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片段教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赏析习作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心理描写。
2.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
3.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并能进行简单的评析。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图片1、2、3.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看到后面坐的老师,你们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忧……)
2.出示一段有关老师心理描写的片段。
这是一个什么片段描写?
(板书课题:心理描写)
老师的心情怎样?
3.小结:
同学们和我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那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怎样进行心理描写。
(补充板书课题:学习)
二、 赏析片段、感悟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1. 心理活动是很平常的事,我们的语文书上就有不少关于心理描写的精彩片段——
出示并赏析《小抄写员》片段
浏览、思考: 这段描写,表现了叙利奥怎样的心理?
2.从这段心理描写中你学会到什么?
3.总结:一段好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真实感受。
三、设置情境、探讨写法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2、这是某位同学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说说你们的感受?
3、指导写作:
1)是啊,虽然他写出了他的真实感受“紧张得要命”,但我们并不感觉他有多紧张,这是怎么回事?
2)看来,要想把心理描写写好,还少不了具体生动地描写啊。
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
(内心独白、动作、神态、语言、环境衬托……)
3)说说你们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4)四人小组讨论。(三种情况选一种)
4、汇报。
四、写作
1、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也来写一写。
2、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1)展示台展示作文,学生自己念;其余学生点评最精采句子及为什么?
2)教师勾画点评。
课后反思:
1. 传统小学体育教案的优势。四部分结构形式的传统小学体育教案,在课程时间的把握上面做得比较到位,各部分层层递进,存在层次鲜明的特点,体育教学的分界线也特别分明,按照特有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最终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既定目标。从传统小学体育教案的特点来看,它的侧重点在体育老师个人体育教学行为和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顺序上面,该体育教案充分彰显了体育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主导性,可以自行控制和根据实际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教案。除此之外,传统小学体育教案在书写上面有统一的固定格式和专门编写教案的本子,翻开体育教案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里面的内容,对教师实施体育教学实践过程和教学目的都清楚明了。
2. 传统小学体育教案的弊端。传统小学体育教案四步式的结构是其优势,也是其弊端所在,过于程序化的体育教案显得太过死板,灵活性不够,导致整个小学体育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沉闷,缺少创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太少,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体育教案的结构已经固定,编写的教案又写在统一的教案本上,不少体育老师在编写教案时都是机械性地抄写,每节体育课堂内容安排都存在雷同性,教师思维不创新、学生没兴趣,教学质量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3. 传统小学体育教案适用范围。根据传统小学体育教案的特点来看,这种类型的教案比较适合刚刚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新教师,对主张系统性和顺序性的小学体育教材也较为适用。
二、叙述式的小学体育教案
1. 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的优势。从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的特点来看,该类型教案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一特点跟我们后文中的情境式小学体育教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在叙述式体育教案中,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受,真正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对待,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提高体育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情境式小学体育教案注重的则是体育教学和生活情境的相互联系,强调将生活中的情境带入体育教学过程中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叙述式体育教案跟情境式体育教案两者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
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将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当成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是在新课程的改革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新的小学体育教学形式。
2. 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的弊端。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侧重点在学生身上,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过分注重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时,就会不自觉地削弱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一旦学生太过自由摆脱老师的束缚,学生会偏离正常教学,这对其自身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3. 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的适用范围。叙述式小学体育教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学生自主学习上面,也就意味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点在学生身上。基于这个因素的存在,我们可以得出简单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对于课程内容复杂的则需要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
三、情境式小学体育教案
1. 情境式小学体育教案的优势。情境式小学体育教案将重心放在了情境教学模式的导入跟实际运用上面。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大都会以生活中的某一个情境片段做开头,以此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自己事先预设好的教学情境中。这类体育教案跟叙述式体育教案一样都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都是按照学生生理规律进行有计划的阶段性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物理 低效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正如一位教授说过:“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看交给学生什么,而是看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而学案导学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它改变了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局面,可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达到最大效益。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案导学的设计脱离了教学实际,很多老师没有认真研究学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匆匆的下载、抄袭、拼凑致使学案质量不高,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漩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一、 教案、学案二合一,难以分辨师生的地位。
很到老师认为,学案导学就是按照学案进行教学,所以不再花费时间在教案中了,甚至不写教案了。于是他们把教案中的内容搬到学案中,对整堂课的各环节改头换面,稍加调整或充实,把老师要讲什么、怎么讲,学生怎样学都写在学案中,致使学案越编越厚,最后到底是学案还是教案分不清了。
比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有的老师设计了下面的片段: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 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1.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习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的内容不难看出,实际上老师把教学目标改成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改成了学习的重难点,完全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展现出来。尤其让人费解的是,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其实学生还没有学,读一遍能了解到什么呢?只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从学习过程来看,这实际上混淆了师生的地位和应该承担的任务,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 “学案”设计成了课堂实录,失去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互动是课堂生机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境界。但有的老师把教学环节全部设计在学案上,完全成了课堂教学实录。比如下面是《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学案片段:
【师】:①若物体具有水平初速度Vo但不受重力。将如何运动?
【生】:在水平方向上将做 。
【师】:②若物体只受重力,没有水平初速度Vo,将如何运动?
【生】:在竖直方向将做 。
【师】: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有何办法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学生思考】:
【教师提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应该知道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那行一个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师生讨论】:水平方向上可能是 运动,因为水平方向有初速度,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可能是 运动,因为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的作用。
这种把师生活动的细节都展现在学案中,教学过程成了固定了的“流水线”,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排查下来,好像很顺利的进行,但实际上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引导的机会。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触及不到学生心灵深处的思考。特别是随着流水线的进行,前面有了一定的提示,后面有了结果,哪些需要老师讲,哪些需要老师回答等等,基本上都清楚了,老师的讲解没有了激情,学生学起来也没有了新鲜感,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造成了不必要的缺失。
三、 学案设计成了抄课本,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的老师把学案设计成抄概念或答案。比如在《曲线运动》中,老师出示了这样的学案片段:曲线运动的条件:
(1) 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概念明明在书上摆着,偏要让学生照书抄,特别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有这个必要吗?看看学生就知道了,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忙于抄写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更谈不上深入的思考了。依我看,只要让学生看书,把重点或难点在课本中标出来就行了,没必要让学生照书抄。
四、 学案设计成了练习案,脱离学生实际
有的老师很省事,干脆从网上直接下载现成的练习,改头换面变成学案。然后以讲解为主,这样选题既缺乏针对性,又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一节课不但以做题来推动教学,而且很多问题超前、超标、超量,甚至超难。学生不会不说,反而把重点弄糊涂了,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和做法,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潜在素材,充分了解学情,结合学生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创新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高质量的学案,进而达到学案导学教学的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一、教学后记的定义
教师在教完一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
二、教学后记的意义
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即使写了一份最好最详尽的教案,在被付于教学实践之后,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 因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即兴体验总是不断变化着的,有些内容和问题在设计教案时很难准确预料,教学后记能及时地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本节课的即时效果和可持续的教学效应及时补充在教案中. 这样既有了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出的正确评价,又为下一节平行班的教学甚至下一轮的教学提供了一份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防止某些教学失误的重复出现. 也就是说,即使某一节课教学失败了,通过课后的分析和总结,今天的教训也会变成明天的经验. 因此,教学后记既是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手段,又是教师自我剖析、少走弯路、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后记的内容
1. 记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并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好做法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以后教学时再次运用.
2. 记失败之处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对此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所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并在以后教学时改进和纠正.
3. 记教学机智
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 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中,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遗憾.
4. 记师生问题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补偿措施,同时也为再教学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推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另外学生在课内提出一些问题,教师有时不一定能立即解决,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及时进行研究,就可以防止将学生问题束之高阁、悬而不决的现象.
5. 记学生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的出现,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好的见解,并虚心接受. 这样不仅使一些好方法、好思路等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同时这些好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
6. 反思教学设计
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心智活动的. 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就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后记中首先就是要重新研究数学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及意图、教师体会教材深度、学生的知识结构、自然环境与教学设备等因素,以便今后重教时使学生的各种心智因素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7. 剖析教学目标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及时回顾一下在讲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删除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和谐统一.
8. 总结学生的表现
教师通过每一节的教学实践,应客观地分析本节课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怎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如何,创设的数学情境和设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9. 审视教学结构
教师要审视本节课是否用各种课型合理安排好师生活动,是否科学分配时间、充分发挥45 分钟的作用,是否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否发挥学生认识、思维的水平和创造能力,进度是快还是慢,学生课前准备作业等情况怎样.
10. 回顾师生互动
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回顾本节课是否充分利用情感教学的原则和原理来创设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否加强了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是否在课上有情感地讲解课文内容,给学生以情感的感染,实现以情生情、以情促情、知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后记书写形式
一、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的形象化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摒弃板书教学。在多媒体多信息的轰炸下,有可能会发生教师按照多媒体走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么大的信息量。在利用对媒体的教学之余,教师应该控制好节奏,在难点和重点处,通过板书的书写和绘画功能来着重讲解。如在教授《松鼠和松果》的时候,松鼠和松果的形象可以由多媒体很好的演示出来,甚至可以穿插一个动画短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是在教学生认识“聪”字的时候,由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笔的写,学生在下面模仿要有效得多,学生对该字的记忆比单纯看多媒体演示要深刻。另外,当老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问或者自己灵光闪现的时候,特别是需要学生融入课堂,上台书写的时候,板书更是可以发挥多媒体演示替代不了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信息化教学,除了信息量的承载,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跳出“填鸭式”教学的怪圈。信息化教学可以利用信息的多样性呈现鼓励学生多想象,多思考,替代传统板书和挂画功能。比如在教《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可能对“失重”不太理解,这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地心引力》等太空片的片段来演示失重的画面,更是可以鼓励小朋友想象自己在太空中的生活,同时询问小朋友知不知道太空中还有一些什么,再通过多多媒体将太空中的其他物件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是可以发掘和培训学生对天文的爱好。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读写中,更应该在读写的基础之外,通过引导学生发掘和启蒙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爱好。
三、提升教师自身信息化处理能力
信息化的教学,其实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网络信息未如此普及的时候,老师对教学教案的编排和整理具有很大的难度,很多抽象的事情需要老师自身演示给学生,而教学的优化是通过“听课”这种方式获得。现在,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教案或者直接在网上搜索教学相关内容,将最新的、最受关注的内容合理编排进教案,并且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但是,大量的信息对老师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挑战。老师需要在大量信息中挑选出最贴合教学内容的信息,并且将内容合理的编排进教案。信息化的教学并不是将信息一并录入多媒体,而是考验老师的设计能力,什么时候用图像,什么时候用动画,在什么时候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些是在信息化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若只是将文本教案放入PPT,将黑帮变成了“白板”,反而丧失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而且很容易将课堂变成一场“老师放映的电影”。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都是十分明显的。纯多媒体教学可能会让学生有“看动画片”的感觉,反而丧失了思考能力;而多媒体教学有因其信息化承载量之多,视觉效果明显深受师生的喜欢。信息化教学对小学语文来说依然处在一个实验探索的阶段,对语文教学优化的路程,是我们任重道远的“上下求索”职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孩子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不但是小学生读写能力的载体,更是孩子日后对其他课程和知识理解的基础,是孩子发现兴趣培养兴趣的第一步。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教学,并不站在传统口口相授、板书教学的对立面,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应该取长补短,对于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传递信息、启发学生的良好目标。
作者:才芙蓉 单位:昌黎县昌黎镇第五完全小学
关键词:合理调控;策略;预设;生成
教学进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师教学预设的充分展开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新的要求不断产生,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的进度。这种进度既不可能是教师的事先预定,也不可能是学生的自由发展,它是教师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进行合理的调控。对于失控的课堂可以有效地采用教学调控策略。
【案例片断描述与评析】
一、失控带来的尴尬
[案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一
例题:比较■与■的大小。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再归纳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尝试练习后,原来预设学生会有以下一种错误产生:■
可实际上教学中学生无一产生设想的错误,教师只好自己提出这种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延续教案的进程。
[案例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片段一
例题:甲乙两队合修一条水渠,甲队修了540米,比乙队的2倍多30米,乙队修了几米?
算术:数量关系。
(甲队修的米数-比乙队多修的30米)÷2=乙队修的米数
(540-30)÷2
方程:相等关系。
解:设乙队修了x米
2x+30=540
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要求写出相等(数量)关系,预设学生会完整地用方程解应用题,并能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因为前面已接触过用方程解文字题。
但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用算术方法,即使部分同学用方程去解应用题,其步骤也是不完整的。教师只好自己一一介绍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及解题的一般格式。
案例一和案例二是典型的预设未生成,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都有所体验。为什么教学的现实与预设会出现偏差?其原因在于教师在主观上注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而缺乏对学生认知的现实起点考虑。如案例一的起点偏低,而案例二的要求又高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没有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捧住”原教案不放,就导致课堂“冷场”,学生情绪低落。案例一中学生没有出现预设的错误,教师就不用“粉墨登场”。案例二中教师就可以调整教学预案,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对这些事件的调控取决于教师临场的教学机智——合理的调控策略。
二、针对失控的课堂采取的策略
调控策略一:顺应学生的思维脉络选择和呈现学习材料
[案例三]《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片段二
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富阳青少年宫:(1)舞蹈队有12人;(2)合唱队有43人。根据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生回答,课件演示)
(3)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7人。
(4)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少3人。
师:现在有4条信息,请选择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
生1:少年宫舞蹈队有12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7人。
生2:少年宫合唱队有4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少3人。
……
教学材料有多种呈现方式,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适当的呈现方式会引发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这个教学片段改变了和盘托出的应用题呈现方式,而是借助多媒体动态采用分步到位的形式加以呈现,这样就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为课堂教学的生成保留了空间,也为教师的调控提供了帮手。
调控策略二: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适时调整教案
[案例四]《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二
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半个苹果引出分数■折纸理解■的意义理解■的意义归纳分子是1的分数的意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师:半个苹果能用分数■来表示,同学们能用手中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吗?
生折纸表示出■。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的。
生1: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2:老师,其实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说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你真聪明。把分数的意义都概括出来了。
(其他学生的思路随着这两位学生的思路开始扩散了。)
生3:老师,我比他知道得多。我还知道分数中的一横是分数线,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分子,表示被平均分的分数是分母。
生4:那我还知道■也可以写成1除以2。
生5:我知道■比■要大。
……(想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多了,学生的生成远远超出了预设范围)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可还有一些同学不清楚,请你们和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等分数。
[案例四](修改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二
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半个苹果引出分数■折纸理解■的意义理解■的意义归纳分子是1的分数的意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师:半个苹果能用分数■来表示,同学们能用手中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纸折一折,表示出■。
生折纸表示出■。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的。
生1: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2:老师,其实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说是它的几分之一。
(其他生也都踊跃发言,几乎把今天要学的知识都说了一遍。)
师:请把你们所知道的有关■的知识写下来,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每个知识点的。
两个案例中,教师的预设均在一开始就被学生打乱,但两位教师采取的方式不同,案例四教师很快就把学生拉回到自己的预设中,以求顺利地按着原来的设想进行教学,学生高涨的情绪瞬时低落下来。案例四(修改版)当学生的生成远远超出预设时,教师立即调整自己的预案,顺着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教学。
调控策略三:顺着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和引导
[案例五]《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三
师:要比较这个苹果■和■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生1:用水果刀把苹果切一下就可以观察出来了。
师:你把苹果分一分。拿大的那一份给自己。
生操作拿了大的那份。
师:现在没实物,怎么办?
生:我们在纸上画个苹果分一下就可以了。
生操作并比较。展示图示。
师:借助图我们可以比较■和■。如果连图都没有怎么比?
生:我们可以在脑海里分一分。
生:我直接这样想。分得份数越多,那每份就越少了。所以■>■
师:你真能干。我们只要看它分的份数就可以了。份数多了,每份肯定要少了。
只有当师生沉浸在问题的探讨中,不断地拓展思路,才能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教师在其中只起点拨和调控作用,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把握住教学进度。案例五的最成功之处就是教师的简单预设,并有挑战性的引导语:“画画看”“假如连图也没有,只能动脑筋了。你还能比较出来吗”等等。在这里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自己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因此,教师的引导语言是调控教学进程的关键。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并不是不可捉摸、无法控制的。精彩的生成是可以预设的,“凡事预则立”,预设又是很重要的。只不过这种预设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设,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又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除了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编写教案,选择教法,设计教学模式,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预设他们可能会生成哪些新的教学资源,并给自己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胸有成竹地接受与拥抱课堂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低效的。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题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采取合理的调控策略,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参考文献:
生:1/2、1/3、1/4、1/5、1/6、1/7、1/8……
师:这些数,我们都称它为分数,我们今天只认识其中的几分之一。你们能创造出这些分数吗?
生:我创造的是2/8,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八份,我涂了两份,就用2/8表示。
(我吓了一跳,第一个学生就创造了几分之几,我该如何处理,一个错误的决定产生:我采取了冷处理――不理这个几分之几,只选我要的几分之一进行讨论。)
师:还有其他的分数吗?
(我希望出现几分之一的分数,这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生:我创造的是1/4,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涂了一份,就用1/4表示。
师:还有其他的分数吗?
生:我创造的是2/4,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死份,我涂了两份,就用2/4表示。
生:我创造的是3/8,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八份,我涂了三份,就用3/8表示。
(我心里急了,怎么办?学生出现的很多是几分之几,教还是不教,教意味着我要放弃我后面的教案和练习;不教,学生当中已经出现了那么多已涉及到的几分之几。最后,我还是决定不教,“守”住我的教案。)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能创造出那么多的几分之几的分数,你们当中还有其他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生:我创造的是1/16。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十六份,我涂了一份,就用1/16表示。
生:我创造的是1/3,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我涂了一份,就用1/3表示。
反思
虽然教学目标是实现了,可我总觉得有点不顺畅。这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我设计好一个个“陷阱”,设法使学生往里钻,淹没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没有重视课堂的生成,这让我认识到以下两点。
其一,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应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抓住课堂中瞬间的火花,有效地促进预设向生成的转化,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生成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其二,及时抓住思维的“火花”。
在新课程观的引导下。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需要一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教学中努力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教师由前台的表演者转变为后台的导演者,承担着准备、设计、引导、参与等的学习支持者的角色。
1 教师教学知识的结构
这里所提供的教学课例,是从一个研究中心借鉴而来,有关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片段,其目的是发展一个模型的过程,我们从资料来源进行刻画,通过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些过程,说明教师为数学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它们的成分、结构与特征。
课例1(初三)数学课上,罗伊(Roy)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交给学生一组形状各异的纸片,让学生把这组纸片放大到原来的125%。罗伊说明活动的意义。
他让学生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案与检验结果的标准,学生进行交流,并就不同的纸片如何一一对应取得共识。罗伊给学生说明任务,让他们思考有关策略,并相互解释他们放大一个纸片图形的策略,找出共同认可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工作。按照学纲的精神,学生个人能力和班级水平,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实现每个人的潜力”。罗伊强调贯彻学纲及教学目标.注意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注意突出了制度的维度。
数学活动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它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调用四个方面的知识,即:(1)教学规定的维度:教学大纲,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这些文献所涉及的知识;(2)教学目标的维度:对活动目标的分析,关心它能够推动什么,思考学生在活动中应该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3)数学的维度:与活动相关的数学知识,如课例中,需要进行数学推理,推理中所用的概念,定理与性质,推理的数学表述,数学活动过程的记录;(4)教学法的维度:与他人一起学习,在数学活动中,班级、小组构成小社会,师生交流,相互争论,教学相长。由课例可见,教师要从多方面考虑设计数学活动,需要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说明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教师及时作了总结,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把组合问题与二次函数联系起来,又把连续型函数与离散型函数区分开来,我们的学习有了新的收获。这里可见到教师在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扮演角色,在教育的水平上,把学生的问题抛回给学生分享,引导他们负责任地提出有效的解答。
2 实践巩固知识结构
实践出真知,尝试出结果,敢于尝试才能见彩虹。收集与整理应从点滴做起,注意收集与整理如下三方面的资料:
2.1 试卷
2.1.1自编的期中期末试卷
试卷能反映教育者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观念和能力水平。出卷时应考虑知识点是否全面突出?基本、提高和能力题的比例是否合理?能否测验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出卷是教师的必修课。从考试的目的,到选题的精妙、方法的应用、发展的空间,无不反映教育者的深思熟虑和高瞻远瞩。含金量高的试卷就是一种教学成果的展示.只有重视自己的编拟实践和总结,才能扬长避短,使试卷出得更科学、更有质量。若能将自编自出的试卷收集装订成册,则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益的良方。
2.1.2名校名师所出的试卷
开拓眼界,博采众长,是出好试卷的外因条件。在日常教学中要主动积极联系收集名校名师所出的各类试卷,并应亲自做一遍以领会其出题的目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可从中了解教学信息、动态和走向。
2.1.3历届中考和高考试卷
中考与高考集中反映了地区和国家的教学水平和教改趋向。试卷均依据大纲,科学地设计出试卷的范围、结构、能力和方法。它为各地学校出卷提供依据,具有样板性,这些试卷拿到手,同样应解答一遍,搞清其含意,找一些规律以提升、效法和参照。
2.2教案
教案如同剧本,优质课相当于一场好戏。剧本为一剧之本,好的教案也是优质课的前提。教案体现了教学目的和方法,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者会明确知识点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在抓重点,突破难点,抓实“双基”上,好的教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若把自己编写的教案分年级集中装订,加入自设的资料库,则意义很大。旧教案是新教案的基础,能起补充和完善作用,使新教案更具质量。另外,还应主动收集名师的教案。有比较才有鉴别,名师的教案的特色和先进做法可提供学习与参考,同样将这些资料装订入库。
2.3分析概括能力
分析概括即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点评,指出重点、难点与关键。这是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只有通过分析概括,才能让学生清楚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和拓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取的素材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又能为新知的学习提供有益的载体或背景,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建构、理解和掌握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总而言之,作为数学老师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坚固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检验再次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法元.如何练就一个出色的数学教师[J].中学数学月刊,2013(1).
[2]王林全.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结构与特征[J].中学数学月刊,
活动目标
1.消防队员是社区中帮助我们救火的人,消防队是停放消防车和消防队员住的地方。
2.消防队员穿着特别的制服,消防车会发出特别的声音。
3.学说:消防队员叔叔真勇敢。
活动准备
1.消防中队驻地、消防车、消防队员训练录像片。
2.消防队员救火的模拟工具、制服等。
活动过程
1.通过看录像片段,介绍消防队员的工作环境(车库、宿舍等)。看救火片断,学说“消防队员叔叔真勇敢”。
2.展示消防队员救火的图片、模仿用具、制服等给托儿观看。
3.谈谈消防队员的制服、消防车的颜色,谈谈消防队员叔叔的工作。懂得火很危险,不能玩。
活动二:听音乐“军队和老百姓”
活动目标
1.看消防队员走步的情景表演,听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音乐。
2.能合着节拍随音乐拍手。
3.知道消防队员叔叔很勇敢。
活动准备
消防队员操练的照片或教师扮演消防队员。
活动过程
1.看消防队员操练的照片或教师演示,知道消防队员操练很有精神。
2.听音乐。
3.边听音乐边拍手。
4.学做消防队员,边听音乐边有精神地走路。
活动三:游戏活动“消防队员手偶”
活动目标
1.欣赏教师做消防队员手偶。
2.玩消防队员手偶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大纸袋1个、彩色笔、胶水、剪刀。
2.已做好托儿人手1份的小手偶。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用纸袋做消防队员手偶。
2.托儿带上手偶,玩“消防队员真勇敢”的游戏。
活动四:游戏活动“消防队员的制服”
活动目标
1.能分辨高、矮、胖、瘦,并说出这四个形容词。
2.会将高、矮、胖、瘦的消防队员与相应的制服配对。活动准备
1.高、矮、胖;瘦的消防队员的图片若干。
2.高、矮、胖、瘦的制服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不同高、矮、胖、瘦的消防队员图片,引导托儿分辨并说出高、矮、胖、瘦。
2.请托儿选出合适的制服卡片来与消防队员卡片配对。
3.让托儿玩配对游戏。
活动五:粘贴“消防车”活动目标 1.能按消防车的形状拼贴消防车。
2.继续巩固粘贴的技能:抹适量的浆糊,粘贴,擦手。活动准备
1.剪好的红色消防车车身、黑色车轮人手一套。
2.浆糊、抹布,每组1筒,油画棒若干盒。活动过程 1.托儿听音乐做开消防车的动作进活动室。
【关键词】应用写作 微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72-03
目前,高校的学生多为“90后”,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等移动数码产品在学生中已经非常普及,加之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已迅速步入“微时代”,如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进行数字化学习和交流,互联网强大、便捷的学习和交流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也紧跟“微时代”的步伐在努力改革中,研究短小精悍、碎片化的微课教学模式已成为近两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从近两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规模就可窥一斑,每届比赛高校参赛选手超万人,因此,顺应“微时代”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高效、便捷的微课教学模式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着探究和关注微课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2014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切身体会对应用写作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微课的概念、特点及价值
(一)微课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国内学者胡铁生、张一春等人关于微课的研究以及教育部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文件要求阐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核心内容是课例片段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辅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教学PPT、视频、动画、图片等材料)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以及教师点评等。因此,微课既不是某堂传统课堂教学浓缩品,也不是某堂课的一部分,而是教师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分解然后再构建的相对完整、独立的视频课。
(二)微课的特点及价值
1.内容针对性强,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微课的教学要求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庞大的微课视频资源库中有选择性地学习新知识或课后查漏补缺,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控制视频的快慢,也可以反复观看。这种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广大学习者,有利于转化学差生,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微课的内容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2.视频容量小、时间短,学生使用方便灵活。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节课的教学时长约为40分钟,较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往往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内容较少、容量小,教学时长仅为10分钟左右的微课教学视频及其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也只有几十兆左右,学习者可以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在无线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随需在线或下载学习。其短小精悍、灵活自如的教学特点非常适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同时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3.教学交互性强。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动画、教学场景实拍视频、HTML页面以及PPT等,其集音乐、文字、解说、画面等教学特点其重大意义在于能创设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因教学形式单一、理论知识枯燥而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弊端。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一方面,教师在选题、设计、制作、互动等过程中本身就是对自身教学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检验和反思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因微课视频可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同行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总之,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更是以其短小精悍、灵活高效的教学特点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应用写作微课教学设计方法
微课不是从一节传统课中截取的一段课例片段,也不是把一节40多分钟的传统课去掉课堂互动、自学部分后压缩为10分钟内的浓缩课。其实,要制作一个优质的微课,考验的不仅仅是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更要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只有良好的教育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微课才能提高微学习的有效性。下面笔者根据微课的特点,以应用写作课程参赛微课内容“如何打造创意简历”为例,谈谈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一)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微化处理
1.选择内容。微课的内容的选取是制作微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微课制作的价值,且集中反映微课制作者想要帮助学习者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困惑。一般情况下,一节微课只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倘若时间较长的重点内容,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主题,然后制作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系列微课。微课聚焦的知识点应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所选知识点应具备独立性、示范性、代表性,在应用中能有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例如,应用写作课程中各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等理论知识学生易懂,如将这些知识做成微课那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本着应用写作课程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笔者参赛时选取了“个人简历”内容中的难点知识制作微课,以期能提高毕业生简历制作的质量,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2.微化处理。在选定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割成若干个微小的知识点,知识点必须要细,要准确无误,切忌有文字、语言等误导性的描述。在“个人简历”教学内容中,笔者将内容分割成简历的含义、用途、基本要素、写法及注意事项、创意简历的制作等若干个知识点。其中基本要素、写法及注意事项为教学中的重点,创意简历的制作为教学中的难点。结合大赛通知要求微课制作时长最好在15分钟以内这一特点,笔者确立了“如何打造创意简历”这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该知识点较为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易出错,通过教学最终能达到帮助学生解惑、启惑以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效果。
(二)编写教案
微课的类型分为实验类、讲授类、练习类、表演类等。教案设计与传统的一节课的教案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点为:两者都要遵循教案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如,要求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不同点为:微课的教案设计既要遵循一般教案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又要体现微课重在技能训练的特点。微课教案是在教案设计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教学背景。可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及授课对象的认知水平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介绍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目的、意义,预测教学活动将达到的教学效果、社会影响,教学背景也是制订教案的前奏。如“如何打造创意简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在介绍教学背景时,分析了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介绍了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预测教学不仅能快速解毕业生燃眉之急,同时还能突破“个人简历”教学的难点,填补应用写作、就业指导课程中无范例可取的空白等教学目的。
其二,教学目标。微课的教学目标和普通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教学活动预期要实现的目的、结果,也是衡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如“如何打造创意简历”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通过修改简历巩固重点知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掌握创意简历的设计思路及技巧。
其三,教学方法。与一般课堂教学方法一样,微课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如“如何打造创意简历”这一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互动式、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其四,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学步骤、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时间分配等。第一,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回顾旧知识、提出任务目标、讲解新知识、互动答疑、小结等内容。因微课教学时间短,所以要求教学过程要精炼;引入课题要引人注目,且要迅速,时间一般为20秒左右;讲解线索要清晰醒目,举例要精选,不能留下新的疑问;小结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微课收尾一定要快捷,时间一般为20秒左右,简明地归纳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笔者将“如何打造创意简历”微课中的小结设计为:“同学们,一份有创意的简历就是用创新的形式告诉别人:你之前做过什么,现在能做什么,将来想做什么?”第二,教师教学活动。是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的内容、准备的教具、提出的问题等一一写在教案内。第三,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在教案中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思考、回答问题、练习等进行预测性的说明,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引导策略。第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间教与学中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如教师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教具、PPT、图表、动画等各种教学媒体,在教案中按照教学流程中的顺序加以注明,以便随时使用。第五,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分配的时间预先在教案中说明,以便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
(三)制作课件
据教学设计的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并对它们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优化的教学课件。为更好地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微课所需课件要比普通课堂所使用的课件质量要求高。
1.PPT内容的求精不求多,要有启发性、悬念性,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应是教师加工过的知识点,而不是教材的复制品。如笔者制作的《如何打造创意简历》课件中的“王晓简历四次变形记”案例,里面涉及的四个案例作品全是自己设计加工的,教材里的知识点在课件中不会再呈现。
2.版面设计要能冲击学习者的视觉效果。封面设计要标注微课的主题、作者名称、职称等介绍性的信息;尾页要标注致谢语;母版背景颜色以素雅为主,不能太花哨,浓妆艳抹就会喧宾夺主。
3.在美学设计上,可以应用power-point2010版自带的功能实现动静结合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4.因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实施过程与视频的录制过程要同步进行,为能高效完成录制过程,录制前授课教师要对视频录制的预期效果进行初步的设计,即写好脚本。脚本要尽量详细、周到,包括教学环节、各环节的时间、需要出现的画面、字幕等。该脚本为录制微课的依据和蓝本,授课教师要主动与摄像师多沟通,让投影师提前熟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并做好相应的录制技术支持,确保录制工作顺利进行。
(四)教学实施与制作
微课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一是视频工具拍摄,就是用专业摄像机进行教学同步拍摄。其优势是能呈现普通课堂的实景,但需要专业的摄像机以及技术团队,而且对环境的选择也相对要求高。二是屏幕录制。其方法是利用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对PPT演示、讲解进行录制,也可以辅以音乐和字幕。此种方法方便快捷,能独自操作完成,但教学效果不如前一种。三是用可拍摄的手机在他人的协助下,对教学过程进行实录,其优势是与第二种一样方便快捷,但录制效果粗糙,声音和画面效果较差。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对参赛作品有明确的要求,即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课程时长不超过20分钟等。所以录制完成后的微课教学视频还要按要求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一门课程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同行间的交流、反馈进行总结反思的过程。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互动平台与学生、同行进行互动交流,以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微课视频质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反思。笔者制作的“如何打造创意简历”微课,根据一千多条互动平台反馈交流记录归纳为: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但制作微课视频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总之,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生事物――微课,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和探索阶段,积极探讨微课不仅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EB/OL].(2014-03-19)[2014-09-20].http:///news/html/2014-3-19/20143191127501.htm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l1(10)
[3]张云勤.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l4(3)
我园以选拔参加安徽省音乐教学研讨活动为契机,对大班音乐――五河民歌《如今幼儿园新事多》(原创)为案例,进行了磨课历程。下面就此案例中的精彩片段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来透视磨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准备阶段
首先确定由幼儿园业务主任与教研组长一起作为专业引领者,其他教师参与研讨,通过集体商讨、共同反思。确定五河民歌的曲调及歌词,通过同课异构方式选定年轻的梁老师担任执教。然后,由梁老独立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打磨,形成文稿,最后把设计好的文稿发给所有参与者研究,让参与者指导执教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初步的定案。实施阶段
一磨
情景片段一:
梁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后,陈述制订的三个教学目标:(1)体验五河民歌的演唱风格,感受歌曲的轻松有趣。(2)学会演唱歌曲,激发其喜欢地方民歌的情感。(3)能简单进行创编。
观摩教师:目标的设定比较全面,有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也有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领教师:目标上要求体验五河民歌的演唱风格,感受歌曲的轻松有趣。教师应该明确通过演和唱来表现民歌。
梁老师:平时的教学觉得还可以呀,今天怎么就不是我想的那样呢?孩子不是太感兴趣。现在明白了,我一开始认为就是教唱歌曲,只不过是教唱带有五河方言的歌曲,没把地方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
引领教师:目标中让孩子能进行简单的创编,但在活动过程中没能看见落实。
梁老师:我是参考教参上民歌的目标制订的。
引领教师:一次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把握目标,明确了重难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见右表)
二磨
情景片段二:
梁老师对第一轮磨课后的设计进行试教,其余参与者观摩。试教后,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体验进行反思、陈述,其他参与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梁老师:方言导入,孩子掌握的较快,学唱歌曲,学了好多遍,一唱到“快乐城堡拔地起”和“教学用上多媒体”这两句,孩子就卡壳。表演唱还是没能表现出来。
参与教师:咔的原因是歌词记得不熟,这两句歌词有点太成人化,孩子是不是还没有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观摩教师:我也有同感,“多媒体”属于专业术语,对孩子们比较远,歌词是不是重新改,可以请小朋友一起填写歌词。
引领教师:这首歌曲是我们的原创,可以改适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本次活动表演唱是整个活动的亮点,出彩就在这里,但是没能表现出来。执教老师缺少临场教育机智,例如有的孩子已经做出选择两两一起表演,教师却按自己思路去按部就班地要求孩子随教师齐表演,选择合作表演的孩子只好作罢。
这样的磨课,让执教和听课的教师进行智慧的碰撞、经验的交流,更能让理论认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磨课使上课教师在群体智慧中个人经验得到升华,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升;磨课让所有参与者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外显为一节成功的课例,内隐则为教师的有效成长。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磨课中体验到成长,享受着快乐!
一磨后对教学设计的改进表
参考文献:
确定课堂目标,设计课前(pre-viewing),课堂(while-viewing)以及课后(after-viewing)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各项任务的完成,理解影片的情节,欣赏影片的精髓,提高跨国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1)教学课型:英文电影片段赏析。(2)教学分析:①赏析内容:迪士尼动画电影制作《天生一对(The Parent Trap)》中的The first part of the film:the life in the summer camp片段。②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英式英语及美式英语的差别;b.能力目标,促使学生理解影片内容,模仿诵读台词,培养语言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c.文化目标:加深学生对英美两国文化差异的了解。(3)教学对象:将高一年级选择《英文电影片段赏析》校本课程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分组,每个班级为一组。(4)教学活动步骤:①总体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部分:课前(pre-viewing)、课堂(while-viewing)、课后(after-viewing);②教学过程。
Step1 pre-viewing
1.Lead-in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 and the USA?
(1)Thanksgiving Day is only celebrated in.(the USA/the UK)
(2)People usually walk on the side in the USA while in the UK people usually walk on the side.(right/left)
(3) people behave in a more casual way while people are a bit more traditional.(American/British)
2.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film.(PPT)
Plot Outline
Dominant roles
片中饰演主角孪生女孩的是Lindsay Lohan。她在本片中一人分饰Hallie和Annie两个角色,美语和英语口音的转换让人佩服。
【设计分析】笔者截取的电影章节是英美文化冲突最严重的部分,所以要对电影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部电影的基本内容。
Step2 while-viewing
1.When you see the film,please write down the American or British English in the form.
【设计分析】在模块一的Word power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在spelling,grammar,vocabulary上的区别,所以在观看电影时可以对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
2.Listen to the part intensive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cript:
Hallie as Annie:That would be correct.
Elizabeth James:You’re Hallie?
Hallie as Annie:I am.Annie and I met at the camp and we decided to switch places. I’m sorry,but I’ve never seen you and I’ve dreamt of meeting you my whole life and Annie felt the exact same way about Dad,so we sort of just switched lives. I hope you’re not mad because I love you so much, and I just hope that one day you could love me as me, and not as Annie.
Elizabeth James: Oh darling, I’ve loved you your whole life.
Martin, the James’Butler: [sobbing] I’ve never been so happy in my entire life. Hallie as Annie: His and hers kids. No offense, Mom,but this arrangement really sucks. Elizabeth James:I agree, it totally sucks.
【设计分析】填空练习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独白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Step3 after-viewing:
1.Please design a poster about what you get from this film.
2.Please find the meaning of“peppermint and pipe tobacco”.
【设计分析】通过小组设计海报,学生可以把这节课所学所感都体现在文字和图画上,综合性运用所学的内容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