉为其难,诸如“诗歌”这种文体,仅凭喜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独到的审美视角,高超的表达技巧等等。.选择某一文体,不能强求,自己没有把握、不熟悉的文体或格式不要采用。

2.适合于某一话题及文体的材料积累。根据自己的材料掌握情况来选择文体。要写记叙文,就要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较为深刻的醒悟,以及对记叙文文体特征的把握;要写议论文,就要有充足的论据和对事物正确的体察。写作前,要慎重选择文体;成文后,文章本身应符合相应文体的有关要求。

要把握好作文的文体,须从强化基本文体下功夫。基本文体,既有常规训练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记叙文的叙述应避免只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不能使读者只得到对事物综合、概括的了解;应注意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相对来说,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且记叙类文章也包含了很多文体在内,可供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很大,比较容易写出特色,因此“文体不限”时最好选择记叙类文体。记叙文必须明确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要处理好中心和材料的关系,选材剪材要得当。。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在构思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比之一般的记叙文要多一点情节的张力,多一点细节的抓拍,多一点画面的剪辑,多一点生活的感悟,多一点诗意的美感。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它的一般结构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典型,论证要充分。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必须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才能提高读写教学的效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赵静辉(河北省宁晋县双井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带着兴趣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往往也会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科目。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更新和转变思想,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教育向着自由、平等、和谐、博爱、超越迈进,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与自身个性特征相应的教学技能,成为驾驶教学的能力。3、实施民主,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热爱学生。理解信任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总之,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用充满情感的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安全基地。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在情感上对教师所依恋时,师生之间已经构建了心灵相同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设计好课堂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给学生一个悬念,学生带着好奇心,把学生吸引住,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常见的方法有音乐导入、故事导入、名言导入、实事导入、古诗导入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积极探索。

三、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在教学中我就很注意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四、把学生其他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或讲故事等活动的兴趣,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有一位班主任发现班里男孩子们有要做特种兵的理想,她就把学生带到武警部队特种大队跟叔叔们联谊,看叔叔们表演,看叔叔学习,发现叔叔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要了解各种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互交,还必须对地理、人文、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了学好各学科的兴趣。

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进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语文阅读浅谈

赵宝花(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摘要】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课型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功能体现在:培养认识能力的功能、丰富知识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写作示范的功能等方面。有此功能,阅读教学课堂必将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搞好阅读教学,不仅意义重大,进而可以认定是教师的责任重大。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要求语文阅读课堂能创造生机和活力,提倡阅读课堂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的方向发展。在此,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理念没错,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自主、人文、活跃、开放”首先要有度,即尺度,绝对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象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