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二宾语从句讲解

初二宾语从句讲解

时间:2023-05-29 17:5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二宾语从句讲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二宾语从句讲解

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语法;探究;生活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可在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及与周围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常常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即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给出语法规则,举例讲解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机械操练、套用规则以达到巩固目的。笔者把此种现象称为英语语法教学瓶颈现象并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不断思索、探究与实践以期突破。

一、何谓英语语法教学瓶颈?

从教师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是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轻口头练习;重语法分析,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

从学生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究少;机械训练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乐趣味少。

从课堂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表现为课堂没有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不见灵活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从生成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方法单一,学生灵活运用能力无望提高,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如何突破

(一)主动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究,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主动探究”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探究氛围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必须处于与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丰富情景当中。而且丰富合理的情景使语法教学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进行。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轻松快乐的环境使学生无外界压力与压迫感,学生完全自觉自愿、全身心的参与;而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由不经意中贯穿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道德的熏陶与习惯的沉淀。因此,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营造运用语言的氛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学会及运用语法。

例如,在学习比较级与最高级时,我先通过实物及图片比较(三个大小不一的球,三座高矮不一的楼房)、和学生问答,引出这个语法项目的结构、功能。

T:This is a basketball.This is a football.Whichis bigger,the basketball or the football?SI:The bas-ketball is bigger(than the football.)……T:Rigllt.So the table tennis ball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T:What about the basketball?It's the biggest of thethree.(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所讲的比较级最高级句子)。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试着用比较级最高级的句子来说。接着让学生以班中同学、教室中的物品等为话题以pair work形式操练比较级与最高级。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较级与最高级的使用特点及语法规则。

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引出比较级、最高级,激发学生探求比较级、最高级使用规则的欲望并归纳总结(即发现、探究问题)。

2.合理构建,生成有效探究活动

建构主义课程观。不认为课程基本决定于外部环境因素(例如学科结构、社会价值等因素),而是考虑到学习者带进学习情境的先前知识。什么样的经验和概念在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产生中是有效的,变成了—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为了确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在研究了《牛津初中英语》六册书后,我发现宾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要到9B才教。而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像“I think you are right.”这类简单的宾语从句,在《牛津初中英语》第一至第五册书中也经常出现宾语从句的句子。因此,我决定从初一起就合理构建学生学习这个语法项目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为最后的有效探究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7A第一单元Reading部分Part C题目要求中出现The Class 1,Grade 7 students want to see how well they know each other时,我没有特意去讲这是宾语从句而只是问学生是否明白题目要求。7A书中多次在题目要求中出现了宾语从句。每次我都只是让学生看一下并理解句子含义就好。在7A期末复习时。我让学生把书翻到第5页看这两个句子:How well do the students know each other?The Class 1,Grade 7 students want to see how well they know each other.然后引导他们发现两者间的区别:第一句多了一个“do”。接着帮助学生构建这样的经验——在陈述句动词后出现的疑问句不需要助动词。当学生在7B中再见到类似句子时,他们的这个经验自然会得到巩固。进入初二后,学生在课本及课外阅读材料中会经常看到“I don'tknow where he is.”“Can you tell me how old she is?”等此类的宾语从句。这时,我就帮助他们构建这样的经验——当陈述句或疑问句动词后再接一个疑问句时所接的句子要用陈述句顺序。通过初一、初二的合理构建,学生对宾语从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到初三9B第二单元学宾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时,学生会因为先前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容易对教师设置的探究活动感兴趣,进而他们会表现为投入、激动、兴致勃勃。

3.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语法规则

“交流”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与应答。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系着问题解决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建构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引起学生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

在教9A“Reported speech with tense changes”时。我就给每组发课前准备的有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句子的纸片,让他们先每人自己看纸片上的句子后合作交流总结出时态变化的规律。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小组交流也很投入,几分钟后学生踊跃地汇报了自己小组发现的语法规则。

(二)回归生活

卢梭让爱弥儿回归自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无非是想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学生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课程改革之所以非常强调“回归生活”,是因为在现代人(尤其是学生)的生长家园中,“生活世界”被严重地剥离了。于是在学校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空前的危机。教育过程丰富生动的主观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因此必须重返“生活世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与动力。

1.联系生活,激活认知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来认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故而我在语法教学别注意激活学生的认知,通过联系生活,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活力。

例如,在学习“Used to”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张照片。然后说到:Please look at this picture.Who's he?Dp you know?学生猜测后我说到:He'smy sen.He used to be a small boy.Now he's a big boy.He used to be a student in our school.Now he's a student of Taicang Senior Higll School.He used to go to school five days a week.Now he goes to school six days a week.He used to get up at 6:40 a.m.Nowhe gets up at 6:15 a.m.(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我儿子的一些相关图片,然后在屏幕上出示used to be/do)。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used to be/do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拿出事先布置他们带的他们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用used to be/do来讲自己小时候的事。

2.回溯生活,拓展时空

德国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也是丰富的。杜威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生活就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经验”便是从这种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第2篇

关键词:兴趣;朗诵与背诵;多媒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际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外国文化问题。同时,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了解外国文化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英语教学也渐渐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对许多老师而言,文化教学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从跨文化角度对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在目前还是个新领域。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是中学外语教学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要重视初中的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上课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

1.“唱”的运用

英语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如“The Spelling Song”这首歌,教师可让学生改唱自己同学的名字。当学生们唱“The Number Song”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配上动作,师生边唱边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0~10这几个数字的读音。

2.“演”的运用

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词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在介绍课文时,教师进行示范表演,是一种导入新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看教师表演,教一些动词时,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板书新单词。如“I am swimm-

ing,I?蒺m running,I?蒺m watching TV,I?蒺m clcaning”等。

二、增加朗诵、背诵的机会,巩固知识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一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

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而使有的同学对英语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

如果初一就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能大声地朗读,积极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习惯用法。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会很自觉地去朗读、去背诵英语,还愁英语学不好吗?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1.多媒体课件的集成性能使英语课堂容量增大

多媒体外语教学能更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大大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每一节课的板书和讲解占去了大量时间,授课信息密度小。而使用多媒体课件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只需用鼠标点击或用键盘操作,就可以使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拿最基本的词汇、语法教学来说,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例句,而且更容易把语言形式和具体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2.多媒体课件的可控制性和交互性能使语言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效

多媒体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能够对学生语言学习的识记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中,教学重点可以通过颜色对比、画线等方式或教师话语的音量和音调调节进行强调,而多媒体除了可以使用以上方式对对象进行强调以外,还可以通过动画、音效等方式。PowerPointXP以上的版本还专门设有丰富的强调功能,使得语言结构的学习变得生动有效。如在宾语从句的语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语序的变化设置成动画再配上一定的音效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印象。多媒体在句型和词形变化等语言结构知识的教学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第3篇

虽然有如此美好的愿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完全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合适的英语课堂用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使我对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深有体会。从小处看,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能够组织好一堂英语课,让英语课更流畅、更有层次。从大处看,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有利于形成浓厚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谈谈使用英语课堂用语的体会:

一、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英语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英语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学生想要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就要明白老师的引导方向。对于稍有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老师的意图,听懂指令,并配合学习。例如:Open your book. Stand up. Listen carefully. Read it one by one. 这些简短的指令在不断的循环使用中会成为学生最熟悉的话语,一旦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意图,就会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义务教育横跨九年之久,英语的词汇以及句型的积累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接受新事物。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课程的延续,课堂用语应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增添新的内容,使课堂永远充满吸引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初一的时候可以使用这样的祈使句:Look at the blackboard. Follow me. Let’s try again. 到了初二,语言可以更丰富些: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Please act it out with your partner. 初三的时候,学过的句型都可以成为课堂用语中增色的部分:Could you please share your answer? Try to tell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 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感受到了英语积累的愉悦感,这将对他将来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教师要确保英语课堂用语的正确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态度将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要想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当给学生作出榜样。英语由于语法的限制,有很多细小之处从口语上就能表达出来,如名词的单复数,第三人称动词的尾音,动词过去式的读法,宾语从句的词序,动词短语的搭配等,这些都是英语课堂用语中不可避免的部分。英语教师在说到相关的句子的时候,应流利地说出正确的句式和发音,而不能出现语法或读音的错误,这也是在随时随地教育学生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意思。比如,Can you tell me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sentence means?(你们告诉我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吗?)Please make a sentence about “what about”.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Please make a sentence with “what about”.(请用what about来造句。)虽然口语不能像书面语那样严谨,出现不规范的句子是常有的现象,但是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应该以教师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学生示范。

四、持之以恒,让每个学生都爱上英语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能全部用英语组织教学,能使得课堂上的英语气氛明显变浓。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接受这样的英语课堂,难免会有学生表现出对英语的兴趣减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早地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坚持课堂教学的风格,多在课堂上引起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给予机会参与课堂活动,会让他们逐步回归课堂。例如,在新学单词或词组的时候,可以用造句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老师在例句之后,可以多让一些学生造句,学困生也可以给予机会,也许在启发下能有好的表达,这时就需要适当的鼓励:Excellent. Perfect. Grea.让他们对自己还有信心。

五、逐步培养学生大胆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