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现母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发现母亲》是作者王东华殚精竭虑数十年所写的母亲教育专着,它不止从一般意义上论述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从文化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母亲角色的悄然变易,社会观念对母性的支配以及教育制度对母性的重望。
书中的许多教育观点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例如,书中指也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好习惯、好生活”已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书中对孩子的习育问题同样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其中对一个人“潜教育”的论述更应引起一个教育者的深思:教可以教出神童,却教不出天才;教可以教出才子,却教不出大师;教可以教出士兵却教不出将帅,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只重教与学,却不能很好地与家庭教育的习和育相结合,实为一大遗憾。
《发现母亲》是王东华教育事业的开篇,而他所作的《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系列丛书,就是他的理论的实践展开。
阅读中不止一次地感受到:每一个母亲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孩子对你的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民族对你的要求,把它放在床头,不是为了天天的阅读,而是为了一种时时的提醒。
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母亲的背不再直了,而是略有疲惫的弯了下去。直到那时,你才发现,母亲说话时不在像从前那样铿锵有力了,而是轻声轻语的跟你说话,那么的小心翼翼。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母亲跟你吵架时,声音带有许些颤音,孩子啊,那是时光磨哑了她那的嗓音。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母亲走路的声音不再和从前一样矫健,但当她看见你时,步子又“矫健”起来。那是爱,她要将你眼中的身影刻画成一个坚韧不拔的母亲,是母爱带走了母亲那颗年轻的心。
或许你很早就发现,或许你到现在都没有发现,但请你记住,不管多晚醒悟,你都要尽最大可能的孝敬你的母亲。
因为,你还年轻,而你的母亲已经老了。
初一:沫迦妖王
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一些塑料袋、旧报纸什么的。家里空间本来就不大,母亲的这些垃圾一堆,更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为此,妻和儿子意见都很大。我也和母亲谈过,让她别这么做了,家里并不缺这点钱。可母亲不听,说是我们刚买了房子,经济不宽裕,这些废品一出手,也能换点钱。
这还不算个事儿。更严重的是,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来后,我和妻都告诫母亲,让她别走远了,可母亲一出门,就控制不住自己,越走越远。
我们合计再三,决定请个小保姆。小保姆请来后,母亲有人陪着,我们也可以放心工作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走失过,可我也发现,母亲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正拿着父亲的照片发呆。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了。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母亲的苦,也清楚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当下,我坐在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缅怀父亲。
“三十年了,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他要是还在的话,也是个老头子了。”母亲叹了口气,好像是对我说,也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说:“妈,您健健康康的,父亲在那边才会安心。”母亲点点头。劝说一番,我就回自己房间了。
后来,母亲的精神好了很多,我们也稍稍放宽了心,看来母亲慢慢适应了。
这天下班后,我发现母亲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再一次走失了。
我们四处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不得已,到派出所报了案,期待着警察再一次将母亲送回来。
可是这次却杳无音讯。
正当我们忧心如焚的时候,家里堂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回到家乡了。
这怎么可能?她怎么搭车回去的?母亲可是患了失忆症的。
我们急忙赶回老家,发现母亲拿着一顶军帽,站在村头的龙眼树下发呆。我忍不住责怪母亲不该这样,让我们一顿好找。
母亲说:“孩子,你们都很忙,我不想连累你们,所以就回来了。虽然我记不得其他东西,但回家的路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这棵树。”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
站在一边的三伯告诉我:“当年你母亲就是在这棵树下送你父亲去当兵的。”而今天,正是当年父亲和母亲订婚的日子。
当我停下来,静静地欣赏母亲时;突然发现,原本那个光滑的笑脸上多出几道皱纹。那,是岁月的痕迹吗?还是……
停下脚步,静静地欣赏着母亲……
母亲啊,皱纹为何爬上了你的眼角?是因为你日夜地操劳,日夜地奔波。整天起早贪黑地干那累人的家务,你都要会酸么?你累了么?母亲会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不”。为她的孩子,她永远任劳任怨。有人说,“母亲是家中免费的保姆。”我觉的这个比喻太贴切,只是母亲比保姆多了很多很多的爱。母亲啊,你可曾想过自己?
慢慢的,慢慢的,仔仔细细地欣赏,你会从那黑亮的头发中看见几根已经变成银白色的。不,不只是几根,而是数以万计,无法可数。那是爱,是无私的爱的见证者。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而行千里母担忧。新期天回家,母亲总说我在学校饿着了,便办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让我吃个够。星期五回家,当天晚上,我总会吃到撑着。每回我都告诉她,学校的饭菜好,不必担心,不必为我多费心思。而,她总是这样,我也就尽力地做到让她满意。让她开心。
细细地欣赏母亲,每次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触,因为你正在不断地长大。善于欣赏母亲吧!去发现母亲原来也是需要被爱的。所以,要好好地爱母亲,替她分忧,让她少长一根白发。
停下忙碌的脚步,静静地欣赏母亲……
世界上没了爱就没了生机;
没了爱,就不可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当你体会到爱的滋味时,
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甜或酸……
————题记
最伟大的爱——母爱!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哺育孩子的身心。当孩子挑三拣四的时候,他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母亲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怎样付出的?当你埋怨母亲不好的时候,你觉不觉得自己很是自私?你有没有体会母亲的感受呢?
就拿我的母亲来说吧,每天瘫黑起早的去挣钱是为了谁?是我。每天关心我的学习是为了谁?也是我。以前每当母亲唠唠叨叨的时候我会觉得她很烦,因为话重复多了没有意思;每当母亲督促我学习的时候我也觉得她很烦,因为我没有了自由空间;每当我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好好念书!”我也觉得很烦,因为好好念是必须的……但是这些都是不对的,妈妈总是处处为子女着想,达到望子成龙的境界才甘心。妈妈对我是多么用心良苦啊!
当你生病的时候母亲是多么着急啊!我前段时间胳臂骨折了,母亲眼泪几乎都快流干了;而现在我胳这在慢慢恢复中母亲也没有从这片阴影中脱离出来,我时常问:“妈妈,我胳臂都快好了你为什么还伤心啊?”“我总觉的我没照顾到你”,母亲停顿了一下,“如果照管到了,胳臂怎么能骨折?”当你生病时,你会看到母亲是多么焦急,恨不得把所有的痛苦都转到自己身上来。当需要去医院的时候,母亲不管外面的天气多么恶劣也要背你去医院;如果在雨天放学的时候母亲肯定会来接你,你会不会发现母亲总是把伞往你身边上推,到家的时候你会发现母亲的衣服都湿透了!
读《母鸡》有感
母亲,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母爱,一个多么伟大的爱;母爱,一个多么感人的爱。自从我学了老舍先生的《母鸡》一文,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母亲是多么为大。
刚开始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也想老舍先生一样讨厌母鸡。“它从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在嘎嘎到前院,每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是吧?母鸡真的很讨厌!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真的,那只母鸡变成了鸡母亲的时候,我才发现母亲有多么伟大。
“当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公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都怕它三分。”一个母亲,竟能做出这么勇敢的事,难道它还不伟大吗?
由此,我想起了一件关于汶川地震的事情: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位母亲用她的血肉之躯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当志愿军叔叔发现她们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在她的怀里她的孩子正在安稳的睡着,在那位伟大的母亲的手机里还有一条未发送的短信,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活着,那么请你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母亲,是海,无论你在哪里,母亲都能见到你;母亲,是风,在你需要安慰的时候她能照顾你;母亲,是港湾,只要有母亲,你就会有快乐!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么瘦,似乎生来就这么瘦了。她不喜欢吃肉、却对青菜情有独钟。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所以餐桌上很少出现肉。我想,母亲也许是因为不吃肉才这么瘦的吧。于是就常劝她吃多点儿肉,而母亲总是把肉往我和父亲的碗里夹,自已却只吃一盘青菜,并且说:“我从不喜欢吃肉——你吃吧!”而我那时又是多么地不懂事,每次吃到肥肉都要吐到桌上去。
有一次,我悄悄地发现,母亲把我吐的肥肉都给吃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我本来可以悟出点儿什么的,可毕竟那时我只有七岁。
后来,家境有了好转,肉就成为了我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了。这时我惊奇地发现,“从不喜欢吃肉”的母亲也开始吃一点儿了,只是她吃得是我和父亲吃剩下的。
再后来,父亲做生意失败,被人骗走了钱,家里再度变得一穷二白。不仅买不起肉,就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成了问题。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偏食比以前还严重,连米饭都“不喜欢”吃了,每顿只吃一些地里挖来的红薯和一点稀饭,却给我的碗盛上满满的米饭……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母亲会“偏食”了,那是因为爱啊!她对我家人的爱!母亲爱我远远超过爱她自已,她把幸福建立在我的幸福之上。我快乐、她也开心;我难过,她更悲痛!
母亲为我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她恨不得把整片蓝天,整个海洋都给了我。而我呢?
指导老师:陈莉萍
夜深了,家中的灯还亮着。小含还徘徊在楼下的花园里。已经是冬天,寒风吹拂着已经干枯的树,发出刺耳的响声。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她却不愿意迈开回家的脚步。她不愿意回家面对母亲。她信步走着,像被遗弃的孩童,无力的哭泣。她极力克制着自己想回家的情绪,思潮却汹涌的袭来。
3岁时,母亲将刚会说话的自己扔在外婆家。正需要母爱的孩童突然离开了母亲,就好像被抛弃一般。
7岁时,自己发着高烧,家中却没有一个人。感受病痛的袭击,身体烫的吓人,心中却冻结了起来。
12岁生日,自己匆匆忙忙赶回家,却发现母亲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北风急促了起来,像是在驱逐着路上的行人。小含冻得发抖,心头也感到一股凉意。她知道,母亲与自己虽然近在咫尺,可心与心的距离已经远在天边了。小含想哭,却没有掉下泪。自己已经麻木了吗?
想着,小含又回到了楼下。她诧异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回家,毕竟那里还有一丝外界的温暖。“哎,我回来了。”“恩,怎么这么晚?”“没事。”母女二人惯有的打招呼方式,语句中听不出一丝情感。
小含走进厨房,心不在焉地盛饭,却把滚烫的饭浇到了自己的手上。瓷碗摔碎的声音传入了母亲的耳中,她跑进厨房。小含跪在地上,烫伤的手还在捡拾着破碎的碗。母亲望着小含,嗔怪道:“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语气中含着一些温柔,少许责备。轻轻的一句话,竟让小含死水一般的内心泛起了一点波澜。多年的防线竟在着一句话的冲击下被攻破了,汹涌的泪水决了堤似的奔涌出眼眶。小含极力的控制,却发现随着这泪水的冲击,心中对母亲的怨恨已经被洗净了!
捡拾着瓷碗的碎片,记忆也零零碎碎地呈现在眼前。3岁母亲来外婆家接自己时,紧紧地搂抱住自己不愿放手;知道自己生病,母亲赶忙请假从单位赶回来,焦急的心情堆满了脸庞;
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母亲连夜去买补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小含这才发现,自己认为和母亲心与心的远方,也只不过是咫尺之内罢了。
“叮零……”下课铃响了,我收拾好书后便准备回家,却发现忘记带伞,我在大厅等待着,可雨却越来越大。
我焦急地等待着,突然,白茫茫的雨雾中出现了一把红的妖艳的雨伞,是母亲!我心底闪现出一丝希望,望着母亲的身影逐渐变大,我终于不再忧愁。
“又不带雨伞,你有多马虎啊!”母亲一边责备一边拍着我的头说道。
笑过之后,我便躲在母亲的大红伞中同母亲一同回家了。
路上,路旁的几个同学窃窃私语,我知道,他们是在议论着大红雨伞,毕竟,这把伞使用了很久,也缺乏新颖,欠缺时尚,就连泛着的大红花都褪了色伞架断了一根,但红的耀眼,在雨幕中格外醒目。
但我却毫不在意,我知道这把雨伞中夹杂着不少回忆。
童年时,我所在的地方十分贫穷,就连一把像样的伞也买不起,每逢下雨,我们都跑着回家,每次看到我全身淋湿的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不久后母亲买了一把廉价的雨伞,他的红很耀眼,很结实,而且图案丰富,但我却看到了母亲消瘦的脸后却忍不住流泪。
以后的雨天,我再也不用匆忙,母亲每次都会带着这把伞来接我,于是,在雨伞的遮挡下,反而能够有心地看着雨景。有时小伙伴们也来与我共伞,但是雨伞却并不是很大,每遇到这种情况母亲都会说她要去买些东西,叫我们先回,于是我们便打着雨伞,在泥泞的小路上踩出一个又一个脚印。
回到家后看到母亲空手回家,全身湿透,但她却对我笑着,然后走进了厨房,我望着那把大红伞,眼泪便匆匆的流了出来。
我回过神来,发现母亲正看着我,她怔怔地说:
“怎么哭了?”
我下意识地摸了摸眼睛,感到有一种冰凉的液体在脸颊流淌。
我急忙忙地摇了摇头,急忙说:“没有,没有,是雨,是雨水打在脸上了……”
“是吗?”母亲疑惑地说道。
我看着母亲,母亲的黑发中夹着根根银丝,脸色多了几道沟壑,于是母亲繁忙的身影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中。
我不知不觉中看着母亲,呆了,木了也浑然不知,母亲发现我的注视,于是转过头看着我,问道:“看这么久,我老了吗?”
我回过神来,缓缓地说:“不,没有。”我欲语又止。
我知道,母亲是不会老的,永远不会。
母亲的那把”伞“,打开了我的”心“,我无数次问过自己:“我幸福吗?”
现在,我可以坚定地回答自己:“我很幸福!”
新房装修,我让父母先收拾老屋的东西,等我一有空就搬家,并嘱咐母亲把那些过旧的东西能卖的就卖掉,不能卖的就扔了,免得到时耗时耗力还占地方。
搬家前一天,母亲说所有的物品都已打包好。我望了一眼,发现大大小小的物品堆满了所有的房间,哪有那么多东西啊?一检查才知道,原来家里的旧物品一件也没扔掉,就连早已弃用的煤炉和损坏了的锅都已打包好。母亲说,这些东西陪了她很多年,扔了实在太可惜。我知道母亲是念旧的人,可那些东西留着根本没用,新房的空间也有限,堆放这样的杂物实在是一种浪费。于是,我不再理会母亲的劝说,开始一件件挑出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母亲站在一旁无奈地望着我,显得有些不开心。当我准备打开一个破旧不堪的柜子时,母亲却拦住了我,说道:“这里面都是我收藏了好些年的贵重物品,你就不要去翻了。”一听到“贵重”俩字,我只好停了手。我想,一定是些古董之类的东西,装在这么破的柜子里也不会引起贼的注意,那就留着吧。母亲见我答应,一下就乐了。
尽管被我清理掉了不少“垃圾”,最后还是装了满满两大卡车。还好,请了搬家公司,不然会把我累坏。在整理新房时,我无意中又看了两眼那只破旧不堪的柜子,它让我充满了好奇,真想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但母亲上了锁,我只好作罢。
上周出差回来,我发现家里的阳台晒满了衣服,远远看去好像还有不少小孩的衣服,莫非家里来客人了?可我进了门根本没发现客人,母亲却显得有些慌张:“这么快就回来了?我以为要等到明天呢。”这让我更加好奇,赶紧到阳台看个究竟,发现那些衣服是那样的眼熟,居然全是我从小到大穿过的衣服。母亲跟在我后面,支支吾吾地说道:“放在柜子太……太久,我拿出来晒晒太阳……”
后来从父亲嘴里得知,母亲收藏的那柜子所谓的“贵重物品”,就是我从小到大穿旧的衣服。年复一年,只要有我弃穿的衣服,母亲就会清洗干净,整齐地叠放在柜子里,从来不舍得扔掉。每当我出远门想念我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出那些衣服看看,顺便晒晒。而我却一直不知道,母亲收藏的贵重物品竟是一份深深的爱。
当我整理抽屉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红糖罐……
从我们记事起,就知道幸福和快乐是什么了,那时的快乐虽然渺小,但满足起来也并非易事。小时候的幸福,就是家里那个盛着红糖的罐子,罐子是陶瓷做的,也许是年代久远了,被勤劳的母亲擦抹得泛着乌光。自从偶尔一次肚子疼,看到母亲从那只罐里取出红糖给我冲水喝,我便发现了幸福的秘密。那时我的眼里只剩下那个乌亮的糖罐了,只要母亲一离开,我就想办法从里面拿出一撮红糖来,用纸包了。后来母亲发现了,就把那只罐子挪到高处,接连好几天我都只能眼睁睁地抬头望着它。强烈的渴望战胜了我脆弱的意志,我搬了凳子就往上爬,那糖罐我还是得手了,最终,母亲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那只盛糖的罐子仿佛蒸发了,找遍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没有再发现那个糖罐,从此,幸福离我而去……
可是今天,红糖罐里满载着的幸福,让我更加怀念小时候的天真。
师:史铁生21岁得了重病,导致双腿瘫痪。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听听怎么个“暴怒无常”?(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生(齐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出示: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不想活的他,会怎么想?
生:我不如随着落叶一起飘落,永远地消失吧!
师:他内心喊道――
生: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假如你是史铁生的妹妹、弟弟或朋友,你怎么劝他?
生:想想有病的母亲,你死了,她该怎么办?
生:人活着总比死了有意义!
师:他现在听啥烦啥,这些大道理,能听进去吗?作为最了解他的妈妈,会采取什么方式?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标红“扑”):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
生:扑下去的是史铁生求死的念头。
师(标红“抓”):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生:抓住的也是“我”的生命。
师(标红“忍住”):母亲“忍住”的是什么?
生:忍住的是儿子的脾气,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
师:她得了什么病,从哪儿看出来?(生读描写母亲病症的句子)
师:肝癌晚期才会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她知道就要死了,有没有发脾气?一个字――
生:忍。
师:为了谁――
生:儿子!
师:哪儿看出她忍住了儿子的脾气?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一个词重复出现――
生:悄悄地。
师:还有一句也有“悄悄地”――
生: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出示三句话):把“悄悄地”去掉,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生读)
师:选一句谈谈“悄悄地”给你的感受。
生:第三句“悄悄地”看出母亲连说话都特别小心。
生:第二句“悄悄地”体现出母亲对儿子很有耐心。
生:第一句“悄悄地”看出母亲的心特别细。
师:母亲还忍住了什么?
生:儿子不想活了,这是个巨大的打击。
师:那她怎么做的?
生:“北海的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师:这是第几次说的?
生:这是第二次。
师:第一次在哪?
生:“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师:第一次说,儿子没去;第二次又提,出现一个词。
生:央求。
师:读出这份“央求”。
师(出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她忍住了儿子的脾气,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忍住了儿子的病对她的打击。读出这一份复杂的忍!(生读)
师:“好好儿活”重复两次,母亲想对儿子说什么?
生:母亲希望儿子在没有她的情况下,也能快快乐乐地活着。
……
【赏析】
一、构建对比,发现母亲的“忍”
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母亲选择了隐忍的方式。小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阅历,怎能发现隐含其间的深深的母爱?窦老师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的“暴怒无常”;然后结合景物描写,揣摩“我”的内心。当学生与“我”情感交融时,窦老师引领学生转换角色,试图劝说“暴怒无常”的“我”。紧接着窦老师话锋一转,提醒学生联系上文,想想劝说是否合适。学生很快明白劝说是无效的,母亲的做法渐渐浮出水面。窦老师有意将常人与母亲作对比,推动学生发现母亲的“忍”,体会到母亲是在用独特的方式守护着儿子。
二、品析语言,解读母亲的“忍”
母亲的“忍”具体表现在哪里?窦老师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品析关键词句,从不同视角解读母亲的“忍”。第一步,联系描写病症的文字,以及对病症的补充介绍,认识到母亲的“忍”是忍住病痛。第二步,以“悄悄地”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对比读的方式,认识到母亲的“忍”是忍住儿子的坏脾气,并深刻体会“悄悄地”的表达效果。第三步,联系母亲建议去看花的句子,认识到母亲的“忍”是忍住儿子不想活下去对她的打击。窦老师以“央求”为立足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在这一过程中,窦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读出自己的味道,在朗读中达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三、补白内心,丰富母亲的“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