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园林设计;课程改革;改革方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其选择人才一般以动手能力为主,因此我国当前各大院校纷纷对本校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以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园林行发展的要求与部分已进行课程改革的高校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谈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改革措施,才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
二、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的意义
1、全面认识园林设计,提高学生知识面
园林设计是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开设的一门专业,内容范畴大,知识面涉及范围广,结合物质、文化及艺术等方面,其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因此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较深影响[1]。总体来说,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需要全面领悟园林规划设计内容,并根据理论知识及个人实践能力进行大胆和创新的构思,若其缺乏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则其构思起不到将园林多方位规划的作用。因此,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园林设计构思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设计学科结合历史与社会,探讨园林设计的古典及改变方式,从园林发展的步骤中总结规律,综合人类活动各方面知识进行人才培训,对提高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起着很大的作用。
2、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健康发展中国园林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进步不明显,因此园林设计应用型人才影响着我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我国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创新能力欠佳,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基本没有;其次喜欢借鉴近现代欧洲园林设计的构思,可又没将其内涵理解领悟,对此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作品多数照抄国外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点进行创新[2]。我国多数园林设计者不注重园林发展过程的历史及文化,创作过程中将其忽略,构思出来的作品缺乏内涵,毫无品味可欣赏。历史文化对现当代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日本、韩国现代园林成功案例可证明,将现代欧洲园林理论和实践同本土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方可设计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园林。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将现代欧洲园林设计模式与我国传统园林种类互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园林发展缓慢的情况。从园林设计教育方面看,全面认识园林设计学科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园林发展规律的能力,尤其加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继承历史及创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现代园发展的步骤。
三、历史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不足的问题
1、分不清课程重要性
我国的大学可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园林设计学科以园林史理论课程为前提,开设科目多为理论型;而应用类大学则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据行业技术要求来培养学生,因此园林理论科目课程在应用型学校中得不到重视,此类教学方法虽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3],极少数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认为不该再开设此类对园林设计构思及施工没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方案将理论性科目及培养人才操作能力相结合,是目前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时间短并受限制
应用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操作培养方面,导致在所开设的科目中,理论类型课程时间安排得较短,一般少于35个学时。课时量变少,学校理论课的开设也只能随之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只从世界园林史或我国古典园林史两者当中挑选1门讲授,内容比较单一。而近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状况多数被舍弃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课时剩余的课程当中讲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园林史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的知识面也就不完整。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对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用型学校开设园林史理论科目很有必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造园技术的先进方法,还能了解欧洲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我国未来园林工程师能吸收其丰富的经验进行开拓创新,影响我国园林行情前景,促进其快速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总结我国园林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园林设计理论课目多数采取单调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国家及地方园林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着重观察我国园林内容及种类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吸收园林相关简单知识。教师教导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因人施教[4]。由于应用型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培养园林行业所缺乏的高层次人才,故其教学方法相对研究型学校而言也比较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并且还要灵活运用。
四、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从专业入手,确定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拉低差距水平,国家必须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和敢于大胆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能力培养,课程多数应与技术和实践相关,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全方面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大胆创新打下基础[5]。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分清主流的学习,使学生领悟世界园林设计发展史,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2、从实践需要找出教学重点
应用型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此其开设的园林设计理论课对学生要求并不高,教学内容也不完整,教师对于复杂且难理解的知识并不深入探讨,只会简略带过。如讲授我国古典园林史,其只会讲述园林的发展史,比如园林在殷汉朝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变化;隋唐时期出现繁荣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园林开始出现成熟现象;但清中叶至清末近代园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国古典园林史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中还包括园林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要、园林发展状况与历史经典作品及园林特点等等。教师讲解时应该根据每个朝代园林的特点出发,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设计者思绪及历史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教师讲授时可对此内容适当补充开,增加学生知识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意山水”与“有若自然”如何影响我国后世园林。我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此时期还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至今我国很多地方仍保留许多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讲解当时朝代的发展程度及文化情况、还须拿实际园林的设计特点进行重点探讨。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对照法
我国高校对历史理论科目多采取根据历史来探讨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方法直接叙述,很难开拓学生思维并且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既不能吸取优秀园林的成功经验也不敢进行大胆创新。案例对照法是目前园林设计科目史论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且效果不错的的教学方法,其把多个时期和多个国家或有借鉴成功园林构思经验的作品通过对照,从中获取园林设计构思的普通规律,透过差异找出园林流变的发展现象。例如讲述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时,可拿同时期美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师丹・凯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思元素对古今园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了解古典园林与当前园林设计构思的关系。根据对照类型,案例对照法可根据空间、操作、历史发展情况与细部研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横向对照法、纵向对照法、宏观对照法和微观对照法。一个例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如讲授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可与我国两汉时期的园林对照比较,讲授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也可与西方园林或日韩园林对照比较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及学时时间总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朝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园林设计课程,必须着重加强改革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动手能力,这样我们才可培养出适合园林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进而加快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超.关于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0 (04):78-80.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园林专业 课程内容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69-02
园林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而在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阶段,生态学相关课程所占的分量很小,通常四年中只有一门景观生态学或园林生态学必修课,学生对生态学知识尤其是最基础的概念理论了解不多。因此,在针对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上,首先应该突出基础概念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应加强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过程和方法的讲解。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来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该景观生态学课程重要程度认知不充分。园林专业本科生比较重视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而对景观生态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理论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二)生态学基础薄弱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开始讲授之前,学生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另外,生态学很多理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用过程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实例的讲解过程当中,就会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园林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认识不足。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选择的教材比较单一,园林专业更多应用了园林生态学的相关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常富、陈玮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此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更加偏向于城市生态系统和园林植物生态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其中也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但是涉及内容很浅,而景观生态学最主要的内容为尺度、格局与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理念,因此只以园林生态学相关教材来备课的话,讲授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实验任务设计比较偏向于传统生态学,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园林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二、教学改革探析
(一)强调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材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教材当中绪论部分的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和社会相关热点。而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领域相关的期刊报纸,比如《中国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landscape urban planning》《landscape ecology》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内容和理念比较新颖,有大量的城市热岛、城市空气污染、城市水污染、城市暴雨时节内涝灾害等城市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解决途径,可总结提升并做成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对于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视程度,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课程内容革新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本科生唯一的生态类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需要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景观生态学教材,比如周志翔主编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王云才主编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二类是园林生态类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和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第三类是传统生态学教材,比如宋永昌主编的《植被生态学》。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在详细查阅了以上三类教材和相关文献资料后形成的,总体上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划应用为主线,适当融合园林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概念理论的讲解,比如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概念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总之,课程体系的设置尽量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社会的需求。
景观生态学课程56学时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为16周,分讲述和实验两个部分,考察结果以考试为主。景观生态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种群及群落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物质环境、园林植物与水、园林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园林植物、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讲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强调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部分主要包括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相关的基础概念理论,比如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等概念及岛屿生物地理学、等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和渗透理论等;种群及群落生态学部分主要讲授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密度、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种内关系及种间竞争和种间互利等种间关系,群落方面主要包括群落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群落的基本特征、关于群落的主要观点、群落物种组成的定性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定量分析、群落多样性(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种间关联与生态位、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地下结构、年龄结构、群落的动态(群落演替、自然干扰与演替、群落的波动性、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等概念理论;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部分主要从城市环境(环境的概念、尺度与类型、城市环境)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分类、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两部分来进行讲述;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环境部分主要包括光与园林植物(城市光环境、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温度与园林植物(城市温度环境、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等两部分;水与园林植物部分重点讲授城市水环境、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等内容;园林植物与大气部分包括城市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风与园林植物等几个方面;土壤与园林植物部分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土壤生物与园林植物、城市土壤特点、盐碱土与园林植物等四方面;城市生态系统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部分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梳理出近10年的相关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对景观生态相关原理的应用实践步骤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述。由于本课程多为基础性的知识,包括很多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传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因此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能够在将来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加以应用,增加实践当中的理性,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规划设计问题。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度良好。
(三)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业调查,此部分实验的开展需要与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科研项目主要是关于城市景观异质性与城市环境气候因子耦合关系的研究,在研究的前期阶段可以将班里学生分组,在研究区域布点或者设置样方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数据的获取,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参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大尺度项目的前期调研分析,例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的绿地系统规划项目。另一部分为计算机实践,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尺度差异,景观生态学侧重于大尺度对象的研究,而3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景观生态学领域,那么一些最基本的3S技术也是园林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波段融合、栅格图裁切、景观解译等一些技术的操作步骤对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或者大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通过计算机实践部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
三、小结
基于目前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方式进行了阐述,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希望能为景观生态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提出新的视角。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是当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投身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领域,因此景观生态学课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郑祚芳,高华,王在文,刘伟东.城市化对北京夏季极端高温影响的数值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10):1689-1694.
[2] 张正栋,蒙金华.基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降温通道规划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3(6):1261-1267.
[3] 孙小莉,李生才,曾庆轩,冯长根.城市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4):73-76.
关键词:园林工程;案例教学;问题;特点
G712;TU986-4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注重,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了如何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对感知印象获取,进而使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加深,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缩短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达到。
一、园林工程特点
在园林专业中,园林工程是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综合性,主要培养综合技术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园林工程有关理论知识,具备基本施工技能,这样才能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充分运用工程技术与园林艺术,发挥园林工程构筑物自身功能,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目前,大部分园林专业学生注重设计,忽略施工。事实上,设计只有以工程施工为依据才能实现设计的可操作性。最近几年以来,各地区兴建大量公园、广场等园林工程,且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设计精美,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包含雨季难以排除地面积水、经常维修路面等。
二、园林工程课程教学问题概述
1.理论教学问题
教师在园林工程课堂教学中一般是照本宣科,关于施工图设计、实例教学内容少,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限制学习视野。教学对象为学生,但学生无学习积极性,敷衍了事,也不参与实践活动,会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
2.实践教学问题
园林工程教学中,实践课程少,无任何教学改革,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此外,学校缺乏实践场地、实验室设施,影响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由于社会实践少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机会。实践教学处于薄弱环节,学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未有效结合,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
3.课程安排问题
多数高校园林工程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少,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包含施工项目组织、照明工程、供电工程、山石景观工程、水景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园林场地工程等。
三、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专题讲座
园林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邀请有丰富工程项目经验专家参访,提出改进学校设施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通过专家讲座,可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对其采取全面分析,重点剖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
2.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收集教学资料,a充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可详细讲解叠水、铺装与驳岸等施工流程。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能加深学生对施工流程中有关知识的理解。
3.趣味教学法
园林工程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趣,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增强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适当开展比赛以及相关活动,打破常规教学格局,例如开展施工图设计比赛,展出作品,并进行评选,给予优秀学生相应奖励。
四、园林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向:施工方向、施工图设计方向,按照学生兴趣进行重点培养。对于施工方向学生需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使其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向学生,是学校培养的重点,需掌握施工图设计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需对园林工程现场施工有详细了解。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工程施工有着明显差异,为确保园林功能设计图符合实际,学生需重点学习水景设计、排水设计、道路设计、苗木种植以及铺装设计等内容,严格把握整体设计。
1.施工图设计实践教学,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缺少施工图设计实践锻炼,教师对于学生设计指导较少。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在假定综合场地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在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详细讲解学生设计图,指出设计图的不足,使其掌握施工图绘制步骤、内容以及相应规范。教师在针对学生施工设计图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以后,学生反复修改设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能力。
2.在对编排案例设计时,我们一定要对内容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加以注意,心理学上认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牢固有关逻辑联系的知识。所以编排案例各知识点之间一定要一环扣一环,从而使其相互构成密切联系,使知识结构体系不但要有重点突出,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前后倒置的情况避免,分层次梯度式或螺旋式的上升,并要符合教材知识框架系统。
3.对选编设计好教学案例的过程进行展示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而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又会被很多的因素所制约,园林工程的实训课,案例一般集一章课的教学内容,在引入课堂之后就可对案例进行展示,从案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对案例讨论分析,进一步将相关园林工程原理归纳出,把一连串的知识点穿成一条“锁链”,使复习巩固及实训的教学目的所达到。
4.案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让学生通过师生的互动,对案例与园林工程原理之间的联系所了解,这个环节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使教学目的紧要环节实现。
5.开放性是案例教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从而对最佳的结论概括归纳出。因此教师的调控能力一定要强,从而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将案例中的枝节部分的干扰排除,从而对案例的重点和核心部分进行把握。充分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被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及施工技法的掌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五、结论
通过总结园林工程课程特点,从而分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使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缩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肖万娟;粟本超.高职园林专业“3DSMAX”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6.6:61-64
关键词: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作为一门跨学科重实践的综合性专业,园林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园林工程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目前本课程的实践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真实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学生毕业参与到工程项目时手足无措,理论知识无法得到灵活运用。因此,构建符合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尧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人才是当务之急。
1园林工程课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处理好园林景观与风景工程设施之间的关系。园林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植物尧规划设计尧艺术尧建筑尧生态尧工程等。其将工程设施与园林艺术有机融为一体,为了让园林工程更好地协助园林艺术,共同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友好环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园林工程施工技能。
2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把较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在实践内容完成后,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通常只是通过最后的作业成果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忽视了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当前教学模式下,授课过程中学生偏重理论学习,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
2.2重设计轻施工
由于学校对于园林专业的设定以及各种施工实验的阻碍因素,导致学生重设计轻施工。而事实上,园林工程是园林设计的进一步延伸,是将设计真正落实到地面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能够发现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设想。为了确保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需掌握园林工程的原理,并根据原理进行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学生在面临施工时,会遇到园路铺装经常需要维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在设计时没有站在施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致。因此,工程和设计是2项相辅相成尧紧密相连的工作,项目要想顺利完成2项工作缺一不可。
2.3实践课程零散
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课程一般在完成一个章节的理论课程后,进行针对于知识点的实践课程。虽然分散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及时对接,但实际施工是一套整体的施工过程,对于每一项工程的先后顺序尧配合的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很难形成完整的设计施工环节,导致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对设计施工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
2.4实践教学条件落后
目前,园林专业的实验室只有绘图室和模型室2间教室,承担了园林专业所有学生的绘图以及模型制作的工作。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园林专业来说,2个实验室明显不够,导致园林工程的实践课程很难开展。
3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构建新型实践模式构建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课程为主体的实验尧实习尧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尧分层次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一步强化此种实践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适合学生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单纯工程施工图绘制的模式,继之从野设计要施工冶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定一个具体的园林项目,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场地方案规划设计,然后针对自己的设计给出一套工程施工图纸,继而制作出模型,再进行实际施工。对实践内容及课时进行重新分配,将园林工程课程教学调整为总学时48学时,包括理论课程24学时尧实践课程24学时,课程设计实习2周。实践课程已成为园林工程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3.2增加集中的实践教学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培养阶段,增加集中式实习。让学生理顺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大园林工程各项施工知识点整合的力度,实现一套完整的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过程知识点的构建。通过模型制作完成园林工程中重点知识的串联统一。具体实施中选取石河子市景观河某处作为设计对象,其面积为67500m2(450m伊150m),位于北三路尧北四路尧东二路尧东三路之间,设计要求场地内必须有水景,考虑满足良好的交通及景观视线。首先,以湿润的沙土作为基本材料,让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在要求的面积内堆造地形,注意控制地形变化,山体尧水体形态的美观及实际体量等问题。其次,在已完成的沙土模型中安排道路,注意道路应尽量串联各个景点,安排好主路和各支路的位置及宽度的关系。最后,通过网格法将沙土模型的地形绘制在图纸上完成竖向设计,然后完成园路设计尧照明设计尧喷灌设计尧水景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点。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地形的形成及变化,增强对园林设计方案的形象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各种园林要素及工程原理的认知和深化理解。
3.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让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实验室发挥其重要作用。实验室采用开放管理的方式,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同时,学生的课后实验尧课程设计和实习随时可在开放实验室中进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的课堂课外实践更加自由尧便利,成为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硬件设施。同时,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对于校内来说,不断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农学院试验站预留部分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的设计可以落实到地面上,进行基础的竖向设计,以及水景尧排水尧园路设计。另外,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积极研究各个场地的原有地形以及竖向设计。从原有的设计中吸取经验,学习场地处理的优势以及避免目前出现的弊端。对于校外实验,与校外园林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让学生可以走近工作岗位,在实际施工中获取经验教训,避免在设计中过于天马行空,不考虑实际情况。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沟通社会和学校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4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十分重要,但对于实践结果的考核也不容忽视。在课程考核整体分值中,实践成绩占30%,其中独立探究占15%,考察学生在实践中实际探究问题尧评估尧依据信息做出决定的能力;合作交流占20%,考察学生与他人的信息交换尧合作交流能力,旨在实践中鼓励学生阐述设计理念并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实践操作能力占50%,从设计的合理性尧功能性尧准确性尧创新性出发,考察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此外情感与态度占15%,考察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的情感合作能力。
4结语
对于园林工程实践教学的探究,旨在寻求一种更接近实际尧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园林工程的教学始终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提前参与园林施工,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也丰富了实践经历,从而增强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实践应用能力。
5参考文献
[1]杨贤均,危兆安.野风景园林工程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院202-203.
[2]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院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5)院529-533.
[3]卜卫东,朱能武,冯光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34)院619-620.
[4]郭晖,孙汝斌.浅谈园林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院87-89.
[5]杨德威.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7(5)院70-72.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非农林院校本身植物学科基础就薄弱,没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所需的实践场所,如苗圃基地、温室大棚、盆景基地等,或是实训场地设备陈旧、工具短缺、管理粗放。
2《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改革实践
针对上述高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存在的问题,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做了一些改革探索。
2.1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等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园林花卉生产、苗木培育、苗圃生产与管理、草坪建植、园林绿化工程种植施工、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2.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模块一园林植物生产技术(28学时)、模块二园林植物栽培技术(36学时)、模块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30学时),本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第一个模块主要针对苗圃工、林木种苗工、种子品质检验员、种子经销员、种苗圃工等岗位;第二个模块的内容主要针对绿化工、花卉园艺师、园林工程监理员等岗位;第三个模块针对养护工、植保工等岗位。学生通过本课程掌握的植物生产、植物种植施工、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工作有很强的适用性,并为学生将来在园林、林业、园艺等相关行业内的职业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技能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等的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项目单元式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训练为主线,在现实的环境中,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2.4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训练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根据园林生产实践的实际工作流程,将课程设计为三个模块共25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让学生学做结合,与生产实际和生产季节紧密结合。现场教学法则是以课堂讲授和现场示范相结合,当场考核嫁接、扦插苗繁殖技术、起苗包扎等,或后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扦插苗成活率、播种苗质量等。此外还有案例教学法,将一些实训项目与生产施工任务及科研任务相结合,全程由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制定,由老师指导确定最终方案,学生独自实施。
3结语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体系,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专业教学机制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园林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引进现代园林生产科研的设施设备;二是要加强与地方园林花卉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校企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三是利用校内外的绿化养护工作和绿化工程,为培养学生的现代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实践条件。通过依托实训基地,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产—教—学—研”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培养渠道,逐步探索出“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措施
2.1以教学改革为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园林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在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过程中,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及实训条件,发展基于生产流程的生产式教学模式;划分实训土地,责任到人,形成“责任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创业式”教学模式。
2.2优化教学资源分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设置上,我校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严谨的论证研究,在教学课程设计上,根据专业特点,重新调配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增设了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聘请园林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专、兼职教师,构建学校与社会双向的专家技能型人才流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园林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园林科研课题,把园林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示范作用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在岗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训等途径来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2.3加强实训项目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2.3.1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室配置
按照课程改革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以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基础,学校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和扩建,改善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根据校内实训实习的需要,建立了品种园、苗圃园、组织培养研究中心与园艺植物标本室、园艺植物保护实训室、花艺设计实训室、植物生理实训室、栽培技术实训室和制图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满足学校每年招收园林绿化专业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能够支持本专业技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实践教学需要。
2.3.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场所,学校积极与园林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按学生人数,确定了学生与企业比不低于10∶1的签约实习企业,满足了学生的校外实训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专业基本对口,能够满足园林绿化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的需求;按就近就地、相对稳定、节约开支的原则选址,至少要在3年内保持相对稳定;应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所必需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
2.4坚持能力本位
园林建筑这门课程涉及面广且内容复杂、抽象,难以理解,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加之职业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而中职学生自主学习与自律意识相对较弱。根据这些特征,园林建筑课程教学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培养学生理论思维方法、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园林建筑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园林建筑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特定的任务工单为模块,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1.明确教学内容
园林建筑课程是三年制中职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设立的目的是使学生基本了解园林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园林与建筑的基本知识,扩充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了解与熟悉园林建筑的利用,开发园林项目,提高景观效果,也为进一步学习园林学科其他课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式的灌输式的板书教学手段,要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利用PPT制作成幻灯片,并在多媒体教室用投影播放,还可以借助大量彩色图片、示意图、动画及视频音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与园林建筑行业相关的趣闻和新进展。
2.设计教学案例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布置教学任务。下面,笔者以项目五:园林大门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首先需要明确任务。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及兴趣爱好,并结合项目任务的难度进行合理分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由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优势互补的6人组成。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确保以学生为主体。
在项目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对学校二期的新建大门进行设计,并绘制施工图和效果图。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组长总负责本组的工作,协调组员、分配任务。各组学生应利用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必须明确任务。指导教师根据项目任务并结合工程实际,指导学生对项目有整体的了解,并使学生明确通过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掌握园林大门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设计出符合任务要求的园林大门。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园林大门的设计并不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如置身于真实的工作过程之中。
其次是让学生动手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了解社会对园林设计岗位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自获取最直观的信息,培养学生筛选、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师实施现场教学,通过下场实习、调查等多种途径,将学生带到室外,观光、游览园林风景区大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置园林大门,园林大门的设计要点,园林大门的朝向、功能及造型设计等。
最后是学生评价。各小组提交相关的园林大门设计作业,组长代表小组对本组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图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本组的园林大门设计成果进行自评。其他各组对该组的园林大门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交流对园林大门设计过程的体会。
3.教师总结
教师从各组的自评及互评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园林大门设计已经有的认识,进一步对项目五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对各个组的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项目评价如下。
首先是时间要求。18学时,超时不得分,共10分(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考评占40%,相加得到总分)。
第一,园林大门设计。掌握园林大门的设计要点,共20分(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考评占40%,相加得到总分和)。
第二,设计方案。掌握园林大门的朝向、功能、造型,共30分(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考评占40%,相加得到总分)。
第三,设计图纸展示。方案施工图要布局合理,园林大门效果图要有创意、效果佳,共20分(为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考评占40%,相加得到总分)。
其次是安全要求。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遵守的小组酌情扣1~10分,共10分(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考评占40%,相加得到总分)。
最后是文明要求。遵守文明生产要求,不遵守的小组酌情扣1~10分,共10分(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考评占40%,相加得到总分)。
二、园林建筑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几年来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一体化教学特别感兴趣,实施一体化教学,课堂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
1.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园林建筑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了解社会对园林设计相关岗位的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目标性更强。
2.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园林建筑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园林建筑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第一,经过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笔者所在院系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在任务工单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强的目的性,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共性需求导入教学内容,完成理论与实践辅导,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技能与技巧。
第二,从近两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反馈来看,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的目标。但在课程改革中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教学实习中,要尽量安排学生参观风景园林展览,这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也对园林建筑设计有较多启发和帮助。
第三,园林建筑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硬件上的保证,例如,需要多媒体、信息化教室等,以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勇,兰益.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建筑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2008(10).
[2]邵乌葵.浅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4(5).
[3]卢圣,侯芳梅.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4]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 教学改革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概况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旨在实现农业广播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地应对那些对职业、生计以及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动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能从容面对新的社会需求。主要流程如下:计划―>咨询―>设计―>决策―>实施―>计划的检查,该流程属于封闭的循环系统。这个流程必须辅以真实的情景、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学会举一反三,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从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和就业的需求出发,与当地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
(一) 优化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应遵循“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结合河北及华北地区常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增加当地常见病虫草害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训课时比例,增加昆虫和天敌饲养及天敌昆虫与害虫共生的实训内容,通过昆虫饲养,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昆虫由卵―>幼虫―>蛹―>成虫或者卵―>若虫―>成虫的变态过程、习性及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为防虫、治虫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将当地不发生或危害轻的病虫害内容予以删除; 对于昆虫的内部器官及构造,也作简化处理,只讲授与防治密切有关的昆虫的口器、触角、翅、体壁的构造、类型及特点,而对昆虫的内部器官部分进行了简化,这样使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培养目标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改变教学讲授顺序
打破以往的先“总论”后“各论”的顺序。例如:根据当时生产上出现的病虫害,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校园内及城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及月季~峰、黄刺蛾等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可将该部分课程提前讲解并结合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经过整合的园林植物保护反映了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和职业性。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因此,改革课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技能操作、生产实践、反思总结、评价反馈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进行: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以真实工作情境中典型的职业生产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紧紧围绕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使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技能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在空间上的结合。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2.体现“四个有利于”原则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发掘学生个性和潜能。这四个原则要具体体现和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式、田间现场观察总结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昆虫分类学时,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和田间,让学生对昆虫标本进行直观、详细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昆虫各目、科之间的异同,以帮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所观察昆虫的区别,为将来园林植物害虫的识别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3.改进课程考核机制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来保障。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过程性考核,以考勤、平时表现、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改变以往仅仅简单依靠作业及实训报告作出平时成绩的片面做法,改革后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次,课程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卷面考核改变了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模式,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之外,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行为,又能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理论考试内容以生产中常见的事例分析题为主,学生必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以此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总结: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班型的要求较严,每位教师最多指导20名学生,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实施等;第三,在考核评价时要注意加强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并将其作为对毕业生综合评定的主要依据。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要依据园艺技术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深入园艺园林花卉企业和园林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使教学内容更完善、更科学、更切合实际,使教学改革方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不仅要重视田间现场教学方法,还要在活动式、启发式、模块式等教学方法上不断尝试和创新,再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改革方案更趋完美。
参考文献:
[1]杜宾.《园林植物保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进步不明显,因此园林设计应用型人才影响着我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我国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创新能力欠佳,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基本没有;其次喜欢借鉴近现代欧洲园林设计的构思,可又没将其内涵理解领悟,对此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作品多数照抄国外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点进行创新。我国多数园林设计者不注重园林发展过程的历史及文化,创作过程中将其忽略,构思出来的作品缺乏内涵,毫无品味可欣赏。历史文化对现当代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日本、韩国现代园林成功案例可证明,将现代欧洲园林理论和实践同本土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方可设计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园林。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将现代欧洲园林设计模式与我国传统园林种类互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园林发展缓慢的情况。从园林设计教育方面看,全面认识园林设计学科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园林发展规律的能力,尤其加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继承历史及创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现代园发展的步骤。
二、历史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不足的问题
1、分不清课程重要性
我国的大学可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园林设计学科以园林史理论课程为前提,开设科目多为理论型;而应用类大学则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据行业技术要求来培养学生,因此园林理论科目课程在应用型学校中得不到重视,此类教学方法虽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极少数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认为不该再开设此类对园林设计构思及施工没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方案将理论性科目及培养人才操作能力相结合,是目前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时间短并受限制
应用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操作培养方面,导致在所开设的科目中,理论类型课程时间安排得较短,一般少于35个学时。课时量变少,学校理论课的开设也只能随之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只从世界园林史或我国古典园林史两者当中挑选1门讲授,内容比较单一。而近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状况多数被舍弃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课时剩余的课程当中讲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园林史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的知识面也就不完整。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对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用型学校开设园林史理论科目很有必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造园技术的先进方法,还能了解欧洲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我国未来园林工程师能吸收其丰富的经验进行开拓创新,影响我国园林行情前景,促进其快速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总结我国园林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园林设计理论课目多数采取单调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国家及地方园林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着重观察我国园林内容及种类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吸收园林相关简单知识。教师教导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因人施教。由于应用型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培养园林行业所缺乏的高层次人才,故其教学方法相对研究型学校而言也比较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并且还要灵活运用。
三、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从专业入手,确定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拉低差距水平,国家必须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和敢于大胆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能力培养,课程多数应与技术和实践相关,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全方面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大胆创新打下基础。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分清主流的学习,使学生领悟世界园林设计发展史,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2、从实践需要找出教学重点
应用型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此其开设的园林设计理论课对学生要求并不高,教学内容也不完整,教师对于复杂且难理解的知识并不深入探讨,只会简略带过。如讲授我国古典园林史,其只会讲述园林的发展史,比如园林在殷汉朝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变化;隋唐时期出现繁荣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园林开始出现成熟现象;但清中叶至清末近代园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国古典园林史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中还包括园林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要、园林发展状况与历史经典作品及园林特点等等。
教师讲解时应该根据每个朝代园林的特点出发,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设计者思绪及历史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教师讲授时可对此内容适当补充开,增加学生知识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意山水”与“有若自然”如何影响我国后世园林。我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此时期还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至今我国很多地方仍保留许多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讲解当时朝代的发展程度及文化情况、还须拿实际园林的设计特点进行重点探讨。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对照法
我国高校对历史理论科目多采取根据历史来探讨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方法直接叙述,很难开拓学生思维并且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既不能吸取优秀园林的成功经验也不敢进行大胆创新。案例对照法是目前园林设计科目史论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且效果不错的的教学方法,其把多个时期和多个国家或有借鉴成功园林构思经验的作品通过对照,从中获取园林设计构思的普通规律,透过差异找出园林流变的发展现象。例如讲述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时,可拿同时期美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师丹•凯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思元素对古今园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了解古典园林与当前园林设计构思的关系。根据对照类型,案例对照法可根据空间、操作、历史发展情况与细部研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横向对照法、纵向对照法、宏观对照法和微观对照法。一个例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如讲授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可与我国两汉时期的园林对照比较,讲授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也可与西方园林或日韩园林对照比较等。
四、总结
1.1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不甚匹配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广素质教育,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通识教育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减少的现象。一些公办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单理论课时就有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学时理论是50、实验20,实习7天,而其独立学院东方学院该课程的理论学时为60、实验10,实习10天。而一些高职院校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花卉学理论也有70学时,实践1周。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仅为48,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内容繁多的综合性课程,且随着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内容更新快,面临这样一种“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急需调整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满足于植物造景及景观设计的需要。目前,北航北海学院园林花卉学选用的是北林刘燕主编的经典教材《园林花卉学》,主要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园林花卉分类、生态因子、栽培设施、园林花卉繁殖、园林花卉花期调控6部分,学时数为12,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花卉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各论部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室内花卉、兰科花卉、仙人掌和多浆植物、食虫和蕨类植物9部分,学时数为36,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花卉种类500种以上,并掌握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花卉理论知识只需掌握了解。因此需调整总论和各论部分的学时数,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识别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并能应用。
1.2课堂教学形式需调整完善目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图片资料通过动态演示,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但是同时因为其信息量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忙于笔记,无暇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极易感到疲劳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与直观等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探索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去弥补多媒体的弊端,来提高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识别园林花卉种类,掌握其观赏特点和园林用途,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学生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掌握园林花卉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般本科院校园林花卉学基本都会保证有一周甚至更多的实践时间,而北海学院却在2010届制定的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中园林花卉学只有理论48学时,缺乏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标极其不利。
2林专业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总论和各论的比例遵循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总论和各论部分的课时数进行相应调整,总论部分由原来的12学时,压缩到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园林花卉分类2学时,生态因子1学时,园林花卉繁殖2学时,园林花卉花期调控1学时,栽培设施学生自学;各论部分由原来的36增加到40课时,其中,一二年生花卉6课时,宿根花卉6课时,球根花卉6学时,水生花卉4学时,岩生花卉2学时,室内花卉8学时,兰科花卉4学时,仙人掌和多浆4学时,食虫和蕨类4学时。通过调整,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园林花卉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园林花卉种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增减,穿插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成果让学生接触到较为前沿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增长学识。结合地方特色,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还会增加园林花卉应用形式的介绍,如近年出现的新的花卉品种和种类,新的节日用花等,应用于垂直绿化、花艺造型设计中焦点花等应用形式,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花卉的用途,以便与后续课程如《园林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的衔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好地连贯性印象,更牢固地掌握并应用知识。
2.2教学方法多元化
2.2.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辅相成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园林花卉学的教学中用于向学生展示花卉图片,花卉的识别特征、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语言和网络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花卉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园林花卉相关知识光盘,如荷兰花卉产业、荷兰球根花卉,使学生了解荷兰的花卉生产产业概况及球根花卉的生长周期。但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设施,也有其弊端,如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暇思考,消化不了易形成思维惰性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保留传统的板书形式去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板书内容主要体现了章节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多媒体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既可对课程重点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2.2启发式教学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动起来,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启发式提问讨论式答疑悟道理论理解及传授时序上的调整(先案例后理论)从而达到“易学、爱学、会学”,进而能够“自我理论创新”。如在讲授时,提出“中国十大名花是什么?其中草本花卉有哪几种?”,“陶渊明关于的诗词有哪些?”等问题,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老师点评后补充完善,扩展花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又能通过回顾思考对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得到巩固。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其联系和归纳的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开辟第二课堂,导入娱乐式教学毕竟课程课时有限,学生要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掌握几百种花卉及其应用并非易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Q群空间、微信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所见到的相关花卉图片、知识,同学间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建立自己或群体的图片信息库,形成教学资源库。通过这种在玩乐中学习,更易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而获得成就感,也会更热衷于学习。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把课程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3校内外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花卉材料可看、可闻、可摸。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花卉材料繁殖,不仅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整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园林花卉学的实践课时16学时。通过积极拓建园林花卉校内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与园林花圃生产基地合作等、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把校外实践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作业形式(不占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去调查花卉市场,完成调查报告并作出PPT展示,教师进行评阅并反馈给学生;另一部分为园林花卉繁殖实训4学时和组织学生进行当地花卉生产基地实习、不同公园及城市广场花境配置12学时。
2.4完善评价体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考试和课程学习多元评价,满足学生发展自我、挑战自我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正能量。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都是期末考试来定论,传统的园林花卉学考核方式为平时20%+期末考试80%,书面考试往往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反而导致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埋头于背书应付考试的悲剧。因此,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原有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为:平时20%+作业30%+期末考试50%。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侧重与考核学生对综合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如对某节日、花坛、花镜等花卉应用的实例设计及布置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
【关键词】高职 园林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38-03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很强;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基于高职教育新理念的课改课题之一。对怎样立足农林业生产和园林工程特点,从园林工程施工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效设计并开展实践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 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按照职业活动项目,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比例
第一,紧贴职业活动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由表1可知,该课程将复杂的施工任务进行了归纳,整合为5个实用、够用的实训项目,并细化为12个紧贴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与训练、教师在教学与指导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与比例。由表2可知,该课程实践教学在校内的开设途径有课堂教学和集中实训,课堂教学有教师的理论教授部分和学生训练部分,而集中实训则全部为实践训练。学时占总比例的2/3。由表3可看出:在5个项目中,占有课时比例较大的有“绿化工程”、“园林硬景工程”和“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这是课程的三个重点技能。
2.遵循认知规律特点,建立循环递进的四级实践教学体系
人类对知识的学习、认知,再到熟练掌握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知道怎样做事,了解会犯什么错误,再在有生产性质的项目中进行实训,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见下图。
第一,企业见习。在入学教育时,带领学生到园林工地现场,初步了解工程方向的职业岗位和工作情况,并给予引导,使之对专业、课程有感性认识,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
表1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一览表
实训项目 实训教学内容
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 识读绘制园林总平面图;识读绘制整套园林施工图
园林土方工程施工 园林地形工程设计;土方施工
绿化种植工程施工 绿化栽植施工;绿化养护
硬景工程设计与施工 园路广场工程设计与施工;景墙工程设计与施工;水景工程设计与施工;假山工程施工
园林水电工程施工 园林给排水工程施工;园林用电工程施工
表2 课程教学时数设计一览表
项目 教学形式 周课时(节) 教学周
(周) 学时小计(节) 所占比例
(%)
课堂教学 理论 3 15 45 33.3
实践 3 45 66.7
集中实训 30 1.5 45
总学时 16.5 135
表3 各实训项目教学时数和比例设计一览表
实训项目名称 教学时数(节) 所占比例(%) 备注
课堂训练 集中实训
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 18 2 22.2
园林土方工程施工 4 2 6.7
绿化种植工程施工 6 24 33.3
硬景工程设计与施工 12 14 29
园林水电工程施工 5 3 8.8
总学时 学时小计(节) 45 45 100
学时合计(节) 90
第二,课堂训练。当学生有了一定专业兴趣和方向时,围绕工程施工岗位工作内容,设定一些技能训练项目,分解成若干训练任务,再细化为技能点,在课堂上
――――――――――――――――――――――――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反复训练,使之熟练。这个过程允许学生不断重复、不断改正错误。
第三,集中实训。当学生对必备及常用技能熟练掌握后,安排规模和难易适中、内容较全面的真实项目进行集中实训,考验并训练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开展资讯、计划、实施、评估等过程性工作的能力。这个过程尽量避免重复、返工,但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
第四,顶岗实习。当学生具备完成一般项目的能力时,到企业的项目中担任各工种工长的助手或者施工员、测绘员等工程类岗位职务,经过半年及以上的生产训练,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个过程尽量避免重复,也要求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仍然属于实习阶段。
四级循环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由上可见,见习重在培养兴趣、明确目标;课堂是反复训练技能点;集中实训以技能运用和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顶岗实习是“真刀实枪”参与更大规模的工程任务,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这四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循环往复,递进上升,遵循认知规律。
3.立足专业生产与课程逻辑关系特点,因时开展实践教学
由于农林业生产的时令特点,园林植物栽植施工最好在早春进行,对照课程逻辑关系,应在第四学期开设,见表4。
表4 课程开设一览表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总课时量(节) 备注
前导课程 园林制图 2 78
园林测量技术 3 88
平行课程 植物配置与造景 4 90 有前导性质
本课程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4 135
平行课程 园林工程概预算 4 90 有后续性质
后续课程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5 60
顶岗实习 5、6 840 分方向实施
4.挖掘资源,有效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第一,利用实训室开展课堂演练。充分利用校内园林设计、制图实训室开展课堂训练。如施工图识读,选择真实案例全套图纸,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识读方法、内容。再如建筑防水的施工流程,播放视频,掌握施工要点。第二,协调学院待建绿地开展集中实训。利用校园和城市中已建成的具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开展课堂见习、养护训练等实训。与学院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利用校园绿化资金,实施对新校区规划待建的绿化空地的设计、施工和养护项目训练。第三,联系合作企业开展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赴合作企业进行工程顶岗实习,并实现就业,效果良好,见表5。
表5 该专业近三届学生工程岗位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调查
对象 调查学
生人数* 工程岗位实习 工程岗位就业
人数 比例(%) 人数 占工程实习岗位人数的比例(%)
2012届 28 6 21.4 2 33.3
2013届 36 12 33.3 5 41.7
2014届 23 10 43.5 7 70
调查学生人数*:在我院该专业中随机选择一个班进行调查所得的数据
由表5可以看出,工程岗位实习和就业率逐年增长,在植物生产、设计和工程三大岗位群和其他岗位中,工程岗位实习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学生实习和就业岗位选择发生了作用。
二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问题:目前执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三大方向,培养目标杂、教学内容多,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技能培养缺乏专一性,深度不够,很多都是浅尝辄止。
解决思路:细分专业方向,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设课程有侧重。
2.课程技能训练项目之间有脱节
问题:前导、后续课程的技能训练项目间存在脱节,未进行大力整合,前导课程不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工程集中实训项目的工作过程应是“基址调查现场测绘方案设计手绘图表现电脑表现制作模型工程造价现场施工管理完成”,但实施时出现脱节,如景观模型制作目前无法完成。
解决思路: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突出团队建设,一个专业方向的多门课程在校期间共同完成2~4个适宜的实训项目,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打包完成。
3.教师专业技能应不断更新提升
问题:缺乏实训项目的操作标准;课程教师人数少,课程团队建设乏力;双师型、教练型师资缺乏,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
解决思路:对现有师资培训,尤其是企业工程项目锻炼;引进有园林工程施工资质企业的工程师协同我院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招聘教师时,侧重考核实践能力,不要只注重学历和理论水平。
4.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问题:工程岗位要求有较强的吃苦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有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目前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缺乏耐心、不愿吃亏、不顾大局等,不利于开展工作。
解决思路: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培养责任意识和吃苦精神;国家和行业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从刺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 结论
本课程实践教学经过深入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经过三轮教学检验以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效果在不断优化。接下来要在共享性课程学习资源建设、课程实施效果评价、教学团队建设和带动示范方面发挥作用,才能推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h.高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探索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4(9)
(一)没有结合其他专业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教学中,因为没有与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完全同步的教材,部分授课教师向学生授课都是以传统畜牧业的专业为背景材料。学生不能真正熟练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构图原理,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理念,学生不能完全了解该课程的内涵。
(二)没有健全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传统专业学校,主要还是以教学理论为主,缺乏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教师没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导致教学方法过于抽象化,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畜牧类高校学生欠缺艺术自我表现能力,环艺建筑类高校学生缺乏配置植物概念,最终导致学生都不能充分了解、明确设计的绿化对象。畜牧类高校开设较多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同时授课时间较短,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薄弱。任何专业几乎都要涉及相关的公共课程,但是几乎没有开设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实验相关的课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盲目抄袭的现象,学生利用网络普及带来的丰富资源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三)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脱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导致实验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严重脱节,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在实验课程中学生大多数是以个体为单位来完成课堂任务,导致学生对设计表达手法、景观设计、布局规划方面出现“会但不精”的情形,同时也缺乏专项训练与团队合作,最终导致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除此以外,高校的教学实验组织机制不够灵活,都是按照以往教师授课,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到指导作用,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高校应重点深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改革,在丰富和发展自身底蕴方面的同时,在高校教学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基本实训与理论的教学改革,还应当将培养学生的目的与工作重心进行定位:从“发现美”到“感知美”到“创造美”。通过系列摸索与探讨,高校应以“提高动手能力、提升情趣审美———脑手并进”为教学目标,深入进行园林景观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一)胸有成“竹”意境出,现场教学探索
美植物识别与鉴赏是园林艺术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园林中体现生态美的造景因子,是园林规划布局的基础。高校教师仅靠课堂向学生传授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与美学特征等知识,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这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当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各种绿地园林(如街心公园、植物园、社区、城市公园、花园等),同时,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自由提问、发言、抢答、修改补充、分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草坪、花卉、树种的种类、季相变化、观赏特性。这样通过不同时期的观察来对比同类植物的不同应用特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的搭配配置,从而实现对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道路上夯实基础。
(二)把思想做成模型,提取生活甘露
实验教学应当打破常规,即“布置任务—制定方案—完成任务”的设计套路,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在教学中结合实例来完成学生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通过结合教学实习来增强学生景观视觉设计的能力,通过对模型与图纸的同步设计来完成景观标志性的设计实践。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指南,明确学习计划与目的,由3至5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并以组为个体来完成课堂汇报、讨论和调研,经过全组讨论来完成相关的设计草图和模型制作。
(三)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在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相关行业必须充分掌握3DMax、Photoshop、AutoCAD等应用型软件。学生在学习应用软件的过程中,缺乏独立创作与软件互相贯通的能力,这与实际岗位工作的专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专项技能的专业培训是有必要的。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园林景观设计的项目绘图任务,学生在绘制线条图纸、平面渲染、立体模型建立、处理后期图面等过程中获取信心,将所学内容真正融会贯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突出行业特色,塑造优质设计管理人员
园林景观设计实验课程改革是在传统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遵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与规定来设计工程图,来准确表达园林景观的大小、布局、位置,并说明设计有关的技术要求。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园林景观布置,掌握园林景观布置的内容,具备基本的绘制和识图园林景观项目工程图能力。学生在初步园林景观设计图的基础上,来进行对园路、土方、假山、种植工程、水体等景观合理布置;学生在做好相关景观工程图设计的同时,来进行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将工程实践和工程理论充分结合,弥补了课堂上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管理的环节;这种实验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教学中“理论统控论”的模式,满足了园林景观设计单位的工作实际需求。
(五)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增进技能,开阔视野
我国古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盛名远扬,而且园林景观在传统风格方面分为南北两派。北方园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皇家园林,而苏州园林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然而扬州的园林景观布置具有独特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风格与南方私家园林风格之间:不仅具有皇家园林高大壮丽、金碧辉煌的特色,同时也布置了大量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小品,自成一家。以上海为现代园林代表的中国新建筑,凭借多样灵活的建筑风格,引领着新的建筑潮流。上述的园林风格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讲述与课本的描述,学生对建筑物很难形成一套系统的认知。因此,让学生到实地参观、走出课堂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收集资料、开阔眼界,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建筑的独特风格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园林专业户外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南北方设计形式以及植物有了系统了解,还能开阔园林景观设计的视野,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端正了学习态度。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完整化,将理论基础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实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对园林景观设计实验教学的建议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准,才能胜任园林景观设计实验教学的工作。首先,教师务必掌握透彻教授课程的本质,熟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生态学、制图技术等。其次,园林景观设计实验教学课程不仅包含大量的知识理论,并对实训课程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仔细认真授课,对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当主动积极了解园林景观专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将育人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和建立教学内容体系
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包括景观传统生态学的知识理论,还要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风格,因此,课程设置极为重要。首先,应当制定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评价总体构成、景观类型、形成景观因素是目前熟悉园林规划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现状,科学和理性点明生态景观学的发展,进行景观合理设计规划,需要武装园林景观设计主流学的思想。掌握园林基本景观如走廊、斑块等。充分了解景观与生物的各种关系,理解景观合理管理与规划的原理。其次,要掌握园林景观各类型的制作方法。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融入到各个专业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可见。如住宅小区绿色设计、城市规划景观以及公园景观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教师要向学生分类讲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园林景观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从周围布置景观来进行分析,对景观的流程制作充分了解,来增强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讲述实践环节的总体设计理念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园林景观,将设计原理及学习理论充分融入到设计中,从而让学生产生设计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设置
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高校利用现有工作项目的职业岗位,通过教师对现状条件的讲解、分析和传授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训练和创作。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则辅助学生并提供解疑、指导、咨询,学生通过实际设计来消化、理解、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体会设计工作的要领,熟练掌握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技能。
(二)结合案例分析来进行实验教学
在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项目的所有环节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利用专业知识来进行评价、讲解和分析,结合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工作项目,来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完成任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将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三)进行现场教学,展开社会调研
在完成实验设计工作岗位项目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参观类似的工作项目成果,教师在项目现场进行总结归纳、讲解、分析,并明确指出设计实验项目中应该学习和注意的要点,深化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设计效果、完成方法的认识体会。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