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贸易公司融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子公司的服务对象
按照“指引”的规定,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客户应为商业实体、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法人或组织,以及可投资资产高于100万元的高净值自然人客户。可见重点是服务产业客户和产品客户,其中产品客户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渠道的高端个人客户[5]。
商业实体:主要提供基于期现结合的合作套期保值、定价服务、仓单服务和基差交易服务等全程综合性业务服务;
金融机构: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基于风险规避、市值管理、自营等业务的合作套期保值、定价服务和基于产品投资需求的定价服务、仓单服务、基差交易等综合服务支撑;
投资机构:主要是提供仓单服务、基差交易、定价服务等服务支撑业务;
高净值自然人客户:主要提供基差交易业务;对于产品客户集合管理计划则是提供定价、仓单、基差交易与合作套期保值的综合服务业务。
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的案例
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主要是围绕产业客户或产品客户进行仓单、定价、合作套保等期现结合业务。下面通过“融资贸易服务项目”案例进行分析:
1项目名称
A期货公司对B物资贸易公司为C电缆生产企业提供融资贸易服务的风险管理项目。
2背景
A期货公司在对B物资贸易公司和C电缆生产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过程中,发现B物资贸易公司和C电缆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基础上,存在各自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优势,具体如下:
C电缆生产企业的需求(1)缺资金,资金成本在10%以上,且手续繁杂;(2)缺风险管理,签订合同后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其收益,需要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3)缺原材料供应和物流配送,因资金和节约成本而提出的签订合同、采、产、配送、资金回笼的一条龙服务;(4)缺专业人才,包括避险人才和产品创新协调等专业人才;(5)缺专业服务支撑,特别是在定价、风险管控、产品创新、融资服务、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支撑。
B物资贸易公司的需求(1)缺客户资源,特别是需提供综合服务的客户资源;(2)缺风险规避策略和专业人才;(3)缺专业服务支撑,特别是在前期调研、产品定价、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效果评价、咨询协调等方面的服务支撑。但是,B物资贸易公司可以提供原材料供应的“贸易融资”服务,具有资金成本优势和融资规模优势;可以提供物流配送与资金回笼等综合服务支撑。
A期货公司的特长(1)可以提供B\C供求双方资源对接与整合;(2)可以为B物资贸易公司提供“前期调研、产品定价、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效果评价、咨询协调”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服务支撑;(3)可以为B\C双方提供“风险规避策略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支撑;(4)可以为B\C双方提供专业风险管理咨询服务;(5)协调双方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疑点、难点,最终达成三方合作共赢。
3业务解决方案
经三方友好协商,最终达成期货公司、物资贸易公司和电缆生产企业三方共赢的“融资贸易服务模式”,开创了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服务业务的新纪元。具体业务解决方案如下:
A期货公司为B物资贸易公司金属铝融资贸易服务项目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具体包括调研、定价、避险策略等;为C电缆生产企业提供采购定价、风险规避策略咨询等服务。
B物资贸易公司为C电缆生产企业提供1亿元贸易融资服务;按照固定价格(长江现货物资均价上浮100元/吨)提供铝锭3000吨和铝杆3500吨分四次供货;提成品验收、物流配送、资金回笼等综合服务。
C电缆生产企业需为B物资公司提供20%的预付保证金。
具体条款(1)B物资贸易公司为C电缆生产企业提供1亿元贸易融资;(2)C企业为B公司提供20%保证金,即5000万元;(3)B公司为C企业按照合同签订日后5个交易日长江现货钢材价格上浮100元的固定价格供货,四个月分别按2000吨、1500吨、1500吨、1500吨比例供货;(4)融资贸易账期内年利率为基准利率(6%)上浮40%(即8.4%);(5)供货时间为2013年1月5日至2013年4月5日;(6)项目回款时间为2013年6月5日;(7)手续费为合同金额的1%。
4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
针对B\C双方关注的问题,A期货公司提出各项具体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风险控制问题线缆企业关注价格波动风险:可以固定价格供货或期货套期保值下的分批供货模式;物资公司关注的违约风险,可以采取银行承兑汇票(50%保证金)、国内信用证(20%保证金)、银行保函(10%保证金)、联合账户(不用保证金)等方式解决;物资公司固定价格供货风险,可以采取全额现货一次采购、分批配送(资金占用大)或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分批供货方式解决。
定价机制问题经三方协商,最终确定资金成本为基础贷款利率上浮40%;原材料采购价格锁定长江现货未来一周日均价格上浮100元/吨;预付款20%;争取优惠付款条件,结余利润双方共享。
咨询服务问题A期货为双方提供资源共享、前期调研、方案洽谈、双方接洽、签订合同等前期投资咨询服务;提供供货方案设计、预期效果方案设计等产品设计咨询服务;提供每日交易策略、动态风险诊断、套期保值交易策略追踪、专题策略报告、项目执行结果评价等特色规范服务支撑;提供拜访、座谈、新产品推介等持续跟踪服务。
5期货公司收费项目
通过“融资贸易模式”确立的“三位一体”的产业客户风险管理服务模式,是在定价机制、融资服务、期现结合、贸易生产结合等咨询服务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期间实现了产融结合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
项目咨询、策划、产品定价服务收费(1)全年向B物资贸易公司收取项目咨询、策划、产品定价等一次性专项费用100万元。(2)针对每个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资源共享、业务衔接等合同签订前的咨询服务项目,收取该项目毛利的20%作为项目咨询、策划费。(3)根据项目所处的时间和市场环境,提出具体的产品定价方式和操作模式,收取产品定价费用,每次2万元。
日常咨询服务费(1)向B物资贸易公司收取“套期保值交易策略(日报)、套期保值动态风险诊断(周报)、套期保值策略追踪(月报)、套期保值专题策略报告(事件)”等定额咨询服务费用20万元/年。(2)向C电缆生产企业收取“套期保值交易策略(日报)、套期保值动态风险诊断(周报)、套期保值策略追踪(月报)、套期保值专题策略报告(事件)”等等定额咨询服务费15万元/年和单次创新产品咨询费3万元/次。
专题评价费用(1)为B物资贸易司提供针对具体项目的项目执行结果专项评价服务,每次收取5万元咨询费;(2)为B物资贸易公司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执行效果提供年度专项评价服务,收取30万元咨询费。
专项培训收费根据市场推介的需求,联合交易所、行业机构举办具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会,收取一定培训费用,培育目标客户,提升公司影响力。
结束语
关键词: 进口业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156-02
0 引言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风暴的不断蔓延和深化,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我国外贸企业开展的进口业务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增长放缓的影响,许多外商和国内工厂的突然破产和倒闭,使进口业务的风险越来越大。进口业务主要是指我国境内公司向外商购买货物和劳务。其中,进口业务是指需要进口某些货物的公司,出于某些原因不能自主进口货物,需委托某些公司,如物流公司、报关公司、外贸公司等代为办理进口贸易业务。在进行进口业务过程中,人作为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的中间人,在操作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但一般不承担信用、汇兑和市场风险,不拥有进口商品的所有权。由于自营进口业务对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开展业务,因而我国绝大部分的外贸企业都以进口业务为主,而业务的风险相对其他业务性质的进口业务风险较大。
1 进口业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
1.1 外商违约造成的风险 制衣工厂A需要进口一批棉纱,但由于没有进口棉纱的配额,只能找贸易公司B帮忙,公司B收取1%的手续费,合同生效后,B公司帮忙从巴基斯坦的C公司代工厂A进口一批棉纱,价值60万元。B公司开具45天的信用证给外商C,由于业务不垫款的原则,B公司向A工厂收取80%的预付货款,待收到货物后再支付余下的20%。货物到港后,工厂A待卸货后,直接在码头把货物拖走,待工厂A公司打开货柜检查货物时,发现货物的数量与合同不符,部分货物只是用纸来填充空位,工厂A马上拍照留存证据,要求B公司马上处理。B公司与外商C交涉时,外商否认短装而且拒绝赔偿,原因是没有第三方机构如商检机构或保险公司证明货物的数量与合同不符,只有工厂自行拍照不足以证明。双方交涉无果,信用证到期后,B公司只能如期支付外商货款,工厂A由于货物数量和合同不符的原因也拒绝支付余下货款,因而贸易公司损失严重,损失15万元。
进行进口业务的过程中,外商提供的货物的规格、质量和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是非常常见的。表面上看,进口业务因为不垫款的原因,外贸企业没有资金风险,对双方出现的纠纷也不负任何责任,但是现实中的业务情况也多种多样的,哪怕是信用记录一直保持良好的旧客户,也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计的情况。现今外贸环境严峻,许多国外供应商会突然一夜间倒闭,而且与外商的联系方式比较单一,难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外商若违约的话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外贸公司业务操作不规范造成的风险 A公司从外商B进口一批货物,由于操作员是新人,填写相关单证时不认真,填写错误,向海关申报的数量和到货的数量完全不符,申报数量是16850kg,货物实际到港后海关过磅称重时数量是19850kg,海关怀疑外贸公司有少报的嫌疑,因而对外贸公司的海关信用评级进行重新考核,并加强对该公司货物的检查,这将大大降低了此外贸公司货物的通关流转速度,也同时降低了外贸公司的信用。
一个小小的错误足以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对外贸易的涉及的单证较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若操作员操作不规范或者不熟悉,将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在某些商品价格波动时期,某些外商想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公司,外商会想尽办法在外贸公司开具的信用证中寻找错误,可以就某些错误拒绝交易。因而若外贸操作员填写错误,则对公司造成巨大的金钱损失和信用危机。除此以外,由于外贸行业竞争激烈,某些外贸公司为了争取订单,只要求客户支付开证的保证金,其余货款由公司付垫,待货物到港交割后,再支付余款。但若行业不景气、市场情况有所变化或客户有经营困难,客户则会以各种借口延期付款,或少付款甚至拒付,致使形成货款拖欠,甚至使外贸企业血本无归。
1.3 外商延迟交货或无货可供造成的风险 任何市场都有旺季和淡季的时间,某段时间化工原料市场行情较好,A公司决定向银行融资,向B公司进口一批化工原料,采购价格为每吨9100元,市场价格是每吨10200元,但由于当时刚好碰上外商所在地区的物流系统出现故障,物流航次安排不当,货物无法如期交货,最后延期了一个半月才能把货物送到,但此时化工原料的价格已出现严重下跌,之前与该贸易公司约定购买货物的国内工厂对货物的延误交货表示谅解,但货物的价格则要按现行的原料价格购买,现行的价格已跌至每吨9500元。尽管表面上看该贸易公司没有产生亏损,但由于A公司向银行进行融资,融资的费用较高,最后,该公司尽管没有亏损但收益也和一般。
【关键词】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潜在风险,对策,液体石化产品
一、前言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主要目标之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指导思想和目标均强调了要加强金融与实体的合作,控制金融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然而融资难题一直困扰着其发展。积极发展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 促进其快速成长, 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物流与金融的业务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目前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现实中物流金融的发展与理论研究脱节,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结算方式、融资模式方面,基本上是定性研究,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金融环节的不畅通、信用体制问题使物流企业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物流企业为了能够争取到货源,往往接受借贷企业提出的许多简化的操作流程给自身带来很大的风险,金融机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国内对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还很不充足。
本文基于液体石化产品行业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研究物流金融业务中各方面的风险,弥补国内外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理论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
二、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因各自发展的需要而相互融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它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工具,对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多种多样,包括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模式和物流仓储金融模式两种情况。
(一)物流企业自营模式。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是指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向其进行一定信用额度的发放,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发行、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保证放款企业对质押贷款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风险。
(二)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液体石化产品行业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现实中也常常称为存货质押融资,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如液体石化产品)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押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仓储公司)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与银行共同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例如某借贷企业(如信德贸易公司)需要向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贷款8,000万元,信德贸易公司在某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恒源仓储公司)存有液体石化产品混合芳烃10,000吨。由信德贸易公司、工商银行和恒源仓储公司共同签订《动产质押三方监管协议》,协议规定信德贸易公司同意将上述货物质押给工商银行,由工商银行向信德贸易公司发放贷款,由恒源仓储公司向工商银行出具《动产质押专用仓单》,并在储存该批货物相应的储罐上作好标记,并在内部管理系统登记该批货权属工商银行所有,信德贸易公司将分批或一次性向工商银行偿还贷款,恒源仓储公司必须凭工商银行出具的《部分解除质押通知书》或《全部解除质押通知书》放货,直到贷款还清,利息、手续费全部结清,货物发毕时止。
三、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潜在的风险
以金融机构(银行)为风险承担主体,将风险分为三大类:
(一)借贷企业资信风险,包括质押物、借贷企业财务状况、信誉状况和借贷企业成长潜力;
(二)银行操作风险,包括信息系统及技术的保障、人员专业素质;
(三)物流企业监管风险,包括经营实力和技术实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风险防控措施与建议全面的风险分析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价、管理计划、应对计划、风险控制及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步骤。
金融机构(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是防止出现不良贷款的重要保证,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运作,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管理内容。目前物流金融业务尚缺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上述风险缺乏细致的分类辨别,对风险的度量缺乏科学的方法,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因此,有必要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进行体系构建。
四、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物流金融中的风险管理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树立全面和辩证的风险管理观念,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既要看到机会,又要看到风险。结合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与基于动产(液体石化产品)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风险分析,主要从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操作监管风险、市场风险方面来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一)法律政策风险防控。物流金融中的法律政策风险主要在于动产的所有权归属的规定。由于物流金融涉及到金融机构、借贷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三方主体,质押物的所有权在各方之间流动,可能会产生关于动产质押物的所有权的纠纷。此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物流金融业务中条款的规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物流金融实施的风险。鉴于此,要想控制物流金融中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查处在物流金融中的违法行为。
(二)道德风险防控。信用状况良好是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金融机构业务实施重点、专业人才等方面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借贷企业的规模、信誉、经营状况等都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地执行监督者的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全面评估借贷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信用状况,调查企业近年来的生产运营、金融负债以及偿还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强对自身人员的监管与培训,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物流金融方面知识的培训,制定员工工作纪律,实行多级审批,不定期对物流金融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避免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操作人员内外勾结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操作监管风险防控。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金融机构与借贷企业的中间人和担保人,应当具备良好的企业信用、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激励机制,实施先进的物流金融服务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指定专业监管人员从事物流金融业务,制定监管人员准入要求,监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学历、从业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制定规范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等内控管理制度,包括入库和出库流程中的交叉检查、定期抽查、巡检,建立与完善应急预案;开展金融物流培训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同时与金融机构(银行)加强沟通,完善信息收集渠道,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人员应及时了解客户的企业经营状况、货物销售情况等信息,及时了解质押物的市场行情;定期盘点,以减少货损货差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分散风险。
(四)市场风险防控。液体石化产品存在数量大、市场价格波动大、货值高的特性,液体石化产品作为质押物的市场风险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时需要重点考虑防范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需及时了解质押物的市场行情,通过对行业内专业人员的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参考当前市场行情来准确定位市场价格。
六、结语
总之,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新颖的模式,无论是何种模式均必须加强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把风险防范与控制提到首要的位置是金融机构(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借贷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预测,2007年第1期:49-54
[2]李海波,梁晓璐,安伟.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风险控制.物流技术,2014年第33卷第1期(总第304期):238-241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防范策略
一、上市公司的主要舞弊手段以及案例分析
(一)虚增收入及少计提坏账准备
虚构销售是公司造假最惯用的手段,用来增加营收入或者减少成本和额外的支出,而虚构销售往往涉及的金额巨大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键桥通讯在2009年至2012年间,虚构了四份合同,而签约后并未履行便确认收入的合同有六份,四年间一共虚增的营业收入为3404万元。在2009年,键桥通讯向广州炜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采购价值756.11万元的存货,但是对应的应付账款却为884.655万元,这之间虚构的存货成本为128.544万元。既然存货成本增加,那么营业收入也会增加,利润也会增加。上市公司的业务繁多,特别是应收应付款项的凭证尤其多,审计人员采取的是抽查方式,几份凭证的数字与事实不符很难发现。
(二)出口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造假
南纺股份在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虚增的利润高达3.44亿万元,而实际上是五年均为亏损,按真实的业绩来看,股市上应该早就不存在南纺股份了。南纺股份除了运用虚构交易等惯用手段,作为进出口贸易公司它还在税款上造假,骗取进出口税。据调查,在2010年至2011年出口货物的单票中就有五十四份为造假,涉及的税款快达到两千万。在造假技术纯熟的现在,伪造的单据只靠人的肉眼识别很难辨别出来。而仅是伪造单据很容易被发现,现在的企业有了更高明的手段,用假的业务来开出真实的发票。
(三)掩盖关联方交易
随着经济的多元化,企业间的关联方交易已经很普遍。关联方交易能够充分地使内部资源得到优化的配置,降低成本,以达到资本运作的目的,但在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这个也成为了企业调整利润、掩饰企业问题的手段。利用关联方虚构销售或者使关联方交易的非关联化来操纵利润常见,但关联方交易的非关联化,审计中介机构等很难发现的。
普洛药业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4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54%,而在营业收八中有4447.48万元是通过掩盖关联方交易而虚增的,因此多确认利润为213.44万元。普洛药业先将货物销售给某个贸易公司,该贸易公司再销售给其的关联方,其关联方再将同
批货物销售给另一个贸易公司,最后再由这个贸易公司销售货物给普洛药业。根据证监会调查,这些贸易类公司与普洛药业的这些业务并没有实际的货物运输,而同
批货物只是经过了贸易公司其实质也是关联方交易,属于合并范围的交易,在合并的财务报表中应当予以抵消,而普洛药业披露的年报并未进行抵消。
二、舞弊的原因
(一)为了取得上市资格。股权融资的低成本高收益使得许多企业费尽心思地去取得上市资格,高管人员们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发展壮大企业,而是如何通过最简便的办法来拥有上市的资格。有些企业甚至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报告均存在重大的舞弊现象,企业上市的决定只是为了利润,改变企业亏损的状态。亏损了几年的企业是不可能仅因为资金充足能够盈利的,企业更需要的是有能力的管理者领导企业以及优秀的员工。
(二)粉饰财务报告以避免退市。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都是亏损,那么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即ST制度。如果企业在亏损了两年之后再亏损则其股票的流通会被暂停。虽然这些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市场活跃起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能够切实维护到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这个制度显然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舞弊造假的动机,反倒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增大。
(三)地方政府监管不严。企业的规模、利润等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不少官员为了增加本地的生产总值而与企业勾结,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睁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助企业造假,并没有很好的履行政府的监管职能,督促经济健康的发展。
三、防止上市公司舞弊的策略
(一)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上市公司应改变传统观念,实行分级管理,采取正确的平衡观点,挖掘无形资源,促进员工资源增值,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实施内部控制,提高员工风险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内部控制不仅要强调强制性规定,还应该提倡指导规范,并鼓励员工自我控制,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以培养适应性学习能力为主线,促进企业发展。上市公司要改善内部控制、遏制财务舞弊,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消除欺诈动机,降低财务欺诈行为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外贸企业 转口贸易 行为分析
一、企业操作流程
假设A公司,在香港的两个关联公司(B公司和C公司),境内供货商D公司,实际的出口对象为境外终端客户E企业。则A公司本可从境内供货商D公司购货后以自身名义直接出口给境外E企业,通过以下操作流程可改为转口贸易的形式完成: A公司先与香港关联B公司签订转口购买合同约定购入相同货物(①),同时以自身在境内银行的授信开立远期信用证(或类似融资产品)支付B公司(②), B公司在拿到支付担保后即在香港银行贴现,获得低息贴现贷款,而后B公司以此资金向境内供货商D公司购货(③),D公司出口货物给香港B公司(④),B公司在得到货权后即交付给A公司,A公司完成转口购货过程(⑤);之后,A公司与境外关联C公司签订转口售货合同赊销卖出货物(⑥),香港C公司在获得货权后即将货物卖给境外终端客户E企业(⑦),从E企业收回货款后(⑧),C公司将资金汇给境内A公司,A公司完成转口售货过程(⑨)。经企业反映,这种操作一来可以享受境外(香港)低息的信贷资金,二来可将本该由自己进行的出口转移到境内供货商D公司,可规避潜在的出口无法及时获得退税的问题。操作流程详见下图:
二、转口替代出口的原因分析
融资成本低和避免退税时间占用是企业的主要两个动机。采用传统的出口模式直接在国内购货并出口,若企业资金紧张,购货资金需要在境内银行融资,则须承担境内贷款较高的利息成本,而且还需承担出口后暂时不能获得退税资金的时间占用,利用香港两家关联公司转口形式进行买卖,一则可以通过境内叙做银行贸易融资境外贴现享受境外低利率的贴现贷款,二则可以将出口退税的时间占用转移给供货商,由于此种操作模式的境内供货商多为生产经营综合实力较强的实业型企业,资金相对宽裕,在可以顺利售货的情况下,也愿意接受出口退税的时间占用,故此模式具有可行性。
三、转口替代出口的跨境影响
(一)虚增转口贸易规模
由于货物本可一次性出口,改用配套转口操作后,会在原来出口货物的基础上衍生一笔转口贸易,虚增转口贸易规模;
(二)加大非必要的跨境收支资金规模
本来出口、收款的简单模式增加了转口贸易,转口贸易造成相等规模资金的一出和一入,由于资金的支出采用远期融资,该模式会加大即期资金的净流入和未来资金的净流出。
(三)转口贸易货款回收存在一定风险
在贸易公司较多,进出跃的地区,可能存在这种模式,由于境内供货商多为异地企业,该模式会加大本地转口贸易量,且转口贸易先支后收,因为货物最终由本地企业的境外关联公司售给终端客户,本地企业实际上还承担了货款不能按时回收的风险,因此,应该引起跨境监管的关注。
(四)对此类企业问题的现场核查存在难度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指国际贸易中银行为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各种融资性业务,其作用是解决国际贸易中资金的缺口。该业务利润率高、持续性强,综合收益可观,是现代银行高效利用资金的一种方式。国际商会的研究显示,全球国际贸易额的90%以上依赖贸易融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取得了稳步发展,在金融体系和对外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局限,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
(一)融资规模扩大化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13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 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7.9%。银行纷纷看好并抢占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中国银行为例,2013 年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42 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02%。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发展与国际贸易融资有着明显地正比关系,进出口的发展与国际贸易融资相互促进,既推动了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量,也增加了银行大量的中间业务。
(二)融资方式多样化
为了满足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和出口商的需求,我国银行业在融资业务中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归纳起来有六类,即货权质押授信业务、退税托管贷款、信用险项下融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供应链融资。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统一授信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和个人的融资业务能够统一规范管理,在授信额度内可以快速、便捷地办理融资业务,满足了融资的实效性。目前信用和资产融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最常见的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通过授信开证和进口押汇等方式融资,而出口商通过红条款信用证融资。其他如保理业务、跟单托收业务、出口代付业务、进口保付业务等,如今也已经被大部分银行所采用,提高了我国银行的收入水平和进出口企业的支付水平。烟台一家贸易公司,出口额不到200万美元,在2013 年7 月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投保便利融资270万美元,大大改善了公司资金流动状况。
(三)融资地位增强化
我国的各大银行在注意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后,对运作方式和机构设置进行很多有益改革。比如中国银行为了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地位,其国际业务部在2011 年就和信贷部结合,通过国际结算业务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功能,提升了银行在国际贸易方面融资的专业性,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强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力。2012 年工商银行山东分行在多地推出同业国际结算业务,力求扩大基础薄弱客户授信额度限制,拓宽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渠道,增强市场份额。2013年8 月2 日,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建立“商贸通、资本通、财富通”体系,并把该体系放到重要发展战略高度,助力企业对外贸易融资。
(四)融资风险复杂化
国际贸易融资时刻面临着诸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之类的风险,且表现为不可预见和复杂化的特点。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长期的低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部分出口依赖型企业因国外经济不景气,被迫取消订单,引发资金链的断裂,丧失偿还能力。另外有些企业为获取银行融资使用财务造假、贸易欺诈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尤其是2005 年5 月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而且我国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发展水平距欧美还有很大的距离,汇率风险在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融资。2014年5月4 日,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提到了2014 年一季度中国又遭遇11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共27 起贸易调查,同比增长了23%,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所导致的困境也无时无刻不加重着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
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银行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无时无刻不在和风险打交道,因此银行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风险管控体系。我国的银行在对央企、大型国企等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中,经常会忽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在授信额度上往往容易放松,有些情况下还会违反国家相关财务制度,对企业的账户、现金管理进行违规操作,以谋取一些短期利益。2009 年2 月12日,中铝集团宣布对力拓公司展开收购,在融资环节,银行的风险管控部门未对并购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而中铝集团又有着较深的国家背景,四大国有银行向其提供了210 亿美元的贷款。同年6月5 日因力拓单方撤销协议而终止并购,银行因此承担了巨额坏账。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相关手续过分教条化、形式化,只注重实物担保,对企业的一些较为个性化的担保物,如应收账款抵押、出口退税抵押等,则较为忽视。这样一来虽然银行规避了很多风险,但长期来看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是起限制作用的。银行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我国当前银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进出口企业信用水平较低
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年我国贸易合同的履约率约为50%,商业信用整体水平较低,另外信用体系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很多国际贸易的纠纷就是源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的时间不长,信用数据库相对缺失,信用咨询和评估机构也比较少。在国际上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掌握了全球大量外贸资料,可以做出相对准确的信用评级,而我国虽也有一些专业评级机构,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经常饱受质疑,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比如2004 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的押汇业务,设计初衷是帮助企业融资进而扩大国际贸易额,但由于相关信用评估的不准确和一些进出口企业逃避还款的侥幸心理,银行贷款经常无法如数按时收回,使银行蒙受损失,进而对这些国际贸易公司今后的贷款都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国际贸易的融资离不开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因为脱离了信用,许多融资业务的基础就被动摇了。
(三)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普遍缺少抵押资产
据海关统计,2012 年和2013年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贸易额均超过了我国贸易总额的60%,轻工业、小商品等出口产品几乎全部出自于中小外贸企业。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中有超过80%的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中小进出口企业可以更灵活的利用地方资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外贸服务,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这些企业往往缺少能够抵押的资产,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上很多程度要依靠民间借贷。2014年5月2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只有12%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正规借贷,无法获得正规贷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合格的担保物。而全国民间有息借贷平均利率为36.2%,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因为在正规金融机构贷不到钱,不得不转投民间金融机构,因此需要承受高额的资金使用成本,加重了其贸易负担,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外资银行开始挤占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市场
外资银行自2006 年12 月可以在华开办人民币业务以来,逐渐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产生了冲击。2014 年6 月3 日在上海举办的“国家使命:上海自贸区与金融创新”论坛上,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还要继续对外资银行放宽限制,扩大金融改革成果。自贸区的这种情况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国家开始鼓励外资银行参与到中国的经济里来。由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福费廷业务较少,外资银行恰恰利用了这个机会,加大力度在国内进行业务宣传,再加上外资银行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年的业务经验,融资产品和服务也比较成熟,在抢占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占有一些优势。2002 年,南京爱立信公司提前偿还19.9亿元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贷款,继而转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贷款合同,事情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资银行无法提供爱立信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所需要的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
(五)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缺乏创新
虽然我国银行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种类与日俱增,但其本质上仍然大都以传统的如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同质化相当严重,这些传统融资业务约占对外贸易融资总额的70%。然而目前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更多更复杂的贸易方式,比如供应链产品融资、福费廷渐渐成为主流。这些先进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资银行融资业务的开展,更制约了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规模,尤其是对资金水平较差的中小进出口企业非常不利。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里国际业务比重已经升至约50%了,这也就说明了国际融资业务是银行未来重要利润点。欧美发达贸易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着的贸易融资产品,要求我们国家的银行也要在银行结算方式、融资产品上开拓创新,跟上时代步伐。
三、完善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一)增强银行内控体系建设,提高信用风险管控水平
伦敦第一家银行在1990 年取得ISO9000质量证书之后,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纷纷通过了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ISO9000 质量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这些欧美银行的融资效率,更快捷地向客户提供了服务,并满足了国家金融监管的需求。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应该在以下具体方面努力提高:一是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标准化风险系数、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项目的事中和事后检测;二是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审贷分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三是对于中小进出口企业则可以建立授信的单独快捷通道,简化程序和步骤,满足其小额短期贸易融资的时效性。
(二)完善进出口企业的信用
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除了银行应该加强内控外,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企业和个人往往缺少信用风险观念,而信用管理也未被大部分企业所重视,国家也缺少这方面的监控数据。首先可以根据进出口企业的信用状况,对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实行有区别的利用,让银行更有效地管理风险。另外,建立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系统,使用各大门户网站和进出口产业专业服务网站进行定期公示,为进出口企业和银行提供有价值的信用信息。只有信用环境改善了,银行的内控体系建设才会显示成效。
(三)增加抵押融资方式,增强进出口企业活力
在目前买方市场情况下,货到付款和赊销等销售方式成为主流,应收账款成了企业一项庞大的资产,因此,银行可以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扩大国际贸易融资规模。为了管控风险,银行可以用资产证券化、再担保等方法来处理。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所占比例会不断扩大。另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抵押融资,加入了信用贷款的理念,以出口应收账款为基础,将信用保险赔偿权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在这个过程中,出口商无需提供实物抵押,提高了融资效率。再者,信用风险被转嫁到保险公司,也避免了银行在将来面临坏账的危险。
1997年7月,量子基金联合老虎基金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其后企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调动大量外汇储备,加上当局大幅调高息率,使的操控这笔资金的拥有者的计划没有成功,但高息却使香港恒生指数急跌四成,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港股期货,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获利。1998年8月更大的资金量开始冲击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然而,中国政府、香港政府却在1998年8月入市干预,令其同时在外汇市场和港股期货市场损手。虽然这一次运作两大基金没有获得足够利益,但是却一举摧毁了亚洲四小龙经济体的三个经济体结构,多年未曾缓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冲基金的结构模式及运作和对经济体的影响:
一、富人俱乐部—对冲基金构成
对冲基金一般以私募为主,由于对冲基金不是向社会公开销售而是直接销售给投资者,而各国均对私募基金没有有效的监管法规,以金融体系最完善的美国为例:美国对私募基金没有要求其公布投资的详细目录,只是对投资私募基金者的的收入及资产有相关要求:个人投资者最低进入门槛最近两年年收入不得低于20万美元,如以机构名义参与则需净资产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由此可见国外对对冲基金冠以“富人俱乐部”是名不虚传的。
二、对冲基金对经济体的影响方式及
基金公司轻易不会对哪个国家的经济进行攻击,他们平常掌控数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地的资本市场及实体企业投资,一旦某一经济体出现大的经济不稳定因素或者政治风险,则立即开始联合调动资金进行毁灭式操作获得利润,不管他们操作是否成功均对所在经济体造成巨额损失。
三、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方式
1.虚构贸易。与国外贸易公司合作通过国外贸易公司与国内贸易公司虚构合同将美元转换成人民币在国内市场投资获利后再以国内贸易公司违约将本金和利润以合同款、违约金转出。
2.产业投资。基金机构通过在国内有公司的跨国公司以贷款方式将资金转换成人民币进入国内后进行操作,获利后将资金以本金加利息或者贸易方式转出国。
3.QFII方式。借道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QFII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股市的主要投资者,资金进入国内后与国际投行合作根据需要调动国内市场的信用等级,短线操作模式日趋明显。
4.地下钱庄运作模式。因地下钱庄游离在金融体系监管之外切费用低廉手续简单,但是因为其风险过大一旦发觉资金将会全部被冻结。所以这一方法一般是配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四、对冲基金的的破坏性及简单的监管对策
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约是3万亿美元,这么庞大的外汇储备决定了一旦对冲基金对中国动手其规模将会是空前的!据有关数据统计2009年国际对冲基金在香港囤积了2000亿美金,但是到2010年时暴增至3500亿美金。这些资金大多通过QFII模式投资在中国股市和或者其他不动产。按照国际外汇交易规则这些资金将一旦做空人民币将会摧毁中国的外汇储备,因为这些资金累积到现在起码也累积到6倍以上的杠杆效应也就是1.75万亿美元的资金效应。
人民币汇率波动一直与美元呈反向波动,但是这一现象却在2012年年底打破了: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走强。这一违背国际交易市场规律的现象应当值得我们相当的重视与警惕。这极有可能是国际对冲基金在买入人民币而且是大量买入才会造成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这如果是对冲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挑战前的前兆的话,那可谓是十年磨一剑了。这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呢。
1.人民币需求暴增。
2.人民币汇率体系终将会被国际资本冲垮,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进程将会加快,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人民币资本项下开始自由兑换后的市场反应,那就是缘于汇率断层的价格体系全部崩溃,中国的国际贸易将会重组新的格局,比方说宝马3系在中国是38万人民币,现在折合美元是6万美元,而同样的车在欧美市场只要3万美元,这之间的价格断层将会逐渐磨平,至于中国楼市无疑走向崩溃,这种房价完全就不是一个房价,而是一个资本炒作的工具。
3.是中国将陷入长期通缩,因为真实的财富都被美元搜刮一空。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国际游资却不会因为我们处于初级阶段就对我们手下留情。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以加强我们对对冲金融基金破坏性的风险防控:
1.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建立独立的、跨市场的对冲基金跨境流通实时监测系统。
2.经常性组织相关机构、公司集中学习研讨对冲基金问题。创造条件与国际相关机构深入研讨对冲基金问题及风险防控问题
3.可以考虑承认对冲基金等法律上未明确禁止性规定的投资机构的合法性,在合法的前提下鼓励其在中国市场进行长期和低风险的投资。
论文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即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利用国外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务件,延长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期限)属于总行统筹管理的业务。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
论文关键词:银行 贸易融资 现状 情况
一、我国贸易融资现状
国际贸易融资是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与其它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有的银行设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主要的业务就是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其业务收入可占到银行总收入的八成。此项业务的发达程度与否,已被视为银行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资金扶持和贷款投向普遍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担保难的发展困境。由于受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条龙式专业化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华夏银行就推出了这样的一系列创新产品。比如针对台资企业推出的两岸汇划直通车、美元汇款全额到帐和去年推出的出口票证通等等。其中,出口票证通是以出口收汇权为担保,为客户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和进日开证服务,组成以应收帐款权益为保证手段、还款来源的业务,也就是说基于应收帐款基础上的贸易金融服务,这是在物权法基础上的一个业务创新,也体现了进出口贸易的自偿性特点。还有近几年推出的华夏贸易宝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出口结算环节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而推出的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和信保融资四种出口贸易融资产品的组合套餐,这是第一期,第二期还要推出进口产品的服务组合就是在进口环节对进口商进行金融产品组合,进口商可以从产品组合的篮子里选择能够适合他们需要的服务以及产品组合和打包。
众所周知,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内各商业银行都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列入重要发展内容。据统计,股份制商业银行近50%的中间收入是国际业务带来的。而贸易融资业务能促进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开展,进而拉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贸易融资以其在风险资本占用和交叉销售等方薅的优势,正日渐成为各家银行竞相发展的业务重点之一,已成为各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外资银行首先是在中国开展跨国公司的国际结算,然后是做所有外币的贸易结算,接着是傲中国公司的本外币贸易结算,现在才开始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有相当的市场实力和产品优势,比如在上海地区,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国际业务是被外资银行瓜分的。
中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很早就和外资银行直接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中资银行逐渐提高了能力,外资银行也了解了中国。不过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整个盘子也越做越大,所以中外资银行更多的是处于发展状态。并没有太多的激烈竞争。
二、我国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反映的情况及对我国银行贸易融资的建议
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多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晶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收付,在结算的同时提供贸易融资已成为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做法,我们的银行对此要加以重视,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客户对外贸易的期限、支付方式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并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做法,将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与新的融资方式融合起来,这样,即能树立银行的品牌,又可战领市场先机。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投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理财活动的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提高经济效益的行为。
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只有纳税人才需要进行纳税筹划。纳税筹划是不违法的。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税法许可下,利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设计筹划尽量使自己的纳税负担最轻,是企业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财行业。纳税筹划的目的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应该仅仅是减轻税负或少缴税,应该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统一,为公司整体战略目标服务。
基于上述理解与认识,对于纳税筹划的涵义,可以总结为在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依据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原则,规范公司自身纳税行为,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科学安排经营、投资、理财活动,降低税负增加企业竞争力。
纳税筹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具体税种进行筹划,比如围绕公司增值税具体阐述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法,围绕公司所得税具体阐述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等。另一种是围绕公司经营活动的不同方式展开筹划,比如公司融资管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投资管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等。
下面就某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所涉及的主要税收和进行纳税筹划的经验,结合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和组织结构等实际情况,重点对该公司的增值税进行筹划,并指出该公司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对策。
一、该公司纳税筹划的环境分析
(一)基本情况
某进出口贸易公司是某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出资设立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和技术咨询等。公司拥有一批既懂船舶技术、又熟悉外贸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船舶和船用设备等各种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自1993年成立以来,受某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船厂的委托,公司成功地了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拖船、工程船、渔船、游船、驳船等各类获得GL、LR、DNV、ABS和BV等船级社认可的出口船舶近200艘,产品销往欧、亚、非和大洋洲多个国家。
(二)该公司涉及的税收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个调税、印花税、房产税、所得税等税种。
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该公司的一般纳税流程为:企业按月在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确定当月的应纳税额,并填报纳税申报表;公司根据应纳税额向税务部门缴纳各项税额;税务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税务核查,不同的税种,其纳税流程也不尽相同。
二、该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策略
(一)税负转嫁的策略
该策略适用于企业集团范围以外的业务。税负转嫁主要是通过降低对外销售价格,减少对外销售收入的方式减少当期销项税额,进而减少当期应纳税额。减少收入必然带来利润的减少,那么既要减少收入,又要保证利润不减少,就需要减少销售费用。所以,税负转嫁的实质就是尽可能地将销售费用转移给商家负担,从而通过销售价格的降低减少销售额,进而减少当期的销项税额。通常有直接让价和销售折扣这两种方式可以实现税负转嫁。直接让价就是直接将计划转嫁的销售费用通过让价转移给下家;销售折扣是把计划转嫁的销售费用通过销售折扣来处理。按税法规定: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因此,对于销售折扣额必须按规定在开具的同一张发票上注明清楚。在向下家收款时,还必须按折扣前的销售总价款收款,对于折扣价款部分在会计上通过应付款项来处理,并根据下家的具体情况支付促销费和返利。该公司进行船板销售时,通过让价或改用销售折让的方式操作,就可以把这部份的销售涉及的增值税转嫁给下家。该公司按平均年销售额6000万元计算,可转嫁税收6000×2%×17%=20.4万元,减少税负20.4/6000=0.34%。
销售过程中的运输杂费也是销售费用中比较大的支出项目。通常的销售模式有三种:提货制、发货制、送货制。该公司过去一直采用送货制的方式销售,承担了比较大的运费、装卸费、运输保险费、运输途中损耗等运杂费开支。由于这部分费用只能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而销售收入是需要征收增值税的,因此,从实质上来说,这部分运杂费同样还要承担增值税,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如果销售模式转变为以提货制为主的方式,原来由企业承担的运杂费也通过让价的方式转移给下家,对应的增值税也就转嫁出去了,按过去每年平均300万元的运杂费水平计算,可减少纳税:300万元×17%=51万元,经济效益很可观。
(二)延期纳税策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里对销售确认的严格规定,收入确认时间因结算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收入实现时间上可以进行筹划。如果在已经发生业务的情况下再来隐瞒收入延迟确认收入,将被确认偷税或逃税。因此,需要对销售业务进行事先筹划。应尽量采用先收款后发货的结算方式,避免提前开票,以免在未收妥包含税款的总价款之前纳税,形成垫付税款的损失。
(三)及时合法抵扣进项税额的策略
对于采购业务,多采用先收款后付款,先取得抵扣发票后付款。同时,要及时验证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和其他有效抵扣发票的真伪,不合法或没有抵扣效用的发票是不能抵扣的,必然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四)汇率选择的策略
根据税收政策的规定,纳税人运用外汇结算营业额或销售额,必须把外汇按市场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纳税人的营业额或销售额的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业务发生当天或当月1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进行折算,而这种折合率应事先确定并且在一年内不得变更。因此,选择恰当、适时的人民币折合率是增值税筹划的内容。如该公司某月15日发生进货成本100万人民币,销售收入为18万美元。当月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7.52,当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7.49。若按当日汇率计算:
某月销售额为18×7.49=134.82万元(人民币)
应纳增值税为134.82×17%-100×17%=5.92万元(人民币)
若按当月1日汇率计算:
某月销售额为18×7.52=135.36万元(人民币)
应纳增值税为135.36×17%-100×17%=6.01万元(人民币)
由于企业选择了销售额发生当日的汇率进行折算,此笔业务,企业可节税0.09万元(6.01万元-5.92万元)。
三、该公司的纳税筹划风险
前面就某进出口贸易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税负转嫁等策略。但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量的错综复杂,且常常会发生一些非主观所能左右的事件,这就使得税收筹划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实现既定的纳税筹划的目标,需要对筹划风险进行分析,并研究防范对策。
(一)不同税种之间的互相影响的筹划风险
对单一税种进行纳税筹划,可能是这个税种的税负减轻了,但却使其他一个或多个税种的税负增加,这样总体的税负可能增加,需要对总体的税负加以必要的分析研究。
(二)非税收益减少的筹划风险
纳税筹划时税负的减少可能带来成本费用的上升,也可能带来收入的减少。纳税筹划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
(三)事先筹划的风险
纳税筹划具有事前筹划性的特点,要求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前提下进行,而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具有时效性的特点,通常会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高速和完善。1994年以来我国税法的大框架没变,但微调一直不断;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不断变化中,也需要进行纳税筹划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分析并决策。
(四)纳税筹划遇到地方政策的反对
纳税筹划通常会使当地的税收减少,当地财政短收。当地政府显然不会支持这种纳税筹划的。
(五)把握税收法律政策的度
纳税筹划必须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运行,具有非违法性。虽然在理论上,纳税筹划与偷税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实践中要分辨某一行为究竟是不违法的纳税筹划还是违法的偷逃税却非常困难,一般是由税务部门来认定和判断,税务部门的认定和判断又随主观与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
四、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关注纳税筹划方案的综合平衡性
纳税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注重方案的综合性。
(二)关注税法的变动情况
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密切注意税法修正的趋势和内容并适时对筹划方案做出调整,以使自己的行为合法。
(三)纳税筹划要有步骤性
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应遵循渐进原则,不要奢望一步到位。对于关联计税价格的确定,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降低一点,通过一段时间,将计税价格下降到相对比较合理的水平。
(四)要与税务部门多沟通交流
由于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执法中的“决裁权”,有时,即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结果也可能因为税务执法偏差而成为一纸空文,或者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与政府及税务部门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纳税筹划作为纳税人的企业的一项基本权益,是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税后利润而做出的一种战略性筹划活动。它是公司财务战略和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竞争日趋公平和激烈的市场下,通过纳税筹划的手段达到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是目前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1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思路分析
1)避免外汇风险(回避外汇风险的发生即没有外汇风险的损失)。企业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运营目的,但外汇风险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损失。避免外汇风险发生就是在支付货币中选择本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企业就不会因汇率的变动而产生预期利润的波动,但是在签订合同时,选择本币作为结算货币要求企业在买卖双方谈判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可能因此会丧失一些贸易机会。
2)降低外汇风险(即在谈判中规避外汇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利益矛盾的始终存在,一方要是完全规避外汇风险的发生,另一方就是使外汇风险敞口在外。因此,双方在贸易谈判中要通过谈判将风险尽量减少。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用硬币作为结算货币,进口用软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原则,都是双方想要达到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使其不能如愿以偿。此时企业就要通过采用谈判的方式来减少外汇风险,其中进口企业可采用压价保值和提前或延期结汇的方法减少外汇风险;对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来减少产品利润的损失,但产品价格的提高须以出口企业较强的市场占有力为保证。
3)消除外汇风险(即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汇风险)。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波动,给外贸企业带来风险。因此,企业在承受损失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了对外汇风险的防范。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展了许多相应的金融服务业务帮助涉外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目前,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和融资方式可通过帮助企业资本周转和风险的转嫁的方式来消除外汇风险。在浮动制汇率下汇率的波动给这些外贸企业进出口带来了很大的汇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和贸易融资是现在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工具,也是他们现在选择的最好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但由于这些工具的使用中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因此,在选择金融衍生工具和贸易融资的同时还要对其使用成本与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以选择较为理想的避险措施。
2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工具分析
在以“避免外汇风险降低外汇风险消除外汇风险”为风险防范的思路进行风险防范方案设计时,以灵活的选择和使用结算货币来避免外汇风险;以提前或延期结汇的方式来降低外汇风险;以使用一些贸易融资方式或者金融衍生工具来消除外汇风险。目前,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金融工具和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1)出口押汇:是指外贸企业(出口商)通过向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全套单据后,银行凭所收到的单据向其提供短期融资的方式。出口押汇在各个银行所提供的融资期限不同,最短的是 15- 25 天,但一般在大多数银行是可以获得 3 个月以内的融资期限。这种融资方式对短期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客户比较适用,但无法解决企业对资金较长期限的需求。出口押汇费用:利率低于同期限的外币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2) 福费廷:本产品属出口信用证项下的融资品种。福费廷又称票据买断,是银行根据客户(信用证受益人)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要求,在开证行或保兑行或其他指定银行对远期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承兑后,对该汇票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福费廷融资金额为信用证金额的 100%。保理、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产品通常的融资比例只能达到发票金额的 80%,融资期限一般1- 5年。适用客户:资金需求量大,长期资金需求。福费廷费用:银行制定出固定利率。
3)掉期交易(资金反向回流,风险对冲),掉期业务是指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数额基本相同的远期外汇。在此项业务中企业与银行签订以约定汇率为基础的不同时期卖出和买进同一外币的即期和远期合同。如:河南省某进出口贸易公司收到外商支付的货款 200 万美元,同时该公司在 3个月后需要支付 200 万美元的原材料进口费用,此时贸易公司就可以给办理即期的对3个月的外汇掉期,也即是先以一定的汇率卖掉 200 万美元取得一定的人民币,三个月后再以同样的汇率以人民币买进 200万美元。在掉期交易中可以有效的规避掉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4)外汇期权,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买卖,权利的买进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以协定汇率向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权利的卖方也有权利不执行上述买卖合同。外汇期权费用: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以履约价格的百分比来计算。
5)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双方在签订买卖契约时,不需要交付保证金或资金凭证,合约到期时也不需要交割本金,只需要就双方议定的汇率与到期即时汇率间差额进行清算并收付。实质上是以远期外汇交易的方法,通过提前锁定购汇或售汇成本来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
3企业外汇风险防范决策框架的成本分析
对各种风险防范方法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贸易融资方式的成本、风险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汇率风险防范中提供最佳的规避风险方案。本文在对风险防范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外汇风险防范决策框架(如图 1 所示)。
根据图 1 的流程图所示,在外汇升值和外汇贬值的两种情况下,对各个步骤进行成本分析。首先,避免外汇风险。企业可以在订立合同时,选择本币作为结算货币,以此企业就可以完全回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L=n×P- CL=企业利润;n= 商品数量;P= 合同价格;C= 生产成本其次,降低外汇风险。企业在与外商合作时,应该根据合同的期限和合同金额的大小,与合作者协商结算货币币种的选择或使用固定汇率来结算。L1=n×P×R2- CL1= 企业利润;n= 商品数量;P= 合同价格;R2=固定汇率;C= 生产成本最后,如企业在上述两种方法避免和减少外汇风险时都没有成功,外贸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资金是否短缺来选择避险工具。若企业资金短缺可以根据银行所提供的融资工具(如出口押汇、福费廷、报时、票据贴等方式)来从银行借贷资金,同时也可消除外汇风险。在融资工具的选取中,要尽可能地选择利率与风险总和较低的,使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化。反之,若企业不急需资金时,可选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无论以何种方式消除外汇风险,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关键词:跨国经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
(一)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起步阶段是从1979年开始的,仅有30年的历史,而西方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即使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晚了10~20年。但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得很快,30年来,我国海外企业数量和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达到了50%。
(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跨国经营的主体已逐步从贸易公司向大中型生产企业转变,生产企业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贸易公司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特别是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成为了我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一些优势企业已开始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并初步形成了全球的生产销售网络,粗具跨国公司的雏形。例如,海尔、联想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已经将产品出口国外,占领海外市场,并开始在国外生产自己的产品,培育自己的品牌。
(三)跨国经营的领域和地区日益多元化。我国跨国经营的领域包括农机、家电、轻工、纺织、农业以及工程承包等行业,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以电子电机产品为主。同时,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合作项目运转良好,经济效益日益增加。我国的跨国经营地区已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也在迅速增加。在境外设立的研发中心进行的跨国并购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如我国的海尔、联想等众多企业不仅在对外投资的大型项目明显增多,而且还纷纷加快了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的步伐,有的还建立了海外工业园。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势很不稳定。资源廉价、政府保护、吃苦耐劳等被视为我国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些竞争优势会慢慢消失。另外,我国对外投资中以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技术优势普及容易、保持先进性的时间短,一旦当地企业掌握了同样的技术加上东道国对它们的有利条件会对我国的跨国企业产生威胁。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
(二)跨国企业微观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国内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缺陷。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既缺乏激励机制又缺乏制约机制。多年以来一直处于既想发展海外公司又担心失控的两难境地;其次,海外企业内部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产权关系模糊,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是国家出资私人注册,有的企业大权旁落,中方无力控制企业;第三,企业机制不够灵活,难以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我国现有的海外企业多数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国际市场的自然延伸,而是中国式企业在国外的翻版,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却按照国内现行体制进行管理。
(三)政府角色不当与缺位。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愈来愈认识到对外投资的重要性,愈来愈重视这项工作,但有些政府部门以定指标、下计划的方式推动对外投资。这种推动海外投资的方式,会产生一些缺乏内在需求和基本能力的投资项目,产生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所谓的跨国企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政府角色定位有问题,该做的没有做或做得不够,不该管的管得太多。中国经济发展一贯有着强势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特征,这注定在“走出去”的国际化热潮背后的政府之手不会甘于寂寞,政府有时会忘记自身的公共管理者身份和职责;其次是国家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烦琐,容易导致企业丧失最佳的市场机遇。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研发投入,形成科技竞争优势。注重企业科研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科技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代表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而且研发国际化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初具规模的跨国公司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增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掌握能力。同时,应加快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形成强大的科技竞争优势。
(二)构建和完善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体制。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等化的公司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规范企业的跨国投资经营行为,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和企业利益损失;其次由于不同的企业其产业领域、投资领域、公司结构等都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作为海外投资主体的中国企业,要突出公司总部作为跨国经营的融资中心、投资决策中心、成本核算中心、价格转移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和合理避税中心的功能,通过借鉴西方跨国公司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对其海外公司实施包括人力、财务、经营决策、分配制度等在内的全面管理;作为子公司的海外贸易与投资企业则要忠实地执行公司总部的战略规划,实现母公司的利润目标。
(三)政府政策的优化。国家政府应向国内企业下放跨国经营权,包括进出口经营权、海外投资与融资和外贸业务经营权等,实现跨国经营权审批程序的简化。目前我国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权有所限制,致使一些企业错过了许多宝贵的商机,不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因此,要向企业放权,特别是放宽对私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使每个企业都拥有走向国际化的权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力量在不断地壮大,将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因此,放宽对私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势在必行。同时,还应逐步放松非贸易性跨国投资项目有关的外汇管制,对有关项目经审核无误后,允许投资项目的外汇自由输出、输入。
(四)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情报网络。人才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因素,信息则是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生命线。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针对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及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灵活、快速、准确、通畅的信息系统。为此,跨国公司应努力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竞争情报网络,为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这就要求跨国企业:一要增强信息观念,完善现有的信息中心,建立联结国内外、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二要改善信息处理和交流工具,采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提高竞争情报的准确性和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勇,杜德彬.自主创新战略下的中国跨国公司崛起.国际经济合作,2007.1.
【关键词】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风险规避
大宗商品一般是指工业原材类、能源类或农副产品类商品,属性质较特殊的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009年以来,我国多项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创历史新高,成为了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和消费大国。可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国内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企业资金较为紧张。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而多变的情况下,大宗商品进口贸易作为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接点,价格波动剧烈,加之大宗商品进口涉及的金额较大,无形中加大了进口方和银行的融资风险,对银行的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银行要加大对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管理,有效甄别风险,构建风险防火墙以规避风险,为从事于大宗商品进口贸易的企业保驾护航。
一、银行的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就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来说,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存在着以下三方面风险。
1.货物风险。货物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价格风险,二是仓储物流风险。价格风险主要由价格浮动或是合同价格与销售价格差距浮动引起。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价格大幅度下跌,可能导致企业回款不足,银行凭借处理物权也无法全部弥补损失。至于仓储物流风险则是在仓储过程中产生的。在仓储阶段,由于货物自身的属性、存储不当等原因,时而难免发生货物变质、混杂或损坏等问题,使商业银行无法对货权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货权风险和货物流通性风险也是银行直接面对的风险。
2.信用风险。由于大宗商品进口贸易涉及的金额较大,如果商品销售不畅、企业经营不善,融资资金也就无法回笼,可能导致融资企业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资金,银行、企业都会面临严重的融资风险。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即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相关人员的不当操作、系统程序的缺陷等的存在,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交易金额较大,不当或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导致发生纠纷,银行可能为此付出很大成本,进一步加大融资风险。
二、银行对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由于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有着很大风险,加之受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必须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时刻关注与大宗商品进口贸易有关的政策法令、市场动向等,认真分析行业走向,科学预测风险,以形成有效的预警方案。
2.关注客户经营风险。为避免大宗商品进口贸易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资金,银行可以针对这部门客户建立相应的评估和准入标准评估,全面考察客户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是否存在信誉、违规和骗贷等问题,以此判断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公司是否存在经营风险,考虑是否向其提供资金。
3.构建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产品链。构建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产品链的主要目的在于把企业、银行、期货业务机构等联结起来,利用期货交易中标准仓单使企业使用银行资金时可以实现杠杆交易,同时还可以锁定采购或交易价格,实现释放银行风险的目的。在构建这一产品链上,银行要结合各企业具体业务和贸易融资环节设计不同的融资方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产品链。
4.严防价格风险。在融资期间,一旦出物质价格大幅度下跌,就可能导致企业回笼资金不足,无法偿还银行资融资时。面对这一情况,银行除了加强对该企业从事领域的行内动态监控,还要求其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从而规避较高而风险。同时,企业还要对融资回笼规程进行全程监控,掌握每笔融资项目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另外做好仓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货物仓储,严把货权。
5.尽量减少操作风险。在操作风险防范上要加强对信用证条款风险评估,严抓资格审核工作,做好期限匹配和货权凭证等工作。另外,加强银行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建设,提高风险甄别能力,切记不可盲目地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忽视潜在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存在着一定风险,无论企业还是银行都要构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风险防范措施,银行还应对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企业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适时调整融资策略,严格防范价格、操作、信用等方面风险,做好风险规避工作。
参考文献:
[1]岳进,李辉.标准仓单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的应用模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010(10)
[2]陈欢.大宗商品贸易支付风险及其对策研究.中国商贸,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