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术性贸易壁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和特征。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家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这种壁垒通常有以下三个特征:(1)广泛性:从产品到生产过程,这种壁垒无处不在;(2)形式上的合法性: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设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
(二)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包括序言,技术法规和标准,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认证制度,资料和协助,机构、磋商和争端解决,最后条款7部分15个条款及3个附件9附件主要是界定协议有关的概念和规定及处理争端的组织,其主要内容为:
(1)国民待遇。一方在技术法规和标准方面,应给予来自任一成员方领土的产品的优惠待遇不得低于本国生产的相似产品的优惠待遇,即要遵循国民待遇原则。
(2)适用广泛。各成员必须保证技术法规的制定、批准或实施在目的或效果上均不会对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
(3)透明度。当成员制定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且此合格评定程序可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有重大影响时,要求成员向WTO秘书处通报。
(4)优先国际标准原则。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但各成员有权确立其认为合适的保护水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这些保护水平的实现。
(5)特殊优惠。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要予以特殊优惠考虑,优惠主要包括:允许他们不以国际标准作为本成员方的技术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基础;成员方要保证他们的技术规则及技术标准不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构成不必要的壁垒;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提供技术援助;豁免发展中国家成员方的部分义务。
(6)管理机构及争端解决。成立工作组、咨询组及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来执行某些协议赋予的义务。有关争端的解决应该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进行。
总体上,可以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两条:第一,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第二,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透明度。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TBT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象之一,针对中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不断增加,并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拿我国的机电产品来说,机电产品作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受到发达国家在噪音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
TBT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在于:
(1)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威胁了发达国家在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因此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TBT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其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的。
(2)我国产品的相对弱质性。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割断了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使我国产品质量平均落后于发达国家10到20年。随着全球质量水平的和档次的不断更新,国际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否则将难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地位。
(3)对TBT认识和管理不够。我国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认识到TBT的重要性,对产品质量没用清醒地认识,不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优势。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4)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外。国际贸易已广泛地将标准化作为贸易成交的依据,而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很大的劣势。
三、我国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打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了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发展,我们应在研究借鉴有关国家突破技术壁垒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打破国外的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建设,掌握国际技术标准。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交涉和磋商;二是开展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资助;三是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四是提高行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各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团体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密切联系企业,及时通报国外技术壁垒的动态。
2、建立和完善中国防范性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中国产品出口在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同时,国内由于技术性保护措施尚不完善,一些外国产品大量进口,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冲击国内产业和市场,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167-03
近些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绿色贸易壁垒或为绿色壁垒这些概念频频出现,但是从相关的著作、文章中可以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些概念并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认识。文章作者以及著作者并不是在完全准确和相同的意义之下引用这些概念,很容易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分歧,有必要予以澄清。本文将根据WTO的相关文件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分析与厘清。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对于其他概念,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即TBT )是较早出现的概念,中国学者对此不同的表述或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陈同仇、薛荣久认为,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1]。
肖冰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含义,是指所有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具有直接或间接阻碍作用的技术性措施。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相比,其特质仅在于“技术性”――既包括实体性的技术判断标准,也包括程序性的技术环节要求――并给贸易带来阻碍作用。在此意义上,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一类措施的概括性称谓,而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2]。由此可见,肖冰明确地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要件突出在技术性和障碍两个方面。一项限制进口的措施,不管是否基于合法的目的,也不管它对贸易产生的障碍是否是必要的,只要是技术层面而又对贸易造成了障碍的措施,就应当认定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只不过违反相关国际规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置的,或造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称为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莫世健:《TBT协定》原文的相关表述前文脚注已经作了说明,并没有将“壁垒”一词仅限于指那些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TBT协定》中的性质必须作为中性理解,即用词本身不能说明具体规则的合法还是非法。具体技术标准或规范是否符合WTO规则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判断[3]。
由此可见,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而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了影响[4]。第二种观点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的认证、审批和测试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5]。
上述两种观点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目的基本一致,分歧在于是否以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是否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作为构成要件。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TBT协定》旨在通过WTO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则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减少其对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影响,其所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因此,在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则是相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晚出现的概念,如前文所列,有的学者认为其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的则认为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上位概念,有的则认为两者是并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其实是反映了有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的设置并非都是为了阻碍贸易自由的目的。比如李勰指出有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违背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贸组织成员为协定允许的合理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而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TBT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6]。其把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了并行的概念。持这种观点还有所增益: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指的是,为实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程序等[7]。
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来对产品、工艺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标准,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从而保护本国商品和企业的目的。这样一来,该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带有了歧视性,构成了对国际贸易的不合理限制,也就形成了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壁垒”一词本身似乎也表达了一种非理性的含义,因此,将合理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区分对正确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基于一定的贸易策略和目的而采取的所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等等。从它制定的宗旨和实施的效果来看,可以将其区分为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它的下位概念,仅是指其中不合理的那部分。应当将其定义为:一国以不合理地限制国际贸易为目的而采取的标准、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
三、绿色贸易壁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国际热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做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前保护环境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被学者们来探究,而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不同的是,“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并未在WTO的协议中以及国际文献中论及,之所以被冠以“绿色”的称号,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前提或目标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与生命健康。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中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实践角度看,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目前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与措施。由于这些措施,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对此必须区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上文所探讨的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样。在此则又出现了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即环境贸易壁垒,也可以表述为“绿色贸易措施”与“绿色贸易壁垒”。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动植物检疫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排除了把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观点显然存在缺陷。
“绿色贸易壁垒”与《TBT协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TBT协定》的序言明确却指出其法律目的,一是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其基本安全利益;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二是技术法规、标准与测试和认证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在WTO多边体制之下,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大部分在《TBT协定》之下实施。《TBT协定》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贸易或技术问题,环境保护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可能涉及的一个方面。在WTO框架下还有《SPS协定》存在,有些与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技术标准或产品要求受《SPS协定》管辖,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而《TBT协定》涉及范围更广,除去与上述领域有关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外,所有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都受《TBT协定》管辖。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贸易自由化和环境的国际保护是两股看似并行不悖其实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潮流,环境措施可以合理地规范自由贸易,促进其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也可能限制甚至阻碍自由贸易,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其实就是环境贸易壁垒,即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的措施。而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应该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措施。 在此“壁垒”依然表达的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贸易措施之含义。
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壁垒,是三个不同的表述,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成合理或合法与不合理或不合法两个部分,其中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即各国所采取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违反了WTO的规则,给国际贸易自由造成了不必要与不合理的阻碍。虽然其声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等,但本质上是伪装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施行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为了保护环境与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因此这部分就构成了环境贸易措施,当一国施行环境贸易措施违反WTO相应的规则与原则时,则又构成了环境贸易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壁垒,认真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2]肖冰.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法规制的含义、共性态势与难点[J].法学,2006,(8):81.
[3]莫世健.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贸易和环保的平衡[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2):100.
[4]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导刊,2003,(5):11.
[4],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89.
[5]李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2006,(1).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technical trade protectionism's concept and the overseas technical trade protectionism's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zed the overseas technical trade protectionism to be relate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which to our country the export products possibly created.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中国 负面影响
Key words:Technical trade protectionism China negative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65-01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大体可分以下三类:第一类,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国企业具有达到该要求的生产技术;第二类,国外要求合理,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达到国外要求的生产水平;第三类,国外实施的措施不合理,有歧视性,或违反了TBT协定的相关规定。
上述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都可能对我相关出口产品造成损失、形成负面影响,但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于由第一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应负全责。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出新的合理要求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对相关产品提出更高的合理要求是必然的。俗话讲“入乡随俗”。企业应积极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出符合进口国要求的产品。企业因这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损失,实属可惜,这些措施不应被视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于由第二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负面影响的,又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外要求超前,没有考虑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另外一种是我国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实落后于大多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论如何都应首先向这种先进的要求看齐,然后从企业自身寻找差距,提出问题,寻找对策。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一方面,企业应及时了解进口国(或地区)对产品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变化,落实“以质取胜”战略,变被动受限为主动调整,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求助于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自己在符合这些先进的技术性要求方面的差距和具体问题、难点,请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式,与措施实施国政府进行沟通,寻求合理的过渡期,帮助企业减少损失的发生。
由于这类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基于合理的目的制定的,所以即使其对我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不能笼统地将之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区别对待。无论如何,绝对不能简单以“多年来我一直生产、销售、出口这样的产品也没有出现问题”,或者“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要求”等理由与措施实施国辩解。这样就等于对外宣称,我们国家的产品一直不合格,我们的消费者就是一直使用这些不合格产品等等,反而引起他国对我出口产品更多的关注和设限。
第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就与上述两类有质的区别。由于这类措施的内容、实施方法等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如果是WTO成员的话)、或不符合国际惯例、或未遵守双边协定,从而造成对我国出口企业或出口产品的歧视性待遇,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损,可以将其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企业,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十分关注。
实践中,使我出口企业受损的大多数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属于上述前两类。这也可以从科技部的一项调查中加以佐证。2003年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对天津、山东、江苏三省市26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国81%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出口造成的影响来看,认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合理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8.7%,而34.7%和25.9%的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那些实施后,“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产生影响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不妥当的。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 服务标准
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各国对服务贸易普遍采取了壁垒保护。作为一种新兴而独特的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渗透到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而对于我国基础差、技术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的服务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尤为青睐。
一、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根据WTO协议的规定,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采取的一些强制性的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国际或区域性协议、国家法律、法令、规定、要求、指南、准则、程序等强制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自愿性规则。在多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可能用于服务领域的主要有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壁垒。例如,在金融服务中,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一系列法规、标准限制外商进入;在商务服务中,发达国家对外国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教育学历证书等设置不合理要求;在运输服务中,一些国家对运输工具及相关设备设置技术标准;在通信服务中,由于通信领域存在规模、效率、安全等技术门槛,一些国家对增值电信服务提供者设置较高的技术标准以有效地消除负外部效应。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列出了12项服务,即商务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健康有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和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及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未包括的服务。针对上述服务项目,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体的表现形式如表所示。
二、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与货物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样,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合理性、复杂性、灵活性、争议性等特点。但由于服务和服务贸易本身的特性,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形式的更加复杂性、多样性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服务领域的技术规范很难在事先进行检测和控制,或者在发现与标准不符或出现问题时及时补救。因此,与货物领域技术标准多采用对产品所含性能、材料、规格等参数提出相关技术要求不同,服务领域的技术标准很少是直接针对服务质量或服务结果本身的,而是更多地借助提供服务的特定条件来设置。如对服务人员的资格要求、对提供服务的设备、材料、服务场所与环境、服务程序等的要求。而且,由于服务业范围广泛,内部结构复杂,各个服务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从而可标准化的程度有差异,致使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更加复杂多样。
2、影响的更加广泛性、深远性
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深远。其一,在服务中,生产提供的是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服务,其产出对经济具有很大的“乘数效应”。一旦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深远。其二,处于相关产业链终端的服务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殊,该服务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是否被认可,不仅影响该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甚至会影响到其关联产业的发展。一旦该服务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对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因此,与货物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起来,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其对我国服务贸易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迫使企业加速技术创新
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项目是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但其属于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而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的金融、保险、咨询、专利服务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项目,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竞争力弱,在专业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相应服务项目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容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但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项目是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所在,是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企业要跨越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获得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加速技术创新。
(2)有利于推动服务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服务标准是规范服务业行为和市场、增强服务企业自律、发展壮大服务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服务贸易出口中,因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了我国服务业的技术法规、标准化意识,促进了服务业标准化的实施。2007年由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标准化工作,共包括全国服务业16个门类、55个大类、198个中类、355个小类,涉及现代物流、旅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商贸、餐饮、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等领域。
(3)绿色壁垒促使我国发展绿色服务贸易
绿色壁垒会促进我国环保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环境产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改变,企业对环保投入自觉性的提高以及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强化。它会敦促人们从事绿色生产,采用绿色能源,进行绿色消费,扩大绿色市场,提供绿色服务,开发绿色技术和传播绿色教育,最终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使经济活动从根本上与环境相适应,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消极影响
(1)增加市场准入障碍
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形式多样,会增加我国服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阻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基于服务人员资格要求而设置的壁垒。在服务贸易项目中,商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与健康有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都可能对人员资格进行限制,而有些人员资格(如学历和执业资格)的获取,可能需要多年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服务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难度。
(2)削弱服务贸易竞争力
我国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在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后,服务企业要跨越壁垒,可能需要更新设备、引进专利、培训人才、通过国外费用高昂的服务质量认证,这些势必增加我国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从而进一步削弱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3)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服务的可标准化引起的服务标准差异。由于对标准要求的不一致,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时,可能会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
而随着服务贸易在各国经贸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我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发生双边或多边贸易磨擦。
四、应对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尽管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存在积极影响的一面,但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协调一致,共同应对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1、建立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分渠道跟踪国外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建立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做好防范工作。至于构建预警机制所需的信息,一方面,政府可充分发挥驻外经商、经贸研究及科技参赞处等机构的优势,定期收集、整理、翻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建立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积极利用与国外同行业的交流的机会,搜寻最直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
2、积极参与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争取服务标准制定的参与权
目前,在服务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差甚远。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各种服务贸易的谈判中话语权很小,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几乎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局面,从而极不利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反映在国际规则中,争取服务标准制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而鉴于行业协会对行业信息和状况掌握的专业性,在有些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中,政府可携带相关行业协会的部分人员参加,让其协助谈判。
3、加大服务业研发投入,提高服务技术含量
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发达国家根据其经济技术水平制定的服务高标准往往成了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的壁垒。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具体而言,政府要制定服务产业政策导向,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服务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服务业产品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跨越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熟悉和掌握有关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游戏规则
企业应仔细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内容。熟悉和掌握技术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成员方应享有的权力。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有关争端解决的条款,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俞灵燕: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一个基于CS、MQS/MS模型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5.
[2]宋晓倩: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A].第八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2009.
[3]王铁山:服务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跨越途径[J].国际经济合作,2008(6).
[4]唐炎钊,朱小聘:我国应对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5]唐炎钊,胡静:我国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平台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07(11).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建议
一、TBT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WTO关于的TBT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已经直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难以避免。那么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什么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可以从国内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农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
中国农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2、中国农产品市场秩序没有理顺,农业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内部壁垒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局部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对出口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备的食品安全立法。
三、利弊同行——TBT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1、负面影响
(1)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影响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截止到2007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2)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对进口产品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一时难以达到其要求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剧。
2、正面影响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率先加大了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陈旧、水平低,甚至无标准生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差距是明显的。而只有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农业的国际化、现代化。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本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
论文论文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更隐蔽、更强大的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一、TBT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WTO关于的TBT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已经直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难以避免。那么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什么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可以从国内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农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 中国农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2、中国农产品市场秩序没有理顺,农业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内部壁垒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局部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对出口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备的食品安全立法。
三、利弊同行——TBT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1、负面影响
(1)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影响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截止到2007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2)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对进口产品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一时难以达到其要求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剧。
2、正面影响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率先加大了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水平高低的问题,其中蕴含了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其次,各国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原因是维护本国利益。再次,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政府主导的调控和规范市场的手段。
经济全球化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双重性、隐蔽性、歧视性、灵活性、复杂性等特征。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1、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个国家参与贸易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各国采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断升级,主要体现为技术含量的提高,这在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尤其明显。一方面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推动了技术标准中技术含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结构的升级,高技术产品贸易促使各国建立相应的高技术性贸易壁垒。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可以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名目繁多,除WTO允许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外,其他国际公约如环保公约等规定的许多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也都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围。在许多双边、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中,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成员们都希望消除与规范各自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鼓励互认,以促进成员间的贸易。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国家日益广泛,也引起了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增加,必然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摩擦,由于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为了限制存有争议和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不得不制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使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发生。
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越来越引人注目。一般来讲,一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贸易,其波及度较之与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更为广泛和深远。许多措施可能直接导致严格限制甚至直接禁止进口。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从一个产品扩展到相关的所有产品。
6、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扭曲比较利益,抵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根据WTO有关协定要求,在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不得任意采取不合理的歧视手段,也不能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但实际上由于很难界定合法性和歧视性,加上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有关风险评估、科学论证及合理保护水平等常常引起争议,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易被滥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小企业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呼声的高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深,贸易壁垒在国际组织的规范和各国之间相互协调的努力作用下逐步得到了降低。在这种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采用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广泛性、隐蔽性和强制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手段。虽然WTO规则就如何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制定了规范,以减少对贸易的扭曲,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技术法规和标准差别很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经常面临歧视性TBT措施限制。我国在加入WTO后,由于技术水平、出口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尤其是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频频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这种背景下,分析中小企业屡屡受限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显得意义重大。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及构成体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这些规定往往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对进口产品技术要求,最终达到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技术壁垒体系主要由技术法规与标准、质量认证制度、标签和包装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环境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六个体系构成。
二、中小企业出口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也不断增加,而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频率更高,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也更大。究其原因,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出口产业的弱质性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及质量水平不高。我国相当多的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即使在改革开放后引进了许多生产技术装备,也是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淘汰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甚至六七十年代的生产设施,造成我国的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20年。而世界范围的产品质量的迅速提高和质量标准不断更新,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更易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这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在理念、资金等方面相对较弱而显得尤为突出。
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虽然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得到较快增长,但在总出口中占的比重还很低,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以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出口主导地位。
2.环保意识薄弱、经营理念落后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壁垒之实。而我国的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在生产过程和包装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能源、资源,甚至不惜采取掠夺性、毁灭性经营模式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对生态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另一方面使得很多企业达不到绿色认证标准,出口受阻。3.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够熟悉和重视
我国目前在质量管理上存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且这些标准绝大多数低于国际通用标准或与国际通用标准不接轨;大多数企业对IS09000、IS014000不甚了解,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地的区域性标准就更是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政府在宏观上对企业的指导也仅仅停留在对诸如IS09000、IS014000等国际通用标准的宣传上,至于企业如何通过这些标准认证,政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指导措施。同时对WTO的TBT/SPS协议的普及力度也不够。
三、中小企业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1.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超越
对出口企业而言,跨越技术壁垒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转移。二是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显然是更可行的方法。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R&D的投入,研究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最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打破技术壁垒的封锁。
2.大力推动企业实行标准化
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速企业标准化进程,促进企业更快与国际接轨,是消除和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企业要加强合格认证工作。合格评定是技术法规、标准的实现过程,不管多么严格的技术法规、标准,最终都要落实到合格评定上。因此,合格认证就成为企业冲破技术行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产品认证要有所选择,因为发达国家都有自己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产品认证标准,企业产品出口到哪个国家或地区,就要通过他们所要求和认同或承认的认证,并获得相应标志,如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0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认证等等。所有这些认证,都是对企业品质的肯定,它能向公众证明其高品位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带来商机和利润空间。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对安全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从产品研制开发开始,就应该按照相关规则,有针对性地根据出口目标市场进行生产,并在权威认证机构的协助下,从产品的原料、结构、包装等各个细节严格把关,从而保证产品能顺利地通过各国设置的技术壁垒。
3.贯彻“绿色”理念,实施绿色营销
企业应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另一方面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公众的消费行为存在导向和强化作用,这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4.了解和熟悉TWO的相关规则
只有了解了游戏规则才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游戏当中,以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必要时运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加深对国际规范的了解。并且遵循这些规则,防止由于不了解规则而带来不必要的经贸摩擦、纠纷和损失,学会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合法保护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宋明顺:《WT0〈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则实践及对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
[2]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用·影响分析·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摘要: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呈现形式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等特点,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限制进出口贸易的障碍。在此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能在多大程度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本文认为,在不同情况下,其跨越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程度,从而提高其跨越这一壁垒的能力。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效途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5F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7-0024-04
一、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它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所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内容。
目前随着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传统贸易壁垒影响的日趋缩小,形式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等特点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且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限制进出口贸易的障碍,我国产品的出口也深受其害。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科技部2003年对天津、山东、江苏沿海三省市26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2002年有81.2%的企业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其中38.2%的企业出口直接减少,造成损失高达17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1]2005年5月10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我国2/3的企业、2/5的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约200亿美元。[2]在此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能在多大程度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本文认为,在不同情况下,其跨越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当进口国实行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能力比较强;当进口国实行非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跨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现象可能会加大出口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跨越这一壁垒的难度。所以,企业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程度,从而提高其跨越这一壁垒的能力。
二、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途径
面对蔓延迅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措施。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满足壁垒要求,具体包括充分了解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国内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申请国际技术标准认证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标准认证等;(2)规避或绕开壁垒,包括利用WTO规则和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内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调整出口市场,转攻第三国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代替产品的出口等;(3)采取寻租活动,通过贿赂等方法获取进入国外市场的资格。[3]在这其中,有一些工作是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去执行的,出口生产企业真正可以选择的措施就是技术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和贿赂。
综合起来,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生产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之一。理由有:其一,认为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所遭遇到的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过程进行规避,即可以通过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输出等形式来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二,主要是从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角度解释:认为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几乎从未考虑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由于贸易使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在没有外部经济、贸易障碍和信息成本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唯一最好方式”。只有国际贸易出现了摩擦和障碍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出现。[4]对此问题,海默在其著名的博士论文中也曾作过分析:为了逾越当时的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两个贸易集团对外设置的贸易壁垒,美国一些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企业大量进行直接投资。[5]
三、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途径分析
作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所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都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规避?也就是说,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究竟为何?本文认为,进口国在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是否执行歧视政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所选择的途径也会有区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进口国实行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包括两种形态:(1)国民歧视,即只要求进口产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而不要求国内同类产品执行;(2)国别歧视,即只要求来自于某些国家的进口产品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对另外的国家则不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是比较高的。
针对国民歧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进入进口国进行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以进口国国内产品的身份进入市场,从而可以规避技术标准的管制。当然,这种结果的出现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是:出口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虽然低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但不低于进口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否则出口企业即使投资进入进口国,也无法占领市场。针对国别歧视,出口企业可以考虑到没有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第三国国家投资生产,然后以该国产品的名义进入原来的市场,从而间接跨越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限制。这种方式比较多地表现为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零部件,然后组装成成品向进口国出口的简单加工贸易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原产地标准、运输距离和成本以及第三国与进口国、出口国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若是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的原产地标准要求比较高,出口企业就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加工贸易,而必须实实在在地在第三国投资生产,实现从零部件到成品的“实质性变更”。
2.进口国实行非歧视贸易壁垒。即进口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和统一的合格评定方法、程序等,不歧视任何国家,也不歧视任何企业。这种状况更多地使技术标准回归到其本身的含义,而不是贸易壁垒层面的含义。在此情况下,出口企业必须决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以达到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要求,因为若是简单地进入进口国投资生产而没有技术创新,则即使能获得进口国国内企业和产品的身份,也不能达到在技术上超越的目标。所以,其对外直接投资跨越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是否进行技术创新。这时,出口企业存在以下几种选择:
(1)不进行技术创新,也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消极的策略,在这个策略下,出口企业将不得不完全放弃原进口国的市场。不过,出口企业还是可以通过转移市场,即放弃原来的出口市场,寻找新的出口市场;或者通过国际商业贿赂等方式来维持甚至扩大出口市场,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性和商业贿赂的不经济性,使得这种策略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加强,采取这种选择的出口企业最终将会被挤出国际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也无法生存。
(2)不进行技术创新,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严格来讲,这种策略要求出口企业只是在国内不进行技术创新,在国外还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否则它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也就没有任何跨越的能力。所以这种策略更多出现于这样一些出口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又不愿意白白丢失原有的市场,所以到进口国投资设厂,目的在于向当地厂商学习,及时掌握和提高生产技术,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事实上,通过这种边投资边学习边进步的方式获得成功的跨国企业已经很多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并认为这是跨国企业在寻觅能够补充或增强自己核心优势时的资产。[6]
(3)实现技术创新,但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种策略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对外投资实力但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对那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它没有对外投资和经营的风险,又能在技术上达到和超过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不仅能维持原来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扩大出口。但是,这种策略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压力全部集中在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上,要求企业不但能够及时地跟踪、获取国外的技术动态,而且要准确地掌握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情况。
(4)既进行技术创新,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情况和国际市场状况,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对外投资和海外经营,又有技术创新。这个策略起因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时候却超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决定到进口国国内还是到第三国进行投资和经营的时候,将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状况以及进口国和第三国之间的关系。这个策略能将跨国经营和技术创新的优势合并,形成出口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更强劲的力量,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也是最高的。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性”加大了跨越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会保持不变还是会继续发展?这个问题可以扩展成两个方面:一是对外直接投资所规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是否会变化发展?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其他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将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难度。
根据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特征和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还是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过程,技术性贸易壁垒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并且表现为类似于传染性疾病的扩散特征,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传染”现象,即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导致更多种和更大范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具体表现为:
1.从对一种(类)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到对多种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2.从一个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到多个国家设置同样的壁垒,也就是指其他国家效仿第一个设立该种技术壁垒而跟进设置类似技术壁垒。
3.对同一种(类)产品设置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到设置多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规定个别限量指标到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标体系。
4.壁垒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以及服务领域,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
5.壁垒从独立使用扩展到与关税、一般非关税壁垒一体化使用。[7]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特征既有可能源于产品生产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可能源于其作为贸易限制措施的特点,或者进口国不断衍生新的标准或者程度更深的标准或者范围更广的检测要求,或者其它国家基于担心第一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将出口国的产品挤入其国内市场而跟进设置类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外直接投资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传染性的发展会产生一种强化效应,一方面,会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大出口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度,降低其跨越的有效性。
五、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跨越贸易壁垒是很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之一,但当对外直接投资被作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主要途径时,其跨越的有效程度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其跨越的有效途径。
1.有选择性地对外直接投资。当出口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国民歧视或国别歧视的特点时,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能力比较强。所以,出口生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更多地选择这些领域的产品,以进口国国内产品的身份获得这些歧视政策的保护。同时,政府应该优先支持这些产品的对外直接投资。
2.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当进口国实行非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只有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地跨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事实上,技术创新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就越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有效程度就越高。
3.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特征会加大出口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度,降低其跨越的有效性,所以,预防传染或降低其传染程度是提高跨越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其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依据传染的特点作好预警工作;制定对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体系,形成牵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传染的“制动阀”等。
参考资料:
[1] 江小涓等.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魏建国.中国货遭遇大面积技术壁垒[E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511/150453289.shtml,2005-05-11.
[3] 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刘易斯・威尔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5] S.H.Hymer.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Cambrige:MIT Press,1960.
论文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二重社会功能,它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另一方面又会损害社会公平,成为一些国家变相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热潮,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以正确的态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建立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由化趋势,尤其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之一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日趋增多。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和法规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tbt形式繁多,大致可归为五大类,即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商品检疫检验措施;包装标志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已经遭遇了多次商品出口被拒的事件,给我国造成了很大损失,国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多是持一种批判态度。事实上,在国际分工格局变化的今天,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起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及促进技术进步等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又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封闭市场,阻碍经济增长。因此,不同利益主体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甚至会出现激烈的冲突。客观理性地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功能,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而且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态度,进而影响有关决策。本文主要讨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社会功能,以期有助于人们更为准确地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利于社会进步
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和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物过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技术壁垒之所以能在wto规则体系下存在与发展,最重要的是技术标准体现了对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怀,因此,也体现了对人类的福利和动植物的安全的终极关怀。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为了消除这种威胁而制定的。例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食品卫生的要求正成为国际贸易的热点,这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和动植物却面临着更多的安全挑战。有些病虫如松树线虫,一旦由出口产品带入进口国,很容易在进口国领土上“定居”繁衍,造成危害。于是目的明确、用意良好的食品检验检疫和食品标准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应用。
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开始由重视物质价值转向以强调非物质价值的绿色价值观,尤其在发达国家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和需求促进了国际贸易中绿色产品市场的扩大,为发达国家制定较高的环境保护标准提供了市场基础,使某些国家可以借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理由,提高环境水平、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环保技术落后,过于追求低成本等原因,采用的环境标准低于发达国家,这就为发达国家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商品进口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不合格、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如不安全家电、不安全儿童玩具、含汞化妆品、假药、旧服装、未经过安全证明的转基因食品、农药含量超标的食品等。如果不对这些商品的国际贸易严加限制,就会危害进口国国民的健康,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在贸易中加强检验、检疫措施极为重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完全有必要就各种商品制定相关的技术规章、技术标准、认证程序、包装与标签的要求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旦这些措施超出wto有关协议的规定与约束,就成为阻碍商品贸易的壁垒。
日趋成熟的消费群体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对消费的产品质量和档次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产生并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应用。同时,随着新化学物质不断增多,导致近十多年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安全。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温室效应、越界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海洋污染、有毒有害与危险废物的处理,以及包括干旱和沙漠化在内的土地资源退化、森林破坏、酸雨沉降、物种灭绝等,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地破坏。对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保护健康与安全,促进公共目标的实现。技术法规与标准吸引着一个面临相似问题并能产生共同的消费利益的群体。在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本身就是公共产品。比如制定有关废气排放量的技术法规与标准有助于保持清洁空气;可以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如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一国建立有效的tbt体系可以帮助其维护基本的安全。在国际贸易领域,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取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即绿色壁垒,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又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些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会损害社会公平
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环境和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往往在环保绿色、安全卫生等名义的掩护下,打着合法的外衣行贸易保护之实。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制定标准法规,为技术贸易壁垒提供法律支持。技术性贸易壁垒或者通过其数量控制机制的作用将外国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或者通过价格控制机制,抬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出口方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出口方往往会对对方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从而引起贸易纠纷和贸易战。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案例中,技术贸易壁垒就占据了28个,双边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争端更是层出不穷。
技术性贸易壁垒经常会被用为经济制裁的手段。在国际社会中常常会出现某些国家由于一些政治原因而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例如发展中国家就是发达国家制裁的主要对象。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然与发达国家控制的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冲突。而西方发达国家倚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对发展中国家施加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压力,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寻找各种借口对不合他们胃口的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制裁或禁运。这种强权政治的行径遭到了发展中国家日益强烈的反对和抵制,效果越来越差。这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广泛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及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而常被使用。
根据wto有关协定要求,在运用tbt时,不得任意采取不合理的歧视手段。但实际上,由于很难界定合法性和歧视性,加上tbt涉及面广,有关风险评估、科学论证及合理保护水平等常常引起争议,tbt较易被滥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发达国家利用tbt的合法性,变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其直接影响,就是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由于技术、环保或劳工等因素无法进入目标市场或被迫退出目标市场。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法规、法令等方式设置的技术壁垒的程度非常高,其中美国有2.5万个,英国有2.2万个,法国有1.6万个,日本仅在农残量方面的技术标准就达6000多个,这样就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种产品无法进入这些发达国家的市场。比如在肉类生产上我国一直居世界首位,但由于美国检验局采用拖延方式拒绝接受我国企业进行有关检验、审查申请,使我国对美国的肉类出口仍是空白;在机电产品方面,由于欧美等国严格规定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可回收率、节能性等,给发展中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带来了许多障碍;在纺织品方面,欧美调整了原产地规则,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限制的目的;在化工产品、药品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就给市场准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三个:一是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二是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出口企业无法达到;三是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
四、简要结论
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有助于环境、健康等社会目标的实现,并具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一面,但同时会损害社会公平,成为一些国家变相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一个正在复兴的大国,从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角度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不是只停留在一般的应对国际贸易中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贸易纠纷。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热潮,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以正确的态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建立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06)
2.卢明袆.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d].外交学院,2006
3.柯大钢,冯宗宪.技术壁垒及其跨越方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4.高浏琛.tbt发展动态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4(04)
5.周正祥,周建华.技术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出口的原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6.白雪华.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
7.刘映华,马晓峰.sps协议下的国际贸易[j].辽宁经济,2006(08)
8.洪金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12)
9.邢健.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构建贸易防护体系[j].北京观察,2004(05)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策
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14224.2亿美元,贸易总额世界排名第三位。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贸易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传统关税壁垒逐渐削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抬头。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中国大约有25.1%的出口企业遭受到了多个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损失总额达288.03亿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组织的调查显示,不同地区的进出口企业回答“本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最大困难”时不尽相同。“信息不灵”、“资金缺乏,难以进行技术改造和国际认证”,“渠道不畅,受到不公平待遇不知向谁反映”,“企业基础差,无法达到要求”等方面均存在问题。这表明技术壁垒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此更增加了在整个外经贸领域内解决技术壁垒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强制性技术标准、环境措施、认证制度、包装和标签等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深远,主要有如下特征:
1.涉及金额大、影响范围广。在《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6)》中表明,2005年,中国大约有25.1%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损失总额达288亿美元,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遭受了直接损失,金额达691亿美元,占全年出口额9.07%。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我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占到了全年出口额的19.29%。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为2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85%。国外技术壁垒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呈逐年递增之势。
2.受损地区广。我国各省市出口均因国外技术壁垒而受损。《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6)》统计报告表明,广东省的直接损失额为94.8亿美元,位列全国各地区直接损失之首,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32.9%左右;浙江省的直接损失额为47.7亿美元左右,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16.6%。其他遭受直接损失估计值超过10亿美元的地区有北京市、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从损失的绝对值看,损失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地区基本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从损失的相对比例看,中西部地区如内蒙古、云南、等遭受的损失占其出口额的比例普遍高于发达地区的省市。
3.涉及人员多。由于国外技术壁垒限制,一些企业限产或破产,造成职工下岗或失业。由于受限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4.影响环节多。发达国家常常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产品设定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及报废处理等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5.实施国家多。近年来,对我国使用技术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包括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理事会等。各国一批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物质循环利用、食品安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措施相继出台。以欧盟REACH法规、RoHS指令、WEEE指令和EUP指令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为代表的技术法规系列,在WTO成员中引起强烈连锁反应。
二、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利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1.企业可采取的对策。首先,从预防的角度来看,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积极进行市场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严格遵守有关的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技术标准,积极与进口国进口我产品的企业合作。依靠技术创新,在更高层次上打破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另外,从解决争议的角度来看,企业要积极与政府、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沟通,积极参加国外调查机构的调查,与国外调查机构积极配合;积极与进口国进口我产品的企业合作,被调查的国内企业之间应加强相互合作,促进信息的沟通。
2.政府可采取的对策。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仅涉及诸多技术问题,而且涉及行政管理问题,技术性、政策性很强,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所以,政府应努力营造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环境,积极引导和帮助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发挥主导作用。
3.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可采取的对策。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自律管理组织,拥有众多的企业会员,熟悉行业特点,同时又与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可以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承担许多必需但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的事务,很好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它们的存在使政府建立预警系统具有可行性。
首先,从预防的角度来看,行业协会可以作好组织培训工作,加强对WTO规则、国外有关政策法规和已发生案例的分析,研究应对技术壁垒;建立与国外行业协会、贸易机构的联系,以及时获取有关技术壁垒信息;制定行业标准,实施认证,进行行检行评;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建立必要的行业自律。
其次,从解决的角度来看,行业协会可以协调企业参与争议的解决过程;协助政府,代表企业对外交涉;积极配合中央政府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的利益。
总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及相关技术机构等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志明袁建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2003,(7)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各国政府对环保、安全、卫生要求日趋严格,促进了tbt的发展。而tbt的影响和作用已经超出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现状等,提出了政府与企业各自的应对措施。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含义及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规定某些技术上的标准以及效应的认证和检验制度,从而起到限制进口作用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tbt是政府主导的调控和规范市场的手段,可以用于解决由于市场外部效应带来的诸如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之类的问题,对本国市场实施保护,维护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对于其他非关税壁垒来说。更隐藏,更灵活,且种类繁多,不易对付。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如下:
(1)貌似合理性。它以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
(2)灵活多样性。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手续比较简便,伸缩性较大,可以针对进口商品随时灵活改变标准水平,或增加标准或技术种类。
(3)伪装隐蔽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看似公平的标准和法规中,渗入了国与国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一些人为因素,这些隐蔽性差异正成为一些国家限制外国商品流入国内市场的借口。
(4)针对性。某些技术性规章和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可以专门用来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设置障碍。
(5)坚固有效性。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通常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的要求而无法向重则向国家出口,故tbt被突破。
(6)广泛性。tbt的表现形式涉及公约、法律、标准、要求、制度等各个方面,极具广泛性,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7)复杂性。tbt因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因而远比配额、许可证、出口限制和外汇管制复杂。
(8)利弊双重性。tbt对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利有弊。
2 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现状
多:欧盟的技术标准有10万多个。德国仅工业标准就有15万种,日本199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48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
繁: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绿色壁垒……以认证为例,仅美国就有55种认证体系。产品安全认证体系ul、军用mil,电磁兼容、fcc等诸多认证机构为外来产品设置了层层障碍。
细:西方国家对质量指标的要求往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出口企业哪怕是在检测设备上差一点,就会因细小的差别而遭受重创。
严:fda每月会因各种技术原因扣留3500批各国进口产品,2002年美国又出台规定,所有供应商必须进行is09000认证,否则拒绝进入美国市场。
3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3.1 政府的战略
3.1.1重视技术引进,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才能真正的跨越所面临的技术壁垒,而提高一国科技水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增强本国在科技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提高科技水平,即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来获得技术的溢出效应。为此,政府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①增大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大批基础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②通过减免所得税,工业产品税,免除科研设备和技术进口关税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
③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实现贸易结构升级。
3.1.2通过协调与国际互认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所谓协调是指以统一的形式标准化技术标准或法规,分为谈判协调与权威两种形式。谈判协调是指各国通过谈判形成一套共同的纪律来实现协调。权威协调是各国采用了一个权威的技术规范。
3.1.3建立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服务体系
我国大部分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是因为信息不畅造成的。我国应建立专门的tbt咨询中心,定期搜集、整理、国外tbt的最新动态,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对于贸易对象国的一些技术性限制措施的动态加以密切跟踪,向我国进出口企业提供详尽的技术壁垒咨询服务。
3.1.4 积极适用wto的有关规定
对于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双重技术标准或明显歧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依据wto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另外,可依据wto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法规体系和贸易救济体系。
3.2 企业的战略:
3.2.1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障碍,其根本是要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一定要求。因此我国外经贸企业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3.2.2健全和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就国际市场竞争而言,标准化的作用就是能够“赢得市场竞争”。企业标准化工作应做到:制定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客户满意的产品标准;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
3.2.3实施绿色管理,应对环境壁垒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削减reduce、再开发reuse、循环recycle、保护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