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经济政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经济催生的产业生命周期
国有资本的产业调整动向服从和服务于国际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社会步入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国际经济的事例促成了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和位移;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改变了传统观念上的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是特定产品群或技术系统所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的包络。技术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开发出所满足的市场需求的出现、成长、成熟与衰退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市场价值的变动为依据的,而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企业用以满足该种需求所开发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因而产业生命周期必然包含着产业出现直到完全推出市场经济体系的全过程,包括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相应阶段的产业分别称为幼稚产业、朝阳产业、成熟产业和夕阳产业。
一个完整的产业生命周期可用图1所示的一条连续平滑的仅含一个或不含极大值的曲线来表示,代表产业发展变动的长期趋势。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曲线在定量分析的精确表达中可能存在巨大差异。某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构成企业战略选择的外部产业环境。基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种竞争态势,企业具有不同的战略选择。
一般而言,孕育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先驱成本,在市场前景不明确、风险较大的项目上,只有少数企业才有这个能力,在这个阶段,市场调查与反馈研究是关键;在成长期,产业内竞争开始激化,企业应着重进行横向一体化,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当产业进入成熟期,市场增长潜力有限,企业一般采取纵向一体化或加强型战略提高其竞争地位,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一些产业在成熟期已全部或大部分转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而返回国内销售;在衰退期,企业一般采用防御性收缩战略实行资产退出,或实行多元化经营实现资产转移。
“创造性毁灭”与超竞争
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市场的均衡是暂时的。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技术范式的转换、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新经济的冲击,使得企业的现存优势并不能长久地持续。一个企业如果总是试图维持固有的竞争优势是十分危险的,正如R?迪阿维尼所说,企业主要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主动打破产业中已存在的固有资源优势,去发现新的竞争优势;新的竞争优势还包括产业外的市场创新。这个理论就是熊彼特最早提出的“创造性毁灭”,它认为企业必须在“破”和“立”中实现超竞争。在熊彼特发展的企业竞争条件下,产业生命周期跨越技术生命周期的动态模型(见图2),又称超竞争模型。典型的例子是芬兰的诺基亚由一个木桨企业发展成为信息业巨子,其转折点是公司通过购并等扩张形式实现了其相关设备以及移动通讯技术范式的转变。
把握产业生命周期和超竞争对于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国有企业面对环境工程、基因工程、新材料和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创业变革与创新,就该着眼于创造未来的竞争优势,着眼于产业竞争态势和塑造产业构架的竞争力,通过“创造性毁灭”争取产业中的战略优势的获取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区位优势与国际动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经济正逐渐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的产业结构在国际市场的催生和比较利益的诱导下,正在变成世界产业结构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各国产业结构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已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产业形态的区域性转移把各国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整体科技经济实力的提高,本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新技术产业形态倾斜。而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普通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等发达程度或者欠发达的国家。以亚洲国家为例,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高速发展后,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四小龙”国家生产,70年代“四小龙”因此迅速成长起来,不得不在80年代将这一产业让位于东南亚国家,形成了日本高技术密集、“四小龙”普通技术密集,东南亚劳动密集的分工态势。
另一方面,区域性集团内部的产业分工合作日趋明显。各种地区性经济集团在创建初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内部减免关税,对外统一关锐,但目前的趋势表明,集团内部的产业分工日趋明显。例如,欧共体内,传统产业多集中在希腊、葡萄牙,新兴产业多集中在英法等国。
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是国际分工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决定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国际市场自由化趋势的加强,这种优势较之以前表现得更加明显。在高关税时期,由于有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一国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十分有限,对一些十分有市场但没有资源优势的项目只有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这往往受到国外金融政策的限制。消除或减免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之后,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必将提高贸易双方的整体福利和贸易净福利。
在比较优势的诱导和国际市场驱动下。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新的动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外向型产业结构优势正进一步显露
所谓外向型产业结构是指本国政府考虑到本国经济在世界中的位置,通过开放性的经济政策,使出口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调整。外向型结构是比较利益的直接驱动。以泰国为例,在1983年至1987年的4年中,人均国民收入由810美元增加到879美元,速度十分缓慢。此后,政府把握住80年代中后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次机遇,把从“四小龙”转移出来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接受进来,扩大出口产业,1987年到1991年的4年中,年均GDP增长速度维持在30%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飙升至1680美元。
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传统产业是那些建立较早的基础物质生产部门,包括钢铁、石化、纺织、食品加工、建筑施工等,它为一国发展提供大多数基本物质产品,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而传统产业不可能也决不能完全转移出国内从而依赖进口,有必要对其关键部分进行高新技术改造。
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维持超竞争优势的需要。我国已在引进新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微光电子等领域有重大进展,并在出口新兴产品中有重大突破。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可总结为:农轻重比例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企业内部生产组织方式将从大批量的生产转为发挥人的知识和创造能力;跨国集团发展迅速,产业的区域转移迅速,各国应重视比较利益的驱动获得比较优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日益加强。国有资本必须重视对传统产业特别是涉及公共利益性、国家安全性、经济命脉性、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进行改造升级。
国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选择
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要求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WTO的新成员,我国经济发展的取向是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因而必须将国有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为先导的产业上来;其次,要注意WTO规则和世界经济趋势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具体可用“五个确保”来表述:
确保搞好大企业
政府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有选择性地重点搞好大型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形成规模效应。拿汽车工业来说,我国现有汽车生产厂商117家,年产量不足200万辆,远远比不上大众、福特等世界级汽车巨头中的任何一家的产量,没有规模经济和竞争力,成本太高,技术创新力量薄弱,产品难以升级换代,最终必然失去生存空间。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总趋势是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优质的服务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充分发挥组合优势、综合优势和尖端优势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
确保上好大项目
对于改造,交通通讯等大型国有工程项目,必须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和国家控股。大型项目是将新技术引入生产进而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基础和纽带,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不行的。同时要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在个别企业,利用技术指导,技术转移和技术共同开发等形式,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并通过企业间“产业技术研究组合体”,提高企业整体技术研究水平,保证在大项目中技术支撑的需要。
确保“走出去”与“引起来”相结合
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生产和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继续实施“引进来”战略向全球化市场提供自己丰富资源的同时,国有企业应积极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到全球市场上去补充稀缺资源,逐步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走出去”主要是输出国有资本,以便更好的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特别是我国在一些具有竞争优势又确立了全球化理念的大企业集团如海尔等已经“走出去”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确保搞好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有丰富的资源;国有资本要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加快进行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国家已经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中部地区的国有资本在重组和调整过程中应该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挺进大西部,既能促进国有资本改组,又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
确保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新经济”将成为经济理论界和研究机构的新课题和学术前沿。原因有二。
第一,生产率的内生化问题一直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波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无论从理论上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供给学派等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来看,还是从实践中的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目前的“新经济”,贯穿其中的主线之一,至少对经济学家而言,就是生产率的内生化及其度量问题。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极限和经济周期微波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新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政策含义。例如,即便存在增长的顶部、失业的底部或扩张的极限,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它们在哪里。因此,宏观调控的相机抉择有赖于把握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否则,与其自寻烦恼,还不如放弃陈旧的担忧,把自我牺牲性的先验性调整信条放在一边,顺其自然。对中国而言,实施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都涉及到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问题。所以,“新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必将促进我们进一步加强生产率问题研究,加强对内生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
“新经济”讨论对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积极意义。
1. 就财政政策而言,应该注意财政约束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性的作用范围。财政约束在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美国历史上时期最长的经济扩张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维持美国经济动力(momentum)的重要政策之一。财政赤字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影响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在克林顿任期内,美国通过加强财政约束、偿还债务而使美国由过去多年的财政赤字扭转成为财政盈余。美国以往的问题在于,当预算不应该盈余时出现了盈余;美国的私人债务太高了。因此,一旦出现预算盈余,重要的是偿还公共债务。虽然偿还公共债务不仅会影响私人公司和家庭,而且会影响整个经济,但真正重要的是总储蓄率或总债务与财富的比率。美国国务院和国会明智地选择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盈余分离出来,用于偿还公众持有的财政债券,这个行动对于维持美国近几年来经历的个人资本的快速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偿还债务不仅是美国已取得的成功和为什么本轮扩张看起来如此年轻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赤字、转向盈余、开始偿还债务帮助美国拓宽了促进本轮生产率拉动型扩张的投资的空间。可以讲,美国“新经济”不仅仅是由于生产率回升本身,而且是由于它与严谨但不过度的财政政策和理智且果断的货币政策的相结合。这些都帮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创造了较好的工作机会。
2. 就货币政策而言,应该注意货币政策的利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强调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货币和经济增长而非股票市场价格。就货币政策及其与“新经济”关系而言,需要强调两点。第一,市场利率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平衡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对于平衡储蓄和投资、保证低通货膨胀下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美国90年代初突然涌现的技术创新提高了投资收益预期,这种预期投资盈利能力的上升会传递到利率,利率最终构成了在非通胀经济中平衡储蓄和投资过程的政策选择。美联储之所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是因为一些不适当的措施已经导致经济扩张的成本上升,这主要归咎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和一定规模的财富效应的增强。尽管看不到有任何理由说明生产率不能继续增长,但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经济的不平衡不能上升到使经济扩张偏离其轨道的程度。只有平衡发展的经济繁荣才会无限地继续下去。 第二,货币政策目标应该针对宏观经济,应该针对临近的通货膨胀性失衡或通货紧缩性失衡,而不应该是资产价格,即便是资产价格孕育了经济失衡。美国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财富效应可能会给经济带来失衡的危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使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恢复平衡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要求货币政策以资产价格水平为目标。撇开以资产价格水平为目标是否是政府的正当职能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谈,以实现该目标为目的的货币政策成功的证据几乎没有。股权投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未来收益及其贴现率的不确定性,很少来自作为中央银行主要工具的隔夜利率的变动。因而,即使鼓励短期利率的大幅波动以应对股票价格的变动,投资者恐怕也很难正确应对股权风险的幻觉。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强调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新经济”的作用,认为即使是最快的计算机也不能撕破规则之书,消除对持续性的财政约束、警觉性货币政策和对未来前景现实预期的需求。
3. 就贸易政策而言,既要注意贸易政策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又要注意相应的国际责任。美国的“新经济”,是伴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全球化而发生的。因此,当人们企盼新经济时,应该把它理解为全球经济。美国维持其经济增长动力的战略性政策选择,在贸易政策方面,一个是促进国外市场对国内出口品开放政策,一个是促使国内未开发地区的市场对外开放政策。一方面,促进国外市场开放,推动了美国把高利润的信息技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这有力地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由于亚洲经济危机而促成的资金回流、商品廉价进口,抑制了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和IT人才的流入。十年来,美国保持其市场开放,吸收了一定规模的贸易赤字。但是,克林顿政府充分利用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在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主动权,通过协调国际政策,既为美国“新经济”构筑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帮助使亚洲和墨西哥更快地复苏,因此,长期而言,也有益于美国经济。
4. 就教育政策而言,必须注意防范信息技术产生的数字化差距,在加强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和激励、推进科学技术前沿的同时,着力解决信息技术等基础实施的建设和教育问题。教育对维持美国经济动力的重要性及其对“新经济”的贡献也值得予以重视。“投资于人”、“推进科学技术前沿”和“缩小数字化差异”是美国维持其经济增长动力战略的另外三个政策。这启示我们强调政府投资于教育和技术对“新经济”的作用。忽略教育,尤其忽略城市地区贫穷、低阶层人们的教育,不仅会导致经济削弱,而且会导致阶级差距。因此,必须使教育系统调整到适应新技术现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确保全体大众都能够接受教育,这样才能使他们全面而持续的参与“新经济”时代。可以认为,没有任何领域比教育更能享受信息技术的利益;但是,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导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数字化差异”。因此,需要扩大进入因特网的机会,在新技术方面培训教师,并提供税收激励以鼓励公司帮助跨越这一数字化差距。
临近年中,市场逐渐开始憧憬下半年行情。就今年整体来看,中国二次改革已经进入推进期,而经济也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消化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在中国新旧发展模式转换的大背景下,国内宏观政策风格和政策方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何探索理解这种转变,并分析其中的不确定性,将是准确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和股市走势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变量,这也是判断A股仍然处于牛市酝酿期的主要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
稳增长重要性虽然提升,但促转型仍将是未来政策重心。促转型与稳增长的策略目标博弈将贯穿全年,稳增长的需求决定政策的力度,促转型的背景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而促转型将始终是政策的重心。政策转向与制度改革一样重要,以长带短、以改求稳的政策风格下,不会出现政策强刺激:一方面,稳增长政策主要依靠财政与投资微刺激发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已转向,全面放松可能性很小。房地产风险释放,经济预期弱平衡将向下打破。基本面的风险主要来自房地产领域,一方面,其观点预期已成型,而风险将逐步释放,并波及投资、关联产业、金融三个层次;另一方面,政策主要关注金融层面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小批多次的微刺激,难以对冲房地产拐点的压力和去产能化的影响。
在分析宏观经济决定A 股走势的同时,还须清晰地看到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沪深A股中老态龙钟的企业至今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诸如百度、腾讯和阿里等新兴产业比重太小。这个现象背后凸显出更深层次的问题:A股市场结构已远远背离了全球经济的走势。
在A股市场唱主角的企业已经落伍或即将成为夕阳产业。一句话,A股市场缺乏新经济的血液。追根寻源,这是我国以审批制等行政手段为主来管理股市的必然结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现在确已到了现实倒逼中国资本市场加快改革的关键时刻。当务之急是对改审批制为注册制要有紧迫感,坚决告别计划经济思维浓重的体制与机制,争取早日实行宽进严出的制度,为新经济企业扫清在沪深股市上市的制度,尽最大努力将新经济企业留在沪深股市上市,或者设法吸引百度、腾讯和阿里这些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市场,为沪深股市注入新动力。促使市场结构性大调整,让投资者分享新经济企业的成果,可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途。
市场对利好基本上已经麻木。其实,很多投资人内心相信A股将迎来重大机遇,但是却在担心市场会再跌10%-20%,所以一旦有利空,便纷纷夺路而逃。有专家称市场能否见底,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会恶化到什么程度?国家经济政策会怎样变化?第二,影子银行滥用国家信用的刚性兑付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第三,政府对资本市场政策是否得当。如果稍微放长一点来看,以沪深300为代表的A股价格之低廉,纵比历史最便宜,比全球最便宜,相信上证指数长期大幅击穿2000点的概率越来越小。在熊市末期筑底阶段,任何人认为的大反弹都不会出现,市场一定会不断的低迷,一直磨到真正的牛市出现。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管理
引言
美国相关的经济学家把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状态总体概括为“新经济”。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一百多年中,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就经历了31个经济周期,这些周期平均算下来每个约53个月左右,而1991年的3月开始美国的经济形态便在新的扩张期中已经保持了一百多个月了,并且没有显露出任何衰退痕迹,这个扩张期历时之久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还有,不仅是这个扩长期的时间使得美国的经济形态受到大家瞩目,美国低失业率、低通胀也对这个高增长也为经济形态吸引了众多眼球。这也令那些支持传统的经济学家们感到不可思议。
一、“新经济”及其理论
在经过对美国经济形态进行深入的研究后,一些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现象用“新经济”的概念描述。在这个“新经济”中,以“新”来表示这是一个经济改革,是与传统经济形态不同的一种新的形态。在之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在各种不同场合中用“新经济”来描述那些股市上的“科技”板块或是高科技产品产业形态等。“新经济”这一名词这经济社会逐渐被普及,不过,因对对于“新经济的理论还在发芽阶段,所以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他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1、我国的许多学者都认为:“从技术根源和现实运行的特点出发,新经济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定义加以概括:他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已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上午为主要手段而存在的业态。”和“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和动力,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配合以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美国的一家周刊中对新经济进行描述称:“新经济”是一种面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市场为基础的的经济,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并上了新台阶的经济,也是“市场+制度”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经济;而美国的国家进步政策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也曾指出:“在新世纪的黎明之时,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外在的明显标志植根于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包括了高性能的个人电脑、高速通讯与互联网。”在过去的15年来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市场环境及其他发展有着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学经济与风险经济等。把这些包捆在一起,常常被简称为新经济。
2、对于上述这些研究学者对新经济涵义的理解的相关探析,我们可以知道,新经济是与旧的“传统经济”相对而言的,新经济形态指的是以市场开发工作以及全球化的资源配备为基础,并且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中,高新科技对其产生驱动作用,并且把“创新管理”作为核心,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依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的一次巨大的调整。新经济的特征是它是一种知识化、科技化、创新化、网络化、持续化、全球化的一种经济形态。
新经济形态是创新的。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不用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他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具有渊博的知识,更是要具有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复合型主体,也就是说新经济需要的是掌握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渊博的实践型知识的创造性、个性化、复合型人才。
二、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新经济形态是创新的。所以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不用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他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具有渊博的知识,更是要具有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复合型主体,也就是说新经济需要的是掌握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渊博的实践型知识的创造性、个性化、复合型人才。
1、提升科技人才的管理理念
人才是我们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但是由于人性的复杂,以及人们对于价值判断以及不同层次性的需求,所以相对之下,更难于管理。特别是我们的科技人才,更是由于其具有着专业的科技研发以及操作能力,使得他们的专业价值以及需求系统比普通人力更加难以得到满足,他们的岗位角色、职业规划、兴趣自我以及创新能力都在岗位群体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着重与遵循规律、回归常识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对研发科技产品以及人才培养的周期要遵循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充分遵循对科学人才培养的相关战略思想,以辩证思维统领和整合个性化发展,并同时鼓励团结合作,二者的结合构成了矛盾解决的突破口。
2、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格局要连续性、系统性、联动性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系统性的进行管理,并且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内部的各种要素在保证其健康、健全的正常运行前提下,要求其互相的配合、并且共同协作工作。所以,我们在需要遵循联动性的原则,并以系统性、联动性以及连续性为方式建立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得我们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保证工作的稳定以及连续性,并且我们对于以往的管理格局中的优点也可以沿用并传承。
3、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
人才引进是企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并且也是任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就合理的制定特殊优惠的政策,从而开辟引进科技人才的“绿色通道”并且以更加优厚的条件去对有志之士进行吸引和鼓励。要积极创造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以项目引人才,全面抓好“载体”建设,切实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和容纳能力; 要打破传统的人事制度中的瓶颈约束,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战略,把技术骨干进行企业间的交流联系; 要鼓励他们为企业服务,从而配合引才、引技、引智的系统工程的系统要求; 要拓宽人才信息渠道,发挥科技人才信息网站快速便捷的优势,宣传各种优惠政策和科技人才需求情况,引进优秀科技类高校毕业生。
4、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管理体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我们改善科技人才的一些宏观的政策环境,并且从中去建立由不同种类的机构组成的自主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构建科里人才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我们要面向全社会的流动型人才以及科研机构建立更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克服对人才流动的障碍,着重全力打造更为健全以及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总结
在这个经济发展飞速并且追求创新的时代,企业也需要跟随社会的经济潮流,去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特别是对于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 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是靠着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来进行的,只要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到创新、稳定的管理,企业便可以在保证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更加令其整体发展更加进步。从而更加的适应当今的新经济形势。
参考文献:
[1] 沈澈. 浅谈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8)
转变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率
普京强调,目前俄罗斯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差3~4倍,未来必须大力提高俄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力争使关键部门的生产率达到或超过当前欧洲的中等水平。为此,要采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核心技术是俄罗斯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普京认为,现代经济竞争实质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技术的落后会导致国家在国际合作中不断遭受损失,因此俄罗斯应研发完整的产业链,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具体路径是首先加大技术引进力度,然后将其本土化,最后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俄罗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俄罗斯经济转型。
调整经济结构,
摆脱“原料型”经济,实现经济多元化
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政府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俄“‘原料型经济’的潜力已经枯竭”,为此,俄总统已明确提出,未来俄罗斯经济要实现多元化,俄在保持能源、航天等传统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之时,还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制药、高科技化工、非金属复合材料、航空工业、信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六大行业。普京总统指出,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占到50%,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将增加1倍。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俄罗斯还必须大力发展本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使全国形成四通八达、完善的交通网。此外,还应将加强中心城市的改造并拓展经济区的辐射作用。
农业是俄罗斯的传统优势产业,农业安全和粮食自给是实现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为此,在加入WTO后,俄罗斯政府将继续对本国农业生产者给予补贴,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普京总统强调,俄必须改变“国家控制商业活动的整个观念,大大限制这种功能”,为此,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减少国家调节经济的功能,加强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以市场机制代替规章制度”。俄将推进大型企业的非国有化进程,减少国家在大型垄断企业中的股份,限制国有公司在俄罗斯购买新资产,为发展私营经济创造条件。同时,还将改革国家司法权力体系,消除制度性腐败,使政府的工作处于社会监督之下,提高其透明度,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
[“重新定义世界”系列之四]
欧美日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进入发达国家行业的国家集体生病了,很多人在诊断,却很少有人从营销角度思考,而营销恰恰可能解决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发达国家之病,我称之为“发达病”,就是经济活跃度降低,经济增速减缓。过去,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甚至视为成熟社会的正常现象。有些行业因为过度成熟而成为夕阳产业。
除了不发达国家外,现在国际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不是购买力不足,而是需求不足。当然,需求不足的直接后果是经济不振,收入下降,并又转化为购买力不足。这使得经济活动循环减慢。我们很容易看到表象的购买力不足,但却难以洞察到深层的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解决购买力问题的,短期当然有效,但后果是边际效用下降,并进一步产生新的需求不足。
营销学是研究微观的,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的。营销学与经济学壁垒森严,相交点不多,跨学科研究者不多。很庆幸,我的学术搭档金焕民老师是学经济学出身,我则是工科转行做营销,形成了微观与宏观的结合。
经济学以稀缺为前提,现代社会却是丰裕社会。丰裕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凡是普通消费者凭非专业能够想像到的需求或产品,基本上都已经消费或满足过,长期消费的结果是边际效用下降。可以说,现在最稀缺的是消费者的“渴望”、欲望。过去,每当有人远行,都会问熟人一句:“需要带点什么东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么问了。中国经过多轮消费浪潮,多数商品已经普及。很多过去只有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发达国家消费的商品,多数已经进入中国普通家庭。
物质极大丰富条件下,消费者变得不那么活跃,即使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也不过是在消费过去反复消费过的低效用的商品。这样的环境,经济就逐步失去了循环的动力。
不发达国家经济崛起,GDP增速往往很快。除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外,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饥渴”有关。想像30年前的中国消费者是多么的饥渴啊,30年平均10%的增长,与近百年的消费饥渴有关。而现在进入丰裕经济的消费者恰恰缺乏对商品的饥渴感。经济越发达,成熟度越高,人们视GDP减速为正常。但是,很少有经济学家提出疑问:为什么这是正常的呢?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克林顿任职时代,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因为新经济给消费者提供了一套过去没有的生活、消费方式,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饥渴感。正是这种饥渴感,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当新的饥渴感得到满足后,经济再次进入了停滞期。
新经济不是经济学家开出的处方,经济学没有提供这种思考方向。这是企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功劳。
无论什么学派的经济学家,面对宏观经济开出的处方都不会走向乔布斯的思维方向。如果苹果公司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某个小国,苹果每推出一款新产品对GDP增长的带动都可能比某个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效果好。河南省的省长知道,单单一个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就占河南省出口的将近一半。苹果每推出一款iPhone新品,河南省长就应该眉开眼笑。可惜,世界上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太少了。
只要乔布斯还活着,消费者就会不断产生新的饥渴,就没有花不出去的钱。消费者本来已经满足了,但只要看到乔布斯的产品,就会产生新的饥渴感,就会持续消费。
正如我们曾经讥讽促销“不增加全年销量,但可以改变销量在月度间的分布”一样,宏观经济政策同样不产生新的需求,只改变需求在不同阶段的分布。
越是发达国家,经济问题越大,虽然有强大的购买力,却缺乏强烈的欲望。反复使用的经济政策,加剧了效用的降低,反过来会积累更多的经济问题。
营销学虽然是研究微观的,但营销学关注的是消费者需求,经济活动最终是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活动的产物最终是要被消费者消费掉的。所以,用营销学的思维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恰恰直指问题的核心。
普通消费者能够直言的需求,早已被企业发掘并得到基本满足。那么怎样激发消费者的新需求呢?这样的需求,不能调查,因为消费者自己说不出来,但完全可以洞察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公司的研发团队,除了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工业设计师、心理学家。苹果公司在做一件事情:把隐藏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需求挖掘出来。当苹果公司的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时,往往会惊讶地说:这就我想要的。但是,在看到产品之前,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消费者的欲望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全部挖掘的宝库。物质的满足、生存的满足,消费者能够自我表达,心灵需求的满足,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自我表达。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27-02
1 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新经济时代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基于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的市场表现形式。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的统一,新经济和传统经济有五个明显不同的特征:
(1)经济主体不同,新经济趋向全球一体化。
(2)交换方式不同,它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
(3)生产方式不同,它以集约型为主。
(4)增长动力不同,它以高科技、信息为增长原动力。
(5)资源是共享的,它对人类供给是无限的。
新经济时代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基础上,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有:
(1)信息化、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和光纤的出现,使整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了解到世界上在任何瞬间发生过的事件,实现足不出户的“沟通”和“参与”,且这种沟通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简洁、透明。
(2)较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进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得到了飞速发展,空中运输的日益普及,实物传输的速度和规模大大地提升。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稳定发展是展现国家实力的最为明显的体现,所以各国将经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4)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趋势。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集中表现在:①市场全球化,即需求市场向全球的任何企业和自然人开放,且企业与自然人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自己的市场;②资源配置全球化,即人们在选择配置资源时,再也不是只局限在自己的国家和地区,而是可以运用自己的实力和嗅觉,在全球范围内选配自己所认可的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配置效率;③竞争规则的国际化,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绝大多数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承认和运用它的竞争规则,从而达到互惠互赢。
2 策略重点转变
2.1 由短期考虑变长远规划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仅需要及时推出有力的短期措施,也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把短期应对举措与中长期发展和改革结合起来,由短期考虑变长远规划。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往往以短期的“销售业绩”作为核心营销理念,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而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表现在:首先,营销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即以扩大市场或推销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注重培育和扩大长期客户群,形成如“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等新营销理念;其次,营销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即以竞争为中心转变为以合作为中心,注重各类营销资源的整合和营销关系的培养,如同竞争对手、分销渠道等交易伙伴建立“合作”和“双赢”的营销战略联盟理念,以及重视营销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资本积累等营销理念。
2.2 由“资本”做主转变为“知本”做主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本质上,资本就是财富,通常形式是金钱或者实物财产。而“知本”就是指以知识为主体的、参与直销企业经营活动并为直销企业创造价值的资本形态。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是知识型直销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是直销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是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的合成。由资本做主转变为知本做主,专注于市场营销领域,从战略规划到战术组合做营销问题的“终结者”。倡导实效整合主义,是我们接下来应对新经济时代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 社会环境的变化
3.1 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电子化普及,二者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适应,包括: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率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3.2 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意识维权意识的进步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在过去,由于供应短缺、消费者很难顾及到商品质量,对服务状态也无法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生活水平低下的反映。如今消费者通过保护自身权利,能够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和服务,就是一种质的提高。所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让消费者在维权的道路上有法可依,有理可说。
3.3 消费者需求差异化而引起的市场细分
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需要我们去分析和引导,很少有客户尤其是消费品的购买者对自己要购买的消费品形成非常精确的描述。也就是说,当一位客户站在我们的面前时,他对我们的产品有了极大的兴趣但仍然不知道自己将要买回去的是什么样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强与客户的沟通,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定义判断。就是说通过买卖双方的长期沟通,对客户购买产品的欲望、用途、功能、款式进行逐渐发掘,将客户心里模糊的认识以精确的方式描述并展示出来,即所谓的市场细分。而新经济时代区别于传统经济时代,市场细分策略的制定不可生搬硬套,要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全面性:对于任何已被列入客户范畴的消费者,我们要全面的定义其几乎所有的需求,全面掌握客户在生活中对于各种产品的需求强度和满足状况;
(2)突出性:要突出产品和客户需求的结合点,清晰的定义出客户的需求,必要的时刻要给客户对本产品的需求形成一个特有的含义;
(3)深入性:沟通不能肤浅,否则只能是空谈。只有深入的了解客户的生活、工作、交往的各个环节,你才会发现他对同一种产品拥有的真正需求;
(4)广泛性:要求销售人员要了解所有客户的需求状况,学会对比分析,差异化的准备自己的相关工具和说服方法;
(5)建议性:客户所认同的观念跟我们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对客户的需求要进行定义只能是“我们认为您的需求是……”、“您认同吗?”等诸如此类的建议性语气。
以上几点的有机结合,方能够为制定正确的市场细分策略提供充分的支持。否则,策略的可执行性会大打折扣。
4 新经济时代营销策略分析及应对措施
将市场营销、新经济时代同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将市场营销新机制融入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的全部流程管理是调整和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关键。只有通过建立与新经济时代相匹配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对新经济时代的经济性、可控性、实施进度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评估,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应对新经济时展的营销策略有以下几点:
(1)信息管理策略:企业必须加强信息的管理工作,应建立起相关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使营销人员增强营销创新工作的清晰度、准确度和超前度。
(2)信息反馈策略:企业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及时的向消费者及潜在客户提供企业全面、详尽和及时的产品、营销及服务介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信息共享策略:这其中的共享是指企业内部相关联的部门形成消费者信息、产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市场走势等资源的共享,保证企业内部高效率工作,避免因共享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从而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营销战略。
(4)信息利用策略:企业营销团队是企业的灵魂,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供求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竞争者信息等,进而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分析和利用。
(5)信息再生策略:利用已有的信息来产生信息的过程,即由客观信息转变为主观信息,扩大已有信息内容,发挥团队个体能动性,创新机制,应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6)信息合作策略:新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注重的更多的是双方或多方合作,实现共赢局面,这样才
能摆脱旧时代的传统枷锁,打开新的市场之路。
5 结 论
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是社会经济水平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企业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复制照搬旧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这样只会使企业的经济水平不能与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平衡。新趋势固然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性,但是企业也应该注意新趋势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要避免新旧冲击的副作用。只有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需求,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创新,方能使企业持续不断的获得发展的动力,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袁炎清,范爱理.物流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一、经济形态演变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理论分析:历史的观点
管理学科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互生规律与联系。管理学的发展,不仅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而且与经济形态的更替有关。从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主线看,每一次新旧经济形态的更替,都能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进而带动管理学科向前发展。但与此同时,新经济形态本身也往往对管理学提出特殊要求,成为引导管理学发展的另一动因。
迄今,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两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向新经济过渡的时期(又称为后工业社会时期)。在农业经济社会,庄园经济对管理学发展的影响虽说是初期的但却具有重要意义。这时的管理主要是为庄园主服务的,是庄园主的“管家”。其管理的重心在于财产物质本身的保管,以及各种往来款项的收取等。由于经济活动比较简单,不涉及投资、融资等业务内容,因此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些文化,会书写和做事精细即可。这时的管理只是雕虫小技而已,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当然,管理科学也不会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产生。
现代的管理科学是以产权管理和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之后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大体上有两个发展阶段:产业革命之前以贸易经济为主的时期和产业革命后以工业经济为主的时期。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财产物质及其交换只是一种形式,其根本的目的是要通过交换而实现增值和赚钱。因此,人们不仅关注财产本身,而且更加关注财产的归属关系,即财产交换所反映的产权关系或权益。权益思想的出现和其概念(资本)上的普及化对管理学科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使得管理工作由对财产本身的管理而转向对企业产权结构、管理组织形式的管理。自此,产权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优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之一。而同期发展起来的经济学,以及嗣后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则为这种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与产权管理相对应,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管理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在资本主义初期的贸易经济阶段,管理技术是不重要的,也缺乏完整的方法体系。工业革命后,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纺织、冶金、煤炭等工业由于大量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而使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工业经济的发展也给管理学科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如何科学地使用各种设备;如何对费用和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等。面对这些新问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是无法完成管理工作的。现实的需要促进了管理科学的发展。于是,工程师与管理者联袂努力,共同创造了一系列旨在解决生产过程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
目前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当知识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时,其对管理学及管理者素质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这意味着新经济对管理学科的教育和管理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管理者应掌握最新的管理工具和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的管理技术已非常丰富,已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管理领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信息技术和工业科技向管理学方面的渗透。如ERP和电子商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2)管理者必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管理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如果离开经济理论的支持,管理就会走入歧途。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掌握经济学尤其是新经济的一些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和分析管理中所遇到的间题。
(3)管理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企业的网络化和业务的国际化。尤其是我国加人WTO之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因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以便与世界各国的企业开展业务。
(4)管理者要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素养。企业管理有信息管理、资金管理、物流管理等之分。
二、管理学科教育的变革之途
(一)加强“双语”教育
在语言教育方面,目前有两个值得重新认识和反思的间题:一是重视英语教育,强调四、六级的过关率,而对汉语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大学的管理类专业至今没有开(大学语文)或(汉语写作)课程。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是有偏颇的,因为这会影响学生表达自我思想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英语教育上,重视大学英语而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主要表现是,与大学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课时少,而且多是选修课。
(二)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对有些管理类专业如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具备的。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对此间题尚无良策。现在很多学校侧重于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但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判断,效果并不理想。
(三)突出专长,兼顾全能
全才与专才是一对矛盾。在学校教学课时既定情况下,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恰当地配置课时资源,是各校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强调全才、通才培养,课程按照宽口径、淡化专业的精神设置,增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压缩专业课的课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现在有必要对这种做法进行反思。因为有一个现象已经出现,而且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专业之间界限模糊,学生专业不精,没有特长。该掌握的看家本领学而不精,其他相关知识似懂非懂。表面看来,好像学生的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认为,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必须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一手仙,吃遍天”的信条在当前社会仍然适用。基于这种理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加大各专业课程的比重,尤其在必修课中要体现这种思想。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 核心—外围 经济理论 区域政策
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一直为政策制定者所关心,但是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一直被忽略。20世纪90年代由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开创了新经济地理理论(简称为NEG理论)可以看作是对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的重新审视,试图把空间问题再次纳入经济理论中,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令人感到疑问的是对于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论研究中很少涉及到经济政策的研究,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NEG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区域经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区域间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往往缺少理论指导。本文根据现有的NEG理论文献,分析其核心模型的主要特点,概括其中所包含的政策含义以及对我国制定区域政策的启示。
NEG核心原理概述
NEG理论的核心是核心—外围模型。在核心—外围模型中,三种基本效应组成了该模型的基本机制:一是“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其含义是指垄断竞争厂商倾向于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进行生产并向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出售其产品。二是“价格指数效应”,其含义是指厂商的区位选择对于当地居民生活成本的影响。在产业集聚的地区,商品(这里指制造品)一般来说比其它地区要便宜一些。这是因为本地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较多,从外地输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较少,因而本地居民支付较少的运输成本。三是“市场拥挤效应”,其含义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喜欢在竞争者较少的区位进行生产。前两种效应形成了集聚力,促使厂商的空间集聚,而后一种效应形成了分散力,促使厂商的空间扩散。
产业的集聚还是分散取决于这两种作用力的大小,如果集聚力大于分散力将会导致产业集聚,反之亦然。那么如何衡量这两种作用力的大小呢?可以利用贸易成本的高低来衡量。其中,高的贸易成本意味着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较低,反之,则意味着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
在核心—外围模型中,贸易自由度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可以很方便地由图1来概括,又称为战斧图解,描述了在一个包含两个地区的经济中长期均衡的结构特征和稳定性。在经济中存在两个生产部门。其中一个部门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不变,并且产品在两个地区的运输不存在运输成本。我们通常把农业部门看作这样的部门。另一个部门属于垄断竞争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递增,并且产品在区域之间运输需要花费运输成本。我们通常认为制造业部门具有这样的特点,而NEG模型的主要特征就是要描述在这一部门中的厂商选址问题。
在图1中我们用贸易自由化的程度Φ作为水平轴,来表示贸易成本的高低。纵轴表示厂商在其中一个地区所占的份额。贸易自由化程度与贸易成本高低之间呈反向变化:当Φ=0时意味着贸易成本无穷大。此时,在经济中不存在贸易往来,厂商也都在本地区进行生产,即自给自足的经济情况。当Φ=1时意味着贸易成本为零,实现了完全自由贸易。图中的粗实线代表长期均衡的结果,均衡时厂商的区域分布可以由纵轴看出:当贸易自由度较低(例如Φ<ΦS)时,长期均衡的结果是两个厂商均匀分布于两个地区;当贸易自由度较高(例如Φ>ΦB)时,厂商在一个地区集聚是长期稳定均衡;当贸易自由度处于中等大小(例如ΦS<Φ<ΦB)时,集聚和分散都可能是长期厂商区域分布的均衡结果。藤田等人(Fujita et al.,1999)把ΦS称为“支撑点”(sustain point),把ΦB称为“突破点”(break point)。其含义是当Φ>ΦS时,厂商在一个地区集聚是可支撑的;当Φ>ΦB时,原有的厂商在两个地区的对称分布将被打破。
NEG核心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启示
区域政策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在制定区域政策的过程中往往缺少理论的指导。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率先开放,并且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就是为了减缓区域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根据核心-外围模型的政策含义,可以分析我国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改进建议:
区域经济政策存在锁定效应。一旦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差距,基于规模收益递增的自我实施机制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差距。此时如果对两个地区实施同样的优惠政策将不会改变这种差距。只有更为强劲的政策介入,使政策的强度超过某一门槛值时才有可能改变这种情况。然而我国目前的区域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产业保护等方面。诸多因素决定了这些政策的力度不会太大,因此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会十分明显。
贸易自由化程度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不是单调的。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效果是不同的。在我国,随着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贸易壁垒的减少等政策干预,区域间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多数产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情况下,由于集聚租金的作用。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东南沿海地区会进一步吸引其他地区厂商向这一地区流动,加剧两极分化的格局。而在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时反而有助于缓和区域经济差距。
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有重要影响。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落后地区劳动力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流动既削弱了东南沿海地区对劳动要素市场的竞争压力,又扩大了东南沿海地区消费市场,从而使产业进一步在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导致地区差距的扩大。但是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减缓了区域间的个人收入差距。在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区域间个人收入差距扩大。
预期对厂商的选址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改变厂商的未来预期来改变厂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外宣传以及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等方式吸引厂商的流入,并最终促进该地区的发展。而一旦建立起这种初始的优势,自我强化的正反馈过程将导致该地区成为经济的核心。
总之,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预期不同,核心—外围模型预期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增长,不会是一个逐渐趋收敛的过程。快速经济增长或工业化首先发生在某些区域,产业集聚导致区域间不平等扩大,形成工业“核心”与农业、原材料供应的“外围”。当离心力小于集聚力时,这种“核心—外围”模式会进一步强化;当离心力超过集聚力时,工业化会波浪状地由核心向周围的外围地带扩散,使某一些落后地区加入到“发达俱乐部”(rich club),而其它地区仍旧处于落后状态。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现象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当今波及世界的企业创新浪潮密切相关。创新不仅涉及到企业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且与整个社会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在新经济时代。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经济的基本内涵包括: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等。美国有线广播网财经新闻把新经济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指所有的科技公司,包括从传统产业改造过来的公司;狭义的新经济则仅指电信、网络和电子商务。联网杂志社《新经济百科全书》认为:“在新经济里,人们靠脑力工作,而不是依赖双手。在新经济里,创新比大量生产更重要。投资人中意的是新观念和产生新观念的方法,不再是机器”。
引领新经济发展的美国吸引了众多目光的关注,美国企业在创新上表现出的活力,更是探寻发展之道的企业、组织甚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始不遗余力地鼓励创新、扶植创新,创新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创新也成了出奇制胜的法宝。
这一事实的说服力是毋庸质疑的,创新应该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如果多作一些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创新——成功之间的关系,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样简单的。例如,同样是发达国家的西欧各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同样的现象?日本在20世纪8年展势头直逼美国,为什么没赶上创新大潮?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在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反而出现了金融危机?与这些问题相对应的是,创新在美国是如何成为潮流的呢?它源自何处?为什么创新首先是在美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地区)形成气候?美国的企业追求创新是天生的本能,还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一、新经济引发企业生存环境变化
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美国,知识和技术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财富的创造日益取决于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品牌、员工的智慧和知识)。伴随着新经济而来的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许是难以用数字表达的。根据统计和测算,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60%~80%,技术进步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1996年的报告中说:“据估计,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到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80%左右”。其中美国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中的14%提高到了55%,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建筑和汽车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分别下降到了只有14%和4%。
(二)“知识”和“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知识和技术贸易”正在加速增长,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1990--1995年间,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为66.2%,大大高于制造业44.8%的增长速度。全球出口贸易中,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比重由1985年的13%左右提高了近1倍,而同期的低技术产品出口则明显下降。经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贸易的比重一般都在4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70%,高技术贸易比重增加成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此外,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也大大促进了知识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人工成本作为一种传统的比较优势,同其他的竞争因素(如开发研究、运筹设计等)相比,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促进了“用脑生产”方式的根本革新,人们“干”得少了,“想”得多了。半导体微型芯片的制造成本大约70%是来自“知识”投入,而劳动力成本只占12%。无形资产开始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
(三)创新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因素
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对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新经济的发展正是有赖于一批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金和资源更是由低成长产业不断流向高成长高科技产业。美国科技股市值由1990年的3000亿美元激增到1999年底的4.5万亿美元。科技股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10%激升到2000年初的33%。高科技上市公司激增,使得美国经济可以对资源进行大规模重新分配,由传统产业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此外,技术关联在产业关联中作用增加,使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由于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技术关联,使得新经济中一个产业部门生产技术体系的变化将会引起相关部门相应生产技术体系的变化,从而增强了新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四)激烈的科技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加之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对企业而言,以前被认为风险最大的创新,相对于按部就班,反而成为企业求得稳定发展的手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在静态中实现或保持,而必须在动态进取中求得。“在信息时代,不是大公司打败小公司,而是增长快的打败发展慢的”。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无情法则。
二、企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很广,这里特指的是在企业周围由于共同需求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情况和条件。环境对创新的推动力不容忽视,最为典型的要数我国著名企业——青岛海尔电器集团。1984年它还是一个亏损147万元人民币的集体小厂,经过10余年艰苦奋斗,到现在,海尔成为拥有400亿人民币资产,年全球营业额近50亿美元,产品遍及全球,在世界白色家电领域排名第6位的国际化大企业。它靠的是什么?一靠创新、二靠企业文化、三靠优秀的企业家张瑞敏、四靠地方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可谓是海尔经验的核心和精髓,而扶持和保护这种创新精神则得益于青岛市政府。作为沿海较发达地区,青岛市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真正地从百姓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出发,而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为百姓服务,所以,二者最终不谋而合,目标一致,企业努力开拓市场,政府为企业服务也是尽心竭力。这样,企业处于一个整体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经过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强势企业自然会脱颖而出。所以,一大批强势品牌企业(如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诞生于青岛就不足为奇了。创新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专利,随着小型企业在全球地位的逐渐增强,小企业创新日益得到关注。根据美国小型企业协会(SBA)的数据,全美55%的企业创新是来自于小型企业,这得益于美国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美国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行政、管理、金融、诊断、培训、国际化、信息化和计划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以美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服务为例,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TPCC)的作用最为突出,TPCC的措施主要包括:(1)对中小企业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通过对中小企业出口融资性质、范围等的调查和认识,弄清中小企业在哪些领域最需要资金,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融资最有效等,然后通过实施简化的、一条龙的融资服务,使中小企业出口商获得出口前的流动资金。(2)政府与私营部门密切配合。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TPCC意识到需要寻找更多的办法去筹集资金来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尤其是应该与私营部门密切配合。(3)成立贸易信息中心,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措施。(4)组建出口协助中心,并将其扩展为覆盖全美的出口协助网。这些中心,集中了美国有关部委的服务和计划项目,开展着范围广泛的出口协助活动。从上述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出口,鼓励其开展国际经营,美国政府从资金、人才、信息、机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作法是独具特色和注重实效的,值得我国借鉴。
三、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认为:制度高于技术。在此可以将美国与日本的发展进行对比,以探讨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以及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企业、文化界都陶醉在成为经济大国的成功情绪之中,美国经济正陷于困境。现在回过头看,这一时期正是各自的转折点。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另谋出路的Intel、AMD、TI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后重现活力,而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陷入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四小龙的综合成本比日本企业更低,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不幸的是,日本的大企业没有如美国企业一样壮士断腕,而是利用自己与银行、政府的密切关系寻求保护。银行降低利率以促进出口,政府想尽各种办法保护本国产业。这种保护短期内有效,但从长期看,问题会越积越多,难免总有掩盖不住的一天。而且日本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无论是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史,还是二战后实现工业化的现展史,都突出地显示了大企业行动的历史性作用,众多中小企业所作出的必不可少的贡献,也是在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系列化框架下完成的。日本的新经济的特点在企业层面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建设以大企业的发展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和新经济范式典型代表的风险投资,在日本主要是由金融机构的子公司承担的,间接融资的性质和场外交易范围较小的特点,限制了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20世纪80年代日本也曾出现过类似美国有限合伙风险投资公司的形式,日本称之为TSJ。但是,TSJ的数量并不记入日本风险投资公司的统计数字,并且TSJ在日本发展也不快,对日本风险投资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绝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是大银行、证券公司的子公司,它们占日本风险投资公司数量的70%以上。由于这些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投资的相当大部分属于融资业务,决定了它们势必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传统企业而不是创新型的高技术小企业。积重难返的制度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企业不仅拿不出像上世纪70、80年代那样顺应时代要求又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实质性升级,而且在近l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生产下降、失业剧增以至企业倒闭。由此可见制度、体制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企业创新的法律环境
创新是知识的创新,所以新经济又经常被称为知识经济。探究创新为什么在美国成为一种潮流、如何成为潮流,不可忽视的是美国企业的法律环境。美国是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较好的国家,不仅在立法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新者的权益,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屡屡受到外国公司的,威盛接连遭到英特尔的打压,国内DVD厂商全面妥协,以及最近发生的思科华为侵权案,无一不反映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企业创新的成果,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法律途径,对自己知识产权认真保护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势必将面对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争夺知识产权。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技投入也愈来愈大,没有专利的保护,就不能收回科技开发的投入,更不能获得高额回报,也就不能为下一轮技术研究与开发准备资金。企业不仅要有创新意识,更要加强利用法律手段实施自我保护的意识。超级秘书网
1.1由短期考虑变长远规划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仅需要及时推出有力的短期措施,也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把短期应对举措与中长期发展和改革结合起来,由短期考虑变长远规划。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往往以短期的“销售业绩”作为核心营销理念,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而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表现在:首先,营销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即以扩大市场或推销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注重培育和扩大长期客户群,形成如“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等新营销理念;其次,营销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即以竞争为中心转变为以合作为中心,注重各类营销资源的整合和营销关系的培养,如同竞争对手、分销渠道等交易伙伴建立“合作”和“双赢”的营销战略联盟理念,以及重视营销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资本积累等营销理念。
1.2由“资本”做主转变为“知本”做主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本质上,资本就是财富,通常形式是金钱或者实物财产。而“知本”就是指以知识为主体的、参与直销企业经营活动并为直销企业创造价值的资本形态。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是知识型直销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是直销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是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的合成。由资本做主转变为知本做主,专注于市场营销领域,从战略规划到战术组合做营销问题的“终结者”。倡导实效整合主义,是我们接下来应对新经济时代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社会环境的变化
2.1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电子化普及,二者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适应,包括: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率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2.2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意识维权意识的进步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在过去,由于供应短缺、消费者很难顾及到商品质量,对服务状态也无法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生活水平低下的反映。如今消费者通过保护自身权利,能够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和服务,就是一种质的提高。所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让消费者在维权的道路上有法可依,有理可说。
2.3消费者需求差异化而引起的市场细分
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需要我们去分析和引导,很少有客户尤其是消费品的购买者对自己要购买的消费品形成非常精确的描述。也就是说,当一位客户站在我们的面前时,他对我们的产品有了极大的兴趣但仍然不知道自己将要买回去的是什么样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强与客户的沟通,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定义判断。就是说通过买卖双方的长期沟通,对客户购买产品的欲望、用途、功能、款式进行逐渐发掘,将客户心里模糊的认识以精确的方式描述并展示出来,即所谓的市场细分。而新经济时代区别于传统经济时代,市场细分策略的制定不可生搬硬套,要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全面性:对于任何已被列入客户范畴的消费者,我们要全面的定义其几乎所有的需求,全面掌握客户在生活中对于各种产品的需求强度和满足状况;
(2)突出性:要突出产品和客户需求的结合点,清晰的定义出客户的需求,必要的时刻要给客户对本产品的需求形成一个特有的含义;
(3)深入性:沟通不能肤浅,否则只能是空谈。只有深入的了解客户的生活、工作、交往的各个环节,你才会发现他对同一种产品拥有的真正需求;
(4)广泛性:要求销售人员要了解所有客户的需求状况,学会对比分析,差异化的准备自己的相关工具和说服方法;
(5)建议性:客户所认同的观念跟我们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对客户的需求要进行定义只能是“我们认为您的需求是……”、“您认同吗?”等诸如此类的建议性语气。以上几点的有机结合,方能够为制定正确的市场细分策略提供充分的支持。否则,策略的可执行性会大打折扣。
3新经济时代营销策略分析及应对措施
将市场营销、新经济时代同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将市场营销新机制融入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的全部流程管理是调整和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关键。只有通过建立与新经济时代相匹配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对新经济时代的经济性、可控性、实施进度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评估,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应对新经济时展的营销策略有以下几点:
(1)信息管理策略:企业必须加强信息的管理工作,应建立起相关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使营销人员增强营销创新工作的清晰度、准确度和超前度。
(2)信息反馈策略:企业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及时的向消费者及潜在客户提供企业全面、详尽和及时的产品、营销及服务介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信息共享策略:这其中的共享是指企业内部相关联的部门形成消费者信息、产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市场走势等资源的共享,保证企业内部高效率工作,避免因共享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从而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营销战略。
(4)信息利用策略:企业营销团队是企业的灵魂,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供求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竞争者信息等,进而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分析和利用。
(5)信息再生策略:利用已有的信息来产生信息的过程,即由客观信息转变为主观信息,扩大已有信息内容,发挥团队个体能动性,创新机制,应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6)信息合作策略:新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注重的更多的是双方或多方合作,实现共赢局面,这样才能摆脱旧时代的传统枷锁,打开新的市场之路。
4结论
其实,进入10月份,市场一改三季度震荡下行态势,连续多日稳步上攻,10月23日,市场更是强势突破了3412点。对于投资者来说,伴随市场的向好,底部是否已经探明?新一轮牛市是否已重启?投资理财配置哪种产品?诸多此类问题都令很多投资者纠结不已。
对于上述问题,理财专家提醒,与其着眼短期市场波动,不如放长远眼光,选择长期投资业绩良好的基金产品长线配置。以泰达宏利红利先锋混合型基金为例,来自银河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12月3日至2015年10月14日,上证综合指数经历几度起伏,从3264.63点轮回到3262.44点,而同期成立的该基金为投资者赢得了89.07%的收益率,长期配置优势十分明显。
7只混基“股灾”以来亏损已控制在10%以内
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计算,6月8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5353.75是上波牛市的最高点。截至10月18日,沪深300指数收在3534.07点,较6月8日的最高点位仍下跌了34%,这意味着多数自己操作买卖股票的散户仍然解套无期。
与一部分在A股二级市场亲历沉浮的股民不同的是,另一部分投资混基的基民却陆续见到了曙光。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截至10月18日,全市场471只具有可比性的混基中,有226只的亏损幅度少于34%,占比高达47.98%。其中,富国高新技术产业、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汇丰晋信双核策略A、汇丰晋信双核策略C、浙商聚潮产业成长、兴全合润分级、诺安中小盘精选在内的7只混基亏损幅度在10%以内,依次为-4.21%、-4.59%、-5.58%、-5.88%、-8%、-9.36%、-9.621%。
值得一提的是,从三季度作为时间节点,有11只混基已扭亏为盈,分别是国联安精选、万家和谐增长、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汇丰晋信双核策略A、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浙商聚潮产业成长、大成中小盘、浙商聚潮新思维,其中,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者是国联安精选,为4.6%。
如果以进入四季度反弹速度最快的来看,排在混基前十的依次是国联安主题驱动、天弘周期策略、金鹰核心资源、汇添富社会责任、华安生态优先、国联安优选行业、天治品质优选、国富深化价值、富国天合稳健优选、中海分红增利。截至10月18日,在短短7个交易日里,反弹幅度最高者已达到22.73%,为国联安主题驱动。在反弹最快的前10只混基中,7个交易日反弹幅度无一低于20%,显示了混基产品不仅防守有道,进攻也一样得力。
金元顺安新经济主题三季度业绩垫底
常说“船小好调头”,然而,在规模仅为0.81亿元的金元顺安新经济主题身上并未得到验证。据Wind数据显示,金元顺安新经济主题自7月1日至9月30日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4.66%,在471只可比性混基中业绩回报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金元顺安基金公司旗下12只基金产品,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占10只,占比高达83%。两只超过1亿元规模的产品分别是金元顺安宝石动力和金元顺安金元宝B,其规模分别为2.01亿元和2.54亿元。受此影响,这家2006年就成立的基金公司,目前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仍只有8.17亿元。
10只1亿元以下的基金产品中,规模位于清盘线5000万上方的仅有金元顺安新经济主题这1只。而从其规模变动情况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2014年末金元顺安新经济主题基金份额为1.9亿份,到了2015年一季度末基金份额已变为0.78亿份,二季度末基金份额仅为0.36亿份。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该基金份额一路维持缩水趋势,如无改观,未来仍免不了与同门另外9只产品一样的命运,沦落到清盘线之下。
三招逐步建仓价值低估品种
受央行近期宣布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以及货币宽松预期等利好消息的影响,A股市场强势反弹,量价齐升。基金指数也随之水涨船高,全线上涨,其中偏股型基金指数涨幅达7%左右,备受市场关注。
“经历三季度的震荡回调,市场风险已大体释放,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运行状况,都在向有利方向发展,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已到合理区域,优质成长股的投资价值业已显现,长线布局机会来临。”泰达宏利投资副总监兼研究部总监邓艺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与其着眼短期市场波动,不如眼光放长远,选择长期投资业绩良好的基金产品长线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