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时间:2023-05-29 17:5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第1篇

毫和亳的区别是2个汉字的读音不同,第一个是毫升的豪,读音hao,第二个读音是bo,亳州的亳。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折”字加一笔是汉字“拆”字。拆,读作chāi时,本意是把合在一起的弄开,分散,毁掉。引申意是方言,流氓骗取财物。当读作cā时,意思是排泄。

汉字(拼音:hàn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2009年是世界天文学年,3月19日,大英图书馆在珍宝馆展出了它所收藏的世界各地的星象图,其中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象图是来自中国敦煌的《全天星图》,又称《敦煌星图甲本》。这张由英国探险家和学者奥雷尔斯坦因100多年前从中国敦煌带回的星象图,近年一直收藏在大英图书馆。这幅图比类似的星象图都早几百年,是敦煌石窟藏经洞4万件古物中的珍品,西方人认为敦煌石窟古籍的重要性堪比死海古卷。这幅全长将近两米的星象图标注了不下1339个星辰的位置,其中很容易辨认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经现代天文学家测定,其中200多颗最明亮星星的位置异常准确,专家称这张图用黑色、白色和红色三种颜色描绘了早在公元5世纪就为中国人所知的星空。

这张星象图何以到了敦煌石窟中现在仍是一个谜。1959年,剑桥大学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推断此图可能是五代后晋(公元936~947年)年间绘制的,他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书中提道:“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切文明古国中流传下来的星图中最古老的一种。”之后的50多年里,许多人都沿用了这种说法。

关于星象图年代的推断,以前完全根据古文的书写方式和图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从没有人研究星象图的科学内容,也许该图的粗糙外貌给专家们留下了不可能包含任何精确科学信息的印象。最近的研究表明,学者们都被表象欺骗了,其实这张星象图的内容非常重要。法国天文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Jean-Marc Bonnet-Bidaud)、弗朗索瓦丝-普热得瑞(Franoise Pradede)和国际敦煌项目部通力合作,发现1339个星星的位置误差不超过1.5°~4°

在此之前的2月10日,伦敦的国际敦煌项目成功召开了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讨会,重点介绍了中国人的观星方式,以敦煌星相图为例,让-马克・博奈-比多深入分析了中国和西方的天文学传统的差异。在比多看来,这张图清楚明晰地描述了星空的样子,对我们当前理解星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中国的天文学曾经领先世界,中国的星座名称与西方不同,对古代中国人来说,星象是人间生活的投影,解读星象需要神秘的知识,只有少数几个人才拥有这种能力。

该星象图的年代也被历史学家们重新鉴定,认为该星图比李约瑟的估计还要早300年,一个重要的根据是图上文字对“民”字的避讳。大英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部主任魏泓博士说,看过这张图的中国学者已经提出,这似是为了避讳皇帝名字。因此,这幅图的年代应定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之后,睿宗李旦登基之前,即公元649―684年之间,因为文中避讳了“民”,却尚没有避讳“旦”。

魏泓博士说,图中文字出现“臣淳风言”的字样,显示原图应是648~664年间担当御用星象师的李淳风制作。因为只用其名,不用其姓像是自称,若出自他人之笔的话,出于尊重应用整个姓名才对。她说卷末画出的手持弓箭的电神所穿的服饰,尤其是帽子的戴法也像是唐代早期绘制的。不过,她认为这幅图是复制本,理由是有一两个星星的位置画错了地方,另外,图上看不到任何初绘这样一张图所需的坐标方格,而且使用的纸又很薄,可以用于描摹。

过去20多年里,中国学界有不少人都已接受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马世长在80年代初期看过这张图后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此图应当出于公元701~710年之间。这张星象图究竟是1300年前绘制的,还是更早几十年,也许并不重要,因为有一点没有争议: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手绘星象图。

尽管如此,这张图依旧扑朔迷离。是谁,因为什么原因,为了什么目的绘制这张星相图?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份手稿还有一个谜团,这张图画在质地优良的桑皮纸上,而笔迹却潦草、顿挫,这一点与其他书法大师在同样质地纸张上的笔触相比非常明显。这张敦煌星象图,这种科学文件又是如何流落到帝国的边陲的呢?这些问题我们还不能回答,但是感谢两位法国科学家的研究,让我们有幸可以分享1300多年前中国天文学家的科学成就。

第4篇

一、以形表意,崇尚写实

所谓表意,即观察字形就可推知其大体的意义范围,通过意义再和语音联系起来,成为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以“六书”理据造出的,但不论哪一“书”,首先都是以“象形”字为基础造字的。起源于象形记事图画的象形字经隶变、楷化后虽完全摆脱了象形图画的特征,变成了抽象的符号,但点、横、竖、撇、捺、提、转、折、钩之类的笔画部件,仍保留着象形文字的遗迹。以象形为例,象形的手法是由图画文字和文字画发展而来的,如最初的象形文字“人、马、日、月、山、水”等就具备写实性,传达着丰富的感性信息。“羊角象其曲,鹿角象其歧,象象其长鼻,豸象其竭尾,犬象其厥尾,宏象其博首宛身,鱼象其枝尾细鳞,燕象其称(上竹下尔)口布翅,龟象其昂首被甲,且也或立或卧,或左或右,或正视或横视,因物赋形,恍若较画无茅。”

会意字也设法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实在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如“家”,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从豕,表示屋内有猪之义,象征私有财产。再如,一人为“你”,二人为“从”,三人为“众”。汉字的表意性特征,可以使人们在阅读时看到文字后可以直接在大脑中理解意义,而不必经过音声转化过程来靠听觉言语中枢进行理解,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合体字则以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其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方――访、纺、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钫等一组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是汉字中形声宇的构字规律,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这是汉字的优越性。

二、蕴藏信息,观照思维

汉字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显示出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积淀了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及各方面的朴素思维。

许慎在其《说文解子・叙》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汉字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前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家畜饲养业和制陶、铸铜等手工业。如与“田”字有关的有“男、畴、峻、甸、畜”等,与“禾”字有关的有“黍、稷、稼、穑、秋、利”等,陶铜制品有”鼎、皿、酉”等都是那个时代物质条件的反映。“贩、贸、买、卖、费、财、贿、贫、贪、价、购、赔、偿、质、赘、贷、贳、赊、债、赞、贽、赂、赠、贶”等字表现了远古的货币和贸易类型。与“车”偏旁有关的字如“、轩、轾、轺、轻、蝤、、删、舆、轼、辕、辂、轨、、辙”等(《说文解字》中有102个字),反映古代士大夫外出时的交通工具情况。

汉字中“马”的名称相当丰富:如“骘(公马)、黔(母马)、驹(两岁马)、(三岁马)、骢(浅黑色)、职(赤白杂毛)、驷(浅黑带白色)、骊(纯黑色)、雕(苍黑杂毛)、骆(白色带黑)、骢(青白杂毛)、(黄白杂毛)、联(有青黑色纹理)、浆(青白杂毛)、骧(右足白色)、舁(后左足白色)、骠(黄马发白色,白鬃尾)、骈(驾二马),骖(驾三马)、驷(驾四马)、骠(马行疾)、驵(壮马)、簸(马摇头)、耽(马肥盛)、驳(马跑得很快)、骧(马低头)骗(马饱)、骛(马奔)、鹱(马行威礼)”等等。表现远古的畜牧业已奠定基础。

“姓”这个字以“女”为表义的偏旁,表明在古代的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候经历了一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武”是由“止”和“弋”组成,表达的意思是“武”的目的不在于“武”,而在于“止弋”,或者说战争的目的在于和平,反映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理想和愿望。“孬”由“不好”组成,“泉”是清澈的,故说“白水”,“岩“实际上是“山石”,“女子”娇媚故为“好”“男”则田里的出力者,生活在山里的人则为“仙”……我们往往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

三、结构方正,字形美观

从书写形式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尽管甲骨文笔画细瘦,象形性强.金文肥大厚实,结构整齐:隶书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楷书平直、方正,结构紧凑;历代的字体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却脱离不了它的方形,表现了严整、划一之美。汉字纵有行、横有列,具象的可视形体,像一幅的抽象画,用于书法则成为一种艺术品,故人们说汉字最适合作艺术品,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例如,草书,今草字体一笔到底,一气呵成,不仅是一个字各笔画的连写,有时还是几个字连起来一笔写成,形成了字与字之间藕断丝连、若即若离、俯仰相合、彼此呼应的格局。至于传统建筑中的碑刻、屏刻、夹纱字画、牌匾、对联等,则是汉字装饰在传统建筑中的一种运用形式。它往往引伸哲理,突破建筑景物的有限时空,指引鉴赏者从心里的角度产生人生的、历史的、宇宙的哲学感悟,增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2008年奥运会会徵采用了汉字“京”的变形体,这个独特的徽标被彼得・T・莫舒斯(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评价为“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同时又表达出了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四、超越时代,传播稳定

汉语是发展的,而汉字之所以能够被延续使用数千年而历久不衰,表明汉字始终持有在超时代性和超方言性。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字,“日”、“月”、“山”、“水”等一批字的形体虽然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却仍然以类型化的方式,顽强而巧妙地保留了象形文字“以形表义”的根本特征。

第5篇

昀念yún。“昀”为左右结构,释义为日光,出自于《玉篇》:昀,日光也。多用于人名:纪昀,即纪晓岚;赵昀,即宋理宗。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汉字,来源于中华民族中的汉族,是使用人口最多和流传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主,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其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它既有楷书的端庄,又有草书的飘逸。

中国汉字非常有趣,有“象形、会意、转注、假借、指事、形声”六书,其中形声字在《说文解字》里占了82%。例如象形字“休”表示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

汉字还有谐音,人们喜欢利用汉字的同意特点用谐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谐音为幸福的“福”,走兽的“兽”谐音为长寿的“寿”。

汉字字谜也很有趣,比如: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既有头,又有尾,中间生了四张嘴——申;一家十一口——吉。

汉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我爱中国汉字!

优秀 作文

第7篇

家、各民族的思想深度,比的是创意和科技,比的也是手工艺。

中国馆

亮点解读: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门前76级大台阶使用了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技“三斩斧”。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西班牙馆

亮点解读:流线型造型,钢架支撑,节扣式8524块藤板,像极了一个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展馆外墙的藤板全部手工编成,馆内也以竹子和半透明的纸为装饰材料。

波兰馆

亮点解读:波兰馆外墙呈纯白色,表面布满了镂空的花纹,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张折叠的波兰传统民间剪纸,在夜晚愈加金碧辉煌。

日本馆

亮点解读:日本馆像一只紫蚕宝宝静卧在浦江东侧。内含太阳电池,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内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可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意大利馆

亮点解读:20个功能模块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可以组成多样的图案,体现不同地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

土耳其馆

亮点解读:像梦想迷宫的盒子般的土耳其馆,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在这座村庄的墙上有一幅壁画,被看作世界上最古老规划图。土耳其馆沿用8500年前的建筑风格,显示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芬兰馆

亮点解读:外墙由2.5万块“冰块”铺成,“冰块”是生产过程中无法被继续使用的纸和塑料制成的。“冰壶”的灵感来自冰川时期的岩石被磨蚀后自然形成的壶穴。

尼泊尔馆

亮点解读:以大型佛塔为主体,四周围绕数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尼泊尔民间房舍。约500吨的展品和装饰品都是尼泊尔工匠纯手工制作,用木料、金属、砖片、瓷料和石料加工而成。

以色列馆

亮点解读:以色列馆是一个精致的原石与玻璃环抱而成的“海贝壳”,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像是一幅抽象的太极阴阳图,或是犹太人的麻花式样的手工面包哈拉。

荷兰馆

亮点解读:一条长约400米的“8”字形街道,26个独立的小型展馆沿街分布,充满奇思妙想的荷兰馆,外观酷似一个游乐园。

英国馆

亮点解读: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巨型的“种子殿堂”,亚克力杆向外伸展,随风轻摇,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中国网民为其取名“蒲公英”。

阿联酋馆

亮点解读:沙丘的造型代表着阿联酋的文化,隐喻阿联酋发展的过程。“沙丘由一粒粒小沙子组成,每个沙子在不断地运动,意味着这个沙漠国家在不断寻求和环境的和谐。”

第8篇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五大发明,是一个奇迹。

现今文字中,汉字是从商朝开始使用并演变至今。梵文字母是创造宇宙之神大梵天所创造并授予人类(详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的记载)其他文字很多都是借用四大字母系统的文字。婆罗米系列字母(不严格的称呼是梵文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称为世界四大字母体系。印度、西藏、尼泊尔、孟加拉及南亚地区用婆罗迷系列字母。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见是从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使用基里尔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腊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腊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马字母(Aramaic)及希腊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们祖先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闪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闪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这种字母借用了苏美尔人(Sume)的钉头文字,经过改造而成的。钉头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圣书文字是埃及人创造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水书,它们都不是拼音文字。四者之中只剩下汉字和水书,其他两者都已经消亡了。

汉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语言特性。语言学家把中国各地的方言分为方言区。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了。欧洲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之间的差别比中国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承认各自的语言是“罗曼语”的不同方言,因为它们都是独立的国家。

汉字在世界历史上,作为其它后发明的文字的母字,如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来记录着它们的语言。日本人至今还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使用汉字,还有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写中国字,读日本词。只要其他国家愿意,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如果真是这样做了,汉字就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符号了,就像数学符号一样,只表意,不表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据统计,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6亿以上。

上个世纪初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汉字是罪魁祸首,主张将汉字废掉。到了上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科学急剧发展,又有些人认为汉字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方块字无法输入电脑,又有一阵要废除汉字的鼓躁。后来,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质疑声也随之消散。

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的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等。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9篇

一、平江花灯戏的艺术特点

中国曲艺文化是有声有色的中国民族发展史的艺术转载体。平江花灯戏属于地方剧种,原名平江灯戏,据相关史料记载,平江花灯戏源于唐代,民间称为“灯戏”。历代民间艺人组成业余班社在农村演出,以平江方言为主。有传统剧目100多个,多反映农村生活,乡土气息较浓。每一戏种的形式,都有它产生的内因,该戏曲主要有如下两点艺术特色:

1.独具特色的古音发声方法

平江花灯属于湘北花灯戏。平江属赣方言的次方言,在整个方言学中是一种独特的门类。循平江方言主音规律,占全县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地域,纯属土语。若览文朗读,大多合乎唐宋音韵,而口语俗谈则偶尔保留着上古韵间。本境地域奥僻,外人罕至,即便有外人迁入(人),往往仅需经一两代,其语言、习惯即完全同化。这个方言从声调、声母、韵母等都与其它语言有明显区别。

平江保持着古老的发音方法。平江花灯戏就是运用这些古音表演的戏曲艺术,这一艺术价值是非常大的。目前平江方言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平江虽然普遍都讲平江方言,可是随着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多平江最古老的发音吐字,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平江最古老的语音语调也面临着逐渐失去其原有韵味的危险。平江花灯戏是以平江方言进行演唱的,就此推之,随着方言的逐渐改变,而醇正的平江花灯戏也会随着走向消亡。

2.独特的戏曲表演艺术

一种戏曲的鉴赏,主要是通过对戏曲在唱、念、打、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鉴赏的。平江花灯戏的表演艺术是非常特别的。

(1)带有即兴发挥性的表演。不少剧目中,几乎都是笑闹,逗趣的噱头,人物多为一旦一丑,或一丑二旦,丑和旦的表演,任其自便,在不影响整体剧情发展方向上自由发挥,可从平日的生活和演出现场吸取笑料,即兴表演。

(2)仍具有花灯表演的痕迹。湘北花灯戏正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戏曲故事的情节,由唱、打发展为唱、做、念、打。

(3)吸取了说唱艺术的说和做。平江历来有渔鼓、莲花闹、送春、赞土地等说唱表演,通过说唱介绍故事,传鉴,以唱为主,有道白,有表演动作,湘西花灯戏许多道白、唱法、表演都来自说唱艺术的技巧。

(4)从民间舞蹈中吸取表演技巧。平江有古老的狮舞、龙舞、巫舞及民间的彩龙船、扎故事等。湘北花灯戏的舞蹈动作,凝聚了民间舞蹈的精华,这可以在三花、花旦的表演动作上看出。

二、电视纪事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要保护和抢救传统文化,必须建立相应的载体。传统的保护手段是简单的,主要是“两元线性研究”――文字和图片。保护手段非常单一,对文化保护的各方面无法一一顾及。其实,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是“活体传承”,但是由于现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只能加大力度去呼吁民众主动去学习和传承戏曲。影视技术是20世纪人类发明的成果,电视影像化“声画一体”的艺术形式对戏曲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比较全面记录和保存作用。

(1)影视手段具有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的功能

影视人类学在对文化进行关照的时候,使用摄像机,通过感光乳胶材料、电子光电的磁转换产生视频信号并辅以同期录音方式。比如,平江花灯戏的经典剧目《四季相思》中,词曲所唱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因为丈夫远行,而四季守望。词中充分表露了女子的心境和感触,同时在表演的动作上,要求表演者能身临其境,感情真挚流露;时而泪眼盈盈,时而含笑带望。而这些立体的表演现场不是传统保护手段可以做到的,然而运用电视纪事可以把戏曲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唱曲声、伴奏乐器声及环境自然声真实记录下来,并且可以作不停顿的连续记录。文化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也是动态的,随时发生着变化,比如,花灯戏现在的唱词和原先老辈留下的唱词就有明显的时代差异。通过影视手段将其记录保存下来,当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乃至消失以后,人们仍然可以在相关的影视资料中看到曾经的场面,了解前人的文化和知识。平江花灯戏所使用的古语方言其实就很难用文字去记录和传承的,利用这一声音同步采录的方式有效的进行了全方位的存留与保护,同时也完成了人类学的研究。

(2)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合用影视化语言记录和保存

与有形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以生动活泼的形态出现,与民众生活密不可分,它主要依附于个人,依靠身口相传保持一种非物质的形态。它往往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表现手法,依靠特定民族、特定的人的展现而存在。利用影视化语言能淋漓尽致地鲜活再现,文字记录和口头描述很难达到如此逼真生动的效果,该手段长于记录动态的事象,具备真实客观和形象的表述能力,能够将民俗文化的“活”形态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活态文献”。

(3)影视手段具有传递和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要保护、记录一个民族内部的文化外,同时也要注意各个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影视化语言适于形象地记录文化现象,它能把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不仅仅留存于民族内部,而且提供给众多观众并广泛宣传。

影视手段在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上具有形象生动,可信度高,传播性强,真实性大的特点。首先,它提供给观众的主要是以形象、声音和字幕组成的直观信息,信息源来自于拍摄现场,最后完成的影片也根据现场采集的素材编辑而成,因此它传递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比如:花灯戏具体演唱的过程,唱、打、念、做完整的舞台艺术效果,完整的说唱艺术形式和完整的表演展现。

其次,影视手段具有文字符号不具有的直观性,所要传达的信息不需经由文字的中介,直接由形象画面负载,摄制者能够把文化的原貌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不至于发生像书面文字那样,要将形象的画面转换为文字来表达所造成的信息丢失,观众直接面对形象画面,人们接受的信息更准确,感受更真切,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第三,影视手段在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中,以释放形象和声音信息让观众了解影片内容,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都能看懂画面的形象语言,大大减少了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一的障碍,能拥有广泛的观众。

第四,影视手段以视听复合信息直接作用于人耳,这比单独视觉或听觉的刺激强度更大。一般而言,刺激强度越大越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第10篇

我的头脑奥林匹克

以前,我一直不喜欢动脑筋,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自从四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参加了国际象棋班,(国际象棋是一种需要动脑筋才能赢的棋盘类游戏。)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学了国际象棋以后,我变的爱动脑筋了!现在老师都在夸我爱动脑筋。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斗游戏之一,和中国的围棋、象棋和日本的将棋同享盛名。一般认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这类游戏。当时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国际象棋在着法上简单得多,它们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战车和大象。在棋盘上,国王和他的维齐(即今天的后)统帅一切。据多数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从印度逐渐传到中亚细亚、中国、波斯和欧洲。11世纪时盛行于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很喜欢的一种消遣。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的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不过,国际象棋不是像纵横字谜那样单纯是一种文字智力的测试。国际象棋的竞争使双方投入一场不流血的战斗,是双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场激烈尖锐的战斗以及体力上的坚韧不拔的较量。

在上学期育才集团举办的国际象棋比赛中,在走棋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但最后我沉着、冷静的面对使我得了女子A组第二名。这个第二名让我高兴了很久很久。国际象棋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它给我带来了 很多欢乐,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我喜欢国际象棋!

第11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信息技术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等都有着特殊功能。当然,它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给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以新的活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媒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通过对颜色、声音、动画和传播速度等的控制,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而富有直观。如何整合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是植得广大语文教师重视的问题,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由此 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像、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其四,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第12篇

1.整形手术

整形手术是最古老的外科手术中的一种。鼻子再造手术可能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古代印度就已存在,当时切断鼻子是一种惩罚形式,以致人们发明了一种使用前额的一部分进行鼻子整形的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然适用。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中也出现过关于这类手术的讨论。

2.牙钻

印度河流域文明已有早在公元前7000年前就存在牙科手术的证据。这一最早的牙科手术包括用钻子治疗牙齿。这种古代牙科工具的出现显示,古人使用的方法可靠而有效。

3.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的最早记录出自《圣经》和印度史料。印度名医苏胥如塔的白内障手术很有名。在印度,进行白内障手术要使用一种叫“Jabamukhi Salaka”的特殊工具,这是一种用来松开晶状体并推出白内障的弯曲的针。之后,眼睛要被温热的黄油浸泡,然后扎上绷带。虽然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但是苏胥如塔警告说,白内障手术只有在绝对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

4.中央取暖系统

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些城市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开始使用中央暖气系统了,他们通过地板下的空间传导炉子加热的空气,然后从墙内的管子出来,这就是火炕供暖系统。火炕供暖系统被用于加热公共浴室和私人住宅。通过柱子把地板抬高抬离地面,和墙内留有一定空间,炉子燃烧的热气和热烟穿过这些有界区域,从房顶的烟洞出来,这样既可以加热房间又不会弄脏房间。陶制的盒状砖被砌在墙内,既能隔离烧灼的空气还能加热墙壁。古代中国和韩国也有类似的加热系统,被叫做火炕。

5.透镜

尼姆鲁德透镜是追溯至3 000年前的一块无色水晶,是奥斯汀・亨利・莱亚德在尼姆鲁德的亚述宫殿发现的,可能被用于放大镜或者是通过聚集阳光而取火的取火镜。亚述民间艺人能制作复杂的版画,他们也可能在工作中使用这种透镜。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珀蒂纳托认为,古代亚述人把这个透镜当做望远镜的一部分,这或许能解释古代亚述人对天文学的较多了解。

6.度量衡和刻度

科学家对印度河遗址的考古显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居民发明了一种使用度量衡的高级标准化系统。这种技术标准直接引发了用于角度测量和建筑测量的计量装置的流行。测量装置中还包括刻度和可能的一些装置的很多部件。从古代到现在,度量衡一直以某种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存在。最早的度量衡是地区或者当地政府制订的简单的任意标准,常基于实际量度如手臂的长度。这些标准化量度的最早例子为长度、时间和重量。

7.香水

自有记录以来,世界上的第一位药剂师是一个叫塔普蒂的女人,据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000年的楔形文字记载,塔普蒂是一位香水制作者。她把花、油和菖蒲根进行蒸馏,然后过滤,接下来再数次放回蒸馏器进行蒸馏。最近,考古学家在塞浦路斯出土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香水。这种香水可追溯至4 00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这个面积为4 000平方米的工厂内发现至少60个蒸馏器、混合碗、漏斗和香水瓶。目前,科学家已经根据该遗址发现的香水残渣合成了4种香水。

8.溜冰鞋

牛津大学的费德里克・福门蒂和米兰大学的艾伯特・米纳蒂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溜冰鞋是由芬兰人发明的。5 000年前,他们使用动物骨骼制作了最早的溜冰鞋。溜冰鞋对芬兰人很重要,可以帮他们在严冬狩猎的时候节省能量。最早使用金属片的溜冰鞋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发现的,可追溯至公元200年,这种溜冰鞋是把铜条接在皮鞋下面而成的。

9. 地下管道

使用沥青预防渗漏的有着宽边缘的标准的陶瓷管,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城市。地下管道设备源自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因为人们要建造公共浴室,需要提供饮用水以及排出废水,所以他们设计了这类管道。在19世纪前,管道系统的改进非常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