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五一的由来是什么

五一的由来是什么

时间:2023-05-29 17:5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一的由来是什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国际节日“五一劳动节”,是宣扬劳动精神的一个节日,五一即将到来,大家肯定想知道五一放几天假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劳动节放假几天2021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劳动节放假几天20212021年劳动节放假安排为: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要紧急情况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平安过节。

劳动节的来历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力量不容小视,就拿劳动节来说吧,它的起源就和无数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密不可分。劳动节的成立,对于世界各地的劳动者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呢?

劳动者的价值包括所有劳方全体成员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劳方指三方面雇员:工人、技术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较大企业中,资方只是出资金、厂方和设备的投资方,老板只是法人代表兼监督人,企业真正的创造力来自于全体劳动者。

劳动的目的何在?如果你在二十岁,你会有豪言壮语,为自己所要成就的理想而奋斗。如果你三十岁还在操作岗位,那么你一定有许多理由来安慰自己,大多数的伟人都是大器晚成的,你或许就在天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的过程里。四十岁呢,你还是在一线工作,为了一份薪水,胆胆兢兢,不敢得罪上面,不敢闹僵周围同事的关系,你要养家,你要供房,你要拼命地挣钱过上安稳的生活。

再回头想想自己二十岁曾立下的誓言,那些话早已搭上幼稚的翅膀飞的了无踪影了,如果单纯从劳动目的来看,当初的志向总归是让人兴奋和向往的。如果现在给你实现发财的机会,我想每一个当初许诺过的少年,一定会在富足的生活之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众所周知,“五一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节日。1886年5月1日在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斗争,尤其是芝加哥城的无产阶级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使资产阶级做出了重大让步,被迫承认了八小时工作制。这次伟大斗争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伟大导师恩格斯的支持,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正式决定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

由此可知,“五一”本是产业工人的节日。但随着社会发展,“劳动者”概念逐渐泛化,为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的初衷也渐渐被遮蔽,“五一”成了“全民共享的假日”。早些年是法定一天,串休一天,其间还少不了半天乃至一天由官方举办的政治活动。六、七十年代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五一”必张灯结彩,全体人民向领导阶级致敬。

生活给予你的公平与不平等,并不在乎你付出多少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你劳动之后有了快乐和满足,不要反思为什么,既然不为劳动所累,所恼,那便是你的生活,所谓的理想,无非是让自己幸福,而如果快乐中,你的幸福就来临了。

劳动所累,至少是在坚持,还是趁早放弃,短短人生,浪费一天就是二十四小时,我们的生命是在倒数着计时,不要在最终的路尽头,想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却不能够,也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

劳动节的活动

五一节是比较少见到传统风俗的,不过作为举国欢庆的节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有个小长假,此时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息,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在此期间,公园或者一些剧院会有很多文娱活动上演,吸引诸多人群来观看。商场也会举行打折促销活动,促进大家的消费。出门旅游、返乡探亲、与朋友相聚也是常见的习俗。

劳动节的内涵是什么国际劳动节的内涵与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总结了体力劳动的经验,体力劳动者实现了脑力劳动者的设想。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应该让人民认识到这一点。尤其脑力劳动者更应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国家将五一劳动节作法定节假日,本意就是唤醒人们的劳动意识,形成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尤其少年儿童是祖国的下一代,是国家、民族和社会未来的脊梁,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要让他们意识到五一劳动节的本质内涵,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

第2篇

石头路位于系马口镇,其实是一条路,老居民却习惯把它分为两段。从老正街出来到马口棉纺厂后门,这一段称为上石头路;接下来的一段一直通到金马大道的尾端,自然就是下石头路了。站在下石头路口,一眼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型的石碑,上书“系马口”三个大字,旁边题款是某年某月。系马口的由来大家耳熟能详,关羽将军从荆州进汉阳,在此安营,牵马饮于汉江,尔后系马于石桩而得名。

这段石头路全长不过3里,宽度约为6米,全部用上好的青石铺就。路中间用大石头,大小约现在50至60厘米见方的磁砖,两边石头略小。石头与石头之间地连接,经能工巧匠地调配,缝隙很小。石头平整光滑,雨过天晴行人仿佛行走在镜子上。入夏的夜晚,曾见两边的居民抬出竹床,搬来凳子,在路上纳凉。小孩捉迷藏,看星星。大人拉家常,讲故事。老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摇动蒲扇,眯着眼睛,好似品味历史的沧桑。

据《汉川市志》记载,石头路由清朝一位退休的官员回故乡时出资修建。没有人知道修建这条石头路花费了多少银两,也不知道这些石头从哪里运来。出资人姓甚名谁,官居几品,均不清楚。只知道这条石头路是汉川有史以来最早也是最长的一条石头路。系马口镇曾有“小汉口”的美誉,老正街和石头路商贾如云,百年老店潘同春豆瓣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曾有9家分店开到省内外。由此可以证明历史上的石头路是“小汉口”当之无愧的当家花旦。

1994年夏天,我在这里搞城镇土地登记。记得石头路两边有好些栋全木制房屋。我们好奇地问,这房子有多大啊?上了年纪的人总是说这是九柱三间,那是几柱几间。几间还好理解,几柱呢原来指的是支撑房子大框架,单排所用的树木数量。那时人年轻,不懂也很少关注房子所用的木料是什么材质。但是从叙述人自豪的口气中,可以感受到它昔日的主人所拥有的荣耀和辉煌。房子的外观虽然有些旧了,但气势还在。细细打听,才知道这些房子的年龄最小的都超过了100岁。一百多年的历史呢,普通人得活过两辈子。那一刹那,我恍然隔世,似乎穿越前朝,不经意间窥探了历史的秘密。走进其中,但见幽深的天井,雕花的门窗,全木的墙壁,一块长方形的石条上面雕刻着万字形花纹……无声地记录着曾经的风光。出得门来,又见年轻姑娘们身穿鲜艳衣裙,笑靥如花,从石头路上迤逦而行,高跟鞋敲击路面,清脆作响。至此我又回到当代,历史的厚重与文化沉淀与我们擦肩而过。

再回系马口,已物是人非。石头路竟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两边是整洁的小洋楼,一派欣欣向荣景象。问及变化,人们或笑着摇头,或懒得作答,或一走了之,仿佛我是天外来客,不食人间烟火。人们忘记了石头路的历史,这条路也早已改变了性格。前年五一,我们几个人组织户外游,骑车到孝昌县,没有去双峰山风景区,而是去了孝昌县小河古镇。那里留下的石头路和房子,还是明末清初的。想起系马口曾经拥有的石头路,我怅然若失。显然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是石头路从人们视野里消失的原因,那又是什么让呢?是怀旧的情绪使然,还是因为工作关系,我真的不晓得了。有一个答案,不知道对不对,这里没有梁思成,也没有类梁思成,因为斯人已去,其志难继。

第3篇

中国人自来是喜欢节日的,从五千年来农业大国开始,那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是一个节,其它春节、端午、七夕、清明、元宵、中秋、重阳……都是节日。但时过境迁,要问到现在的“后生仔”,端午是什么时候,清明是什么时候,重阳又是什么时候,说不定很多人都答不上来,反而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样的答案会脱口而出。中国人如此信奉“洋节日”,需要理由吗?

理由1:浓郁的圣诞氛围

每年甫一进入圣诞月,大小商场、酒店、旅行社已经打起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战――商场圣诞促销,特推圣诞大餐,到哪里哪里去过圣诞节……大部分商家认为圣诞节是有消费实力的年轻群体才过的节日,自然没有谁会放弃这样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机会。而其结果就是十二月里,许多大凰酒店、商场以及超市门前都摆放了一棵圣诞树,室内也都挂上了充满圣诞节日气息的饰品,到圣诞临近的时候,许多商场、超市的员工也都换上了圣诞的服装,来吸引顾客,随处可见的圣诞老人,红、绿、白的圣诞装饰,随处可听的圣诞音乐,到处都是笼罩着浓浓的圣诞气氛。

媒体当仁不让,也成为圣诞节日的催化者。一方面,媒体上海量着各种关于圣诞优惠的广告,商家买到版面的同时,媒体也搞到了眼球。另一方面,媒体每年对于中国人过圣诞节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成,总之让圣诞两个字,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在满眼可见,充耳可闻的“圣诞氛围”里,我们能视若无睹吗?即使你是一个坚持传统的中国人,相信在如此氛围下,相信也会身不由己吧!

理由2:拿来主义,放松放松

近几年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过圣诞节,特别是受到年青人的青睐,也有一个相当无厘头的原因,那就是西方的圣诞节传入中国后,连老外都不认识了――中国人充分利用自己的睿智,把这个节日变成了全民开放式的狂欢节。在这一天,比如成都、重庆,人们走上街头,手持充气棒互相敲打、狂欢,天知道是为什么,以节日之名!

中国人过圣诞节,不等于中国人就信仰耶和华,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文化,毫不费劲地用这个节日来增加生活的乐趣,这是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

纵观中国四个最为传统节日,清明、重阳、中秋、春节,都是以纪念或团圆为主,以家庭为主的节日。在这些传统的节日里,年青人往往都与长辈们一起渡过,而节日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清明让先祖“吃”,中秋吃月饼、重阳吃粽子、春节则全部都吃,然后再是麻将、电视。而对于年青人来说,则需要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的理由、需要一个只有年青人的节日、需要一个和朋友聚会的日子、也需要放纵的理由。于是把圣诞节信手拈来有何不妥?至于耶和华是谁?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是谁?没有人知道,也不想知道。年青人们只知道,这一天是和朋友聚会的日子、这一天是没有长辈的节日、这一天可以放纵放纵、这一天是友情、爱情的主角,暂时和亲情无关。

理由3:文化传承的断层

很多所谓的博士、专家,总是以杞人忧天的眼光大呼圣诞节的风靡,传统的中国节日将会慢慢遗失。我想说的是:早几年你们干嘛去了?

在里,除四旧除得厉害、干净、彻底,将中国几千年来的风俗几乎扫得一干二净。除了春节以外,父辈们似乎并没有把传统节日的意义和方式传承下来,就连父辈都不并重视传统的节日,更何况追求时尚的我们呢?

而在之后,中国政府的注意力在如何发展经济上,如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忽略了于对文化的传承。以往中国的三大节假日为,春节、五一以及国庆。幸好春节保存下来了,所以春节是节日氛围最浓、最注重的节日,看来中国人对于传统的东西仍然是最为喜欢的。而且在今年,清明、重阳、中秋已被宣布为法定节假日,并有相应的假期。对于生活越来越好的中国百姓来说,传统文化的延续,将会持续下去。

理由4:让我们多温馨―把

毕竟圣诞节不是怪兽,恰恰相反,当我们明白圣诞的意义,也会感念圣诞节是这样一个温馨祥和的节日,这个节日传递给我们爱和被爱,这是一种感觉,也是最让人幸福的感觉。于是,我们在这一天的时间尝试用不一样的方式来爱身边的一切,比如用圣诞树和冬青去装饰我们爱的那个家,在槲寄生下亲吻爱人,给身边的老人、小孩赠送礼物,向朋友发出一份圣诞祝福。日子天天都在过,这一天不管是不是以节日之名,从身边的人快乐中,我们也会感觉到幸福。

第4篇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学生旅游的次数(每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1次为约32%, 2次为约53%,3次为约10%,4次约3% 和5次以上为约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平均每年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少数有条件的学生也有年出游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游次数为五次以上的很少。

六、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在旅游途中,约76%大学生愿意投入到购物中的比重是10—20%,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同时安全第一在大学生旅游中感觉是最重要的约占43%,其次是费用的约为23%,舒适度约为22%,旅游的经历约为12%。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方式也趋向保守。选择徒步及旅行自行车出游的人数也占了一部分的比例,显然大学生旅游有这一方面的需要,旅行社可以考虑开展徒步、自行车旅游的相关项目,满足市场需求。

七、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相当高(约占53%),其次是网络搜索约占33%,报刊广告约占12%,旅行社咨询约占2%,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没有起到较大到关键。因此收集旅游信息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只是较容易,同时在收集旅游信息是,出游费用是最关注的,其次是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

根据调查,一半大学生表明学校极少组织大学生出去旅游,并且部分大学生极少参加学生组织的旅游活动。可见学校对大学生的旅游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旅游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八、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

附注:调查问卷

各位亲爱的同学,关于毕业旅游您有什么看法?您心目中的毕业旅游是怎样的?请尽情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此调查结果仅用于课程研究,所有被调查者都是匿名参与,不会泄漏被调查者的私人信息,请放心填写,谢谢您的支持!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 毕业临近时,您想参加毕业旅游吗

a 非常想去 b 一般 c 不想去

3. 如果参加毕业旅游,您希望参加毕业旅游的出游方式是

a 自己设计方案,由旅行社提供服务 b自助游 c 跟旅行社出游

4. 您希望在哪个时间段进行毕业旅游

a 大四上学期 b 大四寒假 c 大四下学期 d 毕业后 e 其他

5. 您希望毕业旅游的时间安排在

a 双休日 b 黄金周 c 寒暑假 d 其他

6. 您希望毕业旅游的日程为

a 即日来回 b 2天1夜 c 3天两夜 d 4天3夜 e 5天或5天以上

7. 您毕业旅游的理想范围是

a 学校所处城市 b 省内其他城市 c 省外旅游 d 出国旅游

8. 您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出行

a 汽车 b 火车 c 飞机 d 轮船 e 自行车 f 其他

9. 毕业旅游时,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a 风景优美 b 惊险刺激 c 美食诱惑 d 行程舒适 e 价格优惠

10. 您觉得可能会阻碍你毕业旅游的因素有哪些

a 没有心仪的目的地 b 旅游信息不充分 c 时间安排不过来 e 没有同路者 f 囊中羞涩

11. 您对导游的要求

a 导游经验丰富,讲解精彩 b 导游为人实诚,不坑人 c 不需要导游

12. 您愿意为毕业旅游花费多少大洋

a 500以下 b 500-1000 c 1000-1500 d 1500以上

13. 您最希望在毕业旅游中获得什么

第5篇

我来自偶然,象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是我五天前刚学会的一首手语歌《感恩的心》。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却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我回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网上下载这首歌,把它存在我的电脑里,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教我的孩子做着手语。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关于这首歌的由来.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我给孩子讲完这个故事,发现她的小脸上已经挂满了泪珠。她真的很伤心,不停地抽泣着。她说小女孩真可怜,她的妈妈真可怜。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这首歌的真正含义,但是我相信到某些特定的时刻她一定会想起这首歌,想起这个小女孩,她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坎坷辛苦,无论多大的风雨,她都可以勇敢地去面对,永不放弃。

教孩子做着手语歌的时候我很自然就想起网友窗汐。一个星期前我在外地参加一个封闭式训练,天气突然变冷,一下子降了十度。我没有带长裤,穿着短裙在风中瑟瑟发抖。很多人都让家人送了衣服,我的家离训练营太远,不可能给我送衣服过来。我想起了窗汐离我近一点,离我们的训练营有四十五分钟的路程。那天晚上我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让她帮我买一条长裤送过来。虽然我们从没有见过,但我感觉她一定愿意帮我做这件事情。我在电话里告诉她我的身高,大致形容了一下我想要什么样的裤子,她几乎是一口答应,没有一点犹豫。说明天马上给我送过来。

第二天中午,我的电话响起,我知道窗汐来了。我飞奔着出去迎她--看到她的第一眼,我的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怜惜与感动。天那样冷,路那样苍白,她的身影那样娇小,我真的不忍看她的样子。她亲切地向我笑着走来,没有一丝陌生,仿佛我们已经认识了多年。其实,我们才是第一次相见呵!

我穿着她给我买的长裤,那样合身,仿佛是量身定做。她是那样细心,甚至想到了我穿它会有些长,还帮我折了一道裤边进去,让我穿着刚刚好。当我的同事知道她是我的网友,我们以前从未见过面的时候,他们都惊奇她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感动于她的细致和真情。我骄傲地对他们说:"看,有网友多好!"窗汐微微地笑望着我,象一个熟悉的朋友和姐姐。

我送窗汐离去的时候她告诉我,这些日子不能去做热线了,因为父亲病重,恐怕熬不过这个"五一"了。我的心一沉。前些日子她说父亲病了,我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这个时候我还去麻烦她,真的不应该呵。而她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去街上给我找衣服,又大老远地请人开车给我送过来……我看着她,心里的感激与愧疚无法言说。只是反复地说着"谢谢……谢谢……"

后来的训练很紧,我只抽空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我穿着她给我买的长裤很暖和,真的很温暖,从身到心。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每天都要做《感恩的心》,我总是在那个时候就想起窗汐,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深深感激。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恩的事情啊。

昨天是五一,我想起窗汐和她的父亲,心里沉重。于是打电话给窗汐,却始终没有打通。我忐忑不安起来,难道真的…….?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多我始终没有打通,我很着急,却无能为力。窗汐,你好吗?告诉我,你父亲他还好吗?他挺过来了吗?……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和祝福着。

今天早上依然没有打通她的电话,中午也没有,现在依然没有……窗汐,我知道你一直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你自费做了窗汐热线,想尽你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那些迷途的孩子一盏明亮的灯,让他们在黑暗中不再孤独和害怕。每天晚上,你坐在一部电话机旁边,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给了那些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心灵。你以付出为快乐,听着那些人从焦急沮丧地说"你好"到高兴地对你说着再见,你感到安慰和满足。

你的生命是丰满的,虽然上苍是那样不公,它没有给你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给你美丽的容颜,但是它给了你一颗多么美丽善良的心!你用你的心来生活着,用你的心来爱这个世界,爱每一个人,你的人生被演绎地如此生动和美丽!当我脆弱不堪的时候你一直对我说要好好地活着,活下去就是胜利啊……

是的,生命是如此的珍贵,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活过一次;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感谢敌人,让我们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朝前进步……面对命运的不公你没有埋怨,没有退缩,你用自己的方式来顽强地生活,用爱来回报这个世界,你帮助了那样多的人,让他们感到了温暖和力量。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坐在你的电话旁,帮你接听一个电话,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

窗汐,我知道你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你也有脆弱和无助的时候。你说过也许有一天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要打我的电话的,我一直在等着你的电话。如果你感到难过,感到无法承受的时候,就打一次我的电话吧!我会给你一个虽然不那么坚实却一定很温暖的依靠,让我们永远在风雨中同行,好吗?

窗汐,如果我们再次相见,我一定把这首《感恩的心》做给你看,我知道你一定会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一起来把这首歌教会更多的人,让我们都用一颗感恩地心来好好生活。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很喜欢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闭上眼睛,听这首歌,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感动。长久以来,一颗营营役役的心,忽然间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歇的去处。坐在窗前,泡一杯茶,我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这蓝蓝的天,闻一闻这郁馥的花香,听一听那鸟儿的鸣唱?有多久没陪父母好好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倾诉?有多久没和孩子一起去草地上奔跑,听听那童稚的欢笑?有多久没与爱人把臂谈心,听听他的烦恼、他的心声呢?是的,你很忙,也很辛苦,也许日间,你是一位干练的白领丽人,职场上叱咤风云,背后却有着无数的辛酸汗水;或者是一位潇洒的SOHO佳丽,相对轻松自由,但也抹不去那一丝的寂寞失落……,而同时,你还是别人的母亲,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女儿,现代社会,快速的节奏,忙碌的生活,可能渐渐会淹没你所有的一切:你的理想,你的青春,你的如花的岁月……如花美眷,也抵不过那似水流年。而孩子也并不是那样的聪明,老公也并不是那样的能干,父母长辈还是一如既往地唠叨不理解,而你自己的事业,也并未如原先设想的那样出色……,江湖上的刀光剑影,已经让你疲惫不堪,而厨房里的油烟污腻,更是快速地消磨了你美丽的容颜。于是,我听到了你轻轻的哭泣,那样轻,轻得几乎听不见。所有的心事,只在寂静的黑夜里一个人慢慢品尝,却不知道该找谁来分担。于是,我眼看你渐渐消褪了青春的红颜,慢慢地你爱唠叨,爱发火,一件小事也足以让你恼怒万分,一点烦恼也会使你雷霆万钧,家里时时布满阴云愁雾。老公不理解以前那个温柔如水的老婆去了哪里,孩子不明白从前那个美丽慈爱的妈妈因何转变?亲爱的,不要哭泣,将你的头轻轻靠在我的肩上,听我慢慢地和你说,好吗?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当你穿上合体的服饰,化一个淡淡的薄妆,走出家门,敬业的清洁工和保安都会微笑着和你打招呼。请你也挂上一个灿烂的笑容,大声地道一句:"早上好!"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让你有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其实快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然后,抬起头,看看万里无云的晴空,一轮朝阳正从东方升起,路边的花草树木,闪耀着叶子上的露珠,快乐地迎接新的一天。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不高兴起来呢?这样芬芳的早晨,正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让微笑在你的脸上绽开,向着那些花圃里的玫瑰,向着树上累累的果实,向着路边青青的小草,向着花园里晨练的老人,向着对面提一篮蔬菜一把鲜花的妇人,请向所有的人微笑,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邻居家的那只调皮的鹦鹉,又在怪声怪气地和你说:"早上好!"了,你忽然童心大发,停下来和它礼尚往来:"帅哥你好!"却不料它敏捷地回道:"靓女~~!"并且从此以后一见你便如此这般地大声赞美,而对别人依旧还是"早上好!"让你在笑晕之余,彻彻底底地对它五体投地。生活里的快乐无处不在,一只会学舌的鸟儿,也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你有什么理由不高兴起来呢?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会时时感受到这简单的生活真谛。将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看他开开心心地和你说声:"妈妈再见!"看着他牵着老师的手走进校园。你便将一种信任,托付到别人身上,因为你知道,孩子会在这里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信任别人,其实也是一种快乐,你想过没有呢?坐上班车,和熟识的朋友点头微笑,大家彼此心领神会,秘照不宣。因为我知道,你和我一样,都是这都市中的一颗星星,我们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努力地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正是有了这一颗颗平凡而又闪亮的星星,才构成了璀璨的星空,与太阳和月亮一起,共同装扮着我们美丽的世界。我是一颗平凡的星星,但我有自己的光芒,我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虚浮,我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地散发着光和热。感谢天空,给我提供了一个施展的舞台;感谢大地,给我无穷的支持与力量;感谢太阳,给我提供光和热;感谢天上所有的星,与我一起迎接每一个黎明和黄昏。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支歌吧: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感恩的心,永远年轻。 网上挚友,感恩的心对你!

早晨醒来打开窗门,一缕晨光射入屋里,瞬间屋里一片明朗。随着一阵阵茉莉花幽香迎面扑来,一下精神倍爽,心情舒畅!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空中飘来几朵自云,像仙女洒下的几片白色花辩,慢慢的飘过屋顶,飘过小溪,飘过远处的山峦!!空地上花儿仰起笑脸迎接阳光的恩赐,绿叶微笑带着感恩的心情跟太阳切切絮语!一片片绿色草地上繁花似锦,百花斗艳的初秋美景,一点不逊色于绿意映然的春天。我静静的望着,陶醉了,我在感叹!!!不知那位画家能描绘出其中万一呢?

不知不觉让我想起网上的朋友。我要感谢科学,是他带给我们这神奇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放开自己的思维,延伸自己的眼光。科学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神奇的网络,他像一棵棵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发出了不同的绿芽。有人当他是自助餐(随心所欲的玩),有人当他是满汉大餐(在虚拟里看到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人当成是发泄情绪的好地方(在网上随意发泄心中的不满),有人当成充实自己,收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好方法!而我则在茫茫网海中得到了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纯友情,

缘让我在匆匆的过客中遇到好姐妹,好朋友。现实中确实是,锦上添花的易,雪中送灰的难,顺水推舟的易,狂流引渡的难,花开时蜂蝶争涌,花落时节春不管,而纯洁不带任何功利情谊才会显得更加可贵。当我在夜幕胧罩,独自孤寂苦旅,路途迢遥,是谁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当千村寂寥,冷凛的寒风横过凯凯的雪原,是什么让我的心灵冰山消融。当命运的夕幕遮敝了我的双眼,是什么使我继续前行而不至于独自荒野悲歌。当我步履蹒跚而泪痕狼籍,当我孤征倦旅,当我在茫茫人海中独自囚渡时,是什么解救了我的忧伤,是什么让我重新燃起希望的光,战胜自己,奋力直前!!

是挚友!那炭火温情,那散发出人性芳香的同情理解之花,是那怜慈胸怀喷发的关怀火花。是那沙漠中至清至纯的点点清泉;她像黑夜中的火树,温暖而明亮,灿烂而辉煌;是那天涯至宝,苦海的慈航,绝崖的援手。

我感念日幕穷途为我指引的新径的人,我感念那燃着人性至善的芳馨挥洒汗滴而助人珠粒的心,我感念燃着永光为别人指引方向的灯痕,我感念雪夜中我曾得到过的炭火温情,寒氛中相赠的挚情与诚意。岁月匆匆,旅途苦长,挚友!!你炽热的情谊消融寒冬的积雪,那不涸竭的人性暖流创造出暖冬里的春光无限!!!挚友!在我如锦的精神绿园里,你不必为我锦上添花;但是在我生命的雪夜里我需要你的炭火温情,在茫茫前行中我希冀着你向我伸出你的手。同时我也希望在绝岸,狂流,急滩,孤旅中向我的挚友慷慨伸出我的手,那怕只有点滴。我的挚友!!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里累积友情,让他不老如青松,不断似流水吧!!我真诚的盼望着。

我的挚友!!我相信为别人付出越多的人,他们感谢的人与事物就会越多,相反,自私的人只会想到自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吧!!岁月能在我们的脸上刻下太多的风霜,留下太多年轮子痕迹,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那么我们的心永远不会老,对生活永远不会失去信心,精神上永远不会让岁月抹上尘灰,我们将会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永远拥有一片灿烂的艳阳天。 感恩之心作者:林清玄(台湾作家)

我常觉得生命是一项奇迹。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在山里完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一棵大树几千年自在地生长。在冰雪封冻的大地,仍有许多生命在那里唱歌跳舞,保有永不枯竭的暖意。

第6篇

【关键词】新闻;地理教学;教法;课改

1 课题的由来

有些学生认为地理学科为“小学科”用途不大,地理知识背背练练、枯燥乏味。其根源就是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所以如何使学生保持渴望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处于最佳状态?笔者一直在思考与探索。一次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很喜欢听教师讲一些发生在国内外的新鲜事。于是,本人有意识的将地理新闻引入课堂。经过数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把新闻融入地理课堂教学。有以下三方面需要:

1.1 适应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地理新课标》还特别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1.2 拓宽教材的需要

高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的阶段,知识需求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有限的内容。再者,新教材使用案例教学,案例虽然具有代表性,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事件千差万别。所学知识的应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让学生经常走进社会了解事实不太现实,通过新闻媒介了解一些典型的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加以分析、评价,找出原因、得出结论。是教材的必要补充和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1.3 适应高考的需要

高考中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不少问题都联系当前形势,热点就是考点。比如,06年全国卷高考题中,选择题2、6、7、8都考查能源这一热点问题。综合题36考查了“沙尘暴”这一环境热点问题。9、10、11题也是以2004年10月14日的日偏食这一新闻作为题干材料的。05年上海卷第四题材料阅读是关于北极科考这一热点问题的。04年江苏卷选择题1、2、3,是用2004、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地点:雅典、北京作为背景,考查气候、环境等问题的,11、12题考查了西部大开发这一热点问题,综合题31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热点问题。04年全国卷综合题36也考查了“白风暴”这一环境热点问题。总之,重视新闻,注意热点,也就把握了考点。

2 新闻资料的来源

笔者认为新闻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

2.1 网络:网络是最快捷、最及时、最广泛、最具选择性的新闻载体。让学生经常浏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环球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各地》,《地理知识》,《中国民族地理知识》,《地理教与学》,《地理课堂》,《中学地理学习》等网上栏目。它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2 电视:19点新闻联播,所涉及的社会热点、地理知识都很多,学生坚持天天看。教师剪辑一些相关地理知识在周六播放。比如:《中学生知识大赛》、《走进科学》、《探索与发现》《人与社会》、《话说长江》等。这些节目颇能吸引学生,并留下了深刻印象。

2.3 报纸:教室里订有几种与地理相关的报纸。有《科学导报》、《考试报》、《少年素质教育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学习报》、《半月谈》等。学生可以见缝插针、随时随地获取一些喜闻乐见的新闻。

3 新闻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情况

有了好的新闻素材,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以便发挥其最大效益,也是值得注意的。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3.1 重大新闻事件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如中国的两会召开、“神州”系列的发射、禽流感、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印度洋海啸、苏门答腊岛上的火山喷发、台风、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现象等,我们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及时收集信息,整理成学习材料、融入学案,并分析其成因、原理。如“神六”发射时间为什么选择在9月?发射地点为什么选择在酒泉?观测站的位置在哪?为什么选择在那里?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地理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结合现象,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学生既有兴趣又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结合课本,适时插入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新闻素材

教师平时要注意材料的收集并整理好,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更多信息。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本嫁接的切入点,给课本注入更多的新内容,有针对性的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如高一讲锋面时,让学生看一看准备好的连续几天的卫星云图,天气播报图,让学生分析锋面与天气的关系。高二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时,将五一长假录制的旅游新闻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从现实中感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建议。讲到地震灾害时,回放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地震、引发的海啸及当时的灾情,让学生分析其成因、灾害的关联性及带来的危害,从而意识到认识大自然的重要性。

3.3 每日新闻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地理知识的途径

每次课前几分钟,笔者让学生先讲近日的地理新闻,并分析其原理,每节课有一名主讲人,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者教师补充。这一活动使师生不仅看新闻,还要记新闻、讲新闻、评新闻。学生个个遥遥欲试,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 地理新闻的使用效果

地理新闻在课堂内外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1 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新闻贴近学生实际,与时俱进,符合高中学生追求新知的需要,学生易于接受,尤其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地理的热情大增,提高了学习效率。

4.2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看、记、说、评、析等认知过程,使地理新闻将知识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是局限到课本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走向世界,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并分析原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4.3 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的能力

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劳动成果,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经过实践,学生提高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中学生日后走进高校或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7篇

江南具有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鲜肉月饼、大闸蟹、青团子、袜底酥……这一切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江南小巷中散发着迷人的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江南旅游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江南旅游心得1江南长城是明代的抗倭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改造临海古城墙的结构所建造的一座防御工事。它为抗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城墙沿江修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伟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巓,飞舞盘旋,敌台林立,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俗称“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份灵秀。

来到长城脚下,经过“雄镇东南”牌坊,抬头仰望着那有着一百九十八个台阶的“好汉坡”,我感到阵阵发怵。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说的`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他的这句话虽然是说北京八达岭的长城,但是我登这江南长城也有此同感。我一下子来了劲儿,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坡。站在揽胜门前,灵秀的东湖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真是快活!

经过揽胜门,映入眼帘的是戚继光铜像,高大、威武。铜像的石墩上刻着“民族英雄戚继光”几个字。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荣幸地与这位民族英雄一起留影。

向西北继续登长城。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一路飞奔上白云楼。跑到白云楼后,我居然还能一口气踩着一百石阶也不喘气。登长城的感觉真好!

江南长城两旁尽是树,一丛丛,一簇簇。松树、水杉最为繁多,偶尔也会有几棵野栗树。这些挺拔、苍翠的松树就像曾经牺牲在长城上的英雄们,他们永垂不朽。看到这些茂密、古老的大树,我仿佛看到了英雄们伴着长城度过了数不尽的春秋。秋风瑟瑟,那古老遒劲的树枝上的树叶摇曳着,仿佛在对我们诉说着英雄们的故事……

你们看,长城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个很像城堡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就是炮台,用来防敌和侦察敌情用的。江南长城除了有御敌的作用外,还有一个万分重要的用处,就是防洪了。长城还有一个半圆形的坚固、高大、双重门的瓮城呢!这真让我大开眼界,体会到戚继光这些英雄们的智慧。这江南长城近四百多年来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全,造福百姓立下了大功呢!

我的这次江南长城之行收获颇丰呢!你们登过江南长城吗?快来呀!

江南旅游心得2今天是正月十一,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江南第一家游玩,一路上我很兴奋,爸爸大概开了一小时左右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江南第一家”座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代建筑组合为特色。“青山田园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景点。江南第一家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30年,鼎盛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孝义治家名冠天下,景区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数百年间家族成员173人为官无一贪渎,以其清廉家风扬名天下,其168条家规经宋濂整理为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

我深深的被九座牌坊群所吸引,第一座牌坊就叫“江南第一家、”第二座牌坊叫“孝义门、”第三座牌坊叫“三朝旌表、”第四座牌坊叫“有序,”依次是“恩德”牌坊,“麟凤”牌坊、“取义成仁”牌坊,“礼部尚书”牌坊和“九世同居”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它的感人故事,也都有它的不同建筑风格。真不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江南第一家,”啊!今天一游我不仅喜爱这里,而且也学到了更多关于历史文化和来历,真是受益匪浅。

江南旅游心得3“五一”放假时,我和家人游览了位于浙江省素有“江南第一水乡”之称的古镇周庄。

周庄四面环水,只有一小片陆地。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正如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周庄真不愧是东方威尼斯。刚走进周庄,就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小河上,有穿梭往来的船只,在一条条船上,艄公们摇着船桨,唱着古老的号子,优哉游哉地向前划去。河面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静静地横卧着,置身其中,使人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感受到了周庄的古朴与宁静。

我们去的那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雨水打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波纹,就像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雨打在脸上,痒酥酥的,让人感到江南的清丽。

周庄第一多是水多。古镇四面环水,镇内河道呈井字形,居民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无论从哪里看都能看到周庄的小河曲曲绕绕,穿插在古镇中。

周庄第二多是桥多。河道上横跨着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其中以桥楼富安桥和双桥最为著名。到了周庄,不去双桥,可真是一大遗憾呀。

周庄第三多便是古建筑多。镇子上近千户居民至今还居住在明清时代的房屋里面。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和“七进五门楼”的深厅。这两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典雅秀美、旷远明瑟的风格,居住在周庄里的人们也具有一种不同于别处的纯朴和淡泊。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太湖的宽广,青海湖的质朴,天池的清澈。但我却被周庄水的细腻所感染,它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纯洁,而又不失江南的妩媚。希望有朝一日再能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水乡———周庄!

江南旅游心得4今天一大早,雾气便像牛奶一般浓稠,笼罩着整个学校。教室里,同学们为即将到来的秋游激动万分,但还是认真听安全教育,只强忍着心头的兴奋与欢畅。

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雾气被驱散了,我们也乘车出发了。车子行驶得很快,一会儿就到了乡下。车窗外时不时闪过一丛丛五颜六色的花朵,令人心花怒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张家港的江南农耕园。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农耕部落”。听导游说,这里面是表演动物马戏的。从来没看过马戏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挤进去,一睹为快。很快,马戏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几只香槟色的泰迪犬,他们端坐在椅子上,等待驯兽师拿出道具,驯兽师仿佛也知道小狗们的`迫切心情,便拿出几条长方形短凳。这是要干嘛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趁我们思考时,小狗已经开始表演了。只见它迅速地跳过一条条小板凳,又从小板凳下敏捷地穿过,引得观众大声喝彩。下一个是狗熊表演。只见驯兽师牵来几只皮毛油光水滑的狗熊。狗熊一上场,驯兽师就拎来几个滑板,让狗熊踩上去,并用皮鞭在空地上抽打着。狗熊畏于皮鞭的力量,便乖乖踩了上去,还滑了起来。一圈,两圈……这时,乍一看,滑板上的狗熊好似一个顽皮的男孩,正练习滑板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土地整理区。那儿展示了鱼塘、稻田、圩田、沙田、涂田的由来,令我们长了不少知识。

不知不觉,已经中午十二点了。于是,大家找了块碧绿的草坪,拿出食物与大家分享。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了“快活林”,观看小鸟表演。此时,正是表演的。只见一只鹦鹉爬上梯子,走上钢丝,一步,两步……它很快走完了。它的动作如此娴熟引来一片喝彩声。接着,我们来到了赛狗场。三只猎狗跃跃欲试,等待开始的那一瞬。“哗”,箱门拉开,比赛开始,三只猎狗如同脱弦之箭,一溜烟就没影了,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冠军已经产生了,它将受到人们的掌声与鼓励。

该自由活动了。我们来到游乐场,分散成八个小组自由活动。我去坐了摩天轮。从摩天轮顶部鸟瞰整个农耕园,景色美不胜收。

两点,是我们返校的时间。我们坐上大巴,依依不舍地回望着江南农耕园。那里,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还领略到了中华农耕文化的精髓。大巴启动了,我们望着它逐渐淡出视野。一路上,我不禁思索着: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能否在追求智能的同时也回头望一望中华民族十万年的农耕文化呢?

江南旅游心得5生于江南,感受得到江南的美,更领悟得到江南的情。

难忘的是江南的街巷。小时候曾到附近的古镇里玩过,喜欢那里曲折的小巷,那里的故事,那里的人。江南古镇的小路上,铺着青石板,当清晨的露珠蓄满板下时,踩上去的声音伴着溅起的水花“扑腾扑腾”地流进心里。路很长,却也很窄,周边都是老宅子。春节时贴着的对联,年画,附在微微潮湿的木门上,散发出奇特的木香。屋顶上黛色的瓦片堆积着,微弯的身躯诉说着他们所经历的的沧桑岁月。听父辈人说过,老宅子都是有故事的,悲伤的,欢乐的,愤怒的,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凝望着世间百态。江南的人是安适的,与北方人的豪迈相对应的是南方人的细致。老人坐在门口,看着子孙们打闹,妇人端着盆到河边浣衣,一切都是和谐的。但更令我遐想的,是那白墙黛瓦后的深闺中是否真有温婉如玉的女子在绣着花。现在长大了,却似乎已看不到了如此的景色,推土机的轰鸣推倒了年寿已尽的宅子,一块块瓦片在废墟中悲鸣。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街。

难忘的是江南的雨,江南是隐默在雨中的景。在雨季,都是细雨飘渺了几个星期才徐徐离去。记得初去西湖正是冬末,寒气还未褪去,游览到了一半,天空飘扬起了小雨。随风而来,望着西湖,一股“独立濛濛细雨中”的感受扑面而来。古代文人留下多少写雨的名句,道尽了这细丝的愁。美景全都氤氲在了这水雾之中。渐渐,雾散了去,环境似乎再无以前那般湿润清新了。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雨。

难忘的是江南的花。小桥流水边的树上总是绽放着各种花,田家泥土上也总是遗留了花的气息,江南的空气是香的,与江南所配的花有很多,水中的便是莲。真真切切的水红色不适合开在繁华之地,那是牡丹芍药的天下,反而是更适合这江南的古典小城。莲从水中脱俗而出,与萍藻相依,素雅又显傲气。端合在瑶池的莲吸引了如莲一般的女子,“涉水采芙蓉”乘舟的女子和莲在水乡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若是说岸上的花,我更偏爱茉莉,纯洁素白的色彩或许并不明显,但那香气在花季却是萦绕了整个小城。花香充满了江南,甚至水中都有着花之灵气。可如今的花却再也不是自由生长,只是被人当做盆栽,在钢筋水泥中成为了陪衬物。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花。

第8篇

“赶海”对在内陆长大的人来说充满了诱惑。“现在马上就涨潮啦,你们就别下去了。”但是为了抓住这次下海的机会,我们不顾当地村民的劝阻,赶在涨潮之前,从小盐场村前穿过了大约两公里的海参圈,来到了这片天然海滩上,从一条人们走出来的“亮道”,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向了海滩深处。看上去没多远的水路,我们踉跄着走了20多分钟,为了给往回走的赶海人让道,我们踏进了旁边没被踩实的泥滩。过膝深的稀泥,每拔一次腿都很吃力,若不是周老师帮忙,我非趴到泥里不可,挑担的赶海人见状,喊道“赶快往出跑吧,一会潮水上来就完了!”

这是2010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们有幸跟随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项目《赶海》专题片制作人周老师,来到辽宁庄河海滨,亲自体验了一下“赶海”。体验了之后才知道,赶海并没有电视纪录片中、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那么浪漫。首先要穿上不透气的一直到大腿根的长筒水靴,通过亮道到达赶海地点,然后还要在半米多深的泥滩中行进,普通人一般是寸步难行的,这时你一定能很深刻地领会到那句“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本意和由来。

然而和海边上了年纪的赶海人说起他们靠海吃海中最方便的生产生活方式――“赶海”来,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回忆,累和脏都忘了,留在头脑中的都是美好的。比如说起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消失了的滩涂海鲜,他们就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听他们的描述那些纯天然的滩涂海鲜――他们曾经天天吃的家常菜,都是不可多得的人间之极品美味,说得你都非常地“羡慕、嫉妒、恨”啊!恨自己没能早生几年。

赶海在家门口

“13岁我开始下海,每天都是一趟海,再一趟上庄河去卖。那时候的海滩没人管,随便赶。你一下海,像花蛤(文蛤),沙蚬子(菲律宾蛤仔),黑蛤蜊(日本镜蛤),虾爬子(虾蛄),小波螺(新腹足目的各种小螺),拔梢(章鱼),什么东西都有,有时候能一天赶两潮海呢。赶两潮海可不累么?但俺这海就这样的好,那时候庄河盛产的就是俺们海洋村的沙蚬子。你随便卖到哪个地方,只要说是海洋村的沙蚬子,就没有人不认的。那时候滩涂质量好,没有烂泥,你下去穿一般的鞋就可以走。”在山垛子上割草的邵月英大娘,是海洋村土生土长的闺女,她的回忆里,赶海可远比仅仅在人工的圈子里挖小人仙儿有意思的多。

“赶两潮海,就是‘初五二十两潮’――早上3点钟起来下海,5点钟天亮了潮就涨了,你就得上来,然后就去市里卖海物。卖完下午回来是三四点钟,又可以下海了,七八点钟再回来了。赶下午潮上岸晚了没法儿到市里卖的就到明天早上再卖。那时候海里东西可多,花蛤、拔梢、虾爬子、波螺、沙蚬子都有,再往里走就是那大蛏子(竹蛏),有些人叫大刀把蛏,大的都六七个、七八个一斤。”

在没有大面积的养殖圈之前,海洋渔村的村民们推开门就能看到大片的滩涂、停泊的渔船和躺在滩上的各种海物,那时赶的可是真正的海!

曾经的天然滩涂如此丰饶,容纳着各式各样的海产。而针对这些种类丰富的海物,勤劳智慧的赶海人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赶海方式,有赶海经验的村民们跟我们细数了很多曾经的赶海记忆。

徒手摸鱼,是最古老也最直接的赶海方式。

挖沙蚕,曾经是河口滩涂一种常见的赶海形式,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把长齿钉耙、一只水桶。水桶里通常盛着淡水,据说沙蚕扔到淡水里会喝不少淡水,能增加沙蚕的份量,也就能卖个好价钱。

村里的杨大嫂说起赶海来滔滔不绝“把耙子扣在泥里,往下一摁,再往后扒拉一下,沙蚕一露出来,赶紧用手一捏,放盆里。”“石头上长着的海蛎子,必须拿专用的长钩子刨下来。这种工具,后面粗前面尖,使劲一耙,或者在石头上一扳,海蛎子就都掉下来了,再捡到筐里。”

刨海蛎子,是人们利用礁石海岸湿地贝类资源的传统赶海方式。从前的海蛎子长在淤泥里,个大、肉肥。赶海蛎子的人挑着筐,拿着蛎钩子,将海蛎子带壳刨下来装到筐里,筐满之后挑回家再破开蛎壳取海蛎子肉。

同样在礁石区,抓蟹子是一种更具趣味性的赶海方式,人们多带着手套,以免螃蟹夹伤手指。人们还有一套自己摸索出来的绝活儿,“蟹子在水上跑,前面有两个大夹子,你不好抓。但它后跟(面)上有两只腿,你就用手指把它后面两条腿捏住,它前面的俩夹子就夹不着你了。”

泥螺是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捡泥螺直接用手就可以,或者用一个长把勺,一个小桶,就是最简单的工具。杨大嫂介绍的是用手的方法,“泥螺是海水退出后才露出滩的,它又不咬人,你就拿个筐,用手一个一个捡。三只手指轻轻一捏,就上来一个,待捉满一握把,再一块丢进筐内。”拾螺人也有不同的工具,比如用小撮网来捕泥螺:将撮网放到泥螺旁,向前一撮,泥螺就被撮到网里。也有一种三角型小网,当泥滩上泥螺量多时,只要在泥涂上推行,泥螺就自己入网了,之后用海水涮掉泥沙,省力,收获量也大。

海葵是滨海湿地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海边的岩石上有许多小坑,是海葵们的家。他们不会轻易移动,所以,很难把他们的根挖出来。赶海人拿个像镰刀一样的钩子刨一刨,就能把它挖出来,但有时它们也会往坑里缩就不太好挖了。

用大耙子收获的是中国蛤蜊,因为是人工向海滩洒过小苗,再经天然生长,密度极高,用大耙子把表面的泥刨翻,就能露出很多蛤蜊,这和日本镜蛤的挖取方式完全不同。人们在挖取日本镜蛤时,用三齿叉往涂泥里那么一扎,下面有镜蛤的小孔中就冒出水出来,再用叉子把小孔处的泥翻开,下面藏着的便是镜蛤,只等着被赶海人扔进筐里了。

还有俗称海锥儿的织纹螺,它还有尖翅儿、抽抽儿、撮撮儿等土名儿,很受人们喜爱。煮熟后可以用 大头针挑着吃,个头虽小却鲜美无比。它的钓法也颇有意思,赶海人拿一个锥形鱼笼,将诱饵固定在鱼笼中间,当潮水上来时,织纹螺会寻着食物的味道爬到锥形鱼笼里,等潮水退去后,人们便可以提起鱼笼倒出海锥儿。

排筏子的智慧

退潮后,是收获的时间。一望无际的滩涂上,留下一条条大排子(大木筏子)行进后的轨迹。人们把一筐筐、几网兜的蛤蜊、人仙儿等贝类放在小排子、大排子上,一起划着泥,运向岸边。没有排子的赶海人,大多自己挑着扁担,或者腰上缠着绳子拖着一大篓海鲜,在没入膝盖的滩涂里奋力前进,直至到达亮道所在处,才能稍微不费力的向岸边走去。

排子是赶海人自己设计制作的滩涂行进“交通工具”,材料简单,只用苯板和木板或薄铁板。小木排子,是一种单人泥滩行进工具,排子上放着盛海鲜的盆或筐,划着转移赶海场地,又省力又省时。小排子看来简单,要会使用,据说需要练习一段时间才能掌握技巧。大排子,则是多人行进和运输工具。这个充分利用了浮力、像似船的工具,人的一条腿在排子上,一条腿在泥里蹬,排子在泥里轻快的滑行,一个大排子上载着几百斤的海鲜和六、七个人,我不由得感叹“世界真奇妙”。

尽管有这么多的工具,有的村民还说,“潮水时间12小时一循环,每天往后延四十多分钟。一般赶一潮,人就没劲了。连续几个小时,就得收工。就算死汛的时候潮水涨不到滩上来,一直都干,那你也没劲啊,赶海特别累,不像陆地上可以坐下休息再干活儿。虽然发明出来了点儿工具,但是也没有多舒服的,你看最早赶海的是南方人,连他们都想象不出太好的赶海用的东西。”

大大的橡皮圈

汽车内胎对于三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但是直径在2米多的橡胶内胎恐怕就很少有人见过了。当我们来到庄河蛤蛎岛附近的海滩前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竟是几十个大橡皮圈(橡胶内胎)漂在水面上的场景,每个橡皮圈上都装有几百斤甚至上千斤重的海物,有的上面还架着柴油机,原来这是一种现代赶海的承载及运输工具,是在潮下带(潮水退到底时,仍浸在水中浅水区)赶海用的。由于近岸的贝类资源越来越少,人们不得不到几公里以外的潮下带去获取贝类海鲜。为了弄懂他们如何在水下“赶海”的,次日我们便随着“船”队出海了。

虽然有了橡皮圈,但他们还是跟着潮水行事的。他们先是车拉肩扛的把橡皮圈运到海边,有夫妻,也有父子,或是朋友合伙搭伴的,等到潮水退到一定程度才开始结伴下水。女的和年长的坐在橡皮圈里,男人推着或牵着橡皮圈借着退去潮水的力量向远处走。走的速度和退潮的速度相适应,水在腰以下。在滩涂承包人的指引下到达赶海的水域。如果水比较浅,他们就使用栓在腰上的拖耙。拖耙先深扎进海滩里,人一边后退一边晃动耙子,贝类和泥沙都在耙子里,拖动一段距离后,泥沙就被过滤掉,贝类和空贝壳就留在拖耙内,一番挑拣剩下的都是贝类海鲜了。这种方法赶海获取的都是经人工投苗后生长的沙蚬子(菲律宾蛤仔)。如果在齐腰深的水域,赶海人就发动柴油机,用水泵的强大吸力把泥沙和沙蚬子一起吸到网兜里,再用水泵的水将泥沙冲洗掉。赶一潮需要工作两、三个小时,潮水开始上涨时,他们又借助潮水的推力满载而归。

小人仙简介

小人仙(学名:缢蛏),辽宁滨海一带的民间叫法。现在已成为都市餐桌上常见的海鲜。现在市场上的小人仙多是人工养殖的,一是滩涂自然养殖。人们只是定期投苗,适时收获,其基本是自然生长;二是圈养,不仅人工投苗,还人工控制水体,施肥与控制病害,因而密度高,生长期短,挖取的成本也低,但养殖圈的承包费却远远高于滩涂。在滩涂自然生长的小人仙,密度低,所以人们发明了较省力快速的钓取方式,但有时会对小人仙造成损伤,影响品质,同时由于钓取的技术含量高,外地民工难于掌握,因而我们常见的是人工挖取小人仙场景,这是目前各种赶海方式中体力消耗最大的一种,对滩涂局部生境破坏也最大。

(木亮)网的疑惑

在庄河经常看到路边铺着长达几百米的网,是渔民在晒(木亮)网,这种情景时常发生在滨海公路上。棉网,是庄河这一带最常见的滩涂网具。它一般下在低潮带,只有落潮后才露出水面,形如一个巨大的V字,开口朝向陆地,退潮后,潮问带的大部分鱼虾都会汇聚到V字的底部。过去这种网是零散的使用,一潮一个V字底部的收获能挑一担,有一、两百斤。如今落潮望去,遍布的V字网严密封锁了海岸,一个V字底部的收获一手拎着就可以了,重量还不足十斤,而且种类稀少,连很多当地人也称之为“绝户网”。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这种网具造成的过度捕捞现在没有得到制止。

从“钓”到“挖”

腰上围着一个大网兜,或着身边放着大筐子,一根简单的末端弯钩的铁丝,本地村民就能十分快速的将埋在泥里一尺多深的人仙儿给钓出来。他们根据泥面上冒水的洞眼,能精确判断人仙儿的位置,然后钩子往下一伸,一拧,再向上一提,人仙儿就顺带着钓出来了。从前广阔的天然滩涂上,本地村民们颇有自己的一套“钓”术,而今赶海的情况却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2001年,吉林来的小沈开始加入了挖小人仙儿的赶海队伍。他正月来到庄河,4月份第一次下海,就跟在大排子后面滑进滩涂深处,第一次开始“挖”。

“我们都不会钓,只能用大铲子刨着挖,把手扎到厚厚的泥里摸。可人家当地人,可有自己的一套绝活儿了!就拿一根细长的铁丝,末端弯成一个钩子形,根据涂泥上洞眼的情况,他们就能判断出哪里有小人仙儿藏在厚厚的泥下面,然后快速将铁丝泥里,手拿铁丝那么一转,再向上一挑,钩子就能顺带着,将一个小人仙儿钓上来,然后只用手一个个捡进筐子里,不一会就能收获大半筐了。”如今,同小沈一样,更多外地民工只会“挖”,而不会“钓”。挖小人仙的人两腿陷在淤泥中,腰部前倾用两手或铲子搬掉上层泥,露出小人仙的孔,再用一只手用力泥里20至30厘米,才能挖出一只小人仙。相对“钓”小人仙的方法,挖小人仙更累。

由于小人仙的市场需求量增加,现在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在养殖圈内高密度养殖小人仙,由于密度大,人们多采用笨重的方式来挖取小人仙。没有了天然滩涂,成片的小人仙儿圈更像农业种植田,外省的打工者以自己的方式,成了一个个辛苦的收割者。

从东港到庄河,最常见的就是在小人仙养殖圈里劳作的赶人工海的人。

这天下午,滨海公路上的雨越来越大,一辆载货大卡车停在路边,一个泥迹斑斑的台秤放在地上,两三个人边闲聊边等候着什么。此时,路边养殖圈里还有人穿着雨衣,在及膝的淤泥里弯腰劳作着。

不一会,他们三三两两拎着大网兜上岸了。此时,已经是东北11月的初冬天气了。冷风呼啸,刚上岸的赶海人个个冻得嘴唇发紫,有的人打着寒战急忙抽支烟来暖和一下。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只笑笑说,“圈 里的水有点咂(凉),向骨头里咂着冷”。

装满小人仙儿的筐子在路边散乱的堆着,等候过秤的打工人说,“挖出来一小筐的人仙儿,满筐点的能称70斤,平筐的就是50斤左右,基本上一筐的劳务费按一斤一块计算。我们每个人挖了几筐都会自己记住。”一个赶海人一天的打工成果最多在一百多块钱,毕竟挖几百斤的人还在少数。赶海,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儿啊。

人群中有三人忙碌善台秤边记录每筐斤数的人,即是滩涂承包商,零售商和工头在旁边监督着记录是否真实。承包商是这条链中的中介环节,打工人挖上来的小人仙儿都交给养殖圈的承包商,他们过秤以后按斤数给赶海人结算劳务费,然后再和开车赶来的收购商们商量这些人仙儿的卖价。

投苗、人工养殖、人工挖、销售――大面积的人工滩涂养殖,使得庄河、丹东的小人仙儿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产业链。在这庞大的海产销售链中,挖取小人仙儿的人力,只是其中的一环,打工人拿到的也是相对微薄的工钱。在圈里劳作的除了少数不怕劳累的当地村民外,大部分就是这些从邻近的黑龙江、吉林、山东,甚至浙江等省赶来的打工人了。

前面说的那个小沈,就是听打工回来的工友们说起赶海这趟活计比在家种地赚钱,一年能赚二三万,而种地一年只有三五千,就举家迁来到了庄河,这一来就是十年光景。

小沈说“现在天然的小人仙儿越来越少了,但是人工养的却越来越多,所以基本上我们都有活儿干的,有多少人就能用多少人。”

但是,只是挖小人仙儿挣来的钱也不能贴补全年的家用。一年里面整个冬天都不用下海。因为冬季温度太低,挖上来的小人仙儿就给冻“张嘴了”(死了),就卖不出去。差不多在冬季停工的三个月里,这些打工的赶海人,就得找别的活干。

“刚开始夏季情况好的时候,下海去干,还真挣了不少钱,但是冬季在家呆了小半年,却又把钱花得差不多了。现在有经验了,我们就在冬季做点小买卖,这样就能把钱攒住了。”在庄河住得久了,小沈一家的生活开始步入了轨道。小沈告诉我们,用自己的劳动,他基本上能一年能攒出一万的存款,打算将来就在庄河买房子,正式扎根了。

正在消失的蝼蛄虾

小盐场村在海洋村的西边,“虾王”杨萍住在这里。傍晚天黑时,劳作一天的她拉着柴禾从暮色中走来,热情的请我们进屋。她那小院不大却温馨,不仅养着鸡和鸭,还有几只把这当家的小流浪猫和小流浪狗,这样一个温和贤惠的妇女几乎让人看不出来是曾经庄河海滩上最强的钓虾人。她说出了很多关于钓蝼蛄虾的故事:

“我小的那时候,蝼蛄虾根本没人逮(吃),现在不知怎么了,人人都爱逮。每年五一前后是钓蝼蛄虾的季节。我是2000年开始钓。钓虾的这门技术,起先不是庄河人发明的,后来外边来了几个师傅,师傅在那钓,我们就在旁边看,越看就越找到了技巧,后来就怎么钓怎么上手,钓的虾也就越来越多。”

“勾引”是钓蝼蛄虾的精髓所在:“把蒿杆顺着洞口放进去,一碰它就有感觉,它就把蒿杆往上顶。因为那个杆一戳下去,它在洞里就觉得闷得慌,总想把那个顶出去。当人发现蒿杆被蝼蛄虾顶动时,马上用毛笔将蒿杆换下。技巧就是,钓虾的时候手都跟虾的感觉走,它不动了你就等着它,等到它把毛笔推到洞口时,立刻用另一只手把它那个伸出来的夹子捏住提起,它也就给钓上来了。要说有窍门,就是用毛笔勾引,勾引不上来,就是不行――你没勾引的方法,他就不上来!”

“钓到第一个的时候,唉呀妈呀欢喜!一开始我钓的还是不多,后来都能钓20多斤了。钓的数量多少每一潮都不一定,不过男的和女的钓的都差不多,最多也有人钓三十多斤的。那时候蝼蛄虾也多,下海的都能有100多人。那时候滩面也大,有时候我们下去的人钓上来的太多了,老板估摸着卖不完,就喊我们赶紧上岸来。”

“2003年2004年我上蛤蜊岛钓的时候一斤是卖4块、5块。最多的一潮我钓了22斤,那时候工钱2块5一斤,一潮挣50元,也就连续干三个小时。我们拿的只是工钱,钓的虾要给老板――那时候滩涂已经给私人承包了”。

“那时候我负责组织钓虾,也分钱。蝼蛄虾按斤称,老板给我辛苦钱,每斤给我点回扣,好比说5斤虾,一斤给我2毛钱的回扣。那时候虾多,一潮确实能弄到1000斤。工钱最低是2块钱一斤,最高的时候是五块六块钱一斤;还有蝼蛄虾量少的时候,它的价格也涨。虾还有人爱吃的,比如大连那边的人。”

虾王的讲述印证了我们最开始想象的钓虾画面,果然是一个技术活儿,它渗透了赶海人几十年沉淀出来的经验技巧,也是最吸引人的赶海文化之一。如今,蝼蛄虾越来越少了,这样珍贵的技术也不知道会留存多久。

“赶海里就属钓蝼蛄虾最有意思,也是最轻快的,不累,收入也还可以。只是现在没地儿钓了。蝼蛄虾都是天然的。以前没钓出来的现在还有一些。虽然现在没给占用的滩涂还有……但大部分有蝼蛄虾的大滩都没了,比如在皮口的杨树房那曾经有个大滩,以前我在那挖过蚬子,现在也全都给开垦成养殖圈了。”

与人工养殖圈盛产小人仙儿不同,庄河天然海滩曾经最为盛产的就是蝼蛄虾。一度成为庄河海滩上赶海人的宠儿,钓蝼蛄虾是比挖小人仙儿还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技术活儿。然而,虾王的话,直接说出了蝼蛄虾逐渐消失的现况――它的命运是同被围圈养殖的滩涂和被围垦的湿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秘密的自留地

“泥螺啊,以前就在我们家门口,现在早就没有了。为啥?海滩都没有了么。”小盐场村的杨大嫂在回忆曾经的赶海生活时说道。“以前满海滩都是海物,现在不像以前那么多。每一滩海都有不一样的海物,有的地方小人仙儿多,有的地方还剩点蝼蛄虾,有的地方那文蛤啊镜蛤啊就是多,再有的地方还有海波螺……”,大嫂还说,这些在如今的赶海人们那里,都成为了秘密。心里知道,但不愿意告诉别人了。

前面提到的蝼蛄虾王就有一块秘密的自留地,连她的好朋友、好邻居都不肯说,她有她的理由“知道的人一多,仅有的那块地肯定很快就保不住了,我这样谁都不说,亲戚朋友来了还可以请他们来尝一尝真正天然的海鲜是什么滋味。”

她还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夏天再到她家来玩,并许诺一定去她的自留地赶一回海,请我们吃,用她的话说就是“那滋味,别提多好逮(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