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元宵节古诗

元宵节古诗

时间:2023-05-29 17:5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元宵节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元宵节古诗

第1篇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4、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5、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7、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8、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常常会触动文人墨客的诗情,于是就有了许多名篇佳作传世。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两句你所积累的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用一句话概述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3.挂灯笼、放烟火是各地元宵节的传统,阅读下面的传说,谈谈这些传统寄寓了人们什么愿望?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悬挂灯笼,放烟火就一直流传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十五,火树银花,皓月当空。望着天上明月,你想起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假如你想通过电台点歌,借电波捎去你深深的祝福,你会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年春节过后,就会迎来传统节日――元宵节。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收尾,因而全国各地庆佳节的形势也十分隆重。今年我市也不例外,继白天的社火比赛之后,2月4日晚上,我市又举行了“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步行在山水大道和星海湖广场,只见这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彩灯,达800多盏,绵延数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选出下列咏唱的是元宵佳节的一副对联( )

A.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B.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C.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D.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7.下面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盛况的宋词,请赏析并完成文后题目。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①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②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

①东风:春风。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②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龙灯。③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④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节_________的热闹景象,下片重在描绘观灯女子的情景。

(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上片第一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是诗人落职后闲居时所作。词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的人,作者借“那人”的孤高自赏来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品格。

8.闽江中学风帆文学社想编辑一本以“元宵节文化”为主题的专刊,假如你是文学社的一名成员,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小玲。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由你来策划专刊的栏目,你将设计哪些栏目?请举三例。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栏目中选取一个,陈述设计该栏目的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宵节放鞭炮是许多地方过这一节日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认为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但现在却有人认为放鞭炮是一种陋习,应该禁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示例: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道味《正月十五夜》)

B、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示例: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猜灯谜,用来启迪智增加乐趣等。

3.示例:①用来纪念当初人们的智慧行为。②用来庆祝人们与灾难做斗争所取得的胜利。③用来驱赶凶禽猛兽祈求平安。

4.示例:①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②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③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你幸福快乐,

5.我市举行“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

6.B

7.(1)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盛装艳服,笑语欢快

(2)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一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3)不肯同流合污

8.(1)准确表述出请求老师支持、指导。示例:温老师,为了让广大同学能进一步了解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感受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们准备出一本关于“元宵节文化”的专刊。恳请老师支持、指导。

(2)示例:栏目一:元宵节的风俗栏目二: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栏目三:名家眼中的元宵节

第3篇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1关于元宵节的趣味灯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元宵节趣味灯谜1.【字谜】:一勾心月伴三星

【谜底】:心

2.【字谜】:一撇一竖一点

【谜底】:压

3.【字谜】:八字头

【谜底】:学

4.【字谜】:千里挑一,百里挑一

【谜底】:伯

5.【字谜】:群雁追舟—巡,猜一个字

【谜底】:言

6.【字谜】:有耳就能听话

【谜底】:门

7.【字谜】:要一半扔一半

【谜底】:奶

8.【字谜】:一半甜一半辣

【谜底】:辞

9.【字谜】:一半坐一半站

【谜底】:垃

10.【字谜】:上下合,猜一个字

【谜底】:卡

11.【字谜】: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

【谜底】:面

12.【字谜】:一只牛,猜一个字

【谜底】:生

13.【字谜】: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

【谜底】:器

14.【字谜】:一一箭穿心,猜一字

【谜底】:必

15.【字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谜底】:府

16.【字谜】: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

【谜底】:汕

17.【字谜】: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

【谜底】:秋

18.【字谜】:七人八只眼,猜一个字

【谜底】:货

19.【字谜】:七人头上长了草,猜一字

【谜底】:花

20.【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个字

【谜底】:晶

21.【字谜】: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头上

【谜底】:碧

22.【字谜】:九十九,猜一字

【谜底】:白

23.【字谜】:九只鸟,猜一个字

【谜底】:鸠

24.【字谜】:九号,猜一字

【谜底】:旭

25.【字谜】:九辆车,猜一个字

【谜底】:轨

26.【字谜】:四个人搬个木头,猜一个字

【谜底】:杰

27.【字谜】:一人,猜一个字

【谜底】:大

28.【字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

【谜底】:拿

29.【字谜】:一人在内,猜一字

【谜底】:肉

30.【字谜】: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

【谜底】:夹

关于元宵节的趣味灯谜1死节从来岂顾勋(猜一武侠小说用词)——谜底:绝世轻功

2水管结冰用火攻(猜一成语)——谜底:融会贯通

3是节东篱下,纷披为谁秀(猜一灯谜用语)——谜底:花色谜

4十分精巧(广东地名)——谜底:湛江

5生财有道(猜一出版名)——谜底:词发行

6三五婵娟影,映入钱塘中(猜一电影)——谜底:八女投江

7人言此山天外来(猜一台湾地名)——谜底:岳飞传

8缺少动力,错失先机(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风云

9黥(猜一灯谜用语)——谜底:犯面

10清明前夜(猜一传统节日)——谜底:元宵

11迁怒(猜一国名)——谜底:挪威

12旁若无人(猜一灯谜用语)——谜底:全中者

13拍一个巴掌(猜一地名)——谜底:五指山

14那厢宝玉来稍迟,这厢黛玉已香消(猜一灯谜用语)——谜底:晚会到此结束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猜一《红楼梦》人物)——谜底:惜春

16冥冥夜雨落双桥(猜一作家)——谜底:六六

17谜面(猜一灯谜用语)——谜底:答案

18鲁迅逝世一世纪(猜一成语)——谜底:百年树人

19柳拂翠首携幼主(打两字)——谜底:羽樱

20留取丹心照汗青(猜一灯谜用语)——谜底:史记人物

21列车首发到来年(打4字网络用语)——谜底:开始下载

22空中霸王(猜一台湾地名)——谜底:高雄

23君用一物,足以御狄,安用我等?(猜一对联术语)——谜底:鹤顶格

24酒阑人散(猜一灯谜用语)——谜底:燕尾

25锦绣满朝耀夜光(猜一灯谜用语)——谜底:华清杯

元宵节灯谜有哪些1最荒凉的地方——谜底:寸草不生

2最反常的天气——谜底:冬暖夏凉

3自从分开未见一面——谜底:美人

4住持送人出寺去,细雨如丝相别离(猜一灯谜用语)——谜底:主擂

5仲尼日月(猜一古人名)——谜底:孔明

6只有一个答案(猜一灯谜用语)——谜底:无别解

7这等罪行全是这冒充的宰辅所为(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通假相犯

8岳老大是不行,老二是不错的(猜一语文用语)——谜底:第一自然

9元宵灯语大全及答案猜字篇——谜底:

10与君相会莫分手(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面上别解

11右旋螺纹(猜一灯谜用语)——谜底:正扣

12永久和平(猜一大陆地名)——谜底:长安

13一点不假(旅游胜地名)——谜底:滇池

14遥指红楼是妾家(猜一灯谜用语)——谜底:石头人

15杨修巧分丞相酥(猜一灯谜用语)——谜底:离合字

16雪地漫游君作伴(猜一灯谜用语)——谜底:白珩

17笑语声中喜相逢(猜一文艺名词)——谜底:音乐会

18夏至(猜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

19未登程先问归期(猜一灯谜用语)——谜底:别解,会意

20为啥被踹,至今不明(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黄谜

21望而生喜(打古诗一句)——谜底:十五始展眉

22万紫千红(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集锦

23万里赴戎机(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遥对格

24团结战斗(猜一灯谜用语)——谜底:同心格

第4篇

我的家乡是南京。南京北濒长江,南拥群山,山环水抱形胜天地,如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她自古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素。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美名。南京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繁荣的经济。

南京风俗文化犹如绚丽多姿的风情画卷,记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南京的元宵节看花灯的习俗就以历史悠久,场面热闹而著名。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闹花灯,以示与民同乐共庆升平。现在的灯会集中在夫子庙地区举办,自春节开始为期一月,尤其在元宵节月夜,秦淮两岸灯如还,人如潮,成千上万盏彩灯,如荷花灯、兔子灯、老鼠灯、小狗灯、走马灯。把秦淮河畔文德桥旁装扮成花灯的海洋,人们一边游览,一边购物。南京小吃全国闻名,鸭血粉丝汤、臭豆腐、小汤包等。只要到南京来就一定要到夫子庙吃一吃南京小吃。

南京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南京人是有名的“大萝卜”。“大萝卜”是南京人朴实才得名的。当你错综复杂的南京城里迷了路的时候,只要你在路旁找个南京人问问路,他一定热情地为呢指路,甚至愿意为你带路,如果你去南京的朋友家做客,他会热情招待。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每当我听到这句描写南京的古诗,我就为南京——我的家乡而自豪。

第5篇

一、充分挖掘语文课本

1.利用好课本资源

在教学时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是最容易的,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运用。当然,大量地引用古诗词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得让学生知道本文的作者及其时代,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阳节时因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所写,最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2.拓展延伸

和传统文化相比,课文内容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比较系统地介绍诗词艺术的基本知识,有关诗词欣赏的理论书籍供学生研究,对于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指导自编诗集或进行诗词创作,课内与课外共同创设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环境氛围,调动学生潜在的情感体验,达到自觉内化之功。

二、接近古诗词,体悟文化意蕴

诗词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推荐《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供学生背诵。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背诵之初,我采取了古诗文接龙、配对、对诗等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激发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中积累了古诗文。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习惯,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琅琅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在语文教学中,要学好这部分内容,着重在于朗诵,在朗诵中感知古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课后,采取各种形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如,我们学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让学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课余还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书籍,学生也有征订自己喜爱的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

三、结合传统节日,在实践中感受

一切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只有融入生活中,以生活为载体,才能呈现其耀眼的光芒。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结合各种节日的习俗、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如,开学之际的“闹元宵”,学生组织了知识互动、展花灯、猜灯谜、包汤圆、吃汤圆等精彩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学生的家长,与学生一起包汤圆、下汤圆、品汤圆,在欢乐融融的元宵节氛围中,展开新的学习生活。孩子们也在这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展开新学期的灿烂篇章!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四、书法训练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从最初的文字形成到书法艺术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学好汉语的同时,更应学好汉字。

古代社会是十分重视书法教学的,人们也重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法宝,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等。遗憾的是,在向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在享受新技术给我们带来高效率、便利化的时候,整个社会却步入了少纸、无纸的时代。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更多的学生甚至大学生感到,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真不容易。

第6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发生着变化。网络在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笔者就网络促进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有助教师研读古诗文教材

一次在年级老师集体备课中,有老师对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句中,“花重”的“重”应该读哪个声调,产生了疑问。课文上没有标明声调,也没有解释,而我自己从读书学习这首诗以来都是读“zhòng”,意思理解为“雨后的花朵上有水,因而显得沉重”,所以自然也是想着教读“zhòng”。但是有老师提出疑问,说这个应读“chóng”,原因是春天花开了很多的意思。我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发现没有明确提到这个问题。后来在网上我看到了有关讨论帖子:“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亮了,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吧,娇艳欲滴,整个锦官城已经变成了繁花簇拥的世界。“重”字在这里理解成“重重叠叠”更为恰当,因为只有重重叠叠的花朵才能成就锦官城繁花簇拥的景象。如果读“zhòng”,“花重锦官城”就被解释为锦官城里雨后的花瓣显得格外的湿漉漉、沉甸甸。也就是说“花重”被理解为花的重量很大。而且,从平仄的角度来看,“重”字在这句诗里的位置应该是平声,古人是非常讲究诗歌的平仄的。更重要的是,诗歌讲究意境,杜甫关于春夜“喜”雨的“喜”意不在于花瓣的沉重还是轻盈,而满城鲜花怒放,正是诗人“喜”之所在。由此看来,“重”字在“花重锦官城”里应该念“chóng”,解释为“重重叠叠”更为恰当。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教师可以迅速解决研读文本时产生的疑问,寻求备课中难点问题的答案,直接获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网络搜索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背景资料。

二、丰富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

开放、交互、自由的网络使基于网络的古诗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在校园网建立主题学习网站,有利于学生健康有效地学习。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古诗《寒食》,这一课是我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一次尝试。在课内的常规教学中,学生很兴奋地表示我们之前还学过表示节日的古诗,如明代唐寅写的关于元宵节的《元宵》,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关于清明节的《清明》,唐代诗人林杰写的关于七夕节的《乞巧》等,对古诗中有没有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很感兴趣。根据课文关于中国传统知识性较强,为课外的拓展阅读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这一个特点,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基础制作成主题学习网站,进行了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我把古诗中丰富的描写节日的古诗引入课堂,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积累有关的诗句和知识。小学生是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四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都已经简单学习过使用电脑上网了,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学习显得非常便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三、拓展古诗文学习的时空

面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教学和辅导,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重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分层辅导,此时网络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有效地进行课后古诗文学习辅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的疑难,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提示,都可以通过校园论坛及其他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即时交流。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领悟能力,还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漫长的时间边背古诗,边给古诗配图画,上传到校园论坛和班级博客,供同学们学习和欣赏。教师通过网络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意见,电邮、MSN、QQ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辅导学生的有力助手,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互联网学习网站地址,有针对地辅导学生自学。网络是教师实施个别辅导的有效途径。

第7篇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比较法 比较 风格 时代 题材 意象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在诗词鉴赏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教学,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将其内容或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古诗词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古文知识的迁移思维的能力,以及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在诗词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

一、作家自身风格的比较

同一个作家,或由于时代的变迁,或由于人生的坎坷经历 。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利用作品的比较,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些作家作品的风格。

在李清照诗词模块教学中,出示她的两首词。

其一,《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一首写于北宋,作者用白描法,勾勒出一位活泼天真、热爱生活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揭示出她那美丽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这是与她大部分作品的风格一致的作品。而后一首则是写于南迁途中,词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力,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气概令人钦佩,正像梁启超所评价的那样,“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那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突破了易安词的婉约格调。

再如,在陆游《书愤》一诗的教学中,出示他的另一首词《钗头凤.红酥手》 。

陆游《书愤》一诗,笔酣墨饱,通篇浑成,雄放豪迈,极有气势。既有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忠愤之气,也有世事间阻、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唐,仍以诸葛孔明自期,于此可见英雄本色。这首诗秉持他一贯的风格,是他爱国主义诗篇的代表之作。

通过作品的比较,学生从不同的意境中了解到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对作家有立体的认识。

二、作者不同年代作品相比较

好多诗人、词人跨过的年代漫长,或太平盛世、安居乐业,或烽火不断、民不聊生,由于前后生活的时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大动荡、大变革,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的风格。

在对李清照的词《声声慢》进行教学时,将她的两首词放到一起来进行阅读鉴赏。

出示其前期的词《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再出示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前一首词里,作者以外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以具体的艺术意境体现抽象的内在情思,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感春的少女形象。全词体现出一种较为欢快的气氛,将其前期的艺术风格充分地表现出来。

而后一首词,是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作品,在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惨痛后,“悲”之情在内心煎熬,整首词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体现其“神骏”的风格,无枝无蔓,始终紧扣悲秋之色,用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词语谱入新声,其悲其愁跃然纸上。

学生一比较,其中的欢快与悲愁不言而喻。

三、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同题材作品屡见不鲜,而古诗文中,此类情况也是所见甚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同题材作品的比较,了解作品的不同。

比较同是以元宵为题材的词,李清照写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辛弃疾写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一首词,李清照以小见大,用对比的手法,即从其所写的个人过元宵节时的今昔之感,想到了国家的兴亡,广大人民丧乱流离的疾苦。

后一首词,是辛弃疾六百多首词中不多见的婉约风格的作品,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本身虽为英雄豪杰,却塑造了一个不慕繁华,自甘寂寞,与世人情趣大异的象征性女子形象,将其作为自己的理想化人物。

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明白即使同一题材,作家不同,其审美情趣不同,即使表现形式相同,内容也会截然不同。

四、同一意象的比较

意象是寄托诗人的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

情感,解读诗的意境,那就必须把握意象。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阅读面不宽,他们对意象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用比较法学习,就会形成可比可感的具体印象。

在学习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有的学生问:词人为什么非要写残月而不写别的。实际上从古到今,有许多以“月亮”为物象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我们不妨列举一些进行比较。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是有圆缺的,正如人有离合。因此,在我国古诗词作品中人们往往寄托于月亮这一物象之上的意思就是思人、思乡。这样由表及里,逐层剖析,诗意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反复的比较,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会得到大大的提高,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展。同时,学生从中得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认真寻找规律,掌握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表现的具体内容及诗词中传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观,更好地理解诗词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03年,教育部颁布

第8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6分)

三、读一读,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6分)

四、变一变,再组词。(3分)

五、找出句子中的反义词。(3分)

1.失败乃成功之母。

2.春天气候温暖,冬天气候寒冷。

3.在小林眼里,“花伞”渐渐模糊,眼前清晰地出现了一件件下摆张开的雨衣。

六、把下面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6分)

1.梅花 荷花 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 父亲 伯父 爷爷 叔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默写古诗《草》。(5分)

八、老鹰会抓到哪只小鸡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舞台上演员优美的舞姿使观众__________不已。

3.大雨过后,天空______________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4.在森林里,我们_____________了几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

九、用“\”划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西瓜 南瓜 冬瓜 苦瓜 丝瓜

2.天安门 长城 故宫 景点 天坛

3.萝卜 蔬菜 白菜 豆角 辣椒

4.称呼 老师 伯父 哥哥 爷爷

十、句子加工厂。(8分)

1.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比喻句)

2.终于 自己 卡罗尔 一只 的 小猫 有了 她 (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飘落下来。(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我是小判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古诗《草》是南宋杰出的诗人杨万里写的。 ( )

2.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 ( )

3.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 )

4.《难忘的泼水节》一课讲的是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 )

5.邮票打孔机是爱因斯坦发明的。 ( )

十二、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4分)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十三、阅读城堡。(12分)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

月亮姐姐跟着地球妈妈,日日夜夜不停地转。

一天,她发现身边来了一个新伙伴。月亮姐姐问:“你是谁?为什么飞上天?”

“我是一棵人造卫星,人们把我送上天。我会转播电视新闻,我会贞察飞机、军舰,我会报告天气变化,我会寻找地下的石油、煤炭。”

听了人造卫星的话,月亮姐姐露出了笑脸,说:“欢迎你!地球上来的新伙伴。”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2分)

2.第三自然段是( )说的话。(2分)

3.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是( )。(2分)

4.请用“ ”找出短文中的2个错别字,并更正在下面的括号里。(2分)

( )

5.在括号中填上搭配恰当的词语。(4分)

( )飞机、军舰 ( )石油、煤炭

( )电视新闻 ( )天气变化

第9篇

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时光留给我们的记忆,可是我们却能够懂得那些其实都是我们难得的经验和体会。也许等到这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我们再也没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机会,唯独留下的只有当时难忘的记忆。就好像过元宵节或者是过中秋节的时候,你总是期盼着一家人能够团聚一方欢聚一堂,但是在特殊时期也有很多人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他们只能举目遥望月亮,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就好像古代的诗人那样。

其实有时候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就感觉无动于衷,甚至没有什么感觉,就好像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做古诗词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们总觉得那是别人的事情,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假如在情感这方面我们能够有一定的沟通和情感共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情能力比较强的话,也许你就会懂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无论刻骨铭心也好,无论怎样都好。

我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个时候我们只是纯粹的机械背诵,并不能把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样子的,也并不知道这首诗到底在写什么,后来渐渐地学诗句了,明白了很多东西,一开始知道了这些诗词当中所蕴含的表达感情又是什么样的体现,也渐渐的明白了,有了诗词可以说的这么美妙。

或许人生总体来概括的话,这好像是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一开始只是一叶障目,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但实际上还是那个幼稚的小孩子。等渐渐地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发现原来之前的自己简直是幼稚的可笑,慢慢的经历也会让自己觉得其实自己本身就是如此的渺小,只有不断的去经历去学习,去学习那些优秀的人物的经验和精神,才能够不断地让自己保持在进步的路上不断前行。

然而在外出的时候没有办法归家,还是有着那些难以寄托的思念之情,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学习,他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样浪漫的思乡之情,其实也可以理解。

第10篇

语文教育的功能重在陶冶、滋养学生的情操,重在教会学生发现与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重在引领学生去感悟。

一、传统文化传承的原则

去粗取精的原则。传统文化当中有精髓,但也存在一些糟粕,因此,我们必须批判中去继承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选择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有选择地推介经典古籍,着重吸收其中的有益精髓,而同时摒除其中的落后糟粕。

与时俱进、乐于接受的原则。传统文化具有超时空性,固然有不变的东西,但传统文化毕竟是我们历史上所存在的,都和当时的时代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些因素会和我们现代生活产生冲突。因此,我们应当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我们还要结合他们的特点,使他们易于且乐于接受。

二、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1. 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增强语文的文化含量

为使学生明确民族文化繁衍的“根”和民族生命壮大的“魂”在哪里,激发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用智慧的眼睛去阅读,鼓励学生研读经典。文学经典集古人先贤智慧哲思、深刻的传统文化底蕴于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学生直接接受古文化熏陶、承传传统文化的蓝本。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愉悦而严谨的态度、享受和研究的方法去阅读,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引导、学风的引导。切勿仅下达阅读任务而不加以指导监督,使得对经典的阅读演绎成下载、拼凑材料,以应付教师对自身读书笔记的检查,或个别学生为显示自己阅读量大去阅读那些简案似的名著集粹,而忽略对经典文本原文的研读,以致读罢仅知故事梗概却不知其精神意旨,丝毫感受不到文中所蕴涵的文化底蕴。

2. 开展丰富传统文化课外活动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3. 挖掘网络传统文化资源

让学生成为网络资源的开发者。建立专门的论坛,分类陈列收集的各类传统文化资源,如古诗、传说等,并赋予学生一定的权限,通过网络的互动,上传下载,让使学生也成为资源的开发者、受益者。把网络上以及购买的丰富多彩的音像素材集中归类,积极开发,如建立FLASH古诗园,利用视听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或听,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了解、感受,感悟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当然,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原则,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也要注意把握火候,防止过犹不及,要将传统文化与“新”结合,为“新”服务,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进行知识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从而达到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第11篇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师,有个说法是,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师就是哪个阶段的好学生的水平。这反映出一个问题:教师本身疏于学习。而现在的学生,他们吸收新事物很有热情,而且速度相当惊人。此消彼长,可以想象,“囊中羞涩”的语文教师哪里还有魅力使学生为之倾倒?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人格的感染而形成良好人格。

二、利用作品丰富的内涵渗透传统文化教学

以《论语》、《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始终是割舍不去的精神文化主导。在教学中,首先利用作者及作品简介,介绍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核心及成因,介绍他们的作品。这样,让学生对作者及作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心生敬意,再带着敬意学习,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论语〉十则》有关于学习方法、人格修养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其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导我们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养成诚信的美德。《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则显示中华民族对“舍生取义”的崇尚。而这些传统美德,对于生活在21世纪这个经济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三、加强诵读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中学课本中的课文,尤其是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便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四、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九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我会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自制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与和美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

五、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让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外

第12篇

关键词:晨诗要求;诗海采撷

一、现状点击

打开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你会欣喜地发现,儿童诗已开始在字里行间轻盈地舞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湿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可见大家越来越相信儿童诗在孩子成长中、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农村许多的年轻父母都出去打工,大多数孩子有爷爷、奶奶来照顾,而这些祖辈大多数是文盲,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都力不从心,要么过分的宠爱,要么就是打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评价比较单一,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这使不少孩子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外在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也正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而晨诵童诗、儿歌、童谣等是给予孩子积极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一。

农村中有些家长虽然有文化,但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盲目,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就让他们背论语,背道德经或生涩难懂的古诗,这些内容孩子以后真的可以用上吗?这些内容不仅不能丰富孩子当前的生命体验,而那些遥不可及的文字、枯燥机械的记忆更会让孩子痛苦不堪,而机械的牢记又是想象的大敌。那么怎样的诗才是农村孩子最需要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去搜集那些符合孩子生命需求的诗呢?

二、晨诗要求

晨诵能为孩子开启美好生活的旅程,但只有让每一首诗与儿童当下的生命相关联,才能唤醒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成长,所以一定要把最美好、最适宜的诗句奉献给孩子。

(一)晨诗与年龄――吻合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思维敏捷,好奇多问,喜爱游戏。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童诗和儿歌。

1.活泼快乐,富有童趣

低段儿童活泼可爱又天真浪漫。这就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和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为啥我没能得第一》“小鞋带,真调皮,跑三步,系一系;小裤子,真淘气,跑两步,提一提;现在你该明白了?为啥我没跑第一。”这首诗童趣盎然,孩子们读着读着,一下子被诗中的稚气可掬的小调皮逗笑了。诗人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应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在进行诵读中,孩子们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就带去了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2.节奏鲜明,富有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联想,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来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童诗中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也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它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共鸣。诗歌的这种鲜明节奏和丰富的想象,对低段儿童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如:《摇篮》(黄庆云)“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孩子们读着想着,有的孩子闭上了眼睛仿佛妈妈正推着摇篮摇着自己,那么舒服,那么快乐。另外还有诗《咕噜》《粗心的小画家》《打呼噜的爸爸》等这些童诗既注意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也更有利于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3.构思巧妙,富有灵气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又如钱万成的《会飞的叶子》:“说都怕冬天/说冬天冷/小麻雀却说不/在光秃秃的树丫上/朗诵小诗/谁都说冬天难看/孤孤单单没有绿意/小麻雀站在枝头/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这些构思巧妙、富于灵气的小诗如一股股清澈的小溪流入孩子们思想的深处,它纯净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具有了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二)晨诗与教材――结合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人教版(其实也包括其他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更多地关注文学性,把晨诵的童诗、儿歌和教材结合起来阅读,并籍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1.与教材精神相通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学习这一组课文后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我们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思想为学生选择晨诵的童诗或儿歌。如:《拖鞋》(马云超)、《摇篮》(黄庆云)、《小酒窝》(王清秀)等一些描写家庭之爱的童诗,孩子们晨诵时就会觉得特别自然、亲切,这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的教育。

2.与教材内容链接

我们在选择晨诵作品时,可以与教材的内容链接。如: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这一组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组的内容精选一些有关春天的童诗。如:《初春》(殷常青)、《春天》(冯辉岳)、《春天在哪里》(陈伯吹)《花籽》(马云超)等。让孩子们在晨诵中享受到春天的美好,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文学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命。

3.与教材插图对应

低年级的一些教材中,配有许多彩色的插图,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课余孩子们总喜欢静静地欣赏或模仿这些插图,并将其画在自己的本子上,根据这一现象,我开始指导学生搜集一些与这些插图有关的诗来作为晨诵诗。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中,有一幅雪花图。我就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又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四中有一幅小白兔和小猴子过桥的插图,我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高帆的《小河与小桥》:“草地是一块,漂亮的绿绸缎。可惜被小河,剪成两半,小桥,紧扯住两半绸缎,要把它们,重新缝在一起。便让小鱼儿,做它的银针。一闪一闪,从这岸连到那岸……”吟诵这样的晨诵诗孩子们感觉特别亲切,晨诵的时候也特别有兴趣。

(三)晨诗与生活――共舞

让晨诵的童诗与孩子们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使他们平凡的生活变得具有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这些“童趣”可以与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拓展他们本身的“童趣”。

1.与农村田园融合

田园让农村孩子成为自然的宠儿。自然完全向他们开放,他们悠闲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亲近鸟兽虫鱼,亲近花草树木,亲近山川河流,紧紧牵着大自然母亲的手。他们嬉游的触角抚摸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他们可以采莲江畔,荡舟水上,沉静垂钓,尽享水趣。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他们田园生活相符的诗来晨诵。如: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又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等。自然的深深处,嬉戏的深深处,晨诵着属于孩子们身边自然的诗,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在幸福的深深处。

2.与课外游戏配合

我们发现农村低段年级的孩子们游戏一般就是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踢键子、跳房子等,于是我们选择了许多适合课间做游戏的儿歌来晨诵,让孩子们能边玩边唱。比如:在课间的“跳皮筋”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一边跳一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在“编花篮”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边做着动作边唱“荷花荷花几月开……”孩子们边玩边唱,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这更好地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在边玩边唱中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3.与节日氛围合拍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农村里节日氛围特别浓烈,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与元宵有关的诗来晨诵,如:《元宵节》《看花灯》等。又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正是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时,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有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于是我们可以结合这个节日选择有关的诗歌来晨诵,如:唐代杜牧的《清明》、张继的《闾门即事》、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等。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之外,此夜人们还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晨诵《中秋夜》: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结合节日精选一些适合于低年级孩子的诗文来进行晨诵,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

三、诗海采撷

根据以上的一些要求我们开始采集诗歌,这是我们晨诵最基础的一环。就像是你要当一回小厨师,那就必须先买菜回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必须有“诗歌材料”才能让你发挥水平进行“再加工”。

(一)扩充力量,采集诗歌

一开始采集诗歌的时候,我们只有在参与晨诵实践研究的三个教师,诗歌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寻找的,但当孩子们实际晨诵时,我们才发现有些我们认为优美的晨诵诗并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后来我们经过讨论干脆就让孩子们及有兴趣的家长都参与进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晨诵诗的质量。大家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上网搜集,访问他人等途径,把采集到的诗歌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都记录在下面的“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中,一个月为一个阶段。

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

时间 搜集的诗歌(民歌、童谣、诗歌故事等) 获得材料的渠道

记录人: _____

(二)相互交流,整理诗歌

我们再把采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诗歌的方法: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我设计了以下的分类表。

我的诗歌分类表

类别 诗人 作品 名句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_____

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采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整理好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看看哪方面内容少的,按类别再采集补充一些。(课外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并全面整理,然后把全班分类的页面装订成“册”。

(三)欣赏评比,推荐诗歌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采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采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利用课余时间把大家采集整理的诗歌进行展示,开展诗歌欣赏评比活动。最后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如:在采到的诗中,我最喜欢( )首,你喜欢吗?把你喜欢的诗歌推荐给大家吧!

“我最喜欢的诗歌”推荐表

诗题 作者 诗歌 推荐理由

推荐人:_____

通过这样的采集、整理与推荐的晨诵诗比以前只有教师采集的诗歌更丰富了,更有趣了。孩子们晨诵着自己采集来的童诗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自豪。在他们稚嫩的声音里,在他们自信的明眸里、在他们可爱的笑脸中,处处洋溢着属于他们的生命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朱永新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