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歌词文学

歌词文学

时间:2023-05-29 17:51:25

歌词文学

第1篇

一、网络歌曲歌词是一种文学作品

著名的布拉格派语言学家雅各布森说过:“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亦即能使某一著作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4]33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作品,能和非文学作品区分开来,靠的就是这种“文学性”。因此可以说“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一个作品要是没有“文学性”就不能称其为文学作品。网络歌曲的歌词无疑可以被看成一种文学作品。我国古代的词就是用于吟唱的,就是歌词。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与音乐相互脱离开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案头文学[5]。中国古代可以用于吟唱和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还包括诗。《诗经》305篇被分为了风、雅、颂三部分,其划分的标准就和音乐类型有关。“风”是地方民歌;“雅”则是士大夫的作品,多为文人创作的宫廷乐辞;“颂”是庙堂祭祀用的乐章。楚辞又称南风、南音,可见楚辞和音乐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古代的诗词其实是一种“音乐文学”。现代词学家胡云翼说:中国文学的发展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切的关联。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长生的那种音乐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的境界。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凡是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6]。现在音乐文学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古今一切入乐的歌词(诗、词、曲)、歌剧剧本、戏曲文本、说唱艺术的唱词等;二是表现音乐内容(歌唱、器乐、歌舞)的文学作品,诸如描写歌唱艺术和器乐演奏技巧与效果的文学作品[7]。因此,网络歌曲的歌词自然也算是一种音乐文学。

二、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的实现方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形式,网络歌曲歌词除了拥有一般歌曲歌词的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这些独到之处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前景化”,是形成作品文体风格、实现文学作品“文学性”的一种方式。“前景化”这一概念是由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穆卡洛夫斯基引入的,是对之前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文学性实现方式“陌生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8]。“陌生化”最先是由维多克•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说:“所有艺术手法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绝不是通过以熟代生,让人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省力地认识和把握复杂的事物;恰恰相反,所有艺术手法都是要使人们原本已经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让其显得出人意料、异乎寻常,以重新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新鲜、好奇的感觉。”[4]36这种“使人们原本已经熟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的手段,就是陌生化。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变异和独特。从语言层面看,陌生化理论关注的主要是违背语言常规的“突出”,即创造性地破坏习惯性和标准化的事物,不再采用符合常规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突出”,即大量地重复运用某一常规,对常规进行强化,从而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陌生化”。布拉格学派所提出的“前景化”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穆卡洛夫斯基看来,前景化与自动化相对,自动化把语言使用系统化、常规化,前景化则意味着对语言系统的违背。文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在自动化背景下得到了突出的“前景”。根据里德的研究,突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性的,是违反常规的,是性质上的偏离,称为“失协突出”(qualitativeprominence);另一类是肯定的,是获取常规、强化常规,是“作者临时摒弃他可允许的选择自由,在通常不一致的地方选择一致的特征”,这种突出强调数量上的偏离,称为“失衡突出”(quantitativeprominence)。“前景化”关注的不仅仅是“失协突出”,还关注了因过分遵守语言常规而产生的“失衡突出”,即对常规的加强。这里边暗含了现代文体学中很重要的一对概念:“常规”和“偏离”。“常规”是指语言中普通的、基本的那部分词汇、句式和语法,即共核语言;而“偏离”则是指超出共核语言的那部分特殊用法。“前景化”其实主要就是通过偏离常规而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前景化”是“文学性”的实现方式,而“偏离”是“前景化”的实现方式。不过,不是所有的“偏离”都能实现“前景化”,只有“有动因的显著”才能最终形成“前景化”。按照韩礼德的说法,就是一个显著特征如果与语篇的整体意义相关才是“前景化”的[9]。为了实现“前景化”,拥有“文学性”,网络歌曲歌词存在大量的“偏离”现象。

(一)失协突出

1.方言的偏离除了粤语歌曲,一般的汉语流行歌曲都是用普通话这一标准语(标准方言)来演唱的。但是网络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来自天南地北,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一般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平时说话的时候较多使用的还是当地的方言,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创作和演唱歌曲的时候也倾向于使用方言。如标志着网络歌曲时代到来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俺们”、“那旮”和“东北人(yín)”,都是非常具有东北味的词汇;上过春晚的《吉祥三宝》的原唱,使用的是蒙古语;还有各种方言版本的《大学生自习室》等。这些在说该方言的人们听来,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用词发音,却偏离了一般标准(普通话),但是无论是其他地方的人们,还是说该方言的人,听来都别有一番风味,新奇感十足。网络歌手创作或演唱歌曲的初衷往往是娱乐自己,但是殊不知在他们自娱的同时也常常娱乐了他人。

2.词汇的偏离网络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往往属于平民阶层,是生活在你我之中的普通大众,而不是“象牙塔”里出来的,或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创作和演唱的歌曲用词都比较简单,贴近日常生活。例如《猪之歌》的语言,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对猪的描述,“你的鼻子有两个孔”、“你的耳朵是那么大”、“猪头猪脑猪尾巴”,这是孩童都懂的语言。相对于较为高雅、带有诗性的歌词语言,这种歌词语言就是一种偏离。这样的歌曲还能被被冠之以“通俗易懂”的名号。但是有一些网络歌曲,歌词虽然也偏离一般歌曲语言的常规,却是比较低级、粗俗、恶趣的,例如《香水有毒》中的“擦掉一切陪你睡”、《QQ爱》中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问今年你几岁有过几次onenight”。这些歌曲的歌词虽然也都充分表达了歌曲的主题意义,所产生偏离也都是有动因的,但是这些歌曲想要表达的主题本身是比较低俗、恶趣味的,只是一味的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毫无美感可言。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反过来,能够正确引导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最近网络上又流行两首歌:《忐忑》和《甩葱歌》。这两首歌的歌词没有丝毫意思可言,用词很随意,其实根本就谈不上词汇,因为整首歌的歌词都是由毫不相关的字拼凑而成的。尤其是被称为“神曲”的《忐忑》,演唱者龚琳娜也表示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即兴的发挥。这可谓是完全颠覆了歌词的常规,创造了一种新的歌体。不过,这种歌曲的歌词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当这种偏离成为常规以后,人们是否还能像现在这般追捧这类歌曲,则有待时间的检验。

3.题材的偏离一般的流行歌曲,其题材多是关于情爱的,或者是恋人之间的,或者是亲人之间的、朋友之间的、师生之间的、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等等。网络歌曲歌词所涉及的题材则很广泛,既有一般的情爱,也有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社会问题。如《没有车没有房》描述的就是眼下很多年轻人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没车没房怎么结婚,谁愿意和你结婚,谁愿意嫁给这样的人”。2008年针对CNN对中国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作出的不实报道,有网友写了一首名为《做人不要太CNN》的歌曲,对西方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不久之后就在网上热传开来。红极一时并广为改唱的《大学生自习室》,描述的就是发生在大学生自习室里面的事情,虽然有恶搞的嫌疑,让人忍俊不禁,但是笑过之后我们又不得不陷入沉思,为当下的大学生,为当下大学的教育质量感到担忧。也许这也是歌曲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些题材上的偏离,都和网络歌曲创作者、演唱者的平民化、大众化的身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4.创作方式的偏离一般歌曲的创作方式都是作词作曲者原唱或者是对原来某一首歌进行改编,而当下有些网络歌曲却是采用了从多首不同的歌曲里面截取一二句歌词,拼凑而成一首新歌,即所谓“歌曲大串烧”。例如古巨基的《劲歌金曲》、《劲歌金曲2-情歌王》,赵英俊的《刺激2005》,李逸朗和蒋雅文的《超合金曲》等,都是由十几首甚至二十几首歌拼凑而成的。被挑选出来加入到新歌中的,也往往都是一首歌中的点睛之笔,或是高潮部分。很多人即使不会演唱整首歌曲,但是对于其中歌词往往还是耳熟能详的,也因此这样的歌曲往往是KTV里面点唱率较高的。

5.图式上的偏离富有文学性的作品话语通常导致原有图示的更新,其依靠的就是话语上的偏离。《大学生自习室》打破了人们对于大学自习教室的一般认识,向人们展示了当下大学生浮夸、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真实情况,颠覆了原来人们对于大学生刻苦学习,以及大学里面宜人学习环境的传统图式。这种图式上的偏离,突出了和人们原有图示所不一致的新图示,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作品因此获得了文学性。

(二)失衡突出

失衡突出也可以看作是方向相反的“偏离”,或叫“并置”。网络歌曲里面出现的最多的就是词汇的并置:通过词汇的反复使用,加强了原有话语的规则,从而与要表达的内容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使语言不仅传达意义,而且模拟意义的结构。如花儿乐队的《嘻唰唰》,整首歌曲出现“嘻唰唰”次数不下20次。RebeccaBlack的网络爆红单曲《Friday》,从头到尾都是“Friday”和几句简单到不行的、日记式的歌词,可以说是“Friday”这个词撑起了整首歌曲。这些歌词的反复再现,加强了整首歌曲的主题,同时使得意义有了一定的结构。许力生说:“并置虽然可以在不同语言层面上分开来讨论,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并置常常同时发生在不止一个语言层面,彼此紧密相连。比如,词语并置在很多情况下都伴随着某种程度的句法并置。”[4]123网络歌曲歌词的并置情况也是这样。例如: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的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这一段中反复出现了“多么……的”、“……的时候”,不仅可以看成是词汇上的并置,也可说是一种句法上的并置。当然,这并不是网络歌曲歌词所特有的现象,普通歌曲也有这样的句法并置现象存在,在非文学作品中也有。网络歌曲歌词的句法并置和其他的并置以及各种偏离手法的运用,共同产生了很好的“前景化”效果,突出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2篇

一、歌词素材的准备

首先教师对英文歌曲要有一定的兴趣和研究,教师不一定要对音乐有特别的专长,只要有兴趣并留心研究英文歌曲的内容,就可以进行英语歌词与英语教学的尝试。其次要筛选那些学生喜欢听经常听的熟悉歌曲,例如Do-Re-Me, Yesterday once more, My heart will go on, Big big world, Hand in hand, Song of the earth, Heal the world, We are the world, Right here waiting等等这些歌曲或因韵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简易,或因歌曲创作背景故事感人,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因特网给我们提供的便利,有意进行英语歌曲与歌词方面的积累,以便课堂教学中能随机应变,适时穿插应用,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发掘英语歌词所蕴含的教学意义,寻找与教学的契合点

英文歌曲和汉语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歌词大都简练,歌词里运用的词汇和语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这无疑为歌词与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尝试时,应注意发掘所引用的歌词所蕴含的教学意义,适时穿插于日常教学中,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把歌词结合在教学实践中。

1.歌词与词汇教学的结合

歌词与词汇教学的结合最为容易操作,课堂教学中,我们在教授词汇时,常常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歌曲中的词句作为例子,而不必搜肠刮肚去创设那些虚拟牵强的语境来帮助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remind …of 这个短语时,我们不难想起Country roads中的一句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有些词汇的教学甚至完全可以运用英文歌曲来进行,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两首每个英语学习者耳熟能详的英文歌Do-Re-Me和数字歌。不难想象学生在学习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Ray ,a drop of golden sun/Me, a name I call myself/Far, a long long way to run/Sew ,a needle pulling thread…” 的时候,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头脑中不会“奔出一只可爱的小鹿,出现一道金色的阳光”,在这种愉快的想象中,学生在学习诸如female, golden, needle, thread等词汇的时候,他们还会感觉到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学习英语词汇费劲吗?

2.歌词与语法教学的结合

英文歌词中几乎涵括了英语中所有的语法项目和修辞手法(本文着重以与高中英语教学相关的语法为例),尤其是排比句,复合句和省略句等随处可见。教师在讲解有关的语法项目的时候,适当引入一些歌词语句作为讲解例子, 特别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法项目的印象和理解。下面笔者列举部分语法项目(见下表)并例解说明。

3.歌词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结合

许多英文歌曲的创作与演唱往往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有关,有些歌曲与歌词甚至可以作为课堂引入的素材,教师在介绍这些歌曲或歌词的时候不妨结合有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还有助于他们拓展视野。例如,我们在教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中的第五单元Different types of music时,作为背景知识, 我给学生介绍了美国音乐家、舞蹈家、演员、编舞、慈善家和唱片制作人,被誉为“流行之神”的 Michael Jackson, 及其为非洲饥民捐款所组织的大型慈善演唱会百名世界著名歌星同台演唱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 (四海一家) 等内容。当教师在与学生欣赏“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etter day,so let’s start giving…”这些简易而优美的歌词时,体味不同音乐风格的同时,再联系汶川地震和各种自然灾害,一种忧患意识油然而生,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优美歌词的诵读有利于培养英语语感

许多英文歌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简练易懂,押韵明显,节奏感强,语句优美,情感丰富,诵读起来往往琅琅上口。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引用歌词,能够引发学生对英语歌词的喜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诵读英文歌词,对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在讲评练习的时候,练习中出现了一个短语“next to never” , 许多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中一个平时很喜欢听英文歌曲的学生回答出来了,并且还脱口而出,唱了一句“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How can we say forever”,我试探着问他这句话出自哪首歌曲,他竟然把 “Right here waiting” 的歌词一字不漏背了出来。背完之后,环顾左右,一副得意的样子。在分享他的成就感的同时, 我心里也在暗暗思忖:这或许就是得益于我平时对他们的引导吧。毋庸置疑,一定量优美英文歌词的积累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我在批阅学生的书面表达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引用了歌词,有些学生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优美词句的恰当应用往往能成为书面表达的得分亮点,教师对学生应用的肯定和鼓励又反过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第3篇

提起歌词,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从经典民歌到时尚劲歌,每个人都能哼上一两句。有时,对一些自己喜欢的好听的歌,我们还会把它摘抄在本子上,课余时间吟唱品味。

流行歌词,同学们喜闻乐见,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语文不该漠视流行歌曲。本活动以学习语言为目的,通过活动积累词汇、品析语言,在提高语言修养的同时,提高对流行歌曲的赏鉴能力,促进高尚的审美情操的形成。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歌词,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道理,养成积累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2.通过对歌词的赏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流行歌曲,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正确认识其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活动过程]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好伙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优美的歌词会给我们带来美妙的享受。让我们在悠扬的旋律中一起走进歌词的世界,去感受歌词传达的动人情感,去品味歌词描绘的优美意境,去评判歌词包含的争议分歧。

活动展示一:欣赏歌词之美

请欣赏《蜗牛》的歌词,并简要说说你的感受。

蜗牛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留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留过的泪和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任风吹干/留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赏读提示:

读这首歌词,让人备感轻松。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首励志歌,能让人体会到打拼的艰辛、奋斗的甘苦,为之而心动。从艺术手法上看,歌词运用了象征手法,坚强的蜗牛象征奋发向上的人。此外,歌词整体上也以排比、重叠的形式反复咏叹,增强了音韵美。

活动展示二:感受歌词之情

歌词是一束自由自在的阳光,它的足迹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天地。走进歌词的世界,我们可以感受亲情、友情、爱国情……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传达某种情感的歌词。

1.爱国情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和我的祖国》)

与你相约:祖国是我们心中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依偎在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的脸上时刻都荡漾着幸福的笑窝。

2.母爱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顽抗:为什么别人在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别人在玩游戏,我却得躲在家背abc……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听妈妈的话》)

与你相约:小时候我们贪玩,妈妈除了悉心照顾我们,有时也会跟我们“过不去”。直到长大后我们才明白:妈妈的心不让你看见,她心里面装满了对你的疼爱。

3.友情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

与你相约:朋友就是那个可以与你共患难的人,他不一定是那个为你“锦上添花”的人,而一定是那个为你“雪中送炭”的人。

活动展示三:认识修辞之妙

歌词之美有时是一种情感美,有时是一种音韵美,有时是一种修辞美。罗大佑把歌词比作“语言的花朵”,在唱歌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语文。现在,我们就来品歌词,学修辞,看看下面这几句歌词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

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天路》)

例①把“我”比作“尘土”,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有比喻词“像”,属明喻。把“我”比作“尘土”,说明了自己的渺小。

例②没有出现本体“青藏铁路”,直接出现喻体“巨龙”,这属于借喻。这个比喻贴切、生动。

③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七里香》)

④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大中国》)

这两句歌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在例③中,麻雀是鸟,这里却用人的动作“多嘴”来拟写,充满了生活情趣。

例④的“穿梭”用来写没有生命的长城,表现出长城的蜿蜒绵长。

⑤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母亲》)

⑥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

例⑤把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四个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使母亲对孩子的爱一步步得以深入表现。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例⑥同样也用了四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来表达对同桌的怀念之情,也是用的排比。

⑦来吧,来吧,来吧,多么逍遥,歌声悠扬,哦,深情荡漾。(《来吧》)

⑧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咱们那个老百姓,今儿个要高兴。(《今儿个真高兴》)

例⑦中的“来吧”和例⑧中的“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重复出现,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在歌词中用得最多的要数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了,因为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节拍的表现效果。

⑨泥巴襄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为了谁》)

第4篇

——湖南怀化学院、北滘城区小学同一首歌文艺晚会

程 序 表

一、 持人宣布晚会即将开始,请城区小学卢汉生校长致开幕词;

二、 有请湖南怀化学院的曾书记为我们讲话;

三、 音乐起《开门红》,音乐结束全场掌声、绽放彩炮!

四、 主持人在欢呼声中上场:

向:缔结友情、共创辉煌!

曹:(略)

五、 会进行中主持人李嘉敏采访毕业生代表邓世忠(在节目《天亮了》之前);

六、 晚会在主持人及城区小学全体师生演唱《同一首歌》声中结束;

效果1:主持人从台上、台下演唱,二十个小演员受捧蜡烛从观众席中慢慢走向舞台,(第一排小演员拿着蜡烛,及舞蹈队的演员、儿歌联唱的领唱演员,第二排,实习生演员,第三排我校教师);

效果2:台下所有老师、学生跟着音乐唱出、并拿着手上道具做律动,请领导与演员合影留念!

效果3:当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时,全场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加以彩色的礼炮花从空中而降!

晚会串台词

向:缔结友情、共创辉煌!

曹:党的十六大东风正浩荡吹来,

神州大地正鲜花竟开;

李:我们唱呀、跳呀、笑呀、乐呀乐开怀!

向:我们载歌载舞赞唱华年盛世,

我们同心同德直上九天瑶台;

曹:让我们手牵着手,共写历史的辉煌,

合:让我们心连着心,同唱一首歌!

向:观众朋友们!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各级领导光临我们的晚会现场,他们是:(略)

对各位领导的光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的光临!

曹: 观众朋友们!今晚我们怀化学院的往届毕业生也特意从广州、佛山、南海等地赶到我们的晚会现场,给我们晚会以支持,让我们对师兄师姐们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李:对现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以及小朋友们的光临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

向:首先请欣赏由91级毕业生田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独唱《又唱浏阳河》;

3、《青春万岁》;

曹:青春亮丽,五彩缤纷,青春勃发,生机无穷;

向:青春灿烂,魅力诱人,青春啊青春,你属于年轻人,同样也属于所有心态年轻的人;

曹:在此,愿在坐的朋友们,场内场外的朋友们永葆青春,永远年轻。

向:下面请欣赏舞蹈《青春万岁》。

4、《籽呀》:

李:别看小种子小巧玲珑,把它撒在土里,能抽出枝,长满叶,带给你一片绿荫;

别看种子小巧玲珑,把它播在心田,能萌生壮志之芽,绽开理想之花,打造出灿烂辉煌的人生:

接下来请欣赏城区小学舞蹈队演出的舞蹈《籽呀》;

5、曹:《大地飞歌》,人物介绍

6、《欢乐家园》

向:走进新时代,人人笑颜开。

走进新时代,幸福的生活,欢乐满情怀。

好!一起欣赏舞蹈《欢乐家园》

7、《跨世纪的新一代》

李:儿歌纯朴儿歌真,但现在字字句句都吐出了人们的心声。

它既表达了对祖国***爱,也抒发了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它唱出了少年儿童的壮志,也唱出了红领巾的豪情。

请欣赏城区小学少年艺术团为我们带来的儿歌联唱《跨世纪的新一代》;

8、《族魂》

曹: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向:有光荣的传统,不屈不挠的精神;有崇高的理想,奔小康求大同;

曹:有锐意进取的意识,敢于开拓创新,勤劳勇敢,又富有爱心和真情,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们民族的灵魂!

向:下面请欣赏覃巧云、管逢海为我们带来的双人舞《族魂》;

9、《五星红旗》

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他高高地飘扬在蓝天,也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坎上!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他为我们指引方向,指引着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由我们城区小学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的舞蹈《五星红旗》。

10、《鸟鸣洞》

曹:介绍舞蹈

11、《拓》

向:开拓进取是时代精神,开拓进取是时代的动力。

拓宽视野,才能看得更远,拓宽思路,才能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请欣赏三人舞《拓》;

*、李嘉向采访毕业生代表邓世忠;

李:邓老师,您好!我平时很喜欢跳舞,在顺德您又是舞蹈届的权威,老师、爸爸、妈妈也经常跟我提起过您,而您又是怀化学院89级的毕业生,这么多年来,您从来都不忘母校,这次,来了这么多哥哥姐姐们,您同样又是照顾入微,在这里,您能跟我们谈谈您和母校之间的那份情深情吗?

谢谢邓老师!接下来一起欣赏由怀化学院87级毕业生赵慧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天亮了》;

13、《大学生之歌》

曹:年轻新一代,神采飞扬,新世纪的大学生就是这样!

向:在校园里他们是莘莘学子,走向社会他们是祖国栋梁。

曹:为了人生的美丽,事业的辉煌,我们顽强拼搏,决不彷徨!

向:为了民族的崛起,祖国的兴旺,我们甘愿奉献青春和力量!

曹:请欣赏2000级实习生带来的舞蹈《大学生之歌》;

14:《同一首歌》

曹:我们生活在同一块蓝天下

李:我们都共同拥有一个祖国妈妈

向:同样的渴望,同样的追求,同样的感受唱同一首歌

曹: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高歌猛进,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合:去拥抱明天的辉煌!

向: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缔结友情,共创辉煌”湖南怀化学院、北滘城区小学同一首歌文艺晚会到此结束!

第5篇

一、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研究叙事

近些年来在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方面的研究有陈国东的《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兼谈戴于吾与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异同》,文章切中与我国第一代作曲家的创作,分析了他们作品中的中西结合因素,通过对黄自、青主为代表的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研究,与当代作曲家戴于吾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他们的作品是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具有民族风格为主的审美特征,以此而分析戴于吾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民族性特点和童趣审美。文章认为,中国古诗词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更好地传承与传播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肯定。贺琳琳的《谈黎英海作曲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情”与“声”》,以按谱填词的古诗词音乐作品《枫桥夜泊》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表演时“情”“声”结合的道路。高雪姣的《三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艺术风格的探究》通过对《花非花》《枫桥夜泊》《杏花天影》三首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中的古词新编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词乐结合、演唱风格与方法,以及歌曲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问题。姜莉莉的《邱望湘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研究》对邱望湘四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诉衷情》《送春》《江城子》《汴水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其创作特征和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邓丽萍的《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求》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由专业的作曲家将流传千古的诗词改写为歌曲的歌词,配上表现力强的曲调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使之达到他的至高价值“意境美”,使其古典诗词歌曲的表演更加地生动、形象。这种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选用的歌词(诗)极其精炼,具有极强的文学性。这些诗的平仄、音调、韵律都与音乐发展的逻辑体系相符合,易于歌唱。相类似的研究有姚晓婷的《浅谈演唱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刘晓龙的《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饶泽荣的《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郑由敏的《古曲神韵》、李翠萍的《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美学蕴涵》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关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历来是一些歌唱家、音乐史学家、音乐分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于颖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探究》,认为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形式上巧妙地结合了我国的文学与西方的音乐理论,在演唱与表现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在发展中既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优秀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同时也从我国传统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中吸收养分,使之巧妙融合。沈佳文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民族风格体现》将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从艺术歌曲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状况等问题作了全面性的概述,并重点把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歌唱语言中的发音与吐字规律,与中国的传统戏曲演唱以及吟诵调等艺术形式进行对比,结合前辈声乐家演唱的实践分析,得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可以通过戏曲、曲艺、民歌的学习,掌握其演唱的技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中的民族音乐成分。郑燕梅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特色初探》认为,我们国家一直以来被称之为“诗乐之邦”,诗与乐是不同形式却不分家,古诗词能够入乐演唱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乐谱相较之于文字具有滞后性,而且人们口头传承中具有记词不记谱的习惯,致使后来诗词与歌唱最后逐步的分离,曲调在历史的发展中日渐失传,诗词日渐成为了一种文学作品。她说:“尽管我们在当下社会无法去聆听古人的歌曲演唱,但是我们从历史的文献材料中,结合具体表演实践,对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声腔运用、情感处理、意境描绘以及韵味表达惊醒探索,以供广大的声乐学习和表演者去参考。”司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艺术研究》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经历历史的洗练和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之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其艺术魅力在当代社会通过不同途径的传播,影响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文化艺术生活。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产生与发展的梳理和概述以及其艺术特色的总结,对不 同类型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进行研究,对其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比较,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情感以及浓厚的艺术价值,期望通过他的研究能够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朱腾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究》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中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而这些诗词同时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的韵味和意境深远的魅力以及文化底蕴的丰足,配之以现代的作曲技法,使其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播。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的挖掘和渊源的考据、发展的梳理以及分类的边角,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究,从演绎和欣赏的双重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学习实践,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进行提炼、分析、梳理,然后通过对古典诗词歌曲本体进行分析,挖掘其音乐之美、声腔之美、意境之美。李芳屹的《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试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及演唱》,从西方的艺术歌曲作为引子,对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的发展进行研究,并对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进行概括。认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需要做到在“情”“声”“气”方面进行把握,做到音韵丰富、情真意切。吴婷婷的《探究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演唱特点》以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民族音乐元素,并对其相类似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早期古诗词歌曲在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关系到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与兴盛,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李秀敏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认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自上世纪初期出现和发展以来,一直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规范且严格的作品结构,使之成为我国近代以来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作品类型。文章希望通过研究完善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和艺术实践。张瑜的《王苏芬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艺术及教学特点研究》从王苏芬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其教学特色,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理解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

二、中国近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特征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将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与作曲技法和中国古典的诗词曲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谋求中国古典诗词的音韵起伏与歌曲旋律的巧妙配合。我国近代处于中国古诗词歌曲产生的重要时期,许多优秀的诗词配之以优美的旋律成为我国当代歌曲创作的典范佳作,许多优秀的曲目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唱。缜密地分析近现代历史中创作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对于推动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是西学东渐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音乐文化样式,也是学堂乐歌发展后的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式。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由借用外国现成曲调发展到逐步通过借鉴、融合、学习、领会、自己创作旋律的历史脉络。但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选词基本上采用历史中较有影响力的各个时期的诗人作品,像李白、王维、王灼、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代表作有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黄自的《点绛唇》《卜算子》《花非花》;刘雪安的《春夜洛城闻笛》;陈田鹤的《枫桥夜泊》;江文也的《春晓》;马思聪的《关山月》;冼星海的《竹枝词》;李维宁的《玉门出赛》等等。

音乐的民族特点体现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表现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和音乐特点。中国近代早期的古诗词歌曲创作的民族性具体体现在其歌曲的旋律进行、音节音调、曲式结构、节奏节拍、伴奏乐器、演唱风格等方面,它们构成了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民族样式和民族风格。作曲家黄自是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先驱,他力图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有意识地在旋律的运用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注重和声与旋律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他在音乐创作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比如以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诗词谱曲,采用商、角、羽三种调式的搭配运用,通过调式的转化勾勒出令人回味的优美意境;在唐代白居易写的《花非花》的配乐中,旋律采用五声调式,民族风格浓郁。

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在发展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国外先进的作曲技法,如采用印象和声的《卜算子》、借用浪漫手法的《点绛唇》、借用西方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大江东去》等等。这些作曲技法上的运用,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技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的创作手法也使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更加地趋向于成熟,为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写作提供了范式和参考。

钢琴伴奏是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非常重要。刘聪认为:“旋律与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同等重要,钢琴伴奏能够体现艺术歌曲的特色,因此只创作旋律不创作伴奏的歌曲不是艺术歌曲”,除此以外,钢琴的功用还具有烘托诗词歌曲意境、作出背景呈示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因此,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创作特色之一就是运用钢琴来作为伴奏乐器,烘托其作品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的创作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所处的社会环境风雨漂泊,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嚣张,国内政治状况积贫积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面对侵略,人们纷纷拿起武器,反抗斗争。因此这一时期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选词基本上是具有战斗性、艺术性和民族性,充满了鼓动和渲染力。像《卜算子·咏梅》这一类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以梅花作为自己的标榜,在发泄内心抑郁的同时,又赞扬了梅花的精神,表达了作曲家爱国的情操和高贵的品格。这种类型的歌曲唤起了千千万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斗志,鼓舞了人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三、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特点

要想真正完美地演绎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近现 代古诗词歌曲的表演往往是一位演唱者和一个钢琴伴奏相互映衬,但是对二者表演技术含量的要求是极其高的。一个优秀的歌唱者能够很好地诠释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内涵,能够完美地展示其优美的音色和扎实的技术功底,使欣赏者能够在歌唱的情感中获得感动。因此,在表演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时,应该培养良好的音乐基础和较强文学功底以及突出的理解力,这是演唱好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若想把深层次的诗情和意境表现出来,必须要培养和督促演唱者努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学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同时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诠释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深层内涵和意境,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诗的情感挥发和曲的情感处理。实际上,在每一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都会对歌词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歌唱者对歌词的细致分析,有助于歌曲在表演中情感投入尺度的正确把握;歌词与旋律的对照结合,达到歌曲艺术的内涵与表演的统一,使表演者在演唱歌曲时有条理、有层次、有依据,从而使艺术歌曲的表演达到完美。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同时也要注意歌唱语言中正确的发音吐字问题,由于古诗词具有音韵美,句尾押韵。因此将汉字的声母和韵母看做是字头和字腹来进行依字行腔。在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时,字头也就是声母在演唱中要有弹性、要清晰,对它的训练要注意气息的把握和喉头的控制。字腹也就是韵母在歌唱者表演进入声腔后,要保持其腔体的灵活性。这种依字行腔的能力要一句一句地体验和练习才能够达到。在声音的控制方面,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不宜有大幅度、强烈的音量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艺术歌曲的抒情性。因此,声音在气息的控制下,保持其发音的稳定性和注重气息的连贯与流通,以及给喉咙保持适当的空间,做到起音要准,音色、音量完好的控制。如此反复练习,培养出良好的声音状态,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优雅的内涵。

在做好上述要求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对钢琴伴奏旋律的把握,钢琴伴奏是整个艺术歌曲的重要支撑。演唱者与钢琴伴奏应该在歌曲的内涵、语言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达成统一的认识。这样通过演唱者和钢琴表演出来的二度创作作品,才会更加的接近音乐情感的真实性。此外,钢琴在一首乐曲中,要实现不同角色的相互转换,其情感挥发亦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钢琴伴奏与歌唱者表演的明与暗、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中展现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歌唱者在表演的每一次过程中,一定要和钢琴伴奏有一个好的交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部分都要细密的配合,这对于演唱好一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是极其必要的。

四、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历史评价

近现代中国古诗词歌曲以一种崭新的音乐体裁形式存在,其音乐旋律旋法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有着较为深厚的渊源关系;但是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歌词很多是直接选取中国历史中有着较大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中国古典诗词。这些诗词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歌曲歌词的遗存。比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含有歌词的歌曲就有305首。在这一历史时期,诗与乐是融为一体的时代,从而形成了“乐是诗的声,诗是乐的词”这种状况。在唐朝,“诗”这种文学体裁通过发展达到了它的辉煌顶峰,通过诗人们创作的诗词直接配乐歌唱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像王维的七言绝句《阳关三叠》便是唐代传唱最为久远和最为盛行的一首诗歌作品。宋代时期文人音乐中词乐的发展,不但使曲子的体裁迅速丰富,而且题材也涉猎较多,曲子中的长短句搭配接近于口语化,体现了这一时期音乐与文学密切结合的程度,从而也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歌曲发展的高度。唐诗、宋词的发展,给元散曲的兴盛提供了可能,元曲的音乐用来进行叙事、写景与抒情,有着鲜明的民间风格和地域色彩。明清时期的乡间俗曲的发展亦是一种古代歌曲高度发展的标志。

忆历史,思整个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歌词不但体裁多样,像五言诗、七言诗、绝句、乐府、律诗等;同时有丰富的题材,像游子思归、将相忠君、寄情田园、明志达理、困苦哀思等等;还可以体现出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如李白的洒脱与超逸、苏轼的豪放与不羁、欧阳修的委婉与细腻等。中国古代历史中各个朝代的更替混杂着杀伐征讨,在战争的环境中,我国很多优秀古代歌曲的音乐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诗词却以文学的形式传承下来。中国近代的有志音乐家们,正是将我国的这些优秀的古代诗词音乐文学作品巧妙地与西方的音乐作曲技法进行结合,创造了这种新形式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

结语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吸收借鉴外国优秀音乐作曲技法和先进音乐理念,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意韵的歌曲文化形式。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出现将外国艺术歌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这种歌曲文化形式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很好地继承和保存了我国古诗词文化。

责任编辑:奚劲梅

参考文献: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上海音乐学院,2010(6).

于颖.中国近现代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4).

李秀敏.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乐府新声,2012(4).

饶泽荣.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音乐探索,2011(1).

沈佳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民族风格体现.上海音乐学院,2010.

郑燕梅.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特色初探.福建师范大学,2009.

司娜.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艺术研究.河南大学,2009.

朱腾.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曲阜师范大学,2011(4).

邓丽萍.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求.音乐创作,2013(4).

李芳屹.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试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及演唱.乐府新声,2010(3) .

陈国东.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兼谈戴于吾与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异同.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8).

吴婷停.探究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演唱特点.上海音乐学院,2013.

贺琳琳.谈黎英海作曲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情”与“声”.武汉音乐学院,2012.

高雪姣.三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艺术风格的探究.山西大学,2013(6).

姜莉莉.邱望湘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杨韵.马思聪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浅探.音乐探索,2014(2).

蔡旷姿.歌曲演唱中色调的处理——以三首诗词歌曲为例.2013(6).

张瑜.王苏芬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艺术及教学特点研究.中国音乐学院,2012(4).

姚晓婷.浅谈演唱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青年文学家,2010(13).

刘晓龙.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5).

饶泽荣.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音乐探索,2011年(1).

郑由敏.古曲神韵.东北师范大学,2009.

第6篇

[关键词] 诗与歌;歌词;音乐

【中图分类号】 I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43-1

一、诗与歌词原属同源

歌词在我国的古代相当的繁盛,一部文学的发展史从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也是一部歌词史。然而,文学史家并未把歌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一直附属在诗的队列中。

诗歌与音乐是同祖同宗的,都为“感悟言志”而诞生、发展。对此西汉的《毛诗・序》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朱光潜也曾在自己的诗学专著《诗论》中说:“诗歌原与乐、舞不分……诗歌的整齐章句原来也是因为应舞和乐便于群唱起来的”。而所谓诗歌便是诗与歌的合一。诗歌是表现情感的,《虞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中的“言”便是意志、情感的意思,而歌则是来延长诗的情感的。

陆正兰说,“古代诗即为歌词”并在其《歌词学》中说:“整一部中国诗歌史,就是诗在歌词与徒诗之间摇摆的历史。歌词总是采取新的形式冒出来,而不入乐的诗也在不断发展。”朱自清说这是一部“诗的歌谣化”历史:“通文墨的人将原诗改协民间曲调,然后藉了曲调的力量流行起来”。

二、歌词与诗歌的差异

一部中古代诗歌史便是一部歌词史,但到了今天,歌词与诗歌已经严重的分离,诗与歌的区别主要存在四个方面:

(一)音乐性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之前,几乎所有的诗都是为了唱的,至少是按唱的模式创作的,即都是歌词,大量历史文献都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诗歌史上,占领歌词诗这一领域时间最长、阵地最广者,影响很大的当属乐府诗。乐府诗肇始于秦,兴盛于汉,其影响一直持续到宋元。但无论乐府诗如何变化,其配乐演唱的歌词性质,一直不变地延续了很长的时间。而到了唐代,沈期、宋之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形。诗歌在唐代逐步发展到无法企及的高峰,它的韵律、平仄、押韵也越发严格。所以盛唐诗人的诗既是诗歌又是歌词,只要他们喜欢,便可入乐。而到了宋代,宋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是“倚声填词”,这就要求填词要合于声律,所以北宋著名的词家如柳永、周邦彦等多妙解音律。”

自“诗界革命”以后便不再看重诗歌的音乐性,即使闻一多曾提出诗歌的“四美”主张中包括“音乐美”,但是,其影响仍然无法改变诗歌自由化、口语化的趋势。在新诗兴起之后,诗与歌的音乐性问题更加突出,因为诗的散文化、无韵化倾向势必导致诗与歌之间存在了分歧,诗与歌本来都是要求音乐性的。歌词对于音乐性的要求更高。因为歌词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被之管弦,谱成歌曲。

(二)视觉与听觉

诗歌往往通过视觉进行欣赏,我们看到一首好诗,往往爱不释手,反复的读这首诗以获得心灵的慰藉、感悟。许自强在在《歌词创作美学》一书中说:“歌词是横跨文学与艺术两大类的双栖文学”。人们描述歌词时往往是“听到”的。但当它留于文本上时,他也会通过文字感染别人。所以歌词是一种兼具音乐和文学的文体。就其用语言而言,它是语言艺术,因此它具有文学性,就其歌曲的表演而言,它又是表演艺术,又具有音乐性,它在纸上呈现,是文学,在乐曲中演绎,是音乐。这就使它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诗歌是视觉的,歌词既可以通过视觉表现,又是听觉的,所以歌词是“双栖文学”。

(三)雅与俗

新颖、创新是一切艺术魅力的光彩和源泉,诗家最忌俗。刘熙载曾提出:“诗要避俗,更要避熟。”严羽也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五曰俗韵”认为它是造成诗歌创作粗俗、平庸的重要原因。为了避俗,诗家语特别注重炼词选字,凡俗宇但语轻易不入诗中。诗歌是一种古老,最具有文学色彩的文体,诗歌讲求情趣与意境的融合,诗歌甚至有时“独抒性灵”,好的诗人是孤寂,无人理解的。

而对于“俗”,词家的观点确不同于诗家。“俗”如果是庸俗固然为艺术所鄙弃;但浅俗、凡俗,却更加平易,具有平民化品格,更切近大众口味。歌词的根基原在于民众百姓中,不可能完全脱俗,只有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民众,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激发联想。“歌词意象应当像个‘熟悉的陌生人,’所谓‘熟悉’,是指它贴近现实,为人们生活中所常听常见;所谓“陌生”是指其鲜活难得,出人意表,在同类艺术作品中很少见到。”创作歌词的目的,往往是用于谱曲、演唱。这就要求歌词必须通俗,让人们能够理解,明白。

也正是由于雅与俗的缘故,致使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诗歌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这就意味着有些写诗的人也不去读诗。那么为生活奔波的人谁又去会关注诗呢?然而歌词却不同,在文学日渐式微的当下,唯独歌词依然方兴未艾,从现状来看,其影响远在同期的其他文学之上。

以上便是歌词与诗歌的共性与几点差异,时至今日,歌词与诗歌的鸿沟已愈来愈大,歌词已无法依赖于诗歌存在,所以建立起歌词自己的理论架构已十分重要了。

参考文献:

[1]谢文利.诗歌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2]自强.歌词创作美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

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热情奔放。喜好唱歌。无论在流行歌曲中,还是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歌曲中,为他们谱写的歌词也时常有精品之作。将这些歌词很好地利用起来,在写作中加以应用,可以达到增添文章文采的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应用:

一、用歌名、歌词作为文章的题目

直接以歌名作为文章的题目。如《血染的风采》《荷塘月色》《月亮之上》等。

《血染的风采》,可以用作校运会上,同学在长跑过程中不慎倒地擦破了皮,但同学坚持跑到终点,再看看那破皮的腿,已经是血染一片。《荷塘月色》,是大陆歌手组合凤凰传奇的代表作,旋律优美。歌名来自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名作。学生用时也可以再将其转变使用。《月亮之上》,仍是凤凰传奇的代表歌曲,学生可以在表达追求理想的文章中运用这一歌名。

还有以歌词作为文章的题目。如有学生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作为题目,这是台湾歌手郑智化《水手》中的歌词。作者罕见地不以“水手”为题,却以其中的这句歌词为题,就是要表达一种直奔主题的效果,他的确是以《水手》入文,但却以这歌词的内涵在文章结尾处加以深化,从而表达了一种更为坚韧的精神、面向未来人生的主题。励志效果更为明显。

歌名歌词作为标题,在具体的应用方法上,可以分为:

1.直接作用。如前面几篇文章的使用。直接以原句引用使用。

2.间接使用。应用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如:《让我们荡起“双江”》。这位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思考了李双江儿子街头打人与作为父亲的李双江在家庭教育的关联。在标题上谐音使用,不用“双桨”用“双江”,起到了引人注目的效果,令人深思。

二、将歌名运用在文章中

文章在表达过程中,直接使用歌名,作为文章中的句子。用现成的耳熟能详的、比较精练句子,会在阅读中起到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如,中考,我们这团结的班级,我们这战斗的同学,我们不仅有过春天的故事,我们还将要摘取盛夏的果实。

学生在文章中直接运用了《春天的故事》和《盛夏的果实》两酋歌的歌名。形象地表现了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的同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班级同学故事,还表达了对夏季进行的中考的宣言。

三、将歌词运用到文章中

歌词的运用,有两种方法:

1.直接运用

比如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经历了初中学习中的无数挫折,终于看见了中考成功的那一美妙的风景。文章的歌词直接引用自《真心英雄》,也是较常用的励志名言。其他我们还可以使用的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还有: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2.间接运用

歌词的间接运用是指在歌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改编。比如学生的文章中的句子:“给我一次‘忘情睡’,换我一次不流泪”。这位学生在这里,将中学阶段。学业重、压力大、睡眠不足的情况表达了出来。睡希望睡得痛快,这是“忘怀睡”,从而换来为学习付出的辛苦的、坚毅的不流泪。通过这样一句化用的句子,将可叹的应试教育下的中学生活,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以上是歌名、歌词的语言运用,歌名、歌词还可以用作文章结构上的小标题。

如:有位学生写到了自己初二时的早恋经历,引用了兰首歌的歌名作为小标题:曾经心痛,梦醒时分,回到从前。“曾经心痛”这部分写自己单相思,寝食难安的经历。“梦醒时分”写了自己对早恋的彻底领悟。“回到从前”写出了自己重新回到以前单纯地学习,愉快地生活的现状。全文写来真情感人。又在歌名中,有歌曲起伏的旋律之美。

第8篇

[关键词]英文歌曲 选歌途径 风格 摘录 学习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觉得要背的东西太多,同时语法、句型等知识点难以掌握,因而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其英语水平和素养,笔者试图找出一种轻松便捷的方法,让同学们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下慢慢地爱上英语。

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听歌的方式来缓解学习压力。于是笔者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听英语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致,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逐步提高英语水平?但“听音乐,学英语”并不是随便找几首英文歌曲,配上一点解释或背景简介给学生听听唱唱就可以了,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除了熟悉几首英文歌曲,其他什么也没有学到。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不仅可以通过听歌熟悉英语里语音、语调的正确、流畅、节奏的把握,训练听力,而且可以学习到一些语法知识点和地道的句型。

(一)以正确的途径选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在电视、电脑上挑选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来培养听歌技巧,进而对英文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使听歌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教师还应推荐或在课堂上放一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英文歌曲。在课堂上,如果结合所上课文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歌曲,以听歌填空的方式扩展课文,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上课效率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如在学习选修六第二单元的Poems(诗歌)时就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童谣,如《Do Re Mi》,既好听又有利于学生练习发音。

(二)选择适合的风格

高中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还不具备雄厚的知识基础。因此,应选择歌词简单、节奏缓慢且发音清楚的歌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比如《Jingle bells》是一首歌词较为简单的歌曲,而且节奏轻快、风格清新,最适合学生跟唱和练习发音咬字。

当然,由于学生们对于曲风的爱好不同,所以在掌握一定的听歌技巧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风格的歌曲。值得注意的是,在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时,应鼓励学生注重学习不同的英语技能。仅以最普遍的三类音乐为例。

①通俗歌曲。通俗歌曲通常用词简洁,句型简单,可以从中学习常见单词的用法,了解基本的句型。较为适合的有伽oon River、《Hero》、《Yesterday Once More》等。

②摇滚乐。摇滚乐往往节奏较快,可以练习模仿单词的连读发音,提高听力反应速度。可以选择《Hotel Call-fomin》等歌曲,听听披头士乐队的歌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③布鲁斯。布鲁斯也叫蓝调音乐。这类歌曲往往注重抒感,节奏舒缓。如果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方式,相信会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较为熟悉的曲目有《One love》、《Get the party startee》、《I wanna know)等。

(三)学唱歌曲,练习发音,培养语感

许多歌词往往都富有诗意,言简意明,铿锵有力。歌词中出现的连读、略读、重读、弱读等现象对学生练习发音有很大的帮助。发音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口语能力,从而更自信地与他人交流。

不断地练习发音,哼唱歌曲,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语感的增强,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高效地做出大量题目,不必再绞尽脑汁地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如歌曲(Gardenia in blossom》是《子花开》的英文版,在已经熟悉旋律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很快地学会哼唱这首歌,感受中文和英文在歌词旋律中变换的奇妙。清晰的吐字和轻快的节奏,能让学生在练习发音、培养语感的同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四)摘要相关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并灵活运用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是写作、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语言要素。在听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认为比较好的词组、句型或比较优美的歌词,应做重点的标记并加以背诵。

如果遇到不理解、不认识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应该积极地去翻阅字典解除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并适当做一些笔记,适时巩固;还应该学会灵活运用,把在歌曲中学到的知识点巧妙地用到学习中,如在日常交谈或作文中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等。如歌曲《The Christmas Shoes》,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一个小男孩为即将逝去的母亲买圣诞节礼物的故事。在感动之余,还能够学到很多的单词及词组。在歌词His clothes wereworll and old, he was dirty from head to toe中,可以学到wear的形容词性是worft,from head to toe的意思是从头到脚等知识点:在歌词Son,there's not e=nough here中又可以巩固There be句型,同时又能体会到小男孩对妈妈纯纯的爱,使学生受益匪浅。

(五)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

语法是同学们最不愿意接触的一块,也是最难掌握的一块。事实上听英文歌曲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语法知识,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我们可以从《BeeauseI Love You》这首歌中学习虚拟语气的用法。比如歌词中有这么两句:If I crossed a million oeeafis just to be with you,if I climbed the higest mountainjust to hold you tight作者越过海洋,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是不可能,所以作者用了虚拟语气。但是歌词中还有一句I'm sorry if it sounds a kind of sadness,这首歌听起来有一点悲伤,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所以这句话只用了一般现在时。从中不仅能学到虚拟语气,还能看到虚拟和普通的陈述语气的对比,从而牢固地掌握了这一语法知识。

(六)深入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

很多歌曲的产生还包含着其一定的时代背景或文化风俗,在听这些歌曲时,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如在学习选修六第一单元艺术这一主题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Starry Night》这首歌。它是美国著名歌手唐・麦克林为纪念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而作的,灵感也是来自他的作品《Starry Night(星夜)》,其中的歌词诉尽了两人一生类似的悲哀命运。一位是激情四射的画家,一位是才华横溢的民谣歌手,却终其一生无人赏识。悲凉的曲调,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遭人排挤、道路坎坷的无奈之情,体会两人心中共同的哀怨。通过听这首歌,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背景知识,也更能体会星夜这幅画的深刻内涵。

当然,听歌的好处不止以上六点。听一听歌,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后让心灵走进一片静谧的天地,用旋律洗去烦恼和忧愁,让一泓泓清泉涤荡内心的污浊,找到一丝的慰藉。

总而言之,听英文歌曲对英语的学习是有大有帮助的。所以,在英语教学时,教师不妨选择几首英文歌曲,让学生去模仿演唱者的发音,去感受旋律背后的心情故事,去用心学习歌词中包含的句型语法知识点,遇到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就适当做一些笔记。长期下来,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和巩固大量的词汇,提高写作能力,潜移默化中还会培养语感,听力和口语水平也会有所提高。从此,单词记忆不再枯燥,甚至会变得生动有趣,语法也不会那么难缠了。不知不觉中,学生便不再害怕英语,或许还会悄悄地爱上英语了。

行动起来吧,在英语的海洋里尽情地徜徉吧!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英文歌词翻译 存在问题 翻译原则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英文歌曲的翻译及研究给中西文化的交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英文歌曲在中国的盛行,人们对英文歌词翻译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试以英文歌词翻译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总结英文歌词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探究英文歌词翻译原则,以期为英文歌词翻译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英文歌词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歌词的翻译,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此英文歌词的可译性一直备受关注。有的学者反对翻译歌词,认为艺术作品应该保留其最初的美学价值,而不应该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且这种艺术美紧紧存在于最初的语言或艺术形式中;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歌词的翻译符合信息传递、艺术概念及美学形式的标准,那么歌词文本是值得翻译的[1]。20世纪50年代,大量苏俄外文歌曲涌入中国,因此,与英文歌词相比,苏俄歌词于社会个体或整个社会更具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英文歌词的翻译处于初级起步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盛行,英文歌词的翻译逐渐走向繁盛阶段,一些优秀的翻译家如薛范、邓映易、周枫、张宁、路圣洁等都为英文歌词翻译做出了较大贡献[2]。2002年薛范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歌词翻译著作《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至20世纪90年代末,包括英文歌词在内的歌词翻译逐渐陷入瓶颈期。然而,随着信息技术时代及网络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为英文歌词的翻译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英文歌词翻译进入一个新纪元。21世纪,英文歌词的翻译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一新阶段,层出不穷的音乐软件成为不同类别的英文歌曲展现其特色的舞台。因此,人们接触英文歌曲的机会大大提升,其受众者以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为主。另外,欧美大片如2015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中的主题歌曲“See you again”深入人心。然而,尽管英文歌曲如此深入人心,但英文歌词的翻译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英文歌词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

层出不穷的音乐软件给音乐爱好者带了很大的便利,然而机器翻译的局限性给音乐爱好者对歌词内在涵义的把握带来了影响,歌词翻译存在语义有误;翻译过于直白;缺乏对歌词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的认识;情感基调把握不准确及对原创者修辞手法的误解等。

(一)歌词翻译表意有误或翻译过于直白

英文歌词的接受对象无法准确无误地明白作词者想要表达的涵义,翻译过于直白,导致歌曲的涵义大相径庭。

如(1):Joah Legend的歌曲“All of Me”中“What would I do without 摘 要: 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英文歌词的翻译及研究给中西文化的交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英文歌词翻译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了英文歌词翻译存在的问题如语义有误;翻译过于直白;缺乏对歌词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的认识;情感基调把握不准确及对原创者修辞手法的误解,并从忠实于原文、美妙动听、可唱性强等方面论述了英文歌词的翻译原则。

关键词: 英文歌词翻译 存在问题 翻译原则your smart mouth.” 被译成:“没有了你的双唇我该怎么办。”很明显,这里的翻译过于直白,歌词原义为作词者为表达自己对所爱之人的情愫,用smart一词表达已经习惯了所爱之人的甜言蜜语。smart一词原义为“聪明的”,用在此处让整个句子都生动活泼了起来,“聪明嘴巴”指作词者所爱之人能常常说一些逗笑的话语,作词者认为“生活中没有了你逗我笑,说甜言蜜语给我听,我该如何是好”,而并非简单粗鲁的“你的双唇”。所以此句翻译内容表达上有所欠缺,未能表达出原创者所表达的情愫,更地道的翻译应为“没有了你的甜言蜜语,我要怎么生存下去”。

(二)歌词翻译无法体现歌词创作背景及文化背景

部分译者在翻译时不会事先对作词者的创作灵感及创作背景作了解,在对作词者创作背景不了解的情况下,译者必然不会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使得英文歌曲的受众者会产生诸如“这首歌是为什么而作”、“作者到底想通过这首歌曲来表达什么”之类的疑惑。更有译者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不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如英文歌曲中出现了描绘饮食的场景,其包括南瓜派与火鸡,稍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的译者都会清楚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应与西方的感恩节有关。

如(2):Justin Bieber的歌曲“Mistletoe”中“But I’mma be under the mistletoe”被译成:“现在却站在榭寄生下。”该翻译过于简单,并未完全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事实上,若听者不了解榭寄生这一植物,就不能体会到该歌曲的意境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在西方文化中,年轻人将Mistletoe作为一种爱情象征,男生将其挂于门槛之下,寓意他想要追求生活在这房子里的女生,传说如果情侣可以在Mistletoe下接吻,便能永远在一起。如果受众者缺乏对这一文化常识的了解,就很难明白为什么作词者强调的是站于“榭寄生”这一从未听闻的植物之下。

如(3):Polly Holland的歌曲“Sealed with A Kiss”中“Though we have gonna say goodbye for the summer.”被译成:“虽然我们必须在夏天告别。”这句话从文本内容上来说翻译得非常正确,但译者明显在翻译时没有考虑歌曲创作背景。此曲表达的是男士兵不得不出战沙场,其爱人只能终日以写信的方式将自己的思念寄于远方,希望远方的他感受到这种细腻而浓厚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仍在家乡等待他的归来,这才是歌曲真正的魅力所在。没有理解此曲的创作背景就会使歌曲韵味全失,或者导致听众无法感受作词者的真切情感。

(三)歌词翻译所传递的情感与原创者有差异或不准确

译者在进行英文歌词翻译之前,应反复推敲英文歌词的感情基调。这一过程应以歌曲的用词为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其情感基调往往是积极的,反之亦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歌曲中所有表达积极意义的词汇都应该传递积极的情感,这就好比一些中国古代的诗集,它们的消极或负面情绪往往通过具有表达积极情绪功能的词语反衬出来。这一点,是大多数译者翻译技能需要提高的地方。

如(4):Kacey Musgraves的歌曲“Step off”中“You probably think you are too good to take the trash out.”被译成:“你可能觉得你太优秀,连垃圾都不用。”此句的翻译显然不符合逻辑,通过对歌曲中部分歌词“Don’t wreck my reputation” 及“Yeah, you are getting too close to me”的分析,可以了解歌词的作词者与被描述者之间的关系是不怎么好的,中文译本应凸显出作词者对被描述者的讨厌情绪,更确切的翻译为“你可能认为自己太优秀所以扔垃圾这种脏活你是不愿意做的”。

如(5):“Kill them with kindness.”被译成:“杀害他们,真心!”歌词原义为身在这个半邪恶半光明的世界,我们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阻碍,但当我们身处低谷时,请不要抱以一种“以牙还牙”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而应善意和友好解决问题。歌词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可译文却未能体现。

(四)歌词翻译对原创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有偏差

如(6):Adele的歌曲“When We Were Young”中“You look like a movie.”被译成:“你看起来像一部电影。”显然如此翻译有失偏颇。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喜爱之人比喻成“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原英文歌词极具韵味,而译文却没能体现此句运用修辞手法所渲染出来的强烈的依恋之情。

如(7):Marilyn Monroe的歌曲“The River of no return”中“There is a river called the river of no return.” 被译成:“这不是一条硕果累累的河流。”这个译本意思大致是想表达这样的一条河流无野蛮生长的植物,无生动可爱的鱼虾,事实上与原作词者表达之意相距甚远。原作词者将此河流比喻成自己的爱人,意思是如同大江东去一般,自己所爱之人也不再复返,表达了作词者深深的忧愁之情,引人怜悯。

三、英文歌词的翻译原则

英文歌词翻译将音乐、英语和文化三者紧密结合,其在加速世界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艺术界和翻译界受到了广泛关注[3]。好的英文歌词的翻译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忠实于原文、典雅优美、可唱性强等。

(一)忠实于原文

忠实于原文是所有翻译最基本的准则,歌词翻译必须遵循。这一点与“信”相符合,如果译者所译文本没有忠实于原文,那么翻译便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再优美的译文也无法传递原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忠实于原文必须确保对歌词内容进行准确翻译,使译文与作者表达的意图一致。

(二)美妙动听

歌词文本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给予人最重要的影响是其具有感染效果和审美功能。美妙动听是评判歌曲是否好听的标准,因此,作为独特的文本翻译形式,歌词翻译需要考虑译文本同样保持美妙动听的旋律,这一点与“达”相匹配,指歌词翻译要通顺、动听、朗朗上口,要求译者翻译时考虑词汇的排列顺序及节奏韵律。

(三)可唱性强

可唱性强是歌词翻译保证在基于忠实于原文、美妙动听的基础上对译者翻译的最高要求,译文必须达到音、形、意的完美切合,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美妙动听、朗朗上口,并具备一定的可唱性,如果译文忠实于原文,具备该有的音韵节奏,美妙动听却不具备可唱性,那么译文充其量只能算是对“歌”进行了诠释,却没有对“曲”进行整合。因此,在歌词翻译时确保“歌”与“曲”的完美结合、“达意”与“配乐”的完美切合,才能使译文具备较强的音乐性与可唱性。

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音系统、发音规律和语音习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发音音位,也就有不同的重音、节奏和语调。这给歌词的翻译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译者需要在遵循翻译原则的基A上,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使译文和歌曲在情感和表意上达到高度一致。此外,译者还需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美学意识,理解英文歌曲的深层文化内涵,以便使译文达到“信达雅”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孙志祥.英文歌词的翻译方法[J].林区教学,2014(11):69-70.

[2]姚国树.英文歌曲的翻译艺术[J].大舞台,2014(9):107-108.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17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内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理解和欣赏诗歌,真正能够感知文人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技巧,感悟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内蕴,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灿烂文化;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悟 ,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思想

诗歌鉴赏需要在理解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之美、画面之美、艺术之美,这是基础,也是高中诗歌教学的重点。很多时候,学生对诗歌没有真正理解,不能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也就谈不上鉴赏。高中诗歌鉴赏一定要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开始,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风格特点和社会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文句,想象诗歌中人物形象和画面场景,把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抓住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眼,理解诗歌的选材、绘景和艺术手法,由此才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需要先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经历和作品风格特点,感知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逐句了解词的内容,感知这首词中词人在展现在都门外喝酒饯别的具体场景时,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情态描写来展现送别时的场景,将诗词散文化的。再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感知词中的作者和其情人这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住最能体现感情的词语和句子:“无绪”“泪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此来感知作者抒发的离别时的难舍和想象离别后的思念。这样才是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才能再进一步上升到鉴赏的层面。

二、鉴赏诗歌的意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之美,注重诗歌与绘画的融合,体现诗歌的感情内敛之美和意境之美。要想真正感知中国古典诗歌,学会鉴赏中国诗歌,一定要懂得欣赏中国诗歌的画面意境之美,这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重要方式。中国古典诗歌常常是将情感融入景物的描绘之中,以此来更为全面细腻地抒发个人情感。诗歌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从把握意象开始,抓住诗人创作时选用的特殊意象展开想象,将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景物,将客观的物象还原成染上感情的画面和意境。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人创作的场景中去,把握诗歌中意象的客观特点和带来的主观感受,以此来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寻找意象,掌握常见意象的基本特点,学习想象和联想,掌握一些基本的术语概括诗歌的画面意境。

例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感知作者选择的意象。首先让学生找到作者进行景物描写的句子,再让学生找出典型的意象,通过想象再现词中描绘的画面场景,感知其客观特点以及带来的主观感受。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些意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想象,感知词中描绘的雄奇壮阔的画面,以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作者对周瑜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

三、理解诗歌选用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创作的艺术之美

中国诗歌不仅情感丰富,思想深厚,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学习诗歌鉴赏,一定要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之美。诗歌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歌基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应教会学生分析诗人选用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高超的诗歌创造能力和艺术驾驭能力,感受中国诗歌的艺术之美。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术语,理解这些术语的内涵,并能够结合具体诗歌感受这些手法的具体应用和表达效果,能够真正体会和领悟这些艺术手法的妙用。

第11篇

在制作之前,可以将帧频调整到10帧,这样容易词曲同步。根据所要制作的故事内容和音乐效果,合理的选取素材,通过制作简单的图片切换或者元件动画的方式,在时间轴上制作较长时间连续动画,使其能够展现既定的故事情节,就可以插入与其相适应的音乐,设置音乐声音为数据流模式,调整动画内容并测试使之与音乐之间产生较好的融合度,这样简单的MV就制作完成,可以欣赏并传播。

本文中重点试谈谈关于在MV中表现歌词的一些简单方法。(主要针对初学者,不通过脚本来实现的方法)

在讲这些方法之前,一定要创建一个歌词图层,最好是在图层上建立一个歌词文件夹,而且要放在最上面,并锁定其他图层,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歌词肯定能出现,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图层和其他动画的效果,一定要记得这一点。

一、静态歌词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很常用,用一个图层就可以完成。静态歌词指的就是歌词直接显现,即在歌曲进行的过程中,歌词逐句产生改变,而每一句歌词在对应的时间出现,每一句歌词本身没有动画。

1.制作方法

①创建歌词图层,设置关键帧,使得每个关键帧的位置都是一句新歌词的开始。

②在关键帧中添加该句歌词文本对象。

2.丰富效果

由于没有动画,不免有些遗憾,我们可以采用改变字的字体、字号、颜色来丰富视觉效果;也可以将文字打散(Ctrl+B两次),填充成图案,效果也很不错;再有我们可以将歌词的位置进行改变,不拘泥于同一个位置,可在整个画面的四边或中间出现,只要设置好颜色,使其与动画内容有较好的搭配,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动态歌词

相对于静态,动态歌词在这里指的是每一句歌词本身有动态效果,如渐隐渐现,放大缩小等,这一种效果最为丰富,关键的是制作每句歌词为元件,可以综合所学的各种动画知识来制作。介绍以下两种:

1.歌词渐隐效果

制作方法:

①将每句歌词做成图形元件。可以将歌词文本对象改变字体、字号、颜色或打散填充,使得每一句歌词的颜色或字体效果不同。

②在场景歌词图层中对应的歌词出现的位置创建空白关键帧。

③在场景歌词图层中将各个歌词元件放入相应的关键帧中。

④在每句歌词结束前的十几帧(一般5~15帧,根据该句歌词的长短)和最后一帧,创建关键帧。

⑤修改最后一帧歌词元件的不透明度为0~10%,在两个关键帧之间创建动画补间,使得该歌词渐渐隐去,随之出现新的歌词。或者反过来做,可以使歌词渐渐出现。

2.放大缩小效果

制作方法:

①将每句歌词做成图形元件。

②在场景歌词图层中对应的歌词出现的位置创建空白关键帧。

③将各个歌词元件放入场景歌词图层中相应的关键帧中。

④在每句歌词对应的帧长度中设置几个关键帧。

⑤通过变形工具分别设置关键帧中图形的变形,可以进行放大、缩小和扭曲。

⑥在关键帧中设置动画补间,使每句歌词在显现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

三、卡拉OK歌词

这一种大家都能理解,不是整句出现而是分字出现或渐渐出现,并在该句音乐完成前全部出现完毕;或者先整个句子出现,然后根据音乐节奏渐渐变化文字颜色,在该句音乐完成前全部变化完毕,使之接近卡拉OK模式。

1.单字显现单字动画

制作方法:

①将每句歌词文本转换成影片剪辑元件。

②在元件中将歌词中的每个字通过关键帧的方法做成依次出现的动画效果。

③在场景歌词图层中对应的歌词出现的位置创建空白关键帧。

④将该歌词影片剪辑元件插入到场景歌词图层关键帧位置处。

2.文字渐渐出现(遮罩效果)

制作方法:

①在场景歌词图层中对应的歌词出现的位置创建空白关键帧。

②在每个关键帧中输入相应的歌词文本,或将歌词元件(图形元件)插入到当前关键帧处。

③在歌词图层上添加一个新图层,创建一个矩形块,使之刚好能遮盖住歌词内容。

④在新图层中对应歌词图层每句歌词的起始帧和结束帧创建关键帧。

⑤在新图层中的每一个起始帧中将矩形块缩小变形,放在歌词第一个字的前面。

⑥在新图层中将每一个起始帧与结束帧之间做形状补间。

⑦将新图层转变为遮罩图层,歌词图层自动转变为被遮罩层。利用遮罩的特性,使得歌词渐渐出现。

3.文字渐渐变色(遮罩效果)

制作方法:

①与通过遮罩效果来制作文字渐渐出现的制作过程相同。

②为了使之能渐渐变色,需要再复制一个歌词图层,成为歌词副本图层。

③将歌词副本图层中歌词的颜色进行改变,利用遮罩的原理就能够实现文字一开始以副本图层的歌词颜色全部显现,再逐渐变为歌词图层的文字颜色。

④需要注意的是,复制的歌词副本图层是一个普通图层,而不是被遮罩图层。

四、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古诗词 流行歌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56-02

作者简介:黄高松(1980―),湖北黄石人,本科学历,广州市番禺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是当前中职语文有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古诗词的教学与流行歌曲融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难点”。

一、古诗词教学融合流行歌曲的基础

追溯一下古诗词的起源,我们似乎可以获得一些启发。诗是最古老也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据《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中也说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见,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只是到了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分别独立成体。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起源之初就是配乐演唱的音乐文学,发展到后来才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由此可见,古诗词与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血脉关系”。正因如此,歌曲中的流行歌曲作为广大青少年比较喜欢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完全可以融合进现代中职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承担起桥梁作用。流行歌曲包括曲和词,这两个部分都可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所用。

二、古诗词教学融合流行歌曲的方式

(一)由乐入境,营造氛围

一些富有才情的作曲家,凭借自己较高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审美水准,不拘泥于古曲,而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再创作,通过乐器、曲式、唱法等手段,将现代音乐元素注入古诗词之中,在古诗词和现代音乐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将古诗词这种“陈年佳酿”放在流行歌曲这个现代的“新瓶”中,以曲的旋律来启迪心灵。这种为原词配曲的流行歌曲可以使处于现代文化环境中的中职生忽略时代的隔膜,从而细细品味、感受古人的情怀。

比如在讲授《虞美人》的时候,可以播放由邓丽君演绎的《几多愁》,当悲切凄怆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直接就将学生带至那千古兴亡、往事悠悠的氛围中,这远比教师苍白地诉说什么国破家亡的悲愤要来得直接、明白、有效!

这种“新瓶”藏“陈酿”的流行歌曲很多,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别亦难》与之相配,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有《月满西楼》与之相配,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有《滚滚长江东逝水》与之相配等。而笔者比较推崇的则是由刘家昌、梁鸿志、黄、古月等著名作曲人谱曲,著名歌手邓丽君演唱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其中收录了十二首优秀的词作:《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几多愁》《芳草无情》《清夜悠悠》《有谁知我此时情》《胭脂泪》《万叶千声》《人约黄昏后》《相看泪眼》《欲说还休》《思君》。这些都是中职语文教师提高古诗词课堂有效性的宝贵资源,在或悠扬、或悲壮、或奋发、或缠绵的旋律伴奏下,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而是沉浸在歌曲营造的气氛中,饶有兴趣地展开学习。

(二)由词析境,比对感悟

中国的古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是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作为构成艺术境界的“细胞”, 意象是意境的“零部件”,是创造意境的基础。

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美丽的意境。鉴于古今语言、音乐及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许多优秀的作词人不再受制于古诗词原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可以再加工的素材,将传统诗词的意象进行借用、整合与重组,构建新的意境,从而传达现代人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这些歌曲,能让学生在现代旋律中透过古典意象的新组合,对世人相通的情感和古今人不同的情愫有更真的体验。

1.意象比对,感知意境

有一些歌词有原词可比对,但对原有意象进行了借用与整合,通过沿袭原句、采用意象、释其大意、借用情境等方式,使原词与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古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比如《在水一方》《寂寞沙洲冷》《新鸳鸯蝴蝶梦》《涛声依旧》《当》等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古诗词,却营造了新意境。

笔者在讲授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时候,就使用了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歌词。

原词中“桐”“幽人”“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等意象以及原句在歌词中都有所体现,但是苏轼表现的是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歌词中却将古诗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感情生活进行了链接,仍有《卜算子》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离别境界。通过一词一歌的比较鉴赏,学生也就对“意境”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感性上的初步认识。

2.意境比对,疏通情感

还有一些歌词,虽无原词比对,但却通过重组许多传统诗词固有的意象,巧妙地将各种词赋、典故、意象等元素注入其中,从而营造了与古诗词相仿的意境。这一类以“中国风”系列歌曲为代表,如《千里之外》《东风破》《台》《青花瓷》《兰亭序》等,都是此类非常优秀的作品。

以《千里之外》为例,在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熟悉的意象:“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海”;“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梨花”,“高山流水”典故中的“琴”等,作词人信手拈来,重新组合,赋予词新的意境,将恋人间那种诀别式离别的依依不舍,身不由己,万般无奈,心如刀割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笔者在讲授《雨铃霖》时,就将这一词一歌进行比较鉴赏,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人和作品,感受古今情怀相通之妙,加强了学生对该词的理性体悟,效果非常理想。

教学实践证明,面对身处现代文化中的中职生,教师如果能以开放的态度,广阔的视野,丰富的趣味与深刻的批判力,将古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在一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感官化,缩小学生与古诗词的时代差距感,促进学生与作品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不再觉得古诗词索然无味,从而构建起快乐有效的中职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