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

时间:2023-05-29 17:51:07

语言的魅力

第1篇

【关键词】语言中的字个性节奏智慧魅力

在六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反思自己的时候,总有一些问题常常会不自觉的困扰着我。当下随着北京高考改革、语文分值提高等近期一系列的新闻,家长们都觉得语文这门学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而自己在教语文的时候却还是为应试考试服务。老师要教的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语文吗?看到同学们有时机械的翻开书本。露出呆滞的目光。我就会反问自己是否只是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就已足够。似乎在课堂上,语文的魅力在日益的衰退。同学们没有在课堂上爱上文学。

语言是美丽的,正因为语言的美丽才使它拥有了无尽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钟情这种美丽,心甘情愿的跟着老师学好语文呢?首当其冲的是让他们能够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那么语言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让学生用心去品味呢?

一、读出语言中字的魅力。

所谓语言中字的魅力,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把思想概念,而且还能把最复杂的,色彩最细腻的图画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样的画卷在有的人笔下让人怦然心动,而在有的人笔下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说“一字一风景”。在古诗词创造中的。诗人往往能用精确的字来体现当下的情景。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例句中诗人用“寒”字暗示了情景,这是一个深秋的时节。也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对”这个词也用的精妙。在这里,“对”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动作。对着长亭发呆。为什么要发呆呢,联系整首词不难发现。因为不舍离别。通过“对”一字的暗示联系了全词的主旨。通过一个字的理解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即与知己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然后通过上阕描绘出离别的画卷。通过对字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深入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然后通过反复的诵读,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有激情的诵读,只有在读当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语言的这种“咬文嚼字”的魅力,才能从心灵的深处感悟到诗人如此遣词的良苦用心。

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读,而且是多读,反复的读。甚至闭目合眼、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的读,去读出诗人的情怀,诗歌的内涵。在读中被感动,被共鸣,被征服。

语言中字的魅力还常表现在现代文的用字上。现代文也许没有文言文的精炼。但是不同字也能表达出不同的语境、语意。可以强化读者的感受,得到极佳的效果。叶至善曾经在《细数家珍》中这样描写父亲叶圣陶去家乡。“总要回苏州看看”。可是在初稿的时候,他写的是“到苏州看看”;仅仅一字的修改,把原来的谁都可以“到”的苏州变为了只有苏州人才能“回”的家乡。情感上多一份眷恋不舍。只改一字,却效果大不一样了。要让学生也来嗅一嗅,嚼一嚼,体会语言中字的魅力。

二、听出语言的个性魅力。

语言是人思想的表达,不同时代、国籍、社会阶层、性格的人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学生在小说单元的学习中,往往会被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所吸引,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去体味人物的语言的个性魅力。

例如小说《项链》中作者通过典型的语言塑造了玛蒂尔德这一个经典的形象。当她焦急而迟疑的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表现了她对参加晚会是那么的期待,当时社会中下层妇女追求虚荣的心理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典型的人物也并非一层不变的。最后玛蒂尔德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清了欠款,当他再遇到佛来思节夫人时,对话当中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美丽的玛蒂尔德了。而是一个通过十年努力还清欠款的,坦然面对自己的女性形象。

也可以根据课本剧当中人物的对话模拟,让学生走进角色的生活内心,深刻的感悟到语言的个性魅力。朱光潜曾经在《咬文嚼字》中提到过,郭老对自己写的剧本《屈原》当中的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认为不能表现出憎恶的味道。想改成“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当时,一个演员提醒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了。看,只是一个字的修改,就增强了憎恶之感,收到了淋漓尽致的怒骂效果。课文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并不少见,教学是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来体验人物魅力。

三、感受语言的节奏的魅力。

语言是有韵律美的,如音乐,有时节奏舒缓、有时雄浑激昂、有时神秘莫测,有时又让人充满遐想。例如: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法国诗人保尔克洛岱尔曾经对李清照《声声慢》词改写的诗《绝望》“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李清照用精妙的语言,传统的意象,精巧的结构抒发愁情。与法国诗人内心直白的表达完全不同,一个更注重的是意象而后者则是更侧重情感的宣泄。前者可以形容为轻歌曼舞的淡淡的忧愁。而后者如摇滚歌手声嘶力竭的呐喊。鉴于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诗歌的对比阅读感受得到《声声慢》的“愁”味。

有时,语言也有张力的冲击感,通过排比的修辞,让节奏十分的强烈,仿佛由慢到快的鼓声,一声接一声的击打着读者的内心,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四、悟出语言智慧魅力。

第2篇

【关键词】课例;语言;魅力;凸显字理

“The charm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design

Qin Jianping

【Abstract】The text is about the famous French poet Jean Pehale in a blind beggar old wood added the words, help the elderly to things, the appropriate use of language, will have a special appeal and a be hardly worthy of belief.

【Key words】lesson; language; charm; highlight the word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认“魅、姗、辰”等3个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酸”等7个字。掌握“ 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字理析词,理解课文中心内容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凸显字理析词理句。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难点: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自己写富有魅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精彩的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

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魅”字理:“鬼”表意,“未”表声,妖怪。鬼怪善于诱惑人,引申指某种神秘的力量或吸引人的力量。

如:“艺术的魅力”、“女性的魅力”、 “魅力中国”……

2、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你认为什么具有魅力呢?

(随机扩展:如学生说到“春天的魅力”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春天的魅力具体表现在等。)

4、同学们用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描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其实这也是一种魅力,这就是同学们“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那么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探寻语言的魅力。

[先理解魅力的意思,再出示课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清自己不熟悉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字词读音、书写。(课件出示本课部分字词字理)

指导:“黎”写时上部象“勿”不是勿,只一撇。下部不要写成“水”。

出示“辰”的课件。

3、全班交流,注意“衣衫褴褛、姗姗而去”等词的读音。

“姗”字理:形声字,从女,删省声,意为女子行走缓慢。

4、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结合一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良辰美景”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再说一句话,进一步理解词语。)

5、再读课文,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法国诗人在一位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结果给钱的人就多了。)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和交流,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法国诗人让?彼得勒在木牌上只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就让老人的处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在加上这几个字之前、之后都是一样的情境吗?我们现在就来共同学习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师相机板书“双目失明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动于衷 什么也没有得到)

“衷”字理:形声字,“中、衣”两字组成,指贴身的内衣。引申:发自内心的感情。

“姗”字理:形声字,从女,删省声,意为女子行走缓慢。

发问:行人对眼前境况一点反应也没有,反而慢慢走开?

2、你们想看这个画面吗?(出示课件盲老人和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

3、看了以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衣着华丽”等词语理解汇报。)

4、感情朗读:是啊,盲老人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处境非常悲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有语气的读一读,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读课文,想画面;看画面,读课文,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更好地促进了课文本的学习,丰富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手段和方式。]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位凄苦的老人,我们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帮助他呀!谁会来创造这个奇迹呢?老人的处境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我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老人 路人

双目失明 无动于衷

我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没有得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那个可怜的老人吗?(生回忆课文中描述老人的词句。)是啊,这样一个老人,他的境遇发生变化了吗?会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境况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2~5自然段

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走过去了,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走过去了,他们都无动于衷。盲老人心里多么悲伤呀!这天中午他幸运地遇到了诗人让.彼浩勒,改变了他的命运。

1、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诗人帮助盲老人的句子。

[在默读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边读边画,有思考的内容,和充分的时间就会有自己的见解。]

2、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

4、指导朗读

1)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2)同桌互相练一练。

3)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进而更好地体会出语言所起的巨大作用。]

学习第6自然段

“酸”14画,用左是酒坛,右是“”,用坛酿另一种液体,即醋,喝醋时皱眉态,引申精神上的痛楚,忧伤。(结合句子问:忧伤什么!)

1、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2、学生自学,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①“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

②根据文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好吗?(学生想象)

③这么美的春天,你们想看吗?请你先趴在桌子上,不许抬头看。

(课件出示春景图及背景音乐)春天到了,姹紫嫣红,小鸟在枝头上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

④刚才,播放的画面,你看见了吗?(没有,什么也没看见。)

⑤你想不想看这如诗如画的春天呀?(重放春景图)这景象美不美呀?

(美!)你刚才看不见时是什么感受呢?(非常难受)

⑥你这么一会儿看不见就这么难受,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会更难受,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

⑦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一人接读下面的内容。其他同学看画面再次感受。

⑧我们也被这句话感染了,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在电教手段的运用中,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紧扣“可是”一词让学生形成对比,这美景盲老人却看不见,是盲人忧伤之处,于是让人产生了同情之心,具有了感染力,所以说它有强烈的感彩,是富有诗意的语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4、齐读最后一段,练习背诵。

5、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经典的富有魅力的语言课件)体会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2、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呢?(出示图片:草坪、动物、水资源、环境等)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四、布置作业

第3篇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魅力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课堂魅力就大,语言表达能力弱的教师,课堂魅力就小。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1.清楚流畅。教师明快清晰的语音,能博得学生的好感,为拨动学生的心弦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普通话讲课,避免难懂的方言和乡音。只有教师讲课字字清晰,学生才能声声入耳。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作为教师,首先,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烂熟于心,也就是要想明白;自己想明白了,才能在课堂上讲明白,才能让学生听明白。其次,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2.准确精炼。课堂语言简洁而精炼,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一些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尤其要注重加工、提炼成一些排比、对仗、合辙押韵的顺口语言,以达到精炼准确、富有韵味、冲击性强的效果。适当运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还具有兴奋思想、凝聚“眼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3.节奏和谐。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第一,要恰当控制语速,快慢适宜。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第二,注意语调的适时变换。一节课就像一部电影一样,有前奏、开始、高潮、结束,教师的语调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而高低起伏。高兴激扬的时候,要自然地露出微笑,语调要高一些;悲伤的时候,语调要低沉一些。第三,注意语调的停顿。恰倒好处的停顿,可以起到叙述清晰、集中注意、引发思考、突出重点的作用。

4.思路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堂课应该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逻辑严密。否则,表述得含糊冗杂、语无伦次,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做到板块清晰,步骤明朗,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综上所述,只有运用好巧妙的教学语言,才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第4篇

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多了些许暗色,少了些许明媚;就象佳肴少放了盐,枯燥乏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寻味。

英国著名剧作家肖伯纳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聪慧的小女孩,十分投缘,便站在街头天南地北的和她聊了很久,临分别时,肖伯纳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肖伯纳聊了很久。”小女孩看了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我们不能不为小姑娘的机智所称道,并从中受到深深的感悟: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多高的地位,对任何人都不能不平等对待。

国共两党谈判期间,代表在以、王若飞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义正词严、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理屈词穷、恼凶成怒:“和你们共产党谈判真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巧妙的反戈一击,不仅充满机趣,也包含智慧。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了一部著名讽刺作品《镀金时代》立刻引起轰动,在记者招待会上马克不禁脱口说道:“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人是狗”。报上连篇累牍加以报道。有些美国议员纷纷抗议,要求马克在报上公开道歉。马克答应了,于是在报上公开发文:“日前,小的在宴席上信口雌黄,说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人是狗,议员先生们对此大加问责,细细考虑,此言确有不妥,现修改如下: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人不是狗。”妙极!妙极!如此智慧之语焉能不引人注目。

唐伯虎为一老妇祝寿,儿女欢天喜地,恭请唐伯虎为之写祝词:伯虎也不推辞,提笔写到:“这个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脸现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尘”,由怒变喜。“生儿个个都是贼”,儿女皆惊,恨上心头。“偷来蟠桃献至亲”,结语一出,众人欢娱。真是一波三折,充满机变,令人叹为观止。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尽管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他。有一次,一个绅士见到安徒生,讥笑他:“安徒生,你脑袋上面的玩意儿,能算个帽子吗?”“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儿,能算个脑袋吗?”语气一致,词语移易,令人为之捧腹。

只有智慧的语言才有魅力,让我们在语言中学习智慧,用智慧打造亮丽的语言,这样我们的语言才富有魅力,我们的文章才受人欢迎。

第5篇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它为人类所创造所拥有,同时为人类所应用而发展。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语言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它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对完成数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语言有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它的应用主要是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此作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一、正确掌握使用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口头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如下几点:1.以发音和发音技巧为表达语言的基础,形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授课语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优美动听的语音,让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语音不但要正确、清晰,并且还要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就要在掌握普通话发音基础上,把握不同的发音技巧,使声音具有艺术魅力。就像唱歌学练声一样,吐字归音,高低、快慢、升降、拟声、强弱等都必须正确掌握,方可行之有效。2.以激励的语言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心理学表明:对人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肯定和赞许,能使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表扬和鼓舞,会焕发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有益评价,无不是用激励赞美之辞引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和启发的。故此,学生就会以百倍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学习知识。3.以幽默的语言活跃和渲染教学气氛,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同时也能让幽默来陶冶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努力发挥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的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体态语言的运用,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的。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就越好。作为教师只有表现出不做作、不娇揉和不失态,才能使体态语言得到应有的发挥。当口头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若能将体态语言运用得当,将会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者”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1.表情。表情是精神的内在体现,是教态积极的一面。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表情始终是用微笑来赢得的。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课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服饰。教师的服饰得体、简洁大方,既能体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又能积极地发挥课堂教学效应。在课堂上,若教师不修边幅,着装不伦不类,是很难为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朴素的服饰和美观的仪表。3.眼神和手势。眼神是心理和思维的反映。教师走进课堂第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就是用目光,无声无形之中,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使学生进入听课状态。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以自身的敏感从教师眼睛神色里体察和领悟到严肃、信任、激励的目光,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手势所反映的是动作语言,但又区别于哑语,它是紧随着口语和眼神,作出暗示和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力量,它既能示意肯定,也能摆手否定,还能表示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在课堂上手势动作的发挥和眼睛的神情,均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空白,从而为教学增添艺术魅力。

三、积极组织应用书面语言

课堂教学是应用语言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书面语言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以课文知识内容为基础的关键性的书面语言,组织、归纳、板书,并且要在理解记忆其定理、定义、公理和公式的同时,运用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练习,以便顺利达到教学目的。①书面语言在课堂上主要是指通过课本上知识性和教育性的语言再度板书于黑板,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语言。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加深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印象,能启示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它还能将字体的大小肥瘦、字迹的工整规范,刻意表现得有“形”有“意”。②书面语言的直观性和导向性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分析和讲解。板书精当的书面语言,使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具有通俗化和趣味化的表现特点,但教师在组织应用书面语言时,不要过于追求语言的通俗化和趣味化,要考虑到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更不能忽略了书面语言在表达时对学生的感染力。③在本着教材的教学原则上,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习,这是教师趣味化教学的表现,实践证明,“以情动人”是教育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的旁征博引也是应用书面语言的又一个机会。

在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的素质。教学中,只有重视它,用纯洁健康的语言充实和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第6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号召力 通俗易懂 引人深入 启发性

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魔力的形成与教师极富感染力、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有密切联系。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师怎样追求语言的技巧与魅力,具有个性的语言呢?

一、课堂语言应该饱含激情而具有号召力

教师语言要有激情。激情是语文的魅力,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学生缺乏兴趣,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课堂实效不高。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只有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轻松自如地讲解,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达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的效果。教师应该把握感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可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势,等等,体现出不同的感彩。可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二、课堂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我们常说:“教师上课凭一张嘴。”这些话揭示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语言如同电影语言、话剧语言、相声语言,属于专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组织语言,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讲究语法规则,且言简意赅。不说半截句,不含糊其辞,也不拖泥带水。否则,就会主次不分明,就有点“荒草多了,苗就看不清”的味道。其次,教师在课堂中举例、取喻都应是学生易于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举例、取喻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目的。当然,举什么例子,取什么比喻,都应在课前深思熟虑一番,绝不可临场靠灵感信手拈来,这样往往会陷入被动境地。

三、课堂语言应该巧妙机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有针对性的、巧妙机智的、创造性的、得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等单一的语言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正确回答。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善于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纠正、鼓励学生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另一位同学帮你补充,好吗?”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了积极性,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及时修正错误,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课堂语言应该风趣幽默,富有启发性

第7篇

一、运用准确、生动、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可圈点之处,要善于运用准确、生动而又亲切的语言,给予学生真诚的表扬和热情的肯定,使学生精神愉悦,使课堂教学对学生充满了磁力,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例如,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对朗读得好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

“你读得不错,能感觉到你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到位!”

“听着你的朗读,老师陶醉了!”

“你这个句子读得真是太美妙了!同学们,欢迎他再读一遍吧!”

“多么动听而又充满情感的声音啊,比老师读得还好啊!”

如果教师用充满亲切感和感召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和自豪感,由此而产生的是对语文堂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种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也会因此而形成。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产生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动力。因此,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赞赏性的评价,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你总是能独到地发现问题,不简单!”

“学贵有疑。你能提出问题,证明你最近进步很大!”

这些语言评价颇具激励性,学生从中获得了鼓励和肯定,探究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会因为教师那充满正能量的评价语言,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巧妙、机智、温暖的语言引导学生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生硬、冷漠地阻止学生,或者以无奈的神情让学生坐下,再请另外的学生回答,而是要运用巧妙、机智而又温暖的语言,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在保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比如:

“老师很高兴看到你能积极回答问题。说得不错,只是还有遗漏的地方,再想想好吗?”

“你回答得很流利,但还有不确切的地方。你稍微考虑一下,换个说法,一会再试试好吗?”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表现欲强的特点,但有时受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是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的,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引导。教师的语言评价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彰显出智慧、巧妙、温暖的魅力,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语言评价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运用深情、关爱、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对学生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当体会到自己在教师心中的位置时,学生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在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们把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读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希望教师能叫到自己。环顾全班学生之后,我发现只有一个小女孩低着头,没有举手。我走过去问道:“你不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所喜欢的句子吗?”她怯怯地望着我说:“老师,我喜欢这一个句子,可是我读不准,所以不敢读,同学们会笑话我的。”我看了看她指的句子,突然明白了,因为受方言的影响,这一句“……叶子肥美……”中,她会把“肥美”读成“huǐ美”。我说:“不用害怕,现在你跟老师先读读‘肥’字的发音。”在我纠正了几遍后,她就能读得很正确了。这时,我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请这个女孩给大家读读她所喜欢的句子,好吗?”在我鼓励的目光和微笑中,她非常准确顺利地读完这段句子。我对她的朗读进行了表扬,小女孩的脸激动得红扑扑的。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需要得到教师鼓励的时候,教师那充满深情、关爱、赞赏的语言,往往会给予学生无穷的力量。他们由此会变得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8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魅力;幼儿语言能力;积极影响

幼儿时期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孩子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获取对成长有利信息等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阶段,幼儿教师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语言魅力,即语言简洁明了、具有引导性、趣味性等方面内容,全方位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积极影响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一、启蒙幼儿语言能力

(一)渗透语言信息

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语言,他们主要通过“听”来获取来自外界的声音,几乎所有孩子在幼儿阶段都是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形成自身语言风格的。2-6岁是他们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语言能力启蒙阶段,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文章前段内容所述,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最关键的是对外界声音的获取。因此,幼儿教师要在与孩子日常交流过程中加强对孩子语言信息的渗透,让孩子可以接触到积极有用的语言信息,并要保证这些语言信息的渗透可以通畅、深入,进而唤醒孩子天性中就存在的语言能力。教师的语言魅力就是这个信息渗透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

(二)语言信息渗透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魅力可以传达出如母亲般安逸祥和的情感,可以为幼儿营造适合的语言发展环境。这些积极作用在鼓励幼儿学会接受来自外界信息的同时,还能有效引导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理解信息中包含的意义及情感。除此之外,语言魅力中的安抚作用还可以让幼儿保持在放松状态、不排斥来自外界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接收信息的效率,促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启蒙。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师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又一积极影响。幼儿经过语言启蒙对语言的运用有了初步认识,而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培养及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处于语言敏感期,对语言信息不具备分辨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习惯大多来自对外界声音的模仿,教师是他们除父母之外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因此,若教师没有适当的语言能力及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及得体。例如,教师在与幼儿接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方言及网络流行语,要保证普通话发音准确、标准,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语感,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保证语言文明理智,减少甚至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表达不清或者词不达意现象,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工作中,对孩子进行不适当的批评。因此,幼儿教师木身也要学会运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教导,帮助幼儿养成规范的语言能力意识,提高幼儿准确表达语言的能力。

三、正确引导幼儿语言情绪

(一)语言情绪的概念

语言情绪指的是使用者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带有的情绪、情感,比如自信、自卑,开心、难过,得意、沮丧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幼儿处于语言能力发展阶段,面对陌生的环境或者陌生的人通常会感到出焦虑、不安,不愿甚至不敢与他人交流。倘若在这个时候不能得到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会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开口说话的恐惧感,这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又一积极影响表现在此—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对幼儿语言情绪进行处理或者引导,甚至可以培养幼儿正面的语言情绪,帮助孩子喜欢上使用语言。

(二)如何引导幼儿语言情绪

第9篇

在新课程理念中,语言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关注、实施充满魅力的语言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改进学习方法,增进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魅力呢?

一、适时引导,生成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运用有效及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燃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

如一位教师教学《小露珠的梦》一文,开课时让学生先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想,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周游世界,有的想成为宇航员……答案可谓精彩纷呈。突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的梦想就是当神仙。”听到这个回答,教师明显一怔,但她很快走到男孩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男孩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很显然,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教师对这独特的回答没有赞赏的同时,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使学生自主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问题,从而纠正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错误倾向。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教师用及时评价来鉴别,做出价值判断。

二、机智幽默,生机盎然

机智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教师机智幽默的评价语言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不露痕迹的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文中写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铿锵有力。

此时,教师摸着孩子的头,笑了笑说:“对谁说话呢?”学生们和听课教师都笑了,该学生也心领神会,又读了一遍,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安慰,充满了耐心说服,读出了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度,读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两个方面的统一。这样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获得一次次思维上的飞跃。

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鲜活的,教师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常常能化尴尬为神奇,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转贴于

三、巧妙否定,引领方向

语言评价的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了生命力。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要多激励,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否定。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

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引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教师的评价语言注重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评价语言应似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滋润着学生心田,如春风一般和煦,抚慰着学生心灵,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沉浸在浓浓的师爱之中,获得向上的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四、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第10篇

[关键词] 商业英语广告 修辞 广告修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对外交往的加深与扩大,广告已逐步发展成为企业促进销售,开拓市场的一个主要手段,同时又是企业和消费者获取商品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英语广告中,广告撰稿人为了生动有趣地宣传商品的信息特征,形象逼真地描述消费者使用商品后的感受,常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印象,最终达到商品宣传、推广的目的。本文就从商业英语广告修辞法的角度来谈谈英语语言的魅力。

一、比喻

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见修辞手法它能不同程度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唤起消费者对新产品美好心理联想。如: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l-on your lips.把口红比喻成satin(缎子),显然是这种口红涂在唇上好似穿上光亮柔滑细薄透亮的绸缎一样,使唇更富于激情。又如:consulate香烟广告:cool as a mountain stream,cool fresh consulate(似山中溪流,给你新鲜气息),读者看了会觉得此烟可给读者以神仙般的感受。再如:Like a good neighbor, State Farm is there.(State Farm Insurance)此例中,运用常用的比喻词llke,将保险公司喻为好邻居。圣经以爱邻如己训导世人,在信仰基都教的国家里,自然人人皆知。就是在中国,也有 “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现在有州农场保险公司为邻,随时为您服务,亲切之情油然而生,且这一比喻颇富文化底蕴能打动人之常情。

二、语言幽默的双关

利用双关可以收到诙谐幽默的效果,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提高广告语言的艺术性,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7 up…The Uncola The un and only.”(七喜…非可乐惟一的非可乐)文中的“un”一方面是法语词,意义近于“one”,而英语习语“one and only”意为“惟一”;另一方面,“un”是一个前缀,“uncola”(非可乐),这正是七喜饮料定位广告的诉求点,突出其寓意。又如:“We doctor shoes,heel them,attend to their dyeing neds and save their soles。”这是美国密歇根一家修鞋店广告牌所写的。这则广告虽然短小却通篇双关,且是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并用,颇引人注日。句中“doctor”的意思可以是医治也可以是“修复”,“heel”可解释为“治愈”。也可以是“钉鞋跟”。属于语义双关。而dyeing与dying同音。sole与soul同音。是谐音双关。这则广告的表面意思是:“我们提供修鞋、钉鞋跟、给鞋染色、纳鞋底等服务。”而它暗含的意思却是为鞋子看病。治愈他们。满足他们切身的需要。拯救他们的灵魂。把修理鞋子象征为医生治疗病人、上帝拯救人类灵魂一样的崇高事业。同时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他们服务的质量。整则广告充满幽默感,颇引人兴趣。

三、和谐悦耳的韵律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惟一的愉悦器官的芬芳气息。押韵是运用语音的声音规律,使广告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增强广告的感染力。如:Spare, shapely and sensational――one step dressing.省料、匀称、激情――一步裙。其中的spare, shapely及sensational 3个单词均押字母“S”或说押辅音[S]的头韵,3个词从短到长,逐步加深印象,令人过目难忘。又如:Mind your own business.这是一句常用的口语,汉语的意思是“别管闲事”。用这句口语来做招聘广告的标题,巧妙运用字面意义,意为:自己的事自己管。具体意思是:到我们这里工作,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场所,雇佣自己的办公人员,并自己管理日常事物。试看一则女士泳装广告:Flash.Dash.Classic splash!闪光、炫耀、经典的飞溅一该则广告只有4个词,其中3个词押[]的尾韵。营造出水边丽人身着亮丽泳衣一跃入水,溅起美丽水花的美妙意境。

四、拟人

拟人在广告中颇受青睐。其原因在于把要推销的商品拟人化。赋予产品人的性格与思想感情,让其自我介绍。自己向读者宣传,这不仅可使商品的特性与功能更为突出感人,给人鲜明的印象,且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从而引起共鸣。如一则提供皮包修理服务的广告中有一句“Wherever it hurts,we’11 heal it”(不管它哪里疼痛,我们都会使它愈合),运用拟人手法,把坏的皮包比作受伤的人,把修理它比作使它愈合,形象贴切、生动有趣。又如She has her own spirit and it graces everyone she comes near. 她有自己的精神,所到之处,人人因之更加美丽。此广告将香水拟人化,She既指广告画上钟爱此种香水的佳人,又指香水本身,还自然而然地点明,其专为女性所用。再如:Oscar de la Renta knows what makes a woman beautifu1.Oscar de la Renta深知女人的美丽之道。这种表达要比明确讲出产品的优点含义更丰富,更能打动那些具有强烈爱美之心的女士。

五、结 语

从以上的各种实例来看,广告英语是一种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常常运用各种修辞,用艺术的形式实现商业目的。它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开拓读者的丰富想像,引发读者对商品产生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广告的鼓动性、说服性,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也让人欣赏到广告语言的魅力。掌握好英语广告的相关特点,从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情,对有效宣传本国产品,促使其占领国际市场,有一定的现实功效。

参考文献:

[1]周晓 周怡:现代英语广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第11篇

一、具有“兼工带写”意味的用笔

油画用笔的直接产物即笔触,笔触是油画艺术中审美表达的重要语言,它不仅是作品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也是审美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沟通的重要手段。笔触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生发于心,是内心情感的传达媒介。“菲钦童年随父亲学习绘画和雕刻的经历,使得他一生都保留了对‘手艺’的敬畏。”并获得了无可比拟驾驭手和笔的高超技艺。

他的绘画作品既体现了用笔的细腻婉约又具有表现性绘画的力量,这种写实与表现性相结合的绘画样式与中国小写意绘画的“兼工带写”的意味相呼应,形意并重,意味悠长。例如《画家之妻肖像》《女儿肖像》等,面部结构与神情处理精准而细致入微,头发、衣服及背景则大刀阔斧意笔革草。这种写实与表现性绘画技法的互为转换使观者心灵产生强烈震撼,分明表现的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精神世界的水融。

菲钦作品中笔触的聚与散、厚与簿、长与短、虚与实恣意纵横挥洒自如体现着强烈的形式美感:

第一,对比与变化:对比和变化是作品赖以产生生动气息的重要因素。在画面中由于空间变化、主次关系,画面中不同物体的质感的变化而使笔触的运用、处理也产生相应的对比、变化。在《我的父亲肖像》这幅作品中,天空采用平涂的方式用笔滑润而薄,而在处理人物形象时,则笔触干涩、奔放而不失立体感,充分表现了人物皮肤和衣服的质感,使老年“父亲”威严、倔强的性格生动而形象,整幅画作凝重有力。作品《菲钦的妻子和女儿伊雅》中“妻子”与“女儿”面部笔触细腻、柔和,衣服、头发和背景光线用笔厚重而洒脱,鲜明的对比关系即产生了虚实,也加强了空间和质感,极具视觉视觉冲击力,俨然一曲伟大母爱的颂歌。

第二,和谐与统一:对比与变化使菲钦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具有生机、波澜和直射心魄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对比与变化在主题的需要、情感表达动机的控制下,同时也是和谐、统一而浑然一体的。笔触在菲钦超强的形式感控制力之下,复杂而不混乱、纷繁而不琐碎,在激情碰撞中求得和谐,在纵横交错中既得绩一。《瓦里娅・阿达拉茨卡娅肖像》中这一特征显得尤为突出,背景的平刷与人物结构性用笔,前景衬布的平涂与以点、线等跳跃性用笔塑造的静物在作品的构成关系中,笔触犹如音符的跳动,和谐而统一。小女孩的清纯柔恣与宽敞复杂的室内空间呈现一种别样的情趣。统一使笔触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所描绘物象的结构、质感特性,画面形成整体,和谐中加强对比则使菲钦主观情感在作品得以释放。

第三,节奏与韵律:菲钦作品中用笔的对比与变化、和谐与统一,使笔触与笔触之间构成彼此之间的顾盼、呼应,产生富有美的韵味和节律变化。笔触的运动、变化、组合产生了一种具有表情的节律,这种节奏、韵律是整个画面中笔触整体构成形态的体现。笔触的对比,呼应有如交响乐般雄浑激荡、波澜壮阔。在风俗画作品《冲洗》中笔触之间相互组合、错落,笔触形态的起伏变化既造成一种视觉美的韵律感,少女们在劳动中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是送给俄罗斯女性的赞歌,与观者心灵产生强烈共鸣。

二、神秘的色层之美

“菲钦为追求画面色彩的丰富和浓重,常常在旧画布上作画,这种尝试显得格外厚重、复杂,可以得到一种意外的神秘的效果。”由此可见,他对丰富而神秘的色层变化是刻意追求的。预先铺设底色和灵活多变的笔触是他得到色层变化的主要手段,作画中他经常在干且厚重的色层上用笔轻轻掠过或用刮刀刮出底色得到偶发,并且待色块干后再添加一些小面积具有装饰性的色彩,画面颜色显得格外跳跃诱人,取得一种交错复杂、耐人寻味的色层。这种色层令画面散发出诱人而神秘的气息,使对象的质感、体积、量感魔幻般地呈现出来。同时,再现物象和技法制作上充满了美的韵律。他的作品色层上透明、形色上和谐的神秘美感,使油画的材质美发挥出永久的魅力。

三、特殊的肌理之美

第12篇

[关键词] 广告 词汇 修辞 艺术魅力 商业推销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在商业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广告的职能是用最吸引人的方式介绍一个商品的质量,清楚地说明购买该商品的理由,引起大众对它的注意和好感,英语论文并立即产生购买它的欲望。这就决定了广告英语必须达到迅速影响和劝告的作用。广告英语这种通过表意和移情而实现劝说功能的语言,同讲究生动形象、含蓄蕴藉与追求各种艺术效果的文学语言相比,以及同讲究真实、简明的新闻报道语言相比,可以说具有奇特的语言形式和文体特点。

一、广告文字创作的重要特征

1.文字新颖醒目,刺激记忆,促进销售。

2.重复—成功广告之秘诀(不论是广告的重复出现,还是广告文字中的运用重复修辞手段)。

3.文字简单—有时人们并不一定想阅读广告,因此,广告则必须迅即表述其信息内容,不可浪费语言文字。字词、句子、段落的简短有助于阐明信息,使之易于阅读,接受。

4.文字通俗易懂,涵义明确—如果读者迟疑在某一不认识的字前,该广告自然失去了应有的注意力。因此,广告文字语言须通俗易懂,涵义明确,不可用深奥难解,涵义模糊之词。

二、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1.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广告英语的用词与普通英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必须一目了然,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和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如: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ent customs One level of comfort, Worldwide(一家航空公司的广告)。动词多用短音节的最常用的词,比较上口。

2.模拟创造新词。为了促销其产品,广告商总是不断地挖空心思,创造新词,借以标新立异,吸引顾客按照英语的构词规律,毕业论文造一个独创的、能为读者所理解的词或短词,可有效地加强广告的新奇和生动,也增强吸引力。广告英语生造新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拼。在英国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DRINKA PINTA MILK A DAY这是一则劝人每天喝一瓶牛奶的广告.全文应是:Drink a pint of milk a day。这则广告利用发音把广告文字巧妙地组合,创意新颖,离奇醒目。因为这则广告的流行,pinta一词竟成了牛奶的代名词。例如牛奶涨价,不说milk has gone up.连报纸上也说pinta has gone up。有些广告文甚至给pinta加上了’s,变成了复数形式.

(2)造字。例如: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这是一条饮料广告。”Orangemostest”来源于Orange——most —— est,其中most与est都表示形容词的最高级,在此与orange连用,借以表现这种饮料的“高质量, 高纯度,高⋯⋯”给人丰富的联想。3 .借用外来词。英美国家中的许多商品都是直接由国外进口或者虽由本国生产却富于国外风味。因此商品广告中便经常出现外来语字眼,以表示商品所拥有的迥异风味或较高的质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广告英语中,使用得最多的外来语是法语和西班牙语. 如:

(1)Bon Voyage(一路平安)常用作香水牌号。因为法国以生产香水和化妆品著称于世, 所以美容品中加上一点法语会增强这些商品的价值。

(2)Perrier——.with added .Je ne sais quoi 这是一则介绍法国软饮料的广告

“je ne sais quoi”是一句法语意为“I don’t know what”这里使用简单的法语,既增强了消费者对此饮料的好奇,又增添了它的正宗法国风味。

4.运用复合词。用复合词的构成较灵活、有新异感,故广告英语中复合词用得很多。像color-freshness颜色鲜艳,fragrant-aroma香气馥郁,top-quality bulbs高品质灯泡,up-to-the-minute fashion最新款式的服装,line-dry一晾就干,shining-clean净亮,quickfrozen food速冻食品。

5.大量形容词的使用。在广告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形容词.而且大都是评价性形容词及其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广告英语中的形容词按其修饰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情况,为顾客介绍商品的各种性能;另一类是对商品作主观评价,这类形容词有强烈的赞扬性和感情色彩,硕士论文称之为评价性形容词(evaluative adjectives ) ,如good , real . beautiful , delicious , true , fresh , mar-velour,wonderful, super, special, big, large, oversized.)等都是评价性形容词。为了推销商品,广告商们自然要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那么最能打动人心的词汇就是评价性形容词。

What a Good time for a Good taste of a kent?——Kent 烟Why our special teas make your precious moments even more precious?——Lipton 茶

三、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排比、比喻、押韵、拟人、夸张、设问等。现分别举例如下:

1.双关(Pun)。双关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异义或一词多义现象使一句话产生两层不同的意思,即“一语双关”例如: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加拿大酒广告)

上述广告中的spirit是个多义词,如作“烈性酒”解,全句可理解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如作“精神”解时,全句则意为“加拿大独特的国民精神”。spirit在广告中具有上述双重意义,令读者无法排斥其中任何一个,别具一格。

2.排比(Parallelism)。排比句本身不仅使句子简化而且重点突出给读者造成一贯而下的气势。

When you are cool, tea will warm you

When you are hot, tea will cool you

When you are sad, tea will cheer you

When you are excited, tea will calm you

这种结构富有节奏感,有利于强调语势,突出重点,激发消费者对茶叶的激情。广告英语使用排比句读起来节奏性强、音韵对称既突出了产品质量优先的优点又使读者享受了广告语言的美。

3.头韵。押韵( Rhythming)本是诗歌的写作技巧,然而广告英语却常常加以移植押韵可以使语言抑扬顿错,流畅回环,便于吟唱,便于记忆押韵分为头韵和尾韵两种而头韵在广告英语中更为常见,如:

Go for Gold

这是Gold Seal酒的广告,它不仅充分利用了Gold一词的意义,使人觉得这酒像金子一样宝贵,而且利用了它与go 头韵相同的特点,医学论文使得广告简明生动,节奏平衡,容易上口,便于记忆。

另外像:

Wing your way with wings waiting for you—(Asian Airline韩亚航空)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易记易诵。

4.比喻。比喻(Analogy)是一种不把要说的事物明确真实地说出来、而用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表现的修辞方式,如:

What’s on your arm should be as beautiful as who’s on it.

这是Citizen表的广告文句,广告图是男女手臂相挽的特写,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和谐美感。文句与画面相得益彰、明喻的运用使广告形象生动迷人,易于打动人。比喻是广告英语主要的修辞格,它使得广告英语精炼,形象,生

动, 变抽象为具体, 变模糊为鲜明, 变虚幻为实在。

5.拟人。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指把东西或其他生物当作人来描写的修辞法,这种修辞手法给商品以生命,使它变得有人情味,给消费者一种亲切感。如:

“Terylence” keeps its promises. (“涤纶”商标,信誉卓著)

Flowers by BEAUTY spread from the heart. (“美人”鲜花,倾诉衷肠)

Peony stands out for taste. ( 牡丹香烟,醇味盖冠)

上述广告中,无论是鲜花(flowers) ,商标(Terylene)还是香烟(peony)都被描述为能说会道、像有生命的人一样,这无疑会在商品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亲近感,引起人们的兴趣。

6.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s)相当数量的广告英语一反平铺直叙的写法,在开头和结尾采用设问句,提出问题让读者急迫地去浏览广告,去深思,然后得出十分肯定的结论这样的修辞手段自然比劝告读者更富有说服力。据统计,每30 句中就会出现一个设问句。广告英语中设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问句有些问句以对话出现,显得十分活泼,具有口语体色彩。例如:

Why your skin drinks it down so quickly?(玉兰油护肤品广告)

Are you still feeding your six month old an infant formula? (婴儿食品广告)

Can you tell cheese from real cheese? (农舍牌英国乳酪广告)

总之,广告英语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常常运用各种修辞,目的是用艺术的形式实现商业目的。它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职称论文开拓读者的丰富想象,引发读者对商品产生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广告的鼓动性、说服性,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也让人欣赏到广告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晓丽:[M]《广告英语与实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P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