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抄报花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手抄报;排版;誊写;意义
0前言
手抄报是一种以手抄形式来完成的报纸,在初中学生的手抄报办报过程中融合了学生的语文和美术学科的综合能力,一份质量上佳,精彩纷呈,能够引起别人阅读兴趣的手抄报,是办报编辑的语文、美术等综合水平的体现,无论是手抄报的语言文字、还是版面设计、编排、插图、誊写,都凸显出了学生文化底蕴、审美能力等,因此,我们认为办好一份手抄报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手抄报的排版和誊写及其意义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1手抄报的排版及其意义
手抄报的版面就是手抄报的脸面,也是使人产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编排出一张精美的,吸引读者的手抄报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1手抄报的排版
1.1.1稿件的版面布局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各类报纸,一般都是按着版面编排的原则,结合报纸稿件内容的重要性按着自上至下、自左至右的顺序来布局,因此,在手抄报的排版中,要注意将重磅新闻、具有较大信息含量的稿件编排在头版上半部,另外手抄报的报头一般放在第一版的左上侧,或者中间,在报头下面要标注本报的主编、责任编辑、美术编辑、出版日期、总第几期等。我认为,手抄报的稿件安排,还应该汲取一些传统报纸的稿件布局方式,比如,新闻类编排在一版,副刊如小说、诗歌、散文、格言等文学作品编排在最后的一版等。
1.1.2.版面的设计与美化
在稿件基本组织好之后,就要进行版面的设计和美化,其中存在很多比较复杂的环节,在此只对两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探究:其一,是版面稿件的题材要有变化,给人感觉内容比较丰富,可读性较强,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到图文并茂,如果整个版面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没有插图,就使版面看上去呆板、沉闷,单调缺乏生气,既没有美感,也无法使人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因此,要在一个版面中配几幅和谐的插图,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插图可分为题图、插图、尾花等;其二,是标题的要有变化,因为标题是版面的眼睛,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从颜色、字号、字体来体现变化,标题的书写形式比较丰富,常用的有如下几种:①显标:只有一种字体来书写,不加任何装饰,以字体的大小、色彩的轻重来凸显层次;②加框标题:就是在标题的周围加框,以达到突出标题的目的,框标还分为全框标、半框标两种;③衬托标:以花纹、线型等衬托标题;④艺术型标题:将标题的书写融入画意。
1.1.3版面设计与美化的注意事项
要编排好手抄报的版面,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报头的设计的美感,一般要有主题图形、结合报纸的主题来选择花边和报头的文字;报头的设计还应注意构图的稳定性,画面的紧凑性等。
(2)标题要注意“留白”,每篇文章的标题都不可与内容紧紧连接,要注意标题的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空间,有“透气”的感觉。
(3)结合稿件、版面来划分手抄报的板块,每个版块的划分要运用花边,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板块与板块之间,文章与文章之间都要恰当地运用花边,平时教师要对为学生介绍一些花边及特点,使学生学会运用。
(4)插图和尾花的运用要恰当。插图和尾花要结合文章、版面来决定大小、多少、以期提升版面的美感,应该注意,插图和尾花不要过于杂乱、或者太多太小,要讲求和谐、简约之美。
1.2手抄报排版的意义
编排美观,字迹工整,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一定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学生在编排手抄报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自己在美术、语言、书法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手抄报的编排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手抄报的誊写及其意义
在手抄报的稿件,版面的设计确定后,誊写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那么,如何做好手抄报的誊写呢?在此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2.1手抄报誊写的内涵
手抄报的誊写就是稿件的抄写,手抄报的字体要工整,整齐,稿件的内容部分尽量用楷书,标题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运用仿宋、魏碑、美术体等等,手抄报一般都是用白纸来编排的,因此,在誊写的时候一般提倡运用碳素墨水,要结合报纸的版面和文章的字数来决定字的大小,结合美学原理,在横排书写时字的高度一般要占格子的高度的四分之三,竖排的字则应占格子宽度的二分之一,另外,在学生准备抄写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首先熟悉文章的标题及内容,解决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2.2手抄报誊写的应遵循的原则
手抄报誊写主要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项:①重要的稿件要作为誊写的首选;②比较长的稿件要首先誊写;③比较方正的形式出现的稿件要首先誊写;④在誊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版面的整洁。
2.3手抄报誊写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手抄报的誊写,可以深入地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美,感受到书法艺术与美术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手抄报的誊写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兴趣,提升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也将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一份份小小的手抄报,方寸之间却凝结了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凸显出了学生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做好手抄报这一环节的教育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还应开展诸如评报、评比版面之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寻找自己提升自己的美术水平努力方向,促进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红雷.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探析[J]文教资料.2009(95-96)
[2]杨礼想.新时期美术教学探讨[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01):122
[3]雒岩.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1(87-87)
手抄报带给我知识和快乐
广东省广州市 东风东路小学三(2) 班 张君曼
最近,学校开展了“我为校园添份绿”手抄报比赛的活动。我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非常高兴,心想一定要为班级体争光,做一份漂亮的手抄报,同时,也让所有的同学从我的手抄报上学到知识。
首先我开始设计版面,为了做到图文并茂,不仅要有关于主题的内容,还要有相应的图片背景。于是我先从《网页制作素材》图库中选择了一个青蛙举着一片荷叶的图画,因为它刚好符合“我为校园添份绿”的主题,而且青蛙也是益虫,是我们的好朋友。关于绿色主题的文章我是在网上有关绿色环保的网站找到的,虽然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不灰心,终于找到了我满意的文章。最后我把它们用不干胶纸打印出来,用花边剪刀把它们剪成不同的形状,这样大家看起来就不会太死板,再配上颜色不同的艺术字,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贴在卡纸上,一张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的手抄报终于完成了,看看钟,已经十点半了,可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明天我要把它带到学校,把“绿色”带给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那将是多么有意义呀!
手抄报带给我知识和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抄报,一起来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
指导教师:朱建社
(责任编辑:精品教学) [显示打印版本]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普遍反映古代诗歌晦涩难懂,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不高,学习古诗兴趣不浓。然而高二第一学期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前三个单元都是诗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呢?初中时期学生们学过以画解诗,吟诵解诗等等。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诗歌、了解诗歌相关知识中?笔者想到了一种既可以激发学诗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方式――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手抄报是模仿报纸的,或用钢笔书写的,可传阅、也可张贴的小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同时还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文字、书写、美术才华的舞台,让他们从单一的课堂模式解脱出来,并投入到更广阔的自由发展天地。
一、小小手抄报,变“单一的课堂呈现”为“活跃的第二课堂”
传统的诗歌教学只是单一的课堂呈现,教师讲学生听,至于学生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不得而知。采用结合手抄报的形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自由的时间,各尽其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兴趣从网络、书本典籍中查找合适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色彩、绘图、书法等艺术手段,呈现古典诗歌的相关知识,弥补了文字的单调,给人以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美感和启迪,同时还变课堂的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究释疑。
以前的课堂教师反复讲述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要点,学生被动接受;现在以手抄报为载体,辅以教师的适时适当的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会自主活跃地交流沟通,主动去解决疑惑,获取诗歌的相关知识。以前教师讲学生问得少,现在学生自己问问题的就多起来了,不仅生生互动频繁,师生的互动也更融洽。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学活知识,化难为易,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效果截然不同。
二、小小手抄报,变“一言堂”为“合作探究、百花齐放”
以往三个单元的古代歌,我们往往会按内容来分类: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然后安排教学内容讲解,介绍代表作者、时代背景、风格特点、意象意境、思想情感等等。看上去很美,条理清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但学生并不一定能跟着你的步骤思路进入诗歌殿堂。然而,手抄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组设计主题内容,查找相关背景知识,代表作品,答题步骤和方法,总结意象和寓意,甚至挖掘到各类诗歌的形式标志、特有的艺术手法、写作结构及鉴赏要点……经过一两周时间的协调和准备,全班六个小组,分别设计了六张精彩纷呈的手抄报:“魏晋南北朝诗”、“梦回边塞”、“咏诗怀古”、“羁旅思乡”、“山水田园”、“诗说古今之讽喻哲理诗”。内容丰富,不仅有遒劲有力的书法,还有报头、题花、插图、花边、尾花和色彩运用等。在准备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暗自较量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随后,各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张贴的形式展览,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最后是评比打分环节,班主任也参与进来,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操行加分奖励,学生的成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更进一步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把知识、能力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素质教育也能落到实处。实现了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互相研究,共同探讨,互帮互学,和谐民主的班级学习氛围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
三、变“茫然无措”为“有迹可寻”
高中生读诗歌,不仅要能鉴赏,还要会做诗歌阅读题。以下以边塞诗为例,谈谈练习中手抄报活动实践的效果。如:一次周测中的诗歌题是宋词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设题为: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和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学生在手抄报“梦回边塞”中有过这样的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分类整理了自然意象(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长云、雨雪、风沙等),战事意象(金鼓、旌旗、铁骑、烽火、羽书、角弓、胡马、征衣、铁衣、戍楼、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边塞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玉门、凉州、天山、渔阳等),边塞民族及乐曲(胡、羌、羯、夷、羌笛、胡笳、琵琶、画角、梅花落、关山月、雨雪曲、杨柳曲、出(入)塞曲等)。那么学生初读诗歌就可以很快找出“匹马”、“梁州”、“关河”、“貂裘”、“胡”、“天山”、“沧州”这些极具特色的名词,并迅速定位此诗为边塞诗,再细读诗词,从“当年”、“梦断”及下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字眼中可以明确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作者想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另外,学生们在手抄报中有边塞诗表现手法的总结积累:融情入景、以景衬情;对比(揭示矛盾、突出强调内心的情感);虚实结合;善用典故,还有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等。有了这样的积累,就不难看出这首词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学生们有了手抄报的活动做铺垫,阅读诗歌时就不会再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会在曾经有趣的活动中、合作自制的手抄报中寻找总结积累过的知识点,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库,进而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当然有机整合答案,准确表述语言这些步骤还需后期不断强化练习。
一、把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得流个不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带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既有意义又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写好写景的作文,在一个假日,我让学生自发组织,由家长带领,游肖厝怀恩寺。学生陶醉于海天山色中,心情如歌,心中蓄满了快乐的元素。有了这次活动,学生就有了亲身的体验,就有了写作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习作的“无米下炊”、编、抄、套的“假、大、空”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小学生的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验,个性的张扬,收集生活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以“我发现了……”为题的习作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举行“平移乒乓球”的实验,接着指导学生习作。学生在活动中兴趣极浓,情绪高昂。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体会到了诸如“心喜若狂”、“捧腹大笑”、“兴高采烈”之类的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在习作中,“魔术师”、“迅雷不及掩耳”等优美词语跃然纸上。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敢于尝试,贵在坚持,最终一定会成功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在学习中习作,轻松学习,愉快作文。
二、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摘抄相结合
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狠抓课内阅读的指导,注重课内阅读引路,吸收中外文化营养之后,指导学生习作。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荔枝》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辛劳与朴实,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对父母的平凡小事的回忆,体验到了父母的期望和关爱,指导学生学会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有东西可写,有情可抒,乐于表达。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在课外的读书活动中,我指导学生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并及时做好摘抄。摘抄是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读书活动中“领悟”过程的体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课外书籍,从中摘抄优美词句,并归类整理,画上花边、插图,附上自己的点滴感悟,在晨读中高声朗读。学生每人都备有一本精装的摘抄本,读书必动笔墨,这就为开拓思维与习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三、把作文教学与手抄报制作相结合
手抄报制作可三至六个星期一次,内容主要是学生平时通过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常识资料等,也可以是自己或班上同学自己写的文章,再加上巧妙的构思、优美的线条与图案,手抄报就成了。手抄报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过程,囊括了习作、阅读、美术等方面,它与作文教学的结合是一种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是习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中,我会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计划地编排一些主题,诸如“与文明同行,争当文明泉州人”“美在泉港,爱我家乡”“交通安全知识随行手册”“学海拾贝”……我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构思,独立制作,在创作中学习,学当一名快乐的编者。
四、把作文教学与日记相结合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生 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实践的。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家都知道,学生们喜欢哪个老师,往往就对他所教的哪一学科感兴趣,愿意学。要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教师首先就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和他们成为朋友,而且是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时时处处地关心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是如此。要让学生们喜欢你,尊重你。师生关系融洽了,上课的氛围就更和谐了,那么你的这一学科,还愁学生学不好吗?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只要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来,参与课堂的热情是很高的。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课堂,主动,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也是减轻学生课下负担的最佳途径。这个学期,我将一个星期的课分为:新授课(3节),习题课(1节),阅读,口语展示课(1节)。在不同的课型上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巧妙地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个精彩的新课导入,学生们的注意力,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很容易就被你带入你所预设的课堂氛围中来。比如,在学习初一上册“This is my sister”这个单元时,我就预先把自己的家庭照片做成PPT文件,上课时就用多媒体放出来,用本课要学的句型“This is my husband,That is my daughter,These are my…Those are my…”来向他们介绍我的家人。学生们对老师的家庭情况是很感兴趣的,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兴趣也一下子提了起来。课堂的新授内容就这样被巧妙的导入了。
2.全员的课堂展示
这个环节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定要让学生继续保持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要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操练,积极的展示。英语这一学科更是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进行大量的操练,如何进行呢?我主要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1)第一轮每组自选代表。一般都是上游的学生,他们都掌握的不错。评分的标准是错一处扣一分,有一处自己新增的句子加一分。这样不仅是练习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更是给这些好同学提供了拓展思维的机会,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学到了一些新知识。(2)第二轮是教师点名提问时间。我通常是提问各组内学习处于中下游的同学,给他们机会来展示自己。规则是与上面一样的。(3)第三轮是各组组长分别到别的组去抽查没有起来展示对话的组员。规则也是同上。三轮之后,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起来展示对话,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因为里面有小组之间竞争,所以每个同学都很积极,认真,生怕给自己组内丢分。
3.精彩的课堂总结
这一部分,我是让学生来完成的。按小组轮流总结当堂所学,打破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们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前,一定会经过深思熟虑再发言,这又是一个复习巩固的好机会。当然,在一名同学总结完之后,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他们会带给你很多惊喜的。
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不再滔滔不绝地讲一节课,唯恐遗漏一个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有听的份,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参观完杜郎口中学之后,我借鉴了他们的方法,将习题划分给每个小组,经小组成员讨论后将答案写到黑板上。这样一份练习题就分给了全体同学,答案出来后,学生就对照答案进行改错,有疑问的,先组内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老师再讲解。最后,再让同学们整理笔记,做出总结,通过这一节练习课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就提起来了,一节课过的很充实,不再有走神,不听讲的现象了。而且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原本两节课要讲完的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
阅读课不是单纯的做几道阅读理解题,而是先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英语是一门优雅的语言,在读的时候不仅是要求发音准确,更要求富含感情,音调的高低起伏,长句子该在什么地方停顿,等等。听到自己或其他同学能讲一口地道的英语,那种自豪感和敬佩感就会油然而生,对英语的兴趣就更浓厚了,而且多读也会增强同学们的语感,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阅读展示是每个同学都必须要参加的,一次两个组16个同学,两周就可以轮完一遍。每个同学展示完之后,老师都要打分计入本组内的评分。在展示完阅读之后,再让同学们做一些阅读理解题,对答案和解释都是由学生们来完成的。
三、组织各种活动,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英语短剧表演
在学完两个单元之后,我会布置给各小组,让他们利用这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自编一个短剧,人人参与。
2.各种口语展示活动
短剧表演完之后,每组再出一到两名同学进行口语展示。内容包括讲英语小故事,讲英语笑话,英语演讲,等等。
3.英语手抄报比赛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每周末,我都会布置学生们做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自己从书上,杂志上摘抄的短文,笑话等,再配上自己画的图画,花边。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喜欢做。
四、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大环境
1.一日一句
从刚入学起,我就坚持在每天在黑板上给他们写一句英语,有时是一些名言警句,有时是一些日常用语,这些句子都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在每节课前,同学们都大声的读上三遍,大家对这样这些句子都很感兴趣,愿意去记,而且在平常的口语展示或是作文中都会用到这些句子。
2.听英语歌曲
有一些新课的导入,我经常是让他们听一些英语歌曲。比如,在学习表达天气状况的时候让他们听一首“Rhythm of the rain”,在歌声中导入新课,他们也都很快乐地继续学下去。平时在上课之前,我也经常给他们放一些经典歌曲,让他们感受一下英语歌曲的旋律和魅力。
3.观看英语比赛视频
现在网络发达,很容易就可以下载到一些适合他们观看的英语比赛视频。比如,CCTV-10希望英语的“全国中学生英语风采大赛”等,让他们观看,领略一下高手的风采,在惊叹之余也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从中也能学到一些知识。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运用以上的方法使班内绝大多数的同学能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效果也很明显。学生英语方面的四项技能有很大提高,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细细想来有下面几点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要注意:
(1)要及时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记录下来。
(2)要抓好学生的预习。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造能力 质量
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具有敏锐感受力、丰富情感、高尚情操的学生,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贯彻启发性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个人认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重在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其艺术才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能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打出能激起学生情感、刺激儿童兴趣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看、听、讲、做等多种综合活动中,主动地、愉悦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技能的掌握、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是教师“一画到底”,学生是“依葫芦画瓢”,使学生的情感没有真正的投入,导致他们的思维受阻碍,个性发展受影响。试想:“如果让你再当一回学生,也像他们一样,你能受得住吗?”以《漂亮的花边》一课为例,一个班级我采用先设计单独纹样,要求学生用剪纸的形式剪下这一组图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归纳出花边的特点和作画的程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而另一个班级我是先讲解花边的特点和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结果表明: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感受而获取知识的那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许多不同图案的二方连续纹样来;而另一个班级学生的积极性较差,学生的主体精神没有充分的发挥,有一部分甚至临摹教师的范图。
少年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可知、可感、有声有色的情境和于之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以趣生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二、展开想象,自主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顺其童心,投其所好”。这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应细心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发散思维强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画《二十二世纪的建筑》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古代和近代建筑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说出建筑的用途,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让你当一回建筑设计师,你会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屋子,你想设计在哪里。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早已各自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要把房子设计到海底世界里与海洋生物作伴,有的说要把房子设计在半空中俯瞰世界各处的风光,还有的说……很多学生都把动画片、科普读物中见到的有趣的情境应用到课堂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而又神奇的画面。这样,不仅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过去的所学的知识,通过创作组合出了新的艺术形象,而且展示出学生纯真的内心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沟通艺术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借助音乐、舞蹈等艺术使学生视听结合,产生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画《神鸟变树》一课时,我播放《杜鹃圆舞曲》的优美乐曲,伴随着各种的鸟叫声,使学生们好象身临其境;在教画《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时,我借助漂亮的衣裙来安排一个时装展示会……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动听的乐曲、优美的舞蹈给学生美的享受。实践证明:由一种艺术的感觉转化成另一种艺术的感觉符合儿童审美的心理发展需要,也符合儿童天真稚气富于想象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以活跃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丰厚学生的绘画题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如教画《淅沥的小雨》,我选择雨天才上这一节课,让学生观察下雨的情景。通过观察,学生们画出的画面效果特别生动,雨水一滴滴下落在空中就成了一条线,地面上的积水荡起一圈圈水波纹……小朋友们都穿上雨衣,撑着雨伞等,他们的画形象生动逼真,让人回味无穷。在教画《校园一角》时,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透视原理后,便可组织学生到校园的某个角落去实地观察;同样高的楼房愈远变得愈矮,操场上的同学,虽然身高相差无几,但远处的学生却变得很小。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亲眼目睹而获取的知识,加深了对透视原理“近大远小”的理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春游、秋游等活动,通过参观名胜古迹,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感受山乡田野的动人景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绘画题材,更好地指导了绘画实践。
四、扣紧主题,开阔思路,巧设学生的作业形式
绘画是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作业环节,形成了作业形式的单一化,缺少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未能得到更好的深化。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形式新颖的作业形式。这样,既深化知识,又激发了学习欲望。如实用性作业,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当学习了美术字、刊头时,可以用在手抄报、黑板报中加以实践;学习了剪窗花、花边、手工等,可以用来装饰教室和自己的房间,使它们贴近生活、美化生活。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而且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些表演性的作业,如“六一”节现场作画表演;日记性作业,反映学生一天的活动情况;竞赛性的作业,是组织学生自己评奖、择优颁奖的一种激励性作业。
可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而且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样,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教师只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情况下,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教学规律,不断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绘画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因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上下功夫,才能为21世纪的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让兴趣将引导孩子们开启创新之门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上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热情,是不可能上好这节课的。因此每节课,我们都应精心地设计、创设一种氛围,造成一种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有一位教师在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上课时准备了两个杯子,里面清晰可见黑红色和无色两种液体,让学生们先来猜猜这里面是什么?会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一下子兴趣高涨,一个个小手直举跃跃欲试,很快的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出一个很好的铺垫。课末,教师又端出两杯液体,让学生亲自来尝一尝,不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了很长的时间兴趣,成为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的那样:“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的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现疑问,都会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愿提问题和会提问题的能力,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愿提问题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基础。教师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提问。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大或小,或对或错都应该加以热情支持和鼓励,以调动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能提问题,质疑问题就是独立思考,乐于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探索知识敢于创新的积极态度。会提问题和善提问题则是质疑问难向事物探索,向创新思维的梯度发展;会提问题和善提问题也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为此,教师还应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加以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对“课题”提问题是挖掘课文中心内容和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课文和客体的联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创设多种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赖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融洽配合。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充分地创设各种有力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新是动力,创新是收获。
四、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联系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课后练习题 ,或教师出练习题,学生只是顺着题的定势思考,缺乏主动和多向思维。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课文,考虑哪点是重点,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和掌握。真正要动脑,动手认真实践。学生设计的作业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交换做。教师在检查作业的时发现新颖、巧妙、别具一格的作业设计时,让全班同学共同做,并对设计者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爱活动是小学生的特征,我抓住这一特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板手抄报、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自己设计内容、花边、刊头、谁设计的内容丰富新颖,教师加以表扬鼓励。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促使了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