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舞蹈教程

幼儿舞蹈教程

时间:2023-05-29 17:5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舞蹈教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舞蹈教程

第1篇

一、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审美能力

在对一门学科进行很好的学习之前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师的舞蹈教学课程来说也是一样,要求幼师学生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其审美能力,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来编排具有幼儿动态美的舞蹈,对于幼儿心灵来说,他们流露出的是质朴的情愫,是童趣中最生动的表现,这些都要让幼师学生们意识到。在舞蹈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上多考虑学生的童心和童趣,让舞蹈具有幼儿的典型特征,这样才能抓住幼儿舞蹈的审美艺术。另外在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的审美能力的同时需要对幼儿的基训内容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比如说在对幼儿进行基本功的训练的时候就应该主要以训练其灵活性为主,在西基础上不断加强幼儿的协调能力,在后续的舞蹈教程中对于民族舞和芭蕾舞这两个基本的舞蹈介绍给幼儿,让他们对其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表现形式来或是加入一些现代的舞蹈技法来提升幼儿舞蹈的现代气息,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舞蹈,并提升其鉴赏能力。

二、幼师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多数的职校学生来讲,一般都是初中毕然后进入职校进行学习,基本上都没有很好的舞蹈基础,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很多都可能产生抵触心理,而学生的舞蹈基础差等因素也势必给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在笔者任职的高职院校里,一般是每个礼拜安排两个课时来对幼师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训,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是各大职校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舞蹈教学课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幼师学生的舞蹈学习上,则忽视了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导幼儿学习舞蹈的教学能力。所以,笔者在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行培养,让幼师学生对怎样去引导小朋友对学习舞蹈产生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的去进行学习,然后真心的喜欢上舞蹈,而不是一味的满足老师和家长拿成绩说事的需求等

2。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会在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的同时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上以及其教学兴趣的培养上。在对教学方法的指导培养上我会注重学生的讲解能力的培养,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很有限,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小朋友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他们正处在一个注意力极其容易分散的阶段,所以幼师学生应该在具备很好的口头传授能力

3。一些学生可能认为只要自己将舞蹈学好就可以了,但是当他们在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孩子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讲解舞蹈知识内容,加上孩子们的思想注意力都不是非常的集中,这就要求幼师们要做到将语言尽量的口语化和通俗化,在培养其舞蹈审美能力的同时,对其教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进行一定的训练培养。另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的让学生去体会孩子们的童真,让他们对于儿童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进去,包括对舞蹈的编排能力的锻炼或是自身的舞蹈修养等,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三、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孩子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于幼师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孩子进行舞蹈方面的培养的时候,就要求幼师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对于幼儿舞蹈也有一定的认识和审美能力,在编排方面也要有所涉及,而为孩子们创造出更好的舞蹈作品,也是幼师在舞蹈教育方面的义务,所以对于幼师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任阳路 单位:新余学院

第2篇

在课改前,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钢琴专业基础教程为主,学生考试前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钢琴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具体内容如:(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81课至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14课的练习曲;(5)五年级:完成钢琴曲的弹奏。

二、钢琴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在以往的钢琴课程学习中,一些学生对枯燥的钢琴练习曲不感兴趣,平时不练琴,临考前突击练习一首练习曲,考试时赌运气,侥幸通过考试。由于学生平时不按教学计划完成钢琴课作业,随着课程的加深,识谱越来越困难,学生无法形成继续学习钢琴所必须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自信心,完成作业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了学生“不识谱—不爱练琴—不爱上课”的不良后果。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弹唱能力,督促学生练琴,及时完成钢琴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逐步对钢琴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儿歌弹唱20~30首。

三、在钢琴考试的过程中跟踪钢琴课程改革的效果

1.调整考试内容。

为了顺利实施钢琴课程改革的方案,保证良好的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钢琴考试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将以往的考试“三抽一”调整为“九抽一”。(2)将以往的考试前两周公布考试内容调整为开学初公布考试内容———九首必弹的练习曲。考试时从九首练习曲中抽签确定考试曲目。

2.具体实施步骤。

(1)初步形成考试方案。(2)征求钢琴组任课教师建议。(3)完善钢琴考试方案。(4)再次将考试方案下发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征求建议。(5)综合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的合理建议,向学生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6)再次向学生确认并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附: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一至三年级学生弹奏练习曲九课抽一课考试;四年级学生弹奏儿歌边弹边唱,其中必弹儿歌一首,另外四首现场抽条弹唱一首。一年级上学期:拜尔:14、16、18、19、21、24、25、29、30一年级下学期:拜尔:46、48、55、57、60、78、80、81、82二年级上学期:拜尔:88、89、90、94、96、97、98、100、102二年级下学期:599:20、21、26、28、30、36、38、40、45三年级上学期:599:46、49、51、54、55、56、57、60、61三年级下学期:599:64、66、68、69、70、71、73、77、80四年级上学期:必弹儿歌:《数鸭子》;四抽一儿歌:《学做》、《找朋友》、《丢手绢》、《粉刷匠》。四年级下学期:必弹儿歌:《苏珊娜》;四抽一儿歌:《布娃娃弹琴》、《好妈妈》、《赛船》、《愉快的梦》。(2)超进度的学生按照849程度四抽一;299程度二抽一;740以上程度自选一首的要求参加钢琴考试。

3.严格考试要求

(1)学生进入考场考试需携带学生卡或身份证。严禁替别人考试和找别人替考,违犯者按校规处理。(2)学生抽条确定考试内容,严禁私自换条。(3)钢琴考试不及格,需要参加补考的学生,仍然按照期末考试的办法,九课抽一课确定补考的具体内容。

四、考试成绩分析

1.全校36个班级参加考试,及格率由上一个学期的68%上升到69%;及格率最高的年级是四年级:及格率80%,及格率最低的年级是三年级:及格率58%。

2.不及格的学生90%为0分;能弹奏考试曲目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及格标准。

3.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

4.缺考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年级,这些缺考学生多数为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5.全校钢琴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三年级的舞蹈班,其中一年三班27人,11人及格,及格率41%;二年三班29人,6人及格,及格率23%;三年六班27人,16人及格,及格率41%;估计与钢琴学习经验匮乏、练琴少、心理素质差、学习主动性差等因素有关。

6.替考现象基本杜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出示身份证、学生卡。

7.钢琴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学习和考试的课量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生不及格的人数没有增加。

8.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有利于严谨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

五、钢琴课程改革方案显示的积极效果

1.四年级学生的钢琴课内容由练习曲改为儿歌弹唱,使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小学及幼儿园的业务要求紧密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和学习兴趣。

2.经过4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钢琴课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基本杜绝了替考现象。

3.坚持钢琴教学和考试的量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大部分学生开始调整学习钢琴的状态,逐步加强钢琴学习。

4.严格把好钢琴补考关,使学生放弃补考蒙混过关的想法。

六、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1.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态度好,学习认真,但接受钢琴课知识较慢,考场心理素质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要从加强钢琴课学习指导入手,具体方法将逐步完善。

3.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平时以舞蹈训练为主,钢琴学习的内容比照学前普通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降低要求,建议钢琴教学的授课形式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七、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技能 校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63-02

1 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高中阶段,学制一般为三年(2+1),学生毕业具有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应的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态度。近几年,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鲜活的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评价制度,让每个中职学生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为我国各行业领域输送了大批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那么大连商业学校也不例外,自2012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中职示范校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就是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专业教师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四大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并且也已初见成效。

2013年2月,辽宁省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严把幼儿园教师队伍“入口关”,结合我省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特制定了辽宁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实践能力测试实施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四大教学能力(1)创编简笔画。根据特定主题,创作出符合主题,具有儿童画特点深受幼儿喜欢的画面。(2)边弹边唱。根据选定曲目,演唱与伴奏(钢琴)同时进行。能够根据歌曲特点配伴奏,伴奏准确,和谐。演唱准确完整,气息流畅,声区规范统一。(3)舞蹈表演。完成一个自选独舞。(4)讲故事。按选定题目讲故事,要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语言风格。

2 研究内容

2012年11月大连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成为大连市首批三大职业教育集团之一,是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校企合作、骨干带动、互惠共赢”的原则,以专业、产业为纽带,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和行业组织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重点、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特征。那么,大连商业学校作为大连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之一,在相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组织机构中具有教学、培训、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共建的功能,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互动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运行的有效载体。

通过综述,该文关注大连商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职教集团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专业引领,从“校园合作”内容、“校园合作”机制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1)“校企合作”概念简述。

校企合作办学在国外已经拥有百年历史,在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经过新经济浪潮的洗礼,在校企合作上历经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已经十分深入,总结出了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比较成熟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及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等等。

目前,国内对“校企合作”概念的界定是:基于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们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增强自身办学竞争力,不断吸收、探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积极实践校企合作的路子,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工读交替式、订单委培式等多种校企联办方式,效果显著,并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和重要手段。

(2)“校园合作”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身份是幼儿教师,因此幼儿园是输送学生的主要阵地,这种学校与幼儿园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模式我们称之为“校园合作”。目前,校园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展规划。学校成立由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学前教育组学科带头人和教育局学前教育委员会及各大幼儿园园长、行业专家组成的校园合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合作章程,确定合作目标和合作方式,包括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技能发展。②专业建设。“校园合作”的基础在于学校与多家公办、民办幼儿园及社会早教、学前教育机构的互利互惠,双赢才是目标。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完成目标的基础之一。例如,目前大连商业学校建设了声乐、手风琴实训室,钢琴(供42人使用电钢琴和20间琴房)实训室,扩建舞蹈实训室,新建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训室,幼儿园美工实训室,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组建了女子乐团、女子合唱团、女子舞蹈团,社团学生每周2―3次在实训室进行专业训练,专业氛围非常浓厚,社团的建立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增长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见识,拓展了专业活动区域,体现了“校园合作”中实训室的应用和成果的产出。③课程建设。学校专业教师和聘请的校外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且到2013年6月底完成《儿童歌曲钢琴弹唱教程》、《幼儿手风琴教程》、《音乐》、《儿童舞蹈创编》、《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美术》等11本校本教材的编写,教材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评审,目前正在适用和修订中,2014年准备正式出版。④师资建设。学校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幼儿园进修实习,参加国家培训计划,校园共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⑤教学评价。校园共同建设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和以赛代考,并聘请专家担任评委现场指导。

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途径

幼儿教师舞蹈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水平,是幼儿教师较快掌握儿童舞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评价标准,也是幼儿教师舞蹈教学必须进行创意教学改革的因素。

一、 创意及创意教学的涵义

《辞海》中“创”字的解释是:“第一次做到;前所未有的;通过经营等活动而获取。”是对旧的、经验的、已知的、传统的、习惯和固有的东西突破之后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新价值系统。“意”即新的主意,包括点子、建议、构想、意义、意境、意思等。

创意教学是指遵循学生的创造活动规律,采用适宜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创意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学过程。

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是指遵循幼儿教师舞蹈教育的创造活动规律,采用适宜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创意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教师舞蹈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过程,是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及其延伸。

二、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途径

创意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根据幼儿教师舞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采用游戏化、信息化、体验化、生活化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尊重的活泼自由的教学情境。

三、游戏化教学

舞蹈是最纯萃、最完美的游戏形式。“诚然,并非每一种舞蹈形式都能够充分表现游戏的性质,最容易看出游戏性质的舞蹈形式是有歌曲伴唱的舞蹈和集体舞蹈,不过独舞里也能够看到游戏的性质。事实上,一切舞蹈都有游戏的性质,只要舞蹈是一种表演、一种展示,只要它是有节奏的运动比如小步舞或四对舞,它就具有游戏的性质。”[2]游戏和舞蹈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与其说舞蹈自身固有游戏的成分,或舞蹈与游戏有关联,不如说舞蹈就是游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的关系是直接参与的关系,几乎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形式,而且是一种特别完美的游戏形式。

游戏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就是以游戏为教学手段展开舞蹈教学,也就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将舞蹈系统、严谨的学科性的符号化解在欢乐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获得舞蹈技能和必要的舞蹈素质的发展。

在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教师将竞赛、表演等游戏环节适时加入,可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不在感觉到学习舞蹈是一门苦差事,是一门体力活,而是要让他们体验到舞蹈学习是一种自我感情的融合和表达,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舞蹈教学将舞蹈与游戏两者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使学生从以往游戏中获得的偶然、零散地舞蹈经验变的更加清晰化而且也能改变枯燥乏味的低效教学。

四、信息化教学

以多媒体等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已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式。舞蹈教学属于一门表演性的艺术,身体是实现这种表演的主要工具,它所赋予的艺术形象也主要依靠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进行塑造。幼儿教师舞蹈教学的信息化,就是要在舞蹈教学方式中,改变单一的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法,用数字影像的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技术手段结合讲解、示范,将要学习的训练组合整体性、反复地给学生演示,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从而使其更快、更全面建立起动作表象。这样不但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模仿能力,还可以更加直观、生动、灵活的去捕捉在舞蹈中所不断更新以及变幻的信息,提高舞蹈学习的效率和综合能力。

如,教师可以在讲授舞蹈的基本构图时,配以相应的舞蹈队型小片断视频以及课件图片,使没有学习过舞蹈的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舞蹈构图,加深对舞蹈队型变换效果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此外,信息化的舞蹈教学还可以利用声音、画面一体的数字化功效,将相关的场景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从而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不断上传相关教学资料,建设网络资源包。如,每学期上传部分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录像;每月上传相关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最新资讯、文章;上传相关儿童舞蹈艺术团、幼儿园儿童舞蹈等实践图像资源;举办幼儿教师舞蹈沙龙、讲座;建立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博客等等。

五、体验化教学

德国话剧大师斯坦尼曾经说过:“无论哪一种门类艺术,都是内心体验的结果。”“体验不是一种盲目的生命形式,也不仅仅是情绪的组合,体验是一种融知、情、意为一体的总体生命形式,是情感活动与理智活动的统一,是一种寻求意义、赋予意义的精神活动。体验是显示本真、趋近真理、创造艺术、指向意义的永无尽期的过程。”体验有亲历、思考、感悟、品味及内化之意,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思维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体验式幼儿教师舞蹈教学是以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自主探究感悟为主,教师是引导者,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在体验舞蹈、获得审美愉悦、丰富情感、习得舞蹈知识和技能、提高舞蹈审美能力的同时,获得对人生、世界的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

如,在儿童舞蹈种类中经常会出现童话寓言类的歌舞。童话寓言常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让幼儿从故事中懂得做人的许多道理。这类作品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学生体验寓言中表现事物的特性、结构等,培养学生在舞蹈中模仿事物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保持一种对舞蹈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舞蹈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体验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因为体验是主体主动与客观世界发生关联的一种最直接的生命活动。体验必须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才有感悟。比如,认识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动作风格的不同,首先要认识这是由于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造成的,蒙古族生活在草原,善于骑马,其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肩部,“硬肩”、“耸肩”、“碎抖肩”都是牧民在马背上自然动作的艺术化处理。而藏族生活在高原,长期的高原生活形成了他们“颤膝”和“坐懈胯”的动作风格。在舞蹈体验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价值取向、情感、意志、经历等去感悟、理解和建构作品,从而生成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并生成意义。

六、生活化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生活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是指舞蹈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赋予舞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如在幼儿舞蹈《冰糖葫芦》的教学中,教师先请学生对《冰糖葫芦》的题材、音乐自行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学生创编出现的问题如下:

第一,道具不能自然地贯穿于整个舞蹈,有时就只是为增加游戏成分而刻意的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情景。例如,小朋友将冰糖葫芦放在地上,围饶冰糖葫芦开心的跳跃。

第二,衔接不自然。整个舞蹈活动中没有故事情节的穿插,更多时候是各种动作随机的自由组合,对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没有体现。

第三,没有考虑幼儿的动作适应能力。纵排蹦跳的幅度过大,是一个大错位展示,这就增加了幼儿跳跃难度,易造成幼儿摔跤。

第四,没有处理好独舞与群舞的关系。独舞时,群舞者占据舞台的空间过大,且动作密集,造成了对独舞者的视线干扰。

第五,主题动作不突显。幼儿舞蹈中,主题动作不宜过多,也不易过于复杂,可以反复出现,因而有一到两组动作就可以了。

出现问题后,教师请学生到幼儿园仔细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尤其是分享物品、集体合作、发生矛盾时的动作、神态、表情等。回课时,教师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状态下的幼儿动态进行讨论分析。如题材分析:这是一个生活类的歌表演,展现的是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串又红又大的的冰糖葫芦,高兴得禁不住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画面。表达了小朋友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情。较适合中、大班幼儿表演。音乐分析:旋律流畅动听,节奏均匀对称,歌词琅琅上口,配以独白则更形象生动,表演性极强。动作分析:通过小跑步、点握步、小碎步、跑跳步等幼儿舞步的练习,充分的体现了幼儿歌舞律动的特点,同时也把幼儿喜悦的心清表现得淋漓尽致,冰糖葫芦道具的使用,更为形象、直观,贴近主题。

创编提示:抓住主要形象“小朋友”,通过“走、跑力、扭胯、摆头,”等步伐和动作来表现天真、活泼;“冰糖葫芦”是主线,要始终围绕着它来展开,编排中注意步伐快与慢的搭配,动与静的协调。

在生活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不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学习, 舞蹈教学已将舞蹈作为一个文化的整体来学习,舞蹈的教学已同历史、政治、地理、种族等生活现象结合起来了, 让学生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理解舞蹈文化,使学生最终借助舞蹈理解自己理解别人理解生活。

参考文献:

[1]丁俊杰,李怀亮,闫玉刚.创意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年.

[3] 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4] 贾任兰,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5] 何群.论游戏、模仿、动作体验中的舞蹈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1).

[6]冯百跃.论高校舞蹈教师职业成熟应具备的特征[J],艺术百家.2007年(1).

[7]刘繁丽. 幼儿舞蹈创编的生成活动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9).

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间舞;教学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民间舞教学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民间舞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的民间舞教学,它培养的是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人才而非舞蹈演员。学前教育专业的民间舞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从事学前教育时,能够用民间舞对儿童进行美育,因此要使学生能把学到的民间舞知识转化成一种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培育、熏陶的能力。具体来说,一是要突出强调幼儿的直观性和想象力,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能够进入童心世界;二是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节奏、韵律,使之与民间舞表现力相结合,成为整体的艺术;三是侧重教授学生如何编排民间舞,使舞蹈顺应体形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弹性和韧性,提高肢体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让幼儿学会用民间舞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教材和音乐的选择与编排、语言艺术修养以及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舞蹈课堂成为幼师生动启发儿童智慧、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学堂。

二、学前教育专业民间舞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课时少

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为三年,招收对象是高中毕业生。民间舞蹈课的课时严重不足,每周只有两课时,三学年总课时是一百三十节左右,第三年下学期是实习阶段。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要完成民间舞基本功训练,以及学会藏、蒙、维、汉、朝、傣这六大民间舞蹈,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时间也是相当紧张。对于民间舞蹈这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来说,课时少必然会带来训练时间的不足和对学习内容的压缩,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同时又能提高民间舞蹈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舞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2、学生基础差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年龄偏大而且已经进入成人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错过了最佳的民间舞蹈训练时期。从民间舞蹈训练的角度来说,成人的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基本定型,在柔韧性、软开度等方面的可塑性较差。而且由于目前招生方面存在的弊端,学生入学时没有舞蹈加试,只要文化分够录取线就可以进校学习,致使招收的学生素质较差,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舞蹈,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跳舞的条件。所以在舞蹈课堂上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这样自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任务重

民间舞蹈是一门技能课。在舞蹈专业院校中,表演、教学、编导是三门各自独立的不同学科,每一学科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系统学习,才能达到各自学科的要求。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则要求非常全面,要对民间舞蹈专业中的各学科都必须有所了解和掌握。例如,要会跳,能为幼儿做出正确优美的示范;要会教,有教授舞蹈和组织幼儿学舞的教学能力;要会编,有自编自导幼儿民间舞的编导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三项能力,才能胜任幼儿园的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幼儿民间舞蹈启蒙的第一个动作要由幼儿教师去教会,幼儿潜在的民间舞蹈才能要有幼儿教师去发掘引导。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民间舞蹈课教学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三、学前教育专业民间舞教学新途径

1、依据学生情况,改革教学方法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一定民间舞蹈基础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经过一定形体方面的训练,有较好的体态和动觉,并掌握了少量的技巧,这部分学生应继续加强民间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争取能够集表、导合一,成为发展幼儿民间舞蹈的中坚力量。第二类是普通初、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入学前未受过正规训练或从未接触过民间舞蹈,并且对民间舞蹈一无所知,但对民间舞蹈有浓厚的兴趣,这批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幼儿民间舞蹈教育的辅导工作。第三类是对民间舞蹈毫无兴趣,只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这批学生的外在条件和协调能力较差,有自卑感,对于这批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兴趣,加强心理和生理素质的训练。

2、突出专业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民间舞蹈课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民间舞蹈风格及民间舞蹈动态美、动作的协调性,体会出民间舞蹈的内涵和审美。首先要抓好基础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练习基本手位、脚位和中国民间舞身韵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改变学生生活动作的常态,具有基本的民间舞蹈体态,在舞蹈中正确呼吸,自如协调地运用手臂、腿脚和躯干舞蹈。

3、合理设置课程,按需编制教材

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民间舞蹈属副课,一周有一次课(一次两节),按每学期15周,一学期下来才有15节课,如何将15次(3O学时)的课安排好,能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呢?依据学前教育学生的素质、专业基础和将来的教育面,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设计上,要改变以往教学的课程设置中的随意性,可用两种教材。第一种是用来提高学生自身舞蹈素质和理论基础知识的。“基训”是进行民间舞蹈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基训”学习可以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技能水平,使学生对身体动作运动的方位、要领以及各种身体姿态等一般规律有初步的了解。第二种是学习民间舞。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极其丰富的带有本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语汇。教师在传授某个民族民间舞时,在课堂上首先要概括地介绍本民族的生活习惯、社会背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性,然后选放几段有该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在教学中首先从体态入手,掌握好体态和动律特点是学好各个民间舞蹈的关键,只要把体态动律掌握好了,万变不离其宗,就会跳什么象什么,而不是所有民间舞蹈都是一个味道了。在选配组合的时候,应该把该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加进去,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维族舞蹈的三步一抬、垫步;东北秧歌的前踢步等等。

4、运用教育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民间舞教学改革,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动脑筋,认真地钻研和探究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展开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1)正确的引导与适时鼓励

我们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此前接触到的知识信息和接受的艺术熏陶各不相同,大部分学生此前从未接触过民间舞,不仅对各民族舞的特点比较迷茫,而且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理解和接受新动作的时间。学新动作时,很多时候教师越着急,学生越接受不了。这时候教师的语速和语气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宁可将课堂节奏放慢,或休息几分钟,让学生心理放松;或将动作分解、简化步骤,直到学生接受。另外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进步都要适时鼓励。

(2)及时复习,增强记忆力

幼师民间舞每周只有一课时,学生要在这一课时里学量新的动作元素和技能,并要求在下一周上课前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及时练习。根据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特点,我们应该在舞蹈课结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及时安排学生的舞蹈练习课时间,以加强记忆。并在下一周上课前再安排一节练习课,以便加深记忆,巩固所学技能。这两次的舞蹈练习课,要强调集体复习的特点。这样一来能够相互协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完成动作和风格要领;二来通过排练,培养和锻炼学生集体合作精神。

(3)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民间舞教学,学生从了解、学习、不断复习到掌握,要经过四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叫定向、模仿、联系、熟练。联系,便是不断复习,让肢体动作、表演风格与大脑建立长久联系直到熟练的过程。复习的方法,不仅需要动态的不断重复,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利用大脑意识当中的影像,重复和回忆动作顺序。心理学家指出,当视觉和动作不再参与活动时,人的思维会变得非常活跃,这时更容易调动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体会动作的内涵。笔者经过多次的调查和尝试,发现这种调动自己思维想象参与练习的方法,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

(4)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学习主动性

当社会进入高新技术迅猛发展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再是故有的被动接受模式。它已变成教师启发性的“教”和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学”。在民间舞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我们民间舞教师一个重要的课题。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民间舞学习的后阶段,当完成一个单元的动作素材学习结束之后,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动作素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舞句或组合。民间舞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也为学生今后的舞蹈创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学前教育民族舞蹈教学是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形体美、气质美、精神面貌的大事。因此,我们应怀着神圣的使命感,加强民族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美娜.中国民族民间舞[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3]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廖丽娜.幼师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2005(6)

[5]赵国纬.舞蹈教学心理[M] .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第6篇

关键词:舞蹈课题研究 舞蹈教学 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笔者在课堂上进行舞蹈教学,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训练、成品舞蹈的排练以及校内外的舞蹈演出。笔者排练的舞蹈作品曾在江苏省的高师音乐舞蹈节和江苏省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本文将针对笔者在教学中对于舞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阐释。

一、从课题研究中找到舞蹈课教学的不足

2012年的10月笔者申报了南京市的市级课题《一年级幼师生舞蹈基本功腰部训练方法的研究》,并于11月立项。起初笔者的想法只是完成一个任务,但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慢慢的改变了这一想法,也让自己反思了这些年的教学中的不足。

案例:专业舞蹈学校观摩舞蹈课。笔者问上课的教师:“你们平时写教案吗?”回答是:“从来不写”。“那你们怎么上课呢?”回答是:“我们上课的内容都在肚子里,上了这么多年早就烂熟于心了。”舞蹈教学主要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老师教一个动作,就学一个动作。做得不好,课下再练。专业舞蹈学校也是这么练,学生主要是照葫芦画瓢,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动作怎样能把握住要领才能做得更好,思考的确很少。

在训练把杆下中腰这个动作时,笔者经常可以看见学生大半个身体都倒在把杆上,以前的做法是让学生再看我做一遍,学生再练习,直到做好为止。因为课题研究笔者自己静静的思考了一下,学生出现这个状况问题出在哪里?笔者到图书馆翻阅了舞蹈技能训练的专业书籍,又结合课堂上的情况,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二、通过课题研究找到科学的训练方法

大家认为腰下不好,主要是有的人腰太硬,从人的天生素质上来说是有差别的,但后天的训练得不得法这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在训练中腰这个动作上,双腿要有力量撑住你的整个身体,腰部要有力量支撑住你的上半身,后背要控制住,下中腰时,从头开始形成了头-颈-肩-腰一节一节的慢慢向下,最后双手搭在把杆上。当把要领讲解的很清晰时,学生在练习这个动作轻松了许多,虽然不是100%的优秀,但学生在做这个动作时的变化,正朝着准确的动作慢慢前进。这时,笔者深刻的意识到教学中的反思和再学习的重要性。

三、在课题研究中获得教学经验的增长

为了能让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笔者申请了一堂市级公开课,课题的内容是《把杆腰组合》。公开课不同于平时的教学课,在平时课堂中有的问题没有说明白,学生还会比较宽容的对待你,你还可以在下节课接着说,但在全市的公开课中,确不能有一丝的大意。为了能上一堂优质课,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笔者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课堂设计也力求新颖,平时笔者喜欢在教学中用一些小儿歌让学生记住动作的要领,在公开课中我也运用了许多,活跃了课题气氛也展现了教学优势。在课堂中为了展现平时的教学,笔者还带领学生们汇报了平时的教学成果。我校和来自南京市职业学校近50名的专业教师观摩了这堂课,课后对这堂教学课进行了认真的研讨。首先老师们肯定了笔者的教学基本功,这主要归功于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专业技能的训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技能是不能再完美示范了,这也是我要思考的问题。其次是知识点清晰,教师的讲解专业、到位,这要归功于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互动的自然,也是这堂公开课的亮点。同时有一个老师还提出我在教学胸腰的训练时,笔者让学生“中腰立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改成让学生胸去找天花板,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动作的要领,胸腰向上顶,完美的完成动作。课后,笔者总结了这堂市级公开课的优缺点,并按照那位老师的说法在课堂上实验了一次,确实效果好了很多。敞开大门,比自己“闭门造车”的收获大了很多,既看到了自己教学的自信,也从中找到了不足。我不再简单的认为,舞蹈课的教学只是照葫芦画瓢,它和所有的优质课一样都是需要有理论知识为基础,有思考、有设计、有互动、有反思的教学过程。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对舞蹈课教学的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课题的研究已接近尾声,一堂市级公开课的展示、课题的深入研究都倾入了笔者大量的心血,在这过程中,笔者深深的体会它们带给我的帮助,让教学一天一天的成熟起来。

舞蹈技能的训练有时会让人理解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有思考的训练就像是流水线上的零件,一个一个的生产出来,但每一个是不是优质零件这也很难保证。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这桶水还要更有内涵,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说是“货在肚里”,却不能很好的把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不是因为不善于表达,说不清楚。而是因为肚里的货不够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而广,抱着老思想、老观念,已经赶不上时代的脚步。这就让我们专业教师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学习外校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多请进来,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挑毛病,让我们的课堂经得起检验,让每一堂课都能成为优质课。

幼儿师范的学生,不同于一般高职校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课中的严谨也会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帮助,每一个动作完成的要领,不是含糊不清,而是清晰的表达,在他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也会体现。

《一年级幼师生舞蹈基本功腰部训练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但我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在课题研究中我发现,需要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的反思来充实自己。总之舞蹈教学不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更需要严谨和认真。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儿童舞蹈;情感交流;组合动作;训练强度

舞蹈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和激情的艺术形式,不但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而且可以使学生浸在美的熏陶之中,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学生的高尚人格。儿童舞蹈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舞蹈培训工上,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仅要有精湛的舞蹈技艺,而且还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身体发育特点,并能够根据上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舞蹈教学。儿童舞蹈培训只有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科学设计,才可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舞蹈教学工作。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舞蹈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情感交流,和学生打成一片

舞蹈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用笑容征服孩子。永远不要说你不行、你真笨、你怎么就学不会呢?这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永远不要用。多鼓励、多夸奖,给学生自信。你会得到孩子的热爱,并且和你一起快乐地舞蹈。

在进行压腿弯腰的训练时,针对这一训练的枯燥性,尤其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和夸奖,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和练习的兴趣。首先老师示范,然后配以有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动作的训练。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并时而夸奖那些有进步和有起色的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夸奖下,训练的积极性特别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根据身体素质,设计训练强度

舞蹈培训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小学生,还有一少部分是初中生。从生理角度看,这些学生的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全,其身体骨骼弹性和韧性都表现出较好的状态,学生身体的小群肌肉不发达。教师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才能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效确定连续培训时间,对舞蹈动作的规范性、难度系数等都有一个科学的制定依据和标准。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体的优势,扬长避短,配合老师做好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任务。

比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培训时,我利用学生的生理特点,对其进行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身体综合素质训练、头部训练、下腰训练、压腿训练等,这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基本功,应该利用学生骨骼发育不全、柔韧性好的生理特点,伴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学生训练的兴趣大增,效果也很好。中国舞蹈考级三,柔韧性的训练就安排了《锄禾》一课,结合这首学生熟悉的诗词内容,加上欢快的音乐,学生深深陶醉其中。

三、全身心投入,用激情感染学生

作为舞蹈老师,教学需要激情和全身心投入,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舞蹈氛围,表演示范时,老师要做一只可爱的“小燕子”、一只活泼的“小蝌蚪”,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兴趣的学习,利用舞蹈动作体现师生的情感,挖掘孩子的个性,使他们的舞蹈融入音乐之中,而不是随着音乐机械地动作。让学生在老师释放的激情中,尽情地欢乐舞蹈。

比如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教程《可爱的小鸡》一课的教学,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群小鸡的真实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小鸡的生活动作特点。然后给学生示范,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可爱的小鸡,欢快地舞蹈着。然后给学生进行舞蹈情绪提示,让学生理解舞蹈的编排意图。特别是在期间注意吸跳步的训练,体会节奏的变化,以此达到游戏表演的欢快情绪。

四、形象语言描述,舞蹈示范规范化

舞蹈都其基本的动作特点和特定的舞步要领,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要注意结合舞蹈的动作特点和舞步要领,组织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语言讲解动作要领并同时配以规范的动作演示。当然,舞蹈离不开音乐节奏,我们语言讲解的内容之一就是让音乐情境化,以便于学生产生自己的感性认识,进行深刻记忆。如:在教学民族舞蹈《亚拉素》时,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用双手从胸前往外推开来表达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意象;单手上举然后打开来比拟仰望蓝蓝的天空……这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解动作要领,将动作重点和难点突显给学生,以期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识记。

五、根据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培训班的学生有初中生还有小学生,他们的基础不一样,认知水平也不一样,而且他们的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老师要掌握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成长特征,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舞蹈动作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以模仿和随意为主。

比如我对班上学生的训练就是利用了分层教学,小学三年级以下是引导阶段;四年至毕业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初中是训练阶段。教师应该明确一点是不要培养专业舞蹈家,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以上是笔者对初级舞蹈培训的几点心得认识。近几年来,笔者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培训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善了传统舞蹈培训的机械模仿教学方式。作为培训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窦爱萍.有效开展幼儿舞蹈教学的做法[M].甘肃教育,2008年13.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教改尝试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的增多,在中等职业学校里也兴起了一股“幼教专业热”。幼教专业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多能”,要会唱、会跳、会弹、会说、会画的五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会唱 、会弹”就是幼师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项目。

音乐教学是幼教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分支教学的特点,教学分工又可细化多元,包括音乐理论(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音乐欣赏等课程,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又独立性很强,另外音乐课还和键盘课、舞蹈课、幼儿活动教程都有着丝丝关联,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1.课程设置与师资的矛盾

现在,每个省除了几所老牌幼儿师范学校、师专外,其他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时间与师资的矛盾。在专业幼师学校,音乐课往往又被分支为4~5门专业课,每门课都有几位专业教师,如有乐理老师、视唱练耳老师、声乐老师、音乐欣赏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专心上好一门课,有单独的教材和各自的教研室。而有些学校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班级较少等原因,音乐课往往由一名老师上,虽然在能力上是对音乐教师的全面锻炼,但也存在着备课、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学习连续性较差等问题。

笔者就是这样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奋斗”了十几年的“老”教师。现在自我总结的经验是,在熟悉教材、详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前详细地规划出两年音乐课(我校第三年安排为幼儿园实习)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扫盲阶段”,乐理、视唱为主要课程,中间调剂儿歌和简单的声乐歌曲;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为音乐“提高阶段”,乐理、视唱难度稍有增加,进行初步的练耳,不断增强声乐理论学习 、声乐集体大课教唱和大量的儿歌学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提升阶段”,乐理、视唱的学习到了最后关键的时候,声乐小组课、个别课和歌曲的演唱及音乐五项专业汇报也全面展开;最后一学期为音乐“实践阶段”,自学自唱、自弹自唱儿歌成了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演唱中外优秀声乐曲目也成了重要的学习项目,还有模拟一堂幼儿园音乐课、写音乐教案也是每位学生必过的“关卡”,当然还少不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欣赏课,在这里每学年的幼教各年级的音乐五项专业汇报是检验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很重要的方式。

2.教育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单一化给教学带来的问题

来自不同地区的幼教学生,其音乐基础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来源广泛,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的音乐课有的学生说他们只在小学三年级上过音乐课,以后的音乐课就被各种文化课占用了,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从没上过音乐课或是没有完整地唱过一首歌,而她们却在同一个班、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用同一种教材;可想而知按照同一要求授课时,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受和消化同一标准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对音乐课逐渐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不断下降,学习成绩也难有较大的突破,甚至厌学或退学,而各方面条件好的同学却因每节课“吃不饱”,讲授知识少而单调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这种长期的教学矛盾的存在,使幼教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偏低。

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要不怕麻烦,对学生实行分学期、分层次教学,不仅是音乐课,键盘课和舞蹈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都可以实行此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新生入校分班之初,就要进行特长面试,学校就能够较好的进行编班,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能班级层次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试分班,就可在第一学期先自由组班、共同学习;但在第二学期就要根据上学期的各科(不仅是专业课,还有基础文化课)考试成绩,在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最好是相关课程一起改革,如音乐、键盘、舞蹈这三门课程看似差别很大,其实在艺术基础素养、音乐节奏感知等方面都有共同的要求。排除特殊情况,我们发现一般某位学生音乐好、弹琴和舞蹈课也不会太差,反之也一样;这是我们音乐专业老师共同之见解。

具体方法可以是,不再分班,但班里学生在上某些专业课时要分层次。

如我校的幼教班级,音乐、键盘、舞蹈老师共同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A、B、C3个层次(可以各班、各层次比例不一样),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某天1、2节课,三位教师同时上课,不过一个人上、另一个上,还有一个人上;而3、4节课则是、、; 下午5、6节,又成了、、。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课时量不变,老师只是在教学进度、内容、侧重点上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已;结果肯定会使教与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后每学期考试以后,老师都要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再进行分层次教学。可能有的学生努力、开窍了,也有的学生不学习、跟不上了,她们就会换到其它层次去学习,这也是激励机制的体现。

而且我们还通过音乐各科考试的形式和评价机制的改变来进行教改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我校每学期期末把音乐分成说(普通话)、唱、弹、跳、视唱五个考试项目进行考试,分成五个音乐考场,由各科专业教研组做考官进行考试,改变由音乐各科任课老师随堂自主考试的形式,避免了以往专业技能评价考试的单调、随意、学生重视度不够、补考不规范的情况。考试机制的改变,调动和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巩固,每次考试前的近一两个月里,琴房、舞蹈排练厅都是满满的,学生既紧张又积极的做着考前的准备,而且考试的学分和毕业证相联系,考试不及格就要缓发毕业证,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机制,我校每年市里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学生都是100%的合格率。

3.重专业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抓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幼师(包括中师)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

比如,有的音乐老师对幼教学生教唱许多声乐曲,强调正确发声训练;键盘老师要求学生多进行手指音阶训练、弹奏一些中外名曲;舞蹈老师天天催着压腿练功,练习各种集体舞。诚然,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专业学习中必须的,而且可能有的学生在一些比赛和表演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评价。但这些学生中,有的唱歌很好听,但是可能还不会自己识谱;有的会弹世界名曲,但却不会即兴为儿歌伴奏;有的就爱跳舞,而其它科目都基本荒废。

笔者认为,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因为在每年毕业实习的学生中,幼儿园反映较好的,不都是那些在学校某些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而有不少都是一些有良好教师素质、各种专业课都能教学的普通的好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幼教学制短、教学任务重、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不单单强调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明确幼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素质,使幼儿能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她们个个成为音乐家。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是我校又是“河南省音乐类教研中心”主任单位,在音乐专业的设置和教学与就业、教育与教学等方面积极地进行着教改探索,随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多了,音乐专业的教师没有增加多少,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生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要让学生进得来出的去,而且作为音乐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尝试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中职幼教专业教学的层次性、人本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是具备了这种积极探索的师资队伍,我校的幼教音乐专业教学一直在郑州市中职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参加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各种音乐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多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每年春季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汇报演出,毕业生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全省几百家用人单位的光临,市内许多幼儿园园长都亲自来校挑选我们的毕业生,学生供不应求,场面气氛很是热烈。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广泛地进行着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笔者这里只是在多年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可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仍需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探索提高。希望通过幼教音乐课的教改尝试,为进一步提高幼教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戴寿美.幼师音乐教育探讨.青海师专学报〔J〕,2006(3)

第9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欢迎的关键。学前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学前教育理论等,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设置钢琴、舞蹈、声乐、手工、美术、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教程、幼儿卫生保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文学、基础英语、语文、德育课程、心理健康、计算机等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中专的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培养任务,只有加大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索优化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才能促进专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

细心地反思性考察本校自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以来短短几年的状况,可以看到: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不断发展之中,当初只有161位学生而现在在校生有1700多人,规模每年剧增;但高速度并未带来高效益,其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欠佳

本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研组现有专职教师40多人;其中,80后的占大多数,他们尽管年轻、有活力,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比较单薄陈旧、对专业认识浅薄(或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唱歌、跳舞)、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热情欠高、专业技能不强;同时,专业带头人缺乏,帮带效应缺失;重理论轻实践;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使得该专业的发展很难与社会幼教行业或岗位的需要有机对接,也很难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学校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方面综合素质不高

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源于本省农村,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突出地表现在: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兴趣低迷;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与毅力不够强劲、对未来的职业缺乏规划;尽管较多学生喜欢上专业技能课,但因技能基础薄弱而收效甚微。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过程,其主要内容:

一是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胜任幼儿园教学工作,能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为声乐(唱)、琴法(弹)、舞蹈(舞)、绘画(画)、手工制作(做)、口语(说)、操与口令(操)等七个基本方面,综合技能主要为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三个基本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二是实践教学的运作体系,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

三是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为了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评价。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严格有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专业教师成长的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研组的设置分为理论组和技能组,教师每周应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同时,还可以建立了教师听课制度,成立督导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专业科长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开学初就应该完整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并适时地编写好教案。专业的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三种途径,首先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每个学生可以不记名的对各位教师进行评价,这占了评价总分的70%;其次是教师之间的评价,教师互相听课,写好听课记录,并对任课教师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项评价占评价总分的20%;最后才是教师的自评,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而这项指标只占了评价总分的10%。这种管理手段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育理念。

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还可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理论组的教师必须对所担任的学科编制四套的试题以成题库,考试时由教务处随即抽取其中一份试卷进行。专业技能的考试如钢琴、舞蹈则由教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标准,也可以建成试题库,考试时是学生一个一个鱼贯进行,必须通过教师所定下的标准。

专业还可以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的成员有企业单位、幼儿园园长、学生家长、学前教育专家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代表,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多渠道信息的交流对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由此而来,可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各阶段的教学行为。

(二)科学合理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促进专业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

职业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操作活动可以占课程设置中总课时的70%,在二年级上下学期都可以安排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可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即军训结束后马上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要基于对职业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感性经验的积累。而二年级下学期的实习可以安排为整整两个月,较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每一学年的寒暑假中,学生都可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一年级是扮演的是教师助理的角色,到了三年级,也就可以带薪顶岗工作了。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各科任教师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安排到幼儿园或其他相关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由此一来,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主体作用于与客体、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应经常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由系团总支、学生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四)科学合理地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生活是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被赋予多才多艺、集专业型、技艺型、教育型为一身的角色。这种角色的成熟来源于平时多方位的锻炼。为此,专业科长、班主任还有科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组织文娱活动,例如声乐、舞蹈、钢琴等技能的比赛、手工作品展览会(建议设置一个合理可行的场所,可以收集并展览每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勇于挑战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并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和谐氛围。每周二或周三下午可以由学生干部带头组织小型的班级活动,例如,英语角、综合游戏、健身操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对于今后的幼儿园工作也是受益非浅的。

结束语

面对国际和国内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理应明确:应大力创新教改思维,倡导专业教学团队合作,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教学,完善多元教学评价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才能得以有效突破,我们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才能够和谐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角度透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第10篇

关键词: 学前儿童 钢琴启蒙教学 教学实践

音乐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在欣赏音乐或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进行联想,对作品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表现。可以说,音乐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幼儿3岁时,学习音乐能提高他们今后的学习成绩。科学家证明,那些每天练习钢琴10分钟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得分高于其他同龄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将对孩子大脑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定期的音乐训练改造了大脑部分“零件”,也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认知能力。学习艺术是有一定特殊性的。万事开头难,开始学习一项技能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前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引导他们喜爱钢琴和音乐是最重要的。

一、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意识的不断强化,钢琴因具有极宽的音域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乐器之王”。钢琴教育在各种音乐教育中凸显出其重要性,使钢琴这件西方舶来的乐器,在中国仅短短百年发展历史,便形成了目前巨大的市场和繁荣的发展势头,的确令人振奋和欣慰。

钢琴的日益普及化,让社会和家长意识到了“童子功”的重要。钢琴也成了“早教课”中的一员,4、5岁的琴童比比皆是,3岁上钢琴课也屡见不鲜。那么,孩子几岁可以学习钢琴呢?是不是年龄越小越好呢?

钢琴学习因为手脚并用,且左右手需要弹奏不一样的内容,在训练身体平衡的同时,又能促进儿童大脑右半球的活动,也就是专家们所称的开发右脑,而格外受家长们的青睐。但是,钢琴作为一件乐器,并不是越早学习效果越好。很多专家称幼儿手能握笔即可进行钢琴学习,这只是基本的外在条件。钢琴学习与训练能够促进儿童听觉、视觉和思维发展,能促进和调动孩子多个器官及协调手脚的运动,但与此同时,需要孩子持之以恒地不断练习,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年龄小的孩子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毅力。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钢琴启蒙教育,家长和教师要遵从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引导。学前儿童、教师、家长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二、针对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1.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概括地讲,学前儿童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学前儿童包括幼儿主要通过感知、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儿童时期的整个认知过程。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识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形象而改变,无论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这些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钢琴这件乐器时,会问孩子喜不喜欢,孩子们很容易把钢琴作为一件“大玩具”而接受,漫无目的弹奏、根据自己的意愿摇头晃脑,纯粹是听个动静,玩得不亦乐乎;一旦正式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孩子就出现不听老师讲解,精力不集中等现象。如何让孩子一直维持热忱、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琴,似乎是琴童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

2.教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的理念

(1)教学中要把握好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教师还要尽量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不高高在上,尝试和孩子成为朋友,善待每一个孩子。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等待老师去发现。传统钢琴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为其制定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道路。

教学中要注意孩子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钢琴不像舞蹈或者武术,都是集体课的形式,有很多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一起上课,钢琴这件乐器的特殊性注定了钢琴课只能是单独授课的形式。尽管现在出现了电钢琴的集体课启蒙教学形式,但是传统一对一授课方式仍然是钢琴启蒙课的主流。课堂上,只有一位教师和一个学生,学琴过程较为枯燥,学前儿童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弹奏孩子熟悉的乐曲,或休息、或游戏保持孩子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深入浅出,不要让孩子觉得难而产生畏惧心理。

(2)教学中要遵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龄前孩子在性格发展方面有很多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不妨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自己喜欢弹奏和演唱的乐曲,通过长时间学习和摸索确定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孩子的兴趣不只要培养还要尊重。有些孩子并不是自愿学习钢琴,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跟风学习,或夸大学习难度,或强迫孩子练习,都会让孩子觉得学习钢琴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因此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很紧张,破坏对音乐该有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共存的。

首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儿童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上课时,老师可以弹奏节奏鲜明、简单熟悉的乐曲,让孩子们在听音乐的同时把自己联想到的事物描绘一遍;还可以鼓励孩子敲击琴键,让他们用手指让钢琴发出声音,由此让他们体验学习和弹奏钢琴的乐趣。

其次,集体课的方式提高学习钢琴的兴趣和乐趣。学琴儿童在练琴过程中比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老师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再次,登台表演,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艺术在于表现,比赛和演出给予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准备到登台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本身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在老师的鼓励和不断练习过程中,孩子的能力会得到提高。

在儿童学习钢琴的启蒙教育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材施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话题,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时之事,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学习钢琴的乐趣。

三、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适宜的练琴氛围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了钢琴学习道路之后,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心态,思想上还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过强的功利性。学习钢琴不仅是为了考级和掌握一技之长,而是把学习钢琴作为一个了解音乐、培养音乐感的目标和手段。过早地给孩子确定发展方向,逼迫孩子学习;或者放任不管,任由孩子自生自灭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孩子学习钢琴的初期,给予合理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强迫,这样在孩子的练琴过程中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就能够在亲切、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钢琴学习。

2.选择合适的钢琴启蒙教材

现在市面上的钢琴启蒙教材很多,大多是引进和沿用西方传统的钢琴启蒙教材,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小宇宙》等,国内出版的教材有李斐岚编写的《幼儿钢琴教程》等。

这些教材的共同点都是钢琴启蒙的经典教材,且经过了多次修订,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学前儿童识谱能力的培养和手指训练有很大的帮助。但毕竟是沿用多年的教材,不但时代性上略差,大部分曲目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而言很陌生。建议作曲家们和音乐教育家们,特别是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一线教师们,能够多从孩子们熟悉的曲目中选择和改编成为浅显易学的钢琴曲,鼓励创作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的作品,增强钢琴学习趣味性和新鲜感。当然,传统曲目也是必不可少的和不可或缺的。

3.注重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

钢琴启蒙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孩子弹会一首乐曲,学会多少技巧,而是注重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融入唱歌、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甚至舞蹈等音乐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孩子知识面的同时,使儿童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上课时,规范严谨的教学是必需的,但是,教师的爱心和丰富的知识涵养等人格魅力,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也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容易改变的同时,也已经成了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这时的启蒙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家长帮助和引导孩子选择了钢琴学习,就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强迫孩子学习,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钢琴启蒙教师不仅要教授孩子学会弹奏,而且要以钢琴这件乐器为媒介,给孩子们打开一扇门,铺就一条学习音乐的道路。通过兴趣培养,增强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

愿孩子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钢琴,感受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11篇

关键词:业余芭蕾舞;考级;舞蹈学校

舞蹈作为人的一种文化行为,对人的身心产生作用,即给人体以文化。而人的身体之所以能从舞蹈中获得美感,决不仅仅只是限于外形修饰的美丽,更重要的是人在舞蹈行为中所体现出的高昂的生命气韵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业余芭蕾舞考级教材,是一套普及性的芭蕾舞基础教程,它应该以传播西方舞蹈艺术文化和了解欧美人文思想为主要目的,以培养中国青少年对芭蕾舞的了解和热爱为宗旨。将芭蕾舞对人体的基本形体训练,对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的培养,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提高学生对舞蹈内涵的领悟能力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巧妙地运用于我们的审美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中国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一、业余芭蕾舞考级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在我国,近些年来,各地区的专业舞蹈行业并不景气,社会舞蹈却十分火爆,业余舞蹈学校更是随处可见。这中性的舞蹈热潮,从幼儿、青少年,席卷到了鬓发斑白的中老年。其主要动机,不能不说是由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性的美感追求欲望所驱使。那么,业余芭蕾舞考级对青少年有着什么重要性和目的呢,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1.培养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具特色的个性

想象力和个性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因为这种能力是教不会的,而是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或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办法“成为”自我。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单一性和重复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芭蕾舞艺术本身却充满了童话般丰富的想象力和人物塑造的个性化。因此,在业余芭蕾舞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具特色的个性。在以多元化为前提的业余芭蕾艺术教育中,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舞蹈家,而是教育培养出具有多种兴趣的,完全实现自我的人。通过舞蹈学会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教育孩子们具有自己真正的情感,自己的思想,真实地展现自我,而不是充当别人的影子,人体动作的复印机。

2.实现青少年自身的形体美感和优雅气质

对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时代来说,一个卓越的舞蹈家所具有的形象体态,往往就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而由他所树起的这一形体美的标尺,正是标示着这一时期人们对人的形体美的最高向往,从而驱动着爱美的人们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因此,学习舞蹈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风尚、一种时髦,成为许许多多孩子向往和追求“美”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帮助那些正在成长历程中的少年儿童,把他们生命中隐秘,并且最重要的天性之“美”挖掘出来。当孩子们长期的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就会使其原有的“自然形体”变成了“艺术形体”,即使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而是混杂在人群之中,也同样会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气质。芭蕾舞训练正好成就了孩子们爱美的愿望,实现其令旁人羡慕的形体美感和优雅气质。

3.让青少年对世界有更积极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

对不同舞蹈风格的理解和感悟,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和接受多种多样的芭蕾舞风格,会迫使他们对当今世界芭蕾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让孩子学会去认真面对他人的观点、信仰、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思考自己的观点、信仰、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适当性和正确性。通过了解不同风格舞蹈产生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们认识到舞蹈艺术发展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从而获得对他人更积极的理解和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层、最富创造力的意识,即创新性,这对于他们将来了解世界的其他现代艺术都是极其有帮助的。

二、业余芭蕾舞考级对青少年的目的

教育实践证明,正确的教育拥有开发潜能和挖掘人才的正面效应,而错误的教育则会产生压制天性并毁灭天才的负面功能。在业余芭蕾舞考级工作中,过于强调先天条件和技术规范的做法,会扼杀孩子们的艺术感觉和个性发展。这源于大多数人对业余芭蕾舞教育目的及意义的定位不清。作为对中国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业余芭蕾艺术,应该是一种能够为广大的青少年所喜爱、所接受,既具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又具趣味性、可行性、普及性的新型芭蕾,其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普及和推广芭蕾的肢体形态和审美理想,去舒展我们的身体形态,优化我们的文明习惯,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而不是仅仅为专业芭蕾舞团培养接班人;其教学内容则应是以形体训练为主,以技术训练为辅。然而参加业余芭蕾舞学习的广大青少年,虽然十分喜爱芭蕾艺术,有些甚至达到酷爱的程度,但他们大多不具备专业芭蕾审美标准所苛求的形体条件。与他们相反,那些为数极少、具备了专业肢体条件的芭蕾爱好者们,往往在很小的年龄就已招进了专业学校,并在那里接受长达五至六年的严格训练;不过,他们对芭蕾舞的热爱,他们对芭蕾舞的美感,大多也是在业余舞校里培养出来的,但他们在未来专业芭蕾生涯中赖以生存的技术,则全是在专业舞校中训练出来的。因此,业余的芭蕾舞教育不应该成为培养芭蕾明星的田园沃土,而应该是培养芭蕾舞艺术欣赏者的广阔天地。

三、总结

就芭蕾舞的业余考级而言,我们的目的及意义应该是让更多的孩子们能走进芭蕾舞这个高雅而又神秘的艺术殿堂,学习身心并用的方法,练就坚忍不拔的品质,接受审美教育的净化,建立融入社会的自信,使孩子们在舞蹈这种身心合一的文化中,从身体韵律到心灵修养,从直观感觉到精神感悟,从情感体验到思想升华都逐渐真实和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文斌.形体训练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第12篇

【摘 要】当下,幼儿健康身心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相关领域的关注,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培养语言能力的幼儿文学课程的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本文主要从幼儿文学的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理念及理念的潜在优势来阐述笔者对幼儿文学课程教育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 幼儿文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潜在优势

一、幼儿文学的课程性质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语文教学向专业教学的延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故此,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必然要设计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讲读文本、引导理解、尝试创造等教育行为。而设置幼儿文学课程用意在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学前儿童文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为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程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来定位。我们清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幼儿,今后的教育教学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幼儿文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设置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在语言、道德情感等方面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将来幼儿的任教者就不该仅仅局限于“文学”视野,而应该将幼儿文学和幼儿发展结合起来,“打通幼儿文学的文本和幼儿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从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去汲取丰富的学习给养,在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通过学习幼儿文学作品来充实自己的教师技能。

二、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课程教学的解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集中注意的时间段力,自控能力差,学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是种启蒙教育,学前教师有必要掌握人文、自然、科学等知识,决定了学前教师是“在音体美具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有必要遵从以下几点教学理念:

1.理论与实践同行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任教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的组织者,有效学习的评价者,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索知识、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剖析,让学生领悟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在创作和欣赏的应用范式。在教学的同时,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把实践结果反馈到理论中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创作出贴近生活、质量较高的好作品。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学习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又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出较高质量的作品。

2.用作品提高技能

陈世明教授等编撰的教材《幼儿文学教程》,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欣赏,再到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的。其分为基础理论卷和实践教育卷两本教材,它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创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知识很好地教予学生幼儿文学的文体知识及规律特征,实践卷收纳幼儿文学具体教学的众多典型性案例,充分地恰当地将理论知识体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体现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这门专业课的特色。

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在教学教材中大量幼儿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和运用。任教者不能仅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情节、语言、写作技巧等,而应该以学生的实用为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作品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技能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例如,在教学幼儿童话和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选择在适当的场合,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身临其境”地讲述几则;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受幼儿喜欢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并讲述出来,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上创编绘本,并进行同学之间有效的互相评价和学习;在学习幼儿戏剧和影视文学时候,指导学生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戏剧编排、改编,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等等。通过这些技能训练,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学会鉴赏、创编的同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文学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学生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练习和实用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去完成教材案例的训练,且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以边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前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当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课程教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这些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实例中,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用创新的视角创设优质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练习和实用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充分利用到幼儿园进行日见习、周见习、月实习的机会,观察示范园幼儿的语言运用方法和习惯,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示范园幼儿教师的执教意图,自己尝试对作品进行创作和改编,并在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请幼儿听、赏、观、看,参与活动,待带班老师和幼儿反馈之后再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从而较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提升自己的教师技能。

只有把练习和实用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才能真正体现出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社会实用性。

三、三大教学理念的潜在优势

1.有助于构建学前教师的儿童本位精神

当下逼仄的现实生活, 让许多成年人再也无法重拾童真,甚至失去对童年的美好记忆。而让高职师范学前专业的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作品的锻炼,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内容,从而唤回自己童年的那份童真,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当下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和规律,完善作为一名学前教师该有的同理心,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而做最充分的准备,构建起学前教师的儿童本位精神。

2.有助于丰富学前教师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

遵循三大教学理念,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的表演,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二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儿文学的知识与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独立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改编、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或者将幼儿文学的构思表现方法迁移到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去,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3.有助于提升学前教师的道德与人文情怀

学前教师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儿童生命的关注和尊重。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书名时说: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纯洁和温柔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当任教者遵循并秉持以上三大教学理念,定能让学前专业的学生同样地从作品中感受儿童所需要的对生活的向往的那种美好思想和感情,从而在作品中感受和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地理解和学习幼儿理论知识和作品后,必定能够更加关注儿童生命的安全和人格的尊重,这就提升了他们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教育部.2012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教育部.2001年9月

[3]魏洁.《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J].2013.(30)

[4]颜晓燕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5]陆辉.《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11(09)

[6]王玉.幼儿文学教育的新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