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男人帮剧本

男人帮剧本

时间:2023-05-29 17:50: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男人帮剧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男人帮剧本

第1篇

关键词:话题;赵宝刚;剧情;结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43-01

话题剧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现代人的生活理想、爱情婚姻为主要内容,剖析社会争议话题的电视剧。它将现代人共同关注的、引起社会讨论却没有最终结论的社会现象变成一种“话题”,作为构建电视剧的故事核心,从而吸引观众,融入剧情,参与话题讨论,加强社会共鸣与反响。

一、话题剧的由来、发展以及近期代表作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话题剧就一直依附于当代都市剧中。如90年代初,一部反映国人移民美国潮流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自此,反映社会话题的都市剧开始逐渐发展,婚外恋题材的《牵手》;讲述家庭暴力问题的《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再现中国婚姻现状,讲述当代离婚问题的《中国式离婚》。

到2004年,一部反应城市女性心理的都市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对话题剧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延伸和发展作用。直到2008年,网络时代蓬勃发展,当代都市剧导演赵宝刚凭借《奋斗》大热,正式的提出了“话题剧”的概念。自这部热剧播出以后,话题剧逐渐在开创发展着自身的特色。

之后,一部针对当今房价展开的话题剧《蜗居》播出,引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将电视剧和话题讨论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媳妇的美好时代》、《杜拉拉升职记》,《双面胶》等一大批以“社会话题”为核心的电视剧竞相占领各大卫视的收视率榜首。其中,国民导演赵宝刚更是在《我的青春谁做主》火热上映以后,正式高举“话题剧”大旗,推出《婚姻保卫战》,不仅在主题上跳脱老套,更是开创了电视剧创作的新模式。2010年,赵宝刚推出正式以话题剧作为定位的《男人帮》,各大媒介相互配合,让“话题”急速升温。

二、实例分析:2011年话题大剧――《男人帮》

2011年赵宝刚推出的话题大剧《男人帮》是一部从男性视角出发,讲述发生在三个不同类型,不同年纪的都市男性身边的爱情故事,引发他们对爱情对幸福的探讨。

(一)“话题环境”的营造――以集为单元,设立小主题

《男人帮》在每一集的开头,都会有本集的一个主题,围绕着该主题展开故事。例如第一集的主题便是“以爱之名”,作为开端,本集通过画外音介绍了故事的三位主人公之后提出了本集的疑问;“爱情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世界上存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爱情?”之后故事开始了。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说故事。到了本集的结尾,顾小白得出了自己对该集主题的结论。这样每一集一个话题,一个结论的横向结构之外,在纵向结构里,故事也仍旧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着。

(二)让普通人成为“话题人物”――人物设置的理想化

主体地位的男性角色:顾小白――贯穿全剧的主线人物。这是一个完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物,他极夸张的将所有城市男性发生过的感情问题浓缩于一身。以自由撰稿卫生,属于都市生活里的“文艺青年”,感情史很丰富,感情理论很强,在性格上集合了都市男性大部分优缺点于一身。

罗书全――理科头脑,感性思维简单,不浪漫,没有幽默感,可以24小时对着电脑,代表社会中的热门群体――“经济适用男”。

左永邦――四十五岁,社会成功人士,离异,有一位成年女儿。几个标签就让左永邦变成了热门的争议人物。

“穿针引线、各领”的女性角色:《男人帮》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相比会弱化不少,但都性格分明,莫小闵的“小女人性格”,艾米的独立干练。每一位女性都依附于三位男性主角,阿千与顾小白的朋友关系,艾米和罗书全的恋人关系,珊莉与顾小白的姐弟恋关系,潇潇与罗书全师生与兄妹关系……这些关系引领着她们的故事走向,而她们每一位也都离不开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红颜知己、办公室恋情、姐弟恋、师生恋、傍大款……

三、《男人帮》给当代都市剧的启示与思考

“生活永远不缺少话题,但永远都在缺一个好故事”,观众永远会对一个丰富经典的故事抱有需求,而《男人帮》在冲破僵化老套的故事情节以后,也表现出了剧情薄弱的特点。观众需要的,是让话题构建在故事的走向上。扎实深入的剧本,才能让话题剧更稳定的在注重“消费”的电视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非昙花一现。只有恰当的平衡话题与剧情,这场讨论盛宴才可以开的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参考文献:

[1]武春澍.话题剧正当红[J].神州,201(01).

第2篇

《潜伏》大热荧屏后,孙红雷选择转战大银幕,之后就没有任何电视作品出现,秉承“绝不高产”理念的他表示,是《男人帮》和赵宝刚导演的才华吸引了他:“我和赵宝刚导演10年前开始合作,他对爱情的理解和领悟,我一直很认可,和他有割舍不掉的感情。我们的磨合与交流都揉在了这10年里,因为感恩和还情,更因为剧本,我愿意拍这部电视剧。”

《男人帮》里,孙红雷饰演的自由撰稿人顾小白既写小说、专栏,也写剧本,时间自由又在家里写作,事业小有成绩。在结识了黄磊饰演的“经济适用男”、汪俊饰演的“多金钻石男”之后,三个男人组成了个“男人帮”,总是聚在一起讨论爱情。孙红雷、黄磊和汪俊三位熟男分别饰演才子型、好人型和多金型单身男人,同王珞丹、隋俊波、张俪、姚笛等为代表的7个性格多样的靓丽女孩谈恋爱。通过他们的相遇带出许多故事,告诉男人应如何理解女人,女人又该如何了解男人。

导演赵宝刚说:这是个较劲的演员

孙红雷1970年8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就读于哈尔滨市第十八中学。1995年,孙红雷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班毕业后,一路走得顺畅:凡是看过话剧《居里夫妇》和《三毛钱歌剧》的观众,都会对孙红雷的表演称赞不已。孙红雷还凭借《三毛钱歌剧》获得了戏剧界的大奖,即梅花奖(最佳男主角)。孙红雷在第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一炮走红,从此片约不断。

都说孙红雷是一夜成名,孙红雷却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怎么是一夜成名?我完全是慢火炖出来的嘛!”

2001年初,在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永不瞑目》中,孙红雷出演一个小配角,这个惊鸿一瞥的剧中过客却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孙红雷是一个敢于说真话、表露自己的真性情的人。这种敢爱敢恨的真性情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现在,很多频道都在播放他的戏。孙红雷这几年红得很快,除了跟他自身的努力有关外,不按常理出牌是一大特征。

孙红雷一直认为,在拍摄影视的过程中,自己过得很幸福。那种幸福感像小时候盼过年一样,他特别希望自己和影迷都能获得美好的幸福生活。孙红雷眯着他的小眼睛,幸福地笑着。

说起孙红雷的小眼睛,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影视剧《潜伏》开创了谍战剧的新局面,孙红雷和姚晨这对“小眼”和“大嘴”的天然组合,令人耳目一新。剧中有段台词儿就是根据两人的长相改编的,孙红雷对姚晨说:“跟你商量个事儿,你以后能不能生个嘴巴小点的女儿?”姚晨回答说:“我还想生个眼睛大点儿的小子呢!”你看看吧,小眼睛有大用处呢!小眼睛也是有福的人呢!

导演赵宝刚说,孙红雷经常说自己是很笨的演员,别人出一分力,他要出十分。《永不瞑目》的第一场戏他演得不太准确,我就问他:“你会演戏吗?”他憋了很大的气,脸都红了,又不好意思跟我顶。当时所有工作人员都以为我要把他换掉了,可我心里非常喜欢这个演员。我知道,这是个较劲的演员,他会越挫越勇,你给了他这种刺激,他会更加努力地去演戏。第二次合作时,赵宝刚为他量身定做了《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黑社会打手阿莱。这个角色让孙红雷迅速走红。

出了名的孙红雷,突然之间就没有生活空间了,他平时特别愿意去菜市场买菜,这回就不行了。一天早上,孙红雷高高兴兴地去菜市场买菜,不巧被卖菜的大嫂认出来了:“哟!这不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孙红雷吗?!”这位大嫂一嚷嚷,大伙忽拉一下围了上来,有争着握手的,有要签名留念的。后来,孙红雷费了好大的劲才逃出包围圈。这一次,吓得他再也不敢上菜市场了。

孙红雷还遇到过更大的场面。2002年《征服》播出后,到台湾做宣传时,一整条街站着一排排全是影迷,见到孙红雷就大声呼叫,排队签名,合影留念,其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影迷,见到孙红雷后流着泪说:“你怎么不娶电影里的安琪呢?!”

孙红雷说:最重要的角色永远在下一个影视剧

“我不是偶像派演员,没有所谓形象问题。我就喜欢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穿大汗衫大裤衩,在没包间的大厅吃饭,跟普通人一样生活。”与孙红雷拍过戏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拍摄大片时,摄影师也是哈尔滨人,孙红雷会主动问他:“你在哈尔滨哪里读的书?”“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当摄影师忙得满头大汗时,孙红雷还会给摄影师擦汗,弄得这个东北大汉不好意思。

孙红雷认为演员要演活演好角色,关键是要深入生活,体验并熟悉角色的生活环境。为了演好刑警,他特意到某刑警大队体验生活,在那儿呆了半个月,把刑警的活儿从头到尾干了个遍:案情分析会、出场、抓犯人、审犯人。那天一下飞机,接待他的刑警就告诉说刚有两起杀人案。到了现场,一位刑警用刚摸过死尸的手跟他热情握手,他一下子体会到了刑警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后来还参与了审讯,一个嫌疑人杀害了15个出租车司机,刑警们一连审了好几天,嫌犯只交代了9条人命。随后,孙红雷就申请去审讯,那个嫌犯一看到孙红雷,就说爱看他演的高司令。后来,孙红雷学着刑警的办法又审出来4个杀人案子,他当时心里的那种喜悦真是难以言表。

孙红雷多以硬汉形象为观众所熟悉,这对他拓展角色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有人说《潜伏》中孙红雷不适合演革命者,孙红雷很平静地笑着回应道:“他说了不算,观众说了才算。我只为观众表演,批评意见我挺愿意听的,这样有利于进步。但《潜伏》太难演了,对我来说,余则成早就归零了,最重要的角色永远在下一个影视剧。”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孙红雷从一个18岁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子开始演起,背带裤、鸭舌帽,连妆容都带粉嫩,青春的扮相都有些逼近观众的底线了。不过对于孙红雷的演技,观众们还是称赞不已,孙红雷这次表演更是独树一帜,演技也渐臻炉火纯青。

不得不承认,孙红雷除了演硬汉,还能演文人,几年下来,一路飘红的孙红雷,让自己的戏路拓宽了,用他自己的话讲,他长了一张不年轻且蹉跎的脸。这种长相有一个好处,就是年轻时不显年轻,但年纪大了也不显老。

希望自己脸上永远写着“我会演戏”

许多年轻演员说,片场内外孙红雷很像大哥,生活中他能够照顾每一个人,大家都很开心。听了这话,孙红雷笑了,他说:“我自己不知道怎样享受生活,但我希望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能享受幸福、快乐、安定。我也希望我的人生比我演的影视剧还要精彩,还有戏剧性。”

2008年底,做客《鲁豫有约》时,一场平心静气的聊天,让孙红雷又一次红了眼圈。他有些尴尬,尽管极力掩饰,泪水还是夺眶而出,他嗔怪地对鲁豫说:“你干嘛要把我弄成这样?我很久没流过眼泪了。”鲁豫很委屈,她不知道她的问话无意中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谁知道别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谁内心深处都有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其实,是提起家庭生活时,无意中谈到了孙红雷的母亲,触动了他情感深处的心绪。孙红雷对母亲的感情很深,母亲是最了解他的人。母亲去世后,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哈尔滨扫扫墓,陪母亲说说话。

孙红雷没有觉得自己演戏有多么成功,他说:“我真不知道自己成不成功,入行10年,在演出前我就是哈尔滨的名人,年轻时有点张狂。现在,脑子清醒了许多,目前,任何事情都比不上我对演戏的热情。”

电视剧《男人帮》播出后,许多观众表示,孙红雷太有型了,“他穿的衣服、围的围巾都太Fashion了,还有那黑脚白框的眼镜、房间甚至床,除了他那土不啦叽的名字,其余都潮爆了。”这都和他以前塑造的“硬汉形象”大相径庭。

别看他性情率真,说话幽默诙谐,还很会调侃,但对于演戏非常认真,精益求精。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所演角色的形象完美,追求艺术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还记得在闲谈间,朋友曾戏称,如果说张铁林的脸上永远写着“我是皇上”的话,那么,孙红雷的脸上则永远写着“我会演戏”!

孙红雷在古装戏中所饰演的角色。

Sun Honglei in a costume drama

2011年9月19日,孙红雷骑自行车出席《我愿意》开机仪式。(金良快 摄)

Sun Honglei rides a bike and arrives at the filming ceremony of a television drama on September 19, 2011.

A Tough Character Turns Soft

By Xia Qiu

Sun Honglei, one of the hottest tough-guy characters of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appeared in the 170-million-yuan “Men in Love,” a television blockbuster produced and screened by Zhejiang Satellite Television. Sun acted as a man of fashion and free-lance writer in the blockbuster. Critics and audience are amazed by Sun’s acting as a character that subverted his more famous tough-guy image.

Sun Honglei established his fame in television dramas over years. His most famous career work is “Undercover,” a spy legend screened in 2008. After the tremendous success touched off a wave of spy and undercover television thrillers, however, Sun turned to the big silver screen. He has appeared in a few movies. “Men in Love” is his first television drama since 2008.

This television drama might be an exception to his present career trajectory. He prefers to take a few but very good jobs. He does not want to appear everywhere. He agreed to act as lead man for the drama simply because the director is Zhao Baogang. In the early years of his career, Sun had worked under Zhao’s direction for ten years, appearing in various television dramas. In fact, Sun made his name as a tough-guy character in Zhao’s productions.

Sun came to work for Zhao in 1998 when Zhao was directing a big television blockbuster. One day, after seeing Sun’s acting, Zhao questioned Sun’s essential qualification as an actor in front of many colleagues. Sun’s face flushed, but he did not answer back. Many people guessed that the director would replace Sun with someone else, but Zhao Baogang liked Sun, for the director knew that the actor is a tough man who fights challenges bravely and never gives up. Sun turned out all right for the small character. People noticed him. Zhao gave Sun a second chance in 2001, designing a hit man for Sun. it was this character that Sun did well and catapulted to national fame overnight.

Fame changed Sun’s life forever. He was sharply aware of the change one day when he was shopping at a vegetable market. People recognized him and rushed over to shake hands with him. He fled hastily. Since then he has never been able to visit the vegetable market in the neighborhood.

In 2002, Sun starred in “Conquest.” When he visited Taiwan for promotion, he found to his consternation fans queued in the street to have his autograph and take photos with him. A mid-aged woman wept when it was her turn to meet Sun, scolding him why he chose not to marry the lead woman in the movie.

Some people say that Sun Honglei became a star overnight. He disagrees. He claims he matured slowly. He needs to study his characters and know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do. This kind of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takes time. In order to act as a cop, for example, he spent 15 days following detectives through cases. He even joined an interrogation. In a case, a serial killer who had killed 15 taxi drivers refused to talk about the six of the 15 murders. Sun offered to talk to the suspect. The suspect recognized the actor and talked. Sun interrogated the suspect and got the man to talk about four more murders he had committed.

While working with colleagues and in everyday life, he is considerate and helpful. People like him. Sun explains, “I am not sure I know how to enjoy life, but I hope my family and friends can enjoy happiness and peace. I hope my life is more wonderful and dramatic than the television dramas and films in which I appear.”

第3篇

关键词 植入式广告 影视剧 广告主 制片方 观众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我国影视剧植入式广告发展遇到的问题

1.1毫无顾忌的广告植入

毫无顾忌的广告植入不仅会破坏影视剧本身的艺术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观众的反感,使观众对其产生逆反心理。如湖南卫视自制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均因植入式广告过多,而引来骂声不断。在电视剧《男人帮》中就曾完整地播放了由主演代言的广告,无独有偶,轻喜剧《爱情公寓》中也曾多次再现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量不在多,而在精”,无节制的植入式广告只会适得其反,引来观众的反感。如何将植入式广告做得“隐而不露”,仍是植入式广告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1.2负效果的广告植入

广告的目标是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继而达到实现销售的目的。如果一个广告不能起到宣传品牌正面效果的目的,则不如不做。在影视剧植入广告中,若不能很好地实现广告的植入,有时候非但不能带来预期的正面效果,甚至还会产生负效果。如影片《疯狂的石头》中,主人公的一句“班尼路,牌子货”,使得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1.3缺乏创意的广告植入

目前国内的影视剧植入式广告创作形式大多过于单调、内容设计简单。形式几乎仅仅拘泥于道具植入、台词植入、场景植入、情节植入和形象植入这几种广告形式,使得影视剧植入式广告行业缺乏活力。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我们在影视剧植入市场上看到了《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这样的自制品牌定制剧,为植入广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了制片方们关于探索新的植入式广告一些新的启示。

1.4脱离剧情的广告植入

影视剧植入式广告要考虑影视剧的剧情需要,一般来说,与剧情联系越紧密,观众的记忆效果也便越好。如果影视剧中植入的广告过于牵强,不管制片方与广告商的投资欲望多么强烈,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例如《奋斗》全剧32集,但剧中植入式广告却涉及118个品牌,平均每集出现植入式广告近9次。又比如《丑女无敌》为了方便植入广告,将故事的背景设在一个广告公司,整个剧情似乎都在为广告服务,剧情被广告牵着走,严重影响了影视剧的艺术性,同时也使广告丧失了正常情况下应有的美感。

2影响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相关因素

广告植入影视剧的过程,需要将植入的产品或者商标通过台词、道具、场景、情节等方式,与剧本本身的内容相融合,嵌入到影视剧中,在传播影片的同时,在无形中对受众施加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整个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流程中,广告主、制片方、观众成为三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1广告主的影响

广告主付费进行广告的投放,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的销量,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可以说广告本身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广告方在选择影视剧植入广告这一宣传途径过程时,如何选择合作商,才能使得品牌传播达到效益最大化是各广告主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可以进行植入,只有品牌的某些特性符合影视剧所传递的信息的品牌才能实现植入的效果。如影片《天下无贼》中,淘宝网的植入广告,其中片段给观众的直接感受便是“淘宝网”――“贼”的联想,由此使得淘宝网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再如影片《奋斗》的汽车方面由奥迪提供,主要演员驾驶的高端汽车全部为奥迪各个型号的汽车,根据产品定位,与剧中人物形象不谋而合,该剧播出后,使得奥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们总结出,广告商在选择合作伙伴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品牌形象与影片的契合度,否则反而弄巧成拙。

2.2制片方的影响

制片方在影视剧植入广告中连接并且同时影响着广告主和观众两个方面,是影视剧植入广告中非常关键的中间环节。

对于制片方来说,目前制片成本直线上升,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影视剧制作中,一个制作公司付出了资金,只有这部剧销售出去,才能获得利润,才能保持良性循环。因此,所有的风险归属似乎都在制片方。在近些年的影视剧制作中,制作公司不断地为影视剧制作降低风险寻求出口,希望在影视剧制作过程中方便收回部分成本,由此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便成为很好的一个实现途径。但与此同时,制片方也应当考虑到影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在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双重压力下,制片方的制作能力便愈显重要了。

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男人帮》惨遭各网友吐槽,据相关人士粗略统计,《男人帮》的植入广告不下二十种,再粗心的观众都躲不过这些植入广告的“狂轰乱炸”。

因此只有和剧情紧密相联,不可分离的植入广告才有可能成活,也只有这样的广告才能达到广告方、制片方和观众多方面共赢的局面。

2.3观众的影响

观众是广告主和制片方最后的交叠点,站在广告主和制片方的角度,一部影片只有观众买账了,一切努力和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但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观众最渴望的还是“纯净”的电影,渴望从影片中得到愉悦。因此广告主和制片方在广告植入影视剧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尊重观众的感受。

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裸婚时代》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该剧本是反映80后面对无车、无房、无存款的“裸婚”婚姻生活故事,但剧中两位主演文章和姚笛使用的apple电脑(手机)、Chanel、LV包等奢侈品牌着实让观众对“裸婚”产生了异议。这些产品,特别是那些一线明星钟情的羽绒服和手提包,让一些观众义愤填膺:这种裸婚真叫欲裸婚的人汗颜!

3关于发展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建议

针对目前影视剧植入式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从制片方和广告主两方面提出关于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几点建议。

3.1给制片方的建议

3.1.1对植入式广告进行合理的配型

制片方拿到剧本后,首先应考虑影片适不适合植入、适合植入哪些品牌等。考虑植入品牌的内涵是否能与影视剧中的人物属性相符,以保证在植入过程中两者的和谐一致。如果植入品牌的内涵与电视剧中的人物属性相契合,就有可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营销效果。例如,冯小刚在2014年贺岁片《私人定制》,剧中MINI的广告植入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但在另一部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中国人寿”广告却是适得其反的效果,“方总,保险选哪家?”“中国人寿,踏实!”旅游公司老板方达和他的助手的一问一答,让正为《唐山大地震》飙泪的观众一愣,出戏了。这种植入广告与剧情完全不符,硬生生的把正处于悲伤情绪中的观众从戏里给“震”了出来,严重破坏了影片本身的艺术性。

3.1.2善用“变形植入式广告”

我们知道,在广告与影视剧进行配型的时候,很多剧集是不适合进行植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变形植入”这一创新手法。如冯小刚黑色幽默影片《大腕》中 ,“娃哈哈”变成了“乐哈哈”,还配上欢快版本的哀乐,唱出了无限的喜感,“博士伦”降一级变成了“硕士伦”等,都让观众在拍案叫绝之余,抵消了对植入式广告的反感。

3.1.3巧妙转移观众的厌烦情绪

影片《海角七号》中的“马拉桑”小米酒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乍舌,但是却并没有遭到观众的反感,完全是因为制片方很巧妙地把剧中“无孔不入的推销员”转化成了一个“坚持不懈的奋斗者”形象,将观众对其负面的情绪转移成一种正面的情绪,因此造成一种有趣的现象――“马拉桑”越是烦人,我们越是佩服他的勤奋。幽默植入,广告成笑点。

3.2给广告主的建议

3.2.1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植入广告的宣传

我们知道大多数品牌都要经历五个周期,包括导入期、知晓期、知名期、维护与完善期、退出期。在植入广告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植入品牌的生命周期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植入式广告更适合处于知晓期和知名期的品牌。比如影片中出现女主角身着某品牌服装的镜头,怎样让观众知道她身着的服装品牌并识别出来呢?如果观众对品牌不熟悉,那么植入的信息很可能就只会被当作一个镜头一闪而过,广告投入恐怕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3.2.2尊重影视作品的艺术性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了植入式广告从未有过的良好发展局面,广告主们也摩拳擦掌,想着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影视剧中大放异彩。但是在这方面无论是投资方还是运营方都略显急躁,对影视剧中植入广告拿捏不准,一不小心就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让产品抢了影视剧本身的风头,致使影视剧丧失了其原有的艺术性,徒增了观众的反感情绪,最后得不偿失。

3.2.3开发新的广告形式――广告剧

广告剧是广告主为宣传产品或品牌而量身定做的系列短片。广告剧与传统的植入广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遮遮掩掩地做广告,而是明确地表明其对产品进行广而告之的目的,这种明显的广告意图非但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厌烦,反而使其赢得了不少好评。2010年网络上出现了两部制作精良的广告剧:《佳洁士七日全效牙膏》《亲密体验――茉莉清茶蜜茶十二星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有时候遮遮掩掩只会欲盖弥彰,还原本色也许得到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金焕民,刘春雄.营销红皮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21-22.

第4篇

赵宝刚为什么如此看好汪俊?原来,早在20年前,两人便相识相知,感情甚笃的他俩还在彼此导演的作品中客串过多个角色,岁月的积淀,让赵宝刚对汪俊的欣赏更真诚、更透彻,焕发着睿智而理性的微芒……

?

半路出家,追梦路上幸好有你

1989年底的一次新年酒会上,赵宝刚第一次结识了汪俊。那天晚上,由于寒潮来临,北京的气温骤然下降,赵宝刚多年的鼻窦炎又犯了。酒会上的他既没食欲,还不住地拿纸巾擦拭鼻子。赵宝刚很不好意思,担心妨碍到别人用餐,他干脆躲到一旁。没想到,在他躲避不及之时,一个年轻小伙子端着自助餐盘,主动凑到了他跟前。原来,这个名叫汪俊的小伙子看过赵宝刚执导的电影,对他的才情十分钦佩。注意到赵宝刚鼻涕不止,小伙子马上给他拿来一沓新纸巾。赵宝刚顿时心生好感。

两人就这样攀谈起来,居然象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谈得十分投机。赵宝刚注意到,汪俊虽然比自己于小十多岁,可是对荧幕人物的理解能力很强,台词功底也好。那段时间的赵宝刚虽没成名,但是安排一个角色给汪俊还是不成问题的。没想到,汪俊连连摆手,拒绝了赵宝刚的好意。“我可不想到你的剧组当演员!”赵宝刚诧异了:“不当演员?为什么呀?”汪俊说:“我现在只有一门心思,那就是和你一样,也当一个导演!”接着,汪俊将自己做这行的缘由告诉了赵宝刚―― 汪俊1983年毕业于艺术学院,分配至前线话剧团,很快,科班出身的他便在童话剧、音乐剧等多个舞台上大放异彩,没过两年,汪俊便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一次,一位正在拍摄电视剧的名导演准备替换男主角,想要找一位“高仓健”类型的演员。前线话剧团得悉这个消息后,立即向其推荐了汪俊。当看到瘦瘦高高的汪俊时,这位导演也感到很满意,于是亲自开车拉着汪俊来到了剧组。当时,电视剧的拍摄数量很少,汪俊驻扎剧组之后,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他认真地研读剧本,准备好好地表现一番。

没过几天,汪俊便发现了问题:原来的那个男主角并没有离开!微妙的是,那个男演员知道汪俊是来替换他的,而汪俊也知道他就是被自己取代的那个人,两个人每天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故作什么都不知道,照旧谈笑风生,一时间,汪俊难受极了。

终于,汪俊再也忍不住了,他主动找到了导演说:“你一直没有明确表态,到底换还是不换,干脆我回去吧!”没想到,汪俊的这一“激将法”适得其反,导演本来就举棋不定,听他这么一说,导演顺势答道:“那好吧,不过我没有时间送你回去,你自己走吧!”汪俊傻眼了。

返程的那一天,汪俊没能买到火车票,他连续站了好几个小时。拥挤的列车上,想起自己是个不错的演员,在单位的待遇也很好,如今却遇到如此之大的冷遇,汪俊不由得感叹导演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另外,一股悲愤也油然而生。汪俊暗暗发誓:“从此后再也不当演员了,要当一名导演,彻底地改变自己的人生……”

听到汪俊的“不幸”遭遇后,赵宝刚呵呵地笑了,他劝说汪俊:“其实做演员要比导演强多了,你看导演既要组织创作人员,还要指挥技术人员,还要担当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使众人的劳动溶为一体,多累啊!还是当演员好,只要能演好角色,打动观众就行了。”可是,赵宝刚的肺腑之言,汪俊根本听不进去。

半年之后,汪俊果然放弃了演员的职业,全心全意地学起了导演,并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消息让赵宝刚的脑海里迅速闪现出“半路出家”四个字。担心汪俊会败得很惨,赵宝刚特地给汪俊打了个电话,再一次劝他赶快回头。电话那头的汪俊却说:“虽然前路茫茫,可是我坚信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成功的开始;每一次的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的泪水,都有一次醒悟;每一次的磨难,都有生命的财富。我早就想好了,只要活在自己喜欢的征途上赶路,就要时刻感谢生活。” 汪俊的话给了赵宝刚很深的震撼,他深吸一口气,钦佩地说道:“就凭你这金石般的强硬信念,今后想不成功都难!”

坐上了“国内言情剧第一人”的交椅,赵宝刚没有忘记初出茅庐的汪俊。2000年初,赵宝刚在执导《象雾象雨又象风》时,特地邀请汪俊做自己的执行导演,并将多年来的经验倾囊以授,他不止一次提醒汪俊,当导演必须研究表演,而挑选演员时,其语言能力与表演能力至关重要,另外,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导演的责任就是把他们的优势全部挖掘出来……

赵宝刚如此器重自己,是让汪俊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感激地对赵宝刚说:“宝刚哥,我知道这条路很难,幸好有你!”同时,汪俊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不能辜负了赵宝刚的一片心意。

?

相互砥砺,真挚的友情不断成长 ?

? 为了拍好这部戏,汪俊对每个细节都极为关注,甚至会反驳赵宝刚的意见。一次,汪俊与赵宝刚发生了分歧,争吵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当时,从身边经过的几个场务被他俩的样子吓坏了。吵了一个多小时后,两人又肩并肩高高兴兴地走过来,和每一个人打着招呼,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几个场务摇着头,简直哭笑不得,助理也是疑惑不解:“刚才还吵成那样,现在却这么开心,真是不可思议。”赵宝刚笑着对大家解释:“在事业上很难碰到一个人,能让你时时感觉到压力,我和汪俊既是挚友也是诤友,在争吵时冒出火花,在争吵时彼此狠狠地欣赏!”

2003年,两人又联合执导了《别了,温哥华》,汪俊也成为唯一一位与赵宝刚联合执导的导演。正是在这部戏的拍摄中,赵宝刚深深地感到,汪俊不仅是一位好搭档,而且是事事亲历亲为,为自己切实着想的好兄弟。

该剧是在国外拍摄,各项开支都很大,为节省费用,赵宝刚也加入到演出阵容当中,准备扮演反面人物“余士雄”,他还将汪俊安排为剧中的“律师”。实拍时,汪俊却发现那名“律师”的戏份很少,而“余士雄”的戏份也不多,角色却值得挖掘一番,更重要的是,赵宝刚没时间挖掘这一角色。汪俊向赵宝刚建议道:“你的事情多,‘余士雄’这个角色放在你手里难以出彩,还是我来演吧!”

拿到这个角色之后,汪俊对“余士雄”进行了精心的编排与设计。结果,他演的“余士雄”既有一丝神经质又有几分可爱。好多次,监视器后面的赵宝刚看得啧啧感叹。因为有了汪俊的出色表现,这部戏又增添了不少闪光点。

除此之外,汪俊还分担了极其艰苦的室外拍摄工作。由于招募的很多华裔演员不会讲汉语,汪俊白天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举着大喇叭,一喊就是一天,为纠正一个字的发音都可能重复上百遍,巨大的压力和忙碌的工作,让汪俊食不甘味,北美火热的太阳将他的皮肤晒得黝黑,还脱了皮,嗓子更是哑得说不出话来。但汪俊一句也没有抱怨过,将该承担的全部揽了下来。

和赵宝刚合作,汪俊也受益良多。有一次,看到赵宝刚为拍摄的资金发愁,汪俊拉来了一位赞助商。对方提出要在片中“适当”出现自己的产品。赵宝刚一听,马上向这位赞助商表示:“我从不硬性地植入广告,尤其这种影响观众观看,容易把观众拉出情节的广告。”这位赞助商一听,悻悻地转过头对汪俊,摊开手说道:“汪导,你都看到了,莫怪我不帮忙了。”汪俊连忙把赵宝刚拉到旁边,悄悄对他说:“宝刚哥,你知道国外拉赞助多困难吗?我都是为你着想啊!”赵宝刚却不容置疑地拒绝:“你不要再说了,这会毁了这部戏,我宁可苦些累些,也不愿在艺术上作半分让步!”

有一次拍摄晨戏时,连日劳累的汪俊起床晚了,他索性不梳洗,趿拉着拖鞋直接来到了拍摄现场。这一幕被随后赶到的赵宝刚看到后,立刻生气地说:“有你这样的吗?这里不是澡堂!”汪俊当时就愣在原地,两人结交了这么长,这还是赵宝刚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他。事后,赵宝刚也意识到自己太较真了一点儿,主动向汪俊赔起了不是。而汪俊则笑哈哈地拍着他的肩膀说:“没啥,我以后一定做得让你无懈可击。”

赵宝刚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了汪俊,他再也没有提及“植入广告”的事情,拍摄现场也始终率先垂范。不过,拍摄的最后一天,汪俊一直努力维持的坚强土崩瓦解了,最后一个镜头完成之后,他一把抓住赵宝刚的袖子,眼眶也随之湿润了。后来,在关机的仪式上,赵宝刚当着所有众多的媒体坦然表白:“回想这部作品诞生的艰辛,我深深地感到,付出更多的是汪俊,他是我见过诸多导演中最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人,也是最让我信任和骄傲的朋友。”

?

风雨同行,还有“男人帮”对幸福的展望

多年醉心于事业,赵宝刚与妻子丁芯迟迟没要孩子,直到妻子40岁时,他们才有了儿子马丁。初为人父的喜悦,让已快到知天命年纪的赵宝刚,渐渐明白了家庭的含义。一次,汪俊去看望赵宝刚时,正赶上小马丁拉屎了,赵宝刚单手托起儿子,换尿片、打水、洗屁股、扑婴儿粉、再包上小被,整个运作一气呵成,看得汪俊叹为观止:“宝刚,你变得我都不认识了。”赵宝刚也很得意:“羡慕了吧,我现在才体味到另一层幸福。”

不过,幸福也伴随着数不清的烦恼。2009年,儿子马丁上小学之后,赵宝刚天天去接送孩子。有一天,北京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担心儿子淋雨的赵宝刚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早早就等待在校门口,撑着伞,伸长脖子张望着,一旁的家长看见他如此不辞辛苦,连连感叹:“您可真心疼您的孙子。”这一句话让赵宝刚的脸上挂不住了。后来,他向汪俊诉苦道:“我真的看起来那么老吗?竟然被认为是我儿子的爷爷!”

这件事情明显刺激了赵宝刚,为了儿子的将来,赵宝刚夫妻工作得格外拼命。这年10月,妻子丁芯突然咳嗽出血,“疑似肺癌”这个消息也仿佛是一记重棒,将夫妻俩震得满眼金星、悔恨顿生。为了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好好弥补丈夫和儿子,丁芯放下了所有工作,在家里陪儿子、陪丈夫,并发誓再也不为了钱而不要命。在等待最终诊断结果的七天里,天天如此。一周后,诊断结果显示:肺部钙化,并非肺癌。一切不过是一场虚惊。夫妻俩拿着诊断书,兴奋得当场跳了起来。

后来,赵宝刚将这一情节悉数搬到了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中,当银幕上活灵活现地再现丁芯生病的那一幕时,观看片花的汪俊问起了赵宝刚:“行啊,宝刚哥,你没有经过嫂子的允许就暴露了你们俩的隐私。”赵宝刚却感触良多地说道:“我这也是在提醒你以后按时体检,注意健康,缩减工作量,别因为工作而丢下了自己的亲人。我现在才发现,人生的路途走得越远,就有越多的东西要珍惜。”

赵宝刚的提醒让汪俊突然明白了,工作固然重要,但有质量的生活更重要。此后,在赵宝刚的影响下,每完成一部作品,汪俊都会放下一切,和家人一同到国外旅游,在那里,他不再是什么新锐导演或是演员,而只是一个简单的游客,单纯地享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当然,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他总是不忘给赵宝刚带礼物。有一次,他去古巴旅游时,给赵宝刚带回一整箱雪茄,把赵宝刚惊得张大了嘴巴。

2010年8月,赵宝刚让汪俊在都市情感大戏《男人帮》里担任主演,变身为游戏女人之间的大情圣。由于是一部男人戏,汪俊的对手是一线明星孙红雷和黄磊。对手的强劲,也刺激了汪俊的表演欲望,不过,对每个镜头都过于认真的他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汪俊在马路边拍摄一场戏,拍着拍着,他突然说:“停!”赵宝刚被吓了一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汪俊指着刚刚从身边过去的一辆车说:“刚才它响了一下喇叭,拍出来后,声音恐怕不行。”赵宝刚被汪俊说得哭笑不得:“你这是错位!这是导演才该干的活儿,你只要做好演员就行了!”经赵宝刚这么一提醒,汪俊这才恍然大悟。

第5篇

如果你和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一样是《反恐24小时》的忠实“粉丝”,那么对于我们的讲述就不会陌生了。

曾经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过第一季的美国热门电视剧《反恐24小时》于2001年11月6日起在美国首播,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了美国电视网的王牌剧集。它的剧本非常巧妙,将电视剧播出周期与一天24小时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开创了与剧中人物共命运的全新观赏体验。反恐小组特工杰克・鲍威尔是全剧核心,在他周围,妻子,女儿、总统、同事、、政府官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交织成了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

这部热门电视剧虽然没有大腕加盟,但错过它将是你难以弥补的遗憾。就一部电视剧的成绩而言,《反恐24小时》无疑具有不容辩驳的实力。

2006年1月15日,这部人气电视剧的第五季又与美国观众见面了。据路透社报道,收视调查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新一季《反恐24小时》第一集的收视人数达到了1700万人,随后播出的第二集也吸引了1550万观众。如果说,《泰坦尼克号》是上世纪末好莱坞的最后一颗电影核弹,那么《反恐24小时》就是21世纪美国电视剧的第一颗核弹!

随着这颗核弹一炮而红的不仅是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基弗・萨瑟兰,更有剧中那个清纯的小女生――男主角女儿金的扮演者伊丽莎・库斯伯特。整个故事就是由金被绑架开始的。伊丽莎在《反恐24小时》里是个娇小清纯的、拖后腿的、中学生式的小女生,整季穿着一成不变的衣服,经历着惊心动魄的每一个小时。

凭《反恐24小时》迅速窜红之后,刚刚20岁的伊丽莎决定借着这阵猛烈的东风在戏外开始走性感路线。她频频登上男性杂志的封面:2002年《Maxim》杂志百大性感美女排名84位2004一跃成为著名杂志《MAC》的“全球10大性感女明星”的第二名;2005年更在《男人帮》百大性感美女排名第五。美国传媒说她“偷走了最性感女星的桂冠”。而在她独挑大梁的影片《邻家女孩》里,她更是将清纯与放荡集于一身――她在片中确实是乖乖的邻家女,但是她也会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莫妮卡・贝鲁奇一样出现在男主角的幻想里……

今年24岁的性感美女伊丽莎・库斯伯特出生在加拿大的小镇,同时在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度过了童年。她的经历本身就有点传奇意味。就像她说的那样:“我很幸运.我在11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投身演员事业前她曾是个模特。1997年初登小荧屏,在电视剧《流行科学大进击:逃生专家》中出演通讯记者,获得了演员新人奖,并且得到美国第一夫人的喜爱,邀请她前往白宫亲自接见。比起各种奖项来,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厚爱。从15岁开始在电视屏幕上摸爬滚打,到2001年伊丽莎终于跟随那部轰动全球的电视剧《反恐24小时》成为了影视界闪亮的女星。

2003年她开始进军大银幕,在《单身男子俱乐部》和《真爱至上》初试身手,接着就在那部《邻家女孩》里出演主角。剧中,憨厚老实的大男孩高中生马修,迷恋政治,一心梦想像林肯那样成为众人仰慕的风云人物。直到有一天,马修发现隔壁搬来了一个美丽性感的女孩,成为了他的新邻居。这个女孩满头诱人金发,性感火爆的身材几乎会令所有男人喷血,马修立刻无可救药地暗恋上了她。一天晚上,马修竟然透过窗户看到对面的女孩正在宽衣解带!马修看得痴迷极了,正当他想入非非之际,那女孩突然转过身来,望向了马修这边……尽管作为高中生爱情片这部影片确实过火了点,不过作为福克斯为伊丽莎打造的煽情之作,倒是为她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或许伊丽莎确实太漂亮了,连卡梅伦・迪亚兹这样的老牌美女都忍不住吃醋,对男友贾斯汀与伊丽莎的过从甚密大为光火。好在伊丽莎的爱情很快修成了正果,2004年6月,她接受了担任贾斯汀私人助理的男友卓斯的求婚。

不论如何,还是让我们继续关注第五季的《反恐24小时》吧,毕竟近年来这样季季热播的电视剧实在太少了。

第6篇

徐静蕾客串《只差一步》

>> 赵宝刚的25年“婚姻保卫战” 徐静蕾:我这两年完全生活在爱里面 “北京青年”赵宝刚 电影“新人”赵宝刚 赵宝刚和汪俊,20年的兄弟20年的男人帮 朱广沪:两年拍了三部戏的足球人 “言情高导”赵宝刚:闪电婚姻20年不变 赵宝刚:别这么较劲行吗 对话赵宝刚重走青春路 赵宝刚:荧屏探讨养老出路 外窗刚用两年就渗水?得找专业人员来维修! 两年等 《再过两年》 新湖中宝上海地块闲置两年 人事动荡渠道偏软 宝盈两年无新基面世 “金牌导演”赵宝刚:热热闹闹二十五年“婚姻保卫战” 两年的幸福 赵宝刚你敢不敢改变自己 因赵宝刚而红的明星 因为有赵宝刚,这些人才红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徐静蕾修养两年沪客串赵宝刚新片 徐静蕾修养两年沪客串赵宝刚新片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卓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徐静蕾客串《只差一步》

日前风行工作室的摄影师转战“江南”,从横店影视基地来到上海滩,碰巧赵宝刚正在这里拍摄首部电影作品,片名叫《只差一步》,描写的是发生在时期一场两国四方的“谍海大战”。车墩影视城以还原旧上海风貌为主要场景,无数以旧上海为题材的影视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某天晚上风行摄影师获悉剧组拍摄夜戏便潜入车墩,在影视城内的主场景“南京路”看到灯火闪烁,人声嘈杂,剧组果然正在这里进行拍摄。在“南京站”边停着一辆消防车,地上水迹潮湿,剧组拍摄是一场雨戏,路中央站立着一位身材修长的年轻女士,她留着一头三四十年代流行的“鸡窝头”,身穿一件浅色长风衣,足蹬黑色高跟鞋,其造型不禁让人想起了《色戒》中的“王佳芝”,风行摄影师随即认出这位女士竟是徐静蕾。这时一位戴着白色棒球帽的男士走到徐静蕾面前与她交谈,徐静蕾认真地倾听,风行认出这位男士正是导演赵宝刚。赵宝刚给徐静蕾说了一番戏,徐静蕾微微点头,接着拍摄开始,剧组用消防车“人工降雨”,几条消防水管在楼顶交织成滂沱的“雨阵”,徐静蕾打着一把红色雨伞,快步走在雨中,虽然遇上“大雨”,但她并不显狼狈,边走边左顾右盼,眼神锐利,表情紧张,角色看上去颇有几分神秘感。当天深夜拍摄结束后,徐静蕾乘车返回酒店,第二天风行发现徐静蕾没有进行拍摄,风行摄影师从剧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徐静蕾并不是主演,只是来客串几场戏,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女”。 徐静蕾筹拍新片受挫

2011年年底《亲密敌人》上映后,徐静蕾意外地表示自己将旅美休息一年,回国后也未见她在工作上有何“动静”,其间她与黄立行的恋情传闻不断,还有网友爆出她疑似结婚的消息。记者发现,两年来徐静蕾很少出现在北京,北京的公寓和工作室已形同虚设,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和港台生活,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徐静蕾经常前往台湾,每次都会住上一段时间,据记者估计,徐静蕾台湾行应该是与男友黄立行见面,而两年来黄立行也很少露面,演出寥寥无几,与徐静蕾同时“蒸发”。在徐静蕾被爆出与黄立行的新闻后,徐静蕾很快予以否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徐静蕾与黄立行恋情非常稳定,一年多来两人中断了工作,共度这段“长期蜜月”,而避居海外是为了在生活上更加自由和方便,婚姻大事对他们来说或许已经为期不远了。

徐静蕾客串赵宝刚和张一白的新片,显然是出于友情的原因,还“人情债”,其实它们都不能算是徐静蕾的新片,两年来徐静蕾无论是在导演还是表演方面均处于停滞之中,有业内人士表示,《亲密敌人》之后徐静蕾在导演和表演上都面临转型,都是爱情题材和白领丽人的角色似乎都走到了“尽头”,她需要时间考虑谋划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据记者获悉,多年前王朔为徐静蕾创作了剧本《武则天》,因项目庞大而未能实现,但徐静蕾对此念念不忘,古装片或许是徐静蕾接下来的创作选材。

第7篇

在《爱情公寓4》开播之前,爱奇艺市场部副总裁陈剑峰曾跟汪远打赌,陈剑峰预测这部剧在爱奇艺和PPS上平台的播出量会达到13亿,汪远则预测13.6亿播放量,可最终截止到2月28日,《爱情公寓4》在爱奇艺和PPS的播放量已经超过27亿,远远超过《来自星星的你》。

如果回到《爱情公寓1》刚刚制作完成的2009年3月,这部剧经历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没有明星阵容、定位模糊,这让许多家电视台并不看好,而《爱情公寓》原始剧集平均48~50分钟的时长并不符合传统电视剧的播出长度,“就像把一个方的东西塞进圆孔里”汪远回忆道,《爱情公寓1》也差点就像许多国产电视剧一样,拍摄完成即被入库。

经过5个月的兜兜转转,汪远才经过发行公司找到江西卫视,那个时候,江西卫视总编室节目中心主任王艳萍最初对这部剧也有迟疑,但她还在上初中的女儿却觉得这部剧“很好看,很可能会火”,这让王艳萍看到了它在年轻观众群中的市场,因此江西卫视也借以扭转革命题材过多的初衷,尝试将删减之后的《爱情公寓1》放到2009年暑期黄金档。

但仅仅在江西卫视一家播出之后,新浪、优酷等视频网站上开始流传出《爱情公寓》完整版本,《爱情公寓》的人气也在网络上扩散,随后《爱情公寓》每推出一部都会在社交网站上完成新一轮口碑传播,五年之后,《爱情公寓》已经被网友评为“网络第一神剧”。

中国传统电视剧主要目标人群都是50+人群,题材也以家庭伦理、抗战剧为主,“我们想做一部年轻人喜欢看的戏,讲年轻人的话题和语言,里面只有年轻人,没有婆妈和第三者”。《爱情公寓》对于汪远和韦正来说是定位清晰的“产品”。 从交友网站到网络热播剧

尽管《爱情公寓》已经凭借充满网络特色的语言、高频度的搞笑台词捧红了自己,但汪远最想要感谢的却是社交网站和视频网站,“如果不是在2009年赶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这几年,也许《爱情公寓》就没有今天”。“爱情公寓”最初并不是一部电视剧的名字,而是台湾一家为青年男女网络交友而设计的社交网站,2005年,“爱情公寓”进入大陆市场,2008年初在第三轮融资中获得新加坡创投Vickers800万美元注资,“爱情公寓”也开始寻广告公司,拍摄同名广告片并在大陆市场投放。

那个时候,汪远在2005年大学毕业后即创立的上海高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格文化”)已经运作了3年,最初承接演唱会和演出业务,五月天“当我们混在上海”上海演唱会,王力宏“盖世英雄”上海演唱会,以及张学友“好久不见”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海站都由高格文化操办。

但当时视频网站开始出现和成长,传统电视广告逐渐减弱,许多品牌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制作病毒视频在网络流传,2007年汪远在上海广播大厦内租下69平方米工作室,以“production house”影视制作工作室的形式专接广告业务。在遇到台湾社交网站“爱情公寓”CEO张家铭之前,汪远的高格文化已经为麦当劳、飞利浦等国际品牌制作了30多部广告片。

张家铭最初只是希望高格文化帮助他们拍摄一条几十秒的电视广告片,但汪远却突发奇想,“既然这家社交网站叫情公寓,那我们假设真的有这样一爱情公寓,把住在里面的那些男男女女之间发生的事情具象成一个故事”。

汪远包揽发行环节,承诺客户可以拿分成的大部分,但是版权则属于高格文化所有。前两集样片制作完成后,汪远和韦正邀请100多位朋友,在会议室里共同观看,汪远则拿了一个计数器在座位最后面数大家笑的次数。最终90分钟的两集播完,观众总共笑了173次,这个数据说服了张家铭,《爱情公寓》第一季也由“爱情公寓”独立投资完成制作。 汪远对喜剧有天然的敏感,每次写剧本都会希望它笑点密集,这是他在塑造人物、写分集纲甚至分场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意识。

其实在《爱情公寓》出现在江西卫视黄金档的2009年8月,人们观看长剧的习惯已经开始从电视向视频网站迁移,在新浪、优酷、土豆、迅雷等购买了《爱情公寓》网络版权之后,截至2010年8月1日,《爱情公寓》视频浏览量已超过3200万,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

同样的,《爱情公寓》也“幸运”地遇到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最鼎盛的时代,这些社交网站所承载的恰好是作为《爱情公寓》核心观众的80后和90后群体,粉丝群的成倍增长也伴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2009年底《爱情公寓》第一季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中已经名列第三位,在豆瓣上更获得8.5的高分。

2011年左右,视频网站的正版长视频不断发展,对于国产电视剧版权陷入价格争夺战,《爱情公寓》成为那一轮追逐里的受益者。2010年12月30日,乐视网以超过40万元一集的高价买下了《男人帮》的网络版权,但仅仅一个星期之后,《爱情公寓3》则以50万元一集的价格被优酷签下。

在视频网站走到2014年的时候,独家内容几乎成了他们走向下一站的凭证,有年轻观众群口碑积累的《爱情公寓》又一次成为视频网站争夺的核心。2013年4月,《爱情公寓4》刚刚进入制作阶段,爱奇艺业务发展部高级总监张语芯就已经开始了对《爱情公寓4》的网络独播权沟通,而那个时候,优酷土豆、乐视网、搜狐视频都同样在竞争者的行列里,仅版权谈判就持续了半年的时间。

尽管《爱情公寓1》只能低价贱卖,600万元左右的投资成本在第一轮电视台的销售中仅回收一半,甚至以2万元的打包价格出售给视频网站。但5年之后的《爱情公寓4》却成为国内单集售价最高的电视剧之一,爱奇艺所获得的网络独播权价格已达到单集数百万元。

《爱情公寓4》是爱奇艺在2014年初最着重推广的重点项目,前期宣传从上线前的一个月就开始运作,“甚至连除夕那天夜里,爱奇艺仍有工作人员为可能突然闯进来的巨大流量做准备,以保证《爱情公寓4》的正常观看”,陈剑峰介绍道。 编剧方法论

尽管《爱情公寓》是互联网催化中形成的“网络”现象,但在年轻观众群已经被抛弃的国产电视剧市场,《爱情公寓》最初的故事设定就抓住了需求的空白点。就像汪远的创作预设,这部剧里所具有的娱乐精神是完全属于年轻人的。

生于1983年的汪远是上海人,大学期间市场营销的主修专业与影视并没有关联,但外祖父徐桑楚时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曾组织拍摄了《城南旧事》、《芙蓉镇》、《十字街头》等200多部影片,而父亲汪天云为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编写的《开天辟地》曾获得1992年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对于编剧和电影的感觉更多是在家庭环境中自然生成。

大学时期,汪远和大他一级的韦正就已经合作拍摄校园电影《我的太阳》,曾获得索尼DV大赛,随后在公司向广告转型之前,两人合作完成的第二部电影《逆转流星》也在2007年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喜剧片创作奖,甚至拿到了国家广电总局“龙标”放映许可证。

在《爱情公寓》之前汪远并没有写过长篇电视剧剧本,但就像张语芯对汪远的印象,“他具备80后人群独立思考的普遍特质,并不拘泥于常规”。剧本创作技巧对于汪远来说只是一种基础工具,“它更需要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创作者信息系统和知识结构的输出”。

“写剧本最好的老师并不是父亲,而是《老友记》等美剧”。在确定制作《爱情公寓》之后,汪远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到家旁边的碟片店,把《老爸老妈的浪漫史》、《老友记》、《生活大爆炸》、《人人都爱雷蒙德》等上千集喜剧租来看,学习美剧中讲故事的方式。

汪远与80后共同经历过那个经典动画年代,创作素材也同样会来源于生活中的聊天,游戏,微博、论坛等网络渠道,但他并没有刻意收集笑料,他自认记性很好,“把看过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是我从小就有的‘恶习’”。

汪远记得自己高考前一天晚上躲在被子里用小DVD机看完《功夫足球》,第二天考语文之前,在大家都很紧张的时候,他就在走廊里给同学们讲自己昨晚上看的《功夫足球》。直到现在这个习惯依然保留,通常在写一集新剧之前,汪远会找来几位同事,把自己想写的剧情讲给大家听,看大家的反应决定是否需要修改或重写。

其实在美国编剧工业的流水线作业中,《老友记》曾有16个编剧同时操作,中间故事大纲、场景、分镜、台词、笑料穿插等流程都由不同人负责,最后将这些素材组织成为成熟的剧本,汪远也尝试在自己的创作过程里模仿美剧的编剧模式。

《爱情公寓4》的剧本从2012年6月开始到2012年12月31日完成,这6个多月的时间里,汪远有三四个人的编剧助理团队,他们负责陪汪远聊天,给予他灵感,也会帮助汪远寻找或创作笑料,抑或寻找网络上的笑话和段子。这些素材最终会经由汪远多年的搭档邹杰传输给他。汪远则负责创作故事大纲,并把这些素材重新消化吸收之后重新穿插在剧情和台词里。

在汪远写完初稿之后,都会交给工作人员修改和提建议,调整节奏或者填充笑料,修改之后由汪远复审,汪远会将最终审核后的版本交给导演韦正,而韦正也会针对剧情的可操作性、台词的精炼度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由汪远完成最后一轮修改,而一般情况下,“剧本到拍摄前一般会改到第七稿”。

《爱情公寓》采用类似美剧的季播模式,随着每一季的剧情发展,主创团队会定期在微博、贴吧、论坛、粉丝会上搜集观众反馈,“我甚至时常能做到每个观众的微博留言都认真回复。对于有的意见会借鉴,但有时候会故意反着做,吊他们胃口。”而爱奇艺所提供的《爱情公寓4》弹幕版也让汪远与观众之间有了更直接的沟通。 “项目管理”式制作

通常情况下,国内电视剧拍摄成片的过程中已经交给专业剪辑公司做后期制作。而国产电视剧从拍摄到播出的制作周期几乎都在半年以内,甚至有20集偶像剧在开拍3个月后就已经登录卫视播出。

但5年来,高格文化却全公司坚持每年只推出一部《爱情公寓》,后期制作由公司独立完成,而作为制片人的汪远也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控制由剧本到最后剪辑的每一个制作流程,这看似有些违背工业化的运作流程,但这种方式却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任何一部电视剧总会经过“编剧一度创作、导演二度创作、演员三度创作”这3个过程,而喜剧却尤其是如此。

《爱情公寓》每一集都有密集的笑点,《爱情公寓4》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what's you QQ?”“鄙人姓黄,字辉冯”,“一朝被电击,十年怕网线”许多剧中的台词都会成为网络热词,但韦正介绍道,“这些笑点是由大家一起碰撞出来的,一层层构建和堆叠”。

汪远对喜剧有天然的敏感,每次写剧本都会希望它笑点密集,这是他在塑造人物、写分集纲甚至分场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意识。韦正则会在拍摄过程中根据情境加入一些可渲染的笑料,而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同样会利用表情、语气、肢体语言对笑点做最恰当的诠释。

韦正在《爱情公寓》的拍摄过程中会使用更多变的镜头语言,例如韦正拍曾小贤与胡一菲两人对话的场景通常要换五、六个机位,以保证剪辑出来的快节奏,《爱情公寓》群戏较多,在曾小贤说话的时候,韦正则需要用机器去拍摄其他所有人的反应,捕捉笑点。

因此国产电视剧的耗片比通常为1:4左右,国产电影也在1:10~1:15之间,但《爱情公寓》的耗片比却达到了1:20,韦正也需要自己挑选素材控制剪辑流程。仅仅在《爱情公寓》中出现的笑声就有300多种,它们全部以手工的方式插在最恰当的节点。这让韦正觉得,自己是在用情景剧的经费、拍电影的方式制作《爱情公寓》。

《爱情公寓4》的后期制作从2013年2月份开始启动,却一直做到11月份才完成,这被汪远称为史上最漫长的后期制作,大约是同类国产剧后期制作时长的四到五倍。也是因为这样,《爱情公寓》从第一部开始就将90%的制作费用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上。

但这几乎违背了所有国产电视剧的价值排列次序,电视台的长剧采购决策通常都会取决于主创团队和明星阵容,甚至会在开拍之前把一半资金付给明星,就像汪远让你说,“剧本无法用量化数据评判它的价值,但是明星却可以”,可《爱情公寓》却恰恰相反,以剧本为长项,拉动整个项目,也凭借优质的剧本将新人捧红成为明星。

根据张语芯介绍,通常电视剧的制作会遵循固定的模式,在剧本创作之前,会先在电视台首先立项,电视台通常会覆盖电视剧收入的80%,在拿到电视台的预售单之后,制作方才正式进入制作阶段”。但《爱情公寓》却是拍完剧才去想发行,显然并不符合规范性的行业流程。

或许《爱情公寓》的“项目管理”式制作模式并无法成为主流。但在视频网站兴起之后,优质内容的观众群会在网络上完成积累,这足以让这种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握有更多的话语权。既然电视台买剧决策开始借鉴视频网站的播出数据,这种并不规则的优质内容自然也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电视剧到文化品牌

经过5年时间,高格文化从最初9人的团队发展到现在三四十人的公司,也从上海广播大厦搬到徐汇区天钥桥路D1国际创意空间,但这5年里,对于《爱情公寓》“抄袭美剧”的质疑和追捧一样从未消失过,但汪远对此却非常坦然,“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没有借鉴美剧,而情景剧的创作本来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汪远坦言,美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对于《爱情公寓》的剧本创作影响很大。“这个世界上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创新,而创新就是现有知识结构和信息系统的重新排列组合”。汪远认为欢乐不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他只是把各种各样的欢乐汇聚到《爱情公寓》,并加上本土化的原创。

其实在中国的影视环境里,持续5年做同一部剧,是很难坚持的事情,演员也通常希望尝试更多不同的角色,以丰富自己的履历。《爱情公寓》也在第二年里同样经历过演员的薪酬争议、违约甚至离开,而汪远甚至因此不得不在多重牵制中改写剧情。

因此作为制片人,汪远很清楚这个项目继续推进的难度。“现在回忆起来,最开心的还是第一季,当时演员都坐公交车来面试,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热情”。而《爱情公寓》倘若应观众所期待的,立即操作《爱情公寓5》自然没有问题,但边际效益却是递减的。

仅管汪远的编剧团队中许多人都是他的大学同学,大家拥有一致的喜剧价值判断,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但依旧没有办法实现每个参与创作者之间的无缝对接,无法完成一个工业化的流程制作。整个剧组在执行力方面的缺陷也无法回避。如果让《爱情公寓》持续保持活力,这些都是必须要填补的短板。

在汪远的办公室里,仅仅钢铁侠,蝙蝠侠等动漫模型就有十几个,而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用衍生品服务内容的模式也是汪远真正想要借鉴的,他更希望把《爱情公寓》从一个电视剧,变成一个综合型的文化品牌,也像蜘蛛侠、蝙蝠侠、超人那样不断具有生命力和拓展性。

尽管《爱情公寓》的延伸产品已经在淘宝上热卖,仅2013年,“道歉狗狗”、几米手绘漫画、卡通版移动电源等《爱情公寓》周边产品在淘宝上成交量已经超过2.3亿次。在《爱情公寓4》播出过程中,淘宝网“爱情公寓”专卖店每天都能产生1000~2000万元成交额。但汪远认为《爱情公寓》完成品牌转变仍然需要时间。

第8篇

关键词

转型 自尊

汪俊的转型之路颇为戏剧性,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年轻人的自尊心。”“我当时学话剧表演,各方面成绩都不错,团里推荐我去安徽试一部戏,试镜之后,导演没有表态,就安排我和当时定好的男一号住在一起一个星期,让我非常尴尬。我憋不住了,去问导演,结果人家说想找一个类似于高仓健那样沧桑感的,而我当时是奶油小生的形象,完全不符合。导演告诉我‘因为团里太热情的推荐,不好意思拒绝’才让我过来面试。这件事儿对我打击很大,当时就觉得自己一定要改变,要去当导演,我的人生不能这么悲壮。”汪俊笑着说,“改变就是因为自尊心在作祟,当时年轻气盛,接受不了。一年半后,考上了中戏的导演系。其实有些磨难是好事儿,对成长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件事,我可能一直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演员。在人生的道路中,改变方向的就是这关键的几步,迈对了,你就成功了。”

“我在中戏学习导演的时候,第一部演出的戏是李莉导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扮演反派刘子和。之后陆续出演了一些角色。我常跟导演朋友们讲,我戏又好,还便宜,你们累了还能帮你们拍拍戏,怎么都不用我呢。这虽然是个玩笑,但我的确挺喜欢演戏的。”汪俊说,“演员的经历,让我在导演的路上能够更加游刃有余,从各方面揣摩角色的性格,在观众心中留下更深刻的烙印。”

关键词

都市喜剧 夫妻那些事儿 收视率

提及最近汪俊的工作,他说就是正在热播的《夫妻那些事儿》。这部剧早在开播前便抛出了“丁克”、“白丁”、“铁丁”以及“丁狗”等时尚的潮流词汇,率先引发了网络热议。据汪俊介绍,《夫妻那些事》是集合了现代婚姻无法克服的一些问题,像是一本“结婚指南”,以幽默轻松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汪俊坦言,“这部剧特别值得观众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幸福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夫妻之间的那些事都是些生活琐事,两个人之间的性格差异没有绝对,说到底都是价值观的问题。如果价值观统一了,大部分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对于目前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汪俊这样评价:“我觉得中国的电视剧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时期,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每年生产好几万部级的规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连日本NHK和富士电视台都说要像中国的电视学习。我们是一个竞争的机制,拍得好才能上黄金档。但我们也有潜在的隐忧,就是创作题材的枯竭,题材比较狭窄。还有就是演员片酬的大增,就向房地产泡沫一样。但我认为好的演员还是要挑剧本和创作团队,不能跳到钱眼儿里,一个好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有意义得多,是他生命的延续。”

评判电视剧的好坏,收视率是关键。“虽然收视率不是一个评判作品好坏的硬性标准,但现在收视率就是一条疯狗,在追着所有电视人跑。拍给谁看是创作之初的最大问题。如果定位在收视上,那么目标观众就是所谓的‘三高人群’,一想到这个,我就悲从中来,想喝酒,觉得自己读这个研究生没有必要。后来我开始尝试着寻找观众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但观众的口味又是时时变化的,有时候我问母亲您最近看什么电视剧,得到的回答是打仗的。我很吃惊,因为之前母亲喜欢看《错爱一生》这类电视剧。所以,观众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又在不断变化中的学问。”汪俊说道。

关键词

导演 演员 交错

一名导演,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汪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导演的素质需要很多,最起码要具备美术、演绎、摄影摄像等,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最后要归结到文学,一个导演最重要的就是文学感觉,其次是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最后是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这决定作品的深度和审美意义上的高度。看起来拍摄很简单,通过作品要表达什么,是能力的体现,做导演要全面,要有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对时代和现在的社会思潮的关系以及都市阶层时尚价值取向要有很好地把握。用一种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方式叙述出来,把宏观的东西讲的完整,才可能挖掘最好的作品。我这个年纪的人所经历的和所受的文学影响都是比较深沉的,但过于沉重的哲学与文学思考不能放在电视剧中,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有时将问题挖掘过于深刻,观众反而不爱看。导演要渐渐学会收起自己的美学趣味,寻找观众爱看的类型。”

早在2010年汪俊执导《我的美丽人生》时,他就出演了剧中的角色。而此次在《夫妻那些事》中,汪俊再次“合体”,在导演和演员两者之间的驾驭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作为导演,汪俊对剧中合作的演员其演技大为赞赏;作为该剧的演员之一,汪俊笑称自己演的是“坏蛋”。当问及身兼数职是否累心的时候,汪俊表示,拍摄气氛十分轻松,大家的状态都特别好。

“电视剧的灵感来源主要于第一次做案头的时候,在于现场即兴发挥的东西,我的灵感一半来自于和演员之间的相互碰撞,我会忽然想到让演员怎么样怎么样,在家沉思闷想只能想布局,演员的表演会让你忽然茅塞顿开,电视剧需要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因为电视剧会有意外,要有应变能力,来改变思路。”汪俊说。

关键词

生活 时尚 性格

编辑手记:这就是汪俊,一个有才气的男人,在聊天中,他的人格魅力不断散发,会带领着你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即将进入知天命的年龄,汪俊更需要的是安静的高贵与简单的宁静。

汪俊说:“我觉得自己的青春是一个勤奋的过程。我在学校里是成绩最好的学生,我想这和自己悟性很好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我没有总结过自己的青春,但我觉得它是苦行僧式的。我的青春没有那么多快乐,没谈过什么恋爱,和自己的第一个女朋友就结婚了。生活也常常是三点一线。但重要的是我知道我要什么,虽然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但我还算把握住了自己的青春。”

“时尚是很难界定的概念,和时髦流行都不同,是一种价值观,我不赞同把时尚定义为表面,比如服饰发型等穿戴,它是一种生活观念。”汪俊谈道如今流行的词语――时尚,有如下的解释,“时尚是有争议的,大家都这么做的事儿,不是时尚,它要有独立精神,是独立思考的结果。时尚对于中国来说,不应体现在具体的细节,应该是宏观的东西,不能像浪花一样,翻一下就过去,多少要带点有深度的东西,中国要形成中产文化,引导社会,让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取向,这样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