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级课堂教学

高级课堂教学

时间:2023-05-29 17:5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级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级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高级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47-02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任务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N.S.Prabhu最早提出的。这一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任务去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是在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高级英语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级英语是目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高年级阶段主干课程,三、四年级不断线。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名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然而,在现实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高级课堂教学以教师个人讲授为主,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目前大多数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记笔记,课堂上互动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

(二)高级英语课堂教学过度重视语法、句法的讲解,影响了对学生篇章整体认知的培养。在传统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通常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采取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方式在进行高级英语教学,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过多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影响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和语篇意识的培养。

(三)忽视文体意识、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级英语》课本中所选的文章材料大多都是比较经典的文学文章,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挖掘的空间。但在实际的高级英语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对文章中的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显然没有作为重点,有些教师一带而过,有些教师甚至只字未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未能接收到足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相关信息。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中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框架下,任务型的英语课堂教学强调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发挥。英语任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翔实的语料和使用语言的相应的语言环境,通过活动的组织和串联,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课堂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高级英语课堂效率。

(一)要更新教学理念。要从强调分析目的语结构体系的结构主义教学理念向社会认知教学理念转变。前者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刺激,机械地进行操练,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利于学习者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陈绍康,2002:89-91)。后者则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二)要改革教学模式。要从高级英语课堂中普遍采用语法分析、句型操练和课文翻译的语法一翻译法主导的教学模式向由任务型教学活动驱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变学生被动地吸收为主动地参与,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革作业形式。改变原来高级英语课堂以翻译和命题作文为主的作业形式,代之以信息收集和整理、文章修辞分析、作者文学作品对比评论、小组讨论总结、研究型小论文和课外延展阅读心得等形式。

(四)改革课程评价和考核方式。改变过去高级英语课程评价重期末、轻平时的评价方式,增加形成性评估的比例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任务进行研究型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尝试期末以小组汇报、研究性论文等形式的考核方式。

四、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展示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笔者将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2012级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为了对比研究结果,本课题组对英语1212班采用传统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英语1213班采取基于任务教学法,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教学设计将以《高级英语》(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册第一课“Hiroshima-the liveliest”city in Japan为例,具体设计和实施基于任务教学法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学会批判性地从作者写作视角理解文本信息和情感表达;学会深度探讨文章传递的背景文化,比较文化差异,并以此宏观的理解文章表达的内涵,微观地掌握语言词句中的信息;学会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反复的课堂复述与问题探讨,使学生内化课堂知识,加强语言输出能力。

(二)任务设计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中自主搜索背景知识关于日本、日本文化、广岛文化、二战的背景等;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文章的欣赏和认知,从中国人民的角度、美国人民的角度、日本广岛人的角度阐述对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态度。

(三)课堂设计

总体方法采取批判性思维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语篇整体教学模式等的综合运用。整个课文的讲解设计富有悬念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和眼神阅读文献,步步推理,共同探讨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为任务驱动下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合作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已经准备的课前任务的基础上,授课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内留足时间供全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partner要定时轮换,在课堂上形成多向交流。

(五)课堂展开

1.课堂提问:学生对日本广岛的了解。

2.学生课堂展示,广岛原子弹投放历史背景与受灾情况。(设置学生间互动环节,由学生向班级其他同学提问关于pres.entation提到的相关信息是否已经掌握)

3.Brainstorm。观看短片后,适时提问学生此刻对广岛原子弹投放的观点、态度。教师抽查学生回答,在互动中强调原子弹受灾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人文主义思考,摈弃民族主义狭隘的历史观。

4.Key words learning。由学生负责讲解,教师在PPT中进行回顾总结。

5.Detailed learning of the language points.学生按照学号重点负责每一段的字词句的讲解和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任课教师提前给学生做好问题的准备。

第2篇

【关键词】新手教师 高级口语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82-02

相对于对外汉语初中级阶段来说,高级阶段的口语教学更应着重训练学生们“说”的能力,“说”的内容不再是初中级阶段的单句表达,而是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成段表达。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说”绝非易事,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新手教师使出浑身解数的过程中,问题也层出不穷。

一 新手教师在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中极易出现的问题

1.教学实践脱离教学目标

施光亨指出,在进行口语表达的教学时,在数量上不以懂为终极目的,而要准确、熟练;在质量上应要求严格。①对于高级口语班来说,让学生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目标更需贯穿教学实践的始终。因高级口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少,故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极易脱离教学目标。不是抓不住课程特色,将口语课上成读写课,就是没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生词讲解和练习上的时间投入过多,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还耽误教学进度。

2.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很多新手教师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过犹不及,便常会陷入以下两个误区:(1)将“笑点”与“趣味”等同起来,故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很多“笑点”。刚开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笑多了难免会“笑点疲劳”,且关于“笑点”的认可也未必一致。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觉得好笑的知识点可能还没有其他知识点学习效果好。如果过度“迎合”学生,设计一些脱离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最后学生可能只记得“笑点”了。(2)过分依赖教学语料的趣味性。教材在编纂时已注重选取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的语料作为教学语料,尤其是高级口语教材。如《感悟汉语》中选取了“整容、黄金周、拼车、网络、面试”等既与日常生活相关、又紧跟时展步伐的话题,故新手教师很容易利用教学语料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学语料的趣味性,而不能根据教学语料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特别是教学技能比较匮乏的新手教师。如讨论“偶像”的时候,很多自信的美国学生便说自己没有偶像。此时,一旦学生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就会陷入教学困境。

3.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

关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褒贬不一。就个人教学实践来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高级口语课堂教学。如在处理生词“农家乐”(《感悟汉语》第10课《黄金周》)时,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经历,很难理解。但用一张图片将“农家乐”展示出来,学生立即就明白了。也正因其便利性,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形成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习惯,整个教学过程的任一环节似乎都离不开PPT。如果突然停电了,或准备的PPT出现了问题,恐怕很多新手教师都会六神无主,甚至会丧失教学能力;此外,也分散了学生对课本的注意力。如果PPT上的内容过多,学生就抓不住学习重点,反而会适得其反。

4.不能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场合。教师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学生群体比较特殊的时候。加州大学高级口语班12名学生除2名学生是美国血统外都是亚裔,他们不十分像美国人的性格特征,也不全然是亚洲人的性格特征。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极易陷入跨文化交际的冲突中。一次小组教学游戏的规则是赢的一组接受奖励,输的相反。结果,却让学生觉得丢“面子”。后来,经过沟通后才发现,部分学生很不喜欢小组竞争这种活动。此后,在设计教学游戏时,便会着重考虑跨文化交际因素。

二 学生们的反馈

在自我反思后,我们咨询了有经验的教师,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并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通过高级口语班的1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在学生的反馈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生词是否需要讲解。该问题因学生的汉语水平而异。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讲解生词浪费时间,应着重锻炼“听说”;而其余学生则认为讲解生词很有必要。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我们对在高级口语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活动进行了总结,主要为(1)2人一组的课堂对话、讨论;(2)3人一组的课堂对话、讨论;(3)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4)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5)完成教师布置的有信息差的交际任务(如问你的同学的爱好);(6)听录音练习听力;(7)复述对话或课文,并利用四度量表,让学生按照有效性从高到低进行评分。经过数据统计,评分较高的活动为(2)、(4),评分较低的活动为(3)、(6)。即在加州大学高级口语班中,学生更倾向于3人以上的小组讨论活动,对于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的个人报告兴趣不大,对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的(3)、(6)等基本技能训练方法认可也较低。经过个人访谈,我们发现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影响较大。尽管学生们都来自崇尚自信的美国,但是亚裔较多,对于能表现自己但又存在“面子”风险的课堂教学活动则采取回避策略。由此可见,新手教师在教授高级口语课程时应引起注意,尤其是在教学对象为亚裔学生较多的学生群体时。

三 给新手教师的一些经验

在个人反思以及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我们对在加州大学暑期高级口语班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以期给新手教师们提供一些经验。

1.明确教学目标,以大局为重

“明确高级口语课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是高级口语课教学规范化的基础。”②故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设计都要体现高级口语课程教学目标:“不择手段”地让学生“多说”,锻炼学生的语段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当然,同班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可能一致。所以,新手教师在遇到学生汉语水平相差太大的时候,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因为迁就部分水平较差的学生而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更不能因此而耽误教学进度,可以“先会带后会,共奔学会路”。

2.采取“i+1”教学法,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课堂观察,在处理如何满足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问题时,可采取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i+1”教学法,即实现“可理解性地输入”。“i”为学生当前的知识状态,其下一阶段的语言知识状态为“i+1”,即要稍高于学生目前知识状态的语言水平。这里的“1”就是学生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对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③

根据Krashen的“i+1”教学法,新手教师在高级口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满足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需求。由其实施课堂提问行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既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成就感,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公平的表达机会。

3.以语言教学的趣味性为主,教学语料、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为辅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建立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是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不能把学习兴趣的培养简单地理解为教学语料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④故如何借助于教学语料、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及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将其转化为语言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们这里的语言教学的趣味性是对教学语料和课堂活动所做的教学处理。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教学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锻炼和积累经验,但我们需要明确地意识到教学语料、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通过对教学语料的巧妙处理和围绕教学语料设计的有趣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言语交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⑤

4.细心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喜好,做到有效预测跨文化交际冲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将跨文化交际知识转化为能力还有一定难度,也较难有效预测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因此,我们要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刻入脑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群体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开对外汉语课堂的“雷区”。此外,充分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喜好,不仅可以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四 结束语

在加州班的暑期高级班口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牢固的语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将知识点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地学会使用才是王道。而提高教学技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注 释

①刘晓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29

②张若莹.试论高级口语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

③倪莉莉.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4)

④⑤卢华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5、200

第3篇

论文摘要:《高级英语》是一门英语专业必修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随着多嫌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级英语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本文在总结高级英语教学经验的基拙上,依托多嫌体网络教学平台,探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多嫌体网络技术真正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改进高级英语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互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的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性。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总结高级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平台,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现代高级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和改进高级英语教学水平,规范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构,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高级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阐明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行为也外化为实际动作,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人认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经验,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刻和发展阶段认识观也相差很大。因此,建构主义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胜。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先进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注意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2.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主动学习意味着全身心的投人,学习要有足够兴趣,愉悦地开展学习,把学习由压力和任务转变成为一种爱好和自觉行为,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以兴趣促进学习,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知识;

3.学习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性:教学中的任何知识,都存在着局限性,随着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变化,事物也相应变化,不能总是相信书本和老师讲解的一切,总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因此,在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其含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要有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敢于探讨其更深含义,加大联系面,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学习的双向胜:一方面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把新知识融合到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图式中,这是同化,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原有的知识图式以适应新信息的特点,这是顺化,同化与顺化的平衡也就是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网络技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快速发展和普及却是依托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正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才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由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可行的指导方针,开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何克抗,2005)。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本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持,当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二者相辅相成。建构主义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性等要素,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多媒体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可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多向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实现爱学习、会学习和学习好的目标,教师通过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收集实时最新的新闻资料、原版故事片的片断、最新娱乐信息、教材背景资料、名人逸事、历史事件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建立高级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库。老师可采用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网网页和登陆访问等网络化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的学习资料,实现集“文、教、视、图、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白慧洁,刘棍,2006),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交互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目前笔者所使用的《高级英语》下册为例,按照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教师讲解一个单元大约需要十课时,一个学期只能完成大约六个单元的教学,也就是说,剩下的八个单元都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学效率极低。另外,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堂的信息量小,气氛沉闷,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学习的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受到教学手段的局限,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当中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仅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开展建构主义在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应以此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平台,紧密结合高级英语课程特点,制定方案如下:

1.教师应掌握多媒体网络及各种流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收集和掌握高级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各种教学多媒体课件,例如,使用Powerpoint以及Dreamweaver等教学软件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写作手法以及词汇短语,节省课堂上的板书时间,增大信息容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建立高级英语学习资源库,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视听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英美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概况,并且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当中。

2.改变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和总结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制作CAI课件,通过oralpresentation或groupdiscussion以及debate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分配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布置和批改作业,以此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此外,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作用,使外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

4.采用“交互式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适时转换师生角色。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5.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不断订正和完善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建构性学习,获得持续进步。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实时检测教学和学习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素材,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4篇

论文摘 要: 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多媒体网络辅助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实效调查的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多媒体尽管目前尚未完全成熟,但其应用基本上已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充分说明了其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改进高级英语多媒体课堂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师生课堂上的互动,2)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3)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一、引言

《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教学难度较高的课程。较之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高级英语》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学会查找有关参考书,自己动手写注释、做笔记。第二,培养分析、欣赏写作技巧的能力。第三,掌握基本的英语修辞手段的使用技巧。第四,准确掌握课文内容,学会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能将其应用于写作。第五,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学会词语释义,即用英语解释英语短语或句型转换。第六,逐步培养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敏感性。第七,学习、巩固构词法,区分同义词的差别,更好地掌握同义词。

由此看出,在高级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信息量与基础阶段相比有了极大的增加,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教师主讲为主要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学生对教师有较大的依赖性,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往往采取语法—翻译的教学模式,讲解重点是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如作者简介、文章背景知识、写作风格与技巧。学生对高级英语这门课程普遍有畏难情绪和惶惑心理。文章长度、结构难度和内容深度往往使他们无所适从。学生大都沿用了低年级基础阶段的学习方法,预习时只查找生词,听课时只注重对词句的表层意义的理解。造成高级英语教学效果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认为高级英语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和当今社会紧密联系,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难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表现消极。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级英语的教学模式、手段和课堂组织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一种学生能更加积极的接收信息传递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高级英语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愈显落后。多媒体教学设计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二、高级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应将当代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与最前沿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认知法和交际法,从语言的本质出发,代表了当代外语教学法的主流。它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主动交际的能力。认知法所依据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继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发展而来,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得到的。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在这里,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称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媒介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这四大要素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高级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实效调查

2008年起,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高级英语教师尝试探索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切身体会到自身在教学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新的思路不断涌现,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乐趣。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外,课后也能保持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解此次教学改革的效果,更好地指导高级英语教学,我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河南理工大学200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共90人。他们在本科1、2年级基础英语学习中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升入3年级之后,在高级英语课程学习中接触了全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的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教学模式之后,他们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别有一定的认识。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题均由我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本次调查时间为2009年底,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由任课教师随堂向学生发放。共发放问卷调查表9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获得相关数据。

访谈在问卷之后进行,每个班级选取10人作为访谈对象。访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2)对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建议。访谈是对问卷内容的必要补充,是为了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3.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态度:83.3%的学生喜欢多媒体英语教学,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差不多,只有约7.7%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模式。

2)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53.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很好,44.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一般,只有2.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差;51%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4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有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没有一位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75.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22.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有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只有2.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不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对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评价:7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设计合理,2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而没有一位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合理。

4)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水平的评价:85%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水平较好,15%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水平一般,而没有一位学生认为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水平较差。

5)对多媒体应用方面不足的认识:6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太大,在课上不能完全接受,7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课上内容过于死板,形式比较单一,7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

在访谈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导致教学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建议老师重视师生间的交流,注重讲课的信息量,不要光注重表面的效果和手段,教学的实效是最重要的;学生需要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上课时不能处在消极被动的状态,仅仅翻看教学辅导书或者盲目抄笔记,强调课前需要预习,需要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听说能力。

从数据中可以得出多媒体尽管目前尚未完全成熟,但其应用基本上已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充分说明了其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

四、结语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教学经验,我认为,改进高级英语课程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和考虑:1)加强师生课堂上的互动;2)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3)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研究发现多媒体教学是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教育模式,但是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任何先进的技术都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无法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行为。我相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一定能开发其辅助教学的深层潜力。

参考文献:

[1]刘小梅.高级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特色和实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8):66-67.

第5篇

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郝晓红

所属学校: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__2009年9月

课题组成员:李学勇、丁秀艳、韩玉霞、李文军、王文义、谢进侠

青铜峡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于2007年9月向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至2009年9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市教研室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四个阶段开展了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07、9__2007、10)这一阶段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7、10__2008、1)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08、2__2008、7)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加以推广,加大覆盖面。结合实际,查验效果,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 (2008、7-2009、9)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取得的成果:

(一)物化性成果

1、 校本教材《青铜峡地方史》编订成功;

2、撰写了“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总结;

3、编辑了《关于新课程环境下历史课堂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论文集》;

4、撰写了《高考历史教学经验交流》。

5、编辑了《青铜峡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反思集》。

6、撰写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结题报告》。

(二)经验性成果

1、积累了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2、寻找到了解决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3、初步取得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方法。

4、获得了“课堂观察活动”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历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建立起了新的课堂评价机制。

3、建立了新的学生评价方式。

此致。

敬礼!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

第6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导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29-05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过程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探索“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与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学校要立足、要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根基所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细胞,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改中,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新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新考试机制的建立与应用,都未能完全改变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课改还未真正触及教学效率低、教学效益差的内核。因此,学校搞改革就是要抓住关键,做足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这篇大文章。其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定,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智慧、自信与快乐中健康和谐成长,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第三,课堂教学改革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教学改革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弱化了。教学成功的关键不只在学生,更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全体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求教学相长。

二、什么是“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是学生通过目标引领、导学案导学、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各项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导学案”是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路线图”与“方向盘”。导学案编制以吃透教材为基础,同时“二次创作与开发”要有提升、学法指导蕴含其中。“导学案导学”是指在分析学生认知结构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结合课程内容的知识类型与呈现方式,综合分析影响学习效益的三个主要因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策略,最终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案――导学案,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核心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如何开展“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理念更新阶段

1.组建课改领导小组,学习先进理念,充当课改先锋

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及教学教研骨干为成员的课改探索小组。历时一年,先后到南京金陵中学、洋思中学、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沈阳二十中学等课改名校考察学习。同时,小组深入开展理论学习,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小组成员阅读大量教育理论和课改专著,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制定编写了《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办学思想》用来统领指导学校的课改工作。

2.开展多层多样活动,革新教师理念,形成改革合力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力军是广大的一线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其认同改革,是改革能否持续深入推进的基础。首先校长在全校教工大会上宣布实施“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定,并引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办学思想》。其次,教学副校长开展了系列校园“百家讲坛”,图文并茂系统地讲解了校课改小组一年来的学习成果及切身体会。第三,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相关课改书籍,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制定读书推进周计划、月计划,并定期组织有校领导参加的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学习体会。通过系统学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革新,在学习中广大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阶段性地动员、学习后,广大教师认识到学校决定的正确性,从而形成了从上而下的课改合力。

(二)实践推进阶段

1.构建“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初期,为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指导,学校课改小组构建了“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如图1),导学案编写流程(如图2)及导学案编写模版(如图3)。同时,为能有效落实课改推进计划,学校先后制定了《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原则》、《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集智备课督导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科学、有效、规范地逐步推进。

2.实践“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l)家校互动,凝聚教育合力

学生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阻力之一。为了消除学生家长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产生的疑虑与担心。学校构建了形式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如每学年新生入学时,举行家长说明会,通过专题讲解,发放课改资料等方式,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课改方式、推进计划汇报给家长;同时,针对部分家长开展“仿真演练”,请学校骨干教师采用课改前后两种不同模式给家长授课、进行小组培训,让家长身临其境,增强家长的切身体会;除此之外,学校创办了家长报,定期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课改进展,设立“校长接待日”,让家长直面校长,表达看法;对家长全年全天候开放课堂,家长可随时走进教室听课、评课、议课。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不仅取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而且将家长转变为学校课改的参与者,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真正实现了家校互动、凝聚合力办教育的愿景。

(2)学生培训,激发教育主力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已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在高中伊始,让学生接受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是不现实的。为此,学校制定了以培促改的基本方针,实施1:1:1:1专题培训计划,即第一周组建学习小组,培训组长,开展小组文化建设,制定组名、口号、组徽、组训等强化小组凝聚力,将小组打造成课堂学习的基本单位,为后续改革奠定基础;第二周开展自主学习专题培训,课上教师领着学生自主学习,在强调自主学习重要性的同时总结自主学习的方法;第三周开展合作学习专题培训,课上教师选取少数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训学生的合作意识,总结合作学习的方法;第四周开展展示技能专题培训,教师选取适当问题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展示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诸如站位、站姿、用语、用笔等方面的培训,让学生掌握课堂展示的方法和技能。在专项培训中,学生既适应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掌握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后续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3)教师实践,迸发教育活力

为了给广大教师树榜样,促进广大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开展了教学校长上展示课,教学骨干上研讨课,广大教师上过关课的活动。在领导展示、骨干引领下,学校教师迅速掌握了“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为了抓好、抓实课堂改革实效,学校领导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议课的同时,又开展了学科内、学科间的教学大比武,在热烈的活动氛围中,教师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活力。

3.成果巩固阶段

(l)建立健全教师成长评价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巩固课改成果的关键。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促进教师成长的领导小组,通过目标引领、搭建平台、提高待遇与激励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定期举行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百家讲坛、读书交流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个体+团队”的评价机制――打造“优秀个体,卓越团队”,重视教师团队、集体意识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教师个人工作激励评价机制,将教师个人的业绩与所在团队业绩捆绑考核。每学年学校进行“A、B级教师”、“课改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最佳备课组”等评选,实现了让教师“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成才”。

(2)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评价机制,是巩固课改成果的基础。构建完善学习小组运行机制――建立小组创建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个人、小组、班级愿景,用看得见的目标激励学生。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创造有约束力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剪贴名人名言、设计班级板报、墙报等方式,创设各具特色的班级显性文化建设,让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和感染。制定班级班徽、班歌、班旗等,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与生生关系,打造家庭亲情式隐性文化,营造浓浓的“家”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创建“互助+竞争”的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评比中以小组为优先单位,小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均代表小组,从“课前准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活动开展、遵规守纪、卫生状况”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各班实行形式多样的小组进阶评价机制并定期评选出优秀个人、优秀组长和优秀小组;年级定期评出星级班级;学校定期进阶评选出红旗班级进行表彰与奖励。

(3)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宣传机制

在课改中,“宿舍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校园文化”、“雕塑文化”、“景观文化”已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更是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的阵地。学校大力支持学生社团,自主设计、自主创作,在素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美术节、读书交流、大课间活动、校园广播等等丰富了学生自治自理活动内容,拓展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塑造了学生高尚的灵魂,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气质和健康的体魄,更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四、“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

“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可以通过“五大转变”得以体现。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解放了学生,让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事。全体学生自信、热情地去完成学习活动。以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表述、风趣的语言,赢得小组团队的认可和支持。尤其是待优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争着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

学生品德行为的转变――有目标,有动力,热爱生活;勤奋好学,乐于探究,敢于创新,思维活跃;做事认真谨慎,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明显增强;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些品德行为的变化得益于课堂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的转变――课上,教师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更多地关注“待优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大胆表述;课下,教师真心关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无私的师爱换来亲密的师生关系。

教师职业行为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靠团队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商讨课型,互相听课,共同反思。年级成员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思维碰撞,研讨挖掘,一份份导学案千锤百炼,成为一件件精品。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职业幸福感大大提升。

第7篇

Abstract: Flipped class is a new 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equipments (e.g., smart phone and laptop), mobile learning has drawn global attention and becomes research highlights in the education field. With a learner-centered characteristic, mobile learning can fully support learners personalized learning needs. Thu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mobile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which potentially facilitates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WeChat, which includes three main functions: platform function,communication function,and social networking fun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These multiple inclusive functions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learning. This empiric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WeChat in flipped classroom contains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 Firstly,the study revealed potential pedagogical functions of WeChat and analyze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se statements, it puts forward a solution of a WeChat-assisted flipped classroom method. Secondly,under the direc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Theory,the researchers conducted a case study on existing flipped classroom models. And on this basis, a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supported by the Wechat platform has been constructed. Furthermore,guided by the constructed flipped classroom model,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teaching session on Basic College English clas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WeChat-assisted flipped class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s. Last but not the least,this paper summarized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odel,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lement a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under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关键词:移动终端;微信;高级英语;翻转课堂

Key words: mobile platform;WeChat;advanced English;flipped clas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12-03

0 引言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几十年的发展,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讲、听、读、记、练”填鸭式的单一讲授方式逐步向由以“教”为辅、以“学”为主的多元教学模式转变。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对英语教学系统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创新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无所不在、方便快捷的技术保障。对翻转课堂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 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是指学生课前利用教学视频等学习材料进行自学,上课时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绩效最大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钟晓流等,201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

1.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知识建构来源于活动与学习情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情境是知识的有效生长点和检索线索(钟志贤,2006),因此,翻转课堂的开展应充分利用微信的教育应用功能,构建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够有效进行。

1.2 现有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研究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罗伯特-塔尔伯特在其所讲的“线性代数”等课程中开展了多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在这基础上总结出较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然而该模型的提出是以理工科专业为背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人文学科特别是英语专业课程翻转课堂的开展。

张金磊等人针对罗伯特-塔尔伯特翻转课堂模型的不足,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沿用翻转课堂实施的课前和课中二分法,对具体环节进行了优化和细化,并增加了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两个环境构建的支持。

这两个模型虽然各有不足,但都能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指导,有实践基础,所建构的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2 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的建构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时间大幅度地减少了,学生的自习和活动时间急剧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绝对主角,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绩效的最大化,本课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在对已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基础上,针对高级英语这本英语专业课,建构了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见图1)。

该模型分为:课前准备、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三个部分。模型以学生为绝对的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依靠微信的技术支持打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在自主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注重对学习活动与学习情境的构建,增加教学反馈模块,利于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

3 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3.1 调查设计

据初步的统计,该班60名学生都有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功能近似,都能用手机上网。其中40名学生正在使用微信,8名学生使用过微信,但现已卸载(学生常用微信功能见表1)对于是否愿意尝试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有45名学生表示愿意尝试,12名学生持中立态度,3名同学表示不愿意。鉴于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且绝大多数学生常用微信并愿意尝试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本课题组以建构的“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为指导开展教学实践。

3.2 对教学实践的说明

3.2.1 课前的准备

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先申请开展翻转课堂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创建“高级英语翻转课堂学习”的微信群,构建“公众平台-微信群-即时通信”的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结合学习目标,上传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通过公众平台学习材料与任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具有“对话即搜索的功能”,可在几秒钟内对用户发送的指令做出响应。

3.2.2 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后,通过调取 “能力自测” 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分析学习绩效,判断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预期的要求。若对学习绩效不满意,学生可利用平台上的资源重新学习,直至满意为止,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自主性与能动性。另外,教师从管理后台,可以直接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痕迹的追踪,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2.3 教师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按学习小组就坐。教师综合考虑学生在微信群中讨论比较集中的问题和测试的情况,确定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协作学习。教师允许学生利用手机连接上网搜寻相关资料,鼓励学生把观点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以便大家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小组或学生个性化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探究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进行一定时间后,各小组可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根据探究问题展示小组成果,小组其他成员可对内容进行补充。老师鼓励小组成员提问和点评,旨在通过内容补充完善小组协作学习成果,通过小组间的互评促发组间成员的思维碰撞,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对学生普遍认为的学习难点进行集中讲解,促使学生有效攻破教学难点。

3.3 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效果分析

在学期末,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的各种评价,共计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通过SPSS10.0计算问卷的非标准化的系数值为0.934>0.9,KMO值为0.8565>0.8,显著性概率值p=0.000, 表明问卷的信度理想,变量间有较多共同因素,比较适宜做因素分析。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效果评价统计结果见表2。

4 从学生的成绩效果探究微信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4.1 微信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如表2所示,7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开展便于移动学习,53.33%的学生认为能简化交流沟通,41.76%的学生认为便于资源共享。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能精妙地与移动学习形成对接,极大地满足学生利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交互通讯平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分享和开放获取,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间和学生间的距离,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4.2 微信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能力

如表2所示,53.3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提高自学能力,58.33%的学生认为能增强合作能力,6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锻炼表达能力。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交流和成果汇报活动,可以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自学、协作以及表达的各方面的能力。

4.3 微信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成绩

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68%的学生认为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能提升学习效果。为了进一步地探究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收集了高级英语课程的翻转课堂开展前的一个学期(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级英语课程的翻转课堂开展后的一个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样本进行对比,经SPSS10.0软件计算,得出样本的非标准化α系数值为0. 963>0.9,说明量表的信度理想,可信度比较高。再对样本运行均值计算和配对样本进行T检验。检验概率值P(.sig)=0.0001,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可以认为翻转课堂的开展对学生的成绩有显著影响,且第二个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的期末成绩均值为78.54,大于第一个学期(2014-2015学年第1学期)期末成绩的平均值75.69,说明微信翻转课堂开展后学生成绩有了较为显著提高。

4.4 微信翻转课堂的优势分析

①使得崭新的移动学习模式对接翻转课堂,彰显出移动学习的强大优势;

②充分利用微信的多种功能来营造学生极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③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并分析公众平台数据,以便于更了解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情况;

④创建和实施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5 微信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学习时容易分神和做与学习无关之事;

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如果发现了疑难点,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③有些学生没有完成自主学习阶段任务,导致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

④小组分工不甚明确,导致分组活动无法有效地进行。

5 结语

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自从翻转课堂开展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学习效果都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国际新媒体联盟的《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指出,一年之内“翻转课堂”将在高等教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预期,翻转课堂将会开启高等教育实践的崭新纪元。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要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示范和参考并广泛推广,还尚需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科技进步中逐步地完善。

参考文献:

[1]Johnson, L.Adams Becker S. Estrada V. & Freeman A. 2014. NMC Horizon Report 2014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Tucker, B. The flipped classroom[J]. Education Next 2012(22):82-83.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申建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再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6).

[5]沈书生,刘强,谢同祥.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07-111.

[6]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10).

[7]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4).

[8]钟晓流,等.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第8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 高级听力 人文性 实用性

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高级听力课程教学的现状

根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听力在英语课程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阅读和写作,这和我国的国情密不可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一般将提高英语的卷面成绩作为学习英语的首要任务,而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意义显然要退居次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国际友人交流的首选,这就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工具应用能力和以听说为主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力课程的实用性占首要地位,而值得注意的是,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是孤立的纯学术方面的问题,应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效的结合。当代大学的文化精神即是科学与人文的互融互补。对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高级听力课程来讲,也应当规定具体的学分与学时,当成一门必修课来开展。但这又在另一个层面上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即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差异性特征。这样,听力课程作为英语学科中的工具,就达不到使用目的,更谈不上其价值的实现。

从大学英语课文的选材来说,所选阅读材料大多人文性有余而缺乏工具性,大多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实际上,对于应用型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高级听力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应当注重实用性,还应当兼顾人文性,这是由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决定的。社会对专业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忽视外语的工具应用功能,培养出的人才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兼具人文性和实用性的应用型本科英语高级听力课程构建

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在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可以说,实用性和人文性价值取向的追求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初衷,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及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2.1实行分层次的课程设置形式

实用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当前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高级听力课程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首先应当在课程上下工夫。大学英语主要以语言基本技能的深化为教学目标。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从难度上分为三级,从课程内容上分为听说、读写和翻译,全部设为必修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高中英语阶段的基础上,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把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译能力。并且课时的安排和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还需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除此之外,定期开展多样化的系列讲座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效能的监管,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对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来讲,高级听力这一课程的设置是极其重要的,学好了这门学科,就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2.2不断丰富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内容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听力课程教学内容,这同时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以BBC,VOA,CNN及英语纪录片和原版电影作为教材的补充,能够使学生接触最真实、最具时效性的语言素材。而在口语方面,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演讲、商务演示、学术演说和谈判辩论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学术、商业活动及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读写课重视学生英文原版小说和报刊阅读的实践训练,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和信息整合的能力。写作方面强调学生应用文写作和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翻译课程不仅要重视科技方面的翻译训练,还要包含学生本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的内容,翻译训练素材应多样化,具有时事性,让学生真实体验到英语的重要性及学好英语的必要性。教师在教授高级学术英语课程、通时用途英语课程及专业用途英语课程时,应本着多样性、时事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选择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2.3注重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当前在大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课堂。针对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高级听力课程的讲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在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中,课堂活动应以任务为组织核心,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为学生布置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英语水平。具体来讲,为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可以提前设定一段难度适中的时事评论小短文,使学生在设定的时间之内达到听懂、背诵乃至口译的程度。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完成从命令者和权威者到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结语

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高级听力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因为,大学之道本身和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需要在强调其实用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科学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应当注重培养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全方位人才,加强在听力课程方面的研究和改进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守仁,李晓琳.浅谈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9).

[2]成镇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理念的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8(05).

第9篇

关键词 高级英语 课程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级英语教学研讨和教学反馈过程中常会听到这种信息:这门课程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这种情况可能跟课程本身的特点有关,而且很多类似的专业基础课程都曾有过类似问题:基础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不同,需要给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知识传授和个性培养两者间一定会存在矛盾冲突。但作为教学者,我们应该思考,这种矛盾冲突是否可以调和?在基础类课程上是否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高级英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就重点对此进行了思考,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

1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情况分析

1.1 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核心课程。就课程内容及作用而言,高级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几乎涵盖了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技能的学习。《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高级英语课程是这样进行描述的:“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知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就课程特点而言,高级英语课程一般选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教材。教材内文章全部是原文文章或节选,其特点有:“文化丰富——涵盖了世界各地尤其是英美国家多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主题广泛——涉及战争、文化、语言、科技、环境问题、历史名人等多个方面;文章体裁和文章结构模式多样化——包含了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演讲、传记、喜剧等等各种体裁与形式。”总而言之,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文章语言地道,内容广泛,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但同时,由于是高年级阶段的课程,文章篇幅较长(通常长达十几页),有大量生词、难词,句子结构复杂,文章内涵较深,整体难度较大。

1.2 高级英语教学个性化改革的必要性

相对于高级英语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课程难度和课程要求的高度,高级英语课程的课堂授课时间就比较有限。因此,在课堂上要把所有知识全部讲完并让学生听懂就已经很难做到,更不用提让学生去深入理解、将知识内化和培养自己的思维思想了。鉴于以上种种情况,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一般采用以语法、词汇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进行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知识学习的目的,但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革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则日益显著。

首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自然而然得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这一点完全背离了现今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机,处于“被学习”的状态,学习自主性当然不高。其次,这种模式下的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外部环境刺激,缺乏学习兴趣。再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完全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形式和方法授课,忽视了受教者的个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加无法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只停留在表层,无法内化,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没有空间发展自己的思维,无法达到该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高度。

因此,高级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2 高级英语教学个性化改革的探索研究

2.1 明确教学目标

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首先明确目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知道教什么、如何教,学生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高级英语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目标。笔者曾对此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提出高级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五个层次,即基本英语语言技能、逻辑思维能力、文体分析和欣赏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摄入以及在真实语境下独立思考、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因此我们确定了高级英语教学的整体理念:以学生为本、有目标地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而我们的具体目标则是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基础语言知识;语言与文化;语篇分析、自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

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其中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后三个方面。

2.2 改革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篇章的教学内容设计往往是“生词—语法—句子翻译—文章评价”四步走。

而基于重新确立的高级英语教学目标,必须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必须加大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引入的力度,因而在传统授课之前加入了文化导入的部分。另外一个重要的改革则是重新调整了授课内容顺序。改变了传统的先讲知识点、后进行篇章整体学习的顺序,改为先进行语篇整体理解,再进行细节分析学习,之后总结文章风格、写作手法进行欣赏、评论,最后通过练习实际应用。这样就会形成概括—分析—总结欣赏—应用的比较合理的体系。

2.3 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交互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设置大量的问答环节。问答互动方式可能是很多教师都在采用的课堂互动方式,但如果问题设置不当则无法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发挥其思想潜能的作用。问答环节一定不能是教师的自问自答,或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应根据篇章内在逻辑设计问题,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往往能够比较轻松地回答出相关的阅读理解问题,但却难以自己发现、提出问题。

2.4 改革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在教学形式与手段方面,改革了以往灌输式的单一授课方式,采取一系列课堂互动模式,如提问与回答、课堂演讲、课堂即兴讨论、表演以及学生讲课等。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并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例如,把前面提到的文化导入部分交由学生来完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电脑office软件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当然,这些多样的互动模式必须要提前统筹安排,还要点、面结合好,以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 结论

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探索个性化改革以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与手段都是进行思考与研究需要考虑的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自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也逐渐从以往的“见难即退”的“被学习”状态下走出来,在较高难度的学习中也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与思维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高级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改革是有必要、也有积极效果的。在日后的课程教学中还应该不断思考与研究,以求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09-02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性教学提倡由教师与实习教师共同收集有关教学过程、教学或学习态度、对语言教学的认识等诸多方面的数据,并用以进行教学研究。这些数据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还可以作为自我评估的基础。为了了解广西高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情况,笔者对广西3个主要城市的高中英语教师展开研究。

一、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由笔者设计,同时参照理查兹及罗赫德(Richards & Lockhart,2000)关于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与必备能力资格理论的反思教学课堂调查方法。此外,问卷在形式与某些项目上沿用夏纪梅(2002)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1)自我专业水平意识;(2)英语教师自己的角色定位;(3)自我评估实践情况;(4)课堂情况研究;(5)教学日记;(6)反思性教学培训情况。

本研究的对象是103位分别任教于6所广西重点高级中学的英语教师。之所以选择重点高级中学,有以下几点考虑:(1)重点高级中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普遍被认为比普通高中教师的科学。(2)重点高级中学教师所接受的教学培训一般比普通高中教师的多。理论上讲,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要比普通高中教师的高。(3)重点高级中学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意识一般比普通高中教师的强,反思性教学在重点高级中学教师中也许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从这几点看,本研究中的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实施过程

问卷经由相关教育部门负责人派发至其下属各教研部门经手人,最后派发至该教研部门下的受试教师手上。问卷可自行填写,或以小组形式集中填写。然后,将填写好的问卷交至相关负责人,再回收至笔者,作整理之用。

调查从2011年1月初开始,问卷共103张,分发至抽样的6所学校,并交由具有一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填写。2011年3月初,收回问卷93张,其中89张有效。

3.调查结果

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具体情况如下。

关于“自我专业水平意识”的调查,本研究得到的结果是:教师一致(100%)把“英语教学能力”放到首位,位居第二的是“学习方法和教学能力”,第三、第四位分别是“教学评估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第五、第六位分别是“试题设置能力”及“课件制作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位居第七。

对于自己课堂角色的定位,过半数受试教师认为,教师应主宰课堂活动全局。另外,认为“教师应为语言示范者”的占15%,认为“教师应为语言解说者”的占13%,而认为“教师应充当对话角色”的仅占10%。

教师“自我评估实践情况”调查的结果是:受试中,79%的教师有评估自身教学的习惯,其中有八成是通过收集学生、同事、领导等的反馈信息评估自己的教学。另外,27%的教师则利用某一种评估标准,如考试结果、报告等形式进行自我评估。

在没有自我评估教学情况习惯的教师中,半数教师是因为“面对教学压力,无多余时间”,25%的教师是因为“不知如何评估”,12%的教师是因为“无此习惯”,13%的教师则是因为“校内无此任务”。

结果还显示了“课堂研究情况”。受试教师中,七成教师进行过课堂教学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记录等,利用教学报告及学生日记进行研究的为数甚少。另外,在30%没有课堂教学研究习惯的教师中,超过一成具有4年以上教学经验。究其原因,43%的受试教师认为是“面对教学压力,无多余时间”以及“校内无此任务”。

教师的“教学日记”情况如下:36%的受试教师写教学日记,没有写教学日记的占64%。关于没写教学日记的首要原因,55%的教师认为是“日记无助于提高教学水平”,36%的教师认为是“面对教学压力,无多余时间”,而9%的教师表示“不知如何写起”。

受试教师中,仅有10%的教师参加过反思性教学培训。

二、讨论和建议

1.讨论

从以上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1)教师专业知识之不足。受试教师一致表明,他们拥有TEFL(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事实上超过一半受试者(其中包括取得TEFL学位者)承认,他们缺乏对外国语文教学系统性知识的掌握。假设由1名英语教师负责2个容量为40人的英语教学班,也就是说,80名英语学习者很可能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事实上,广西高中英语课堂的学生人数不止40人,而1名英语教师通常需要兼顾两班甚至更多班级的英语教学。

(2)教学技术与方法论支持之缺乏。调查发现,超过11%的受试教师不曾评估其授课效果,其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评估。另有近一成教师没有写教学日记,是由于不知道该如何写起。

(3)课堂教学任务之繁重。调查结果表明,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是一个主要因素,致使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占43%)、自我教学评估(占50%)、教学日记写作(占55%)或参加在职培训等。教师对教学研究及改革态度冷漠,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繁重的教学压力,科学技术与方法之缺乏亦是其外在原因之一。

(4)反思性教学培训之欠缺。调查中仅有10%的高中英语教师接受过与之类似的培训。反思性教学培训严重缺乏,这样,广西地区推行反思性教学的障碍不言而喻。

2.建议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了广西高中英语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绝大部分教师不知如何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观念、行动、情感或教学情境,不知如何进行自我反思。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教学环境及条件的改善。

一般认为,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反思能力有以下几种方法:(1)建立教学反思档案袋。(2)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对照教育理论进行反思。(3)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群体性反思和探究,例如,和同事一起交流、分享、反思教学案例,与科研人员、骨干教师共同建立课题,进行高层次、全方位的行动研究来达到反思的目的。教学反思从更具体的层面上去思考就是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反思、去促进教师的发展。这也是最直接、最实惠的反思。正如Jack C.Richards和Charles Lockhart(2000)所说,把课堂教学每一节课几十分钟里发生的事情作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就会对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但这需要恰当的调查和收集数据、材料的方法。常用的课堂调查方式有教学日记、教学报告、调查问卷、课堂教学现场录音录像、听课和教学行为研究等。Jack C.Richards和Charles Lockhart(2000)还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调查研究方式,教师可参阅他们两人的著作以便有更确切的认识。总之,教学反思不应该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对立者或孤立于教学实践之外的行为,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比如每次课后,教师可以用几分钟时间写教学日记,既可引发自己对教学的思考,也为日后进行教学反思留下宝贵的材料。

从内容上讲,教师反思至少可以从下面八个方面进行:(1)探寻自己或其他教师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这有助于理解其英语教学行为。(2)关注学习者,如关注学习者的认识系统、认知方法和学习策略等。(3)教师的决策,例如计划性决策、互动性决策和评估性决策等。(4)教师的角色,因为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反映了其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的教学观念甚至当时的文化。(5)英语课堂的结构,例如课堂活动、教学进度、课堂的启动和收尾等步骤。(6)英语课堂的互动,例如互动活动、教师的课堂行为区域、学习者的互动能力、学习者的互动方法以及分组对课堂互动的影响等。(7)教师课堂语言活动的性质,对于语言活动的认识是对教学理解的核心。英语课堂常见的语言活动类型有:呈现型、练习型、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策略发展型、情感型、反馈型、评价型等。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直接反映出他们对学习过程以及支持这一过程的最佳手段的认识。(8)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例如教师课堂用语的作用——讲解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还是给予信息反馈等,课堂用语的语言学特征——教师为了适合学生接受而调整的语言、提问用语、评价用语,或者是课堂互动用语等。

至于教学环境及条件的改善则需要决策层的努力。相关问题和困难首先要有决策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决策者需要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可能和机会。

只有教师自身的努力与决策层的努力有机结合,教师的困难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第11篇

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100-01

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活动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课标要求来看,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然而,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间缺乏交流互动环节,即使有也是形式简单。笔者认为,构建高效课堂,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笔者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增强课堂互动效果的建议。

一、做好课前预习,增强互动效果

要想促进互动活动顺利展开,首先要求学生对即将接触的知识有所了解。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预习时,参与互动才会更加积极。在预习中,学生往往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流。故而课前预习,是展开课堂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明白,课堂互动既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也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只有着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运用于课堂互动中,才能增强互动效果。

例如,学习“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时,该课的主要内容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不少学生常常搞混这两种比较形式,以致于在互动环节中常常出错,导致互动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即使教师提出了诸如“Which cinema has the most comfortable seats?”之类的问题进行暗示,学生也不能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回答。这在无形当中会加剧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得互动不能顺利开展。为此,教师可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做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如“某某比某某高”“某某比某某大一点”之类的句子来吸引学生展开对话。这样,学生既能在课上顺利地进行互动,又能轻松地掌握比较级。

二、创设互动情景,调动参与积极性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互动起来,还需要教师做好前期的引导工作。具体而言,即是在上课前做好课程的铺垫和引导工作,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带着清晰的目标来开展学习互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理解即将接触的知识,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提供教学背景的前提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交际情景并将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英语九年级第七单元“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教学内容围绕着“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这个问题展开。由于近年来旅游对于学生而言已经不再陌生,而且不少学生在家长或学校的带领下也去过不少地方旅游,因而在课堂一开始的“warming up”中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Where do you like to visit?Why?Discuss the question with your partner.”“Do you travel with others or alone?Why?”“What do you think about a trip?”由于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思考、讨论问题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与同伴交流。

三、丰富互动形式,提高学习主动性

课堂互动直接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其互动的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而从目前的英语课堂互动来看,互动的形式还比较简单且单一,主要为师生互动,即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回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经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对此,教师应尽可能丰富互动的形式,如展开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小组和小组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或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等,以促使学生主动展示自我。

例如,学习“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时,因为该课文与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紧密相关,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经验,自然感触比较多。经过前面的情景学习与学生间交流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向学生出示一个问题:“What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先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共享,之后每组总结出各自的观点进行组间的交流,综合之后与教师对话;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这样学生在多种互动形式中就提高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12篇

1引言

近几年兴起的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的产物。从翻转课堂首次搬到互联网到如今全球组织推出的多学科的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了在线免费学习的机会,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教学顺序被打破,师生角色、教学组织方式、内容呈现形式、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它让我们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心、关注这些课题。

2 微课基本知识

2.1 什么是微课

在国外研究中,微课人们对它的研究取向各不相样。在国内研究中,与微课相近的名词有微课堂,微型课程等,目前业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由于微课初期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短小视频,微课首先是课,在时间和内容上体现为微。既然是课,也就包括了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高专学院教学中的问题

1)学情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全院的公共必修课,是吃过个专业在大一均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和90后的个性化特点,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很不理想。

2)学生对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容易,所以兴趣性不强,迟到旷课学生大有人在。更不用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就会以“这门课平时多练,考试前几周再练吧,”为由进行逃避,久之造成了听不懂、动手操作不做,甚至不愿意做的恶性循环。

3)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听评课模式,教师讲授,讲授完,学生去练习,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再加上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基础视频等教学资源网上一抓一大把。

4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实施案例

4.1课前准备工作

4.1.1 教学前期分析

《项目五excel任务三数据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大一学生对excel文件簿中一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等操作。让学生熟练操作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大部分学生通过对该项目一和项目二的学习,对excel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数据的操作就有些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实践操作,他们才能明白如何正确地对工作表数据进行操作。

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观察排序,理解升序排序和降序排序,熟练对排序进行操作。

2)熟练自动筛选,高级筛选的操作,观察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关系。

3)熟练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理解分类汇总与排序的关系。

4)在生活经验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对本班高考成绩表进行操作排序、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操作。

其中,教学重点是熟练操作数据筛选、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高级筛选的操作方法;二是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4.1.2 微课+课前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操作经常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1)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2)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

3)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没有课的时间学习微课,课下对知识点进行操作)。

课前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重难点或操作过程中经常出错的知识进行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4.1.3 制作微课及课堂PPT

制作微课前,先制作课堂PPT。教师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绝不能照搬传统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整体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4.1.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学生班级群,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二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用手机观看。

课堂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课前自学报告单,互相辨析有不同操作结果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3、小组汇报落实重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

在学生学会了本课堂上的数据分析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课后实践训练)让学生思考,进一步巩固数据分析的操作方法。

4、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课后课堂上的样例。

提高练习:做课后实践训练配套题。

拓展练习(机动):demo中级第七单元试题(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

5、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把课后实践训练习配套题,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情况。

4.2课后

大家和数据关系密切,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5总结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分类汇总前要先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