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端医疗市场

高端医疗市场

时间:2023-05-29 17:5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端医疗市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端医疗市场

第1篇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着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第2篇

随着中国持续发展、老年人口的急速增长、家庭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财富的增加,中国的养老服务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养老住宅市场”日渐升温。市场上针对高端养老服务涌现出许多商业模式,却鲜有公司能够成功地把握并占据高端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

作为新兴市场,养老地产领域本来充满希望。但若不能真正满足养老需求并采用有效的商业模式,这个市场也可能令投资者失望。因此,梳理格局,看清趋势,对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养老服务市场中,农村养老院和农村福利院针对低端市场;大多数养老机构,比如城市中的养老院和福利院,在养老住宅市场中处于中端水平;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高端的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根据定位有所不同。中端养老机构往往有很高的入住率,因为他们大多部有比较新的硬件和设施,服务齐全,而且收费价格基本能被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所接受。高端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在一、二、三线城市中部是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于高端养老机构的收费、选址和服务的错位所致。

现有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往往使用租凭模式,这与客户的需求表现不相符合。相比较于高额的月租金或会员费,消费者更偏好拥有住宅。同时,许多高端养老机构位于郊区,这让很多想住在家庭与朋友附近的老人不愿入住。此外,一些高端养老机构没有很好的医疗设施,而医疗服务恰恰是老人选择养老服务的关键因素。

五大模式打擂台

根据对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分析,我们归纳了五种针对高端养老住宅市场的商业模式和服务配置。

样本1

高端养老院

高端养老院一般在城市中,且大多只提供群体居住。这些机构主要针对健康的老人,但也接受一些需要辅助生活照料服务或者全天医疗护理服务的老人。

和一般养老院一样,高端养老院提供的是群体居住服务,老人们需要共用一些设施(如卫生间等)。这种养老院的规模一般较小,养老院的所有者通常能自行运营。此外,尽管部分高端养老院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这些养老院一般临近市区,所以不需要单独建立一个附属医院。

通过调研和分析后发现,不同机构的入住率有着显著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养老院所在的地点、收费和提供的医疗服务的不同所导致的,能够提供护理和医疗服务的机构通常比无法提供服务的机构入住率高。

太申祥和是北京第一家高端养老院,且被普遍认为是这个模式的成功典范。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提供独特的中医服务,同时其价格的合理与优质的服务也广受好评,现在老人们需要排队才能入住。

样本2

综合老年社区

综合老年社区主要针对能够独立生活的老人,不过也会有专门的区域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作为一个社区,这些养老机构通常是由独立的生活区域及一系列生活配套设施构成,包括配套的超市、邮局、银行等,因此综合老年社区需要众多提供不同服务的外部供应商。此外,这些社区一般设立在医院附近或者内部就有医院。

尽管综合老年社区提供最全面的服务,但是其入住率大多处于中下水平。这是因为大多数此类社区位于郊区且收取高额会员费或租金。

这种商业模式中也存在比较成功的例子,这需要开发商能够采用出售的模式吸引以投资为目的的买家,或者在地域和医疗服务上有优势。事实上,运营机构往往比较亲睐出租模式,而有些运营机构则由于土地性质问题无法出售只能采取出租模式。但分析表明,如果采取出租模式,在平均50%入住率的前提下,需要10到15年才能收回投资。

亲和源老年公寓是上海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老年社区。亲和源社区中有一家医院,因此社区的设备和服务,特别是医疗服务被认为是符合高端标准的。不过亲和源社区位于郊区,而且收费很高,致使其入住率没有达到100%。

样本3

社区配套老年公寓

这是一种房地产开发商正在进行试点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为希望能和子女住得较近且能够独立生活的老人提供公寓。社区配套老年公寓的房屋设计和一般公寓相似,不过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此外这个模式和一般的房地产项目一样只进行出售。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应用这种商业模式的项目,不过其入住率非常高。

唯一的社区配套老年公寓是位于昆山的绿地21城孝贤坊。不少消费者出于对抗通胀或资产升值的考虑购买老年公寓,使得孝贤坊取得了很高的出售率。尽管投资者发现这个商业模式是可行的,但鉴于更高的建筑成本,开发商可能无法获得高于正常房地产项目的利润。

样本4

度假疗养院

位于旅游胜地的度假疗养院为能够独立生活的老人提供旅游化的住宅。这些度假疗养院一般位于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目标群体为健康且喜欢旅游的高收入老人。

这种商业模式更像是酒店,其医疗配套服务往往有限。客户一般只在疗养院里住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目前这类的机构还比较少,且由于客户群体数量较小,至今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样本5

高端养护院

我们定义的第五种商业模式为高端养护院,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有潜力的商业模式。其目标群体有很高的养护需求,即那些需要辅助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全天候医疗护理服务的老人。高端养护院的最大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养护院内一般拥有内部医院并且配备标准的医疗护理设备。

在此类养老机构中,由于老人的生活需求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养护院内的配套设施可以相对简单,一些基本的娱乐生活设施即可,这使得养护院能够不依靠外部供应商独立为老人提供服务。

高端养护院一般采用租赁或者会员制的形式经营。基于其以医疗护理为重点和特色,养护院从政府申请购买土地时还能够享受优惠。然而,由于养护院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并且需要在医疗护理服务上进行投入,如今高端养护院的数量还很少。但是刚性需求的推动使得这些机构的入住率一般很高。

对于五种商业模式,容纳规模、收费标准及入住情况均有所不同,我们整理总结了各商业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实例。

美国综合老年社区的翘楚

埃里克森退休社区(Erickson Liv-ing)始建于1983年,公司核心业务是开发运营老年宜居社区,主要顾客群为中产阶级。目前,集团已在科罗拉多、伊利诺伊、堪萨斯、马里兰、马萨诸特、密歇根、密苏里、纽泽西等地,建成16处退休社区,入住人口超过21000人。

社区提供日常服务包括家政、维修和交通,并建有餐馆、商店、健身中心(聘有全职教练)、医疗中心(专职全科医生)。社区同时承担了道路修整等一些政府负责的服务,并建有自己独特的安全保卫和应急管理体系。

考虑到大部分老人有固定退休收入,并且希望为了子孙后代保护他们的资产,Erickson Living提供了独特的费用支付方式。社区的居民可通过支付一笔一次性可退还的入住押金来保障他们对公寓的所有权。在他们离开社区时,这笔押金100%可退还给他们的继承人。另外,社区每月收取固定的费用,将涵盖水电费、物业税、及其他费用。

除了独居公寓外,Erickson Living还在社区内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护理服务。居民可以享受全职医护人员的照顾,而这些医护人员都拥有执照,并专精于照料老人。

2012年,Erickson Living的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6%,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概括地说,综合老年社区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合适的地理位置、舒适的居住环境、上乘的服务体系、以及合理的收费标准。然而这种养老模式进入中国仍存在不少壁垒,比如中国老年群体的养老习惯是居住在自己拥有的房产中,他们不容易接受将住房出售、月付租金给老年社区的养老方式。

另一方面,对比其他商业地产,房产开发商不太愿意开发老年公寓项目,因为此类项目的投资回报往往是长期的,不符合大部分房地产商“赚快钱”的心态。

2.4亿人的市场

到2025年,预计中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与此同时,能够负担得起高端养老服务的家庭数量将达到1856.7万户。面对这样的市场机遇,很多公司,包括金融投资公司、保险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都准备进入中国养老住宅市场。

尽管市场机遇很大,但是在计划进入养老住宅市场时仍然需要慎重考虑几个因素,例如选择商业模式、选择住宅区域、确定合适的服务以及供应商等。许多市场参与者出于能力互补的考虑一起合作,这就需要他们之间相互了解对方的需求:

·开发商希望通过销售房屋而快速收回其投资成本的需求;

·运营商希望提供服务而收取每月费用的需求;

·消费者对住房所有权的偏好。

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的满足各个市场参与者需求的商业模式是进入市场关键的第一步。此外,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另外两个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养老住宅的属性以及能否获得土地和相关设施。

同样的,获得土地或设施的方式也会决定商业模式的灵活性。例如,土地如果是免费的或者有政府补贴的,那么地点一般处于郊区且养老住宅的运营会有诸多限制,不过相应的投资风险也会降低。

由于不能出售土地,投资者只能选择会员制或租用模式,这使得他们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社区配套老年公寓和综合老年社区对大型开发商而言是较好的长期投资项目;而对区域性开发商而言,如果能从当地政府获得廉价土地,他们就能够从养老住宅市场中获得更高的短期收益。

第3篇

而我国的“看病贵、检查贵”长期难以解决的原因也与长期以来我国进口的高端仪器设备占据了国内的医疗市场,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很低有直接关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目前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实施,但由于多数医疗检查设备仍是进口,从而导致过度医疗等问题,这也成为目前看病贵的主因。所以在科技部出台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专门对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突破进行了规划,“实现高端主流装备、核心部件及医用高值材料等产品的自主制造,打破进口垄断,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高端产品研发迅速

虽然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其发展依赖于机械、电子、化工等基础工业以及生物材料、传感器、计算机等新兴工业,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全球的医疗器械企业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下,世界上每年都出现很多新产品。高额度、高研发投入使得产品换代周期大为缩短。例如X-CT(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仪),从1937 年问世至今,历经十多次更新换代,早期是4~5年更新换代一次,而目前仅2 年就实现了换代。目前产品由单排扫描发展到现在的256 排一次扫描,技术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2012年全球医疗技术协会中的“2012年全球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共有41件新产品,涉及急救、牙科、植入、体外诊断、康复等十大类产品。其中,全身血液循环与肺支持系统等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而且迅速进入市场。而我国在介入支架、人工关节、人工血管、骨修复材料和口腔材料等高值医用材料、超导磁体、多通道磁共振谱仪、高分辨率PET探测器等方面也有了迅速的技术进步。

不过与此同时,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标准问题却显得很滞后。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国际标准涉及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多个部门,如电子、电磁、电工、电声技术、电信、能源方面的国际标准,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EC以外的所有国际标准相关,所以其制定难度远超过普通产品的标准。欧美各国都认识到标准化是通向新技术与市场的工具,尤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而通过制定标准化,可以加强本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所以欧美各国争相将本国标准挤入国际标准。

而在国内,由于现有的安全标准中大多转化自国际标准。根据统计,我国生物器械标准中,有 88 项为转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1 项为转化欧洲标准,3 项为转化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只有3 项标准是我国自行制定,所以一直以来,我国不仅在医疗器械标准的数量上显得较少,质量也有待提高。另外在药械组合产品广泛出现,高端产品迅速推出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器械标准的基础研究工作亟待重视和开展。

标准面临重大挑战

安全是对医疗器械的第一要求。目前社会各方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根据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该中心收到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量逐年递增,从2002 年的 1 例增加到 2011 年的 710 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涉及的器械品种从 2002 年的 1 个品种增至2011 年的 106 个品种,监测范围不断扩大。

由于目前的高端医疗器械很多已经涉及到重大疾病的介入治疗中,比如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等,但由于技术原因,一些器械依然存在安全风险,所以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工作中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称,2010年1 月~2012 年 8月,共收到涉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疑不良事件报告 308 份,其中严重伤害不良事件报告 283 份,可疑死亡不良事件报告 25份,主要表现为囊袋感染、电池提前耗竭、电极脱位、电极断裂、电极穿孔、电极阈值升高等,其中30%的病例死亡可能与起搏器相关。

另外,随着技术进步与设备的升级换代,一些医疗器械功能已经大大延伸。很多器械由单纯的诊断、治疗、化验型向诊断、治疗、检验、分析、康复、理疗、按摩、保健等多功能延伸。在这样的技术集成的背景下,高端医疗器械在诊断治疗特异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标准亟待出台,比如在灵敏度、适用性、早期诊断、微量分析就需要诸多标准进行支持。

不仅如此,高端医疗器械还出现了更多新的趋势,比如小型化、家庭化的诊断器械。这些器械通常具有诊断治疗一体化、药物器械一体化等功能,比如美敦力最新研发出了适应核磁共振扫描的心脏起搏器。另外一些产品还综合最新的纳米技术、生物质能和机器人技术等高科技因素,所要求的标准也有待提高。

此外,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统计,我国25项基础安全标准中包括22项国标和3项行标,其中部分标准作为医疗器械基础安全标准,存在标准级别偏低的问题;中医用电气设备的标准既有国标也有行标,其中的电磁兼容要求存在同类标准级别不统一的问题;在特殊来源和动物源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标准中,对于其它一些特殊材料(包括新材料)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目前还没有设立;在64项产品安全标准中,存在标准地位不统一等问题,并且产品安全标准的数量在医疗器械各专业领域的分布也不均衡。各专业领域和各类安全标准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制修订标准时予以关注。

期待商业环境保障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但同时并行的却是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将加剧,到2025 年和2050 年将分别达到12.6% 和19.6%。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根据PharmaLive 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未来 5~7 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到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将达到 1900亿元左右的销售规模。而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民众对健康的重视,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会持续地出现向好的发展局面。

而要让这个行业获得健康的发展,从现有安全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安全标准的研究及制订还远远不够深入,未来还需要制订覆盖高端医疗器械全领域的多层次的安全标准。而完善的医疗器械标准,是百姓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国家医疗体系安全的保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池慧指出,目前国际上对医疗器械的监管重点呈现从上市前审查向上市后监测、从产品质量检测向生产质量体系检查转移的趋势。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内对医疗器械市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

2013年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针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较弱的现象提交了提案。提案中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目前表现为标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等。九三学社因此建议加强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国家已经着手开展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健全和修订方面的工作。

201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过程包括方案设计、实施、监查、核查、检查、数据采集、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进行规定。2012年年9月,国家食药监局《关于加强高电位治疗设备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各相关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要加强高电位治疗设备检测工作,在注册检测中严格执行《高电位治疗设备》行业标准要求。

而在2013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全国医用电器标准技术委员会起草,并了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该标准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王兰明介绍说,从目前统计情况看,该标准将会涉及国内外三四千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约11000余个医用电气产品。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防止不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产品流入中国市场,有利于提升我国医用电气设备整体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方便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第4篇

一面是旨在吸引海外患者的国内医疗旅游,一面是走出去享受先进医疗旅游服务的新富阶层。当“医+旅”的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新宠时,面对内需与出口两大市场,企业将如何把控?

2010年6月,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正式运行,这是上海第一次正式向海外患者推广专业的医疗旅游服务,也是中国第一次出现完整的“医疗旅游”产业概念。而在毗邻的韩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其成熟的医疗旅游产业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新富阶层,去韩国做整容,去日本泡温泉保健,去新加坡体检,都已经成为中国富裕阶层感兴趣的服务。

潜力巨大的处女地

与中国医疗旅游市场的蹒跚起步相比,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单向流动、相对成熟稳定的格局。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医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后回国效力以及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最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以优质的服务、可靠的医疗水平和低廉的价格显示出强劲的吸引力。

例如,印度的医疗服务被誉为“一流世界的服务,三流世界的价格”。虽然印度国民平均每1000人分配一张床位,但印度却拥有高端的医疗技术和新颖的医疗设备,尤其是在私营医院。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截止到2012年,印度医疗旅游业的收益可达20亿美元,医疗旅游正成为印度继信息技术之后第二个快速增长、贡献巨大的服务产业。新加坡也是具有高吸引力的医疗旅游目的地,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亚洲拥有最佳医疗系统国家”,许多印尼富商每年定期到新加坡接受健康检查。韩国政府则积极推广“健康体检”、“美容整形”、“皮肤美容”、“牙科”、“韩方”等5个医疗观光代表品牌,为医疗旅游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还致力于培养医疗观光协调人员,专门为入境的医疗旅游人士提供医疗签证。

实际上,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中国民众对医疗旅游的需求并不亚于发达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迅速形成的新富阶层使国内医疗旅游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内医疗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医疗旅游产业仅仅是刚开始起步。由于消费观念、政策体制、医疗基础设施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国内医疗旅游市场成为诸多业内人士看好,却又面临重重困难的处女地。

高端医疗服务资源不足。高端医疗服务是发展国际化医疗旅游产业的基础,但在中国医疗产业体系中,最先进、最强大的医疗资源绝大多数掌握在公立医疗机构中。囿于国内医疗资源的分割与传统体制束缚,一般性的医疗资源丰富,但是有规模、有影响的医疗机构严重不足,能开展高端医疗服务的机构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上海市2008年特需医疗服务占医疗服务收入的比重为7.31%,高端医疗服务的潜在市场容量约为93.7亿元,而同期全市特需医疗服务收入仅为12.省略)

医疗旅游的市场开发依赖于对医疗和旅游两个产业的深度挖掘与融合,而不仅仅是两个行业“1+1”式的叠加。

第5篇

目前,中国农村大部分医疗机构还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器械装备,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以上,这一块市场有“填平补齐”的需求。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卫生落后面貌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西部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破旧。据调查,乡(镇)卫生院危房率为33.6%,加上短缺面积和需要改造的业务用房,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此外,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在我国,占全国人口总数71%的农村人口,仅拥有全国卫生资源的20%,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基层医疗的投入不足,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人民币,新增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其中用于县以下的比例将不低于70%。

卫生部曾确定了包括X射线机在内的34种产品目录作为农村卫生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装备品目,国家发改委将从这34种品目中选择一部分作为中央专项投资支持采购的设备。对在我国角逐市场的众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分享政府采购的“大蛋糕”无疑颇具吸引力。

X射线机市场现状

作为影像诊断设备,X射线机是为数不多的从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机构都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依功能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摄影和透视两大类,目前普遍发展的趋势是高频化和数字化。在高端的数字高频摄影X射线机市场上主要有CR和DR两种产品,均可以做到数字图像诊断和存储。以透视为主的X射线机从最初直接荧光屏暗室操作到依托影像增强器的隔室操作,以及后来随着数字化发展逐步细化分为专业的数字胃肠机和用于介入的数字减影设备(DSA),近年来可直接数字成像的平板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基于此技术的高端数字胃肠以及DSA设备也纷纷进驻我国医院。

目前,我国X射线机无论在市场还是在医院配置方面都严重失衡,在市场端,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目前大部分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瓜分。以刚刚过去的2007年为例,据有关机构初步统计,2007年我国新增DSA、数字胃肠、以及DR设备分别约为300、2000、600台,而以GE、西门子、飞利浦为代表的欧美厂家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60%、20%、50%;以东芝、岛津为代表的日系厂家所占比例约为20%、40%、20%;国产厂家所占比例约为10%、40%、30%。可以看到门槛越高的产品国产产品的竞争力越弱,且呈现出产品单价愈高则进口产品所占比例愈高的趋势。在产品分配端,一方面是规模大的医院争相购置高端产品甚至有相互攀比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广大基层医院的X射线机装备现状令人堪忧。2006年9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联合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在卫生部和有关省、市卫生厅、局的大力支持下,走访了我国东、中、西部的15个县(市)医院、61个乡镇卫生院。针对农村基层医疗装备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中西部地区,X射线机平均使用年限超过12年,最长达38年。设备性能水平低、规格繁杂、老化严重,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很多常见疾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治,装备急需更新。

解决方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贯彻“十一五”计划,卫生部启动国家新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各个省卫生厅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纷纷出台相关项目计划。根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包括X射线机在内的多项设备都纳入了规定的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中央本着“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填充和补齐”所需设备配置。这对于各个生产厂家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他们于是纷纷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根据基层X射线机的现状和特点,以下方案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而2007年的政府招标采购也正是按照此方案展开――

根据基层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骨与关节系统等多发疾病的特点,进行设备性能和功能配置,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在第一时间处置各类疾病的需要。

一、实现高频化

高频X射线具有曝光时间短,成像质量高,杂散射线少等优点,能有效提高成像质量,减低对医生和患者的辐射伤害。

二、推进电视化

透视功能可以获取动态医学影像,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检查及骨折对位治疗等临床工作至关重要,X射线电视系统技术在满足动态影像获取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荧光屏透视辐射剂量高、暗室操作、影像模糊、医生辐射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视情况开展胆管造影、输卵管造影等多种造影检查,并可完成部分介入治疗和X射线引导下的手术工作。

三、兼容数字化

数字化已成为医学影像产品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影像技术所带来的影像质量提升、数字存储、传输、共享以及功能扩展等优点,已越来越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同。针对基层高端用户的需求,在满足当前临床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系统升级的各种可能,使高频专用摄影系统和高频遥控透视系统都具有数字化升级的平台能力。

市场角逐

第6篇

天价保险走俏市场

进入3月份,一款天价“富人险”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热卖,吸引了不少高收入人群的眼球。据了解,这款由中国人寿推出的高端险是一份高额保险计划,5年缴费150万元,一举刷新了国内保险业的投保额纪录,堪称史上最贵“富人险”。

笔者了解到,这款保险新品名为“福禄尊享”,目前已开始在市场热卖。其投保门槛根据缴费期限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3年期门槛为每年最低缴纳50万元保险费,5年期每年缴纳30万元,10年期每年缴纳20万元,合计下来,投保该产品门槛最低为150万元,且上不封顶,无独有偶,中国平安也在今年推出了类似高端险产品,门槛虽远低于“福禄尊享”,但每年也需数万元的保险费,这相较于市面上数千元的主流寿险品种还是高出不少。

不过,据笔者了解,我国长期人身险的预定利率上限是2.5%,即便是这些高端险也不能逾越国家规定的这条“高压线”。而且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高端险种来看,其提供的保障及收益主要包括:身故保障金、生存金、享受分红收益等,更多的是为投保人提供人身保障功能和资产保值功能。

其实,早在1999年,友邦保险和平安人寿就推出了专门为高收入人群度身定做的高额寿险保障计划。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大部分产品退市,或是改头换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各家寿险公司以前推出的保险,设定的投保门槛一般都比较低,没有区分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此次国内领军的保险公司推出专门针对高端人群的保险产品,意味着国内寿险产品从今以后也会像银行理财产品那样细分市场。

“富人险”为富人提供资产保障

广义来说,年缴保费3万元以上,保额100万元以上,投保人身价500万元以上就算作是富人险。但事实上,保险公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据专家介绍,富人险不能作为收益性去购买,因为它是可以替代的,而且很多人也不看重保险的生长能力,因为富人有强大的资本,一般身价在500万元以上,他的收益能力一定强于短期保险公司的收益能力,保险公司最多能够提供5%至6%的复利,达不到他们对财富增长的要求。

所以保险公司要做的是拿出客户资产中少量的部分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且不可替代的问题。因此富人险不是单一的保险产品,通常是由两全保险、定期寿险、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和医疗保险等组合而成的保险规划。

一般的规划大概分为保障、资产保全、传承。假设一个人不幸去世,留下1000万元的资产,根据《婚姻法》,他的妻子将得到500万元的资产,余下500万元由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孩子分割,每个人可以拿到25%,也就是说孩子只能得到125万元,也就是总资产的12.5%,因为妻子有可能在得到625万之后改嫁或者以其他方式带走这份资产,所以家族没有办法传承资产。

现在很多家庭都面临类似问题,从现在的规划来看,假如买一份500万元保额的保险,大概需要十几万元,指定受益人为他的孩子,那么如果发生身故的话,孩子将获得500万元,如果加上分红的话可以达到1000万元,在不伤害夫妻感情的情况下,使家族资产传承下去。泰康的“世纪长乐”、新华的“富贵人生”等带有指定受益人的理财型产品都可以解决该问题。

医疗方面,中英人寿的“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较普通医疗保险范围更加宽泛,最高保额达到300万元。比如,国内传统的普通医疗保险对于报销范围限制较多,且保障额度较低,且承保范围往往局限在个人住院、手术医疗和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上。而高端医疗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对特需医疗、自由选择医院、自费药报销这三个投保人最看重的要素的限制。太平人寿的“卓越人生”计划就提出了进口药、自费药全部报销的条款,而且医疗范围也实现了在国内、国外灵活选择医疗机构就医。

目前,多家保险公司表示看好高端保险市场。保险公司认为,新兴高收入人群,大多工作忙碌,过度透支精力、体力,而且生活方式变化大,不确定因素多,意外风险较高,使得这些人愿意通过保险化解一部分风险。

“富人险”可避遗产税纯属谣言

“这款产品入市后销售状况不错,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主要集中两类人,一类是私营企业主,另一类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位人寿公司的相关人员介绍说。

动辄数十万元的保费,为何还有这么多投保客户呢?笔者了解到,在高调推广“高端险”时,不少保险公司都用上了“规避遗产税”这样一种说法。目前,虽然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但相关传言早已有之,而国外遗产税税率一般高达40%左右,因此中国的一些富人就未雨绸缪。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避税”这样的说法其实很难站得住脚,毕竟目前我国的遗产税还没有开征,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开征意向。但是如果在今天就以规避遗产税的说法来推动“富人险”的销售,那纯属无稽之谈。

购买“富人险”须因人而异

“富人险”的核保过程较为复杂,保险业内通常的核保规则是,保额超过50万元低于100万元的需要提供财务证明和体检;100万元至150万元的则需要提供资产证明;超过150万元还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年审报告等。

虽然“富人险”在一些方面上表现得更为优越,但买保险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其实一些中端产品也能够解决同样的问题,换句话说,买保险需要配置,“富人险”并不是显示身份的方式,保险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和保障。而且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保额与收益是成反比的,保额过高,也可能会导致负收益。有些人则更愿意放弃收益投保高保额产品,这也让他们间接获得了高额现金使用期权,使家庭生活获得更高的保障。

专家表示,购买“富人险”这里有个“三五”原则,即保额是年收入的5倍、保费是年收入的1/5、配置产品在5种左右为宜。

莫让保险“高不可攀”

近日,不少媒体“配合”保险公司宣称“富人险热卖”、“企业家争相抢购富人险”,更出格的是有的保险公司打出“富人险可以合理规避遗产税、其他个税以及个人债务纠纷”这一噱头,确实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花开两朵,先表“避税”。事实上,首先是现阶段遗产税尚未开征;再者,个体消费者目前都是用税后收入购买保险产品,即使买最高保障的富人险也不可能避税。再说说“规避个人债务纠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法律保护与个人生存保障密切相关的保险,例如社会保险、保障性强的寿险,而投资理财型的保险因其具有很强的投资特性,和生存保障关联不大,在发生债务纠纷时是有可能作为资产查封或者冻结的。所以对于富人险来说也需要具体分割,不能一概而论。

第7篇

今年以来,山东省威海高新区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22.6%和2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2.7%,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24.8%和30%。

威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姜玉毅告诉记者:“我们始终把工业强区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战略选择,通过骨干企业膨胀做强存量,新上项目做大增量,科技创新做优总量,加速工业经济做大、做高、做强,实现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经济转型跨越。”

在威高集团产品展厅,一台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仪器广泛用于肝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由于国内一直被进口品牌垄断市场,致使医疗检测成本居高不下。“威高集团瞄准这一国际前沿技术,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将该产品市场价格拉低40%以上。”威高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总监王晓伟说。

在威高这艘“航母”的引领下,大正医疗、吉威医疗、康博尔制药等20多家企业集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3,高端产品比重超80%,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树起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实现产业园区化、集群化、高端化,是威海高新区工业迅速崛起的战略举措之一。以威高为领军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以新北洋、三星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光威碳纤维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开发了可降解药物涂层心脏支架、聚砜膜透析器等医疗器械产品,热敏打印头等热打印技术和产品,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技术产品等,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目前,区内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0家,其中超50亿元的3家,百亿元企业1家。

威海高新区建设了26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协同创新、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帮助“小巨人”做大做强。到目前,区内共有33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173项。

以银河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汉邦生物絮凝剂、万丰镁业污水垃圾处理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北洋无线射频、光纤传感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市场前景良好。

据了解,今年高新区引进了88个总投资246亿元的工业项目,96%的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内38个项目将建成投产,可新增工业销售收入86亿元。(责任编辑:赵丹)

(来源:经济日报)

第8篇

2012年3月23日,慈铭体检招股说明书(预案),正式进入上市前的最后冲刺。作为一家以健康体检为核心业务的专业体检机构,慈铭体检在成立初期即得到鼎晖、平安创新资本、天津宝鼎投资等众多风投的注资。一旦健康体检与社会资本成功对接,或许能为这个起步甚晚的利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健康体检渐揽民心

健康体检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管理健康为目的的综合服务产业,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人类1/3的疾病是通过健康体检得到的信息反馈的。除了有利于提早发现潜在疾病和自身保健,健康体检还能节省大量不必要的医疗费用。美国的一项研究得出了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的“90% vs 10%”规律,即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90%的个人和企业的医疗费用会降低到原来的10%;而未做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10%的人,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换而言之,以健康体检为主的预防性投资每投入1元,便可为个人及社会节省9元的医疗费用。

正因为如此,在许多西方国家,每年参加常规健康体检已成常态。相比之下,中国的健康理念相对落后,直接导致国内专业的健康体检机构起步较晚。2000年以前,国内的健康体检一般仅限于就业、参军、入学等目的而进行的强制性专项体检,以及对享受保健待遇的领导干部及专家的保健体检,而且大部分的体检机构主要为政府指定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然而,近十年来,国人主观意识的提升以及客观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推动了健康体检行业迅猛成长。特别是2003年爆发的SARS事件,使得全社会对医疗预防工作日趋重视,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不断增长。2008年,全国接受体检的人次为1.96亿,到2010年已攀升至2.87亿人次,三年时间体检总量提升了46%,同期专业体检机构接待量从391万人次提高到542.39万人次,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表1)。

不仅如此,人们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也日益增加。卫生部的统计显示,199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仅为26元和19元, 2000年分别攀升至318元和88元,而到2010年的十年内又增长了174%和270%(图1)。

并购整合推动规模效应

这些因素叠加,为体检机构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000年后,一大批连锁体检机构迅速崛起,包括慈铭体检、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红鬃马体检、九华体检、瑞慈体检等,抓住机会迅速做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跑马圈地(表2)。

部分资金雄厚的体检机构在各自区域站稳脚跟后,开始通过同业合并,向全国范围扩张。2007年,成立于2004年的爱康网合并了组建于2000年的国宾健检,双方各控股50%。同年12月,爱康国宾引入了美林证券、风投机构ePlanet、华登国际等战略投资者,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发展资金。

随着行业整合的提速,尽管大部分体检机构还局限于区域发展,但全国性品牌已经雏形初现。2011年10月,美年健康与大健康宣布合并组建美年大健康,其中原来的美年健康拥有医疗中心20余家,主要覆盖中国南方地区;大健康拥有近30家医疗中心,主要覆盖北方地区。双方合并整合后,美年大健康将成为覆盖全国30多个大城市、经营收入超过5亿元的体检中心,并计划在2012年底把规模扩大到100家,且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正在排队上市的慈铭体检,同样是走收购路线来加快布局。2008年,慈铭体检投入近1.5亿元,先后收购了3家北京佰众体检中心和8家深圳我佳体检中心。这一举动使慈铭体检的网点数量增加50%至33家,且轻松切入深圳、武汉等市场前景广阔的地区。不仅如此,慈铭体检还通过特许加盟渠道来加速品牌扩张。一旦其成功挂牌,或将改变行业内领头羊缺失的局面。

高端路线受青睐

慈铭体检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11月的北京慈济门诊部,后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和增资,最终更名为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目前,慈铭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11个城市和地区设立了33家体检中心,2010年慈铭的体检量约为130万人次,占全国健康检查人次的0.45%,不过在全国专业体检机构中所占比例则高达23.97%,居专业体检机构前列。2011年,慈铭体检的主营收入近5.7亿元,毛利率为46.01%,全年体检量为159.48万人次,平均每人次消费355.78元,平均每人次毛利为163.69元,即慈铭体检在每个体检者身上能赚取163.69元(表3)。从成立到2011年底,到慈铭接受体检的体检量累计超过了559万人次。

尽管连锁体检机构发展势头喜人,但各大医院凭借垄断性资源优势,加上社会认同感较高,依然是体检的第一选择,2010年占据了体检市场的逾41.46%。此外,拥有政府背景的街道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又联手分走了55.36%,只留下不到2%的市场给专业体检机构(图2)。在公立医院等众多具有政府背景的体检机构包围下,“人气较差”的连锁体检机构必须寻求新的切入口,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充分利用服务、环境和医检分离等优势之外,民营体检机构力图通过主攻特色医疗和高端定位,走差异化道路。

定位高端路线的爱康国宾,其基本体检套餐分为男性、女性和老年三大类别,价格区间从最低的850元到3065元不等,为客户提供从体检、检测、医疗、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健康保险等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相较之下,深圳的公立医院标准体检套餐定价则基本从200元起跳,多集中在300-600元的区间,而高级套餐则可达1600元左右。

慈铭体检上市筹资的主要目的之一,亦是为了开设高端体检中心。其在招股书中强调要把高端经营作为其业务模式优势之一,并以此获得更高的利润。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新建3家体检中心和建设一项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其中占用资金最大的奥亚体检中心(旗舰店)就主推高端体检。奥亚体检中心旗舰店分为四层,主要由一个高端体检中心、一个普通体检中心和一个体检中心构成,该会所将主打私人医生定制服务的理念,实行高端会员制。招股书显示,慈铭体检2011年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高端体检客户超过6万人次,占其总收入的10.57%。

医疗风险成“命门”

2008年进入整合并购阶段后,连锁体检机构的价格战屡见不鲜。慈铭的招股书也显示,报告期内其平均体检单价和毛利率均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市场的竞争激烈可想而知。而要想抢占部分公立医院的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连锁体检机构更是面临着完善自身、规范市场的挑战。

第9篇

风险偏好回升股市上涨

监管层开始适当加大“稳增长”力度,4月基建领域加大铁路、保障房等投资力度,5月开始对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加上IPO控制发行节奏,使得股市风险偏好有所回升,推动股市反弹。数据表明,全周沪深300上涨0.37%,中小板指上涨1.46%,创业板指上涨1.71%。

天治基金认为,经济是否企稳、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共同决定了未来股市的上升空间。总体上目前还没有显著的趋势性机会,但下跌风险也不大。在具体操作中建议中性仓位、灵活操作,一方面关注对政策调整敏感度高的细分领域,另一方面关注存在自下而上催化剂的成长性行业。

富国基金:

高端制造业钱景无限

中央对高端制造业的频频“力挺”, 令机构投资者将更多目光聚焦在高端制造业板块。在2009年、2010年、2013年这三个年度中,上证高端装备制造60指数分别上涨121.15%、25.49%、19.20%,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96.71%、-12.51%和-7.65%的收益。

富国基金认为,高端制造业的行业分布广阔,除了现阶段国家重点发展的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外,还有化工新材料、信息技术、汽车、机械制造等细分子行业,但是在个股选择上比较狭窄,因为引领上层产业链的高端制造企业并不多,需要精挑细选。

长盛基金:

A股下半年机会犹存

获益于欧美经济复苏下半年出口会有所增长,国内消费相对平稳,而投资增速不确定性会相对较大。而创业板已经处于底部,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长盛基金认为,目前TMT行业仍然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但是普涨行情不能长期持续,市场将进入个股精选阶段,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绿色照明、信息安全等投资领域的机会。此外,些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发展的企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在电力设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选择具有突出竞争力的企业。

宝盈基金:

信息安全领域迎来良机

第10篇

抢占高端客户在寿险业早已是风起云涌。高端客户之所以成为寿险公司的争抢重点,是源于高端客户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发展潜力巨大。高端人群具有较强的保险意识。据麦肯锡《中高端客户需求调查研究》显示,高端客户51%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能认识到保险及其他金融产品对个人投资理财的重要作用,风险意识强。同时高端人群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具有很强的重复购买性,因此具有强大的保险购买力。另外,高端人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报告课题组对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50个大中城市保险市场的专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高收入阶层购买人寿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相对成本较低。“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保险业,保险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优质高端客户。从成本核算角度看,在同一管理水平下,同一险种的件均保单管理成本是相同的,假定某险种每一个保单的风险概率相同,每年的件均管理成本是100元,每年可提费用率为8%。保单A的年交保费为1250元,可提费用为100元,保单贡献值为0。保单B的年交保费为10000元,可提费用为800元,扣除保单管理费成本,该保单的贡献值为700元。从分析可以看出,件均保费越大,保单价值越大,件年缴保费低于1250元的未有费用贡献。开拓高端客户,可以提高件均保费,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示范效应较强。消费的示范效应告诉我们,不可能存在一个其行动对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行动集。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其他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高端客户的身份、地位,往往是社会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也是传播保险功能、利益以及保险公司品牌信息的中枢纽带。通过高端客户的消费示范效应,可以带动其他阶层的保险消费。同时只有更多的高收入阶层的认同和引领,才能使寿险公司品牌得到有效推广。

但是,寿险行业任何一个目标市场的抢占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产品、营销方式和销售队伍做支持,高端客户目标市场也不例外。要想在高端客户市场取得突破,需要针对寿险高端客户特征,牢牢掌握好产品定位、营销方式和销售队伍建设三个环节。

一是要设计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不少寿险公司都针对中高端客户推出了相关产品,诸如泰康人寿的“尊崇一生”、平安人寿的幸福定期保险A款、太平人寿的“卓越人生”。以太平人寿的“卓越人生”为例,该计划从人身意外到疾病医疗等责任设计,为高端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规划。同时,以100万保额为基准上不封顶的承保限额满足了高端客户对身价的需要,其配有的65岁时一笔丰厚的养老基金,更是锦上添花实现了客户投入的保值和增值。可以说,正是产品与客户需求的精确匹配,才成为促进该计划成功销售的一个关键。

二是要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要将合适的产品信息传达到高端客户,就需要制定符合高端市场需求的营销方式,科学规划、综合运用,以实现保险产品价值的交换。近几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端客户在寿险的购买中除了主动性高、对保险服务要求高之外,对保险交易的便利、快捷、规范要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基于高端客户的这些需求变化,就需要寿险公司在现有行销模式下,积极探索网络、电话、信函、短信、电视等直复式营销渠道,较好地满足高端客户对寿险的需求。

三是要培育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只有初中甚至小学学历、综合素质较低的业务员能够对中高端客户产生较大的影响和说服力。同时,随着金融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高端客户希望专业人士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风险规避与投资理财计划,进行组合投资,保证资产保值增值;规划投资项目,合理避税等等,这就需要涉及银行、保险、证券、税务等各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国内的人显然无法提供这种高水准的服务。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与高端客户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营销队伍,成为和产品、渠道并重的当务之急。

总之,高端客户发展潜力巨大、相对成本较低、示范效应较强的特性,决定了这一目标市场应成为寿险公司业务拓展的重点。但是要在这一市场的抢占中取得优势,就需要根据高端客户的寿险消费特征,设计有竞争力的产品、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培育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只有牢牢把握这三个环节,才有可能达到抢占该目标市场的预期目的。

第11篇

2009年6月10日,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宣布,针对高端人群的特定需要,公司推出了首款高端医疗险――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并通过人、经代及银行保险渠道销售。针对这款国内市场不多见的,直接面向个人的高端医疗险产品,本刊采访了中英人寿行销支援部主管曲红蕾女士。

为高端人士量身定制

企业高管、外派人士、演艺明星……这些高端人群有着风光的表面,背后所付出的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每天长时间的工作、无规律的生活作息及巨大的压力,让高端人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不乏英年早逝的例子。用健康换财富实在不划算,那么是否有机会用财富换健康?

曲红蕾介绍说,中英人寿推出此款高端医疗险,包括卓越型和菁英型两种,正是考虑了高端人士的需求。通过中英人寿及专业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中间带(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所提供的高附加值服务,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提供全面贴心的保障和呵护。“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地域范围广泛,适合长期出差的国内高端人士和亚洲外派人士。最高达300万元的保障,基本涵盖他们的高端医疗需求。不限定点医院能够让高端人群选择适合自己的私人和外资医院及诊所。全面的保障手段包括了很多普通医疗保险不涵盖的保障项目和内容。这款产品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医疗费用直付安排,保障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将由保险公司向医疗机构直接支付,无需自行垫付,能够让高端人群品味最佳的就医感受。”

保障范围宽泛 医疗手段丰富

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保险责任涉及4大保障类别和23项科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附加值特色,购买这款主险,就可以购买附加尊荣岁月牙科医疗保险,包括洗牙、拔牙、抛光、x光摄影、合成物补牙、也包括新造或修补牙桥及种牙、拔除阻生牙及根管治疗等特殊牙科护理。

住院及相关服务

住院治疗及服务包括未成年人住院家长陪护、紧急牙科治疗、当地救护车服务、无理赔住院津贴和中国、新加坡公立医院住院津贴等多条责任设计。其中无理赔住院津贴和中国、新加坡公立医院住院津贴是该产品两项特色保险责任。无理赔住院津贴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住院,如果不申请理赔,保险公司将按照住院天数每天给付450元或600元的津贴。而中国、新加坡公立医院住院津贴则是指当被保险人在中国大陆二级甲等及以上公立医院或新加坡公立医院住院,在进行医疗费用理赔后,公司额外按照住院天数每天给付450元或600元的津贴。

门诊费用

包括全科医生服务、专科医生服务、精神疾病治疗、实验室、X光、CT、PET及核磁共振检查及诊断服务产生的相关费用。另外还特别包含了处方物理疗法、处方医疗辅助装置、处方补充疗法、语言障碍矫正法及眼球运动疗法等相关的费用。

器官移植和体检

第12篇

李开复正值壮年,给外界展现的一直是个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知名企业家形象。但也难逃病魔侵袭,实在让人无比惋惜。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事实上,在山西的企业家群体中,遭遇健康问题的也不在少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提前获悉,总部位于北京,中国领先的高端私人医生服务机构——颐年康盛公司经过长期筹备,将于10月下旬在太原星河湾酒店举行“红墙御医健康关怀之旅——为企业家送健康活动”,通过这个启动仪式,正式宣布进入山西市场。

这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创新的服务理念会为新晋商的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私人医生服务具体包括哪些?为此,记者有幸提前对颐年康盛总裁宋海峰先生进行了专访。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颐年康盛公司。

宋海峰:颐年康盛通过整合包括美国哈佛医学院及旗下医院和专家,中央保健局保健医生、三甲医院、权威专家、高端体检机构等在内的国际、国内稀缺医疗资源,为全国的高端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提供以预防慢性病、改善亚健康、解决就医难为重点的第三方私人医生和健康医疗服务。

简单来讲,主要是从事健康管理服务,侧重疾病预防,就是希望能够让客户在发生疾病进入医院之前,通过专业的个性化私人医生保健服务、膳食调理、营养、运动、情绪调节等健康管理和干预方式,来维护客户的身体健康,尽量让我们的会员不生病,少生病。

为什么考虑要把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引入山西?

宋海峰:1.新晋商是国内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群体,受到各界的关注与尊敬。但他们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积累财富的同时,身体过度“透支”,导致了令人极其担忧的健康状况。颐年康盛愿意通过权威专业的服务给山西的企业家朋友们带去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拥有健康对企业家来说才是最大的财富 。2.从地缘位置来说,山西离北京很近,交通便利,这为山西对接北京的高端医疗资源和客户享受高端健康医疗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基础。3.颐年康盛在山西地区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借助他们的本地化优势和资源,我们可以在山西的企业家群体中快速扩大影响。

客户在颐年康盛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务?

宋海峰:主要包括为客户建立健康档案、高端健康体检、日常健康监测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红墙御医一对一私人医生、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三甲医院的预约就医和安排住院手术服务等十几种,这些服务,基本上是围绕健康管理这个核心来展开的。

传统医疗机构的服务和颐年康盛的服务有什么样的区别?

宋海峰:传统医疗机构的服务主要包括化验诊断、治疗、处方用药、住院手术等,侧重疾病治疗。而颐年康盛定位于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更侧重于前期的疾病预防。承诺不卖药、不开处方、不推销保健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标准和定义:健康60%的因素是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专业的服务,提倡和引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调理客户的健康,实现服务价值,是传统医疗机构服务的前置和补充。

颐年康盛如何确保服务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宋海峰: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我们特聘了几十位保健方面的资深专家作为我们的红墙御医专家团来为会员服务。其次我们只与业内公认的最好的医疗机构合作,比如协和、同仁、阜外、301、安贞、天坛、宣武等。另外借鉴欧美成熟经验并结合国内特点,我们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与本土高端客户需求的标准服务流程,确保服务的专业性。最后,我们的健康顾问都有在三甲医院工作多年的丰富经验,其中一些还是获得中国健康管理师职称的资深专业人员。这些都确保了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