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0: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力倾向测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心理学;效度;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GATB)是美国劳工部就业保险局历时50年,耗资数亿美元,研究了美国上万种职业后编制而成的著名测验。这套测验应用较广,已被大量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很好地预测职业成功和学术成就。GATB是适用于初三以上年级的中学生及成年人的团体测验,包含15种分测验(11种纸笔测验,4种操作测验),可在120~130分钟内测量9种与职业关系密切并有代表性的能力因素。这9种能力倾向因素为:一般智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空间关系理解力、形状知觉能力、文书知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手指灵活性及手部灵巧性。Hammond1984年对GATB的结构进行因素分析发现,GATB测量的其实是4种更普遍、更高层次的能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工具组合能力和空间能力[1]。GATB在国外应用广泛,是升学、就业指导以及人员选择与安置的重要工具。而Droege等研究发现:GATB的一般智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和书写知觉测验可以作为预测学业成绩的良好工具[2]。R.L.Thorndike和E.P.Hagen报告,用GATB预测工程学校学生的专业成绩的R2最低0.46,最高0.58[3]。
个体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将奠定他们一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在美国,大学生入学之初,要进行一项学术能力测验(SAT),通过这种学术能力测验,可以预测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成绩。也有研究者应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来预测大学生的专业成绩。在预测方法方面,以前的研究大都是运用传统的多元回归算法。如果应用神经网络模型新技术,效度是否会有提高呢?这值得我们来探索一番。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新技术。它应用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或计算机模仿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称之为人脑处理信息方式的简化模型[4]。ANN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引起各国政府与军界的高度重视。
目前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算法基本成熟。人工神经网络包括三部分:输入层(input layer),隐藏层(hidden layer),输出层(output layer)。输入的数据显示在第一层,其值从每个神经元传播到下一层的每个神经元,最终从输出层输出结果。ANN是功能强大的函数估计器,只需基本的统计或数学知识就能够进行训练,并加以应用[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具有一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拟合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任意非线性关系,而不要求资料满足正态分布或其他特殊分布,可以自由估计模型(即非参数模型)。因此,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输入和输出间的联系可由训练习得,再运用于计算中[5]。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ANN的一种,由James McClelland和David Rumelhart在1986年提出[6]。它是一种典型的前馈神经网络,其权重的调整采用反向传播的学习算法,神经元的变换函数是S型函数,输出量是0~1之间的连续量,可以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任意非线性映射[7]。通过对网络参数的选取,在确定了网络层数、隐含层神经元数、初始权重、学习速率、期望误差及最大步长后,构建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网络的结构后,利用输入输出样本进行训练,也就是对网络进行调整,多次反复,直到样本收敛,使网络实现给定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从而获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ANN诞生之日起,它与心理学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经网络的灵感来自于神经元的信息处理功能,神经网络的训练则可以反映感觉、记忆、学习等认知过程[8]。ANN已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视知觉识别[9]、技能培养[10]、语言发展[11]等认知领域。研究者发现,ANN对于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等无意识认知过程有着极强的适应性[12,13],对神经网络来说,外界环境的每一次输入都可能会引起网络结构的重新调整(权重变化),从而改变该网络下一次的加工模式。
社会认知与ANN有着类似的信息加工过程。社会认知过程中,人们会按照某种规则对所经验的事件进行组织,从而影响他们在类似环境下对待相似对象的印象与态度。因此,许多研究者针对印象形成[14]、归因[15]、认知矛盾[16]、群体印象[17]等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神经网络模型。
由于ANN的模仿对象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处理方式,因此,它在功能上也具有某些智能的特点。神经网络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非线性映射、分类识别、知识处理。目前,神经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领域、自动化领域、工程领域、医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等各知识领域中,其智能化的特征解决了许多传统信息处理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18]。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认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能够代替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并可以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广泛应用。然而,心理测量学领域内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研究还相当少见。
本研究将使用神经网络算法,取代传统的回归分析,尝试检验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预测不同学科大学生的专业成绩的效度。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1.研究工具
以戴忠恒等修订的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为研究工具,该测验共包括15种分测验,其中11种为笔试,分别为: 圆内打点测验、记号记入测验、形状相配测验、名称比较测验、图案相配测验、平面图判断测验、计算测验、词义测验、立体图判断测验、句子完成测验、算术应用测验;4种为器具测验:插入测验、转动测验、组装测验、拆卸测验。
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方式,每次施测有2名以上熟悉本测验所有项目的主试,最多对38名被试同时施测。首先由主试朗读指导语,在所有被试明白测验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后开始测验。因11项纸笔分测验均为速度测验,所以由主试使用秒表准确计时。
2.研究对象
在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的7所院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共施测1022人。其中男生521人(51.0%),女生501人(49.0%);“211工程”院校569人(55.7%),普通本科院校453人(44.3%);大一464人(45.4%),大二104人(10.2%),大三321人(31.4%),大四133人(13.0%);文科446人(43.7%),理科221人(21.6%),工科355人(34.7%)。
3.数据收集
随机选取其中652名大学生,对他们期末考试中的专业课成绩求出平均分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标准化,以此标准分作为衡量其专业成绩的标准。在652名大学生中,文科专业268人,占41.1%;理科专业218人,占33.4%;工科专业166人,占25.5%;年龄17~24岁,平均20±1岁;男生320人,占46.3%,女生371人,占53.7%。
三、构建神经网络模型
使用专业软件Clementine12.0构建神经网络模型。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更好地对数据关系进行映射,从而使其参数都落在(0,1)之间。归一化选用以下公式:
P=(p-pmin)/(pmax-pmin)
公式中,pmin,pmax分别表示归一化之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P为归一化值,p为归一化之前的值。经过归一化转换的结果在本研究中以P表示,例如P专业课均分。
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开始正式建模。在Clementine中应用神经网络进行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预测的过程如下:首先选择数据源,将GATB的7项能力倾向数据选为输入变量,将标记专业课均分项选为输出变量。然后在字段选项中选择其中的分区节点,设置训练、测试、验证区域样本比例,这是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所需要的一个设置。总体挖掘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数据挖掘过程
接着在模型里选择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Clementine提供了快速、动态、多重、修剪、RBFN和穷举型修剪六种用于构建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Silverston,数据模型资源手册)。选择快速的训练方法,即使用数据的简明规则和特征来选择适合的网络形状(拓扑)。
此后在模型中设置预防过度训练,将数据随机分割为训练集合和检验集合两部分,设置70%的样本为训练集合,并将随机种子设置为18。特定的随机种子通常会生成相同的随机值序列,产生相同的生成模型,从而使结果模型具有精确的可再现性。本研究中的预防过度训练与随机种子设置见图2。
图2 模型设置结果
四、结果分析
1.文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
本模型显示出模型在生成前的选项和生成后的统计情况。结果显示模型对建模数据估计的准确率达90.247%,其中输入层有7个神经元,隐藏层有1∶3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
对各输入点的敏感度进行分析显示,各输入字段的相对重要性参数,按重要性排序为言语能力、一般智力、形状知觉、运动协调、数理能力、书写知觉、空间判断能力,其敏感性系数依次为0.523、0.191、0.09、0.053、0.05、0.047、0.045。
将Neural Net结果结点连接在数据流中的分区结点后,向数据流中增加分析节点,模型分析结果见图3,由图可知,文科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在-0.004到0.036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在0.103到0.105之间,该模型的预测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图3 文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分析结果
再向数据流中增加导出结点。将导出结点连接到Neural Net结果结点。设置该结点属性,将增添的字段的值设置为【abs(P专业课均分 - '$N- P专业课均分') / P专业课均分】 * 100,其中$N- P专业课均分是由神经网络生成的预测结果,如图4所示。该图形的横坐标为导出值,纵坐标表示一共有多少个样本的导出值落在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由导出的定义公式可知,导出值越小,则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别越小。由输出图形可以看出,该模型已达到一定的精度。
图4 文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精度直方图
2.理科大学生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
理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预测模型显示模型对建模数据估计的准确率达90.979%,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与文科大学生模型的数量相同,分别为7个、1∶3个、1个。
理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预测的各输入点的敏感度分析显示:按重要性排序为数理能力、一般智力、空间判断能力、书写知觉、言语能力、形状知觉、运动协调,其敏感性系数依次为0.471、0.233、0.132、0.073、0.046、0.042、0.003。
图5 理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分析结果
模型分析结果见图5,由图可知,理科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在-0.022到0.006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在0.091到0.097之间,结合图6可知,模型达到了一定的精度。
图6 理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精度直方图
3.工科大学生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
工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显示模型对建模数据估计的准确率达90.381%,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与之前相同,分别为7个、1∶3个、1个。
工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预测的各输入点的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按重要性排序为空间判断能力、一般智力、言语能力、书写知觉、形状知觉、数理能力、运动协调,其敏感性系数依次为0.594、0.202、0.084、0.048、0.035、0.029、0.008。
模型分析结果(见图7)显示,工科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在-0.044到0.008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在0.106到0.115之间。模型精度直方图(见图8)显示,由图可知,导出值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模型达到了一定的精度。
图8 工科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精度直方图
五、讨论
神经网络具有的非线性映射、自适应学习、并行性、知识分布存储、逼近任意复杂连续函数等信息处理能力,克服了传统预测方法对于数据处理方面的缺陷,使神经网络能够在心理测量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回归分析要求数据正态分布、线性,以及连续变量这些比较严苛的条件,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却不需要这些前提条件。也就是说,神经网络的算法具有非线性的特点。这可以大大弥补传统统计方法的线性模型的局限。
本研究以人工神经网络建模为统计手段,分别建立文、理、工三类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其专业成绩的预测模型,由建网信息和模型分析结果可知,三个模型对建模数据估计的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预测的平均预测误差在0.091到0.115之间,三个模型均达到了一定的精度。
首先, GATB的7项能力倾向对文科专业成绩的影响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言语能力、一般智力、形状知觉、运动协调、数理能力、书写知觉、空间判断能力,这一结果也可与文科专业大学生优势能力倾向互为佐证。言语能力的敏感性系数达到0.523,是影响文科专业成绩表现的关键能力,这一结果也符合我们研究前的假设和实际情况。文科类专业的学生通常对文字、语言更有兴趣,拥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多以文字工作为主,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考核也是以此职业方向为导向,因而言语能力上得分突出的学生更有可能在文科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达到优秀水平。
其次,对理科大学生而言,数理能力、一般智力和空间判断能力对其专业成绩预测的敏感性系数分别为0.471、0.233和0.132。数理能力是利用算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智力则是需要根据原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而空间判断能力是要求在心理空间进行图形转换进而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这三类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理科类专业侧重于理论研究和科学培养,尤需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理能力、一般智力和空间判断能力是理科学习关键之所在,理科专业要求报考者在这些能力上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在这些能力倾向上得分较低的被试可能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才能够胜任理科专业的学习。
最后,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成绩7项能力倾向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空间判断能力、一般智力、言语能力、书写知觉、形状知觉、数理能力、运动协调。另外,空间判断能力也是工科类大学生的优势能力倾向,以往相关研究也表明,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工科学习是不可或缺的[19],尤其是机械制图等相关专业。工科专业侧重技术应用,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心理空间的运动能力依赖于实际动手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锻炼也会促进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空间判断能力对于工科学生专业成绩的预测敏感性系数达到了0.594的水平――该项能力对工科学习十分重要,若发展良好,更可能在工科学习中脱颖而出。
纵观三类专业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对其专业成绩的预测情况,不难发现,一般智力对于任何一类专业来说都是基础性的能力倾向。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也发现,人们的智力和知识只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人们智力的高低差异对于工作效率不再有明显的影响,然而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能力倾向与工作效率之间始终有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观点: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来说,每种专业类型都各有其关键的能力倾向。该专业的潜在报考者能否胜任该专业的学习和考核,关键能力倾向是至关重要之因素。
总而言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三类专业的专业成绩预测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说明本研究整体的技术路线可行,GATB所测得的7项能力倾向的不同组合可以用来预测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成绩。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GATB的7项能力倾向上的得分情况预测自己报考三类专业的成绩水平,从而判断自己适合报考的专业方向。如能早日实现推广,将是教育界及广大学子喜闻乐见之事。
项目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DIA080131)
[1] Hammod, M..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84,57(1):4348.
[2] Droege, R. C.. GATB aptitude intercorrelations of ninth and twelfth garders: A study in organization of mental abilities[J]. Personnel & Guidance Journal, 1968,46(7):668672.
[3] 桑代克, R.L.,哈根, E.P.. 心理与教育的测量与评价[M]. 叶佩华,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 林耀斌,杜友福.基于Clementine神经网络的商品促销效果预测模型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4):90-92.
[5] 张菊英,韦健,杨树勤.神经网络模型在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43-145.
[6] 严武.基于BP算法的住院天数神经网络模型建模研究[J].中国病案, 2009,10(11): 38-40.
[7] 易东,王文昌.回归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1998,15(5).
[8] 郭秀艳,朱磊,魏知超.内隐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37-843.
[9] Martin, G. L.. Encoder: A connectionist models of how learning to visually encode fixated text images reading fluency[J]. Psychological Review, 2004,111(3):617639.
[10] Berthier, N.E., Rosenstein, M. T., & Barto, A.G..Approximate optimal control as a model for motor learning[J]. Psychological Review, 2005,69(2):329346.
[11] Seidenberg, M. S..Connectionist models of word reading[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14(5):12381242.
[12] 郭秀艳,邹玉梅,李强,孙怡.中学生颜色内隐学习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1(2):122-127.
[13] 郭秀艳,朱磊.神经网络模型对内隐学习的探索[J].心理科学,2006,29(2):410-415.
[14] Kashima,Y., Kerekes, & Andrew. R.Z.. A distributed memory model of averaging phenomena in person impression form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4,30(5):407-455.
[15] Read, S. J., & Montoya, J. A.. An auto associative model of causal reasoning and causal learning: Reply to Van Overwalle’s critique of Read and Marcus-Newhal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 76(5):728742.
[16] Shultz, T., & Lepper,M.. Cognitive dissonance reduction as constraint satisfac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96, 103(2): 219240.
[17] Gureckis, T.M., Love, B.C.. Common mechanisms in infant andcategory learning[J]. Infancy, 2004,5(2):173198.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20题。
由高能加速器或对撞机产生的新粒子用大型粒子探测器来观测。将探测器安装在对撞机
的粒子对撞区,尽可能把对撞点包围起来,以得到最大的接收立体角。
所有大型粒子探测器都是多种探测器的组合体,原理相似,结构各异,规模不等。各种探
测器的基本原理是使带电粒子在穿过物质时,由于电离效应、辐射效应等留下径迹,——①
电子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捕捉这些信息,——②加以放大、分析处理,——③得到粒子的·.
能量、速度、动量等。
探测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粒子的分辨率,通常是由测得的粒子能量、速度、动量等得到粒
子的质量,或根据不同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来确定粒子的类别。当今的探测器都充分
利用大型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随着能量的增加,探测器更加庞大和复杂。对撞后产生的粒子数增多,对触发速率、数据
获取率、电子学和探测器计数率、探测器的抗辐照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提出了
更高要求。在电子对撞机上的探测器大多是对称的,而在德国的HERA~-E作的探测器则前
后不对称,以适应电子、质子能量不同的要求。
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BES)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粒子探沿器,
是国际上在该能区工作的最先进的探测器之一,运行3年来获得的物理结果受到了国际上的
关注。1992年,完成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对过去的结果修正了7.2兆电子伏,将精度提高
了10倍,为解决,寿命、分析比与标准模型框架之一的轻子普适性理论的矛盾问题起了关键
作用。该结果在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上宣布后引起普遍的重视,专家们认为这是近几年高能物
理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此外,它还在J/4、粲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一系列
的成果已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同行的承认,说明我国在τ轻子和粲夸克领域的研究方面已在国
际高能物理界占有一席之地。
16.对探测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安装在粒子对撞区,尽可能把对撞点包围起来,以得到最大的接收立体角
B,其探测方法是用电子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捕捉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留下的径迹
C.探测器能测得粒子能量、速度、动量等来确定粒子的类别
D.各种探测器原理相似,但结构不同,安装位置也不相同
17.高探测器的粒子分辨率与下面哪一项无关?
A.触发速率
B.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C.探测器对称安装
D.探测器抗辐照能力
18.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探测器前后不对称,扩展了对不同能量的电子、质子探测的能力
B.HERA与BES都是性能先进的探测器
C.从粒子的能量、速度、动量可以推知粒子的质量
D.τ轻子是一种粒子
19.划线处这一系列的成果指的不是下列哪一项:
A。完成,轻子质量精确测量
B.有益于解决分枝比标准模型框架之一的轻子普适性理论的矛盾问题
C.在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上引起普遍重视
D.在J/4、粲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
20.文中①-③处应填人的词是:
A.拿/于是/从而
B.用/再/以
C.以/再/于是
D.用/以/不填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1-25题
在5000万年到7000万年前,一类或几类陆生哺乳动物第二次入水,其中有些还适应了淡
水生活。由它们逐渐形成了进化树上的新分支——鲸目。它分为三个亚目:古鲸亚目、齿鲸亚
目、须鲸亚目。其中古鲸亚目的种类于始新世晚期灭绝。白垩纪末期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类
全部灭绝,原始的哺乳动物,特别是真兽类繁荣起来。其中有蹄类由其祖先踝节类演化而生。
第三纪初期,这羌动物特别是其中的与猪、鹿、骆缤纷相近的偶蹄类中的部分种类返回海中生
活,逐渐产生最早的鲸类:古鲸亚目。
研究者们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由陆生向水生演变的鲸类过渡种Panic.usinachus化石。它
们生活于始新世早期,是一种在古Tethys海域浅水中捕鱼为食的水、陆两栖的动物。由它再发
展成为完全水生的古鲸类。到这时,古鲸类与其祖先在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些科学家认为古鲸亚目不是齿鲸亚目和须鲸亚目的直接祖先,——一般认为
后者来源于前者为较满意的推论。齿鲸类和须鲸类均来源于被认为是与古鲸亚目中古鲸科同
源的祖先。齿鲸类起源于3000万年前崭新世界早期,而须鲸类在2700万年前的中期出现。
现代齿鲸类和须鲸类是其祖先以两种不同途径进化的产物:一类保留牙齿,并进一步向单
根、圆锥型的同型齿演化,并逐渐增加牙齿数量。另一类失去了牙齿,而发展成了鲸须。
21.第一段所说的""5000万年到7000万年前”,指的是:
A,白垩纪末期B.始新世早期
C.始新世之前D.始新世中期
22.第一段:“这类动物特别是……”中的“特别是”强调了:
A.偶蹄类动物演变为鲸类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史实
B.某些有蹄类动物的人水与鲸类的产生有最为密切的关系
C.返回海中生活是鲸类之所以产生的重要的环节
D.进化为鲸类的是猪、鹿、骆驼相近的偶蹄类23.以上四段文字内容概括起来表述为:
A.齿鲸类和须鲸类的进化
B.原始哺乳动物再次进入水之后
C.鲸类的起源和进化
D.古鲸类的分支及灭绝
24.以下几种说法中符合上文意思的是哪一项?
A.始新世在白垩纪之后,正好是哺乳动物返回水中生活的时代
B.齿鲸类起源于古鲸亚目灭绝之后
C.发现Pakieetusinachus化石,是在始新世早期
D.鲸类的形成,历经了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演化
25.文中第三段少了一组关联词,应填人的一组是:
A.不仅…而且B.尽管…也
C.虽然…但是D.如果…那么
阅读下文,回答第26~30题。
人们①将核反应堆形象地比喻为核电站的“锅炉”,在这种“锅炉”里烧的是铀、钚核
燃料。②,在核电站“锅炉”这个家庭中,有一个特殊成员——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简称
“快堆”,现在已成为核反应中的佼佼者。在一般锅炉里的燃料如煤、燃油等都是越烧越少,而
“快堆”的“燃料”却越烧越多,——③成了魔炉。——④,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这个名字本
身就可以看出,这里的增殖就是指能增殖燃料。
那么,“快堆”为什么会有这种本领吗?这里,先要介绍一下同位素和核燃料。
铀一235和铀一238都是铀的同位素,它们的质子数同为92,而中子数分别为143和146。
而235和238就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天然铀中,约有99.3%铀一238,铀一235只占0;7%。
在核反应堆中,铀一235如同优质煤,遇到中子就会产生裂变反应;而铀一238却像煤矸石,遇
到中子大都不发生裂变,通常作为核电站的废料处理,积压量很大。
在“快堆”中用的核燃料是钚一239。:钚一239发生裂变反应放出来的快中子,会被装在反
应区周围的铀一238吸收,又变成钚一239。就是说在核锅炉中一边“烧”掉钚一239,又一边使
铀一238转为成新的钚一239,而且新产生的钚一239比“烧”掉的还多。这就使“快堆”的燃料
越烧越多。
“快堆”增殖核燃料把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50—60倍。一座快堆核电站,·在5—15年的
时间内可使燃料数量翻一番。“快堆”正好解决了热中子核反应堆产生的大量铀一238废料堆
积问题。通过建造快堆核电站,既能用铀一238发电,又能增殖燃料。因此“快堆”被人们称为
“明天的核电站锅炉”。
26.本文主要说明的对象是:
A.核反应堆B.锅炉
C.“快堆”D.铀
27.快堆的燃料能越烧越多的主要原因是哪个?
A.由于铀一235遇到中子就会产生裂变反应
B.由于钚一239能发生裂变反应,而产生大量的铀
C.由于钚一239裂变反应放出的快中子,能被铀一238吸收而变成新的钚一239
D.由于“烧”掉的钚少,而新产生的钚多
28,下面的说法中符合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快堆”得名的原因
B.铀、钚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增殖
C.“快堆”因其增殖迅速而得名
D.第二自然段中的“这种”指代增殖反应
29.下列说法中全都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组是:
①铀一238根本不能裂变,因而是废料
②在“快堆”中钚一239被置于反应区中
③“快堆”的增殖功能主要靠裂变反应
④变废为宝是“快堆”的功能之一
⑤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中子数量多的铀同位素,能产生的能量也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⑤
30.文中第一段①—④空中应填人的词是:
A.一般/因此/以至于/实际上
B.通常/所以/甚至/其实
C.不填/但是/简直/于是
D.通常/然而/简直/其实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1~35题。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记忆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即便是关掉电源以后,该记住的也不会忘
记。这是芯片的功劳。但是,有了瓦伦的发明,电子配件也可以有计算机芯片般良好的记忆能
力了。当然,现在的蜂窝式移动电话和数码摄像机等电器中已经配有非易失性芯片,但是,制
造成本非常昂贵,同常规芯片相比,速度也很慢。瓦伦的芯片制造成本和平常芯片的一样低
廉,速度也同样快。1998年4月,第一批新型芯片正式问世。同计算机芯片相比,电子设备上
的芯片显得大多了,所以瓦伦戏称他的发明为“大象芯片”——他的发明和得奖完全是“意外之
财”:他们做试验时一时疏忽,把电路上的一个晶体管通了电,关掉电源后,晶体管内还带电。
以前从未注意到硅片做的晶体管还有这个特性,即便是注意到了,肯定也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几周以后,在某次电子会议休会时,瓦伦提到了他试验室里好玩的事,有位同行脱口指出,那很
可能会解决非易失性记忆问题!
瓦伦才真意识到,好玩的东西有好大的市场潜力。
31.瓦伦发明的“大象芯片”,规范的称呼应该是下面中的哪一个?
A.电子芯片
B.非易失性记忆晶体管
C.瓦伦的芯片
D.非易失性芯片
32.“这个特性”指代什么?
A.晶体管内带电
B.硅片做的晶体管带电
C.晶体管烧热后带电
D.烧热后的晶体管,停电后还带电
33.“好玩的东西有好大的市场潜力”意思是:
A.计算机芯片与电子芯片比较,有其显著的优势
B.非易失性记忆游戏终于成功地付诸生产
C.瓦伦的新型芯片以价格低廉、速度迅捷赢得了市场
D.电子设备上的芯片比计算机芯片的优势明显
3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常规芯片”与“平常芯片”的含义不尽相同
B.文中的“新型芯片”“电子设备上的芯片”与“大象芯片”是指同一事物
C.新型芯片的成本与速度是瓦伦发明的意义之所在
D.成功孕于偶然,创造会在不经意中光顾,计算机芯片的发明就是这样
3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计算机的记忆功能取决于芯片
B.瓦伦的发明并不能获奖,所以获奖是一项“意外之财”
c.瓦伦在实验中把晶体管烧得过热是出于一时疏忽
D.瓦伦认为这种实验很好玩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6-40题。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蒂夫·凯博士领导的研究
小组鉴定出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的奥秘。虽然这些行为与环
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口光照长短等,但植物学家一直认为生物钟是植物感知外界条件的决定因
素。要鉴定生理节律的生物钟基因,通常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生理节律能否被检测到,第
二,需要找到这种生理节律的异步个体。植物光合作用节律常规方法是难以检测到的,史蒂夫
·凯领导的研究小组借助茧火虫的发光基因;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研究小组把茧火虫的发光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使之与一种叫拟地南芥的植物的调控光
合作用基因相联。待植物萌发后,喷施一种能使茧火虫发光的化合物,结果每当拟南芥的生物
钟活化光合作用,幼苗便开始发光。这样就容易地检测出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研究人
员发现,大多数拟南芥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但其中有些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介于
21—28小时之间。通过正常植株(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和突变类型(周期介于21-28小
时之间)的遗传图谱比较,他们发现拟南芥控制光合作用的生物钟基因位于第五染色体上。生
物钟基因的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
36.第一段中提到“植物生物钟”,第二段提到“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和“异步个体”。
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四个概念完全相同
B.四个概念各不相同
C.前两个概念相同,后两个概念也相同
D.最后一个概念不同于前三个概念
37.对科学家能鉴定出生物钟基因的前提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已探索出植物生长的规律
B.用生物技术移植萤火虫的发光基因
C.有办法检测植物生理节律
D.找到了被检测植物的异步个体
38.以下四项是检测的四个过程,对过程叙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发光基因和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联
B.受检植物萌发后喷施能发光的化合物
C.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幼苗开始发光
D.检测出受检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
39.从全文看,对借助萤火虫基因的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了解植物内部和外界变化的因果关系
B.检测植物生物钟基因
C.绘制植物的遗传图谱
D.断定生物钟基因的确切部位
4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南芥的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对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o.正常植株和突变植株不同在于光合作用周期不一样
C.科学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
D.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已被鉴定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1-45题:
下列植物生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生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依据。
(一)植物根茎叶的表面可以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一进入植物体内,
就可随维管束的筛管液流与导筛水流传布周身。植物的这种特性给农用药剂大开方便之门。
原来需要从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中,有些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因而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若
采用溶液喷射的根外追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农用药剂可以“内服”——注射法,并能
在体内转移与保留。一向“外敷”用作保护层的除害药剂,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用量大、期
限短。二者比较起来,已不可同日而语。
(二)溶液培养植物成功,确定了营养代谢所需的水份与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性质和数量,成
为合理、定量灌溉与施肥的依据,并给无土栽培作出了榜样。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不仅
供给植物生活的能量,还给植物个体发育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再通过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
响,植物的遗传性状才能实现。植物为了维持生存,依靠感应性来适应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
期的变化,以及逆境的胁迫。植物常在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后,便发出信使在体内传递,影响效
应部位反应出来。研究发现,这些信使是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它们的生理活性强、功能
各异,化学结合比较简单,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无论是内原激素,还是人工调节剂,在植
物上微量施用,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
41.“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据有哪些?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农用药剂具有生理活性,可以进入植物体内。
②植物根茎叶可以吸收喷洒在表面的农用药剂。
③植物体内筛管液流、导筛水流遍布于各部位。
④不需要根系吸收,可防止土壤固定某些元素。
⑤农用药剂进人植物体,可经维管束传布周身。
A.①⑤B.②⑤
C.②④D.③④
42.对“溶液喷射”可“传布周身”与“外敷”“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这一说法,解释不恰当
的一项是:
A.使用的农用药剂未必相同。
B.前者针对“根系吸收”而言,后者针对“内服”而言。
C.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操作。
D.使用的农用药剂配制的浓度未必相同,后者浓于前者。
43.“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指的是:
A.水分、矿质元素在日照下产生能量,造成特定环境。
B.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性的变化。
C.植物从日照中获得能量和必需的生态环境。
D.日照对植物实现遗传性状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
44.“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生理变化”指的是:
A.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以实现遗传性状。
B.植物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胁迫。
C.植物的敏感部位发出的信息在体内传递。
D.植物的某些部位接受刺激发生的反应效应。
45.文中“信使”的功能和特性有:
①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
②化学结构复杂
③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
④生理活性强、功能各异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A2.B3.D4,B5.C6.B7.B8.B9.C10.B
11.B12.C13.C14.D15.A
第二部分
16.C17.C18.B19.C20.B21.B22.B23.C24.B25.C
关键词: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定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38-02
一、引言
当前社会背景下,企业对求职毕业生的岗位技能的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求职毕业生为了获取更好的职业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增加竞争优势,愈加凸显出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前期访谈和文献研究发现,企业比较关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责任、主动性、学习、沟通和坚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定位不清晰,易眼高手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同时,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学校获得的知识老旧,而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就无法满足岗位的知识与技能需要。许多学生进入职场以后,因性格或者过于追求个性,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协作中。以上问题表明,提高其职业能力是必要的。研究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丰富和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能力领域的研究,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框架与路径;有利于提高组织在筛选计算机专业员工时的质量,也为计算机专业的求职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
二、职业能力的概念与测量
1.职业能力的概念。关于职业能力,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邓泽民等人(2002)从性质定义、条件定义、结构定义和过程定义四个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职业能力的界定,概括职业能力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最后形成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1]吴晓义(2006)指出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活动必备的相应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2]徐国庆(2007)指出职业能力是一种“联系”,在知识和工作任务的要素之间形成联系的过程就是职业能力形成的过程。[3]匡瑛(2010)从心理学理论发展的角度比较分析国内外职业能力内涵的差异,梳理出职业能力的内涵:技能、知识、潜能以及情境性的综合能力。[4]王君普(2006)在心理学视野下对职业能力内涵进行再分析,将职业能力内涵概括为一般能力(智力)、情绪智能和专业能力。[5]甘英等(2013)指出职业能力是个体在面对某一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交往能力、概念能力及技术能力。[6]
2.职业能力的结构与分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的可操作性,换言之,职业能力应该具备可以量化的结构或者标准。陈宇(2003)认为,职业能力是可以被结构化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职业特定能力。第二,行业通用能力。第三,核心能力。[7]颜青(2010)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职业能力的构成,指出职业能力是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发挥作用,其中还包括创新能力。[8]心理学中,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有效方式以及与此相应的个性心理特征。其包括两方面,一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熟练程度;二是概括化的心理活动或称智力操作。职业能力就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类化迁移与整合的一种能力。[9]
3.职业能力的测量。对职业能力的测量,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认证体系。在西方国家,就业情境中常用的是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最早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是由美国劳工部就业保险局编制的,确定了9种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能力倾向因素。这9种因素主要包括:一般智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空间关系理解力、形状知觉能力、文书知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手指灵活性和手部灵巧性。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施测后,个体得分最后转换成平均值100,标准差20的标准分数,由此可以绘制个体的能力剖面图,进而可以直观地看到9种能力因素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优劣倾向,也可以比较个体之间在9种能力因素上的相对水平。同时,以往研究表明一般能力倾向测验与工作绩效存在显著性相关,能够预测职业的成功与否。
在我国,戴忠恒(1994)对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做了三方面的修订:(1)改动了可能与文化因素有关的分测验的测题(仅体现在用词方面),使其适合中国国情;(2)11个纸笔测验的实施“说明”改动的更加详尽,以使测验更加标准化;(3)所有被试统一在答卷上作答,有利于重复使用测验。修订后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G(智力)分数与瑞文测验IQ的相容效度系数为0.567。除了能力倾向P、F、M的稳定系数分别为0.68、0.65、0.51外,其余的均在0.71以上。[10]也有学者参照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编制测验。王进礼等(2004)采用工作分析方法把长-鞍团队智力测验发展成为多项能力倾向测验(MAT),提出了武警部队一类团体工作任务所需的四因素能力倾向结构模型并确定了MAT包括抽象思维、空间能力、主义和速度、动作稳定四个分量表。该测验的重测信度为0.79,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3―0.88。测验的α系数得分为0.80,各分量表的是0.53―0.75。在效度方面,MAT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测验与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简式总分和相应分测验显著相关。[11]毕重增(2003)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修订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AS)1994年第二版。修订后的中国版本的EAS测验总体特征体现在:(1)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测验的项目质量良好且编排合理。(2)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各分测验是单独计时的,可以灵活地根据选拔性质和工作特点选用其中的部分测验。[12]
三、研究展望
综上,职业能力在不同程度上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个性特征、情境等因素。同时,存在分歧的职业能力结构和分类划分,表明职业能力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体。它是各种因素根据重要性整合的有机体。纵观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多数是对职业能力进行定性分析,当然,也存在不少学者编制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未来研究可以聚焦在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上,确定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量化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因素等。
1.聚焦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的研究内容。通过文献搜集和前期访谈,以计算机专业为出发点,企业在筛选求职者时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品质等。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应该包括工作知识、工作技能、态度和动机等等。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所涉及的知识不单单是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包括相关的非专业知识。
2.注重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的定量研究范式。目前对职业能力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特定职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以往学者多是关注职业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或者培养模式研究。这些研究从问题意识出发,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方向,未能使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可以从定量描述的角度着手,在确定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维度的基础上,运用调查法和相关法对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未来研究希望的技术路线主要是:(1)利用文献搜集法和访谈法确定计算专业的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2)利用问卷法,编制一份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问卷;(3)利用编制的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问卷,同时结合学生的课程成绩,建立一个数据模型,使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能力更加量化,更加有说服力,从而达到对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的定量分析的目的。研究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丰富理论的层面上,在实践上,提高了研究结果有效可靠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等.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
[2]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25-28.
[4]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1):131-133.
[5]王君普.心理学视野下的职业能力内涵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1):254-254.
[6]甘英,梁芷铭.职业能力拓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2):82-84.
[7]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33):26-26.
[8]颜青.浅析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职业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48-50.
[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戴忠恒.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简介及其中国试用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1994,(1):16-20.
什么是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关哪些职位应通过考试录用补充人员?公务员考试录用,是指机关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面向社会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选拔公务员的制度。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都要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什么是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可以简要概括为“凡进必考”,即凡是进入公务员队伍就要通过考试,该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是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面旗帜。它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既是制度设计的目标,也是制度实施的原则。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从1994年至2004年,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共制定考试录用的法规和政策文件24个,形成了公务员管理环节中体系最完善、操作性最强的单项法规体系。《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新的考试录用配套法规。另外,不仅仅在录用程序上严格遵守“凡进必考”制度,在公务员的晋升和提拔上也有相应的考试制度。“凡进必考”和“凡晋必考”逐渐结合,公务员考试录用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减少考试录用运行成本,遏制用人腐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从考试科目来说,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确定通知,除了对一些技能有特殊要求的,大部分不要求专业科目考试。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例如,北京、上海、广东考的是《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江苏省今年的考试共分三类,A类笔试科目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三科;B类和C类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科。除此之外,各省市的招警考试还会增加一门《公安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因此,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地进行复习。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物理;心理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10-01
在物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为一位物理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方法。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特点和方法
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和特点。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学习的认知过程、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物理学习心理分析属教育心理的研究内容,它跟其它教育心理分析如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学业成就测验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分析或测量,所测到的心理物质有重叠的部分,故一般来讲它们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是物理学习心理测量又区别于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以及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与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的是一般认识能力或一般能力倾向;学业成就测验或各种选拔考试,根据其测试目的,往往是对知识和部分能力的综合测试;物理学习心理分析则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对进一步学习物理起决定作用的心理特质的分析或测量。
二、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方法。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心理分析,其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分析必须是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各种物理作业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来探知学生的心理特质;同时由于它也是一种心理分析,可以借鉴一些一般心理测量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对研究对象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作观察记录可采用以下方法:①评等级法,即先将要观测的心理特质或行为排出不同等级,记录时在相应的等级上做标记;②记录出现频率法,即观察时出现一次特定现象即在表格中该现象处做一次标记;③连续记录法,即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笔记、录音机、摄像机等手段记录下来以进行分析。
(2)谈话法。谈话法即直接与被试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谈话并记录谈话内容及被试学生的反应。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统一的谈话提纲,以确保对不同被试学生施以相同的刺激;②事先对被试学生可能的回答分类制表,谈话时只在相应的项目上作上标记;③建立和谐的谈话气氛,消除被试者的拘束和戒备心理,使之畅所欲言。
(3)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查的方法。运用问卷法可以对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等进行调查。
(4)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心理测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进行测量的方法。运用测验法可以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大规模的测量,是研究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特别是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为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法对整个测量过程特别是测验的编制有严格要求。
三、物理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
1、物理学习中思维障碍的分析。思维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也是存在障碍最多的心理活动。思维障碍干扰和阻碍物理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物理学习能力甚至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造成思维障碍的因素很多,一般可归为三类:一类是知识因素,即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为思维活动定向的知识或有关知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而形成思维障碍。如在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过程中,如果相应的表象知识缺乏或错误,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或新旧概念界限不清,则都有可能发生思维障碍,形成对物理概念的表面理解或引起概念的混淆。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如果学生对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含义或适用范围不清楚,则这一思维过程必然会遇到障碍。再一类是技能或能力因素,即缺乏执行思维活动的智力技能或能力从而使思维过程无法继续。例如综合性强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灵活性强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具备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即使是基本的物理问题也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智力技能,否则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活动会障碍重重,无法顺利进行。最后一类是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和一些外来干扰因素。如中学生思维的绝对化、片面化倾向,想当然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定势的影响都可形成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的分析比较复杂,不象能力可以通过测验测出,也不像动机可通过问卷调查。思维障碍存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间接反映在学生的智力作业中,学生自身也不一定能意识到,因而既不能通过外部观察和学生内省报告直接得到,也不能在学生的作业中直接测出。对思维障碍的分析只能综合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和测试法(或作业分析)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及结果的深入综合分析方可得出结论。
笔试过后,4月上旬成绩揭晓,“接踵而至”的就是2014年上半年录用公务员面试,笔试分数揭晓后到面试大概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从以下几点提早加强面试准备。
一、相信自己,毫不怀疑。
考生在知晓自己的笔试成绩合格之后,作为一名竞争者,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笔试的成绩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所以,在接下来的面试考验下,一定要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干扰,给自己在最大程度上信念,把自己带向成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做一些自我激励、自我暗示的行为,要建立一种不可战胜的气度,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二、专业训练,认真对待。
“认真的态度”是做任何事情的物质基础与准备,有了认真的态度,就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公务员考试是具一个竞争性的考试,选择好的教材,掌握固定的模式,科学的训练可以是考生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一个更大的提高,训练一定要专业,一定要有进行组织训练,使方法成为习惯,只要是考试,熟能生巧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一次考试,每次总结分析,查缺补漏。
三、高度仿真,换位思考。
考生在参加考试之前,一定要了解考试的基本组织模式,也是一种提高自信、降低紧张系数的有效方法。在日常的训练中,分析对事物紧张的原因,逐渐熟悉陌生的环境,对场面的熟悉程度,对着“镜子”训练是最好的自我检验的方法,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动作、自要己的语言,对照自身,每次的训练中有那些进步。面试回答问题是有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考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计算自己的答题时间,估计准确程度,对面试的整个过程有了全面的充分的了解之后,对于考场,考生有了一定的把握能力,使自己成为考场的主角,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控制考场气氛的能力。
四、冷静对待,注意观察。
经过几轮完整的训练之后,这时候进入考场的考生应该是胸有成竹,进入考场的时候,评定情绪,保持最好的状态进入考场,尽量给考官一个良好的印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考官,特别是考官的反映,冷静是考场最有效的利器,可以帮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dministrativeAptitudeTest,简称AAT)是指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性质是一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要对这个概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我们先要明确知识、技能、能力和能力倾向这些相关概念:
一、知识、技能和能力
知识涉及一个人知道什么,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所得。从整体而言,知识是指人类在从事各种社会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系统认识成果;对个体而言,知识是指一个人对事实、理论、系统、惯例、规则和其他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理解。它既包括处于零散、个别、孤立、肤浅或不完整的感性认识阶段的感性知识,也包括达到理性认识高度的理论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理性知识。
能力和技能涉及一个人能做什么。能力可以概括为能胜任某种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主
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可以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不论能力是来自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学习,都是指当时已经具备而不需要进一步训练的主观条件。技能则可以定义为通过一定练习而形成的,使个体得以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和智能的操作系统,常体现为一定的熟练性。
二、能力倾向
能力倾向(即潜能)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
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换言之,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潜力如何。
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素质,它既不等同于人的智力,也不等同于人在某方面由教育和训练而获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相对广泛性。我们通常所谓的“智商”即智力水平,可以影响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时的效率,但通常都是间接的;而我们所说的“能力倾向”则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某一职业领域中多种甚至全部活动的效率;而专业知识技能则仅仅影响某种具体的活动。
第二,相对稳定性。它不像人的智力水平那样很难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很难影响到他的智力水平,但却会影响到他的能力倾向。能力倾向又不像具体的专业知识技能那样容易通过强化训练而在短期内提高或遗忘。
第三,潜在性。它表现为一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已有的水平和现实。一个人的手指灵活性很强,我们可以预测他在许多与手部动作有密切关系的活动领域中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但这仅是可能而已,这个人也许并没有条件或机会发挥他的优势。
从理论上讲,认知能力结构的各个部分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测评工具,如测验来进行评价,
而能力测验考查的就是处于人的能力结构中间层次的能力要素。
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公共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它主要是通过测试一系列心理潜能,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预测一个人在行政管理职能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一种考试。这种考试测试的是一个人在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能力。性质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作为一种为公务员职业选择合适的从业人员的评价手段÷公务员录用考试必须把行政职业能力评价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利于帮助人事部门了解考生从事行政工作的潜力与差异,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第二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特点
一、题目数量多
要测量考生的行政职业能力,仅凭一两道试题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设置大量的试题。
一般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会设计135~140道试题,各省、市地方公务员略有不同,但都不低于。l20道题。测试内容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多种形式出现,因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具有题目数量多的特点。
二、时间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具有时间紧的特点,它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内,答完所有试题。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内容比较简单,如果时间充分,一般考生都会取得高分;但在时间紧、题量大的条件下,就能有效地反映考生反应的快慢,区分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内容覆盖面第三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作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务员录用考试总体包括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功能。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考前报名资格审查,可以了解考生的学历、经历、工作表现以及其他背景信息,以此来考查考生一般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性。通过体检,可以了解考生的身体状况。在面试中,通过结构化的面谈答辩,我们可以了解考生在社会适应性及个性倾向方面的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求索精神;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模拟作业可以考查考生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性品质;通过操作演练可以了解考生与具体工作职位有关的操作技能。在笔试中,通过专业科目考试,可以考查考生具体的专业知识;通过语文、数学、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自然科学知识、中国近现代史、时事等科目的考试,可以了解考生对行政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以上这些环节看起来已经有很多内容,也很复杂,但是如果在考试程序中没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那么就会很不全面,或者存在致命的缺陷。
因为从能力的层次结构来看,如果只测查考生的一般能力和知识技能而不测查其职业能力,就不能知道考生在行政职业方面是否有发展前途,考取的考生即使暂时表现得适应工作,
也很可能是一种“高分低能”的人,没有发展后劲。因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概括起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具有否决权。
通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说明应考人员具备了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公务
员职业能力测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公务员的最低限度要求,它通常配合其他考试和
测评手段一起使用,相互补充。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成绩应规定一个最低限度,高于此限度的,可将得分与其他方面的测评结果结合起来考虑;低于此限度的则不能被录用。这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的否决权原则。
二、对用人部门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可以作为早期筛选测验来使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纸笔施测的团体性测验,全部采用客观化、标准化试题,因而可以使用机器阅卷。经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初选后,不具备基本能力素质的人就不可以进入以后的评价程序,从而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利于帮助人事部门了解考生从事行政工作的潜能与差异,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以达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的目的。
四、从人才的选拔制度上说,有利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并由机器阅读,从而使这种考试具有极大的客观性。在我国录用考试发展的现阶段,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盾牌,有利于打破选人、用人中的人情阻力,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利于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由国家公务员局组织有关专家精心编制的,它原理科学、材料精确、施测严密、结果客观,因而有利于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四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结构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要考核的是与行政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潜在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决定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内容。
根据国外公务员录用考试一百多年的经验和国家公务员局部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我国
确定了在职业能力方面,机关行政工作要求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最基础的素质能力。只有当这些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并得到一定知识经验的支持后,才能形成综合判断、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另外,考试内容设计上还充分考虑到要适应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的可操作性。
基于这些认识,国家公务员局选择了上述能力要素中最基本、最主要和便于实际测查的方面,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大内容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只有当这些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得到一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持后才能形成综合判断、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这五种能力只体现了对国家公务员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并不代表行政机关职业能力和所有方面,因此,能通过测验只是说明应试者具备了做好行政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下图为2014年和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卷构成,包括了各部分的题量与时间分配,及各部分内容的测量目标概括。(仅作参考)
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要求具备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多层次的能力素质。因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必须能够考查考生这些方面的能力素质,这就决定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必然包括相关内容知识,覆盖面广也就相应成为其特点之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这种特点要求考生必须了解这一测验的性质和方式,熟知各种题型和答题方法,以避免因不了解考试的形式而影响考试的成绩。
四、目标、功能和特性界定明确,旨在选拔公职人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潜在能力的考试。其作用是通过测试一系列的题目测验考生在公共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从而发现和选拔那些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特别是政府等部门工作的人才,以充实、更新和优化公务员队伍。
年份
部分
内容
题量(道)
时限(分钟)
测试目标
言语理解与表达
40
30
中文词句含义理解能力、文章段落的准确理解掌握运用程度
数量关系
20
20
基本数量关系的快速理解和计算能力
判断推理
35
40
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
判断的基本能力
2014
四
常识判断
25
10
涵盖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方
面,考查应试者在这方面应知应会的
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
断的基本能力
五
资料分析
20
20
较简单的图、表、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
和分析能力
合计
140
120
言语理解与表达
40
30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思考、迅速而
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数量关系
20
20
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
关量问题的技能
判断推理
35
40
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
2014
四
常识判断
25
1O
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五
资料分析
20
20
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
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合计
关键词:胜任力 胜任特征模型
一、胜任力的概念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准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胜任力模型为某一特定组织、水平、工作或角色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反映了某一既定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所有主要的行为、技能和知识,因而经常被当作工作场所使用的工具。
国外对胜任力的正式研究起源于1973年,麦克丽兰发表了题为“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的文章,对以往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进行了批评。他指出“学校成绩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不能预测工作绩效或生活中的其它重要成就,这些测验对少数民族不公平,应该用胜任特征测试代替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1982年McClelland与Boyatizis出版了《胜任的经理:一个高效的绩效模型》一书,胜任力模型开始在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广泛应用。
二、胜任力的结构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总和。Spencer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冰山原理”提出了胜任力的冰山模型,各种胜任特征可以被描述为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共有五种类型的胜任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征、知识和技能。按照这个模型,“知识和技能”是处于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改变的浅层次特征,“动机和特质”是潜藏于水面以下,不易触及到难以改进或有所发展的深层次特征,“自我概念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有关KSAO维度多元性研究为冰山模型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支持这个模型。
三、胜任特征建模的方法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有很多方法,包括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观察法等,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通过交流交谈,采用不断提问的方式,让被访谈者尽可能详细地说出自己在成功或失败的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深层次了解成功事件中所体现出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以及不成功事件所欠缺的素质和能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胜任特征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理论研究成熟且有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案例,包括胜任特征的含义、定义,胜任力模型建立的方法、步骤,行为事件访谈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多种职业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建立等。
Spencer& Spencer(1993)总结出版了《McBer Compentence Dictionary》,他们对科技界、教育界、制造销售业、服务业、军队、政府机构、医疗等行业与组织的200多个工种进行了研究,试图发现管理人员普遍具有的工作胜任特征因素结构,综合了360种行为事件,提出了适用于几百种工作\职业\岗位的21项一般性能力,并建立了包括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经理人员和企业家5大类的通用行业的模型。每一个模型都由10多个不同的胜任特征组成。这一胜任力模型及其词典已经成为以后胜任力研究的经典参照。
麦克丽兰运用工作分析、关键事件访谈等系统的分析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提炼,提出了管理者20多种胜任特征,如信息获取能力、分析思维、概念思考、策略思考、人际理解和判断、客户服务导向、影响他人能力等。
Hay的研究归结出以下核心能力特征:责任感、影响力、预见性、沟通、应变力、多视角、自我意识、概念化等。
斯宾塞总结了他们多年胜任特征的成果,提出了5个通用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每一个模型都由10多个不同的胜任特征组成。其中,企业家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以下胜任特征:(1)成就:主动性、捕捉机遇、坚持性、信息搜寻、关注质量、守信、关注效率;(2)思维和问题解决:系统计划、问题解决;(3)个人成熟:自信、具有专长、自学;(4)影响力:说服力、运用影响策略;(5)指导和控制:果断、监控;(6)体贴他人:诚实、关注员工福利、关系建立、发展员工。
五、国内研究应用情况
国内对胜任特征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2000年以后研究全面开展。从研究的类型来看,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既有模型体系研究也有测评方法研究,研究的角度有人力资源管理也有心理学角度;研究的被试群体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教师、科研人员、行政干部等,涉及政府机关、学校、邮电系统、企业、铁路、医院、通信系统、航天系统等各个行业领域。目前胜任特征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已经广泛开展,研究人员运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国内大中型企业中,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并逐步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
六、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选购适合的教材
在购买教材时首先要关注教材的权威性。目前市场上可选择的教材有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编写的公务员录用教材,这两家单位都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其出版的公务员考试教材特色非常鲜明,考生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可以多加注意。
2.要重点突出
对任何一门考试,考生都需要“点、面”结合复习,抓住重点,提高效率。作为公务员考试,自然每一部分都很重要,但考生可以通过分值、题量来把握考试重点。据教材归纳: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预计题目35~45道,分数25分左右。数量关系部分预计题目15~20道,分数15~20分左右。判断推理部分包括:图形推理预计5~10道题,分数5分左右;定义判断预计10道题,分数6~8分左右;类比推理预计5~10道题,分数5~10分左右;逻辑判断预计10道题,分数6~10分左右;常识判断部分预计20~25道题,分数10~15分左右。资料分析部分预计20道题,分数20分左右。由此可知,数量关系、类比推理、资料分析相对分值较高。这就需要考生把握这几部分的正确率。言语理解题量大,考生需要锻炼答题速度。
3.详细阅读解析部分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任何一本考试用书除了要有大量的习题,更需要详尽的解析。习题是锻炼,解析是提高。知道解题方法才能对题目有更充分的了解,这样,真正上考场了,考生就能有全面的把握,以不变应万变。详细的解析也可以让考生不仅了解本题正确答案的知识点,也可以了解其他选项的知识,做到一题延伸多题。
4.选择难度适当的试题进行演练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量很大,去年有140题,两个小时能全部做完是极不容易的。《申论》的材料达一万字以上,从阅读、理解到答题的过程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一些专家甚至推出“速度也是一种成功”的观点。考试时间如此宝贵,考生怎样才能提高速度呢?从考生来讲,需要大量地做题、不断练习;从考试用书来讲,要提供难度和真正考试相当的试题。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在一种真实的状态下模拟,才能真正提高做题速度。
5.申论部分要选对资料,培养语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的申论教材,对命题思路把握得比较好,可以选择作为基本的参考。另外,《半月谈》是一个不错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其中的“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要想在语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简单的浏览是不够的,需要花费时间和气力。如果能够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人民日报社论或半月评论,效果是非常好的。
关键词:胜任特征 胜任特征模型 公共部门
1 胜任特征模型的涵义与特点
1.1 胜任特征模型的涵义
从麦克利兰开始,胜任特征被赋予高绩效者的行动特性之涵义。后经Boyatzis和Spencer & Spencer等的研究,演化成为与卓越的职务绩效密切相关的持续的个人特征,包括个性要素、能力和行动特征。对高绩效者的能力、个性要素与行动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可以具体模型化,即得到胜任特征模型。
1.2 胜任特征模型的特点
胜任特征模型不是一种具有绝对标准或严密实施性的技术工具,因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性、对行为的影响存在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具体而言,行为受不同层次、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由一种行为倒推出内在深层次某种特性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而且行为具有情景性,很难复制和模仿。但是它引导人们关注能应对变化环境,并产生高绩效的内在相对稳定的隐性特征或能力,因此,很多组织纷纷尝试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 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公共部门的构建
公共部门不同于企业组织,在导入环节,应构建与其相适应的胜任特征模型。
2.1 胜任特征的测量和评估
行为是测量胜任特征的通用语言,最初的关键事件法和现在通行的行为事件访谈法,都是要将抽象的胜任特征概念具体化为易观测的行为,需要专业人士或专家来施测。
公务人员,特别是公务管理人员,其胜任特征模型应该区分常规的胜任特征和特殊的胜任特征。前者是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驱动高绩效的要素,应使用严密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能力倾向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动机测验等做出科学决策;就特殊的素质或能力特征而言,要针对自己部门的工作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或突发事件,开发胜任特征测评工具。评价中心是一种可资借鉴的技术,一般借助于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测试、角色扮演等工具,开发测评情景或案例,来测量公务人员在应对应急事件或危机的能力需求。
2.2 胜任特征模型建立的方法
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有严谨法和简易法两类。其中,前者包括:战略演绎法、标杆研究与参考法和行为事件访谈,而后者则指基于现有胜任特征词典或数据库的选项法。其中,战略演绎法是在已经制定组织经营战略的前提下,导出实现战略所需要的组织核心能力,从而确定不同层级、职务别的个人的胜任特征。这种方法是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的建构方法。标杆研究法是首先确定一标杆组织,通过分析其特征,并且与组织自身作比较,借此明确本组织的问题点,进而加以改善或纠正。行为事访谈法发展于关键事件法,其过程为:先选定欲调查的岗位,并确定高绩效者标准,再选出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通过对他们进行严密的访谈而确定出高绩效者的行动特性和能力要素,从而形成胜任特征模型。而简易法则是指利用现成的胜任特征词典或数据库,再结合本组织的特点进行修改而成。
3 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公共部门的应用
胜任特征模型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形成和保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将胜任特征模型导入人力资源管理中,尚需注意两点:
3.1 招募筛选是最恰当的直接应用领域
胜任特征模型可应用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素质测评、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但是最好的切入点应该是在招募筛选环节,这是直接应用效果最突出的领域,因为素质模型中那些隐性的个性特点是支撑模型中其他素质要素的基础或根系,往往是不易改变、与生俱来的特征,即是有些学者所称的元胜任特征,无论是直接进行培训开发还是通过绩效管理或薪酬激励,其变化的可能性或空间不大,或者说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领域做出的努力影响的更多是那些模型中较上层的、更外显的要素。同时,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胜任特征模型在绩效考核和薪酬中的应用较少,而且困难也较多。
3.2 胜任特征模型与岗位要求的整合
强调胜任特征的重要意义绝对不是要否定工作分析和岗位的要求,因为一方面是胜任特征本身就是一模糊抽象的概念,对其测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基于岗位要求的传统的量化测量既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将特定时期组织所需要的一些关键的能力或个性特征与可以具体测量的基于岗位的绩效指标相结合,并确定合理的权重,将主观和客观评价有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Boyatzis,R.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of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82.
[2]David D.Dubois,William J.Rothwell & Deborah Jo King Stern et petency-Bas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Davies-Black Publishing, Palo Alto,California,2004.
[3]McCl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24.
[4]Spencer,L.M.& Spencer,petence at Work: Model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M],New York:John Wiley & Son-
s.1993.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日益凸现,中国各校纷纷应用不同的方式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按照适用对象职业成熟度的不同可以将之分成三种形式:课程和讲座、职业心理测评、职业生涯辅导,其中职业生涯辅导又有个体和团体之分。这几种职业指导方式推广至细、由浅及深、由理论到应用,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学校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职业成熟度予以针对性的、系统的指导。
职业指导的理论根源于人的差异性,人的差异不仅限于生理特点,诸如身高、性别、肤色等等,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我们的能力、优缺点,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好恶都是不同的。职业指导就是根据个人的这些内在特质和外在要求帮助人们选择并适应学业或职业的活动。职业成熟是衡量个体职业发展水平的量度标准。现代生涯发展理论认为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完成的职业任务,我们完成这个任务的程度就称为职业成熟度(Super, 1957)。中学和大学阶段属于青少年职业探索阶段(15—24岁),对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职业成熟也就是做出适宜的职业决策的成功程度。由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不是同一的。由于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差异,目前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各种措施,努力探索各种积极有效的职业指导形式,主要有开设职业课程和举办系列讲座,进行职业测评,开展职业咨询和团体职业辅导。每种方法的适用人群、对应内容、应用深度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一、课程系列讲座
开设以课程、讲座形式的职业指导是学校中最为传统、也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心理学、管理学或者社会学教师担任。课程和讲座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这么几大专题:自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基本素质、面试与商务礼仪、就业形势与政策解析、大学生就业途径与技巧、面试与笔试技巧和求职简历制作。有时学校还邀请校内外人力资源专家授课,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带来了鲜活的实战经验,提供了更全方位、专业化、系统性的课程。但是这种形式的指导在各种学校的使用形式也不同。初高中一般只是将之开设为选修课,大多由班主任兼任。在高校也有选修和必修之分,这与国外的重视度还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以口授为主的指导形式以介绍知识为主,将各种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学的知识有机的贯穿于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这种需要依靠个人领悟力的方式对不同职业成熟度不同的学生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它对具备较高职业准备的学生有很好的启迪性,这一类学生只要一经指点就能自觉地进行职业探索;但是对于职业成熟度不高的学生而言就形同虚设了。
二、职业心理测评
职业心理测评是心理学家在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编制出来。好的职业心理测评问卷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修订后而趋于成熟与完善,可以保证测验工具的科学性,测验结果的准确可信性。心理测验作为一种准确地了解人们的心理素质的科学手段,是职业指导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手段。
职业心理测评以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为基础,他认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职业心理测评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人格测验,他主要适用于那些对自己缺乏了解和认识的人。目前国内外在最常用的霍兰德职业量表、斯特朗·坎贝尔兴趣调查表、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由美国劳工部编制的“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将心理测验量表编入计算机程序,学校花费一定的资金引进,学生可以到相关机构进行测评,系统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自动生成一份8-12页的测评报告用于职业指导。 转贴于
好的职业心理测评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操作性强,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学校也比较乐于通过这种简单、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职业心理测评也招致了一些质疑:首先,心理测评存在一个本土化问题,目前国内的几乎所有职业心理测评问卷都是在西方问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由于众所周知中西方的文化、社会的差距,我们不得不对问卷的适用性有所保留;其次,在西方已经普遍采用动态、发展的职业指导观的时候,我们也开始怀疑这种静态的、一次性完成的职业测评的准确性。在不同的情绪和态度下,人对自我和事物的认知也是会变化的。因此这种通过一次测验就下判断的方式未免有些草率。
三、职业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辅导是建立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兴起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基础上的,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答或解决的问题时,个体寻求职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职业生涯辅导注重体现被辅导者的成长性,主张“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虽然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的学校大部分仍然以采取授课和职业测评为主的指导方式,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逐步的开展职业辅导工作。职业辅导根据参与辅导人数的多少和被辅导者职业成熟度的不同区分为个体职业辅导和团体职业辅导。
1、个体职业生涯辅导
个体职业生涯辅导顾名思义辅导对象只有一人,这部分被辅导者大多职业成熟度较低。职业生涯辅导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也是辅导对象和辅导员双向沟通的过程。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双方共同参与,以平等的立场,进行持续的沟通,实现促进被辅导者自我了解与行动计划的目标。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在面对面交流之后,职业辅导者对被辅导者的能力、兴趣倾向、个人风格、个人动力测试等进行分析、评价,写出报告。然后,再与被辅导者继续交流,解决职业困惑和潜在问题,给出基本职业建议与最佳发展方向。职业辅导最终的目标必须促进来访者的自我了解,提高来访者的职业发展决策能力。注意在这一过程中职业心理测验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辅导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它不以一次的测评为基础,而是通过一定的辅导技术使被辅导者自觉的进行自我探索,是一个真正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当然这样的职业辅导对辅导者的要求也很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辅导经验,这也是目前职业辅导难以在国内学校蓬勃发展的制约条件之一。
2、团体职业生涯辅导
所谓的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就是将个体职业生涯辅导以团体的方式实施,它合理的利用团体情景下的人际互动,通过设计的一系列的心理小游戏使团体成员在相互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进而加深自我了解,发展自主性。早在1955年,Hoyt即预言个体对团体辅导的需求将超过对个体辅导的需求。正如Tolbert (1974)所言,生涯团体辅导的要素应包含:生涯计划和生涯决定、职业信息的导入、正确的自我认知(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提供机会探讨个人的生涯意义、从其他成员获得反馈等。
由于团体职业生涯辅导的经济有效,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也开始了尝试:焦点解决取向生涯团体辅导对职高生生涯成熟及生涯效能的影响研究(张英萍, 2003,浙江师范大学);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姜旭, 2005,清华大学);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李斌, 2005,河北师范大学);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臧刚顺, 2006,河北师范大学)。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团体成员虽然在职业认同、生涯成熟或生涯确定等方面会有程度上的差异,但是基本上其特质是同质性的,即基本处于中等水平。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目前国内常见的职业指导方式,他们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以课程、讲座形式出现的职业指导介绍的主要是职业指导赖以立足的理论基础,其它的各种方式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应用。职业心理测评则是通过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对职业指导中自我了解和人职匹配这一部分进行的深入探索,尤其适合于需要对自我进行更深一步了解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建立在一个新兴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更加平等互动,更加人性化的技术平台深入的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所涉及到的人口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以期建立一个更加灵活、更加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辅导并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职业困难,而是通过挖掘潜能,发展自主性,培养能力来全面提高被辅导者的综合素养。它对那些自我意识比较薄弱,职业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学生效果尤为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团体职业生涯辅导灵活多变而又经济有效,非常适合于在各中学和高校推广。
由上可知,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时不应仅采取某一种方式,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有区别,有重点的开展各种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那些被抑郁缠身的喜剧演员
据报道:以《心灵捕手》夺下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的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8月12日自杀身亡,其公关发言人表示“他一直被忧郁症所苦”。
喜剧演员被抑郁所伤,并非个案。以《变相怪杰》成名的喜剧之王金凯瑞曾患过重度抑郁,他说,变相怪杰也改变不了悲伤。因演《憨豆先生》主角而闻名的英国喜剧明星罗恩・阿特金森也患过抑郁症,他说,“连金钱也不能让我快乐。”国内的喜剧演员也不例外:周星驰被传有抑郁,据说是源于完美主义的压力;葛优曾表示,“焦虑症让我到现在都睡不着”……
把欢笑带给观众,背后却要咀嚼痛苦,这似乎成了很多喜剧演员的宿命。的确,职业与人的性格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具有某种性格特点的人会更喜欢、更适应某种职业,而这种职业一直要做的事情、一直要扮演的身份,反过来又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及其他心理特征。
“这种喜剧才能完全来源于绝望”
喜剧演员多被抑郁缠身,有的是有遗传因素。比如,卓别林,他母亲就有精神疾病。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心理学因素。
从人格因素看,环性气质的人更容易患有抑郁障碍。由于喜剧演员的职业要求,使得演员们在长期的表演生涯中易形成环型性格、环性气质。环性性格,又称外向性格,指的是富于同情心,多行动而好幻想,兴趣广泛,情绪不稳,或过于喜悦或陷于忧郁。环性气质的人外向、活泼,喜欢与人交往,但是,一个人时更容易感到寂寞和孤独。
人格心理学通过职业情趣量表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得出结论:适合做喜剧演员的人,需要在平凡生活中具有某种敏感性,对于别人忽视的细节,他却能受触动,并捕捉到其中的趣味。另一方面,他需要有一种独有的应对风格,常常用欢笑或嬉笑去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困境,以便能创造出喜剧作品。此外,很多喜剧作品展现的往往是生活中常有的困境、局限、失败,为了让观众觉得好笑、情绪达到极致,演员必须表现出夸张或是出乎意料的效果,为此,他们对自己的演技往往要求尽善尽美,甚至达到苛刻的地步,也因此承受了很多压力。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就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从社会环境因素看,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如金凯瑞有着不愉快的童年。他的爸爸51岁时失业,导致家里陷入窘困。他的妈妈也一直身体不好,长期卧病在床。金凯瑞不得不在16岁时辍学。为了使躺在床上的妈妈舒服一点,他表演着撞墙、从楼上摔下来的滑稽动作。尽管从小就展现了喜剧天赋,但家庭生活导致的阴影也一直在他心中,伴随他成长。金凯瑞说:抑郁症袭来时,你就会感到很绝望,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抑郁症患者何以演出那么多优秀喜剧的疑问,金凯瑞一语道破天机:这种喜剧才能完全来源于绝望。
用“欢笑驱散悲伤”其实是逃避痛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将人格划分为3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而“自我”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用自我理想来确立行为目标,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这三部分在人格构成中,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和所遵循的运作原则,因而往往相互矛盾、冲突,而自我作为中介,便不得不处在本我的驱使、超我的谴责、现实的限制的夹缝之中陷入“一仆三主”的人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