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所谓的课后反思就是我们平常写的课后教学小结,即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自己在教育理念、教材选择、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运用、幼儿学习上的问题和信息反馈等,认真进行反思,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中的失误、教训,以及幼儿在课上出现的独到的见解和困惑,教师从中受到的启示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改进的想法,等等,一一记录下来。以此经验总结,作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古代至理名言,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一般来讲,教师对于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课后小结”这一环节。课后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的教学环节。通过反思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作为备忘录,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一、对选材的反思
对教材的选用,幼儿园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度,所以对教材选用是否适宜,是课后反思的第一步。反思选材的适宜与否,首先要反思活动内容的安排是否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选用,与目前幼儿的兴趣点相吻合吗?幼儿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有参与活动的热情。除了兴趣以外,教师还必须考虑幼儿的经验基础。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中,可以选用的题材有《蔬果娃娃》、《甜甜的饼干》、《过桥米线》等,其中《过桥米线》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具有地方特色。这样孩子在活动中就不至于无话可说。
其次要反思活动对幼儿是否有教育价值,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活动,会使幼儿有什么收获,能否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在幼儿的兴趣和教育价值之间有时会产生矛盾,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可能没有多大教育价值,有教育价值的题材幼儿不感兴趣,所以必须要考虑两者的平衡。
二、对目标定位的反思
反思目标定位是否贴切、准确,首先要看目标定位是否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根据幼儿的学习效果来确定活动目标是定得高了、还是低了、还是刚好,不管活动的目标是重结果还是重过程,但目标必须是清晰的,是可达成的,而且是具有可操作性,能即时检测的。在反思目标定位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一堂课里,目标不能定得太多,重点的只要一两条能做好就行了,很难达成也很难检测的目标,特别像提高什么能力这样的大目标要慎用,这样的目标在一个活动里是看不出明显效果的。如中班科学活动《十二生肖》,活动目标有(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简单的推理能力。(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4)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感知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年一个轮回的规律。我们在引导执教教师反思自己的目标定位有什么问题时,指出重点目标是哪一个,应放到第一位,目标(1)是本课时完成的吗?目标(2)和目标(3)提得是否太大了。这位教师在反思时就明显地感到,自己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太多太宽,其实真正可用的是目标(4)。
三、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在整个反思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反思是关键,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它包括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活动呈现的方式,教师的过程指导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反思教学大环节的设计和进程。
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回想预设的步骤是否科学,哪一个环节出现的形式时间上有问题,环节之间是否紧紧相连,步步递进,在教的过程中,条理清晰吗,与预设的有没有出入,根据幼儿的表现,临时哪些地方进行了改变,我在自己的课后反思中就常觉得很多时候不能按预设的方案进行,有时甚至加上一两个大环节,有时要删掉一些环节,对这些改动就值得反思,多问一个为什么。
2.反思教学细节的设计和处理。
在幼儿园工作中很多都是细节上的工作,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许你只是遗漏一个小小的常规问题,但是你说了与没有说,都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也许因为你一个不恰当的提问,课堂就会乱成一团,细节虽小却很重要。所以在反思时,要从细节出发,从小的开始。
(1)反思课的引题,是否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有没有为了引题而引题,引题所花的时间也要注意,有些引题虽好,但如果花费了十几分钟,还没切入主题,那就本末倒置了,肯定会影响后面的活动。
(2)反思提问的艺术,恰当的提问能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把活动层层推入,一堂课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提得不恰当,而使得问题抛出后还要不断地修正启发,课后都应该好好地理一理。如故事《狮王拔牙》里有这样的一段问答:
师:“狮王的牙齿是谁弄掉的?”
幼:“是石头。”
师:“除了石头还有谁?”
幼:“没有了。”
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幼儿能明白是狮王自己糖吃得太多了,引起蛀牙才丢的,幼儿当然不会想到这一层,教师课后反思这个问题提得很失败,要是换成狮王的牙齿是怎么丢的?那幼儿回答时思维就展开了,不会盯着石头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课时里问题的数量也有讲究,问题过少,幼儿回答的机会相对就少,问题过多,容易造成重点把握不住,一般来说重要的问题五六个就够了。
(3)反思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临场应变能力,课堂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譬如准备好的实验材料突然变化了,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让自己下不了台,这时自己是怎么应付的,怎样处理更为恰当?
3.反思教学具的准备和使用。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学具的使用是主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是关键而必不可少的。反思教学具的准备和使用,首先要审视所准备的教具都用到了吗,使用频率高吗,教具对教学活动是有帮助,还是作用不大,有没有哪件教具因制作的问题,引起了幼儿的误解或给幼儿的操作带来不便。还有教具出现的时间是否恰当,迟一点或早一点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效果。特别是讲故事时,教具出现的先后很重要,一开始,把用来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教具都呈现了,那后半部分的招儿就少了。考虑得更周到一些,一次制作的教具最好能多次、广泛使用,让教具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4.反思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互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对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作辨证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做更全面的把握。课堂中的师幼互动可能是这么一些情况:幼儿对活动内容很喜欢,非常投入,教师在关键时刻进行适当的引导,活动的进行是有序而积极的,教师既照顾到全体,又没有忽略个别,这可能是一种最佳的互动状态。也有可能是老师高控状态下的一言堂,一言堂也有两种不同情况,有时是孩子跟着老师的思路有反应的安静倾听,这也算是一种良性的师幼互动,但有时是孩子不感兴趣、无精打采,跟老师的思路不在同一条线上的无互动的状态。但真正的课堂上,都不会这么一致的,有的教学环节师幼互动程度高,有的低。那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在课堂上自己注意到孩子的反应了吗,对孩子的表现所给予的回应是否恰当?如讲故事时,开讲前,突然有个孩子洋洋得意地说:“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了。”多嘴的可能还会滔滔不绝地讲下去,那就要看教师的处理了,马上呵斥阻止,无疑会伤害这个孩子,但也不能让这个孩子牵着自己走,既要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又要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可以采取请他做评判员,如果这个孩子语言表述能力很强,还可请他当录音机复述故事。不管课堂上幼儿的反应如何,教师都没有权利怨孩子不配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
四、对幼儿学习状况的反思
对幼儿的学习状况的反思,主要看幼儿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困难,是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幼儿学到了什么,预期的目标达成比率有多高。如很多美术活动中,有些幼儿眼高手低,想画的内容很多,但他却难以表现,他到底是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个困难的,是请求别人帮忙,还是自己勉强画上不太像样的物品,还是留下空白,教师往往关注的是画的最后结果,或者是忙于辅导个别幼儿的学习,对大多数幼儿在学习、操作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关注不够,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另外,对教育理念的反思也是教师课后反思的一部分,教师对自己在某一具体活动中体现出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他必须对自己的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够敏锐地觉察出自己在选材、目标定位、教与学的过程中,能体现教学新理念新思想。
明白了课后反思的内容,就可动笔写了。先要阐述自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最大的亮点或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再总结自己的体会,经验和感受,提出自己觉得困惑的地方,并设想自己的改进措施或解决的策略。
但在做课后反思时,有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1.要有针对性。在平时的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重点的反思,每一次都是面面俱到的反思也是不太现实的。
2.反思的内容不要局限。在反思的时候不要太片面,要从整体思考。
3.贵在及时。刚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有一些课后感受,但时间一久,记忆就会淡薄,因此,在课后要及时反思,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4.贵在坚持。写课后反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日积月累。
5.不求数量,但求质量。课后反思不必要求多少字数,有感则长,无感则短,但要切中要点,避免形式上的反思。
6.反思后要深思。有了反思,那我们不该只是反思了就结束了,要让它有价值。对这些反思进行深思,好的方面要思考怎样继续发扬,不足的要思考怎样改进它们。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所以每次反思了还要继续再反思,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启示,要充分利用反思的价值。
教学活动,尤其是集体教学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完全的失败,每一次都会有新情况,因而老师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改正一个个错误,那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反思一: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因为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并会影响其一生。我们认为,课程改革并不只是简单的课程更替,它实际上还是与课程关系密切的人们的知识观、教育观以及儿童观的变革。因此,对课程改革的反思首先意味着对这三者的反思。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如今,关于教师“要不要教?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样最基本的教育学问题,还在令不少老师左右为难,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审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初衷。
反思二:课改改什么
我们的幼儿园一直没有停止过课程改革的脚步。从早前的综合课程改革,到今天的主题网络、项目教学、适应性发展课程,还有国外引进的建构主义、蒙式教育等,种类繁多。大家都力图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事实上,课程更讲究在实践中行得通,而且有效。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托宾(Tobin)在他的《 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文中提出:许多美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很高兴在中国的幼儿园中推广建构主义、活动区角、自我表达、方案教学。但作为一个教育人类学者,我担心这些教学法将如何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之中,以及在贯彻这些方法时,如何考虑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在实践中行不通,再好的理论也没用。因此,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尊重本土文化为前提来展开变革。
反思三:如何建立幼儿园园本课程
如今,不少幼儿园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建立园本课程。从园长到老师,上下一致地要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原创”的教育活动。但要建立园本课程并非易事。华东师大的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教授认为,从南到北,他几乎没见过成功的例子,而且越来越看不懂幼儿园在做什么。我们要学会用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去做好一件事,当然我们还需要一双善于识别的“慧眼”。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应如何设计和编制课程?自己是否具备相当的资质?是否具备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能力与勇气?
反思四:教师的专业成长重点放在哪里
国内外教改的经验告诉我们,教改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恰恰是当前幼儿园课改的瓶颈。教师应当将主要的精力、时间用在与幼儿的互动之中,使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得益彰。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在忙于创造自己的园本课程,忙于搞科研,忙于做文案工作……这些是否有价值,是我们必须权衡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因为做这些事,减少了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思考,将会得不偿失。
例如,幼儿园英语班的老师难道不应该把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吗?我所熟悉的一个孩子,从上小班以后,回到家里经常念念有词。起初我以为是小孩子在做游戏,不太在意,后来才发现他是在说英语,当时我认为他这样念是由于口齿不清。然而,当我有机会到他的班上听英语汇报课时,我才发现一个更加令人担忧的事实――老师就是这么念的。
每一次的活动总结,都有助于我们了解活动中的得与失,检验活动的总体效果,最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幼儿园如何总结母亲节活动?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1】
母亲节来临之际,为促使宝贝们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激母亲,大班组认真开展“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活动形式有欣赏音乐、朗诵古诗、说说心里话、大合唱、制作贺卡、《我爱妈妈》调查表等。在活动过程中,宝贝们积极配合,认真对待,投入感情。宝贝们在进行《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观看的时候,各个感动的流出了幸福的泪花。特别是我们班的大龙宝贝,从头到尾都认真感受着妈妈们的爱,流出了幸福的泪花。可见大龙是多么深切的爱着妈妈。在放学和大龙妈妈交谈时,我看的出大龙妈妈幸福的微笑。我给他们深情讲述了妈妈孕育孩子的艰难过程,孩子们深受感动,自由发言环节孩子们几乎都是流着泪倾诉交流的的。通过这一次的主题活动,宝贝能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在过程中受到感动,理解母爱的伟大。
随着主题活动的落幕,我的感触良多。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多年来,我们得到了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要说报答的话,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但我们一定要体谅母亲的辛劳,学会关爱母亲、体贴母亲。平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的叮咛,让妈妈放心!在家里,我们要习惯于向妈妈说一声“谢谢”,力所能及帮妈妈干一点家务,那怕是做一顿饭,洗一件衣服,酷暑中煽一煽扇子……都能代表我们拳拳的孝心,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希望大家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母亲节这一天才要特别去关心妈妈,365天里,每一天都要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歌曲里唱着“你的爱像月光,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2】
德育教育之感恩教育一直是我园办园特色之一。我们会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亲子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爱亲人、爱社会的情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母亲节”主题活动。活动以“感恩我的好妈妈”为主题,让孩子了解妈妈的工作、爱好及艰辛,让孩子回家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来感恩妈妈。
活动当天,我们召集了妈妈们父母参加这次活动,妈妈们都很好奇,为什么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妈妈来参加活动呢?活动开始后,妈妈们才明白老师这次的用意,而且被这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所感动,“送花、说一些感恩的话语、一些体贴的动作”,无一不让父母感动,父母们都觉得孩子长大、懂事了。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跟妈妈表达爱意,知道了妈妈的艰辛。还使孩子们了解到妈妈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引发了孩子爱妈妈、尊敬妈妈的美好情感,懂得了要关心自己的妈妈,在家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妈妈们都反馈说:回家孩子对妈妈表达了爱意的话,“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了”。孩子们也和老师说:“我帮妈妈拿拖鞋,我帮妈妈倒水.....妈妈夸我真棒!
通过本次开展的庆祝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妈妈工作很辛苦,要从内心去体谅妈妈,理解妈妈的付出,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是让孩子体会爱接受爱,让孩子更多的去爱他人,从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此类活动的主动性。我们感受到德育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关爱、懂得回报.....在今后我们还会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感恩教育多溶于生活学习中!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3】
这次活动过去了,我们园在母亲节当天的活动也是圆满的结束,回顾这次活动也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开心,在节日当天气氛还是挺高的,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母亲节,包括母亲节是怎么来的,从小就培养孩子们要心怀感恩,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这次活动的意义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总结一下。
这次的活动也是请了所有孩子们家长参加了,这样更加具有意义,让母亲们跟孩子们一起参加这次的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动开始的时候气氛就是比较高涨的,也有一些活动,包括一下游戏,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加,活动当中气氛是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知道母亲节来历,也让孩子们知道感恩的意义,节日的当天有着一个好的气氛必不可少,让孩子们知道做妈妈的幸苦,教会孩子们在家里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妈妈,比如说一些简单的家务,能够表达自己爱意更加好,活动开始的时候让母亲们发表致辞,这是活动的开始,感受母爱的伟大。
还有一些小游戏也是能够表明这一点,制作贺卡,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包括一些歌颂母爱的歌曲,在活动当天这些都是细心的东西,现在活动也是过去了,可是有些事情就应该做到耐心细心,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有些东西就是应该做到圆满,让孩子们主动去帮助妈妈做家务,一些小节目也是让母亲跟孩子们一切看了,这种方式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在活动过程当中会发生一些小插曲,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直接的去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不是说在母亲节当天要去感恩母亲,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学会感恩的,一年三百多天都应该如此。
母爱的伟大是无以言表的,从小就培养孩子们怀着感恩母亲的心态,这非常有必要,有些细节上面的东西是应该这种活动的方式去落实好,在这次的活动当中我们园内肯定会做的细心,这次活动已经结束,家长们也表示非常有意义,促进了孩子跟母亲之间的感情,这毋庸置疑,母亲跟孩子之间感情都是需要慢慢得到升华,以后这样的活动也会陆续去举办,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节的意义,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心怀感恩总是没错的,这毋庸置疑,活动过去我们_幼儿园也会认真去做好每一次的活动。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4】
活动来源: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一个传达爱的日子——母亲节,但随着礼貌的进步,这种根深的情感,却被快节奏的生活慢慢代替,人们不再有时间去大声的说出自己的爱,渐渐的人们也就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爱,至少,当母亲节这样一个温馨的节日,人们能够想起,却也不明白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表自己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一个人生命的源泉,对于幼小的孩童而言,因为这些爱,生活才变得如此的柔软和温馨,因为这样的爱,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完美,因此,我们开展了以“爱。言”为主题的母亲节活动。
托班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行为表现爱自己的妈妈。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动手实践潜力。
活动一:学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等爱的鼓励的话。
活动二: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用相机或者DV记录下来,主任老师修改到一齐,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
活动三:制作一张简单的小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
小班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说出对妈妈的爱。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动手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
活动一:DV拍摄,幼儿将自己想说的话用DV视频记录下来。
活动二:手工康乃馨。
中大班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明白5月8日是母亲节。明白母爱的伟大。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一:《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貌》语言,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
活动二《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貌用画笔画下来。
活动三:《我给妈妈寄封信》,选取一个妈妈能够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
活动四:《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
群众活动:
1、许愿树:将所有的爱全部都写在树上。让树实现我们的愿望,传递我们的爱。
2、爱的录音:将一些好听的母爱歌曲记录成MP3。
3、周末派对:以“母爱”为主题开展。透过歌曲、朗诵、亲子合唱等形式开展。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5】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又是一个五月的“母亲节”,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感恩母亲,歌颂母爱,弘扬美德”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从小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体验到母亲的辛劳,学会感谢母亲、感激生命、感恩生活。5月5日,白碱滩区中兴幼儿园于组织大班幼儿及家长共计60余名,开展了“感恩母亲,我爱妈妈”主题活动。
“妈妈,妈妈你歇会儿吧……”一首《妈妈辛苦了》在孩子们的形体语言表演下,更深刻地感动着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妈妈,同时也拉开了活动的帷幕。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多媒体了解了宝宝的出生及妈妈孕育孩子的过程;同时,孩子们扮演妈妈,体验妈妈孕育宝宝的辛苦。
老师将准备好的的气球“宝宝”放在孩子们的衣服里,有趣、新颖的游戏开始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宝宝”。孩子们和妈妈还互换角色,由孩子充当妈妈,妈妈扮演宝宝,孩子学习给“宝宝“喂饭等等。
活动最后,孩子们还为妈妈们献上了诗朗诵,更让妈妈们对孩子刮目相看,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了。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反思;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3-02
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可以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教育应该贴近生活
教师在鼓励孩子进行发散思维时,是否要一味的表扬?表扬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那些偏离现实生活,根本不可能实施的想法,老师的这种鼓励就会误导孩子。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保护孩子的创造思维,我们对孩子的任何想法,都给予赞扬就会渐渐走进一个误区。怕伤害孩子的积极性,怕孩子没有发散思维,怕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实际上已经违背了“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生活化”的原则。当孩子的思维违背生活现实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聚集思维”,适当的点评让孩子能更有逻辑性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三、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我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会觉得身心愉悦,在幼儿园,孩子也需要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孩子自主地参与活动,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是我们老师经常谈论的话题。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愉快地自我表现的活动。游戏活动时,活动内容是让孩子自主选择的,但由于游戏中人数的限制未能参加所选择的游戏,他的自主选择落空了。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不能达成心愿,空有自主选择的条件而没有实现自主选择的机会。好比在户外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玩沙包,让孩子们想出各种玩法,看谁创造的玩法多。分散活动之后,我把大家集合起来,讲评说:“刚才有的小朋友的玩法很好。有的小朋友虽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现在,让一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们他的玩法。”讲解后,孩子们又纷纷玩了起来,不过,运动需要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与目标。活动中尽可能给孩子一段自主探索玩法的空间,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趣。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
四、对待淘气的孩子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真不知该如何对待。淘气是小孩的天性,也是他们天真、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表现。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教育。对淘气的孩子老师感到头疼,家长心里也着急,感到毫无办法。其实办法还是有的,淘气的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是否能根据淘气幼儿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幼儿为什么会淘气捣乱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精力过剩,家长对孩子夸奖多,批评要求少。家长有时批评责备过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我们知道孩子淘气的原因,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动力,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不应该认为是调皮捣蛋,老师只要加以鼓励并正确引导,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教师对孩子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对淘气的幼儿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他们,更不要羞辱他们,体罚他们。平时要注意他们的自身优点,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心平气和的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这样一来他们淘气的坏习惯会渐渐的改变。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且还打破沙锅问到底,大人们往往会一笑而过,然而这样的态度却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其实我们应该正确的回答孩子的问题,一直到幼儿满意为止。以上这些只不过是我对教育淘气孩子的一点看法,幼儿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我相信老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会用爱心将许多的淘气幼儿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把握教育的度
教育这个词包涵的内容太广了。来自书本、环境、事物、人物等,但是怎样的教育才是恰到好处的呢?我认为要将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过度的期望给孩子带来无望,过度的保护会给孩子带来无能,过多的指责会带给孩子无措,这几句话说明了我们教师要时刻以孩子为中心,时刻思考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依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的才是精神食粮,否则就是糟粕,甚至会伤害孩子。蹲下来去看待孩子,看待别人,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今天的感悟会让我记在心里,以此来度量我今后的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只要是人才,早晚会开窍,无非需要我们的智慧和耐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就能感召孩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成才。为他们将来铺路。
参考文献:
[1]潘兰芳.对幼儿园“反思性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9).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从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幼儿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新理念。教师们要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应尽的教育责任,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幼儿感恩教育的比重,使幼儿能够在一日生活中接受到感恩教育。在各个领域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想,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了解感恩,学会感恩,确保感恩教育的成效。
二、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感恩教育的专门化目标
朱小蔓教授认为:“个体道德的发展不仅是道德认知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也是道德情感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幼儿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目标的阶段性和系统性会让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到行动上都能够有所发展。幼儿感恩意识的获得并不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感恩行为也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养成的,感恩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幼儿园须保证幼儿感恩体验的连续性、一致性。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幼儿各方面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幼儿的各项潜能才会被逐渐开发出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上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各领域教育目标为基础,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在设定不同的感恩教育目标后,要赋予它们以切实的内容和形式,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获得相应程度的感恩教育。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同家长的亲情关系;大体上了解感恩的具体内容,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的人际关系结构渐次有所变化,同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上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些变化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了解感恩的内容过渡到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新的感恩教育目标,让幼儿懂得感恩幼儿园、社会、自然等一些范围较大的内容,同时幼儿也应当学会一定的施恩行为。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展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感恩知识入手,逐层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感恩作为活动主题,把感恩教育予以突出,也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他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各领域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接触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利用节日推进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都是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节日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老师的辛苦,感谢他们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付出,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晨间活动的时候可以随机导入感恩的话题,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感恩。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提醒幼儿要学会分享,关心同伴。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随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换位思考,参与感恩活动。如开展“我当袋鼠妈妈”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抚养小袋鼠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是跟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吃糕点或是午饭的时候,提醒幼儿不要浪费,要感谢给我们提供食物的人。在幼儿园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起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感恩教育,将感恩的思想渗透于幼儿的生活当中。
四、开展家园合作,树立家园共育理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也应当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感恩教育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促成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具体说来,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同家长的游戏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人间亲情的温暖,学会感恩与回报。与此同时,搜集一些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或事件供幼儿和家长一同阅读欣赏,如《饮水思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使幼儿在故事中接受感恩思想的陶冶,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今天我当家”,让幼儿当家长,家长扮演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易,感谢他们的付出。在家园共育的形式方面,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幼儿园开放日、建立家园联系卡、社交网络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感恩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表现,让家长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调整。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弥补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中的欠缺之处。
五、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氛围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能力;民办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04-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6月至9月,笔者选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等地区的21所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自编调查问卷“达州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问卷”230份,回收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39%。通过前期研究发现:达州市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新手型教师偏多、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存在着严重缺陷、教师具有较强教学反思意识但教学反思能力不强等问题。民办幼儿园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如大多数被调查幼儿园都是实行的“一教一保”制。教师和保育员两个人承担一日活动的全部保教工作,较少有休息和学习时间,工作量较大;相较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培训机会较少。结合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来看,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势在必行,需要通过各种职后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另外,学前教育研究者应该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以及怎样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幼儿教师真正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把教育知识和观念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智慧。而行动研究恰好能将教师的知识和教学实践完美结合,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前,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较少,主要从教师的观察能力、实践智慧等维度探讨行动研究前后教师能力发生的变化,对今后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一定启示。蒲月娟通过对40名来自不同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游戏观察记录的分析和访谈,发现幼儿教师角色游戏观察中存在观察意识弱、观察随意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榜样激励法、参与式培训、世界咖啡馆分享法、案例对比法、手册推进法等方法,帮助幼儿教师有计划地在反复观察实践中养成观察的习惯,获得观察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能力。对于教学反思的界定和结构,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申继亮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二是指教师对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加以自我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吴卫东认为,教学反思能力主要由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两大部分构成。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达州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较强,但教学反思能力不足。因此,应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
以达州市小红帽幼儿园6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行动研究。
2.研究程序
首先,通过被试已有的反思日记和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其教学反思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其次,对现有问题提出行动研究方案,引入专家讲座,明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对比法,以反思日记的记录和分享作为载体.反复训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教学过程及结果反思的能力,并制定反思能力提升机会,让教师进行反复实践和调整。一方面,训练她们反思日记记录的框架,包括讨论反思日记记录的原因、记录事件的选择、分析的几个层次、改进的措施。另一方面,引入优质课观摩,让两位教师同时对其他教师的某一教学行为、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等进行观察并写下反思日记,比较即时记录与回忆记录、授课者和听课者在教学反思中的差异,帮助幼儿教师找到自身的原因,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停留在有语境的表面内容。缺乏自我觉察和深刻分析的交叉
对16位教师的16篇日常教学反思日记进行分析。主要借鉴Joplin.L等人提出的“2×2表:日记陈述一反思层次”,以日记陈述作为横轴(包括内容和过程),反思层次作为纵轴(包括表面反思和分析反思),把教学反思分为4个象限:A象限(表面内容,没有情绪语境)、B象限(表面内容,包括情绪语境)、C象限(对内容的复杂理解)、D象限(自我觉察和深刻分析的交叉),见表1。
对16位幼儿教师反思日记记录的层次进行分析,87.5%的教师都存在着记录停留在表面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反思和分析的现象,这可能与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龄分布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前期调查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仅占47.8%,毕业于学前教育專业的幼儿教师还不到教师总数的一半,而其他的专业所占比例多达52.2%,这影响了教师在职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获得。另外,民办幼儿园中,新手型教师居多,他们的职业发展尚处于经验累积阶段,而教学反思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才能形成。
2.反思日记的结构上.缺乏操作性强的改进措施
16篇反思日记中有9篇提出了改进措施,主要有教学语言的儿童化、教学设计的修改、关注幼儿的个别化需要等,其分布频率见表2。
在16位幼儿教师的反思日记中。仍有43.75%的教师的反思日记在结构上缺乏改进措施这一环节,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虽然反思日记写作没有统一的规范结构,但笔者认为,从反思的层次上看,应该有原因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提出。
在有改进措施的9篇反思日记中,有的出现了教师所预设的反思措施名称,但是对于“具体的做法”提及甚少。例如,一位教师提到“讲故事的时候表情和动作很丰富”,这个点的反思只是笼统的描述,就像生活中我们要求孩子“要做个好孩子”一样,对于好孩子应该有哪些行为却没有具体标准。从这点看,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有所更新,但却没有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往往使反思的效果落不到实处,停留在表面上。
3.幼儿教师即时记录与回忆记录的差异分析
选择两位教师,对同一个教学活动“野猫的城市”进行观摩,教师1在活动过程中边观察、边记录并完成反思日记,教师2在活动结束之后。对活动进行反思并撰写反思日记,探讨反思日记的记录时机对反思效果的影响。
案例1:不同时机教师的反思
教师1:即时记录
“这位教师出示封面中的野猫,提问画面中有谁?可能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孩子们大多数说出了答案——野猫。有的孩子说野猫想找小朋友玩,有的说野猫在树林里散步……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在第二部分讲述故事的时候,让孩子用动作表示城市的美,很形象生动……第四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城市时,一个孩子说自己的城市很美丽,有的说自己的城市有很多垃圾箱,有的说自己的城市有凤凰山……应该让孩子两个一组,互相介绍,这样就能让大多数孩子有机会说话。”
教师2:回忆记录
“活动开始时,老师采用了图片导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很普通,但是孩子们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图片上。老师的语言很生动,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回忆故事的内容。我认为这位老师的优点是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很多。”
这两位教师针对同一活动的反思记录,应该说体现了记录时机存在的差异,教师1(即时记录)能更多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幼儿的行为反应甚至是幼儿差异性的回答进行思考,并延伸出一些孩子想象力相关的分析。当然,这位老师可以进一步分析是哪些行为促成了幼儿有想象力的回答,以及教师提问的开放性、教师提问时鼓励的语气、教师给予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对幼儿回答的肯定等,通过这些分析.对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行为的专业化有更大的帮助。
教师2(回忆记录)则是概览性的记录,像记日记一样概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分析其优缺点,细节性的描述和反思较少,可能会丧失对一个教学活动价值的挖掘和反思。回忆记录会受到记忆力的影响。容易遗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4.授课者与听课者反思日记的差异分析
选择两位老师,教师1是授课者,组织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教师2是听课者,对教师1的活动进行观摩和评价,探讨授课和听课两种角色的教学反思特点和角色对反思效果产生的影响。
案例2:不同角色教师的反思
教师1:授课者的反思
“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开始听得很认真,但坚持不了多久就开始东张西望了。他们很喜欢故事中的斑马,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河马说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
教师2:听课者的反思
“这位老师的语言很有亲和力,孩子们很专注:讲故事的时候表情和动作很丰富,我喜欢她的这种方式,我要向她学习。”
以上两位老师,针对同一活动的教学,站在授课者和听课者的角度进行反思,从反思的文字进行分析,有情境的分析,如故事讲述的方式、幼儿的兴趣点、教师的语言等。但是,两位老师的关注点有很大的不同,教师1(授课者)更关注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因为这是影响评课者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位教师对于幼儿注意力分散原因的分析,以及根据这些原因怎样调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位置安排等缺乏深刻分析,教学反思仍然停留在表面。
教师2(听课者)关注点在于教师的语言、体态等,结合自身缺点进行反思,他们的反思与自身的实际联系更多,属于取长补短式的观察和反思。但是,較少关注授课者的其他信息,反思深度也不够,仅仅是点到为止的几句话,未涉及具体的改进措施。当然,这两种视角也反映了大多数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因为角色的不同,反思点也存在差异。
四、实践的成效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71
引言:音乐艺术主要是以人声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这门艺术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是不同的。它天生的长在人体的内部。
(1)音乐学习步骤的简单化声乐学习方法的复杂化(模仿)
(2)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的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感知、审美活动,它有赖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包括动作的,语言的,想像的,画面的,符号的,情感的等。如果把音乐片断化、局部化,难免有分割之嫌.孩子无法从中获得一个整体的完整的享受,可能会导致儿童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二、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认知、审美、情意目标如何运作?教师们如何合理地进退,何时走向中心,处于“前台”,何时退向边缘,处于“后台”。这方面的问题不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独有问题,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在欣赏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发问过多,控制过多。教师在幼儿面前往往充当的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在教师频频发问、频频抛出思考的线索的情况下,儿童主宰自己头脑、主宰自己思想的权利也被老师们所殖民。
三、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儿童”的反思
儿童作为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提供的多种欣赏辅助手段的包装下被一些音乐以外的东西所吸引,因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游离于音乐之外,并没有融人到音乐中去。此时的音乐成为儿童活动的一种背景而不是主体。要让儿童成为音乐欣赏中的儿童,让音乐和儿童融合在一起,处于交融状态,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使儿童回归音乐本身,不再在音乐的边缘徘徊。
四、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师幼关系”的反思
传统的师幼关系是以“控制一服从型”为主的,这实际上反映出教师作为成人作为制度规范的代表对儿童的一种“教化”和“征服”。幼儿作为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们不就是常常说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吗?教师和儿童在活动中应该是相互建构、共生互长的。儿童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升日益精细化、丰富化、多维化,教师则通过对儿童反馈的敏锐的觉知和借鉴达到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使师幼双方都能达到一个新质的生成、飞跃。
五、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六、音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理论传授,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审美、修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也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儿童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音乐素质等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此外,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
总之,选择音乐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七、建立“互动”新型师生关系
“互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成为师生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关系的代言,被提倡应用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幼儿园音乐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参与性的特点。
八、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幼儿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诱饵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幼儿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幼儿对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幼儿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诱饵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幼儿的教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使学幼儿会学习。大班自我意识较强,音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伴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出版社、中国教育杂志社、
《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著、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问题;对策
一、当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的过度行为
(1)过多地使用灌输。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运用非常普遍。杜威认为:“这种灌输教育主要是通过外部‘训练’的方法,将成人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大多数是成人教授的,往往要求幼儿不求甚解的死记住某些规则条例。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也往往是采用说教、命令、监督、奖惩及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规则灌输与教育。灌输教育完全把幼儿当成了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机器,孩子的主体性地位荡然无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完全否定。
(2)过多地使用限制。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常常走向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对幼儿的高压控制,使得幼儿能力低下和主见丧失,从而对教师唯命是从,这又加剧和强化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些教师把常规教育等同于“管住孩子”。同时,教师非常善于对幼儿说“不”,不准随便下位置走动、不许打人等。幼儿在教师一项项的限制下,畏手畏脚,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毫无自,自我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师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也会限制幼儿的行动。这样,教师限制了幼儿的活动,也就减少了幼儿的社会刺激,减少了幼儿智力水平提高的机会,减少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机会。
(3)过多地使用奖惩。笔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师非常喜欢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如当幼儿吃饭吃得又快而桌面又干净的时候,教师便会奖励小贴画;当幼儿在教室大喊大叫或打人时,教师则会训斥、批评。教师通过奖励与惩罚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做老师希望他做的事情,不做不允许的事情。奖惩是行为主义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它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控制全局,见效快,所以是教师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过度地使用奖惩不利于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良好习惯的主动养成,外在的控制离不开成人的监督,所以奖惩只能起到暂时的、短期的效果。
2. 教师的不足行为
(1)榜样示范作用不足。榜样示范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教师往往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自己却是另外一种做法。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自己却和另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教师这样的做法就如同自己抽自己嘴巴,显然对幼儿不能起到什么说服力。二是教师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没有通过树立幼儿中的良好的榜样形象来让幼儿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向谁学习。如果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那么幼儿的自我约束和积极行为都会增加。
(2)处理纪律问题时忽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纪律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很多幼儿教师在处理纪律问题时却只处理症状,而忽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纪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二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引起纪律问题,三是环境布置的不合理引起纪律问题。
(3)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只得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如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则,教师所用的教授方法都是:引出集体范式的规则——个别提醒幼儿——重复指导幼儿遵守规则。教师不管规则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是全体幼儿共同的问题,都对全班幼儿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样做能起到预防幼儿同样的不当行为,但也势必会让幼儿背负累累规则,畏手畏脚;同时教师还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没有产生问题的情境,幼儿很难有将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相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的本领。当幼儿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也不管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训诫或惩罚的方法。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师理论知识匮乏,对常规教育缺乏全面理解
一方面,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教师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教师往往很难考虑到事物的关联性,孤立地看常规。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还错误地以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2. 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低估以及对安全的考虑,不敢放手
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是没有能力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教师迫于安全的压力,采用高控制的手段管理幼儿,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事情就尽量不让幼儿做。
3. 教师追求省力和速效的方法来实施常规教育
由于教师的“惰性”在作怪,使得他们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省力的方法。教师不愿费力去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也不愿意去寻找和分析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而教师追求速效的方法则主要表现为倾向于使用外在的奖惩和示范,倾向于规则的直接灌输和强制执行。另一方面,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的成果也很难给幼儿教师带来什么即得利益,因为幼儿园的评估标准并不关注这些,所以教师缺乏动力。
4. 教师缺少榜样示范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方法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影响最显著的榜样是给儿童温暖和关爱的人,拥有更多权力、影响或技能的人,以及与儿童相似的人,或同性别、同龄的人。教师是幼儿最好的行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也没能成为幼儿良好的学习榜样。另外,幼儿同伴的观察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中也有浪费这一资源的做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4-0029-04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即为“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汉语词典》对“反思”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就本文而言,笔者认为,反思是人们将自己或集体中的他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标准连续自觉地审视这一研究对象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观念、行为等的思维活动。如果反思的对象是自己,即为自我反思;若反思的对象是集体中的他人,则为集体反思。反思具有连续性、自觉性以及一定的标准。反思的具体内容是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观念、行为等,它是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到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把集体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以一定的反思标准对自己或他人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连续回溯、监控、讨论分析的思维活动。教学反思既包括教师个人反思,也包括集体反思,它们都需要教师之间合作对话、交流讨论。在教师文化共同体中,教师群体通过内部之间的相互关注、相互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笔者梳理文献了解到,目前关于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对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的研究较少,且偏重于理论探究。而笔者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发现,我国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多为活动后的反思,缺少活动前及活动中的反思;反思视角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自我反思及与同事交流进行反思,缺少基于幼儿及理论文献阅读角度的反思;反思的方法比较少,主要是“想想”“写写”,缺少深度和广度,等等。
考虑到已有研究不足以反映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笔者采用质、量结合分析的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反思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州、深圳两地不同性质的城市幼儿园及其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自编《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基本情况、16道单选题、3道不定项选择题三部分内容。经过前期检验,该问卷克伦巴赫a=0.91,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都高于0.75。研究者通过邮寄、现场发放等形式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49份。全部数据通过SPSSl7.0加以分析。参考范梅南(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本研究将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分为三级:水平1,技术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水平2,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 action);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 reflection)。
2.访谈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即根据访谈提纲问所有访谈对象完全相同的问题。访谈对象为广州市T幼儿园7名不同班级、教龄、学历的教师。T幼儿园是广州市天河区一所民办幼儿园,据了解,其发展规模和水平在本区均属中等,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能代表本区教师的平均水平,因此。选此幼儿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为期14天,研究者利用教师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和归类分析。
3.观察
研究者在T幼儿园做了两次非参与式集体教学活动观察,一次是一名专家型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另一次是一名新手教师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对比这两次教学活动,了解不同教师在个体反思及集体反思中的差异。活动结束后,研究者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反思水平处于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深圳两市的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处于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这表明接受调查的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还是较高的。
2.教师背景(专业、学历、教龄)、幼儿园机构性质与反思水平显著相关
调查发现,教师的专业、学历、教龄以及所在幼儿园的性质对教师个人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专业、学历、教龄以及所在幼儿园性质不同的教师其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明显不同。教龄在2年以下的与有6-10年教龄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这反映出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之间专业成长的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2年以下教龄的是新手教师,还处于适应职业的生存阶段,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处理问题也不够老到,每天大多忙于备课、组织活动、开展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意识不强,即使反思也缺乏深度和广度;而有6-10年教龄的教师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已比较娴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反思的意识也较强,且有~定的深度和广度。这也验证了波斯纳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是经验与反思互相作用的过程。
3.教师反思水平受其他因素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指导、专业素质、专业自觉性、敬业精神、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工作量、实践经验、实践时间、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支持性环境(同事交流学习)等都对教师的反思水平有一定影响。排在前三位的影响因素是: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指导、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
(二)访谈结果
1.反思的原因
访谈得知,教师进行反思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领导要求。L教师向笔者坦言:“很多人写反思都是领导要求的。”二是自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的需要。如M教师说:“如果我不反思的话,就不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K教师则说:“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可以帮助我了解孩子接受的情况,知道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发现孩子的发展没有达到目标,我会调整一些做法。”
2.反思内容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反思的内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集体教学活动本身,包括反思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策略和活动效果。如K教师说:“活动结束后,我会想想整个流程跟预先设计的有没有出入。”二是幼儿,包括反思幼儿的反应及幼儿的已有经验。c教师如是说:“我经常反思幼儿的反应和兴趣,也就是看看活动结束后幼儿会有什么不同。”
3.反思手段
整理访谈资料发现,幼儿园教师反思的手段有:(1)想想。有的教师表示:“自己想得比较多,写得比较少。”“平时大多数是自己思考,自己积累。”(2)写反思笔记。L教师提到,她“每月都会写反思笔记,经常在笔记里写今天的集体活动组织得怎样,或者孩子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3)与同事交流。M教师告诉笔者:“跟其他老师讨论,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4)查阅文献。B教师谈到查阅文献也是一种较好的反思手段:“平时自己会看相关的教科书。上网查阅相关的教学内容,寻找最佳的教学策略。”(5)活动后效果分析。c教师认为,对每次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效果分析也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手段,她提到:“每次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自己都会大体记录一下,并作个效果分析,有时间再细细探究,这样下次活动会开展得更好。”
4.反思的情境
教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反思呢?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情境下教师容易反思。(1)当幼儿的兴趣突增或突减时。M教师表示:“小朋友很乱或很静时自己会反思。如果孩子突然心不在焉我会想为什么他们会不感兴趣呢?是不是我讲的内容他们不理解?”L教师也表示自己常常是看幼儿的反应来决定反思与否的:“如果孩子的反应很不一样,我会反思一下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2)观摩同行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时。B教师认为:“我们平行班里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大多是一样的,但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可能不同,每次观摩她们的活动时,我就会反思自己,总能发现一些问题。”(3)发生突发事件时。K教师谈到:“如果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就不太会多想,但如果发生了突况,在处理之后,我会很快反思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5.反思的效果
怎样才算反思有效,不同教师有不同看法。(1)达到活动目标。c教师认为:“一个经过反思的教学活动重新开展时应该要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这点很重要。”(2)活动过程流畅。M教师觉得,反思后的活动重新开展时应做到程序清晰流畅。(3)活动中幼儿兴趣高。L教师非常看重孩子的参与程度。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乐于参与,兴趣很高,才能说明这个活动效果很好”。(4)幼儿在活动中有收获。B教师认为,“幼儿从中有所收获,这样的活动才能算是有效的。”
6.反思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反思意识。大部分教师都表示,反思工作应该“有‘心’,平时要自觉地去做,应该增强反思意识,具有反思意识是开展反思的前提”。(2)活动前准备充分。还有教师认为,反思其实是一项技术活儿,应做好准备:“活动前准备时就应考虑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这样开展反思比较顺理成章。”(3)把幼儿放在首位。c教师认为,“只要教师时刻考虑幼儿,关注他们的需要和反应就能找到很多反思点”。(4)具有高学历。不少教师认为反思水平跟学历相关,觉得“学历高的老师写作能力较强,更会反思”。
(三)观察结果
1.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有所不同,集体反思时,教师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更能提升反思意识及批判意识。曹培英认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教学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宜多参加集体反思交流活动,利用集体反思的优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㈣
2.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反思
观察还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反思存在较明显的不同:专家型教师反思的内容更宽更广,反思的方式更灵活多样,反思的效果更明显。反思也更具批判性。新手教师的反思则较多考虑的是技术性问题。这可能与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不同有关,可见,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三、启示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对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可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培训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培训目标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着目标模糊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努力从教学实际出发,将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作为教师培训目标,以促使培训更加细化、具体化。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也就是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二)以深化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内容为培训内容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内容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而围绕教学实践反思开展的培训活动贴近幼儿园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内容可以包括:反思活动本身、反思幼儿的兴趣和反思幼儿已有的经验等,因此,可以从集体教学活动本身及幼儿出发,开展包括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策略和活动效果以及对幼儿的反应、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目标。
(三)以参与和合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如果培训缺少交流互动。很难被参训者所接受。观察发现,教师在集体反思中。通过与同行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反思水平。德国社会学家勒温(K.Lewin)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 Theory)理论认为,群体是一个整体,群体成员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群体中,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在交流合作中产生新认识、提升新水平。”他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B=(P,E)其中,B(Behavior)是行为,P(Personal)指个人,E(Envlronment)是环境,f(function)是函数。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也就是说,个体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而且受群体的影响。因此,以参与和合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
(四)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效果为培训的最终目的
当前,有些教师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成了费时费力不讨好的事。研究者认为,以反思为培训切入点,可有效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反思后再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效果也非常明显,教师对活动的不断反思提高了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抓手,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观念,最终提高集体教学活动反思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49.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5.
[4]曹培英,教学反思的涵义、分类与内容[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12).
[5]顾荣芳,等,新手到专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余文森,等,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教育反思则通常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他不仅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反思,游戏活动反思,不仅要针对活动前的计划及活动后的评价,所谓评目标、准备和结果分析。我们还要学会分析孩子的行为,以及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的归因分析,找出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优点何以可以在其他活动或者说他人的活动中得以推广借鉴;不足之处为何出现,要究其因,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提高类似活动的有效性。结合书中的内容,我为自己的反思归纳了以下几条内容。
1.找“点”
所谓找“点”,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中心句一样是个关键。要找出今天反思的点,不要泛泛而谈,行云流水。
2.记成功之举
要把一次活动中的亮点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3.记录“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日后应汲取的教训。
4.记幼儿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幼儿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幼儿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以后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5.记如何改进
一次活动以后,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关键词】职业口语;运用技能;职前培养;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52-04
教师的职业语言运用能力包括书面语运用能力与口语运用能力两方面,本文讨论的语言运用技能特指职业口语运用技能。职业口语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贯通教与学的“基本媒体”,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
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学前阶段是儿童口语习得的重要时期,成人恰当的话语方式对儿童语言、情感等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是儿童观察、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尤其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其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口语具有“课程”的功能。学前儿童识字量十分有限,大量的教学内容必须依靠教师口头来传达,因此教师的职业口语也成了儿童学习的内容。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口语运用技能具有一定的规范,技能背后存在与话语目的、交际对象等相关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学科知识等,而这些是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才能养成的,因此,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
一、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内涵与外延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涉及多个领域:教与学、儿童发展、园所发展、专业交流以及社区服务等,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通过语言交往的对象不只是儿童,还包括同行、家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要学习的语言技能主要是运用口语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这一技能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核心内容。
(一)口语运用技能的内涵
1 口语运用技能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具有社会组织作用。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沟通”与“合作”特性的社会交往,口语则是实现“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口语运用,一般包含以下因素:“谁对谁”――发话者与受话者;“为何”――话语的目的;“何时”――话语运用的时机,即特定的话语情境;“说什么”――话语内容,等等。这些因素又受教师的价值观、教育信念、儿童观、与现场儿童的关系、对表达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的影响。从本质上讲,口语运用技能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
2 口语运用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口语运用技能包括相应的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动作技能表现为对发音、发声器官的控制。认知策略包含运用言语行为规则、语用结构规则、语用含义规则以及语篇知识、语体知识等的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这些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长期积累才能养成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口语运用技能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具有个体性、行动性、情境性、缄默性和反思性等特点。
(二)口语运用技能的外延
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口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现教育目标、进行有效交流的工具,如传授知识、组织活动、抚慰鼓励幼儿等;二是作为一项学习内容,比如,儿童通过教师的语言了解故事内容,模仿教师说话等。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运用技能应该包括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指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以及其他辅助媒介表现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指根据教育活动情境运用口语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合了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对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把握能力;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是指对自身或他人语言加工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的能力。
二、口语运用技能培养路径探索
(一)探索过程
基于对口语运用技能达标必要性及其含义的认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于2007年制定了《语言技能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了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口语运用技能标准。《细则》明确了口语运用技能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以及达标途径等。其中“考核内容”有三项:普通话、幼儿诗歌诵读技能、幼儿故事讲述技能。学生可以参加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的统一测试;“幼儿诗歌诵读”“幼儿故事讲述”技能则结合《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学习进行考核,具体由学院“语言技能达标”考核小组组织实施。
基于对口语运用技能内涵的进一步认识,2009年下半年在有关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启动了以幼儿园教育实践为平台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与评价体系建构”,展开了基于职场情境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学习方式的研究。《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模块的学习与考核依托幼儿园教育实践展开,学生在校内课堂学习教育活动口语运用的基本规则,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对所学加以运用。
教育活动口语运用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项教育活动的语言运用方案,实施、反思并撰写实践报告。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评价有六个要素:伦理信念、话语内容、声音形态、态势语、有效交流、调控反思,其中“伦理信念”指标不计分,但为首要条件,达到这一条件后方可开展其他各项评价。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院课程学习指导教师分别通过观察实践和审阅实践报告对学生进行评价。幼儿园指导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现场表现”评分,学院课程学习指导教师根据“教育活动口语运用与反思实践报告”(附视频或音频)评分,各占总成绩的50%。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院课程学习指导教师共同评价,保证了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反思都能落到实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与评价体系建构”这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表明,基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口语运用及反思能力”的达标考核是完全可行的。
(二)实施策略
达标是学习的结果,根据口语运用技能的知识属性和实施达标的现实条件,实施口语运用技能达标的主要平台是“《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和“幼儿园教育实践”。语言技能达标的实施策略可概括为:依托《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贯通幼儿园教育实践,以学习促达标。建构与幼儿园教育实践整合的《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形态以促进学生口
语运用技能的达标,具体措施包括更新课程目标定位与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及变革学习方式等。
1 重组课程内容:学习目标指向口语运用技能的养成
以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作为学习内容的选择依据,根据口语运用技能的内涵重组《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口语运用基础能力训练、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能力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运用能力训练。口语运用基础能力训练保留“发声技能”,这是因为“嗓音管理是成功教学的一个关键要素”,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人出现嗓音问题的风险更高”,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要技能;精简“朗读技能”内容,基础训练模块侧重朗读的基本技巧,把不同文体的朗读训练移到“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能力”模块中。“儿童诗歌诵读”和“儿童故事讲述”原来完全服从语言学科逻辑,因表达形式的差异被分散组织在不同的单元中。现依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重组后整合到“文学作品口头表现”模块。学习目标中加入学前教育活动情境维度,儿童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能力要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对象感。增加了“教师职业口语运用能力”训练的分量,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育活动目的、儿童特点以及活动情境选择合适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并能对口语运用进行反思。
重组课程内容的另一个举措是将部分口语运用基础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运用学习整合在一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养成的是特定教育活动情境中的口语运用能力,比如描述、解说等语体表达方式应与教育活动口语运用结合起来学习;态势语在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和教育活动口语运用中风格各异、要求有别,因此,学习态势语要结合特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
2 调整课程结构:校内课程学习与职场实践一体化
职场环境是培养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最好场所。《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实践对接使课程结构更开放,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职业口语的新平台,校内学习与职场实践实现了一体化。有了幼儿园教育实践这个新平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可将在校内学习掌握的儿童文学作品口头表现技能直接应用到给幼儿讲故事当中。又如可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语用规则劝慰哭闹的幼儿,等等。需要强调的是,“校内学习与职场实践一体化”不仅仅是指幼儿园教育实践是校内所学知识的运用场所,还指幼儿园教育实践是完成《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学习的又一平台。修订后的《幼儿园教师口语》教学大纲包含“实践教学大纲”,学习目标指向“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实践的场所是见习、实习幼儿园。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场景中的口语运用以及相应的反思活动,也是课程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幼儿园是《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学习的又一个课堂。
【关键词】不同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4-0020-05
专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着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幼儿发展。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逐渐成为关注焦点。例如,胡祥云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在年龄、教龄、幼儿园性质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并从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两方面提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议;〔1〕付敬雯的研究显示, “领导者” “幼儿园组织文化”等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重要的园方因素;〔2〕段炎娟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进行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3〕杨云秀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进行的研究发现,通过参与式理论培训、主动性实践反思、网络状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建设等方法能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4〕然而,有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特征及提升策略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按照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划分,分别为:新手型(1~3年)、经验型(4~9年)、成熟型(10年以上)、研究型(15年以上)教师,同时对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层抽样,选取了安徽省合肥市328名在职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28份,回收问卷308份,回收率93.9%,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有效率为90.3%。其中,新手型教师90人,经验型教师80人,成熟型教师64人,研究型教师44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公办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参与式观察,参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对该园34名教师进行了一对一分层随机访谈。同时,研究者对一所民办园的14名教师进行了结构化访谈。最后,对观察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进行归类。
第二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对观察和访谈资料的分析以及《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划分为: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引导、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问卷》。问卷内容有三方面,分别是教师的个人生活和工作背景、能力水平以及具体表现。其中能力水平部分最初设计了92个题项,对这92个题项进行了项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CR值未达到显著的5个题项剔除,最后形成了87个题项。本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从1到5分别代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其专业能力越强。统计检验显示,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94,表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数据通过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及各方面发展水平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沟通与合作、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引导、激励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反思与发展(见表1)。
对幼儿园教师各方面专业水平差异所进行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C1与C2(p>0.05)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方面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本研究发现,约70%的教师与其他教师沟通的话题主要为幼儿发展、家长关心的问题、家园合作等,对自身专业发展以及幼教前沿理论等话题较为关注的教师不足50%。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接触幼教新理论、新思想,阅读更多理论书籍,听专家讲座等的教师却高达80%。统计发现,超过60%以上的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坚持写教学日记,但反思的方式较为单一,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可以认为,教师更多关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希望通过一些外力支持了解幼教方面的新理念以求发展,但是他们大多忽略了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反思。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如果教师只是想通过外力支持获得发展,缺乏对自身教育实践的主动反思,这将大大限制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差异所进行的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新手型、经验型和研究型教师在六项专业能力上的得分排序基本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沟通与合作、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引导、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激励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反思与发展(见表2)。
新手型教师在六项专业能力上的得分均低于其他阶段的教师;经验型教师在六项专业能力的得分上明显高于新手型教师,但低于研究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引导、反思与发展上得分高于成熟型教师;成熟型教师的得分明显高于新手型教师;研究型教师除了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沟通与合作三个方面略低于成熟型教师外,其他均高于另外三个阶段的教师。
由上图可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随着教龄的增加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尤其是从新手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提高更为明显,但在进入经验型教师阶段后,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开始趋向稳定、缓慢。
主体间效应检验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园教师主效应显著(F(3)=22.352,p=0.000),不同专业能力的主效应也很显著(F(5)=50.590,p0.05)。
对幼儿园教师与不同专业能力间差异性所进行的事后检验显示,除了经验型教师与成熟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两两比较的结果均为极其显著(p
三、讨论
1.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水平
整体来看,幼儿园教师各方面专业能力的发展参差不齐,其中,沟通与合作方面的能力较高,专业发展的意识较强,但教学反思的能力不高。幼儿园教师能够与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且能与同事共同探讨家园合作、幼儿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他们还非常渴望通过一些外力支持,如听讲座、外出培训等方式获得专业发展,却忽视了教学反思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且反思也往往局限于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教学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5〕如果不重视教学反思或教学反思形式单一,将大大限制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新手型教师的专业能力
新手型教师的各项专业能力均低于其他阶段的教师。其中,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得分较低,自己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案、与同事合作设计教案的教师分别为41.1%和37.5%,绝大多数新手型教师表示,教学方案大多源于教材或网络,占比分别为92.3%和72.6%。《专业标准》提出,教师应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教师制定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性(刘占兰,2012)。教材或网络上的教学方案一般只能作为参考,不宜直接搬用,教师应自主设计教学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手型教师在“反思与发展”上得分最低。对新手教师来说,如果不善于反思,他就有可能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张筱良,2008)。本研究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手型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有84%的新手型教师认为外出参观和观摩园外活动是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从长远看,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动学习而不是依赖外力支持。总之,本研究表明,新手型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发展表现得较为被动,过于依赖外在因素,主动学习以获得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3.经验型教师的专业能力
经验型教师在经历了3年的工作实践后,对幼儿园保教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组织与实施活动,也能尝试进行教学反思。然而,经验型教师的教学反思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反思形式比较单一,局限于写教学日记;反思内容不够全面,局限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形式是否新颖等,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度等。
此外,在制定教学计划与确定教学方案时,虽然有超过半数的经验型教师会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但是从确定教学目标到设计教学内容,再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会与同事沟通、商量,活动开展过程中同事间相互配合的也不多。但在活动结束后,大多数经验型教师会与同事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园沟通工作中,经验型教师能尝试通过电话、家长会、网络等途径和幼儿家长保持联系。由此可以认为,经验型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虽说经验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总体低于成熟型教师,但其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引导能力明显高于成熟型教师。比如,在设计游戏活动时,经验型教师比成熟型教师更能结合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对游戏材料的使用也更合理。
4.成熟型教师的专业能力
总体而言,成熟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高于经验型教师,低于研究型教师,但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沟通与合作能力上,成熟型教师略高于研究型教师,这可能是因为成熟型教师承担了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方面上,实践起来比研究型教师更加得心应手。在沟通与合作方面,成熟型教师也会更多地与同事讨论有关家园合作、育儿心得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