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北京的城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明南京城,在南朝和南唐的城址基础上,向东扩建了皇城,同时向北扩大,形成了明都城范围。市区的东、南、西三面,从东水关经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到石头山一带,利用了南唐、南宋都城,在旧城墙的基础上加高、增固和甓面。 南唐的南门在明初也被直接利用,直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才重新建造,改名为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也是利用了南唐原有的城门,在1386年重建。 后来又增修了外廓城。建成后的南京城分内外四重。
明北京城也同样如此,充分利用了元朝的城市结构,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经逐步改建和扩建,并增修外城。
明代北京城初建于1368年。明军进入大都后,把大都的北城墙向内缩进了2.5公里,到了安定门和德胜门一带。1419年,明成祖永乐17年,去除了北京南城墙,向南推移到前门一带。改建后的北京城,较之元朝的大都城,缩小了三分之一。洪武初年,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督修北京城时,在城墙城体构造上,“创包砖甓”。即仿照南京城墙的砌筑经验,在原来土城内外表面砌筑了一层特制的城砖,砖城不需要经常维护,强度大大增加。在组成上,明北京城沿袭了元大都原来的内外三重。为了不沿袭前朝宫城,把宫城向东移动了150米。明朝中叶后,北方边患几次逼近北京城,外城修建迫切。嘉靖32年(1553年)又在北京城的南面修筑外城,使得北京城变成了“凸”字的形状。外城也为砖城,结构上与内城相同。北京城的组成和南京城一样,分内外四重。
明朝北京城对于元大都城的继承与改建,终于将北京城建设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突出的都城范例。
古代中国的都城格局是有讲究的,这些规矩是,第一,皇宫必须安排在全城的中心位置上,这是都城格局的一个重心。都城的核心地带是皇城,而皇城的核心地带则是皇宫。皇宫居中,以其南北中轴线作为整个皇城以及都城规划的中枢;南北中轴线还是象征政权的三朝依次排列的所在,由此体现皇宫的主导地位。第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是都城格局的两个基本点。左祖右社,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皇城的右边是社稷坛,也即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前朝后市,就是说,皇城的前部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皇城的后面是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围绕皇城中心所安排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用意在于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尊严。第三,都城的道路必须按中轴线对称铺开,形成经纬交叉式道路网。居中的皇宫位于中经中纬大道的交汇之地。城门则直对着主干道,并由此衔接城外的道路。城内外纵横交错的道路体系构成了京畿通畅的交通网络。都城格局的基本要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它源自于西周时的“井田制”思想。由此衍生出的都城格局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在成书于春秋晚期的齐国官书《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明南京城和北京城,在形制外观上,不同之处在于:南京城为世界上最大的城,不规则的城,而北京城为长方形的城;在都城布局上,南京都城不拘泥于古制,皇城偏于城东一隅;北京皇城则遵循封建伦理的教义,“皇城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相同之处在于:形制设防上,都分为内外四重。
在外观上,明南京城垣不拘泥于古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我国列朝列代的都城,以矩形为主。明南京城垣包含了南朝和南唐矩形城址,同时向东扩建的皇城,也为矩形,向北避开玄武湖,向西错开,扩大形成了另一个矩形,沿着三个矩形组合体的外缘,把城西一系列小山丘,如八字山、华严岗、古平岗、清凉山包含在内,沿着自然山水走势筑城,将清凉山、四望山、卢龙山、鸡笼山、覆舟山、富贵山等山制高点全部括入城内,并把玄武湖、琵琶湖和前湖分别作为护城河,依山傍水,筑成了一个葫芦形的城市。周长33.676公里,城门13座。不规则的形制,成了南京城的独特建筑风格。
南京城皇城偏于城东一隅,距外城很近,不利于防守。通常的说法是朱元璋采纳了刘基意见,为了占据钟山之阳龙头所在的风水宝地。实际上,朱元璋及其幕僚在规划南京城时,应该是经过缜密思考的,不仅仅只考虑风水一项。朱元璋对于在原有的市区即六朝及南唐城区城内建设皇城有所忌讳;同时,当时元残余势力仍固守顽抗,群雄割据的斗争尤为激烈,自然灾害不断,人民处于水火之中。原有的市区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区,在明初力求恢复经济的情况下,也不宜在此修筑皇城;把皇城建在城西,则离长江太近,于军事防守不利。所以,只有在城东造皇城,把燕雀湖填平,这里虽在湖心低洼之处,但填平后地形在全城是较高的;同时皇城之后有富贵山,山下设小教场,可驻扎禁军驻守。为了弥补距外城太近的缺陷,加大了南京城在东南方向的梯次配置,明设有48卫所,屯驻重兵控制城外险要地段,这对南京城的防守是有重要作用的。后来又建造外廓,增加了防御的纵深性。
明南京城在中国都城史上是一个上下不连接的特例。与京城不规则形状有鲜明区别的是,宫城、皇城的布局却是整齐划一,十分壮观的。并且总结了前代经验,做了划时代的改变。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认为:“第一,宫城的东、西华门和两门之间的横街,从宫城的中部移向南部,放在前朝的南边,东西两旁配文华、武英两殿,封闭了后宫,加强了中轴的对称感。第二左祖右社更加明确,置于午门外宫城内两侧,突出了它的地位。第三、皇城承天门至洪武门之间设千步廊,两侧布置中央官署。”
北京皇城的设置,完全仿照南京。据《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营建北京,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明朝拆毁了元大都城的皇宫“以杀王气”,另行建造了皇宫紫禁城。由于此时北京城的范围相比元大都城有所变化,全城格局的中心亦相应地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就成了北京城中轴线的新起点。中轴线仍然是用于设计北京都城格局的依据,紫禁城内象征皇权的前后六大殿也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两个基本点依然保持为都城格局的要点。皇宫左边建了太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皇宫的右边建造了社稷坛,即今中山公园。同时,又把皇城的南、北、东三面的城墙略微外移,使得太庙、社稷坛以及新开凿在太液池南端的湖泊,均纳入皇城的自然风光之中。在正南方的郊外对称兴建了东西两组建筑群,即皇帝祭天的天坛和祭山川之神的山川坛(后改称无农坛);在城东、西、北分别建了日、月、地坛。明朝北京城计有36坊,其中,内城有28坊,外城8坊。坊内外棋盘式的道路网络仍是北京城交通体系的整体格局,仅有个别地方因为自然条件的局限或历史发展的要求形成一些斜街。
在形制设防上,明代南京和北京均设四重城垣设防,增强了防御的坚毅性和纵深性,明南京城由外廓城、都城、皇城和宫城组成。明北京城由内城、外城、皇城和紫金城(宫城)组成。
明南京城外廓呈圈形,为南京城的警戒阵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为了控制城外的制高点,把一些山岗连接用土筑城,周长60公里,并在通向都城的交通要道上,设置关卡,开筑城门16座,城门和两侧用砖砌筑,派部队戍守。
而北京外城,则是一道长约15.5公里的防线,位于内城城南一面,与内城连接,呈“凸”形。是为了保护商业区,实行坚壁清野而设置的。为内城增加了一道防线。加深了南面的防御纵深。外城城墙的外面用砖砌筑,中间用土夯成。城高6.5米,城墙上设雉堞9487个,炮窗88个,设城门7座。
在细节防御上,南京城和北京城有很大的不同。南京城门除神策门外,都是内瓮城,而北京城门都设置外瓮城。这和都城城墙的形制有很大的关系。南京京城城墙呈不规则的弯曲形,各段城墙间容易组织侧防,便于通过地形关系或城门附近的城墙弯曲,组织侧射掩护城门。而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等门地处城南濒临秦淮河地势平坦处,因而设置了数道内瓮城来加强防御,依靠俯射来掩护入口部位,加强入口部位的纵深。并利用藏兵洞、千斤闸门等把城池入口薄弱部位,变为强项,有利于防御作战。
北京内城城墙呈规则的长方形,周长22.5公里,全城设城门九座,城门上设有城楼。北京城墙虽然和南京城墙一样构筑于洪武年间,但北京城门都沿袭了元代的外瓮城进行改建,瓮城外包上城砖,并筑了箭楼、角楼和闸楼等。外瓮城突出于主城墙,依靠侧射来掩护城门入口部位。而外瓮城城门则视交通状况和需要掩护的程度而开设,从便于互相呼应掩护来设制。北京城的瓮城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瓮城上设置了箭楼,居高临下直接控制城门。对于瓮城门,则设闸楼进行掩护射击。城墙的四角是死角,则设角楼来使防线弱点变为城墙骨干支撑点。
南京城墙呈弯曲状,有利于侧防,因而南京城没有构筑敌台(马面),也未设置角楼,箭楼。
北京内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敌台。敌台分虚台和实台两种,北京城采用的是实台,实台设有三面女墙,可向正面和左右两侧方向进行射击。敌台突出于城墙,间距配置,是城墙沿线的重要防御点,可用侧射交叉火力对付各段城墙死角。
南京城的城墙高、宽均因地制宜,根据地形,重要程度而设置。因而京城城墙有高有低,有宽有窄。视各段所处地势,采取不同的结构和材料。高14-21米不等,顶宽4-10米不等。
北京城墙初期徐达督修时,高低不一,宽窄不一。但在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时,对城墙进行改造,宽度高度都一致起来。
南京城的护城河大都利用天然湖泊河流,但不是环绕全城,在靠钟山之麓便将山坡劈成陡峻,使攻者难以逾越。南京京城的护城河,平时用作环城水运干道,战时则起障碍和迟滞攻者的作用。宫城和皇城的护城河是防御性的,而军事区中的水道,则还流经各仓、卫、负责供给军队运输给养。市区中秦淮河除了供给两岸市场运输外,还是一条城市游览水道。城内水系和城外水系相通,主要靠东西水关沟通。
而北京的护城河,是环城而筑,离城墙50米左右,宽约30米、深5米以上。战时城墙上的箭矢和火器能有效地掩护护城河,以杀伤接近的敌人。凡水道通过城墙处,均跨水道设置水关。平时用作环城水运干道。
穿过城门
到了扬州是一定要去东关街看看的,坐车到古运河前的仿宋城城门,城门旁边是宋大城东门双瓮城遗址,有着挖掘整理出的一小段城墙。城门楼下宽上窄,城门上砌有城墙垛,门楼下方是门洞,门洞上方写有“东门”二字。城墙内部采用钢结构,外部则用城墙砖砌成城墙。
城门楼按照北宋风格进行建造,城墙底宽约14.2米,顶宽9米多,高约11米。城门洞口下的通道,将采用钢化玻璃加木栈道的方式,这样可以对地平面下的考古发掘成果进行更好地展示和保护。
城门楼建成,与整条东关街景观浑然一体。从东关古渡牌楼往西看,城门楼如同东关街的大门,从城门洞就可“管窥”东关街美景。而从东关街往东看,透过城门洞则可以看到凉亭、吊桥、牌楼的风姿。从城门楼两侧,还可以登临城门顶,站在高处饱览东关街附近的美景,玉带般的古运河、扬州建筑风格的马头墙、古街的商贾繁华将尽收眼底。
老字号商业
穿过城门,关东街就在眼前了。看得出这条老街正在重建之中,崭新的石板路,还未完全开业的店铺,正在粉刷油漆的屋檐,身边偶尔还有抬着建筑材料的工人匆匆而过。
这条老街上曾经的“老字号”商家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记面粉店等。
这里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如果能够全部一恢复,那是何等的繁荣。虽然还没有建设完毕,但老街的风味还是显现了出来,老街里巷弄纵横,檐角相错,仿古木门上张贴的对联,电线杆上挂着的腊肉,穿旧式服装的人力车夫,街边特色的小摊,穿梭的人流,小小的巷弄,还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文昌阁
走完老街,没多远就是文昌阁。俗称文昌楼,学名叫文汇阁,位于江苏扬州汶河路、文昌路交叉处。原楼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得名为“文昌阁”。不过由于战乱,已陆续损毁,现在仅重建了文昌阁,阁高24.25米,矗立于道路中央。文昌阁为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相似。文昌阁现为扬州市地标建筑、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中心也是扬州最繁华的商业圈,楼体四面被公路包围,起转盘的作用。
古运河
1、九门提督管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九座城门。
2、九门提督”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朝的驻京武官,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
(来源:文章屋网 )
北京环球影城将会是世界第五个、亚洲第三个环球影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环球影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北京环球影城门票票价一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北京环球影城门票票价淡季日门票价格为人民币418元
平季日门票价格为人民币528元
旺季日门票价格为人民币638元
特定日门票价格为人民币748元
北京环球影城亮点一、规模全球最大,总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
北京环球影城的规模将比目前任何一家都大,乐园核心面积1.2平方公里是日本环影的两倍多,更有5个新加坡环影那么大,即是算上美国本土的3家,北京环影也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
算上外围的度假村面积共计超过4平方公里(面积近600个足球场)。共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包括主题乐园的一期、二期工程及一家水上乐园和另外五家度假酒店。
二、环球影城经典项目,悉数登场
环球影城中最经典的游乐项目莫过于辛普森的历险、木乃伊复仇过山车、侏罗纪公园激流船及怪物史莱克4D影院。不光这些最经典的游乐项目会出现在北京环球影城中。
一些最新的环影设备也会悉数亮相北京环影,例如神偷奶爸、终结者、变形金刚3D乘骑等。届时北京环影将会成为全球环影中设备最全面、最丰富、最新颖的主题乐园。
三、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直达环球影城主题园区
北京环球影城已正式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梨园地区。交通极为便利,地铁直达,7号线,八通线等。届时将会有多条地铁线路直达,方便小伙伴们从各个地方前往。
北京环球影城七大园区1.功夫熊猫盖世之地
《功夫熊猫》是由梦工厂动画制作的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动作喜剧动画电影。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2008年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后在全世界范围再一次掀起了一股中国功夫热潮!之后在2011年和2016年 又陆续推出了《功夫熊猫》的续集!而且预计在2020年《功夫熊猫4》也会上映哦!
而且功夫熊猫盖世之地还是全球首个《功夫熊猫》主题园区哦!
2.变形金刚基地
《变形金刚》是80年代起风靡全球,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动画之一!2007年由派拉蒙影业出品,迈克尔·贝执导,斯皮尔伯格担任制片人的《变形金刚》真人电影上映了!无数的变形金刚爱好者为之雀跃为之疯狂!至今 《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已经出了5部作品 和一部外传电影《大黄蜂》!凭借变形金刚的超高人气,变形金刚基地一定会成为最热门的园区之一哦!
3.小黄人乐园
小黄人其实是照明娱乐制作,2010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神偷奶爸》中的配角,虽然在2013年和2017年 分别上映的《神偷奶爸》续集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作为配角的小黄人却意外获得了更高的人气!
于是小黄人作为主角的电影《小黄人大眼萌》顺理成章的上映了!而且预计2020年还有出续作哦!
小黄人乐园园区一定会是最具童趣的一个园区了!
4.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将7部小说改拍成的8部电影也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对于看着哈利波特系列长大的我来说 想想可以置身于哈利波特的世界中,真的有点小激动呢!
5.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
1993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冒险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知名度不用过多解释了!这部电影当年可是刷新了世界票房,一举成为了最成功的商业电影!之后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上映了续集!
而在2015年和2018年上映的 侏罗纪公园同一世界观下的两部《侏罗纪世界》 也再次掀起恐龙热潮!预计续集《侏罗纪世界3》会和园区的开业时间一样 定在2021年哦!
6.好莱坞
真实还原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大道,让大家仿佛置身于好莱坞的林荫大道!而且张艺谋导演和斯皮尔伯格还将合作呈现《灯光,摄像,开拍!》的仿真拍摄实况哦!
7.未来水世界
马上,我门就去参观
八达岭长城,现在,我先讲讲注意事项: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请大家不要在成砖上乱涂连化。
游客 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当我们来到临海长城,在长城脚下,抬头望去,那高高的台阶蜿蜒无尽,仿佛是一条通向蓝天的云梯,又好像似一条青龙横候卧在绵延的山峰上。
沿着台阶上去,来到了第一座城门“揽胜门”,那古代的情景立刻出现眼前,城门是一座两层的古建筑,两面仿古的旗帜迎风飘扬,增加了古色古香的情调。第二层楼是“湖山一揽”,站在那里放眼望去,“东湖公园”宛如一幅油画,尽收眼底,我想“湖山一揽”也许就是这样得来的。
走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第二座城门“顾景楼”,站在楼顶几乎大半个临海市清晰可见。再往上走,我们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楼“白云楼”,“终于到顶了!”我高兴地喊了起来。站在“白云楼”上,整个城市的面貌尽收眼底,你看那幢洁白的高楼是临海市最高的建筑,远处的那条“白带子”是通向大海的永宁江。
这时我才注意到青砖砌成的长城墙壁上爬满了不知名的藤蔓,路面也变得陡峭,有的还裂开了缝,生长出许多顽强的小草,也许这是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时留下的伤痕,它记载着中华儿女不屈历史,记载着古长城的悠悠岁月。想到这里,我眼前浮现了当年尘土飞扬的战场。一个个中华的好儿女,冒着生命危险,战胜了倭寇一次又一次的侵犯。长城上的一道道的痕迹,记载下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它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北端。城市西北是燕山山脉,东南是平原。全市面积1680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5米,人口约1200万。城市的行政区分为10个区8个县,其中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
北京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五、六十万年前开始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朔到3000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燕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都城,名称叫“蓟”。秦、汉和三国时期北京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重镇。西汉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大燕国,北京的别称“燕京”由此而来。南宋时期的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金正式建都于北京,那时北京叫中都。从此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共有34位皇帝在此发号施令统治全国。
辽代有5个京城,燕京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最大的一个。在城市建筑上,辽代只是把唐幽州城墙重新修筑,另在城内西南建了一个很小的宫城,叫大内,城内宫殿多半沿用前朝建筑。金朝占领燕京后,于天德三年(1151年)由张浩、孔彦舟设计,在旧城基础上建中都,并于贞元元年(1153年)正式迁都。当时修建的规模很大,宫室、城墙、民居、苑囿都很完备,仅征用民工即有80万,还有兵工40万。但元朝攻破中都后,旧有建筑几乎破坏殆尽。北京现在的规模和布局大体上是元代奠定的。1215年,蒙古军队打败了金国军队,占领了中都城,建立了元朝。1267年,元朝决定在中都城的东北部,建立一座更大规模的新城,这就是大都城。大都城由原籍河北邢台地区的刘秉忠负责规划设计,另外还请了一个名叫黑迭儿的阿拉伯人帮助他设计。当时任都水监的郭守敬也参加了建筑工作。元大都城的总体规划是在对北京地区进行了多方面调查才确定的。施工中,先按地形的倾斜铺设地下水道,装设排水设备,然后才在地面上根据分区布局的原则进行修建。大都城的平面接近方形,南北长7400米,东面宽6650米。北面有两个城门,东、西和南面各开了3个城门,城外修有宽阔的护城河。皇城在城内南部的中央,官城又在皇城的南部。城内的主要干道大都成正南正比,正西正东排列,主要有9条,都通向各城门,只有沿积水潭的东北岸,为了漕运的便利,开了一条斜街。干道两旁是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大都城的主要建筑是宫城,基本上是围绕太液池建筑,主要有两组宫殿,即大明殿和延春阁。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宫殿建筑,如太后住的西御苑、太子住的兴圣宫等等。
明代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造。一是将北边城墙向南缩进2. 5公里,二是把皇城和都城的南墙分别向南移动,并加筑了南面的外城。另外,明北京城的整个布局反映了明朝强调恢复汉族传统的意向。皇城部分按南京的体制修建,规模很大。整个城市以皇城为中心,按照《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建城传统,在皇城东西(左)建太庙,西面(右)建社稷坛。并在城南、北、东、西4个方向建天、地、日、月4座坛庙。明北京城的规划,突出了南北中轴线的地位,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到钟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轴线,通过9道门阙,直达紫禁城的3大殿,突出了皇宫的威势。紫禁城的北面堆筑了43米高的景山,丰富了城市的主体轮廓。
清代的北京,城市布局、宫城及干道系统均未更动,只是在内城建立了许多占地较大的王亲贵族府第,在西郊建立了许多离宫园林。这些园林大部分毁于外国侵略者之手。
北京也是国际著名旅游业城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国子监古文化街、白云观庙会等是民俗活动的重要地区。北京美食也是一绝:全聚德的北京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在北京人们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美食倒是真的,川、奥、鲁、沪等菜系样样俱全。
北京的区位优势也最明显。以北京为中心城市,这里聚集了全国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全国性公司的总部、行业总会、金融机构总部。北京的国际、国内公务与社会交往活动繁忙,每天产生和大量的经济社会信息,它是全国的金融决策和宏观调控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科学、教育、文化最繁荣发达的城市,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北京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的枢纽,是中国最主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城市。
关键词:唐长安城;商业空间;货物流通;交流场所
商业空间指的是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这一空间除了具有物资交换、货物流通的作用以外,也是市民百姓公共交往、信息交流的场所。唐中期以后的商业活动渐渐由市延伸到坊,一些里坊内开设了手工业店、旅馆、店铺。但有唐一代,长安城的东市、西市是最重要的商业空间。
《周礼・考工记》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唐长安城的市场摒弃了“面朝后市”的旧传统,沿用了以前朝代的集中市制,市场主要是东市和西市。东西市的位置非常适中,无论是南部还是北部的居民去商市都很方便。另外,东市、西市正好位于金光门、春明门这条东西主干大街的南边,这条大街非常重要,可以通往城外各地。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东市、西市交通相当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唐代商市发展更趋于成熟,在设置上不仅顾及行业发展,而且兼顾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另外,唐代东市和西市还被作为行刑之地,也就是古代所谓的弃市。比如在穆宗时期“九月戊子朔,浙西大将军王国清谋叛,……同恶二百余人并诛之……道源、道枢、道沦三人,斩于西市”。市并作刑场之用,这是因为在市中人群密集,在此处死犯人,可以对百姓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所以这就成为封建统治者最理想的施刑场所。
《长安志》上记载,“东市南北居二坊之地。东西南北各六百,四面各开二门,定四面街各广百,北街当皇城南之大街,东出春明门,广狭不易于旧,东西及南面三街向内开北广于旧街”。“西市南北尽两坊之地”。“(东市)当中东市局,次东平准局,并隶太府寺”,“(西市)市内有西市局,隶太府寺”。通过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东西两市是封闭的,四面有围墙,四面各两个门,市内部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街各两条形成井字形,称为东、西、南、北街。井字街中间是市署和平准署。唐高宗时,还设置了常平仓。
除了东市和西市,长安城中也设置过另外一些市场,比如南市、北市、中市、宫市、新市等,但这些市场远远没有东市、西市重要。
长安城东市和西市的行肆非常细密。《长安志》记载:“东市货财220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职聚”,西市“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文献记录,唐武宗时“夜三更,(长安)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官私钱物、金银绢药等总烧尽”。
通过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当时市内按“行”分区的。西市有秤行、麸行、药行、绢行、()辔行、大衣行等,还有酒肆、胡姬酒肆、帛肆、凶肆、油靛店、煎饼团子店、王会师店、应募的善射人、卖药人、贩粥者、烧炭曝布商、卖引子药家、卖钱贯人、卜者、法烛店、食店张家楼等,西市还设有一种代客寄存保管或收购、出售金银财物和珍贵物品的柜坊。
东市有肉行、酒肆、毕罗肆、赁驴人、卖胡琴者、货锦锈彩帛者、琵琶名手、铁行、笔行、凶肆、杂戏、曲内的临路店、鬻坟曲之肆等。
西市和东市相比,西市更为繁荣,这是因为朱雀街西人口多,流动人口也多,西市离西边城门金光门很近,所以经由丝绸之路来长安的外国商人和西域商人,首先落脚西市,因此聚集了大量西域商人和外国商人的西市,贸易状况更盛。西市的繁荣,反映在开渠潴池以解决运输和用水的问题上,西市内有支分永安渠以为放生池的支渠。
唐初规定,商业活动只能白天进行,但是随着商业的日益发展,限制在白天的商业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要求,长安城内出现了“夜市”,如“(崇仁坊北街)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贞元末,有布衣于长安中游酒肆……至夜,多酣醉而归旅舍。”虽然唐时有规定“两京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各听用寻常一样偏铺”,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市中很多店铺扩建了偏铺。唐中期以后,一些里坊内开设了店铺、旅馆,也就是说商业活动已经延伸至坊区,方便了居民生活的需要。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东、西市外的商业点的分布主要有如下特点:首先,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朱雀街东的多,朱雀街西的少;长安城南部四排坊的商业点少。其次,两市四周各坊及皇城附近各坊,商业点分布得多。再次,临交通大街、城门内外附近商业点分布得多。
这些商业点分布特点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长安城的南部地区都是人口稀少的“围外”之地。《长安志》记载:“自朱雀门南第六横街以南,率无居人第宅(注:自兴善寺以南四坊,东西尽郭,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第二,政治中心东移。皇帝居住的宫殿从太极宫转移到大明宫,那么官僚贵族也会把住宅选在城东,而且诸道进奏院也多集中在平康坊、崇仁坊、胜业坊等,如四川齐州进奏院在务本坊、兴元坊进奏院在崇义坊、镇州进奏院在长兴坊、东都等地进奏院在崇仁坊、同华河中等地进奏院在平康坊、宁东川等进奏院在宣阳坊、陕府郑滑进奏院在胜业坊、东平进奏院在道政坊十字街东、金州进奏院在靖恭坊等。平康坊和崇仁坊靠近皇城景风门,是举子选人进京的首选住地。文献记载:“(崇仁坊)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接,选人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因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头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平康坊是妓聚集的地方,可谓“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所以,以崇仁坊、平康坊、东市为核心,就形成了繁华商业娱乐区。第三,临交通大街和城门的里坊有着交通上的优势。崇仁、胜业、平康、道政、新昌、宣平、善和、兴道、务本等坊,基本在金光门――春明门大街两侧,常乐、道政靠近春明门,宣平、新昌、靖恭等坊临延兴门,因而这些坊的商业点就分布得多。延寿坊西临西市,北临宽阔的金光门大街,与皇城隔街相望,因而也相当繁盛,被“推为繁华之最”。金光门――春明门大街是长安城贯通东西的主要街道,东西连接关东、陇西两大经济腹地,交通十分便利。城门是城市的出入交通之所,因而东、西郭城的六座城门外附近有店肆,德宗避朱,僖宗避黄巢,皆由西城的开远门出。人们(甚至皇帝)送别离开长安城的亲友时常会到东城门,城东门一向在诸城门中非常重要,从《诗经》中的《出其东门》《东门之》《东门之杨》《东门之》《东门之池》等内容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如裴度赴蔡州,敕神军三百人卫从,宪宗御通化门劳遣之,度望门再拜,衔涕而辞;李义琰致仕归东都,公卿饯于通化门外;“(中宗)亲送朔方军总管、韩国公张仁愿于通化门外,上制序赋”等。
唐长安城继承汉魏以来集中坊市制的传统制度,并达到了坊市制的顶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唐以后,封闭的坊市制逐渐从极致到松动。但有唐一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基本仍被限制在东市和西市内,这是由于都城政治对经济发展有强大的制约作用造成的。
参考文献:
[1](清)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M].张穆校补,方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
1、紫禁城的四座城门分别是: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2、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来源:文章屋网 )
未满18岁的,可以直接买学生票。入口刷身份证。已满18岁的,官网订票时选择学生票,填写二代身份证,入口刷身份证即可。
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来源:文章屋网 )
刘墉这工夫干嘛呀?也没闲着,在家里忙着写折子呢。又要参谁呀?谁也不参。这回不是参人,是准备奏明圣上,免去赋税,开仓赈灾。因为灾情太重啦。山东不是旱了吗,可直隶又涝啦,直隶就是现在的河北。今年的雨还特别邪行,连日下雨。往年是夏末秋初,阴雨连绵,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才闹水灾哪。今年是春雨呀。按说,开春下雨是好事啊。麦苗儿返青,播种庄稼,来点儿雨多棒啊。常言说,春雨贵如油嘛!可是什么事情,全有个限度,物极必反。下太多了,也不行。今年这雨是打一开春就下,下起来没完……,这回甭说贵如“油”了,连“醋”都不如啦!
远的地方不说,连北京城外的各县都沟满壕平啦。地里的麦子,甭说返青,全泡烂了根儿啦。这回倒好,秋后甭收麦子啦,等着收蛤蟆吧!
老百姓食草嚼叶,苦不堪言哪。刘墉正为这事儿,在书房写折子呢。哎,张成进来了:
“启禀中堂,府门外有几个老乡,求见您。”
“噢,嗯……好,让他们进来吧。”
照理说,刘墉是当朝一品,汉中堂、文华殿大学士,老百姓找不着他呀,够不上话说呀。哎,刘墉这个人哪,跟别的官儿不一样,别看他官儿挺大,可没架子。老百姓不找他,有时候他还找老百姓去聊天呢,这叫体察民情。赶寸了,也替老百姓说上几句话,当然,这也是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可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官儿不多,所以老百姓敢找他。
今天是为什么事啊?不是闹水灾吗,庄稼是指望不上啦,得想法儿生活呀,这几个老乡就把家里养的小鸡儿,拿到城里头卖,换几个钱过日子。可进城一看,嗬!这“税”真够狠的!进城要“城门税”。上税吧,还不够税钱,不上税吧,进不了城,鸡卖不出去,回家也没辙。没法儿活呀!愁得这些老乡直哭……。
后来,大伙儿一想,光哭有什么用啊,干脆,找刘中堂去。前年,中堂去过咱们县,说过,要遇着什么为难事儿了,让找他去。这回,咱们去请中堂给想个主意,对,走!
哎,众人就来到了中堂府。刘墉一瞧:
“众位乡亲,找我有什么事儿啊?”
大伙儿说:“中堂大人,我们那儿遭灾啦,涝啦,春雨连绵,可劲儿下呀,庄稼全泡汤啦!没法儿办哪,可一家老注要活着呀,我们弄了点儿小鸡儿进城来卖,这税……实在太重了,上不起呀。您老给想个主意,把这税全给免了吧!”
刘墉说:“唉,乡亲们,税收的事情,不归我管哪。”
“中堂,您不管收税,可得管管我们哪,难道说,您能眼看着我们大伙儿饿死吗?”
刘墉一听:“嗯?税,至于那么厉害吗?”
“哎呀,中堂大人,您老是不知道哇。就这城门口儿的老爷,就惹不起呀。‘进城税’就不得了呀!”
“哎,怎么哪?”
“唉,别提啦,进城税,五个大子儿。不管大人小孩儿,有一个算一个,全要。人进城得上税,东西进城也得上税。比方说帽子,戴在脑袋上算帽子,要拿在手里……那算东西,就得上税!那天,我进城,走进城门口儿那儿,人多一挤,鞋掉了,我捡起来磕打磕打,刚要穿,坏了,这得上税。怎么?鞋在手里拿着哪!”
嘿!刘墉这个气呀!
“好吧,我跟你们去看看。”
这是私访啊,不能穿朝服,就这一身儿吧。紫花儿布裤褂儿,山东皂鞋,白布袜子,又戴了个草帽儿,跟着这几位老乡,就奔城门口儿啦。
到那儿一瞧,守城门这俩兵丁,挺眼熟,细一瞅,认识!谁呀?一个是讨人嫌(陶仁贤),一个是胎里坏(邰礼怀)!
有人问了:这俩人,不是给和珅抬轿子的吗?怎么跑这儿看城门来啦?
是这么回事儿。前边儿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刘墉卖枣》的时候,不是把和珅的轿子折过来了吗。和珅呢,又换了顶新轿子。后来一琢磨,嗯,都是这四个轿夫,给我捅的漏子。没事儿你们惹罗锅儿干嘛呀?这会儿,就不提他让撞的了。一堵气,把四个轿夫全换了。这俩小子没辙啦,花钱运动了这么个差事,守城门来了。可是恶习难改,照样欺压百姓。
刘墉一看,嘿!真是“庙”上不见,“顶”上见(道教传说中,朱岳大帝的女儿称碧霞元君,她的庙,俗称为“顶”),在这儿又碰上啦!
把草帽儿往下拉了拉,混在出城的人群里,这俩小子也没认出来,刘墉出了城啦。出城走了十几步,往路边儿一站,盯着城门口儿……
工夫不大,来了一位,挎着个蓝子,要进城:
“站住!干什么的?”
“给老爷请安,我进城卖几个鸡蛋。”
“进城啊,拿税钱来!”
“回老爷话,我这儿就这么四十多个鸡蛋,进城卖了,换点儿油盐。您看,这还没卖呢,哪儿有钱哪。”
“没钱哪,那好办,留下十个鸡蛋吧。”
“老,老爷,您开恩吧!”
“少费话!留不留?不留,有意抗税,加罚一倍!”
“别,别价!我留鸡蛋。上税,我上税!这十个鸡蛋,给您搁哪儿啊?”
“搁哪儿?嗯……你把帽子摘下来,搁里头。”
“啊,这……”
“怎么着?!”
“哎,哎,搁帽子里头,搁帽子里头……”
没法子,不留帽子,一会儿又加税啦!
卖鸡蛋的刚进城,又来一位,挑着两个木桶。
“站住!干什么的?”
“回老爷的话,我进城卖点儿鱼。”
“卖鱼?得上税。没钱是不是?挑大的,留两条!”
又过来一位,胳肢窝夹着一匹布。
“站住!噢,进城卖布?好,扯两丈!”
又过来一位,这人,一身破烂儿,满脸油泥,手里拿着俩牛胯骨,又叫“合扇”,还叫“哈勒巴”,是个唱数来宝,要饭的。
刘墉一瞅,心说,嗯,这回行了,这要饭的身上,除了虱子,就是虮子,看你们俩让他留下什么。
“哎,站住!干什么的?”
“回老爷话,我是穷家门儿的。进城讨口饭吃。”
“噢,穷家门儿的。嗯,要进城,没钱上税。这样吧,你唱段数来宝,听听。只要把我们哥俩唱喜欢喽,就让你进城去!”
刘墉一听,嘿!真是“雁过拔毛”啊?!要饭的,没钱,来段数来宝?!好嘛!
就瞧这要饭的,把“哈勒巴”一打,唱上啦:
“合扇一响往前走,
眼前来到城门口。
两位老爷城门站,
穿着打扮真好看。
戴缨帽,留小辫儿,
手里拿的是折扇儿,
不扇屁股扇脸蛋儿!”
“嗐!你,你这叫什么话呀?好模样的,干嘛单要饭哪?”
“叫老爷,别生气,
只因乡下闹水淹了地,
阴雨连绵民遭难,
颗粒无收没法儿办。
穷人我才要了饭!”
“噢……怎么样啊?”
“您二位,守城门,
查捐、收税是财神。
又有势,又有权,
又捞、又搂不费难,
望求老爷赏点儿钱!”
“噢,要到我这儿来啦?!进城里要去,滚!”(脚踹状)
哎,给踹进去了!
又过来一个卖菜的,挑着俩大筐:
“站住!什么菜?哟!荸荠、白花藕,嗯,不错,都挺鲜灵。好吧,每样全留点儿!”
又来了几位进城卖小鸡儿的。
“卖什么的?噢,小鸡儿,这可是活物儿。嗯,数一数多少个,税得加倍!一个鸡,上十个大子儿的税!”
“啊,老,老爷,老爷,您多恩典吧。我们实在是上不起税呀!老爷……”
“上不起呀,哈哈哈(笑后猛收)回去!”
哎,给轰回去啦!
跟您这么说吧,不论进城卖什么,他们都得留点儿,是什么全要,一会儿的工夫,弄了一大堆啦。
正这时候,来了个推小车儿的,是个空车。刘墉一瞧,嗯,这回我看你留人家什么。空车!
“站住!干什么的?”
这位一张手,托着两摞钱,十个大子儿:
“老爷,这是我——人和车的税钱。”
这俩小子,看了看钱,又看了看车:
“嗯,行了,别上税啦!”
嗯?刘墉纳闷儿啦,怎么这位不让上税啦?往下再一听,把刘墉愣给气乐了。
“行了,别上税啦!”
“谢老爷恩典。”
“别谢啦,把这堆东西给我们推家去!”
啊?嘿!全有用啊?!
刘墉是越看越生气呀。就过去了。
“站住!干什么的?”
刘墉呢,不理他们,照直往城里走。
“嗨!说你哪,戴草帽的,回来!”
刘墉假装听不见,还往前走。胎里坏这小子火啦。追过去一伸手,那意思是要把刘墉拽回来。
“嗨!我说……”
本想说“我说你哪”。那“你”字儿还没说出来,刘墉猛一回头,往上一推草帽:
“噢,你说我哪?”
这小子一瞅是刘墉,当时就傻了。手伸出去了,可拿不回来了,在半空中直划圈儿,这相儿(学状)。
“啊……哎……这……那什么……中堂大人……您,您好啊?”
刘墉说:“我好,你还抓我?”
胎里坏哪儿敢承认哪,赶紧现编词儿:
“不是……那什么,我们……我们这差事太苦,饿得抄蚊子吃哪!”
刘墉一乐:“抄蚊子吃哪儿够啊!再来点儿蚂蚱吧。啊,你们这俩小子,是老虎吃蚂蚱——大小一概搂啊。守住城门口儿,什么都来点儿!”
这俩小子一听,噢,他全看见啦!
“回中堂的话,小的不敢,我们这是奉令查税。”
刘墉抬头一看,城门口儿那儿,贴着一张告示,盖着顺天府的大印。这乾隆年间,本来是鼎盛时期。可是乾隆大兴土木,花钱无数,弄得国库空虚。就到处加捐增税,搜刮民财。
刘墉一琢磨,跟这俩小子说也没用。这事儿得从根儿上办。我呀,找乾隆去。回过头来,就跟几位乡亲说了:
“你等暂且回去吧,待我奏明圣上,免去捐税。”
“多谢中堂大人!”
刘墉回到府里,换好了朝服,等天黑了以后,他说了:
“来呀!给我顺轿进宫。”
那位说了,天都黑了,这时候能进宫吗?
哎,别的官儿不行,刘墉行。怎么?他是太后的御儿干殿下呀,什么时候想进宫都行。可今儿刘墉,是单挑这时候进宫的。干嘛呀?他有事——憋着主意,让皇上免捐税哪。
来到宫里,见着乾隆,可没谈朝政,是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聊来聊去磨烦的天可够晚的了。刘墉往起一站,说:
“万岁,微臣跟您告假了,我得回去了。”
乾隆说:“哎,天都这时候啦,待会儿天一亮就要上朝了,你别回去了。”
刘墉说:“不是我瞧您困了。”
“困了,朕是有些困倦,可是……,再睡,就误了早朝啦。这么着吧,咱俩下盘棋吧。”
俩人摆上棋啦,下着下着,乾隆熬不住了,手里拿着棋子儿,扒在棋盘上就睡着啦。睡到天快亮的时候,公鸡报晓,鸡一叫唤,乾隆醒了。他迷迷糊糊地说了一句:
“刘墉,鸡没睡呀?!”
刘墉一听,跪下啦:
“谢主隆恩。”
乾隆当时一愣:“嗯?我说鸡没睡,你谢什么恩哪?”
“您不是告诉我‘鸡没税’,小鸡儿不上税了嘛!”
“啊?!噢,鸡没睡,就是小鸡儿不上税呀?我是说,鸡没睡觉,鸡没睡!”
“您多咱说‘觉’字儿啦?君无戏言。您要这回说了不算,往后说什么全不算。”
乾隆赶紧说:
“算,算!”
就这样,刘墉把这道税给免下来了。税是免了,乾隆可恼啦。心说,好你个刘罗锅儿啊,你净顾鸡不上税啦,这可不是一只两只的事呀,所有的鸡都不上税了。我一年得少进多少万两银子啊?!
“刘墉,朕免去捐税,后宫用度如何开销?我花什么呀?”
“万岁,城外阴雨连绵,民情甚苦,我主能缩减后宫用度,发放银粮,赈济灾民,免去捐税,真乃明如尧舜,德厚于天哪!”
“怎么着?城外头下雨闹灾了吗?”
其实,城外各县,下雨成灾,乾隆知道不知道?知道!那年月,皇上就是大地主的代表,是吃头份儿,喝头份儿,坐在上边儿充大辈儿!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故意跟刘墉装糊涂。
“刘墉,你说城外阴雨连绵,业已成灾,可城里怎么滴雨不下呢?难道说雨不进城吗?”
其实,这是自然现象。常言说,隔河不下雨,百里不同风嘛!风刮一溜儿,雨下一方啊。甭说几十里地一条马路这边儿下雨,那边儿就许不下。不过,那年也特别,赶寸啦,这雨呀,全集中到城外头下了,城里还真没下。
刘墉呢,他可不这样说:
“启奏万岁,您问‘雨’为何不进城啊?这雨不敢进城啊。”
乾隆纳闷儿了:“哎,刘墉,‘雨’为何不敢进城呢?”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
四(2)班 欧阳嘉荣
和诸葛亮学智慧——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看这词就知道是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它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蜀、魏、吴三国之间的事。书上一共有39个故事。其中有3个故事我很感兴趣分别是:孔明草船巧借箭、空城巧计退仲达和死孔明吓活仲达。诸葛亮的智慧让我佩服,使我钦佩。
孔明草船巧借箭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聪明,甚至想除掉他。但必须要找一个好借口才可以。他想了很长时间,于是他请来诸葛亮说:“我们和操曹的水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水中弓箭是最厉害的武器,可我们的箭不够,你十天之内要造出十万支箭,不然就要斩首。”诸葛亮告诉他三天就可以了。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又让士兵在每条船上扎了多个稻草人在船的两边。第三天晚上雾很大,诸葛亮让二十条船向北岸曹军的营地划去,接近操营时诸葛亮让士兵擂响战鼓,曹操以为周瑜来了,可雾大看不清,他就让士兵射箭。不一会稻草人的身上就有了很多箭,远远不止十万支。我真佩服诸葛亮,他知天文地理,能把这些运用到在现实中。
空城巧计退仲达主要讲了:诸葛亮下令全军退回汉中。然后带着五千士兵来西城搬草粮。可刚到西城,司马懿领了十五万大军进攻西城!诸葛亮登上城楼,看见魏军往西城杀来,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让把城门全打开,每个城门前要有二十个士兵扫地。他带了两个童子上楼悠闲自得的弹琴,司马懿来到城下看见诸葛亮在城上弹琴,自己来了也没反应,他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认为城里有埋伏:“让我进去,我才不上当呢!”于是他带着军队退了回去。看见魏军走了,诸葛亮终于舒了一口气。这点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遇事不惊慌。
死孔明吓活仲达主要讲了: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听说后,高兴极了,急忙带着军队追杀蜀军。魏军刚进入蜀军的营地,就听见四周一阵鼓声,蜀军把魏军包围了。司马懿惊慌是错时看见“诸葛亮来了”。司马懿吓惨了,原来诸葛亮没死,又中了他的计。他赶紧跑出了蜀军的包围圈,逃走了。其实一切都是诸葛亮生前的计策,刚才的诸葛亮是木头做的。所以说诸葛亮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一直传到今天。死人用生前的智慧吓跑了活人,太了不起了!
书里面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好多有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书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的形象。众多个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我看这些书时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就好像来到书中的世界一样。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紧张、一起舒口气……猛一抬头,才知道自己没在故事中,而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
康熙皇帝在位共61年,他一生励精图治,呕心勤政,屡建功绩,被后世尊为圣祖仁皇帝。
康熙帝继位之初,仍致力于国家统一大业,其后转向农工商各业发展。在他执政六十余年中,为更好治理大清江山,曾多次巡幸各地:三次东巡,远赴盛京地区;六次南下,驾临江浙之地;三次西征,统兵平定西北;数次东巡泰山、瞻拜孔庙,以示本朝正统;多次北上塞外,招见蒙古外藩。而在民间私坊,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六次南巡。
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大功告成,首次南巡。在南下途中,他数次视察黄河、淮河治理情况,另外加强整饬吏治,安抚和笼络江南广大汉族士绅,均取得较好成效,极大缓和了满族入关后形成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此后,他又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分别南巡,完成了稳定江南、治理河工、发展经济的大计方针。
为铭记南巡壮举,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结束后,于1689年命内府征召天下名家,筹备绘制《南巡图》长卷。
当时,负责此事者是善于绘事的兵部左侍郎宋骏业,他与内廷画家王原祁等人极力推荐江南名师王,并得到康熙帝首肯。此后,年届花甲的王即奉诏入宫,具体主持《南巡图》绘制事宜。王先是画出《南巡图》十二卷草稿,在所绘各地古迹、名胜之处,一一粘贴黄签,书写其名,呈请康熙皇帝御览审定后,再率领冷枚、杨晋、王云、宋骏业、徐玫、虞沅、吴芷、顾棠等众多画家,按十二卷稿本(亦称粉本)绘制其正本,耗时6年,终于完成全卷,创作出举世惊叹的《康熙南巡图》十二卷正本。
《南巡图》为高头大卷的清宫巨制,其中稿本均为纸本绘制,每一卷为纵67厘米;正本均为绢本绘制,每一卷为纵67.8厘米,各卷横1400厘米至2900厘米不等,总长度相加竟超过200米,这在中外绘画史上实属罕见。
《南巡图》以非常写实的笔法,绘制了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主要历程。第一卷从京城永定门画起,启銮南行,随后各卷表现其经过京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所经城市有京师、济南、泰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绍兴、句容、江宁(今南京,亦称金陵、石头城)、镇江、瓜洲等等,最远至绍兴大禹庙致祭。从第十卷开始,绘其南巡回銮历程,最后一卷则已返归到京城,描绘了圣祖荣归紫禁城、普天同庆的场面。
从绘画创作技法上看,《南巡图》具有恢宏的气势与壮丽的结构,各卷首尾相接,以写真纪实的形式,表现了当时南北各地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以及康熙皇帝的主要行迹。从微观看,画卷的每一个局部皆用笔精细,高山大河,阡陌平湖;轻舟古寺,百舸争流;街衢闾巷,车水马龙。这里既有世外桃源的悠扬舒缓,又有京师皇宫的金碧灿烂;既有通衢大邑的繁华富丽,又有乡村茅舍的孤陋荒简⋯⋯无数的官吏、士兵、商贾、市民、农户、渔人、樵夫、妇女、儿童等等,无不形象生动,须眉毕现,肖极可亲。而每一卷中所绘圣祖皇帝的形象,则是各卷的中心焦点。在其身边,通常拥有众多身着黄马褂的宫廷侍卫,御前扈后,倍加谨慎。而那些逼真的御用黄伞、卤簿仪仗、宫廷乐器、豹尾枪、仪刀、弓矢等等,无一不标示着大清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推展长卷,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写实风格,精彩的笔墨技巧,为我们营造出巨大的品味空间。面对一卷又一卷绘制精湛的《康熙南巡图》,虽然它与我们已有三百余年的时空阻隔,但是带给观者的,仍然是心灵的感动,是精神的震撼!
形成于康熙中期的《南巡图》长卷,继承了我国传统手卷绘画形式,以纪实载史的笔法,对大清盛世的状况作以忠实的记录。绘画创作中,它大量吸取了古代名作《清明上河图》等作品精华,并在绘画技法上有所突破,熟练运用元明清以来形成的多种笔墨,取得了艺术创作和客观描绘的巨大成功。此外,《南巡图》的绘制,又开创了清宫大型纪实绘画的先河。此后,宫廷画家先后绘有《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以及《乾隆南巡图》、《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崇庆皇太后万寿图》等优秀作品,这些画卷,无一不是以《南巡图》作为蓝本,故其首创之功可谓大焉。
二、《南巡图》正本、稿本成为世界共享文化遗产
《康熙南巡图》作为清代宫廷早期的宏篇巨构,在皇家收藏中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画卷每一卷都描绘有圣祖皇帝形象,因此它也成为内府珍藏的“圣容”画卷,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以最高的规格庋藏于宫廷内府。
从现在存世的《南巡图》正本各卷实物来看,藏品在乾隆、嘉庆乃至宣统朝,画卷之上并未钤盖内府的任何收藏章,甚至连最喜欢品读、鉴赏佳作的乾隆皇帝,也未在卷面题写诗文或钤盖“乾隆五玺”、“乾隆七玺”等收藏印。这主要是因该画卷绘有圣祖形象,属于宫廷特藏的“圣容”系列,乾隆皇帝乃按宫中旧制,不复在画上留下鉴藏痕迹。
由于《南巡图》十二卷上没有加盖所谓的“殿座章”,今天,我们已无法考证它在绘成后收藏于皇宫哪座宫殿。从史实情况来分析,它极有可能像众多带有皇帝“圣容”的画卷一样,庋藏于紫禁城北部的景山寿皇殿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法军占据皇宫以北的寿皇殿期间,将殿内原藏的《康熙南巡图》、《乾隆大阅图》等珍贵画卷部分窃走,形成今天《南巡图》分别散落大陆与海外的局面。
2005年11月,在上海云艺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秋季中国书画拍卖会”上,出现了四卷《康熙南巡图稿》,后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专家聂崇正先生考证,此四卷画稿并非《康熙南巡图》稿本,而是《乾隆南巡图》和《万寿图》各两卷画稿。但在此四卷画稿的第一卷上,有民国初年袁励准(1876―1935年)的跋文,指出:“石谷(王)所画(《康熙南巡图》)正本十二卷,向藏寿皇殿。庚子(1900年)之变,为西人掠其五,仅存七卷,今亦不知流落何所。壬戌(1922年),余奉敕检校中秘书画,仅见徐扬画《高宗南巡图》十二卷,不过胎息旧稿。独到之处,惟曾观信侯邸中有《康熙南巡图》副本,亦为西人以重金购去⋯⋯”进一步证明了《康熙南巡图》部分正本和稿本在清末民初从宫廷流散海外的具体情况。
《南巡图》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散落出宫,现在,它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遗产。目前,《南巡图》正本尚有十一卷存世,并分别收藏于亚洲、欧洲、美洲四个著名的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藏品除第五、第六卷为残卷外,其余各卷均较为完好,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清代盛世时期的历史、艺术、地理、民俗、社会等多种课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物证。
现存于世的正本十一卷《南巡图》藏品,分别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一、十二卷,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第一、九、十、十一、十二卷,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Guimet Musee National)珍藏第二、四卷,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珍藏第三卷,加拿大亚伯达大学博物馆(University of Alberta museums)珍藏第七卷,第五卷残本曾于2010年出现于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第六卷残本则收藏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某私人藏家手中。至于《南巡图》正本十二卷中缺少的第八卷和第五、第六卷残卷缺损部分,既可能庋藏于私人藏家手中,也可能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只要它们未能公之于众,就永远是一种缺失和遗憾!
至于在《南巡图》正本之前已形成的稿本(亦称粉本)十二卷,主要是由“清初四王”中的著名大师王所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但这些稿本在正本完成后,即由相关参与者、绘画者带出宫外,因此很早即已流入民间。现在,《南巡图》十二卷稿本像正本一样,也广泛流散于中外各地,既有博物馆收藏,也有私人藏家所藏。从现有资料来看,能够确认的稿本仅有三卷半,其中较完整的三卷,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而另外半卷残本,则由民间藏家收藏,其他各卷稿本已基本不知所终。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卷《南巡图》稿本,为“圣祖仁皇帝南巡回銮图,副本第一卷”,其上另有题记“宋骏业敬呈,王制”。按照康熙帝第二次南巡途程分析,此卷应是十二卷稿本中的第十卷。画卷描绘了康熙皇帝由浙江北返,经过江苏句容,直至江宁府城内的行程。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博物院现藏一卷《南巡图》稿本,正是由康熙朝负责绘事的宋骏业后人所捐赠。2002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院博士宋湛谦教授(宋骏业后裔),受其父辈宋鸿铿先生等人委托,将宋氏家族珍藏的《康熙南巡图》手卷和其他藏品,一并捐献给南京博物院。此件手卷在宋氏家族已珍藏有两百多年,宋氏族人一直遵守宋骏业生前“以时巡盛典,集当年名手之长,尤非寻常粉本可比”,宋氏子孙“敬守之,永为世宝”的祖训,在历经无数沧桑之后,终于使这卷画稿得以归入国家博物馆库房保管。
南京博物院所藏《南巡图》画稿,全图纵65厘米,横2955厘米,画面所反映的景观是圣祖从江苏无锡至苏州的行程,一路之上描绘有山川、民居、城垣、店铺、舟桥、良田等等,虽为粉本,依然描绘工整,用笔精准,价值极高。
现参照加拿大亚伯达大学博物馆所存《南巡图》第七卷绘画来看,所绘为圣祖皇帝从无锡至苏州的行程,正好与这卷画稿相一致。因此,可以肯定,南京博物院现藏《南巡图》稿本,即应为王创作的全部十二卷稿本中的第七卷。
三、沈阳故宫珍藏的《南巡图》第十一卷稿本
1960年,沈阳故宫博物馆(当时尚未称院)利用社会征集的方式,于北京私人藏家手中,重金购得《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稿本。此后,该藏品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一直珍藏于沈阳故宫。1983年,经国家鉴定委员会确认,此卷《南巡图》稿本被评定为馆藏国家级一级文物。
沈阳故宫所藏《南巡图》稿本,全图纵67厘米,横2030厘米,为纸本绘制。手卷包首为黄色锦地花绫制成,上有楷书撰写的题签:“圣祖仁皇帝南巡回銮图,第二卷”,其下另题小字“宋骏业进呈,王制”。
根据《南巡图》十二卷各卷所绘路程来看,第一卷至第九卷,为康熙皇帝南巡去程,其中第九卷绘有康熙帝驾临浙江绍兴府大禹陵庙,是为圣祖南巡最远之地。从第十卷至第十二卷,为康熙帝南巡回程。若以第十卷为其南巡回銮第一卷,则第十一卷即为归程第二卷。因此,沈阳故宫所藏稿本之上题写“南巡回銮图,第二卷”,确属无误。
沈阳故宫现藏《康熙南巡图》,为王亲手绘制的十二卷稿本之一(另有专家推测,《南巡图》稿本可能不只一稿,故当时的稿本很可能不只有十二卷)。本卷描绘的具体行程,为康熙皇帝途经江宁直至瓜洲的全过程。
画卷从城外景观雨花台画起,经过著名佛寺报恩寺,近抵江宁城郊。然后,沿城西秦淮河蜿蜒北上,从郊外,到城门;望村居,看水榭;经闹市,过码头。越过无数山石、湖汊,转而深入长江。载有圣祖和无数官兵的庞大船队,高挂白帆,顺江而下,最后到达此程的终点―瓜洲城(今扬州南)。一路所经主要地标有雨花台、报恩寺、水西门、旱西门、石头城、弘济寺、关帝阁、燕子矶、刘家山、纱帽洲、郭璞墓、金山、瓜洲城等处。
在此卷画稿中,康熙皇帝依然处于长卷居中位置,他身处江心,伫立于一艘大船之上,头顶一柄黄伞,周围环绕众多侍卫。宝船周围,行驶着无数江宁水师的护卫船队。滚滚长江波涛汹涌,南巡船队直下,其形威武,其势浩荡!
除康熙皇帝本人以及众多扈从大臣、官兵而外,画卷中还描绘了无数商贾小贩、市井行人以及农人、船工等人物。从各类人等的装束看,外形大体相同,均为白描式简单衣裳,而不是像《南巡图》正本那样,绘制出极为精致的样式和丰富的色彩。纵观卷中的人物面貌,男子完全戴着清朝官方的红缨帽,整齐一律,显示出江南画家创作时的审慎心态。不同的人物,清晰的姿态,虽然用笔较为粗糙,但确实为后面精细绘制《南巡图》正本,提供了最可靠的基础。
再从本卷稿本的绘画笔法来看,全图用笔苍秀概括,着色以小青绿为主,而且十分浅淡,总体保持着空气的流动感。全卷散发出平和、疏朗的气息,充分显示出文人用笔的超然与洒脱。这些特点,无疑与王本人的用笔风格十分接近,进一步佐证了《南巡图》稿本是由他本人主持着并亲自着墨创作的真实性。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有《南巡图》第十一卷正本,画中用笔细腻,造型准确,墨色浓厚,色彩鲜艳,体现出宫廷绘画无与伦比的优美与精湛。与《南巡图》正本相比较,稿本少了雍容华丽,多了自然灵动;少了浓墨重彩,多了清疏雅致,也可以说是文人画与宫廷画的两件代表作品。
此外,沈阳故宫所藏《南巡图》稿本,的确具有画稿草图的特征。具体来说,《南巡图》正本和稿本之间,仍有一些差异,个别地方则存在着较大不同。除了稿本笔墨较为草率外,全卷在山川、树石、建筑、舟船、人物刻画上,有许多细微的改变和取舍,两者相差最为明显的地方,是在长卷的尾部:稿本在绘出纱帽洲后,即绘制瓜洲的近江城门、城内街衢,之后于江中绘制郭璞墓、金山等小岛,而后又在画卷下部绘出瓜洲的部分城市建筑,并粘贴有黄签书写“瓜洲城”;而正本在绘出纱帽洲后,亦绘制了瓜洲的近江城门、城门街衢,但是却将写有“瓜洲城”的黄签粘贴此处,最后以郭璞墓、金山等小岛结束全卷,完全省略掉稿本上的另一段瓜洲城,这反映出《南巡图》稿本、正本并非完全一致的实际情况。
四、《南巡图》第十一卷上的著名史迹与人文景观
《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以工整、写实的笔法,按照康熙皇帝回銮的行程,细致表现了江宁府(南京地区)沿长江一线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农业、商业、渔业、运输业等百姓生活状态,其情其景,可谓欣欣向荣。由于长卷中所绘史迹和人文景观今天有些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从研究角度看,《南巡图》在高品味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珍贵的地方史研究价值。
1、雨花台、报恩寺
雨花台和报恩寺,均为南京古城南部著名的古迹,在《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中位于最前部。
雨花台在历代均为江南登高揽胜之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澜的石子,又称为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也由此得名;明清时期,这里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现在,雨花台仍是南京市一处颇具盛名的历史景点。
报恩寺,又称为大报恩寺,是南京最著名的古代佛寺之一,尤以东吴时期所建长干寺和阿育王塔最为有名。唐、宋、元、明各代多有兴废,修建规模越来越大,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寺院内建有高大的报恩塔,由于多采用琉璃构件,在明清时期被欧洲商人、游客称为“南京瓷塔”,并因此得以扬名海外。1856年,领导层发生内讧,报恩寺及佛塔均毁于战火。
2、水西门、旱西门
水西门、旱西门,均为南京城西南部的城门,这里既是商贾云集、市民买卖商品的地方,也是屏障南京西部的重要门户。水西门,即明代的三山门,城门外的护城河上建有虹桥;旱西门,即明代的石城门,后称汉西门。两座西门均为高大的城门,建有瓮城,城墙之上修筑有城门楼。至今,水西门、旱西门早已不复存在,只在画作上留下这些美好的名字供后人欣赏。
在《南巡图》各卷画作中,有许多构图和场景可见宋人《清明上河图》的痕迹。而第十一卷前部南京城水西门外的虹桥部分,则是所有模仿中最为明显之处。水西门外,绘制一座横跨河面的卧波长桥,此桥中央独特的拱形桥身,桥面上左右开张的诸多店铺,桥上桥下熙熙攘攘的行人车马,桥洞下左撑右摆而过的大船,都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北宋京都汴梁城的浮华与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故宫所藏《南巡图》第十一卷稿本,将标注“旱西门”的黄签错误粘贴到“水西门”位置,旱西门处则无贴签。至于这一失误是作者创作中错粘所致,还是后来黄签脱落后由他人错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考证。
3、石头城
石头城,既是南京一处著名的古迹,也是古代南京的一个代称。
古代石头城位于南京清凉山西麓,为依山而筑的险峻石城。该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后各代多有兴废。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曾迁都于此,并改其名为建业。明代,太祖皇帝朱元璋将国都定立于此,并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中国民国建立以后,将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历史地位与影响愈加显赫。
古代的石头城,又有金陵、秣陵、建业、建康、南京、江宁之别名。因其扼守长江天险,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有“石城虎踞”之称。至今,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遗址到草场门,仍可看到古代城墙逶迤雄峙的英姿。
4、燕子矶
燕子矶,为南京郊外著名的自然形胜之地,至今在此建有燕子矶公园。它位于南京东北部,地处滚滚长江之滨,高耸的矶头屹立于江水之中,三面绝壁,宛如飞燕,故此而得名。燕子矶附近,有观音阁、三台洞等名迹。
从《南巡图》绘画作品来看,燕子矶是第十一卷中山水形势最为险峻的地方。高峰突兀,巨石嶙峋,登矶俯看,身悬碧空。在燕子矶上极目远眺,康熙皇帝统率的水师官船,正前赴后继地行驶于万顷波涛之上,气势壮观!
5、金山寺
金山寺,是南京地区著名的历史古迹,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之上。该寺依山势而建,楼台间又以曲折回廊相连,壮丽之中别具巧妙。康熙皇帝南巡至此,赐名“江天禅寺”,使其声名远扬。而民间传说《白蛇传》等神话故事,其中有关法海与青蛇、白蛇大战金山寺的情节,则使金山寺又披上了引人入胜的神秘光环。
据《南巡图》画卷来看,金山寺所处的金山位于滚滚长江之中,作者在金山周围营造出丝缕云烟,使其完全笼罩于飘渺的圣境。从现在实际情况看,因长江江水枯竭变浅,金山已与南岸陆地连接成一体,金山寺这处浑然天成的人文景观,早已由虚幻回归人间,令人慨叹沧海桑田的巨变。
6、瓜洲
瓜洲,位于今天江苏省扬州市南部。因为长江在此地变得狭窄,故而成为古人渡江往来的最佳要地。长江流到这里,江北一侧为瓜州,江南一侧为京口(今镇江),两岸的城市都是历史名迹,也是文人赋诗、作画的最好题材。
《南巡图》上的瓜洲,位于长卷的最末一段。它座落于长江北岸,是一处仅露半边的城池。城外,沙岸环绕,帆墙如林,绿柳依依,江水蔚蓝。典雅的小城在大江拥抱下,显出它的独特韵味。小城一侧建有石级码头,远来的帆船正在泊岸;一条长街直抵城门,人流在街道上往来穿梭,而圣祖皇帝的船队也将从此跨过长江天堑,再沿着大运河,继续返归京师的旅程⋯⋯
“大江东逝水,圣驾启金陵”!《南巡图》作为描绘康熙皇帝第二次巡幸江南的纪实性绘画,它不仅是一件举世精叹、价值连城的古代艺术精品,其作品本身也体现了康熙帝南巡的真正目的:“宣扬盛世之威、企盼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