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5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糖尿病人饮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治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理地控制高热量;二是膳食平衡;三是少吃、多餐,定时、定量。然而,在如何控制饮食和饮食的选择方面,有些人的认识上还存误区,我们不妨谈一谈。
误区一,控制饮食就是控制主食
有些人认为,少吃主食就是控制饮食,就能降血糖,因而进餐时,只注意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根据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饮食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目前认为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不仅可以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还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若每日不足125G,则可引起体内脂肪分解过剩而导致饥饿性酮症,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葡萄糖是人体最理想的能量来源。因为全身所有组织细胞都能利用它,特别是脑组织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直接来自血糖,即使糖尿病病人也不例外,因为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因此,糖尿病病人膳食的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5%~65%。由此可见,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切不可盲目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误区二,用零食花生、葵花子等方法缓解饥饿感
有些人往往这样做,糖尿病饮食治疗中,饥饿时就不断吃些花生米、葵花子等解决饥饿感,殊不知,这些食品均属于植物性脂肪,食入过量可引起高血脂,而高血脂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糖尿病病人需注意。如果在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受时,可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黄瓜、番茄、青菜、芹菜等。
误区三,饮食治疗无需控制饮酒
有些糖尿病人认为饮食治疗只需控制饮食无需控制饮酒,因而在逢年过节、朋友聚会时便开怀畅饮以致酩酊大醉,结果导致血糖升高,这是因为,酒类含碳水化合物,长期大量摄入则可影响血糖的控制,加重糖尿病神经病变。同时,酒精还损害肝脏。
误区四,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因为水果大多口味甜,因而有人认为患上了糖尿病就与水果无缘了。其实不然,这不仅因为新鲜水果色鲜味美,而且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糖尿病人也可享受吃水果的乐趣。但有一个条件是,血糖得到基本控制:空腹血糖不超过7MMOI/L,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I/L,且每日只能吃一个单位水果,一般放在两餐之间较为合适。
无糖,也许是甜蜜的陷阱
糖尿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症,引起多方面的关注。笔者的一位朋友被列入糖尿病患者名单之后,几乎到了“谈糖色变”的程度,于是就对“无糖食品”情有独钟,如饥似渴。可一来二去,他却发现这“无糖食品”里“有猫腻”:
他来到一家超市买无糖食品,超市工作人员热情地把他领到一个专柜前,里面摆放的大都是“无蔗糖”食品。工作人员向他介绍:“无蔗糖食品就是无糖食品,因为普通食品中的糖就是蔗糖。”他摇了摇头,向另一家超市走去。
这家超市也经营无糖食品,他把包装精美的麦片拿过来一看,包装袋上标有很大的两个字:“无糖”,可蝇头小字的配料表上却列有“麦芽糖”,他又摇了摇头……
这位朋友正像人们所说的“久病成医”,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又摇着头说:“防治糖尿病,要谨防无糖食品的甜蜜陷阱。”他说得有道理,因为有根据。
按照国际标准,无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食品,由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等来作食糖替代品。根据这个标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无蔗糖”和“无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产品包装标注为无糖食品而实际加了糖,这种行为属于虚假标识,在法律上属于欺诈行为。在选购无糖食品时,不仅要查看标识是“无糖食品”还是“无蔗糖食品”,而且还要仔细阅读食品配料表,了解甜味剂是否超标。尤其是无蔗糖食品,还应注意其是否含有麦芽糖、果糖、乳糖等其他糖分,因为这类物质的热量并不低,过多摄入后,会使血糖升高。
另外,即使是无糖食品,也不能不加限制地食用,因为这些产品中总是含有一些淀粉,而淀粉在体内也可水解产生葡萄糖。糖尿病患者无论吃什么食品,包括无糖食品也应限量,严格遵守“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
首要措施是食疗
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富贵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因此国内外都把食疗作为防治糖尿病的首要措施。
在我国,食疗养生源远流长,人类进食的食物也是另一种药物资源,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食同源”。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防治糖尿病营养食品论证会上,来自农业、食品、医疗、营养产业方面的专家纷纷发表意见,充分论证食疗是防治糖尿病的首要措施。
研究发现,苦荞、燕麦、魔芋、薏米、四棱豆、刀豆、芦豆、腰豆等农作物,通过生物技术转化,强化一些微量元素,便可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这既是对传统防治糖尿病食品功效的挖掘,又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这些特种谷物配方中,有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原料,也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也就具有了食用和药用的价值。
医学界应对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药物治疗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饮食上对糖尿病进行预防,用饮食疗法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发展趋势。饮食控制得好,还有助于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
食疗是糖尿病管理中最基础的,也是最复杂和最难执行的。但是,只要细心并能坚持,就会掌握好多有利于减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窍门:烹饪火候上,尽量不用小火微火长时间熬煮;烹饪刀工上,尽量不把蔬菜切得太小或制成泥状;食物选择上,荤素搭配,包子代替馒头,饺子代替面条,吃菜加点醋或柠檬汁……
饮食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列为防治糖尿病的措施,正在被日益推广。业内人士认为,饮食疗法对糖尿病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基础性防治措施,这也正应了的那句名言“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把食疗作为防治糖尿病的首要措施,就应该在吃什么和怎么吃上多下功夫。
中医理论下的糖尿病药膳方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并伴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相继紊乱。这种症状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范畴。因此,配制药膳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药物和食物的性能进行选择,调配、组合成药膳方,运用药食之性能来矫正脏腑功能之偏,使之恢复正常,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面三款药膳便是这样配制而成。
炒虾腰
配方:虾仁25克,猪腰一个,笋30克,鸡蛋清一个,香菇25克,淀粉20克,葱、盐、酱油、香油适量。
制法:将猪腰洗净,切成花刀,放沸水中汆一下,再入凉水中,沥去水分;虾仁洗净,用盐、鸡蛋清、淀粉拌匀;笋切成小片;葱切成小段;香菇切丝。将虾仁放热油锅中炒熟,放腰花再略炒,即盛起;原锅内留少许油,下葱、笋,略炒,加入酱油、盐、水,煮沸,倒入虾仁、腰花,翻炒,浇上香油即成。
食疗功效:可作为糖尿病人之副食,配合主食常吃,能生津止渴,对下列症状有疗效:烦渴多饮,形瘦善饥,尿频量多,色黄,口干舌燥,舌边尖红。
杞子炖兔肉
配方:杞子15克,兔肉500克,盐及其他调味品少许。
制法:杞子洗净,兔肉切成块,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加入盐及其他调味品,调和。
食疗功效:饮汤食兔肉,每日两次,能生津清热,对下列症状有疗效:小便频数、量多,尿液浑浊或带甜味,腰膝酸软乏力,舌红少苔,口干多饮,五脏烦热,头昏无力。
山药薏米粥
配方:山药60克,薏米30克。
糖尿病专家解释,饮食治疗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二是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三是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量摄入,可以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传染的抵抗力。
糖尿病饮食疗法应用的有五个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提,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患者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重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3)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4)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饮食疗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2)适宜吃的食物:
众所周知,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首先是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及体力活动等情况计算每天应摄入的总热量,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搭配不同营养素的比例。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在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热量供给中,碳水化合物应占55%~66%,脂肪不应超过30%,蛋白质应占15%~20%。糖尿病患者若过多地摄入脂肪势必导致其总热量的摄入超标,且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糖尿病患者若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则可增加其肾脏的负担。而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可直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它是健康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这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在三大营养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原因。但由于碳水化合物的升糖能力在三大营养素中相对最强,因此,如何降低碳水化合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糖尿病患者在实施饮食疗法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营养学家曾经认为,各种淀粉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消化分解为葡萄糖。所以,所有含淀粉的食品对人们餐后血糖的影响相差无几。但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医学院的瑞文发现,食物的物理性质和形成对淀粉分解的速度影响很大。由于不同食物进入人的胃肠道后被消化吸收的程度不一致,因此,即使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人体血糖水平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区分不同碳水化合物引起的不同血糖应答,1981年Jenkins等人提出了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膳食组成对人血糖浓度的影响程度。血糖生成指数(也叫升糖指数,G1)是指人们摄入了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摄入等量的葡萄糖后(一般为2个小时后)人体内不同血糖水平的百分比值。某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可以反映该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被定为100。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值的计算公式是:血糖生成指数等于食物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的总面积除以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的总面积再乘以100。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明,含有相同数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食物,其消化吸收率和引起的血糖应答不同。血糖生成指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碳水化合物“质”的思考。碳水化合物的“量”和“质”会同时影响人体内的血糖水平,而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质”取决于血糖生成指数的高低。一般来说,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的食物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的食物为中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的食物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人的胃肠内停留的时间长,吸收率低,释放葡萄糖的速度缓慢,而且,该类食物释放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的速度也慢。而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消化较快,吸收率高,该类食物释放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高。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要通过低糖负荷饮食控制餐后血糖,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并注意不同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而不应简单地计算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现代营养学认为,血糖生成指数是一个比糖类的化学分类更有用的营养学概念。它揭示了食物和健康之间的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糖生成指数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长期摄入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使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并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动物实验显示,用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饲料喂养的小鼠比用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饲料喂养的小鼠会更早地产生胰岛素抵抗。
研究表明,摄入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人其餐后血糖的峰值低,这有利于控制血糖。Heilbronn等人对45例体重超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饮食干预后发现,与摄入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相比,摄入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参照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值合理地选择食物,并建议有关部门要在食物的标签上注明其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血糖生成指数值。《餐后血糖管理指南》也指出,可以通过血糖生成指数值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负荷。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独立相关。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更为缓慢,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影响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类型的影响。简单地说,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高于多糖。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被人体消化吸收得快,其血糖生成指数值也较高。
2.受食物中其他成分含量的影响。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脂肪和蛋白质等的含量,能延缓食物的吸收速度,从而可降低血糖生成指数。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所摄入的食物中若脂肪的比例增高会使总热量增加,同时还会增加人们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若蛋白质的比例增高则可增加人们肾脏的负担。因此,糖尿病患者对于所摄入食物的成分应按比例进行限制,可适当地增加富含食物中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还有益于改善肠道菌群的状况。
3.受食物的形状和特征的影响。较大颗粒的食物必须经过咀嚼和胃的研磨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这样就延长了消化和吸收的时间,从而可以使葡萄糖以缓慢、温和的形式释放。
4.受食物加工和烹饪方法的影响。不同的加工烹饪流程和方法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率。一般来说,加工得越细的食物,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大。另外,食物的烹调方法也很重要,同样原料的食物烹调的时间越长,其血糖生成指数就越高。
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利用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来合理地安排饮食呢?
首先,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和中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尽量不食或少食单糖和双糖类食物,严格限制纯糖食品、甜点等的摄入量。
其次,要合理地搭配食物。糖尿病患者在选用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时,可以搭配食用适量的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例如,细粮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较高,而粗杂粮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较低,但适口性较差,可以将粗细粮搭配食用,这样既可以改善口感,又可以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第三,要选用科学的加工与烹调方法。食物在精细加工的过程中,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还会使血糖生成指数增高,如糙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0,精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值为83.2。另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降糖药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分解,所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结构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该药来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的安排上尚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有的糖尿病患者认为碳水化合物的升糖速度快便过于严格地限制主食的摄入,并过多地摄入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这种做法只注意到了食物的即时血糖效应,而忽略了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增加后所致的长期危害。对此,临床医生不仅应向糖尿病患者宣传食物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更应该告诉他们如何克服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高的缺点,引导糖尿病患者合理地选择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低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糖尿病患者自己也应该将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作为选择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中老年糖尿病人心理障碍及护理,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是医护人员要积极热情、耐心、反复地向糖尿病人及家属宣传讲解糖尿病xia有关知识。要使糖尿病人做到饮食控制,中老年糖尿病人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提高肌肉活动能力,改善新陈代谢,降低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中老年人 糖尿病 家庭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已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还不能根治,需要终身治疗和护理。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严重威胁着病人的健康,是当前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老年人患的多为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除病情特别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外,一般都是在家中疗养,所以,家庭护理对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稳定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产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老年糖尿病人心理障碍及护理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病,病程都较长,再加上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体质较弱,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在出现几次反复后,患者容易产生忧虑、焦急、悲观失望,甚至恐怖等心理障碍。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是医护人员要积极热情、耐心、反复地向糖尿病人及家属宣传讲解糖尿病有关知识,使他们了解到患上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将会造成患者失明、截肢、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神经组织损害、中风等后果;目前糖尿病虽然还不能根治,但随着治疗糖尿病新药的使用,只要能合理用药,思想情绪稳定、乐观,严格控制饮食,做到生活有规律,现在糖尿病的病情已经能够控制住,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延缓发生的。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生活和长的寿命。
糖尿病人心理护理中,除医护人员作思想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家庭成员能积极、主动去关心体贴、帮助病人,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才更有利于患者消除焦虑,树立信心,安心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饮食控制是糖尿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症状,纠正体内代谢紊乱,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或接近到正常水平。要达到这一目的,除药物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外,更重要在于日常饮食控制。有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吃药,只用饮食控制,就能消除症状,稳定病情。
在饮食控制中,应防止两种偏方:一是控制过严。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饭菜也吃得很少,常处于饥饿中;二是放的过宽。有的病人只控制主食,副食鸡鸭鱼肉,甜食糕点不限,随便吃。甚至有的患者听信江湖医生言“糖尿病病人不必限制饮食,还应该多吃些。糖尿病人尿糖损失,就像水龙头漏水那样,只有把进水管龙头开得大些,才能补得上那份漏的损失”。这两种偏方都会危害糖尿病的治疗。
要使糖尿病人做到饮食控制,医护人员就必须使患者和家属明白: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岛功能受到损害,不能有效地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了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使糖的分解、利用、合成均受到障碍,大量葡萄糖游离在血液中,形成了高血糖。当血糖高出正常值一定后,便从肾脏排出糖尿。当进食过多,特别是主食,会使血糖大大升高。因为米、面等主食,含糖较多,食后会很快使血糖值增高。当进食过少,为维持身体能量需要,机体便动用脂肪,蛋白质异生成糖原,随着饥饿时间延长,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容易出现反映性高血糖。在降糖药使用不当时,还容易出现低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维持血糖子啊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就要合理控制饮食,既要保证身体基本营养的需要,又要使血糖不致升高。为便于患者及家属领回和掌握,笔者把饮食控制护理概况成十六个字,即:主食限量,副食适当,蔬菜放宽,品种多样。
主食限量。就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血糖值,工作性质,运动情况,每天、每餐都要严格限制饭量,每天主食一般控制在250~350克之间。体弱、血糖高、劳动轻、运动量小的主食取下限,反之,可取上限。
副食适当。副食不像主食空盒子那样食,但也不可多吃,特别对肥肉,甜食点糕点等应尽量不吃或少吃。副食要挑选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一般每天可鸡蛋一个,牛奶250~500克,清油20~25克,鸡、鸭、鱼、瘦肉在50~100克之间。
蔬菜放宽。蔬菜含纤维素多糖,人体不能吸收,所以可以多吃,每天应在500克以上。多吃新鲜蔬菜可以饥饿感,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防止大便干燥和补充营养,但对含淀粉较高的蔬菜,如土豆、藕、胡萝卜等,吃时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品种多样。为均衡身体营养需要,食物应多样化。特别对那些富含纤维素,果胶和含有类似胰岛素作用的食物,如玉米、燕麦、豆及豆制品、苦瓜、南瓜、洋葱、萝卜、蔬菜、芹菜、韭菜、桃、梨、柚等杂粮,蔬菜、水果,应经常食用,有利降低血糖。
家庭饮食护理,关键在于糖尿病人树立起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能够严格按量进食。家庭成员能有效监督、协助安排好每天、每餐主食、副食、蔬菜合理搭配,也非常重要。
三.中老年人糖尿病运动护理
中老年糖尿病人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提高肌肉活动能力,改善新陈代谢,降低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都有良好作用。
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体质都较弱,并兼患有其他慢性病,运动护理应注意:
1、 应从轻微运动开始,以步行为主,逐步开展。如散步、慢跑,太极拳、跳舞、游泳、汽车,打乒乓球等。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但应避免对抗性的激烈的运动。运动量以不感到疲乏为度。
2、 运动时动作要慢、要稳。严防摔跤、划伤,以免骨折和伤口感染。
3、 运动时间宜在餐后一小时以后进行,因这时人体血糖值最高,有利降低血糖峰值,又可防止产生低血糖反应。
4、 运动后最好洗个或抹个热水澡。因为糖尿病人体弱,活动时容易出汗。汗含糖,有利于细菌繁殖生长。运动后洗个或抹个澡,可防止皮肤感染。
5、 运动后若有饥饿感,应及时加点餐,吃点东西,避免产生低血糖。
【关键词】饮食;运动;足部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糖尿病已成为高发病率、低年龄化的全球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成为第三大疾病。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对糖尿病人进行专业的护理指导,有利于消除糖尿病人对疾病理解的误区,并且医护人员的指导对于病人控制血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简要分析糖尿病人在临床中出现的饮食误区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护理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的误区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工作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只进行饮食治疗便能很好的控制血糖。饮食疗法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饮食治疗方式,采用合理的饮食结构,而不能采用禁食等强制性的措施,否则,病人的会产生抵触等不良心理,使得病人失去生活的热情,影响正常的生活,也不利于进行血糖控制。所以,应当正确解释“饮食控制”这种说法,消除病人对饮食治疗的误解,让病人理解饮食治疗并不是简单地限制食物的摄入量,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是要遵循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饮食。进行饮食疗法的时候因为食物的摄入量变少,血糖的含量也随之降低,但机体仍需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新陈代谢,就需要分解脂肪来提供必需的能量,而脂肪分解的主要产物是酮体,最终容易导致机体酮症酸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况且食物摄取不足,会导致低血糖,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因此仅仅减少食物的摄取是不科学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血糖含量高的人,可以多食用粗粮。但是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的食用,都应当根据糖尿病人的饮食方案而定。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病症较轻的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比药物治疗还要重要。而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2护理糖尿病人进行运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体育锻炼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慢跑、跳绳、骑自行车、广播体操、网球、太极拳、家务劳动等。合理的运动强度指的是病人在进行运动时心率应达到个体50%的最大耗氧量,个体50%最大耗氧时的心率=0.5(个体最大心率-基础心率)+基础心率,基础心率可以早晨起床前测得的脉率估计。
我们护理人员在指导建议患者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血糖水平高于13.3mmol/L的病人不宜进行上述运动。I型糖尿病患者活动时应注意胰岛素剂量、食物摄取量和运动量三者间的关系,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时,血糖含量常在相对性胰岛素不足和过多之间波动。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按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在患者收缩压高于24kPa时就要进行休息。在餐后一小时后再进行运动,并且活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以免造成血糖升高。
在患者进行运动时肝糖输出明显比平常多而血糖利用率却不增加导致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含量也增加,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此外,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要掌握好,以15分钟到30分钟最佳,每天锻炼一次,制定科学的方案可预防活动后病人低血糖现象。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并仔细检查周围环境是否有危险隐患,避免受伤。
3护理糖尿病人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误区
在护理糖尿病人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不可避免的,而不规范的护理经常出现一些误区,在此分析一二。
低血糖反应多见于I型糖尿病患者,多由运动量过大、饮食结构不合理、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造成,具体症状表现为头昏多汗甚至会导致昏迷。我国常用胰岛素制剂为每毫升40或100u这两种规格,在进行注射的时候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浓度含量的匹配,一般注射时采用lml规格的注射器抽取药液确保剂量准确,在饭前半小时进行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通常于早餐前一小时的时候进行注射,当需要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注意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不可颠倒顺序,以免影响其药效。对低血糖反应者,应该及时检测血糖,保证胰岛素使用的时间和剂量、遵循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避免剧烈晃动。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时会导致胰岛素吸收率降低,停止在该部位注射有利于缓解症状。为防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糖尿病足部护理的误区
在足部发凉时,可用热水袋进行暖脚,如果仅仅是没有注意足部保暖而引起足部发凉,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就能很好的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而糖尿病患者足部发凉往往是因为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造成的,热水泡脚并不能改善循环,为避免烫伤,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建议洗脚的水温以正常的身体为标准温度大约是37℃左右为佳,洗脚的时间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间为宜,切不可时间过长。其次要注意在使用碘酒消毒的时候,糖尿病人患者的皮肤如有破损切记不可使用碘酒消毒剂等刺激性强的消毒剂,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抵抗力比较弱,容易感染,而碘酒是最有效的消毒剂且刺激性比较强,因此皮肤破损的第一时间内用碘酒消毒杀菌作用是最好的,但是伤口的组织决不可用碘酒来进行消毒,唯一能用的就是用生理盐水进行试擦。
5结语
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对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自身科学护理正确护理调养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合理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足部护理,病情轻的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几率就可以得到提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糖尿病也会不再成为那么可怕的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晓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27-1328.
这里,我们把糖尿病需要注意的饮食管理归纳为几句话:
吃干不吃稀
我们主张糖尿病人尽量吃“干”的,从形态上来讲就是“固体”,比如:馒头、米饭、饼,不要吃面糊糊、粥、泡饭、面片汤、面条、疙瘩汤等。因为不论粗粮还是细粮,经过烹饪的时间越长,食物越软烂越易消化,血糖升高得越快。
同样,我们也不主张多喝汤。因为汤有助于食物消化,也会加速血糖上升。如果一定要喝汤,建议饭前喝,尽量避免与主食充分混合。
吃硬不吃软
同样是干的,我们更推荐“硬一点”而不是“软一点”。道理同上:含水量少、偏硬的食物需要咀嚼、消化的时间要长,血糖上升就慢。
吃绿不吃红
一般天然绿色的植物,多含叶绿素,如青菜;而红色的植物含糖相对偏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或应少吃。如吃同样重量的黄瓜和西红柿,西红柿升糖明显,黄瓜则对血糖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绿色”的一般比较保险。
“吃绿不吃红”同样也要遵循“吃干不吃稀”的原则,比如:胡萝卜可以作为蔬菜切成块或成片食用,但如果榨成果汁,则升糖效果明显。
定时定量
定时定量是指正餐。正常人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降糖药更好地匹配,不至于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很多糖尿病人为了控制血糖,每天只吃两顿饭,并且不吃主食,这样做很容易出现低血糖。我们说:糖尿病人不能乱吃,但也不能不吃;不该吃的一定不能吃,但该吃的一定要吃。
化整为零
化整为零是指零食。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及少量零食,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但吃法与正常人不同,一般不要饭后立即进食,可以选择饭后2小时食用水果。吃的时候将水果分餐,如一个苹果分2~4次吃完,不要一口气吃完;葡萄一次吃不超过5颗,分餐次数越多,对血糖影响越小。
三款茶饮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每日注重糖尿病饮食之外,在茶饮上也不容忽视。有些茶饮冲泡方法简单,口味适宜,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
1.地骨皮20克,用清水煎两次,混合两次的煎液。煎液量以满足当天的饮水量为度。此茶饮可清虚热、泻肺火、凉血止血。
2.牛蒡子10克,开水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口感清香,开水多次浸泡直到口感味淡为止。可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利咽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3.葛根10克,多次用开水浸泡,直到味不酸为止。可发表解热,透疹,解热生津,升阳止泻。此茶饮方有辅助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及预防视网膜动脉阻塞等作用。
没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每半年查一次血糖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但大多数中老年糖尿病人在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即使有一些症状也易误认为是正常衰老而未引起重视,不少中老年糖尿病人是在例行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时发现患有糖尿病的,也有一些中老年糖尿病人是出现了并发症后查血糖而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所以,中老年人宜每半年查一次血糖,不单要查空腹血糖,而且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值偏高怀疑有糖尿病,就要作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以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时防治糖尿病。中老年人如果出现多饮、多尿、口干等症状,就更要及时去医院查血糖了。
血糖的正常标准值是空腹血糖
一旦发现患了糖尿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一是积极采用药物治疗;二是要控制饮食,少食多餐;三是要适度运动;四是要接受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五是要监测血糖。这就是目前国际上推崇的“五驾马车”治疗糖尿病的方针。
糖尿病人要将血糖控制到多少为好
糖尿病人要力争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至少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1.1毫摩尔/升以下。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4.4-8.0毫摩尔/升,全日无低血糖发生。一般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10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超过10毫摩尔/升,属于控制不良。糖尿病人最好自备快速血糖测定仪,以备随时能够测定血糖,了解自己全天的血糖状况。
许多糖尿病人对测早晨的空腹血糖很在意,如果检查正常或不太高了,就认为血糖控制得差不多了,其实这是很不够的。糖尿病人餐后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对各种并发症是否发生有很大关系。所以糖尿病人要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测。
控制餐后高血糖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在饮食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少食多餐,进餐时细嚼慢咽,延长进餐时间,多选择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可选择延缓消化吸收的降糖药物如阿卡波糖。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也很好。注意糖尿病人选用药物和调整药物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
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
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
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8例,给予综合治疗,特别加强饮食治疗与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观察对象和方法
1.1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住院患者7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6岁,病史平均5年,详细询问病史.检查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除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观察方法:本组患者在入院次日晨空腹抽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患者出院6个月后随诊复查相同内容,观察分析效果。
1.3 判断标准:根据临床检验参考值确定[1]血红蛋白男性
2.护理干预措施
2.1 饮食指导与干预
2.1.1 合理控制总热量热量摄入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主,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活动强度等因素计算,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2 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饮食宜清淡。
2.1.3 限制脂肪摄入量选用植物油,限制动物油脂及油炸食品,适当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虾、奶、瘦肉等。
2.1.4 适当放宽对主食的限制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占总热
量的50%-60%,要做到主食中粗细粮合理搭配,宜少量多餐,
避免食用高糖饮食如糖果、甜饮料。
2.1.5 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要合理充足,戒除烟酒。
2.1.6 餐次安排合理,1日3餐的分配方案是早餐1/5,中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占1/3。自备糖果、饼干等食品,告知只有发生低血糖反应时才能食用。
2.2 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病人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适应性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改善血脂水平。运动中要注意适量、持续,更应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选择散步、爬楼、打太极拳等运动,宜饭后1h进行。
2.3 用药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协助和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和停药,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剂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不管用何种药物治疗,都要讲科学,切忌讲迷信或仅凭一面之词而中断正常治疗,耽误病情。
2.4 自我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糖尿病如控制不当,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因此,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掌握血糖、尿糖正常值,及早识别并发症。
3.结果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与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后生化、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表1结果提示,饮食指导等措施对糖尿病人的廊糖改善,白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提高有显著意义。
4.讨论
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重点应以适当的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水平为目标。有些研究指出,低蛋白膳食可预防或减慢糖尿病人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也有人指出,对没有确诊为肾衰竭的病人,这种膳食并无保护作用[2]。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不足0.8 g/kg,机体就会发生负氮平衡,绝大多数情况下,仍建议糖尿病人按每天总能量的10%一20%摄入蛋白质[3]。传统观点认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蛋白,生物利用率低,而作为优质蛋白的动物蛋白却在糖尿病人的饮食结构中受到明显限制,人体血清白蛋白水平偏低。以??质蛋白为主的饮食较植物蛋白在肾病防治中更为有利[4]。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优质护理临床论著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220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1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8.53±3.54)岁。按照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和实验组病人均使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即注射胰岛素并口服降糖药[3]。在这个基础上,对实验组病人进行优质护理,如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而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即健康宣教、病情评估以及一些常规的护理。
1.3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所收集和整理的所有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再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记录处理结果。
2结果
2.1两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后得出如下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糖尿病人分别经过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之后,其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样含量均低于护理之前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糖尿病人的血糖改善情况,实验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人生理健康状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病人生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后得出如下结果:实验组糖尿病人经过优质护理之后其身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器官功能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防止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搞好对糖尿病人,尤其是糖尿病老人的家庭护理。糖尿病一旦发生,几乎伴随终生,长期服药又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特别是由于担心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战胜病魔的信心丧失。针对这种情况,病人一旦确诊,我们应安慰同情,同时宣传糖尿病发病、预防、治疗的有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最重要的是饮食的控制。严格控制饮食标准,应熟练掌握糖尿病饮食计算方法。在控制每日总热量标准的前提下,增加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每餐少食,每日多餐。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是“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均衡的饮食。” 饮食中供给的热量足以维持日常活动,并使糖尿病病情稳定。每日摄入总热量约25-35Kcal/Kg为宜,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在饮食中比率下降,占总热量的20%,并要根据肾功能酌情增减。由于糖尿病、肾病本身易产生高血脂症,故应避免食用含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及皮、蛋黄、鱼子、猪油、牛油等。有明显浮肿或伴有高血压时,应严格限制水分,每日摄入量≤1000ml。并限制钠盐(每日2-3g),选用含钠低的食物。
老年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时最怕出现低血糖反应,因为老年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易引起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家庭最好购买家用的血糖测量仪和测量尿糖的试纸,按时给糖尿病老人测血糖、尿糖,但这种自测不可替代定期的医院测量。如果发现血糖有波动,应及时就医。对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老人需注意注射剂量和时间:一要准确,在饭前半小时注射;二要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出现组织硬结;三要严格进行局部消毒,以防感染;四要注意有无胰岛素或口服药物过量的不良反应;五要注意观察糖尿病老人有没有低血糖现象,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对较重者应立即送到医院就医。
对患有轻型糖尿病的老人应鼓励其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煅炼,从而避免身体发胖,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重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并发症,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对伴有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者,剧烈运动可加重心血管的负荷,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故在运动前,应做严格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同时,对运动强度也应有所限制。
定期锻炼,服用安全的药物,并严格遵照合理的饮食方案,糖尿病人一样能够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在锻炼的同时,也能增强心脏功能、保持血管通畅柔韧,降低血压。合理的饮食,比如:多摄入碳水化合物纤维,同时少摄入饱和脂肪,就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不但有利于减肥,还能消除身体过于肥胖而导致的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
通常得了糖尿病后,医生建议的是少吃多餐、适量运动。针对易感人群或整体人群,通过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其中包括调节体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防止摄入热量过多、避免肥胖和鼓励体育活动。
患者的腿就是糖尿病的好医生。运动量应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不追求单一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提倡适合于个体病人具体情况的各种运动,点滴积累,总量越多。效果越好。不仅仅提倡进行项目性的运动,而且还应将工作的、业余的、职业的、家务性劳动中获得锻炼。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各有差异,运动量也不相同,运动要体现个性化原则。
对于无法挤出特定运动时间的上班族来说:尽可能骑自行车上班,或步行上班,尽量少乘电梯,徒步上、下楼。
不要吸烟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吸烟会使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一倍。加快或恶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每个过程:因动脉变得更硬、变得更窄,从而减少了通过动脉的血流量;提高血压;促使血小板形成,从而导致血块;促使血液更容易在动脉梗阻周围出现结块;加剧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所以戒烟是糖尿病人势在必行的。
服用阿斯匹林
研究证明,这种药对付心血管疾病特别有效。除了缓解疼痛外,阿斯匹林还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的血块成形颗粒不易出现血凝块。因而,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服用阿斯匹林可以把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减少60%。睡前服用一片阿斯匹林还能降低高血压。
专家提示
1 找医生咨询一下你是否需服用阿斯匹林,和应该服用的量。
2 如果觉得阿斯匹林会刺激胃黏膜,或引起胃部出血,可选择服用在小肠溶化的包衣片剂的阿斯匹林。
3 如果你在服用抗凝血药和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要找你的医生了解一下阿斯匹林对你服用的药有何影响。
4 如果你有胃溃疡或者肝病,应当避免服用阿斯匹林。
随时备用的ACE
现在市面上有一类药物:即血管紧张转 化酶(ACE)抑制剂对糖尿病患者有特别神奇效果。其工作原理是:阻断一种激素变成使血管缩窄的另一种激素的过程。ACE抑制剂因能够降低血压而受患者欢迎,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相比,它的副作用比较小;它的另一个作用是,也能降低血压不高的糖病患者出现心血管问题的风险。
基于这些因素:如果你服用ACE抑制剂雷米普利(ramiprjl),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小30%。
控制盐的摄入很重要
限制食含糖高的食品也许是糖尿病人的常识:但你的饮食方案可能需要更进一步,那就是控制盐的摄入。2001年预防高血压饮食方法调查表明 如果每天摄入的盐不超过5克,那么出现中风和心脏病的可能性分别有望降低42%和20%以上。而一般人摄入的盐远高于实际所需的量。最主要的是少吃加工食物,特别是腌、卤类肉制品,因为加工食物里含的隐性盐让人防不胜防,不知不觉就让自己摄取的盐量增加。如果多吃含盐量低的全营养食品:水果和蔬菜,就能大大减少盐的摄入。
吃水果须特别讲究
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而且能被机体迅速吸收,引起血糖增高。因此,重症糖尿病病人,不宜吃过多的水果。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于两顿饭之间或运动后食用少量水果,但应注意血糖和尿糖的变化。如果吃水果后尿糖增加,则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免出现血糖过高。如果病人平素就喜食水果,并且病情也比较稳定时,可吃少量水果,但须减少主食的量。糖尿病病人最好少吃含糖量高水果,如香蕉、葡萄、柿子、橘子等,最好不吃。只有维持血糖稳定,才能更好地保护心血管。
正确喝水
糖尿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现,病友们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患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专家说这是一个误区。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也可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患者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当然对于严重肾功能障碍,尿少、水肿的患者而言,还是要适当控制饮水。
养成喝茶的习惯
喝茶在保护心血管受到损害方面似乎具有特别好的效果。喝茶有助于心脏健康。研究表明:平均每天喝茶超过2杯的人死于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不喝茶的人要低44%;而适量喝茶的人死亡率要低28%。茶叶的保护功效来自它其中所含的大量类黄酮,红茶和绿茶中所含的这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能够防止胆固醇堵塞动脉、防止血液结块、保持血管通畅柔韧。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不能喝碳酸饮料。因为碳酸饮料约含糖3~5%,所以是属于高热量食品,对糖尿病病人更是不宜。即使是无糖的碳酸饮料,糖尿病人也不适合喝。
适当服用抗氧化剂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够延缓氧化即衰老过程。人体利用氧分后生成的不稳定分子破坏健康组织。抗氧化剂具有诸多功效,如:使胆固醇不容易粘附在动脉壁上。
补充叶酸
叶酸能够降低高半胱胺酸的含量,而高半胱胺酸就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所以服用复合维生素有相当的效果。
合理的饮食方案
鱼类所含的奥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这种成分减少了出现血块的可能,降低了甘油三酯含量,而且还能够缓解血管炎症――血管炎症会促进血小板增生。所以糖尿病人每周吃2~3次鱼是非常必要的。
各类瘦肉。如牛肉、猪肉、羊肉、鸡肉,鸭肉、鹅肉等,都可适量食用,但每天不超过300克为宜。
鸡蛋最好吃蛋白,每周最好不超过食用2只蛋黄。
有丰富蛋白质和纤维素,脂肪含量低的豆制品,是这类病患比较理想的食物,宜多进食。脱脂奶或脱脂奶粉,低脂芝士,原味或果味低脂肪乳酪,低脂酸乳酪,也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