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啤酒品牌

啤酒品牌

时间:2023-05-29 17:5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啤酒品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啤酒品牌

第1篇

世易时移。十年里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增长了7倍。2012年《哈佛商业评论》中,在全球2347家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仅找到了10家公司在10年中保持5%的增长,青啤公司成为唯一一个来自中国的上榜企业,同时也是榜单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

作为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啤酒公司,2012年,青岛啤酒在行业增速放缓微增3.06%的大背景下,共完成啤酒销量790万千升,同比增长10.48%:实现营业收入257.82亿元,同比增长11.33%,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今年第一季度的数字则同样精彩,前三个月实现啤酒销售182.9万千升,同比增,长11.7%;营业收入63.12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11.2%。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作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青岛啤酒H股股价创上市20年以来最高,显示了投资者对于青岛啤酒的认可与信心。青啤的品牌第一提及度(在未经提示的情况下,主动记忆且第一提及某品牌的消费者占所有消费者的比例,是品牌知名度的最高层次)及无提示总提及度持续多年位居行业首位。

业绩是品牌的最好代言。数字的背后,是品牌的驱动力,青岛啤酒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已经逐步显现。

以“互动”为消费者创造快乐价值阶乘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这个即将迈入110年的品牌,似乎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与认知,她的绚丽、她的激情、她所散发的青春气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舌尖上的挚爱,而她带给海内外消费者无限激情与享受的同时,也在预示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张力、充满希望的青啤新时代的来临。

2012年夏天,欧洲杯激战正酣,手机微博上一部名为《看球会兄弟》的情感短剧让在北京打拼的小伙子王利捷为之一震,“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比赛,那些年喝光的青岛啤酒,那些年言欢的兄弟”。他随即按要求用微博@两位大学好友,邀请他们一起喝啤酒、看比赛,由此捡起了一段久违的情感。

在广东韶关青岛啤酒节上,游客李峰拿起手机“随手拍”了张照片发到个人微博,同时@青岛啤酒官方微博,而青岛啤酒在全国其他城市举办的各地啤酒节场景也会跃入眼前,山东潍坊青岛啤酒节的粉丝们上传了用当地特色萝卜做的各式凉菜、西安青岛啤酒节粉丝们上传了西北风味浓烈的特色烧烤,成都青岛啤酒节的粉丝们上传了麻辣鲜香的麻婆豆腐……他不禁感叹,坐在家里,用手机青岛啤酒就带着他把全国的啤酒节和美食都逛了个遍。

利用微博这种全新的社交媒体,青啤巧妙地整合了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啤酒节,微博的粉丝们亲切地称为“空中啤酒节”。

其实,不止是“空中啤酒节”,在提升品牌的过程中,借力互联网,青啤通过虚实之间的互动,将体验式营销做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青啤的各种营销活动中,网络互动都无处不在。消费者可以参与直播的CBA比赛,与青岛啤酒啦啦宝贝聊天;还可以分享青岛啤酒的酿酒师日志,了解啤酒的乐闻趣事;也可以参与活动去伦敦看球或者去德国寻根;甚至可以与加勒比海岸边的安提瓜和巴布达,以及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青岛啤酒粉丝们,一起互动,聊聊在各地见到青岛啤酒的“小惊喜”。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青岛啤酒更是率先启用AR技术(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将现场参与者的影像与奥运冠军视频合成,营造出了一种冠军就在大家中间,共享欢庆时刻的奇妙氛围……

从线下到线上,虚实互动,虚实融合,让青啤拥有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创造快乐的广阔平台。它完成了对线下分散在各地,分布在不同时段的营销活动的高效整合,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融入了这个互联网时代和消费者自身创造出的社交网络,从而成功地破解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施以顾客为导向的体验式整合营销这一课题。

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评价的,在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的大趋势之下,青岛啤酒将产品销售、品牌传播、消费者体验“三位一体”的品牌推广模式,智慧地融入到这样一个大时代、大平台上,其品牌价值的提升不言而喻。

用“创新”为消费者打造专属的快乐资产

质量是根,品质是本。青岛啤酒110年来始终坚持用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完善产品品类。借力新媒体的力量,及时、准确地把握消费者需求,青啤对品牌的提升并没有只停留在营销层面,而是向整个产业链条延伸,特别是向研发、制造环节突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来自北京的消费者何健新,就是在网络互动中,被抽取为消费者评委,参加“消费者最喜好地青岛啤酒”的品评活动。他有权利对产品进行品评和打分,并决定谁是青岛啤酒的金牌酿酒师。

正是这种对消费者意见的充分尊重,加之110年的品质信仰与酿酒功力,让青岛啤酒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不断加快。

几年来,青岛啤酒不断推出高端新品,如2009年推出青岛啤酒奥古特、逸品纯生,2013年又三箭齐发,在啤酒行业率先推出醇厚优雅的青岛啤酒黑啤、动感时尚的TSINGTAO190318瓶、喜庆十足的“青岛啤酒鸿运当头”,满足更多消费者对于啤酒的时尚品味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青岛啤酒公司副总裁兼营销总裁王瑞永在会现场表示:“品牌不仅是企业的资产,更是消费者的资产。青岛啤酒就是要为消费者打造好这份快乐资产。用创新满足他们的需求,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选择和快乐感受。”

而在6月25日,青岛啤酒天猫商城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借助互联网双向互动的特征,青岛啤酒开启了传统零售领域之外的一片新天地:更直接、更高效地与消费者互动,让品牌和产品更能“听懂”并“兑现”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在持续地产品创新和营销体验模式创新之后,青岛啤酒在商业模式上的又一个突破和探索。“求新、求变”将不断成为青岛啤酒品牌建设的新标签。

提升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

品牌的力量,虽然无形,但绝不虚幻。品牌发展,让青啤拥有了更为鲜明的品牌驱动色彩。

在英国班尼斯特的街头,一家以青岛啤酒为主品牌的酒吧,在当地颇有些名气。酒吧的老板名叫Ben,而他开设酒吧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爱喝青岛啤酒。“来酒吧的人,通常喝过一次,下次就会再点,以后就成了青岛啤酒的粉丝了,青岛啤酒卖得很快。”说到自己结缘青岛啤酒、开设酒吧的故事,Ben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样的故事,在青啤时常都会发生。在中国制造依然难以摆脱低端、廉价形象的今天,青啤却以高端、主流的形象,在全球市场拥有了不容小觑的品牌影响力。

在品牌榜现场,来自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教授琼・克劳德・拉里齐(Jean-Claude Larreche)博士指出,在西方国家最有名的中国消费品牌其实是“中国制造”这个标志。带有“中国制造”这个标志的商品会给人留下低成本的印象。不过,中国已经有一些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被认可了,譬如中国国航(Air China)、联想电脑(Lenovo)、青岛啤酒(TsingTao)等。

青啤目前已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我国香港、澳门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和出口量最多的中国啤酒品牌,并占据着美国、墨西哥等国家亚洲第一进口啤酒的地位。201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主流连锁便利店市场销量上升了22%,Wholesale Club销量上升了20%;澳大利亚主流市场总体增长3.9%,两大超市连锁之一的Coles同比增长141%;在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英国,青岛啤酒主流市场的销量更是增长了30%。

中国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说:“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是看它有多少世界性的品牌,青岛啤酒是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之一,青啤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使之正成为中国的品牌符号。”

“炫”出大数据时代的未来

点开青岛啤酒的主题互动网站,一场名为“炫未来”青岛啤酒铝瓶全球创意征集大赛正在火热进行,通过网络、活动,青岛啤酒面向全球征集以铝瓶包装为代表的设计创意。已经有许多消费者参与活动,描绘了他们心目中青岛啤酒“未来的样子”。

整合营销之父唐・舒尔茨博士指出:整个营销过程就是一个与顾客沟通的过程,要让顾客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以及它是为谁设计的。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21世纪惟一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关于传统营销与整合营销的区别,舒尔茨教授用了一句非常生动的话表述:前者是“消费者请注意”,后者是“请注意消费者”。从“消费者请注意”到“请注意消费者”,是营销领域的一个颠覆性变革。

而这场以“炫未来”为主题的全球创意征集活动,正是青岛啤酒和消费者“着眼于未来的对话”,通过网络,让全球各地的消费者在分享青岛啤酒品牌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协作的平台,让消费者能够参与到自己所钟爱的产品设计当中,用笔为自己喜爱的品牌设计未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表示,“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青岛啤酒坚持品质、不断创新,在营销领域不断突破,在国内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品牌的领军者,在海外也成为中国优质品牌的名片。”而这场以“炫未来”为主题的全球创意征集活动,正是青岛啤酒和消费者“着眼于未来的对话”。

当下营销环境最大的变化,是整个互联网产业从传统的门户网站进入到一个个人网络入口的时代。企业在这个时代必须要调整自己。企业过去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却走在了前面,这是很多年轻公司都无法比及的眼光与活力,这是一种青春的力量与榜样。

记者点评

刚刚的“2013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再次引出了中国公司如何创牌的话题。青岛啤酒不出意外地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与当下中国迫切的实体转型,既为互动,也是一个思考中国制造集体走强的参照。

客观地说,近几十年来,中国制造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在世界范围内,依然鲜有中国品牌的影子和由此形成的国家竞争实力。不仅如此,普遍的急功近利,不仅让发展付出沉重代价,而且极大损害了中国公司和制造业的名声。

正是这种现状。让我们更加看重和倍加珍惜青岛啤酒在这十年的所做作为。在中国,一个行将走过110年的老品牌,本身就是个奇迹不说,而她所走过的这个十年,更在于审时度势下持续不断的品牌培育管理,在于骨子里的以技术和品质为保证的“国际化、年轻化、时尚化”的品牌使命与实践。

前不久,一份来自中国港澳地区青啤市场的调查,着实佐证了她的品牌持续力和影响力。调查特别例举了香港一个“子承父业”的典型。从1945年起,李广林的祖父便开始经营青岛啤酒,20多年前,李广林又从父亲手里接过生意,在香港一条小巷内的名曰“通泰行”的寻常杂货店里,继续传承他的梦想。如今,经他手的青啤销量更是成倍增长。

据悉,青岛啤酒在港销量连续多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澳门市场占有率高达60%。而类似的故事,可以说遍布世界。

第2篇

啤酒做为软饮料,在饮料市场占有着很大的份额,近日我国啤酒业行家表示,为繁荣我国啤酒市场,满足消费者需要,我国啤酒工业应以产品的多样化,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口感对各种啤酒的需求。除消费者喜欢喝的普通啤酒、黄啤、黑啤、干啤和鲜啤外, 还应增加一些特色啤酒。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形态的转型大提高,享受品的消费需要也大大的有所改善,本公司对a牌啤酒的营销策划书。并且销售在市场上也有很强烈的反映,适合大众口味,让人回味无穷,独特之处,青岛口味太浓了,有些人不适应,纯生口味淡了一些.当然不同的顾客所需求的是不同的。a牌啤酒但在饱和期来临之前,啤酒依然是最容易接受。爱喝“青岛”和“纯生”啤酒之间,a牌啤酒要怎样才倾入啤酒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消费者对啤酒的青睐,相信a牌功能啤酒肯定可以打入武汉的市场,并走向全国.特此为“黑麦啤酒”做的营销策划。

二、概要提示

近几年,中国啤酒业取得很大的发展,xx年总产量达208万t,稳居世界啤酒产量第二位,但市场出现的啤酒绝大多数为普通淡色啤酒,啤酒品种单一、功能啤酒(保健啤)的品种少,且占市场的额很小。结合中国国情及中国啤酒业的现状,讨论有健作用的功性啤酒定义市场开发前景和开发思路。目前纯生功能啤酒上市只是得到少数朋友的接受,青岛啤酒问市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说明它是纯生啤酒的不足之处及市场规模才上市的,啤酒“a牌啤酒”的上市相信会是每为朋友的最爱。

三、环境分析

市场背景:(1)据统计现大约有80%—90%的青年朋友喜欢喝啤酒。(2)调查发现啤酒确实是何必内有营养。(3) 从酒类看,自古就有"南黄北白"之说.而啤酒为大众化。北方人性格,粗放,豪爽,宽厚,重感情,谈有请,讲豪情。

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入世成功,外资对我国的投资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前途一片大好.我省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在武汉市内,城市正在"北扩南移",投资在不断的加大. 努力减少啤酒企业的新建. 相关政策,法律背景 国家明文规定所有酒瓶必须为b2瓶,以便减少爆瓶伤人.但对于使用b2瓶会使产品成本增高,不利于开扩农村和远销啤酒.

商业机会:(1)xx年开入始进消费者市场,消费规模受挫甚(2)xx年表面看上有些复苏的假相,但相信8月价值营业会使这现象得到恢复,受到复苏的假象只是暂时,并不是长久的。

市场成长:(1)纯生啤酒上市只是得到少数朋友的接受(2)青岛啤酒问市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说明它是纯生啤酒的不足之处及市场规模才上市的(3)黑麦啤酒的上市相信会是每为朋友的最爱。

消费者分析:(1)消费者目前的是不容易喝醉的啤酒、(2)味道太浓太淡消费都不喜欢(3)导入期以青少年朋友目标群必定事倍功半倍因而,啤酒应以酒制品姿态的定位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接受。(4)现有消费者消费本产品的目的是宴会上制造气氛和交际等的需要.(5)消费者一般在朋友聚会和生意宴会上购买比较多。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为:青啤,雪花,百威,金士百,燕京

1)燕京上讲,燕京品牌XX年价值为55.29亿元,燕京啤酒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对北京一带市场占有率很高,它的总体战略为做强,做大.

2)青啤是全国啤酒第一品牌,从总体看,青啤优势为它有强大的品牌,但是它所到之处,收购的全是倒闭的小厂,质量肯定会下降。从它总体战略上讲是做强。

3)华润则依托香港总部的大力支持,不断的收购,兼并啤酒企业,对万一构成威胁的,是在湖北省内和兼并了得新三星啤酒集团。华润战略也是做大做强,华润核心竞争力为是它有强大的资本优势。

四.swot分析

优势

1)产品水源优势,有潜力可挖;以“绿色、环保、健康”为概念,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

2)a牌啤酒品牌名称在当地啤酒市场具有排他性。

3)部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一定的固定消费群。

4)司决策层对产品推广决心大,做强做大企业欲望强烈,投资意识强。

劣势

1)企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

2)专业资深的市场拓展、营销策划型人才缺乏;内部管理须进一步完善;

3)未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能力弱,自然无法吸引并留住更多顾客。

4)和对手比,不如青啤强大的品牌优势,不如华润的资本优势. 产品卖点未充分挖掘。

机会

1)国内啤酒行业经过长达6、7年的行业整合以后,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确立,过度竞争有得到遏制的迹象。啤酒企业从800多家陡减至500多家。

2)消费升级推动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企业利润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消费增长的基础,也为a牌啤酒消费增长提供了客观基础。

3)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大力支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加大财税政策改革力度、开辟融资渠道、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创造公平市场环境。

4)武汉市的发展“北扩南移”,就业机会的增加。都会给a牌啤酒带来消费上的增长。

威胁

1)目前啤酒行业仍处在整合竞争的第二阶段,这种竞合不仅表现在国际品牌的大举入侵上,而且还表现在国内企业的“大鱼吃小鱼”的并购

2)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啤酒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3)不断有品牌进入武汉市啤酒市场,所运用的促销策略,会带动整个市场利润下划。

纵上所述,对于啤酒市场做到三个转化 1)从做业务到做市场:企业不仅要把产品转移到客户的仓库,还要帮助客户分销,强化客户与下游渠道的关系,让终端有很好的销售。

2)从粗放式的市场扩张运作转变到提高单产为目标:粗放式的市场操作,原来只管理到商或者经销商,现在的目标是要提高下游每一个客户的单产,进行精耕细作,从粗放到精细、精益化。

3)从单枪匹马的猎手转化为种田的行家里手:原来是单个人单兵作战,现在变成职业化的团队,不是一个人在运作市场,而是整个团队在运作市场、运作客户,这是深度分销的三个转化。

五、营销目标

1、目标市场:武汉市

2、市场占有率:x%

3、焦点覆盖率 :大卖场 100% ;连锁超市 80%以上 ;连锁便利店 80%以上 ;百货商场 60%以上 ;各大酒店。 50%以上 。

4、广告宣传目标 :产品尝试率30% ;品牌知名度40% 。

5、短期销售行为 :至xx年11月产品销售x万箱。

六、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产品特点:饮时,酒质柔和,有明显的酒花香和麦芽香,具有啤酒特有的爽口苦味和杀口力。该酒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开脾健胃、帮助消化之功能。原麦芽汁浓度为12度,酒度为3.5~4度。(2)

目标市场:针对有文化的白领,及大学生,收入在XX以及以上的消费群体。

产品定位:中高端产品定位。

产品包装:①可回收塑料包装箱向瓦楞纸箱发起挑战. ②塑料膜热收缩包装。③采用最薄阻隔材料的塑料瓶。④新型包装纸质罐将替代铝制易拉罐(五)传统包装.

2.价格策略:

价格零售价定位:300之零售进价:2.80元、中盘价2.50元厂价2.30元

3.分销策略

1)逐步建立分销联合体,固化下游客户。

2)强化分销管理,提升渠道竞争力

3)强化分销人员管理,提高对分销网络的掌控

4)强化分销创新管理,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坚持五大原则:

集中原则:人财物资源要聚焦,对选定的区域市场进行集中出击。

攻击薄弱环节的原则:啤酒企业要善于抓住对手的薄弱环节来展开营销攻势。

巩固要塞强化地盘原则:在操作市场过程中,很多啤酒企业喜欢广种薄收,开拓了很多疆域,却收效甚微,其实这对于一个市场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品牌也是一种伤害。

掌握大客户的原则:深度分销要掌控核心分销商,掌握核心终端,企业要把资源和精力时间更多地分配给企业的大户。

未访问客户为零原则:既然是深度分销,就不应该存在一些访问的盲点,企业要建立健全客户档案与资料管理。

4.促销策略

(一)广告定位

(1)市场定位:以武汉市为主,以汉口、汉阳、武昌等。逐渐向河南,江西等地区推广。各种活动的开展重点为武汉市。

(2)产品预期定位:中档,适合已成功或向往成功的人士。

(3)广告定位(分,电视、pop和报纸)以求塑造自强、自信、追求成功,永不言败的男性人格特性。此为电视广告。在报纸广告多以软文形式出现。pop则体现身份的象征和品味的象征。

(二) 广告计划

(1)广告目标:年龄在25-45岁的公司白领。经过四大媒体的广告,力争在半年的时间内,在湖北省消费者心目中,初步建立起小麦王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知名度为45%,力争美誉度为13%。

(2)广告手段:在电视、报纸、pop、公关促销等多种手段。与此同时注重“临门一脚”的短期就能见效的终端pop促销、针对经销商,以专业杂志广告、新闻报道支持,销售激励为主要手段。

(3)小麦王市场推广方案(战略规划)

结合市场淡旺变化,我做出市场推广方案

第一阶段:市场预热期 xx年12月-xx年1月

第二阶段:市场升温期 xx年1-3月

第三阶段:市场炽热期 xx年3-4月

第四阶段:市场降温期 xx年4-6月

广播附推广计划中媒体的选择

第一阶段:主要宣传载体为:武汉晚报、晨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第二阶段:主要宣传载体为:武汉晚报、晨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第三阶段:主要宣传载体为:武汉晚报、晨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广告推广分期说明

1)市场预热期(xx年12月-xx年1月),主要是吸引对它的注意,初步树立产品形象,引导消费者了解白皮小麦制成的啤酒。

2)市场升温期(xx年1-3月),主要是依*春节的东风,深度引导消费者,塑造对产品的信赖感与好感。

3)市场炽热期(xx年3-4月),主要针对春节过后,各公司开业,加强白领的宣传,以各种软性活动,在淡季维持产品热度,为夏季的再次销售作准备,树立完整的产品形象。

行销建议:为了配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造势所以必行有以下工作开展:

1)为了进一步激励酒吧,推广小麦王,除在酒吧,安放pop外还开展“好酒喝到口,背投拿到手”的公关促销活动。凡在1-4月间销出5000瓶小麦王的酒吧,可以得到一台东芝9990元背投彩电一台。

2)在过年前,各公司一年结算之即。举行〈策划大师讨论会〉,把一些国内知名商界人士如张瑞敏,来讲他的oec管理,请史玉柱讲他从头再来的创业经历,请柳传志来讲,他是如何把一个几个人研究所发展成今天的联想。从中吸引东三省知名企业家和公司主管人员,使他们对其有一定了解。在该次,活动中也能塑造成功人=a啤酒的品牌形象。

3)在一些报纸上登出征集小麦王广告语,如前10位,可以每人得5000元,这样可用最底廉的方式,非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4)在春节期间举办“小麦王迎新春放烟火”活动。在春节期间都是和家团圆。在江北施放烟火感谢武汉市市民对万一的支持。

5)在武汉晚报报纸上刊登小麦王有奖问卷,以便更多的市民了解它6)对武汉各大酒店,进行渠道战。如分销商销量达1000箱奖励摩托车一台。600箱奖dvd一台,400箱奖“印有小麦王羽绒服”10份。进行对各酒店的激励。

七.行动方案

首先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分析,要进行区域环境的分析,消费价格的弹性,主要竞品的价格,分销成本的费用,渠道环节的利润,价格调整的影响,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分摊成本的费用、渠道环节的利润、价格调整对市场的影响等,确定具体的定价策略。

第一步:选择切入市场。切入市场选择要参考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竞争的角度;市场的角度,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前景;企业的角度,市场有没有辐射作用。

第二步:市场调查与分析。调查市场的宏观面,进行人口特征的了解,市场的容量有多大,产品档次的构成,消费层次的构成,未来的变化趋势等。同时,还要了解竞争情况、分销商情况、终端情况等。

第三步:方案制定。通过对竞争格局的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分析、主要竞争产品的分析、现有的产品结构、渠道结构分析等,然后来进行产品组合,同时还要通过消费者购买特征分析,终端的形态、分销的效能、管理的力度等,来确定你的渠道策略。

第四步:管理平台的搭建。深度分销能否很好地执行,就看营销系统的组织功能是否完善,是否能够真正地有效执行。

第四是协同职能,作为企业的营销部门,还要强化协调的职能。市场部做市场调研,做策略规划,策略制定;销售部做产品的推广,终端的执行;行政部做好行政管理,做好后勤服务,协调产品的配送,做好销售计划的制定等。

第五步:深度分销区域市场的启动、发展和巩固。启动市场有一个流程图,首先你要做好市场准备,选择好合适的分销商,调研好每个分销商下游有多少零售商,然后绘制地图,进一步掌握终端网络。在市场启动阶段,终端的铺货销售,渠道的促销激励,促销的宣传攻势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深度分销一定要提高铺货率,要逢店必进,逢店必铺,还要在铺货途中巧妙地设置促销策略,以及其他形式的激励。通过铺货、促销、终端的宣传造势来启动深度分销模式。

第六步:推广复制。企业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了合适的区域和市场,选择了核心分销商和合适的终端商,通过这一套深度分销模式导入,市场效果显著。对于啤酒企业来说,后续的工作就是把这套模式总结出来,然后进行推广、复制。

八.营销预算

项目

时间

金额(万元)

广告

电视广告

xx.4—xx.9

250

电台广告

xx.4—xx.9

150

报纸广告

xx.4—xx.9

30

杂志广告

xx.4—xx.9

20

街头广告派

xx.4—xx.9

80

店堂广告

xx.4—xx.9

10

营业推广

礼品

5月初

10

邮寄

4月底

5

其他

4月末

2

人员推销

推销人员工资

月底

350

推销人员培训

月底

60

推销人员奖励

月底

20

以上是最近的营销预算的明细表。

统计分析进销存数据,协调各环节货物流向计划功能。监控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现(: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金流量与费用,不能让费用超标,超标了要有预警机制。

九.风险控制

本身的经营风险性都造成啤酒经营存在较高的风险。为此必须加强风险控制,提高经营效益。

1、营销人员管理。营销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要求营销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啤酒企业应该建立专门负责开发的营销部门,选拔有极强沟通、协调能力,胆大心细,能够应付突发事件的营销人员专门开发市场。促销员要是企业促销员队伍中素质最好,待遇最高的,并进行专门培训,专职做

2、货款账龄管理。全部现金交易在营销中是极不可能的,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赊销,应收账款的存在造成了许多潜在的经营风险。企业要加强经销商的账龄管理,经销商要加强终端的账龄管理,采取月结、上打下等方式要尽量减少赊欠数额,缩短赊欠期限,要勤于拜访及时发现并预防风险。

3、终端库存管理。要对经销商和夜场终端仓库条件严格监督,做到防潮、防雨、防尘,做好库龄管理工作,要少送勤送,降低库存,发现过期产品及时更换,防止产品口味新鲜度和包装质量下降。

4、渠道稳定性管理。要加强价格管理,要求经销商和严格按照公司的指导价格进行销售,严防倒酒窜货和私自提高或降低价格销售,一方面保证公司市场价格体系的稳定,一方面保证经销商和利润的稳定。要加强经销商和终端的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及时兑现服务员的提成,建立良好的关系。

5、社会关系利用。经营者大多都有相当的社会背景,啤酒企业和经销商要充分利用社会关系达产品能够进得去、卖得好,货款能够结得快,收得回。

十.结束语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细事,必做于巧。由于时间紧促,本策划书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编写过程中,有些数据为报刊、网络数据。啤酒消费旺季又已来临,啤酒界,在啤酒重地——武汉,各大啤酒的生死之战已经开序幕,鹿死谁手,大家不妨拭目以待,a牌啤酒带一定可以成功。

十一.附录

调查问卷

尊敬的客户:

您好!

我想了解一下您武汉啤酒市场的有关问题和看法,你的回答十分重要,将有助于我们改良产品,为您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本调查只作为研究参考之用,不会对外公开,请您安心回答。

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

a18岁以下 b 18--24岁 c 25--30岁

d31--40岁 e 40--50岁 f50岁以上

3、您对啤酒的依赖程度 *

a偶尔才喝 b想喝就喝 c每日必喝

4、您的啤酒史 *

a一年以内 b2--5年 c 6--10年 d10年以上

5、您是否有特别偏爱的啤酒品牌 *

a有 b没有

6、您在购买啤酒时,是否指定品牌 *

a一定要指定品牌 b指定品牌,但不坚持非要这种品牌不可 c不指定品牌

d只有一定不会购买的品牌

7、您喜欢购买哪种规格的啤酒 *

a瓶装(700ml) b小瓶装(350ml) c易拉罐 d整箱购买

8、您月收入是多少呢 *

a1000 元以下 b1000-3000元 c3000-5000元 d.5000-10000元 e .10000元以上

9、您一个月在喝啤酒上的消费 *

a 50元以下 b 50元到100元 c 100元到300元 d 300元到500元 e 500元以上

10、下列哪种牌子的啤酒是您经常喝的呢 *

a a牌 b 青岛 c 北京(beijing) d 嘉仕伯 e 喜力 f 百威 g 蓝带

11、为什么选择这种或这些品牌 *

a 口感好 b 著名品牌,品质保证 c 个人偏好,没有原因 d 包装精美,比较有档次 e 周围的人都喜欢这个品牌 f 市场上常见,购买方便 g 其他原因

12、您会对什么样的品牌印象深刻 *

a 口感极佳 b 价格适中 c 有抽奖活动 d 广告宣传到位 e 品牌保证 f 经常搞促销活动 g 活动赞助商 h 其它原因

13、下列哪种口味的啤酒是您经常喝的 *

a 清爽 b 醇和 c 纯生 d 小麦 e 全麦 f 果啤

g 特啤 h 其它,

14、您一般会在何处购买啤酒 *

a 大型超市 b 商场 c 附近小商店 d 酒吧 e 便利店

第3篇

2006年下半段,笔者因故穿梭于广州与山东两地,平时喝啤酒,在广州非珠江与金威不饮,在山东,当然多饮青岛啦,近日,回归故土中原河南,先后饮本地品牌金星、奥克、蓝牌、鸡公山、维雪、月山、洛阳宫、航空等等,啤酒含在口中不是滋味,品在心中更不是那个味儿!买单时一看价格,便很释然,零售价格多为1.5元/支,相同容量的价位,一支青岛抵三支河南品牌,还剩余5毛钱!还是应验那句大实话:便宜无好货。

前几日,因缘拜会业界知名营销策划人郑州马到咨询公司曹为军老师,当谈及河南啤酒市场,为什么直到目前国内三强青岛、华润、燕京谋局全国却单单没来河南安营扎寨,就是目前河南市场罕见的低价格,让业界三霸暂时不敢、也不愿越雷池一步。尔等的如意算盘就是---鱼蚌相斗,渔翁得利。等本地品牌互相之间拼得元气殆尽差不多的时候,他们才会粉墨登场、收拾残局,泱泱中原,如果到时真正连一个本地品牌都不留下,无疑也是河南营销人的悲哀。为了5年后、或者10年后还能喝上本地品牌的啤酒,作为日用快消品品牌研究者,这里斗胆把脉一下河南啤酒品牌,进言献策,照句老话,权当抛砖引玉吧!

攘外必先安内,首先进行省内或者周边市场整合。很有意思的是,至少不下三家企业都宣传自己是河南第二大品牌,客观讲,金星是河南实力最为雄厚的啤酒企业,南下贵州、西进甘肃颇有斩获,但是进入南京等发达地区,则陷入了泥潭。所以,金星理应快速撤离南京等鸡肋市场,聚焦资源打造河南、贵州、甘肃成为战略区域市场。怎样成为河南市场更为强硬的地头蛇?答案就是兼并。实施双品牌策略也未尝不可,保留被兼并品牌做底端市场,金星品牌则定位中高端,由产地销变为销地产。当然奥克等其他品牌也可以量力而行,向邻近区域以此为手段进行扩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剩”者为王的时代,事在人为,谁都有机会胜出!

这里我重点鼓噪一下,或者乱点鸳鸯谱,出谋划策xx啤酒得劲3.0系列。

得劲。中原方言,童叟皆知就是爽、舒服、盖帽了的意境。来过河南的朋友都不陌生这样一幅场景,中原大汉豪饮者往往手握住酒瓶底部,然后瓶身向前微斜,瓶颈“咣”横的擦碰一下,对饮者双目互视一下,嘴巴对着瓶口一饮而入,饮毕大喊一声:得劲!因此,这两个字在餐饮场所使用频率极高。得劲作为酒水(副)品牌,起码比脉动、尖叫、领跑等所谓知名品牌赋有神韵多了。

鉴于目前普通零售价位在1.5/支,得劲3.0零售价位就是3.0/支,这里单支零售价提高了1.5元,其中1.0元用于品质的改良与提升,我相信,增加这种投入酒质口感赶超普通珠江、青岛啤酒有可能的;另外0.5元用于增加渠道利润。可能很多朋友对“得劲3.0 ”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就是嫁接了丰田皇冠3.0的命名方法。

关于渠道。一批商---零批商(二批)---零售商---消费者。在这个市场网络中,一批商是纲,起着资金流、物流蓄水池的作用。零批是目,能不能抓到鱼,取决于这个环节,纲举目张就是这个道理,厂家协销的重点就是在这里,零批商这个环节做踏实了,给一批商压多少货他都愿意,同时,也就保证了对零售网点的铺市率。厂家一定要掌握整个利益链的分配权,也唯有如此,整个系统才会松弛有度,这张网络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怎样运作餐饮渠道(日场、夜场),如何运作特殊渠道(火车等)以后专门文章阐述。

2006年的冬天,粮食价格一路走高,预示着啤酒的原材料也是水涨船高,继续维护1.5/支十几年的老价格,所有厂家实在有点吃不消,老产品直接涨价,消费者也不会买账,唯有进行品类创新,用新品类与老品类进行有效有序的组合,循序渐进不动声色撕扯这个叫市场的东西。因为只有在危机降临的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是灾难,对于极少数智者可能就是洗牌的绝佳时机。

河南啤酒品牌,口味原本可以再重一点,少一些温醇,多一些厚重,得劲起来,中不中?

第4篇

世界十大精酿啤酒品牌排行榜

1、高大师Master Gao

高大师创立于2008年,是国内知名的精酿啤酒品牌,隶属于南京高大师啤酒有限公司,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精酿啤酒酿造的企业,生产出的精酿啤酒口感醇厚,回味无穷。

2、PANDABREW熊猫精酿

熊猫精酿成立于2013年,是熊猫精酿酒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精酿啤酒生产企业,致力于酿制更适合国人口味的精酿啤酒。

3、大跃

大跃是北京第一个精酿啤酒品牌,隶属于大跃啤酒酿造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生产的啤酒是以本土啤酒花和麦芽味原料酿制,风味独特,深受国人喜爱。

4、BoxingCat拳击猫

拳击猫创立于2008年,是百威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精酿啤酒品牌,主打古法自制的精酿麦芽酒或德国淡啤,在上海开设有多家分店,产品非常受欢迎。

5、GOOSE ISLAND鹅岛

鹅岛是创立于1988年美国的精酿啤酒品牌,主要经营口感独特的美式精酿啤酒,自2016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凭借着独特的口感而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6、京A

京A是北京首酿金麦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精酿啤酒品牌,也是北京较早的精酿啤酒品牌之一,其生产的啤酒使用进口原料和优质食材酿造,口感清爽,在国内十分畅销。

7、牛啤堂NBeer

牛啤堂成立于2013年,是成都牛啤堂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知名的精酿啤酒品牌,也是中国精酿啤酒的领军品牌之一,其生产的啤酒一直深受国内众多啤酒爱好者的喜爱。

8、优布劳URBREW

优布劳是创始于1877年德国的精酿啤酒品牌,主要经营德式、美式、比利时等多种类型的精酿啤酒,产品品种口味多样,品质优质新鲜,深受国人青睐。

9、香格里拉啤酒

香格里拉啤酒是国内知名的精酿啤酒品牌,隶属于香格里拉市高原精酿工艺啤酒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使用德国啤酒花和酿造技术酿造口感独特的啤酒。

10、废墟

第5篇

序言

排山倒海的媒介投放,消费者被迫沉浸于品牌麻木状态。或许过去中国消费者依然停留在品牌知名度阶段,但时至今日,如果未能让消费者深切体会品牌的核心含义,纵使有更多的投入,也可能是徒劳无功……

挑战

20年的发展历程,让珠江啤酒成为家喻户晓的啤酒品牌――华南地区第一大啤酒品牌。但亲切之余,珠江啤酒似乎少了一些活力,少了一些时尚元素,和消费者缺乏沟通。追逐时尚的年轻人在他们常去的酒吧就看不到珠江啤酒,好像也没有参加过珠江啤酒组织的好玩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感觉上,珠江啤酒还是阿爸、阿叔在街边小摊上喝得多。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危险信号――25~35岁的年轻人才是啤酒的消费主力,不抓住他们就等于没有品牌的未来!

防止品牌老化是珠江啤酒当前的主要任务。

品牌重整

基于消费者对珠江啤酒“真品质”的认同、广东人 “率真”的文化特质、消费者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渴求“以真示人”的洞察,2005年夏天,珠江啤酒向全国消费者宣告“打开珠江啤酒,打开真感受”的品牌主张。

珠江啤酒意识到,他们缺乏国际财团的支持,他们无法肆意大撒金钱,进行狂轰滥炸的媒介投放。然而,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投资回报最大化?让年轻消费者清晰认知珠江啤酒的品牌核心?

广告公司在分析了消费者不同的媒介接触点后,与珠江啤酒形成了共识:利用不同媒介的特点,让“真感受”的品牌点子发光发亮。在90秒的品牌广告投放引起市场轰动后,6个版本的30秒主题广告不断演译“真感受”的有趣故事。令人振奋的是,珠江啤酒内部所有员工、经销商队伍的电话彩铃一夜之间变成“打开真感受”的主题曲,因为对于企业新的转变,内部传播也不容忽视。这在潜移默化间坚定了珠江啤酒人对品牌发展的信心。同时,地铁站、候车亭、公交车――“你在等车?我在等你”,冰镇的珠江啤酒带着调侃的口吻勾引出消费者内心的欲望真感受。

特别是计程车上的特殊媒体广告:车窗玻璃上酒液向上向下地摇动,让消费者在炎热的车厢中依然可以享受高品质啤酒从倒出到享用的“真感受”。这一特殊媒体广告还入选嘎纳广告节、伦敦广告节最终入围奖。

一时间,消费者完全想象不到珠江啤酒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在品牌跟踪调研中,广告的品牌连接度低于平均值):“这真的是珠江啤酒?变了!完全没想到。”

360°传播

要让这种惊喜形成持续一致的印象,只有让品牌不断参与到年轻消费者的生活中,和他们一起欢聚、喧闹、兴奋……

2006年6月,德国足球世界杯的流火来了。机不可失,在这个令球迷们呼吸紧张、悲喜交加的节日里,珠江啤酒一定伴随要他们左右。

但对于珠江啤酒来说,既没有球星资源,也不是国际足联官方合作伙伴,而且制作费用有限……总而言之,创意面临着巨大挑战。基于真感受――What’s the idea?(点子是什么?)对消费者的洞察非常重要。

几个同事坐下来,一聊起足球,大家兴奋了:球迷不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吗?“这次中国队没进决赛圈,臭!”“可别说,我们只看别人踢,心情更轻松,谁赢了都无所谓。”“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和球队,看球要找知音,不然话不投机半句多,很容易吵架。”聊着聊着,大家就有感觉了:一般球迷都是某支或某些球队的“粉丝”,而珠江啤酒的球迷够“真”,他们心态开放,看到精彩进球就会喝彩、庆祝、碰杯,管它是哪个队进的!一个只为球狂的球迷形象活灵活现跳了出来:“精彩无国界”,就是珠江啤酒“粉丝”的“真感受”。“他”很搞笑,也很讨好,绝不讨厌。“是进球就要庆祝”就是珠江啤酒2006年世界杯的Idea。

影视广告中,特别安排这个“球迷”来回穿梭于分别有巴西和意大利拥趸的酒吧,最终在学球星射门脱掉球衣庆祝时暴露了自己的双重身份。对于这一幕,不少消费者给予会心一笑。但又如何?――“是进球就要庆祝嘛!”虽然制作成本不高,但出色的点子让影视广告活灵活现,这一影视广告获得了2006年中国广告节银奖。

在经过2005年品牌主题运动的试点成功后,珠江啤酒更加致力于整合投资――把“进球就要庆祝”的点子渗透到消费者的心中。为了让点子更加简单,所有的配合媒介或活动都以“进球”作为主要手段。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品牌核心,2006年珠江啤酒世界杯主题广告运动正式命名为“Goal!Goal!Goal!打开真感受”。

此次主题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年轻消费者进入珠江啤酒的品牌世界,逐渐形成他们对珠江啤酒的偏好以及忠诚。因此,围绕着点子的媒介以及活动必须与年轻人的世界密不可分。因此,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投放外,珠江啤酒冲破了自己以往的惯例。

珠江啤酒在重点市场上对主要报纸媒体都做了栏目冠名。其中,对世界杯新闻时效性最强的《羊城晚报》冠名其图片新闻栏目《Goal!Goal!Goal!珠江啤酒精彩瞬间》,定格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让消费者在回味足球时不忘品味美酒。

为了吸引更多高端年轻人的注意,地铁媒体当然不可或缺。在世界杯期间,珠江啤酒与可口可乐在广州最大的地铁站各放异彩,形成各自的主题氛围。

在电视这个主流媒体上,珠江啤酒与广东地区世界杯直播收视率最高的广东体育台合作,推出“世界杯射手榜”栏目,与球迷进行线上传播、沟通。

当然,仅仅有大众传播还是不够的,围绕“Goal!Goal!Goal!打开真感受”的Campaign主题,我们还建议客户在广东主要城市开展“九宫格”街头射门挑战赛。经过海选后,复赛和总决赛以节目录制的方式在南方电视台播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品牌体验。

为了让18~22岁的大学生也乐意参与世界杯活动,珠江啤酒联手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广东省内开展了2个月的“Goal!Goal!Goal!打开真感受!”三人足球赛活动,共吸引了超过100支球队自发参与,现场观看人数超过5万人。“足球宝贝”在进球时热烈的欢呼、精彩的助兴表演活跃了比赛的气氛。这些与目标消费群的零距离接触让品牌更鲜活了。

成效

历时一个多月的Campaign圆满结束了,团队的努力不但得到了客户的赞赏,更是得到了消费者青睐。据IPSOS提供的品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广告有效地加强了消费者对珠江啤酒品牌在年轻、时尚等方面的形象感知,提升了品牌资产。广州、深圳两地的消费者对广告都有较高的喜好度,表示“十分喜欢”的占35.8%,“比较喜欢”的占45.8%。而此前出现的品牌连接度低的情况也不存在了,看来我们这两年的努力已经让消费者逐渐熟悉并“领情”了。这就是我们不断追求好创意的源源动力。

第6篇

现在对品牌的认知程度怎样?我上了一家营销网站搜索了一下“品牌”两字,竟然一下找出一千多篇文章,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随着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品牌全球化的来临,政府和企业终于认识到品牌代表着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涵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积极调动一切资源发展品牌战略。和其他行业相比,啤酒行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和认识还不够,其中中不乏经营思想无品牌观念的企业。

一、无品牌观念产生的根源

(1)急功近利的思想。品牌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经营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和细心的呵护。品牌的成长是缓慢的,并且很难在销量上立即表现出来,很多企业缺乏品牌战略的连贯性,时间一长就要打退堂鼓,更不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所谓的无底洞。

(2)啤酒销售的特点,使品牌的树立,特别是全国性品牌的树立非常困难。由于价格、运输、保质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啤酒的销售半径一般在300公里以内,严重阻碍了品牌的成长。啤酒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迄今也只有“青岛”和“燕京”能算上全国品牌,数量之少难以与其它行业相比。

(3)啤酒品牌的树立与白酒行业类似,它需要历史文化的积淀。虽然酒类评比已停止多年,但是“名酒”的招牌不减当年,“秦池”、“孔府家”等企业用巨额资金买到全国性的知名度,却无法将其成长为品牌,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根基浅,难经风雨。同样,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一提到啤酒立刻就想到“青岛”,作为一个老品牌所带来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燕京”经过努力,产量超过“青岛”,无形资产却低于“青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4)中小企业不需要品牌。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品牌的树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可能等不到那一天,经营首要目的是要生存下去。一位作者指出,美国两大零售商“沃尔玛”和“卡玛”经营着无商标的商品,可以很好的把成本降下来,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能走无品牌加工的路,这种看法代表着很多人的观点。可是,作者没能看出,这正是品牌经营的结果,消费者看中的是“沃尔玛”和“卡玛”的品牌价值,是质量和服务的保证,无品牌的实质发生改变,商品带有了“沃尔玛”和“卡玛”的标识。这些零售商通过品牌的经营把成本降下来,赚取大量的利润,而依靠给它们加工求得生存的企业却未有一个发展起来,这才是无品牌的悲哀,完全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5)认为做品牌需要大量资金,主要就是依靠广告。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企业用作广告的费用激增。仅中央电视台一家,过去六年的广告收入就增加了九倍以上,从1992年的3.7亿人民币到1997年的40亿多人民币。广告的价格也日益昂贵。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广告的竞标中,中标的前十名公司至少付了9000万人民币以获得广告播放权。

企业走向两个极端,有钱就猛做广告,没钱就以此为借口放弃对品牌的培养。这种思想把产品的知名度与品牌混淆了 。品牌在于消费者的共识,知名的产品并不代表它就是一个品牌。巨额的广告投入并不是树立品牌的必然手段,随着新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媒的多样化,注定了单单依靠广告影响消费者的不稳定性。秦池投入3.2亿获得中央电视台的标王,风光一时,却无法向消费者转达作为品牌存在的内涵,知名产品最终难以转化为强势品牌,不但品牌没树立起来,企业也随之倒闭。

(6)重树立,轻维护是中国企业的通常存在的一个弊病,我把这种观念也归纳到无品牌观念中。品牌的最终倒下,引发这些事件看似偶然,却是经营观念带来的必然结果。经营者在品牌树立后,销量增加,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头脑开始发热,认为收获的季节到了,不择手段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产品质量不那么重视,甚至采用偷工减料,通过损害品牌来获取。

写到这我立即想到春都品牌的命运,“春都进万家,宾朋满天下”的广告,会跳舞的火腿肠,使春都家喻户晓,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消费习惯,使火腿肠进入了百姓的餐桌,从此奠定了春都的强势品牌的地位,成为当时最大的肉食加工企业。春都这样一个很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却不注重品牌的护理,只是一味的榨取,甚至减少火腿肠中肉类的含量,本企业的员工都不吃自己生产的产品。结局大家都看到了,春都品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企业同时也濒临破产。

啤酒行业中的力波啤酒很有类似之处,在“要喝力波啤酒”的广告诉求声中,和近乎完美的营销策划,使“力波”品牌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遗憾的是一瓶装有螺丝壳的啤酒使“力波”功败垂成。

二、无品牌观念产生的后果

(1)一些企业对待品牌就象种草,一年一季,甚至一年多季,直到土地变为沙漠,寸草不生。企业的经营者没能从长远来看这种观念的可怕,反而为能够投入立即就见到回报沾沾自喜。眼看企业里杂草丛生,真正的品牌却找不到,生产经营走入困境是必然结果。

(2)无品牌观念正是黑色营销的根源。南京冠生园继承下的百年老字号,由于回收使用过期变质的月饼馅,使历史沉淀下的无形资产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品牌被视为可有可无,用来糊弄消费者,企业失去的不但是品牌,还有消费者的认同,企业最终的结局是退出市场。

啤酒行业现在是黑色营销多发时期,拒媒体报道,一家啤酒厂甚至雇用打手进行强行推销,还有的政府为了扶植当地企业强迫工作人员购买。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于企业虽然带来了暂时性表面的繁荣,失去的是今后的良好的发展机遇。采用不正常的手段的做法,会使自己的品牌失去消费者的认同,甚至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品牌丧失了美誉度,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3)无品牌观念使啤酒企业之间频频暴发价格战

现在的消费者愿意为自己喜爱的品牌付出更高的价格,消费者看中的是蕴涵在其中的品牌价值,假如品牌没有树立起来,品牌价值很少或根本没有,那它依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呢?多数选择的是价格竞争。但是,它们会发现走入一个怪圈,价格竞争使自己利润化为泡影的同时,把原本就很虚弱的品牌力从根本上伤害了,更不可能树立品牌,依然只有靠低价吸引消费者。

价格战从没有听到“青岛”和“燕京”的参于,一方面是产品的定位不同,最重要的是出于品牌内涵的提升和价值的体现,因为首先要超越价格竞争的层面,品牌才能有合理的、健康的生存空间。企业只要珍惜自己的品牌,维护自己的品牌,就会避免价格波动对品牌造成的伤害。

(4)品牌观念不强使中国品牌寿命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拒统计,中国品牌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品牌2.9岁,而跨国公司品牌品牌平均寿命11~12岁,世界500强平均寿命40~42岁,1000强平均寿命30岁。很明显,企业的成功和品牌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一个大型企业没有一个强势品牌作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品牌经营不成功,企业也不可能发展壮大。

三、树立品牌观念的必然性

200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经济的影响首次超过生产者,消费者已经能够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将起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已生活在一个品牌时代。

(1)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同类产品无论从质量、外观上的差别越来越小,产品日益同质化,品牌将是唯一有差别的标识。

(2)中国已进入品牌时代。拒统计,在成熟期的产品市场上,15~35%的消费者认为价格是购物的主要标准,60%以上的顾客看重的是品牌。

(3)品牌代表者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美国朗涛(LAWDAL)公司公布的国际著名的名牌产品中,前50名,美国占了25个,日本9个,德国5个,法国2个,英国3个,意大利3个,瑞士3个,瑞典1个,荷兰1个,全部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对于我国,实际已经成为世界消费品的生产基地,却一直依靠贴牌加工,赚取很少一点加工费,营销的关键环节掌握在别人手中,长此以往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4)随着啤酒产业品牌观的加强,竞争无序的状况有望改善。品牌就是对消费者所做的承诺,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具有规范性,一方面是法规的健全,另一方面企业的自律,品牌的树立与发展必须遵守市场规律,违反规律的发展,失去品牌的同时也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圣泉啤酒厂的一家联营企业把过期啤酒商标更换,重新卖给消费者,惹起轩然大波,圣泉啤酒厂急忙宣布脱离关系,圣泉啤酒厂害怕的原因是事件对自己品牌的伤害。让企业知道害怕就是无形的制约,促使企业遵守市场规则。

(5)中小企业亟需树立品牌观。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20世纪80年代是惠州市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为惠州市电子工业总公司的10倍之多。它们走的路完全不同,一个是安心于贴牌生产,生产看着红火却隐藏着危机,另一个在最困难之时做自己的品牌。现在,惠州市电子工业总公司是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的10倍,它的品牌更是家喻户晓,那就是TCL。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品牌。

在啤酒业界,过去我们认为中小啤酒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恶化,很快由资产重组、破产兼并,达到日本、美国那样由几个大啤酒集团所垄断。经过几次兼并的浪潮,人们惊奇的发现,很多中小企业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目前还有400家左右。现在来看,我国啤酒行业的现状与德国更加接近,德国作为一个啤酒的生产消费大国,共有啤酒企业1283家,总产量1117万吨,平均单产不足万吨,它们的经验就是,依靠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从而拥有一个忠诚的消费群体,避免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品牌正是它们成长壮大,脱离中小集团的唯一选择和发展基础,丧失了对品牌的掌控就失去了营销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对自己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一流的企业卖品牌,末流的企业卖产品,现在已经成为共识。

四、树立品牌的要点

(1)品牌的培育要象种树,而且要种下百年根基。这就象种草和种树的区别,一同萌芽的杂草生长速度最快,但是,它的根扎得很浅,它的茎很细中心是空的,寿命也很短暂。刚开始品牌的幼苗弱不禁风,需要用心去呵护,让它把根深深扎在消费者的心中,建立起稳固的客户关系,不断增强其信心,并且要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制造情感上的亲和力。这就象可口可乐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最有价值的品牌,几代人的共同饮用,完全可以称上一种文化和烙印。

八十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改变百年传下老配方,一石掀起千层波,消费者难以接受它的改变,认为是对其情感的背叛,抗议声不绝于耳,甚至组织了游行示威,可口可乐公司最终停止了新可乐的生产。从这个事件上看出人们对可口可乐的喜爱程度。甚至经历了这个波折,可口可乐的销量一定幅度的增长。

(2)品牌需要不断的护理,容不得一点对它的伤害,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定的质量。同样是可口可乐,由于一个质量事故回收销毁了在欧洲几个国家的产品,损失达一亿多美元,这笔钱是省不掉的,一些对品牌造成损失的行为,对品牌的危害象是蛀虫,慢慢的从心中挖空,纵是百年古木也难逃轰然倒地的厄运。

(3)品牌是消费者认知企业和产品的窗口,甚至它就是代表着一切,它需要培养消费者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是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品牌的树立有时是一个奉献过程,通过完善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可以赢得消费者的欢心,这样一些金钱和人力的投入,并不能立即得到回报。

(4)利用各种传媒来影响消费者。纵观我国,在商品市场形成的初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成熟,广告起到决定性的做用,通过广告一夜成名,再通过以后的努力成长为品牌的不在少数。各种广告满天飞,消费者对广告的认同感在降低。现如今,比较有效的手段是公共媒介的传播。通过优良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加强消费者的信心,使用各种营销手段来连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亲和力,尽一切可能让品牌得到公众媒介的认可。别人讲你一句赞美的语言,赛过自己的百声呐喊。

遥想当年,海尔把自己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毁,从此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质量有保证的深刻印象,奠定了海尔作为强势品牌的基础。在这个事件中关键是公众媒介的认同,一镜头是大锤砸向排列整齐的冰箱,另一面是伤心欲绝的老工人,给人带来心灵的冲击,显示了海尔对于质量的严格要求,各种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引起轰动效应,这种效应是花钱买不到的。

需要指出的是,海尔砸冰箱事件的背景是消费者对国产商品质量不满,质次价高是当时家电产品的通病,把不合格的产品销毁让消费者有了认同感。企业在选择方式的时候要注意背景,现在采用这种方式,反而会认为其质量事故频出,最后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有一家啤酒企业出现了一批次的不合格品,处理的结果是全部倒掉,在媒体上以“狠抓质量”为中心进行报道,看过后反而产生几点疑问:

第7篇

尽管当前的金融危机放慢了啤酒巨头整合行业的步伐,但行业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可以预见的是,金融危机虽然没有见底,但其见底只是时间问题。

金融危机结束后,巨头们会以更加强悍的资本来迅速整合二三线啤酒品牌。因此,二三线品牌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苦练内功,强化自身优势,并将这一优势转化为企业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

时下,啤酒二三线品牌企业有以下几种表现:

悲观失望,坐等外来品牌收购或兼并,把大品牌视为洪水猛兽,不可战胜。

这种情况在某些三线品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如此悲观的结果只能是加快自己的死亡速度。

这类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其最终在资本市场也是不被看好的。被大品牌兼并或收购的前提是它有足够的影响力,大品牌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低成本的扩张。而悲观失望的企业,其市场会加速衰退,品牌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继续做强做大,希望通过资本的介入(合资)来弥补资金的不足,以实现走向全国,走入行业前列的目标,但由于自身体制或其它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这样的企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两个:要么萎缩为区域王;要么成为前三名。

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希望自己做得更大一些,需要在资本、品牌、渠道等多方面体现出综合竞争力,只有在做大方面走不通时,才会被迫回来走“区域王”的路子。

区域性三线品牌,依靠价格优势和农村市场优势及地方保护,在自己的地盘建立起了相当的影响力。但随着行业的进一步集中,低价格和农村市场优势都成为其调整产品结构的拖累。

这类企业的命运只有两个:要么是大部分企业倒闭(或沦为代工及其它);要么是部分优秀的企业迅速建立自己的优势,成为未来的“区域王”。

坐着等死不是这部分企业的风格(事实上,主动缴械的可能性也不大),和巨头们的这场战争是迟早都要打的。主动进攻肯定是不予考虑,剩下的只有防御。

怎么防御?从哪方面防御?

真正能够提前做的,最有现实意义的就是“筑墙”工作,为成为“区域王”、“地头蛇”做准备,打基础。或者说,让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大部分三线品牌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和利基市场,依靠先入为主和地方保护(短期借势),可以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巨头进入之前,快速构建自己的“篱笆墙”,将“狼”拒之门(自己的优势之门)外,成为“区域王”。

企业该 “筑”哪方面的“墙”?

此时,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大品牌的优势,即:资本(实力)、品牌、管理、产品质量、促销。而三线品牌在这方面与大品牌竞争,显然是以卵击石。

从4P的角度来看,剩下的可以竞争的,就是渠道和价格了。但是,走低价格这条线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余下的就只有在渠道方面做工作了。这是三线品牌在当前形势下所能做的唯一的选择,即三线品牌的营销模式只能走:1P(渠道)+3P的路子,这就是战略。

同时,三线品牌还必须在上述营销模式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用速度(物流效率)对抗规模(大品牌、资本实力),用渠道对抗品牌。

渠道是概念,客户是载体,因此,企业应与客户建设一种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客户结成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存。

企业可以考虑从资本入手,和经销商组成控股销售公司。但是,当前经销商队伍的现状,决定了这一设想在啤酒业还不现实;简单的渠道扁平化,销售重心下移造成“折腾”且不经济;深度营销能够带来终端的精细化运作,作为一种开发市场的手段可以运用,但如果用来经营市场,其高费用显然是厂家难以接受的。

那么,“大商”模式如何?也不行。因为,啤酒行业的经销商队伍职能发育的不规范和不完整(事实上,中国的商业队伍能否像西方国家一样承担起分销和销售的重任,现在尚不能印证),如果把市场交由经销商来做,可能死得更快。如此,新渠道模式的确立成为三线品牌“筑墙御敌”的关键。

而厂商职能的分工,恰恰可以决定三线品牌的渠道模式

在渠道模式的选择上,基于厂商的现有分工,可以将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渠道效率最大化进行有机结合。

在深度分销的基础上,以“大商”模式为方向,确立一种全新的渠道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对终端和二批的掌控,以厂商职能的重新分工为核心,适当地将厂家的一些职能交由经销商来负责,将现有一些经销商的职能,如物流职能收回厂家。同时,更多地以控制物流为核心来控制产品的流量、流向、流速,降低流费,提高整体渠道效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我们将这种模式命名为“1+1厂商联合体”的渠道模式。这个模式以控制物流为核心,以厂商重新分工为基础,在深度分销的基础上,全面掌控终端,提高渠道效率,提高渠道竞争力。

以掌控终端为核心,最大程度地影响消费者

在深度分销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沉销售人员的工作重心,将终端掌控和拜访日常化。这也是对抗大品牌的核心。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掌控终端。

事实上,除了直销模式可以掌控终端外,很多模式下的掌控终端只是一句空话。

而“1+1厂商联合体”的模式,要求以影响和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围绕终端建设销售组织和改造业务流程。

三线啤酒企业必须组建强有力的专业化的营销团队。

营销团队建设的核心包括以市场调研、市场规划、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促销策略等职能为内容的市场部的建设,以及以销售网络建设、渠道政策、客户沟通等为内容的销售部的建设。

市场部的建设要纳入企业整体经营的高度,以顾客满意为中心,从企业的角度来寻找市场机会。销售部的建设要以客户沟通工作为核心内容,建立一种商品或服务顺利达到消费者的机制,解决销售价值链条上客户沟通的问题。这种机制是在“协销”理念的前提下,对经销商的销售职能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和扶持。

同时,营销团队要逐步发展成专业的协销营销组织,销售组织的内部专业化分工应更加精细。可以根据细分市场和不同渠道的需要,设立不同的专业销售组织。如流通终端销售队伍、餐饮终端销售队伍、特殊渠道销售队伍、大客户部等,将厂家销售队伍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从帮扶一级商、二级商,下沉到对终端的拜访和维护上。经销商即厂家的办事处,甚至还要专门成立终端服务的助销组织,即成立以终端服务为工作内容的访销处。访销员专职负责终端的拜访和服务。

专业营销组织能确保市场的精耕细作,保障对市场的管控,在“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地影响消费者,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营销组织内部工作流程的改造和优化。

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的营销活动,要求企业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对市场的优质服务能力。企业的快速反应,建立在营销组织内部的职能分工和流程优化的基础之上。这些流程包括:

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营业前台之间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流程。

厂家营业前台的内部流程。

物流配送部门、财务部门与营业前台的衔接。

终端销售组织(办事处或访销处)与经销商的配合和衔接。

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促销流与营业前台的衔接。

基层销售组织信息与销售办公室的对接等。

流程的改造可以保障组织职能的健全,流程的优化则可以提高组织效率。

以“深度营销+深度协销”的营销组织建设为手段,可以优化内部组织流程,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如订单制、访销处的建设、销售队伍分工精细化、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等。

由于渠道成员和营销队伍职能角色的转变,可直接影响现金流、票据流、信息流、人流、物流和促销流等整个流程,因此,需要对整个销售流程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以适应市场运作和服务客户。

建设强大的物流部门,控制物流

以控制物流为目的,提高整体渠道效率,以实现厂商职能分工的重新界定,是这个模式的“DNA”。

由于物流控制是整个模式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强大的物流服务队伍(可以采取自建、合作、租用等方法),依靠物流对各级客户提供服务,为各级客户节约时间,提供方便。其深远意义在于控制物流的流向、流量、流速,降低流费,提高整个渠道的效率,防止倒窜货的发生,维护经销商或二批商的固定销售区域。

控制物流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初级阶段,从厂家运送到经销商,甚至二批商仓库,然后由经销商或二批商运送到终端。这个环节容易实现。

二是高级阶段,从厂家直接配送到终端。

这个阶段适应在营销队伍管理能力较强、市场稳定、配货能力较强的成熟品牌的城市市场。但这一阶段对营销队伍和物流部门的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较中庸的做法是,先实现第一阶段,然后积极强化营销的管理能力和物流的配送职能,时机成熟后,可执行第二阶段。

重新界定营销利益链和各通路成员盈利模式

“1+1厂商联合体”,以重新界定厂商职能分工为基础。而厂商职能的重新界定,必定会使整个营销链条上的所有成员的利益进行再分配。每一个通路成员因为承担的角色不同,其利润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厂家营销组织职能应以深度协销为核心,使销售组织内部分工精细化,销售人员专业化。

由于厂家营销组织要以掌控终端为核心,因此,应主要承担市场拓展和市场管理职能。

同时,经销商和二批商的职能因为厂家职能的延伸而发生变化。

准确定位经销商的职能

“1+1厂商联合体”中的经销商,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经销商,也不是未来意义上的“大商”。尽管它是以新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商”为发展方向,但其销售职能和物流职能却是由厂家来承担的一种新型的中间商。我们称之为“物流商”。

对于厂家来说,物流商就是厂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其核心职能是资金能力和物流配送工具,以及配合厂家对市场进行开发和管理。

二批商的职能定位

二批商将面临着两个方向的转变:

第一,成为大的零批商,和其它小的流通终端一样,可以成为物流商的下线客户。如果零售销量较大,在政策上也会更加优惠。

第二,升级为厂家的特约经销商,由物流商统一配送,同时,下面有流通终端,承担着分销的重要职能,以配合物流商和厂家协销人员进行开发、维护、服务和管理终端等。

对市场的重新规划和管控

企业应根据新渠道模式的要求,慎重选择经销商。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经销商,一定要坚持核心原则,否则将全盘皆输。

在选择经销商时,首选发展愿望能与厂家一致,能够主动配合厂家的经销商。即使其实力很大,车辆颇多,仓库超大,辐射能力超强,只要这一条不合格,就坚决不能考虑。

严格各经销商或二批商之间的销售区域划分,对市场进行单元格式的划区域管理。

严格管理区域是保证价格稳定,通路利润的基础。企业应根据经销商的能力和经营方向,确定经销商的区域大小。

划分区域大小时,应该充分考虑“水管定律”,合理设置经销商的辐射区域。

“水管定律”,即水管之间距离太近,则每个水管的流量都不够饱满;太远,又不能保证充分覆盖。

经销商就像水龙头一样,有自己的辐射范围和经营取向,因此,要合理划分经销商或二批商之间的区域。通常情况下,一个经销商的覆盖区域维系终端数量在400家左右是合适的。

经销商或二批商之间区域的稳定,是维护市场价格稳定的基础。

市场乱,主要是指价格乱,价格乱肯定导致市场乱。因此,只有合理设计分销层次,严格执行同一价格,严厉打击倒窜货现象,管死价格,才能保证市场稳定发展。

建立各级客户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营销

搜集各级客户的信息,特别是通过对终端客户的摸排,掌握终端的销售信息,并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全面掌控客户的进、销、存的品种和数量,将有关销售的进、销、存的数据输入电脑,全面实现数据化营销,同时,对有关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数据库营销,可以实现企业对市场的精细化运作。

传统的销售依靠的是单个英雄的个人感觉,在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时候,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如某啤酒品牌一直陶醉在自己是某城市市场的“地头蛇”,殊不知,另一强大的对手已经远远超过了它。

在销售淡季,该企业进行了一次终端摸排和市场占有率调查。调查结果出来后,全厂震惊,自己以为最有优势的某区域的品牌覆盖率才37%。

而数据库恰恰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竞争形势,并尽快找出工作差距。

第8篇

关键词:重庆啤酒节;品牌节事;品牌塑造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14-02

目前国内啤酒节众多,活动质量参差不齐,重庆啤酒节作为重庆富有代表性的大型活动,依托产业基础,在国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益。重庆热辣直爽的城市性格与啤酒文化相得益彰,助推重庆啤酒节的品牌塑造。重庆啤酒节品牌塑造策略在品牌定位,品牌扩张和品牌经营三方面都有进步的空间。

1 重庆啤酒节品牌塑造现状

1.1 重庆啤酒节品牌背景分析

品牌的塑造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相比于国内其他啤酒节,重庆啤酒节虽然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但在产业和市场两方面都有自身优势。

1.1.1 市场前景广阔

啤酒是世界第三大饮料,就全球啤酒行业的发展总趋势来看,亚洲地区啤酒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其中中国啤酒市场的表现最为抢眼。德国《商报》网站称2012年我国以年产约490亿升成为世界最大啤酒生产国。由此可见,我国啤酒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在此行业背景下,国内许多城市都竞相举办啤酒节,以此来吸引国内外游客。

1.1.2 节事竞争激烈

青岛啤酒节,哈尔滨啤酒节作为国内啤酒节代表,享誉国际。此外,北上广、大连等城市与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等世界知名品牌节事合作,学习外来啤酒节。此类啤酒节在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都具有极大优势。另外,众多中小城市也有本地的啤酒节,但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威胁不大。重庆啤酒节这些年已开拓了一定的市场,具有品牌资产,现下应发挥优势,突破瓶颈。

1.1.3 产业基础深厚

重庆啤酒节可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重庆啤酒集团在2013年中国啤酒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凭借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夺得第四名。重啤集团在浙江、江苏等地设立分公司,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大众所接受。重庆啤酒集团有部分被嘉士伯公司收购,对啤酒节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重庆啤酒节品牌效应分析

重庆啤酒节是重庆较为知名的节事活动,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2013年重庆啤酒节在南滨路举行,22天的时间里共有20万人参加,消费啤酒近百吨,是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在活动期间举办了车展、房展等一系列相关活动,丰富了啤酒节的形式。本届啤酒节免费入场,吸引了众多观众,对提升节事的知名度、美誉度有着正面影响。活动期间,有100多家国内外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提升了重庆啤酒节知名度。

2 重庆啤酒节品牌塑造问题

重庆啤酒节定位模糊,营销渠道单一,品牌经营缺乏长期性等问题影响了重庆啤酒节的品牌发展。

2.1 品牌定位模糊,差异化程度低

任何节事活动要想塑造成品牌活动,核心就在于差异化。区别于同类的节事活动才能吸引观众参与,提升竞争力,重庆啤酒节对核心产品的差异化表现不够理想。

2.1.1 啤酒品牌多,啤酒类型少

啤酒节的核心元素――啤酒在重庆啤酒节中并未完全展现出重庆本地啤酒的特色,盲目引进外来啤酒,过度追求啤酒品牌的数量,与其他各地的啤酒节相比失去了本地特色。重庆啤酒节主要供应的啤酒类型是黑啤酒、淡色啤酒,深色啤酒、运动啤酒等较为小众的啤酒类型供应较少,啤酒类型单一对啤酒节的独特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1.2 相关活动多,特色活动少

重庆啤酒节的子活动与其他啤酒节重合度高,如摇滚音乐,喝啤酒大赛,街舞表演等元素,这些活动频繁出现在各地啤酒节,对观众的吸引力明显降低。结合本土文化,体现重庆特色的活动以及体现啤酒文化,传播啤酒内涵的活动则较为缺乏,特色活动少容易使游客失去兴趣,难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

2.2 品牌扩张无序,营销渠道单一

2.2.1 啤酒活动多,质量缺保证

重庆本地除最具代表性的重庆啤酒节以外,还有许多由地方政府或企业主办的啤酒节。此类啤酒节规模小,参与人数少,短期可以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带来一定利益,但长远来看,此类活动良莠不齐,主办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质量有待改善,对重庆啤酒节的美誉度造成不良影响。

2.2.2 营销重传统,渠道较单一

重庆啤酒节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报刊等,对新媒体利用较少,重庆啤酒节至今未建立官方网站,单纯依靠网页软文,难以长期深入地报道啤酒节的相关信息。啤酒节的参与对象大部分是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网络有严重的依赖,忽视与网友在新媒体方面的互动,是重庆啤酒节在品牌推广中的一大软肋。

2.3 品牌经营无方,长期规划欠缺

品牌经营是品牌塑造策略中重要的一步,重点在于提高观众的忠诚度,使活动能持续开展。重庆啤酒节在这方面有诸多问题有待改善。

2.3.1 品牌效应弱,观众忠诚低

重庆啤酒节时间地点常常变更,各届啤酒节的名称不统一,又没有做到足够的宣传解释,使得观众对啤酒节的认知云里雾里,品牌节事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及相对固定的地点,才能形成规模效应,重庆啤酒节常常更换时间地点使其规模效应不明显。未形成规模效应,使本地居民对重庆啤酒节的热情也不复往日,观众忠诚度较低。

2.3.2 评估被忽略,欠缺标准化

评估是品牌经营的重要部分,但大多数活动都容易忽略调查评估。节事活动的调查报告相较于展览、会议的评估情况更为复杂,参与人数更多。重庆啤酒节的评估调查规范化程度低,专业度有所欠缺,没有总结往届的经验教训,也不能为下一届活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 重庆啤酒节品牌塑造对策

3.1 明确品牌定位,提高活动差异

定位是品牌塑造的第一步。清晰的定位是品牌策略成功的关键,也是有异于其他同类型节事活动的根本,所以重庆啤酒节在定位上要强调差异化。

3.1.1 引进特色啤酒,适当筛选品牌

目前国内啤酒节的啤酒类型普遍单一,重庆啤酒节可针对这一点进行突破。区别于其他啤酒节以黑啤酒、淡色啤酒为主,扩大啤酒类型的供应,增添新的啤酒种类,给参与观众更多新颖的选择,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同时要对参加品牌有针对性的筛选,盲目引进大牌子会让重庆啤酒节失去特色,完全摈弃又会使啤酒节的影响力降低,所以要优先选择与重庆啤酒节文化相符的品牌。

3.1.2 联系旅游产业,丰富相关活动

啤酒节属于城市休闲旅游的一部分,不可与旅游产业分割开。重庆啤酒节要与其他地区啤酒节产生差异,就要联系重庆本地的旅游特色,让外地游客感受到重庆啤酒节区别于其他啤酒节的文化内涵。相关的活动也应当围绕城市休闲旅游来开展,才能体现出重庆啤酒节的特色,营造节事氛围,适当举行摇滚音乐会,喝啤酒大赛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参与度,但一味举办这类特色不明显的活动,会使重庆啤酒节失去了本地特色。

3.2 优化扩张策略,丰富营销渠道

重庆啤酒节在品牌扩张进程中应当注意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整合资源加强竞争力,避免盲目扩张,丰富营销手段,增加渠道。

3.2.1 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品牌竞争力

一个地区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多个同质化的活动,资源被分散,势必会削弱整个地区的整体水平。节事活动在品牌扩张过程中,吸收整合新的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七八月份重庆地区至少有5个以上同类型的活动,重庆周边还有成都啤酒节、贵州啤酒节等。为了将重庆啤酒节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节事活动,吸纳新的资源,创新已有的活动,是急需采取的措施。淘汰一些规模小、受众面窄的活动,让更具竞争力的品牌获得更多的资源,扩张更广的市场份额,也是市场竞争的要求。

3.2.2 城市营销助推,增加网络互动

一个立足于城市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经济特点的大型活动必然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宣传片,能够最真实的展现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潜力。重庆啤酒节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可以融汇更多的城市元素,向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重庆,彰显城市气质。争取政府支持,集中城市资源打造品牌活动。同时,线上线下强势合作,加强新媒体的运用。建立官网持续报道,利用社交网络,以多种形式增强与网友的互动交流,提高重庆啤酒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 经营避免短见,形成规模效应

品牌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忠诚度是经营的重点。本地居民的支持是节事活动形成规模效应的必要条件。满足观众需求,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节后评估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步。

3.3.1 服务本地居民,定时定点举行

重庆啤酒节更多的关注点应当是服务本地居民,推动本地发展。“忠诚度是决定品牌竞争力和成长前景的重要指标,它是消费者对品牌各要素所体现出的综合实力表示满意的结果”。提高本地居民的忠诚度,活动才有足够的后劲,能够支撑长期发展,并且始终充满生命力。此外,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是活动成功的第一步。

3.3.2 评估客观公正,深刻认识问题

活动后的评估调查是不断进步的源头,消费量、参与人数、投资回报率详细深入的分析,制定何种标准来评估本届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都应在调查报告中说明呈现。评估不仅要全面深刻的认识到活动中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还要从数据中挖掘出观众的需求,探寻市场的发展趋势,客观公正的判断活动外在条件、内在条件,才能最终制定出符合实际,观众满意度高,有的放矢的品牌策略。

4 结 语

重庆啤酒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资产,在国内有一定品牌效应,如何扩张品牌资产以及经营维护品牌资产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在品牌塑造进程中重点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观众忠诚度是尤为重要的,品牌塑造的每一阶段都要以此为目标。

第9篇

渠道创新:让“深入人心

胡同送酒”渠道战略曾经让啤酒走出计划经济的藩篱,当年。打开了北京市场。啤酒与副食品公司、蔬菜公司合作,其转型期间借用他富余的车辆、人员等,通过对方的渠道分销啤酒,使老百姓买啤酒比买菜还容易。

把啤酒直接送到对方的厂里。一边与新的合作伙伴签订合同,谈起当年不胜感叹:当时我买了辆三轮车和20辆翻斗车。一边仍然把烟酒公司作为主渠道。年啤酒签了300多份销售合同,从此以后,啤酒的销售模式就改变了完全解决了夏天不够卖,冬天不好卖’问题。

改革开放后,与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不应求相比。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转轨,销售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变化中的销售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啤酒开始实行和培育大客户制。随着啤酒经营能力的增强,把大客户作为销售主力来培养,这种营销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年到年,啤酒平均每年销量增加5万吨。年以后,把大客户制和深度分销结合起来,随着市场越来越细分,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细化,销售渠道也随之越来越分化。比如现在餐饮系统、社区系统、超市系统、高档休闲系统等,不同的层级需要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营销方式。近几年我致力于产品的细化和销售渠道的细化,不时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让消费者感到快捷和方便。说。就这样,啤酒一边通过精耕细作巩固老市场,一边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开拓新市场,不时改进营销方式,培育营销队伍,将产品和品牌如同春雨般播撒到消费者心中,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高地,赢得了大批的忠实消费者。有(普通啤酒的俗称)吗?这是许多消费者进入餐饮场所常问的一句话。目前为止,啤酒除了制之外,又增加了业务员局部,将深度分销的一局部功能融入到渠道营销中,加大售后服务的力度,将啤酒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化。

资源整合:释放品牌影响力

并购进来的品牌越多,啤酒企业间的并购如同大树的生长一样。大树的枝丫越多,如果不对品牌结构进行调整,即使树干再强韧,也会被越来越繁重的树冠压垮。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啤酒对自己的市场、产品和品牌进行了整合,削去弱枝残叶,培育优势力量。市场整合方面,啤酒通过托管方式让区域优势得以巩固,例如惠泉托管福建、广西托管广东等。解释这种方式的优势时说:托管可以对优秀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嫁接,特别是将管理思路和模式融入进去,包括人才的选用、品质的控制、市场营销模式的建立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延伸。每年都要进行培训,请销售骨干来做经验介绍和传播。目前,啤酒在湖南的产销量达到20万吨,成为湖南的第一大企业,山东正在稳步提升,广东的产销量则从18万吨飞速上升到30万吨。

啤酒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第二个整合涉及产品。推出了纯生啤酒、无醇啤酒、优级啤酒、冰啤等,既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也给自己带来可观的回报。

啤酒采用了1+3品牌结构,品牌整合方面。即:以为主品牌,同时培育漓泉、惠泉、雪鹿3个区域优势品牌。谈到这几大品牌时说:以前收购的企业牌子不大、价格低,没什么影响力,对于这样的企业,将以品牌为主。目前除了品牌,重点保管和培育漓泉、惠泉、雪鹿3个品牌。广西的漓泉啤酒,现在每年卖到80万吨,区域市场上巩固了87%以上的占有率;惠泉啤酒的销量为55万吨;第三个是包头的雪鹿啤酒,年引进漓泉啤酒的深度分销体系,合理布控每个区域市场,有选择地进行防御战和进攻战,年利润总额达到6637万元,增长幅度为8%

销售收入增长快于规模增长,啤酒能够做到利润收入增长快于销售收入增长。这些都得益于市场、产品以及品牌结构的调整。说。目前,啤酒在其主打的五大区域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越了60%其4个品牌加在一起则超过了92%与此同时,啤酒通过三大结构调整,带动了三孔、无名、莱州、衡阳等公司经营形势好转,新进入的山西、四川、云南等市场也在快速推进,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正在释放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

啤酒凭借品牌优势加快了扩张步伐,区域扩张:占山为“王”近几年。将国内一批知名啤酒企业纳入麾下,使啤酒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目前,啤酒已拥有北京、广西、福建、内蒙古、湖北五大优势市场。那么,啤酒在这五大区域市场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对于啤酒意味着什么?

用数据给出了答案:年,对此。啤酒开始走出北京参与到国内啤酒行业的整合中,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五个优势区域市场和基地市场。第一个是北京,这是啤酒生长的基础,年生产销售了130万吨,仅痃市场就增长了10万吨,历年来增长最快的第二个是广西市场,年啤酒进入时产量仅为23万吨,后来采用了深度分销方法,现在已经达到90万吨的生产规模,广西啤酒生产规模中占86%

年啤酒控股惠泉啤酒,第三个是福建市场。中国啤酒市场上,一个上市公司控股另一家上市公司这是第一例。年股改的时候,啤酒许诺连续3年每年增长25%现在已经兑现了这个许诺。啤酒在福建市场利润稳定增长,市场占有率也较稳定。第四个是内蒙古市场,从年开始做这个市场,包头赤峰,每年生产50万吨啤酒,加上最近收购的两个项目,从地形上看,从东到西,啤酒几乎实现了对内蒙古的全部覆盖,市场占有率约为75%发展比较稳定的地区。最后一个是湖北,无论从高端到低端,从国内到国际,湖北都是一个企业云集的地方,地理位置很

襄樊收购了一个工厂,优越。年。年在仙桃新建一个工厂。目前,啤酒在湖北每年有30万吨的销量。湖北是啤酒从零起步增长最快的市场。

说:这是由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走向决定的需要根据一系列指标和具体情况来选择。谈及啤酒下一步打算投资哪个区域市场时。

营销:携手央视奠定品牌地位

吸引世人的不只是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赛,年。还有众多企业、品牌争奇斗艳的体育营销秀。啤酒意识到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充分调动资源,发明机会,最终成为年北京会国内啤酒赞助商。对此笑着说:北京是会举办地,这是啤酒的家门口举办会,必需积极争取会赞助商资格,因此我与奥组委签署了赞助商协议,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品牌传达。

第10篇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994年加入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历任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以及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华润集团啤酒业务的运作。

前瞻观点

全国性啤酒品牌,现在看至少会出现3个,其中雪花啤酒是销量最大的。

2006年影响力

截止到2006年5月14日,雪花啤酒夺得全国销量第一,并对外公布了其在奥运期间的品牌推广战略――“非奥运营销”战略。这表明,在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都决定走“奥运营销”路线的同时,雪花啤酒再次走上了坚持差异化、区别于对手的道路。

雪花啤酒2006年最大的亮点就是“非”奥运营销策略的推出,并制定了“非”奥运营销的三年规划。在品牌价值主张上明确提出了“啤酒爱好者,雪花支持你”,并在广告片中让啤酒爱好者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雪花的主要目的就是更贴近啤酒消费大众的心,以明显区别于竞争品牌“赞助奥运、用奥运来影响和塑造品牌”的手段。

我们在深入研究众多品牌赞助奥运的基础上,针对广大啤酒消费者对奥运会的关心和支持,提出了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的品牌策略,从更广泛地支持啤酒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同消费者一起参与奥运、支持奥运。

雪花啤酒的“非”奥运营销选择了从支持啤酒消费者的角度来支持奥运,有别于其他品牌对奥运的赞助和支持。由于雪花啤酒全力支持的啤酒爱好者都在关心和参与奥运,作为“啤酒爱好者的正式合作伙伴”,雪花啤酒通过面向支持更广泛的奥运人群,来体现对奥运的支持,而这也是我们“非”奥运营销战略的核心与本质。

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各类爱好者,如网球爱好者、登山爱好者,或者是网络爱好者,但是对喝啤酒的人,却没有人提出这样的名称。雪花啤酒明确提出了这一群人,它揭示了我们未来三年之内,对啤酒消费人群的一个承诺。

为促进雪花在市场细分中的位置,树立雪花品牌的独特个性,2004年,华润雪花与国际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合作,将雪花品牌定位为年轻、活力、积极向上的品牌内涵。在随后的大范围品牌传播中,围绕“雪花”的成长特性,进行了“啤酒爱好者”、“非奥运营销”等一些列独具匠心的原创策划宣传,使雪花品牌传播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并以鲜明的品牌个性深深扎根于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

从2005年开始,雪花啤酒就发起一系列体现啤酒精神的充满活力的“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活动,而这些正是啤酒爱好者的精神所在。从雅鲁藏布江峡谷科考探险,到啤酒爱好者探源长江之旅,雪花啤酒致力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勇敢、冒险、挑战自我的品牌形象,给消费者带来轻松、愉悦、爽快的心理感受。

体育与啤酒之间在情感价值上有共通之处,体育的内涵是青春、活力、动感、激情,啤酒和体育一样,是一种激情文化,二者可以紧密结合。2006年9月1日,一辆“雪花啤酒专列”向着“长江之源”进发,乘客都是华润雪花所宣称的“啤酒爱好者”。经过半个月的跋涉,探源勇士们安全返回西宁,此次“探源长江之旅”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活动很好地丰富了品牌的内涵,同时提升了雪花啤酒在广大的啤酒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

“每一个人都不简单,每一瓶酒才放光彩”,这正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和鞭策着每一位雪花人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并渗透到“雪花”这个品牌之中。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第11篇

中国啤酒业之“大”已经毫无疑问,但“强”还有待时间。

目前,中国啤酒在世界啤酒格局中的地位仍然是大而不强。在国际市场上,虽然出口逐年增加,但所占国际市场的份额极其有限。2010年~2013年,尽管中国啤酒工业连续4年对亚洲与欧洲的出口趋势良好,但中国啤酒出口的主要市场仍然是华人市场。

中国啤酒出口企业屈指可数,消费的人群依旧是华人,在洋人中,中国啤酒还是没有打开销路。如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声誉日隆,已成为国际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啤酒品牌,成为国内出口量最大及产量第二大的啤酒生产企业。但只是销往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我国香港及澳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市场。

在品牌影响力方面,青岛啤酒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枝独秀,在海外华人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众多国产啤酒至多只能算做国内、甚至区域啤酒品牌,品牌影响力与产销量规模不成正比。而国外啤酒却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人群和人口基数成就了中国啤酒消费大国的地位,中国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国内外的啤酒企业投身其中。

2005年以来,外资啤酒企业在中国啤酒市场的圈地运动如火如荼。如华润收购四川蓝剑集团,英博收购雪津、哈啤等。2010年6月10日,丹麦啤酒巨头嘉士伯(Carlsberg)斥资23.85亿元增持重庆啤酒12.25%股份。目前,中国高端啤酒只占整个啤酒行业2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高档中啤酒市场大部分被洋啤酒所瓜分,国外高端品牌越来越多。目前以百威、喜力、嘉士伯等为主的国外知名品牌,大约占据了中国啤酒高端市场七成的市场份额。

国内啤酒业在消费、产品质量、营销方面跟发达国际一流啤酒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理念、手段、体制仍然相对落后,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高层次的营销手段尚没有得到广泛地运用。

就消费来说,中国啤酒市场消费总量大,但人均消费量不高,我们是全球啤酒消费大国,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庞大的消费人群和人口基数成就了中国啤酒消费大国的地位。13.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支撑着中国啤酒消费。中国人均30升左右的消费量已经决定几乎每个县级市,甚至一个镇都会有着上万吨的市场容量。但中国啤酒的人均消费量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人均消费啤酒虽已经达到30升左右,但按照单瓶容量500~600毫升计算,人均消费在50~60瓶之间,仅仅列世界第53位,与人均消费量最高的捷克相差130多升,差距巨大。北京、浙江、福建等国内发达地区啤酒人均消费量远远超出30升的水平,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近年来虽有所提高,但人均消费啤酒量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啤酒产品来说,国内品牌间的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创新力明显不足,中高端市场竞争力较弱。啤酒属于大工业生产产品,产品品质相差无几,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大型企业要开发新的产品困难重重,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生产的产品多集中在中低档次,而中高端产品开发较少。与此同时,目前啤酒工业是水消耗、能耗、污染比较高的产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一时间内将设备全部更新,节能减排仍是啤酒企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产品结构仍不合理、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不高,也是造成中国啤酒行业目前的整体盈利水平依然较低的因素。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国产啤酒品牌中,有45%的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32%左右的企业正在保本生产,只有不到20%的企业发展良好。在整个酒种的盈利空间和投资收益方面,啤酒与白酒等传统强势酒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2010年为例,我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591家,完成产量4483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294亿元;而同期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609家,完成产量890万千升,实现的销售收入却高达2713亿元。啤酒产量是白酒的5倍多,但收入只有白酒的一半。

微薄的利润使啤酒的投资收益落后于白酒等酒种,也间接影响到啤酒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中国啤酒业仍大而不强,吨酒利润仍较低,吨酒成本、吨酒利润、吨酒产出率等效益考核比较上,我国多数啤酒企业仍处在下风。进入2014年,预测中国啤酒大而不强的矛盾愈加突出,对啤酒工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显著增强,啤酒行业正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徘徊。

寻找啤酒蓝海

未来,我国啤酒产业与市场将会更加开放中国本土啤酒品牌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剧,中国啤酒工业格局将会发生改变。

其实,在啤酒行业,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强势品牌的竞争从未间断,品牌的整合方兴未艾。从分散品牌到集中品牌,从子品牌到回归母品牌是当前啤酒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在消费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品牌就决定着人们的选择,品牌竞争将日渐突出,品牌的数量会日益集约化,品牌争霸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啤酒市场的主旋律。由此看来,维护啤酒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提高主导品牌的市场份额将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扩大在全球啤酒中、高端市场中的份额,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中国名牌产品。

知名品牌少一直是我国啤酒行业的软肋。多年来,我国啤酒业自己的知名品牌不多,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就是品牌尤其是世界知名品牌太少,产品明显存在着售价低、附加值低、竞争层次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而,“十二五”期间,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是主要任务。

我国啤酒的产量虽然居世界之首,但由于中国啤酒缺乏知名品牌,特别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因此,中国啤酒产品只能以价格优势进入国际啤酒市场。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国相关部门要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中国啤酒产品的品牌战略,帮助企业培育和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啤酒名牌,要推进行业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2014,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扩大在全球啤酒中、高端市场中的份额,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农村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将成为今后啤酒消费的主要动力。因此,2014,要积极开拓农村啤酒市场,把啤酒进一步推广到占全国70%以上人口农民的餐桌上,无疑是啤酒企业继续扩大产销,提高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啤酒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此啤酒企业应全面针对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做详细市场调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发适销对路、低价实用的各种新品;同时,要注重不同地域的地方特色和当地生活习俗,突出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如蓝啤集团维生素啤酒,宣称含有多种维生素;燕啤的无醇啤酒、金龙泉的1.8度姜汁啤酒,适合老年人和妇女饮用;河南天冠啤酒厂生产的银杏啤酒,添加了保健功能;拉萨啤酒厂生产的青稞啤酒;金星集团及燕京集团三孔有限公司的苦瓜啤酒在北方市场表现不错。

当今与未来,全球啤酒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研发和创制新产品的能力的竞争。啤酒新产品的创制和产业化是西方跨国啤酒企业的基石、灵魂和利润最大化的源泉。发达国家各大啤酒公司都十分重视啤酒新品种的创新工作。我国是啤酒大国,但不是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生产与研发管理上,要看到我国啤酒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忽视绿色新产品的研发,这是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差距的重要因素。

如现在我国啤酒风味优劣、风味保鲜时间长短问题,特别是风味保鲜时间,短的只有1个多月,长的有3~4个月,这个差别直接影响覆盖面和销售时间。风味保鲜期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众所周知,啤酒行业的利润水平非常低,这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产品结构不合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只有高端化,才能摆脱低利润的困惑。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中国啤酒产品结构也逐渐向高端化转变,产品高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围绕消费者的要求而进行的结构调整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其实,谁的结构调整进行得早,谁就能够抓住市场的主动权。

2009年,燕京啤酒集团最大的动作是“三大调整”。第一,市场结构调整,建立5大优势竞争区,重点在外地市场加大突破力度;第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扩大中高档啤酒比例,目前燕京中高档啤酒比例已从22%上升到31%以上;第三,品牌结构调整,推进品牌“1+3”战略,燕京的主品牌不断强化,漓泉、惠泉、雪鹿3个子品牌不断成长,燕京啤酒品牌整合集中度大大提高。燕京啤酒的品牌集中度更是达到58%。类似的还有爆发于2009年的“纯生大战”。 2010年,青岛啤酒推出了高端产品“逸品纯生”,雪花推出了“金标纯生”、“水晶标纯生”和“勇闯天涯”,重啤推出了“山城金樽”啤酒, 金士百推出了“冰点锁鲜”纯生和纯生干啤。这些纯生啤酒产品市场反应皆良好。目前,以珠江、金士百为代表的纯生啤酒产品正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伴随着“纯生大战”,超高端啤酒近两年来异军突起,在中国啤酒业开创了一片新蓝海。

啤酒也要低碳环保

对于啤酒行业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迫在眉睫。众所周知,啤酒行业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传统增长模式”。

啤酒行业资源消耗量大,排放废弃物多。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特点,使我国整个啤酒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很差。要想使啤酒行业脱掉目前“资源消耗大户、污染物排放大户”的帽子,必须走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低碳和循环经济之路,做到能源使用最低化、成本最小化、生产清洁化的良性的持续发展模式。2014年我国啤酒产业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低碳经济。

由于绿色化浪潮到来,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对企业执行环保法规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相应地对啤酒行业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啤酒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的监管力度将会加大,因此,行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并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2014年啤酒行业要下更大力气抓好啤酒工业节能减排。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为目标,强化技术和标准支撑,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现有主导产品的工艺创新和污染物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生产,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在啤酒工业快速发展中,存在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经营秩序混乱等所谓的增长不良的问题,影响了啤酒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近年来,“国际化”这个字眼随着中国入世后在我国各行业成为了让人心动的提法,在啤酒行业也不例外,它意味着中国啤酒企业志在以崭新的姿态融人世界啤酒市场的主流,青岛、燕京、哈啤等品牌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尝试。然而,对于尚不成熟的的中国啤酒企业来说,“国际化”还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对于这个难题的误读以及通往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障碍更需要认真审视。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啤酒产销大国,连续5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以至于国外诸多资本纷纷涌入;无可置疑,中国又是一个啤酒小国,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主流消费场所,人们都很难找到中国品牌的身影。客观上说,中国啤酒企业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从产品、品牌、市场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要求也使得国内啤酒企业对塑造自己的品牌下了非常大的工夫。几乎所有具有雄心壮志的中国啤酒企业都将创造出国际化品牌作为自己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即便如此,中国啤酒品牌在国际化之路的开拓中仍然步履蹒跚、斩获甚少。那么,中国啤酒业何时才能真正拥有一个或者几个真正的世界名牌呢?

应该说,中国啤酒企业为实现品牌化梦想,着实做了许多大手笔的工作:赞助各种体育赛事,搞社会捐助,进行社区渗透,大密度广告轰炸,终端锁店,人员促销,有奖促销,不惜重金邀请大牌明星做广告……可是这一切表面风光的结局,与国际啤酒品牌相比,仍然是没有树立起品牌的强势,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仍然很低,营销手段还很落后,市场竞争还很不规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啤酒业的一种最深的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啤酒行业已经部分地实现了国际化了,这种国际化和一些品牌国际化的尝试告诉我国啤酒企业,中国啤酒参与到世界啤酒市场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上大的啤酒集团在与我国啤酒企业合作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国啤酒企业,他们的先进的管理手段、技术、品牌理念、营销手法等对我国啤酒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啤酒企业要想全面实现国际化,必须先做好本土化。中国啤酒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且目前行业还缺乏集中度,行业整合还没有完全完成;同时,国际品牌也在加紧中国市场的运作力度,中国已经是个国际化的啤酒市场了,在这个市场上,国内外品牌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因此“欲成为狼,须先与狼共舞”。

中国啤酒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像样的羹,首先应该向国际化的品牌学习并逐渐实现品牌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应该避免浮躁、避免出现赌徒心态,而是应该切实从狠抓内功着手,仔细学习别人的长处,做好中国文化与国外的文化再融合,打造出真正具有国际品位的啤酒产品,进而实现真正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应该说,我国一些啤酒的品牌张力和内涵和国外品牌的差距还很明显。衷心希望中国的啤酒企业能够在打牢基石的前提下,实现国内、国外全面丰收,塑造真正的“世界啤酒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