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记得我刚刚接到一个班的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时,当我问到学生:你们是怎么学数学的时,跟班里的同学分享分享啊!有的学生就不敢说,知道的也不敢举手回答。课后我与这些学生慢慢的交流才知道:孩子们有的怕说错,有的怕说不好,怕给老师的印象不好。呵呵!我知道了,那就是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交流兴趣
1.对学生作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的民主、愉悦、激励的语言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平等与融洽是交流的重要前提。正如某位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亲历成功和表现才能的机会,他才显得自信,对数学才有兴趣。
2.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
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仔细地倾听,让其他的学生也做文明的听众,即使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偏差也不轻易地做出否定,并用数学语言给予引导,给他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让他有二次成功的机会。孩子这个时候应该是最体面的了。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自信的树立尤为重要,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交流的兴趣。
二、营造愉悦环境,给孩子数学交流的途径
1.多设问,创造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和语言密切相关的,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有序性是测量学生思维是否缜密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就应该有一点的逻辑顺序,在学生回答问题要给予有序地追问,多提有激发性的语言,这对于在师生和生生交流时尤为重要。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很强的培养。
2.学生提问,让学生有交流的素材。
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于一问。”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孩子多动口,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无疑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3.教师在教学时多“装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起主导地位,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有效的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抓住学生求知欲的心理,诱发他们提出很多问题,教师这个时候不作答,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同学之间提出的问题,回答得精彩之处师生一起给予鼓励掌声,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结合实践,交流探索的发现。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21世纪的教育更倡导创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幸福的教师,打造幸福的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是每个老师的追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会生存,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四种素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也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习惯,从而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我校提出了“幸福课堂”的理念,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又要让老师体验到教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给学生减负,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压力中解放出来,成了我们的积极追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合作交流式学习的含义
合作与交流是21世纪的主题,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我校幸福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式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再通过组内交流或组间交流,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探索出了“9+1”四维教学模式,即:9个学习小组和一个学科助理;课堂结构调整为:预习生成课——交流展示课——检测反馈课。学生座位不是个个面向前黑板,而是5-6人为一组,两两相对,墙上四周都是黑板,每组都有一个,便于小组交流时展示学习成果。这样便于“小组——生生——师生”的互助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以求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视学生为可塑的生命个体,大胆地放飞他们的思维,给他们弘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合作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各个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相互帮助又团结协作,各个成员齐心协力。因此,彼此都会鼓励同伴去尽最大的努力,而个体在努力的同时,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潜能。
2. 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国教育学者认为,所谓“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首先,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其次,合作、交流的集体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3.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互助精神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我们更看重的是小组的共同提高,而不是个体的竞争,这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优化意识培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组内成员需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这样,在帮助与协作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精神。
四、我校幸福课堂中英语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的分组是合作交流的前提条件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分组中,可采取异质分组形式,即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和学习成绩等进行分组,同时还要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因素。由于各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符合合作学习的原则——同组异质,全班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的组内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和谐的氛围是合作交流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家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为了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以轻松自信的情绪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英语课堂上老师是和蔼的、氛围是轻松的、师生是平等的、上英语课是快乐的,他们才能无拘无束地投入学习之中,这是学生敢于参与课堂的基础,也是合作交流的必要前提条件。
(三)有效的方法指导是合作交流的保证
1.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我,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听课,学会欣赏别人,博采众长。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
当别人在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尊重他人的发言。
2. 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基本能力。在合作交流学习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基本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学英语的方法。如教会音标,让他们具有自学英语单词的能力;教会一些记单词的方法,如:根据读音记忆单词、根据构词法记忆单词、根据前后缀记忆单词等;教会一些阅读方法,如:根据上下文理解法、抓主题句法、扫读法等;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写信、写电子邮件的格式等。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everyday english 和 class english,并在英语课堂上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备讲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只有具有了这些能力,才能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也才能具备初步自学英语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四) 培养“小老师”是实现“兵教兵”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老师在合作交流学习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老师要选拔那些学习习惯好、学习悟性高、学习热情高的种子选手进行专门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当小老师?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讲解?如何驾驭课堂和调控课堂?如何自学?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质疑和补充?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我们老师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去做。当然,虽然花时间,但一旦“小老师”的能力培养起来后,我们就会省很多时间和精力,真正体会“磨刀不费砍材功“的好处,充分实现“兵教兵”。
“小老师”选后,还要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在我校“幸福课堂”的“预习课”、“交流课”和“讲评课”中,我就充分让学生发挥用武之地。比如,在预习课中,经常让“小老师”担当教生词的工作;在每单元的3a教学中,让大家根据学案先自己学习,然后再让小组长带领大家学习,通读课文,勾画重点短语及短文的理解等,为下一步的“交流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作业评讲和试卷评讲中,让“小老师”把任务分给每一小组,让他们事先准备好,在交流课上,学生就会抢着发言。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争执和辩论中、在质疑和补充中、在老师的点拨中自然地学到知识。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评比机制是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催化剂
学生对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有倦怠的时候,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合作与交流中来呢?
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评比机制”和个人操行分挂钩的方法。“小组评比栏”和“个人操行分”上墙,每个任课老师要对每堂课小组和各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而这些分数又直接与期末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小老师”、“优秀学生”等挂钩,不以成绩论英雄。这样,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表彰。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为了小组名利,他们会主动寻求帮助,跃跃欲试地体会当“小老师”的自豪感,大家的掌声和老师的鼓励又能促使他们更自觉、更努力地去学习。
在英语早晚读时,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常常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看哪一组读得最好,之后就请哪组领读。这些方式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仅读书声音大,有气势,而且通过科助理的督促和过关检查,还为第二天上课扫清了障碍,省时省力,效果更佳。
(六)“走班制”和“小老师论坛”是合作交流能力的升华
随着我校幸福课堂的开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学生领略更多老师的风采,我们还在同年级开展“走班”活动。就是各班选派表现好的1-3个小组到其他班学习,时间为1-2周。派出的小组到了别班后,同该班学生一样对待。这样,每个班都成了“联合国”,更能在学习中展开竞争。同时,在彼此的合作与交流中,能够取长补短,学到其他班级的先进经验,也能更多地目睹其他班授课老师和“小老师”的风采,便于大家相互学习。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走班”,既能展示自己,又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走班”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写“走班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写下来,了解走班学生的动态,同时也了解了其他班的学情。
为了让“小老师”茁壮成长、快速成长,我们在幸福课堂中还专门开展了“小老师”论坛,让各班出类拔萃的小老师交流各自的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小老师”的自豪感,通过交流,也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了更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从而更自信。
总结语:
关键词:学生 阅读能力 习惯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80-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答题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一、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
从根本上讲,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要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获得真正的提升。具体地说,在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教师并没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只是按照课后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和效率为主要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只是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解题的速度与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任务单学习法开展阅读教学。所谓任务单学习法,就是指教师为学生制定任务,引导学生在不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并提高能力。通过任务单学习法,教师的角色得到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督者与引导者。进一步说,教师不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在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传授学生自主探究的技巧和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就是通过阅读收集信息,是对教学任务的自主探究。随着练习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逐步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
二、充分交流与讨论
从本质上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受到学生意识和思维的直接影响。简单讲,学生是否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关系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思维和意识,决定学生阅读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向,决定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就是要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进行有效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学到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并引导学生产生思维意识间的碰撞,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达到目的,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为其制定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组织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得到总结。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发挥了团队的作用,还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同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借鉴同学的思维方式,启发自身的思维,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同时,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才能充分理解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面对的困难与挑战,才能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提升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三、以兴趣为导向培养习惯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需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阅读,培养学生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扮演人物角色实现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内容的生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利用丰富有趣的阅读素材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选择故事性较强、情节紧凑的童话故事、小说等等开展阅读教学。基于此,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趣味,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主动阅读,最终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进行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尤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79-02
引言:当今社会的开放型逐渐增强,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学会沟通和交流才能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有所成就。而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则和其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更和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纵观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这其实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毕竟这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表现,自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就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训练,则能达到比较高的境界,那就是当学生看到某个场景或者读了某篇课文后,能够把自己的心理感受,所思所想,第一时间转化成语言文字并进行合理清晰的表达。只是学生若在中途出现了结巴的现象,就会影响整个语言观点的表达。而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的一个过程。
2.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们身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更加的密切和多元化。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为了让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在当今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口语交际能力的水平也就成为了一个人综合素质考核的一部分,甚至也是部分公司、企业在人员招聘上必定会思考到的一个问题。
二、小学生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表现
1.口语表达逻辑合理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但是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却是很快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写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在与同龄人交流的时候会表现出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诸如说什么?如何说?他们心里都会非常清楚,整个语言表达的逻辑能力更是相当地强。想要让语言表达的更加细致入微,语言交流更加恰当、准确,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言谈举止会更加的合理
具有较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比较得体的谈吐能力。在言行举止上,他们很清楚自己什么事情该做,什么话该说。比如上课的时候就要认真的听教师讲课,课堂提问的时候,主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类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极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往往也是成绩最好的。
不仅是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合理,在部分正式场合他们有是相当注意礼貌用语,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非常有教养。可见从小就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一切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是否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关键则在于语文教师是否有意识地的加强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深受身边同学的欢迎
根据研究调查发现,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不仅人缘好,而且深受身边同学、老师的喜爱。因为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能够通过语言的魅力展现出个人的魅力。
与此同时,他们的言行举止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人,长期与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交流、沟通,自身的口语能力也将会有所提高,进而使得整个班级群体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会迅速得到提升,今后教师在相关课程的开展上也会更加的顺利。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爱说爱听的,他们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身边的同学分享。针对这样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想尽办法,让学生愿意主动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比如在上课之前,每天轮流让一个学生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昨天所看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电视剧、电影的观后感;又或者播放一些有意思且学生感兴趣的短片,让学生讲述所看到的内容以及用语言进一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等。
这对学生而言,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乐于表达的东西,既是情感宣泄的出口,借此密切与班级同学的情感联系,同时也是提高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
2.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始终是有限的,而且也会有各种问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比如说话时候的姿态是否正确;语音语调的控制是否得当;声音是否洪亮利于他人听清楚;逻辑是否清晰等等都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内容。
只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时候,也不要过于严格,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是应该做到引导适当,既有针对性又能让学生接受,这样每一次的课堂训练才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进步。
3.教学要生活化并引起共鸣
素质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越来越生活化。自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需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还不是太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假大空,结合生活进行教学,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比如教会学生向别人借阅书籍时候,应该如何开口?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果语气生硬或者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那么借阅就很可能失败。由此可见,这些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不仅能产生共鸣,还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心意的表达,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都需要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价值和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依旧令人堪忧,如果学校和教师不加以重视,那么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教师而言依旧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学习。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1.发挥教师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绝对权威、严师出高徒等师生观念,要意识到学生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促进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要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路狭窄、解题受限等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足够耐心给予学生引导启发,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合作学习的文化
目前的学习文化是重竞争而轻合作,所以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文化。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这样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的《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化物的制取》实验时,单靠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能更好地拓展思维,形成合作学习的文化。
二、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意识
1.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是老师“灌输式”的讲授,学生被动听,课堂参与性不高,所以老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类》时,老师以生活中的物质举例,创设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物质的分类有哪些,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法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多媒体教学,将所要讲解的化学知识点或者是化学实验步骤通过多媒体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在进行《观察钠金属在水中的变化》实验时,只通过教师依照课本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动态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中小组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相互交流能力的培养
相互交流能力是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倾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既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不同意见,这时就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交流的重要性或者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实践,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
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需要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努力。例如,在进行《制备氯气的实验》时,一个学生负责取浓盐酸,一个学生负责安装实验设备,一个学生负责称量实验品,这样学生之间相互分工协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热情;老师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相互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兴趣;持久品质;参与式教学;探究交流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养成学生自主活动的习惯,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探求交流的能力。”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逐渐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互助学习的生动局面。在此背景要求下,作为英语教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持久学习的品质。
一、“参与式教学”和“探究交流”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与式教学”和“探究交流”都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探究交流”有利于各类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根据新教材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在“参与式教学”中增加了实践操作和利用网络辅助自学;在“探究交流”中更加重视鼓励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们应该把参与式教学方法转变成学生内需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引导或提示,学生自觉在课内外去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作主体,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主动学习英语的品质。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持久学习英语的品质
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比较重视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研究,关注考试的知识点。而在学生学习成功体验、自信心树立、兴趣培养、主动性、独立性养成、学法研究、问题解决、创新思维与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关注研究很少。因而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或很难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人。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一教育教学原则成了最让教师头疼的问题之一。
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探索如何构建更为灵活的课堂结构模式,提高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开发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的“动力资源”、“情感资源”、“差异资源”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留守儿童内心世界。从各教学环节流程着手,探索学生学习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变化,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或很难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人的问题。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持久学习英语的品质。
三、研讨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兴趣和持久品质齐抓并进
要想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应从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入手,从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探讨如何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结构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想适应,使教学生动有效地展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益。探索课堂激励方法及学习评价,探索在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同教学环节与学习过程中渗透学生成就感及自信心的树立及持久学习品质的培养途径与方式。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挖掘和利用好,因材施教,将学生已经培养出来的兴趣转化为持久学习的品质。实现英语教学真正由“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转变,以及“讨论式学习小组”向“互助式学习小组”转变、为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信持久地继续学好英语铺平道路;探索英语学习小组的建立,及“学习小组长”的培养与使用;并最终实现把课外时间全部还给学生的理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
四、不断探索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巩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持久品质的养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课堂逐渐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分析;互动交流;课外拓展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最重要的方式,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初中阶段积累的词汇、语法、语言能力在高中阶段会是一个转型期。英语教师如何抓住语言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创新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迫于高考的升学压力,有比较大的心理包袱,在贯彻新课改理念时,还是抛不开传统的一些教学束缚,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忽视整体篇章的感悟,孤立学习词汇、语法
有些英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讲解生词,补充词汇,不厌其烦的分析语法,甚至还存在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新课改的宗旨,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和整体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再适当点拨,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忽视语言交流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语言环境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有些英语教师没有注意到,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形式过于单一,师生的交流的内容简单地停留在课本上。现在的高考阅读文章越来越灵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能力离不开阅读课堂教学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的语言交流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加强互动交流,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交流,如果没有交流,就会变成“哑巴英语”,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走进英语大课堂的重要机会,如果教师能在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课文的魅力,在交流中活跃课堂气氛,训练思维,就能大大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阅读课文“Fact and fantasy”时,为了让学生对一些“路程”的词汇有更深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交流,如“What’s the distance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What distance do you have to walk to school?你到学校要走多远的距离?”“I could see the bus coming in the distance.我看见公共汽车从远处开来了。”“What’s the distance from your home to the cinema?从你家到电影院有多远?”“His house i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the hospital.他家离医院只有几步路。”通过这些对话交流,既让学生用英语交流,又在对话中渗透英语词汇。当学生对在交流中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英语拓展对话,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将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
三、课外拓展,构建阅读大平台
入选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都是经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中外文化习俗、西方传统文化,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风土人情等,这些课文生动有趣,有助于打开高中生的视野,更好的了解世界。但是教材的篇幅有限,如果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必不可少,大纲也对高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有一个量性规定,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1.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随着高考试题的不断改革,英语高考试题直接出现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广泛课外阅读内容。每个高中生都希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结合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将课外时间合理规划。如寒暑假要完成多少阅读量,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系统地课外阅读。
2.细化课外阅读内容
当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课外延伸。
四、结束语
创新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咸修斌.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外语界,1999.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的学习主要侧重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我们应该通过这四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这才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关键。被动的学习是不可能有太好的效果,只有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能把英语学习提高的一个新的水平。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比学习英语知识本身更加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自学能力缺乏,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实,“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时代在不断进步,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是时代对包括初中生在内的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该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可以促进个人的素质提高以及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与能力,与时俱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不被淘汰。
二、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改变我们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要注意向学生讲解英语基本知识,还要注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使用的领域更加宽泛,英语的用途也越来越多,所以对英语的掌握显得愈发的重要。在英语学习中,英语词汇在不断的更新,因此我们只有学会主动学习英语和掌握基本技能,才能适应英语不断更新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本人觉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要提高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自己主动去听英语、看英语、学英语,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一新生对英语的好奇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做游戏、情景对话、多媒体等方式,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身临其境、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第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如何掌握单词与词汇、如何掌握句型、如何背诵英语课文、如何记好课堂笔记、如何复习功课等,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交流,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交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英语单词加上前缀、后缀如何变成另外一个单词,这样只用记住一个单词,就掌握了一组单词。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建立自主性学习合作小组,保证自主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借鉴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改进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同时继续发扬自己学习方法中的优点,取长补短,为自己掌握良好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搞好初中英语的教学,教师应该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创建一个英语交流的场所,如英语角,方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交流,为学生练习英语提供语言交流的环境。还可以举办英语才艺大赛,在才艺大赛上可以唱英语歌、用英语讲故事、用英语表演小品等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一 起始于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堂教学展现生物课堂的有效特色
初中学生对生命科学是充满好奇的,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每节课的生物知识均有自己的好奇心和很想知道的知识,对此我校生物老师充分抓住这点开展教学。具体操作是:第一步:让他们在预习和看书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体验来表达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第二步: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全组及全班交流;第三步:学生和老师围绕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开展讨论和教学。
例如七年级生物《研究生物的方法》中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我们的课堂设计是:首先是让学生观察和认识面包虫,让学生建立强烈的生物研究欲望。其次设计油、清水、花露水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供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最后,我们设计学生再次有目的地观察面包虫。
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沿着兴趣找方法、用方法。七年级初中生物《动物的行为》我们的设计:(1)学生首先就自己了解和知道的动物行为知识进行全班知识交流,交流解决动物行为的类型。(2)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生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不同动物行为的目的、动物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动物行为有无局限性等问题就得以提出。(3)围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解答,教师作点评;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突破了难点。(4)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的点评及知识的归纳呈现的是学生自主解决知识的重现,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成效的自豪感。这样的课堂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和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实现生物教育的有效目标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来解决知识问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围绕这样的理念有效的生物课堂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中学生看书、观察图片、视频等均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根据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学生自主学习以后往往有交流自己所获的欲望,通常老师怕学生的交流会不着边际,甚至收不回来,往往采用学生的看与老师讲结合在一起。殊不知,这样渐渐让学生失去对看书的兴趣,更失去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如果我们适应学生的心理,让其大胆地提问或在小组内交流,甚至到全班交流,就会起到以下的作用:(1)激发学生看书等自主学习的欲望;(2)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信息筛选、发现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知识交流、思想碰撞有利于对学生自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例如七年级生物《研究生物的方法》第三节和第四节课我们的课堂设计是:(1)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自主的小组合作查阅资料;观察相关内容,提取相关信息(科学家的故事和成就、科学家的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视频信息(响尾蛇的生活习性和捕食技巧等)。(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就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总结科学家成功的经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执著);得到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生物的方法,分享科学家成功的经验、更分享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3)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生物、认识生物、研究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有想法就有做法,在学生有科学研究欲望时,由小组合作运用实验法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实验、交流实验。(5)全班交流实验,生生互动完善各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对实验法的认识及应用。
三 定位于学生的学有所用,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或讨厌哪个学科的现象,除去一些特殊原因,比如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不够等以外,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学无所用,没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体会。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肯定是在学校、老师、家长的要求下不得不进行的,是“他律”,作为生本教育下的生物课堂就是要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具体表现在:(1)生物课堂中或课堂外充分组织学生应用自身所学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2)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具备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运用于生活更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3)在不断与实践相结合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实践操作型的21世纪社会急需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上三步就是让学生知道生物知识魅力无限;这种魅力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这种魅力自己也可以创造。例如八年级生物“微生物”我们教研组老师的教学设计是:(1)通过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调查让学生自主发现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神奇(自行对包子、馒头、苹果的发霉研究实验)。(2)学生在交流中根据自身掌握的生活经验结合相应微生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3)组织学生实施应用知识(酿制葡萄酒、自制酸奶、自制泡菜、自制豆腐乳等),感受微生物的魅力。(4)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应用知识获取的成果(请同学、老师、家长品酒、喝奶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和驾驭知识的自豪感。
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不断学习,不断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小问题的热情。通过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乐趣,学生形成一种学必有所用,用必有所获的良性发展,形成了对知识的渴望,这对教学知识很有帮助。
总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有效生物课堂应该体现教学围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三个层面上,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挖取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切合点而用于生物课堂,最终培养会学习知识、能初步应用知识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关键词:思考习惯;问题教学;问题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问题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教学效率是否提升。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顾着“传道授业”,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切身需求,导致课堂沉闷,学习被动,高耗低效。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一言堂”的教学,只会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其依赖成性,不能独立思考。倘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适当地进行,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地提问,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问题教学的注意事项
1.所提问题,需具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要目的明确,既要紧扣教学主题,又是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且经过深思熟虑的。
2.所提问题,需具有启发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和诱导作用的,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认知、领悟,进而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所提问题,需具有层次性
为鲜活语文课堂,正视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积极性,呼吁全体参与,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设置层次性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办法
1.激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强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共同特征,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与自己未知或者不熟悉的外界事物的强烈探究欲望。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学生自主产生了探究欲望,那么他们就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学习的愿望
1.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对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需实现的愿望,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容易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探究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海市蜃楼”的景象,难得一见的自然幻景,不仅让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想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愿望。
2.通过直观实验现象创设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唤起学生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二力平衡的知识前,笔者利用小刀和铅笔做了个小实验:将小刀插入铅笔适当的位置后,铅笔可以直立于手指上而不会倒。这个现象让学生惊叹不已。“这是什么原因?”给学生提供了“动脑想”的机会。接着,我又拿出了一个空酒瓶和一把伞,让学生利用这把伞把这个酒瓶支持在铁架台上。要求一出,学生跃跃欲试,给学生提供了“动口说”的机会。有的立刻小组讨论了起来,这样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做”的机会。学生兴趣高涨,探究的气氛也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二、精心设计探究环节和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探究环节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在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可以着重在“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收集数据”等探究环节中来进行。例如,在《声音》部分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如何提出问题的能力;《物态变化》、《光现象》着重培养学生如何观察现象、收集数据等能力;而到初二下学期或初三时,可着重于培养学生在探究中的“研究方法”“数据的分析与归纳”等能力的培养。如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等,都可着重这些方面的培养。
2.探究内容,难度适宜
在探究内容的设计上,应遵循难度适当的原则。提出的探究问题不应离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太远,而应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觉得具有挑战性;又能“跳一跳,够得着”,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保持。
三、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托兰斯认为,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因此,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过程中应注重对探究氛围的营造。
1.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让学生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随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无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考虑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对回答错误或通过探究得出错误结论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他们发生错误的原因。应该允许学生再思考再实践,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开放的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交际能力 口语教学 提高
一、引言
交际能力是个语言学术语,它是针对语言能力而言的。语言能力通常是指语言规则内在化的体系,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而交际能力的概念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运用,说通俗点就是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交流、交谈、会话、讨论和发言。由此可见,如何优化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原因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甚至对用英语表达产生了惧怕感。一些学生笔试成绩虽好,却不具备日常英语会话交流的能力。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仍不能用完整的句子清楚地表达思想,表达中语言不符合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习惯,语法结构混乱,用词不当,使听者难以理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低的原因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
客观上,学生缺乏练习的机会及语言环境。学生操练口语的主战场在英语课和外教课上。然而中外教师在英语课上的主要侧重点还是放在阅读、写作、语法和听力上。平时在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几乎不用英语,与外国人的对话机会更是甚少。大班化的英语教学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严重制约了学生操练口语。此外,教师自身的语言条件,又对一定情景下灵活多样的语言交流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各种英语测试对口语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这对教师的口语水平也有所影响。教师是学生操练口语的“教练”,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主观上,师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其一。应试教育使得师生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做题技巧上,即使平时教师要求学生间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要求也往往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其二,很多学生对英语产生了语言焦虑。由于词汇量少,听力差,而又缺乏训练,既听不懂别人的意思,也无法准确、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又缺乏信心,因此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另外,中国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内敛,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愿意与陌生人进行交流。这些都制约了他们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1.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的动机与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动机与兴趣,才能与教师的教学产生互动与火花。教学中可以采取讲故事、短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多样化的课内教学方法与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并给予相应的刺激与鼓励。学生在交际和应用英语阶段常常出错,出错――不意识错误――出错――意识错误――出错――自我纠正错误,是学习英语的必经之路。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耐心倾听他们“支离破碎”的英语并给予理解。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交流看法,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 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与积累
英语口语的形成必须首先有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与积累,因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只有在大脑中贮存足够多的语言材料,才能在使用时灵活调取。独立地进行任何能力的训练是事倍功半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综合体现,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为转换。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强化听力和阅读等训练,加大语言的输入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创造英语交际的环境与氛围
言语交际能力要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英文的报纸、杂志、网页、录音、歌曲、电影等教学辅助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操练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和机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们在真实的情景环境中灵活地交际,包括朗读、翻译、发言、对话、讨论与表演等。同时,注重课外英语氛围的造就,将单纯应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投入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教学方式。
4. 培养学生独立完整的表达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有时在学生发生表达障碍的时候,如果马上提供帮助,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独立完整地表达。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学生在练习时要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清晰、流畅、达意。学生学习口语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机械训练开始,过渡到半机械训练,最后达到自由交际的目的。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能用简单而基本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思维要清楚,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经常练习对日常生活中一事一物的叙说,以提高自己说话成段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学习一种语言,需要在大脑中建立这种语言的意识,用这种语言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转换成外文。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的干扰,培养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应表现为清晰、流畅和达意。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正是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英语口语并非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与社会文化生活揉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表现。学生要了解英美文化以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结语
我们进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即表达思想、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口语作为交际的首要形式,在教学当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口语教学与言语交际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实用型英语人才的培育与造就。
参考文献:
[1]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