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话中秋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秋之夜,凉风习习,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我坐在院子里,望着那轮明月,顿时遐想连篇……
妈妈端出了月饼和水果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一块儿赏月,吃月饼。此时,我忽然理解了古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月圆之夜,能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实在是件幸福的事啊!怪不得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与月儿有不解之缘。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相热闹”。大街上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全家团圆带来的幸福气息。
然而,我又想起了另一句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是啊,就在这万家团圆之时,一定有不少的人身在他乡,职守岗位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是,你们不要太伤感,在这月圆之夜对着月亮,诉说你的相思之情,相信你的家人一定能感受得到!
从前,传说月亮上有嫦娥、有玉兔,到了中秋,嫦娥就奏乐、跳舞。玉兔的磨药声也在为她伴奏。可是,自从第一颗探月卫星发射后,人们就知道其实月球上十分荒凉,没有任何人与生物。但是,我依然想象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有嫦娥、有玉兔,还有吴刚挥动着阔斧奋力的在砍着一颗桂树……
“悦悦,过来吃石榴”,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中秋月儿圆,象征着团聚与幸福,无论是只身在外的,还是一家子正在团圆的,愿都能共享这份甜蜜。俗话说得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年级:12333
“你们现在是初三的学生了,要自觉一点,这是你们初中三年中最关键的一年,要好好努力……“--于是老班这样说。
“初三的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在中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你们作为大哥哥,大姐姐,一定要为初一和初二的学弟学妹们作好榜样……“--校长在晨会上说道。
“小子,初三了,你就等着受苦吧!“--高中的兄弟们说。
“唉,初三了,好好学习吧!“--自己说。
“***(本人姓名),你这次数学考试考的不错吗,98,我才90,不就比我高几分吗。“--朋友们说。
“你还比我低几分呢,我就说你英语没我好。哈哈……“--又一个朋友说。
“7:30了(本地9:00开校门)还不给我起来!起来了赶快读英语!“--老妈说。
“你可是全家人的希望,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婶婶说。
“这次月考你一定要进全年级前25名,最起码也是前50,听到没有!记住了!”妈妈又说。
“想看电视,等你月考考好再说。“--还是老妈。
“儿子,劳逸结合,学累了就休息休息,看一会电视也可以,我不反对你。”--老爸补充到。
“再不认真复习,看你月考怎么办。”--老妈继续说。“作业写完了没有?”--同学在电话中说。
“作业怎么还没有写完?你还有时间复习吗?”--老妈仍然说。
“唉!我的初三生活。”--我说。
“我的初三生活,即不是你的初三生活,也不是他的初三生活,而是我的初三生活;即不是我的初二生活,也不是我的高一生活,而是我的初三生活……”--创新作文初中版的笑话中说。
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
(1)题目:真挚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有想当歌星、影视明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很少有想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的。
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很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立脚点要平等,于出头处争自由。”
甘于平凡还是追求卓越?做普通人还是争当精英?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
[题目一满分作文]
真挚
吉林考生
人们常说:“真挚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有人说:“真挚、真情、真切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三大礼品,任何人―旦缺少了它们,就难以得到幸福。”那么,真挚究竟是什么呢?
真挚是什么,我也无法描述,只知道它既无重量又无体积,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更不是气体。它无法用时间、空间甚至金钱来衡量。
真挚到底是什么?我想:真挚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份真情。真挚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声祝福。真挚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情怀。真挚是“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的那种呼唤。真挚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思念。
真挚是成功时爸爸脸上的微笑,妈妈的鼓励和嘉奖。真挚是失败时爸爸额上的皱纹,妈妈眼中的泪珠,兄弟姐妹的一双双支持的手。真挚是回家时爷爷脸上灿烂的笑容,奶奶抽屉里香甜的糖果。真挚是中秋节的从故乡捎来的圆圆月饼以及亲人的声声问候。真挚是春节中四面八方发来的条条短信以及朋友的由衷祝愿。
这就是真挚,既简单又复杂。它简单,却让你怎么说也说不清楚;它复杂,却又只是一种亲朋之间的情谊。
缺少真挚的人,如迷途的羔羊,似断樯的航船――迷惘、无助。
缺少真挚的人,如秋风过后的枯树,似大雁南飞后的空巢――寂寞、冷清。
缺少真挚的人,如戈壁上的幼株,缺乏雨露的滋润和土壤的给予,终难成为大树。
缺少真挚的人,如折了翅膀的小鸟,似断了牵线的风筝,再就难以飞上天空。
真挚就是:行舟时的流水,攀登时的手脚,黑夜中的灯塔,脆弱时的肩膀……
真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都应该拥有它,珍惜它;真挚是春天的使者,我们应该给它贴上青春的邮票,寄给所有的亲朋好友以及需要的人。
[亮点解读]
1.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文章笔触所及,或是传诵的诗文名句,或是充满真情的生活细节,从古到今,点击描述,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诗化语言,意蕴隽永。行文中或是排比扑面而来,或是比喻目不暇接,或是对比烘托映衬,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底蕴。本文被评为满分卷。
(张国学)
真挚
吉林考生
经过大舅的多次努力,她总算如愿以偿了:第一次走出山沟,第一次来到县城,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独立生活了。
此刻,她对暑假的兴奋已渐渐远去,继之而来的是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以及初三的书山题海。
父母送她到学校安置了一切后就回去了。她独自一个人坐在床上。对面是一个又矮又小,透着满脸机灵的女同学,正有滋有味地吃着晚饭。她只是双手紧抱着那只小提包,拘谨地盯着。
“你是刚到吧?”小个子抬头,微笑着问。
“嗯。”她简单地回答。
“还没吃饭吧,应该赶快去打,不然就来不及了。”
“谢谢,谢谢!”她站起来,却不免有些忧虑――小提包的拉链没有锁,怎么办?
“怎么,没领到饭卡?”小个子放下手中的碗筷,伸手摸自己的衣袋。
“不,不,谢谢,我有,有。”她一急,把提包往床上一摔,取出饭盒,转身就走。
可她一走出寝室,就后悔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己在外面,时时都要多长个心眼呀!”妈妈临走嘱咐的话像电影的画外音,清晰地萦绕在耳畔。越想越不放心,快步往回赶,门“砰”地一声撞开了。寝室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小个子不见了。
“去哪啦?!”她心里一惊;一头扑到自己的床上,紧张的手半天才把提包的拉链拉开。
正在这时,小个子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你?”小个子满身灰土,用疑惑的眼光盯着她。
“我,我没有找到食堂,不,我……回来取一样东西。”她慌乱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你走时我看见床晃动了,刚才钻进里边帮你垫了一下床脚。”小个子垂下头说。
她没有说话,伸手摇摇床架;果然,刚才还晃荡的床现在不动了。
“这样吧,你刚来不熟悉。我正好要去打水,顺便帮你把饭打回来。你在舍里看家好了。”小个子含着笑,说完就出去了。
她呆呆地愣了足有5分钟,才再次打开那个小提包,那6张伟人头像似乎正冲着她笑呢。
[亮点解读]
1.对比中突现主旨。两个陌生的女孩,一个对自己真挚关爱,一个对别人无端猜忌。在对比中很好地突出了歌颂真挚的主题。
2.对话中展开情节。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情节、波折的;考生徐疾有致,在自然、随意的对话中展开情节,讲述了真实的故事。本文获得满分。
(张国学)
[题目二满分作文]
平凡普通与卓越伟大
吉林考生
读汉语书籍,看到最多的字是“的”。据语文老师讲,现代报刊文章中,平均每25个字,就要有一个“的”字。可见,“的”是个使用频率极高,最容易被选用的语言材料。
学过语法的人都知道:“的”,仅仅是个普普通通、不能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它既缺乏动词那种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功效,也没有形容词那种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的魅力,何以能被人们如此青睐呢?
或许是缘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我曾向老师请教关于“的”语言知识。老师说,“的”字除了通常用做结构助词外,还可以用做副词(“的确”)、名词(“目的”“一语中的’)。“的”被使用的频率之所以极高――是在于它有极强的适应性,乐于处于不同的语境上起应有的作用;其结构能力强到几乎可以与任何一种词类,任何一个词语相组合,并日还能够“天南地北,随遇而安”。二是它有极大的适用性,它不仅“随遇而安”,而且还如生命力极强的红柳――黄土也好,红土也行,黑土也罢,不择地域,不讲任何条件,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吐绿,吐绿就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老师的讲解给我很大启发,我想,“愿做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朱伯儒式的“砖”,哪个建筑工地能不爱选用?不避环境艰险,不怕卑劣,勇于而又善于在极度困苦的山区生活,并且能够改变这片土地的徐本禹式的树木,哪个山民能不喜欢?
壮哉,“的”之适应性;伟哉,“的”之适用性!人生在世,能成为伟人、科学家式的人物固然好,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只会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普通平凡也同样重要。人生实践表明: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没有普通,就没有卓越。
[亮点解读]
此文之所以得满分,其选材新颖、说理透彻当是重要原因。
1.选材新颖,醒人耳目。考生从语言学习中选材,从词语的语法功能、构词特征等语言知识入手,熔语言现象与生活道理于一炉,合语文知识与主张见解为一体,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所持观点。
关键词:想象;习作;语言;表达训练;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习作要求之一是“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可见,习作起步阶段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相当重要,只有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才会丰富,习作时才能自由地流淌字符。一年来我们在习作起步阶段的小课题研究中,总结了几点丰富学生习作语言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恰当运用源头活水,开启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的大门
生活是习作之源,写文章就是写生活。解决作文内容来源的问题,只有让习作教学立足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宽视野,他们才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如,在教学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课余生活,只要是你想说的事,都可以说一说。当明确表达要求之后,全班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学生说:“我的课余生活可多了,有玩橡皮泥、学英语、钓鱼、弹琴、骑自行车,学游泳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游泳了。我们这里八月的天气还很炎热,有一天我和爸爸热得实在受不了了,爸爸说:“我们去游泳吧!”我高兴地答应了爸爸。我们来到小河边,我迫不及待地先脱了衣服跳下水,因为爸爸知道我根本不会游泳,怕我有危险,所以他一着急上衣还没来得及脱掉就也跳下水,开始教我学游泳了。爸爸用手托着我的头,让我用两只手像船桨不停把往身子后方拨水,双脚还要不停地往后蹬,这一连串的动作可把我难住了,开始手和脚的动作总是不一致。爸爸很耐心,不停地给我讲解,我也很刻苦,不停地练习了一次又一次……河里溅起了许多水花,水花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我和爸爸的脸上,仿佛我就是一条小鱼在水里快活地玩耍。足足用了三个多小时,我才学会了游泳,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是爸爸还是夸我学得真快呀!今天真开心!因为我学会了游泳!”还有的学生说:“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有散步、看电视,这些都没意思,最有趣的是捉蝴蝶。星期天,我拿着捕蝶网去公园捉蝴蝶。公园的草坪里,有一群群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轻轻地举起捕蝶网,寻找目标,可是多姿多彩的蝴蝶一只比一只漂亮,让我都不知道捉哪只好。忽然,有只黄蝴蝶飞过来,我慢慢地靠近它,把捕蝶网猛地一扣,谁知道扑了个空。我抬头一看,它正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我又是一扣,唉,这只蝴蝶又飞到了我面前,一会飞过来,一会飞过去,好像在说:“你捉不住我呀!”这回我可没那么笨了,等它飞累了再去捉它。过了一会儿它好像飞累了,停在一根树枝上,竖起它那美丽的翅膀,我见时机已到,慢慢地拿起捕蝶网向它靠近,我猛地一扑成功啦!我捉住了它。”……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到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正因为参加了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才会健康地成长,在习作中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有句可写。可见,生活这一巨大宝库为习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
二、坚持长期阅读,丰盈学生习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可以积累语言,丰富语言,锻炼思维,这都是习作中必须具备的要素。但对学生来说,坚持每天读书不是件容易事。经常让学生谈谈在阅读中的见解,也会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慢慢丰盈起来。在习作课中,我们经常交流所见所闻,阅读的感受。一次习作课上,我们的主题是谈谈我们的传统节日,学生告诉我:“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人们猜灯谜、舞龙狮、玩花船,热闹的广场人山人海,人们凑在一起观看传统节目,把新年的氛围推向一个。”“端午节是祭奠爱国主义者屈原投江而吃粽子。”“清明节拜祭祖先,看看亲人们,陪他们说说话。”……在一次说秋天的口语课上,学生这样说道:“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她把橙色给了桔子,橙色的桔子像一个个可爱的灯笼;她把黄色给了梨子,黄黄的梨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她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玛瑙似的。”还有的这样说:“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黄的、白的、还有红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奇斗艳,芬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可见,平时细心的阅读和积累,逐渐丰盈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想象也是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机上天;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没有想象,我们的作文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要求“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指导学生习作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含更加丰富。生活也是想象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也同样要解决“想什么”和“怎么想”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留心,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并大胆地展开猜测、联想。如,看到一个人来去匆匆,我们可以猜测他遇到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会有什么结果;或者他要去哪里做什么事,他会怎样做这件事,在做这件事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怎样解决。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试着猜测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锤炼语言。
在习作起步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习作教学中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常抓不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好书积累语言,好读书养成良好的习惯,调动读书好的内驱力,学习语言表达上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一(9)彭碧妃
叶子在窗外轻轻摇动,人行道没有一个人走过,镜子里的我很不像我,踏上旅途,人恍惚穿过一层,透明的什么波纹从我的四周泛开来,我感觉有一些东西进入到我,同时有一些偶然的离开了我,那就是亲情。
知道自己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后,我以为我会欣喜,我以为我会欢乐,因为可以像飞出了笼子的小鸟,没有了束缚,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起初感觉真好,但日子久了,我却变得忧郁起来。是什么在呼唤我?是什么呢?等我想起来了才深深明白,不是别的,是对父母的思念在绽放着,绽放着……我知道,我想家了。我开始怀念那一切的一切……我也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要学会习惯孤独,谁也不能永远陪伴着谁到永远,孤单是谁都要面对的,但,我还是……
也许,接电话对有的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它对我来说却是心灵的安慰,那头的声音始终是我的牵挂.每次接电话都成了我一天中最想要到来的时刻。
抓不住幸福的我,眼睁睁看着它流走了,消失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里。世界上幸福的人到处有,为何不能算我一个。一段时间过去了,父母给我寄来了一个音乐盒,不美但朴素。叮叮当当地奏起甜美的音乐……那是一张精致的纸,上面参差的字,是妈妈的。
妃妃:
你知道吗,妈妈还记得那一壶壶清香的茶水,是你——我最爱的孩子,亲手为我熬的,还记得那一朵朵大红花吗?这是我的骄傲,领奖台上,我乐开颜。母亲节,你做了一张小卡,很简单简单,歪歪的字印在白花花的纸上我为有过你送我的礼物而自豪。你知道什么时候妈妈最开心吗?就是你的成长,你的成绩。妈妈不愿再看到你的泪,那个电话中,你哭了,别哭,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希望一切都好。
永远爱你的妈妈
看完,我的泪一滴一滴地溅在纸上,绽开了人世间最美的花。我忍着泪,把纸放进音乐盒,叮叮当当的音乐再次响起,仿佛在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八月十五到了。我捧着书本,流泪了。促使我远离父母的就是书,而我的成绩却……
中秋夜晚饭,我的泪掉到了饭里,化作一种甘泉,我把它吃进去,变化成无限的思绪,思绪零乱零乱……父母身边应有我的,却少了我,这不应有我的,却多了我。
一年四季中,我迷乱,朦胧……
春季,小草从地底钻出来了,万物又恢复了生机。
而我,“一天之计在于晨”,总惯于早早起床,望天空,我知道,我的家人还在睡梦中。我会闭上眼睛,偷偷地感受他们的呼吸。望望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什么也没有,只有几架刺耳的飞机在头上一掠而过。“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你们有没有在睡梦中梦见我”。
夏季,兴高采烈的花带着新生的冲动,被烈日吸附着想“热锅上的蚂蚁”。
而我,依旧是抬头望天空,尽管它是那么的刺眼,让人一抬头就会像只受惊的小鹿似的把头缩回去。因为,我知道,在天的那一头,有父母,他们就在那,也在望着天空想念着我。
秋季,树叶黄了,落在地面成堆成堆的。
而我,过完整个夏天,忧伤并没有好一些,我拾一片落叶,折成了几只明月状的小船。夜晚,我把我的“思念”连同一小盏蜡烛放进了小河。我希望它可以把我的“一切”带给我远方的父母,虽然我不知他们能否收到。也许在梦中会相会,到时我期望父母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是你致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冬天,好冷好冷。而我,
在微冷的冷空气里叹息,化成烟飘走,过去的种种,在心里滚成雪球,怕还没说话泪就会先流。夜晚,那轮我盼了好久的明月终于出现了,我和它聊了一夜的悄悄话。
母语学习背景下的习作教学不是零起点,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从“不太好”到“比较好”,从“不够完善”到“比较完善”,这是小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应然状态。小学生习作不是许多人担心的那样一无是处,也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可以“批量化生产”。
平心而论,各地区、各学校的教情与学情差别是非常大的,要想编写一套完全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不同老师共同使用的习作教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语文教材上的习作要求,只是基于《课标》的底线要求而编写的。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化的习作课程,以满足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微型课程”,是依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适时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展开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长期备受困扰的小学生习作教学,可以从“微型课程”概念中汲取智慧――我们为什么不从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专业特长出发,灵活机动地开发出一些“微型课程”,作为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补充呢?
二、微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正是基于微型课程理念而开展的习作课程建O。
1.聚焦能力缺失,构建主题序列。对照《课标》的基本要求,放眼学生的日常习作,我们会发现语文教材上的习作要求,往往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此时开发出一个个主题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或完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小学习作教学的“微型课程”便由此而生。
如:针对三上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内容单调,语言贫乏”这一现象,我们专门开发了“让单调的语句丰富起来”这一主题课程,引导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情境中观察、想象,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丰富画面内容,推进故事情节,从而使单调的语言逐步走向丰富、多样。
又如:针对三下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习作修改能力,我们专门开发了“正是马马虎虎的一位大画家”这一主题课程,引导学生在一个个看似荒诞可笑的话语情境中开动脑筋,纠正错误,完善表达,学会基本的修改方法,养成自改与互改的良好习惯。
再如:针对四上学生习作就像“流水账”,缺乏精彩的片段描写的现象,我们及时开发了“关注细节,品读生活”这一主题课程,鼓励学生在一个个生活场景中,通过“动作神情”“内心独白”“想象画面”等元素,捕捉那一个个充满爱意的生活细节,从而生发出一段段精彩的细节描写。
语文教材中的习作素材是有限的,学生的习作实情却是“千奇百怪”的。面对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的那一个个带有共性色彩的“能力缺失”,及时开发出与之相匹配的“微型课程”,让学生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有针对性的主题习作活动,在某个方面获得完善与提高,这不仅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
2.整合多重元素,简化教学过程。习作教学的过程与环节是十分丰富的:阅读、观察、积累、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交流、评价、修改……这么多的教学环节要去一个个机械地实施,那一定是枯燥乏味的。“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力求以故事情境整合多重元素,简化教学过程。下面以五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个教学片段加以说明:
(1)融情于景,从故事中获得灵感。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先默看一遍。谁来给大家读读这美丽的景色?(指名朗读)
――在少年王冕的眼中,雨后湖上的景色为什么会透着这么多的灵气呢?(源自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好奇心、他的求知欲)
(2)情景交融,从古诗中获得印证。
赏读《江雪》
――涛中的景色如何?
――这样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孤独寂寞,孤傲清高)
赏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从题目到内容,你有没有读出什么疑问来?(送别诗却不言别离)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跟送别有什么关系?(以景壮行,宽慰友人,故意淡化别离之愁。其实,景中充满着对友人的关爱。)
(3)佳作赏析,从语句中体会妙处。
“哗啦啦!哗啦啦!”倾盆大雨沿着房檐直泻而下。大雨拍打着地面,奏成了一首交响曲。吃过午饭,雨下得更大了。今天是中秋节,再这样下去,晚上可就赏不成月了。我很伤心。
――哪些句子是写景的?通过这些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直泻而下”“拍打着地面”,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小作者担心晚上看不到月亮,语句中略带忧伤。)
奶奶拉亮了前院的灯。灯虽然小,却像月亮般给冷清的院子带来了一缕温馨。灯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月饼。我们边吃边聊,好像忘了这大雨,使这中秋节变得更为独特。
――这段话中,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像月亮般给冷清的院子带来了一缕温馨”“我们边吃边聊,好像忘了这大雨”都说明小作者由看不到月亮的失落,转而获得了一些宽慰,心情舒畅了许多。)
对小学生而言,景物描写是比较难的。怎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妙处呢?借助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文本片段,让学生在回顾故事情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进而展开品读、赏析、观察、想象以及构思、练笔等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轻松自然的,也是务实高效的。
3.遵循心智规律,优化教学节奏。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大脑在认知方面具有多种特性:爱新奇、好想象、喜创新、乐交往、向往挑战……平铺直叙地讲述、翻来覆去的要求、单调机械地训练,都不利于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较之传统的习作教学,“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主张紧紧围绕习作主题,从不同侧面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调控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节奏的同时,也在教学环节的转换与教学内容的起伏变化中,更好地遵循大脑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结构的优化组合与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下面,以“透过心灵的窗口,看别样的世界”为例,加以说明:
(1)感受别样的世界。
教者引导学生观看一幅乌龟叠罗汉的画面,鼓励学生谈谈这是怎样的一群乌龟。学生纷纷发言:这是一群可爱的乌龟,这是一群调皮的乌龟,这是一群快乐的乌龟……
――可是,老师却要说,这是一群倒霉的乌龟。看,它们自己是没办法完成叠罗汉的,分明是有人在故意捉弄它们。它们一个个都吓得缩着脖子,连脑袋都不敢探出来。
――人的眼睛真是奇妙!同样的外部环境,由于我们的心情不同,内心的想法不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往往也是各不相同的。
(2)探寻别样的世界。
①出示片段1: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这里有“别样的世界”吗?(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高尔基看到花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特别的感受?(因为这花是高尔基的儿子种的;因为儿子种花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一片孝心;因为高尔基看到了儿子种的花,就不由得思念起儿子来了……)
②出示片段2:明天秋游!今天老师没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后,拿着妈妈恩赐的百元大钞,我一口气把超市跑了个遍。果粒橙朝我含羞带笑,脆脆鲨冲我龇牙咧嘴,炸薯片与我心照不宣,巧克力对我情有独钟……
――自由读片段,留心其中“别样的世界”。(果粒橙含羞带笑,脆脆鲨龇牙咧嘴,炸薯片心照不宣,巧克力情有独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现象?(因为明天秋游,心情好;“我”太爱吃这些食品了!)
(3)演绎别样的世界。
外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内心世界更是千奇百怪的。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组画面,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教师逐幅呈现绘本《我的尾巴》图片,穿插讲解,引导过渡,启发想象,鼓励参与)
从“感受别样的世界”到“探寻别样的世界”,再到“演绎别样的世界”,学生的好奇心、探知欲和自我表现力都得到了极好的调动。接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等教学环节也交替出现,在这个关于“别样的世界”趣味话题中,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充分的舒展,教学也因此更为务实、高效。
4.重视话题开启,不断习练跟进。平心而论,企图以一两堂精彩的课例,就想使学生某个方面的习作能力得到完善与提高,那是不现实的。“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主张以精编的故事为话题“开启”方式,以精选的素材为话题“展开”手段,以较长一段时间地反复习练为话题“跟进”策略,引导学生在相对稳定的“微型课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面对四下学生在话题习作中表现出的“目标不明,语句散乱”这一普遍现象,我们确立了“有目的,有步骤”这一主题课程。以下是本课程的展开方式:
(1)精编故事,开启话题。
我们创造性地回顾并利用了《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两则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认清故事中狼和狐狸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分别是吃掉小羊和骗到乌鸦嘴里的肉。接下来鼓励学生分析: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各自是怎样一步步努力的?
狼先说小羊把水弄脏了;再说小羊背地里说狼的坏话;最后讲说坏话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强词夺理吃掉了小羊。狐狸先向乌鸦问好,没有效果;再向乌鸦的孩子问好,跹恢豢戳怂一眼;最后,紧紧抓住乌鸦的虚荣心,夸她长得漂亮、声音好听,终于骗乌鸦张口唱歌,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狼和乌鸦固然不好,但他们做事目标明确,具体实施的时候,又都有清晰的行动步骤,所以才能做成事。我们以后说话或是习作时,如果也能借鉴它们这一优点,那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板书课题:有目的,有步骤)
(2)精选素材,展开话题。
①引导学生阅读习作片段《废旧电池的危害》。先弄清小作者的表达目的,(废旧电池的危害很大)再鼓励学生给这段话分层。(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通过水源和农作物对人体的危害,对婴幼儿的危害)
――作者表达目的明确,并且是循着危害程度,逐步加大的次序组织语句的,这就做到了“有目的,有步骤”。
②评析习作片段“不能随意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先明确小作者的表达目的,再推敲其中一个句子:“如果我们吃一些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我们也会生病,还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看看放在哪里更合适?
――看来,遵循“有目的,有步骤”这一表达规律修改习作,可以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反复习练,不断跟进。
①配合画面情境,讲述“大锅圈小学”的真实故事,在学生被这所偏远山区小学的师生生活深深触动之后,鼓励他们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如:“这样的山路好险啊!”“想不到竟有这样简陋的学校!”“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要求学生将这句话作为表达目的,结合故事情境写一段话,努力做到“有目的,有步骤”,继而对照这一要求展开片段评析,鼓励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片段,提高表达效果。
②在以后近两个月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时常利用小练笔等教学契机,链接生活,提炼出一个个话题。如:“我们不喜欢秋游回来后还要写作文”“他是被冤枉的”“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不文明的行为”等等。引导学生练习写好一个个习作片段,并紧扣“有目的,有步骤”的要求展开点评。
一、项目阐述
项目背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质条件的大为改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发现精神生活的俗化、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意义的缺失已具相当的普遍性。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精神生活的质量、淡视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的倾向。
“两纲”教育是当前中小学必须实施的一项教育内容。面对上述问题,学校理应通过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美德、讲诚信、守规范、珍视生命。
“两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意义上说,“两纲”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本,唯有在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的前提下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两纲”教育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关怀”与“个性张扬”上。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机渗透“人文关怀”“个性张扬”等主题活动,使学生感受人生的充实、美好,人性的自由、尊重。目前,不少学校已先后开展了“两纲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项目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生“两纲”教育实验项目的实践,基本形成“两纲”教育的协作发展体系,逐步建立起对小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课内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拓展的有效体系,初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经过对“两纲”教育探索和实践,使育童小学的学生成为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知己、知人、知物的健康、向上、快乐的生命价值主体。
分目标
1.学科教学渗透:根据显性和隐性学科特点,在课内进行有效渗透,形成《基础学科渗透两纲教育案例集》。
2.校本课程建设:建设《育童小学两纲教育课程方案》,并总结已有经验,梳理、总结、提炼,形成《育童小学两纲教育校本课程》。
3.生命课堂打造: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力课堂,初步建立《育童小学活力课堂评价指标》,努力形成制度。
4.课外活动拓展:结合少先队奖章活动、德育主题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生命自主、和谐发展,汇编《育童小学“两纲”主题教育活动成果集》。
三、项目内容与实施情况
围绕培养出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知己、知人、知物的健康、向上、快乐的生命价值主体,实验项目涉及学科教学、课程编制、课外活动和教师发展等四方面内容。
(一)在学科教学研究中渗透小学生“两纲”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增强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德、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两纲”教育呢?我们的做法是:
1.运用现有教材,渗透“两纲”教育
教材是实施“两纲”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在小学课程中,有的学科本身就是“两纲”教育的显性课程,课程内容直接与“两纲”教育有关。如:《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自然》等,有的学科的课程内容并不直接与“两纲”教育相关,属于隐性课程,如《语文》、《音乐》、《美术》等。如何在这些学科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我们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研究教材,寻找“两纲”教育的渗透点
为了使“两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两纲”教育实践研究的起始阶段,先是开展了一次“两纲”教育的小调查。让每一位学科教师填写一张调查表,写出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能够渗透“两纲”教育的教材内容,然后进行分类汇总,以初步了解能够渗透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基点。然后,组织教师加强教材研究,寻找教材中渗透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落脚点。根据不同学科开展不同的教研方式,显性科目以学科教研为主,侧重于教育内容的归纳、梳理(如一、二年级以“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三、四年级以“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五年级以“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为主题的学科纵向研讨。隐性科目以年级组教研为主,旨在挖掘教材中“两纲”教育资源,从而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
(2)深入课堂,进行“两纲”教育的实践研究
通过研究教材,各学科教师在深入领会“两纲”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在单元备课或章节备课目标中寻找到了渗透“两纲”教育的切入点,继而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先是全校性的示范课,我们利用周五全教会的时间上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对如何在学科中渗透“两纲”教育有个感性的认识,以指导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课堂中有意地渗透“两纲”教育。然后由点到面,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寻找在学科中渗透“两纲”的有效途径。如一位老师在进行计算题教学时,以设计买卖情境引入,并在游戏中让学生去发现计算出错误所闹出的笑话,此时请学生想一想如果在将来的工作中出错会带来怎样的损失,学生就能记得住,留下深刻印象,生命教育的因素也便融汇其中。
(3)总结反思,撰写“两纲”教育的案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总结与反思,每上完一堂公开课,教师们都能非常积极地参与讨论,对课堂中闪现民族精神或生命意义的亮点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会指出不够的地方。而且,在随堂课中,老师们也能自觉反思,并撰写出“两纲”教育的案例。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教师实施“两纲”教育的能力。
2.拓展教材,渗透“两纲”教育
(1)教材延伸,渗透“两纲”教育
有些教材内容,稍作拓展,便能显示“两纲”教育的亮点。如作为隐性课程的语文则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由此陶冶学生心灵。又如,我校利用每周三中午“课外阅读日”时间,开展了以“品英雄人物”“为生命喝彩”“亲近自然”等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学生感知、理解了对人生目标的定位、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海伦对生命的珍惜。通过阅读,老师也充分引导学生阅读赞美大自然的语句,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只有我们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把美赏赐给我们。如此渗透,规避了“贴标签”等形式化倾向,达到了预期目的。
(2)练习设计,渗透“两纲”教育
有些教材,没有涉及“两纲”教育的内容,但在设计练习时,可以有机渗透“两纲”教育的因素。如数学学科应用题教学中,编应用题的素材尽量与生命教育的内容相联系,如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就有机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内容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主动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结合教材,安排社会小调查。如教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时,组织学生对社区公共设施现状的调查。又如,学习语文课《小花鹿卖空气》(一年级)后,要求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参观一处绿地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保护自然,了解自然。像我校借助语文主题活动,渗透“两纲”教育。在作文《与爱同行》中,学生学会对父母老师、他人的每一份付出心存感激;在《感悟成长》中,学生回忆成长的岁月,在记载成长的艰辛和快乐的同时,体验亲情,平静地思考我为父母做点啥?在《如果我失败了》中,学生明白了在受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要勇敢自信地去面对。诚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所写到的:“只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任何困难都可以被踩在脚下。”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两纲”教育主题,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互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悟到民族精神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加强小学生“两纲”教育
学科教学是“两纲”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构建“两纲”教育校本课程,可以进一步加强“两纲”教育,使“两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为此,结合学校课程理念(也是我校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发展”,将主题活动、校外活动纳入到“两纲”教育校本课程中,强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两纲”教育。
1.通过“心灵驿站”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心理辅导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辅导是调适心灵的有效方式,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灵护卫与滋润,我们不能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他还会有心思吗?他还会有心理问题吗?我校开设的“心灵驿站”课程,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引导小学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分享,能够理解并关爱他人,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克服困难、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它是小学生“两纲”教育的重要途径。
“心灵驿站”课程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1)通过广播,进行心理辅导
每周二的午会课是“心理辅导”广播时间,以故事、儿歌、名言等各类形式,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宣传教育。
(2)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通过借助游戏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开展生命教育。“如果能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在面临挫折时,有好的心态和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这对学生的成长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许多老师知道问题的关键是设计一个好的游戏让学生悟出这个道理,这比口头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如:一位老师设计用篮球搭塔游戏,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一只手不能做到的事,用一双手就能做到;一个人无法办成的事,与他人合作就能办到。”还如:设计“鸡爸爸鸡妈妈快点把我送回家”游戏,使学生很快明白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通过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精心设计,达到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出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此外,大自然、社区以及学生自我保护等生命教育内容,都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来开展生命教育。
(3)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作为心理辅导课的延伸,我们开辟了心理咨询室,对小学生的幼小心灵进行按摩。在“童心童言”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获得生命的认知和体验;在“心语心愿”区,心理辅导老师遵循真诚、保密、教育、差异的原则,轮流为那些寻求帮助的孩子排忧解难;当学生遇到困惑、烦恼时,同学们会主动来到“放飞心灵”区听听音乐、看看书,到“快乐天地”区自主选择游戏项目活动,进行自我减压、排解心灵上的困惑。
(4)编排心理辅导专刊,加强心理辅导
通过编排心理辅导专刊,能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2.通过“快乐晨练”课程,养成健身好习惯
通过建设“快乐晨练”校本课程,把单纯的活动变为内容、目标、要求、组织、评价等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使半小时健身活动成为一门课程,科学、持续、有效、规范地进行。
现在,每天早晨8:20~8:50的阳光活动已成为全校师生早锻炼的体育活动课,整整半个小时,晴天户外活动,雨天室内活动。每天的锻炼项目则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一小时活动),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等原则进行安排。 以游戏类为主,每个年级一个学期安排两项左右室外体育活动,其中一项为中国传统游戏、一项室内棋类活动。在一个学期中,让学生集中学习几项体育活动、一项棋类活动,是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这些体育活动,提高他们活动能力。经过五年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基本学会近20项体育活动、5项棋类活动,并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愉悦学生身心。
快乐晨练使学生在愉悦、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心理机能、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同时,无痕地融入了诸多生命教育的内涵。
3.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点燃学生生命中的激情
我校自开办以来,搭建“DOREMI小舞台”实践展示平台,在每个月底开展一次以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围绕“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交通安全最重要”“小朋友与大恐龙”等生命主题,进行自我展示的艺术活动课。在这个过程中,台上的同学们表演得带劲,台下的同学看得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到舞台上去秀一把,张扬自我个性,炫出自我风采。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实施,激发了小学生的成功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其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互相沟通,与同学建立起理解、信任、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4.通过《机器人》课程,培育多元发展潜能
以《机器人》校本课程,呈现特色科技教育。通过“机器人兴趣小组”、科技节等活动,让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建构“机器人”校本课程体系,更好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激发学生生命智慧的潜能。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小学生“两纲”教育
1.以班级自主发展为目标,创建温馨教室
结合班级实际、学生特点,各班自己设定奋斗目标、自己确定实施内容,自己创设温馨教室,在创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
2.以育童少年形象为引领,塑造群体形象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讨论育童少年的形象标准,在校内外开展育童形象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建立“育童形象少年档案”,记录学生们真实、可贵的成长足迹,激励学生成长。
3.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传承民族精神,体悟生命价值
(1)结合节日,开展“两纲”教育主题活动
据统计,我国传统节日和世界性节日数以百计,其中不少节日蕴藏着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内容,如:3.8妇女节;3.12中国植树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11.9消防日,5.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6.6全国爱眼日;6.26国际禁毒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爱滋病日,等等。自然与人文并重,资源十分丰富,为我们系统而全面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可靠保障。很多节日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物,因此,源于现实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很多节日一年一个主题,使节日教育内容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征,也为节日教育内容的螺旋式开发提供保障。如:在“三八”妇女节、重阳节,通过让学生制作“感恩卡”,懂得感激母亲、老师、老人,增强学生感恩意识。
(2)结合社区资源,开展“两纲”教育
让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他们才能了解社会生活,才会轻松地融入社会生活,才能激发起他们初步的爱社会、爱自然、爱和平等体现生命价值的情感。为此,我们让学生走出校园,与社区亲密接触,让学生了解社区中人们共同生活的原则;利用社区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关心社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的建设和发展,认识、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情况,让孩子们熟悉家乡的一切,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为自己是家乡的孩子感到自豪。同时,让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我们的生命教育, 让家长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让社区人员成为教育者,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先进工作者、穿制服的人、残疾人、老人等都可以走进课堂。
总之,充分利用主题节庆活动或当前教育形势,通过校内外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增强学生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体悟生命的价值,传承中华美德。
(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落实小学生“两纲”教育
精心培养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为开展小学生“两纲”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组织专题学习,领会实验项目内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领会学校制定的《小学生“两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创建“两纲”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和任务。
2.强化校本教研,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对话交流教学制度,引导教师以生命教育案例为载体进行行动研究;在推行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过程中,注重将“两纲”教育的实践内容纳入其中;注重教研组内的研修氛围的创设,在进行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建设中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3.激发科研热情,凸现职业生命价值。提供教师参与实验项目研究的机会,强调在研究状态中实施教学改革。另外,借助外力,开展“名家系列讲座”,建立“育童讲坛”,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互动,促进“两纲”教育实践工作的有效推进,促进学校研修文化的形成。
四、实践探索的主要经验与成果
1.加强学习,措施得力
“两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充满多元视角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势必要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改变。同时,它的推进与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新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相比,“两纲教育”更强调民主与开放、强调多元与创新、强调动态与激励。为此,实验项目伊始,我校紧紧抓住“两纲”教育实验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以课题制度创新为保障,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多次专题组织专题学习相关理论,领会学校制定的《小学生“两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创建“两纲”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和任务,并借助外力,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互动、专项指导:如“两纲教育主题活动案例”的撰写,如何开展研究等。此举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两纲”教育实践工作的有效推进。
2.健全组织,优化管理
“两纲教育” 是一项利生、利师、利教、利社会的综合工程。我校成立了“两纲教育”示范基地创建项目领导小组,由吕唐华校长担任项目组组长,德育教导刘月英任副组长,整合了校工会、团支部、德育室、大队部、教科室、总务处等各部门人员和部分特邀教师为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组组长组织领导下,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定时(每月1次)、定点(校小会议室)开会,讨论、交流“两纲教育”项目的工作进展状况。
同时,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体育、科技等特色,借助校园网络信息优势形成网络体系,促使“两纲教育”工作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真正把“两纲教育”示范基地创建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目标定位,实施研究
在学科教学研究中成功地渗透了小学生“两纲”教育:
(1)“两纲教育”教案编制
通过学习理论、梳理教材、实践探索、总结提炼,结合显性学科(语文、品社、体育等)、隐性学科(数学、英语等)中“民族精神”、“生命教育”教育的元素在课内进行有效渗透和实践,形成部分《基础学科渗透两纲教育教案集》。
(2)生命(活力)课堂打造
生命课堂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我校用生命教材和学科课程构建生命课堂,以生命思想、民族精神与教学形式结合激发生命活力。
生命(活力)课堂体现了“多元智能”理念思想;注重团队合作交流,注重学生个性激励评价,减少绩效的评价方式,采用“非评价性评价”,让评价在课堂对话中展开,在日常行为上落实。具体体现在:
学会尊重: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
学会交流:师生之间在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采用对话、问答、说说、议论、唱唱、画画、跳跳等多样化的有效方式进行双向交流。
学会欣赏:在别人交流时,师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认真观看:在别人表现出色时,学会投以赞赏的目光、学会点头示意、学会给以鼓励和赞赏的掌声;当别人在同一问题上,有了新奇的想法和独特的创意之时,学会向他竖起大拇指,并说上一声:“你真棒!”。因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接纳别人和学习别人的长处。
学会合作: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师生间、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
学校已建立《育童小学活力课堂评价指标》,结合“两纲教育”,多次开展对外开放的教学展示活动。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中,你会惊喜地体验到渗透“生命(活力)的课堂”不再涛声依旧: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教师和学生共同生命教学正悄然形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正在走向师生和谐的心灵对话。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有效地加强了小学生“两纲”教育:
我校从生命安全的自我保护、生命质量的自我提升、民族精神的传承等角度开发“两纲”教育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各年级的教学实际,进行校《小学生“两纲”教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心灵驿站》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通过《快乐晨练》课程,养成健身良好习惯;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点燃学生生命激情;通过《机器人》课程,培育多元发展潜能。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扎实地推进了小学生“两纲”教育:
(1)以班级自主发展为目标,创建温馨教室
①丰富了班级文化的新内涵
我校以“特色项目班”为试点,全校积极推广的原则,在校内进行了实践和操作。采用“查摆问题、设计目标、寻找突破、规划发展”的四部法来对班级的现状进行思考和规划,使班级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德育室运用“目标制定适切、实际操作方便、整体要求提高”的三原则审核意见,通过班主任、班级成员自找,年级组的团队协作等方法设定目标,力求常规管理、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内涵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五(3)班是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排球特色班级,班中学生聪明但有些傲气、浮躁、缺乏包容、比较自我……针对这些情况,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班主任作了理性的思考,班级围绕着“学会磨练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目标,结合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排球运动水平的管理条例。班主任结合女排精神,让学生寻求脚踏实地的冲劲,通过全班讨论,通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为营造班级文化的信条;通过树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开展竞赛,提升学习斗志、成立小组,体现团结互助等形式把热爱学习、热爱排球运动作为创建班级文化的目标;通过以让四周的墙壁会说话,凸现一种排球运动与文化学习有机交融的文化底蕴;通过让手中的排球会说话,凸现“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富有自主活力的班级文化等手段,加速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班级发展的主题各有特色,发展的阶段也各不相同,侧重的要素也各有讲究。三(4)班制定了“影子读书时间”班级发展计划,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书,让书像影子一样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二(1)班“美文欣赏”班级计划,让孩子门通过阅读增加知识面,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班级自主发展目标,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内涵,彰显了班级特色、使学生更具个性化。
②美化了班级环境的新天地
“温馨教室”创建是一种民主、温馨、和谐的班级育人环境,通过精心布置,创建整洁、优美、富有意义的教室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能够在温馨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得到教育。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对一个班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开学第一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教室美化,努力使教室成为“三化”教室:“净化”教室,教室内的门窗橱无积灰、地面无垃圾、课桌摆整齐、物品放规范;“美化”教室,充分发挥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教育化”教室,精心布置教室中的2块版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以此来鼓励学生,同时又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促进,使班内小朋友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喜人现象。教室一角设有小小图书角,整齐地摆放着丰富多彩的各类图书,学生每天都能在课间到图书角得到优秀书籍的熏陶。这样的布置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在这样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每一位同学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用他们的欢声笑语度过每一天。
(2)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体悟民族精神和生命价值
我校依托科技馆、消防队、社区辅导站等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为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会环境支持。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习,民防实践活动、“迎世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充分利用主题节庆活动或当前教育形势,通过校外主题活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五、结论与思考
(一)基本结论
通过“两纲”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进而增强了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意义,积极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通过“两纲”教育实践研究,我们探索出了适合城郊结合部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两纲”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总结出了我校开展“两纲”教育的基本经验,同时开发出快乐健身、机器人等有关“两纲”教育的校本课程,并扎实地加以实施,其效果较好。
“两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两纲”教育的实施效果如何,涉及到如何评价的问题。考虑到教育评价的综合性、动态性、复杂性,本项目的教育评价只有初步的实践探索,仅是一家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