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

时间:2023-05-29 17:5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民健身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民健身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因子分析法;体育认知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065-02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6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就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作出部署。了解并掌握公众的体育认知情况,在其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将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高效落实。

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公众体育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分析,为学校体育知识教学、社会体育知识普及、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提出建议。

一、文献综述

认知一词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环境、自我意识或自我行为的了解,可看做是调节动机和运动行为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Kelly研究发现,个人行为的参与和表现与认知程度呈高度正相关,认知程度越高,参与的程度类别就越多[1]。根据发展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认知学习理论》中的轮廓、适应、平衡、同化、调节五种基本观点,个体为了保持平衡会产生适应行为,而同化和调节是适应的两种方式。根据以上观点,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可视为个体对于环境刺激的同化或调剂作用,目的在于满足某些身心需求,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个人即对所接触或所参与的体育活动形成自我认知[2]。

据此,笔者将体育认知定义为个体获得外部体育的有关信息,并把外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性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就是体育认知度。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1.数据来源。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共发放问卷660份,回收有效问卷594份,有效率达90.0%。

2.数据处理。问卷内容分为受访人人口学特征和体育认知度两个部分:(1)人口学特征包括受访人所在地、年龄、职业等方面;(2)针对体育认知度水平调查,笔者选取13个测量指标,以单选题或李科特五级量表的形式共设计25道问题。五级量表题中,每个问题分别按照“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设五个选项,其对应得分为1,2,3,4,5分[3];单选题中,答对记为1分,答错记为0分。为使每个指标更具有可比性,以单选题设计的指朔直鸢含5个问题。

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性别比例上,男士占55%,女士占45%;年龄结构上,25岁以下的受访者占14%,26~40岁的受访者占34%,41~55岁的受访者占40%,56岁以上的受访者占12%;职业构成上,行政机关人员占比30%,企事业单位人员占比25%,农民占20%,自由职业者占15%,学生占10%;地域结构上,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受访人员各占1/3。受访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较完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探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不易被直接观察到的、对可观测变量的变化起到支配作用的潜在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4]。通过降维的方法,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本文使用 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

2.指标选取。以体育认知的定义、内涵为始源,根据相关文献综述,结合研究目的,笔者选取体育赛事知识、赛事举办与城市发展、运动项目、运动价值、体育榜样、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知识、运动饮食营养、运动分类、自我健康认识、体育知识讲座13个指标进行分析,将这些指标分别标记为X1,X2,X3,X4……X13。

3.因子分析过程

(1)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首先对13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指标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P值均小于0.1,原始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指标适宜做因子分析。再将指标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其中KMO值大于0.8,Sig.值小于0.05,同样说明指标适宜做因子分析。

(2)公因子提取。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公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 3 个公因子特征值大于1 ,累计方差贡献率近60%,包含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把 13个评价指标划分为 3类进行研究。

根据分析结果的因子载荷,公因子1主要与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体育知识讲座、自我健康认识、运动目的、运动饮食营养、运动分类相关,结合这几个指标特点,命名为运动健康认知;公因子2主要与运动项目、体育赛事、运动价值、赛事举办与城市发展、体育榜样相关,命名为项目赛事认知度;公因子3主要与体育技能指标相关,命名为体育技能认知。

(3)因子得分。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公众地体育认知水平,需要计算因子得分。根据SPSS分析出的因子得分矩阵,可得因子得分表达式:F1=0.072X1+0.055X2+0.099X3+0.0 86X4+0.087X5+0.129X6+0.166X7+0.189X8+0.148X9+0.136X10 +0.179X11+0.184X12+0.188X13,同理可得F2,F3的表达式。式中X1,X2,X3……X13为原始问卷数据标准化后的均值,结果为:运动健康认知度F1=1.33,项目赛事认知度F2=0.46,体育技能认知度F3=0.0004。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0.215%,18.344%,7.888%),得出公众体育认知度[5]:F=0.53F1+0.32F2+0.14F3,由此江苏省公众体育认知度为0.86。

(4)各地区、各职业公众认知度比较。按照上述方法,将数据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处理[6]。可得,苏南,苏中,苏北的运动健康认知度分别为1.37,1.29,1.34;项目赛事认知度分别为0.52,0.35,0.50;体育技能认知度分别为0.007,-0.03,0.02。综合可得,苏南地区公众认知度最高为0.90,苏中地区认知度最低为0.80,苏北地区为0.88。

将数据按照职业进行划分处理。可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自由职业者,学生的运动健康认知度分别为1.37,1.31,1.28,1.33,1.38;项目赛事认知度分别为0.56,0.52,0.32,0.40,0.34;体育技能认知度分别为-0.03,-0.002,-0.02,0.04,0.09。综合可得,江苏省行政机关单位人员体育认知度最高为0.91,企事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学生认知度相仿,农民体育认知度最低,为0.79。

四、结论与建议

1.公众体育技能严重缺失。根据上述分析,江苏省公众体育技能认知度接近于0,约为0.0004,体育技能传授刻不容缓。

(1)学校运动兴趣培养是基础。社会人的体育技能大多是在学生阶段养成,江苏省大部分学校已配备较完善的体育设施、专业的体育教职员,但学生能否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关键在于兴趣驱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主要受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评价等影响。对于体育教职工来说,应重视运动技术教学,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客观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指出其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学习规划及需要纠正的动作点,在不断尝试中掌握运动技能,享受运动乐趣[7]。

(2)社会体育指导服务是保障。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人员除了可以组织和带领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授体育技能,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锻炼效果。[8]《江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要从30人增多至35人。提升社会体育服务水平在发展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同时,要保障体育服务质量。由此,需要发挥体育院校的输送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渠道作用,体育院不论是软件设施还是硬件配套都能满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需求。应加强对体育院校学生的特长培训和文化知识培养,拓宽职业技能;加大体育院校与企业单位、社区、街道办事处、农村文化站等的体育活动合作,丰富院线学生的体育指导实践经验,为以后进行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工作奠定基础[9]。

2.农民体育认知水平低下。根据调查结果,农民的体育认知水平严重不足,这反映了农村体育服务欠缺、体育设施投入不足、体育活动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目前农村绝大部分健身活动以家庭性、小群体性和自发性为主,很少形成规模性的健身群体。为此需要各级政府将促进农村居民健身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配备专兼职体育健身工作者,具体负责农民体育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将群众性体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对一些缺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偏远贫困乡村予以重点帮扶。

3.苏中地区认知水平较低。相较于苏南和苏北,苏中地区公众体育认知水平稍显不足,苏中地区体育建设有待加强。对此,省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彩票公益金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当地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城市,如支持扬州建设体育旅游城市,支持南通建设生态体育城市。同时,鼓励并支持苏南发达地区围绕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先试先行,率先建成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全民健身科学发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在全民健身上升楣家战略、指引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较高的国民体育认知度应该成为推进这一战略落实的重要“内驱力”。综合看来,江苏省公众体育认知度还待提高,政府、社会、学校应共同发力,引导国民逐渐形成正面、积极、符合时展趋势的体育观念,提升体育认知度,促进全民健身战略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George Kelly,Powell McClennan .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A brief meta-analitic view of randomise controlled trials[J].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ve,1999(7),115-119.

[2] Jean Piaget. Cognitive Studying Theory[M]. US:Greenwood Publish Group,1986.

[3] 李旭.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开封市菊展游客满意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5):166.

[4]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480-481.

[5] 林峰.基于因子分析的老字号餐饮企业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一个个案研究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9(7):53-58.

[6] 蒋志华,顾振海.西部12省经济发展状况对比研究――基于聚类因子分析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5):138-141.

[7] 徐昶楠,施丹萍.影响高校学生运动兴趣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1(14):393.

第2篇

国民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组成要素;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建国以来,由于我国体育运动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国民体质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最近,国家体委制订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与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建议方案,确是涉及中华民族子孙万代、强国强民的大好事,它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意识、保障公民参与体育的权利,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实行不实行这一计划,确实是关系到个人与家庭的健康幸福,社会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的大问题,不容漠视!

全民健身计划进入了启动阶段,定名为“一二一启动工程”。这是借用队列操练中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向全社会发出全民健身计划迈出第一步的号召,向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发出响亮的各具特色的健身号召,倡导广大群众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健身活动(每次20分钟以上),每人学会两种以上的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优化家庭环境,丰富生活内容,保证家人健康,共享天伦之乐是美满家庭的宝贵财富,直接关系到人生幸福与事业的发展。在“一二一启动工程”中,要积极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提倡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人都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每半年有两次合家欢乐的健身活动。建设一个和谐、美满、健康的家庭。

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建设,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应有更加迫切的要求。“一二一启动工程”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强调做到减少学生学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社区是推动全民健身日益生活化、普遍化、经常化十分方便的体育活动阵地,对于促进居民楼群、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建设小康村镇、区街都有积极意义。“一二一启动工程”要以区街乡镇为重点,吸收所在地的机关、学校、企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参加,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力求做到: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提供一些简易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每年组织两次群众喜爱的集体健身、竞赛活动,培养一支热心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队伍。

第3篇

关键词: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问题 评说

在国际大众体育浪潮的洗礼下,国务院于1995年颁布了我国首个群众体育纲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我国全民健身所面临的形势,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实施的对象和重点,对策和措施,以及实施的步骤做了表述。在《纲要》的指导下,我国的大众体育有声有色地发展起来,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体育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团体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彩票的销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民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强;体育法律法规得以加强和完善。从这一角度来讲,《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及时和正确的,但客观地讲,从《纲要》制定的内容上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1.《纲要》对人的体育权利重视不够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一种获得身心健康,享受经济、娱乐、文化权利的手段,它始终以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从这种意义上讲,参与体育是人的一种权利。人权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丰富价值意蕴的名词,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人权是指人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是人的权利最一般的形式,是从人与人应该具有的平等关系中引申出来的,是人类在发展中认真审视自我之后而产生的一个自觉理念,它的产生来自人对自身生存的尊严意识的觉醒和人道理念的形成。①公民对体育的参与成为了一种人权。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第一条就规定:“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人权。”《》还提出:“每个人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通过体育运动发展身体、心智与道德力量的自由……”因此,“每个人必须有充分的机会按照其民族运动传统从事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并获得与其天赋相适应的运动成绩”。《奥林匹克》明确把体育作为人权的一个方面,并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从事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我国《宪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表明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把开展大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我国体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为我国大众体育施政纲领,《纲要》都理应把大众对体育的参与权提高到人权的高度,而《纲要》当中并没有涉及公民参与体育运动这项权利,没有明确体育权利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行使体育权利,体育权利如何保障等内容,只是站在政府的高度提出全民健身要达到的一些目标而已,其宗旨仍偏重于满足社会的、国家的需要,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首先是用以满足个人需要的。

2.《纲要》实施对象的部分缺失

《纲要》在描述实施对象时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但在具体的阐述中,提到了青少年、儿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农民、军人、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知识分子,而对组织相对松散、处于经济和政治劣势,又急切需要体育锻炼和娱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却没有阐述。

农民工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脚步,为社会财富的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农民工同其他人一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和愿望,有参与全民健身的权利和愿望。鲁长芬等人对湖北、广东、浙江、江西等11个省市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况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中,有74.7%的农民工喜欢参加体育活动,83.6%的农民工认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是应该的,有57.9%的农民工及其家人都需要参加体育健身,有84.9%的农民工认为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两次以上的户外活动的要求“很好”,有77.0%的农民工认为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的体育健身器材是“必要”的,有57.2%的农民工愿意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有56.2%的农民工愿意修建体育活动场所。①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希望参加体育锻炼,有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一员的愿望。

然而,农民工的体育权利很难保障,在鲁长芬等人对湖北、广东、浙江、江西等11个省市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况调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有34.5%的农民工认为有点缺乏,31.1%的农民工认为非常缺乏,仅有2.8%的少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十分充裕。另外,在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有无指导的调查中,有40.3%的农民工选择“从未有人指导”,有23.6%的农民工选择“很少有人指导”。在有关居住社区或工作单位为农民工组织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中,有61.7%的农民工选择“偶尔有”和“很少有”,还有27.4%的农民工选择“完全没有”。②农民工在城市无法得到社区体育的关照,又脱离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根基,在城乡体育之间徘徊,这成为全民健身的一个盲点。

因此,无论从农民工享有参与全民健身的权利角度,还是稳定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讲,农民工都应该被纳入全民健身的行列,都应该被写入《纲要》,缺少一亿多人参与的大众体育政策是不完善的,这正是《纲要》在后续发展中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3.《纲要》缺乏定量指标,可操作性不强

阅读《纲要》通篇,没有发现一处定量性的表述,通篇都是笼统、空洞的表述。例如,《纲要》的目标和任务的第二条是如此表述的:“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加,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作为大众体育纲领性文件,《纲要》不应该出现如此含糊的表述。在《纲要》制定的过程中,十余次易稿,其中第七稿是由北京体育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共同完成的,此稿基本是由知识分子起草的,反映了民间要求,也融进了时代变革中一些先进的思想。《纲要》第七稿中基本目标是这样阐述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稳步增加,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在90年代前期的基础上分别有所增长,全国总体增长5―8%,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包括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国民体质有明显增强,本世纪末与实行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初期相比,达到体质合格标准的人数增长5―8%,使二分之一以上的参加者分别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军人体育锻炼标准或国民体质测定标准……”④尽管在第七稿中,学者们提出的定量计划因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而最终在《纲要》的定稿中予以删除,但是这些数据给人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而不像《纲要》定稿中的目标那样笼统、空洞、难以把握。

大众体育开展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在其下力气推动大众体育开展之初,一般的程序是:成立专门的开展大众体育指导机构;制订出开展大众体育的实施计划、方案及定量、定性指标;组成由社会众多部门参与的委员会,具体地宣传实施计划方案;统计分析成效。不难看出,在国外大众体育推广之前,制订一个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指标的实施计划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以美国增进健康的一份文件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为增进美国大众的健康,政府将“体质锻炼与运动”列为优先采取的措施,并制定了上世纪90年代四项努力达到的目标:(1)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在这一项里明确制定了指标,即参与改善心肺功能运动的青少年应超过90%;每天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应超过60%;18―65岁的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百分比应超过60%;65岁以上的老人中应有一半人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2)提高对增进健康问题的认识。在此项目标中明确规定,应有70%以上的人掌握提高心肺机能的方法及相关运动项目,真正提高全民的健身意识。(3)促使企业开展增强体质的活动,在此项目标中规定,凡人员超过500人的企业,应具备可供本企业25%的职工开展体育运动的运动场地设施,保证25%的职工可在企业内开展健身活动。另外规定,凡给职工提供健身条件的企业,在纳税方面给予优惠。(4)改进体质评价和监测系统。在此项目标中,鼓励各体育学术团体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制定出青少年体质评定的系统方法,要求至少有70%以上的青少年参加测定,从而获得评价健身运动短期与长期效果的资料;获得全民健身运动在提高生产率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资料;获得有关全民参加健身运动的动向与分类情况的资料。⑤在美国的这份健康计划中,提出了明确的指标,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要求,还渗透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这样就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相比之下,我国的《纲要》缺乏明确的指标,也没有严格的定量要求。

注释:

①冯玉军等.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中国民商法律网,省略/weizhang/default.asp?id=25258.

②③鲁长芬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11.

④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63.

⑤张驰.美国大众体育的科学指导给我们的启示.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9-90.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1995.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童昭岗,孙麒麟等.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1.

[4]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5]鲁长芬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

[6]李培林.2004年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和趋势.中国网,http://省略/chinese/index.h、tm

[7]吕树庭.流动人口:社会体育的新课题――来自调研中的思考.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

[8]张宏发.裂变与整合―中国社会年报(2002年版).天津出版社,2003.

[9]冯玉军等.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中国民商法律网,省略/weizhang/default.asp?id=25258.

[10]沈建华等.上海市全民健身法治发展战略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第4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政府服务;绩效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67

全民健身作为增强人民体质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国家要求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民健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成为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1我国全民健身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

《全民健身条例》明确规定,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全民健身作为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有为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也无法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多样化健身需求的,因此在数十年的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过程中,各地逐步形成并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从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的规定来看,政府在全民健身事业方面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应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完善全民健身制度。《全民健身条例》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制订全民健身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国家支持、鼓励、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支持、鼓励、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对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国家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国家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1]等。可见,全民健身规划和计划、体育消费激励和体育产业发展、全民健身捐赠税收优惠、全民健身活动保险等这些政策的制定,自然是政府服务全民健身事业的应尽职责。

第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健身场地、健身器材等是全民健身的基本保障条件,《全民健身条例》要求有计划地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2]《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则更加明确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3]利用财政投入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社会捐赠,规划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这是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事业单位自建自用的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也应成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统筹安排的内容。

第三,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条例》第三章对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特别应当在三个时期做好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一是在全民健身日,要加强全民健身宣传,组织开展免费健身指导服务,向公众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二是定期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三是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此外,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还应当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开展的健身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指导,以形成政府举办的与社会组织开展的健身活动相辅相成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第四,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全民健身活动的终极目标,为此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来指导体育运动的开展。这些标准,既是全民健身活动成效的检验依据,也是政府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并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积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力宣讲和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授运动健身方法,促进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的不断增强。

总之,全民健身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要做的事情涉及面广,必须要着力推进的基本任务。

2我国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评价

加强检查和评估,是保障工作任务完成的基本手段。国家体育总局在2011年11月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白皮书,对我国1995―2010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为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则更加要求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3]国家体育总局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体育总局标准),用来指导各地体育主管部门开展评估工作。

体育总局标准共有10个一级指标、57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都分为A、B、C三类标准,其中B类标准代表到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周期结束时的全国平均水平,A类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类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一级指标是体育锻炼参与率、身体素质、健身设施、体育组织、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健身活动、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宣传教育,57个二级指标包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每万人体育场地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4]用以反映一级指标的状况。而这10个一级指标实际上可以分成3类,前2个是直接成效类指标,第3~6个指标是间接成效类指标,第7~10个指标是保障条件类指标。没有7~10个指标方面的基本保障,就很难有3~6个指标的间接成效和1~2个指标的直接成效,所以这3类10个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存在因果关系,其间也就必然有重叠和交叉,所以不能基于同一视角来进行综合成效评估。当然,作为工作评估,为便于查漏补缺,发现工作中哪些方面不足,以便找到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这样的设计也有其实际用处,但用来评价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效则有些不妥。

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政府在全民健身方面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在全民健身制度、体育公共设施、全民健身活动和指导服务四个方面。而全民健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很难做定量评估,所以基于数据分析的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评价,可以只从体育公共设施、全民健身活动和指导服务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就在2011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要求,以场地设施、组织队伍、活动指导为重点,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5]可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管部门也是把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和包括组织队伍健全在内的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2011年以来全民健身甚至整个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来加以强调。

把体育公共设施、全民健身活动和指导服务作为基本指标,来评价政府全民健身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看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在用以评价的数据选择上和统计口径方面,却不能简单为之,随心所欲,而要特别注意这种公共服务的全民性和政府性。全民性要求体育公共设施尽量使用人均数据,全民健身活动和健身指导服务尽量使用人数而非人次数据,以参加(接受)人数与居住人口数的比率来反映,从而评价政府全民健身服务的人群范围到底有多大。政府性要求统计的体育公共设施应当是由财政投入或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兴建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指导服务应当是由政府组织开展的,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自建自用体育设施,政府参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举办的健身活动是否计入,该如何计入,应当有合理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标准。

再者,上述评价还只能反映政府在全民健身方面所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量,而质则需要用体育总局标准中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和身体素质这两个指标来反映。不过,体育总局标准中这两个指标下的11个二级指标,还不能直接用来评价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即质。因为,政府这方面的服务,到底对提升城乡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和身体素质的合格率、优秀率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是不是那些增加的体育锻炼人数和体质测定合格者、优秀者,就是因为政府提供了较好的公共服务而产生的结果,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看政府增加体育公共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指导服务,对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率、体质测定合格率和优秀率到底有多大的贡献,这样的评价才会有意义。

还有,服务是提供者与接受者的双边活动,服务质量评价要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两个方面来进行。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中“服务质量”课题研究的程龙生等,通过调研分析最终确定的通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就是顾客感知质量和组织支撑质量两个,而顾客感知质量通过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6个二级指标来反映,组织支撑质量通过人员、设施设备、材料、方法、环境5个二级指标来反映。[6]虽然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在政府中,公平和平等方面的考虑在服务供给中起着重要作用,均等化是我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指导思想,但是,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感知质量也就是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也必须像企业重视顾客满意度测评那样,把它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因为,顾客满意度是衡量一个组织测评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评价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7]评价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少不了对居民满意度进行测评。

3我国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从以上分析,我国全民健身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评价,应从政府服务维度、居民满意维度和服务效果维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中,政府服务维度主要从公共体育设施、全民健身活动和健身指导服务三个方面共15个指标来进行评估,而居民满意维度可用满意度指数,服务效果维度可用服务贡献率来进行衡量,这样就构成了见下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认为,顾客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有顾客期望、感知质量、组织形象、感知价值、感知公平、顾客信任、顾客承诺、顾客忠诚、顾客抱怨等,[8]因此,全民健身居民满意度指数可从这些方面构建模型来进行测量。而贡献率主要评估政府全民健身服务与居民体质合格率和优秀率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评判政府全民健身服务工作的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全民健身条例[EB/OL].(2009-09-06)http://wwwgovcn/zwgk/2009-09/06/content_1410533htm

[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EB/OL].(1995-06-20)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0517

[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1-02-24)http://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4]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4-07-02)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5480802html

[5]秦东颖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解放日报,2011-03-24(1)

第5篇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思想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安排

2016年,我区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将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点之一,早谋划,早部署,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区全民健身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层层分解,确保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二)开展全民健身,提升全民素质

今年,我们提倡“体育生活化”理念,将体育健身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倡导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定期开办各种主题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积极推广广播操与工间操,保证在职职工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健身方式。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在教学制度设计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今年,我区还组队代表感市参加省十四运会的长阳巴山舞和体育舞蹈比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加快体育健身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面了解我区体育场地的基本情况;同时,今年对辖区内损坏健身器材登记备案,并制定修缮计划。二是增加体育健身器材的建设。自己购买了体育健身器材共***套,资金投入***元,同时,积极争取省市配发的体育健身器材,加大了体育建设器材的建设力度,为全区全民健身工作夯实了保障。

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开展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了解全区国民的体质现状,为更好的开展下步体育健身工作夯实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宣传的力度,通过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提升全民关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思想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二是加强全民健身师资力量的建设。举办了社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使得全民健身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也为全民健身运动营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存在问题困境

目前,我区在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不足。在推广全民健身工作中,因资金问题,造成了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二是人力资源。专业的全民健身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推广。

三是体育设施匮乏。目前,我区体育设施匮乏,很多体育设施由于时间久远,破损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结合我区实际,下一步工作主要计划如下:

一是思想重视,持之以恒。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重视,持之以恒。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希望财政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大力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理念,创新思维,强化措施,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推动幸福新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市情、组织完善、设施齐全、活动丰富、覆盖城乡的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具体任务。

1.城乡居民健身素养普遍增强。广泛开展体质健康教育,群众健身意识、健身知识和健身能力明显提高。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5%。逐步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城市居民主要体质指标普遍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2.青少年体质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丰富多彩,大力推广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组织好各级中小学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游泳、羽毛球等项目联赛。积极参加全省大、中、小学生运动会。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新建一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健身营地。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3.健身场地设施显著增加。建立健全市、区(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到2015年,各区(市)建成相应规模的多功能体育中心,各乡镇(街道)规划并逐步建设小型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一镇街一中心”(含健身指导、体育设施、体质测试、团队组织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在全市城乡社区建设300个健身苑,行政村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力争达到5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

4.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充分发挥体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体育协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网络的作用。推动体育健身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形成广泛覆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5.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经常性、普遍性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国民休闲汇休闲健身周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提高各类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大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6.科学健身水平明显提升。健全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科学健身指导网络,群众健身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市全民健身服务指导中心每年向社会推荐健康、有益、新兴的健身项目,并建立全民健身指数评价体系。健全各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探索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国民体质监测指导站。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上岗、考核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本市常住人口的1.7‰。开展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等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1.推进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区(市)应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职工、农民、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等人群体育组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各乡镇(街道)应建有综合文化体育站和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配备专兼职人员,带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2.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现状调查、市民健康状况研究、市民体质监测制度,《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优秀率达到15%。定期公布国民体质和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结果。

3.推进体育健身活动。市、区(市)要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置群众喜欢、广泛参与的比赛项目,动员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各区(市)在“一区(市)一品牌”的基础上,达到80%的乡镇(街道)“一镇街一品牌”。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定期举办健身竞赛活动。

4.推进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开放管理模式,完善促进开放的政策和机制,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和公共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探索建设区域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和完善体育场地开放的新途径,力争50%学校场地向公众开放,并进一步增加开放时间。

5.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6600人以上,其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60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经常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大幅提高。

6.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拓宽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大力培育以健身科技服务和健身技能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主体。扶持建设一批社会体育、社区健身俱乐部,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健身项目经营的审批和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民政、体育主管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二)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1.全民健身设施工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建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健身设施。市、区(市)、乡镇(街道)全面完成三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社区(中心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并逐步覆盖到居住组团和行政村。有条件的城市公园、广场和绿地要规划配置公共体育设施。充分利用山、河、湖等自然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及户外运动设施。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均等化。

2.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大力培育全民健身典型示范,推动社会各界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到2015年,建成2—3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健身营地,培育国家级、省级健身示范基地6个,乡镇(街道)体育生活化示范基地10个,学校场地开放示范校5所,青少年体育示范俱乐部3个,社区体育示范俱乐部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指导示范站6个;建设健身步道、健身绿道100公里,登山步道6条;建设特色健身项目基地6个。

3.全民健身信息工程。完善体育网站服务平台,方便市民查询体育健身信息;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各区(市)建立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信息内容。

4.全民健身培训工程。加强全民健身专业技术和素质培训,建立2个全民健身技能培训中心,为各类人群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健身技能培训。

5.全民健身活动工程。抓好每年“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方便”的原则,结合节假日和重要体育文化活动等策划组织大型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以传统武术运动、健身秧歌、体育舞蹈、龙舟大赛、舞龙舞狮、清明登山、元旦长跑、妇女健身展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重点打造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基地,龙舟基地和赛车基地。各区(市)要充分利用区域特点和重要时间节点,打造精品赛事,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

(三)推动城乡体育、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各区(市)政府要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各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完善体育健身指导站、老年体协、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组织,整合辖区单位、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

2.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各区(市)政府要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要组织建设集中居住社区和分散居住社区中心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立完善农民体协、老年体协等体育组织。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

3.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把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锻炼情况纳入各类招生考试之中。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推进多种体育项目进校园。组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中小学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联赛。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宫、活动中心、营地等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展青少年拓展训练等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相互衔接,努力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4.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类体育人才。组织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

5.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体育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加强老年体育健身教练员、辅导员、裁判员和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特色、有水平的老年体育健身团队。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建设体育健身设施。

6.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坚持把残疾人体育纳入特殊教育内容,加快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研发推广适合各类残疾人特点和需要的健身康复体育项目。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造要严格执行国家无障碍标准。各级各类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残疾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日常体育活动。

7.大力发展职工体育。充分发挥各级行业体育协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以职工体育示范基地创建为载体,组织开展符合单位特点、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设职工体育设施,成立职工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每年举办职工健身运动会。举办好全市职工运动会。积极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职工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机制。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要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措施,督促检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落实,统筹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本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本计划落实。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各行业体协等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推进、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经费投入。市、区(市)要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体育彩票公益金应重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支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三)整合体育资源。各级要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建设体育健身设施,重点建设中小型、专项型、适用性强的体育场地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开辟健身场地。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腾出或开辟体育场地,为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第7篇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国家支持、鼓励、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条 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四条 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第五条 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全民健身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 对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全民健身计划

第八条 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和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

第九条 国家定期开展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公民体质监测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其中,对学生的体质监测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 国务院根据公民体质监测结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修订全民健身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公民体质监测结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修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第十一条 全民健身计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和协调,对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任期届满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二条 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结合自身条件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免费健身指导服务。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鼓励其他各类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十三条 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全国性社会团体等,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相应的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举办本行政区域的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第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前)操和业余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可以举办运动会,开展体育锻炼测验、体质测定等活动。

第十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组织成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单项体育协会应当将普及推广体育项目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对全民健身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十七条 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第十九条 对于依法举办的群众体育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设置审批和收取审批费用。

第二十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站等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 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合作,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等应当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第二十四条 组织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的规定,做好安全工作。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健身活动从事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四章 全民健身保障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

按照国家有关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第二十七条 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保护和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应当遵守《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规定。

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健身活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还应当考虑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习惯。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县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

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

第二十九条 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免费提供健身器材。

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第三十条 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

国家对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免费为其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档案。

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二条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相关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二)具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

(三)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实地核查,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应当发给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调整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

国家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未经批准,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者取得许可证后,不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仍经营该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利用健身活动从事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9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篇

【关键词】八段锦;全民健身活动

On the Popularization Value of Baduanjin in the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Program

YANG Hong-gu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Baduanjin is good to both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has certa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some diseases. It has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on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 It is easy to learn and practice. With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s, it can be easily accepted by people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popularization. We suggest that more competition activities be held, courses Baduanjin be established in schools, training programs be organized so as to help it to play a bigger role in the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program.

【Keywords】 Ba Duan Jin, the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Program

1全民健身活动的由来

全民健身活动,就是要让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通过健身活动,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性和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全民身体强健。全民健身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

全民健身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来了。1995年,国务院先后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时间为1995-2010年)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采取多项措施,期望锻炼身体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与日常习惯。包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民健身计划”迅速开展,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活动普及程度显著提高。但事实上,《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时间为1994-2002年)受到了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多的关注,2000年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28枚金牌、59枚奖牌的成绩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三位,2002年在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跃居金牌榜榜首,这些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无可争辩的诉说着《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一直没有呈现明显成效,1995-2000年为全民健身计划的第一期工程,但“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的目标没有得到全面实现,据国家体育总局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40岁后肌力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爆发力、柔韧性和平衡性没有最大值的保持期,从20岁起随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其中柔韧性和平衡性下降趋势显著。现实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几乎成了一个反讽。据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但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呈增长趋势、20~69岁年龄段城乡人群体质水平差距明显、国民体质水平呈“东高西低”状态。全民健身计划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认可,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切实行动。

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随后举办了全民健身日标志、主题口号征集评选活动,评出了全民健身日标志和一组三幅主题口号,即“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2009年9月6日,国务院公布《全民健身条例》,条例包括6章40条,刘鹏在《全民健身条例》新闻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保障人民群众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对于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全民健身系统、全面的立法。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律、法规互为补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全民健身的法规体系,是全民健身工作日益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随后,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举办了“体育节”、“全省农民篮球联赛”、“全国首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百万学生带动家庭、千万群众参与健身”等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

2八段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推广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八段锦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养生功法,体势动作古朴高雅,功法简单,易学易练,具有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1八段锦具有很好的健身健心功效

有关专家运用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实证性研究方法对八段锦的健身健心功效进行了研究:刘洪福等对“健身气功・八段锦”健心功效进行了实验探讨,结论显示: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用来练习持久力和耐力,可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修心养性,调整心态,促使大学生心境向积极的方向发展〔1〕;周小青研究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后,明显提高了中老年人上下肢力量素质、平衡能力、关节及神经系统灵活性,改善了呼吸系统机能,老年组男、女的血清TC浓度显著低于锻炼前、血清LDL浓度非常显著低于锻炼前,中年组男、女血清HDL浓度非常显著高于锻炼前,老年组男子血清HDL浓度显著高于锻炼前〔2〕等,以上研究充分验证了八段锦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效果,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2八段锦在防疾治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李兆伟等对八段锦治疗大学生失眠症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八段锦对大学生失眠症有显著的疗效,褪黑素分泌的增多有可能是其产生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3〕;李兴海研究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八段锦锻炼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的改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4〕等。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八段锦对大学生失眠症、糖尿病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或积极的改善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2.3八段锦易学易练,对场地器械没有特殊要求

八段锦动作相对简单,没有太多繁杂、花哨的架子,易学易练,适于流传;同时,八段锦在锻炼时,不要求借助任何器械,不要求有宽阔的运动场地,只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和仅可容身之地即可,公园街角、阳台卧室、办公室走廊等无处不可,只需静下心来,按动作要领坚持习练即可。

2.4八段锦流传千年,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易为国人接受

即使从宋代算起,八段锦至今也已流传千年,深深打上了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体势动作古朴高雅,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符合国人的审美标准,在国人中具有较高的文化认同感,易于为国人接受,具有广阔的推广市场和流传空间。

3八段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推广建议

3.1可通过多举办一些全国或区域性的八段锦比赛或表演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八段锦,进而参与到八段锦锻炼活动中来,不断壮大八段锦习练者队伍;

3.2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安排讲授八段锦课程,传授学生锻炼方法,讲解八段锦发展历史,解读八段锦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习练八段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3.3组织举办八段锦培训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八段锦爱好者开展指导培训活动,让八段锦深入民间,走进公园,走进社区,走向大众,引导人们了解八段锦,习练八段锦,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3.4避免陷入养生万能论的泥坑,避免将养生功法神化。包括八段锦在内的养生功法,只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本身不具有医疗作用,要坚决反对打着养生的名义,从事牟取私利、扰乱公共秩序、损害群众身心健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洪福,安海燕,王长虹,曹承,张冰.健身气功・八段锦健心功效实验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54-57,77.

〔2〕周小青.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

生理机能及血脂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李兆伟,张梁.八段锦治疗大学生失眠症的研究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49-50.

第9篇

2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征求意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总局系统30多个相关司局及直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就《计划》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会议由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主持。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规定:“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为此,国务院于2011年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将实施周期与每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期并形成制度。5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突破、新发展。

2014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计划》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参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先期开展了与《计划》密切相关的10个重要问题的专项研究,也正式开始了新周期《计划》的研制工作。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计划》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经过大量的研究、讨论,通过广泛征求听取专家、学者、各级体育工作者、相关部委、社会各界及网友意见,经过先后15次修改形成了目前的《计划》。

会上,刘国永详细介绍了《计划》研制的起草过程、总体考虑和主要依据。总局系统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围绕《计划》进行了充分讨论,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对《计划》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了大家发言后,冯建中发表讲话,他指出,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都很好,会后要进行认真整理、研究,能吸收采纳的要吸收采纳。冯建中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体育工作的一个机遇,意义非常重大,体育工作者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是他们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冯建中说,随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带来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和体育工作者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总局各个部门和单位在对待全民健身工作时,也要进一步在认识和做法上做出改进,再也不能“单打独斗”。

冯建中说,在《计划》正式颁布之后,紧接着就是全方位的贯彻落实。他要求,总局各部门和单位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自己工作内容的重点,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纳入工作评价、纳入工作考核。(文/蒋亚明)

第10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 负荷强度 意识 对策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

1.经常参加体育的人数状况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报告结果中的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城市居民中十六岁以上的有34.34%的人参加了一次体育活动,达到体育人口的为15.50%,2000年调查报告中显示,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总体人数还是体育人口的比例,都明显比1996年有所提升,尤其是体育人口提高的幅度极为明显,可见这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取得了标志性的成就。

2.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状况

众所周知,每一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它的必备的条件就是体育场馆和设施。因为场馆和设施是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然而,体育场馆和设施也是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综观我国的历史,虽然经历多年的努力,政府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但距离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场馆建设速度极为缓慢,数量严重不足,人均占有场地量仍然很低。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是如此。更有甚者,在这些大都市里,即使建起了各类不同的体育场馆,但这些场馆的归属权和经营权也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大部分被私人承包经营,许多场馆、器材不能向大众公共开放。这样公共型场馆的数量在不断减小,从而导致参与运动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3.大众体育的消费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把目标放到了生活质量方面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消费已成为大众消费领域所读到的新话题。“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时体育已从福利向消费过度,从而走向市场化。通过文献资料表明,即便体育走向市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慢慢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客观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城乡差距严重,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这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相符。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人还是把精力投入到工作方面去,为生活而奔波,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就更谈不上体育结构的消费水平了。

4.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

根据国内外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些文献资料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起步较晚,至从1994年6月10日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迅速增多,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根据《中国群众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体育导员数量的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明显增加趋势。到目前为止,根据我国人口数量和参与体育人口的比例来看,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将会有一支60-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基本上接近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所具有的社会指导员数量与之距有一定的差额,不仅如此,在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总体数量缺乏,各级别之间的数量比例不协调;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大,表1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41-50岁的占31.43%,31-40岁的占27.18%,50岁以上的占26.1%,其中9.23%是61岁以上的,30岁以下的仅占15.27%。从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但他们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长,其中5年以内的占据29.38%,10年以上的占32.30%;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优化。

文化层次方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层次较低,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从表2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3%,高中占45.6%,初中占39.4%,初中以下占7.7%,在文化层次上至少有50%的社会指导员学历偏低或缺乏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积极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WTO)界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它应包括正常的心理、生理、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促进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个公民参与体育锻炼是显示综合国力的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青壮更是应该参与其中,因为他们是社会推进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因此,要增强他们的全民健身意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积极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识。

2.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

通过《全面健身计划》颁布以来,群众体育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区域是在经济上呈现一定的差距,人们在消费观念上持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有部分地区开展的并不太理想,主要是缺乏一定的资金做保证,这就需要政府给一定的扶持,把《全民健身计划》这项活动落实到实处。据2001年中国群众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全民健身活动各活动地点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为保证场馆的运作,除政府投入外,更多是靠自已的收入,有自办俱乐部、租赁体育场馆设施、出售会员卡等,这些费用的主要来源是参与健身的消费者,虽然国家一些场馆管理者一致认为体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其经营是非赢利性经营。但是,体育场馆搞经营只是为了保证维持一种良性循环的运行状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加,为确保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体育事业方面的投资随财政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政府目前应该鼓励社会各种形式的团体,开展和支持体育事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市场的开发。从而在更大更广的程度上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3.高度重视和保障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为了发展大众体育事业,真正提高全民体育锻炼的水平,就必须重视体育指导员培养的目的性,如果这一最根本的保障都不能明确实现,那么不管其他方面的条件多么完善,其他各项事业取得多大的成绩,一切都将陷入本末倒置的错误之中。所以,有关部门首先应出台明确详实的体育指导员认定制度,地方政府、公共社会团体、体育协会应为体育机构、场所、社区配备体育大学毕业或参加过体育指导员培训、具有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4.选择适宜的体育活动项目锻炼的负荷强度

在我们国家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肥胖,“减肥”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最敏感话题。这时人们就会把目光投入到健康上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增进健康的主要途径是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效果好坏是一个人获得健康的主要因素。据芬兰科学家报道: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早死率低频56%,偶尔运动的人比久坐不运动的人死亡率低23%,可见运动对人体寿命影响是很大的。参与体育运动必须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可是,过高的运动负荷会损害健康,过低的运动负荷会达不到健身的目的,那么选择适宜的负荷强度也就成为进行身体练习获得健康的有力保证。

通过现代健身领域科学研究数据表明,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一般以有养运动代谢为主,中等强度为宜。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活动是指一般每周消耗1000卡热量的体育活动,其吸氧量达到最大吸收量的60%。而每次锻炼时保持心率100-120%次/分,应占锻炼时间2/3左右为最佳。实践证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明显减少患有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一系列“文明疾病”的可能性。对大众而言,经常参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获得健康活动的人们是足够的。但是并不意味就不能参与大强度体育锻炼了,对于不同的人群,要因时因地而宜,采取相应适宜的负荷强度,最终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引导

大力加强宣传力度,使居民对“全民健身工程”的认知有待提高,理解全民健身工程的伟大意义。根据现有条件和状况,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广告等媒体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居民健身意识,提高居民对健身的认识水平。

2.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构建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也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一是体育场所要考虑“全民性”。根据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社会阶层、活动项目等特点,对体育场地规划建设,要符合实际,具有特色,人民喜爱的健身场所。二是体育场所建设要有新的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健康的基础上,向“多功能”和“场园一体化”的格局方向发展。积极开发农村和社区体育场地,为构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而努力。因此政府、社会和单位应高度重视中青年人的健康问题。

3.不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在我国发展较晚,1994年我国才正式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针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现状所存在的特点,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动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任务。通过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分配困难原因进行的客观分析,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当紧缺的现状,提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高校体育专业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参与培养体育指导员工作,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鼓励并支持对健身锻炼的爱好者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起参与全民健身的指导工作,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存在问题可以归结为人们的健身意识观念淡薄、场地设施资源缺乏、数量短缺、开发利用不足、经营管理不完善、法制制度不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及各级体育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关于鼓励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政策,克服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给全民健身运动所带来的困难,创造出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公平环境,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先进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3.1

[2]同英,王智平.对不同年龄人群未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3]肖莲花,金育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4]李显国,刘涛,赵先卿.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5]旷怡,张翔,刘平.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

[6]黄国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探析[J].林区教学,2007,(6).

[7]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2000,(4).

第11篇

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一

在我市成功申办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之际,迎来了第二个8月8日“全民健身日”,今年也是《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第二年。组织开展好全国第二个“全民健身日”大型活动,对宣传我市承办第二十三届省运会有重要作用,对于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面展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15年来,全民健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组织开展好全国第二个“全民健身日”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名称

济宁市2013年全民健身日活动大会

二、活动主题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大行动

三、活动内容

1、健步行。

2、老年人健身项目展演推广。

3、跆拳道表演推广。

4、武术表演推广。

5、轮滑表演推广。

6、抖空竹表演推广。

7、《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五年成就展。

8、纽崔莱嘉年华游戏。

9、纽崔莱健康体质检测活动。

四、活动时间

2013年8月8日8:00

五、活动具体内容:

(一)主会场:健步行活动

(1)7:00,人员集合。

(2)8:00,开幕式。

(3)健步行开始。

(4)健步行结束,颁奖仪式。

(二)分会场:

(1)全民健身日济宁市老年人健身项目展演推广活动

①柔力球教授活动

②太极拳表演活动

③腰鼓表演活动

④健身球操教授活动

(2)全民健身日济宁市抖空竹表演推广活动

①集体群打,基本知识讲授活动

②集体表演,空竹舞龙

③集体表演,叠罗汉

④个人表演,呼啦彩带

⑤观众参与,现场教授

⑥个人表演,长竿空竹

⑦个人表演,异形空竹

⑧个人表演,长绳空竹

⑨观众表演

(3)全民健身日济宁市查拳表演推广活动

①基本功演练,现场教授

②螳螂拳表演

③空手夺刀表演

④集体拳,现场教授

⑤华拳表演

⑥月牙铲表演

⑦八仙剑表演

⑧群众参与,现场教授

(4)全民健身日济宁市轮滑表演推广活动

①团队速滑

②儿童初学,现场教授

③双人平花

④单人速滑

⑤儿童轮滑启蒙,现场教授

⑥轮滑刹车

⑦挑战极限

⑧群众参与,现场教授

(5)全民健身日济宁市跆拳道表演推广活动

①集体品式

②拳法初学,现场教授

③腿法空击,现场教授

④护具表演

⑤跆拳舞

⑥腿法连击,现场教授

⑦破板表演

⑧特技表演

⑨双节棍表演

(6)纽崔莱嘉年华游戏

①种子的旅程

②健康环环扣

③健康大灌篮

(7)纽崔莱健康体质检测活动

(8)比赛场所免费对市民开放组织比赛。

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2-2015年)》,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日宣传,为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俱乐部将于8月8日在金清广场举行2011年俱乐部全民健身日活动。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台州市奥翔蓝天青少年科技体育俱乐部

承办单位:台州市奥翔蓝天青少年科技体育俱乐部风筝队

二、活动口号

“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三、活动宗旨

号召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放风筝健身活动,展示放风筝健身活动的成果,激发放风筝健身活动的热情,享受放风筝健身活动的乐趣,感受放风筝健身活动的魅力。

四、活动时间

2013年8月8日下午3:00至5:00

五、活动地点

金清广场

六、活动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

自7月20日开始酝酿,联系有关部门及部分会员,主要对俱乐部要不要举行活动、何时何地举行活动、如何举行活动等进行商议,于8月1日前作出决定。

(二)宣传阶段

8月1日至7日,通过电话、手机、QQ、QQ群等进行宣传,主要初步确定参加8月8日俱乐部全民健身日活动的人员,简单介绍全民健身日活动的安排,要求参加活动的人员自己准备好墨镜、手套、防晒霜、防晒工具及其它相关物品。

(三)准备阶段

8月6、7日,由梁宣等部分会员(名单另定)先学会大型风筝的组装方法及背带式、手打式线轴的使用方法,准备好8月8日要用到的风筝与线轴,调试好我们自己研制的串类风筝、安排好各大型风筝放飞的会员教练。、分配好各会员负责的具体工作

(四)实施阶段

1、要求各参加人员8月8日下午3:00准时到达金清广场,不统一安排交通工具及路线,请各位注意交通安全,带好相关物品;

2、梁宣等部分会员于2:30由俱乐部办公地点(金清镇三金村中央份三区27号)出发,负责会旗、风筝、线轴等物品的搬运。

3、各会员到达金清广场后,找好相应的位置,特别是各大型风筝放飞教练要注意各自的间距,做到既紧凑又不打架。

4、放飞的风筝有俱乐部形象风筝、俱乐部徽标风筝、奥运福娃风筝、金色大鲤鱼、软体章鱼、八爪鱼、美人鱼、河豚、模特风筝、自制长串、砂燕长串、特技风筝以及部分普通风筝等。

5、要做好“一对一”放飞教学,活动中各大型风筝实行会员教练负责制,确保放飞安全,避免各类损失。

6、各放飞人员要听从会员教练的指导,不得任性放飞,线长控制在100米以内,尽量不要放出广场之外,如果想放得更高更远,需经得俱乐部主席同意,在两名会员教练帮助下进行放飞,否则造成损失,由放飞者负责赔偿。

7、各会员在活动中有事应向俱乐部主席请假,不得私自离开广场,不得私自提前回家,请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做到活动圆满举行。

8、5:00到后应立即开始收回风筝,整理好后交还梁宣等风筝保管人员。各会员自己安排好回家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路线,注意交通安全。

(五)总结阶段

8月9日,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积极向各网站上传报道文字和图片。

七、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要充分认识举办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工。要认真做好活动的筹备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参加。

(二)认真策划,周密组织。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全民健身日活动既安全又隆重,充分展示当地全民健身成果及传统特色体育魅力。

(三)突出主题,扩大影响。利用电话、QQ群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全民健身日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八、活动联系人

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三

今年8月8日是国务院设立的第四个“全民健身日”,根据市体育局群体处活动安排并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实施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辅导、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设立“全民健身日”重大现实意义,增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活动口号

健身每一天,健康每一天

生活会给你带去幸福,运动会给你带来欢乐

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三、活动原则

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群众受益原则。注重8月8日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全年性、日常性健身活动相结合,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四、活动时间

2013年8月8日为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我区结合天津市第三届“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的举办和自身的实际,组织开展不同形式、多种多样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以此来丰富“全民健身日”活动内容。

五、活动形式和主要内容

今年“全民健身日”活动,我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和讲座等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的健身特点,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增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区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主要活动安排:

1、8月举办“南开区2013年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2、8月联合人防办举办“南开区人防杯游泳比赛”;

3、8月联合区房管局举办“南开区房管杯乒乓球比赛”

4、9月联合区审计局举办“南开区审计杯象棋比赛”;

5、8月8日乒乓球馆免费开放一天;

6、8月各街道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2014全民健身日活动策划方案

2.全民健身日活动策划方案

3.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

4.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方案(最新)

第12篇

如何充分开发高校体育资源使其服务于“全民健身”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高校体育资源是从事高校体育活动的基础,是发展高校体育的保证,它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工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作为高校体育资源的两大基本要素,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两个方面如何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一、全民健身概述

全民健身是调动全国人民积极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它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族繁荣昌盛、人民健康幸福的事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参与体育、增强体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全民健身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具体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

二、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1.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组织和科学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目前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就是缺乏一定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指导员。高校体育教师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组织能力,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体育专业经验,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将成为指导社区群众体育健身,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力军。此外,学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既可自身得到锻炼提高,也可以对全民健身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全民健身计划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高等院校拥有众多的专家、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丰硕的体育科研成果,广泛的体育信息,所以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科学地组合不同类型的健身内容,开发并推广成本低、简便易用的群众健身器材,积极开展群众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成立专门的全民信息服务机构,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资源。另外,科研室、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参与全民健身的测试工作,也可从中得到大量科研素材,起到双向共赢作用,是全民健身的科技支撑

3.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条件。但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一大因素就是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匾乏。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开放利用,部分场馆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即使是平时上课,有些高校的场地设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与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匾乏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充分开发利用这部分未能发挥功能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公众服务,提高其使用率,无疑是解决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匾乏,全面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这样既提高了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考虑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需要解放思想

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在功能上,必须实现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单纯为教学服务转变为既能够服务教学,又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供健身娱乐服务。在运行机制上,把以管理为主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以管理与经营和为社会提供无偿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按照社会和体育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资源的经济作用,增强自我补偿和自我发展能力。让学校体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服务于民众这样必然会取得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与建议

依据我国全民健身现状,目前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匾乏,缺乏一定的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指导员等。高校体育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上,将全民健身需求与高校体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使这两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一方面我们应以科学的方法,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实施充分的利用和最有成效的管理,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健身指导、康复医疗保健、体质测量评估和场地设施;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在体育工作中各学校合理配置体育资源,贯彻必要的物质利益原则,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走出一条勤俭办体育,高效发展体育的新路。所以,全面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即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其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