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

时间:2023-05-29 17:5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言的魅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的魅力

第1篇

“炊烟是一群无骨的动物,善于表达幸福、温馨、热情、喜悦的情感。它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瓦缝里,门缝里,窗户缝里,烟筒里,汩汩冒出来,无可阻挡,激情四射。一进入天空就如同牛羊进入开阔的草原,任意驰骋。也仿佛流水奔入宽阔的海洋,随意奔涌。在天空中张扬着、奔跑着、舞蹈着。把幸福扯成一片片旗帜,把温馨拧成一股股绳索,把热情放飞成一个个风筝,把喜悦扭成一支支舞蹈,生动、优美、豪放。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生动的图案。”

文段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创设了“魔幻”般的意境,这些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突破了现实的制约,增强了艺术的魅力。

联想是客观实在的,想象是虚空缥缈的。联想,由此及彼;想象,创设情境。它们在概念上貌似不同,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

善于联想和想象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拥有了它,我们才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可以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情感是语言的魂灵

“岁月未老,萤的繁盛不再。但它就是一支散漫的曲子,余韵绕梁,让人咀嚼;就如童年沙滩上的五色的贝壳,泛着淡淡的光,常被我捡起、珍藏......原来,它寄托着我简单的快乐、朴素的幸福,它滋润着我坦然的情怀、悠然的人生。

重游于岁月的河谷,我宁愿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从黄昏开始就兀自徘徊在老屋前歆享这一缕一缕清凉的夜风,尽情地品味这曾经被萤彻底美化了的夜晚。”

文章是用来反映生活,抒思,挖掘思想的。在写作中我们不可太过直白,太过简单,太过矫情,我们要用带着点性灵的鲜活的文字符号去表达,而那些所谓的符号本身就应该带点情味儿,就如天上流动的云彩,就似空谷悦耳的鸟唱,就是幽园中馨香的花枝。

文无定法,语多变化。以上几点,不可能“各自为战”,它们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我们要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

发现美不是轻而易举的,但美的东西是掩饰不住的。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获得美的享受不难,用语言传达美的感受也应该很容易吧。

炼字炼词是语言的耀眼的光环

“许多天籁之音遗落在山村的角角落落,它们能穿透人的心灵,也让我觅到了久别重逢的知音。那声音如上苍随意抛洒的花絮,随着轻快的风不停地兜转;像美艳的精灵迈着细碎的步子款款走来,脉脉含情;像斑斑点点的朝阳,百折千回地撩拨着我的心弦,于是那温馨甜蜜的感觉扩散开来,似乎我的每一个毛孔都无比的欢畅。”

这段文字里用了“遗落”“穿透”“兜转”“觅到”“走来”“撩拨”“扩散”等动词,用了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洁。一字一词准确生动了,整个文段就有了无尽意趣绵长滋味。

古人吟诗赋词,为了表达的需要,就要炼字炼词深入地推敲,以期达到形象生动、含蓄隽永的效果,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的美感。“炼词”首先要炼动词,诗文的意象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起来的,恰巧动词能使那些意象更加鲜活灵动;其次是炼形容词,我们在只言片语中,要准确地摹写景物,突出特点,寄托情怀等,就不能不字斟句酌,经济笔墨,巧加修饰润色。

第2篇

2、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

3、爱情因执着而幸福,爱情也因执着而痛苦;爱情因缘份而诞生,爱情也因缘尽而分手。

4、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5、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

6、彼岸的烟花终于凋零,圣殿的神火奄奄一息,我看见你孩童般的笑容,你问,天堂塌陷的时候,我们的罪行是否终被宽恕。

7、别离,是为了重聚。

8、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天天飞到我的窗前,只要我将手伸想天空,你就会神奇地出现。

9、不能见面的时候,他们互相思念。可是一旦能够见面,一旦再走在一起,他们又会互相折磨。

10、当爱情来临,当然也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是要付出的,也要学习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从此,人生不再纯粹。

看过此唯美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2011最牛B的语言90后经典小语言关于人格魅力的名言

11、当一切都成为过去,闭上眼睛,仍然忘不了,那些曾经在你梦里开出的花。

12、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13、开朗活泼而不失分寸,积极进取而不莽撞痴迷,智慧靓丽而不孤芳自赏,适应环境而不自暴自弃。你的人格真有魅力!

14、每个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不是因为歌的旋律有多动听或歌词写的有多美,而是因为这首歌在说着你的故事!

15、每一片花瓣,都带有我真挚的祝福,款款关怀,绵绵祝福,声声问候,拜托清风传送,愿鲜花与绿叶结伴,点缀你绚丽的人生,愿你永远快乐

16、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17、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看过此唯美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2011最牛B的语言90后经典小语言关于人格魅力的名言

18、青春失去难买到,快乐自信是法宝。别让忧伤缠住你,笑口常开心态好。为人处事要豁达,修心养性少烦恼。健身美体妆容靓,魅力四射不会老!

19、人总会老的,容貌终究是件会褪色的华美的袍。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洒脱和丰厚的学识,你就会发现魅力就在自己手中,而不像握在手里的流沙那样稍纵即逝。

20、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21、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

22、同一个人,是没法给你相同的痛苦的。当他重复地伤害你,那个伤口已经习惯了,感觉已经麻木了,无论在给他伤害多少次,也远远不如第一次受的伤那么痛了。

23、痛苦常来自比较,而幸福多源于感恩。

24、我们常说有些人、有些事只有在失去后才发现它是重要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也有些事物只有在失去它以后才会发现它并不重要。

25、我们也许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又被两个人所爱。遗憾的是,我们只能跟其中一个厮守到老。

26、我说过我不是天使,即使是天使,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哪怕给我一个关爱的眼神,但没有,什么都没有。

27、我忘记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了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着我的脸。

28、我想知道,那些,仓惶南飞的鸟群,究竟带走了谁的思念?

看过此唯美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2011最牛B的语言90后经典小语言关于人格魅力的名言

29、我心眼儿有些小,但是不缺;我脾气很好,但不是没有!

30、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换一个人,都不会天色常蓝。

31、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32、学会承受痛苦。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变,不需要你自己说,别人会看得到。

33、因为有星,夜才不会黑暗;因为有天,海才一片蔚蓝;因为有梦,生命充满期盼;因为有你,生活充满笑颜,因为有你,我的世界一片灿烂!

34、有些人和你注定只可能是两条不会有交集的平行线,尽管你们每天都会相遇。

35、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36、这世上只有两种人:凡事都想得开的人,和凡事都想不开的人。

第3篇

[关键词]经典台词 语言的艺术 诗性言说

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是一部未经宣传却火爆荧屏以及畅销碟市的电视剧。2007年,这部由兰小龙编剧、康洪雷导演、王宝强主演的军旅电视剧剧在各地电视台一播再播,收视率依然一路飘红。论坛中有数以万计的热帖热烈讨论这部剧集。在2007中国电视佳作大票选中,该剧一口气连夺“年度最优秀电视剧”“年度最佳编剧”和“年度催泪弹”三项大奖,取得了高票房、高收视,更获得了好口碑,出现了“许三多”现象,剧中的经典台词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流行语。一部没有爱情、没有大腕、没有流行的市场元素的“三无”电视居《士兵突击》成了荧屏最大的收视热点。原因要归结于有个性的编、导、演这三个元素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组合碰撞。《士兵突击》之所以成功是多因素造成的:导演的匠心独运,演员的激情演绎。幕后的制作加工,但在诸多因素中,兰小龙的长篇小说《士兵突击》基础,是前提。

兰小龙在谈到创作经验的时候,甚至不承认《士兵突击》是一个故事,他说他创作之前不会去策划这个故事,“我要求我的每一句话都要吸引观众,所以我是写台词,不是写故事。为什么会这样?4个字:‘本该如此’。你既然写戏,又是写这种戏,你注定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这是我理解的戏剧。”“我写一个东西。第一重要的肯定不是情节。甚至都不是人物,是每句词。”

的确,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栖居之地。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文学。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作家汪曾祺曾这样认为:“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构成了小说家创作风格的主要部分。将小说创作理解为语言的艺术,重视小说语言的审美特性,是小说家成功的要素。

兰小龙的《士兵突击》,故事完整、人物饱满、情感丰厚、加之内敛朴实的叙事方式,使得全剧艺术创作的完整性达到一个当代军事题材创作的新高度。许多观众在观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后被其经典台词所吸引。展开了对小说《士兵突击》的延伸阅读。笔者认为小说《士兵突击》的语言丰富多彩,富有魅力,具有如下特点:

生动形象

《士兵突击》的语言之所以富有魅力,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活泼。而生动形象主要归功于巧妙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式。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使道理清楚明白,易于接受,给人以深刻印象。出现在电视剧中,就避免了空洞生硬的说教,利于表演。例如小说中的明喻:“其实谁是骡子谁是马显而易见。我是新兵连最早现形的骡子,而成才是新兵连最出色的马”“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再如暗喻:“咱们三五三团的一把刀,对敌人是尖刀,对训练是剃刀,对自己是剔骨刀”“七连是个人,就站在这,比这房子高,比那树还高。伤痕累累。可从来就没倒,所以它叫钢,钢铁的意志钢铁汉”“你就是我的地狱!”还有借喻:“你这样的人,自己心里就开着花。班长走了,帮你割了心里头最后一把草。”“蓝天白云,一开一片花……我怎么就空投到这泥潭里来了……”有些地方则是明喻、暗喻、借喻兼而有之。如:“因为你更可怜巴巴,比我刚来时更像一团扶不起来的泥巴。没办法,他就要把我们这些泥巴捏成了人形,让泥巴也会自爱和自尊。”作者运用的比喻中暗喻、借喻较多。且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而不是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这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展现。他在运用比喻时还注意了喻体的新颖性,如将好兵喻为“马”。孬兵喻为“骡子”,“七连”喻为“钢铁汉”,从而给读者和观众以独特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幽默诙谐

《士兵突击》的语言是幽默的,这种幽默不是庸俗的,无聊的,而是寓庄于谐。作者巧妙地运用时空的错位,突然的逆转营造了一种喜剧氛围,令大家开怀一笑,同时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然的逆转:例如在新兵连,许三多把连长高城说的话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其中包括许多闻所未闻的军事术语),高城第一次冲他笑了。当许三多喜滋滋地道:“报告连长,背下来好写信给我爸!”高城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你们全排临睡前把《保密手册》写三遍!――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问的不要问!”这种欣赏与惩罚在刹那间的逆转产生了喜剧效果,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勤奋的新兵和一个严中有爱的连长。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这种出乎意料的反差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情绪与情节的跳转也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小说还善于运用时空的错位增加幽默元素《士兵突击》第二章的第九节:在家乡的山上,二和问他“干吗要当兵?”许三多犹豫了一下:“有句话,说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是为了同一目的走到一起来的。这个目的就是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疆土……”这样的书面语出现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一个自然的环境里,出现在兄弟二人的对话中这样一个私人的谈话场合,不合时宜。显得滑稽可笑。许三多的憨傻、木讷可见一斑。类似这样的语言举不胜举,在不经意间的跳转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

自然流畅

《士兵突击》语言是自然流畅的,如行云流水。自然源于生活化、口语化,明白晓畅。比如对剧中人的称呼:“许木木”“三呆子”“傻子”“装甲老虎”“屠夫”“南瓜”“绝情坑主”。准确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身份特点。这样的语言朴实真实鲜活、富有生命力。再如连长高城的语言:“炊事班都没了,吃锅盖啊?”“失败是成功的亲娘!”白铁军:“猪都被你气死了!”这样本色的语言拉近了作品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容易被大家接受。语言的流畅在于句式的错落有致,散句中对偶、排比句的运用产生了效果。例如:对偶的运用:“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年少轻狂,幸福时光”“明明是个强人,偏生一副熊样”“苍蝇飞上去劈叉,蚊子踩上去打滑”对偶句音和谐匀称,琅琅上口,简洁有力。伍六一“照顾我的人,让我照顾你的人,被我们挤走的人。让我成了现在这样的人,让你成了现在这样的人,还能有谁?”对偶句和散句结合运用。整齐中追求变化,活泼自然,增强了表现力。排比句:“二十一岁我丢了班长。二十二岁我没了七连,二十三岁我会失去什么?”排比句整齐有力,有节奏感,语意连贯,引导读者和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增加小说的主题的丰富内涵。

深刻睿智

作者兰小龙比较喜欢存在主义哲学。他 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在追问,而且处在焦虑之中。于是他在小说中不断追问存在的意义,将笔触指向灵魂深处。小说中深刻睿智的句子多次出现,许多话语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座右铭。“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很多复杂的事情其实是简单的。”“平平常常,那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啊”“不要对一件没做过的事说没有意义”“信任这种天赋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过日子就是问题叠了问题。”“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尽了最大努力”“我们没有选择顶不住的权利”“藏着掖着。才能出奇制胜。”“你的战友甚至你的敌人,需要你去理解、融洽和经历”“快是快,可那真不是最重要的。”“心稳了。手也就稳”这样的语言内涵丰厚,用简洁地概括了人生的哲理。小说《士兵突击》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一句话:“步兵就是一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坚持、相信、真诚、团结、珍惜……许三多坚守的东西正是浮躁社会中人们所缺失的。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宗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指南针。它告诉人们无论在多么寂寞和艰难的情况下,也不能抛弃亲情、友情、战友情等人间真情:不能放弃信念、理想和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是哲学、是人生、是教我们成长的历史。“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

蕴涵真情

为什么一部“纯男人”的小说这么煽情。赚走读者那么多眼泪?兰晓龙说,这正是因为它反映出了当代军人真实而又纯粹的情感世界,展现了男人们的内心世界,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士兵突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用友情代替爱情”。深厚、真挚的战友情、兄弟情,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集中体现在入连仪式、班长退伍等场面。如《士兵突击》第六章第五节许三多的入连仪式:“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还有那首豪气冲天、充满阳刚之气的钢七连连歌:“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小说善于在情感的处理上做文章,在情感的表达上不但真实而且细腻。《士兵突击》第六章第二节:当许三多接到团部命令要离开五班的时候,他说:“我离开过家了……我不愿意再离开家。”许三多的声音让每个人都心酸《士兵突击》第十一章第五节:班长史今退伍。许三多趴在包上不让走,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做傻子……大家都跟傻子说话……傻子不怕人走……他不伤心”伍班副:“许三多,你说的对,我们不是朋友还是什么呢?”共同经历过艰难的考验甚至生死考验的战友情、兄弟情恐怕是其他任何情感都难以比拟的。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和读者。朴素而深沉的情感击中了观众和读者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总之,《士兵突击》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自然流畅、深刻睿智、蕴涵真情。呈现多姿多彩的特点。给予观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刻的人生启迪,给予观众多层面全方位的艺术享受。电视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独具匠心的创造指导以及演员准确到位的个性演绎。但这些首先是由小说《士兵突击》独特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本身既有实用性。又有诗性的一面。文学是将语言的“诗性”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话语实践。艺术表达必须是诗性的表达,以语言为载体的小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必须达到诗的境界。《士兵突击》的文学语言是诗性言说,诗性言说唤醒了生命,追求人们生存境况和生命体验的本真显现。小说《士兵突击》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只有简简单单的话:“好好活”“不抛弃、不放弃”“常相守是个考验”,这些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言。这些话呼唤情感的回归,感召着人们热爱生活,激励着人们坚守与执著。

第4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语言变形 变形魅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40-01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作者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 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这是春回大地时的姹紫嫣红、无限生机。再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春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也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酸涩到肥肥黄黄的圆甜,那黄中带红的丰润,如何不叫人馋涎欲滴!以上各句中的“动”“多”“冷”“悦”“空”“绿”“闹”等都是活用词,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各有妙用,但其共同点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中国古典诗歌中词序的颠倒

在古典诗歌中为了适应格律诗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常有倒置词序的现象。主要有:

2.1定语与中心词倒置

“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中,“一树高”―― “一高树”。

2.2主语与宾语倒置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泉声咽危石”―― “危石咽泉声”:受到了高而险的石头的阻挡,清泉发出低沉的声音;“日色冷青松” ――“青松冷日色”:深山松林葱郁,使照在青松上的阳光也给人寒冷的感觉。

2.3状语与谓语的倒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抒情主人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十二个字,表意丰富,即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那“层林尽染”的万山,那“竟发”的百舸,长空搏击的雄鹰,嬉戏的游鱼……景色雄奇,色彩瑰丽,给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这种倒装手法的应用,使诗歌语言凝练、言简意赅,用有限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疏朗流畅,节奏鲜明。

3 中国古典诗歌中字词的省略

第5篇

【关键词】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50-02

优美的课堂语言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如魏书生的语言娓娓动听,于漪的语言诗化美,程翔的语言激情澎湃等等,都能很好地打动学生的心弦。有人描绘教师语言的巨大魅力:“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她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于是沙漠有了绿洲;她像一线晨光穿透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消息;她像普罗米修斯的圣火,给人带来的光明,照彻上下五千年。”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

准确,是教学语言的最起码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先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教师的语言要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用于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让语言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那时那刻所要教的,确切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将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因而,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语言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帖。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在一次报告中别开生面地把一只公鸡抱上讲台,周围撒些米,强捺着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可鸡怎么也不吃。但人一旦放手走开,公鸡便自动而贪婪地啄起米来。由此,他联系到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何等重要!有些教师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把现成书本结论硬“喂”给学生,其结果适得其反,而且养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还要求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形式,把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重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对那些可以自然地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活泼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表述;对那些较为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层层“阶梯”,通过丰富生动的课堂双边活动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步步入深。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洁

简洁就是用比较经济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内容。言不在多,意达则灵。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内容或信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四、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幽默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语言艺术;思想政治教学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性

    初中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的教育,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性是其显着特征之一,因而,政治课的教学语言必须严谨、精当,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首先,政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准确规范地使用政治专业术语。准确规范地使用专业术语,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反之,如果一味强调通俗,将术语任意简单化,或者混淆概念,用语不确切,学生学到的不仅不是“通俗”的政治,甚至可能是一堆“垃圾”政治。

    专业表述的要求,也适用于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强调,中考的主观题答卷,必须是专业的表述,切忌没有理论表述基础的自我语言。在堂上练习或提问中,我绝不允许学生太多的自我语言(结合自身分析情况除外)。同一意思表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术语或直接引用课本的专业句子。

    以专业性、科学性规范政治教师课堂术语,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贯彻落实到学生的自觉表达中,更应以学生的专业表达为出发点、落脚点。

    其次,政治课教师还应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新语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涌现出一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群,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及时汲取新的“营养”,确保教师的“思维机器”既能“有米可炊”,又能给学生提供一股“活水”。

    我带的班级,课前5分钟设置学生活动环节:时政点评。学生的精心设置,常带来最新、最受关注的时政热点。教师的位置,需要给学生一个更高度的认识,提升他们对时政的认识、抨击和分析能力。这需要不断汲取的营养成份,如:信息不对称、犯罪成本等跨学科概念。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与时俱进的活水。

    (二)逻辑性

    逻辑性是政治课教学的精髓。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语言的表达,还是联系实际的发挥,都必须体现逻辑性。而逻辑性以层层推进为载体得以实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确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所以,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思路清晰,敏锐把握问题的本质,破题简洁明快,入题新颖独特,论题精辟深刻,联系实际合情合理,并且要讲究表达上的启承转合,遵循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样”的思路,层层推进。

    当然,对知识适当的梳理,则起到画龙点睛的明朗效果。

    (三)生动性

    政治教师应当化理为情,融情入理,情理交融,运用具体形象、生动优美的言词把理论注入学生的脑海。

    首先,是语速的调整,感情的交融。教师语言应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平铺直叙的语调,波澜全无的情感,只能让课堂成为一潭死水。此种状况下的师生,即使面对面,也如背靠背,更谈不上“师生平等对话了”。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衷而言于表”,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充满感情,让感情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从而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此时此刻,语言效果能上升到另一境界:激励性。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沉默、停顿”,也是在必要时可以巧用的一种艺术。新课标以人为本,需要政治教师能巧妙设置课堂“空白点”,让学生自主性得以发挥。给学生思考、表达观点的空间,让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转化。

    其次,要注重运用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妥贴的比喻,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适当的反问,能启发学生穷根究底,积极探索;强烈的对比,能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以鲜明的例子或时政热点为载体,以修辞为手段,把实实在在理论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逐步“随心所欲不逾矩”“芬芳遍地醉君心”的境界。

    (四)启发性

    思维的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是要告诉学生怎样才能获得知识的果实。

    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刻意把话说错,可以达到两个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下接第150页)

    (上接第141页)性得以发挥的同时,知识在强调中得以掌握。这是一个“教师刻意犯错------学生指出------教师纠正”的活动过程。例如:教师说“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一致”,学生指出“应该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教师纠正“根本一致,具体问题上可能存在矛盾”。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驾驭”课堂。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强调激励性和启发性。不仅口吐莲花,更吐出哲理之真,教师红烛之善,学生人格之美。

    二、简述教师在课堂语言中所展现的人格与魅力

    (一)关注学生心理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是一个心理场,有不同的心理镜像在课堂中活动。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语言、体态,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拉进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优美的姿态、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同样能增强政治课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总能以期待的眼神回望学生;在学生进行列举的时候,我总能扳手指给他盘点等,实践证明,教师细微的动作,不仅能传达尊重、关爱的信息,还能给学生无言的鼓励。所以,体态语言,应渗透在教学语言中。这是个人特色、个人魅力的体现,更是一堂和谐的政治课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自信心的展现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句,必须明确而且言之有物。以高度的自信心,驾御课堂。特别是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给学生顿悟的感觉。反之,敷衍了事,是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的。

    总的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渊博的学识;源于善良和慈爱,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课堂上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

    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起带进去。”教师把人格魅力注入活的语言,带进初中政治课堂,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5).

    [2]余文森.重建教师的专业形象和权威性[J].福建教育,2004,(3A).

    [3]谢世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J].成才,2004,(2).

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魅力;语言发展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口语的发展。且有专家研究表明,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孩子们表达交流、获取信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时期,幼儿教师对孩子们的语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幼儿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即语言的简单准确、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等方面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更是影响巨大。所以,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教师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并从中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

一、引导幼儿的语言启蒙

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来说,可以追溯到出生,自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语言学习和发展,他们通过听来对外界语言进行信息并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表达来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而2-6岁的幼儿时期就是他们通过模仿来形成自身语言风格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语言启蒙的时期,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其以后语言的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正如上文所说,在幼儿语言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外界语言输入。所以,为了做好幼儿的语言启蒙,幼儿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有用的语言信息,并保持这些信息的通畅,从而唤起他们学习语言的天性。其中,教师的语言魅力正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们要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传达出如同母亲般安详的情感来安抚幼儿,营造出一种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不仅能够鼓励他们学会接受外界信息,还能引导他们学会在倾听中理解对方的信息和情感。除此之外,这样的安抚还能够让幼儿随时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对外界信息不排除,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幼儿接收信息的效率,最终达到完成语言启蒙的目的。

二、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是幼儿教师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另一个影响。幼儿经过语言启蒙对语言的重要性有了认识,而语言最终是为表达交流服务的,因此为了幼儿的语言发展更应该让其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2~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期,对语言没有辨别能力,他们的说话方式,语言习惯等大多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模仿而形成,而教师更是他们首要的模仿对象。因此,如果教师没有合格的语言能力和语言魅力,无疑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十分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得体性。例如:在与孩子们接触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方言和网络语言,并且在说话时做到普通话发音清楚、表达准确,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当学会运用文明理智的语言来与孩子们交流,尽可能地避免在交流时出现表达不清、词不达意的情况,更不能因为自身情绪等原因对孩子进行辱骂,例如“你怎么这么笨”“烦死了”之类的话。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学会合理地运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去教导幼儿,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和准确使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幼儿语言情绪的正面引导

语言情绪,简单来说,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所带有的情绪,或自信开心,或自备沮丧等。且有关研究表明,因为自身的年龄的原因,处于语言发展阶段的幼儿们在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的同伴时常常会感到害羞、胆怯,不敢或不愿说话。因此,如果在这时,幼儿教师不能对孩子们的语言情绪进行正确引导的话,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说话感到恐惧,甚至厌恶说话,而这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幼儿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又一个影响即在此,它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孩子们的语言情绪,甚至培养他们正面的语言情绪,让孩子们喜欢上运用语言。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当出现厌学、自闭等情绪时做到积极引导;而当孩子们感到自信开心时,又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真正喜欢上说话交流。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孩子们讲益智故事,然后让他们进行讨论,鼓励和支持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表达想法时,即使出现语言混乱,词不达意的情况,教师也不必过于紧张,而应将其看作孩子们开始表达的第一步,先对他们予以肯定和表扬,然后再对他们的不足予以纠正。通过这样的鼓励和肯定,孩子们就会感觉到成就感,从而培养了他们正面的语言情绪。

四、结语

综上可知,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处于语言发展阶段的幼儿们十分重要,在幼儿的成长和心智发展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启发和教导孩子们不断运用语言交流,从而促进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增强专业知识,掌握幼儿教育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蒋新华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新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黄世革.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4(14)

第8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语言文字 学生 综合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语文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并能使小学生们具有综合运用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们认识字并能更好的运用。语文中语言文字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与人文性相统一,所以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呢?作为教育局教科室一名教研员,对本区内的多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走访调研,现就如何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问题与同行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了解语言文字是基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维持和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基础性作用。学好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的重要,小学是语言文化学习的启蒙地。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取决于正确的指导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更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来讲,能让他们学习的更好就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无论学什么,都要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求学欲望。对于小学语文中的语言文字学习是很有乐趣的。教师要选择良好的教学手段来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轨道。在语言文字教学上,教师可以用反例教学方法来让小朋友们知道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举出大家在说话时候由于语言文字运用的不美观而导致的误会等等。这样学生们就会了解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大家就会想知道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自然兴趣由心而生。

三、大量阅读能培养语感

经过教师们的共同探讨,大家认为语文课中最常用而且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果的训练项目——阅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到文章中去走个来回”,也有人这样论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会充满个性色彩,极富有创造性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阅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能力,又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欣赏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基础是理解,即读懂文章。这正是语言文字共同需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练笔做准备,进而提高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目前小学阅读教学大多都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浅层上,而达不到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师们会经常在课堂上讲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积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解,都是先通过“读”来完成的。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逐渐深入地读书就能让学生们有所进步。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引读、泛读等多元探读,或读全文,或读重点段,或读重点句子,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验文章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韵味美,丰富学生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学生智慧,使之更深邃。这样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读的多了就会更加有体会,甚至有很多学生会将书中那些精美的语句转变成自己的话语。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学习中不断的获悉更多的知识是最关键的。阅读教学使学生感悟语言能力不断增强,使学生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从而更好更灵活的使用语言文字,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四、知识重在积累

语言积累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只有语言精华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在说写中灵活运用。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朗读和背诵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训练途径。语言规范、词汇丰富的名篇佳作,若能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格要求,指导学生背诵,养成背诵的好习惯。当前教学也有教师认为积累语言就是记忆、背诵。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读背内容,教给读背方法,但是为什么重点背诵某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语言精华在什么地方?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学生只会背诵不会运用也无济于事。只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学生自身的反复实践。才能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和习惯。

五、口语交际能强化语言

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想说”、“会说”,语文课才能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的让学生想说、敢说。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表达交流,在说话训练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如:学了《陶校长的演讲》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把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学了《师恩难忘》一文后,可通过多种途径的读,引导学生复述第五自然段。在迁移练习中,进行一次说话训练:在教过你的教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事说一说。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才能形成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归纳到自己的语言当中。

六、语言文字的运用

第9篇

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一些弊病,比较常见的有:朗读时“多字、漏字”;朗读时“唱读”;读破句;“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轻重不分,过于平淡……针对朗读时存在的种种弊病,我试图进行了反思,发现我们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课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朗读成了教学中一个过度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生读了女生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著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部分”,或“把激动的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例如,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重读,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要。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第三,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四,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第五,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三、 积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在引导学生读《月光曲》一课第九自然段时,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到了大海,大海的波浪,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乐曲中。

四、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齐读、领读、轮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一般说来,低年级常运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有利于静思默想,潜心思考。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艰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朱自清的《匆匆》。

五、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教学语言;儿童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75-1一说到“儿童化语言”,我们就想到“饭饭、糖糖”这些模仿孩子说话语气的词汇。这决不是真正的“儿童化语言”,所谓“儿童化语言”是指教师从符合低段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出发,用自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语气要亲切,富有感彩,句子要以单句、短句、疑问句、感叹句为主,词汇多采用一些叠词、象声词、语气助词,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具有亲和力,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低年级儿童的独立评价能力还很差,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基本上是来自成人的评价,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对儿童,我们只有用心去爱他们,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氛围,使他们情绪轻松愉快,他们自然也就“亲其师,信其道”,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运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呢?

一、昵称拉近距离

每个儿童都是家长的宝贝疙瘩,他们都有各自的昵称。昵称是家长对孩子爱的浓缩,爱的期盼。有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叫叫他们的昵称,那略略拉长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显得那么亲切,孩子在一瞬间就对教师产生无比的信任和亲切感,能一下拉近师生之间感情的距离。

语文课上,王济正在开小差,老师提醒他:“天天,你要认真听讲哦!”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而且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这样的批评里面包含着友善、关心,孩子从中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我的老师多么喜欢我呀,她还知道我的小名呢,我得好好听讲了!

二、适时的“甜言蜜语”

做母亲的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母亲不管对孩子怎样,孩子还是对自己的母亲最亲。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无论表情,还是语气,都渗透着浓浓的情,甜甜的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多用如同母亲般亲切的“甜言蜜语”,注重语言的童趣,要把硬邦邦的“同学们好。”换成了“小朋友好!”,总喜欢称赞他们“哇!今天小朋友唱的歌特别好听,老师真想再听一次,可以吗?”“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图上错误的地方,该奖一朵小红花啦!”结果儿童学得兴趣盎然。这就充分证明了要想低年级儿童喜欢上自己的课,必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满甜甜的童趣。如果想要提醒一位做小动作的孩子,只要轻轻地说:“吴越小朋友坐得多端正啊!”做小动作的孩子马上就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那认真的模样仿佛他就是刚才那个被表扬的孩子。

三、善用无声语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低年级儿童还具有幼儿的心理特征。他们情感上的内心体验较肤浅,他们喜欢或不喜欢谁,主要是从一些具体的关系出发。例如,“陈鸣小朋友给了我一颗糖,还给我看图画书,我喜欢他。杜佳其小朋友骂我,我不喜欢他。”课堂上,教师一个甜甜的笑容,就可以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教师经常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儿童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一个赞赏鼓励的目光,可以给孩子无比的信心和力量。教师也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孩子,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儿童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儿童的注意。

身体语言是指人的四肢举止动作所发射的意念和情感。它作用于外,显示自己的意念和力量,犹如催发感情的酵母,胜似千言万语。孩子在学习上落后了,教师轻轻的搂抱可以缓解他焦虑的心情,亲切的抚摸可以让他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进步了,对他竖起大拇指;退步了,竖一个小指以示警告。为了使孩子信守诺言,教师还可以和他用小指拉钩……师生间一个个小小的动作,足以使师生关系融洽,尽显温情。

课堂上,身体语言使用得当,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在《登鹳雀楼》中,为了使儿童不仅能理解“白日依山尽”的意思,而且能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诗情画意,江苏的徐亚燕老师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在导入和初读环节完成后,

师: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现在老师读,你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

教师借用动作演示,在儿童面前呈现了“白日依山尽”的夕阳下山图,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带给儿童美妙、动感的画面。一改过去将意蕴深刻、有着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的解词释句的教学,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化的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儿童化教学语言,以达到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有声语言应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个班主任,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了。当学生错了时,微笑着说:“知道错了,改正就好!”让他们的心中出现一些温暖的色调。实践证明,班主任一味板着脸说教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班主任充满情感性的话语再加上亲切自然的微笑,一定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二、有声的语言应让学生感到“备受尊重”

尊重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耐心是一泓甘淳的春风,宽容和善待是一块甜甜的棒棒糖。

有一次我发现一名学生做随堂练习时,趴在桌子上迟迟不动笔,旁边一名孩子有些看不下去,站起来便说:“老师,他趴在桌上什么也不做。”我对这位告状的同学说:“做作业前是要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吧!相信他想好后会做作业的。”说完后,那学生慢慢抬起头来,向我投以感激的目光,然后拿起笔,在本子上立即写起来。班主任遇到这类揭发或议论同学短处的情况时,语言如果是那么善意、宽容,而不是训斥或责骂,给他们“退路”,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

三、有声的语言应让学生感到“情深意浓”

我们班主任老师当学生范了错误时,大发雷霆,凛然不可侵犯,只顾自己说得痛快,不顾学生得内心感受,训斥、打骂、辱骂,使学生视老师为仇家,越压越不服。正确得途径应该调查研究,尊重学生,以情深意浓的语言,晓畅简明的事理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谈优点,字字洋溢着喜爱的神情;指缺点,句句包含殷殷之意。这样的谈话何尝不是滋润心田的细雨啊!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轻松完美的解决问题,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

(一)会说话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用眼睛,十分巧妙地把自己要表达的复杂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例如,上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向教室鱼贯而入,但嬉闹谈笑声此起彼伏,这时班主任只需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或重点紧盯调皮的学生,教室里便会很快安静下来。日常交流中,班主任信任的目光,会让学生信心百倍;鼓励的目光,会增加学生进步的勇气;当学生成功时,班主任赞许的目光,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以目光传情,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彼此更加亲切,这份的情感十分珍贵。

(二)会暗示的动作

班主任的动作能传递各种管理信息。班主任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有鲜明的直观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不只是听老师在说些什么,更在看老师在做些什么,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才能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班主任走进教室,只要捡起一片纸屑,就能带动学生把座位周围的纸屑拾净;自习课哪个学生学习不安心,只要班主任往其身后一站,他马上会收敛。又如放学了,随手关上一扇窗户;学生病了,用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测一下他的体温……诸如此类的细节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三)不当体态误导。

消极的体态语对教育教学效果起负作用,损坏教师形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误导学生的言行。在诸多不良体态中,最忌斥责性食指点动,食指指向学生,上下点动,以表示老师的强烈不满和批评、斥责。这种手势带有强烈的否定色彩,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损伤,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次,班主任老师在遇心情不佳、情绪波动之时,千万切忌以掌击物,以宣愤怒。怒气填胸、不可遏制猛拍桌面以宣泄愤怒,当时老师是出气了,可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损伤,要么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而封闭心扉,形成师生交流障碍;要么使学生产生逆反抗拒心理,更难与教师合作,甚至起到反面教育作用,学生犯起错来变本加厉,有错不改或明知故犯。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不良体态动作不仅有损教师形象,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厌恶反感,拉开师生距离。

第12篇

一、准确、精炼、富有科学性是思品课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思想品德课不仅是学校德育和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而且它也是一门科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要把这些内容讲得清楚、透彻、易懂,首先应该符合学科的特点,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它表现为在讲授知识时要严谨、准确、要言不繁、干净利落。如在讲“责任”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引入责任的概念:同学们,我们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到初显成熟的中学生,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脚步,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与长辈;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关爱社会、热心公益……而这些就是责任。这样,几个事例通过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责任”这个词的概念了。当然要做到准确、精炼、富有科学性就要求老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弄清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让课堂精彩纷呈

课堂不但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地,富有情感的语言应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把书本知识搬给学生、教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呆板,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所以要想吸引学生,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就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受到德的熏陶、智的启迪、美的洗礼,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且富有实效的思品课教学创造条件。如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时,一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有个不情之请,每年国庆7天假,我都呆在家里休息,今年老师想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假期。如果你是导游,你会为我选择哪种消费方式?当然这个消费方式应该考虑我的喜好和收入水平保证老师心甘情愿的去花钱。”听了这话,很多学生思考对策,并分享交流。所以富有感染力是思想政治课语言的魅力所在。

实践证明,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力,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如幽默就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语言艺术,它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教学中的反映,它能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还有很多,为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必须真正地领悟教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精心设计与整合教学语言,从而使思品课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三、思辩性、逻辑性能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所以教育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了解已知的世界,更要培养学生能从已知的知识中发现规律,从已知的世界中思考未来。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一个能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世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能思想的人。”学生获得这些思想靠什么?靠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在辨析中发现,在验证中推理。

思品课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语言特征就是它的思辩性、逻辑性,它是思品课语言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严密的论证、恰当的判断、推理合乎逻辑,有着极强的思想说服力。它的目的在于启发诱导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将观点与材料、前提与结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得出结论,这种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所以,思辩性、逻辑性的语言是思想政治课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必然要求。语言的逻辑性、思辨性包含着智慧的兴芒,让学生的心灵振撼,从而使课堂教学深刻、完美。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昨儿,这儿是一座村庄》问(1)“昨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这儿”指的是什么地方?(2)“这儿”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几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最后使结论非常有力。又如在“合理消费”一课中,老师这样结束:我想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来总结:只有用好每一分钱,你才会成功处理好自己的生活。

四、鲜明时代特点是思想政治课语言永葆青春的奥秘

当代社会日新月异,多姿多彩的生活也不断反映到思品课中来。但仍有教师语言落后于时代的现象,这不但使学生听了乏味,甚至闹出笑话。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体现时代精神呢?

(一)首先要求我们所传授的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同时又能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服务。如在讲《环境保护 人人有责》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感谢同学们精心、细致地调查。也正是这些调查,让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真实、直观的家乡环境画面。当然,这些画面中有的美不胜收,也有的则丑陋不堪。下面我要问同学们了,同样是环境,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实质是什么的差距啊?

生:道德素质的差距。

师:看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同学们,我们不能只看他人身上的差距,还要找到自己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