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

时间:2023-05-29 17:5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稻种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稻种植

第1篇

比如在开展水稻种植教学中,我总是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在教室里先教大家认识什么是水稻,它的形状、特点,如何种植,需要哪些条件,需要什么肥料。两周的理论学习之后,再带学生到农业基地开展水稻种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一开始学生很感兴趣,随着太多的理论指导,学生慢慢出现精神不集中、聊天、觉得无趣等现象。到稻田实践的时候,往往也是一开始很兴奋,但种下水稻以后,来管理、关心生长情况的同学却越来越少。

看到这个情形,我心中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这么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主题,孩子、家长、学校甚至社区都十分感兴趣和支持的项目,为何每到一个学期的中后段,总会变得像“鸡肋”一般?如何把一门有趣的课程开展得生动,展现出应该有的生命力?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农作物生长?

接触到情境导向教学模型后,我内心泛起了涟漪。如果用该方式开展我校的农业课程,是否合适呢?我开始反思日常指导学生开展农业学习时的情境,分析孩子们探究农作物时曾经提出的一个个被我忽略的疑问。我想,如果按照情境导向模型,从学生自身观察到的问题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我记得曾经有不少学生问我农业基地中的一块水稻田,水稻成熟过程中总会出现前高后矮的现象,而我之前总是简单答复:后面靠雨棚,阳光照射时间不足。

现在想想,这是一个探究农作物生长特点的契机,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于是,我在开展水稻种植教学时,先让孩子们看以往水稻生长的情况,直接让学生探究劣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校的水稻田里的水稻长得前高后矮?”因为该问题是从孩子本身的思维角度提出的,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大家议论纷纷。

“是不是空调滴水太多了,把后面的水稻溺坏了?”

“我想是肥料问题。”

“是不是插秧前松土不够均匀造成的?”

“不会吧,你们看水稻很统一地出现前高后矮,可能是光照问题。”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看在眼中喜在心里,“好啊,你们看来很有想法嘛!”我不失时机地抛出劣构问题:“怎样才能让水稻长得好呢?我给一个星期时间,请你们思考、找资料,下周再议。”

接下来这一周,我发现水稻田周围有不少学生在嘀咕、议论着什么,有些还在翻着自己带来的资料。一周还没到,已经有一些孩子跑到我办公桌前,说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我只是微笑着耐心听完。

一周到了,孩子们把自己整理的水稻特点以及种植方法等资料准备好了,他们梳理的种植好水稻的条件有:1.苗要挑壮和个头高的;2.施肥;3.松土;4.灌排水调控;5.光照;6.种植时机等。在课堂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着如何种好水稻魄方法要点,并对前面提到的学校水稻生长前高后矮的生长态势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可能原因及验证方法。

“可以考虑用对比实验。”

“对!在种植条件中筛选出有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条件,确定不变条件和要改变的条件。”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种水稻的地方就是那里了。”

有学生指着不远处的“水稻田”:“所以必须以那个种植环境作为考虑的基础。”

“老师,我们可以尽量保持在同一时间段种植水稻,并给水稻提供尽可能相同的种植条件,施肥,松土、浇水等保持一致的程度或用量。”

“问题是,”有学生挠着头,“围墙那边有空调滴水……”“行,我找人把滴水的地方修理好。”我爽快地答应,“这样种植条件都一样了吧?”

“至于光照,都在那地方了,应该不会差太远吧?”

“会有差别的!”一位坚持是光照造成的同学说,“如果空调滴水等问题都处理好,种植条件基本相同,水稻应该会保持高矮一致地生长。”

“如果一段时间后还是前高后矮,”那位坚持光照原因的同学补充,“那就说明是光照造成的,是水稻田旁边那堵围墙的遮挡造成的。”

既然同学们已经在这些资料的整理、探讨中了解了种植要点,我也不多说了,直接把孩子们带到学校农业基地的水稻田,让他们按之前制定的方案,选用个头一样的壮苗,均匀地给每一寸土地松土,定时均匀施肥,做好统一的灌排水调控等。在多周的种植实践中,孩子们遇到的种植疑问,我都耐心解答,在技术上给予支持。

十多周下来,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专注和兴趣,观察着水稻的细微变化。水稻慢慢长高了,可是,水稻依然是前高后矮的生长态势。

孩子们感到诧异:“这是怎么回事呢?苗都是好苗,松土、施肥、灌排水都保持着很高的一致性啊!”

“这只能是一个原因,光照问题。”大家不约而同地发表看法。我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道原因,更因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收集资料,主动实践,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这比我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讲,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强太多了。

通过对《水稻种植》这一自编科学实践课教学设计的改进与实施,我对情境导向模型在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从生活的真实情境出发,让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发现真实情境中的难题——劣构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第2篇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33.71文献标识码:a

1 水稻机械化生产必要性及重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30个种植水稻的省份中,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者大多采取手工插秧的方法来进行水稻的种植,在种植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较大,随着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效率会降低,不利于快速地完成水稻种植工作。经济进步之后,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二、三产业,造成水稻种植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的水稻种植,影响了粮食的产量,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所以要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1.2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农民采用手工插秧的方式从事水稻种植工作,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使水稻种植的成本增加。劳动者在从事水稻种植工作时还要承受沉重的劳动量,随着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效率还会降低,水稻本身漫长生产周期都造成水稻种植效益低下,所以普及水稻种植机械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1.3 制造设备技术不断进步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实现了水稻的机械化种植,节省了劳动力,增加了种植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已经设计了很多水稻种植设备,然而我国在水稻种植工作中仍然采用种植成本高,种植效率低下的手工种植,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也出现了稀缺的现象,因此为了确保水稻的产量,要利用国外先进的水稻种植设备来进行水稻的种植,以此来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的水平。

2 水稻种植机械化注意事项

2.1 水稻种植机械费用要在农民承受范围之内

农民在进行水稻种植工作时,移栽很难实现机械化。水稻移栽机械价格昂贵,农民购买后很难快速收回成本,实现收益。水稻种植过程中还要支付大量的水电费、化肥费、人工费等,这些费用的总合超出了农民能够接受的范围,不利于水稻机械化发展,所以水稻机械费用要在农民能够承受范围之内,从而逐步实现水稻种植机械的普及。

2.2 应能减轻水稻种植者劳动强度及劳动内容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用机械的目的之一便是减轻水稻种植者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内容,但是在应用水稻种植机械的过程中,由于种植者购买的机械是劣质的,种植水稻的精度不高,农民用种植设备进行种植之后,还要进行重新种植,不利于劳动者拥有愉悦的心情,最重要的是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内容,因而机械设备必须能够减轻劳动者的劳动负担,从而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进程。

2.3 应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水稻种植机械的普及,机械设备必须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可以让农民使用水稻种植机械来进行水稻的种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3 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有效策略

3.1 实施购机补贴

在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价钱过高,很大一部分的水稻种植者难以承受,所以就影响了水稻种植机械的引用,从而降低了水稻的产量,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国家有关方面要给予购买水稻种植机械的劳动者一定的补贴,从而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提高种植效益,提高生活水平。

3.2 提高水稻种植机械技术含量

国外的水稻种植机械精确度很高,但是价格昂贵,难以实现水稻种植机械的普及,所以国家有关方面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自主研发拥有较高种植精度的机械,并且机械的制造费用能够为广大水稻种植者所接受,增加水稻种植机械的使用。

3.3 做好水稻种植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有关方面必须为机械化的使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顺利使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与此同时,还应当有效的加大水稻种植机械的推广力度,以便于尽快的实现现代化农业种植设备的普及。

3.4 建立服务机构来为水稻种植者提供机械设备

社会有关方面可以在市场上增设服务机构,来为水稻种植者提供机械设备,避免因缺乏充足的劳动力而使水稻无人收割,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 结语

传统水稻种植方法已经无法为水稻种植者带来丰厚利润,要增加水稻种植机械使用数量,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劳动力投入和

动内容,降低水稻种植者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月明, 马旭.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及芽播机械化的展望[j]. 农机化研究, 2004(1).

第3篇

关键词:水稻种植;抗病技术;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水稻技术的提升和种植面积的增大,水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粮食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水稻的种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水稻的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水稻的抗病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加强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从现阶段我国整体的水稻生产上来看,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水稻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粮食产物,不仅关系着亿万人口的需求,同时水稻在我国粮食的地位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水稻的产量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病虫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稻的大规模患病,严重的还会导致绝产的现象发生。因此必须要对水稻的抗病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对抗病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保证我国水稻整体的质量和产量,解决国内一直以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2水稻的选种、育种过程中的抗病技术

为了保证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抗病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通常会将其分为几个环节进行抗病,在这个过程中,水稻选种和育种对后续的水稻种植和生产起到极大的影响,也是本次抗病技术的基础。在进行种子的选择过程中,要对当地气候和环境进行一下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虽然我国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比较多,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都有细微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也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全面的了解。当水稻的种子选择好了之后,要将种子泡在药物中,这样种子在种植的前期阶段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病能力。在育种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用杂交的方式比较多,因此杂交不仅能对品种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加强了种子的抗病性,同时对水稻产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1]。

3水稻种植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3.1稻瘟病

在水稻的病虫害中,稻瘟病的发生将会使水稻大量减产,严重时甚至会达到40%~50%的减产率,因此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发生的时间和部位不同,因此也可以将这个灾害细致的划分为苗瘟、叶瘟和节瘟等,并且以上几种发病的过程中,节瘟的危害是其中最大的一种。因此在对抗这类病虫害的过程中,可以采用20%浓度的三环唑1000倍液对种子进行浸泡,大约1~2d即可,在水稻的种植初期就对抗病性进行提升。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水稻的药剂防治,一旦水稻出现初期的发病症状,就要及时的采用药物进行防治,对于稻瘟病的防治一定要提早进行预防。

3.2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又称为烂脚丫。这种病虫害一旦发生,将会直接对水稻的秕谷率产生影响。发病的初期主要表现为接近睡眠的茎干和叶片上出现的水渍逐渐呈现椭圆形的斑点,随着斑点增多,病斑上就会出现大量的白色菌丝。因此在进行纹枯病的防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日常对稻田的管理,及时将田间多余的杂物进行出路,减少水田中菌类的生存几率,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密植,提高水稻的产量,减少纹枯病的发病几率。

3.3加强科学技术在水稻抗病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在进行水稻的种植和抗病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不断降低,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水稻种植的要求了,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将更多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水稻种植和抗病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水稻的抗病性能。

4结束语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物之一,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应该引起重视,通过对病虫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全面提升我国整体的水稻抗病性,大幅度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将现阶段我国的粮食紧张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并通过对水稻的研究,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种植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1 种植户思想问题及对策

部分种植户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认为自己会种水稻,能种好水稻,生产技术落后,陈旧。

对于这部分种植户我们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重点帮扶,充分发挥科技人户的作用,耐心讲解,讲道理、讲技术,讲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和新技术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改变种植户的观念,提高种植户的科学技术水平,并且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

2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2.1秧田置床不施肥、不调酸

2.1.1秧田施肥调酸作用

生产中往往有个别种植户置床不施肥或不调酸的现象,我们要加强这个环节的培训。置床施肥对提高苗床质量、培育壮秧很重要,秧苗生长后期,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置床施肥保证了秧苗生长后期有足够的养分,为秧苗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置床调酸对防治立枯病用很重要的作用,调酸后随pH值降低,立枯病发病轻,反之,随pH值升高,立枯病发病重。

2.1.2置床施肥方法

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胺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

2.2插前三带工作准备不足

生产中部分农户插前三带工作准备不足,有只带肥不带药的现象。插秧前的三带工作即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兑少量水防治潜叶蝇;带生物肥:天然芸薹素1克/棚,促进秧苗移栽后早返青。

2.3水整地后泥浆沉淀时间不是

水整地后泥浆沉淀时间不是是生产中较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泡田整地时间过晚或作业机车经常性出现故障造成的。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一是要做到早泡田早整地,适时抢早,二是要做到对作业机车早维修,早保养,如果机车状态差,要有部分水整地地块外雇机车的准备。

2.4施肥不按规程操作

2.4.1生产中施肥现象

生产上部分种植户施肥操作粗放,肥料不按科学比例施入,施肥时期不准确。

2.4.2施肥比例及时期

(1)基肥

氮肥总量30%,磷肥100%,钾肥 4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田施人或与搅浆整地同时施入。

(2)蘖肥

氮肥总量的30%,插后3-4天立即施入,促进早返青。

(3)调节肥

氮肥总量的10%,水稻倒4叶前后,田间哪黄施哪:

(4)穗肥

氮肥总量30%,钾肥总量40%,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入。施肥时如未出现拔节黄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防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先晒田壮根防病后施肥。

(5)粒肥

抽穗后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2.5灌溉技术不合理

2.5.1灌溉技术中存在问题

部分种植户灌溉技术不合理,存在冷水直接人田、护苗水与插秧不同步、长期深水淹灌、结实期撤水过早等现象。

2.5.2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井水综合增温技术包括晒水池晒水、宽浅式渠道、延长水路、出水口叠水、散水板、晒水池回水、昼灌近夜灌远、渠道腹膜等增温措施。

2.5.3水稻各生长阶段水层管理技术要求

(1)返青时期水层管理

水稻灌溉总的原则是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花达水插秧,插秧后立即灌水护苗,水深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潜水增温促蘖。

(2)分蘖期水层管理

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5厘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土壤还原进程,提高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溶解度和可吸收数量,加快水稻生长速度,促进水稻分蘖发生。

2.6防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6.1生产中防病存在问题

生产上在水稻防病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有药剂选择、施药时期、施药器械、施药量、施药环境条件等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

2.6.2防病工作中应注意事项

(1)药械选择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弥雾机在本田防病中作用,淘汰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2)施药量

飞机喷雾喷液量1.7-2升/亩;弥雾机喷雾喷液量5/亩。

(3)药剂选择

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新型杀菌剂,淘汰未登记、防效差的杀菌剂:区分预防型和治疗型杀菌剂。

(4)施药时期

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突出一个“早”字,尤其是稻瘟病的防治按照水稻田间叶龄进程适时防病2-3次。

(5)预测预报

第5篇

关键词水利生产资源;恢复;扩大;水稻种植

水稻作为邳州市主要粮食作物,对稳定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水稻生产离不开水利资源和水利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设和合理利用好水利资源,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水稻生产一度滑坡,面积、产量不稳,低产徘徊,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不高。针对多年来邳州市水利和水稻生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变迁情况,通过生产调研,现就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促进粮食高产稳产谈些看法。

1近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原因分析

邳州市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旱改水,80年代以后,水稻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3.33万公顷左右,在鼎盛时期曾一度达到5.33万公顷,为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但2000年后的几年,由于粮经比的大幅调整,粮食价格持续下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稻积极性,面积逐年减少。2003年统计实收面积不足2万公顷,2004年省政府出台了水稻良种补贴和种稻政策,面积虽然得到了初步恢复,但实际种植规模远低于80年代平均水平。我们曾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并配合有关部门实地丈量,从综合情况分析,形势十分严峻。水稻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近几年,我市连续偏旱,水源吃紧,部分地区供水不足,加之市场上稻米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

(2) 部分镇村级组织领导、服务不到位,农田灌排公共设施维修保养不够,失修严重,导致部分田块回旱。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后,盲目扩大经粮比,相当一部分好田块调整为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造成水田面积减少。

(4)部分村级机电排灌费失控,造成一些地方农民实际付出的水电费偏高,生产成本加大,影响农民种稻积极性。

(5) 在高速公路和绿色通道建设中,一部分水系遭到破坏,得不到及时修复,造成公路两旁水稻田回旱。

(6)生产资料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据农业部信息网点调查分析,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仍居高不下,同比均呈上涨趋势。

(7)农民对农业投入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随着农技体系的改革出现了断层,技术推广受到了一定影响,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到位。

(8) 产业化水平较低。近几年稻米的商品率虽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徘徊在50%左右,造成产销衔接不紧密,特别是在加工环节上,产业链较短,产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在品牌营销上,稻米销售的包装化、品牌化刚刚起步,叫得响的品牌少,名优品牌更少,竞争力不强。

2尽快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必要性

(1)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市水稻面积必须保持在3.33万公顷以上。常年雨季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份,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旱涝急转,洪涝灾害频发,对夏季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水稻是这个季节中最为高产稳产的农作物,2003年普降大雨,持续涝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损失惨重,大部分绝收,水稻生产虽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仍取得了较好收成,经验教训十分深刻。

(2) 南部地区原有几万公顷的次生盐碱地,过去长期处于荒芜,是粮食的低产区。解放后,历届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和不懈努力,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旱改水的路子,使我市的土地盐碱化得到了根本性治理,在盐碱地上实现了稻麦两季,实属来之不易,可谓以水治碱功不可没。同时,还有近2万公顷土地长期在水位线以下。多年的实践证明,除了种植水稻,其他作物无论是种植条件还是作物产量,都得不到根本保证。

(3) 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努力,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8万多公顷。因此,一旦回旱,恢复起来的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大量的农田基础设施也将被破坏和闲置,损失巨大。

(4)加强水稻生产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全市164万人口,城乡居民人均每年消费口粮在250kg左右,全市当年粮食总产稳定超过200t,才能保证口粮安全。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占全市粮食面积的40%以上,抓住了水稻生产就抓住了实现粮食增收和粮食安全目标的重点。因此,恢复和扩大水稻生产对夺取全市粮食高产、稳产十分必要。

3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可行性

3.1我市有多年种植水稻的习惯

历史上我市水稻面积曾达到5.33万公顷,群众对水稻种植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轻型简化栽培、群体质量栽培、标准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等新技术推广较快,普及率较高,技术体系已经比较成熟。

3.2水资源条件优越

我市的水情较好、水资源丰富,可供水源的大运河、骆马湖蓄水充足,加上省里将适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扩种水稻提供了有效的水源保障。

3.3国家对水稻实行扶持政策

2004年以来,中央、省、市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省政府对水稻实行了良种补贴、种稻直补和农资增支补贴,稻米收购实行最低限价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群众种稻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3.4业务部门措施扎实

水务部门一直在积极从事于完善和改进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田间工程的抗御灾害能力。农技部门立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抢抓政策机遇,努力搞好技术服务,落实关键措施,不断提高新技术推广到位率,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3.5具备科技创新优势

在栽培技术上,水稻肥床旱育秧、群体质量栽培、精量定量栽培等先进栽培技术在全市已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为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开发档次,满足城乡居民对产品卫生品质要求,适应优质粮食无公害发展需要,制定了《邳州市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特别是近年来高产示范方的建设、超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结合良种补贴供种卡和明白纸的宣传,技术到位率较前几年有了明显提高。

4对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的几点建议

4.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水稻种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家一户就能完成的,需要市、镇、村各级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和协作。进一步提高扩大水稻种植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为农服务观念,加大服务力度。对泵站恢复、渠道防渗、灌区管理、收费征缴、土地调整、作物布局、品种优化、产销衔接等诸多方面都要落到实处。

4.2积极宣传,正确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粮食政策,从而重视水稻生产,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稻积极性。

4.3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水稻生产条件

一是合理划定基本粮田保护区,禁止挤占和毁坏;二是实行农业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规模,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改造、改良中低产农田。

4.4严格管理,强化服务

各涉农部门切实加大服务力度,积极调度水源,确保用水需要;各地应统筹规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对失修的农田水利和毁坏的基础设施及早进行维修配套;严格水费征收管理,认真执行政策规定,尤其是村级水价应严格控制,不得突破最高限价;积极做好节水保水工作,大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减少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灌溉成本。

4.5实施农田配套项目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多方争取农田水利配套经费和项目资金,用于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保证水稻扩增面积的有效落实。

第6篇

关键词:水稻种植保险;意义;试行方法;推广措施

水稻种植保险是继种粮补贴之后,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和减轻农民种粮风险而出台的一项新的惠农政策[1-2]。新建县是江西省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产粮大县,因此自2009年起被选为水稻种植保险的第一批试点县,并在恒湖农场、联圩乡、象山镇率先试行。水稻种植保险主要依据“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模式实行[3]。水稻种植保险大部分保费由政府补贴,农民自己需要缴纳的保费很少,政府补贴和农户交纳的保费除支付遇到自然灾害的赔偿后,结余部分保险公司都会滚存以备大灾之年使用。

1推行水稻种植保险的意义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有些地区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冰雹、高温天气等)的频率与强度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多不可预料、人无法抗拒的风险因素,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虽然在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后政府会给予救济和补助,但往往非常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受灾后恢复生产和生活,同时也给政府工作施加压力和对地方财政带来巨大负担。通过试行水稻种植保险,农民起到“花小钱,保平安”的作用,是解决农业生产风险的最佳方案。农民参加水稻种植保险后,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相应增加收入,可进一步保障农业生产投入,比如低洼田想种一季晚稻,担心被水浸掉又不敢种,参加保险后即使受灾了,也可得到一定赔偿。有了水稻种植保险作后盾,农民可以放心地增加农业用工投入,扩大农业用工再生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参加水稻种植保险后,银行更放心对农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贷款额度。

22010年水稻种植保险试行办法

2.1保险范围

在保险期间内(本保险的保险期间从被保险的水稻秧苗插齐或者移栽成活后起,至水稻收获期开始时终止,具体起止时间以保险单载明日期为准),种植的水稻因遭受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等直接造成的叶片毁坏、茎秆折断、倒伏、根系枯萎或死亡,且植株损失率达到30%以上时,保险人依照在各生长期的保险金额以内进行赔偿。因种子质量造成的损失、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自行毁掉或放弃保险水稻或他人的故意破坏行为、收割后的损失和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2.2保险费用

依据前期投入生产成本如种子、化肥、药剂等,对种植的水稻按季(早稻、中稻、晚稻)进行保险,保险金额为3 000元/hm2。保险费率6%,水稻保险费180元/hm2。其中: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补贴保费70%,农户承担30%。对不愿意投保、不缴保险费的水稻种植户,不享受财政保费补贴政策。

2.3定损办法

由人保财险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农业服务机构三方构成定损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对受损面积按照投保地块采取随机抽样或实际丈量的办法核定。损失程度根据投保地块受损面积大小,随机选择若干个抽样点,按抽样计算的实际受损程度,核定该地块水稻田的损失率。

2.4赔偿处理

损失确定后,小面积灾害事故3个工作日内赔付,大面积灾害事故7个工作日内赔付。赔偿金额直接打入惠农一卡通。赔款计算公式如下:

赔款=单位面积保额×损失面积×生长期赔偿比例

其中,生长期赔偿比例为返青期60%,分蘖期80%,孕穗抽穗期100%。

2.5承保方式

尊重农户投保意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户投保。种植户可以村为单位统一投保;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可单独投保。

3推广水稻种植保险的措施

3.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要把水稻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列为当前“三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广泛宣传水稻保险政策,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开辟专栏、张贴标语、上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4],增强广大农民的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水稻保险。

3.2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为了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省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水稻种植保险工作的宣传发动以及协助承保公司进行承保、查勘定损、理赔等相关费用的支出。由于水稻种植具有季节性和复杂性,因此水稻险成本高、费率低、赔率高,操作难度相当大,应建立一个独立农业灾害评估机构,并建立耕地电子地图(由农户承包的、用于种植水稻的、有

唯一的方位编号的田块图),解决定损赔偿难的问题,做到公平、公正。

3.3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水稻保险作为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中的重要险种,在给参保农户带来强大保障的同时,也给经营该项业务的保险公司带来巨大风险。特别是种粮大户的逆选择(如选择低洼地、直播和抛秧栽培稻等)投保,更给承保人带来较为明显的风险隐患。因此,各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共同把水稻保险试点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好。政府要负责组织辖区内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以乡(镇)、国有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单位,组织农户统一投保、集中投保,与人保财险支公司签订水稻保险协议。农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人保财险支公司做好农业灾害鉴定技术的服务和农险查勘定损的工作,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保费补贴资金的拨付、管理、监督等工作,人保财险支公司要加强水稻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培训,提供简便快捷的理赔服务和水稻保险工作的优质服务。

4参考文献

[1] 崔兴岩.北京市玉米种植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选择和设计[j].作物杂志,2009(5):75-76.

[2] 谢鸣.广昌老区万户莲农参加白莲种植保险[j].老区建设,1992(8):24.

[3] 张祖荣.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2007(12):64-65.

第7篇

1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问题

对于水稻的品种不断改进,现在的水稻开始大范围的种植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秧技术也可以进行采用旱育秧,品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秧苗的生长质量。此外,从栽培方面来看,插秧的密度在不断变小,无论早稻、中稻还是晚稻都有这样的趋势,秧苗数量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水稻的整体产量。水稻施肥从过去单纯使用有机肥料到现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使用,肥料中包含了以前水稻栽培中缺少的氮元素和磷元素等。水稻生产中对烤田工作不在意,这对水稻的穗料稀少产生了影响。再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稻农也不再对水稻进行中耕,而是采取了更为方便的除草剂,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劳动。

2我国水稻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

对于水稻高产研究方面,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实验田、小面积田的高产量不等于我国水稻单位平均种植面积的高产量。此外,水稻的产量并非唯一指标,还需要注重水稻的质量,如何能增量又保质这是新时期水稻增产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2.1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大多数学历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其对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主要是依靠自己过去的种植经验。水稻的选种方法自己不清楚,也不知如何选择。在一些地区出现大家选择同一水稻品种,同一田地选择同一水稻品种的情况,而这容易引发大范围的水稻病虫害问题。水稻栽培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海拔、气候等地理条件选拔合适的水稻品种及搭配组合,水稻的生产状况与其地理环境、水稻生长周期、自身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水稻栽培过程中没有根据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及合理搭配抗病、抗旱、高产、优质等不同的水稻品种。

2.2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秧苗培育不合格,会影响到水稻的品质。秧龄如果时间过长,插秧太深,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等都是水稻育秧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水稻育秧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劳动生产中,很多稻农更看重水稻插秧后的管理,而对前期的育种、育秧环节不够重视。2.3水稻播种时间不当一些地区选择的水稻播种时间比较早,如此会延长水稻的秧龄,推迟晚稻的播种时间,如果遇到寒流早到的气候,会影响到两季的水稻的产量。水稻的播种时间并非都是固定的,其需要考虑到前后两季的连接性。如果前季播种时间安排不当也会影响到后季的水稻。

3水稻栽培全过程技术分析和改善对策

3.1选择品种分析

选择水稻品种主要应该根据其生育成长期及水稻栽培的地理环境。水稻的品种一般有高产类、优质类及抗病类,建议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区搭配使用中熟和晚熟两个品种。在55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搭配使用早熟与中熟两个品种或者早熟与早熟两个品种。在400米海拔上下的地区可搭配使用中熟的两个品种。即使同一地块,也应该采用不同的品种进行搭配使用,严格防止使用单一品种造成的病虫害问题的发生。选择合适的品种是保证水稻质量优、产量高的主要手段,首先应该选择市场上销量好的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水利设施、土壤肥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水稻品种。

3.2播种时间分析

播种的时间早稻、晚稻各不相同。早稻的播种时间应该考虑全年的种植,衔接好前后两季的播种过渡。不同的育苗方式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湿育苗一般比旱育苗选择的温度高2度。晚稻播种时间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安全齐穗,经过合理的推算得出晚稻的生长周期,从而确定其播种时间。

3.3培育秧苗分析

壮苗的培育过程很复杂,壮苗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条件有:肥沃的土壤、土质疏松且透气、灌溉排水设施使用方便、肥料丰富、土壤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等。壮秧虽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说,根又白又旺,根基粗扁,均匀整齐的秧苗就是一颗好苗。整个育秧过程可以分为发芽测验,晾晒种子,选择种子,浸泡种子,种子消毒,最后是催芽及育秧。

3.4水稻用肥分析

尤其是杂交的高产水稻,它们的根系非常发达,有很强的汲取养分的能力,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多施加一些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等。在肥料的施用上应该主要选择施用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无机肥料,另外补充氮肥、磷肥、及钾肥。耙田应该将所有的杂草清除干净,选择各式各样的底肥,施用农家肥的用量可以参考每平方2.2公斤上下,农家肥中要富含磷元素、钙元素等,搅拌均匀后置于土地表面后再耙田,浅水灌溉即可等待插栽。水稻施肥应该先对肥料进行分类,对钾肥、磷肥、氮肥、分桑肥、穗料肥等均匀使用,保证土壤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追肥一定要在施用基肥后进行,可以使用无机肥,且保证四次左右的追肥次数。

3.5水稻灌溉分析

灌溉应该注意灌溉的时间和次数,保持水稻所需求的用水,灌溉应该间歇式灌溉,不可一次性灌溉过多水,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量的水。传统的水稻的灌溉方式一次性灌水太多而且不注意烤田,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应该采取湿润式浇水。如果水稻田水源充沛,可以选择多次浇灌、浅水浇灌,且注意烤田。现在提倡的节水灌溉不仅为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灌溉方式。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水稻种植保险;意义;试行方法;推广措施

水稻种植保险是继种粮补贴之后,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和减轻农民种粮风险而出台的一项新的惠农政策[1-2]。新建县是江西省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产粮大县,因此自2009年起被选为水稻种植保险的第一批试点县,并在恒湖农场、联圩乡、象山镇率先试行。水稻种植保险主要依据“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模式实行[3]。水稻种植保险大部分保费由政府补贴,农民自己需要缴纳的保费很少,政府补贴和农户交纳的保费除支付遇到自然灾害的赔偿后,结余部分保险公司都会滚存以备大灾之年使用。

1推行水稻种植保险的意义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有些地区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冰雹、高温天气等)的频率与强度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多不可预料、人无法抗拒的风险因素,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虽然在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后政府会给予救济和补助,但往往非常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受灾后恢复生产和生活,同时也给政府工作施加压力和对地方财政带来巨大负担。通过试行水稻种植保险,农民起到“花小钱,保平安”的作用,是解决农业生产风险的最佳方案。农民参加水稻种植保险后,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相应增加收入,可进一步保障农业生产投入,比如低洼田想种一季晚稻,担心被水浸掉又不敢种,参加保险后即使受灾了,也可得到一定赔偿。有了水稻种植保险作后盾,农民可以放心地增加农业用工投入,扩大农业用工再生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参加水稻种植保险后,银行更放心对农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贷款额度。

22010年水稻种植保险试行办法

2.1保险范围

在保险期间内(本保险的保险期间从被保险的水稻秧苗插齐或者移栽成活后起,至水稻收获期开始时终止,具体起止时间以保险单载明日期为准),种植的水稻因遭受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等直接造成的叶片毁坏、茎秆折断、倒伏、根系枯萎或死亡,且植株损失率达到30%以上时,保险人依照在各生长期的保险金额以内进行赔偿。因种子质量造成的损失、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自行毁掉或放弃保险水稻或他人的故意破坏行为、收割后的损失和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2.2保险费用

依据前期投入生产成本如种子、化肥、药剂等,对种植的水稻按季(早稻、中稻、晚稻)进行保险,保险金额为3 000元/hm2。保险费率6%,水稻保险费180元/hm2。其中: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补贴保费70%,农户承担30%。对不愿意投保、不缴保险费的水稻种植户,不享受财政保费补贴政策。

2.3定损办法

由人保财险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农业服务机构三方构成定损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对受损面积按照投保地块采取随机抽样或实际丈量的办法核定。损失程度根据投保地块受损面积大小,随机选择若干个抽样点,按抽样计算的实际受损程度,核定该地块水稻田的损失率。

2.4赔偿处理

损失确定后,小面积灾害事故3个工作日内赔付,大面积灾害事故7个工作日内赔付。赔偿金额直接打入惠农一卡通。赔款计算公式如下:

赔款=单位面积保额×损失面积×生长期赔偿比例

其中,生长期赔偿比例为返青期60%,分蘖期80%,孕穗抽穗期100%。

2.5承保方式

尊重农户投保意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户投保。种植户可以村为单位统一投保;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可单独投保。

3推广水稻种植保险的措施

3.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要把水稻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列为当前“三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广泛宣传水稻保险政策,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开辟专栏、张贴标语、上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4],增强广大农民的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水稻保险。

3.2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为了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省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水稻种植保险工作的宣传发动以及协助承保公司进行承保、查勘定损、理赔等相关费用的支出。由于水稻种植具有季节性和复杂性,因此水稻险成本高、费率低、赔率高,操作难度相当大,应建立一个独立农业灾害评估机构,并建立耕地电子地图(由农户承包的、用于种植水稻的、有唯一的方位编号的田块图),解决

定损赔偿难的问题,做到公平、公正。

3.3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水稻保险作为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中的重要险种,在给参保农户带来强大保障的同时,也给经营该项业务的保险公司带来巨大风险。特别是种粮大户的逆选择(如选择低洼地、直播和抛秧栽培稻等)投保,更给承保人带来较为明显的风险隐患。因此,各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共同把水稻保险试点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好。政府要负责组织辖区内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以乡(镇)、国有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单位,组织农户统一投保、集中投保,与人保财险支公司签订水稻保险协议。农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人保财险支公司做好农业灾害鉴定技术的服务和农险查勘定损的工作,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保费补贴资金的拨付、管理、监督等工作,人保财险支公司要加强水稻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培训,提供简便快捷的理赔服务和水稻保险工作的优质服务。

4参考文献

[1] 崔兴岩.北京市玉米种植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选择和设计[j].作物杂志,2009(5):75-76.

[2] 谢鸣.广昌老区万户莲农参加白莲种植保险[j].老区建设,1992(8):24.

第9篇

关键词:明清时期;合肥;嘉庆合肥县志;水稻;粮食贸易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34-02

“民以食为天”,稻米在农产品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在安徽的农业生产中水稻所占比重很大,安徽的巢湖流域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种植区。明清时期,合肥作为巢湖流域的经济中心,有着大面积的水稻种植,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县之一。与此同时,大量的粮食生产,使粮食贸易成了可能。

清代合肥5次编修县志,用于记载合肥地方史事,其中价值最高,流传甚广的应推嘉庆年间合肥知县左辅纂修的嘉庆《合肥县志》。本文对嘉庆《合肥县志》进行详细考察,试从合肥概况、水稻种植情况、粮食贸易等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合肥地区水稻种植和粮食贸易等基本情况。

一、合肥概况

合肥最早见于史书《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郢之後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建置于秦,“合肥县,盖秦置,秦改封建为郡,属九江郡”[1]。在经历了封建时期的建置沿革后,到了清代,合肥在建置上属庐州府,属南直隶。顺治二年(1645年),庐州府改属江南省(省治江宁府)。康熙六年(1677年),改置安徽省(省会治安庆府,今安庆市)。庐州府隶安徽省。领1州4县:合肥(今市)、舒城(今县)、庐江、巢(今巢湖市)、无为州(今县)[2]。同治四年(1865年),庐州府改属安徽省安庐滁和道(道治安庆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庐州改属皖北道[3]。

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属巢湖流域,具有接连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三河镇,皖中地区最大的米粮集散地。根据嘉庆《合肥县志・山水志》记载:“三河为三邑犬牙之地,米谷廪聚,汇舒、庐、六诸水为河者三,河流宽阔,枝津洄亘,万艘可藏。”合肥的店埠河也具有水利交通之便,“源出圆疃镇西南二里,由圆疃桥东流八里南转,仍东南,流过永安桥,又十二里经店埠镇,过通济桥,又南行汇东土山诸水,十五里至撮城镇,北过曹公桥,东南行十五里至三汊河入肥水”[4]。

从合肥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合肥位居皖中,是南北潜运的传输地。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巢湖沿岸各市镇盛产的米粮、棉花、蚕桑、竹木、桐油、茶、皮革等物产,多是通过合肥运往全国各地。随着沿江区域粮食供需市场的形成,合肥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水稻种植情况

作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合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着良好的水、热、光照条件,适于水稻的生长。人口的增加,水利的兴修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等社会条件使得水稻种植业进一步提高。

(一)种植条件

1.水资源和水利。《管子・禁藏》中记载:“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降水充沛,降雨量近1000毫米,河湖密布。“千金河,在城内灌田百余亩;百子河,在城东五十五里灌田千亩;蹊危在城东六十里灌田千亩……”[5]嘉庆《合肥县志》卷四山水志中记载城内外共72条河水、池塘等。其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可见一斑,为水稻的灌溉提供了基本条件。与此同时,时人十分重视水利的建设和发展。知县左辅在其纂修的县志中指出:“庐属五州邑,合肥地最高,恒忧旱不忧涝,他邑小涝,则合肥大熟。邑境西北尤高,忧旱尤甚,故宰斯邑者,宜以水利为政首。”[6]左辅把水利作为治邑政首,说明了水利的重要性。田实发在《金斗河议》中倡议疏浚金斗河。“雍正十年,郡守徐公牒抚宪重浚斯河,四民鼓舞。但有一督催之员某某者,利速就而论功,宜宽窄浚之,宜深浅浚之,河稍通如渠,遂报成功,未几复塞如故,郡人无不磋怨。”[7]水利的兴修不仅使农作物得到灌溉,也减轻了合肥城乡的洪涝灾害。

2.土地资源。合肥属丘陵地带,土壤有黑土、白土、黄土3种主要土质[8]。清中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使现有的耕地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耕地用于增加粮食,圩田的开发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合肥在宋代圩田为36座,到明代增至50座,到清代增加到77圩[9]。在嘉庆《合肥县志》详细明确记载了合肥县85个圩,包括名称、方位、官屯民田亩数等,其主要分布区域在长乐河、店埠河、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蒋口河、丰乐河和杭埠河下游及巢湖沿岸。从宋代开始到清中期,随着圩田的兴修,合肥的耕地面积在不断扩大。

3.劳动力。“万历年府志载有合肥县,户八千一百四十”[10]。到了嘉庆七年,合肥“户二十六万六千二百三十八”[11]。相比之下,合肥的人口数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历史上,巢湖流域一直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合肥为邑,地瘠而俗朴,民非力田无他治生”[12]。不同于徽州人的外出经商,合肥人更愿意从事农业的生产。“其俗勤于稼穑,不喜商旅”[13]。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对此也有记载:“淮甸无千金之家,亦无半菽不饱之民,以不轻去其乡,惟知服田力穑。”人口的增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增加。

4.耕作技术。合肥的农业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继承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形成的优秀成果,显得更为成熟。“稻自耕种之后,耘耥最为紧要,用钯于稞行中拽松稻根则易旺。所横根,则稻根直下,而可以耐早,此之利也。至于耘除之草不得抛弃他处,和泥渥浊埋于稻根沤淹腐烂可以肥土。……耘田之法,水不得放之太干,恐泥坚难于耘Ψ粗侣事浴P放旋耘,又须不问草之有无,必偏以手排Γ务令稻根之茵液液然而后己。所耘之田,必将余水放涸,晒至泥裂,然后次第放水灌溉,所谓田干水暖草死土肥,不三五日间,稻苗自蔚然盛长。谚云:一粥一饭饿不杀,一耘一耥荒杀也。”[14]记载了合理的灌溉,是取得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施肥的措施也有所记载:“畜肥粪田,土弊泽草木不长,其衰则生物不遂。田亩用粪滋培,则土气新肥而不弊,盛壮而不衰。不粪之田土气衰弊,禾无颖宝之理。所以粪田为农家要务也。粪田须蓄肥,蓄肥不特人马猪牛之矢、棉豆之饼也,即豆M稻草之灰、烟灶`烧之土与夫帚之拉撒簸扬之秕糠、麦芒断蒿落叶蚌螺等壳,积而焚之,沃以粪汁,和之窖中皆肥也。粪窖必为低屋,苫盖以避风雨之飘浸,且粪露星月则不肥矣。”[15]

(二)种类

合肥种植的水稻种类较多,嘉庆《合肥县志》把稻谷列为土产的第一位。嘉庆《合肥县志・土产》中记载:“稻种有早白稻、早中秋、中秋稻、晚白稻、晚稻、大粒稻、六十黄、赶上陈、雁来红、深水红、观音i、银条i、羊须糯、羊脂糯、观音糯、虎皮糯。”

合肥在明清时期的水稻种植已进入了成熟阶段,耕地主要用于生产粮食作物。巢湖流域的其他府县多是如此,大量的粮食生产,使安徽在明清时期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区,为粮食贸易的展开提供了基础。

三、粮食贸易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工商业人口的猛增以及赋税折征银两的普遍化,商业贸易比前代有了较大发展。同时,跨区域市场的形成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被大批卷入流通领域,是这一时期商业贸易的显著特点[16]。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急剧增加,南方沿江区域粮食供需市场的形成,成了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粮食供需市场。据吴承明考察,清代前期全国的粮食贸易总计有10条主要路线,年贸易量约在3000万石以上,而安徽、江西所产米运往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所产米经长江运往江苏这两条路线的年贸易量最保守的估计当在一千五六百万石以上[17]。对于合肥的粮食贸易,万历年间的《合肥县志・物产》中就有所记载:“合肥之壤,抱湖而吞江,水泽所及,环匝千里,其民以是工于农而务五谷,岁逢丰稔,则粒米狼戾,转输他售者,舟车不绝焉,盖吴楚间上下千里皆资其利。”

巢湖流域粮食贸易在沿江区域市场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地理位置接近,交通便利,便于输运,使得巢湖流域粮食在运输成本上低于川、湘等地粮食。贸易周期较短也是主要的一个优势。因此,江浙地区能快速、便利地获得巢湖流域的粮食补给。对于合肥,位居皖中,有着良好的水路条件,一直是南北潜运的传输地。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区域内外重要的必需品,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等交换频繁,成了商贾凑聚之地。粮食就是重要的贸易商品,“谷米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榷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18]。宋雪帆在《水流云在馆奏议》中称:“聚粮之地,首在庐州府之三河、运漕两处,不持一府之米会集于此,即河南光、固等处产米地皆转运而来,每处每年出粮不下数百万石。”由此可见,粮食贸易在合肥的商品贸易和商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从嘉庆《合肥县志》中可以看出,合肥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县之一,水稻的种植在水利、农业技术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量的粮食生产,使粮食贸易成了可能。明清时期沿江区域粮食供需市场的形成,合肥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了粮食贸易的一个重要环节。粮食贸易的商品化推动了合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嘉庆合肥县志,卷二沿革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陈基余,赵培根.安徽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

〔3〕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501.

〔4〕〔5〕嘉庆合肥县志,卷四山水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6〕〔7〕嘉庆合肥县志,卷三五集文,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8〕安徽省气象局资料室.合肥气候[G].安徽省气象局资料室,1980.2.

〔9〕陈恩虎.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圩田兴修[J].中国农史,2009,(01):59.

〔10〕〔11〕嘉庆合肥县志,卷六田赋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2〕嘉庆合肥县志,卷三二集文,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3〕嘉庆合肥县志,卷八风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4〕〔15〕〔18〕嘉庆合肥县志,卷三五集文,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第10篇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类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41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现代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且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由于南方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使水稻种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产量下跌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也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从水稻的病虫害类型入手,分析相对应的防止技术。

1 水稻的病虫害类型

1.1 水稻的病害

1.1.1 稻瘟病

稻瘟病也叫稻热病,这个病害存在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全世界的水稻都会受到这个病害的影响,而且稻瘟病不仅仅危害水稻,还大大影响着小麦等其他的农作物,严重导致了农作物的产量下降,是全世界都痛恨的病害之一。稻瘟病不是在农作物的某一时期出现,它可以多时期且多部位存在,在不同时期发病,就会使水稻的苗、叶、穗颈部位都会遭到稻瘟病的侵害。稻瘟病传播方式也是多样的,风雨、水流、昆虫等都是该病害的传播途径。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天,也会出现该种病害,但这个时期只是它的病菌在稻草上寄生,不过随着天气渐暖,稻瘟病的病菌也开始蠢蠢欲动,天越来越暖和,病菌繁衍就越来越疯狂,病菌转移速度也越来越快,快速转移到水稻上方,导致水稻的植株被侵害。稻瘟病发展迅速,所以一定要从病源加以预防,如在破口期或者齐穗期就开始采取手段加以预防。

1.1.2 纹枯病

纹枯病仍然是水稻减产的元凶之一,也要加以重视。纹枯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而我国南方气候就以高温湿润为主,所以,纹枯病的防治就愈加重要。如果水稻发生叶片枯死的状况,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感染了纹枯病。纹枯病最先会使水稻的叶稍处出现病斑,如不及时治理,病斑就会慢慢由下往上增加,导致水稻整体感染纹枯病。一旦感染纹枯病,水稻种子的收获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一旦稻田管理不善导致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就很容易导致水稻感染纹枯病,而且不及时加以治理,导致该病菌大量繁殖并遗留,也会加重前期的水稻病害。

1.1.3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对水稻的主要危害是导致稻谷出现不饱满现象,影响水稻的出米率和大米品质,导致水稻减产。如果一旦发现水稻的叶子发生卷曲和枯萎现象,那么就要考虑水稻是不是感染了白叶枯病,因为白叶枯病感染的主要部位就是水稻的叶部。白叶枯病主要从最初侵染稻草和病种子,如果水稻的根茎叶破损,病菌就会通过这些伤口进一步感染水稻。白枯病的病菌生命力也非常顽强,即便在冬天,也会寄存于病残体来渡过低温,当温度回升到26~30℃时,病菌就会通过风雨迅速传播。所以当天气降雨量比较大,或者人工对水稻进行长期的深水灌溉时,就会导致水稻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对水稻施加过多的氮肥也会增加白叶枯病的发病率。

1.2 水稻的虫害

1.2.1 卷叶虫

如果发现水稻的叶子出现白条斑或者呈枯白状,很大可能就是受到了卷叶虫的侵害。卷叶虫从幼虫时期就开始危害水稻,主要以叶肉为食。卷叶虫的卵是淡绿色,等到成年之后就变成了褐色,喜阳喜潮,夜间的破坏力最大。卷叶虫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稻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在水稻萌发期若是受到卷叶虫侵害,那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在水稻抽穗期受到了卷叶虫的影响,那对水稻产量的危害就比较大了。

1.2.2 稻飞虱

稻飞虱也是水稻的主要虫害,分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白背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的前期生长,褐飞虱则主要危害水稻的后期生长。稻飞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巨大且直接的,它靠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导致水稻出现植株干枯的现象,严重还会导致死苗、枯死和穿顶情况的发生,直接导致水稻减产。

1.2.3 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大螟幼虫呈褐红棕色,它的危害最大,对水稻的不同时期都会造成危害,导致水稻枯心、白穗。三化螟危害近年减少,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致使水稻枯心苗和白穗。台湾稻螟幼虫头呈红褐色,身暗白色,为害水稻的状况与其它稻螟相似,亦造成变色茎、枯鞘、枯心苗和白穗。

2 水稻病害的防治技术

2.1 稻瘟病的防治技术

稻瘟病的防治工作可分为4步进行:从根源出发,水稻种植之前选用高产优良的抗病品种进行繁殖,并要大力推广;施肥和灌溉要选用科学的方法,对水稻增施钾肥、磷肥、有机肥;注重排水,在降雨量大的天气里采取排水措施,不让稻田过度灌溉而潮湿;稻谷成熟收获后,尽早将感染病害的稻谷和稻草进行处理,以免病菌进一步侵蚀。具体实施方面,可用1%的石灰水来处理稻谷的病菌,也可用杀菌剂三环唑等喷洒水稻,来防治稻瘟病。

2.2 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防治纹枯病,时期选择很关键,一般在分f盛期就对稻株中下部喷施药剂,宜早不宜迟。预防为主,喷药是防治的一种手段,预防纹枯病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预防硭担环境很重要。一般采用合理施肥和灌溉来营造水稻成长的健康环境。灌溉要合理,既满足水稻的水分需求也要保证田间干燥,还要增加磷肥、有机肥、钾肥的施用,提高水稻免疫力。

2.3 白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防治白叶枯病,要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源防治病菌对水稻的侵害;及时焚烧有病稻草,减少病菌扩散;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水稻种植期间要合理灌溉,一旦有病害出现,及时进行药剂喷洒。在容易产生病害的天气里,及时检查稻田,控制病情。用药剂防治白叶枯病时,要交替使用叶枯宁、消菌灵、叶青双等药剂,这样可以抑制病害出现抗药性。

3 水稻虫害的防治技术

3.1 稻鸭共养

在稻田中养一些雌性鸭子,鸭子在稻田中穿梭觅食,可以有效的抑制杂草和害虫的繁殖。这样一来不仅为水稻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舒适环境,鸭子的粪便还能当肥料,鸭子长大也是农产品。稻鸭共育既减少了病虫害的威胁,也能使稻田孕育出安全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对生态养殖和种植意义非凡。

3.2 诱杀害虫

对喜光的害虫采取杀虫灯诱杀的方式,既安全又环保。

3.3 环保高效的化学农药的施用

为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及生态发展,减少使用高毒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采用高效环保型化学农药。

4 结语

水稻种植业的快速发展,要做好水稻的种植工作。科学的选种、苗床处理及育苗、播种、施肥、灌溉、除杂草等田间管理工作;要采取措施预防各种病虫害,比如:水稻纹枯病、水稻稻飞虱和水稻稻瘟病等。通过综合防治来提高防治的效果,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水稻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双义.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52):43.

[2]王金强,何春云.探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62.

[3]莫神带,蒙将昆.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14):121-125.

[4]周一民,马均,金洪,廖晓,侯太平.四川丘陵地区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2).

第11篇

【关键词】有机水稻、有机水稻栽培、生长条件、种植技术、病虫防治与管理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向社会提供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稻谷。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1 种植有机水稻所需的基本条件

1.1 土壤管理

通过采取秸秆还田技术,田间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深浅耕翻耕作等措施,活化土壤耕层,为有机水稻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

1.2 养分管理

根据水稻的养分需求规律安排施肥,可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作为基肥,同时要注意施用种肥和进行叶面追肥,在生长的养分需求期适时补充营养。

1.3 植物保护

在水稻播种前可用有机生物制剂浸泡种子,以预防和控制苗期病害。生长期有病害发生时,应该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可增施叶面菌肥提高水稻的抗性,防止病虫的进一步扩散。稻田杂草的防治可以采用人工灭草方式,杜绝使用化学药剂。

2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地块选择非常关键,所选地块的土壤环境一定要符合国家GBl5618-1995一级标准,空气条件符合国家一级质量标准。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GB5084-92三级标准。有机水稻的种植地块一般选择在肥力较好、排灌便利、与其他地块有自然隔离的地块,附近有污染源地块禁止种植有机水稻。

2.2 品种选择

有机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很重要.有机水稻的生产应当选择中熟、抗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品种。种子必须经过筛选,籽粒饱满、粒型整齐、无杂草种子、无病虫害。

2.3 育苗

水稻播种前必须先进行晒种、盐水选种,然后用l%生石灰浸种,避免种子带菌;将育苗床的床面耕翻10cm以上,保证床土平整、细碎,床宽一般是1.8-2.2m;育苗床的基肥一般是施用优质有机肥7.5-10kg/m2培肥土壤,与苗床土混拌;当气温为5℃时开始进行播种育苗;播种量因为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常规育苗的种子用量一般为1759粒/m2。地膜打孔育苗为2509粒/m2。营养钵育苗为709粒/盘。

2.4 插秧

在水稻插秧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提前对大田进行整地。大田最好是提前灌水,促进杂草种子的萌发生长,然后进行机械耙地,清除已经生长的杂草。大田整理完毕后,待气温稳定超过12℃时即可插秧。水稻的田间种植要求密度合理,以确保秧苗的质量,插秧要求做到浅、直、匀、稳、足。

2.5 秧田管理

水稻秧田管理的重点是调温控水。使秧苗缓慢健壮生长,要掌握秧苗生长的临界温度,稻根为12℃,稻叶为15℃,在此温度以下停止生长。秧苗生长适温一般为22-25℃,是同化作用旺盛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以较低温度,特别是茎生长点处于较低的温度下,秧苗生长健壮,干物重高,充实度(干重/株高比)高。苗期温度过高,经常处在30℃左右,秧苗会发生徒长,秧苗细高,干重小,充实度低,根系发育不良。苗期温度过低,经常处在10℃以下,易发生白化苗和青枯病等。水稻秧苗在0:00-7:00时生长发育最快,必须保证苗床温度(15-28℃)促进秧苗生长。注意昼夜温差,白天不宜过高,夜间要适当降低,利于秧苗缓慢健壮生长。旱育苗必须控制好水分,土壤水分少,旱生根系发达,地上部生长缓慢,育成具有旱生根系,茎基部宽、早期超重、株高标准、叶片不披垂的适龄壮秧。

3 田间管理

3.1 土壤施肥

可以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进行培肥,就是在秋季进行机械收获时候将秸秆、稻草充分切碎,均匀撒在大田里,然后进行深翻,将秸秆、稻草与土壤混匀。并在旋耕前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地。

3.2 本田除草

对本田进行泡田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能够漂除土壤中的杂草种子;一般是在插秧前15d左右,将本田进行翻耕并大水淹没以灭除田间的老草,待到插种前2-3d再次对本田进行翻耕以灭除萌生的杂草。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发现有萌生的杂草要及时进行人工拔除。

3.3 水分管理

幼穗分化到抽穗前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浅水湿润灌溉,促进根系生长。井灌区采取增温灌溉技术,避免井水直接进田。要割净田埂杂草,除净田间稗穗,既可防治病虫害,又可以保证阳光直射水面,提高水温。同时,要适时早断水,促进成熟。一般黄熟期(抽随30d后)即可停水,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

3.4 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以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常见病。可以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等方法来增强植株的抗性,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3.5 虫害防治

第12篇

    1稻田(基地)选择及整地

    1.1稻田(基地)选择条件无公害水稻田块应选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并且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其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等要求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的规定。

    1.2试验地选择及整地结合益智乡实际情况,选择在环境条件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和村、石寨村、芒迁村等村进行无公害水稻生产试验。要求田块田面平整,高低差不超过2~4cm;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合适、保水保肥;深翻整地,把根茬、病菌、草籽深埋,保持田面清洁,减少病虫害;同时增施有机肥,推广种植绿肥,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2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2.1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适合益智乡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主要有德农203、滇屯502、思选2号、冈优12、D优68等品种组合,据实际试验地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配置,种子质量要求符合GB4404.1的二级以上要求。

    2.2种子处理

    2.2.1晒种。播种前晒种1~2d,可促进种子酶的活性及种皮的通透性,提高发芽率,并可杀灭种子表面病菌。

    2.2.2种子消毒、催芽。先用清水浸种24h,然后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8h,或用1%~2%的石灰水浸种48h。(注意不要破坏石灰水膜),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2h,取出种子洗净表面药液,捂种催芽40~48h,每天浇2~3次温水,反复翻动,以保持内外层温度一致,谷种破胸露白,发芽长度等于谷粒长度一半时摊开晾种,温度降至室温时即可播种。

    3培育壮秧

    3.1旱育秧地选择及整理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壤无污染,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菜园地或水浇地作秧地,提前犁耙,打碎土块,精细整地后做秧床,按长10~15m,宽1.2~1.4m起墒,秧田要求固定,相对集中连片,并长期培肥,实行稻—蔬、稻—肥(绿肥、豆科作物)等轮作,以减轻病虫草害。

    3.2施肥每m2秧床施腐熟细碎的有机肥7~10kg,整地时深入翻土,播种前3~5d施化肥,每m2施25%氮磷钾复合肥100~120g,硫酸锌8~10g,并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做到墒面肥、松、厚、净、细、平。播种前每20m2用1.25kg壮秧剂拌过筛细土撒施于苗床上,然后耙入3~5cm土层,浇透水,平墒待播种。

    3.3土壤消毒秧床要求土壤pH值在4.5~5.7之间,益智乡的土壤大多数是红壤,偏酸,可不必调酸,但必须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墒面浇透水,于播种前每m2用70%敌克松1.2g,对成600~800倍液喷洒,或每m2用55%敌克松2g,对成800~1000倍液喷洒,然后浇水至最大持水量。

    3.4播种严格掌握播种期,秧龄30~45d,叶龄4~5片,苗高15cm左右移栽最好。控制播种量,一般每m2播杂交稻35~50g。播种质量:要求将芽谷均匀撒在秧床土面上,用筛过的营养土盖种,使种子不裸露,然后规范盖膜,保证出苗。

    3.5秧田管理

    3.5.1温度控制。盖膜的目的是保温保湿、整齐出苗,播种至出苗膜内温度控制30~35℃,超过35℃打开两端通风降温,下午3~4时盖好;2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超过30℃通风降温;3叶期后,实行日揭膜,夜盖膜,逐步炼苗到不盖膜。

    3.5.2水分管理。以旱育为中心,播种时浇透水,出苗的床土保持70%~80%含水量,揭膜炼苗前一般不需浇水,炼苗时发现墒面发白、叶片打卷、变黄应浇水,4叶期后可适当控水,移栽前浇透水利于拔秧。

    3.5.3适时适量追肥和防病。旱育秧4叶期后叶片发黄缺肥时,用1%的尿素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中晚稻育秧每m2用15%多效唑0.2g,对成750倍液喷施,以培育适龄矮化壮秧,在1.5~2叶期秧苗易感病害,每m2用55%敌克松2.5g对成1000倍液喷施防治。在移栽前7~10d,用尿素追施一次“送嫁肥”,用量为每m2撒施3~5g,促进秧苗发新根,提高秧苗素质。

    4合理密植,规范化栽插

    栽插密度,常规优质稻每hm237.5~45万丛,基本苗75~90万苗,杂交稻每hm215~37.5万丛,基本苗37.5~45万苗,保证有效穗270~345万穗。采用规格化条栽,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合理的密度可获得最佳的群体效益。

    5平衡施肥

    5.1施肥原则无公害水稻栽培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配合;施肥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水稻追肥,做到“前期早追肥,中穗不疯长,后健不早衰”。

    5.2施肥技术及方法

    5.2.1重施底肥。中等肥力田块,每hm2施有机肥15000~22500kg,尿素150~225kg,普钙或钙镁磷肥450~750kg,硫酸钾120~225kg,硫酸锌15~30kg,实行中层施肥。

    5.2.2早施蘖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蘖肥,每hm2施尿素30~60kg,可结合化除追肥。

    5.2.3巧施穗肥。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当群体明显不足时,穗期开始时即叶龄指数达78%左右施穗肥;当群体生育正常时,在倒2叶60%伸出时施;当群体较繁茂时,在叶龄指数96%时施,起保花作用,此时施肥量占总量的10%~30%,一般每hm2施尿素45~90kg,硫酸钾45~75kg,并且可喷施多种叶面肥。

    5.2.4看苗施粒肥。施粒肥要看苗、看天气而定,苗不退黄不施,寡日多雨不施,病害重的不施;抽穗后叶色褪淡,天气晴朗,可根外追施1%~2%尿素,或喷施0.2%磷酸二氢钾。

    6合理灌溉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浅水活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蘖够晒田,深水含苞,干湿壮籽。达到叶脚清秀,谷黄秆绿,穗大粒多的高产长相。栽秧时水不宜过深,水深易造成漂秧,同时难以控制规格尺寸。秧栽完后适当将水灌至5cm深,秧苗定根成活后便开始分蘖,保持浅水灌溉为宜,水少有利于提高水温、泥温,有利于稻根的生长。移栽后35~40d进入分蘖高峰期,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要排水晒田,泥脚浅的要轻晒,不可以晒开裂;深脚田、发红田、冷浸田、锈水田要重晒,晒至有鸡脚裂,使其白根跑面,老根下扎,叶色变黄。这样,植株生长“老腊”、硬扎,可以预防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孕穗阶段多灌水,深灌水,水深10cm左右,此阶段是水稻一生之中对水反应最敏感的临界期,不可脱水,此时脱水,幼穗退化,空秕率增加,抽穗期至成熟期采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有利于灌浆结实,籽粒饱满。冷浸田以湿润栽培为好,收割前后适当断水,断水不可过早,过早易使茎叶早枯,影响籽粒发育,过迟收获不便。

    7病虫害防治

    7.1水稻主要病虫害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立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稻飞虱、叶蝉、粘虫、稻蝽象等。

    7.2病虫害防治方法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保健栽培为基础,辅以药剂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具体把好“四关”:一是种子处理,用多菌灵、净种灵、石灰水等浸种,杀死种子面上的病菌;二是秧田期,移栽前喷洒一次农药,将主要病虫害扑灭在秧田中,严防带入大田扩散;三是分蘖期,此期最易感染病虫害,要常检查,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防止蔓延危害;四是“破口”始穗期,是病虫害多发期,应早发现,及时防治。稻瘟病用稻瘟灵、硫环唑、三环唑等防治,纹枯病用纹枯净、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防治,稻曲病用多菌灵、稻丰灵、井岗霉素等防治,白叶枯病用叶枯宁防治,稻飞虱用扑虱灵、速灭威、优乐等防治,螟虫用杀螟松、晶体敌百虫等防治。喷洒农药要求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对要准,严格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四是喷洒的稻田面积要准,确保用量;五是时间准,一般选择下午3时后喷药,喷后8h内遇雨的,晴后补喷。

    7.3无公害栽培禁用的农药无公害水稻生产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有:有机磷杀虫剂(甲拌磷)、有机磷杀菌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敌灭威二甲基甲脒杀虫剂)等等。

    8适时收获,安全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