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1:4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融媒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融媒体;基层媒体;宣传工作;传统媒体;控制形式
融媒体实际上是各种媒介载体的混合,它可以将不同媒体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合力,减少多个媒体之间的竞争,实现更广阔的宣传覆盖面[1-2]。但是在融媒体大幅度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媒体的宣传工作同时也受到了冲击。基层媒体的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及不稳定性,相对难以控制,并且工作内容也非常繁琐,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3-4]。因此,研究融媒体时期下基层媒体宣传工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基层媒体的宣传工作较为分散,需要先将不同媒体对应的宣传工作进行划分,避免恶性竞争。结合信息传输平台以及集成系统,实现互补性融合,增加新旧媒体的现实融合价值,建立可持续的融合发展结构[5]。
1基层媒体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融合媒体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宣传体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稳定性[6]。在此基础上,基层媒体宣传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活动传播媒体的信息,这样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会无法合理、合规地将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引导[7]。面对现状,还需要优化完善相应的宣传工作,以此来提升基层媒体的宣传效果[8]。进而更好地捕捉到新闻的热点,并在展示新闻的同时完善基层的宣传工作,实现新闻宣传与实际宣传的两促进,进一步提升人民大众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从而加强基层媒体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应变吸引力。
2基层媒体宣传工作存在问题
2.1基层媒体的融合度不高
在融媒体时期,基层的媒体宣传工作建设目前仍停留在组织融合的发展阶段。由于在宣传的过程中存在变化的过程,这部分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并且宣传内容不固定。因此,可以通过对媒体宣传平台的构架来完善对应宣传工作的执行进度以及效果。虽然依靠平台宣传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是有着一定的弊端的。举例来说:平台的宣传工作稳定性较差,一旦发生运行故障,无法进行有效的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在内容编制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人员配置冗余,造成宣传内容的严重重叠现象。
2.2缺乏整合资源的能力,仅能完成简单联合,无法形成关联性较强的宣传链条
部分基层媒体在进行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媒体宣传资源的控制以及处理效果较差,未形成独立的思路,只能依靠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实现物理宣传融合。但是这样的宣传模式无法利用融媒体实现宣传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无法得到宣传内容在全平台的良好展示。
2.3宣传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
宣传人员对于宣传内容不熟练,造成媒体资源配合度不高,影响宣传效果。在通过融媒体宣传的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对于各个宣传工作者的日常工作的执行与扩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导致基层媒体的宣传工作呈现的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
3融媒体时期基层媒体宣传工作分析
3.1优化基层政府服务扩展宣传路径
融媒体宣传方式对比于传统的宣传方式,具有更强的灵活应变性。在基层媒体宣传的过程中,相关的服务也会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升级变化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宣传的路径和形式,同时对于其他关联的基层工作的宣传也会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基层政府服务与基层媒体的宣传工作逐渐有了一定的融合趋势,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对于内容的建设以及宣传也形成了更为高效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形成更加贴合实际的媒体宣传路径。目前阶段,我国政府的媒体宣传形式逐渐实现了更新改革,基本是依据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处理的,通常会创建对应的新媒体或者融媒体平台,将所需要或者公示的相关信息通过平台发表至对应的区域,以此来实现媒体的日常宣传。不仅如此,这种结合新媒体以及融媒体实现宣传的形式还可以扩大整体的宣传范围、提升工作的综合效率及质量、加强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等优势的均衡融合。
3.2创建信息化的基层媒体宣传服务平台
媒体宣传服务平台是一种较为新颖且效果显著的媒体宣传形式,在最近几年被较多地应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传统的媒体宣传平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以及缺陷,相关的应用宣传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的传媒行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严重的打击。为了加强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提升整体的宣传质量,需要依据实际的需求,创建更加灵活稳定的信息化的基层媒体宣传服务平台。我国的融媒体发展一向是立足于信息的传输与共享的,通过两者的结合,可以对媒体的信息做出强化宣传,以此来进一步“统一”信息的具体宣传时间。这样的形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无论是在对宣传工作的管理或者是控制上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通过创建基层媒体宣传服务平台来增加宣传工作的路径。举例来说:可以在服务平台中创建对应的控制管理区域,将不同宣传工作进行分类处理,公共留言板可以将宣传的内容进行布置,以此来加强宣传的力度。另外,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聚合新旧媒体,将所得出的资源与社会生活服务融合在一起,完善优化平台的执行效果,从而扩展宣传的路径,为融媒体基层媒体宣传提供数据支持。
3.3加强宣传内容资源分享共赢
通常情况下,对于基层媒体的宣传工作的实施,首先需要加强宣传者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实现宣传资源的分布与共享,实现更加高效的互惠共赢。所以,在进行宣传的前期,可以通过新闻策划去确定对应的内容,同时,再依据时下的热点新闻,对初始的内容做出修饰以及处理,使社会大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确所宣传内容的核心点,建立对应的层级设计,分别可以划分为初级层级设计、中级层级设计以及顶层设计。不同的层级对于宣传的工作都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初始的层级一般负责多宣传资源以及内容做出采集、汇总、整合,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部分相对较为繁琐,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保持严谨,确保无误差;随后,是中层设计,这部分是对初始层级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作整理的,一般具有决策性,对于较好的宣传资源或者内容,中层级执行人员会对其筛选留用,而相反,一些不实的资源内容,经过核实会被淘汰,所以中层级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顶层设计一般是用于决策的,确定宣传的具体应用内容,负责与各个宣传部门进行关联交流,进而确定最终的宣传形式,以确保媒体宣传顺利实施。
3.4突破人才瓶颈
融媒体的应用与关联自然少不了人才的加持,所以,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宣传工作。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将重心转移至高校人才的培养之上,可以通过对现有人员进行新媒体传播理论、传播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形成礼教双向培养,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并且在合适的时间之内,进行实践经验的积攒,便于其在未来工作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成为新闻素养+新媒体技能+大数据分析兼具的融媒体人才。其次,部分的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瓶颈期,这一问题对于宣传工作也会造成对应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初始基础上提升人才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引进外校综合力量,依据实际的需求,构建对应的培养机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具有专业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瓶颈期。
3.5迎合主流媒体宣传形势
媒体的宣传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实际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会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基层媒体的宣传人员要时刻把握主流媒体宣传形势,结合自身的宣传模式做出迎合,确保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可使用性。现如今,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也逐渐成熟,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受众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也是千变万化,同时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也提升了宣传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更加有利于完成媒体工作的改革以及创新。另外,迎合主流媒体宣传形势,还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相同的宣传格局,打破传统媒体宣传的限制,互联网思维以及技术也会对其做出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具有中心化、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宣传传播模式,进而帮助我国媒体行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结语
媒体工作的更新以及改革实际上是相对较为复杂的,涉及较多的社会问题,所以在优化完善对应宣传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对应的影响因素。另外,宣传工作也需要设立坚持推陈出新、契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并在基础之上,进一步做到贴合现实、贴近生活,具有真实、全面、系统的特征。在基层媒体宣传工作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贴近一线,对于宣传工作的逻辑思维不断开拓,结合现今自媒体的发展现状,构建更具灵活性的宣传工作模式,使相关行业逐渐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加宣传工作的社会价值,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奇峰,邓浩江,王玲芳.信息中心网络缓存决策策略综述[J].网络新媒体技术,2021,56(2):1-9,30.
[2]孙浩博.融媒体时代报业集团转型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2):253-254.
[3]陈琦,项春雅.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214-216.
[4]陈兴海.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工作探究[J].才智,2019(30):241.
[5]袁璐.高校融媒体建设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探究——以宜春学院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9):85-87.
[6]王琪.新媒体视角下加强基层党建宣传工作探究[J].记者摇篮,2019(12):25-26.
[7]王睿佳.融媒体时代企业宣传培训工作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0(3):29-30.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新闻传播 传播策划
媒介融合下的微博、微信、各大新闻客户端随之出现,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一些新闻能够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传播,人们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断方便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从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数据来看,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七点六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逐渐上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目前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七点三亿人,相比于2016年底增加了二千九百万人,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百分之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能够使人们依靠一部手机形成知行玩乐的趋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在裂变,相应产生了微博、新闻客户端、手机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媒介出现的形式也在逐渐趋向于多样化,消费者也可以体验到多元化的感受,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看到相同新闻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介平台了解相关的新闻信息内容。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具有真实性和交互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用户获取新闻信息,带动人们参与的热情。随着现代化数字技术推进的媒介融合,也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变革和发展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影响不仅是单方面的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也属于一种基础性、结构性的变革。它是通过解放个人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操控能力,进而使整个社会上的传播单位从一种机构变成个人的形式,从源头和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实务。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刷屏,可以接收到各种新闻客户端或者一些各大门户网站推送的最新信息或者热点新闻,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新闻讯息,从而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不可或缺的渠道。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融合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传统的传媒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或者微博一些新闻信息内容,电视节目也可以利用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将新闻信息推送。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认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也由传统的被动转变为主动接受,同时拥有很多的选择权来选择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随着观众对娱乐新闻的热情不断高涨,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因此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就应从源头上转变新闻传播内容以及形式,不断迎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策划的重要性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下对电视新闻传播进行策划是适应目前媒体竞争的需求,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也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大挑战和冲击,尤其是一些新闻领域日益趋向白热化的竞争更是带动了新闻媒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现如今新闻策划已被很多人关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相对落后,因此就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才能挖掘出新闻资源和内容的最大限度价值。电视新闻传播策划能够为电视节目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没有经过策划就传播出去,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就较平庸。当新闻报道比较通俗时,就会降低用户对新闻节目了解的主动性,难以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电视新闻传播节目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就比较差。电视新闻传播策划是一个媒体塑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赢得自身良性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电视传播媒介必须树立自身的品牌意识,讲求品牌效益,因此就需要从新闻策划开始,打造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精品。新闻策划更是关系着新闻的采编与实践,随着新闻领域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新闻策划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会在新闻报道中展示出来,因此媒介工作人员开展新闻策划,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掌握大量的社会需求,才能对新闻传播节目进行很好的策划。这同时也可以让记者和编辑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三、电视新闻传播策划的方式
(一)电视新闻报道策划要注重内容
在一个新闻传播节目当中,只有内容新颖,才会引起更多观众的喜欢,内容对于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是制胜的重要途径。新闻报道首先要进行新闻策划,策划时要选择一些比较好的方式来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选择题材上一定要注意选择比较新颖的观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就是要更加贴近观众和人们所关注的一些民生问题,挑选的新闻事例也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次就是根据策划方案将策划前期准备做妥当,最后就是以新闻节目报道形式和角度制定最合适的新闻策划方案,制定方案时也要多准备几个,方便后期的修改和调动。在一次次的策划中吸取和总结经验,不断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
(二)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片要进行包装
电视新闻内容虽然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持续关注,但如果有一个好看的包装就能够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美观,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最后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节目还要拥有自身鲜明的主题、适宜的字幕包装等。在对电视新闻节目包装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包装的形式要与内容相符,可以适当的根据电视新闻节目播放的特色和内容进行宣传片的确定。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片进行包装,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形式进行创新、声音进行创新、画面要有冲击感、文案素材要连贯具有思想。在形式的创新方式上,要不断强化内容的视觉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声音的创新要结合宣传的对象,融入恰当的音乐。画面的创新需要将视觉冲击和文化底蕴相结合,要富有节目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色。文案是整个宣传片的灵魂,因此需要具有说服力、全面和精辟等特点。可以将宣传片的基调与情绪紧密结合,将故事作为出发点进行选取,进而感染观众。
(三)电视新闻节目适当的选择一些特技
特技属于一种丰富影视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手段,运用特技的目的就是要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具有更强的解说性,能够让观众对电视节目有一个更具体和形象的理解。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适当运用一些特技,然后配合主持人的讲解,就能够全面并且真切的还原新闻节目的现场过程,一些比较形象的画面还能够使观众过目不忘。特技可以优化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因此在特技的添加中需要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在特技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对新闻节目进行如实的报道,掌握分寸和尺度。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数字制做成波状或者柱形表格给观众留下更加直观的印象,也可以将新闻节目中出现的地理位置做成地图类型,观众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此外也可以对一些原因的画面进行放大或者放慢强调性处理,让观众看起来一目了然。
媒介融合是指将原本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是多种媒介发展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媒介融合的实现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对我国新闻传播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弥补了传统新闻传播的局限,能够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为此,文章结合融媒体语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就融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中的新媒体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1 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1 报纸和广播融合
现阶段,报纸和广播电视的融合表现在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闻频道的资源共享,电视台将采访回来的新闻发散到各个媒介,报纸的编辑人员又为广播提供稿件,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双向交流互动模式。在报社对各类媒体的统一规划下,电视和报纸以及其他媒体的融合、资源共享程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在多种媒体的融合下,报刊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增强。比如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运用媒介融合的方式更快的向媒介传播信息,增加了传播速度也更好地整合了资源。
1.2 电视和网络的融合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怎样加强二者的结合,促进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最著名的要数网剧的热播了,网络视频最大的收益来源于广告,而当下在广电总局的准则里确实要减少广告的投放,所以看似充满矛盾的双方却在进行着融合,各大视频门户网站将自己的视频投放到电视当中,用增加IP流量的方式进行盈利,而电视台只需要进行投放就好避免了版权的战争,也避免了电视剧引进的成本,最典型的要属于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拥有自己的网站―芒果网并同时开通了视频客户端,用这种点播的方式去避免电视转瞬即逝的缺点,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电视和网络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持,打造了能够满足不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受众有更加直观的了解,电视也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在去年的春运路况上,可以分析出人口移动的数量还有方向,更好地向受众解读“春运”。
1.3 “互联网+”和新闻传播的融合
“互联网+”的时代将技术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使社会朝着及时化的方向发展,而能够为这一目标提供支持的无外乎需要更多开放的平台还有云计算。苹果公司前CEO在2010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吸引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竞争,作为一家软件驱动公司我们将软件平台战略放在第一位。”继苹果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发平台供给用户使用,谷歌超越了雅虎、安卓超越了苹果。那么开放的平台对新闻传播带来了那些影响呢?
媒介应用发展对媒体资源、社会资源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共享理念。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下,媒介融合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快速、广泛、多样的特点。在网络时代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社会迎来了“全民记者”时代,利用短视频的方式,或开设直播频道的方式得以实现。在融媒体背景下,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多元的信息支持,从而增强信息传播影响力。现代媒介的存在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介是用户传递信息的重要资源,媒介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吸引用户,增强用户的忠诚度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在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更加注重受众体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每个人在自己的终端上所显示的新闻内容是不同的,个性化的新闻创作和编订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w验。媒介融合背景下能够增强信息传播的立体化和形象感,增强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体验。中央电视台在解读“一带一路”当中将HR虚拟体验技术融合进传统直播间,从现场去感知事件。
2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2.1 促进传媒向新媒体的过度发展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要积极迎接挑战,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度。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度的过程中,首先,新闻传播需要利用自身信息源和专业采编力量打造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网站,凤凰网的新闻客户端通过客户自己选择标签的方式进行新闻的推送,在网站上实现各类新闻资源的有效共享,并为观众交流提供重要社区支持,也缩短了观众和者之间的距离,加强媒介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在媒介融合的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主体发生变化,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主体,通过自媒体的方式散播信息。媒介融合能够为群众了解和新闻感受提供更多平台的支持,同时也解决了不同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新闻的传播。同时,新闻记者也可以利用有价值的线索进行新闻新闻报道,在不影响新闻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新闻传播成本。
2.2 加大对标题党的惩治力度
伴随新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和信息时代阅读者所需信息量的增加出现了一些误导民众选择的标题,这些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产生了误导,严重扭曲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郑观应认为:“据事直书,实事求是,而曲直自分,是非自见,必无妄言谰语,子虚乌有之谈,以参错期间,然后民信不疑。”对于这种现象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最近国家光电总局对包括“内涵段子”在内的一系列App进行整治。首先,加强对新媒体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力度。即要求新媒体新闻传播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而且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关注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自律意识和法律道德意识。其次,加大对标题党民事侵权执法力度。对于新闻报道严重的标题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借助法律形式进行处理。多个门户网站也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视频审查团队,对读者上传的每一条信息进行审查,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应完善相应的处罚制度。
2.3 突破时空对新闻传播的限制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能够利用多媒体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人们的信息交流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新闻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再局限在文字表达,而是可以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手段进行表达。在终端层面,智能手机的普及,平板电脑市场的拓展,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快捷的平台,各大应用商店迅速崛起App store通过桌面上的软件可以直接将客户端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通过发力云计算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快速的网络速度,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的迅速。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方式的诞生使新闻的传播更加的人性化,一条新闻的通过不断地转发或转载可以形成次方传播,所以信息的监管则显得尤为重要。
2.4 完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监督管理
从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网络媒体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在融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能够利用先进的沟通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在这种不加约束的新闻感受传播中在无形中放大了社会公众的集体情绪,加上一些机构团体出于个人利益的需求,或商业利益的驱使借助负面的公众情绪编造了各类网络谣言,失去了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从传播源的角度进行考虑,确保传播源的健康和真实,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新的技术形式来监督新闻评论的传播,我国政府机关通过开通微博进行问政,也开发出相应的App,使得政务服务更加的快捷和高效,“北京交警”App可以针对交通事故、路况信息、证件办理进行快速的处理。但是现在社会中仍有不良行为,针对肆意宣传负面情绪、恶意编造谣言的人要加大打击力度。再次从政府角度出发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提出?矸炊约傩挛诺暮艉牛?但在近几年,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加深,媒体竞争日渐激烈,形成了不正当的传播。这也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能够把握住自己职业的最后一条底线。
[关键词]融媒体平台;流动党员;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21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将“融媒体”平台引入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融媒体”理念主要是指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将多种媒体形态融合于一身,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媒体生态系统,在内容上,“融媒体”平台能够做到更加开放、互动,社交性也较单一媒体方式更具备优势。正是因为融媒体具备这样的特点,把它引入流动党员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势必能够更加吸引党员的关注,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日常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讨论;与此同时,能够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与流动党员的工作联系,使日常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精准到位。因此,将“融媒体”平台的概念引入当下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是立足实际发展的党建创新举措,值得推广。
2 打造流动党员管理“融媒体”平台的建议
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工作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构建流动党员管理的“融媒体”平台。
一是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有区别地突出“融媒体”平台不同的媒体频道,力争将信息做到精准输出,提升党建信息在服务对象终端移动设备上的曝光率和关注率。以高校毕业生党员和乡村在外务工党员为例,这两个群体是流动党员的两个重要群体,人员众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一样的文化认知和教育背景、生活背景,导致这两个群体使用媒体的习惯不一。针对学生群体来说,经常使用微信和微博两个媒体平台,在党建信息时,可以尽量通过这两个渠道进行,以保证信息能够被目擞没в行Ы邮堋S氪送时,在信息的编撰上,尽量选择图文并茂的方式,同时注意流行网络用语的恰当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得目标用户的认同,使他们能够接受信息的传输。对于乡村流动党员而言,由于这部分群体,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在使用媒体的习惯上,更加依赖于便利的工具,所以使用手机的频率高于使用PC电脑的频率。因此,使用微信的频率相对较高。在党建信息推送时,尽量按照微信文章的特点进行编辑制作;在内容的制作上,该群体社会经验相对学生党员更加丰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度更高,往往对涉及民生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因此,可以尽量向他们推送有关民生服务的党建信息。
二是灵活运用各种传统媒体,将线上信息与线下服务有机结合,做到党建工作有落实。虽然当下是互联网络渗透的时代,但是传统媒体在民众生活中的使用率依然占据很大比例。在打造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融媒体”平台时,除了要认真建设微信、微博等网络频道之外,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建设也要加强。甚至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二者合二为一,比如开设“微信电台”。相比一般党员,流动党员,特别是在国外漂泊或者他乡务工的流动党员,由于背井离乡,人在异地,往往更加需要情感的关怀。电台中熟悉的声音、温暖的语气比冰冷的文字能更加“直叩”心灵,引发共鸣。通过电台的形式将国家发展的情况、民生建设的情况、党建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一系列的服务要素等信息变成电波,传递的终端不仅仅是流动党员的耳朵,更是他们的心灵。不难看出,传统媒体有时的使用效果会超过现在的网络媒体。因此,熟练运用好电台、报纸等媒体是“融媒体”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流动党员群体,可以开设高校青年党建之声、海外党员之家等电台频道,党建信息。同时,也可以开发在外务工党员党建微生活等报纸栏目,在做好服务教育工作的同时,丰富他们的业务文化生活。
三是运用系统开发的概念,设计开发“融媒体”平台。在进行“融媒体”平台实际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软件系统开发的程序,先做需求分析,然后进行功能结构图的设计,最后做好功能开发以及用户的评价、反馈等。
首先是需求分析,就“融媒体”平台而言,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流动党员。因此,满足他们的需要是平台的中心工作。将需求分为系统频道、组织频道、党费收缴频道、党员信息管理频道和学习频道等五个项目。其中,系统频道主要面对平台的党建管理人员,负责整个平台的日常维护,包括信息的,后台问题的回复、党员的联络等;组织频道主要进驻各个党支部、党小组等,负责日常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开展;党费收缴频道负责流动党员的党费收缴,可以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实现;党员信息管理频道主要收录流动党员的各种基础信息,包括名字、性别等;学习频道的主要功能是各种党员学习资料,同时开放互动功能,实现线上学习交互。
平台的架构主要包括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因此,在结构图设计时,要包含微信、微博、电台、报纸和网站等多个子平台。在这些子平台下,电台主要实现与流动党员的互动,报纸主要实现向流动党员的信息,而微信、微博、网站则可以包含管理、学习、缴纳党费等多重功能,如图1所示。
四是根据“融媒体”的特点,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容的新型党建服务管理平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融合机构和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平台,开展运营和提供服务。具体来说,即是围绕流动党员服务管理这一主题,把包含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等不同媒介类型的素材进行整合与加工。现下的社会是一个融通的社会,线上的生活习惯和现下的生活习惯早已“打成一片”。因此,在建设流动党员“融媒体”平台服务体系时,要注意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在服务信息编辑时,要注意根据两种媒体的使用习惯和语言特点编辑双版本。与此同时,在对服务对象进行输出信息资源的整理时,要根据两种媒体的特点将文字信息、图片视频信息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实现资源的互融。
主要参考文献
在全媒体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推动着各类新媒体快速崛起。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与新媒体的相互博弈中呈现出融合和互补的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融合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势不可挡地扑面而来。在这种形势下,地市级广播如何借助融媒体时代的东风更好更快地发展?融媒体到底为地市级广播提供了哪些突围的便利条件?我们通过深入了解融媒体、把握融媒体与广播的关系,就可以创新思路,开拓地市级广播发展的新天地。
传统的媒体机构主要是以单一介质的面貌出现的。上个世纪末,美国学者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文字、图像和声音都可以被转化为数字信息,媒介之间的传播障碍被彻底打破,而潜在的联系被大大扩展,信息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之间自由交换流动。于是国内一些学者基于“媒介融合”的概念提出了“融媒体”的说法。所谓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换言之,融媒体不是某一个媒体,而是体现出共融互通特质的所有媒体。比如,广播会在节目中播发网络中的新闻、评论,甚至音频播客;网络上也可以刊发报纸、杂志的版面;电视台可以引入读报、手机短信参与节目互动等。我们把所有利用了新的信息技术、兼容互通的这种形态称为融媒体。融媒体有四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资源通融。就是合理整合新老媒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变各自服务为共同服务。几乎所有国家级媒体和相当数量的省级媒体都已经实现了融媒体机构上的更新,央视有自己的网站、移动电视,新华社自办新华网,入驻开心网,推出手机报,各家媒体都有自己的所属网站,就连一些资源比较好的地市级媒体也有了自己的网站。记者外出采访时,同时携带录音笔和数码相机两种采访设备,为广播和报纸、网络同时供稿,既保证了新闻稿源,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网站新闻稿件的权威性和原创能力。
二、内容兼融。传统媒体是“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作者、有限受众”,而新媒体如网络等是“无限时间、无限空间、无限作者、无限受众”。二者融合之后,稍纵即逝的广播电视节目,可在网上保留数月,人们通过网络,可获得更多对广播、电视节目在听、在视时间和内容上的选择权,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将广播、电视中因时间、空间限制无法“深入”的重要栏目和重要播出内容进行后续、互动,帮助传统媒体解决深度、广度的问题。2008北京奥运会被称为历史上“首届WEB2.0版的奥运会”,首次将新媒体列为独立转播机构,赋予新媒体奥运赛事转播权。国际奥委会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网上视频,手机电视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接收。而在奥运新闻报道的内容采集上,为了在奥运新闻大战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更有效的整合资源,“报网互动”“台网互动”等跨媒介、跨媒体的合作形式被广泛运用。
三、宣传互融。这是指建立一种新型和谐互补互信的媒体关系。打造“融媒体”,就是摆正新老媒体关系,分析新老媒体的利弊,以优势互补、扬优去劣,达到1+1>2的效果。比如,广播的迅疾、便捷,电视的直观、立体,互联网的“四个无限”(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作者、无限受众)。各媒体对“我无他有”的东西不妒忌、不害怕,对“他无我有”的不排异、不拒绝,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兼收并蓄,追求“水桶定率”。按照这个理念,我们在媒体自身宣传上相互“架势”而不是相互拆台,相互“捧场”而不是相互贬损。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宣传上的强势,营造氛围,达到效果。
四、利益共融。发展融媒体的最终目的,要有利于效益这个根本。而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多的是依靠宣传实现的,这里主要谈经济效益。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一般都会组织当地媒体策划、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如房、车展销,各种节庆,企业促销,产品展,各种大赛等。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报名、展示、投票点评,然后同步直录播,不但可以集中力量办好活动,还可以增加活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最终实现共赢。集团里给融媒体共同下达创收任务,共同洽谈大型活动项目,“一揽子”谈价,共同组织、策划、实施,利益共享。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融媒体成为利益上的“共同体”。
同央视、省级台比,地市级广播电台有规模但形不成气候——二三百人,二三个频率,制作几档新闻或专题,在划定的所属范围内播放。无论从资源还是产业,从眼前还是长远看,都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难成气候。有基础但难适应需求——城市台一般都有几十年历史,无论在技术、宣传、节目生产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受客观因素限制,不可能跟得上广播、电视日趋分众化、专业化、微内容的发展趋势和人们日益丰富、日益提高、日益挑剔的生活、娱乐需求。但现有的规模、基础给建设融媒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通过融媒体实现突破,广播电台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拓展、覆盖范围的无限扩大和创收能力的提高。
以大庆广播为例。目前,大庆人民广播电台的网站已开通了新闻、游戏、房产、企业、财经、汽车、音乐、生活、教育、美容、女性、男人、美食、家居等39个频道,广播对这些频道进行导视性宣传,栏目的所有内容全部在网站呈现,把网站作为广播资源的延伸,突破了传统媒体资源的有限性。不但全省网民可以访问,全国乃至全世界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收听大庆广播,这样就突破了空间界限,无限地扩大了广播的传播面。现在,经常有南方的听众,甚至海外同胞通过网站来了解家乡情况,回乡省亲、观光或考察投资。国内各地也有不少听众听了大庆台的节目,来信来函来电咨询、建议或索要光盘。
从创收角度看,以前频率资源有限、传播面窄、传播效果有限,通过融媒体操作后,广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急剧提升,在很多大型推广活动中,如房地产推广、商场促销、汽车展卖等活动中,取得了喜人的传播效果。通过融媒体的尝试,目前大庆广播广告连续三年实现30%左右的增长,其中的交通广播广告创收进入全国同级台前5位的行列。
(作者单位:大庆人民广播电台)
关键词:融媒体;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路径
一、引言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南部,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更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在南海航线中的重要站点。现阶段,海南省作为我国新时代丝绸之路的五个省份之一。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海南省的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交互性、融汇性的特点。海南省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海南省的独特名片。在融媒体背景的影响下,民俗文化的推广已经被打开了新的传播路径,无论是文化推广中的对象还是环境,以及推广渠道和推广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变。然而融媒体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播路径,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选择,提升海南省形象的同时,还能为文化产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融媒体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实现传播主体多元化
按照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海南省的民俗文化传播方式要依靠政府部门和民间艺术组织,以及民俗文化发展者,这三者在不同角度上维护着民俗文化,推动对外传播。海南省的政府部门主要以文化走出省内为传播路线,民间艺术组织集结了大量的海南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发展者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过程中。在现实中的推动环节中,三者往往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来推动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近几年,海南民俗文化借助不同力量实现了产业发展,并且在传播势头上来看,是不容小觑的。随着互联网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俗文化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特点,给民俗文化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和直观、良好的表达形式,以及强大的互动性,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等。而且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受益群众可实现分类,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宣传,提升了民俗文化的普及效果。融媒体还能为人们提供重复观看的功能,延续了民俗文化传播方式的有效性和空间性,最大程度发挥了融媒体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价值,可以说融媒体是一种“病毒式”的宣传、推广路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计算机用户转战到了移动终端,再加上智能手机、智能设备不断地改革换代,手机、iPad、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用户在这种移动终端的体验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时效性和新鲜感,活跃度明显提高,网民的数量持续增加。再加上5G的问世,融媒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介质,并且有广播、书刊、电视等传统媒介作为支持,无论是信息内容的丰富度还是传播速度,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二)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
在以融媒体为背景的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人们的信息接收状态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表现出了实时性和任意性。以人人都熟悉的一款软件“微信”为例,这是腾讯公司的主打产品,更是人们日常交流、互动离不开的一项移动终端APP,只要移动终端保持电量和网络,就能在微信上获取各类资源。微信中有一个模块的产品“朋友圈”,更能让好友之间互相分享民俗文化,只要对方拿出手机,就能够查阅到整个好友圈之内的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是现阶段的民俗文化传播突破时间与空间局限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更是人们接受实时信息、了解政治新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对民俗文化的传播有着明显的价值意义。
(三)提高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
融媒体虽然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但是却能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终端逐渐朝着5G靠近,移动时代下人们无论是在舆论导向、信息传播还是生活学习上,都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定义,以跨界、融合的方式重组上新,影响构建了当前时代言论场合的生态格局,超越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代表着融媒体时代已经落地。由于移动的便捷性和时效性,逐渐展现出了微型通信的特征,成为通信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融媒体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值得提起的就是对民俗文化传播效率的推动。在融媒体时代,传播内容不仅追求新颖性和时效性,还强调了短、快、平的特点。很多民俗文化的引爆时间不会超过一天,如果在媒体上经过推广后引爆,还会比以往的50%增加30%左右,五天内即可达到引爆率的88%。由此可见,融媒体的各项形式都在强调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微妙之处,只要内容精致,信息量大,就越容易获得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进而提高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
三、融媒体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路径
(一)基于本土文化培育海南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
在海南地区,要想使民族艺术、技艺、民俗文化以及衍生产品引入人文资源,都离不开当地人民的纯手工劳动。以海南地区独有的黎锦为例,这种料子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还需要劳动力进行长时间的设计和调整,才能得到最为理想的形态,而且这种劳动付出,往往很难得到同等的经济回报的,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民俗技艺。其次,虽然传承人具有独一无二的民俗技艺,但是缺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无法满足现代化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当地的主管部门必须要培育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为民俗文化、技艺提供传播基金,支持当地的民间组织、博物馆等利用新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帮助基层的技艺传承人,并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向他们展现,为生产力和劳动力注入新鲜血脉,实现民俗文化和技艺的传承,解决生产消费不对等的问题。只有通过多方位的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才能激发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让海南民俗文化有序、健康、稳定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化传播技术手段
如果在融媒体背景下对海南的三月三、军坡节等民俗文化进行推广,不仅能让海南省的当地居民为民俗文化自豪,还能使游客和外来人口体验丰富的黎族、苗族传统风俗文化。如果能充分借助融媒体背景塑造新时代的海南民俗文化形象,那么对传承、推广海南民俗文化,促进海南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有着至关重要意义的。以海南黎族的民俗节日三月三为例,这个节日可能外地或者北方的朋友没有了解过,或者说有所耳闻,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以及传承的文化是什么。其实这个节日是在海南省非常有纪念意义和传承民俗文化意义的节日,包含了海南省各个地区的黎族文化。根据真实调查能够发现,很多来到海南省旅游的朋友曾经都被这一节日的活跃度所吸引,而且对于海南黎族民俗文化也有所认知,但是又不完全了解。因此,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民俗文化传播手段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当地的图书馆、民族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不仅要充分展现出传统推广模式的优势,还要融入新的现代化技术来加大宣传。首要目标是把海南民族文化推广到全国,随后的目标则是把海南省的民俗文化推广到国际文化中,甚至还可以朝着申请非遗作为发展方向,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地区的优秀民俗文化,拓展海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播,为海南省带来源源不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当地人民带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可以通过走到现场的直播进行展示,网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海南民俗文化,并对海南民间技艺以及一些衍生的产品形成初步了解。另外,代表文化传播的优秀主播,还可以通过直播积极与网民互动,分享自己亲临现场的体验感,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融媒体背景下的海南民俗文化传播途径,未来几年内,AR和VR技术一定会成为新的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同时,人们还能在评论区与其他的受众群众交流互动,或者与传播者和民俗文化继承者进行交流,哪怕在千里之外,也能对民俗文化形成深刻的认知和感受,真正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的魅力。这种现代化传播技术不仅为海南省民俗文化传播打开了新思路和新路径,还为海南地区的民俗技艺、衍生产品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空间。
(三)结合文化差异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如何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实现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也是现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真实的网络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短视频平台,是当前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主要渠道,将近80%的人们都通过融媒体来获取信息。所以可以通过不同平台的在线观看人数,积累观看用户的大数据,逐渐形成有效的客户群体。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不仅有针对性的特点,还是一种结合文化差异的科学传播方式,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海南省的文化魅力。
四、结语
在融媒体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了5G时代,如果海南省的文化部门、民间艺术组织和民俗文化传承人能够充分利用融媒体背景中的现代化推广和传播方式,那么不仅能使本地的民俗文化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还能使民俗文化被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民俗文化发展、传承、保护的同时,为海南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珍.基于融媒体的民俗文化传播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9):50-51.
[2]李婷玉,袁沁,窦川川.浅析融媒体环境下中医香疗文化传播[J].环球市场,2019(34):276.
[3]张武桥,黄永林.移动互联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5):145-151.
关键词:新闻短视频;视频内容;视频方式
一、引言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短视频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目前,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立短视频APP,而另一种是融入新闻APP,包括美拍视频、火山小视频、腾讯微视、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等,具有观看便利、用户群体广泛、点击量高等特点。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视频属于新兴媒体,可以为用户传递各种新闻信息,并且根据浏览记录,推送喜欢的视频,十分人性化与便携化,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将成为未来主要阅读方式之一。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的发展特点与优势
短视频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其主要利用快速拍摄的手法,将视频时长控制在几分钟内,经过编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短视频融合了众多元素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形成新的视频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纸媒。短视频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采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对于用户而言,只需要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快速获得想要的新闻信息,对国内外的热点新闻形成初步认识,满足浅阅读、即时阅读、快速阅读的需求。短视频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交媒体,新闻短视频可以进行双向补充,结合手机屏幕内容与电视屏幕的优势,使传播途径更加广泛。利用短视频平台,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实现分享自由与评论自由,而不受空间与时间的约束,同时,短视频具有多种功能,可以转发评论或竖起大拇指,有利于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提高收视率与点击率,增强媒体报道效果[1]。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发展的现状
在新闻媒体市场中,短视频平台占据了较大比例。然而,由于传统编辑的影响,新闻短视频制作与普通短视频制作具有一定差别,难以满足新媒体发展需求,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虽然采用短视频等方式推送电视新闻,但是容易出现信息推送过多或推送时间不符合大众需求情况,甚至容易引起观众反感。第二,录制方式过于单一与简单,某些视频内容较为僵化,对用户的阅读习惯,以及互动的体验感考虑不周全。第三,由于短视频的主要受众对象是普通群众,视频上传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部分视频录制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与博取关注量,产生了恶劣竞争行为,并且陷入恶性循环,不利于新闻行业的发展。
四、促进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新闻短视频的传播观念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传播理念,提高创新思维,对多媒体与互联网的应用提出新的观点,用现代化思维思考信息的传播方式,打破传统思想的限制。媒体工作者应当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提高自身视频设计、文本设计、图片制作等功能,采用有效的推广策略,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高整合功能,勇于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永嘉传媒集团进一步倡导移动优先战略,建立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多层次多角度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建立现场到的快速反应机制,抢抓短视频风口,办好视频号并着力提升传播量。2020年入驻浙江天目云,中国蓝新闻、快点温州等上级新媒体平台,借船出海,借力打力,进一步将永嘉的好故事在更大平台的传出。例如,2020年通过对原时长15分钟的电视专题栏目《家乡》进行再加工,精剪为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在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首发后,多次受中央、省、市等上级媒体青睐,传播效果成倍增长。工作人员应当建立新闻短视频平台,对于构建过程中涉及的权限分配与技术应用等方面,需要给予重点关注,确保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系统作用,增加现代媒体的影响力。同时,可以在后台分析用户的浏览量,进而适当调整短视频内容,促进短视频平台更好地发展。
(二)合理选择主题内容
1.选择正能量的主题内容
目前,短视频平台具有多样化特点,难免存在价值取向偏差、主观臆断、标题党等视频内容,导致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倾听时展的声音,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准则,制作优质的短视频,创建良好的网络空间。在制作短视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当根据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录制,确保新闻具有时效性与真实性,符合实际情况,禁止为了获得浏览量而夸大事实,甚至恶意修改标题博人眼球。第二,对新闻案例进行合理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录制短视频的要求,若是符合要求,则应当明确层次,突出重点内容,从而扩大新闻传播范围与影响力。例如2020年2月21日,在抗疫的特殊时期里,浙江永嘉高速民警吴书剑抗战在一线,他的妻子作为医务工作者请缨去到隔离区,他们11岁的女儿通过视频,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给自己打针。吴书剑说,夫妻俩觉得愧疚不忍,但女儿很理解。永嘉传媒集团第一时间采制的《警医父母一线抗疫,11岁娃自己打针》新闻视频,被省市媒体大量采用,2月23日梨视频选用微博话题#妈妈视频教11岁女儿给自己打针#,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阅读量达到1.9亿。大量网民留言“被感动落泪”“公务人员真心不易”。第三,可以添加文字或图片等特色元素,在制作视频时,可以采用文字配合的方式进行报道,利用简单的标识、符号、字幕,有利于观众更加直观看到视频内容,产生浏览的兴趣,从而增加浏览量与点击量[2]。
2.选择大众化与平民化的题材
新闻素材具有趣味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若是想要充分展现出新闻的价值,则需要注重新闻的选材,以亲民化与多元化为主,吸引用户的阅读兴趣,防止内容过于枯燥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工作人员应当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与解读,积极采纳受众的意见,对其进行综合整理,使热点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划分热点新闻,充分挖掘最热门的新闻,制作优秀的新闻短片,向更多用户分享当下的热点内容。例如近期温州市降水量偏少,多地出现供水不足问题,旱情影响较为严重。温州市防指决定于2021年1月15日12时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永嘉传媒集团就群众关心的人工降雨、降压供水等民生新闻热点第一时间关注拍摄,例如《永嘉县和乐清市首次联合开展人工降雨》等新闻短视频在“中国永嘉”视频号上“十万+”爆款频出。
3.注重题材的真实性
在选取短视频素材中,新闻传播的原则与底线是确保材料真实性,选择适合的新闻事件,作为短视频的核心内容,可以增强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用户在观看视频的第一眼,大脑可以迅速判断出是否喜欢,而通过对传统文字的运用,可以全面展示新闻的重点内容,增强用户的直观体验,将文字播报融合在短视频中,可以减少浏览时间,快速掌握新闻内容。在播放热点新闻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查看受众评论,积极采纳有效的信息,对新闻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更加符合受众的心理。热点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当下受到重点关注的内容,而新闻短视频可以为用户提供最新消息,符合时展趋势,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丰富新闻短视频形式
短视频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可以使用各种特效、滤镜、编辑功能、拍摄功能,在人人都是视频的录制者与传播者时代下,丰富了短视频的应用形式,用户在娱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热点新闻与知识性新闻,若是想要视频内容更加吸引视线,必然要在视频内容与形式方面下功夫,使视频内容更加具有文化性与先进性,而且具有一定深度,让用户产生阅读的兴趣。在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应当不断创新内容,尽量浅显易懂,使用户在短时间内了解新闻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对于某些突发事件,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录制视频,通过同步直播,对现场的民众进行采访,可以增强新闻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使新闻更加具有人性化特点,引导用户深入研究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促进短视频的长久发展[3]。
(四)优化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方式
短视频平台若是想要脱颖而出,则需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与途径,以此提高点击量,扩大传播范围,满足融媒体时代的需求。新闻媒体可以与头条、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软件互相合作,不但可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而且还可以为短视频平台增加浏览量。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例如:在搜狐、微信、微博等平台注册官方账号,便可以各种消息的内容,将会获得较大的关注,增强媒体的影响力。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视频平台众多,容易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在视频时应当留好证据,保存视频的来源信息,后期若是遇到维权情况,则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确定版权的所有权,从而减少矛盾纠纷。新闻工作者应当严格审查视频内容,尽量具有较高价值和正能量的新闻视频,对舆论导向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短视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短视频平台应当严格审核视频内容,杜绝上传低俗的内容,为用户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下,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APP等平台信息,确保传统新闻与新闻短视频之间具有同频共振的特点,可以进行共同发声,丰富新闻的传播方式,可以让用户利用短视频快速了解新闻事件的内容。在传播短视频之前,新闻工作者应当利用新闻软件与视频软件的优势,确保新闻信息具有真实性与有效性,以及较广的受众范围,可以获得理想的浏览量,增强传播效果,对短视频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工作者应当抓住时展的机遇积极转型,利用新闻短视频的方式,丰富视频内容与形式,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真实性与积极性。同时,需要对新闻资源进行整合,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速度,制造更多的短视频产品,确保符合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储龙.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传播的研究[J].精品,2020(10):274-274.
[2]王诚.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011(007):213,215.
报媒经营如何适应互联网融媒体新时展,迎接新的挑战,充分发挥报媒特别是党报舆论主阵地优势,掌握新形势下的媒体发展趋势和宣传本领,已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如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报媒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报纸经营工作带来了新的认知和发展机遇。
一、新媒体技术演变形成传播“落差”
纵观互联网媒体占领商业广告致高点的手段和方式,其所形成的显著传播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无差别推广。无论是从最初的电脑PC端门户网开始,还是手机移动端信息流的推送,以“内容为王”的无差别推广模式一直是互联网媒体创造信息优势的重头。由于网站平台软件开发的日臻完善,其碎片化推广方式让信息的编辑、上传、审核到露出,传播空间、效率变得更加高速。网站海量的内容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有限的空间;手机移动端网媒自媒体、视频软件的开发和运用,让信息传播无差别化更为明显。内容为王,强调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而不是转载甚至抄袭的内容,其同样要从质量和数量上来看待原创内容,尽管法律规定的“避风港条款”给网站内容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容,但不实新闻、“水军”、旧信息以及质量低劣的信息充斥其中,虽然赚取了眼球,但仍是网络媒体的短板之一。2.“一网打尽”式销售。网络实现了让网媒与受众随时直接“沟通”的可能,商业营运和推广成为网媒生存和发展基础。比如,腾讯、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分区域深入各省、市地方,采取直营、合作和方式设立分站,利用覆盖优势,开展新媒体宣传和营运。随后,专业网站异军突起,如汽车网运用百度、阿拉丁等搜索引擎收集购车意向人群数据信息,为各汽车4S店建立门店,首页设置汽车门户信息推送,通过综合+专业门店的服务模式,实现线上客户与销售店的直接对接,快速掌握购买信息,达到宣传与销售的融合。如今,专业网站已覆盖房产、商超、装饰等诸多领域,新型软件的开发也层出不穷。3.落地数据的对比与运用。传统媒体在传播商业广告信息的过程中,媒介载体的作用仅以买方电话单方沟通为主要方式,相关购买信息以语言表达来传递。在以卖方市场为主的销售环境下,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传播力,但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环境中,商家更看中的是销售直观效果和客户信息的有效掌握,才能在竞争中占领更大的份额。当前,网络媒体无差别推广手段已日益成熟,在市场竞争和淘汰中,运用“线上+线下”运营提升浏览、阅读数据和数字已被大众普遍接受,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宣传的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抢夺受众眼球停留时间成为网络媒体之间竞争的主要方向,如抖音、一直播等视频软件的成功运用成为了大众新宠。
二、辩证看待新媒体变化克服盲目观
报纸媒体的经营特别是商业广告在经历新媒体瞬息变化中也深刻感受到了冲击和阵痛。对待媒体形势的变化,传统媒体经营者大致存在四种心理和态度:1.区分对待。大多数人起初认为传统媒体在新闻宣传和广告经营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根基,新媒体的传播在网络不太发达的现实情况下不会形成气候,两者是不同的媒体传播方式和手段,等到大众阅读习惯已发生变化时,才感觉到商业广告的传统传播方式已固步自封;2.客户群迷失感。传统媒体分明细专业开发广告市场,如房地产、汽车、金融、商业等类别,用专业的媒介传播手段进行商业性推广,对于形象宣传和快速传播容易形成“集中轰炸”效应,很多商家很看重的也是这一优势特点。而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端平台已形成了人群随时阅读便利,信息的无缝推送,使得专业性差别更为集中、对比效应突出,虽无“轰炸”效应的优势,但与客户购买落地链接,却能潜移默化地形成长期、持久的广告效应,客户易形成依赖性购买习惯,商家直观获得市场数据和交易,这就使得传统媒体间接媒介作用出现断层,使报媒人感觉报纸商业广告的客户群需求不再专业明细和持久,出现迷失感。3.本领恐慌。网络媒体具有很高的互联网科学技术含量,伴随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网络综合技术发展而产生,传统媒体在未深入了解和熟悉新媒体时,很容易产生本领恐慌,甚至有“狼来了”的畏惧之感。等到诸多新媒体形式百花齐放进入市场时,传统媒体要做到与新媒体齐头赛跑,在商业广告宣传领域同样体味到无力之感;4.盲目应对。上新媒体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有时刚刚上马调试运行没几年又被新的形式所替代,广告推广才有起色又出现新的技术手段而落伍。在没有掌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弄明白互联网核心技术运用之前,盲目地应对和迷信往往造成被动而得不偿失。
三、依托报媒内在源动力做好“四融合”
报纸经营是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报社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其中报纸广告经营是重中之重,在融媒体新形势下,更应探索新的商业广告全媒体融合形式,让报纸广告依托全媒体做到优势互补,使报纸与服务对象之间媒介宣传关系的有效融合,能够形成较为持久的商业广告市场影响力。针对以上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分析,结合报媒工作实践,管中窥豹,谈谈几点浅显的体会和认识:1.做到政治意识融。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中就要求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党报的政治性、权威性是媒体宣传最大的优势所在,近几年,地方报媒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打造了多种形式新媒体产品,努力建立融合传播矩阵,加快融合步伐,在新闻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效,也为报纸经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报纸经营工作者首先要做到心融、脑融,将政治意识放在首位,服从报社新闻工作的统一安排,加强学习提升新闻写作文字功底,为报社发展提供未来决策的参考和可持续保障。其次,要树立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做好广告宣传工作,严格把关不出差错,提升报纸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同时,报纸经营内部尽量减少区分意识,如果把报纸和新媒体人为地隔裂开,出现内部激烈竞争,会导致专业市场广告经营断层。2.做到全媒体手段融。近几年,较多商业广告客户改变了宣传战略,报纸投放前期形象,后期投放网媒带网销,这样会出现报纸广告昙花一现、报社新媒体后期商业推广跟不上的局面,导致商业广告出现瓶颈难以为续。从形式上看,新媒体商业广告主要靠线上销售信息的与收集占领市场,由于可操作性强、同质媒体相互竞争强导致信息重复、可转化率低,成为网络推广的制肘。因此,报纸媒体尤其是党报的政治占位与内容可信度,仍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随着传统媒体在实践中已较为熟悉并掌握了网络媒体的操作规律,但有效的广告形式并不明朗。而网络媒体“媒介+销售”模式的深入推广,在很多商业领域逐渐出现同质饱和,重复、繁琐、非有效转化信息大幅提高了商家的人力、财力等经营成本,在没有有效舆论导向的状况下,纯商业推广容易使商家产生区域商品畅销假象,导致恶意竞争、不公平竞争或欺诈客户等情况出现。所以,我以为,报纸经营针对专业商业市场广告可逐步探索运用全媒体的手段融合,尝试引进合作、专业市场网媒的区域经营权,同时与报社全媒体联动,既可取长补短,发挥专业人力优势,也能够提高商业广告的推广能力,让报纸商业市场经营人员拥有更有力的用武之地。3.团队联动融。全媒体商业市场广告经营工作人员所联系和维护的对象在区域内相对固定,报社集团内部降低区分程度,充分利用报社商业专业市场仍有大量客户联络资源和基础,做到团队联动融合,整体对外策划,新媒体技术和宣传共享,借助专业市场“媒介+销售”一体推广平台,边掌握操作技术边加强宣传推广,从报纸走向“线上+线下”,整合全媒体融合型商业市场经营团队,让报纸商业广告焕发新的生机。4.活动推动融。无论在政务宣传还是商业市场领域,每年都会组织特色活动、专场展会等,过去选择纸媒宣传造势,现在更多选择网络媒体线上、线下合作进行全流程推广,报纸商业广告只占较少比例。如果报媒在前期联络信息时,能够提前介入,将活动与全媒体宣传组合,将活动流程准备、媒体宣传和展会布置分开策划,也是一条探索商业推广联动建立持久客户群关系的有效方式。比如,2018年笔者在与保利地产宜昌项目公司宣传联络时,对方提出联合举办一场公益性兵器科普展览,限于场地和时间较紧,而且也没有承接过类似活动,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我将前期文案策划、人员招募等都纳入活动宣传中,将宣传与展会布置分开剥离核算,借助报社全媒体优势进行活动的推广,10万元的活动合作费用全部融合于全媒体宣传及活动组织策划中,既避免了活动中繁琐的布设环节,又发挥了报媒的群体宣传力量。
结语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讲话中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今后,随着融媒体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化,报纸媒体必将在“做增量”基础上积极推进“改存量”,在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层面改革创新,推动组织机构一体化、传播体系一体化,实现人员、管理、运营融合,实现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报纸经营工作者应当学习和理解媒体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实质,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掌握与新型主流媒体相适应的业务本领,提高全媒体广告经营能力,为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望剑
[关键词]媒介融合 跨媒体新闻编辑部 角色 共享
当前,以“共享、聚合、互动”为核心理念的媒介融合带来传播观念上的变革,并深刻影响着传媒生态的格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亨利·詹金斯指出,“媒介融合不是将多种媒体功能汇集到同一设备中的技术进程。事实上,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内容在多媒体平台间的流动、不同形态的媒介产业间的合作以及受众为了获得最佳的媒体服务而在不同媒介间自由迁徙的行为。”[1]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应对数字化冲击与市场竞争时,纷纷选择竞合策略走上融合道路,其中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组建和运作,代表着传媒在数字化多媒体内容加工以及寻求多元平台出版上的努力,具有先锋意味与导向功能。本文从国内外传媒集团跨媒体编辑部运行实践考察入手,分析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角色转变与实践探索之路,以期为当下我国融媒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融媒时代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角色转变
1.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相对于传统的新闻编辑部,跨媒体新闻编辑部最大的改变不仅在于强化发现与采集新闻的能力,还在于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管理和融合,“也就是要通过对新闻与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使新闻和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和服务领域,并不断通过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2]Stephen Quinn教授在其著作《融合新闻:多媒体报道基础》中也指出,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的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和管理的工作。[3]
2.从新闻供给到智能导航。传统的新闻编辑部主要承担新闻的加工与呈现,即新闻的供给,而对新闻与信息的导航功能重视不够,开发不足。受众在面对过载的信息包裹时,容易感到湮没和迷失,因此,信息的导航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有效地管理、整合和推介这些媒介产品,为受众获取信息提供清晰的路径和工具。以BBC为例,为了方便BBC制作人员和受众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准确而迅速地获取BBC的信息,它在“创造性的未来计划”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导航(find)。利用导航,跨媒体编辑部能够方便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对节目资源进行多级开发与重新包装;利用导航,受众能够在任意接受平台查找他们所需要的BBC信息。BBC管理层还希望通过个人用户、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之间的联系,让BBC与其他用户建立起更加亲密和人性化的关系,推动“人性化”的互动与分享。
从新闻“广播”到对话分享。传统的新闻编辑部主导着新闻的加工与传播过程,受众在整个传播链条中处于尾端,带有消极接受的意味。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传播的发展给传统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推”比特给人们的过程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从“广播”到对话,从呈现到分享,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功能与角色在变;从受众到用户,从分享到创造,受众的角色与作用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积极适应用户的需求,跨媒体新闻编辑部一方面通过量身定制,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平台,为用户自己制作、上传和分享信息。从BBC的iPlayer到CNN的iReport;从FNC的UReport到MSNBC的First Person,媒体越来越重视交流平台的搭建,受众开始拥有更大的表达平台与分享空间。
二、融媒时代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实践探索
1.组织结构:工作群体置于中心。
是由新闻业内人士发起的同仁网站,旨在推动建设今后50年内不落后的理想编辑部。为了适应融媒时代的需求,该网站倡导了六条原则,其中第一条便是“将工作群体置于中心”。[4]在实践层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跨媒体编辑部最先实现的变革就是编辑部布局与结构的重组。传统的编辑部通常采取开放式纵向水平展开的结构,条块分割清晰,职能明确;但也存在纵向延伸过大,编辑部两端的编辑与记者沟通不畅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媒体集团纷纷提出大编辑部和整合新闻编辑部(Integrated Newsroom)的概念并积极推进。以欧洲跨媒体编辑部的实验为例,一方面,他们将不同媒体整合在一个编辑部大厅中,实现新闻采编的双向互动配合;另一方面,强调突出位于编辑部核心的超级指挥台的作用,营造向心力,确保对新闻流程的全面指导。因此,以超级指挥台为核心的放射型格局,演变出“轮心与轮辐型”(The hub and spokes newsroom)编辑部,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轴心无轮辐型”(The hub without spokes newsroom)编辑部等。[5]编辑部布局与结构的重组具有很强的导向意识,从空间与心理上增强编辑与编辑、编辑与记者间的相互吸引力,引导其实现融合。
除了编辑部布局与结构的重组,笔者认为,将“工作群体置于中心”的深层含义还应包括以跨媒体编辑部为平台,加强编辑部内部的充分交流,加强编辑对记者的有效指导与充分互动。分享、创新与团队是“工作群体置于中心” 的内核。以著名的坦帕模式(Tampa Model)为例,除了组建跨媒体编辑部外,还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日常信息交流”,他们运用得最频繁的合作可能对其他人而言却是非常不明显的,即足够多的交流。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各个媒体记者间的交流,每个媒体内部的会议交流,每天定期的“融合新闻”例会交流。[6]二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共享。突发事件发生后报纸与电视台的记者会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合作,多媒体报道室的编辑会与每一名记者交换信息。这种合作是可以被预想和被安排的,编辑们在多媒体报道室交流信息,甚至会商讨把哪些记者派往何处。没有一个人可以单独来负责三个平台的报道,他们通过合作来争取传播效果的优化。
2.工作流程:依托平台再造流程。
为了提高工作节奏与传播时效,加强信息的共享与业务沟通,跨媒体编辑部通常都建立起数字化集成式的工作平台。以生产优质内容和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并尽可能拓展内容用途为追求目标的CNN,在2001年就激活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数字资产管理项目之一的“档案项目”。他们将CNN的档案定位于CNN运行的核心位置,为转变工作流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为重新计划内容用于各类功能提供了可能,又有惊人的灵活性。[7]CNN还设有专门的编辑部门——媒体总任务台(Media Operation),它专门负责处理每天从世界各地传送过来的新闻素材,供各个频道和网站以及其他新媒体编辑使用。在纸媒中,一款针对跨媒体编辑部设计,名为Method的跨媒体运行系统颇受欢迎,被包括《解放报》、《费加罗报》、《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采用。在我国,积极推进全媒体改革的烟台日报集团和宁波报业集团也都开发了跨媒体的数字采编平台。譬如烟台日报集团在2008年就研发出集团的信息、互动、服务平台——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平台,实现了集团内部的用户、内容、线索、审核、策划、数据库、检索及新闻生命周期等8个管理的统一。[8]
以跨媒体集成式的工作平台为纽带,可以有效融通新老媒体,创新传媒集团的业务组合与组织形态,打造适合全媒体的新闻制作流程。如BBC正在积极探索融媒时代的大编辑部构架与运作模式。目前,BBC共有四大团队与节目内容生产直接相关,分别是视觉团队、音频与音乐团队、新闻团队和北部中心团队。它打破了过去按频道和类型划分结构的方式,其中新闻团队的重组是相当成功的个案之一。新闻团队是将原先独立的电视、广播和网络新闻运营平台整合成一个跨平台多媒体新闻中心,它可以将某一新闻资源按照受众不同需求与传播途径的差异进行调整,使其适合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互动电视等多个平台上播发,节约了新闻成本。[9]此外,烟台日报报业集团也在4年的全媒体实践中逐渐完成了集团化的全媒体业务流程再造。新的业务流程就是集团层面的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负责采集“初级新闻产品”后上传至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平台,然后纸媒、网络媒体、手机等各取所需,进行差异化处理与深度加工,再通过多个介质实现全天候、多角度、立体化滚动式、互动式的传播,实现“一次采集—多层生成—多媒体—多介质阅读—多渠道反馈”的循环运作模式。
3.运作机制:统筹策划差异表达。
有了跨媒体集成式的工作平台后,新闻编辑部将打破依据媒介和领域来处理新闻的模式,按照信息流的特性展开统筹策划,寻求新闻的层级开发与差异化表达。美国南加州大学The Ifra Newsplex新闻研究中心主任Kerry Northrup认为,跨媒体编辑部内部将被分为新闻资源开发、内部协作、新闻报道和内容制作、特定媒介呈现和传送、受众互动和编辑信息管理等几个主要部门。[10]整合后的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将处于整个信息流处理的中心环节,负责新闻选题的策划、指派采编人物、调度物流支持、组织全媒体内容编发等各个环节。编辑的自限也相应增大,对稿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并且能与记者进行更为充分的交流并实施调度。当然,对于跨媒介新闻编辑部的编辑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不仅要求编辑具备多媒体的编辑技能,而且还要具有适应不同媒介形态、不同用户需求的差异化编辑策略,体现出敏锐的价值判断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我们来看CNN的实践探索。被称为CNN心脏的主新闻编辑室(CNN Newsroom)承担着跨媒体新闻搜集与统筹策划的重任。CNN的每一个部门都有一个主管制作人和三四名助理人员坐镇主新闻编辑室,共同研究选题,联系外派记者、采访对象和现场制作人以及商讨新闻的差异化表现问题。由于CNN的记者是为整个集团所服务,因此,记者采集的信息可以在电视、网站、多媒体移动终端间自由流动,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以记者为中心的报道组在一个新闻事件现场制作多条不同角度、不同时长的新闻报道,供各栏目、频道或新媒体采用,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避免了各栏目节目雷同。针对不同的媒介,CNN还积极推进差异化的开发策略,譬如对于CNN的网站而言,虽然有主新闻编辑室的统一调度,但要实现部门间的无缝对接和节目的精准制作定位还远远不够。所以CNN网站不仅设有一个小组专门负责与CNN 的电视部门和各栏目联系,还有自己专门的新闻制作小组。[11]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凸显网络媒体本身的优势,将互动性、延展性以及多媒体展现融入节目制作、编排和播出的各个环节,从而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4.聚合共享:互动新闻契合分享。
跨媒体编辑部是web2.0语境下的产物,融合报道显现出全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由于具备了开放性的端口,跨媒体新闻编辑部旨在重新确立新闻价值,与受众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对话”关系。跨媒体新闻编辑部既可以提供信息整合的结果,更提供信息使用的入口(From Containers to Entry Points)。[12]越来越多的受众制作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通过多种介质传送到跨媒体新闻编辑部,成为融合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聚合与互动成为融合新闻报道的关键。既“传统”又“新锐”的《纽约时报》一直处于互动新闻报道的前沿,用其互动新闻报道部门负责人安德鲁·迪威格的话说,他们的工作就是致力于以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以互动手段制作新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13]为此,在互动新闻框架的设计与编辑过程中,他们重视为受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小型的整合信息框架和形态。在这个信息框架中,受众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加入到新闻故事的讲述中去。《纽约时报》曾做过 “泰戈·伍兹是最伟大的运动员吗?”的专题,两名记者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受众不仅仅要表明他们支持谁,更要陈述他们的理由,甚至直接与评审专家进行辩论。在“逝去的面庞”专题中,通过与数据库的链接,逐一介绍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多媒体的互动界面营造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觉,并触动受众通过战亡士兵的姓名和原籍进行检索浏览和发表评论。
《华盛顿邮报》在互动新闻的开发上也有所建树,它在其网站上推出了一款交互式的新闻地图服务——“时空”(Time Space)。“时空”整合了多家媒体的内容,如《华盛顿邮报》、《环球邮报》、《外交政策》杂志以及美联社、路透社的世界新闻。受众可以驾驭着“时空”这架新闻时光机器,随意滑动时光轴,查看不同时间发生的新闻事件;也可以点击地图上的不同位置,查看以群组形式呈现的热点新闻。“时空”的创新之处还在于提供了一个信息框架,受众可以根据新闻主题,生成不同的新闻地图。华盛顿邮报主编吉姆·布莱迪认为,“时空”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追踪世界事件的方法,它颠覆了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的版面设计,把所有世界新闻呈现在一张地图上,让读者掌握主动权,自己选择要深入了解的新闻。[14]可以说,互动新闻帮助受众在一个有趣的信息环境中更好地理解一个复杂的概念或者事件,建立起媒体与受众良性的对话关系。
三、融媒时代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发展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当下,世界各地的传媒集团都在积极探索全媒体发展道路,跨媒体编辑部的构架与运作也在磨合中逐渐走向成熟。但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媒介生态也各有所异,因此,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综合来看,跨媒体新闻编辑部遇到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公共采编资源与新闻产品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在媒体融合进程中跨媒体新闻编辑部需要破解的关键节点。传统的新闻记者都是按照“行业分派制”负责相关报道,当版面、栏目、时段都被整合到“大编辑平台”,记者并入公共采编系统之后,负责新闻搜集的力量会相应减弱。进入跨媒体新闻编辑部“资源池”的信息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面临不小的考验,要以更少的新闻数量反映出深度,还要能兼顾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个媒体的特性,新闻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开发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以编辑部为核心主导新闻生产的理念遭遇现实阻力。跨媒体编辑部运作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以“超级指挥台”为核心,各个编辑部门群策群力,主导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现实的情境中还存在强记者、弱编辑的情况,编辑在业务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在跨媒体编辑部的运行中“如果缺乏明确的权力认定或待遇倾斜,编辑的主导功能难以保证,也很难吸引资深记者或策划转行成为编辑。”[15]这样一来,编辑部的核心地位难以形成,充分的策划、决策、组织和调度实施起来会有相当的难度。
不同媒介经营理念与文化上的差异带来的冲击。媒介融合实质是将多种媒介集于麾下。融合前的媒介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盈利方式和媒介文化。组合并不意味着融合。在从组合走向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充分重视各媒介的特性、如何形成文化的互补、如何实现多个媒介的利益共赢,是未来融合道路上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跨媒体新闻编辑部作为体系重构过程的核心环节,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选择好合适的路径,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分配。
注释:
[1]付晓燕:《BBC官网:媒体网站在媒介融合中的角色作用》,人民网,2009年12月22日,http:///newmedia/2009-12/22/content_12685344_2.htm
[2]蔡雯:《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4期
[3] Stephen Quinn,(2005) Convergent Journalism :The Fundamentals of Multimedia Reporting,(p.153-157),Peter Lang Publishing,Ink. New York.
[4]王华中:《报纸不幸新闻幸 报网融合句更佳——纽约时报的网站运营和全媒体实验》,《青年记者》2009年第2期下
[5]刘昶:《跨媒体新闻编辑部:欧洲的融媒实践》,《中国记者》2011年第7期
[6]揭明玥:《美国电视“融合新闻” 运作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7]Tony Tang:《全球最大的新闻频道CNN》,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郑强:《寻求全媒体运营的战略突破——写在烟台日报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三年之际》,《中国记者》2011年第7期
[9]唐牟:《“三网融合” 背景下解读BBC》,《中国记者》2011年第4期
[10]朱松林:《融合新闻编辑部管理:国外经验及启示》,《中国外资》2008年第8期
[11]刘笑盈、张聪:《CNN的新媒体战略》,《电视研究》2011年第8期
[12] 龚瀛琦、张志安:《融合报道的特征及生产机制》,《新闻界》2011年第3期
[13]马忠君:《走进纽约时报互动新闻报道部》,《新闻战线》2011年第11期
[14]刘滢:《媒介融合:海外媒体在做什么》,《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7期
新媒体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对于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人与人交流,由点对点转变到多点对多点的趋势,它无疑扩大了接受群体的范围。它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接受群体,丰富广泛的广告传播甚至成为流行语。然而,接受群体的普遍性也恰恰源自新媒体本身的性质,传播性强,并且信息流量大,各种电子产业以及网络视频的发展,都为新媒体招募了大批的接受群体。
1.新媒体形式多样化,无处不在
网站。这是最常见的新媒体,其功能强大,也是许多其他新媒体的传播平台。
网络电视。现在,高科技的流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选择上网看电视,因为它广告少,可以全集联播、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
移动视频。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银行视频、楼宇电视等随处可见。德国的有些公司甚至在厕所每个蹲位的门背后都放上了液晶电视,只要蹲在厕所里就可看到。
智能手机。现代人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以“掌”握天下,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3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生活。
电子阅读器。它不仅具有阅读书籍的功能,通过无线上网还能阅读新闻,有的甚至能看电视。
此外,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等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其丰富的服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广告商以及营销者的青睐。
2.新媒体争夺新闻发言权
新媒体借助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使新闻成为第一时间的报道,并不断与传统媒体争夺新闻的首发权。
2010年1月28日10点左右,天津市河东区一栋高达34层的在建经济适用房着火,消防部门派出20多辆消防车及2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扑救,大火被及时扑灭。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网民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比传统媒体快了近5个小时。那些用照相机、摄像机和微博记录火情的普通网民,从10点10分开始,以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抢先报道了这一突发事件,并且在网络上持续开展“直播”,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4点54分,新华网才发出了第一条媒体报道,并配发了几张大火熄灭后拍摄的图片。16点左右,一家电视台转述了网友对火灾的描述,并播放了网友拍摄的视频。主持人还评述说:“官方媒体在大火发生后五六个小时公布消息,而网络这一次走得比官方媒体还要快。”
《潇湘晨报》记者曾于当日15点致电天津市公安消防局,询问有没有一栋大楼着火,消防指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媒体的采访只能由公安消防局宣传处受理,而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对于记者关于火灾情况的询问,回答说:“我不清楚。”
网民无需像记者那样向有关部门求证或等待答复,就可以直接将看到的、听到的到网络上,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现状
在新媒体强势冲击之下,传统的报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裁员、破产和彻底消失在美国报业不断上演。最近两年,美国有1万余名记者丢掉了工作,其中大部分是日报社的记者。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现在,免费报纸已占据欧洲市场的16%,2009年美国已有105家报纸停刊,英国有近80家报纸停刊。最具说服力的是,成立于1889年的世界顶级报纸《华尔街日报》,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的价格仅为50亿美元;而成立于1995年的雅虎网站,在2008年拒绝微软以446亿美元收购。传统媒体的式微,新媒体的崛起,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不容乐观。
1.新媒体冲击下的中国报业
2009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正式停刊。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沟通平台,《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由于没有通过2008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而停办,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这样的事件,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与《中华新闻报》停刊相映照的是:中国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在2009年10月16日举行的世界中文协会第42届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并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43种,报纸的年总印数达到442.92亿份,报纸的日发行量突破了1亿份大关,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冲击下中国报业依然继续发展。中国报业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报纸年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中国广播电视业遭受网络视频冲击
网络视频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有人甚至把网络视频叫做“广电掠食者”。
在影视剧方面,网络抢走了大批观众。观众明显分流,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之间的冲突开始激化。冲突的第一个就是2009年3月上映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四地卫视拿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首播权,而优酷和土豆则拿到了该剧两周之后的网络首发权。为了平衡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版权方有时候只好采取“中庸政策”。比如,从2010年1月2日开始,央视开始播出开年大戏《神话》,土豆网则拿到了网络上的同步播出权。尽管是同步播出,土豆网仍然取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土豆将内容分为“高清版”、“流畅版”、“黑豆版”三个版本,3天的点播量就超过1180万,高清版播放量接近410万。即便如此,视频网站还是不想成为电视台身后那个亦步亦趋、忍气吞声的“小媳妇”,视频网站还有更大的“野心”。2009年11月24日,优酷自制发行原创网剧《嘻哈四重奏》第二季,在播出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已有超过35万人次观看,而《嘻哈四重奏》第一季在优酷60天的播映时间里,播放总量近5000万次,单集平均播放量超过300万次,单集最高播放量1200万次。同样在2009年11月,土豆网与中影集团达成了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当红网络剧导演邓科的新媒体视听节目《Mr.雷》。该内容在中国移动的收费手机电视上播出。可以想见,未来视频网站能够与电视媒体平起平坐。
在网络广告方面,其增速超过电视广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超过广告业传统老大电视广告。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2009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仍然达到675.82亿元,增幅为10.94%。然而,电视广告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营收规模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13.8%,2010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可以达到235.9亿元,增长率约为22%。目前,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已经成为资本争相逐鹿之所。服装、饮料、化妆品、IT、通信、汽车等众多行业领导品牌已经纷纷加入到视频广告阵营,争夺广告资源。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邹蕾表示:“在长大的过程中,视频网站运用背景广告、旗帜广告、按钮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已渐渐展露出极大的主流营销价值。”
在新闻竞争方面,视频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电视新闻的新闻样式,它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从技术特征、感知特征等方面看,视频新闻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运作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传统媒体多年来占据了重要的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只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拥有目前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实力和权威性。同时,传统媒体公信力强。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中国新媒体采用的新闻信息70%以上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同时,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媒体不断加快数字化步伐,走出了一条融媒发展的崭新道路。
1.中国报业的变革之路
目前我们传统报刊还能存在,只是因为国内报业起点较欧美低,而且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时间也远不及那些百年老报,但危机已然开始弥漫。
许多将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计划从事网络等新媒体工作,虽然目前这些新媒体的待遇不如知名报业集团。他们认为纸媒和新媒体的关系好比历史上蜡烛和电灯的关系,在电灯产生之前,大家使用的都是蜡烛;电灯产生后,蜡烛虽然还在使用,但基本退出了日常的主流生活。因此,虽然不能断言纸媒从此将消失,但未来的趋势显示,纸媒若不与新媒体结合共生,后果真的不容乐观。
由于报纸受时间的限制,在新闻报道和信息的及时性上比新媒体慢了许多。近年来,笔者供职的《中国城乡金融报》加大了分析性、调研性文章的比重,以弥补新闻时效性的缺失。除了在内容方面的改变之外,报纸在形式上也走向数字化模式。《中国城乡金融报》除了建立网络版,还向多家财经网站提供新闻稿,以不断扩大网络传播途径。
《人民日报》不仅拥有影响巨大的人民网,其在发行方式上面也有新的变化,准备开设“电子阅报栏”,在一些公众场合通过卫星发射设立“电子阅报栏”,可以实时看到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还可以翻页、放大,目前正在试点。
2009年11月19日,由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期刊杂志网络传播TOP100排行会”在北京召开。本次TOP100会首次提出了“网络发行量”概念。它打破了期刊杂志的发行量只限于传统纸质版形式的局限,首次将杂志电子版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量也统计进来。随着电子阅读的井喷式发展,互联网电子阅读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网络发行量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大,影响的人数越来越多。2009年度,国内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超过1616.4万次,海外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144.5万次。
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青岛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青岛新闻网,是近年来表现优异的地方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通过在网络传媒、无线增值服务、户外媒体、平面媒体(《青岛新闻网DM专刊》)和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品领域的横向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年收入增长速度。
2.融媒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
许多人认为新媒体是电视的最大竞争对手,无论是受众还是广告,主要瓜分的是电视媒体。虽然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从媒体的特性看,从世界范围看,新媒体并不容易击败电视。在新媒体发展较早较成熟的美国,据2008年的全美媒体收视习惯调查,近70%的人仍把电视作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由于网络信息相对混杂,电视仍以其信息的可靠性和镜头的可视性赢得了53%的受众青睐。
为应对新的媒体格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只有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强化新闻公信力和权威性,淡化宣传色彩,推进新闻直播常态化,并联姻互联网构建新媒体产业链,才能化危为机,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中央电视台无疑作出了表率,作为中国第一大台,放下身段,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堪称行业典范。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把网络和电视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合力,发挥出优势,把几千万网民记者囊括在网络电视台的报道中,调动了广大网民参与网络电视新闻报道的积极性。央视的网络电视不仅利用互联网把自家的10多个电视频道和各地方台都整合到一个界面上,更吸取了各大网站关于流媒体技术的各种先进功能,成立不久就成为此方面网站的权威。其不断上升的用户量足以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姻使传媒行业迸发出新的火花和活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早在2004年12月也进行积极尝试,创办了网络电视平台“北京网视”。
广东电视台自2004年就开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进军新媒体,先后取得全国第一张手机电视和全国第三张IPTV业务运营牌照,并建立了全国首个电视台内部的新媒体中心,现已形成了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的新媒体产业群,成功走出了电视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齐鲁网被业内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
无锡广电也是国内较早进入新媒体领域的电视台,几年来,无锡广电始终把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电视网站、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都给无锡广电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走向》,中国报业网
②朱夏炎:《以创新思维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人民网
③马晓芳:《网络视频冲击下电视彻底改变传统播出模式》,赛迪网
④董潇:《平面媒体多元化传输渠道中求生存 业务价值未降低》,《中华工商时报》
⑤武晋先:《电视新闻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新浪博客
[关键词]信阳;茶文化;文旅融合
总书记指出,旅游是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的活动,二者密不可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但与京、沪、粤、苏、浙等第一梯队相比,尚不是文旅大省,更不是文化和旅游强省。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作为中国“茶马古道”以及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一环,信阳以茶为媒,通过茶叶搭台,旅游唱戏,发展“茶叶旅游”,培育茶旅文化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一、信阳茶旅文化发展现状
信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种茶历史悠久。东周时期,茶在信阳地区开始种植。近代以来,信阳毛尖先后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荣获嘉奖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荣誉。自1992年始,信阳开始举办茶叶节,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29届,成为信阳的盛事之一。而信阳域内八县两区,拥有众多旅游文化资源———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遍布梯田,河流密布,酷似江南风光。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近40%.其中,鸡公山下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22万个,比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出1~8万个,是目前全国此类测量的最高纪录,信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全市已建成多个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风景区如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黄柏山、西九华山等近10个。2.大别山具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二十五军等多支主力部队,100余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有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二十五军出发地等红色教育基地。以“苏区首府、将军故乡、江淮抗战、千里跃进”为主线的红色旅游文化,正在成为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品牌。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信阳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以茶会友、以茶兴城,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取得可观的效益。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运营,品牌效应不强。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信阳茶企仅限于文新、五云、蓝天、九华山等少数茶企,其茶文化传播存在散而太乱、行而不远的局面。
二、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人们经常说诗与远方,这里的“诗”即文化,“远方”即旅游。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远方”,旅游也就更有“诗”意。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可极大提升文化产业的价值感,同时也赋予旅游更多的趣味性。这是服务地方经济、传承并发扬地域文旅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立足于信阳地区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和特色田园、生态景观,深入挖掘大别山区民风民俗和农耕文化,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茶旅文化融合发展,无论是对茶产业发展还是旅游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承保护大别山非遗文化,力争实现富民、宜居的扶贫规划效果,为大别山地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城市影响力
“文旅融合”是一个互惠共赢的过程。它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赋予到旅游中,这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挖掘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信阳坐拥八县两区,除了已经颇有名气的信阳毛尖,同时拥有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信阳毛尖及其所衍生的茶文化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吸引力。而信阳区域内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颇具地域特色。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以茶为媒,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信阳的经济作物与精神财产合二为一,打造成一体化、规模化的文旅文化资源,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极其重要。
(三)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
对于信阳这座城市来讲,茶文化和人文旅游文化便是其文化软实力的底气所在。信阳积淀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对于发展信阳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培育信阳非遗文化产业,探索“非遗+旅游”、“茶文化+旅游”、“茶文化+研学”、“茶文化+文创”、“非遗+文创”、“非遗+民宿”、“茶文化+民宿”等多种形式,探索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拓展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茶旅融合文创产业新亮点,推动信阳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融媒体时代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融媒体传播成为新时期提升信阳茶旅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的知名度、降低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宣传成本、增加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信阳茶旅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手段。
(一)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信阳茶旅文化大宣传平台
一是打造线下宣传平台。比如,由信阳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精心设计宣传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渠道进行无缝宣传。当旅客途经或进入信阳境内时,由移动通信公司发送信阳茶旅文化特色信息;定制信阳茶旅文化宣传特色彩铃,发动信阳地区居民选用,从而进一步扩散信阳茶旅文化影响范围;打造茶旅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广场、精美广告牌等,为市民、游客提供线下活动场所的同时,实现信阳茶旅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加深对信阳茶旅文化的印象。二是打造线上宣传平台。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媒体平台,结合各自平台的宣传优势对信阳茶旅文化之一进行分门别类推送,让市民对信阳茶旅文化耳熟能详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视听结合的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影响力与覆盖面,扩大客源市场。
(二)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特色品牌
一要凸显信阳茶旅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实地调研与大量查阅读文献资料,充分挖掘古今涌现出来的典型的信阳茶旅文化故事及资源,并以此为依托,重新概括信阳茶旅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内涵,以提高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如,依托民间流传甚久的茶姑“画眉衔籽”的故事,以此为题材,谱曲、出书、拍摄影视剧等,让信阳茶文化以多角度多形式呈现,吸引游客到信阳实地旅游。二要丰富信阳茶旅文化传播的内容。比如,线下文化宣传机构或民间团体可以通过探索开展茶旅文化读书会,发展茶文化主题旅游,组织茶旅文化主题文创活动、主题摄影、主题短视频大赛、主题征文等形式展开相关活动,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专题网站以及专属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通过这些媒体平台,以不同形式将各种与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相关的信息、活动如茶文化节、文旅文化节、博览会、展销会等,让受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信阳茶旅文化的魅力,并萌发到实地一探究竟的欲望。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信阳周边茶山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借助茶山独特而秀丽的风景,在城市周边打造近郊的乡村旅游景点,如茶乡康养、山水民宿、休闲茶庄、创意茶会、会展培训等项目,打造“茶文化”体验园,吸引游客亲身前往体验采摘、揉捻、炒制、烘干、装罐等信阳茶的制作全过程,并欣赏茶艺、茶歌、茶舞等艺术,让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对信阳茶旅文化留下深刻记忆。
(三)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为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强信阳当地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当地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专门性的茶旅文化专业人才;依托高校现有开设的旅游、茶艺、茶文化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茶艺内涵,热爱信阳茶文化,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二是政府部门加大对茶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茶旅文化相关的大师工作室、茶旅文化体验馆、茶旅文化专业培训点等方式,加强对信阳茶旅融合专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结合当地特色对茶文化、旅游文化经营者及负责人的专门性指导,力争形成政府搭台、高校唱戏、企业参与的茶旅融合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葛振:《赋能“文旅+多产业”新业态助力提升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年4月
[2]李明军:《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福建茶叶》2021年第4期
[3]王彬:《文旅融合进入深化期高质量发展引领前进步伐》,《中国文化报》2021年8月6日
[4]李峰:《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西部旅游》2021年第4期
[5]胡玲:《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探究》,《商业经济》2020年第8期
[6]郭文茹:《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市茶旅融合的SWOT分析》,《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7]邵瑞:《网络传播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传媒》2021年第13期
关键词:融媒;传统;电视媒体;角色转型
一、融媒环境为电视媒体转型提供的机遇
融媒环境下的所有权融合、策略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正在同步推进,为传统电视媒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是“数字化”传播技术的普及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体本身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是融媒环境下信息获取、传播的重要手段。融媒环境为电视媒体转型提供的机遇突出表现在“数字化”时代传播载体的更新,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结合电视媒体本身视听一体的传播特征使得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具备了获取第一手信息和即时传播的优势。
二是“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优势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融媒环境下,不同形式的媒介之间实现了内容共享、各媒介集团之间资源共享,媒介的信息来源更为丰富。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一员,凭借自身多年来在信息过滤和整合过程中的经验优势,结合融媒环境下的多渠道信息来源有利于其发挥自身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
三是“分众化”的市场导向为电视媒体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机会。长期以来,电视媒体扮演的是“老少咸宜”的角色,受众定位不明显。但融媒环境下的市场导向呈“分众化”趋势,频道专业化是分众化策略的具体体现。不同个性特征受众的不同需求,为电视媒体个性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融媒环境下,精准分析受众市场的细微差别和受众群体取向,充分凸显不同电视栏目或节目的个性,采取“窄播”模式,才能达到节目效益和受众效益的双赢。
二、融媒环境对电视媒体转型提出的挑战
时至今日,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旋律,各大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定位自身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兴媒体凭借自身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灵活等优势迅速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我国电视媒体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对融媒环境,电视媒体形势严峻。
一是突发事件应对乏力。长期以来,电视媒体在百姓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内外最新消息动态,市场消息等都是通过电视媒体获知,茶余饭后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节目成为许多百姓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但网络新媒体崛起后,曾经的“忠实观众”很大一部分成为微博用户、网络视频用户等,这和电视媒体本身应对突发事件乏力不无关系。由于电视节目是按照既定的时间段播放节目,因此,往往造成许多新闻事件已在网络媒体曝光良久,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时段才开始播放,电视受众流失。此外,近年来的许多新闻事件都是由网友率先在网上曝光后,传统媒体才开始跟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我国网民的媒介素养在不断提升,但传统媒体人的新闻敏感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抢抓新闻的能力仍有欠缺。万人空巷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开播的时代已经过去,电视媒体追赶互联网发展,积极融合转型迫在眉睫。
二是节目内容缺乏特色。长期以来,电视媒体在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据垄断地位,传播信息是电视媒体的主要职责。融媒环境下,新媒体崛起不仅为受众及时提供了信息,还为其提供了更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节目内容,如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N吧N》自从2007年上映以来,已连续播放500多期,收视率远超电视媒体精心制作的综艺节目;再如爱奇艺热播剧《太阳的后裔》,上映不久,播放次数就达14.24亿,播放期间,爱奇艺付费会员数在短短的3个多月增长了50%,创造了电视媒体远不可及的收视神话。电视媒体本身原有的节目编排节目内容缺乏特色,势必会阻碍电视媒体的发展。
三是忽视受众反馈。新媒体时代,尤其是web2.0时代以来,受众积极参与到信息的生产过程中,传播模式也在由“传播本位”向“受众本位”转移。网络媒体越来越重视受众的反馈,受众可以积极对节目内容进行点赞,评论,并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转发传播,但电视媒体往往存在受众反馈意识不强或反馈滞后的情况。这不利于电视媒体及时掌握受众需求,成为传统媒体发展过程中的痼症。
三、电视媒体应对融媒环境的转型策略
尽管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甚至有人提出“电视消亡论”。但传统媒体自身在许多方面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视媒体应利用自身作为老牌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在新环境下的转型定位,在“融媒竞技场”中积极推陈出新,朝向更新,更强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