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树前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文章,大都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它们以生动的语言反映了活生生的生活画面,以饱含情感的符号表达了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易于唤起学生的创造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复杂、高级的心智活动的创新思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这一素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大胆探索和尝试。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居里夫人说:“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因为好奇,爱迪生发明了电报;因为好奇,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发明之王爱迪生到无人不知的比尔・盖茨,从古代的张衡到现代的袁隆平……无一不是靠思维的创新取得成功的。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他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阅读,使学生自明目标,自寻学路。同时,教师要在尝试性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是统治者,切不可高高在上,拥有绝对权威,自认为不可侵犯。我们应努力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龙的传人》(北师大版)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问:“读了课文,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请到讲台展示你的学习的成果。”开始时,全班鸦雀无声,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再三鼓励学生,终于有一个学生大胆地离开了座位,走上讲台,接着又有几个学生主动走上了讲台,虽然有些别扭,但也总算讲了下来。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留下的痼疾,值得我们深思。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感受到自创学法的益处与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探究学习的兴趣就会随之更加浓厚。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对提问题都很感兴趣,很乐于表现自己,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积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如教学《龙的传人》一课,有的学生就问了:“龙为什么倍受中国人崇敬?”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如:“因为龙是神仙,神仙无所不能,所以会倍受中国人崇敬。”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篇课文深化了,课堂活跃了。学生在课堂中是真正的主人,对于学生提的问题,无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爱的,我们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用词语造句,或说一句话,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因而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人的创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没有思维的发散过程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而教材只是个例子,课堂训练只是个途径,要得到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增加思维的多样性,减少思维的单一性,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克服以往的思维惯性。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课题上有着极大的优越势。语文课可以开展各种有益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现在被大家认可的话题作文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自己读书、主动创新是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教师可通过“札记展”“心得谈”“书友会”“新书屋”等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畅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经验,介绍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形成自能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多种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培养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知道,前面的路还很艰难,这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尽管失败远比成功多很多,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发展。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古诗 学习 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50-01
古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我们学习古诗,就是要将这种被集中、凝练化的语言具体化。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进而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背景
我们学习研究古诗文必需对写作背景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唯有如此,品评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对背景知识不但教师本人要了然于胸,还要恰当地、详尽地让学生了解。了解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如果直接入题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会有诸多疑难问题:第一,仅仅因为顽童抱走茅草就骂他们为盗贼,是不是有损作者形象?第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由此断定,他至死不悔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否有刻意拔高之嫌?如果我们首先把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了解,肯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今天的学生要通过文字去了解古诗文作者融化在其间的情感和意思,自然要经历一个识别符号和还原以及转译的过程,为此,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诵读。诵读既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法诵读: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熟读古诗、自悟自得-适度讲解、诵读体会,展开想像、悟意明理,适当延伸,拓展诵读。
3、了解诗意
有些古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主要写了夏夜词人在黄沙道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写诗人夜晚在船上的见闻。学习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让学生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
4、体验情感
4.1 抓重点句理解诗歌感情
如《望岳》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就表现了诗人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这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通过理解这句重点句就可以理解整首诗歌的感情。
4.2 逐句分析,理解诗歌感情
有些诗歌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理清情感变化的思路,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几个小问题来完成这个任务,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为了理解诗歌感情可设置如下问题:(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两句,作简要分析。(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也会明白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旬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5、名句赏析
古诗学习,重在感悟与品味。我们赏析时可从不同角度为切入点,就诗句的思想情感、表现内容、修辞手法、字词锤炼等方面的一点或几点加以品味。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中要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引导学生赏析时同样可设置几个小问题: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怎样的的哲理?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先请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然后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
1.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赏析――画面(意境)+哲理+情感
2.从表现技巧方面来赏析――修辞(或表现手法)+作用+情感
学生很快套用公式,完成赏析。
(1)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赏析: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从表现技巧方面来赏析:“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诵读必须贯穿在学习古诗学习的各个阶段。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来源:文章屋网 )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王之焕《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7、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7、经典诗句: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1、王安石《等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山雨欲来风满楼。
天心阁是为数不多的遗留下来的长沙古建筑。我坐公交车去了天心阁,我走错了路,走了好一阵才找到。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绿茵茵的草坪和修剪得形状各异的四季青,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龙形的万年青。还有几棵老树抽出了嫩枝,让我想到一局诗句“病树前头万木春”,似乎“铁树开花”更合适些。
在草坪里,一只小狗正静静地卧着,它的主人一直逗它,它好像故意爱答不理地。有人给它拍照,它突然打起滚来,它真聪明!再往前走是一座假山,假山的右边是一汪池塘,两个六七岁的小朋友真从池塘里捞鱼,他们似乎有收获呢,看起来高兴得不得了。
继续往前走就是崇烈亭和古城墙了。站在古城墙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在外面看不出天心阁原来挺高的。让我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很多的老人在这里锻炼。我喜欢长沙的慢节奏。
闲来突发逸致,携两外甥女合三人穿过人如狂潮的街道,来到僻幽的渡口,此时已近黄昏,渡口寂静无声,“哒哒哒”粗重的马达声在空旷的江上独自打旋,声音无比单调刺耳,好奇心使我们跃跃欲试:何不来个“短途”旅行,到本以为这辈子可能再也无缘一去的江对面小游片刻。说走就走,我们三人就带着从未有的新鲜感踏上那近在咫尺又似远在天边的别开生面的旅程。
当两外甥女怯生生的踏上锈红色的船板,人小鬼大的涵就自在的紧靠在铜灰色的栏杆,自在的细数江面的白鹭几只,而少不经事略大一点的琳则显得有些胆怯、有些惶恐。还好,过些许,从没坐过渡船的她也镇定了下来,聪颖而大方的谈笑着、戏谑着、两张童稚的脸上洋溢着自小被藩篱般的现代人生活所压抑的少有的舒展笑颜。我看着看着,竟忘了我在何境——是我在船上坐,还是船在我心上驶
“嘭嘭嘭”是快艇,从厦门驶来的客艇从不远处疾驰而来,虽说艇身不大,可速度极快,非一般小舟能比。“靠近了,靠近了。”两小孩齐声惊呼。此时,只见波浪翻滚,涛声带卷,从不远处随着鸣笛声吐着白沫子由远而近的直逼小船,小船如行走蹒跚的老爷子在江中前后颠簸着、左右摇荡着,让坐者不由得心生战栗。“阿姨,阿姨,我害怕。”坐在我对面的两孩子不由得惊叫着,屁颠颠的移步坐在我身旁。“没关系,两边坐,不要全挤在一边”船老大微声吩咐道。我拥抱着倆小孩笑着说“有什么可害怕的,一会儿就好”说话间,江面已恢复了平静,江水如一道白练渐远渐长,直至消失在视线内------
船靠岸啦,青灰色的石板路从浑浊的江水一直延伸到岸上,两边的芦苇草郁郁葱葱在微风中摆动,空气弥漫着一股青草香味,芦苇草下的泥土也如刚洗尘的农夫,干净光亮,散发着一股泥巴香。我及俩外甥女贪婪的吮吸着、欢呼着、有说不出的雀跃、自由,恐惧不在、忧患不在,释放的灵魂顿时得到饱满,郁结的人生似乎得以纾解。虽然只是一次尝试,一种突发奇想,可人生有几次的突发奇想能得于实践,又有几次的排练得于上演。来吧,别错过这小小的心情疏解,让我们去领略来自全天然的氧吧,带着愉快上路——外甥女和我就这样来到了这里,虽然和我们的村落没多大的不同,一样的柏油马路、一样的农田、一样房子、一样着装的人群。可我们享受的是什么呢 我们享受的是脱落,一种来自习惯的深重铠甲的脱落,一种你看我陌生,我瞧你可欣,却可以如此默默无声的传达,一种互相探究却互不深究的轻松。一切淡淡的、灵动的、就像爱与不爱一样的自然。生命本不该在某个地方停留,生命是流程、是物华天宝的栖息地,每个时间段都不该被遗落,被弃绝------
所谓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也许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慨不是人人都有,可我何曾没有呢?可如此短暂的一游,两外甥女何尝不是为我合歌一曲的白居易,让我枯死的灵魂得于精神呢!这短暂的旅程让我感受的不只是在于旅程本身,而是一种高于心理层面的空间换位、心灵洗礼。
关键词:刘禹锡思想性艺术特色
刘禹锡是我国中唐诗坛上重要著名诗人之一,他在有生之年,作诗八百余首,其中,有不少名篇佳作令人百读不厌、赞赏有加。本文现从刘诗的思想性及艺术特色略论如下:
一、刘诗在思想上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至老不衰,刘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从诗《学阮公体三首》中得以充分体现:“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诗人与挚友柳宗元一道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长期遭贬。但,他虽在政治上遭受到沉重打击,却仍能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斗士精神,见诗《始闻秋风》中写道: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坚强进取精神。诗人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中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表现出无比的爽朗和坚强。
刘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可品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十分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欣欣向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途的升沉。襟怀豁达、思想境界高远、意义深刻。“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达了诗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世人学习。
二、刘诗的艺术特色
刘诗最显著的特色有两点:
其一,以精练含蓄著称。
如诗《阿娇怨》: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此首诗在体现刘诗的精练含蓄上比较典型:如第二句“试开金屋扫庭花”中的“开”和“扫”两字用的精妙。可使人想象到阿娇的金屋之门虽有而常是关着的,以及满庭落花堆积的情景,显示出一个失宠皇后的典型环境。句中“试”字尤妙,如不开殿扫花,恐皇帝即来;开殿扫花,恐皇上又不来。只好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须臾宫女传来信”,为全诗最紧张语。“须臾”之间会有什么变化呢?阿娇急于想知道,却又怕知道,却很怕听,但又不能不听。末句“言信平阳公主家”。以宫女的妙答结尾,一个“言”字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和善于园转。也表明了阿娇的怨愤,已达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
其二,诗人善于寄情于景物描写之中,语言平易简洁、而意象精当新颖。
刘的诗作中以咏史怀古诗最为人赞赏。如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首诗可谓诗是人最得意怀古名篇之一。在此文中逐句赏析如下: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乌衣巷到市中心的必经之地。桥、巷紧相邻。当时朝廷的重臣王导和谢安都住在此处,那时两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风光无限。可而今,时过境迁,风光不在。昔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桥边已是野草萋萋,野花盛开,呈现一派荒僻景象。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夕阳西下的残照之中,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之景。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此首诗最精华之处,是千百年来,脍灸人口的名句。诗人不落俗套,不从正面浅露去写,而是出人意料的把笔锋忽然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筑巢的飞燕。如今的乌衣巷居住的不再是达官贵人了,而是普通老百姓。昔日王谢两家堂前的旧燕鸟,现在已飞入了平常的百姓家中去了。从诗里行间,我们反复听到了诗人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虽然景物寻常,语句浅显易懂,但却有一种含蓄之美,品读后,感到余味无穷。
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常常注入了诗人源于苦难又沉潜凝聚的悲愤,使诗作给读者一种沉思历史的沧桑感。可以说,刘禹锡在中唐诗坛上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名至实归的。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1999年8月第一版。
生命的斑斓
有人说,生命是春天里含苞待放的花蕾;有人说,生命是夏日里暴风雨过后的彩虹;有人说,生命是秋风中翩翩飘落的黄叶;有人说,生命是冬阳下傲霜独立的寒梅……其实,生命是四季,是因为年龄与经历的不同所以才产生了差异。生命是比彩虹还要拥有更美丽的颜色,它是人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生命就是快乐!是春天那蓬勃的花草,是遍地的葱绿,满山的色彩——花儿,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正如心情般,明朗醉人,一片向荣!
生命是坚强“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长出美丽的花朵,就如风雪洗礼过后的彩虹,美丽,令人神往。正如刘禹锡所说“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时的心情仍无法表现,只是尤深到浅,描写不出的美。
生命是在逆境中成长!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逆境中的生命更加顽强,像小草挤开沉重的石头冒出芽时,心情舒畅。算是清爽!
生命是睿智!人生之路就如象棋般,每走一步都需要理智,才能够成功。正如: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锁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像湛明的蓝一般,又或者是透明的紫……
生命是斑斓的,是多彩的,是绚烂的!像枫叶,在秋风中那样火红,红得耀眼;像松柏,在暴雪中那么苍翠;像腊梅,在冰雪中那么傲然;时刻多彩的心态面多生活,才算是强者,生命是斑斓的,会享受那份颜色的人,便在享受着生活!
关键词: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能力、文学趣味;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曹子建,从乐府民歌到唐诗宋词,再到派系繁多的现代诗歌,诗歌的创作从未间断过,也曾几度出现诗歌繁荣的时代,迭起,精彩纷呈,名家辈出,光彩夺目。孔子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成功的诗歌会使人获得感情上的升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审美的体验。所以,比之其它文体的教学,诗歌的教学需要更丰富的情感和更细腻的科学方法。高中生正处于树立自身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教师尤其要注重诗歌的教学。
现实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诗歌的教学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之下明显的显得滞后。学校的教学也一味的停留在分析、讲解、死记硬背、过早的探究所谓的艺术手法。我们一厢情愿的将学生听不懂的东西硬生生的塞进他们的脑袋,这种教学助长了学生的厌倦心理,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究高中诗歌教学的真正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抒情、言志,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它所蕴含的情感对我们具有教育的作用。诗歌当中有很多对人类真善美的讴歌,它们要么传达真挚的情感,要么表明正确的态度,要么宣扬崇高的价值观,使我们能够知过去,识未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丰富精神生活,具有极强的教育启迪意义。比如:李白的《度荆门送别》。这首诗是他25岁第一次出蜀所作,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的写了出来,景中蕴含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青春的朝气蓬勃和追求事业的豪情。再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友人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诗味中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颓唐。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青春志向和李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还可以通过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刘禹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用诗歌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趣味的教育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更要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通过“诵读”,我们达到用诗歌去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趣味,提高素养的目的。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味诗歌的音乐美,色彩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揣摩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李清照的婉约。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把作者描绘的活生生的形象,通过想象展现在自己的眼前,仿佛看的见,摸得着,嗅得到。例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出:雨后晚晴,青天无片云,明月的清辉酒遍松林;雨后水涨,山间石上,漫过清清的流泉。这时,竹林深处,笑语喧哗,是洗完衣服归来的妇女;;远处的莲叶,在不断地摆动着,是渔人放舟下水了。在一片动景中,写出了山居的幽趣,生动活泼,自然谐美。如此美妙之景,实在令人陶醉。我们通过想象再加上自己的创作力怎么能不把它在一片动景中,写出的山居幽趣,生动活泼,自然谐美的艺术特色读出来?我们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在“诵读”中不断的提高了,要不然怎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再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开头两句写春日早晨的景色。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又怎能在“诵读”中“读”不出不出文学的趣味?
三、训练写作能力的教育
秋,踏着轻盈的步履浅浅地来,向着中秋的碧绿清潭凌波涉水暗送秋波;天,携相思几许挽惆怅几缕,带着巴山夜雨的迷茫,风雨为弦雷电为韵,弹一曲《暴风骤雨》,歌一曲《天长地久》,氤氲了几多山川大海、沧海桑田。
在这满眼都是绿的郊外,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林荫路上,潋滟的阳光轻抚着蜻蜓那薄如蝉翼的双翅,微凉的秋风将那花间蝴蝶托起,忽而送她们到绽放的勿忘我的乐园,忽而又将她们放到林间暗香浮动的野菊的怀抱,雨后的林间湿且神秘,似乎好多年都不曾涉足到深山密林之中了,却很想踏入密林深处探幽寻踪,或许,会在不经意之间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白发飘飘的山中隐士也未可知呢,这么想着,我大着胆子向着林间探寻了几步,但终究是一个胆小的人,孤身一人还是没胆子往前走了。
郊外的游人不是没有,偶而也有几位结伴而行的外地游客从我身边擦肩而过,也有貌似恋人或夫妻的游人从我眼前闪亮登场,茵茵绿草之上游弋着翩翩蜻蜓,芬芳的花间树下舞蹈着浪漫的蝴蝶,眼前一派秋的彩色,浑身沐浴着暖暖的朝阳,倏然间,感到空前地孤单了,耳畔回荡着那阕《采桑子》的余音:“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想起,与他一起的时光,想起,与他相伴的日子,想起,与他的朝朝暮暮,想起,与他的恩恩怨怨。聚过终究散了,缘来又缘去,千丝万缕扯不清,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不知该恨他还是该怪他,不知是还爱他还是原谅他,不见他时,还觉得他有些好处,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念他一下,而见到他时,每次又都觉得离开他我不后悔,他怎么还是那样自我得可以啊,这世上的男人有顾老婆的,有顾孩子的,可他倒好,谁也不顾,眼里心里只有他自己!任何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可叹我遇到的这个人啊——是“不对的人”哪!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此生嫁错了人了啊!
然,“无边落木萧萧下,病树前头万木春”……
1.(2分)下面词语的书写或者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杳( yāo )无音讯、冥思暇想 B.粗制滥造、窥(kuī)谷忘反
C.正襟危座、千山万壑( hè ) D.凛冽(lì )、犀(xi )利
2.(2分)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她(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她(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洗刷了百年的污浊;她(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骤,挺起不屈的脊梁;她( ),灼灼的光华穿透重重阴霾,熔铸了新的辉煌。
A.巍然屹立 B、蒸蒸日上 C、激流勇进 D、地大物博
3.(2分)仿照示例,再写一句话,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
示例: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仿句:生命像 。
4.(2分)读文答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①选文巧用动词,活画出“留学生”丑态的词语有: 。
②选文妙用比喻,勾勒出“留学生”丑形的语句是: 。
5.(8分)按要求填写诗句。
①《赤壁》以小见大,给人深刻警策的句子是:
②《过零丁洋》最能体现文天祥为国捐躯决心的句子是: ③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④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二、(8分)综合性学习。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在2011年5月11日母亲节前,八年级⑴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6.(2分)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7.(2分)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冰心暴走妈妈陈玉蓉
8.(2分)为了加强子女和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创办一份刊物,请你为刊物拟一个恰当的名称,并为刊物创设两个栏目。
9.(2分)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三、(12分)古诗文阅读。
(一)欣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2分)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11.(2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录毕,走送之 ( )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③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④ 媵人持汤沃灌 ( )
13.(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14.(2分)翻译下面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5.(2分)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四、(10分)课内阅读。
雪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