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诗名句

古诗名句

时间:2023-05-29 17:5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诗名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古诗名句

第1篇

关于除夕的古诗名句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关于除夕的古诗名句精选《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除夕的古诗名句推荐《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第2篇

一、一枝红杏出墙来――用古诗名句导入课

清朝人李渔曾经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新课用古诗名句导入,“诗化哲理”,必然先声夺人,设计出愉悦的教学情境,用“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效果,让学生获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愉悦感受。从而拨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传统教学顺序是先讲“矛盾特殊性”的概念,再阐述“矛盾特殊性”原理,死板呆滞,空洞枯燥,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就在情理之中。如果打破常规,采用古诗情境导入,效果则大不一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背景下朗读“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然后体验、感受这古诗所表达的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意境。接着,笔者又补充朗诵了描绘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不同景色的诗句,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让学生在诗句的聆听、欣赏中体验不同季节的景色美,激发起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此时,教者顺势启发:“从哲学上看,诗人对北国风光、江南春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的描绘如此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富有个性,让人印象深刻、不能忘怀。这些诗句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功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古诗名句导入新课,不仅能借助诗句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利用其蕴含的哲学思维魅力更好地解析所学哲理,为新课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动人春色不须多――古诗名句说哲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抽象地讲解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力,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才能把政治课上得绘声绘色,让学生入耳入脑?笔者认为,动人春色不须多,运用古诗名句说哲理,效果就很好。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具有丰富的语言美感和艺术魅力,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哲学深刻的内涵,丰富人文素养和知识底蕴。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之一,为了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它的哲学意蕴,讲授时笔者选用了苏轼的有名哲理诗《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制作成多媒体放映,组织学生集体朗诵。然后问:“悦耳的琴声从何而来?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激发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在学生分析、归纳、感悟的基础上,笔者点拨:苏诗所言琴声既不存在于“琴”上,也不存在于“指头”上。琴声是“琴”与“指”两个事物“合”的结果,若“分”开,“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没有任何效果。诗句充满了辩证法的道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无法理解。通过引入古诗名句,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深刻地呈现了出来,使学生对“普遍联系”这一哲学原理的理解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具体、生动、形象。有人说,哲学和诗,在灵魂深处相通。的确,短短一首《琴诗》,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哲理的启迪,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同的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却是不同的,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除了立场、观点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人的情绪、修养和志向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为了说明这一点,笔者引诗析理:借酒能否消愁?曹操认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却认为:“借酒消愁愁更愁。”生死离别是难还是易?南唐李煜悲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商隐却感慨:“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样,通过不同古诗词的寓意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形成不同意识原因的多角度理解。

三、古诗名句结豹尾 ―― 回眸一笑百媚生

俗话说:“编筐织箩,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既要有“凤头”,又要有“豹尾”,耐人寻味的结尾给学生以无穷的美感和艺术的享受。笔者认为,在结尾处引用富有哲理的古诗名句,能再次留住学生的目光和思维;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反之,虎头蛇尾的教学结尾,很难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甚至会使已达成的教学效果付诸东流。在哲学教学中,选取一些古诗名句作为课堂结尾,恰似“回眸一笑百媚生”,令人萦怀难忘、回味无穷。

例如,讲授“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当整节课的内容进入最后的环节――结尾时,除了对这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笔者引用了北宋刘的既写静又写动、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一体的诗《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好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用来概括总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那样的贴切:一切事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正如王夫之所言:“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这首诗结尾,既突出重点、升华主题,更因“诗情点睛”,产生了“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断意不停的教学效果。

再如,“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关系”是学生感觉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哲学原理之一。为了化解难度,在教学结尾处,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晚唐诗人杜荀鹤写的一首哲理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让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味其中蕴含的哲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对立统一,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就与教材在本课开头安插的漫画《你敢吗?》遥相呼应,有诗有画,诗画相伴,既夯实了基础,又突破了难点。

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引用古诗名句结课,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并发展对所学内容业已形成的兴趣、记忆、技能和思想感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和提升能力。

四、古诗名句入练习 ―― “鱼”与“熊掌”皆可得

多年来,无论是全国统考卷,还是各省份卷,政治高考试题中常有以古诗名句入题的。以古诗名句入题,不仅使高考题增加了意境美,也向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改进教法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如能充分地挖掘“古诗名句”的有效“元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串联、整合相关知识,既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对古诗名句美的欣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鱼”与“熊掌”兼得。

用诗训练,夯实基础。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能力提高成为可能。古诗入题,强化训练,是夯实基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量变质变”原理之后,笔者编制了如下一道题供学生练习。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着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 )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此题引用了八组古诗名句,涉及原理(或方法论)有5个之多: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等,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继而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以诗探究,升华情感。新课程教材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它们既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以诗探究,是“探究活动”综合知识、强化观点、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哲学与生活》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的教学中,笔者布置了如下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课后查找并对比着赏析李煜的《虞美人》和夏完淳的《别云间》,然后探究思考:同样是身陷囹圄,李煜和夏完淳在诗词中表现出怎样不同的理想和人生态度?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动有趣;古诗名句;口诀谐音记忆;现实生活

生物科学是以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的自然科学,因此,相对于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来说,知识体系更具抽象性、理论性与逻辑性,而这显然为高中生的日常学习实践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此情况下,如何让生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摆在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综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对此上述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妙用古诗名句,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名句是我国传统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与杰出代表,既简洁、有趣,朗朗上口,又富含有一定的哲学道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若是能将经典的古诗名句灵活融入高中生物知识点讲解过程之中,相信对于营造一种耳目一新、新颖别致的教学氛围,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例如,我就引用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经典诗句向学生详细阐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这一知识点:凋零的“落花”逐渐腐烂,其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逐渐分解,变成含有有机物质以及丰富矿物成分的养料,这就是所谓的“春泥”;“春泥”中的营养成分又被花所吸收、所利用,更好地滋润了花的生长,重新起到了“护花”的作用……如此,借助这一古诗名句,巧妙向学生阐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这一知识点,在带给其新鲜感与别致感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了对这一内容的更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从而为有效突破这章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二、编写口诀或者谐音,帮助学生轻松记忆

高中生物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进行背诵与记忆的知识与内容,教师若是能依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口诀或者谐音的编写,相信能促使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实现对于生物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快速记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记忆效果。

我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就经常有意识地对一些复杂、不易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加工整理与编写,并都从学生处收获了良好的反响及回应。例如,在概括“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我为他们编写了如下的顺口溜口诀: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变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与维生进大肠;再如,教学“DNA结构特点”时,我则带领学生背诵“双链螺旋结构,极性反向平行。碱基互补配对,排列顺序无穷”这一简便口诀……此时,高中生物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再仅仅只是沉重的压力与负担,而是一种愉悦、快乐而享受的过程,在构建生动、有趣课堂的同时为高水平、高效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生物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课程理念中更是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生物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新课标的这一指示无疑为我们高中生物教师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的方向。因此,通过对新课标精神的认真学习与研读,我将这一理念灵活运用到了日常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如,教学“无氧呼吸”这一生物知识点时,我就借助人们喜食泡菜与长跑运动结束之后普遍感觉腰酸背痛这两大常见的生活现象对其背后蕴含的生物科学原理进行了讲解与阐述:即使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仍可进行乳酸发酵的化学反应,而其产生的酸味适当,充分契合了人们喜爱酸食的味觉感官,因此,人们对味美可口又不易腐败的泡菜情有独钟;人们进行长跑运动或训练时,自身的氧气明显供应不足,这时,人们体重的细胞就会进行少量的无氧呼吸,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乳酸;当人体组织中的乳酸积累过多,达到一定的量或标准时,人体也就产生了腰酸背疼的感觉……如此,就实现了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目的,在为学生巧妙营造新鲜有趣、活泼生动课堂氛围的同时,为帮助他们实现对于“无氧呼吸”这一生物知识点的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将更多新鲜、有趣且真正富含效果的策略与方式方法应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相信,就必定能在构建生动、有趣生物课堂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胜红.如何构建高中生物有趣课堂[J].考试周刊,2012(07).

第4篇

引经据典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明引出彩

明引,是指直接引用。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引用诗句。引用诗句当文题,鲜明、醒目。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又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引用名人名句。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且鲜明的印象。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二、嵌引灵活多变

嵌引有两种方法:1.将所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让古诗词名句在句中作修饰语,即作定语,来修饰打扮你所表达的中心词。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子情让我感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夫妻情让我感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情让我感动。(2)让古诗词名句作所表达的句子的主语。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清幽的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迷人的春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繁华的春天;“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是醉人的春天。(3)让古诗词名句作所表达的句子的宾语。如:春是一种情调:古乐府传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晚归的孟浩然清唱“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杜工部低吟“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运用此法时需要注意两点:(1)准确理解被引用的诗词的含意,包括字面含意和比喻、引申含意,这样方可恰当引用。(2)引用诗词名句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一定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用,要恰到好处,切忌不可堆砌诗词名句。

2.将所引用的诗文名句、典故故事简缩成词或短语融入句中,使读者一看就知道它包含的意思。这样,不仅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且典雅精致,富有文采。

三、化用古朴典雅

所谓化用诗词,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即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人物、某一问题、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文佳句汇集在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定点钻探。锁定一点立意,联想这一立意的诗词,展开深入剖析论证。这不仅增加议论类文章的论证深度,而且使文章更富有意蕴。

2.百花齐放。紧扣观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想到一组有着相似或相反关系的诗词,并就此归纳生成阐述的道理。这既增加了文章内容的覆盖面和观点的可信度、说服力,又展示出考生博览群书的真风采。

如王开林的《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有这么一段文字: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吟,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如她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其中“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则化用了《诗经・关雎》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者在这里巧妙化用《诗经》中的名句,散发出了对往古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经《关雎》里“窈窕淑女”的遐想,使得文章具有古朴典雅之味。

运用引经据典这种方法,我们要注意下面几点:

1.引用必须精粹。就是说引用要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引用还要准确无误,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2.引用必须典型。典型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因为经典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能促进作文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底蕴的形成。

第5篇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

A 冬夜景色 B 夏夜景色 C 秋夜景色 D 春夜景色

2.“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描写的是( ) 。

A 风 B 雨 C 雪 D 竹

3.“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是 ( ) 。

A 更上一层楼 B 长河落日圆 C 出没风波里 D 复照青苔上

4.《赠王伦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李白 D 苏轼

二、按要求填写词语,将诗句补充完整

1.在( )里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两个( )鹂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 )日依山尽,( )河入海流。

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2.在()里填写动物的名称。

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绿遍山原白满川,( )声里雨如烟。

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 )。

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泥融飞( ),沙暖睡( )。

三、请你填写古诗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下面的诗句,照样子写出诗句所描绘的内容

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

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五、按要求默写古诗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根据古诗所描绘的内容或者是表达情感,给古诗分类,比如有边塞诗、思乡诗、送别诗,等等。请你回忆学过的古诗,然后按下面的要求分别默写一首,注意把字写工整。

六、古诗应用题

引用古诗名句,常常能使表达效果增强,根据有说服力。 想想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古诗最为恰当呢?

(1)看到有的同学浪费粮食,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想这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天下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游子吟》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

第6篇

1.用读、唱、吟、舞四种方式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古诗的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导古诗

小朋友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吧?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赛诗会”,希望每位同学能背一首古诗。孩子们,你们背得真好!老师也来背一首,请大家认真听。(师背诵《春雨》)请问这首诗是写那个季节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春晓》。

师生共同写课题。

二、趣学古诗

(一)读诗

1.正确读,读得流畅。

师:请打开《经典伴我成长》第6页,仔细看拼音,把这首诗读准确、读流利。

学生读古诗。

2.节奏读,读出韵味。

师: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也很重要。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图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课件)

学生根据节奏示意读古诗。

3.平仄读,读出意境。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读诗的吗?(播放音乐,师加手势范读)

师:我和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是呀,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五言律诗讲究一三不论,二四五分明。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上的平仄规律试着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生看着大屏幕上平仄规律,跟着老师的手势读古诗。

(1)生读第一句。(加手势)

师:为什么把“眠”字读这么长呢?那你能读出这长长的一夜吗?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师:我听着你把“觉”也读得很长,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把诗人睡得很香很沉读出来吗?

学生开火车读。

(2)学习第二句。

师:发挥想象,春天来了,__飞回来了,__飞回来了,__飞回来了。(出示课件)

生完成填空。

师:这么多的鸟儿发出各种各样动听的声音,好像是在开一场音乐会,诗人听了心里会感到非常――高兴、开心。

师:(相机板书“高兴”)你能把诗人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分组读第二句。(加手势)

(3)学习第三句。

师:听着动听的鸟叫声,诗人突然想起昨天夜里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加手势)

师:风雨声怎么没把诗人给吵醒呢?这就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把“声”读得长而轻。

女生齐读。

(4)学习第四句。

师:这时诗人突然想起了什么?现在请大家推开窗户,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院里都种了些什么花?

生想象回答。

师:此时,诗人最担心什么?(相机板书“花落”)那究竟落了多少花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全体学生跟老师手势读最后一句。

师:看到那些掉落下的花瓣,诗人心里觉得很――

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惋惜”)孩子们,学完这首诗,你知道“晓”是什么意思吗?那么“春晓”就是――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春晓》,去感受那个春天的早晨吧!

生齐读古诗。

(二)吟诗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这么好,真像一位小诗人!如果把这首诗吟一吟,就更有趣了。

生自由练习并展示。

师:孩子们,你们吟得太精彩了!老师告诉大家,古诗还可以一唱一和地吟。

(三)唱诗、舞诗

师:孩子们,古诗不光能读、能吟,而且还能唱、能舞呢!想不想试试?

生自由创编并展示。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也给这首诗创编了动作,想不想跟老师学学?

(播放音乐)

师:孩子们,请全体起立!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生跟音乐边唱边跳。

三、趣结古诗

(音乐渐弱)

第7篇

假如我变成一本书,我会轻轻落在贫困山区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的家门口,让他们拥有一本无比珍贵的书。

那些衣着单薄的孩子们无比欢喜的捡起我,兴奋地跑回家中,,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里面的内容可丰富了,有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能了解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古诗名句;还为那革命史上抗日烈士而悲痛;时而又被那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所感染的捧腹大笑;又为那三毛的悲惨遭遇而伤感;又在神话故事中赞美夸父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精神;敬佩女娲祖先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

我把他们带到宇宙,让他们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告诉他们只有地球才能居住,从而让他们保护环境,明白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要多植树造林,不让水土流失,让空气更加清新;我又把他们带到微生物大军中,这不,他正在记载微生物的用途呢!

我又把他们带到人类的体内,让他们了解人体器官;把他们带到地心深处,让他见识祖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我把他们带到《海底两万里》,让他们探索《自然奥秘》……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读书,你就无法写出语言流利优美,内容精彩丰富的文章。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书,只有读书才能让你增长知识和见识,有了知识才有神舟十号的圆满发射,没有书,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

四年级:周军康

第8篇

幽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很多名人都擅长用自嘲摆脱尴尬,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石曼卿:摔不碎的“石学士”

宋朝诗人石曼卿,一次骑驴过闹市时不慎摔倒在地,一副四仰八叉的样子,真是有辱读书人的斯文。可这位石学士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石曼卿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

奥尔德林:我是踏上地球的第一人

美国登陆月球的太空人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可是踏出第一步,被歌颂为“一个人的一小步,整个人类的一大步”的是阿姆斯特朗,不是奥尔德林。

返回地球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奥尔德林:“你会不会很遗憾,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场面突然变得很尴尬。奥尔德林轻松地笑笑:“你们要知道,当我们回到地球,第一个爬出太空舱的可是我!我是由别的星球踏上地球的第一个人。”

全场的记者都笑了,报以如雷的掌声。

自嘲这种语言艺术不分国界,石曼卿和奥尔德林虽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但是应对尴尬场面的机智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跟诗句学自嘲

自嘲无处不在,古诗里也不乏它的身影。和我一起去古诗中寻找一番吧!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这是杜甫《空囊》中的诗句,囊中空空,只有一钱,还是留来看的。用自嘲的方式描写自己的穷困潦倒,杜甫可真会拿自己“开涮”啊!

“五柳先生”陶渊明也是“自嘲大师”,他的名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自嘲自己连种地这件小事都做不好,一代大诗人顿时变成了普通人,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鲁迅先生有一首名诗,诗名就叫《自嘲》,你读过吗?考考你,将这首诗缺的句子填上吧!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是交谈中的“剂”,尴尬场面的“急救兵”。那么,使用自嘲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贴士】

自嘲需要审时度势,可以妙用,却不可滥用。自嘲要有个度,不能故意无限度自我贬低,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自嘲还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意义的自嘲,也是一种自尊自爱的体现。

第9篇

一、课前创设古诗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教学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不同,其内容一般比较短小,字句凝练而抽象,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之初会有畏难情绪,或是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学奕》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由课文改编成的“东方小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弈秋教两个孩子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地听从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听着, 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 想着如何用弓箭去射它。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课文情境,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再比如讲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先讲述李白和孟浩然相识、相知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两人的友谊,自然而然就非常想知道这首古诗到底在讲述什么,激发了主动探究的兴趣。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多呤诵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 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送元二使安西》先让学生自读题,有的学生把“元二使”三个字连着读。教师再引导学生看注释,学生分别理解了“元二”“使”的意思,就读得正确了。

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上教师的范读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重视范读,如果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三、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

诗歌极具形象性,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展开想象。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可采用斯特劳斯的轻音乐《春天圆舞曲》为学生朗读配乐,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然后说一说,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让孩子再画一画,教师在教学时,激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这些特征用简笔画勾勒,涂抹上色彩,把画好的图画粘贴在黑板一边,呈现欣赏,诗画结合,吟诵诗句,陶醉其间,其乐融融。有些古诗还可以演一演,古诗所描写的叙事场面,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更好地感受诗文意境,加深理解,留下深刻印象。如《黄鹤楼送别》教学最后,安排学生表演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感人场面,学生们兴趣盎然。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35-02

中华经典诗文源远流长,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蕴含哲理。“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实践证明,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一、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环境

(一)学校环境

首先,营造环境,打造儒雅书香校园。在校园教学楼的外墙、走廊、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或名诗名句;将《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的语段和古诗词等作为校园、班级墙报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可以从墙报、牌匾中找到经典诗文中的名句,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理。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每天徜徉其中,陶醉其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淡泊、纯净空明的读书环境。其次,教师要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每周半天的语文教研活动开始前,语文教师进行十分钟的经典诗文诵读。再次,开发校本课程。经典诗文内容广泛,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目很多,为了便于积累,把这些篇目分类,装订成校本教材,供师生使用。最后,落实诵读课时,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还要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的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背诵经典诗文。

(二)家庭环境

教师利用“家长学校”、每学期的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宣传学生具备一定国学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的价值取向,从而利于构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这也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以教材为载体。指导学生诵读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有古诗、谚语、名言警句等内容,这些经典诗文语言精练,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领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经典呢?

(一)学生自读,教师适当讲解

1.初读整体感知。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教读,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中高年级学生,则先让他们自由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借助工具书,让学生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学生熟读自得自悟。古诗文教学提倡意会阅读,旨在多诵读、少讲解、多感悟,教师多留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在学习中,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文本的意思,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在熟读中质疑解疑,达到自悟自得。

3.适度讲解。经典诗文所表现的既是作者对宇宙万物的情感,也是作者品格、修养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并明其意、入诗境并不容易。因此老师在指导时把这种内在的情感对学生作一些讲解,使他们能够有所感悟,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其中的声韵之美,学生就能人诗人境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注重拓展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老师将课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进行整理,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如在学完课文《孔子拜师》后,学生感叹于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笔者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等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经典名言。

(三)背诵积累,注重方法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语言。

1.创设情境表演背。这种方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学生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配上背景画面和音乐,边背诵边表演,不但增进了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而且还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背诵《静夜思》,教师首先播放一曲轻柔的古筝音乐,再配一幅恬静的月光图,当背到“光”、“霜”、“望”、“举头”、“低头”、“思”这些词语时,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背诵的语气、动作来表现出作者思乡之情,辽远之感,孤独之意。

2.将诗分类据意背。根据古诗的内容,指导学生把它们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几类,使他们分得清,背得多。

3.按照季节据时背。春天时让学生找到写春天的诗文并积累背诵,夏天时就积累描写夏天的诗句。这种做法让学生们记得有序,记得牢固,为今后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多种形式综合背。常常采用的方法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师生的诵读热情

近几年来,我校进行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的课题研究,以此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一)常规活动

定时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文艺演出;一年级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参加的隆重的开笔礼仪式,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沐浴在经典的无限魅力当中;另外还有周一升旗全校集体诵读等活动。

(二)特色活动

在传统节日时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开班级主题会,办手抄报等形式了解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积淀经典文化。

(三)开展竞赛

“国学之星”诵读比赛,低年级开展诗配画比赛,中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萌发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

第11篇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发着勃勃文采精华的气息,闪烁着古国文明的灿烂辉煌……这就是节日,陪伴着你我快乐成长。

每当提及节日,我的心中总免不了会有些激动。节日的背后,该有着怎样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有着怎样丰厚而深邃的文化底蕴,有着怎样美好而甜蜜的向往与期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伴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人们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春节是欢乐祥和的,每一个春节都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每一个春节都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年又一年,春节的到来让时间像接力似地又开始了下一段赛程。所以,在春节里,人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管钱多钱少,不管顺境逆境。感受春节,感悟那份“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豪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节日。人们怀着伤感和思念为故者扫墓,虔诚地祈祷,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得快乐,也企盼他们在天有灵,给活着的人以精神上的庇佑。感受清明,缅怀那些远去的灵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只为屈原那纵身一跃,便使这个节日多了一分壮烈。“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因为不愿看大好河山断送在奸佞之手,却又无力回天,只能殉身理想。感受端午,感悟满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无处抛洒的悲怆!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大人们说七夕是情侣约会的日子。传说,在七夕那天晚上,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便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你要是真的听到了,便能成就一生的美好姻缘。真有趣!感受七夕,憧憬爱情的甜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人团圆,深深勾起异地他乡的人们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样一个月夜,坡长叹一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感受中秋,体会那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思。

年年岁岁,去去来来,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的感受都如诗如画。感受节日的文化,感受节日的温馨,感受节日的美好。但愿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甜蜜的梦,在这样的感受中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整体评价: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以几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为内容,写出了自己对节日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文章结构安排合理而巧妙,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特别是引用相关的古诗名句来领起段落,使文章更富诗意,有较强的感染力。

第12篇

正如辛弃疾所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我们是无忧无虑的一族。学业受挫时,我们决不允许眼泪流出,我们会告诫自己:再高明的射手也有射不中的时候,再精明的谋士也有失策的一天,既然不想失败,那就不要把愁云带到明天。受老师批评时,我们会自我安慰,然后再警醒自己:虽然“身负重任”,顶着中考的烈日狂风前进,我们仍可以苦中作乐。我们是花样少年,何必撑上忧愁的雨伞,挡住灿烂的阳光呢。

青少年,总是充满叛逆。我们不再是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我们懂得了坚持,甚至反对父母,我们可以分辨是非。老师的错误,我们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不会因为尊敬老师而尊敬他们的错误。我们学会了批评指责,不留余地。我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反复掂量,说话拐弯抹角。对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可以快人快语,把别人逼得无路可退。事后,如果心里内疚,认为伤人太深,我们会主动道歉,不会在乎所谓的“面子”,而他人也乐于接受。我们就是这样的花样少年,你可以说我们风风火火,但不可以说我们没头没脑;你可以说我们直率,但不可以说我们鲁莽。玫瑰虽然带刺,不也很美吗?咖啡虽然苦涩,不也有很多人喜欢品尝吗?

我们热情胜火,充满激情。帮助他人,只要他人一个眼神就足够了;帮助同学,相互拍两下肩膀就行了。我们自命是“爱心的使者”,我们的使命就是传播爱,给予爱,不图回报。高尔基说过:“给”永远比“拿”要快乐。你可以说我们孤芳自赏,不知天高地厚,我们不会在乎。花样少年嘛,就应该这样轻狂。有了热情,自然少不了激情。有时候我真怀疑我们血管里流的是不是岩浆,一爆发就激情奔涌,热血沸腾。我们可以为了“”而口若悬河,展开激烈的争辩;我们也可以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大肆指责,心中怒火腾起而义愤填膺。受委屈时,我们可以在操场上狂奔;高兴时,我们可以大吼一声。花样年华,理应用激情来演绎。

我们的心中也充满着美好的幻想。我们可以幻想自己身穿黑衣,从天而降,武艺卓绝;我们也可以幻想自己荣获诺贝尔奖;我们也可以幻想自己研制出超光速,可遁形于金木水火土的先进战斗机;我们还可以……虽然荒诞,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精彩。

……

我们沐浴着花样年华的七彩阳光,昂首挺胸,并肩同行,大踏步地迈向辉煌的明天。

【指导教师:赵俊辉】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立意深刻。以“花样年华”为线索依次为我们展示了年轻人的无忧无虑、充满叛逆、热情胜火、美好的幻想。全文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