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雨水节气的诗词

雨水节气的诗词

时间:2023-05-29 17:5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雨水节气的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雨水节气的诗词

第1篇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载

战国后期,《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了后来的《淮南子》,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载。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每月2个,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最多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15年2月的两个节气是立春和雨水

立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意思是“四立”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立春的民谚

春天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季节,在立春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着种庄稼了。从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了许多关于立春的谚语,如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的: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与农业有关的: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的习俗

咬春

立春这天,山东、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河北、福建等省市许多地方都有“咬春”的习俗。

据汉代崔《四民月令》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流传吃春盘的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的诗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

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饼

立春这天,民间还有吃春饼的习俗。如晋代潘岳所撰的《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

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时,有些人喜欢抹甜面酱、卷羊角葱,有的地方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人体对春季多变的气候适应性较差。立春之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晨气温较低,易于发生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期,所以,立春时节要注意保暖防病。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展。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饮食的调养要注意升发阳气,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的民谚

雨水的民谚多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如: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前雷,雨雪霏霏。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如: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雨水的习俗

回娘家

这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汉族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第2篇

那日见一道鱼料理菜谱用杏仁茶煮桂鱼,这对我来说可太新鲜有趣了,顺道查了一下这桂鱼与鳜鱼除了同是鱼还有何牵连,查起鳜鱼竟是诗意连篇,更体会料理杏仁鳜鱼的浓情蜜意了。

杏仁鳜鱼果然肉细汤浓,意寓绵长,特意邀来的一位每餐无海鲜不欢的饭友,他说自己留学前是不碰海鲜,并最讨厌吃鱼的,因为鱼又腥又咸,鱼刺乱窜,怎么都是难食味恶。直到他在外国受邀吃了香港同学妈妈烧的年菜,那一桌的鱼虾蟹,方知海的美味,自己才知道耽误了海味多时。听他说起恋食河豚的美味比起坡自是毫不逊色,就是难见坡食河豚的才情与气魄。

旧时《江阴县志》如此记载:“河豚鱼,立春处于江中,盛于二月,无颊无印鳞,口目能开及作声,凡腹子、目、精、脊血有毒。”河豚之奇在其滋味鲜美,纵有剧毒,却止不住人“拼死吃河豚”之心。世人都熟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却鲜注意后面便接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东坡先生心中,为食河豚,是“值得一死”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暗许芳心,“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倾诉世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关于鱼的,美好得似乎都不大真实的诗词歌赋,古今中外一直就像料理一样精彩多变、滋味丰饶。

文人斟酌万千的诗句,蕴含着他们对这水中尤物说不尽、诉不完的钟情,索性便把人间的情爱与那嚼不尽的人生苦涩,也通通与它相衬。彼时,它不仅仅是需要入口食尽的盘中美味,更是心有向往的文人心中,那人生的浪漫五味。

也就是这样,那日一个杏仁鱼汤的菜谱发展成了饭友鱼料理的聚会,最终,想来该有四季岁时里关于吃鱼、捕鱼的种种。于是就开始《鱼情鱼理》这本书的策划与邀稿,一路下来,真是滋味与故事双双收获。也许,“于情于理”这词,本就是由这些关于鱼的动人情意演化而来,只是哪一本重要文献遗失在了不可重来的时间沟壑之中,于是乎,这个更美好些的来由,便渐渐被忘却了。

生活或是风华忙碌或是落魄不堪,总有时要来吃一尾鱼,有人吃鱼有人补鱼有人料理有人写鱼,由内到外,由精神到肉体,由海上穿梭的鱼或鱼家门前海风醺着的腊鱼味到海里正破浪前进的飞鱼王子或主厨正做着的鱼料理,人与鱼之间的前尘往事已千古,诗人彼时的所感所想、人生境遇,焉知与他那一年在江南品过的鱼,就不是一个味道呢?怀想往事,再没有比做出一道鱼,放入口中的滋味更能传达了。

古来的二十四节气,雨水惊蛰,清明谷雨,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明明说的是天时地利,却好似是一幅幅由水墨描绘的旧时情景,岁月让人想到油纸伞,农人的斗笠,杏花春雨这般隽永的事物。再一转眼,无论霜露,只看那字眼,就好似能感受到切身的寒意。古人表词达意的功力,实在不容小觑。

鱼情鱼理,每个节气那些关于鱼的二三事,本只是“什么季节吃什么鱼”的朴素问题,偏偏与那诗句背后的动人故事,与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彼此感染一番后,就变成了一个节气一副诗情画意的食鱼图了。吃鱼这件事情,竟好似尝到了千百年前的一段人生,或是一段曾从书中读过的往事。

“四季渔歌”的章节,从“忽如一日春风来”到“冬尽今宵促”,讲了一年四季里林逋的梅妻鹤子,纳兰性德的人生初见,柳宗元的独钓寒江,白居易的把酒言欢,从春秋战国到东晋南朝,再到唐宋明清,仿佛有一条活了千岁的鱼,徐徐游来,载负着文人们情态各异的人生故事。

风光四时异的西湖,秋意浓重的姑苏城,诗意袭人的宏村,这里亦藏着江南的窈窕风景;鱼书雁信,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这里也少不了古人赋予鱼的美好想象,温婉柔情或是决绝凛冽,千百只鱼便有着千百种性格姿态,宛若人生百样。

第3篇

养生

干燥脱皮我不要,晒后修复有高招

季节不同肤质不同。到了秋天,夏天的护肤品已经不适用了,因为秋天空气干燥。皮肤容易干燥脱皮,在多喝水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更换保湿的护肤品。

经过炎炎一夏。毒辣的烈日一定让你黑了不少,抓紧这段时间美白,把白皙娇嫩的好肤质早点找回来。初秋防晒也不可掉以轻心,秋天虽然较为凉爽,但是紫外线的辐射却比夏天要强,对皮肤的伤害会更大。晚上偷得半日闲的时候。给皮肤做个水膜吧,别忘了水膜做完要搽保湿护肤品,这样才能锁住刚才补进去的水分。

莫做“悲秋多愁”女

愁的读音和秋相似,字形也是秋字下面加一个心,秋愁渊源可谓颇深。古代有悲秋之说,关于悲秋的诗词文章多不胜数。“自古逢秋悲寂寥”,《红楼梦》里也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语句。的确,秋天天气变化明显。早中晚温差较大。容易使人心情波动起伏。身体能量消耗过多,人变得疲软、困乏,极易产生抑郁的情绪。专家们也指出,在人脑的底部,有一个“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在气温交替的时节,再加上日照减少,会影响这种激素的分泌,也容易使人忧郁、烦躁。要摆脱这种低迷的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秋天是收获的时节,我们有什么好悲伤?

早睡早起勤锻炼,健康起居

传统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是养生之道,也就是人要与天地相顺应,随着季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作息规律。秋天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黄帝内经・素问》上记载初秋起居的要诀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点睡觉可以藏神养精。早点起床可以收摄阳气。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要蒙头睡。锻炼要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

家居也要“补补水”,绿色植物来加湿

进入秋天后,特别是久晴无雨,室内空气变得很干燥。这时候也该给家居“补补水”了,放些水养绿色植物是很好的选择。如绿萝、巴西木、富贵竹、风信子、吊兰、文竹等,这些水养植物放在室内清新淡雅,很具观赏性。而且这些植物只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就可以了,简单易养。记得要三天换一次水,加一下营养液。

食疗篇

降燥润肺熬清粥

寒意袭来,肠胃一下子还无法从夏日清淡中适应过来,因此保护温软肠胃是关键,不如寻找适合自己的粥品。以温养温,以味养胃。这里,我们为你搜集了6种简单方便又滋补养颜的粥品。

银耳粥:干银耳10克,大米50克。将银耳水发洗净,撕碎与米同煮为粥食用。

百合杏仁粥: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木耳粥:取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润肺生津,滋阴养胃,补脑强心。

牛肉粥:切碎牛肉与粥同煮,可补脾胃、强筋骨。

红枣糯米粥:山药、苡仁、荸荠、大枣、糯米同煮,放入适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气血、利湿止泻、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病后体弱及贫血、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肠炎等患者食用。

粥:60克、米100克。先将煎汤,再同米煮成粥。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防治作用。

生津止渴吃水果

这个季节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此外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由于梨、甘蔗性寒,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疾病篇

从仲夏步入凉爽,一些潜伏在金秋美丽的外表下的疾病也悄然而至。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

“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在这样变化剧烈的气候环境中,身体一旦不适,就容易患伤风感冒,旧病也容易复发,常见有哮喘病、胃肠疾病等,应特别注意预防。

胃肠疾病:

秋季气温下降,天气转冷,许多人喜欢在这时“秋补”、“宅家不出”,常常进食大量辛辣刺激性食品,造成肠道一时不能适应。另外,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强,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极易导致肠胃疾病。

Tips:在干燥的秋季平日餐中应以粥为主,不要特意进补。可以采用煲汤的方式进行调养。同时,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

患有胃肠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感冒:

进入秋季,昼夜温差很大,午后的对流天气以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的骤降,这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诱因。而且秋天气候转换较快,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

Tips: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

哮喘病:

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哮喘病史的人对湿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适应能力比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秋季又是草枯叶落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

Tips:呼吸调整

(1)经常唱歌:人在唱歌时。只能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唱歌还能振奋精神,激发体内潜力,使人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同时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利于控制咳嗽。

(2)做呼吸操:做呼吸操可以加强支气管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强抗病力。防止感染。方法是:采用平卧或站立位。两手放在上腹部,然后有意识地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1-2倍,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呼气时口唇紧缩作吹口哨的样子。同时可用两手按压上腹部,加强呼气力量,清除肺中残留的废气。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

全家秋养总动员

关爱“他”正当时

天气逐渐转凉,丈夫的身子该如何保养呢?

运动健身重“护养”

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闷热后,凉爽、舒适的秋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在运动时要针对季节和自身的特点进行锻炼,登高、慢跑都是很理想的运动项目。

健脾养胃消化好

初秋之时,人的脾胃功能尚未从夏季的虚冷状态转变过来,运化功能减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此时应适当服用薏米粥、红小豆粥等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药膳,以改善脾胃功能,为秋季的进补打下基础。此时要注意,不能骤然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多喝水防前列腺炎

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导致人体排尿减少,尤其是那些不太喜欢喝水的男性,更容易因为尿道得不到正常的冲洗而导致发病率增高。另外,中医认为与肾虚湿热有关。有这些症状的中年男性,在补肾的同时,应进食或饮用清化湿热之品,如绿豆、红豆、白茅根、竹叶、金钱草、车前草等。

孩子入学,警惕“入学恐慌症”

在离开学还有很多天时,除了准备好书包、文具、暑假作业,不少家长不给自己的孩子提早进行训练,尤其是对于刚入小学的新生。不少孩子因为开学前准备压力大、恐慌、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头疼等生理不适而到医院看病。其实,入学准备是需要的,但要注意适度,不要过早给他们制造人为心理压力。

孝心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