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物理课件

高一物理课件

时间:2023-05-29 17:5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物理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物理课件

第1篇

**,男,1970年4月生。1993年7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从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XX一中任教物理,教龄10年,其中任班主任8年,任备课组长3年(200*年开始)。本人于*年11月经佛山市中小学教师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被评定为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到现在已经5年,具备了申报中学高级教师的条件,现申报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资格。

我热爱祖国,拥护*的领导,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教育法规,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在XX一中十年,绝对服从学校的安排,团结同事,勤恳工作,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求功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热爱学生,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第一要任。

任中学物理一级教师以来,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业务上不断上进,积极学习,取得了很好教学成绩,200*,200*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0*—200*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认为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做好教学工作,上好自己所担任的课程,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因此,在这方面我对自己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要上好课,就要有扎实的功底。我能很好地掌握物理专业知识和教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教材。我已完成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循环,教过三届毕业班,因此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已经十熟悉,不管是各个年级知识的重点难点,还是各类各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十分清楚,做到胸有成竹,而且在教学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而我在教不同年级不同考类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教方法和措施,总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为目的。1、高一级学生对物理科是最“害怕”,原因是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有较大台阶,难度一下了变得特别大,多数学生都觉得高中物理“难”这种心理。因此,消除学生这种心理是使他们学好物理的前提,我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初中学习物理情况,结合高中物理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入手,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物理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渐渐地喜欢上物理课,喜欢我这个物理教师,这为学生学好物理,我上好物理打下基础。实践证明,我的做法是成功的,本人所教的班的物理成绩不管是测验还是考试,在年级中都是最好的。到高二分专业班的时候,我所教的班报考物理人数是最多的,这说明我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学习特点,搞好课堂气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高兴趣,消除学生学习台阶和学习困难的做法是成功的。2、任现职以来,教过两届高二,包括物理专业班和文科班。对文科班,物理要求不太高,只有会考水平,但文科生的物理基础一般不好,为此,我充分钻研教材,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出发,让学生明白内容的重点,不求快,以对知识的过关为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生都喜欢我的课,所以他们都能达到要求。对物理专业班,由于他们高考所选考的X科就是物理,因此要求就要高出许多。但高二还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我强调:重基础。当然,在掌握基础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能力,毕竟,他们高三还要面对高考。99年高二全省会考时,我所教的物理班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50%,所教文科班的及格率为98%,优秀率也达到25%。事实上,高二是高中阶段的过渡期,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散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3、高三学生面对的是高考,高考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所以考试是能力的考试。任现职以来,我教过两届高三,2000年和今年。作为教师,我深知教高三的责任重大,所以我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首先自己要过关。教高三时,我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研究历年来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对高考的难度心中有数。同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施平,因材施教。对高考复习,我一样强调基础,因为没有好的基础就根本谈不上能力。同时,不断地鼓励学生,因为我们这层次的学校学生生源不是太好,而重点中学报考物理的学生特别多,比我们差的学校报考物理的又特别少,因此,我们的物理考生处于不利的位置。所以,在精神和行动上都要鼓励。同时,要学生避免做太难的题目。在教学上,我特别注重问题的归纳,方法的归纳,做到条理清楚。采用“版块”式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对不同部分知识作总结。教这两届高三同时还教了非物理班的综合科中的物理课,我一样注重鼓励,注重基础。今年我所教的物理班的物理高考成绩平均分为534分,比上一年同层次的班高出10多分,创新了学校新的物理成绩纪录。得到了学校的肯定。虽然我们的物理考生处于不太好的位置,但作为教师的我,还是信心十足,加上没日没夜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出乎大家意料的好成绩。

作为教师,我有吃苦精神,努力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努力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从这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

在教学研究方面,我也做了大量工作,参与过很多教改活动,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1、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课堂教学。自从学校每间课室都装了电教平台之后,我就尽量用电脑上课,这样不但增加了容量,把一些难以表达的抽象的内容同电脑模拟出,很好地突破了难点。而且,电教课件充分利用声光并茂的特点,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我抽出了大量时间来钻研,开发制作了很多物理课件,并被其他老师引用。在200*年5月学校电教教学开放日当天,我还上了一节“电场中的导体”,得到了很多来自各地的同行的认可。2、从200*年开始,本人开始承担学校的一个教研课题“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主持人。并做做了教学试验,也收到一些效果,写出相关文章〈〈班内分层教学的初步尝试〉〉。3、自从2000年当物理备课组长以后,坚持每周定期备课,组织教研活动,使所在年级的物理教学上了新台阶,同时,在备课组集体活动中使青年教师得到很好的学习,从而迅速进步,如陈尚平老师。备课组活动做到有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发挥团体力量,是有效地提高科目教学质量的方法。2000年获得“优秀备课组”称号。今年高三物理高考成绩平均分为518分,超过我校历史最高水平18分。4、在高考研究方面,我积极主动地参阅各种资料,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部,明确考试方向,熟悉历年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人家都说,带过高三的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此话不假。我在10年间教过了三届高三,其中任现职这5年就教了两届,经过教高三的训练,使我对学生,教材,考试都有很好的把握,使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5、每年都撰写一些文章。如〈〈初中物理与高一物理教学衔接初探〉〉,获佛山市论文一等奖,并发表。

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做学生的朋友,努力使我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人,先成人后成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所以,平时我特别乐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变化,有机会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当学生有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当发现学生情绪发生变化,及时找他谈心。由于我比较容易与学生相处,所以学生都喜欢与我交流,无形中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我的经验是:要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敬佩你,喜欢你是非常重要的。我当了8年的班主任,其中任现职以来5年连续当班主任。我治班的理念是:有严谨作风,良好的班风,活泼团结向上,有活力,成绩出众。由于方法得当,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所以所带班每学期都能拿到多月份的文明班、优秀班集体等称号。而且学习成绩良好,如1999年高二时我所带的高二(9)班在5科全省毕业会考中,全班所有同学都通过,是当年唯一一个全部通过的班,令同事信服,得到学校的嘉奖。今年所带的高三(11)班在高考中成绩出众,所考5科中,平均分有2科排全级第一,三科排第二,共44人上本科线,全部考上大专以上。为学校今年高考成绩大幅上升作出了最大的贡献。所有数字都可以说明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卓有成效的。在200*和200*年两度获得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

任现职以来,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我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佛山教育学院开设的所有相关科目我都报名参加,并考核合格,达到上级规定的学习课时数。同时积极学习电脑应用知识,掌握常用的应用软件,并能自主开发制作课件。于200*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试,200*年通过了中级考试,而且成绩优秀。对所学的电脑知识加以应用,平时经常制作CAI课件,并制作了自己个人的主页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更快地成长,如培养过陈尚平老师,他现在也当了备课组长。

任现职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这只代表过去。不管本次申报高级教师资格是否如愿,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勤恳工作,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而努力;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为完美自己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当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

第2篇

摘 要:高一物理有不少重点和难点知识,许多老师会选择重复操练或多讲解几次作为巩固。但往往效率低下,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走下坡路。在常规做法中学生的许多智能也无法有效的被挖掘和培养。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一些活动探究来突破高一物理的难点。我们借助活动探究来弥补传统物理课堂的不足,激发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关键字:活动探究;多元智能;高一物理难点;物理情境

一、提出问题

在高一物理中,会有许多难点知识出现,许多老师会选择题海战术或者重复灌输的做法,但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许多课堂的教学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课程仍然局限在教室内开展,物理课也是如此。更多时候,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物理情景或生活实例,“纸上得来终觉浅”。 如果错过了最佳体验时机,效果就会差很多。虽然,有时也有实验或者课件视频,但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或只是平面的观察。学习的生成性不高,也很难有拓展性可言。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开放式”平台存在,让学生走出教室,拓展知识,认知社会!

再者,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尽相同,某些学生擅长言语,即语言智能;有些擅长逻辑,既数理智能;而有些则擅长视觉、空间关系或自我反省智能或自然观查智能等其他智能。我们目前的课堂无法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智能。这就导致课堂的活跃分子集中在几位同学上,长期下去打击了有其他智能特长的同学,有失教学的公平性。这也迫切需要开设课外活动来弥补这一漏洞,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借助学校活动探究的平台,开发一种新型的物理活动模式。从而,学生可以走出教室,亲身体验课堂中的一些物理情景,体会生活实例。同时,也为了帮助不同智能特长的学生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产生更多的物理学习热情。

1.该活动开发的基本步骤:

(1)提出课题(2)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3)活动开发的情景分析、资源评估及前期准备工作(4)活动探究的开发实施(5)学生学业成绩评价(6)活动探究的实施评价和调整

2.活动的组织模式

学校每周二、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作为高一、高二年级的全部活动探究的设置时间。每门校本课程根据开班的总人数平均向每个班投放,如开班人数为100人,一个年级目前是14个班,则每个班平均分到的人数为7人,学生自愿报名,最后根据报名人数作一定的微调。每个班所有人都必须参加校本课程,原来的教室和班级将全部打乱。每个班的教室作为新的校本课程的活动场所,其他场所可以是实验室、图书馆、电脑房、操场、报告厅甚至是校外。

活动的探究也在这样的机制下开展的,活动的探究可以选择一个场地作为基地,通常是实验室或者操场。更多的活动场所是随课题的开展而变化的。

初步的流程安排是:

(1)成立小组:针对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的可以通过活动探究而设立若干小组。

(2)分工合作:

(3)开展的途径和支持:①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②网络查询、书籍考证

③实地考查和访问

(4)评价:①自评(组内)

②互评(组内)

③其他小组评价

④教师评价

二、实践研究

(一)探究内容的分类

1.对高一物理概念进行活动探究,为明确概念,对概念加以辨析。

案例一: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探究

伽利略在研究中分析了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而是由空气阻力影响引起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一小组设计这样一个方案.

不同石块从5层楼高空下落,测其下落的时间。

实施过程:

a组:一个同学在5楼窗口同时放下2个轻重不同的石块,一个重约10克,一个重约20克。楼下的同学用秒表计时,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多做几次,石块从横竖不同角度下落,发现结果均差不多。

b组:对上述条件进行改变,一石块上绑上塑料泡沫板,总质量仍不超过20克,另一个石块保持不变,重约20克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别明显。

石块 平均时间/s 高度

约10克 2.13 5楼窗口

约20克 2.07 5楼窗口

绑上塑料泡沫板共重约20克 3.45 5楼窗口

由此分析下落快慢的确与空气阻力有关。

为了使这个探究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共同商议下对此探究进行了拓展。

拓展:把一鸡蛋用自备材料的处理下,从高空下落(5层楼),要求:

①包装+蛋不超多100克。②保证蛋落地后不碎,若破了即失败。③以时间最长为佳,总质量最少为佳。

组内进行了制作:

方案1 :直接用旧报纸包裹,报纸旧后比较柔软,包裹性好,下落时阻力较大,但要保证鸡蛋不破,包了多层报纸。

方案2:用线包住蛋,外面用纸盒包裹,并把蛋用绳子进行架在纸盒中央。

方案3:用塑料空气膜包裹,外面再用旧报纸包裹。

结果方案2试验时,蛋破了,成绩最佳的是3号方案。从验证到拓展的过程中看,都有这样一个流程:即设计方案、寻找材料和设备、动手制作并探究、记录并总结、最后反思。

分析与总结:由于概念类型的探究本身难以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所以这个案例设计的有点简单,但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能亲身去感受影响下落快慢的因素,这已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给学生这种活动平台,学生根本不会去探究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活动探究的实施,有些概念被学生掌握也只是个表象。探究活动比死记硬背肯定要有用的多,也要快乐的多。很多时候,在轻轻松松中就学好了物理,就突破了一些物理的难点知识。

高空落蛋是这种类型的探究的拓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从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快乐,甚至能跳出书本这个框框,用到了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种充满挑战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2.对物理规律进行活动探究,从实际模拟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二 抛体运动的规律探究

斜抛运动从物理规律中可以通过分解得到: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是竖直上抛运动。一个学生对斜抛进行推导后得到:

竖直向上的分速度:vy=vosinθ

竖直向上的分运动的时间:t= vosinθ/g

竖直向下的分运动的时间:t= vosinθ/g

所以,总时间为:t总=2t=2 vosinθ/g

水平的分速度为:vx= vocosθ

水平的位移:x= vocosθ*t=vocosθ*2vosinθ/g=(2sinθcosθ)vo^2/g=sin(2θ)vo^2/g

所以,当θ=450射程最远。

同时,y=vyt-gt^2/2 y=(x/tanθ)-gx^2/2 (vocosθ) ^2,是一条抛物线的轨迹。

研究思路:当时有小组表示可以通过标枪的运动来验证,但标枪本身长度过长,虽然可以观察到这种曲线的轨迹,但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后来就选择了水火箭。

小组内部分同学查阅到水火箭的资料:

水火箭: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发射。是利用水和空气的质量之比(水的质量是空气的816倍),压力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加速度、惯性滑翔在空中飞行,像导弹一样有一个飞行轨迹,最后达到一定高度,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降落的火箭模型。

发射原理:用橡皮塞紧的瓶子,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把气体打入密闭的容器内,使得容器内空气的气压增大,当超过橡皮塞与瓶口接合的最大程度时,瓶口与橡皮塞自由脱离,箭内水向后喷出,获得反作用力射出.水火箭和火箭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推进的媒介由高温空气变成水而已。在发射水火箭前会灌入空气达一定压力,由於高压会自然向低压流去,故在喷嘴被打开时,空气自然向喷嘴流去,但由于水挡在前方,故水会被空气推出火箭,而火箭也藉此获得向前的速度。

制作:一个可乐瓶装上一定的水,塞上橡皮塞,橡皮塞中间穿过一个气门芯。在瓶底再套上一个被截掉了底部的可乐瓶,中间黏上3片裁下来的塑料片,做成尾翼。

实施:在往气门芯不断打气后,气压增加,橡皮塞被弹出,水会喷出来,水的持续喷出成为水火箭的反冲力。结果发现,水火箭朝不同角度飞出去,路线的远近会不同。理论上是45度最远,实际是大约是50度左右,查阅资料后发现是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探究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装水量,也会导致水火箭的射程有差别,但轨迹几乎都是一条抛物线。同学们询问老师和资料考证以后,知道装水量会决定水火箭出射时的初速度。

反思:在此类案例中,要求各成员分工合作,各自发挥特长,从理论推导到最终设备制作完成,都体现了各成员的辛勤劳动。通过该类型的探究,全体学生在制作和探究过程中,不经意间就掌握了规律的特点。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在潜移默化中熟练了规律,这比在不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重复推导规律要好很多。这样对基础差的同学就有一种帮带作用;对于基础好而实践能力弱的同学也有一种促动作用,在制作过程中,也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3.对习题进行活动探究,可以看清题型的变化和条件,做到立体式的读题。

案例三 制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演示仪

圆周运动中常见的两类题型:

习题1.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柱形转筒,绕其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体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要使小物体不下落,圆筒转动的角速度至少为( )

A. B.

C. D.

解:要使物体不下落,则摩擦力需要与重力平衡,也可以看成物体和转筒是粘连的,N=mrω2 (N为水平弹力)

fmax=μN 重力与摩擦力恰好平衡时:mg=μN= mrω2 得到ω=

习题2.在光滑的圆锥漏斗的内壁,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在不同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速率大于小球B的速率

B.小球A的速率小于小球B的速率

C.小球A对漏斗壁的压力大于小球B对漏斗壁的压力

D.小球A的转动周期小于小球B的转动周期

错误分析:很多学生的错误是受第一题的思维定势,误认为:ωA=ωB=ω筒

正解;两者受力情况一样,但与容器的角速度不等。

研究思路:

1.先选用较为粗糙的两个物体,在匀速圆周的容器内进行演示,如图所示,物体与容器可以一起相对静止的转,甚至可以到竖直面C上转。

第3篇

幼师生物理教学多媒体课件一、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可行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来随之而来,多媒体教学已然进入各个学校,学校建立起了校园网络,这都为实现计算机教学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从计算机软件来看,日益增多并逐步趋向于简单的工具软件使得教师制作课件成为流行,像flash、word等,这些具有声音、图像、文字的课件,能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构建知识模式,从感知去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图文并茂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和掌握规律。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优势

(一)抽象变具体

多媒体课件是集声音,图画、文字和视频于一身的课件,通过动态的课件教学,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可见的东西。在幼师生的物理教学,运用大量的动画,不仅有利于将物理原理、实验过程以及一些运动规律展现得更具体,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枯燥讲解原理的不足,与此同时,动画和视频的运用,也有助于提升幼师生的艺术技能。

(二)逼真地展现

物理学科是一门有实验得到理论的学科,物理现象有些是肉眼无法观察的,通常需要借助仪器,但特殊的一些物理现象,仪器也无法观察得到,这时多媒体课件就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微机模拟,就能将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逼真的还原给幼师生。例如,物理中的导体导电、碰撞之后的物体形变以及核裂变等,借助微机模拟,将更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可控性较强

物理实验时间有长有短,我们无法改变物理现象的进程,但由于物理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传统物理教学无法进行一些探究时间长的实验,随着多媒体微机模拟的出现,教师可以人为的加快或者放慢实验的进程,避免了浪费等待实验现象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反复播放物理实验过程,加深幼师生的印象,通过暂停帮助幼师生具体分析现象,寻找实验规律。此外,微机模拟实验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如天气原因、仪器设备以及安全因素的影响,而微机模拟则无需考虑外界的影响因素,可以进行多次的演示。还可以随时改变实验条件,通过不同的现象找出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变静为动

传统的物理教学无法展示许多动态的过程,只能用静止的图画来讲解,如追击问题,碰撞反冲爆炸问题,这些单凭学生自己去想象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幼师生遇到复杂问题无法解答的原因。通过微机模拟,使幼师生能够直观感知物体运动的过程,从而在头脑中建构正确的物理模型。

(五)快速处理数据

物理实验与数据是密不可分的,实验是为了测量数据,得到数据是为了寻找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传统的收集和计算数据方法不仅麻烦还存在不准确的因素,现今利用多媒体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快速得到结果,这样就能节省时间,使教师能够将分析数据作为重心,帮助幼师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物理规律得出的过程,对物理公式的记忆更为深刻。

(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信息时代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物理教学,能够从听觉、视觉和感知等方面给学生传递物理知识相关实验证明:当某一知识结合图画信息和视频信息进行传授,学生同时进行视听的感知活动,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在物理多媒体课件中合理的加入一些图画或动画等,做到图文并茂,把知识和图画结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链式反应中,将静态的转化为动态,再加上声像资料,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

三、使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强的特点,它通过形象、声音、色彩、图像的传播来进行教学,这种手段正在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物理教学辅助手段。对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优化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以及强化物理教学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原则上教师仍然主导课堂

多媒体的运用,虽然方便了教师对于幼师生的物理教学,但教师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课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需要利用软件制作合适的课件,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确定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方法,并对多媒体的使用占据主动权,不能让课件控制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制作课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需求,选择教学软件,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包装,并利用吸引人的教学方法开展幼师生物理教学,二是在课件演示时,是否要反复播放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决定三是教学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在多媒体课件讲解时,要依据进度进行取舍,四是不能直接的点开每一张课件,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不然就无法发挥多媒体课件运用的优势。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互补

影响幼师生物理教学质量的因素不仅仅是多媒体,还有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应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物理教学的策略,即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选择较为适合进行借鉴,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最优的组合获得最好的效果,模拟演示与真实的具有不同特征,教学中除了模拟实验,还要配合实物实验,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分析实验数据,进而给予实验指导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实际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提升幼师生物理教学的效率。

计算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好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有活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制作课件,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件使用的方法,避免课件过于华丽而内容空洞的情况,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教学内容,而不仅仅只是以课件取代黑板,减轻自己的压力,而是应该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四、结语

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运用于幼师生物理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据题选媒体,量体选型,将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完成物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有福.谈多媒体课件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技巧[J].赤子,2014,(08).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古板,教学创新理念有待加强。

部分高中物理教师从事教学多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多少年就是用这一套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式过于古板,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在教学内容中增添新的东西的意识,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本身就没有具备创新教学理念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只是一些书本上的“死知识”,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学生就无法应对。由此可以看出,这对于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物理知识十分不利。

1.2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于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十分“细致”,把重要的、不重要的知识都讲得面面俱到,生怕少讲一点知识。这样一来造成两个后果,第一,课堂时间十分有限,面面俱到的讲解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导致“付出多、回报少”的情况出现。第二,若将知识讲解得过于面面俱到,学生无法判别重点,在一节课中学生的精力不可能一直都十分集中,因而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的情况。

1.3教师在上课时过于注重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原本目的。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因此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在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有些高中物理教师过盲目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物理课上从始至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知识点,整个过程走马观花,学生对一些重点内容的理解似是而非,同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了解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情况如何,学生处于单方面的被动接受状态,因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真实发挥出来。

2.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2.1教师通过不断进修与学习,使自身的教育理念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要想使课堂变得高效而又富有活力,首先自身就要具备不断学习和进取的意识。高中物理教师要有一颗谦卑的心,通过观摩优秀高中物理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自身进行课堂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逐步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2.2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详略得当,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物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想单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将物理知识讲解得面面俱到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只有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用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变得更高效而有趣。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高一教材中“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事通过分析教学内容,从而确定重点问题。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联系的桥梁,也正因为如此,它是高一物理知识中比较难懂的概念,所以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就是“对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在初步引入加速度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火车进站、公共汽车启动、骑自行车加速运动这三个场景讨论哪个物理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这样的情境引入。随后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理解。通过创设情境及亲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学生不仅会产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对重点问题的理解会加深许多。

2.3适时适当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物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具有新奇、便捷、直观等优点,若能在课堂中适时适当地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物理教学,必然会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出贡献。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幻灯片、音频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稍纵即逝的,学生难以瞬间捕捉到物体下落时变速的具体特征,若使用多媒体就能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FLASH软件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模拟,将物体下落的过程进行延缓处理,从而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具体特征。这样直观的形式更能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奥妙之处,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激发也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高中物理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科,学好物理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式古板、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它,从而让学生更富有成效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玉琢.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课程 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45-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呢?本人认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利用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良好的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及,很多中学配备了微机室、专用多媒体教室,建立电教中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打下了硬件基础。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摆在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谈谈自己的感触。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正如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资源,但有些却在千万里之外,学生不可能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信息技术可以助一臂之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力手段,不论是课堂教学中的课件展示,还是利用课程辅助学习软件进行人机对话,或是在物理实验中借助“仿真物理实验室”来完成一些现实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等,这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并延伸到课外,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气体性质这一章节中,通过电脑模拟演示一些在教室里难以一时完成的生活现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马路上的一辆自行车突然爆了胎;装了热水的保温瓶如果拧的很紧,等一会儿就很难打开瓶盖等),通过电脑的演示,使这些现象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

2.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然规律,激发其兴趣。

例如,高一物理《查理定律》,这一堂课是以dis系统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实例。首先在这之前学生们都基本上具有了使用dis系统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实验室给学生准备了烧杯、小密闭的烧瓶、热水、冰块、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计算机。先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在烧杯中放一些热水,把密闭的烧瓶放在烧杯中,用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出烧瓶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同时把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然后在烧杯中不断地放入冰块,测出随着温度降低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最后通过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学生自己可以总结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其温度和压强的关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其求知的欲望。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模拟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多媒体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即用16匹马来拉球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的演示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转贴于中国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而教学情景的创设是重要的一环。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信息的普及,课堂信息量较过去有量和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对知识的形象、规范、科学的展示等刺激了学生的大脑皮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大量整合,对展示与练习的快速呈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许多过去只靠板书呈现的东西现在只需一键下去,就呈现出来,过去靠大量词汇描述的事例和现象现在通过声和色的立体呈现就可让学生熟记于心。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只需老师稍加引导就可高效自主的学习。中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一方面改变了教与学的环境,通过情境创设和网络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有趣的和有成就感的活动,注重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知识的呈现方式由单媒体变为多媒体;知识的获取方式由单一性变为网络化;知识的掌握方式由局部刺激变为多元刺激,这些改变会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主动学习优于被动学习;多媒体学习优于单媒体学习;网络化学习优于单一性学习。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环境学习,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同时也培养了理解学术观念、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比较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网络学习方式,它不排斥教材中的知识,教师选择的课题或学生自拟的课题都是以教材中的知识为生长点,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环境保护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通过这些渠道,学生会了解到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目前的几种主要危及人类的污染问题以及污染现状,从而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班级校友录等,甚至可以用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转贴于中国

三、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与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中国

1.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想证实汤姆逊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逊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著名物理实验,高中物理课本是以文字和插图形式描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因为是静态的,比较抽象、枯燥,不易被学生所接受,利用几何画板或flash制作成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观察“α粒子散射实验”。教师只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建立起“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种观念的建立和理解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物理情景认真反复地观察,主动思考来实现的,是一种直觉。

2.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中,由于实验中的小球在空中运动太快,学生看不清,教师通过先做实验,学生观察,再看电脑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轨迹图像的课件,借此演示平抛小球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就显得轻松容易了。可见,课件的制作,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详细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旧知识的“温故”和对新知识的“知新”,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仿真实验室和营造理想化状态下的实验环境

在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因此有许多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提出了较多的限制;另一方面有的物理实验会在空间、时间和器材等方面受到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就能解决上述问题,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来探究物理实验,与我们在物理实验室使用真实器材做实验完全一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实验,进行数据读取、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果等。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教学中,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若用课本上的表述,学生很难理解,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速度的原因?学生可以想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开始用动画来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过程,由于这个实验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将现实中无法完成的“理想实验”得以实现。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并不是都有必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从实效性的角度出发,应选择教材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教学评价中的热点内容,用常规教学法不容易讲清楚的内容、其它媒体难于代替的内容等。如物质微观结构、工业生产的流程、危险性的实验、变化速度太快或太慢的过程(如爆炸、煤和石油的形成)、成本很高的实验。

第6篇

论文摘要: 混合式学习理念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既体现教育的人本化,又突出信息时代的特征。作者从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等方面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混合式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1.混合式学习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一件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起来。E-Learning在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它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缺乏教师深度参与,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E-Learning,效果令人感到沮丧,人们逐渐体会到它不尽人意之处。2002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E-Learning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能改变课堂教学目的和功能”等观点。显然,怎样体现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和研究方法、人格影响的渗透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

2.混合式学习理念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要合理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方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诞生的Blended Learning,其学习过程吻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理论,体现教师面授和在线学习的完美结合,既展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对教育技术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究其实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在师生二元论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既强调学习伙伴间的协同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倡导学习者知识的自我建构。从其内涵看,混合式学习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当然,各种元素不是随意地混合,关键是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资源,如何把各种学习资源有机整合,达到1+1>2的效果。

3.混合式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面对面学习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线学习是对面对面学习的补充。物理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对混合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

3.1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

回顾教育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前,以中国“师道尊严”为代表“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如何教”而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90年代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两者都过于偏颇,让教与学不能和谐统一。混合式学习理念提倡把“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两种观点有机混合,既不侧重“教师中心”,又不夸大“学生中心”,而是既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师在混合式学习中,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参与网络讨论、控制教学过程,保障学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协作交流,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3.2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学习要求在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黑板板书与多媒体CAI课件相结合,恰当引入EDA技术等辅助的教学方法,将黑板的板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虽是低结构化的,但能便利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复杂的图形或波形用动画的形式在投影上显示出来,能弥补黑板板书单调且浪费时间的弊端。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直观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讲清楚,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物理仿真实验设计。另外,必要的黑板板书,可避免过多的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防止学生因长时间“电灌”而“疲劳”。

3.3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教师以板书、肢体语言、教学语言和个人魅力等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在师生双边活动、信息交流中占有优势,而在线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约束,自主性和人机互动性强,有些教学内容要在教师面授方式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而有些内容通过网络教学方能提高学习效率。

譬如,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编排了“超重和失重”内容,传统讲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学生往往对超重与失重的内涵似懂非懂,更无法亲身体验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上的优势,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体验物理的探究过程,用探究的方法研究“超重和失重”。同时,设计了一定量的学生活动与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探讨结论。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根据信息技术平台互动的特点,设计知识自评和在线交流网页,实现“人机对话”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4.结语

混合式学习理念把“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当结合起来,吸取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建构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平台,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便教师监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顺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保证传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便于学生对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健康情感的培养,能够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物理学习 衔接 教学方法改革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是学生形成物理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时期,是为继续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奠定重要的基础的重要过程。学生跨入高中阶段后,学习也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虽然觉得一听就懂,但是一做就错,而且一过就忘,甚至一考就差。因此,初高中物理教师要切实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无论在哪个学段的学习都能得心应手。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有效衔接的问题

中学物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高中学生在开始高中物理学习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后续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学习有很多的变化,知识容量大,难度增大,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笔者认为,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问题主要有医学两个方面。

1.初高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差异

与初中物理学习相比,高中物理的知识容量大,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性强,加大了学习的难度。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形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经常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此外,初中物理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物理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基础,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说,在初中物理《什么是力》的学习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后可能做什么运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初中物理课本中不作要求,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对于初中生来讲,课本上多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如果学习时只是机械地去重复、记忆,那么考试也只是一种默写,到高中后一般不能适应。初中教师受知识面和水平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高中教学衔接的认识,没有重视知识的渗透和方法的引导,对某些知识和方法过分强化,使学生的学习在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太重,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再一个,有的高中教师对不同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不同学生、男女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快慢程序等因素考虑不足,在平时布置的作业、练习题以及考试题的难度提得太高,以至于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失败”太多,没有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厌学。

二、如何应对初高中物理学习有效衔接的思考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与学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渡过物理学习的难关,这是初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的任务之一,也对初高中物理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好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是顺利开展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基础。

1.初中教师要适当渗透,高中教师要放慢进度

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关键,也是基础。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适当渗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向高中的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教师要在高一开始时对高中物理的学习适当降低能力要求,以让学生在新的学习开始有思想准备,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相应的能力,逐渐将能力培养到可适应高中学习的程度。也就是说,初中适当渗透、高中降低要求,在初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感觉跨度太大。比如说,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最基础的部分是高一的力学部分。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力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渗透高中物理学习的方式。而高中教师须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提倡探究实验,结合物理实例开展教学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特色,高中新课程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是以纲要的形式出现,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与必修、选修并列的三个内容标准之一。可以说占了高中物理要求的三分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感到学起来会很困难,不容易想象。因此,在初中阶段,就要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采用直观法,多做一些实验,多联系一些实例,便于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而学习兴趣则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并且在学习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应对初高中物理衔接上,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为克服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困难增添动力。一个有趣的实验,一次成功的探索,一段精彩的介绍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师可在高一物理的引言或绪论课,介绍物理学的一些伟大的成就和当前的一些热点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来向学生揭示物理学的内在规律。

4.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学好物理不仅靠学生的不懈努力,更要靠教师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发挥运用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方式掌握阅读教材、听课做笔记、课后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并且在课外通过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召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在每节新课之前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搞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初中教师要想办法,高中教师也要想办法,要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武喜林.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上),2013年04期.

[2] 何永林.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