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这样想象真有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题
第10课
树上树下(二)
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优秀的表现树上树下故事的作品的表现方法,学习如何展示自己美术作品创意过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手工形式表现树木的方法,学习自编树上树下发生的故事。
2、使用各种材料、不同方法独立或合作表现树并添加树上树下发生的有趣故事,语言展示介绍自己美术作品从创意到实现的过程。
3、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培养想象力,感受自由创作的快乐,激发创造力以及自我表达展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并运用剪、贴、卷、揉、捏等表现方法表现树。
难点:手工制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材质去表现树木结构特征,特别是立体造型树如何兼顾美观与站立稳固。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废旧工具材料、手工立体树。《树上树下》的作品布置教室环境、创编故事。、学生绘画、手工作业集中布置在展台。
学生准备:
手工工具、各种废旧材料。《树上树下(一)》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彩纸、剪刀、胶棒、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废旧材料等。
板书设计:
第10课
树上树下(二)
作业布置:
在自己或合作画的或做的“树”上,继续添加绘画或制作,表现一幅“树上树下”有趣故事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编树故事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问下大家有没有听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呢?谁来讲给老师听下这个故事?
(和同学一起回顾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并引出乌鸦在树上,狐狸在树下。这是一幅关于树上树下的有趣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真有趣!生活中真的有这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吗?
二、视频看树故事
1.
一起看一段微视频,有没有奇妙的故事发生呢?
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在树上、树下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预设生回答:如科学家在攀爬大树,交喙鸟吃针叶树的种子,松鼠吃松果,猫头鹰妈妈给小猫头鹰喂田鼠,小猫头鹰学飞行,试飞失败,不气馁再飞一次,最后飞行成功。
师总结:是啊,大树是动物们舒适的家,是动物和人类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大树上和大树下,树上和树下发生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三、畅想画树故事
1.
我们同学们在树上树下(一)的学习中画了树,用了各种工具材料。
还做了树,有的是做的半立体的,有的是立体的。有的是用海绵纸,有的用豆子,有的用手套、一次性纸杯等废旧材料。
在上次作业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让这课树变得更有意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树上树下(二)》,让我们把树上树下发生的故事加进去。
板书
树上树下(二)
2.
树上树下,有许多故事,正在热闹地或悄悄地发生……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回忆或者想象一下,可以讨论交流一下。(板书
故事)
(1)自由讨论,团队或独立。
(2)交流(2位学生),请同学们大胆想,我的树上树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带上自己上堂课树的作业来交流。(板书
大胆想)
(畅所欲言,简单出效果,巧用生活中的物件加进作品中。)
你们的故事真有趣,怎样把故事表现出来呢?
四、学习画树故事
我们还是来学学书中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细细得想,小作者们讲得是什么故事,用得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好,说说哪个画面表现出来的故事最吸引你?
1.(1)(图一)提问:这幅画你觉得讲得是什么故事?
预设学生回答:在阳光下,枝繁叶茂的大树结了很多的果子,松树、小猫、猴子等可爱的动物在枝头玩耍。
师小结:树上树下有这么多可爱的人和动物呢!大胆想可以让你树的作品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2)师追问:请你再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表现树上树下的人物和动物的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预设生回答:小朋友用棉花做了大朵大朵的白云;用真实的植物枝叶果子贴出画面的树叶和果实;用彩纸剪出了蜻蜓、瓢虫、蜘蛛、知了;用水彩笔在空隙处画了许多可爱的动物。整个画面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表现了树上树下热闹的故事。(板书
贴
剪
画)
师小结:用各种工具材料贴、剪、画,可以让你原来的树更漂亮。
(3)老师这里有个剪好的小红帽,你们觉得贴在什么树上合适呢?为什么做这样大小呢,能不能做得和树一样大,那样好不好呢?
怎么固定呢,我们可以用蓝丁胶,撕一点,用拇指食指揉一揉,变成小球按上去压扁,就可以粘上去呢!
老师这里的小蝴蝶用蓝丁胶一粘,直接可以用来装饰。
(教师要强调美感,提问互动。)
不仅可以画,用纸剪贴,还可以直接拿生活中现成的东西做,所以同学们要大胆做。(板书
大胆做)
2.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书中看这几幅作品,你还喜欢哪一幅呢?
(图二)提问:这幅树是讲的什么故事?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预设生回答:这件作品是用水粉颜料画的,最吸引人的是树枝上的猫头鹰,这棵大树成了树屋,很多小朋友在大树网吧的一个个房间里学习或玩游戏,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拉小提琴,有许多提着黄色小灯笼的萤火虫飞舞,静谧的夜晚增添了温馨的感觉。
师总评:我们可以做热闹的故事,也可以做悄悄发生的故事,只要我们大胆想,大胆做,作品就能做得很精彩。
3.(图三)这件作品做了一棵彩色立体树,树上有想象出来的蓝色叶子,树下有带花纹的狗和绿色羽毛的鸟,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在打招呼吗?他们成为朋友了吗?作品简洁生动。
五、欣赏美树故事
现在让我们访问艺术家,看看艺术家笔下树上树下的世界吧!
1.(1)(图一)师引导观察:这幅画里,树上树下发生了什么故事?
预设生回答:秋天,林子里的树叶变黄,飘落下来。树洞里,有只可爱的小松鼠和小猫。树下甲壳虫替老鼠拉了一车准备过冬的食物,大家在打招呼。后一幅是小老鼠在树下的地洞里睡觉呢!
(2)师追问:你知道画家是用什么工具材料来画的吗?
师总结:画家运用铅笔淡彩。用了拟人的手法,画面的小动物们好可爱,树上树下有一个温馨有爱的故事。
2.(1)(图二)师提问:同样是表现树上树下的故事,与刚才欣赏的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回答:与前面的作品不同在这件作品有立体感了,这种半立体我们称为浮雕。这是一件非洲雕刻作品,表现了一个果农在秋天爬在树枝上采摘成熟的果实。
师小结:画面表现得很简洁、质朴、充满童趣。
(2)师追问:这里你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预设生回答:陶泥贴塑!
(3)艺术家是用陶泥贴塑的,今天我们课堂上可以用彩泥来捏来贴塑,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刺猬,你们觉得可以放在哪棵树下最合适?
预设生回答:枫树。
师追问:为什么?
预设生回答:因为刺猬背上背着果子,是秋天在储藏过冬的粮食呢!
师:嗯,你真善于观察,留意生活。
六、自由“画”树故事
看了这么多优秀学生作品和艺术家作品,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趣好玩的故事?
1.
作业内容:在自己或合作画的或做的“树”上,继续添加绘画或制作,表现一幅“树上树下”有趣故事的作品。
2.
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树,怎么变成一幅树上树下有趣的故事的作品呢?
小组讨论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故事中的景物和形象呢?怎样进行分工合作呢?
(1)这里提示画面空得很多可以直接画。(略作提示)
(2)画满了怎么办?问学生,可以用其他纸画了剪贴上去。(略作提示)
3.
作业要求:
(1)大胆想,树上树下的故事要有趣。
(2)大胆做,巧妙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方法。
(3)单独做要细心,齐心做要配合,做得要美丽。
七、评评“好”树故事
1.
评价学生作业:
(1)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你觉得哪件作品最巧妙?
(2)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表现的《树上树下》,围绕评价标准“有趣的故事”“合适的工具材料和方法”“美丽的画面效果”。
师总结:同学们大胆想,大胆做,做出的树上树下的故事丰富多彩,真有意思!哪一组的作品想象力最棒,故事最新奇!哪一组的同学最会选择工具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最有趣,材料用的最巧妙。哪一组的同学动手能力最强,做的作品最美丽!同学们好厉害,其实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树上树下不止可以是一幅画哦?还可以是什么呢?
九、妙用树的设计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设计,看看树上树下变成了什么?艺术家用树上树下做了哪些好玩的设计呢?
师总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大胆实践,好像一切皆有可能,老师期待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智慧的大脑,让我们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你们有信心吗?(有)好,下课,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
自我呈现
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树上树下很精彩,大家的作品里,树上树下发生了许多热闹的故事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悄悄发生。现在你能不能试着把你的树上树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树上树下做的作品评价要点:
1.
故事最新奇。
想法是不是够大胆,树上树下的故事有趣吗?
(
如:树上有……
树下有……它们在……很有趣。)
2.
材料最巧妙。
用了什么工具材料,用得巧妙吗?
3.
制作最精美。
做得美不美?(如:色彩搭配好看,制作精细)
二、过程交流
深入了解
师:首先,很期待能介绍你们自己作品的特别之处,与一起大家分享学习。
请小组代表在每个作品前站着,一一介绍本组的想法,展示思考创作的过程,其他组员补充。
夸夸自己的作品,有怎样有趣的树上树下的故事?用了哪些工具材料?是不是巧妙运用材料的肌理、质感、形状、色彩?在哪些地方做工特别留心,制作精致的?最初是怎样想的,这样的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得来的?
在学生介绍作品时,老师补充,PPT进行过程介绍。
三、学习评价
取长补短
小作者们介绍的时候,同学们能谦虚好学,听得很仔细、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夸夸别人的作品,什么地方做的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四、教师点评
激励肯定
根据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故事奖”“最巧材料运用奖”“最美画面奖”“最有趣味奖”“与众不同奖”。
师总结:想法到制作,就是这么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改进的过程,一件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集体智慧的力量。只要大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勤动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巧手艺术家!
五、情境表演
体验成功
让我们围着小树一起唱支歌吧!
播放音乐《太阳照着一棵树》。
全体学生围着圈,围着展台布置的小树外围唱歌。在歌声中,绕着小树拍手唱歌。
六、总结升华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评:嗯,你看得可真仔细!这些的确都是机器人。板书:机器人)
今天金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些在果园里上班的机器人。(板书课题——24 果园机器人)读。
3、这篇课文题目上有颗星,带星的课文我们知道是-----(略读课文),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我们学习单里“课前早准备”中的第二题。
4、对,你真有本领,你真会读书,读略读课文就从读学习提示开始,学习提示往往就告诉我们学习的任务和方法。
5、孩子们,那文中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呢?
(这写了机器人什么呀?那你觉得这样的机器人怎么样?对,)
6、对,课文就写了机器人的本领和机器人很有趣呢,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找一找描写机器人本领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找一找机器人有趣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7、汇报交流出示。
谁来汇报一下你找到描写机器人本领的句子。谁来说说一下你找到描写机器人有趣的句子。
二、快乐合作
导:接下来请拿出桌下的学习单,你可以选择第一板块也可以选择第二板块,能干的小组也可以选择两块内容进行合作学习。现在请组长快速选定内容,每位同学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最后推荐组员汇报发言。开始。
(一)小组合作
(二)全班交流
1、交流机器人的本领
(1)交流学习单中的第一题——机器人的本领
过渡语:刚才大家小组合作学习特别认真,激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块内容,哪一小组来汇报。
师:(组内有不同意见吗?)你说的对,非常棒,那你能不能把机器人的这三种本领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生:摘、装、运)(板书三个字)
师:孩子们,他概括地对吗?嗯,概括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把句子中的这三个字圈出来。
师:是呀,这些机器人不仅会摘果子,装果子,还会运果子。作者就是抓住机器人三个动作来写出了机器人的本领。
(2)交流学习单中的第二题——机器人的本领大
过渡语:哪个小组来汇报第2题。
生:找到“成熟” (因为机器人不是乱摘,它知道摘成熟的果子)
师:是呀,你说的很清楚,让大家一下子从成熟这个词就明白了机器人的本领大。
师:(那从整齐怎么又能看出它的本领大呀?你也来说说理由。如果此生不会说,组内有补充吗?)
生:找到“整齐” (因为机器人把果子装得很整齐,比我们人装得还好)哇,装得这么整整齐齐,比我们人还装得好呢,真是太能干了!
生:找到“指定” 说理由。运到指定的地方是指什么地方呢?(就是果农规定它们运到哪,它们就会运到哪)这些机器人可真是又乖巧又能干啊!
读。
2、交流机器人的有趣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汇报第二块内容,哪一小组先来?
(1)交流学习单中的第一题——机器人的有趣之处
(当成人来写了。)
师:你说的对,那这里的罢工的是什么意思呢?(停止工作)。是啊,我们人才会罢工,饿到,吃东西呢!你看,作者把机器人当做人来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啊?
生:(读起来觉得这机器人很可爱,表达对机器人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这样的机器人你们喜不喜欢?作者把它当做人来写,可见作者---非常喜欢。)是啊,这样写还写出了作者对机器人的喜爱之情呢!
(2)交流学习单中的第二题——想象说话
师:第二题,哪一小组来汇报。(事先让学生知晓是按顺序来汇报)
(有的单脚跪在地上,另一脚抬起来准备走呢,它好像在说:“真惨了。”有的躺在地上四脚朝天,好像在说主人,快来给我补充能量,我好给你摘果子呀!还有的趴在地上,摔了个嘴啃泥,心里在想:我真惨哪!(样子、说的心里话、)
师:你们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啊,你们也像作者一样都把机器人当做了人了,多可爱,多有趣啊!
(3)果园机器人这么可爱,这么有趣,他们确实也帮了果农们很大的忙,但是他们也会给果农带来麻烦,比如会罢工,会饿到。那都是因为什么呀?(因为没电了)。对,看来本领强大的他们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不过没关系,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三、拓展练笔
导入:那你还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呢?课前咱们都查过资料了,一起来汇报一下吧!
1.学生汇报
2、老师补充
金老师也查了很多资料,我也了解了很多的机器人,也和你们分享一下。
3、想象写话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能干的机器人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假如你是科学家,请你设计一款你最需要的机器人。它们有哪些独特的本领呢?哪些地方有趣呢?先自由写,然后组内互相读一读,推荐写得最好的一个同学来展示。
4.交流
我读了<<恐龙的秘密>>这本有趣的书,我已经获得了许多知识,了解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和在我国境内都发现了哪些种类的恐龙?
恐龙称霸地球的那个时代,被称为中生代,恐龙是爬行类动物,有刺龙、犬齿龙、腕龙、雷龙、剑龙、鱼龙、似鸟龙、鸭嘴龙、霸王龙和蛇颈龙。它们的骨络化石,在首都的“自然博物馆”里都能见到骨络化石。
恐龙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身体庞大的有24米长,小的也有5米长。体重重的达80多吨,轻的也有几吨重。依据食性,恐龙又可分为食肉恐龙和食植恐龙。吃头一天能吃掉80千克的肉,吃植物的恐龙一天能消耗1吨植物的茎叶。
这本书里还描写了恐龙称霸的中生代,地球还有哪些动物与它共存?那时的自然界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读完了这本书,有关恐龙的知识,我一下子就知道了那样多,我真是很开心!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我想如果这些食量如此大的恐龙今天还活着,那么地球上的麻烦肯定会更多。它们会把地球上的植物和森林都吃光!公园里就不会有美丽的鲜花,水果摊上也不会见到美味的苹果、香蕉、橘子、和菠萝……地球上的节日也就永远消失里!如果恐龙今天还在称霸地球,任它们到处横冲直撞,还不把人们的建筑的高楼大厦都要毁坏吗?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人类应该搬到哪里去呢?看来恐龙的灭绝还真有道理。大自然真公平!
我以后要多看一此有趣味的科普书,从中我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
一、学画于嬉,激发创造
“在游戏中画画,在画画中游戏。”这句老掉牙的话虽是说了又说,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醒和鼓舞。”我们该如何来激励 、唤醒 、鼓舞幼儿,使他们学画于嬉、激励创新呢?
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和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独创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而不是在上课,从而激励幼儿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乐此不疲。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决定活动应带有游戏性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以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为要求,让幼儿能主动投向美术活动。比如,在“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活动中,我们让孩子模仿小兔的角色给小动物打电话,“听听看,电话线接通了吗?”让幼儿能够将小兔家和小动物家之间用弯弯曲曲的线条连接。这样教学,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也颇好。
二、选材生活,激发创造
《新纲要》提出:教育要源于生活。幼儿的绘画经验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自主创作的基础,离开了生活经验,幼儿的创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扩大知识面,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体验。通过散步、讨论、观察及其他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积累绘画素材,使幼儿有东西可想象,有内容可表达,并具有自主创作的意愿。
如在画《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时,我就结合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妈妈》,跟孩子们像聊家常似的有说有笑,一边说一边画:“我的妈妈头发是短短的,烫起来的,喜欢穿裙子。我的爸爸帅帅的,个子高高的。”通过我自身来引导幼儿回想自己爸爸妈妈的身体特点,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活习性。我接着说:“那接下来我就看看等会儿你们画的爸爸妈妈好看呢?还是徐老师画的爸爸妈妈好看?”这样,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连一些平时老是叫着“不会画”的孩子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笔,敢于画出和老师不同想法的绘画作品。活动结束,我检查幼儿的作品,发现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各不相同,比前几次的作品都要画得好,画面都有趣得很。长久下来,幼儿的想法、观念都会具有个性色彩,创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范画于宜,激发创造
现在有很多教师都避讳范画(示范),更有甚者谈其色变,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示范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好度和方法,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但要注意幼儿的作品不是教师范画的翻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不能让范画变成限制幼儿想象和创造的桎梏。新课程主题画面固定死板,绑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得教师无法真正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让幼儿去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兴趣和愿望。如在画《妈妈的包》时,我觉得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就没有范画给幼儿看,只在课堂上简单地说了说:“你知道妈妈的包包里都放些什么东西吗?”孩子说得是什么都有,我就想那肯定会画得比较漂亮了。绘画结果出来比我预想得差远了:单一、重复、涂色不均匀。所以说适当地使用范画还是必要的。
四、评价得当,激发创造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好”与“不好”,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独到之处,给予正确的评价,关注幼儿的纵向发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你画得真有趣!”“你的进步真大!”“今天你的钩线画得很好,待会儿涂颜色时能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这张画会很漂亮的。”“你的画真有意思,跟别人不一样的,老师喜欢。”等来肯定幼儿的创作,增强幼儿的创作自信。在他们看来,得到老师的奖励就是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从而会对绘画充满自信。
关键词 观察 激发兴趣 发挥想象 辅助活动 结合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99-02
一、指导观察,培养学生说话、写话兴趣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我就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大蒜,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买个金鱼缸,养只小乌龟,养两条金鱼,定时喂食。空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看看大蒜有没有发芽了,逗逗乌龟,喂喂金鱼,让学生提高观察的兴趣,并随时指导观察方法。过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果不其然,很多学生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乌龟的样子,脖子和腿怎么伸缩的。有的学生详细记载了大蒜从种下到发芽经历了几天时间,叶子颜色的深浅变化。
二、丰富生活,激发兴趣, 使学生有话可写
1.尝尝写写。秋天,水果美食众多,我和学生在课堂上举行了一个水果品尝会。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水果的外形,摸摸水果的表皮,嗅嗅气味,品尝果肉等活动,对各种水果有了较深的认识,再来说一说、写一写。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吃东西总是大口大口的吃,没有细细的品味水果。但在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细咽慢尝,把吃、喝、玩和写话有机的整合,学生兴致颇高,对各种水果也有了更细致的认识。如“苹果闻起来还有一种清香呢!”“我发现香蕉果肉里还有籽呢!”“榴莲的味道很臭,像臭豆腐一样。”这些语句无不显示着学生的心理词汇很丰富,教师只要很好地加以引导、激发兴趣,孩子们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无拘无束中,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出了想说的话,写下了想写的话,真正地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2.画画写写。选择有趣的一景一物,让学生画画。画画对学生来说,有基础有趣味,容易抓住特点,画好后再写写画的意思,用画画的乐趣消除写话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
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大好大的一个园子,然后说:“这是咱们班将要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动物园,可动物园里该有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能用你们的小巧手画下来,再剪贴在动物园里吗?”小朋友们不亦乐乎地忙开了。瞧,动物园里贴了“孔雀开屏”“大象摇铃”“鹦鹉唱歌”“猴子爬山”“驼鸟跳舞”……接着让他们看图说说动物园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然后我让孩子们给这段话加上开头(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和结尾(这些动物真有趣!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最后让学生写一段完整的话。这些“绝妙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童情,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观察所见,自己的生花妙笔。他们能不乐吗?
3.演演写写。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起时,可以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在教学《柳树醒了》一文时,在引导学生赏析完文质兼美的课文后,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柳树、雷电、燕子等头饰,仿照文中的美词佳句边说边演,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扮演春雷的同学说:“春雷跟种子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芽呀,从土里钻出来了。”瞧,说的多好呀,教完《识字三》《识字四》《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壁虎尾巴》等课文后,我都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再写下来,类似上面的语句,学生写得真不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口语交机能力和写话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4.做做写写。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积累写话材料。学生都喜欢折纸的游戏,于是我一改往日写话的形式,对同学们说:“咱们今天来个折纸比赛,看谁折的作品又快又好。”话音未落,早有按耐不住的同学行动起来,一双双小手娴熟的摆弄着手中的纸。之后大家评选出优胜者。在学生的兴奋点还未消退的时候,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是怎样折成的。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一展自己的折纸技术。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在巩固学生说话要有条理,有顺序,为写话打基础。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上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快下课了,望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问道:“孩子们你们高兴吗?”“老师,我们想写篇日记。”“那好啊!你们可以写活动的过程;也可以向别人介绍你的作品是怎样折成的;还可以写一写你的心情。或者把自己的作品画在日记本上,那多有意思呀!”又如圣诞节到了,我组织学生从家里带来彩笔、白纸、绒线、针等,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贺卡、小礼物,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美好的心灵、灵巧的双手,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创造了七彩的写话素材,同时还避免了铺张浪费,更有助于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话,真可谓一举四得。
三、编童话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看电视写童话。电视节目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卡通片,更是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如《猫和老鼠》,教师可以把它录制下来,选取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段画面,消去声音后,让学生观看,根据画面中描写老鼠的动作、神态,想象它们的语言或是想象故事的经过然后写下来,最后,再和原画面的声音或故事情节进行比较。
2.看玩具写童话。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人人都有,他们的想象往往也是随着这些玩具的刺激而引发的。教师可以让全体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来,统一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摸物箱里,让学生摸出一件或两三件,并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出一个童话故事。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起来,写话就有话可写了。如,取出“机器人”和“洋娃娃”两个玩具,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将它们联系起来,编出一个童话事故。
3.看图画写童话。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但它反映的生活只能是静态的,是一种瞬间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这幅图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些事发生时周围的环境怎样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各是如何,然后写下来。如《智斗大灰狼》,只出示开头和结尾两幅图,其经过让学生想象;《猫医生过河》,通过一幅画面,提供各种动物为猫医生想办法,帮助其过河的线索,让学生编写完整的童话。
四、以活动为辅助,扩充学生说话、写话范围
关键词:绘本;美术游戏;美术活动情境;美术想象活动
一、精析绘本美术元素,巧设美术游戏
绘本优美的图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点、线、面、色等丰富的美术元素。
1.线条游戏
线的使用早于形体与色彩语言的使用,是表现客观世界力度、韵律及境界的必要手段。幼儿最初也是用线条来创造物型,并用线条和物型来表达情感,用线来创造“美”的。
绘本《恐怖的头发》就是一本有趣的关于线条造型的绘本,它将幼儿引入一个多姿的线条世界。要去参加舞会的小狮子不知道该怎样打理自己的头发,尝试了多种发型。本次活动引发了幼儿对发型色彩、造型的观察、研究,他们形象地把小狮子各种发型形容成卷卷的羊毛、流动的河流、帽子、彩虹,小狮子奇特的发型给幼儿带来了想象的乐趣,活动中,幼儿常常被自己的想象逗乐,发出会心的笑。我提供棉签、颜料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画小狮子的头发。小班的幼儿手执棉签绘画,与此同时他们会直观地观察到运动的结果:手腕用力大小不同则线条的粗细不一、手腕运动时长不同则线条的长短不一、手腕在行进中左右移动则成曲线、手腕运动方向不同则线条方向也不同。与其说是画线条,还不如说是玩线条游戏,孩子的视线追随着笔触,小狮子独特的发型就在这运动的线条游戏中诞生了。
2.色彩游戏
如,绘本《海马先生》,绘本中海马先生的色彩呈现出多色渲染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在不断地猜测。教师未对孩子的猜测作出评价,而是提供了大幅纸和粗细不一的笔刷,让他们在色彩游戏中体验。幼儿用笔或点、或刷、或甩,色彩挥洒、叠加,画面就像一片梦幻的大海。在自由自在的玩色过程中,幼儿验证了自己的猜测,明白这般绚烂的色彩是用如此独特有趣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绘本充盈着丰富的色彩元素,色彩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碰撞的色彩、有渐变的色彩、有宁静的色彩、有热闹的色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直接感知了风格不一的色彩元素。接着我们会以这些绘本为背景生成色彩游戏,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大胆玩色,甚至尝试运用三原色创造其它的色彩。在挥挥洒洒中,启发幼儿用色彩表达情绪与想法以及对绘本的理解。
3.形状游戏
绘本是美术与语言完美结合的艺术,它那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恰恰能够吸引幼儿欣赏的目光,激起幼儿模仿与参与的愿望。绘本《小船的旅行》中小船的形象简洁(由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形状构成)。在绘本欣赏中,他们受到绘本表现手法的启发,有了参与创作的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示范与指导在这时显得多余,这时应该给予幼儿理解与支持。于是,我提供了色彩、大小不一,数量充足的形状片以支持幼儿在形状游戏中高效地探索。在摆摆弄弄、拼拼贴贴中,幼儿不费吹灰之力组合出了小船。从他们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继承也可以看到创新。你看,一些小船有门有窗,一些小船有眼有嘴有生命。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绘本形象直观、有趣生动,其中蕴含的美术元素点、线、面恰当地表达作品的内涵,适合幼儿并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智慧的教师如果能够遵循“游戏是幼儿的生命”的原则,深入挖掘其精华,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开始美术活动,就会使孩子不知不觉地喜欢欣赏美的事物、体验到用美术语言表达自我的乐趣。
二、精析绘本故事情节,巧设美术活动情境
1.创设绘本情境,轻松引趣
情境是绘本作品的构成元素之一。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从绘本故事出发,创设具有一定情感氛围、探索氛围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与绘本故事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情境乃是幼儿与绘本故事的媒介,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满头鲜花的熊》里讲述的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小熊偷吃蜂蜜被蜇伤,小动物们没有笑话他,却给他帮助和善意的劝告。这还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充满智慧的小熊会用野花遮盖自己被蜇伤的脑袋。幼儿从这个故事里体会到了小动物间的可贵友情,同时也被小熊有趣的举动逗乐了。
教师借助故事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小熊从故事里走出来,来到小朋友的生活中。一只个头与小朋友们差不多的玩具熊羞愧地“告诉”孩子们:“我没能记住大家的劝告又偷吃了蜂蜜,再一次被蜜蜂蛰得满头是疱,怎么办呢?”幼儿入情入境,心动情发。同时,幼儿有爱模仿的心理特点,他们采用故事里的办法再去帮助小熊。在爱心的驱动下,他们用全身心的能量去设计那朵最美的花,去帮助小熊。绘本情境真有魔力,使美术活动与幼儿之间缩短了距离,幼儿美术表达在绘本情境中真诚地、激情地挥洒着。
2.创设绘本情境,巧妙化解操作步骤
在精心地阅读绘本作品时,教师会发现绘本情境与将要进行的美术操作活动的步骤令人惊喜地契合,恰好可以用来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化解美术活动的操作步骤,使孩子乐于接受。
如,绘本《树叶小鸟》的故事中讲到,飘落的黄色小树叶到绿色的湖水里洗个澡,变成了一只只绿色的树叶小鸟。顺应这一故事情境,我们创设了相应的绘本操作情境――小树叶洗澡,来诠释繁琐的树叶拓印步骤。在拓印活动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帮助幼儿解析拓印步骤的:小树叶乖乖地躺在纸上,准备洗澡了,先给小树叶洗个澡(用毛笔蘸自己喜欢的颜料将树叶涂个遍),然后给小树叶盖上被子(用纸盖住涂完色的树叶),轻轻地抚摸小树叶哄它睡觉(用手轻轻地拓压),叫醒小树叶(将纸掀开)。将幼儿复杂又晦涩难懂的拓印操作过程巧妙化解成照顾小树叶的过程,他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充满爱意的游戏中,多么有趣呀。
三、精析绘本创意,巧设美术想象活动
《彩虹色的花》这个绘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充满友爱的故事,彩虹色的花把自己的花瓣送给小动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尽管最后彩虹色的花失去了绚烂的色彩,但是它的善良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阅读过这绘本以后,特别喜爱绘本中花朵的彩虹色,他们先兴趣盎然地为花瓣涂上彩虹色,再挑选一只动物朋友粘贴在花朵旁边。此时,教师启发道:“彩虹色的花想送一片什么颜色的给小动物?送给他做什么呢?”顾××说:“我要送一片黄色的花瓣给小蚂蚁做‘大黄蜂’车。”果果说:“我要送一片绿色的花瓣给小蜗牛做摇摇椅,再送一片蓝色的花瓣给它盖上”……
数学体验学习,就是指教师捕捉为儿童所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的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进入儿童可以体验,也乐于体验的天地,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体验化. 在小学数学中由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真正调动了儿童在体验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在捕捉“生活现象”中体验,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时,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首先在投影仪上出现一个人,这个人在分物品,而且分得很均匀;接着教师让学生每人也来分物品(各自准备),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教师引出,人分物品,“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 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又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 ∶ 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 ∶ 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l ∶ 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到商店买袜子,用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变成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学生就会感到:噢,原来数学离我们这样近.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正是由于这种特别的吸引力,学生会自觉理解数学,更加喜欢学数学,同时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在联系“生活画面”中体验,揭示规律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提炼,因此,它高于生活、概括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教师在对数学学习材料进行适度的心理化加工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从而使学生在利用自身经验去概括生活的过程中,把数学从现实生活背景中建构起来. 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揭示数学内在的本质及其规律. 如揭示“加法交换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场面:在桌子上左边一堆放3根,右边一堆放2根,共放5根小棒,让同桌两名同学面对面的坐着,根据看到的小棒由近及远地列出加法算式,其中一名同学列式为3 + 2 = 5,另一位列式为2 + 3 = 5;接着让学生观察,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和不变);然后思考:为什么算式不同,结果却相同?这时,展示的生活场面便于帮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认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又如,引出“循环小数”时,教师安排了“拍打节奏”的场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一起拍打I×× ×I的节奏,拍手的过程中,教师突然示意“停下”,发出感叹:同学们真聪明,为什么拍打的节奏既整齐又动听,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按照I×× ×I这样的节奏依次不断重复地拍,所以拍得整齐又动听. 数学上有一种很美的数,也像打节奏那样. 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就叫“循环小数”. 建立“循环小数”的概念,经过拍打节奏来感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画面”的勾勒,将学生带入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思维活跃,主动进取,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握了知识的内涵.
三、在设计“生活情境”中体验,开展演练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就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 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练习就会使练习变得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单调的题目会因此更富于情感色彩而又不失其理性的光芒. 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 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可自由找……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在活动时两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地站着,喊“预备走”一齐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的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了……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着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会儿时间,两手掌合在一起了. 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再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小刀切土豆,切下第一刀时,用手掌摸一摸切过的地方,感觉是平平的、滑滑的,“感知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用手指摸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感知棱”;再切第三刀后,用手指点三条棱相交的“点”,“感知顶点”……经过操作,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三个要素“面、棱、顶点”得到了强化认识,在实践中建立起了正确的牢固的数学概念. 学生经过这么一番演练,情智得到协调发展. 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充满着“灵气”. 进而感叹: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四、在返回“生活天地”中体验,广为沟通
让学生在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只有让学生投身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切实得到锻炼提高. 美国的罗杰斯说得好:“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能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 ”
如学完圆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对学生说,科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 ”老师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线段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 学生兴趣很浓,充分发挥想象,画出了许多构成物品的基本几何图形.
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大学时住学校一分部,很喜欢每一栋宿舍楼。其实楼房本身平淡无奇,就是很喜欢它们的名字:牡丹苑、桂花苑、玫瑰苑……觉得很有人情味和想象空间。后来不知道哪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ZT,命令把它们都改为了机械的一号楼、二号楼……索然无味,惆怅了很久。为什么他们不是把楼房改了那么没味的名字,而是索性在每栋楼房的外墙,镶嵌上相应的MOSIAC花朵图案,那样,该是多美丽的校园风景。搞不好,慕名参观者都会络绎而来,整个城市的旅游业都会有所促进,就如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的房子之于巴塞罗那的旅游意义一样。唉。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很多人称它是“高迪的城市”,生于斯长于斯的高迪在这里留下的建筑作品,几乎代表着城市的灵魂,鲜明地点睛出了这座城市地中海丰富多彩的文化个性,加泰隆文化的传统。在巴塞罗那的高迪建筑,总共有9幢,包括最为闻名的圣家族教堂(迄今还未完工)、米拉宅邸(如今的达利博物馆)、巴特罗宅邸、居埃尔公园等。高迪一生热衷的建筑风格,在它们身上表露无遗。
高迪早年的创作,融合了摩尔、哥特、巴罗克建筑风格,其后就转向独立的创造,为振兴本土文化即加泰隆文化为立足点,作品倾向于表现加泰罗尼亚自然山岳的地形特色,动态的波浪形象,外观似乎没有规则,内部骨架却拥有理性的平衡结构,魔术般把“硬梆梆的建筑线条化解成柔肠”的能力令人惊叹。他信奉“创作就是回归自然”的原创精神,从不企图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东西,而只想把大自然的美貌与神奇幻化到建筑物之上;拒绝在建筑物上使用直线,认为直线是人工创造出来的,曲线才是自然的基本线条,大自然中并不存在直线,即便有,也是众多弯曲线造型转换而成的。高迪最偏爱圆形、双曲面、螺旋面。在他手下,天空、云彩、水、山脉、动物、植物,一切大自然之物的形态,都可以成为一个建筑物的形态。有机结构加上大量运用深具地中海风情的MOSIAC拼贴装饰与彩绘,成就了高迪诡异莫测、瑰丽非凡又童真有趣的建筑世界。
童话世界居埃尔公园
居埃尔公园建成于1914年,位于城郊的一座山头上。公园外,MOSIAC铺贴的石墙明媚稚趣,配合着大门口两侧奇特小塔楼造型的门房和接待室,似乎能听到高迪苍老却俏皮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欢迎你来到童话世界。进门后,两条石阶中间夹着泉水,水上由MOSIAC拼贴而成的各种加泰隆标志缤纷夺目。其中有一只似为蛤蟆又似是蜥蜴的神兽,几乎能满足每个孩子关于斑斓童话世界的想象。阶梯尽头是一座柱列式的殿堂,在柱列支托的平台上面,人们能居高临下地欣赏城市的美景,眺望远处大海。对应着平台的不规则造型,平台两边是由高迪的助手胡霍尔设计的蜿蜒坐凳,靠背上的MOSIAC镶嵌成各种神秘图案,加上山脚处开掘的洞穴,怪异的造型,宛如漂浮流动着的线条,童话世界就如此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同时,它也是一个人性的世界。比如坐凳的高度、背部弧度、相距的空间,都很适合朋友们坐在这里,聊天谈心。这样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在整个公园随处可见。
格拉西亚大街上的波浪与火山岩
建造于19世纪末的爱尚普里区的格拉西亚大街,至今还是巴塞罗那城最美丽的街道。高迪的经典建筑米拉宅邸、巴特罗宅邸,就斜角相对地并存于这条大街上。
米拉宅邸拥有浅色的立面,连续性的弯曲造型,屋顶错落有致,墙面参差不齐,远看像是波浪起伏,富有动感。中间穿孔般的窗口却又是规则的,体现着高迪把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风格。房子天台上还置立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体,有像全副盔甲的卫士的,有像神话怪兽的,还有的像教堂里的大钟,其实,它们都是烟囱和通风管道。米拉宅邸的内里,由胡霍尔设计的楼梯、墙面和天花板形状扭曲蜿蜒,色彩丰富,也使人像是进入了神奇幻境。其实,高迪建筑的结构,用的多是他创造的规则型平衡骨架,比如米拉宅邸汹涌起伏的波涛屋顶,实际上是一根水平移动的直线,沿了一根固定纵轴上下有序地摆动的结果。高迪得意地认为,米拉宅邸是他运用自然主义手法,把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体现在建筑上的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米拉宅邸对面斜角上的巴特罗宅邸,更是让人一见就不由得灵魂出窍。外墙上大片大片蓝色、紫色的MOSIAC拼花,先声夺人,令人不敢相信,这个如此现实的世界,竟然存在如此浪漫幽艳的房子。流传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乔治屠龙救公主”的故事,是高迪对这座房子设计灵感的来源。深色有机造型的立面,给人以流淌的火山岩的感觉,骷髅头造型的阳台,像是化装舞会上的面具。骨头形状的柱子,布满鳞片的鱼背是屋顶,烟囱有如险峰,整座公寓犹如抽象风景画,包括对壳体、骨架、软骨、熔岩、翅膀及花朵等自然物体的诠释。房子完工后,高迪自己都赞赏它为有如来自天堂的房子。
永不完工的圣家族教堂
圣家族教堂真是一个教堂吗?它奇幻瑰丽得太不像话了。匪夷所思的玉蜀黍尖塔造型,最高处达125米,塔身遍布百叶窗,像镂空的大花瓶;幻丽夺目的MOSIAC图案装饰;犹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精致到每一个小细节的、栩栩如生的雕像;螺旋形的楼梯……明明是庞然大物,分明又轻巧无比,不真实到像是充满幻想的孩童,在沙滩上堆垒出来的精致通天城堡,更像是某年某月在梦境里所见,从来没有想过,它可以降临于现世。
圣家族教堂耗费了高迪人生最后十几年的所有心血。从1883年开始,他接手该工程。1914年之后,他停止了其他所有工作,专心于教堂的建设,直至1926年遭遇车祸突然去世……教堂还没完工。在高迪设计的方案中,这栋犹如魔幻之城的教堂,拥有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上方设4座尖塔,共12座塔,正好代表耶稣12个门徒。目前,竣工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门。高迪的逝世使圣家族教堂工程一度中断,其后又断断续续地恢复建设。
关键词:阅读;学习主人;兴趣;快乐;享受
案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大海?想不想亲自到海边去享受赶海的乐趣?现在闭上眼睛(课件播放赶海的场景):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生观看后全班交流。评析:学生聆听了大海的声音陶醉在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导入课文成功了。
二、指导找“趣”
1.师:请默读课文第2、3两段,用横线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
评析: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处处体现他们主人翁的地位。同时,学生又是不同的,他们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还要尊重他们不同的阅读感受。
2.师:同学们,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句子描述的画面的。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想加什么就加什么。相信你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甚至会让我刮目相看呢!学生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阅读教学重在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时还要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全班交流。
(1)刚刚老师看见杜海峰同学划出了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他觉得这一句很有趣。我们就先请他来读读这一句话。(指读)
师:老师提醒你一下,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的“闹”字?同学们读到这个字时,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平时想让爸爸妈妈给你买喜欢的东西时是怎样缠着闹着爸爸妈妈的,然后再去朗读品味。
评析: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去读书,就一定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来。“闹”过之后,相信学生会读得入情入境。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划出了许多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有的同学甚至把整段都划下来了。下面,就请你自由自在地读读你划的句子,看谁读的有趣。你可以和同位伙伴比赛读,表演读,做手势,站起来加动作表情。总之,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兴致盎然地练读。
评析: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伙伴,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一定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3)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我刚才都看到了,听到了,读得真是兴趣盎然,抑扬顿挫。下面就来一起分享吧!你觉得哪些句子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起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师:你把“摸呀摸呀”这个词读得很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因为我觉得在大海中摸螃蟹不是很容易的事,要仔细地找,小心地找,也许会找很长时间,所以要读得慢一些,轻一些。
师:看得出你是个细心的孩子!摸得那么认真仔细,到底摸没摸到螃蟹呢?谁来用你的朗读告诉同学们。(一生读)
师:你真棒!想象一下,一只小螃蟹被你抓住了,高兴吗?激动吗?通过你的朗读把这股兴奋劲表现出来,能做到吗?再试一试吧!
(一生再次朗读)
师:进步真大!这下我们可清楚地体会到了小作者抓住小螃蟹的兴奋和激动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真有趣,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小作者的神情了呢!(板书:嘿)有没有觉得读得比他还有趣的?(一生读)师:除此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句子有趣,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划的是这一句:“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呀?
生:因为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很疼。所以我这样读。
师:有没有谁想和他较量一下?
师:较量得真激烈。你们都是赢家,高兴吧!
师: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不知在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向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师:这可是一只不甘心就这样落入人们手里的螃蟹呢,正绞尽脑汁想法儿逃离人们的手掌、四处逃窜的小螃蟹!可是你的朗读却给我们乖乖投降的感觉呦!再重新读一遍好吗?还有想和他比赛读的吗?
师:这一次我们看到了不甘束手就擒的小螃蟹!所以小伙伴只向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可不能打草惊蛇、把它吓跑了呦。会不会努努嘴儿?师生一起努努嘴儿。
……
评析:教师指导学生准确、细致,学生感受到了赶海的乐趣。同时,教师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朗读体验,做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三、总结,延趣
1.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作者赶海的乐趣,你们现在就处在童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有趣的事发生过吧,快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你们说得都很有趣。想不想把他们写下来?课后请把它们写在小练笔本子上。看谁写得有趣。
记得在我七岁快要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高高兴兴的准备年货,妈妈也特意为我买回一大堆糖果,我欣喜若狂。我慢慢欣赏着糖果的美味,有酸甜的、菠萝味的、还有夹心带酒香味的……突然,我听到妈妈叫我:“悦儿,你不能吃得太多了,那对你身体不好。”我一看,哇!怎么的?我一口气已经吃了十多颗了。我怕妈妈骂我,不敢再吃了,但是当我看着那些甜甜的、香香的糖果,我又忍不住悄悄的撕开一颗放在嘴里,手不停的玩着糖纸,以骗妈妈。突然,我无意看到手里花花绿绿的糖纸多么漂亮,还带有一股股香味,我不禁想到:何不收集这些糖纸,扔了多可惜。于是,我就捡起糖纸,把它们一张张的摸平,小心的夹在书里。
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糖纸也收集得越来越多,就这样,我一天天的喜欢上了收集糖纸,也一天天学会了欣赏糖纸。
看!这一个个彩色水果精灵多么惹人喜爱,有的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书;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专心的作飞机模型;有的在摆弄着自己的文具盒;有的在为水果树挂果子……反正,没有一个水果精灵是空闲无事的。
瞧!那只只既可爱又漂亮的KT猫,让人多么爱不释手,有的穿着小蜜蜂衣服在欢乐的荡着秋千;有的穿着背带裤,吮吸着果汁;还有的在世外桃园修身养性,睡在逍遥椅里,还打着哈欠……每一只KT猫都有不同的姿势,一个有一个可爱之处。
咦!这一只只笨拙、憨厚的熊猫,多讨人喜欢,它们有的在一丝不够的啃竹子;有的忧闲的在河边散着步;有的还在拉手风琴,它那笨拙的样子,可真惹人大笑。
这些糖果纸真有趣,它使我增长了想象力,还给我带来了一丝丝甜蜜的回忆。
大家知道,循规蹈距的学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瞬间的记忆和别人的理解,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想象力,也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运用音乐教学手段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情境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创设情境营造音乐氛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课前针对每一课时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课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谈话,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然后请他们和教师一起布置教室。共同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环境。让他们一进入教室就有一种熟悉感,使他们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从而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又如教唱《小燕子》一歌时,先让学生观看农村田间生活和小燕子捉害虫的录像带,让他们了解农村的劳动生活。知道小燕子是益虫,我们要十分爱护它。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在上课时很快就理解了歌曲的内容,还能够很好地分析处理歌曲并进行精彩的表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对音乐充满了兴趣。再如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前,给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观看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使他们产生崇敬的心理。再让他们认识国旗和国徽,使学生知道它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从而产生自豪感,为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中创设情境抓住学生心灵
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求知欲。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探索去认识这个世界。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自我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
一、利用幻灯、VCD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歌曲《小雨沙沙》时。首先拿出一粒种子问:“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美丽的春天景色的VCD片,然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边说、边画、边贴图。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自然地引入新课,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感受音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和想象力。突出实践性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再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一实践一创造一实践一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更快的发展。
三、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欣赏《龟兔赛跑》前设问:“小兔和乌龟的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代表小兔和乌龟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自由探索。分析比较音乐在不同的音区、用不同的速度与节奏来演奏时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是否相同。然后得出结论:“小兔的音乐节奏紧凑而短促,音区高。速度快。”“乌龟的音乐节奏宽广,音区低。速度慢。”“音乐在不同的音区、用不同的速度与节奏来演奏时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也不同。”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的感知力与理解力。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着音乐节奏自由地表演,在自由欢快的表演中。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对音乐形象的探索中,体会出情感。领悟出道理,知道该学习乌龟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努力不懈的精神。不能像小兔那样自高自大、骄傲自满。形成了“美”的观念,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
课后创设情境建立想象空间
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才能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归宿。因此。在课后还应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留给学生自由创造想象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完歌曲《小燕子》之后,请学生课后去观察“除了燕子之外还有哪些益虫?它们是如何保护庄稼的?”然后请同学自己做导演。进行设计、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再如欣赏《龟兔赛跑》后。进行课后延伸,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乌龟和小兔又进行了一场比赛。这一次的比赛途中要经过一片森林和一条河流,这样结果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体现了音乐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综上所述,能力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年级 苏教版·秋景
习作内容: 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请你走出校园,到公园里去,到田野里去,观察迷人的秋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
习作指导: 1.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读懂冯长柱同学是这样写出山坡上的景色的:从高、矮和颜色等方面写草,介绍野花时突出了颜色,还描述了蚂蚱、蝴蝶(草和野花是静态的景物,蚂蚱和蝴蝶是动态的景物)。2.向冯长柱同学学习,选择一处景点去赏秋(公园、庭院、田野、湖畔等),再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只要认真观察,用心写作,再平常不过的地方也存在美景。3.不论是观察还是写作,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为了让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除了动静结合之外,还可以大胆想象,多用比喻、拟人方法。4.争取用上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好词佳句。
习作展示: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推开了秋天的大门,走到了草地上、大树下、桂花丛里。
小草被秋姑娘染成了金色,风一吹,成了金色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顽皮的树叶被秋姑娘刷成了黄色。太阳一照,成了树叶的天堂,一片接着一片,树叶们纷纷地跳了下来。美丽的桂花被秋姑娘涂成了银黄色,金黄色。树一摇,霎时,许多桂花从树上飘了下来,像一场壮观的桂花雨。胖乎乎的苹果被秋姑娘抹成了红的、绿的和黄的。秋天一到,可爱的苹果嗖的一声,蹦到了地面上。
淘气的金鱼在清澈的小溪里玩游戏,吃小虾。小蚂蚁正在着急地搬食物,运粮食,找一个温暖的小家。大雁们正在飞往南方,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真有意思。
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点金石: 小作者的语言节奏感不错,想象力也很丰富。全文运用了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还能灵活地调遣色彩词,写出了秋天绚烂的色彩。最有趣的是第2自然段,拟人方法的运用让所有景物动感十足,这也体现了傅哲浩同学思维的活跃。另外,他还自如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值得小朋友们学习。提点小建议:既然作文题目是“寻找秋天”,那么能否以“寻”为线索,打破“似曾相识”的开头和结尾?如果能写出点“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文章就新颖耐读了。
得分: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