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席慕蓉青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席慕蓉;体验;小我和大我
席慕蓉,严格来说是美术科班出身,但自从她的诗集《七里香》在1981年出版之后,她就不只是一位画家了,而更多以诗人的身份被公众所了解。虽然在当代诗坛上,鲜有把她的诗歌归入新诗史中来的,但她的诗歌的的确确影响了80~90年代的青年人,可见她的出现是不容小视的。
结束后,诗歌的重出江湖承载着更大的社会责任,似乎只有表达了某种社会情绪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良心的诗人,而那些陶醉于自我表现中的诗人则受到排挤和鄙视。毋庸置疑,席慕蓉明显属于陶醉自我型的,但是,她的诗歌却引发了销售热潮和大量读者的喜爱,这种现象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虽然席慕蓉的诗游离于正统诗歌之外,有点诗歌流行化的味道,但毕竟它属于新诗范畴,拥有散文的形式和诗的内容,用那些惯有的观点来审视它,也是可行的。
一
20世纪80年代,随着朦胧诗、第三代诗歌运动的此起彼伏,多数诗人忙于建构一种晦涩难懂的诗歌文本。新诗以“反传统为传统”,但是这种与传统的彻底决裂势必造成文本的陌生化,因此出现了“诗人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少”的现象。中国并不缺乏诗歌爱好者,但是诗人对感情的冷处理手法、缺乏人情味的吟咏使得诗歌和读者之间无法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是将两者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席慕蓉在这个时候适当的出现了。她在诗中毫无掩饰地抒发自己对爱情、友情和乡情的真实感受,笔尖流淌出来的话语仿佛就在你我嘴边却不知如何表达,而她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替读者说了出来。就像她在《一棵开花的树》中所表露的: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那份对爱情的渴望,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读后怦然心动,心想:这就是我要说的话,是我深埋心底已久的话啊!心灵上的契合使得读者感到席慕蓉就是自己的代言人,她的小诗虽然直白,但是不乏哲理,这些对生活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价值关照,一种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这种写作方向是与席慕容所处的创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在为席慕蓉的散文集《有一首歌》所做的序中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北,中国有报业史以来副刊最兴旺的时期。这种时空的错误,其实不过是一种人生的缘分,就像这位蒙古姑娘,画油画、画线画、写诗、写散文,笔下诉说的,无非是许多许多人生的缘分。”【1】副刊的兴旺为席慕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她的诗歌提供了与读者见面的机会。80年代,内地的朦胧诗、第三代诗歌将诗歌文本变得苦涩难解,台湾的公车诗、诗、网络诗将诗歌降到低俗之地,当读者苦于寻找一种契合心灵的纯诗时,席诗无疑是久旱后的甘霖,浸润了读者的心。
当谈到创作原因时,席慕蓉说道:“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因此她的诗不必刻意去迎合市场,仅仅是“我手写我心”,这便符合了新文学一直强调的情生文的重要特点。她曾在《无怨的青春》的《此刻的心情――代序》中说:“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才,想画就画,想写就写,做着对一个妇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2]写诗是“为了我自己的一种纪念,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3]正是因为她所拥有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美满的爱情、完全遵循世俗规则的人生体验决定了她写作的大体风格:光泽细柔、平淡充实。例如她的《茉莉》:“茉莉好像/没有什么季节/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没有撕心裂肺的离愁别恨,有的是清清的花香,淡淡的思念,安定的生活让她在平淡中吟咏歌唱。
对于席慕蓉来说,画画是她的主业,写诗仅仅是心中有话才写,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心里的语言汹涌而出,不掺杂任何功利的想法,有人批评说“她所面对的基本上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她笔下的爱情也好,友情也好,世情也好,仿佛是在天国中发生的事情,与现存的世界格格不入。”[4]对于这种评说,我想提出一些异议。体验决定创造,每个人的人生体验是不同的。余光中将对祖国的怀念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缅怀与景仰体验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动人心魄的乡愁诗。洛夫也认为“诗是个人生命的体验,主要表现人的潜意识和内心世界”。而席慕蓉恰恰是从自己的人生体验入手的,他们三人的艺术追求方向不同,诗中可以有家仇国恨,也可以有儿女情长,吃腻了生猛海鲜,尝一些可口小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
创作风格的奠定,使得席诗又引起众人对诗中“小我和大我”的争论。单纯的生活体验,限定了席诗题材的多样性。家庭、丈夫、儿女以及美满生活中不时涌起的乡愁让她的诗作多以爱情、友情和乡情为主题,因此有人就认定,席诗题材单一、内容矫情。
我们不否认席诗题材的单调,正是之前所论证的“体验决定创造”,让席慕蓉在有限的体验中无法写出各种各样题材的诗歌,这是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但就是在这有限的题材中,席诗所传达出的“小我”情愫却带来了“大我”的共同体验。就像《青春之一》中说到的“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美好的青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青春时候谁没有过对爱情的渴望,青春时候谁又没有过对美好年华易逝的感怀?如果说,诗中的感情是席慕蓉从“小我”出发来创作的,那么它在读者心中引起的共鸣则是“大我”的完美体现了。生命中的悲欢离合也许各有不同,但是反映到诗作中来,那种寂寞、骚动与惆怅有着共同的群众基础,因此说席慕蓉仅仅沉浸于自己所构造的“虚幻世界”的说法并不可取。
席诗无疑属于新诗行列,但是她的创作却没有与传统完全断裂。山东大学章亚昕教授说到“从‘长时段’角度分析新诗的成败”问题时,提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新诗在何等程度上利用了传统的资源?由于诗人断然采取与传统‘断裂’的创新策略,不但造成了新诗陌生化的美学风貌,而且也造成了自身的困境――由于公众对新诗的表现方式不熟悉,社会便难以接受新诗人的作品。”[5]此现象在80年代之前表现的非常明显,也是造成诗歌“小众化”的原因之一。80年代以后的台湾新诗开始走向多元,走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但是对传统资源的利用一直是诗歌创作中的瓶颈所在,而席慕蓉却将现代与传统结合的非常巧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古相思曲――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一诗从乐府诗《古相思曲》而来,席诗的副标题便来自诗中第三句“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也许是席慕蓉在读古乐府的时候看到这句话,非常有感触,所以便信手拈来,用现代诗的笔法赋诗一首。诗中“弹箜篌的女子”、“ 莺花烂漫时”、“开满了玉兰的树下”都有着浓郁的古典婉约诗词的意境之美,用传统意境加上现法,两者化而为一,这种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的创作手法使人不得不拍手称赞。
结语
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席慕蓉的成名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她让我们看到了她创作的天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她的努力,就像她在《诗的价值》中所说的:“我如金匠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不知道这样努力地/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光泽细柔的词句/是不是也有一种/美丽的价值”。[6]虽然曾经有无心插柳之意,但是在细柳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不少心血与汗水,这便是席慕蓉诗歌受到欢迎的偶然中的必然吧!
参考文献
[1] 席慕蓉《有一首歌》[M] 主编:常君实 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6年1月 第1页
[2] [3] 席慕蓉《席慕蓉抒情诗合集》[M] 责任编辑:杨光治 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1年12月 第84页
[4] 梁伊人《好梦难圆――请走出虚幻的世界》[J]《“席慕蓉热”三人谈》
关键词:席慕蓉;诗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20
画家是席慕蓉的职业,创作诗歌只是闲暇时的消遣,却不知她最终凭借诗歌开始风靡台湾和大陆。席慕蓉的诗歌带有婉约派的特色,感染力极强,其中她的爱情诗广受追捧,她的诗歌融画于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形式,在当代文坛可谓独树一帜。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脚步急速前进的现代社会,席慕蓉的诗歌是一剂良药,能治愈人们的“心慌症”,让人们学会在美中感悟生活。
一、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自古以来,诗和画是分不开的。著名的画作中都会题上名家诗词,作诗时也会有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初就是对王维诗词的评价。台湾女作家席慕蓉也是一名画家,她在作诗时就习惯用颜色来传达意念,将具体事物抽象化,轻而易举将读者带入她营造的氛围,在诗歌欣赏中同时体会绘画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席慕蓉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源于她画家的特殊身份。诗歌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参与,由于席慕蓉实现了诗与画在灵感上的互通,在诗歌创作时才出现诗中有画的现象。《山路》就是这样一首诗画相融的诗歌,“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在灯下梳我初白的头”“少年的你……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幅由“夏日”“山坡”“新茶”“相思树”“小路”“少年”等多个意象叠加形成的清纯而美丽的图画,在诗中,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青春时期的懵懂和清纯,不仅勾起读者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对未来的美好充满憧憬。诗人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感来写诗,诗画结合、虚实相间。
二、深邃幽远的意境
中国古代的诗歌讲究意境,这是诗歌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没有意境的诗歌只能是平铺直叙,不值得研读。意境是诗人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感受,达到外界与内心合二为一的境界,用简短或是冗长的话语传达丰富的内容。
席慕蓉诗歌中善于传达深邃幽远的意境,如《渡口》“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年华从此停顿……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天涯。”渡口、长亭在古诗中从来都是代表送别的地方,提到渡口就使人产生别离的伤感,离别在即,我们只能握手,从此思念生根、年华停顿,在渡口找到花送你,把我的祝福别在你衣襟上,这些表达都在暗示,即时离别,思念也会随着生命的存在得到延续,甚至思念可以生根。年华从此停顿,暗示着牵挂永世不休不止。席慕蓉在诗歌中把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诗歌的整个结构都与作者表达的情感相协调,深邃悠远的意境传达无遗,读来回味无穷。
三、感伤情调与无悔心情
爱情不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在诗歌等文学创作中也是永恒的主题。席慕蓉善于写爱情诗,而且大多数都带有一种伤感的基调;但是,她又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个无悔的主人公,最后,在她的诗歌中我们感觉到哀而不伤。在《信仰》中,她对何为永恒的爱情做了诠释:爱的本质是生命的单纯与温柔,爱情是生命的源泉,爱情是信仰,诗中六个“我相信”就能体现诗人始终相信爱情,即使错过了也始终无悔。现代的理性社会里,人们很少再相信爱情,但是诗人却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依然存在,诗人说永远相信世上有真诚、无怨、美丽的爱情,如果得到了,诗歌可以为她作证;如果得不到,就让它永远存在诗歌里,这就是诗人对真正爱情的一种执着。
席慕蓉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感染了无数读者,不管是讲述生命的悲欢离合还是爱情的聚散,她的诗歌中都体现了一种超功利,给我们一种“娓娓道来”的慢节奏感,让生活在如今迷茫、浮躁的社会中的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金秋十月,作家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素美精雅的小书――“席慕蓉诗集”(六卷):《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前四本多年前曾经在内地出版过,后两本则是第一次与内地读者见面。
这套诗集开本小巧,结构雅正。素净的封面下微微可见多彩的衬纸,高雅中微露童心顽皮。口袋书似的开本是贴身也是贴心的,您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如果有一首诗或者一句话深得您心,请您停下来,慢慢欣赏慢慢品味,与它多多地共处共享几日。这是作者的愿望,也是我们出版人的愿望。作者感慨地说:“我用了差不多50年的时间写诗,也不过才得了这三百多首,得了这六卷诗集,不算多。所以我请求读者朋友不要急于读完它,不要一个晚上把它全部读完,请您慢下来……”
席慕蓉的诗作上世纪80年代被引进大陆后,曾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诸如“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等诗句被无数少男少女传抄、背诵。但在如今诗歌不景气、人们都忙于追求物质利益的浮躁年代,这样集中推出一个诗人的作品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我们认为当今的人们仍然需要诗歌的美丽与超越,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尤其是席诗,纯净美好,自然灵动,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常常直指人心,令人潸然落泪。这样简洁而又动人的诗句也许正适合快节奏的生活。
由于是对席慕蓉几十年所写诗集的总结性出版,加上多年来内地盗版众多,错讹百出,这次出版她非常谨慎,分别写了前言,并亲自严格审订了两次,一个屑微的毛病也不放过。比如,《一棵开花的树》的最后几句:“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最后一句许多人的记忆是“那是我凋零的心”,多个“那”字。席慕蓉就与编辑反复吟诵,找到最佳的乐感,还是维持原诗的写法。她讲到,这些诗的每一个字她都进行过反复推敲,也反复书写过多遍。由此,可以说这是一套目前内地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
这套诗集按席慕蓉写作时期和在台湾出版的时间顺序编排,收藏了诗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作者分外珍重。“从诗中回望,只觉得前尘如梦,光影杂沓,那些原本是真实生命所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却终于成为连自己也难以置信的美丽遭逢了。”从这套诗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席诗的变化,她的诗从内容到风格都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早期她多写爱情、自我的忧思与喜悦,风格婉美抒情;中晚期则多写乡情乡愁,写“对久远的美好的已经消失了的事物的追念”,写对生命、人生以及人类的思考、体悟,风格更为清净高远,悲悯通达,更加震撼人心。在迢遥的岁月中,诗人从心底流出的美丽诗句不仅给世人带来了珍贵的财富,也使诗人自身的人格一步步成长、成熟、博大。所以,尽管人们总是“拿席慕蓉的诗,来做多愁年岁的安慰或者重寻旧梦的触媒”,而对于席慕蓉来讲则是从没有企求的,写诗只是她自身的需要。她说,“诗歌是我的痴狂”,“我在这一方面从来没有强求过”。她只是径自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自己、认识自己、平复自己,不知不觉中成长成熟,勇敢强大,从而达到了自由、通达、圆融。
值得一书的是,不管她的诗集留下了怎样的岁月痕迹,有了怎样的变化,她的诗中却永远保有一颗初心,永远纯真美好、明净自然。这种风格既使她得到众人的追捧,也招致一些人的非议。但我说,这是她最可贵也最难企及的品质。她的简单绝不是简陋,她的朴素也绝不是匮乏:“可是 谁又比谁更强悍与坚持呢/是那些一心要到达要完成的人/还是 终于迷失了路途的我们”,“一直忘了问你/在皮影戏里最曲折动人的剧情/到底是光 还是那影子”,“我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决定/幕落的时间”,“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匍匐于泥泞之间/我含泪问你 为什么/为什么时光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前来 然后退下/为什么只有它可以/浪掷着一切的美 一切的爱/一切对我们曾经是那样珍贵难求的/温柔的记忆”……在这里天地光明,在这里移山断流,在这里“诗也简单,心也简单”,仿佛和风细雨,一念而成,然而我们却禁不住地战栗,禁不住地泪流满面。这是一种蕴含着无限丰富、浓郁、繁华的简洁,是历经了万千体悟、万千证悟之后的本真,是一种低调的奢华,仿佛“富翁浪费的朴素”。所以,如果您简单地认为她简单,我只能说您不懂。她的这种明净与超越,绝不是可以轻易得来的,这是她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天赋的颖悟所决定的。如果套用《亮剑》中李云龙“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的句式,那么对于席慕蓉的诗,我想说:有一种奢华叫朴素,有一种超越叫本真,有一种丰富叫简单。
最后要欣喜地告诉大家的是本套书中的另一个亮点:每本书中皆配有席慕蓉亲笔所绘的针笔插图,读者由此可领略到席慕蓉各个时期针笔画的风格。我们知道,席慕蓉14岁起就致力于绘画,她是专业画家,至今她的主业仍是美术教授。
文/丛敏
我的蜗居在高高的七楼,是我那幢最顶的,老式而老旧,房向是东西的。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冬天得按双层的窗户,夏天,没有空调,委屈得电风扇一直一直地响。
可它却被我收拾的不染一尘,白色成了它的主色调,还有一个能装下好多好多书的书柜,书柜里每本书我都看过,有的看过了好多遍。它们都是我的孩子,永恒的恋人。我爱它们如爱生命。尤其那本《瓦尔登湖》,那本《格言联璧》,那本《世上有种智慧叫宽容》,我是一个月读它们一回。
我的床头永远都放着席慕蓉的诗集,早晨醒来,我会把窗帘拉开,对着刚刚升起的旭日诵读它,我知道,席慕蓉的诗不是最好的,但我热爱它字里行间的真挚,爱那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我的黑色的花瓶里永远都会有鲜花,一段时间我会买勿忘我,一段时间我会买百合,一段时间我会买满天星……我不会买玫瑰,也不指望他人送我玫瑰,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学会处理玫瑰的刺了,为此我早早就拥有了一院子的玫瑰,在我的心上。
我的蜗居里还养着为数不多的绿色植物,我喜欢它们的鲜嫩鲜亮。世上没有相同的叶子,我总想自己这片叶子一定如它们一样鲜嫩靓丽就好。
最高兴的是,虽然是弹丸的居室,但躺在床上,每天都能欣赏到日出,有月光的晚上,就不拉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晒照在床上,若醒着,就听莫扎特,舒伯特……最近总在听《荷塘月色》……
哦,忘记了,以往我不养鲜花,花儿落了的时候,我会黯然,但最近想养了,我不时地对自己说,可以把落花儿收集在一个很美丽的瓶子里啊,那也是很好的装饰。
谢谢我的蜗居,它虽小,却让我感受到诗意的人生。
因为你,我过好了每一天。
明天的太阳和月光,相信一定更美丽。
――题记
叶是树的窗口,迎风而动,轻嗅着春风中花的芬芳。
码头是泊船的窗口,夜深人静的时候,船依偎在它的身旁,仰望着月夜的浩渺。
河口是大江的窗口,诉说着亘古的约定,期待着轮回的重逢。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澄澈的眼眸能够驱散心灵的阴霾,它让我们对美好的事物报以微笑。而在如今“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代,作为“社会眼睛”的某些西方媒体却倾斜了正义的天平。你会看到在国外各种报纸头条报道分子的所谓“正义”活动的消息,你会看到互联网上国外官方网站发表的对人民的所谓“不公待遇”的,你会看到在奥运火炬传递的现场,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把镜头对准的是分子而不是那令人兴奋和鼓舞的一片“中国红”,你会看到美国CNN主持人“正气凛然”地说中国产品是垃圾,中国人是暴民……
其实我们并不期望西方一些国家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对中国的偏见,然而当文化披上了政治的外衣,染上了制度的色彩,当“眼睛”戴上“过滤镜”,正义便开始向黑暗垂下了它高贵的头颅。可是,正义的人们不会忘记:“奥运”一词后面还有一个破折号,破折号的后面是和平,而不是中国。让我们擦亮眼睛,去看那正义之剑划破地平线,迎接东方破晓的曙光。
诗是诗人的窗口
诗中,有蒋捷“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点点滴滴是岁月浩浩荡荡碾过的痕迹,让人不堪回首。有王国维“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的温柔。那温柔如同一只摩挲宝贝的手,将每一个细小的缝隙,每一条微妙的纹理,每一处看不见的起伏都把握得丝丝入扣。亦有舒婷“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对着那月儿浅吟低唱。也有“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的大彻大悟,以一颗止水之心看世事沧桑而波澜不惊。
更有席慕蓉那“我们去看烟火好吗去去看那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对浪漫的狂想,有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的痴情盼望;也有席慕蓉“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对岁月的从容淡定。诗是诗人爱过、痛过、悟过后刻骨铭心的收获,亦如夏日一捧嫩绿的薄荷,给自己慰藉的同时,也给别人无限的遐想。诗如其人,诗人将诗陈列在情感的橱窗,让人品味,每一次咀嚼,又是另一种醇香。
微笑是爱的窗口
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益处颇多,它使获得者富有,也不会让给予者贫穷。一个微笑只是瞬间,但有时人们对它的记忆却是永远。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富有和强悍到不需要微笑,也没有一个人贫穷到难以支付一个微笑。一个微笑足以将挣扎在黑暗边缘的人们引向光明,一个微笑可以给迷途的人们指明方向,一个微笑也可以将人生的句号改写成逗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有微笑的地方总有爱,用微笑去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心灵。
眼睛是明亮的,它教我们明辨是非。诗是醇香的,它让我们回味无穷。微笑是温暖的,它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力量。
17岁,似乎是我为青春顺理成章截下的开端。那些年月,如同照在柔软发髻粉色蝶花上的细碎暖阳,招摇而不刺目。
朋友说,17岁开始苍老。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深爱不移。大抵是骨子里天生的伤春悲秋的特质,也或许是青春本该有这样略带忧伤的基调才配让人回味无穷。青春本身便是一种高傲,我们拥有它,演绎它,征服它,失去它,心甘情愿做着它的配角,任由它行色匆匆。
18岁似乎是青春慢慢褪去稚嫩的奋斗长诗。绿色衬衫,白色校服,橙色夕阳,蓝色暗恋,奋斗,汗水,蝉鸣,眼泪,喜悦,友情,梦想……这并非18岁天空下的全部意象,却足以构成可歌可泣的动态风景。这风景属于我或者我们。
如今回望来路,只觉阳光洒下,温暖而迟缓。像梦一样的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斑斑驳驳,却又历历在目。良辰美景奈何天,关于青春与梦想,每个人都会有自顾自的执着。
朋友说,再好的KTV也比不上那年我们躺在操场唱歌的美妙。我说,再好看的电影也诠释不了我们一起风雨同舟的青春。那时的友情,定是我青春岁月里最亮丽的旗帜。每每忆起,如同躺在大片的葵花园中一般,只愿感谢世界对我温暖以待。
记得我们一起在操场旁若无人地唱歌,唱到星星都藏在云层后面去了,唱到我们泪流满面。记得我们骑着单车漫无目的地在路灯下行走,夏天夜晚的风把我们的影子吹得很长,车轮把时光碾成了碎片。记得我们意气风发地冲进暴雨中,只为诠释年少才轻狂的梦,雨水打进眼睛里,笑脸却点亮了岁月的洪荒。记得我们在深秋的天台上肆意地唱歌,慰藉彼此泛滥成灾的忧伤。那时唱:我会记住自己今天的模样;记得夜风吹起彼此的裙袂;记得有人在校门口笑靥如花的等待;记得角落里有人擦干我眼角的泪;记得18岁第一次宿醉。
多少时光挥发成云雨,难忘的还是那年微醉的回忆。如果一定要让我说错过了什么的话,我想我错过了穿校服谈恋爱的时光。
那些年月,暗恋似乎是青春里必不可少的篇章。现在细细想来,暗恋真是一个美好到不像话的词汇,青涩,酸楚,美不可言,怦然心动。所有的日记都知道我喜欢你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情话。那时候,我是一个喜欢写日记的女孩,我的本子里,藏着一个少年,我的青春里,他与阳光同在。
是什么在吸引我呢?或许是因为他写了一手好字,或许是因为他唱歌很好听,或许是因为他打篮球时投出了漂亮的弧线,或许是因为他穿了件我喜欢的格子衬衫,或许是因为看见他笑脸的那天阳光恰好,或许他有着我欣喜的寂静性格。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特别旅行,那么,拥有青春,我们便可以看到沿途最美的风景。拥有青春我们便拥有了多彩的未来与五色的梦。
人生十五六,多么美好的花季雨季!我们不再顽皮,而是学会了做一个稳重的自己。我们不再像小孩子一样娇气,而是学会了做一个能忍能承受的自己。我们不再为了丢掉一个布娃娃而哭泣,也不再为了一点点小事而伤心。拥有青春的日子里,我们都学会了拥有勇气也学会了如何去奋斗去进取。我们都在努力,因为我们都明白要利用这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充分表现自己的实力。
我们长大了,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会了沉默和忧郁。我们常会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高楼与那蔚蓝的天,回想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是精彩或是平淡的一幕幕,回想自己的过去。在我们烦恼时,或许可以一整天不和别人说一句话,我们似乎感到了成年人所特有的落寞与伤感。我们在思考与缅怀,在感受着青春带给我们的一点点苦涩……
十五六岁的我们,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这么苛刻,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总是那么严格,我们甚至抱怨这仅有的青春他们都要让我们在书海学海题海中度过。我们甚至总想问问老师家长:“难道你们的十六七岁也是这样度过?”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十五六岁的我们也体味着生活带给我们的欢乐。我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踏青感受无限温暖的春光;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我们到江河湖海戏水;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几个伙伴一起去郊游爬山,采下几片火红的枫叶夹在书中,作为这个秋天最好的纪念;在飘雪的冬天,我们还会像小孩子一样顽皮,在铺满白雪的大操场上相互追逐打闹着,那松软的雪地上留下了我们的一串串脚印……
十五六岁的我们,崇拜流行歌手的潇洒,也欣赏摇滚歌手歌声中的疯狂;我们喜欢达?芬奇作品中事物的形象逼真,也赞美毕加索的抽象派大作;我们对世上的不平事感到愤慨,也为人间的一点点真情而感动;我们曾为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在寒夜中默默流泪,也为至情至爱的席慕蓉所沉醉……年轻的我们或许就是这样:心中充满激情但不时也流露出一丝沉稳,活跃中隐含着一点点多愁善感……
年轻的我们渴望真正的友谊,也渴望来自亲人朋友的那一点点爱与温情。当你在风雨的街头漠然无助的时候,是否希望有把小伞在肩头撑起?当你最失落伤心的时候,是否也渴望几句真诚温馨的话语?当你寂寞孤单时忽然收到了远方好友的来信,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也曾怀疑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话,但当几年的同窗好友分别在即,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人生十五六,多么美好的岁月,让我们都来珍惜。拥有青春的日子,我们不要让它在茫然与无知中逝去,向着理想去努力,做一个最出色的你!
今夜,情人节前夕,窗前,灯下,我读着席慕蓉的诗。
“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读她的诗,总能让我觉出爱情的一丝美好。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一首浪漫的诗。有时候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时候她“生于夏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静美”;有时候她“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有时候她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是清新而绚丽的,她是热情而含蓄的,她也是相思而甜蜜的。
爱情是一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天使。她把酸甜苦辣撒播给恋爱中的人儿品尝,自己却独往天堂。品尝了爱情滋味的人儿最终会明白,有爱的地方才是天堂。
爱情本身是美好的,也是浪漫的。可是如此美好浪漫的爱情与我却是无缘的。告别一段爱情,爱情的天使挥动着受伤的羽翼,它不会再眷顾那因爱而破碎的脆弱的心。
我是一棵树,我是一棵开了花的树。这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明天,情人节,我将要把自己扔进风里。温柔的风张开宽阔的翅膀,它承载着一颗表层似乎光滑内则伤痕累累的荒凉而悲凄却又不肯屈服的心。任凭风带我去向何方。我定会在那里,不悲不喜。
风穿越时空的隧道,带我来到江南塞北。
江南,一个梦一样的地方。烟花三月的扬州,美如天堂的西湖,悠悠烟水的乌镇……杏花春雨,小桥流水人家,古色古韵的青石街,还有那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女。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一幅恬静空灵的水墨画。曾游于画中,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温柔细语;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绚丽色彩;感受“一树花开燕呢喃,一路马蹄引花蝶”的浪漫。
塞北,一个有梦的地方。如果说江南是一幅富有浪漫主义的水墨画,那塞北就是一幅极具现实主义的油画。它色彩浓烈、壮丽豪放,“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它广袤无垠、 无遮无拦,“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它高远辽阔、牛羊成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它气势宏阔、雄奇瑰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梦的地方,追梦少年策马扬鞭,纵横天涯。
可是,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生于江南的我无缘来自塞北的你。
曾今的邂逅是一场烟花般的烂漫。那是站在高山的顶峰品诗论词,吟诗作赋;那是迎着海风敛袖研磨,舞文弄墨;那是坐在西子湖畔闲敲棋子,月下抚琴……闪烁着爱的光芒的烟花,顷刻的绽放,仿佛拥有了全世界的瞩目,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们。如今,一切的一切,如同烟花散尽了流年,划过不留痕迹,夜空因为烟花的碎而流泪。
聆听着梁心颐的《小树》,昏黄的灯光模糊了我的双眼,写下一首小诗:
期待着、幸福着
从种下到开花
花下,一张张青春的脸庞
抒写着浪漫的诗行/
彷徨着、悲凄着
从花开到花落
远处,一个个孤零的背影
低吟着伤感的离歌/
从花落到花开
从悲凄到期待
百转千回
终抵不过
岁月的轮回/
感叹青春年华,青春就是一首离歌,青春不被等待。忆往昔,如玫瑰香甜的回忆早已幻灭为灰烬从指尖划过,在青春的站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踏着印记,成长着,成熟着。玫瑰错过了花期,爱情错过了永恒。有些错过并非有意错过,有些爱情并非不想爱了,而是不能再继续爱。
论文摘要:禅宗文化就其总的性别倾向来说,具有女性性别倾向,但其自身内部亦存在着阴阳互补关系。而恰恰是这种阴阳两性倾向兼有的性质,使得男女两性在解悟和接受禅宗文化时各有所取,侧重不同。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禅宗文化阴柔的一面。
文化具有性别倾向已是学界不争的共识。就中国古代文化而言,儒家文化起源于父性崇拜,道家文化起源于母性崇拜;儒家文化具有男性性别倾向。道家文化具有女性性别倾向。中国文化具有儒道互补的结构。然而问题远非这么简单。由于文化的长期共生互动,使得儒家、道家文化自身内部也形成了阴阳互补关系。在儒道两家文化影响下生成发展起来的禅宗文化就其总的性别倾向来说。近于道家文化。具有女性性别倾向,但其自身内部亦存在着阴阳互补关系。而恰恰是这种阴阳两性倾向兼有的性质.使得男女两性在解悟和接受禅宗文化时各有所取.侧重不同,这在当代男女两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上得到了较为鲜明的体现。
虽然从总的性别倾向上来说,禅宗文化是阴柔型的,但仔细体味却能够看出其实际上是阳刚和阴柔的圆融统一。禅宗文化阳刚的一面可以概括为超然物外、离世高蹈,绝世独立、唯我独尊,哲思玄妙、透彻空灵。禅宗文化阴柔的一面可以概括为珠圆玉润,轻柔纯和;至情至性,真纯挚诚;随顺自然,坐卧自如。
一、禅宗文化女性阴柔的一面
1.珠圆玉润、至柔纯和——禅宗文化的阴柔特质之一
圆融是禅学核心范畴之一,有所谓色空不二、一体圆融,心物不二、一体圆融,理事不二、一体圆融,事事不二、一体圆融等等说法。由此衍生出禅诗的特殊追求:珠圆玉润,至柔纯和。
唐代著名诗僧贯休《野居偶作》中‘有名’联日:“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响此联仅从咏春写景的角度看,即已显得珠圆玉润.至柔纯和。更为灵妙的是它不着痕迹地表现了禅宗的核心意旨:刻意修行,无法得道;无心于道,道自然成。文人骚客自古爱好咏春,咏春之辞中大多蕴有惜春、伤春的感伤。但如此情态在禅宗看来纯属人为造作,是背离自然的矫情之举。在禅宗看来,生亦自然,死亦自然,春来何欣?春去何憾?四季之轮回,春秋之代序,一切自然而然,根本用不着作小儿女状,一惊一乍,悲喜无常。如果能做到随缘任运、自然而然地面对一切,接纳一切。那就是“无心于道道自得”的境界了。
细品“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便知是吟咏晚春落花景象。可是一反伤春之情态,而是欣然赏之的心境。落花又何尝不美?风吹花落,遍地缤纷,自然错落,如锦如绣,真是美妙不可言喻。晚春寒雨亦有其美.雨降山路,水遇横砌而斜流,震震颤颤,淙淙潺潺,其形其音,恰似玉琴清奏,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另一位诗僧元可的《陨叶》同样显现出珠圆玉润、至柔纯和的禅风:“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别林遗宿鸟,浮水载呜虫。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诗中秋叶随风而飘,随水而逝,或载鸣虫,或别宿鸟,或染霜红,或寄白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遭遇何种境遇,一概自然应之。欣然安之,这就是禅的高妙态度和高明智慧。
2.至情至性、真纯挚诚——禅宗文化阴柔特质之二
禅宗文化的精髓一言以蔽之:生命至上,自然至美。得道高僧无不生存在这样一种纵情拥抱自然和真情投人生活的境界中。
应圆禅师有歌日:“寒气将残春日到,无索泥牛皆勃跳。筑着昆仑鼻孔头,触倒须弥成粪扫。牧童儿,鞭弃了,懒吹无孔笛,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归去来.烟霞深处和衣倒。”好一幅早春农家乐景:冬尽风暖春意萌动,无绳水牛欢蹦乱跳。牧牛小儿将鞭儿扔了,任情戏耍恣意嘻笑。看似写那牧童儿,其实写的就是得道禅者的行状:至情至性,浑然忘我,和尚连参禅悟道都忘了,一味纵情任性,自然合乎禅道。
守恩禅师有歌曰:“雨后鸠鸣,山前麦熟。何处牧童儿,骑牛笑相逐。莫把短笛横吹,风前一曲两曲。”看似写初夏农村景象:山坡上麦田金黄,林莽中斑鸠吟唱,不知何处窜出一群放牛,鞭牛追逐嘻笑无状。和尚看得心醉神迷。却听见风中有声,其声是笛,音韵荡漾,直透心房,不由得人心旌飘摇、意迷神荡,不能自已,故有“莫把短笛横吹,风前一曲两曲”之感叹矣!(唧’此诗与前诗可谓异曲而同工,同样是至情至性、真纯挚诚。
3.随顺自然、坐卧自如——禅宗文化的阴柔特质之三
《马祖语录》有云:“平常心是道。”“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得道高僧所得之道便是这“平常心”。散圣禅师有诗日:“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此诗意旨可一言以蔽之:祖师西来无意,欲悟道者只须随顺自然.行住坐卧自在自如即可。
最能体现随顺自然、坐卧自如特色的是敦煌《无名山僧歌》:“问日山居何似好,起时日高睡时早,山中软草以为衣,斋食松柏随时饱;卧崖龛,石枕脑,一抱乱草为衣袄;面前若有狼籍生,一阵风来自扫了。……最上乘,无可造,不施功,自然了。识心见性又知时,无心便是释迦老。”此诗可谓是一幅得道高僧行状图:绝迹人为。纯任自然,衣食住行完全融人自然节律。是最为彻底的天然本真原生状态,是最高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
二、禅宗文化阴柔的性别特性对当代女性作家的影响
相当多的中国当代作家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相对于女性作家而言,男性作家在解悟和接受禅宗文化时更多地受到超然物外、离世高蹈,绝世独立、唯我独尊,哲思玄妙、透彻空灵等阳刚特性的影响。相对于男性作家而言,女性作家在解悟和接受禅宗文化时更多地受到珠圆玉润、轻柔纯和,至情至性、真纯挚诚,随顺自然、坐卧自如等阴柔特性的影响。
1.珠圆玉润、至柔纯和的禅宗文化特性在席慕蓉创作中的体现
席慕蓉是个诗人,她最具代表性的诗集是《无怨的青春》。 (嗍此集开头的一首散文诗很能代表她的创作风格: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说一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爱情是一种最最强烈的人生情感,爱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占有欲而产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一般佛徒才将男女之爱视同洪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这当然不是了空得道的表现。了空得道的禅者当如何面对爱情呢?会如此诗所表现的境界那样:爱在时无比地珍惜爱情,爱去时心平气和地随缘。惜缘而随缘,随缘而惜缘,圆融不二,互为因果,如此才会有无怨的青春和无瑕的美丽人生。
从禅悟的角度来看.一切人生的遭遇都由于因缘和合。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由于一种偶然的机缘。茫茫人海,两个人能相遇相识亦是一种偶然的机缘,能相亲相爱更是一种偶然的机缘。佛家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此难得的机缘人们不该珍惜么?两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生成了不同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向往和憧憬,竟能够一见钟情,甚而能一往情深.难道你能不惊叹那造化之神奇么?难道你忍心漠视甚至糟蹋造物主的好意么?如是,我们就应该惜缘呀,不仅对于情人,而且对于朋友,甚至对于偶然相遇的路人。惜缘就是珍惜感情,就是珍重他人,就是珍重自己,就是珍惜生命。生命是由分分秒秒所构成。是由种种人生情遇所构成。如果我们分分秒秒都能惜缘,如果我们能以惜缘之心对待每一种人生情遇,那我们就是在享受生命,同时也是在给他人以生命的琼浆!否则,便是在糟蹋生命,不仅在糟蹋自己的生命,也是在糟蹋他人的生命!那样便难免烦恼,难免痛苦了。
当然,缘分也有尽了的时候。缘分尽了,就心平气和地道别。那也是一种惜缘。惜缘须随缘,随缘便是顺乎自然。勉强是不必的,也是不该的。勉强,或委曲他人或委曲自己,终究会给双方带来痛苦。投缘的时候珍惜它,缘分尽了,也珍惜这份曾有过的真诚,而且心怀感激,感激他曾给予你一份生命的美丽。这便是惜缘的真意所在。如果我们能在缘存缘尽、缘来缘去的时候都珍惜之,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无怨的青春、一份无瑕的美丽、一个完满的生命。我们的一生就会如山冈上那一轮静静的满月,空明澄澈了,无遗憾啊!——这便是席慕蓉在情爱的禅悟中奉献给读者的一份爱之真谛。席慕蓉的诗风真所谓珠圆玉润、至柔纯和。
2.至情至性、真纯挚诚的禅宗文化特性在三毛创作中的体现
如前所述.禅宗文化的真谛一言以蔽之:生命至上、自然至美。台湾作家三毛追求的就是生命至上、自然至美的艺术和生活境界。她的至情至性和真纯挚诚在作品中也表露无遗。
对于生命,三毛有着无比诚挚的热爱。她把自己对生命的爱化为一个又一个流浪传奇:逃学,早恋,出走,甚至不惜奔赴荒野沙漠开辟心灵绿洲,创造自己的伊甸园。不管外在环境如何,三毛始终给我们展示出她禅心自悟、自性敞亮的快乐。在她禅心的浸润下,草原晨景让人热泪盈眶,沙漠晚霞叫人心动神摇;在她禅心的晕染下,做饭,洗澡,也都充满了盎然生机和美妙诗意。“生命真是美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朝阳再起的明天”。
三毛所有作品都有真情真性真我,没有一丝矫情,任性而发,顺乎自然。她是天生的禅者,目击而道存,触目即是无上妙境。这就是所谓等观正觉:佛性遍在,万法一如。以等观正觉观之。万事万物皆有佛性,万事万物皆无差别,万事万物无不美丽,时时刻刻无上喜悦!
结婚是终生大事,三毛却全无俗人之态.身著家常布裙,戴一顶素色草帽,一根新鲜芹菜随意地插在草帽上,飘然行走在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海中,一直步人她婚姻的殿堂……好一派飘然出尘的绝世风韵,让所有的俗人望尘莫及!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三毛却说:“婚姻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之一.对男孩女孩都一样。”她以高妙的智慧和灵性,将婚姻生活经营得风生水起,自由无羁又异彩纷呈,自然质朴又妙不可言。禅宗文化的至情至性、真纯挚诚的特性在三毛创作中表现无遗。
3.随顺自然、坐卧自如的禅宗文化特性在范小青创作中的体现
也许可以说范小青小说中最直接最纯粹地描写禅者生存状态的是《还俗》。《还俗》写结草庵的住持慧文还俗了,但她仍在庵中的一间屋子里住.所不同的是不再每日操持庵中公务,也不再每日按例做佛事功课,只是每天和里弄的妇女一起做做零活.和不时过往的熟人拉拉家常,照看照看邻里的小孩。再不就是用莲心刻点儿佛珠。就这样每日里自然度日打发晚年,平淡随和,坦然无蔽,甚至在人们用窥探的心思向她打听出家和还俗的缘由,她都自然应答,绝无遮掩之态和难堪之色。
似乎与一般民间老妪没什么不同,其实这恰恰是她难能可贵的与众不同之处。她真正达到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马祖道一说:“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慧文尼姑不还俗或许还不能说明她得了平常心是道的真髓。还俗,成了一个平常人,却全无世俗人的是非心、得失心、荣辱心,一任自然过活,随缘自在为人,坦然无蔽言谈,自如应机接物。这正是得道禅者的境界。
其实,随顺自然、坐卧自如的禅宗文化特性几乎在范小青代表作中都有体现。她的《顾氏传人》写顾氏四姐妹和傻子顾允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一日三餐、婚丧嫁娶等一应生活琐事。《文火煨肥羊》写梅家三代人各自的性情和日常生活,写三代人之间的平静与隔阂,写与丈夫分居的蓝家蘅,写蓝与梅家的来往,写她对丁阿平的若有若无的好感和对梅德诚若有若无的厌烦。《栀子花开六瓣头》写文宝娘娘做保姆,收破烂,唱山歌,与主人夫妇的关系。金志豪与同事小丁的交往及小丁婚嫁前后的变化。这一切在范小青的笔下都自自然然、琐琐细细地铺陈着,一种淡淡的禅宗文化意味就从中透露出来。
她的小说也不是没有矛盾冲突和奇异事件,但她的处置方式却意味深长。她描写生活的矛盾冲突,却重在消解而不是强化矛盾冲突。她涉及神秘现象描写,目的却在于消解神秘。让似乎神秘的东西复归平常。
我在高中时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女生。我希望我有更崇高的动机,但我没有。事实上不只我有这个问题,我周围的男生都是荷尔蒙的奴隶。我们是学校中最平庸的一群,过胖、过瘦、过多青春痘。最羡慕的是学校篮球队的帅哥,女朋友多到买花时可以打折。
下午放学,看到顺眼的女生,我会跟踪她走到金石堂书店。她拿起席慕蓉的《七里香》,我拿起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和她保持一个书架的距离,跟着她的步伐移动,希望能看到她的学号和班级,回去再请同学的表姐打听。“林小琪同学收”是信封上写的,信上我这样写着:“那天在金石堂看到你,不知道能不能和你做个笔友……”是的,笔友。17岁,我们不懂爱,只懂用花哨的文字实践供过于求的感情。
我们当然也渴望身体的触碰。西门町冰宫,我们靠着栏杆,嚼着口香糖,欣赏女生的黑裙子在冰上飘荡。“一条龙”时,我们抓住前面女生的腰际,捧花瓶一样小心。女生跌倒时我们暗自叫好,却装出同情的目光:“我教你‘刹车’好不好?”离开冰宫时她说:“为了谢谢你教我‘刹车’,我请你吃‘谢谢鱿鱼羹’!”在狭窄的桌上,她伸过手来擦掉你衬衫上的酱油,你放下筷子为她挽起过长的衣袖。她上公交车,跑到后座来和你挥手,你倒退走路,得意忘形而掉进水沟。
最神气的要算去女校听音乐会。有帅哥在吴倩莲(她那时叫吴茜莲)成名前就在中山女高听她唱过《乘着歌声的翅膀》。第二天节目单在课堂上流传,传到后排时吴茜莲的照片竟被人剪掉了。看着有破洞的节目单,我们为上面的歌词谱上自己的曲。“亲爱的吴同学,”我们拿出天头印有诗句的香水信纸,“我为你的歌谱上了新曲,不知道能不能和你做个笔友……”
学校的合唱比赛也是我们盼望的。为了提高参与率,班长会找女校的女同学担任伴奏。放学后,班长到校门口接她,骄傲地带她走过操场,趴在三楼栏杆上的男生会以长达3分钟的口哨和纸飞机欢迎。班长说:“各位同学,这是林小琪,她要为我们伴奏。”接下来的3个月,我们有了集体情人。大家忙着猜测她的血型,班会的临时会议大家在争吵送她什么礼物。排练休息,众人争相送上饮料。比赛结束,我们拿歌谱请她签名:“你有男朋友吗?”“我喜欢肖邦。”“肖邦?”我们愤愤不平,“他是哪一班的?”
合唱比赛完了通常都有班际郊游。星期天一大早,出发时我们一圈圈聚集,假装热烈地讨论化学习题,眼睛却在偷瞄女生并暗下评语。除了分组烤肉,郊游的另一个保留节目是丢手帕。女生把手帕丢在你背后,你得赶快拿起来追着她跑。这个游戏没有任何意义,却让你对出席者一览无遗,待会儿要电话号码时比较有效率。回台北的路上,漂亮的女生总是和别人坐在一起。偶尔你幸运了,她却已在你的肩上睡着。发丝飘到你鼻下,你冲动地拔下一根。因为你知道有一天她会嫁给别人,对年少的情怀矢口否认。她不会记得你曾经花了30分钟为她烤一根肥香肠,用掉半个初恋和一整瓶沙茶酱。
到了高三,我们仍希望在补习班抓到一点情意。第二排那个中山女校的怎么没来?第四排那个景美女校的换了手表?是的,我们注意到手表,甚至手臂上的汗毛。半学期过后,终于鼓起勇气传纸条:“吾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她转过头,我们立刻埋头于书本。下课后我们等在电梯门口:“听说她男朋友是附中的。”“揍他!”但这只是嘴巴狠,骨子里我们是脓包,不敢为心爱的女孩干架。她走出来,扶着眼镜看我们一眼,我们又立刻血脉贲张:“那个附中的个子大不大?”
我终究没有找到那个附中的。后来,我进入台大外文系,女与男比例十比一。对我来说,高中时代匆匆结束。那个迷信永恒、交浅言深的年代,那个席慕蓉、三毛、吴茜莲的年代啊!坐在外文系教室,我梦想了三年的一切就在眼前,不知为什么,我竟寂寞起来。
摘自中国和平出版社《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00篇文章》
×年×月×日
【公文模式】
被赠送人称呼、赞美内容、结语、署名、日期。
适用于情侣、伉俪之间表达对对方的热情赞美所用,用以表达爱恋、幸福、喜悦、感激之意。一般可写在贺卡、信里或其他材料上。
【关键词】
称呼赞美内容
【模仿秀】
风:
自从有了你,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向我点头微笑,晨星闪亮,晚霞羞红了脸,晦暗的严冬也不再皱眉,我亦微笑着面对世界,我觉得我比整个世界都强大。新的一年,我们的爱长存。
依恋你的雨
×年×月×日
【热情赞美赠言集萃】
你像一股暖暖的春风,漾起了我心海里爱的波澜;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彩,俘获住我多情的视线。你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我带来了一室芳香;你像那划过蓝天的哨鸽,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静远和追求。
你是那样地美,美得像席慕蓉的一首抒情诗;你是那样地纯,纯得像一块冰莹剔透的水晶石。
你清丽秀雅的脸上始终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在你那流转顾盼的眼睛里,我总能捕捉到你的宁静、你的热烈、你的敏感、你的聪颖。
从你开始震荡着我身心的那一刻起,在我心中你便是晶莹的露珠,是翠绿的小草,是皎洁的明月,纯洁无瑕。你是神圣的天使,我这颗骄傲的心已被你俘虏了!
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可以勾引我心中暗藏的喜悦;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配得上我明明白白的青春?
自从认识你的第一天开始,在我眼中,你浑身洋溢着炫目的光华,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时刻牵引着我心的潮汐。也许这是命运的安排,赐给我一个公主般的妹妹?
想我们最初的邂逅,我发现了一个身影格外恬静,在遗落真诚的时候,看到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并不是我想故意制造一种美丽的忧伤,只是你温柔的声音令我彷徨,我于是相信,世上真的有无缘无故的思念和妄想。
不知为什么,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我便想起了月亮,让我困惑,也让我为之颠狂,或许是你温婉如月的气质,或许仅仅是因为月亮本就是我的守护神,一生为之痴迷的月亮情结。
家乡的山最美,春天青绿,夏日碧翠,秋来火红,严冬雪白;朝夕阴晴,各具风彩……然而,它怎能与我心中的你媲美?
露珠,颤颤地凝结在青春荷叶之上,透明、含蓄而独立。你,就似这玲珑剔透的荷上露,晶莹可亲,净化着我的心灵。
我来回走着,——哪怕能看到你的足迹也好!我常回想起你那聪明的言辞,还看到你的微笑,它是那样夺人心志,撩人神魂。那么真挚,那么炽热,那么艳美——只有在金色的秋天,爱情的梦幻,才会绽开如此动人的笑脸!
你的明眸,给人以碧波荡漾的感受。我的心倒映于那一片醉人的湖色之中。
你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我的心上,永远缀着你这颗银色的美丽明珠,我绝不会向世人炫耀,却可公开我的骄傲。
你飘来的那一朵朵充满挚情的絮语,就仿佛嫩叶在树枝上发芽那么自然、清新,沁人心脾,启人遐思。
不用雕饰的你啊,一副天然的神态,犹如蓝色的大海闪烁深情的澎湃。
看见你时,你正伫立于夕阳之下,打着一把火红的阳伞,如一朵盛开的木棉。
我以充满自信的眼光,凝视你那含笑的脸庞,春天总在你的身边摇晃,嫉妒你那幽雅的风姿。
盛开在键盘上的女人花――外婆
“你外婆年轻时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大外婆告诉我。这一点,我相信。虽然无情的岁月已在外婆脸上烙下了道道皱纹,但当外婆唱起歌弹起琴的时候依然像是一位美丽如花的少女。
外婆和她的姐姐们曾被人们称为“三朵金花”,而外婆是最美丽的一朵。她喜欢跳舞喜欢唱歌喜欢弹琴,曾把热情洋溢的青春洒在黑白相间的风琴上。也许这样的“白雪公主”应有心仪的“白马王子”与她共谱爱情的乐章,可外婆没有,她和外公之间没有任何浪漫的曲子可弹。18岁的外婆便早早结束了脚尖上舞动的青春和键盘上跳动的年华,开始了披星戴月的农妇生活。
原以为美丽的故事到此便会戛然而止,但美丽的外婆把普普通通的人间烟火演绎成了另一种美丽。外婆进了一所学校当音乐老师,她成功地处理好了繁琐的家务和繁重的工作之间的矛盾,每天风风火火地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忙得不亦乐乎。她可以一边唱着《草原之夜》,一边摇着妈妈的小摇篮;一边哄着顽皮的舅舅,一边备课。在和着美好旋律把岁月重新放飞的同时,外婆创作出了她一生最出色的作品――舅舅和妈妈。
现在,外婆的日子过得平静而悠闲,闲暇时弹一弹电子琴,或唱一两首老歌,虽不能再续少女时代的梦想,却也能重温遗留在廊桥上的旧梦。她没有了年少时的浪漫,没有了青春时的忙碌,整个身心都扑在我身上。电话中的叮咛,分别时的招手,都能焐热我的心。外婆为了双休日备置一桌我爱吃的好菜,平时连豆腐也舍不得吃;为了给我买一件衣服,有高血压的她可以奔波一下午都不喊累。外婆很少提及自己美丽的过去,她总是默默地奉献,默默地爱着我。只有从大外婆二外婆的闲谈中,她那些旧日美丽的碎片才能飞到我的耳边,我也才能嗅到那淡淡的芬芳……
女人的美丽又在无私的奉献中慢慢地流尚下来,滋润出新的女人花。
遗落在尘世的女人花――妈妈
偶尔打开抽屉,看到落满灰尘的日记本静静地躺在那里,那是妈妈少女时代的日记本,它记载着妈妈精彩如花的青葱岁月。从这一本本精美的日记本里我窥见了妈妈的青春是那样的如花般精彩。
在妈妈的同学录上,我才知道妈妈有一个曼妙的外号――波斯猫。那天中午吃饭时,我喊了一声:“波斯猫!”妈妈猛地转过头,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如一汪春水一般。“你叫我什么?”妈妈轻轻地问。“波――斯――猫!”我一字一顿地说。妈妈的脸上绽出了淡淡的红晕,她笑得那么开心,眼睛里似乎荡漾着浓浓的笑意,那笑声如清泉流过石头般酣畅,如清风抚过琴弦般通灵,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轻快。在我的追问下,妈妈终于含羞地说出了缘由:妈妈上学睡午觉时,长长的睫毛遮住了大大的眼睛,如芭比娃娃一样漂亮,这一下子吸引住了她的同桌,便给她送了“波斯猫”这个雅号。
几年前,妈妈所在的工厂倒闭了,几经周折她才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在竞争激烈的保险行业里妈妈摸爬滚打,终于带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获得了业务主管的职务。保险业内人士戏言:“能在这一行业坚持3年的是人杰,坚持5年的就可以称得上是‘人精’了。”而妈妈却已做了7年多,是名副其实的保险人中的精英,女人中的一朵绚烂的花。生活的磨难使妈妈原本光滑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这并不影响妈妈的美丽,因为她的美丽不仅来自于天生丽质,更来自于她对生活的热爱。
妈妈可以和她的女友们举行一个热闹无比的party,也可以在冬天的夜晚突发奇想地去西转盘散步。妈妈把我们家打扮得像一幅完美的图画,无论哪一个细微的角落都不会任其逍遥“法”外。阳台上,总摆放几盆妈妈精心侍弄的花,一到花期,便热闹非凡,正如妈妈的笑脸。妈妈喜欢看电视剧,她会为剧中人物的命运而喜怒哀乐;妈妈喜欢晚上躺在床上看看书,偶尔也玩玩电脑游戏,而更多的时间则是走街串巷起早贪黑地发展她的业务。我总觉得这样的烟火生活与妈妈太不相配了,因为年轻时的妈妈曾被人们夸为“天仙”。妈妈也有一本本日记本,那里应该有她许多的梦吧!可现在的烟火生活能使她的梦如愿吗?
席慕蓉说:“每一个母亲都曾是一个仙女,只不过为了家庭而藏起了飞向天宫的翅膀。”我真想有一天能为妈妈找回那对翅膀,让妈妈重新拥有梦想,放飞梦想,实现梦想!
无论是盛开在键盘之上的女人花,还是遗落在尘世的女人花,这些在我心头开放的女人花都一样如水柔韧,如石刚毅,如雪柔情,如溪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