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寒鸦少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唯一
3、冷眸
4、一如既往的固执
5、废物
6、陌年微凉
7、轻语
8、華燈初上
9、温柔°
10、很久很旧
11、Alone°苏辞ご
12、你别来我无恙
13、嘿嘿嘿
14、南街旧人
15、智障
16、独闯女儿国
17、月落星辰
19、瑾颜
20、簡單陪絆
21、清染
22、钢铁男神
23、腻碍
24、萿詘騎壵颩範
25、恋恋风尘.
26、少女秘密
27、娇吟.
28、嘴边的樱桃汁
关键词:卡夫卡;村上春树;隐喻;战争;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52-01
《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力作,被评为其代表作之一。然而,曲折晦涩的主题,象征隐喻的运用,使这部作品极其难懂。实际上,在这部作品的名字里作者已经地给出了线索,那就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
一、“乌鸦”及其隐喻
“延异”一词是“解构主义之父”雅克・德里达在单词“差异”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既指时间上的差异,又指空间上的延宕,强调任何一个在场的同时也就是它的缺席。弗兰茨・卡夫卡这样说过:“我是一只很不象样的鸟,我是一只寒鸦――只卡夫卡鸟”。在村上春树的标题中,卡夫卡是一种不在场的在场,因为标题中固然是有“卡夫卡”的,但指的是村上春树作品里的卡夫卡少年,而非作家卡夫卡。然而,这个标题毕竟有“卡夫卡”,并且小说主人公对卡夫卡的小说做了评论,也就是说,在村上春树的力邀之下,卡夫卡不得不在场了。同时,在村上的这部小说里,叫乌鸦的少年被反复不断地提及,卡夫卡又属于一种在场的不在场,因为“叫乌鸦”显然是指涉卡夫卡,可这仍然是村上笔下的卡夫卡,而并非真正的卡夫卡。
日本人自古视乌鸦为灵鸟,可根据其叫声占卜吉凶,小说中“叫乌鸦的少年”也确实有先知的作用,他不时地对将发生的事发出一些预言。村上春树认为,现实有时就如小说一般给人以荒诞、混乱、无序之感。但世界仍旧存在着必然性,就像小说中时时显现的预言或隐喻。日本的国土上寒鸦并不多见,所以村上春树也许从一开始就对卡夫卡有某种“误读”。
二、战争反思
弗兰茨・卡夫卡亲历了一战,对战争给人类心灵上留下的戕害,进行了反思,他说“哪里也没有旨在结束战争的战争”,这是一种明确的反战态度,因为一切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村上春树对于战争的态度跟卡夫卡是一致的,阿道夫・艾希曼这个法西斯军官的形象,仿佛就是脱胎于《在流放地》中的那个无比崇拜和眷恋行刑机器的军官。二战虽已过去,但在村上眼里,它的阴霾从未从人们的心头退去,那些难以言说的忧郁成为压在心头的重负。
《在流放地》中,行刑机器通过将罪行刺在犯人的皮肤上来行刑, “犯罪者”没有辩解的权利,无论犯下什么程度的“罪行”,惩罚的结果都是死。当军官试图把“要公正”几个字刺在身上时,机器毁灭了,这意味着公正并不存在。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本质的讽刺。军队介入了“小学生集体昏迷事件”的调查之中,调查极其详细和严格,然而这却极其讽刺,军队是战争的主体,悲剧的制造者究竟在追究谁的责任呢。最后,调查不了了之,这和“流放地”的军官的结局何其相似。我们不妨说,这里村上春树对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做了很好地继承和解读。
三、孤独与自由
卡夫卡和村上春树都将主体“内向性”作为重要主题来表现,关键在于他们都感觉到了人类的孤独。弗兰茨・卡夫卡的孤独体验来自无数个二律背反的集合体:作为一个出生在布拉格的犹太人,他不属于基督教世界;作为一个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是捷克人;作为一个白领职员,他不属于资产阶级;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却又不愿意发表自己的作品……在致朋友蜜伦娜的信中他说:“(我)没有祖国,因此什么也不能抛弃,而必须经常想着如何去寻找一个祖国,或者创造一个祖国。”孤独使人备受折磨,孤独也会使人产生迷恋,卡夫卡说过“极度的孤独使我恐惧……实际上,孤独是我唯一的目标,是对我的巨大诱惑”,孤独是卡夫卡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
村上春树也是一个偏爱深入心灵深处的作家,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他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内在世界。弗兰茨・卡夫卡曾说自己是个死胡同,一生都被封闭在一个小圆圈里,村上则对孤独发表了这样的看法:“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人们总是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进得很深很深。而在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卡夫卡的孤独是带着恐惧和不安的,村上透露出对人类的一种信心和乐观。从另一层面来说,卡夫卡对于孤独的感受是客观的,他在孤独中所达到的境界是常人所没有勇气抵达的;村上的孤独观有着乐观甚至温和的色彩,对现代人来说,有着安慰和疗愈的作用。
创作来自于对自由的渴望,无法摆脱的孤独感受,也是通往自由必不可少的路途。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要勇于在孤独的沙漠里跋涉出来。“具有真正的、耐久的价值的东西都是来自内心的礼物。……这是一切生命自由的根本条件。……是不断地通过斗争去争取的对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态度。有了这个条件,人就能自由。”卡夫卡的这段话,几乎可以作为《海边的卡夫卡》这部作品的一个指导思想。
——题记
时光流逝,当我读懂梦里花落多少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守在窗旁,望着凄凄黄花满地堆积发愣,憔悴损。
花自飘零水自流?
小楼又东风,梧桐兼细雨,乍暖还寒,笑里低低语,一代名人,竟是如此,识破秋风非秋来,得知寒鸦弄此意,莫笑,唯哭,笑己多情必自负,夏末秋初,多少泪。随随尘埃飘逝,多少恨,沉没流年,一幕屏风一片花,骗风流才子许多。
东风停,西风起,催衬梧桐落。明月愁,夜涩蒙,无语上西楼,摸不透云层,摘不到星辰,深院静,小庭暗,寂寞梧桐点点滴滴,锁深秋,世间万物多面,但我只见挑花依依笑。歌星红自歌迷狂,作家名自抄袭美,。谁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人生在世贪得虚荣,而背诚信,试问名人良心何在?多情自是多沾惹,何必怨恨,何必为此伤心?花莫凋零而残败,消得人比黄花瘦为何?一个潇洒的少年,守在年轮,抛下青春的年华,只为敬佩君,而你,郭敬明,而你,却将一颗纯洁少年的心推进万丈深渊。
你,无愧岁月对你的赞叹吗?
谁怜憔悴更飘零
为什么,花凋零了,还要埋没尘土,叶枯黄了,还要飘落半空?人世坎坷,数不尽。安意如,我总把你跟海伦。凯乐相题并论,而你却频频伤害我,人世虚荣真的让人垂涎得不折手段?没了深秋又寒冬,西风留憔悴,雁已去,凄凉不去,残窗染旧黄,那弯明月镶在灰空,暗淡微薄,照不亮败乱不堪的那几根残枝。徘徊,徘徊于昔时的小楼,拾一片落叶,落叶绝不会因为自己干枯而用金灿掩饰自己,是绸黄,一种自然的美。风拐走手中的落叶,望着落叶,越飘越远,越飘越高,最终消失在这凡尘,。他应该像嫦娥一样,飘向美丽的月宫,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是实在,造就了他,让他梦想成真。
是当时惘然还是一时冲动,是被虚荣蒙了眼,还是……人生,有众多选择,而你为何选择抄袭?
你,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关键词:秦观;词;化用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自身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如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化用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又如其《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化用《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以明显看出,化用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其词作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秦观词作中大量的化用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词的抒情特性,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秦观词的化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用后的句子甚至比前人名声更大,流传度更高。
一、秦观词化用的量化分析
考据徐培均先生的《秦观词集》及《秦观诗词文选评》收录的96篇作品的初步分析,秦观化用前人诗词文语句共有88处,数量之多,比例之高,显而易见。其最常用的是以下诗人的诗句,其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诗11处,化用杜牧诗11处,化用白居易诗9处,化用杜甫诗8处,化用李贺诗6处,化用韩诗3处,化用韩愈诗2处,化用张籍、李白、李煜、刘禹锡、韩愈诗各2处,化用温庭筠、李煜、李Z、刘孝绰、戴叔伦、郑谷、徐夤、李益、谭用之、僧齐己、罗隐、高蟾、吴融、王绩、陆龟蒙、杜秋娘、刘方平、杜荀鹤诗1处,化用非唐代诗人化用柳永诗5处,欧阳修诗2处,化用苏轼诗2处,曹植、陶潜诗各1处。
据统计,可以初步看出,秦观化用前人诗句和其对唐代诗歌的自然传承有关,其化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运用唐宋作家作品词句比例较高。据《秦观词集》中96首词统计,化用唐朝诗人作品的词共有77处,占据80.2%,除了本身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外,北宋人对词采有一种“花间尊前”的观念,即景作诗,创作态度中也带有即兴的态度,缺乏锤炼精神,因此多用前人的作品入词,信手拈来或稍作更易变化,以此为创作的佳法,以诗入词,大小词人皆不例外,且成为普遍现象。
二化用李商隐、杜甫作品最多。秦、李二人际遇相似,政治失意与情感之路的坎坷使两位诗人都具有一颗敏感多情的心、一种忧郁内敛的气质,清人周济所谓都将身世之感打入,且李商隐的作品的忧患意识及创伤精神更使秦观的文学作品呈现“以悲为美”的风格和相似的价值取向。其次,秦李二人创作背景也相似,唐末诗坛普遍追随李、杜诗风,更受李贺“瑰奇美丽”诗风的影响,李商隐的无题诗作品的词化,受到秦观为代表的婉约词派的追捧与效仿,所以在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缔造方面秦观词多处受李商隐影响。
三化用杜牧作品较多。吴乔《围炉诗话》:“杜牧诗,维绝句最多风调……”杜牧一身中属绝句成就最高,其豪健俊爽的风格与清奇绮丽的诗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秦观词中,也大量化用了杜牧诗句片段。杜牧对宋词的影响体现在他的诗与"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词体特质相近。
四化用白居易作品较多。白居易在政治观念、人生态度以及文学创作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典型意义,并对宋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最重要的是其语言特色通俗易懂,浅显亲近,对后世颇有影响。在秦观词中反映岭南生活的作品中,充溢类似的身世之感、贬谪之慨、异乡之悲。
二、秦观词化用的类型
秦观的化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内容和形式:
(一)按内容可分为“正面化用”和“反面化用”
正面化用即在内容上与前人所表达内容一致,在类似的心境下,抒发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感情,受求同思维的影响,化用历史中前人的词句为己用,自然流畅。正化的手法在秦观词里有大量的运用。
例如:“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满庭芳》)化用杜甫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谴怀》)此词作于初冬时节的会稽城外,作者与心爱的歌姬话别至黄昏,为表爱情的忠贞,悄悄解下香囊与罗带赠予彼此,知晓自己终要离开,空负对方一腔深情,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当他读到杜甫梦扬州所做的《谴怀》诗时,自然化用其名句增其抑郁情绪。
“玉笼金斗,时熨沉香。”(《沁园春》)化用李商隐“轻寒水省夜,金斗熨沉香。”(《效徐陵体赠更衣》)李商[词中描绘的华美的室内景象,熏炉上罩以华美笼子,炉内放着熨斗,压着燃烧的沉香,秦观化用词句意在营造意中人手执熏香,朦胧美好的
意境。
反面化用即所表达的内容与化用内容相反,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前人表达的相悖,处于求异的思维。
例如:“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游鉴湖》)化用了杜甫的诗句“蜜蜂蝴蝶生性情,偷眼蜻蜓避伯芳。”(《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当时作者在越州省大父承议公及叔父秦定。此诗所写是作者游湖所见。化用二句特写局部之景,色彩明丽映衬,神态逼真传神。翡翠鸟也被美酒所陶醉,侧身窥视着绿色的清酒;蜻蜓也被美女所吸引,偷偷看着歌女美丽的红妆。写诗人看到落花引起的悲戚情节。蜻蜓偶然穿花飞过,本想偷眼观看一番桃花的,可是猝然间看到了凶恶的伯劳鸟,只好匆匆飞走。饱经沧桑的成年人,可以把它看做悲情人生的写照。人的一生,可能有过绮色的梦想与朦胧的情怀,但是,一切美好的事情,总是会遭遇种种的阻挠,难以如愿,往往只能在绝望和孤独中老去。同样是描写“蜻蜓偷眼”的 意象,一种是对美的陶醉,一种是对美的绝望,意义截然相反,秦观词化用新奇妥帖。
“此处便令君睡足,何须云梦泽南州。”(《睡足轩二首》)化用了杜牧的“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忆齐安郡》》)杜牧诗作于黄州,谓黄州地僻而不能施展其才华。秦观反用其意以自嘲。说睡足轩就让人梦游一生了,何必再到当年楚王游猎的云梦泽去周游一番呢?是说在此处便可快乐度过一生,何必一定要入仕施展抱负呢?
(二)按形式可分为“明化”和“暗化”
明化是指直接化用前人的诗词句,句子的相似程度高,表达含义也相近。
例如:“小槽春酒滴珠红”(《江城子》)化用李贺“小槽酒滴真珠红”(《将进酒》);“毕竟不成眠,鸦啼今井寒。”(《菩萨蛮》)化用柳永“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忆帝京》);“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雨中花》)化用杜甫“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与明化相对应的是暗化,即化用前人诗句不露痕迹,如果读者并不熟悉前人诗作的情况下阅读相关秦观词无法清晰地辨别是否使用了化用。
例如:“水剪双眸点绛唇。”(《南乡子》)化用了李贺的“一双瞳人翦秋水。”(《唐儿歌》);“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迎春乐》)化用了韩的“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残春旅舍》);“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丑奴儿》)化用了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长恨歌》);“蜜脾香少,触处蜂忙。”(《沁园春》)化用了李商隐的“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三、秦观词化用的方法
(一)原句化用法
原句化用即把前人的作品照搬过来为己用。
“天际识归舟。”(《望海潮》)化用谢眺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州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化用叶梦得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避暑录话》);“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南乡子》)化用罗隐的“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临江仙》)化用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
(二)取词摘句法
取词摘句即摘取原句中的个别词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原句用词的基础上增添或缩减词句,达到独特的带有个人风格的佳句。
1.增句
“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鼓笛慢》)化用柳永的“不把雕鞍锁”(《定风波》)在原句的基础上增字。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木兰花》)化用《史记q淳于髡传》中“日暮酒阑,合尊促坐。”;“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千秋岁》)化用南朝江淹“日暮碧云合”(《拟休上人怨别》);“料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浣溪沙》)化用李商[的“料得也应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王。”(《席上赠人》)
2.减句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望海潮》)化用张籍的“梅市人何在,兰亭水尚流。”(《送李评事游越》);“长记误随车”(《望海潮》)化用韩愈的“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嘲少年》);“倚危亭,恨如芳草。”(《八六子》)化用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烟浪远,暮云重。”(《江城子》)化用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花影乱,莺声碎。”(《千秋岁》)化用杜苟鹤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春宫怨》)
(三)词句重组法
词句重组即打乱原句字词的排序重新组合成新的句子,表达的意义相似或相同。
例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虞美人》)化用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虞美人》)化用杜牧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如梦令》)化用李Z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浣溪沙》);“晓岸柳,微风吹残酒。”(《御街行》)化用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四、秦观词化用的审美效果
(一)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秦观词多咏美人芳草,离愁别恨,大量化用使其意境悠远,婉转低回,颇有游丝荡空,春水萦溪的艺术效果[1]。如其作品《如梦令其三》:“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其中“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化用了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楚天阔。”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其离愁别绪比原句更深一层次,意境开阔,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创造自如,融合无间
秦观擅于融合化用古人诗句,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晁补之赞曰:“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后两句本之于隋炀帝诗,清贺贻孙说:“寒鸦,流水,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此乃点化之神。”说明秦观词的化用极富创造性。
(三)工于用典,涉猎广泛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秦观的用典撷取典故广泛,既师其意,尚能于故中求新,更能令其如己出,而不露痕迹,好比“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如《虞美人》中:“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琼枝玉树”的典故本出自《世说新语q容止》:“魏明帝使用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2]比喻人物风采之美,秦观在此处用典,用“琼枝”二句,怀念昔日联骖同游之乐,与当时创作背景中苏轼“乌台诗案”产生对比,以今日之恨衬昔日之乐,增其抑郁。再如其作《鹊桥仙》化用牛女二星于每年七夕渡过辽阔银河相会的典故表达对爱情的赞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洁心志,从情感体验上来说,与当时科举失利的秦观相吻合。此处灵活化用典故,赋予其新的意义,化用自然巧妙。
参考文献:
放飞希望 跨越发展
新安职高创办于1982年,迄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原名新安县农业高中,1985年学校迁址磁涧寒鸦,占地20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专业以种养为主,有教师20余人,学生100余人。时任校长张新年,坚守阵地,带领师生摸爬滚打,学校规模呈上升势头。1987年更名为新安县职业高中,先后在铁门王乔洞、磁涧寒鸦办学,1999年迁址新安县新城区。2002年被评为省重点职业高中,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10月,顺利通过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审。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校地257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现有教职工496人,目前拥有学历教育在校生7033人;专业班103个,培训学员2000余人,总人数9000余人。拥有一批省、市学科带头人,学校规模大、标准高,是新安县教育的亮点,对外的窗口。学校实行分部管理,拥有机电技术部、信息技术部、培训就业部、国贸服装部、艺术部等7个部,涵盖三大产业共16个专业。学校师资与实验实训实力雄厚,高考连创佳绩:职业类对口高考连续13年居洛阳市第一,艺术类高考连续11年位居洛阳市第一,普通类高考连续6年荣获洛阳市高考优胜单位;近年来该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在2012年河南省中职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该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园艺专业学生王欢欢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农业类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学校相继获得“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示范单位”、“国家艺术教育特色单位”、“教育部‘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设施基本完善,教学手段先进,拥有校园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学生电视台、多媒体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等设施。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积淀出“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校魂、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校的办学思想和成绩进行了采访报道。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新安职高“河南名校”荣誉称号。
办学特色 不断彰显
新安职高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有一位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的校长。具备丰富的一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付小平校长,深知教学改革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始终坚持把追求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术,顺利就业服务社会为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他明确提出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度提高实践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突出专业课,强化主干课,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使特色模式成就职业教育辉煌。
付小平校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锐意创新,大胆教改,严于律己,乐于奉献,以身作则,倡导“进步就是成功,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先进办学理念,得到社会一致认可。他曾先后荣获“全国职业学校优秀校长”、“中国教育学会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省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省教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他带领校领导班子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核心。
近年来,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德育活动不断丰富,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办学条件不断完善,该校的名师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勤奋进取的教师团队。美术专业教师廖春安创造“廖春安奇迹”,班级本科上线人数达100%;旅游专业班主任陈新民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十几年如一日创造了“陈新民奇迹”,班级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攀升;音乐专业教师张振峰荣获“首批洛阳市名师”称号。这几位老师只是学校优秀教师中的一员,像他们一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在该校还有很多。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构建了新安职高的和谐校园;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提升了新安职高的形象声誉;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创造了新安职高喜人的业绩。我们为新安职高拥有这样的优秀教师而骄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光荣而神圣,教师的责任重大而艰辛,他们为学生的成长耕耘在三尺讲台,在学校这块育人的沃土上,倾注了满腔的热忱和心血,用博大的胸怀引领着莘莘学子健康成长。
学校秉承“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校训,坚持“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有名”的办学目标,以“进步就是成功”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位教师树立自信,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立,让每一个学生走向自强,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收获幸福。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的不同愿望。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办学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种行业技术培训;开办新通驾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就业基地。目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不少同学已经被提升为班组长或主管领导等,月薪达2500~5000元,良好的就业前景使新安职高招生非常火爆。目前,新安职高已经成为河南省几所中等职校队伍中向万人迈进的迅速发展的一匹黑马。
顺时而兴 展望明天
万里青云展开路,待鲲鹏奋搏。今年新安职高的工作目标是:完成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目标任务,职业类对口高考保持全省第一,艺术类高考保持全市第一,普通类保持洛阳市高考优胜奖;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德育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培训模式走向成熟,就业实现安全化、规范化、精品化;实现两个两千:驾校培训两千人,其他培训两千人;各类就业安置500人,其中对口就业200人。
管理目标: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现代化。
创建目标: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功。
重点工作:深化职业教育初高中发展联动机制,深化“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德育教育,推行内化师德、全员德育;打造“村校结合,专业产业对接”的特色培训模式;课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培训全员化、制度化、常态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深度对接;孝道教育、书法教育、五色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师生技能竞赛常规化、大众化;继续搞好学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韩国;戴望舒;郑芝溶;现代诗;故乡;乌托邦
一、故乡和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一词来源于英国空想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516年的著作《乌托邦》,他把乌托邦勾勒成自由平等,没有罪恶和不公的理想社会。乌托邦在希腊语中的读音在“不存在的地方”和“美好的地方”之间含糊不清,也许它在暗示着,“不存在的地方”才是真正“美好的地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宇宙万物时刻都在运动和变化,故乡也不例外。我们离开故乡那一刻起,我们收获了精神意义上的故乡,却永远失去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故乡。于是,故乡变成了“不存在的地方”。其实,“故乡”一词中的“故”字已然暗示了“对家乡的失去”。“失乡”的现代诗人们只好依靠书写回忆的方式来实现精神和情感上的还乡。作为生命形式,回忆构成了诗人的体验方式;作为艺术形式,回忆成为构成了乡愁书写的主要表达形式,在文本中承载着基本的结构和美学功能。[1]有趣的是,回忆中的故乡大都不再是它真实的样子,而是被美化成“美好的地方”,也就成为了前面我们所说的“乌托邦”。
故乡的乌托邦化现象在1920,30年的中韩现代诗中不乏出现,这一文学现象不仅反映着动荡时期两国现代诗人的故乡意识,还暗示着时代背景和都市生存环境对诗人故乡意识造成的深刻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戴望舒<村姑>和郑芝溶<乡愁>的故乡乌托邦化现象的分析来考察两国现代诗人的故乡意识,并对这种故乡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一番探讨。
二、<村姑>和<乡愁>的故乡乌托邦化
戴望舒(1905.3.5.-1950.2.28.)和郑芝溶(1902.5.15.-1950.9)分别是中韩两国1930年代现代主义诗派的代表,虽然两位诗人都很注重西方文学理论的接受,但是作为从小接受传统儒家教育长大的东方人,在诗歌创作中,他们始终没能完全摆脱文学传统的影响。以“故乡”或者“乡愁”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村里的姑娘静静地走着,
提着她的蚀着青苔的水桶;
溅出来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
而她的心是在泉边的柳树下。
这姑娘会静静地走到她的旧屋下,
那在一棵百年的冬青树荫下的旧屋,
而当她想到在泉边吻她的少年,
她会微笑着,抿着她的嘴唇。
她将走到那古旧的木屋边,
她将在那里惊散一群正在啄食的瓦雀;
她将静静地走到厨房里,
又静静地将木桶放在干刍边。
她将帮她的母亲造饭;
而从田间回来的父亲将坐在门槛上抽烟,
她将给猪圈里的猪喂食,
又将可爱的鸡赶进它们的窠里去。
在暮色中吃晚饭的时候,
她的父亲谈着今年的收成,
或许他会说到她的女儿的婚嫁,
而她便将羞怯地低下头去。
她的母亲或许会说她的懒惰,
(她打水的迟延就是一个好例子,)
但是她会不听到这些话,
因为她在想着那有点鲁莽的少年。
戴望舒于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村姑>是他于1931年创作的诗,艾青形容它是“一幅生动的江南风俗画”。全诗更像是一部清新朴实的乡村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温婉的乡村少女在柳树下的泉边打水,遇上了她爱慕的少年,还被少年亲吻了一下,这可让情窦初开的少女春心荡漾,害羞不已。从回家的路上,到回家帮母亲做饭,喂猪,赶鸡,再到吃晚饭,她无时无刻不在回想着那个鲁莽的少年,也不断回味着他给的那个吻。诗人在描绘水乡的人和景时,将自己的构思和语言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他叠用了多个“静静地”,先给诠释笼罩上一层静谧柔和的气氛,让“百年的冬青树荫下的旧屋”,“啄食的瓦雀”很好地融入到这气氛中,又很巧妙地运用“将”和“会”这两个时态动词贯穿全诗,仿佛诗中的一切只是不是真实发生,而是诗人在想象,在策划。诗人让全诗的情节循序渐进,自然展开,同时又在读者和画面之间撒下一道轻纱,让人扑朔迷离,犹如隔雾观花。[2]尽管如此,透过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纯洁的爱恋,读者依旧可以真切感受到诗人真正想要传达的情感,那便是诗人对故乡风土民情的热爱和留恋。
考虑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故乡不该是这般乌托邦的景象。所以,这首诗在学术界备受争议,甚至在1980年代初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凡尼评价该诗如“镀上安闲静谧色彩的农村景象,根本不像生活在一个存在压迫与剥削的社会”,康咏秋则认为“社会生活有很多面,不能要求所有的文学作品只能反映阶级斗争这一面”。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诗人将记忆中的故乡过分美化,即故乡的乌托邦化现象是不可争议的事实。1930年代的中国一方面是军阀统治下的农村及农村式的城镇,延续着数千年传统农业文明;另一方面是西方列强占据下的租界──上海作为一个病态的现代都市,引进了西方的资本模式和生活方式。于是,都市风景和田园乡愁成了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两大诗学主题,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抗与逃避,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恐惧和反击,书写乡愁为诗人逃避都市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向着广阔田野东端的尽头
诉说着古老故事的小溪缓缓流淌着,
长着花斑的黄牛
在落日余晖的金光里懒洋洋地叫唤着,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火炉里的灰烬已凉
空荡荡的田地里夜风驱赶着马儿
抵挡不住浅浅困意的老父亲
将草枕头撑在脑后打起了盹儿,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我的心
眷恋着蓝天放射的光芒
为了找寻曾经随意射出去的箭靶
全身被从草中的露水打湿,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犹如传说中大海上夜晚起舞的波纹
黑色辫发飞扬的小妹和
我那朴实无华,也不怎么漂亮的
光着脚走过四季的妻子
她们顶着炎热的大太阳弯腰拾着落穗,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天空中寥落的星
向着神秘的城移动,
寒鸦凄叫着飞过的屋顶,
围坐在昏暗火光下轻声细语的地方,
──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
1918年,16岁的郑芝溶离开故乡来到京城求学,目睹了大城市的繁华,也感受到了来自城市的疏离感,这不由地让他思念起故乡。他于1923年写下了<乡愁>,这首诗就是根据他儿时对故乡的回忆而创作的。
不算“叫我怎么忍心将这地方遗忘在梦里”这一句,全诗一共由五联组成。诗的第一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比恬静和谐的田园牧歌图:一个被小溪环绕着的村庄,农田一望无际,劳作了一天的黄牛在落日余晖下懒洋洋地休息着。这可以算是当时朝鲜典型的农村景象。诗的第二联是诗人对老父亲的回忆,也许是劳作了一天太累了,父亲在火炉旁打起了盹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炉火已烧尽,我们丝毫觉不到冷意,这是因为有外面凛冽的寒风做对比。接着,诗人在第三联回想到自己童年时候在草丛中奔跑玩耍的情景,天空的光芒,照耀着草上的露珠,一如诗人的童心在闪耀。第四联是诗人对自己的妻子和妹妹的描写,她们光着脚,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作。笔者认为,诗人对这两位农村女性的描写很有深意,他让女性和大地亲密接触,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农村女性的辛勤和朴实,还想借助女性的母性和大地的孕育性来展现故乡的包容与温暖。最后一联描写了寒夜的星空及乌鸦飞过的屋顶,这本该会清冷,然而最后一句中的“昏暗火光”和“轻声细语”却又让人感到来自于家的无限温情。诗人把对比手法运用地恰到好处,用室外的寒冷来衬托室内的温暖,从而营造出农家其乐融融的氛围。诗中的故乡里,自然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都是那么的和谐。
1920年代的朝鲜在日本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下,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一背景下,诗人的故乡也不该是这般乌托邦的景象。诗人是在离开故乡之后,在饱尝都市的人情冷暖之后,在和城市进行一番对比之后,记忆中的故乡不自觉地被美化成了乌托邦。
三、都市和故乡的乌托邦化
1920,30年代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韩国早已完全沦落成日本的殖民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上海和京城在外来势力的影响下逐步成长为近代都市。现代人为了接受进步的高等教育,离开故乡,来到都市,渴望接受近代文明的洗礼。然而与预想的不同,他们发现虽然都市给了他们从未见过的新世界,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显现,他们感受到强烈的疏离感和孤独。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回故乡,通过回忆故乡和童年来求得安慰。
这一时期的中韩现代诗人更像是边缘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遭受着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他们也正因为乡土和都市的双重体验,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两种文明的激烈对峙,这也使得他们的内心更加矛盾和复杂。[3]其实,从这一时期中韩现代诗歌来看,真正歌颂都市文明的作品并不多,大多数诗人都是通过回首故乡来表现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现代文明的排斥。对于患有“都市怀乡病”的诗人来说,他们的故乡意识绝不是乡愁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源于现实挫折和都市压力的不安和漂泊意识。他们像是本雅明笔下的都市漫游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在现代都市中彷徨,并以此作为武器表达自己对现代文明的抵抗。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的诗学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
关键词:古诗 多媒体 生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8-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古诗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能列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意境比较优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的,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谈谈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1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古诗词文章一般都言简意赅,短短几十个字,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在古诗下面对难理解的词语标了注释,学生借助工具书基本上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描写古代的文章,如《七律・》一文,学生对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前,我通过班级的白板播放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铁索桥的惊险悲壮视频,以及过草地,过皑皑白雪的覆盖的雪山,让学生目睹的艰难,体会越过岷山的喜悦心情。再如,教学《天净沙・秋》一词,前两句诗描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图景,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把这六个图景一一展示给学生看,使抽象的诗句变成直观的图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 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有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泊船瓜洲》写出了王安石远在他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送别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联系生活,体会一下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游子吟》一文,文章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对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根本没穿过破衣服,更别说是缝缝补补的了,孩子们对伟大的母爱领悟成了一个难题,为此,我引导学生回想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地照顾我们的生活,风雨无阻地带我们上学,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甚至是下雨天,我们坐在教室里,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多等一分钟,她们宁愿自己在学校门口等上十分钟、半小时,甚至是一小时,任凭风吹雨打、太阳炙烤,她们无怨无悔,为我们默默地付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激这伟大的母爱,为此,我建议同学们每天回去都帮父母分担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至少完成一件,孩子们基本上做到了,我觉得这才是对这首诗真正的领悟。
3 改写古诗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尝试过让学生仿写或改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通过改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古诗也不例外,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对古诗也比较容易接受了,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写古诗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改写,将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为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有学生写道:55岁的北宋诗人王安石,应皇帝之招,赴京上任为官,晚上,他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边,远望家乡南京钟山,虽然瓜洲与京口仅一江之隔,而京口与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借着皎洁的月光,思念家乡,这次上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4 吟诵古诗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表达的意思不是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读”是学习古诗的必经之路,古诗不像现代文这么通俗易懂,学生普通对古诗有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心理,如果让学生自愿吟诵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古诗流露出来的深刻含义。
5 表演古诗
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或许每位教师都尝试过,但大家未必尝试过分角色表演古诗。表演是一门艺术,要想表演的好,首先要对“剧本”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把古诗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引导两位平时关系十分密切的同学来表演李白和孟浩然,表演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将李白与孟浩然临别前那依依惜别的情景表演出来,通过此次的分角色表演,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终身难忘。
6 即兴作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古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读和写,把古诗背下来并默写,其实学习古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古诗作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古教学不能再局限于读和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画能力,为古诗来个即兴作画。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描绘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可以利用我们农村的优势,引导孩子们想象大人们男耕女织,孩子们喜爱劳动,也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利用手中的画笔,把这场景画下来,学生在作画中,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古诗融合了知识、哲理、情感于一炉的传统文化精华,教材中的古诗中,荟萃了我国历代诗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写景状物、咏人抒情等。传统的古诗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古诗文字的背诵,轻视对古诗思想感情的感悟,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学校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古典意象;民族记忆;归属;人生理想;独立人格
Abstract:The thick national memories are contained in Yuguangzhong’s pomes, he tries to read history and culture poetically, proving himself-consciousl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article wants to analyze the classic image of Yuguangzhong’s poems, realizing the classical complexity. This classical complex boils down to three dimensions: first, the strong national belonging; second, the free and unfettered ideals of life and the universe of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irdly, the deep remembrance of homeland country.
Key words:classic image; National memory; belonging; The ideal of lif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余光中早年的诗歌传承“五·四”新诗和欧美浪漫诗派的传统,渗入了许多西方诗歌的元素,使语言中散发出浓烈的西方气息。但自进入60年代,从《莲的联想》、《五陵年少》到《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紫荆赋》,诗集中多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皈依,诗歌创作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陶然于古典文化的氛围中,力图用诗歌的形式解读深刻的民族印记。
一、古典意象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余光中敏于观察,长于记忆,善于联想,唐马、汉驹,魏臣、宋将,华山夏水、历史古迹,诗人信手拈来,以古典意象或与古代文化有关联的意象为诗,成为余光中极富个人特色的诗歌美学。
(一)自然意象
余诗中的长城、故宫、玄武门、西湖、太湖、吴宫、唐三彩、嫦娥、莲花和蝉等物象都被他视为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
“是以东方甚远,东方甚近/心中有神/则莲合为座,莲叠如台/诺,叶何田田,莲何翩翩/你可能想象/美在其中,神在其上/我在其侧,我在其间,我是蜻蜓/风中有尘/火药味,需要拭泪,我的眼睛”(《莲的联想》)。自古以来,“莲”就是东方美的象征。诗人化用“莲”这个物象,这时的“莲”不再单单是自然形态的莲花,也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在更高的层次上,“莲”象征着诗人对于佛家净化和超脱的向往。“莲”是美、是爱,“莲”即“怜”人之意。诗人神游于故国江南,抒发对莲的情思,最终归附于传统文化的美妙和超越。
“骁腾腾兀自屹立那神驹/刷动双耳,惊诧似远闻一千多前/居庸关外的风沙,每到春天/青青犹念边草,月明秦时/ 关峙汉代,而风声无穷是大唐的雄风/自古驿道尽头吹来,长鬃在风里飘动/……/只为看台上,你昔日骑士的子子孙孙/ 患得患失,壁上观一排排坐定/ 不谙骑术,只诵马经。/ (《唐马》)通过咏唱一座放在香港某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唐三彩陶艺马,诗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骁腾腾”的战马,秦关汉月,现代古代,时空交错。
(二)人物意象
余光中倾注了极大的激情对众多中国历史文化人物进行了诗意重塑。其中,有“前有古人,后又来者/中间的一炬火你擎传”(《诗人》)的诗人陈子昂;有“那独夫在喘气,断袖的手中/还横着长剑,一滴滴,刺客的恨血”(《刺秦王》)的荆轲,有“一出塞无奈就天高地邈/一把慷慨的琵琶/凭她纤纤的手指/拨拨刮刮”(《昭君》)的昭君;有“从灞桥到灞陵/他的长臂比长城更长/胡骑奔突突不过他臂弯”(《飞将军》)的飞将军李广;有“清芬从风里来,楚歌从清芬里来”(《水仙操》)的屈原;有“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的李白;有“城破时你火烫的头颅/裸昂向四面的刃锋”(《梅花岭》)的史可法等。
在众多人物意象中,余光中对屈原、杜甫、李白的重塑尤为经典。写屈原,余光中先后就有《竞渡》、《水仙操》、《漂给屈原》等;写杜甫,有《湘逝》、《不忍开灯的缘故》;写李白,余光中在1980年4月四天内就分别写了《戏李白》、《寻李白》、《梦李白》,题材虽一,但特色各异。杨景龙在《蓝墨水的上游——余光中与屈赋李诗姜词》中就写到:“他那永不释然的祖国情绪主要来自屈原赋,他那天马行空般的纵逸才气主要来自李白诗,而他的雅致琢炼的语言风格则来自姜夔词。”①
(三)文学意象
这里的文化意象主要指余光中对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化用,对古典诗词语汇的沿用。江天、冷月、孤舟、寒鸦、秦关、汉月、芳草等等, 在余诗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落月淡下去,如一方古印/低低盖在,一幅佚名的画上”,“把漂泊的暮年托付给一掉孤舟”,“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青青犹念边草,月明秦时/关峙汉代,而风声无穷是大唐的雄风/自古释道尽头吹来”等等。
《回旋曲》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与追寻:“音乐断时,悲郁不断,如藕丝/ 立你在雨中,立你在波上/ 倒影翩翩,成一朵白莲/ 在水中央。”诗人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意境,让诗歌充溢着一种优美的、迷茫的、古典意味极浓的氛围。它是对古典文学中许多其它意象的整合与重组。②
《欢呼哈雷》中“至少我已经不能够,我的白发/纵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长”是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巧妙翻用。诗人对“哈雷彗星”的咏唱,极具现代意识,但在这现代宇宙意识中又表现了中国诗人传统的精神。
“十六柄桂浆敲碎青琉璃/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我的,没带来的,我的罗曼史/ 在河的下游/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碧潭》)这首诗歌的副标题即为“载不动,许多愁”,直接借用了李清照的词《武陵春》,诗中的“玻璃”使读者直接想到欧阳修的“无风水面琉璃滑”,而“舴艋舟”更加熟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早已成为表达忧愁的名句;诗歌中的“桂桨”、“猿啼”、“织锦”、“弄笛”,这些词也都是对古典诗词语汇与意境的化用和重新组合。
余光中诗中繁复绚丽的古典意象,沉郁浓厚的民族情结,使得其诗歌呈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传统人文精神。
(四)神话意象
除开现有的事物,余光中还把神话传说、传奇人物如后羿、蚩尤、大禹、、夸父纳入了他的意象群中,以表达其作为炎黄子孙的情愫。
《羿射九日》塑造了一个勇敢叛逆的屠日士后羿:“拉开乌号的神弓,搭一枝棋卫的劲矢/仰视九日,以清秋雄雕的眼睛/……我愤怒,我憎恨,我鄙视暴君群的太阳/愤怒赋我以屠神的胆量;我竟敢/ 以一个凡人邀九尊火神来决斗/以一支箭要射落十分之一的宇宙/不畏天谴,不畏焰狱的无期徒刑”作者用了详尽的笔触虚构了射日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后羿这个叛逆者的形象,借此传达出一种无所畏惧,敢于反抗的精神。
这里,我们看出,余光中不是墨守成规地就传统写传统,而是在这种古典语境中表现出当代人的主体意识和现代精神。
二、深沉的中国情怀
余光中的古典情结,通过一系列的古典意象得以呈现,最终归结为诗人对于整个民族整个中国的情感。他书写的,一直是他内心说不尽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内涵:
(一)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主要表现为忧郁的民族意识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起源于忧患意识的人的自觉,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元素。中国历代经典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悲愤忧愁之作,即使在那些超脱淡泊的境界背后,仍旧横亘着历代文人对民族苦难和国家兴衰的的深思。余光中作为当代诗人和学者,其创作中饱含了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自尊意识。
一湾浅浅的海峡把台湾和大陆隔绝开来,这使在台湾这片美丽而苦难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文学,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浓郁的悲怆色彩。迫于时世离乡去国的余光中,置身满目异俗的他乡异国,常有一种文化放逐感,他爱中国的荣耀与辉煌,更与中国苦难共忧患,他以流放诗人自居,屈原被他称之为“最早的流放诗人”。余光中对于乡国的怀念与眷恋,让他无法不想到屈原并自比屈原,在家国之思上,他们有着一样的忧郁和悲伤。余光中在《诗魂在南方》中说:“屈原一死,诗人有节。诗人无节,愧对灵均。滔滔孟夏,汨徂南土,今日在台湾、香港一带的中国诗人,即便处境不尽相同,至少在情绪上与当日远放的屈原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余光中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衰败,现实的封闭与贫弱,也有深沉的忧虑、讽刺和批判。《哀龙》中写道“曾经是海的荒地上曝着/曾经是龙的一堆破碎/沙是时间,风是记忆/拾不起,一爪一鳞的史诗。”诗人所哀的,是中国文化的衰落,批判了极端的保守、泥古的文化态度。在《森林之死》中,大雪中倒塌的森林也引起作者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惋叹:“曾享圣经族长三位数的年龄/多少截中断的历史……伟大的横断面啊,多深刻而秘密/ 多秘密的年鉴/ 这一年,郑成功渡海东来/ 这一年,太阳旗红如血。” 在诗人眼里,森林之死是台湾和大陆同根同族的中华历史的断裂,余光中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思维,把森林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表达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不仅表现在忧郁的民族精神上,诗人也以积极的态度对中华民族进行新的审视,肯定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拼搏进取精神。其中《夸父》最为突出,诗人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中肯定的“夸父追日”的执着精神,反而看到其中的悲剧,得出了新的人生领悟:“与其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冷烬/——何不回身挥仗/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二)逍遥宇宙的人生追求,独立于世的人格情怀
余光中散文《逍遥游》中说:“ 当我死时, 老人星该垂下白髯,战火烧不掉的白髯,为我守坟,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当我物化,当我归彼大荒, 我必归彼大荒, 我必归彼芥子归彼须弥归彼地下之水空中之云。但在那前, 我必须塑造历史, 塑造自己的花岗石面, 当时间在我的呼吸中燃烧。”③这种追求逍遥的情怀在余诗中通过对李白、屈原的造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隔水观音》中,余光中一连写下了《戏李白》、《寻李白》、《念李白》三首诗,足可见他对李白其人其诗的仰慕。
《寻李白》一诗以李白失踪开篇,以李白乘风归去终结,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片段把李白传奇的一生描述出来:高力士脱靴、贺知章认作谪仙、流放夜郎、江中寻月。余光中以其绚烂的文笔,让读者充分领略了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情、李白的抱负、李白的奇异、李白的痛饮、李白的失意。诗人用充满豪放与浪漫之气的诗句把李白的仙风傲骨、诗才的大气磅礴表现得极为精彩——“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其中“酿”、“啸”、“吐”三个动词的运用,堪称绝伦,把李白特有的傲气和神采生动地刻画出来,不凡的风度、独特的气质、飘逸的胸怀、洒落的心神,让人千载之下,追慕不已。
余光中对屈原的推崇不亚于对李白的喜爱,他对屈原代表的爱国爱民、纯净高洁的人格也有着无尽的崇敬与向往。他称屈原是“高洁的烈士“,“不朽的汨罗江神”,“ 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是你净湘水/ 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 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漂给屈原》)。在《水仙操》中,余光中以水仙譬喻屈原“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洁癖……清芬从风里来,楚歌从清芬里来”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无不清丽脱俗,水仙“叶长似剑”、“花开如冕”。屈原人格的美,美得晶莹剔透,毫无瑕疵。余光中对屈原的钦仰、敬佩,溢于言表。
(三)浓厚的故土意识和乡国情怀
羁旅母题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传统主题, 是漂泊游子的一种故园之情与忧国忧民的情感再现。台湾当代众多诗人作家在海峡对峙的历史语境中力求突破这种限制,从文化层面“寻找家园”,回归故土。
所以,余光中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和造像,其实终归于他内心对故土乡国的怀念。余光中曾说过:“目前我写的诗大概不出两类:一类是为中国文化造像,即使所造是侧影或背影,总是中国。忧国愁乡之作大半是儒家的担当,也许已成我的基调。”④所以,余诗中的一系列怀古咏史之作,其实都是假借古典的回归表达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怀念,对祖国大陆的怀念。
在《春天,遂想起》结尾里诗人禁不住发出慨叹:“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余光中对古典诗词意境与意象的化用,诗歌中描述的江南,虽然有着诗人对江南的回忆,但更多地是唐诗宋词里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杏花春雨的江南,多莲多菱多螃蟹多湖的江南,多亭多寺多风筝的江南,钟声里的江南。”通过对故乡的艺术重塑,寄寓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依恋和赞美。
《五陵少年》中,诗人用燧人氏、大禹、后羿、黄河一系列的古典意象,抒发了浓浓的乡愁。“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传说中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这一类咏史诗不同于历史上同类题材诗作,它们不仅是作者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而且往往与现实相伴相生。《五陵少年》中的历史自豪感是诗人身在美国、遭遇冷落、借酒浇愁的情境下抒发的。“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喂! 再来杯高粱”,远离故土,流离他乡,面对完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差异,情感的交织使得对祖国的自豪感变得悲怆而苦涩。
余光中在诗集《白玉苦瓜》的自序中写道:“少年时代,笔尖所蘸,不是希颇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是1842年的葡萄酒。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支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大大陆,去蘸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汉将,隔着千年,跟中国古代最敏感的心灵,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抬一抬杠。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知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⑤对传统文化,余光中数十年来无日或忘,一直有着深沉的钦仰和敬畏。他用自己的笔尖描述记忆中的中华文明,给读者以纷繁思绪的同时,也完成了诗人从现代到传统的回归。
【注释】
[1]杨景龙.蓝墨水的上游——余光中与屈赋李诗姜词.诗探索,2004.(330)
[2]张景兰.论余光中诗歌的祖国情结.淮阴师范学院学院学报,2002.(4)
[3]余光中.左手的掌纹.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83
[4]余光中.隔水观音.台北:台北洪范书店,1984.10
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
2、聚散两相依。聚是力量的凝集,散是光亮的播种。
3、春风满面皆朋友,知音就在你身边。
4、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了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了它还有什么滋味?
5、朋友,再会!朋友,珍重!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永存心中!
6、友谊是最圣洁的灵物,她既会在同性中生根、发芽,也会在异性中开花结果。
7、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唐)贾至
8、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之。——(清)郑燮
9、老朋友岂能相忘,真友谊地久天长。
10、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
11、如果你能将他人也拉入你的笑声里,你就会使这艘笑声之舟永远漂浮在你的生活海洋之中。——(美)阿尔达
12、对一个真心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心上的事情,有如一种教堂以外的忏悔一样。——(英)培根
13、送你一瓢祝福的心泉,浇灌每一个别后的日子……
14、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分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15、让我赠你一枝梦中的百合,它是吉祥的花,寄托着美好的希望。
16、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英)培根
17、心与心的呼唤,离不开“真诚”二字。你的真诚使我感动,愿我们都以真诚求真诚!
18、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19、愿你在朋友心中撒下真诚的种子,愿我们的友谊绽放出艳丽的花朵。
20、你走了,在那漫长的时刻里,我的心就像秋树,叶片无奈地飘洒一地,只把寂寞挂在枝头,
21、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22、我们彼此虽然很少相见,而灵魂却时刻在互相呼唤。
23、友谊对于人生,真像炼金术士所要求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英)培根
24、真正的友谊决不会因离别而断隔。你的朋友将因离别而加倍地珍惜你的友情。
25、牵起手来,让心中燃起感情的烈焰,驱走命运留下的寒夜。
26、飞吧,大雁1重振你娇健的翅膀。等候在前方的,不会永远是暴雨和恶浪。这世间还有真诚的友谊,为你铺展着宁静的湖荡。
27、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28、欢乐吧,朋友,不管你身在何处,幸运与美满将时刻陪伴着你!
29、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30、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刻,一齐从心头滋生。
31、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情。——(俄)别林斯基
32、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33、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把火扇得更旺。
34、今天笑着和你握别,但愿不日笑着把你迎接。
35、如果可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36、明天你要去远航,请把这小小的礼物装在胸膛,它会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
37、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清)龚自珍
38、岁月虽悠悠而去,告别时你那对眼睛却永存我心中:纯如水晶,亮如明月,沉如潭渊,洁如白雪……
39、倘能对我说一声“相信”,我便心满意足,感激不尽……
40、你我之间所以成为朋友,那是因为从你身上,可以见到一个我;从我的身上,可以寻到一个你。
41、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长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42、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
43、山和山无法相会,我与你总会重逢。
44、我们步入这个世界,最好是手拉着手,彼此永不松开。
45、我们用双手紧紧地握别,让感觉在手中轻轻撩过,共享一份难忘的温馨……
46、假如没有帆,船怎么航行?假如没有友谊,人生路上会寸步难行!
47、多少年来,你伴着我的梦幻,随着我的希冀,走了长长的一段路……希望你我永远同行。
48、多谢了,你的友情,拾起我一个失落的梦境,描画我一个复得的希望。
49、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分离只熔得友情更浓,重聚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50、伸出我的手,紧握你的手,愿把我的温情、我的心意传递到你的心窝。
51、一生中能遇着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是幸福的。
52、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苏)高尔基
53、千难万险中得来的东西最为珍贵,患难与共中结成的友谊必将长驻心间。
54、静静地听――用我们的心,那悠悠的钟声里有春的馨香与祝福……
55、凭着你的赤诚仁爱与多才多艺,纵使远离故土,浪迹天涯,又何愁寻觅不到情投意合的知音?
56、老的树最好烧,老的马最好骑,老的书最好读,老的酒最好喝,老的朋友最可信赖。——(美)莱德
57、友谊的线,不容许草率割断;因为割断了,恢复后便多了一个结。
58、让我们的生命之杯,斟满甜甜的美;切莫一饮而尽,最好是慢慢地斟酌体味。
59、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
60、把别人的欢乐作为自己的欢乐,能赢得朋友;()把别人的痛苦作为自己的痛苦,能赢得友谊。
61、你把花的形象留下,你把花的芬芳留下,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留下。想起你,我的岁月永远鲜艳,永远芳菲。
62、夹在书中的小花,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心中长久地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63、即将分别,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毋忘我。
64、微笑是美丽女孩最好的装饰品,我愿见你永远微笑。
65、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俄)普希金
66、我们的风帆总是向着一个方向――友谊久长。
67、真诚的友情如冬天里的一股暖流,使寒日充满温馨。请珍藏远方友人的一颗爱心。
68、请永远别说再见,别说感谢,别说对不起――这就是我们的友谊。
69、让春天的温暖陪伴着你,让小草的绿意陪伴着你,让灿烂的阳光陪伴着你,伴你踏上征途,并早日获得成功。
70、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唐)李白
71、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苏)斯大林
72、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唐)李白
73、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74、坦诚的春阳能温暖大地的寒气;真挚的友情会染绿心灵的荒漠。
75、你送我一片月光,我赠你一朵浪花;月般的洁净是你的灵魂,浪般的热烈是我的感情。
76、无论命运把我们带到何方,友谊的纽带总会把我们紧紧相连。
77、友谊是和空气、阳光一样重要,一样须臾难离,并且是比一切物质条件更重要的东西。……美好的记忆常在,友谊长在。
78、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的果子。
79、这一张贺卡,是我寄给你的一片绿叶,它虽然不是花蕾,却可使你知春。
80、离情愁苦是因为相聚欢乐,假如重逢有加倍的欢乐,那么,我宁愿承受更大的愁苦。
81、坦诚和朴实,为我俩架起了友谊的金桥。
82、我爱梦。梦是美丽的,奇妙的,梦中有我、有你……愿你也做个好梦。
83、虽然你已病残,理想却把你生命之火点燃;虽然病魔把你困在床褥间,青春的花朵却开得格外灿烂……
84、认识你的快乐,离开你的痛苦,在离别的日子里,支持着我的是对重逢之乐的深切期盼。
85、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唐)钱起
86、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87、朋友: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想必在你我的脑海里,依旧保留着对往事的深刻回忆。
88、默默地分手,正如当初默默地相遇。愿这儿温馨的微风,给你捎去我的深情的祝福和祈祷。
89、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英)达尔文
90、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愿君常来,而文相聚,共折疑义,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91、古人说,“投桃报李”。你把愉快带给我,我把欢乐赠与你,我们都获得了双倍的幸福。
92、人生路漫漫,你我相遇又分离。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是久长,唯愿彼此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9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94、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相识、相逢又分离。愿我们的友谊超越时空,不断增进。
9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的人生志趣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
96、没有什么东西比同志的爱更神圣了!——(俄)果戈里
97、恩德相照是知己,腹心相报是知心,声心相投是知音――这就饥我和你。
98、热情能使你得到朋友,而冷静能使你保持朋友……
99、挥手告别,远航,别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100、我们在彼此的眼中找到了自己,于是我们紧握着手,相互给予并相互得到:理解与快乐。
关键词:宋代 歌妓 词人 词作
自古以来,青楼便是最能引发文人墨客诗情的源地,又是谱唱演播新词的理想场所。到宋代,词已经发展成为士人与交际的特殊语言。文人骚客在宴饮中常常让歌妓吟唱自己所写之词,而一些有才华之歌妓沉浸其中,也学得了填词的技法,便也将自己之心曲也赋予词,从而成为词苑中令人瞩目的一支新军。这支队伍也许数目并不少,所作词的数量大概也不在少数,惜于位卑人微,大都散佚不传,今从《全宋词》,仅得31人33首及一些一残句。今将词人之简要概况及存世词作录于此,以资参证。
一.临难不苟的义妓:严蕊
严蕊,字幼芳,南宋台州军营中的歌妓。周密《癸辛杂识》说她“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全宋词》存其词三首,当是宋代词人存词最多的一位。而使她名传于世的原因更多在于其临难不苟的品格。
据叶申芗《本事词》记载,在唐与正任台州太守时,对严蕊的才艺极为赏识。有一次,唐设宴观赏桃花,召严蕊前来伴酒,然后以《红白桃花》为题,命严蕊作词。她脱口唱出《如梦令》一阕: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词用“梨花”和“杏花”从反面与“桃花”作比衬,构思清新,用典也妙。唐与正极为赏识,以“双缣”相赠。
有一年“七夕”,官府设宴招待宾客。严蕊而至。席上一名叫谢元卿的豪士,风闻严蕊的美名,便以《七夕》为题,命她即席赋词,并限令她用自己的谢姓为韵。“酒方行”,严蕊词已成,即《鹊桥仙》:
碧梧初,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严蕊的轻酌低唱,使谢元卿为之心醉,此后便在她家中留居半年之久。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以浙东提举的官衔出巡,取道台州,并收罗唐与正罪名,其中之一便是指其与严为滥污,严蕊因之坐狱,并受严刑逼供。严蕊忍受酷刑,死不招供。朱熹又把她转移到绍兴司理院继续拷问。严蕊对一个劝告她的狱吏说:“我身为一个贱妓,纵然与太守有私情,也不至于判成死罪,然而是非真伪应分别清楚,怎能胡说而使士大夫蒙受冤枉呢?”
严蕊被关两个月,期间一再被施刑,“委顿几死”,但这些都没有使她屈服,她的名声反而更大了。
不久,朱熹改除。新任巡按岳霖怜其病瘁,命作词自陈。严蕊略不构思,即口占[卜算子]一词: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土。
去了终须去,住了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岳大喜,即日判与从良。
作者的这首《卜算子》词,倾诉了她的衷曲。不是她自甘堕落,而是渴望得到人身自由,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可是,这一天真正到来,她又感到茫然,不知身归何处?她的哀怨,是对封建社会妓制度的控诉。
二.红楼、紫曲名娃琴操、陈凤仪、蜀妓与严蕊
叶申芗《本事词・自序》中有一段话:“且有红楼,紫曲名娃,才擅涛笺,慧工浪语。改山抹微云之韵,灵出犀心;吟花啼红雨之篇,巧偷莺舌。折来官柳,真蜀艳之可人;插满山花,羡严卿之侠气。”
这里涉及了四位宋代歌妓。第一位是琴操,杭州妓。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杭之西湖,有一y闲唱少游满庭芳,偶然误举一韵云:“画角声断斜阳。”妓琴操在侧云:“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y因戏之曰:“尔可改韵否?”琴即改作阳字韵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
魂伤。当此际,累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馀香。伤心处,记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片刻之间,琴操便巧易新韵,将原词稍改数字,却并不伤词意,苏轼听了也十分赞赏。《全宋词》存词二首,一即为上首《满庭芳》,其二为《卜算子》:
欲整别离情,怯对尊中酒。野梵幽幽石上飘,搴落楼头柳。
不系黄金绶。粉黛愁成垢。春风三月有时阑,遮不尽、梨花丑。
此词写闺中思情,因心绪不佳,妆扮也无心,所见景也皆失去了美色。
第二位指隶属于成都乐籍的陈凤仪。成都太守蒋龙图内召赴京,郡中设宴饯行。席间,陈凤仪唱起自制的[洛阳春](《全宋词》作[一络索])以侑云: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沙堤新路。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
词渲染了难舍难分的离别情绪,蒋太守大为赞赏,厚赐了陈凤仪。
第三位是蜀地的歌妓,姓名无可考。她饯席上赋送行词:
欲寄意、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官柳。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
后会不知何日又。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
此首齐东野语原不著调名,词综卷二十五作市桥柳,疑出杜撰。又此首别见王质雪山集卷十六,调作红窗迥。词调盖出此妓自创,后定名为[市桥柳]。此词柔中带刚,风格洒脱豪放,为时人所称道。
最后一位即前所说严蕊,是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义妓。
三.词才机敏的苏琼、赵才卿等
姑苏官妓苏琼第九,蔡元长道过苏州,太守张宴,琼亦侍觞。元长闻琼能词,因命即席献词。请韵,即以其行第九字为韵。琼即歌曰:
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情性风流。良辰美景在西楼。敢劝一卮芳酒。
记得南宫高第,弟兄争占鳌头。金炉玉殿瑞烟浮。高占甲科第九。
蔡大喜,盖元长与元度同榜登第,元度第十一,元长第九耳。
赵才卿者,成才乐籍也。性慧黠,能小词。帅府开宴饯都钤。席间,帅令作词,才卿立进燕归梁云:“细柳营中有亚夫,华宴簇名姝。雅歌长许佐投壶,无一日,不欢娱。汉王拓境思名将,捧飞诏,欲登途。从前密约尽成虚,空赢得,泪如珠。”帅大喜,尽以席上饮器赐之。
广汉官妓名僧儿者,秀外慧中,善填词。时有太守戴姓,两临此郡,甚眷之。后以玉局之请,致仕归。僧儿于饯席赋满庭芳云:
团菊苞金,丛兰减翠,画成秋暮风烟。使君归去,千里倍潸然。两度朱幡雁水,全胜得、陶侃当年。如何见,一时盛事,都在送行篇。
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有多少、风流往事萦牵。闻道霓旌羽驾,看看是、玉局神仙。应相许,冲云破雾,一到洞中天。
洪惠英,会稽(今浙江绍兴)歌宫调女子。于洪景R守会稽日,歌其自制减兰以侑觞。云:
梅花似雪。刚被雪来相挫折。雪里梅花。无限精神总属他。
梅花无语。只有东君来作主。传语乐君。且与梅花作主人。
四.以词而获身的聂胜琼、尹温仪等
长安妓聂胜琼,善词翰,后归李之问。杨《古今词话》载:
李公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也,资性慧黠,善词翰,公见喜之。李将行,胜琼送之别,饮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君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之,名[鹧鸪天]曰: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个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李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熹其语句清健,遂也妆奁资募,后往京师取归。
一曲[鹧鸪天],不仅打动了李之问,而且还倾倒了他的妻子,聂胜琼亦因此从良为人妾。
成都官妓尹温仪,本良家子,失身乐籍。尝于郭帅席上,献玉楼春云:
浣花溪上风光主,宴席桃源开幕府。商急臼亲髁厝耍也使闲花沾雨露。
父兄世业传儒素,何事失身非类侣?若蒙化笔一吹嘘,免使飘零飞绣户。
郭即判与落籍。以上系《本事词》所载,《全宋词》所存词《玉楼春》词句稍有不同:
浣花溪上风光主。燕集瀛洲开幕府。商岩本是作霖人,也使闲花沾雨露。
谁怜氏族传簪组。狂迹偶为风月误。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堤上絮。
《花草粹编》又载事为:成都妓尹温仪,本良家女,失身妓籍。蔡相帅成都,酷爱之。尹告蔡乞除乐籍,。蔡戏曰:“若樽前成一小阕,便可除免。”尹曰:“乞腔调。”蔡答以[西江月]。尹又乞严韵,蔡曰:“汝排雨九,用九字。”即便应声成词云:
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才貌风流。良辰开宴在西楼。敢劝一卮芳酒。
记得南宫高第,弟兄都占鳌头。金炉玉殿瑞香浮。名在甲科第九。
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姑苏官妓苏琼为蔡京赋,据《能改斋漫录》载。词句和此稍有不同,“才调”作“情性”,“开宴”作“美景”,“高遇”作“高第”,“名在”作“高占”,《全宋词》同存入。究竟属谁,已难确考,词的内容也不过是奉承谀赞,决无兴寄可言。但其中亦体现了词人的才思敏捷,词人也因此而获从良。
楚娘,建昌妓,以姿学自负,有《咏桂花》诗云:
丹桂迎风蓓蕾开,摘来斜插竟相偎。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里来。
自负颇不浅。三山(今福州)林茂叔官建昌,和她很相得,因携加家中。林妻李氏不能容。楚娘乃题《生查子》于壁间云:
去年梅雪天,千里人归远。今岁雪梅天,千里人追怨。 铁石作心肠,铁石刚犹软。江海比君恩,江海深犹浅。
李氏见了,乃道:“人非木石,胡不能容?”遂置长枕大被,三人共寝。
五.寄别情深的乐婉、苏小小等
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秩满去,赠以词,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如伊好。
别尔登长道,转觉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
婉亦能词,答赠《卜算子》云: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拚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苏小小,宋代著名歌妓,钱塘人。据O瑛《七修类稿》戴,她是苏盼奴之妹,能诗工词,才情超绝。后来从良,嫁给襄阳赵院判为妻。《全宋词》存词一首《减字木兰花》:
别离情绪。万里关山如底数。遣妾伤悲。未必郎家知不知。
自从君去。数尽残冬春又暮。音信全乖。等到花开不见来。
吴女盈盈。年十六,善歌舞,尤工弹筝。容貌佚丽,才思清卓,翘翘出群。魏人王山,下第游东海,适盈盈来,府守田龙图召使侍宴。山亦与宴,因相得于樽俎之间,从之欢处累月。山辞归,盈盈垂泣悲啼,不能自止。明年,寄《伤春曲》与山云:
芳菲时节,花压枝折,蜂蝶掩栏槛光发。一旦碎花魂,葬花骨;蜂兮蝶兮何不来,空使雕阑对寒月。
山亦作答。又明年,山适福川,于邸舍得盈盈简,欲偕游山东。时方初夏,山以病不克赴约。秋中再至山东,盈盈已死。山又作诗以吊。
盼盼,泸南(今四川泸州)妓。《全宋词》存词一首《惜花容》:
少年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管弦逐。而今老更惜花深,终日看花看不足。
坐中美女颜如玉。为我一歌金缕曲。归时压得帽檐欹,头上春风红簌簌。
据古今词话,此词乃盼盼所唱,各选本俱题盼盼作,今姑从之,俟考。《本事词》载此为与黄庭坚共席所唱。
谭意哥,小字英奴,随亲生于英州。丧亲,流落长沙为妓,后适张正字。《全宋词》存词二首,其一为《极相思令》:
湘东最是得春先。和气暖如绵。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
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风前月下,花时永昼,洒泪何言。
其二为《长相思令》:
旧燕初归,梨花满院,迤逦天气融和。新晴巷陌,是处轻车骏马,禊饮笙歌。旧赏人非,对佳时、一向乐少愁多。远意沉沉,幽闺独自颦蛾。
正消黯、无言自感,凭高远意,空寄烟波。从来美事,因甚天教,两处多磨。开怀强笑,向新来、宽却衣罗。似恁他、人怪憔悴,甘心总为伊呵。
郑云娘,不知何地人,有寄张生《西江月》:
一片冰轮皎洁,十分桂魄婆娑。不施方便是如何,莫是娥妒我?
虽则清光可爱,奈缘好事多磨!仗谁传与片云呵,遮取霎时则个。
六.未有名传的都下妓、蜀妓与平江妓
都下妓,《全宋词》存词一首《朝中措》(改欧阳修词):
屏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庭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不须年少,尊前看取仙翁。
蜀妓类能文,盖薛涛遗风也。陆放翁返自蜀,其客挟一妓偕行,归而置之别馆,率数日一往。偶以病久E,妓颇疑之。客作词自解,妓即韵《鹊桥仙》答之云: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平江妓,嘉定词人,有于饯席献太守词《贺新郎》云:
春色元无主。荷东君、著意看承,等闲分会。多少坞风与浪,又那更、蜂欺蝶妒。算燕雀、眼前无数。纵使帘栊能爱护,到如今、已是成迟暮。芳草碧,遮归路。
看看做到难言处。怕宣郎、旌旗轻转,易歌襦F。月满西楼弦索静,云蔽昆城阆府。便恁地、一帆轻举。独倚阑干愁拍碎,惨玉容、泪眼如红雨。去与住,两难诉。
七.仅存词句的歌妓
一些歌妓未见全词,仅存留一些残句,以资飧:
青幕子妇,原为妓,能诗词。《全宋词》存词半阕《减字木兰花》(出自《后山诗话》):
清词丽句。永叔子瞻曾独步。似恁文章。写得出来当甚强。
王幼玉,衡阳妓。《全宋词》存词一句《失调名》(花草粹编卷二朱秋娘集句采桑子):粉面羞搽泪满腮。
张珍奴,吴兴(今浙江省)妓。《全宋词》存词两句《失调名》:逢师许多时,不说些儿个。及至如今闷损我。(夷坚丁志卷十八)
仪珏,临安(今浙江杭州)妓。《全宋词》存词一句《失调名》:鄱江英气钟三秀。(异闻总录卷四)
某邑妓,《全宋词》存词一句《渔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破。(行都纪事)
此外,《全宋词》附录中还载有两类所作词,一类为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有3人:
张师师,京师(宋之东京,今开封)妓。《全宋词》存词一首《西江月》(和柳永):
一种何其轻薄,三眠情意偏多。飞花舞絮弄春和。全没些儿定个。
踪迹岂容收拾,风流无处消磨。依依接取手亲授。永结同心向我。(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
钱安安,京师(宋之东京,今开封)妓。《全宋词》存词一首《西江月》:
谁道词高和寡,须知会少良多。三家本作一家和。更莫容他别个。
且恁眼前同乐,休将饮里相磨。酒肠不奈苦揉怠N易砦薅嘧梦摇#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
谢福娘,建康妓,适张时。《全宋词》存词一首《南歌子》:
闲傍药栏西。正是春光三月时。深紫浅红光照眼,依稀。有似西施醉枕欹。
摘放胆瓶儿。冷艳幽光映酒卮。曾记古人题品语,袄知。今夜花王得艳妻。(罗烨醉翁谈录癸集卷二)
第二类为元明小说话本中依托宋人词,也有3人:
章台柳,杭州西湖歌妓。词一首《沁园春》:
弱质娇姿,黛眉星眼,画工怎描。自章台分散,隋堤别后,近临绿水,远映红蓼。半占官街,半侵私道,长被狂风取次摇。当今桃肋杏脸,难比好妖娆。
春朝。晓露才消。暗隐黄鹂深处娇。知丝万缕,零零风拂水,随风随雨,晴雪飘飘。欲告东君,移归庭院,独对高台舞细腰。从今后,无人折取柔条。(苏长公章台柳传)
贺怜怜,汴梁妓,适王焕,北宋末人。存词二首,其一为《长相思》:
朝相思。暮相思。朝暮相思无尽时。奉君肠断词。
生相思。死相思。生死相思两处辞。何由得见之。
其二为《南乡子》:
勉强赠行装。愿尔长驱扫夏凉。威镇雷霆传号令,轩昂。万里封侯相自当。
功绩载绯!6鞒璩端谁比方。衣锦归来携两袖,天香。散作春风满洛阳。(以上二首元无名氏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马琼琼,存词一首《减兰》(题梅雪扇):
雪梅妒色。雪把梅花相抑勒。梅性温柔。雪压梅花怎起头。
芳心欲诉。全仗东君来作主。传语东君。早与梅花作主人。(寄梅记)
此词与前洪惠英词近似,仅一些词句不同。
龚斌《北里琐话》中记,马琼琼与名士朱端朝相好,端及第后作南昌尉,为琼琼脱籍,娶做小妾。端在任上,琼寄此词言妻妾矛盾,端至家调解,妻妾欢好如初。
以上即为《全明词》所载宋代歌妓词人及存世词作情况。中国古代,女子处于男子附庸地位,女子文学亦是如此。因而往往姓名难考,事迹难寻。而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歌妓,此等情况则更为严重。所以与词有着密切关系因而作词者与词作品可能都不少的歌妓词人,我们今天却仅能知道31人,而且其中不少姓名难考。
因生活范围所限,宋代歌妓所作词作内容也较狭窄,大体主要表现为相思和自伤沦落两类,而且不少是宴饮中为迎合士大夫而作。这是宋代特有的社会文化氛围所造成的。从以上事例我们可知,一名歌妓能否作词,甚至会影响到她的终身归宿。因此我们现在所见宋代歌妓词作虽少,但它们已大致反映出当时歌妓的生活及其喜怒哀乐。
从形式上看,宋代歌妓的词多为小令,长调仅5首。因才气所限,歌妓所作以短章为主,再者,她们的性情更为爽朗,表达情感也更为直接浅近。从艺术上看,她们的词真实自然,独具特色,在浩瀚词作中,亦有清水出芙蓉之感。
可以说,宋代歌妓词在词史上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类,虽说至明代,这一创作群体才达到高峰。从现存的词作与词人的秩事来看,这个时期的歌妓作词还未具有一种自觉的创作意识,内容也较狭隘,但作为词苑的新秀,她们为词坛奉献了这一特殊群体的才艺与心声。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唐)孟ぃ(清)徐等.本事诗 续本事诗.本事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一方闪光,一朵馨香,春华秋实
教学改革风生起
转换模式,创新管理,硕果盈枝
广大师者若红烛
以生为本,青春流逝,终究不悔
且揽日月映师魂
大爱无言,大道有人,平淡若水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教育是一项事业,教育工作者在这项事业中实践着理想如歌,创造如泉,身教胜于言传;教育是一项科学,教育工作者在科学的领域不断实践着自身的价值;教育是一项艺术,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的演绎着叫做“爱”的华章。教师――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对于他我们始终怀着一种感恩的心。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学生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怎样教书、怎样为师是新时代下教师思考的问题。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长岭县第三中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沐教育改革之春风,审时度势,披荆斩棘,斗志弥坚。几代辛勤的教育开拓者用他们的汗水培育着社会栋梁,学校从默默无闻中走来,在一步步中不断成长。
“春秋几度跨越发展,规范办学成绩斐然”
长岭县第三中学创建于1977年,1978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中学。建校以来,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和“以质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实施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全员管理和全程管理的方式,使学校各项工作已经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布局更趋合理,常规管理系统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现任校长李沐栋是长岭县政协常委、松原市人大代表,也是中学高级教师,曾被授予“吉林省劳动模范”、“松原市名校长”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36915平方米,校内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美丽的校园群楼林立,环境整洁清新。拥有一流的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餐厅和教职工住宅楼,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数字卫星接收系统等一应俱全。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10人,学生4000多人。现任校长李沐栋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学校硬件设施齐备。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6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3人,松原市名教师1人。教师著书40余部,在报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的论文600余篇。建校以来,学校为上级院校输送人才20000多名,有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杰出学子遍及海内外。
学校教学效果显著。2005年高考有2名学生进入全省100名。2006年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雄居松原市各县区重点高中之首。2007年理科一般本科上线率居松原市所有高中第一位。2008年高考优秀生成绩突出,庄亮同学以708分的成绩位居吉林省理科第6名并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荣获吉林省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吉林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吉林省绿色学校、松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松原市“九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松原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之美何处?草木皆香翰林”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学校的校园布局更趋于合理。实现了教学区与生活区的科学分离。拥有2300张床位的宿舍楼,可容纳全部农村学生住宿;学生食堂能够满足所有住宿学生的就餐需求。2008年重点加强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管理设施的装备,进一步加强了“新老三室”建设。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正积极筹备省标通用技术实践室的建设,将音乐教室装备成了视听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布置了画廊,定期更换;发挥了校园广播站的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人文、和谐的学府环境。
同时,学校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松原市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坚持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了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利用广播、画廊等德育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此外,加强了学生会与团支部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素质。坚持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利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举行成年宣誓仪式,“十一”期间举办迎国庆书画艺术展等。还重点配合北京2008奥运会、纪念长岭建县100周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下力气抓差生的转化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针对青少年特点,对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多次召开家长代表会议,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关心贫困家庭学生,认真做好了贫困生资助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开全学科,上足课时。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端正了教风、学生和考风,实现了教学规范的有效运行。加大了常规教学检查力度,严格实施《长岭三中常规教学检查方案》。分管教学的校领导经常听课、评课、导课;对教学过程跟踪检查,加强分析与调控,明确改进措施,并做到了及时反馈。任课教师都能按要求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强化了集体备课。学校还坚持月考制,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详细总结,教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通过高三新教师汇报课、拜师学艺展示课等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针对每位教师做课情况进行了专项总结,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并指明了方向。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知识视野,学校经常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如高二英语知识大赛等。积极指导、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有多名学生获奖,竞赛成绩在松原市位居前列。
在高考工作中,学校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大胆地确立了“拿高分、考名校、树品牌”的理念,争取在全面丰收的基础上,确保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大学梦。为打好高考攻坚战,在抓毕业班工作中,学校强化了秩序管理,优化了学习环境。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强化了信息采集,多方比较分析,准确把握了试题的方向与定位。模拟演练和东北三省四市同步进行。定期召开高考分析会,指导各备课组做好复习安排,科学训练,突出重点,强化方法,提高能力,全力抓好专题复习、单元复习和综合训练。特别是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抓好实验班教学。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给特别优秀的学生“开小灶”。
认真贯彻了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条例。加强了音体美教学,坚持上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学校组织参加了第六届斯堡特杯全市高中生篮球赛,取得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学校还积极参加了吉林省第十五届学生科技艺术大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强化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强化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开学初,学校利用一周时间对全体高一学生进行了军训,磨练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在注重升学教育的同时,也加强了职业教育。严格按规定上好了《职业指导》课程,并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学校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广大师生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制定的安全工作100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四防”为重点,通过广播、画廊、引发宣传单、专题讲座等途径,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对关键部门,如食堂、宿舍,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管理委员会,并有1名后勤领导专职负责,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隐患 ,及时排除。积极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公安局,在校门安装了监控设备,在消防部门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了火灾自救演练。通过多方努力,使得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篇不胜枚举,有宋代诗人陆游写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写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代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
亲爱的师者,如红梅开在傲雪……
教师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群体,教师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外,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们渴望被尊重,被重视。学校领导层认识到:在管理过程中,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单纯依靠“奖与罚”是不行的,单纯地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命令更不可取。在学校工作中,必须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把工作做到日常生活中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学校注意师德的铸造。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活动,尤其是重点学习了十七大精神,每位教师都针对学习内容,写了心得体会,并将其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当中。通过观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专题片、听取党支部书记师德讲座、对照先进找差距、树立本校师德典型等活动,使全体教师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化作自觉行动。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师德个人,并且培养了市师德标兵1人、省师德标兵1人。此外,对群众关注的收费问题,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向家长及社会各界公开,郑重承诺,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新生入学采用电脑分班。入班后一律按身高排座,特殊情况须经校长批准备案。同时,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加强班主任职业道德建设的暂行规定》。这些措施规范了教师的校内外行为,杜绝了为师不正、为师不德、为师不廉的现象。
学校还发挥了工会组织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如教工排球赛、乒乓球赛等。在全县教工男篮和女排比赛中,学校代表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活动既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又陶冶了情操,营造了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
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校按照规定全程参加了省市县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还协助松原市研修院对长岭县高中起始年级教师进行了培训。主动开展校本培训。业务领导分别做了业务讲座。强化了教师业务,实施了名师战略,加强了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在原有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1人的基础上,又跟踪培养了市级骨干教师7人、升级骨干教师4人。
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室的职能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突出教育科研的适用性,注重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了“四个一”工程,进行了最佳教案、优秀试卷评选活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实施了“双三课”活动。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按照要求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形成论文。学校承担的《吉林省“AB级学校”“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B类科研课题》正按照程序认真实施。
“一阵寒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
十八岁,是绿色的年华,是蓝色的海洋。 十八岁拥有激情,十八岁的激情像一阵风,吹去倦怠的尘,露出生命的光。十八岁的生命,是风的精灵,无畏;是海的精灵,深远;是雪的精灵,高贵;是雨的精灵,纯洁;是花的精灵,美丽;是青草的精灵,顽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岭三中把“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挑战的、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做为培养目标。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坚定正确的方向和崇高的目标,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与一生之中。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都要求学生首先确定高中三年的目标,思考“我将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面貌、什么样的形象成长于三中?三年之后,我将交一份什么样的毕业答卷?”
军训作为新生踏入高中的第一课,在教官认真指导和体育教师、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刻苦训练,学生学到了队列和整理内务的基本要领,更学到了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立正、稍息、齐步、正步等动作,看起来简单,可对于这些刚刚十几岁的孩子来讲真正掌握起来也并非易事。但是这些可爱的学生们以他们蓬勃的朝气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他们尊重教官,听从指挥,不畏艰苦。通过阅兵考核,同学们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规范的动作、昂扬的斗志,让人为之振奋,为之喝彩。通过队列和内务的考核,评选出6个优秀班集体和18名优秀个人。通过军训的磨练,全体新生锻炼了意志,强健了体魄,增强了集体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形成了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培养了艰苦奋斗、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后记
泰戈尔的诗中曾这样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枝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十八岁的一代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来讲,让孩子真正的成长、良好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但是每项事业的发展总会遇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困难。“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爱的保驾护航”。在高中教育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单靠教育是不行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融合。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