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生活作文

家庭生活作文

时间:2023-05-29 17:5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生活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庭生活作文

第1篇

放学了,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到了家门口,门上的电子眼把我全身上下扫描了一遍,然后显示器上绿灯亮了起来,大门自动打开了.这是高级住宅门,不用锁,只要一个扫描器, 一个显示器就可以分辨出这个站在门前的人是谁.到家之后,机器人雪菲帮我换好了鞋,我往鞋柜旁的一块地板上一站,这块地板便把我送到了我的房间,我开始写作业.

现在我们可不用带那么多书本回家了,只需一个电脑作业本.电脑作业本本面是厚五毫米坚硬的塑料,颜色是根据天气的冷暖变换的.打开作业本,你会看见一个显示屏和一些键盘,只要你输入哪个老师,几几年,哪月哪日的作业就搞定了.还有,我们现在五年级所有课本内容都在这里面了,不用那么多书本.我刚写完作业,肚子里便奏起了"空城计交响曲'.我来到餐厅,机器人姗姗走到我面前,我说了我想吃的菜,她走进厨房,只用了1分钟,就把菜做出来了.大饱口福之后,我正要去锻炼身体,姗姗对我说:"吃完饭之后不能做剧烈运动,你先看半小时电视,我再陪你运动.'我点点头.过了半小时,我对姗姗说;"你陪我去打羽毛球吧.'"好.'打完羽毛球,我淌了一身汗.于是,雪菲帮我洗了个澡.来到卧室,姗姗已经给我铺好了床.我带上催眠器,进入了梦乡......

未来家庭生活真美好.

第2篇

走在路上,望着还未走过的路,感觉未走的路好长好长。慢慢地走着,一徐风吹过,感觉好冷好冷。抬头仰望着天空,天空阴沉沉的,感觉好静好静。

这段时间的我,总是闷闷不乐,喜欢自己一个人独自在安静的角落待着。我与家人也越来越没话说,有时一天下来,也只才说了一两句话,那几句话也只是与父母吵架时所说的话,所以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今天,我又走到了那个角落坐着,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应该是这几天一直让自己用不停地做事来发泄心中的痛苦。我居然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我放学了,走出校门,看到爸爸正在等我,要接我回家,而且是满面笑容,我走过去坐在车里。在回家的路上爸爸问了我许多在学校的生活,问我读书累不累等。回到家,妈妈准备了一桌的菜,亲切的对我说:“快去洗手,再来吃饭,我煮了许多你最爱吃的菜。”吃饭时,爸爸妈妈一直不断地给我夹菜,爸爸还一直与我开玩笑,我们都非常的开心。做作业时,爸爸在旁边看着我做,我如果遇到不会的,他就耐心地指导,直到我懂为止。做完作业,我们全家坐在客厅,妈妈打开电视,按我最喜欢的频道让我看,看到好笑的,我们全都哈哈大笑,整个屋子都充盈着我们的笑声。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对我深深的爱。

突然,我被急促的铃声惊醒,从梦中醒来,才知道这原来市场梦,但这也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未来的路一定是美好的,阴沉的天气一定会变成晴天,太阳一定会出来。

评语:文章欲扬先抑,内容具体,中心突出,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第3篇

当前,我们大多数小学生在习作课时感到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的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生活闭塞、单一、枯燥,还有许多学生只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范围内活动,没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去拓展视野,可想而知,他们从哪里能积累学习素材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真切地认识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加以描述叙写。下面根据自己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体会,谈谈自己如何加强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学生的校园生活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校园生活。因为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而校园生活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充满童情、童趣的生活,使学生迷恋和向往。这些让儿童熟悉和亲切的校园生活情境会深深地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和脑海里。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认真引导学生选取有鲜明个性、教育性和情趣性的事例来进行写作,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之情以及向往爱恋学校的情感,而且丰富了习作源泉。

二、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

人类的社会生活五花八门、多彩多姿。会让学生喜不自胜、目不暇接。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认真地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生活意义、审美特点、鲜明画面的事例,精心安排好教学设计。能把学生带进火热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写出歌颂我们美好社会生活的作文来。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变化,使之热爱社会生活,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从而激发写作动机,发掘写作素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三、重视学生的家庭生活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幸福而温暖的家庭,儿童的家庭生活在长辈的精心安排和爱心哺育下,更富有亲情童趣,是啊,家庭生活的温馨、多彩和欢乐,给儿童的成长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生活中,就要精心选取对儿童成长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回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尽情地观察和思考。让他们进入“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而后有所撰写”的“为情而造文”的境界中。

总之,生活是创造的源泉,作文素材也来源于生活,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认识生活、描绘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第4篇

【关键词】生活 体验 习作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世间美好的事物,体验人间美好的情感,获得做人的启迪,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指导学生作文的需要。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就很注意生活作文的指导,虽然不及所谓的大作来得细致,但也能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进行再回顾,从而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认识,并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每次习作,我不但要学生讨论活动意义、具体的写法,我还特别提出了要在文中展开合理想象的要求。

小学生作文普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心灵的体验,情感的震撼。因此,作文的指导应该让学生多去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一、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感性的体验。

叶老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才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怀着多种情感,去观察、体验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特的自然景物,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多姿的校园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1、记录家庭生活的丰富性。

家庭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家”是学生生活中最爱的代名词。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清晰的版块,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且作观察记录:①个性版块(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的性格特点等);②沟通版块(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因为交往而产生的各种趣事、烦恼和矛盾等);③劳动版块(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④学习版块(包括家庭成员在一起学习、娱乐等)。有一位学生在“沟通版块”中这样记录了一件事情:“放学后,我走进家门,就觉得有些不对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原来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唉!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我嚷着爸爸妈妈带我去散步。散步时,我和他们做游戏。哈哈!没有想到,他们在游戏中和好了。”这是一则典型的以沟通为主题的家庭生活记录片段。虽然情节不够具体,但是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较为清楚,能够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

2、撷取社会生活的点滴性。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习作素材很多,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大街、公园、菜场、公交车上等等地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更值得学生去思索和记录。一个学生曾记录下这样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我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在我的病房内还有两位病人,一位是个小朋友,一位是个老爷爷。小朋友的身边每天都有大人陪着,可是老爷爷每天都是自己孤独地坐着,他的儿子每天给他送饭,也只是寒暄了几句,就匆匆走了……”这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他能够捕捉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主题:尊敬老人应该付诸行动。当学生用笔记录时,才感叹于社会上有很多事情值得记、值得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感受生活,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多观察,多记录,这样的作文才更有真情实感,更富有保存的价值。

二、激励评价,满足成功体验

有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只有给学生提供接近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帮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元评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作文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作文的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也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示台,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交流里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课外时间,我还让学生自发地利用观察日记的方式记下自己生活中的所思、所见、所闻、所感。比如,让学生记录我的故事、家庭生活交响曲、我们班的故事、大自然素描、社会生活、万花筒等等。这种生活习作我要求学生注意写真实事,表心中情,用心去写、去感受,并且告诉他们写作文就像对待朋友,不可马虎了事。习作的数量及篇幅,我不作强求,重在鼓励自觉,重在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当学生用心用情写作的时候,也是学生作文走向自觉的时候。从几年的情况来看,学生习作认真,观察细致,基本上都有收获。虽说他们的文笔还很稚嫩,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习作的路上,快乐着,激动着……

“生活无处不飞花”,让我们在生活中带领学生在习作的路上尽情歌唱。

参考文献:

1、 王经涛《从生活中学作文》,《未来文学家》2003年第2期

2、 董服相《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作文》,《中国基础教育》2005年第4期

第5篇

关键词:链接;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大课堂”。近几年来,本人尝试着将习作与生活相链接,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从生动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

一、校园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利用校园习作资源,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获得感性的习作素材,能够“有米可炊”。(1)加强学科互动,挖掘习作素材;(2)开展校园活动,丰富生活体验;(3)捕捉生成资源,放飞习作灵性。

二、家庭生活

“家”是一个人感情的归宿,是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天堂,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可是,一旦要写有关“家”的文章,往往有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家庭生活,去体会亲情的珍贵,为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提供有利条件。①亲历劳动,感受生活;②拨动心弦,品味生活。

三、社会生活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锦绣山河是一本大教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发挥“乡土”这本大教材的作用,经常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解决习作之无物的问题。

社会是个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以生活为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广阔的生活中捕捉美好的东西,品味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学生生活海洋中的朵朵浪花成为习作的源泉,使习作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参考文献:

第6篇

这些生拉硬拽的习作,不但不利于同学们作文水平的提高,还会对同学们诚实做人的人品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课堂作文呢?

一、写琐事

有不少同学喜欢写大的题材,如汶川地震,抗洪救灾,国庆场面,上海世博,国际风云等。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是说这些大的题材不能写,而是说它们难以驾驭,很难写深写透。最好的方法是写身边的琐事,即小事。可以说,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不胜枚举:妈妈为我洗衣叠被,爸爸为我买来豆浆油条,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妈妈坚决制止爸爸抽烟喝酒,我帮妈妈洗碗扫地,我为爸爸揉揉双肩捶捶背,老师上课表扬我或批评了我,我与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有了隔阂……关注平凡生活中的琐事,再用生动的文字把它们再现出来,是写好课堂作文的一个法宝。

二、写细节

生活的事大多是琐事,要写好它们,就必须关注细节。如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鲁迅写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杨绛女士写老王,都非常注意细节的刻画。所谓细节,就是人物在音容笑貌、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乃至心理外表等方面细小的特点。如张之路《羚羊木雕》中妈妈问“我”羚羊的去处时,“我”与妈妈的对话和神态:“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这里的“小声地”表明“我”因怕父母知道“我”自作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人后不能预知的后果,“紧紧地盯着”表明妈妈对“我”的追问,也表明事件的严重性。细节描写可以更准确更生动地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渲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写普通人,小人物

在我们一生中,接触到的大多是普通人,小人物。我们一生绝大部分时光都在与这些普通人和小人物打交道,因此,普通人和小人物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正因为如此,平时的作文(包括中高考作文)把普通人和小人物作为主人公来描写和表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名著都塑造了很多不朽的普通人和小人物的形象。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民圣地亚哥,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村妇刘姥姥,当代作家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泥人张,等等。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应该多与这类人打交道,熟悉他们的语言,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知道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写得真实生动。

四、写身边人,身边事

平时写作中,最容易上手的人和事,是身边人和身边事,因为这些人和事同学们最为熟悉,最有感受,最有发言权。每天活跃在我们身边的人有:父母、老师、同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各种熟识的和不熟识的人。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有许多:父母的细心照顾,老师的不倦教诲,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熟识的和不熟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这些人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我”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等等。这些人各自的性格、外貌、行动、心理、神态等又各有千秋。只要我们善于开动脑筋,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有写不尽的素材。为了积累更多的素材,同学们平时应多接触社会,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闪光点,为我所用。

五、写家庭生活,学习生活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学校,所以写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是最上手的题材。家庭生活包括:发生在父母身上的故事,“我”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我”与爷爷奶奶等长辈之间(包括亲戚)发生的故事,以及“我”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和感受等。学习生活包括:师生之间发生的故事,“我”与同学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曲折,以及成长和感受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后半部分,就是写他小时候学习生活的故事,《藤野先生》是写他成年到日本留学时学习生活的故事;魏巍的《我的老师》也是写作者少年时代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而巴金的小说《家》,全篇都是以家为背景写成的名作。由于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经历,不少同学反而容易忽视,这一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关注。

六、关注自然和社会(尤其是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关注自然,就是关注人类自己。自然界的日月山川、花开花落、春去秋来、风云雨雪,等等,都是自然。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大自然,不热爱大自然。每到节假日,人们都喜欢去踏青郊外,游山玩水。对于同学们来说,经常到户外或乡下走走,适当地游览一些山川名胜,不但可以开阔视野,愉悦性情,还能积累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写作的素材,特别写游记和写景抒情散文,就不能离开自然。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许多优秀篇章,都是游记。此外,在游览自然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遇到各种不同的游人,这就是社会资源的积累了。有了这两种资源的积累,无论写何种体裁的作文,题材都会信手拈来。

七、多看作文刊物和经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应该多看作文报刊和阅读经典,学习揣摩他人的写作技巧,包括文章的语言风格,谋篇构思,刻画人物的方法,叙事的方法,以及主题的表现,等。有些同学们也喜欢看这些书,而且看的还不少,但只注重情节的过瘾,很少去细心揣摩作者写人叙事的方法,缺乏对人物语言的欣赏,忽视文章的结构,更甭说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另外,阅读是一个人终身的事,同学们应树立终身阅读的习惯。

第7篇

一、观察、体验――作文个性化基础

当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事物通过学生的感官进入大脑,继而引起思维与情感参与时,学生就会“情动而辞发”,这样学生不仅会获得写作的信息,感觉能力、思维能力与情感也得到培养。

第一,社会、环境考察。社会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不仅可以“育人”,同时也开辟作文训练的渠道:循着“引导关注――指导考察――指导作文”的思路,教师可设立社会和环境的考察活动。

第二,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日记。校园与家庭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但容易被忽略。为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校园和家庭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观察日记,可设发现、关注、感受等栏目,像记者一样去调查,然后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习作的真实素材。

二、创新思维训炼――作文个性化关键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如在选材定题时,需要观察力和直觉力,在炼意构思时,需要推断力和想象力,每一个环节的深入,都是思维的推进。而文章要有新意,要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就需要创新思维。如果说文章是披上语言文字外衣的思维,那么有新意的文章的写作过程就是主体给创新思维选择并披上新鲜的、漂亮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外衣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激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尽量让他们施展自己的亮点,使他们在写作中潇洒起来。

首先,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想象思维要求人们展开思维的翅膀,让思维创造性地驰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想象思维训练的做法有:一,启发联想,教师可出示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让学生经过联想,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解释,这样很能激活他们的思维火花。二,引导幻想,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能激发想象的题目,有利于发展创造想象力。也可采用续编、自编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涌起创新意识。

第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某一作文素材进行最大程度的思路开拓,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多角度思维训练,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方式解放出来,走向多元,走向丰富多彩。

第三、逆向思训的培养,逆向思维其实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只不过它特别强调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得出的结论同传统的观点形成较大的反差,就更能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则作文的立意会新颖而深刻。

三、独特语言表达――作文个性化的外在魅力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维的外衣,学生在作文中要表露感情,阐发观点,都要通过语言表达,独到的、极具个性的语言有一种使你一见钟情诱使你欣喜若狂的魅力。

第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阅读是学生获取了解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读好书,丰富知识,博采众长,增加积累。只有看的东西多了,储存的材料丰富了,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表达风格,才会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述和奇妙的比喻。

第二,引导学生在赏读作品的过程中积累清真醇厚的情感。许多优秀作品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学生感情的陶冶有着极重要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只有学生充满着深厚浓郁的肺腑之情去作文,他们表达才会真实率直地进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感情,所以这样真实表达、率性而发的情感流露就是个性化的表达。

第三,细心呵护学生作文中灵性话语。作文教学中,要细心呵护学生灵性的表达,这是学生灵性的率性剖白,这些濡染了主体感彩的话语,由于突破一般语法、逻辑的常格,显得飞扬灵动,富有韵致。细心呵护这样的话语,就是呵护学生生命中有创造力的个性。

第8篇

一、观察生活,快乐抒写

小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其最大原因就是未发现生活之美,缺乏观察生活的眼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见闻,以积累生活素材,方能有事可叙,快乐抒写。

第一,植根校园,抒写成长乐趣。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生活,看似单调,实际上却不乏美好的事与物,如同学的友谊、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活动等。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植根于校园,留心观察,尽情抒写成长的乐趣。记得在新学期开始时,学生们自发将教室装饰得绚丽多彩,颇为别致。于是,我就让学生离开座位,从不同视角观察教室的装饰,如气球悬挂的位置、彩带的颜色搭配等,启发学生去欣赏美,并着手去重新创造美,然后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从学生的作文反馈可知,由于经过悉心观察,大多表达得生动形象,且不乏新颖独到之作。

第二,融入家庭,抒写浓浓亲情。家庭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家庭,观察家庭琐事,抒写浓浓亲情,让学生感悟亲情之美。不过,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学生常常觉得家庭生活平凡无奇,无甚可写。因此,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次观察作业,注意从表情、动作、语言等多个方面观察妈妈一天的生活,并以“妈妈的一天”为题(目)展开写作。经过充分的观察,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对妈妈的生活可谓观察细微,从做家务到干农活时的汗流浃背都描写得十分具体,并让很多学生真正体会到母亲的爱与辛劳。

二、体验生活,深刻感悟

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耐性,对周围的生活之美往往视而不见,观察也是走马观花,过目即忘。因此,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生活之美,教师应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极思考,丰富生活经验。

第一,亲近自然,描绘美丽风光。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霜雨雪、花草树木,无时无刻都经历着变化,是珍贵的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此外,自然之美作为一种直观的美观,更能吸引童心未泯的小学生,引起感观上的享受与心理上的愉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让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入景动情,有感而发,描绘出心中的美丽风光。如春天来了,我就以“春天的礼物”为主题,组织学生郊外踏春,寻找一份有形的或无形的春天的礼物,于是学生尽情地投入自然,尽情地描绘春天,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缕缕春风、清脆鸟叫,都成为写作的灵感,并化作春天的礼物在学生笔下鲜活起来。

第二,走向社会,品味人间百态。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延伸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走上街道,走进农户,播放视频,以品味人间百态,深刻感悟生活表象之下的美。如很多学生都感慨于别的乡村的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访农户捡啤酒瓶子、废纸、纸皮、塑料(饮料瓶卖钱,向贫困的小朋友献爱心)。经过一周的时间,所得的钱虽不足一百元,但同学们的真情却值千金。当看到学生的作文中写的“当看到钱汇出去的那一刻,我的心甜蜜地哭了”“钱来之不易,一定要节约”“少一点垃圾,多一点文明”等跃然纸上的情感,不禁令人倍感欣慰。

三、交流生活,创新思维

第9篇

一、“家庭生活”中找米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往往是熟视无睹,不能从日常家庭生活中找到细节。因此,我经常性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下来。如刚上一年级一个多月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写道:晚上我在台灯下写作业的时候,影子就偷偷地溜出来,安静地看我写作业。但是,我动他也动,我停它也停,它不停地学着我的动作。写完作业,我来到小区的路灯下,我发现影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小矮人,离路灯远一点,它又变成了大高个,非常神奇有趣。我招招手,它也招招手。我踢踢腿,它也踢踢腿,我跳绳,它和我跳得一样高……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我发现,我跟它说话,它就是不理我。

观察得多细致呀,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就像小诗人!

二、“大千世界”中找米

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感再生。

三、“社会生活熔炉”中找米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资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如:在基地的五天中让我深受感触的是拓展活动。比赛有6关,只有最后一关让我感受到我们六连的团结。

胜利墙,只有我们男女生配合才能过。当前两名同学过完前五关时,冲到胜利墙下,邹锐和李环宇两人毫不犹豫地搭成人梯,把我们女生送上去。当我向上攀登时犹豫了,怕自己重踩疼他俩,怕他俩会坚持不住,到底该不该上,自己心里很矛盾。过了一会,看见他俩坚定的样子好像在说:“上吧,没关系。”我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墙。只剩最后一人了,我们的榜样――李环宇。他为了给我们搭梯子自己已经没力气了。我心急如焚:他现在上不来,我是女生,是应该帮他一把,还是坐视不管……不管了,还是捞他一把,我拽着他的裤腿把他拉上来。“耶……”当我们知道我们六连得了第一时,大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胜利时我们不骄傲。我们的胜利离不开教官的指导,也离不开我们平时的努力及男女生的团结一致。

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男生团结、坚强的一面。比赛中我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校园活动”中找米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请看我班韩思诺同学的《失败的感受》――

我上了场,被子一掉,手忙脚乱的我心急如焚,我又看见以前是朋友现在是对手的张开,已经叠了一半了,我心想没希望了,我三下五除二地一折叠就下了场,不管不顾冲下场地,向学校的水管旁飞去,灰心失望抛在脑后。没有人看见我在掉泪,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失败了,但我没有让任何人看到。

回到座位上,璀璨明珠、杨博雅……她们几个劝我说:“韩思诺,你应该好好叠呀!你还能拿个名次,可你心急地一叠,你想想你还会有成绩吗?”这时我感到了同学的爱,泪水又哗哗地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这里我想对她们说一声:“谢谢,我非常感谢你们!”

从这一瞬间,我知道,我输了,真的输了,回过头来想想我以前在宿舍的时候,每天起床我是老大,可这次得了个倒数“老大”,我太恨自己了。我想对自己说:“韩思诺,坚强,你是男人,你永远是最棒的,把你以前争强好胜的性格找回来吧!”

顺便对支持我的同学说一声:“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请相信我吧。我是在失误中失败的,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五、“课堂教学瞬间”中找米

课堂上,飞来的一只燕子或小鸟总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此时再按常规教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写日记;新来的教师或更换老师了,不同的风格也是日记素材,读后感或书评等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孩子们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要时过境迁再去追忆,作文的时效性、情景场都要兼顾到。

六、“活用教材”中找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又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向课本学作文,也会妙趣横生的。开发教材,以教材为依托,达到活学活用,会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10篇

“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写作的诸多形式中,没有谁是最好的,只看哪一个最适合,当然我们说的“标新立异”并不是在意让写作都流于形式,都只是穿上一件件华丽的外衣,而是让学生们找到自己迈向自信之路的切入点,自信有了,外在的形式转变为内在的秀美也会是水到渠成,并且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学生们写作时都能面面俱到,这也不现实,而是要挖掘其写作的特色,让其自由发展。

下面我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去实现写作的标新立异。

一、选材

好的写作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翻开某些所谓的“优秀作文”,总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这些文章写的不是作者自己的生活,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才能写出感受独特、富有新意的文章。“新鲜材料”何处来?从社会生活中来,如收看电视,订阅报刊,也可深入生活“实地采访”,走出课堂,走进工业园区,走入商场,走上街头;从校园生活中来,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悉心观察,深入挖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谱写动人的篇章;从家庭生活中来,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酸甜苦辣的悲欢离合是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有这样材料的作文才最情深意切,最能打动读者。有格言云: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密切联系生活,留心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学生的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那些人人都知道的材料或例子,以少说或不举为妙;把别人少知甚至不知,然而却有分量的东西亮出来用更好。这不正体现了写作的标新立异吗?

二、立意

文章立意贵在一个“新”字。“新”在何处?“新”在鲜明、深刻、新穎。要从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就是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中,优胜劣汰,爆发出创新求异的火花。有时可以逆向思考,萌发新意,有时可以力避传统,独辟蹊径。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事物的正面常常为人所注意,而事物的侧面乃至反面往往会被人所忽视,正面说,可能老生常谈,令人生厌,但换个角度,从侧面、反面考察事物,异中求新,能给人以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之感。估计一般人会朝这个方向去构思立意,你偏来个背道而驰;估计一般人重点在此,你偏来个重点在彼。这不正体现了写作的标新立异吗?

三、结构

作文的结构形式其实很多,结构上的新意也是作文出彩的重要一笔。如“小标题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把文章内容分成几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片段,在每一个片段前加一个小标题。这样,读者能很明确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又能准确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使文章既条理清晰,又主题鲜明;又如“题记法”,就是用名人名言或者自己锤炼的精警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以题记的形式出现。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便于读者抓住文章中心,深入透彻地理解文章。这样,读者在此中心的引导下阅读此文,肯定会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美感。另外还有日记体,书信体等等,如此丰富多彩结构形式怎能不让人眼前一亮呢?这不正体现了写作的标新立异吗?

不过要提醒的是,异中可以出新,但异不等于新,若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背道而驰了。有些学生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一味追逐新奇、另类,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还有些学生为了让作文有特色,专挖社会主义墙角,喜欢写社会的阴暗面,在写作时往往喜欢从反面角度考虑,认为如果写真情实感文章就会太“平”,难以引起他人的关注。他们只看到社会上的假恶丑,不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种“标新立异”我也是坚决反对的。我们应当从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去思考问题,不能把他们领向另一个极端。“标新立异”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它会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它应该是一种特色,一条让学生走向成功的特色作文之路。

第11篇

【关键词】作文 生活 结合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9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活化的实践过程。

一、拓展生活层面、广开源头活水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想说:生活处处有作文,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去学作文,走“生活作文”之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水平,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谐发展。

1.丰富校园生活。

在作文教改实践中,我重视挖掘校园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孩子们在丰富的校园生活里收集信息,进行感悟、积累和应用语言。如:(1)开设“自由阅读课”,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仿照“超市”,让学生自由读写。此外,学校还统一时间,安排了两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旨在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指导记好“三本”(课内阅读摘录本、课外阅读摘录本、日记本),并开展读书交流,让孩子们在交流、欣赏、评价中汲取知识、积累语言。(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使之成为孩子们积累素材、采撷灵思的来源。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开设兴趣小组。(3)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平时注重创设交际情境,开展口语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如组织小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等。鼓励孩子们留心身边的人、事、景、物,写观察日记;组织孩子们编手抄报、办黑板报;推荐孩子们参加作文竞赛或征文活动。

2.丰富家庭生活。

鼓励家长丰富孩子的课余文化娱乐生活。如节假日带孩子游览名胜古迹、到书店“博览群书”、创设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劳动创造生活”的乐趣……家庭生活内容的充实丰富了孩子的情感积累,孩子们的习作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们的情感轨迹:从妈妈的唠叨中体验到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从爷爷斑白的头发,感受到“光阴似箭催人老”……

3.丰富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孩子们习作的一个“大课堂”。在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到社会课堂学习,指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们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从中直接获取反映社会风貌、人情风俗的材料,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鼓励孩子们以日记、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而为习作开拓鲜活的源泉。但孩子们大都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往返,生活面窄,直接的生活经验少,还应积极引导通过多读书报、多听广播、多看电影和电视及上网浏览信息等途径,间接了解异彩纷呈的社会,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二、转变教学方式,引导生活化习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当然也是孩子习作的源泉。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接触生活、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并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对所观察到的事物有个是与非、美与丑的正确认识,孩子们才能写出“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的文章来。现以《家乡的变化》为例,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

为了让孩子们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家乡的变化情况。课前,我让孩子们把触角伸入社会、伸入生活,从中挖掘家乡变化的点点滴滴,做好调查研究,收集记录成书面材料,为课堂储备习作素材。

2.课堂交流。

课堂习作指导要努力构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展示风采、素质互补的平台。我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调查所得,再从中挑选两个典型事例在大组交流。最后筛选出既具有家乡特色又能反映家乡变化的突出事例向全班介绍,同时,鼓励孩子们提出修改意见。交流中,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生活的不同侧面来展示了家乡的变化。

3.课后延伸。

课后,我请孩子们把课堂交流情况向家里人介绍,并将收集的材料加上同学意见整理成文。举办班级优秀习作展览。此外,还推荐几篇给报刊发表。整个习作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在调查收集、口语交际、交流互动中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生活,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欲望。

三、开阔学生视野,加强课外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在习作时也经常找不到材料,不知主题从何而来。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从生活中找素材、开阔孩子的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从这两句话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提高孩子的习作能力,只有让他们多读、多写、多记、多用。看得多了、记得多了,才能运用自如,进而熟能生巧。

四、对生活事事关心,培养观察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体验;生活作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学法的倾向,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容空洞, 语言贫乏,想象缺失等问题。教师多采用命题或半命题――写作――批改――评讲的单一作文教学模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产生了害怕写作的心理。而生活作文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及时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真实地书写生活,表达自我。作为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谈谈自己对生活作文教学的拙见:

一、积累素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情感和历练都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只有这样的印象才会最为深刻,写出的作文才会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才能打动别人。这也顺应当下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激发了学生的作兴趣,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的来源问题。进而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使写作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而生活作文教学正是解决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什么”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做法如下:

1.生活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通过开展各顶活动,让学生亲历实践,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1)参与社会生活:老师要经常带学生“看”社会,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学习从生活中吸取习作素材。如:A.欣赏农村的自然风光并及时记录下游览时的见闻和感受。B.关注农村人民生活的变化,思想方面的变化。

(2)感受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3)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等。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如:班队活动、游戏活动、种植活动、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喜怒哀乐,及时捕捉作文素材。

2.阅读交流

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优美词句,开拓写作视野,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并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写成读后感。

(1)制作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本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养成做好记录的习惯。

(2)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开展以读书活动为主的班队活动。如:每周交流一次读书感受,每月出一张读书月刊,并选择优秀月刊,每月装订成册。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写作之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学生有了作文素材,怎样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作文教学最重点的问题。

1.借鉴文本引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小练笔,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教学《桂林山水》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原生态的天然氧吧九阜山》,有的学生写到九阜山是福建省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景色幽静、险峻、奇异、壮观,是人们探奇揽胜与森林沐浴的理想宝地。有的学生写到“九阜山周围的山犹如仙女在沐浴”,“八仙女的姿势各异,有的……有的……”九阜山的水“碧清、可口”等特点;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让学生懂得叙事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记一次××活动》。学生基本上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文章写完整。

2.注重“写实”训练

“写实”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把看到 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表达出来。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如:盛夏,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我让学生以《大雨过后……》为题写篇作文,有的同学写到了他们村的那条小路被雨水淹没了,脚下一片泥泞,来上学费了好大的劲儿;有的同学,他看到一位中年人,艰难地蹬着自行车,自行车的轮子有一半淹没在水里,那情景真像在表演杂技。只可惜车子突然一栽,那人身子一歪,立刻成了“混泥人”。显然,这样的作文是城市里的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以上的作文片段无疑是自然 的、真实的,这就是“写实”作文。

总之,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11.4(校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