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新生入学

大学新生入学

时间:2023-05-29 17:5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新生入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新生入学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为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体现大学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让学生加深对所选专业未来的认识,完全体现“教的受用,学的有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充分利用大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打造自己过硬的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与形式

8月27日—9月2日;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XX级新生教育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开好一个会(迎新生动员大会),二是搞好两项活动(校园设施参观与实习实训企业参观),三是抓好三方面教育(知校爱校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遵规守纪教育、学习教育)

四、几点要求

1、各班级应充分重视,集中精力,负起责任,抓好抓细新生入学教育的每个环节。院领导、学管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深入到新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使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2、辅导员要深入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集中教育与深入细致的个别谈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关心新生、了解新生、帮助新生,要与每一个新生谈心,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各班级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各项教育活动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具体落实,保证入学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每名新生的大学第一课。为帮助XX级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要求,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特制定XX级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使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大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和丰富的校园活动,打造健康人格,将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及基本形式

1.适应性教育

新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人生角色发生了很大转换,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巨大转变上,这些转变对学生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为此,分院要进行耐心、细致、深入的适应性教育。通过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方式和环境、学习方式和渠道,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①学院概况。通过学长见面会,参观校园、观看专题介绍片、主题班会等形式,让新生了解学院的发展史、学院育人理念、十年卓越进程的育人目标、校风、校训、“311”人才培养规格、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校医院)及作息时间等事宜,使广大新生建立对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②三亚气候、人文特点。通过班会、座谈会、网络信息等方式,使新生熟悉三亚市气候特点、人文环境特点及校园周边环境和207路等通往学院的公交车起止时间,做好生活细节如防晒、防蚊虫等的准备工作。

③学生组织。通过班会、新老生见面会等方式,使新生了解我校学生组织结构(团委、学生会、社团)、入党流程、学生干部聘选方式和条件以及学生组织对学生成长的锻炼和完善的作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组织,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2.专业思想(含学分制、选课、教学管理相关规定)教育。通过对本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特点、发展现状、教学计划、就业形势等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特点,强化专业思想,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和发展方向。

3.遵纪守法教育

分院在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时,以《三亚学院学生手册》内容为主,通过班会、座谈会、自学等方式让新生了解国家、学院有关大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文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法纪观念和文明意识,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大学生。

①管理制度。学习《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手册》、《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三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考场规则与考试违纪处分规定》。

②奖惩制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政策。

4.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组织消防演练(学院计划9月8日开展此项活动)等活动,使新生了解学院周边环境及治安情况,强化学生在人身(按时归寝、爬山及游泳注意事项等)、生活、财物、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充分树立学生的自我防范、逃生救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5.健康人格塑造活动

(1)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新老生座谈会等方式,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帮助新生了解心理咨询中心、健康人格工作室及心理委员的职责。

(2)素质训练。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磨炼意志,增强国防观念,培养组织纪律性及团队精神,养成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作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院在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时,要注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方式方法,活动形式可以采取成功人士励志讲座、畅销励志书籍读书评论会、学生个人制定大学发展规划等多种形式,帮助新生正确自我定位,确立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入学教育时间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军事训练、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在9月5日至9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9月10日至10月30日进行;理想信念、文明道德等其他入学教育专项活动可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陆续开展。

四、新生入学教育要求

1.各分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分院实际,制定出本分院的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和方案,确保活动有内容、有特色、有效果。

2.入学教育要依据新生特点,以激励启发为主,教育形式多样,以活动为主体,辅以主题团日、座谈会、播放影像资料等多种教育形式,且在素质训练期间,各新生班级要以上述教育内容为重点,召开三次以上主题班会。为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处将根据分院的入学教育计划进行抽查。

3.入学教育应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大力做好集体教育的同时,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重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第2篇

    关键字:大学新生  问题  入学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1项常规性工作,也是1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新生刚进入大学校门,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都是新的,在这个时候,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可以为以后学生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等问题。因此,了解新生特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生中易出现的问题

    我校1名报道仅1天的学生,由父母送到学校,帮助办理入校手续,在父母返回时,他提出与父母1同返回,就再也没有回到学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学习没有目标、人际交往困难、考上大学,就可以有稳定工作等问题。这些新生“不适应症”在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

    1、环境不适应

    离开生活近20年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1切事物都需要自行处理和解决。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学校所在地的气候,饮食习惯,产生想家情绪;有些在新的集体中,找不到感觉,感觉不到快乐,产生失落感;有些远离父母,离开老友,没有交到新朋友,产生恋家、恋旧情绪。这是因为大学的学习没有高中时紧张,空闲时间较多,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大量时间被浪费,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打游戏,以至于荒废学业。

    2、学习不适应

    大学的课堂多是上百人的大课,教室也不固定,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多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初高中的强压式。来到大学后,随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逐渐与理想产生差别,学习兴趣缺失,主动性变差,便出现迟到早退,逃课等厌学现象。

    3、生活不适应

    新生报到时,大多由父母亲戚组成的亲友团送到学校,帮助办理入学手续,寝室等安排妥当。当学生真正1个人面临集体生活时,有些学生出现生活能力差,个人主义,不会理财,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

    4、心理不适应

    新生进入大学,未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角色转变不及时,心理问题随之产生。有些新生不能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便产生不平衡或退学的念头;新生角色转变需要时间过程;新生中的单亲现象、攀比现象也会使心理失衡。

    2、入学教育内容

    1、目标教育

    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立志,要有理想,向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未来。按鲁迅先生的说法,任何1个人只要认准目标,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1个专家的。如果学生只是1门心思地学,学到最后什么也都没有。要学生明白,要围绕目标去读书,围绕着目标去思考,围绕目标去交友,围绕目标去旅游,围绕目标去实践。

    2、学习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1项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教育要包括:第1、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大学学习是为自己未来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准备的。第2、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大学生本人。大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参与各种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力争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第3、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习特点。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统筹时间。第五、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资料,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更新。

    3、纪律教育

    新生1入学,要进行法律与校规校纪教育,从全方面严格要求,辅导员要提醒学生,道德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法律、规章制度是警示你什么不能做,辅导员要结合以往的事例,反复讲,讲透彻,如《学生手册》中“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确哪些是他们不可以做的,并在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法纪校纪的自觉性。

    4、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及压力越来越多,有心理失衡而引发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25%—30%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新生刚离开家,离开父母,来到1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生活方式,这些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易造成学生的心理上的失衡,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在新生入学后,要重视他们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关注心里有障碍,贫困生、孤残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给予关心和爱护。

    5、安全教育 

    要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附近道路特点。校园内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部门的位置,提醒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自觉保护环境,遵守秩序,营造1个轻松、安全、优美、整洁、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3、新生入学教育的1些做法

    新生入学教育是1个系统工作,在教育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与家长建立联系

    在新生报到时,我们给家长1封信,将系内1些要求及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告之家长,希望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求学过程中来,学校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掌握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2.建立基本情况库

    在第1时间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如贫困生库,家庭基本情况库等,通过这些让辅导员更好的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特别是对特殊情况的新生。

    3.座谈会

    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对新生将要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联系本专业往届毕业生中成功的例子,让新生有目标感。

    4.大会与多种形式教育

    辅导员对新生可以采取集中开会,但要辅以个别谈心、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等问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通过老生口耳相传式的教育,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生入学教育不仅限于以上内容,如传销、上网、手机短信诈骗、银行卡被骗等现象,诚信教育等等都是必要的。希望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做到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宋加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探讨.山东农业教育.2007年第1期

第3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适应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年来入学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进大学之前,在生活上强烈依赖父母,独立自主能力差;第二,有的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封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第三,从中学生一下子变为大学生,从学习方式方法,角色转变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

综上,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在于适应,具体说来有四个方面:适应新的角色与生活;适应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适应人际交往的变化;适应管理方式的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及将来能否顺利走向社会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做好教育和指导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入学教育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这一目标进行精心选择和安排,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1.常规教育

爱校教育。爱校教育主要是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理念、人文精神凝聚学生,稳定学生思想。比如通过开学典礼、学校板报及专题讲座等,介绍学校历史、现状、未来发展及对学生的期望,介绍学校光荣传统和良好校风、学风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校情,明确学校的要求和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校纪校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主要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奖学金评定办法及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通过学习、讨论、考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包括交通规则教育、钱财和个人贵重物品保管意识、个人安全受到威胁时的解决办法等。

适应教育。要详细地向新生介绍校园及周边环境、学生公寓的有关设施功能和管理规定、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的职能和位置;具体讲解交费、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就医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开展以防骗、防盗和防火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各种求助渠道和方式,尽快使新生产生归宿感和安全感。

2.专业思想教育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特别是资深教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

3.理想信念和团队建设教育

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个体性倾向。要坚持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成才目标。可以邀请名人或杰出校友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标杆”,班主辅导员则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德育教育,提倡的是相互的友爱。辅导员应指导帮助班级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并对其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使班委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努力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谐、互助互爱的班风,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

4.心理健康教育

要及时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工作。建立危机干预制度,并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状况,扎实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三、入学教育的基本方式方法

任何内容都需要用形式表达出来,新生入学教育的丰富内容同样需要适当的形式作为载体。新生入学教育要做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阶段划分的有序化: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通过辅导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座谈会或交流会、实地参观、学习材料、音像展播、问卷调查以及校报、广播电台、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在人员构成上,可以邀请知名专家、任课教师、政工干部、在校学生、已毕业大学生等不同年龄、职业和不同生活阅历的人给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在阶段划分上,可分为宣传发动、具体教育、效果测试、总结评比几个具体的阶段,即广泛宣传和动员、调动新生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学校与院系联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进行相关知识测试、检验教育活动效果,总结教育活动情况、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大致有课堂教学法;活动教育法;环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等。

第4篇

[关键词]新生适应性 学生调查 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刘海峰(1971-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3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78-02

大学是青年学生人生的关键时期,是大部分青年学生离开家乡独立生活的开始,面对这一过程,有的学生很快融入了大学的生活,迅速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学会了如何学习,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而有的学生不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转变角色,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更有甚者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产生厌学、降级甚至退学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东北电力大学2010级共计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东北电力大学2010级500名新生,涵盖文、管、理、工、法等多个专业。

2.调查方法。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50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为男生273人,占61%,城镇生源65.5%,农村生源34.5%,应届生58%,往届生42%。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现实生活与新生期望值落差较大造成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困难。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实际的大学生活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差距较大,只有2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基本符合自己的理想。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接近五成的学生认为自己适应大学生活需要2~4个月时间,甚至还有多达14%的新生在第一学期接近尾声的时候认为自己仍然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由此可见,实际的大学生活与新生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存在着较大差距,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感觉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较长时间。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高考失利的新生身上,他们高考中期望值较高,没有被期望中的学校录取使他们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了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延长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如何帮助学生对大学的心理期望值合理化,端正新生对大学的认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对新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引导新生心理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问卷,35.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困扰自己的主要问题,20.7%的学生为人际关系所困扰,11.3%的学生为生活环境所困扰,困扰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既有普遍因素,也有个别因素。(1)在学习问题的调查中,超过60.4%的受调查者表示困扰自己学习的最大问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从高中到大学由于周围环境的迅速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适应性面临巨大的挑战。学习方式上面,大学阶段的教学具有显著的专业化、职业化倾向,尤其是理工科院系的授课安排,既强调知识面的拓展、知识基础的积累,更强调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学习内容的难度、系统化程度都显著增加,与中学阶段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相比,难度陡增。使得部分习惯中学阶段学习方式的学生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一时难以找到新的节奏。“想法多行动少”也是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见,帮助新生熟悉和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并固化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会有较大的推进作用。(2)缺乏归属感,导致自我评价降低难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中,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高级需求包括“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学新生关于生理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因此产生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于学生的高级需求。为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对应的问题。在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中,表示存在“与他人交往困难,缺少知心朋友”问题的学生达到了3/4之多;在有关大学生自我评价方面,多达65.1%的学生都认为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存在较大的差距。步入大学的新生已脱离了原来所熟悉的人际交往环境,他们渴望在新群体中获得尊重、容纳和承认的心理需求,但又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能力,再加上各自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妨碍了新生之中协调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许多烦恼和忧愁。以上数据显示,每个大学生对大学生活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降低,没能满足自己“情感和归宿”“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例如:有的新同学缺乏结交新朋友的基本能力和交往技巧,存在一定的迷惘与困惑,表现出一定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性格孤僻、缺少交流;有的新同学不能妥善处理好同学关系,常常因为生活琐事发生冲突和摩擦;有的同学短期内无法接受、融入集体宿舍生活,基本以寝室为单位开展活动,不利于学习生活的顺利开展。对自我的过低评价,是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放弃,在大学中沉沦,恍惚度日的一大重要原因。(3)生活环境的好坏对学生适应大学新的生活产生相应影响。在有关生活环境问题的选项中,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的作息规律不够协调。刚入大学,新生高考过后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作息时间上放松了自我约束,导致作息时间紊乱,个别同学上课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的食堂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口味,多达1/3的学生对学校的饮食不太习惯,有的同学经常以方便面充饥加之学生本身的思乡情绪,二者相互作用,导致新生对学校食堂的饮食评价不高,从而加重学生适应大学新生活的不良反应。

三、解决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几乎在每一个大学里,大学生自己掌控的时间都会超过固定的上课时间,而决定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实际上在于学生课外时间的安排上。因此,教会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是抑制新生日后发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次调查中,专门设置了关于新生课外时间安排的问题。调查显示,以网络游戏和小说为自己的主要兴趣爱好的新生超过1/3,另外还有接近6%的学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新生总是以此来度过闲暇时间。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无适当的兴趣爱好,甚至没有兴趣爱好,都会使得大学新生在今后长期的生活中产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的风险大大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学生入学后第一项开展的活动就是军训,这一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增强了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为新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独立生活的良好平台;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的班级对抗赛、新生才艺大赛、多种形式的征文比赛、参观校史及优秀校友事迹展览、邀请知名校友结合切身经历讲授如何成长成才、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品学兼优的老生同学开展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召开班会和年级大会、邀请各专业学科的带头人进行专业介绍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能增强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减少学生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带来的孤独感、寂寞感。此外,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降低对社会的恐惧感,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

2.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目标。对未来的规划和对专业的认识是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前提。许多新生在入学之后,都会有意地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正是新生入学后没有目标而使自己完全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果不加以指引,将很难摆脱空虚、迷茫的折磨。因此,新生在入学之后,应立即引导他们确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会使同学们克服许多面临的迷茫感。所以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讲座、报告会、心得交流会、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特点,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自己,同时请专业学术带头人对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专业学习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使同学们对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引导学生树立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个案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隐藏较深,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根据调查结果,59.3%的大学新生表示愿意向身边的人倾诉自身的问题,向身边人寻求帮助,另外有41.3%的新生表示会完全自己解决。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向学校机构寻求帮助的只有16人。在愿意向外界求助的具体人员中,乐于向自己的朋友倾诉问题的新生占到3/4还多,高达78.2%,表示愿意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倾诉的只有63人,仅仅占到14%,愿意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只有20人。针对此问题,应通过多种形式,广开渠道,全方位地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新生入学伊始,应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尽量做到预防为主。同时,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塑造自我。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以引导为主,避免说教,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和讲座,向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各种比赛等形式增加新生之间的了解,消除隔阂;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带班、学长等多种沟通渠道;还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探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开展的各种新生适应教育工作中,以积极发现、积极面对、积极解决、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改进措施,力求帮助新生找到问题的所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赵丹,李翰.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

[2]严立宁,马静涛,于聪.关于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9).

[3]姚志红.浅谈大学新生问题及入门教育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

[4]刘琳.浅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J].北京教育(德育),2010(12).

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5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型,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新生社会背景的异质性、招生数量的扩大、教育目标上的冲突与模糊、大学课程自主性增强等,大学新生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新时期大学新生思想与心理特点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新生已基本都是“90后”,他们呈现出复杂又矛盾的思想与心理特征。在生活环境上表现为独立与依赖的双重性,他们既要求自己能独立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又无法迅速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常常也会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在学习动力上表现为被动与主动的对峙性,在课堂上,新生面对的是全新的知识体系,他们不能很快完成由被动学习向自觉主动学习的转变;在自我意识上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性,他们怀揣着“考上大学就可以轻松玩”理想考入大学,来到心仪已久的“象牙塔”,然而时间一长,他们就发现大学的内容多而精深,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可能让他们从骄傲之巅一下落入失望的深渊;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渴望与能力的矛盾性,他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寻求真挚的友谊,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同学、宿舍间的冲突和矛盾一旦发生,他们便会感到孤独和压抑。

二、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新形势新特点下,大部分高校目前的入学教育活动仍然采取“全体开大会”上大课的模式,这样的入学教育缺少具体和感性的指导,对新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和今后的健康发展起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导致高校入学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把入学教育与平常教育、管理工作混为一谈,把平时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内容放在入学教育中,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要面面俱到,但又因时间紧张,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最终造成入学教育内容简单化;二是入学教育时间短,一般是一周以内(不含军训时间),大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个星期,短短的几天时间,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收到的效果甚微;三是入学教育形式化,不外乎领导、代表讲话,内容也仅限于从面上讲解学校发展情况、专业介绍,没有真正做到内容细化,不能帮助新生解决心中的疑惑和问题,成效甚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现象;四是军事训练过程化,由于军训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为避免增加压力,各高校在逐年降低军训强度和标准,把新生军训视为过程管理,只注重组织纪律、强化国防意识等,而不再注重军训的效果。

三、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考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既是一项教学工作,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程。因此,要创新性地完成这一工程任务。

(一)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树立入学教育观念

1.入学教育时间要向前延伸到入学之前。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到入学这段时间对“准大学生”来讲是个可以充分利用的空档时间。学校与院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在网站上专门开辟新生入学教育专栏,将学校历史沿革、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涯规划必读、新生入学需知、大学生如何交往、校规校纪、院规院纪等内容分门别类地列在学校网页上,让新生在入学之前提前接受适应性教育,进入角色转换阶段。

2.入学教育时间要向后延伸到大一结束。新生成功接受入学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入学教育大会、军训、班会、讲座、报告会只是外因,真正发生质的变化的是内因,而大学新生真正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自身的调适阶段,必须经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外力的作用持续不断地发生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在进行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意识,至少将入学教育时间调整为一年。

(二)丰富入学教育内容,提高入学教育质量

1.生活适应性教育。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憧憬已久却又陌生的大学生活,需要做好校史校情、校规校纪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安全教育。辅导员是新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辅导员给大学新生的第一堂课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入学教育的成败。因而,辅导员应精心备好第一堂课,课的内容涉及面要广,涵盖的内容要丰富,而且还要贴近新生的实际。第一堂课应该在新生报到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进行,辅导员召开年级大会,给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内容包括:①大学是什么,大学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读大学,读大学做什么,大学与高中的区别;②学校的校史校情;③大学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④大学生应遵守的校规校纪;⑤职业生涯应如何规划;⑥军训,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此外,辅导员要与保卫处结合,通过讲座、课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理论教育,提高新生的安全意识,教会新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2.学习自主性教育。大学生必须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入学教育中需要贯穿专业教育、馆前教育和党团知识教育,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学会自主性学习。专业教育应该由专业首席指导教师来完成,要开展专业讲座,向大学新生详细讲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就业方向等内容,并为学生讲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并倡导学生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刚开始的职业规划肯定是比较粗略的,倡导学生一步步去完善它,实现它。同时,要安排新生参观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并有专业人员讲解。图书馆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要做好馆前教育,安排新生参观图书馆,要突出特色,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给日后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带来便利。辅导员要专门安排入党启蒙教育和团校培训,加强对大学新生党团知识教育,培养大学新生入党的热情与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社团教育可由学生会负责,新生一般比较信任学长学姐们,会认真听他们的介绍,相比教师来讲,他们之间不会有代沟,会起到更好的作用。通过社团教育,让大学新生认识到大学学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主动参与社团活动提高能力与素质的本领。

3.思想觉悟性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对大学新生的思想觉悟性教育也要在入学教育中开始进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辅导员在此项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讲诚信,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独特的精神风貌,让知识、道德、个性、激情和活力同在。此外,辅导员还要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课程,向大学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邀请心理咨询师协助改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

(三)创新入学教育形式,保障入学教育效果

1.入学教育课程化。将新生入学教育内容采取课程化的形式,通过学分制确保每个模块的内容顺利实施,有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入学教育持续一年,可以根据内容含量分为生活、学习、思想三大模块,从校史校情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馆前教育、党团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十项内容进行课程安排,不仅可以时常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让学生尽早地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当代大学生增色添彩,展示“90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2.第二、第三课堂有机配合。第二、第三课堂灵活性强,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见效快,入学教育如果缺乏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补充,第一课堂就会逊色很多。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大会、讲座、报告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演讲、辩论、晚会等活动仍然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因此,校(院系)入学教育大会、辅导员组织的第一次年级大会、班主任主持的第一次班会、新老生见面会、学生会(社团)报告会、毕业生成长报告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各类比赛及迎新晚会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精心准备。与此同时,可以针对“90后”新生的群体特点开展团队拓展活动,把新生适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协调、合作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在拓展过程中设计新鲜、巧妙的项目帮助大学新生释放压力,挖掘潜能,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学会沟通,提升责任心,进而增加行动的动力。

综上所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入学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规律性,入学教育实现课程化,将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活动实现有机结合,实行积极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集体教育与多形式教育相结合,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质量和效果,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培养出心智健康、人格健全、体魄强健、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衡峰,赵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0,(11):60.

[2]黄依群,肖欢.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87-88.

第6篇

(一)当代大学新生特点

1、积极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积极向上,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他们有积极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视野相对开阔,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能够承担自身的责任;他们比较重视自由、平等,注重公平,接受竞争,喜欢追求自身价值等等。

2、消极方面在升学的压力下,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只有学习一项任务,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很差;由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为别人着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问题;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团队合作意识相对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也是大学生比较显著的特征,光明日报一项对274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

(二)当代大学新生入学后主要问题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新生感觉失调发生率达65—70%,其中第一位的是学习适应障碍。

1、学习上不适应学习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与客观学习环境不能很好协调矛盾引起的不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的心态。需要能产生动机,走进大学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内在需要,因而学习动机不强。“腾讯一麦可思2010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1%的本科新生认为入学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在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缺乏学习动力”。

2、生活上不适应生活的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长期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单一模式生活,使得大部分新生很难料理好自己的生活。比如新生报到跟来十几位家长,每周把脏衣服寄回家,每月上旬生活费就用光,不能很好的融入寝室、班集体,经常性地丢三落四等等。

3、人际交往上不适应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交往关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大学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较之中学阶段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让很多新生感到了人际交往障碍,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善于交际,自尊心又强,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引发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

4、心理上不适应步入大学的新生经常会面对两个落差:一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是自我认识的落差。他们被灌输了大学就是人间天堂的概念,可是当他们发现大学根本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同学在高中备受老师和同学关注,是众人的“宠儿”,可是到了大学,高手如林,失去关注的他们产生很强的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二、创新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入学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做好入学教育必须根据时代特征和大学新生的特点,完善和更新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新生的适应问题,帮助新生顺利渡过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生存和适应教育

2014年8月,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事件接连发生: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排除有一些社会因素,但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薄弱是重要原因。加强新生生存教育也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生存教育应该包括:

①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责任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责任观念,使学生勇于担当,善于尽职尽责。

②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包括人身安全、出行安全、交友安全等等。在入学教育中通过安全知识讲座,防火、防盗、防震等安全演习,分发安全教育手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防范意识。

③生命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遇到小挫折就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自杀、他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反映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新生适应教育,就是指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新生进行自我、环境等接续教育,使其顺利过渡到新的环境中来开展学习和生活的教育活动。包括:

①环境适应教育。新生入校首先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入学教育应该帮助新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即将面对的环境,引导新生尽早地从父母呵护备至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为开始新的生活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②学习适应教育。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等,让学生依据相应的制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意识。

③人际交往适应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将人际关系适应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对新生的人际适应和交往己起到了促进作用。入学教育应引导学生包容、信任、尊重、理解和悦纳他人,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生变化的。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讲道德的浓厚氛围,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入学教育中应加入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教育应该包括:

①理想信念教育。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如开展专家讲座、影片展播、学术交流与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公民。

②诚实守信教育。在新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引导新生树立诚信意识,避免出现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等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诚实守信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③法制校规教育。学生只有明确学校的相关规定,才能做到自觉遵守,因此应该在新生中普及法制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可以通过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学生手册》、讲解相关案例,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

(2)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包括:

①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开展心理普查、通过个别访谈发现心理问题,通过开展活动深入观察等方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为进一步开展帮扶做好准备。

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学博大精深,不是一次活动就能明了的,需要在新生中长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采取多种形式做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心理学的魅力,化解自己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恐惧,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并敢于向专业教师咨询。

(三)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

当前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差等学习不适应问题,与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在新生中开展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就是要深化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专业和未来的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包括:

①学习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高中的被动式为大学的主动式,积极调整自己,根据大学的课程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②专业培养方案教育。新生入学后,通过专题讲座、学长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讲解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学习方式。

第7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史丽媛(1981-),女,山东东阿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北京 10002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27-02

从中学校园步入大学校门,大一新生面对变化了的环境,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将会直接影响其大学四年的学习质量。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入学教育体系,解决新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一所高校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充分了解新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是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的重要依据。面对变化了的环境,大部分新生会感到茫然与困惑。

1.缺乏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中学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考上大学。一旦步入大学校园,他们会发现旧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而新的目标还未确立。学习目标的缺失致使很多大学新生感到空虚,丧失了学习兴趣,或者片面地忙于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者忙于上网、游戏、恋爱;也有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确定了新的学习目标,但是,他们的目标要么是考取各种技能证书,要么是准备考研。因此,所有的学习活动也只是为了新一轮的考试。这种做法片面理解了大学的真谛,背离了大学学习的本质。

2.对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效果不佳

大学新生适应了中学阶段的教育方式,习惯于教师全面、细致、反复的讲解,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学习依赖性强,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足。而大学的教学节奏较快,学习活动具有选择性、自主性、专业性、探究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科学支配管理自己的时间。部分新生缺乏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适应大学阶段教师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感觉大学课程太多,每门课程内容太多,教师讲课速度太快,讲解的内容过于抽象,学习压力增大。

3.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的人际交往更复杂,要求新生学会与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人打交道。一方面,“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父母的宠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较少为他人考虑,这些特点将影响到新生人际交往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90后”新生更热衷于通过QQ、微博、BBS、E-mail等方式在网上结交朋友。这种网络交流方式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大学新生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主导交流方式不适应乃至恐惧,产生人际关系的障碍。

4.自我认知需要调整

刚入学的大学生,可能由于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理想中的大学不一致,或者所学专业与理想中的不一致而产生心理落差;也有一些新生,在中学时代是学校的学习尖子,但是进入人才荟萃的大学之后,他们发现自己丧失了原来的优势地位,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是自卑感。这种心理落差的消除,需要新生重新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整。因此,各高校应该针对新生所面临的各种适应性问题,实施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指导新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明确自我发展的途径。

二、我国目前的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比较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并努力在教育方式上不断创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入学教育未完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是将学生当作被动、机械的接受方。比如,入学教育的时间、内容、形式、人员,在新生未入校之前就已经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下来,没有调查新生的需求;入学教育方式以报告会、讲座为主,注重对学生的单方向灌输,很少静下心来听学生“说”与“问”,没有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与体验,因此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大部分高校的入学教育都是着眼于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其次,教育内容不能满足新生的实际需求。大部分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中缺乏对学生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深入指导,很少涉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而这些,恰恰是新生所急需的。因此,入学教育工作与学生心理期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次,入学教育时间安排过于集中。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采用1~2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对新生展开入学教育,这种安排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校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展示出来,但是,由于新生尚未接触到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缺乏自身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并不能深刻理解并成功内化。当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新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惑需要指导时,入学教育已经结束,新生的问题和困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入学教育的功效得不到实际发挥。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一般。多数高校通过专家做专题讲座的形式为新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但是讲座内容往往是泛泛而谈,并未认真调研、分析本校新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多数会安排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但是,对于心理测评结果的处理既不科学也不规范。比如,测评结果不能做到完全保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由此给这些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与困惑;心理救助方式则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是通过辅导员谈话的方式进行救助。这种救助的有效性取决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知识结构,实际效果不佳。也有少数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咨询教师的专业水平往往不高,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将心理存在困扰或障碍的学生视作病人,在人格上不能平等尊重,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严格保密,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案例泄露出去,这都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在咨询的过程中也不能敞开心扉。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效果不佳。要想真正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切实发挥入学教育的实效,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具体而言,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

1.坚持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理念

在高校入学教育工作中,应该尊重新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期待,着眼于他们的成长,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给予新生更多的选择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到入学教育中,并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2.入学教育目标的明确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沿袭固有模式进行入学教育,没有明确的入学教育目标。缺乏明确的目标,必然导致入学教育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一般而言,入学教育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三个层次:帮助新生正确自我认知,完成角色转换;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进行职业规划。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培养计划制定具体的入学教育目标。

3.入学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一方面,入学教育应该为新生提供生活向导、学业指导与职业引导。比如,向新生介绍校园及周边环境、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与管理规定、各种经济援助、医疗健康服务等生活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就业前景等信息。另一方面,入学教育还应该强调对学生人格、品质、道德等问题的长远关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恋爱观教育、性健康教育、修身与成才教育等内容,引导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入学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在新生入学之前寄发入学教育的相关资料,在校园网设置专门的新生辅导专栏和新生交流平台,使新生提前了解入学教育的相关信息;在新生入学后,通过讲座、论坛、对话、新生交流会、社团活动、校园活动等方式,以及QQ群、博客、BBS论坛等现代网络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交流、互动与参与。

5.入学教育体系的全方位、立体性

建立一支由学生工作人员、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高年级学生、社会力量等全员参与的入学教育队伍,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入学教育体系。一方面,重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帮助新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高年级同学的指导作用。高年级学生更容易赢得新生的信赖,了解新生面临的问题,帮助新生顺利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如: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新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与新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交流等。

6.重视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除了聘请社会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外,高校还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并严格把关心理咨询人员的任职资格与职业道德水平。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也可以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建立联系,在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时提供援助,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实现人格成长。

7.入学教育时间的延续性

大多数新生都需要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入学教育应该渗透到随后一个学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日常教学、社团活动、咨询服务、学长辅导等形式持续地展开针对实际问题的具体化的大学生适应性教育。

8.入学教育的合理规划和评价

入学教育开展之前,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对入学教育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入学教育实施过程中,辅以阶段性调查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育活动安排。入学教育结束后,注重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正完善教育方案,不断提高入学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11):80-84.

[2]王莲花.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第8篇

关键词:文化适应;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约翰•贝利认为文化适应是群体和个人在文化交往和变迁中不断定位,不断改变个人的经历和承受压力,以获得最终的适应,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建立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1]。大学新生文化适应是他们人生中文化适应的特殊阶段,是入学后个体高中文化和生活背景文化与大学文化整合的过程,是实现个人定位和角色转换融入大学文化的适应性转型过程。大学新生文化适应不仅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包括适应时间的长期性和适应影响的多重性,而且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更是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管理方式及心理这四大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新生大学文化适应的复合整体[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他们适应性转型,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环境,融入大学文化。现实中,多数学校入学教育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思路,专家、教授的讲座教育形式,以及参观的活动组织方式,内容常为学校理念、集校史校规教育和军事训练等。短暂的入学教育之后,学生的兴奋感和新鲜感渐渐消退,文化适应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出现不同层次的分离或者边缘化,集中表现为对大学管理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矛盾重重。鉴于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应进一步拓展,方式必须更贴近学生,形式要多样化。

一、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思考

从文化适应视角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常规的学校理念、校史校规和军事训练等教育外,还应拓展到学生学习指导、心理调适、专业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等方面。

(一)学习适应指导

大学新生在经过高中历练之后,进入大学一时不知道如何学习,感叹“每天就几节课”,老师讲得太快,也没“考点”,平常也不测试,期末考试不知复习重点。要改变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现状,必须给予他们三大指导:一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既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又要指导其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交流,学会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二是学习服务指导,讲清楚学年学分制具体含义,指导学生查询课表、选课,带领学生参与学术讲座和项目,教会学生使用与教学相关的网页,以及指导学生检索和查阅馆藏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源等,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资源;三是参与岗位实践指导,带领学生参与企业认知实习和代岗实践,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用于企业专业岗位实践,并转化为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心理适应教育

发展心理学认为,大学新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而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是独立与依附、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矛盾冲突激烈期,某一时间或时期可能出现过激表现,因此入学教育期间应及时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开展针对性心理知识讲座,帮助他们科学有效地解决入学适应问题。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甚至进行心理治疗。

(三)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新生文化适应问题在专业上表现为大批的非理性转专业现象,因此专业思想教育应该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一者实事求是地介绍本专业状况,让学生熟悉自己专业及邻近专业的设置,以及发展方向和前景,消除思想上的各种疑虑;二要让学生辩证看待专业与职业及专业的“冷”与“热”关系,明白选择一个专业并不等于选择了一种职业,重要的是怎样去学,学会学习,要摆正心态,夯实专业基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思想的教育除了专家入学时集中宣讲之外,应渗透于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专业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四)生活教育与服务

生活教育既包括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又包括时间管理。生活教育应自新生入学起就要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教育和训练,提高自理能力;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鼓励,指导他们完成“奖、贷、助、勤、减、免”等流程,以便及时获得资助;三是时间管理指导,遵从学校作息时间,将学业、社会实践、处理人际关系及休闲娱乐四个时间板块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时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二、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式的思考

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学校常规的集中式的讲座、座谈、集会、参观等具体内容外,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并予以创新。

(一)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大学新生的文化适应既是高中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融合,又包括个人背景文化的影响,因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全员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一方面,作为入学教育的主体,学校教师、学校党政工团、服务部门人员及学长和校友全员参与,形成多维的立体式的入学教育团队,从不同角度为新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呵护和引导,家长的关爱和教导,学校应该建立与家长、社会沟通的平台。

(二)集中教育与长期渗透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多为入学周或入学月的教育形式,采取短期集中式方式。一方面,学生原有文化和大学文化相互接触不够充分,文化适应并没完成,相反入学教育一结束,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会有所升高。另一方面,大学新生对环境的适应不仅需要个体融入大学生活,而且需要独立性地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知到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情感支持和意志努力,短时间内让学生熟悉和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种制度及掌握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采取集中教育和长期渗透的方式,时间可以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开始并拓展到整个大一阶段。

(三)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除了课堂教育方式,也应该拓展到课外,采用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他们尊重和交往的需求,排解内心孤寂和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和客体主体化。课外活动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具体形式包括素质拓展、“迎新生”晚会和运动会、专业联谊等,分别由学校及其学长组织,也包括主题班会或者主题团日活动。

(四)专题教育和环境陶冶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常规的集中式讲座、座谈、集会、参观等主题教育,应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学校文化适应能力。新生适应校园文化包括校级层面的新生入学专栏,尤其重视教室文化和寝室及其走廊文化的建设,根据院系及其专业特色装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尽情发挥,自我营造,自我维护,自我熏陶,促使客体主体化。文化适应并不是简单取舍,而是不同文化长期影响磨合的过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关乎大学文化适应全过程,我们既要重视学校理念和规章教育,也应遵循其发展需求,对大学新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教育和引导,家校结合,长期渗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入学适应。

参考文献:

[1]戴晓东.跨文化研究:跨文化适应(一):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2.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78-01

1 大学新生易出现的主要适应性问题

1.1 环境不适应

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易产生孤独感。

1.2 心理不适应

首先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易处在焦虑、自责的状态;其次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心理调适过程;再次一些新生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这些情绪的波动易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1.3 学习不适应

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学习兴趣骤降,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1.4 生活不适应

每年新生入学时,多由家长陪同,经常是家长替学生办完了入学手续。这凸显了新生依赖家长的心理。当家长离开学校时,许多新生出现了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2 高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2.1.1 开学阶段安排的课堂集中教育

高校一般会在开学初期都会安排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学院的沿革,学校和学院管理条例,学分制的实施办法,各种办事手续和制度等等;各个院系还针对本院系所开设的专业,召开专业介绍会等。这使刚进校的新生有了一个系统的感觉:了解了学校,知道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

2.1.2 开学初日常管理、理想信念、成人成才教育

开学初,学生忙忙碌碌,但思想上却是迷茫的。学校的各个组织和社团在此时也都开始系列的招新活动。此刻新生感觉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希望尽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也感觉到了很多困惑和迷茫,怯懦和不安,对眼前的诱惑和选择也十分小心和谨慎。

2.1.3 学生开始正式上课后的全方位教育

(1)学习方面,解决授课方式的矛盾,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在大学里,教学的内容也大多是开放性的,讨论性的,与中学绝对学术权威性的教科书内容有很大差别。带来新生上课的很多不适应。他们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讨论和自己参与,不重视理解和融会贯通。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松弛下来,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要求,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乃至荒废了学业。

(2)素质培养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实践锻炼方面进行正确的选择。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狭义上的专业学习,还在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班级干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集体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同时参加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展开活动,注重个人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方面,注重集体辅导和个别关注相结合。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通过讲座、测试、培训等途径,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

(4)在学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

2.2 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2.1 教育方式和手段的不足

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手段不足等缺点。在新生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教育理念,习惯于就问题谈问题。纯粹从灌输的角度出发,缺乏学生的参与,会显得比较空洞和乏味。

2.2.2 片面依靠学生工作干部,其他部门则存在依赖思想

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事务。这种专业化的建设方向本意是很好的,但是也使其他部门产生了一定依赖思想。有的老师对上课出勤情况不闻不问,有的老师把通知传达反馈的任务全交给了学生工作干部,缺乏其他部门积极参与。这样学校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上课出勤、专业思想教育、学籍管理等工作。

2.2.3 学生活动开展较多,但精品较少,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大学新生参与的活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比较多的,但学生活动中的精品活动比较少,具有带动专业学习的品牌活动也比较少,往往结果是学生到了高年级积极性就会下降。这说明新生锻炼和培养缺乏必要指导和带动,缺乏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场地、规模都比较单一,活动模仿多、重复多。这些都影响了学生锻炼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

3 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新生入学教育的规模和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一项大事,入学教育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采取措施,力促学校全员参与到到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来。宣讲学校的多个方面,加深学生认识。入学教育时间安排应该延长,系统的讲解高校的具体情况,使学生了解大学,明确定位,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3.2 收集整理适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案例

新生在进校以后,有很多不适应的案例。如果能把这些案例整理成册,最好是高校近年来出现的对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事例作为教育原型进行教育,很容易达到好的效果,使部分同学引以为戒。

3.3 学生干部的培训计划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手续告诉给每一个同学,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让其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把学校学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告诉他们,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习惯,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学生干部得到系统的培训,还可以对学生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培养大量的人才,更好的带动其他同学的素质锻炼。

3.4 鼓励学生组织和参与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二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三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四可培养专业感情,避免专业情绪,尤其是就业形势不是很好的专业,更要让他们树立专业感情,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让新生参与其中,成立一些小的团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中,实现自己价值。

新生入学教育是踏入大学生活的起始环节,不容忽视。做好此项工作,能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开拓新生美好的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斯辉.论高校新生与毕业生的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高存功.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1999,(6).

第10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传媒介质,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即时信息,是大学生自我表达和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于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人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传统入学教育的优势与新媒体载体的特点相结合,对大学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是高校必须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起始性环节,是高等教育的起点,承担着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任务,不论对于高校还是大学新生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基于此我国高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积累,我国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较为固定的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思想特点的变化,传统的入学教育暴露出时间较短、形式死板和实效性差的局限性,其模式和内容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新生的需要,这使得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成为必然。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是适应新媒体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所谓新媒体时代,是指在新媒体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新媒体快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形成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状态,从而出现以社会生活新媒体化为特征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在中国高校尤为明显。互联网、QQ、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生媒体作为传媒的先锋力量和主体力量,被大学生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学生学习生活已呈现新媒体化的时代特征。时代在变,一切都要变,时代的变革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在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也是大势所趋。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是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特点的需要。

大学新生作为刚刚加入到大学生群体的新生力量,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于当下正处于日新月异发展中的新媒体通讯,同样具有非常强的主动性。大学新生成长于新媒体兴起和发展的时代,对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高考结束后拥有前所未有的放松心情,并开始拥有大量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在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的前提下,大学新生在成功考取大学后,就自然而然地迅速加入到新媒体的使用大军中。

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是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从内容到形式都明显落后于时展和大学新生思想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比较固定,一般是在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集中进行,长度从一周到一月不等,难以充分发挥引导新生尽快认识自我、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其次,入学教育内容看起来丰富多彩,但实际上起课来却比较枯燥,一般包括校史校情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党团教育等,难以吸引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憧憬的新生;最后,入学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普遍采用集会或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灌输,忽视新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生在此过程中几乎完全是被动、机械地参与其中,缺乏接受入学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是当今高校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载体创新

传统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在一定时期内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局限和不足也日益显现,形式僵化,实效性差。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必然进行顺应时代特点的载体创新。结合当下各类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使用频率和受欢迎程度,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载体创新工作应该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进行。

1、建立新生入学教育专题网站,对大学新生进行系统的入学指导。

高校从应该组织专门从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并富有入学教育经验的教师职工建立新生入学教育专题网站,从报考到入学,从适应到发展,对大学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大学生活指导。新生入学教育网站应该囊括传统入学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内容,包括:入学准备与报到须知、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人际相处与心理健康、文体活动与社团宣传、校园安全与大学生活、党团教育与感恩教育。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及时的沟通特点,因时制宜地增加灵活多样和互动开放的入学教育内容,比如:制作新生入学教育宣传片、师长学长寄语、新生入学推荐阅读、新生建议与咨询、入学教育评估评价。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新生入学教育专题网站,是对传统入学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一方面可以突破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时间的局限,将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前移至高考报考前,后延至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甚至贯穿于新生的整个大一学年;另一方面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使大学新生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想要了解的入学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入学教育内容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根据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生的建议与咨询内容,及时地增加、删减或者修改既定的入学教育内容,切实尊重新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入学教育过程中新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2、建立新生QQ群,与大学新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

伴随着即时通信工具的快速普及,QQ群作为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群体交流方式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现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及时建立新生年级群、专业群、班级群,充分运用QQ群的各项功能,与广大新生进行广泛、即时的沟通和联系,也已经成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效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利用QQ群的群聊和讨论功能,教师和新生可以进行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为新生答疑解惑;也可以就新生入学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全体或分组实时讨论,引导新生形成合理共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利用QQ群的相册和共享功能,群内成员可以将个人或者是集体活动的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记录同学们的不断成长和大学时光的美好瞬间;也可以将重要通知发至群共享,便于新生随时查看,或者是将优秀的文字视频资源发至群共享,方便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利用QQ群的公告和邮件功能,可以一次性完成对群内所有成员的公告、通知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工作,大大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效率,保证重要通知及时有效地传达。

3、开通认证微博、微信,与大学新生进行实时互动。

微博、微信是今天社会上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微媒体。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微信是一个拓宽认知的平台,方便阅读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以及方便交流。微博、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沟通、联络、聚集的重要平台。现在高校普遍开通了包括学校、院系、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各个层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架起了学校和学生之间便捷、精准的交流平台,形成了一个生动活泼、高效便捷新媒体育人环境。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大学新生的现实特点,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的功能,发挥好其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情感沟通和信息传播的强大优势,结合当今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实需要,学校、院系、团委、学生会等官方微博、微信应积极承担起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责任,微博及时就新生入学相关问题和工作进行信息,微信撰写或者选取一些实用性强的优秀入学教育文章进行推荐阅读,并组织专门人员及时浏览微博、微信评论和留言情况以随时掌握新生实际需求和关注热点,了解学生,融入学生,以更有针对性地给新生提供入学教育指导等实质性的帮助,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没有固定模式和内容,要与时俱进地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新生的特点加以调整和创新,以更好地完成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新生成长发展的任务。传统入学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更加灵活和生动的方式纳入到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系统中,以不断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大学新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2]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孟盛益.网络环境支持下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5).

[4]王翔.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3(5).

[5]魏红,梁会青.美国新生入学指导专业化评估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11).

[6] 王莲花.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6).

第11篇

录取查询方式1、本科招生网查询(1)登录“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招生网”,进入查询系统;(2)输入姓名、考生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信息,进行查询;(3)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如未查询到结果,请耐心等待。也可能是输入信息错误,请核对信息后重新查询;2、官方微信查询(1)关注大连海事大学官方微信;(2)点击右下角菜单栏“2017招生”-“录取查询”;(3)进入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高考录取查询系统,进行查询。

新生入学须知(来自学长学姐)1、校区新生入学海上三个专业为东山校区,其他专业为西山校区,船电下学期要转为西山校区;2、校服学校海上专业会发校服,陆上专业同学需要购买交钱1500左右;3、男女比例在西山,男女比例还好,航海轮机信息男女比例失调一些,东山专业都为男生,女生仅个位数;4、食堂一食堂,二食堂(这两个在东山),三食堂,3.5食堂(西山培训餐厅),四食堂(回民餐厅),五食堂,新公寓餐厅,小高层餐厅,海香阁(教工餐厅,在四食堂楼上),中心食堂,新生可以使用中心食堂;5、住宿寝室多数为4人寝,无空调和独立卫浴,上床下桌,寝室的电每个月有固定的使用额度,超出后会断电,需要自行去交电费(交电费的位置在新区),寝室限功率380W,所以绝大多数大功率用电器并不能使用;寝室11点会断电,早上6点恢复供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辅导员;新生入学教育;关键环节

一、“95后”大学生的特点与表现

(一)心态开放,个性张扬

“95后”大学生同“80后”及“90初”学生相比心态开放,个性张扬,追求、需要多元化,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乐于表现自己,在新生中95%以上的学生均已加入到学生组织(学生会、团委、社团)中,部分学生在学生组织及班级中出现多个兼职的情况,表现积极,期待得到身边人的赞许和认可。个性张扬方面,追求打扮的标新立异,语言交流中善于使用网络用语,QQ个性签名中大部分同学喜欢使用“火星文”,这些个性与特点表明“95后”新生的入学教育需创新。

(二)心理脆弱,约束力差

通过与“95后”新生的接触和交流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道路较为平坦,当独自生活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心理素质脆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表象和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反差:一方面是学生期待身边人,包括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成成年人,在语言表达及装束打扮中追求成熟;另一方面是当事情发生时,哪怕是小事也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更严重者会引发心理问题。另外“95后”新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大学之前是在父母、班主任的监督、约束下成长,来到大学宽松的环境离开外界约束,自觉性较差一面立刻显现。

(三)缺少沟通,团队合作少

主要表现是:第一,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大一新生常常以忙或是同学会笑话为借口,减少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第二,缺少与老师及身边同学的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应用,使得“95后”新生“机不离手”现象极为严重,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课上、课下不会主动找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老师交流,空余时间常常是几名同学聚集在寝室利用电话或是电脑上网,在集体活动中常常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二、“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与重点

(一)注重思想修养,做事先做人

“95后”新生入学教育中应关注学生思想修养教育,让刚脱离中学教育的学生分清善恶,懂得美丑,明辨是非,通过实际案例让他们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增强内心的时代精神和使命感,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其诚信、务实、乐观、向上、豁达、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尽快在入学初找准自己定位。另外“95后”新生在日常交往中突出的是“奇”与“怪”,本身并没有恶意,目的是引起他人的关注。由此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加强学生校园礼仪方面教育,从小事做起。对于新生讲尤其是在课上、课下对专业课教师的礼貌,在图书馆、自习室减少甚至避免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如何实施和践行礼仪,做事先做人。

(二)适应大学生活节奏,传递正能量

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包括很多,如学习节奏、日常生活规划、安全警示等。首先学习节奏。进入大学大部分新生学习上缺少自主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为此在新生学习教育上,以榜样的力量进行激励。通过名人名师、高年级学习优秀学生的实际案例,激励新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经验介绍会等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通过专业介绍会让学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专业方向。其次,日常生活规划。离开父母的照顾,“95后”新生大部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尤其是消费上出现很多不合理消费,教育之初需要给予引导。另外“95后”大学生情感丰富,但进入大学后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等多方情感及交叉情感时处理较为混乱,甚至一部分同学因为情感问题而引发心理危机。为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需对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给予重视。最后安全警示方面。如诈骗案例、新生宿舍用电不合理引发火灾案例等需加强引导和专项教育。

(三)把握需求,创新内容与形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手机网络的普及,“95后”大学生的信息储备量较高,为此对“95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除包括传统常规教育外,还需根据“95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首先内容上进行拓展。除包括常规的教育内容:思想教育、生活教育、学习教育、安全教育等,更多的应该倾向于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免在遇到情感波折时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其次形式上进行创新。传统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以集体讲授,发放宣传资料为主,其作用和效果在“95后”大学新生身上效用较低。一方面是他们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形式的厌烦,有被迫感。为此在形式上可以转变为学生喜欢并能够参与的访谈形式、互联网互动(人人网、QQ、微信)等形式。

三、结论

长期的高校学生管理经验发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成效的好与坏对新生群体日后的学风、寝风、班风建设和大学生活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高校工作者,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及替代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以实际案例教育、激励性教育为主,通过访谈互动、互联网互动等方式,提升新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秉承“学生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主动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离开家后在大学校园并不感觉孤单,从内心开始接受大学生活,主动的来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明宇. 浅析“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