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文化理念标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企业文化;合阳公司;企业发展
导言:陕西澄合合阳煤炭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阳公司”)是2009由陕西澄合矿业有限公司兼并整合地方煤炭企业而形成,文化底子较为薄弱。合阳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以澄合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强势学习宣灌澄合文化理念为切入点,教育员工转换观念,整合思想。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合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由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分散走向整合,有效地促进了合阳公司由一个地方小煤矿改造成为现代规模的煤炭企业进程,逐渐形成了具有合阳公司特色的文化,职工素质、文明行为得到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使矿井从地面到井下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合阳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1、由于公司多数职工为由原合阳一矿整合重组过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目前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企业文化仍缺乏厚实的群众基础,与局内兄弟单位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虽然我们悬挂了很多标语和口号,但是在后续的宣传、贯彻和制度强化等环节做的不到位,致使这些标语的内容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员工的头脑中变成思想。
3、由于每种习惯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观念和价值观,想要转变人们的观念是非常不易的,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充满矛盾、冲突。
二、以企业文化助推合阳公司企业形象、管理提升
(一)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用企业文化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首先公司从企业文化理念、安全文化理念和企业发展愿景三大目标进行了规范更新。充分利用班前会,规范班前礼仪,宣贯企业文化理念,安全文化理念。其次,公司把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作为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重要途径。利用公司自办广播站,每天播放《澄合之歌》、宣灌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强化理念宣贯,员工素养、企业形象明显提升;再次,先后对办公楼及进行全面装点企业文化墙,制作了廉洁文化牌版、管理文化牌版、安全文化牌版,大型条幅、巨幅公司近期发展目标牌版,在生产区公路两边装点了企业文化灯箱,入井口的安全文化走廊,区队的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看板,使企业文化在公司落地生根。
(二)以精细管理推进企业管理升级
1、教育和引导职工正确理解人本精细管理并延伸到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把企业文化建塑的重心和着力点延伸到现场、到岗位、到管理流程、到员工素质四个方面,做好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从实施到考评的全面覆盖,做到公开透明,实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创建目标。
2、将精准管理融入日常生产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道工序的管理。要求井下采煤工作面做到“三直、两平、两畅通、一干净”的精品工作面;设备在检修维护时,实施菜单式管理,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落实检修内容、程序、方法,做到照单检修、验收、考核和层层确认保证;掘进工作面架棚质量严把毫米关,每道工序误差小于10毫米;公司推行行之有效的内部市场价格管理及结算管理办法,使成本投入始终处于有效的“零库存、零浪费、零失误、零故障、零缺陷”管控状态,最终实现成本预算流程化、分析落实精细化、工序结算市场化、成本监控实时化、考核分析制度化的成本控制闭合管理体系。
(三)以职工素质提升,促进技术创新、岗位练兵
1、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把科技创新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一线职工,对一线职工科技创新给予更大的支持,不断提高职工的科技素质和能力;必须鼓励职工参与项目研发,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撑和激励机制。使职工科技创新成为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2、鼓励职工练“绝技、绝招、绝活”,带动职工岗位练兵的积极性。把职工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练就的简单、易行、高效、安全、实用的操作方法进行挖掘,总结和推广,搞好传、帮、带,使之不失传、不沉淀,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和发展。激发职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热情。
三、打造安全文化,构建安全本质型矿井
1、打造公司企业文化必须以安全文化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将安全文化融于职工眼,就要处处有醒目的安全文化标语、口号、警语和安全报警标志。要将安全文化融于职工口,就要使安全文化理念朗朗上口,安全文化人人讲,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常规化。公司始终坚持教育先导,采取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亲情育人的感情融化方法,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引导职工认识教育是对我的关心、关爱、关怀,使职工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珍惜生命的自觉行为意识。
2. 在安全管理上,从规范员工自保、互保、联保、包保和行为规范入手,注重岗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把岗位标准和操作要领相结合,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明显改善。坚持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公司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和安全文化知识,请“三违”人员现身说法,用事故案例讲述、安全小分队进区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寓教于乐,让职工在浓厚的安全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熏陶。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任务,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公司干部职工继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文化的对标学习,学习先进企业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才能把合阳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才能把合阳公司的企业文化真正创建成促进企业管理升级的管理文化,促进职工素质提升的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曙敏.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1,28(S2):43-44.
企业文化建设因其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往往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或敲敲打打不成体系,或虎头蛇尾无疾而终,最终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软约束作用发挥不明显。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盲目效仿,缺乏特色。
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文化建设,也随大流,照抄照搬,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导致企业理念缺乏特色和个性,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分离,企业文化建设在方向上便陷入误区,最终得不到企业员工的整体认同而流于形式。
(2)不成体系,短期行为。
有些企业对文化建设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未形成系统的推进思路,缺乏长期的实施步骤;有的把企业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把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等同于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相脱节,使企业文化的有效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企业文化建设短期行为盛行,靠运动式地推进,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持久机制。
(3)认同不够,缺乏合力。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因为文化理念缺乏特色,文化的传播缺乏有效载体,导致员工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全员认同的价值观。有的精神培育仅仅停留在标语口号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形式化、空洞化明显;有的内部部门之间互相扯皮,协同度不高,往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群团组织的事,业务部门甚至片面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会影响业务发展。四是组织不力,缺乏设计。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但在实际中,企业高层管理者因为管理能力水平,领导视野等原因,往往难以担此重任,这体现在文化设计阶段缺乏总结、凝练的能力,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清;在理念传播推广阶段,缺乏总体设计和推进的能力,对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恒心。另外,企业在推行文化建设过程中也缺乏专业咨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难以上升到一定高度,从而难以发挥出应有功效。
2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企业需在实施过程中统筹把握,抓住建设的关键点,科学设计,精密计划,全力推进。
(1)找准定位,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阶段,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格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文化理念是体现企业个性特征,反映企业核心意识的价值体系。建立企业文化理念,首先要形成共识,进行理念定位,企业高层及员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倡导、学习和宣传,形成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共识;其次是广泛调查,寻找企业发展的价值认同点,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参与其中,集中大家的智慧,寻找确定企业文化的理念;第三是凝练提升,定位企业理念。经过分析比较、统一认识、广泛调查之后,对企业文化诸要素进行归纳提炼,定位出企业文化理念,定位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传统优势、现实状况、发展目标,针对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利益诉求,设计出能在企业内部变成全员行动,在企业外部博得社会认同的企业文化理念[4]。企业文化理念确定之后,即可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行为及表层形象部分等等。
(2)明确路径,建立核心理念渗透体系。
企业文化理念从抽象的文本落实到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需要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而这一过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具体来说,第一,领导者要率先垂范,知行合一。第二,企业文化要制度化。这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行为紧密结合的关键,将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各项制度规范中,按照理念体系来重构完善制度,使企业每一个员工自觉遵守,直至成为习惯,真正使理念内化成每一个员工的具体行为;第三,企业文化要具象化。设计和企业文化理念相对应的企业宣传活动,通过企业内部各种媒体营造出企业文化的宣传氛围,使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员工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环节。
(3)做好保障,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在于其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一是规范的科学管理是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基于企业科学、严格、规范的管理之上的,所以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先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管理层和员工都是规范制度的自觉执行者,只有科学管理到位了,才能上升到文化管理层面,否则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局;二是科学系统的培训是重点。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科学系统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系统培训,可以让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有更深地理解和认同。同时大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充分积聚全体成员的智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进程,使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5];三是领导者和员工形成合力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虽角色和分工不同,但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企业文化建设都不会成功。领导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和最终创造者,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标志是两者真正形成互动,聚成合力。对于企业家来说,要真正能做到洞穿全局,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放弃。对于员工来说,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根植于心,将个人目标与企业远景规划有机结合,在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感召下,通过企业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结语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理论;以人为本;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是企业文化理念系统,一些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理念,使这些文化理念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变成行为指南,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洛阳LYC公司物资供应部在实践中以文化理念先行的宗旨,创立独特的核心文化理念体系,采取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念指导实践,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规范制度、指导言行,使物资采购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以人为本,文化先行
面对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轴承行业,为赶超对手,领跑行业,该公司物资供应部首先想到的是公司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企业文化正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为此,从构建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入手,发挥员工的智慧,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文化理念。对所征集的100余条理念经过初选,复选,然后进行浓缩,提炼出24条内容丰富,符合实际,通俗易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并逐条进行了释义,形成了符合本部门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如:“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供应精神;“条件反射对待生产,以小保大促进全局”的供应作风;“对内服务生产,对外挖掘利润”的价值理念; “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省下的就是赚下的”的理财理念;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安全理念等。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先行”的企业宗旨,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的参与,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群众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融合进了职工的心中,为企业文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2 以人为本,文化入心
为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行为指南,该部门将其制作成桌牌或标牌,并安放、悬挂在工作现场和楼道。使员工们随处可见,随时可记,时时都得到提醒。该部门还精心编制了《企业文化设计》指导书,按照“文化导入”、“文化主题”、“配套措施”、“支持系统”等部分系统设计,人手一份,使大家认真学习掌握该部的文化理念;还通过宣传栏和简讯等形式对其理念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使广大职工逐步接受、信奉该部的企业精神和服务理念等。在此基础上,该部不失时机将其文化理念导入经营实践中,以理念指导工作,以制度规范行为,用理论更好地去指导实践。在企业报《洛阳轴承》上举办的“物资供应杯”企业文化征文比赛,广大员工积极投稿,把他们对文化理念的感悟,工作中的体会,服务生产的感触,与客户打交道的感受诉诸笔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深对本部价值理念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入心一直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题,物质供应部采取以人为本的宗旨,紧紧围绕职工来系统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LunWenDataCom]
3 以人为本,狠抓落实
“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是物资供应部最早、最直接得到落实的文化理念。根据此理念,相继制定了《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供应系统考核试行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物资供应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制度实施总是要求先从领导做起,部领导以身作则,只有率先垂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没有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同样,该部对员工中违犯规定的处罚、好人好事的奖励兑现、交办的工作也要求当天应有结果,职工们把这称做“日不落工作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而克服了企业文化实践的随意性。
根据“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这一理财观念,物资供应部创新了采购模式,分设了业务管理小组、合同管理小组、监督管理小组和综合管理小组4个既相对独立运作、又逐级负责的业务制衡组织。采购订货各小组都有“杀价”的权利,对外销售各小组都有“抬价”的义务。引入招标竞价机制后,铜灰也从过去的4 278多元一吨卖到了24 000多元一吨,仅此一项每月就可为公司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2005年,共组织了十多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标销售, 销售回款2 553 万元, 回款率达100% ,竞价招标销售为公司增值800万元,增值幅度达45. 7%。
“只有生产顺心、供应才能安心”是物资供应部的服务理念,也是该部存在的价值体现。根据这个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一线所想,急一线所急”。为了保证生产,该部员工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和掌握生产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曾于10个小时内铁路公司组织调剂鼓风机轴承10 套; 2小时内解决能源保障部丙烷管道泄漏所需的相关配件; 3天内完成重大型重点设备大型立车欧陆590直流调速装置修理改造项目⋯⋯每年都召开生产单位座谈会,发放客户意见调查表,征求意见,以改正不足,保证生产需求。
“警钟长鸣、丧钟不响”是其廉政理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企业物资采购部门成了反腐倡廉的焦点部门。物资供应部担负着LYC公司80%的采购任务。为了给采购人员时刻敲响警钟,使他们时刻绷紧“廉政弦”,物资供应部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廉政建设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他们组织骨干员工到监狱参观; 与供应厂商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让重要岗位人员家属作出“亲情廉政承诺”; 2009年5月,他们又设立了镜鉴室。在镜鉴室里,既有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誓词,也有领导干部的廉政承诺,同时还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案例警示,时刻提醒干部员工清正廉洁、勤勉工作。
在这些文化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一年时间内,物资供应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人们按照严格的业务流程,规范的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在企业文化建设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又按照企业文化地位、功效、传承、推进、案例、认知、实践等7部分编印了广大职工直接参与的《企业文化白皮书》,使广大职工更加信奉和依赖企业文化,围绕着文化理念去工作、去实践。
物资供应部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企业职工为建设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主体,从而增强了企业文化与职工的亲和力,使企业文化能迅速地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积极寻求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经营实践,使理念与制度、组织、教育、主题活动、职工、经营活动等达到几乎完美的结合,使文化理念由简单的标语和口号变成指导工作和行动的准则,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凝聚力,有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
任何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以下要素:1.企业的价值观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2.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3.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4.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5.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以培养全面素质的毕业生、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先进企业文化以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福利待遇和追求企业最大利润为目标,两者在所追求目标方面有相同之处;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强调组织成员(亦即高职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先进企业文化重视企业员工的发展和切身利益,以员工为本,两者在文化主体地位上相类似;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存在于高职院校校园,先进企业文化依托于企业,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它们都是社会组织的性质。以上说明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和先进企业文化两种不同领域的文化在追求目标、文化主体地位、载体性质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特点。
二、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可行性
(一)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职院校寝室文化的创新与转型。寝室文化是为学生服务的,研究其与企业文化的接轨,主要的立足点在寝室,要将推动寝室文化的创新与转型放在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要在文化发展层面推进寝室文化的转型。高职院校需要从寝室文化理念、管理机制、物化载体等诸多方面体现符合企业文化和企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文化育人层面推进寝室文化的创新。高职院校要竭力营造企业化的寝室文化氛围,强化职业人的价值理念。当企业文化介入寝室文化后,必然会带来寝室文化形式上的创新,也必然会赋予寝室文化新的活力。
2、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升社会竞争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权威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部分毕业生进入职场后不久就选择离开或被企业淘汰,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他们仍然习惯用学生视角而非员工视角来看企业环境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缺乏适应企业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先了解校园寝室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才能提前做好心理调适,以便提前融入,加快适应速度。事实证明通过一些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寝室文化活动的训练能进一步使毕业生加强对各种差异性文化的适应能力。
3、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精湛职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创新精神、服务于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坚定树立学习型寝室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融合理念,并想方设法将先进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渗入学习型寝室文化,让学生提前接受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普通高校寝室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构建体系,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设目标决定着它的包容特性,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可以纳入其中的。对于高职院校寝室文化而言,这样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样是存在的。另外,高职院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即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技能性,要求实现高职院校办学与就业市场、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学生身份与员工角色的零距离无缝对接。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联系更加紧密,企业进校园、企业专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学生师从技术人员,这种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企业文化与寝室文化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在追求目标、文化主体地位、载体性质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这说明在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中渗透先进企业文化是完全可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更加亲近,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对校园寝室文化有着激励和渗透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引入先进企业文化可以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全面提高他们今后走入社会、走上岗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精神,实现高职学生毕业时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和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三、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和先进企业文化融合的现状
近十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非常迅猛,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寝室文化建设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高职寝室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为缓慢,其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是将高职寝室文化定位盲目“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寝室文化模式;二是高职寝室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寝室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三是没有把寝室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改革开放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引进到我国,并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有了发展实践的阵地。但由于研究时间尚短,企业文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不成熟。因此,在正确认识先进企业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先进企业文化,促进我国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仍是我们国家专家学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在高职寝室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处于认识层面,实践层面或指导层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四、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要促成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需要从寝室文化理念、管理机制、物化载体、学生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竭力营造企业化的寝室文化氛围,强化职业人的价值理念。两者融合的具体途径如下:
(一)高职院校要大力倡导具有先进企业文化元素的人本、终身学习、竞争合作及创新等寝室文化理念
培养具有精湛职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创新精神的一线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使其培养的人才走上社会时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就要对在校学生大力倡导人本、学习、竞争合作及创新等具有先进企业文化元素的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理念,努力营造一种具有亲和力、积极向上的高职寝室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高职学生人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学习成长的快乐;能充分意识到个人持续学习力是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我发展的必备能力,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举动;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合作对个人的成长发展的巨大作用,积极培养自己跟其他寝室成员团结进取、通力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精神,在团结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创新能力。学习是高职院校学习型寝室文化的主要特征,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依托学生公寓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普及面广的专业技能竞赛,如产品设计、作品创作等,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倡导具有企业文化元素的寝室文化理念,培养学生人本、终身学习、竞争合作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二)引入先进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强化职业人的价值理念
寝室制度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寝室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因此建立健全寝室规章制度,塑造寝室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特征和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高职院校在寝室管理制度中引入企业制度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治理方式显得十分必要。努力将企业制度文化的精髓融入高职院校寝室管理中,就可以建设真正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寝室文化。近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联”班、“博世”班等订单班均引入了企业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如评定月度先进学员、设立企业奖学金等,很大程度地调动了班级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了学员职业人的价值理念。
(三)引入先进企业文化元素,加强蕴含企业文化味的寝室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寝室占据了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50%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寝室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就目前各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对接现实的校园硬件环境来看,各高职院校教学场所,尤其是实训场地均挂有中外著名企业家图像名言,标注有企业化标语,像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以校企合作的企业名字命名校园各主干道,企业文化元素浓厚,而作为学习、生活、交往主场所的高职学生寝室则显得相对简陋,再加上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普遍存在着主动学习氛围不浓等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建设具有企业文化味的寝室文化任务还十分艰巨。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在学生宿舍公共区设立文明标语,设立著名企业理念标语;根据院系特点在学生公寓范围内加强具有企业文化元素的物化载体建设,如可以在每栋公寓内各楼道挂设各专业对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场景图片,寝室内可以悬挂学生专业作品、励志标语、行业名人名言等。
(四)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习型寝室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学生社团活动高质量开展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作用。社团活动可以校企联合开展,如企业冠名,企业提供活动项目,校企共同制定活动规则,共同参与实施与评价。例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每年举办的网络文化艺术节邀请知名企业参与,企业通过冠名、产品宣传与专题技术讲座等方式将先进企业文化与理念带进了校园,通过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的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竞赛、科技作品设计比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寝室成员之间沟通与合作、理解与信任,增进了友谊。再如2011年下半年由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系部领导策划举办的、邀请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参与指导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通过人才需求调研,获取企业文化素质需求,融入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达成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共创双赢合作的文化运行机制,就必须对人才市场进行定期调研,不断跟踪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经过分析、归纳与提炼,得出企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作为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通过企业调研,发放毕业生用人单位人才素质要求问卷调查表,校园招聘反馈,聘请专业权威调查机构(如麦可思公司)进行调研等途径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融入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五、结语
中国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通过对144个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交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典型问题:
企业文化理论基础薄弱。中国交通企业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大多数是以介绍经验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为主,真正有理论有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性实证研究甚少,这使得在实践过程中,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制约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不能正确把握企业文化本质:在认识上,简单地把政治、社会道德、历史传统文化、各类文学艺术形式和企业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而在实践上,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和利益主体定位不清晰,企业文化和企业团队建设运行没有密切结合,文化理念之间不统一。企业文化传播也缺乏个性和创新,因而社会认知和员工认同都受到影响,降低了企业文化的价值。
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脱节。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种长远的根本利益主张,是基于维护或者改善现状的目的,必然造成原有文化的变动和重组。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战略,否则企业文化将不具备任何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在调研中发现,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表述的交通企业仅占5.56%。这说明大部分交通企业的文化建设仅有泛泛的文化理念,文化建设偏重形式而忽略内涵。交通企业文化是交通行业建设、服务人员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社会观、建设理念、管理理念等的综合文化,这些理念和价值观只有融入具体的社会实践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建设活动体现出来,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脱离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系统的文化建设应当包含物质层文化建设、行为层文化建设、制度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基础设施是物质文化的具体物质形态;行为层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人际关系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制度层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体制的升华;而精神文化则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
调查显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参差不齐:没有明确核心文化的企业尚不到40%,而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模糊的企业竟分别高达56.94%和45.83%。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企业文化就缺乏灵魂;没有体制保驾护航的企业,企业文化必然只是口头支票。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任何一方面的缺失必然使其作用效力大打折扣。
文化理念表达方式缺乏准确和个性。调查发现,很多企业的文化理念仍然停留在标语式的口号和选择时髦的词汇上,典型的表现有:企业提倡的价值观与企业应该选择的经营行为不符,许多企业对价值观的表述采用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忽略企业存在的价值;企业对文化的相关概念的理解有误,致使在理念的表述上,遣词不准确,语意与所表达的理念不符,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和人们正确地认知理解;制度的制定与企业文化提倡的价值观不匹配,导致企业文化与制度“两层皮”现象;企业总部中各分、子公司业务战略的选择、发展方式的选择等不一致,还没有完全实现母、子公司企业文化的对接。
企业文化理念的宣导不力。在交通企业调研中随机抽取74名员工进行测试,员工回答出所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相关制度等,测试结果显示:18.91%的人员对企业文化一无所知,能全部说出企业文化的不到25%。
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于凝聚人心,企业的文化理念如果不能“入耳”、“入脑”、“入心”,就难以得到员工的认同,更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所以,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与强化,进行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发展矛盾。调查307名员工对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四个层面文化的满意度,结果发现员工普遍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厂容厂貌和行为层面的服务理念、企业作风、岗位规范等项目的满意度评价较高,对制度层面的分配观、绩效观、人才观的满意度评价不高。“企业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工作中能力和特长的发挥”的低满意度,深刻体现出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发展的不协调,相当一部分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全面的发挥。优秀合理的企业文化应当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引导员工将个体的职业理想、人生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自我社会价值。这不仅需要靠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靠企业的愿景来规划好企业的发展战略。
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交通部有关文化建设要求和文化价值体系指导下,根据本企业特点和历史积淀的优秀文化提炼适合企业特点、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树立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建立系统的企业文化实施工作体系。为切实发挥文化价值体系对企业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员工行为引导的作用,在提炼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企业文化实施推广工作体系①,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促进生产经营和内部改革,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的传播推广。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的对内对外推广活动,达到引导员工行为和改善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目的主要完善文化宣传平台建设,如强化对员工的文化培训、组织文化活动、树立企业文化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完善文化评估机制;建立企业外部网站、品牌广告;树立企业文化宣贯典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② 从内强素质和外树形象两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要结合宣传工作,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广泛宣传,设置专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③并结合实际组织征文比赛等活动,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培养员工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健康心态,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理念的统一。
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的配套制度。在配套措施上,企业文化的实施推进要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企业制度安排相匹配,保持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要以理念为导向,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纳入到员工招聘、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相关制度中,以制度来保证企业文化的推广,把企业文化融入制度,让制度体现文化。④
建立企业文化实施效果评价机制。为及时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企业下一步的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健全企业文化实施效果评价机制。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检查、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对各单位企业文化宣贯情况进行检查和全面总结,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并结合实际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西部民营企业;市场营销;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亮点。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达718.5万户,注册资本达到13.6万亿元,较2008年底分别增长了9.29%和15.8%。民营企业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一个企业群体。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比2008年底增加了1144.5万人,增长了8.4%,其中城镇新增就业的90%以上都是民营经济解决的,而实际从业人员接近两亿。涉及机械制造、房地产建筑、家具、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商品批发零售等行业,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在不断扩大。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根据规划,成渝经济区未来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成渝经济区涵括四川15个市,以及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人民币。其5大战略定位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或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示范区和生态安全保障区。成渝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高地,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增长极,呈东西犄角鼎立之势。因此,成渝经济区获批,给川渝两地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正不断增强,但与沿海省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全国工商联的“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共有34家西部地区的企业入围,四川民营企业占了11个席位,领跑西部其他省份。造成差距的原因除了内陆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西部地区实施的是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一直是国有经济占主体,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弱、规模普遍较小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西部民营企业在市场营销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企业文化定位模糊,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本质认识和足够重视
企业文化是一种内聚力,不仅能促进和创造出卓越的经营业绩,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少西部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很不完善,定位模糊。有的由公司管理人员不经调研而随意编造出来;有的简单借鉴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别人的企业文化;有的把学术上的先进的思想生搬硬套过来;企业文化等同于墙上的标语,重视程度不够。还有的仅仅停留在企业的远景规划层面,与企业的发展实际相脱离。这样的企业理念很容易割裂企业历史,只重视前瞻性的视野,缺乏对企业现状的分析,不具备可操作性。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好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不断的提出新的企业文化理念、行为标准,期望员工遵循。但是这样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标准太多,不成体系,结果是员工难以理解混乱的文化理念、执行力也差。
2 营销战略的认识不足,流于形式
企业面对市场的庞大繁杂,并非所有的市场机会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也不是每一个市场都是企业可以接受和能够进入的,企业需要从众多子市场中寻找有营销价值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在SWOT分析基础之上,整合营销战略、精确其市场定位,寻找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营销战略蕴含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西部民营企业的营销战略往往认识不足,流于形式。对于自身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被动的调整发展方向、盲目跟风。既没有走出多元化的路子,又浪费了自身的优势资源,丢掉了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
3 营销观念过于保守,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市场营销观念应该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西部民营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过于保守,其核心理念就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卖什么。消极被动地顺从和适应外部经营,而不会采取适当措施,积极主动地影响外部经营环境,缺乏大市场营销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其市场营销目标仅仅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很少尝试采用营销新理念去创造或引导消费者的需要。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绿色营销观念、整合营销观念、服务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来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使得这些营销理念成为时髦的口号。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 发展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目标使命、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全新管理的方式,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是其核心。
一个企业想要长盛不衰,永续发展,仅依靠企业战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能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弘扬企业精神,整体提高职工素质,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难以替代的作用,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本文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为例,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2005年以来,党委提出的“团结和谐,创新发展”的集团精神,“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产业壮大,有利于品牌提升,都可以大胆的试、大胆的闯、大胆的实践”的价值理念,“导向加视听率、质量加营销”的经营理念等都可作为我们集团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何使这些文化落地,如何被集团全体员工认同,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在不断宣传灌输集团文化的前提下,要做好集团文化流程化、制度化的执行。以下是几点建议:
(1)制度建设。为各项文化理念的落实建立一套相应的机制,例如我们在贯彻“团结和谐、创新发展”的集团精神,这样集团在对各级班子成员的考核、员工的考核中不是传统的是否团结同志的笼统打分和描述,还要设置体现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行为习惯、岗位业绩为具体指标进行考核、打分,结果直接关系到管理干部的任免、员工的薪酬,并长期以来形成理念变成文化,得以较好的贯彻。
(2)流程化规范。在提倡一种理念时,要把这种理念尽量的流程化让员工按着此理念所要求的程序去工作,例如党委提出的质量加营销的理念,那么我们的节目人员、营销人员在节目的策划、生产、营销过程中,要制定一种信息输出、反馈、改进输出的闭环式内部反馈程序,和一种信息输入输出开放式的外部反馈程序,员工严格按照程序,责任到人,加强沟通、协作等管理要求去工作。
(3)集团文化氛围营造。环境熏陶人,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很浓的环境对集团文化的宣贯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各个部门都要有相应的标语,培育较浓厚的氛围。
(4)塑造集团先进人物。通过宣传体现集团精神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来引导。例如“铁人”王进喜的那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在大庆油田,而且在整个社会都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
(5)舆论灌输。通过组织和非组织的各种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广泛传播集团理念,使集团理念深入人心。
(6)教育培训。一是把提炼出来的体现集团文化的简短语句,编成小册子,反复诵读和领会,让全体员工时刻牢记集团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使集团精神持久地发扬下去。二是抓好集团新员工培训班。新员工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集团精神,学习集团先进人物事迹,参加集团发展史教育,在见习期内进行适当的跨专业轮岗培训。三是集团中层干部随时随地教育。作为一名中层干部,首先应是认同集团理念的,那么也就要对下属随时随地的教导,哪怕手下有一句话、一个动作不对时都要指出,引向集团倡导的理念上来。
以上几点是我们关于集团文化如何落地的简单建议,希望对于集团文化由虚入实能有所帮助。
1.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开发员工技能与潜质,以满足其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并实现自身价值,使得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2)继承与创新结合原则。
(3)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
(4)动态与系统性结合原则。
(5)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6)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与典型引路结合原则。
(7)专家咨询领导带头员工积极参与性原则。
(8)诚信原则。
(9)可操作与可衡量性原则。
2.成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明确其不同职责
首先,成立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革决策委员会,负责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方向和方法的制定,并作出正确的决策等。
其次,成立企业文化研究会,负责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宣传介绍和培训企业文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并为决策委员会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积极配合企业文化部工作。
第三,成立“一部、两科”,即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策划科和企业文化活动宣传组织科。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工作的开展、指导、检查、评估、督促、调整、协调及服务等工作。
3.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第一,总体设计、构建体系、部分实施阶段。在此期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组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2.起草制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领导行为手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员工行为手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企业文化手册》,并进行深入广泛地学习研究讨论,征求不同意见和修订完善。3.定期进行企业文化理论培训和学习。4.各部门组织员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5.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活动。6.完成对企业文化体系的总体设计策划工作,并请专家和学者等诊断分析和实证。7.最终完成企业精神理念的提炼,《集团之歌》、标识、旗样稿的选定及《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员工行为手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领导行为手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企业文化手册》的最后修订工作。
一、企业文化贯穿班组建设全过程
将企业文化渗透到班组,打造理念渗透平台。抓管理关键是抓灵魂、抓灵魂关键是抓文化。要通过会议、广播、牌板、报刊、电视、网络等不同渠道多次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活动,就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宣传报道,使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班组,在增强职工对企业信赖感和自豪感的同时,将企业精神灌输到每一位职工,提高基层班组的战斗力。
将安全理念灌输到班组,打造安全基础平台。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突出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关键,生命最无价,通过对安全理念的大力宣传,逐步将质量至上的观念灌输到了各班组成员,形成了人人讲质量,时时求质量,事事谋质量的新局面,使班组管理具有了高度统一的目标,同时也促进了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夯实了矿井的安全基础。
将安全氛围感化到班组,打造全程跟踪平台。通过建立矿区园地、区队园地、家庭园地、工作园地等“四个园地”,让安全寄语、安全警示的宣传覆盖到矿区、拓展到区队、深入到班组、延伸到现场,并在各单位办公区域设立“表扬台、批评台、建议答复台、警钟台”等“四台”,通过弘扬正气,标榜先进、鞭策后进、警示职工,从井口安全文化长廊、井底安全文化候车走廊的安全寄语到各施工地点的安全标语,营造出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始终处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之中,时时处处警示着职工牢记安全,遵章守纪,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将亲情教育融入到班组,打造人本管理平台。在各区队班组开展安全亲情教育活动,以舆论引导人,以道理信服人,以真情感化人。在每个区队园地以及职工宿舍里,建立职工的全家福照片牌板,既有亲人的安全寄语也有亲人的真情嘱托,在井底等候室、井底人车场、运输大巷以及施工地点同样也有温馨提示和安全警示,提醒广大职工安全责任重如泰山。同时定期组织各种文艺慰问活动,使广大职工能在奉献力量的同时感受到企业带来的温暖,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二、企业文化促使班组建设大提升
浓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全新的安全文化理念,使全体职工真正树立起“大质量”的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稳定安全形势,可使班组管理模式由制度型向文化型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把企业文化渗透到班组,把安全理念灌输到每一名职工,鼓舞人的情感、平衡人的心理、维系人的忠诚、激发人的智慧、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提升了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了班组建设由制度型向文化型提升。
可使班组管理目标由安全生产型到本质安全型提升。通过班组文化建设的有效运作,班组管理目标考核更加全面,考核内容拓展到安全、任务、质量、环境、隐患、机具使用、应急预案等方面,保证检查无死角,考核无漏洞,实现了班组管理目标由安全生产型向本质安全型提升。
可使班组管理方法由零散型向系统型提升。班组文化建设的有效运行,实现了企业管理系统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程序化,使区队班组的执行、落实更加规范,实现了班组管理制度严格、标准统一、执行有力、考核严细,大大提高了班组建设的管理水平。
可使职工安全管理由过程控制型向“事先”预防型提升。建立班组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工作程序链”模式,对职工的控制拓展到工作任务、安全生产、思想道德、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等各个方面,培养了职工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真正提升班组的综合战斗力。
可使职工安全态度由被动约束型向主动自发型提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体系贯标活动,可有效提高广大职工学习生产工艺和业务技能等知识的积极性,落实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的自觉性,激发广大职工排除隐患、营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警示案例展和安全文化宣传活动,使各班组成员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明确自己岗位的职责,实现了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关键词:企业文化 贵州石化 建设途径
一、中石化贵州分公司企业文化调查分析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制度整合在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之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文化行为,成为办好企业最持久、最牢固的软件。贵州石化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企业”、 廉洁文化“五个一”活动,都是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结合的一种表现。企业文化理论将企业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它所强调的不再是采取个别管理方法或手段所获得的暂时或局部的功能与效益,而是一种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
2.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了无声的培养、教育,升华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从而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贵州石化在全省系统继续开展了以“反对自由主义”为主题的第二轮思想解放活动,坚决反对“怕事、躲事、拖事”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并设置了“敢于管理责任津贴”,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
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于相对注重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本研究所调查的石化公司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遵循老员工传承下来的行为标准、工作规范,把企业文化看成是一旦形成就长久不变的信条,领导和员工没有创新意识,公司上下没有形成创新的氛围和机制。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短视行为。优质的企业文化系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自我更新。在一定程度上,目前一些企业文化也存在着“短视”行为。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公司的门口、走廊、接待室到处都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开例会、念口号、唱厂歌等,但是管理却是另行一套。公司上上下下都在谈“以人为本”,都在喊要做到“以人为本”,但是到底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却没有人认认真真深入研究过。
3.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盲目抄袭倾向。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别人的说法经过改写变成自己的理念,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效仿别人的经验。调查发现,有些石化公司虽然在企业宗旨中加入了危机、竞争、合作等词语,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刻内涵,企业员工的行为活动中也没有体现出这些意识。目前仍有许多人将进入石油销售公司看作是捧到了金饭碗,进入公司后自认为后顾无忧、不思进取。
4.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缺少共融。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进程看企业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有些企业有文化,有很多经验和规章制度,但就是未能将二者融合,结合品牌战略,上升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企业文化管理。调查表明,我国有些石化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理念宣传中没有做到一贯性、持续性,而贵州石化公司也存在这些问题:“今天开始明天结束”、“走马观花”。员工所知道的仅仅是公司写在纸面的几个字而已,对于其正在的内涵,如何才能在实践中贯彻这些理念,员工并不清楚。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的态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提高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78
[2]曹锡仁.中国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4-13
[3]李玉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研究[D].长春:东北农业大学,2003
[4]王振宇.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5]王吉鹏.企业文化的路怎么走?[J].中国石化,2005,1
[6]黄建新.企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不可忽视[J].煤炭经济研究,2002,4
[7]陈国荣.以先进的企业文化谱写崭新的篇章[J].江苏纺织,2005,1
[8]马虹.关于对建树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04,1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型企业要想更好的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对其企业文化实施再造。论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系统精辟的分析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是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3.5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寸步难行。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定的强化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得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得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3.6以企业与员工“双赢”为诉求
强制并不等于强迫。虽然要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自觉做到相统一,但不能抹杀员工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需要。长久以来,煤炭企业以“牺牲、奉献”精神为感召,而忽视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是双赢的世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双赢”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和员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煤炭企业文化再造的具体内容
4.1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企业精神当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视之为企业之魂。煤炭企业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将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的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相融合,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精神要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要突出时代性和个性化。:
4.2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4.4通过质量文化树立强势企业品牌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也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企业质量文化、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和体现。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还必须以人为本,从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形态着手寻求解决途径。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从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经营的大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煤炭企业在21世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4.5科技文化兴煤,创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煤炭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创新无限。煤炭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煤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煤炭企业不断飞跃,添砖加瓦。
关键词:煤炭企业 企业文化 再造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l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系统精辟的分析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是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3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关键词】物流 企业文化 高职学生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风气”与“企业的氛围”。具体而言指的是企业哲学、经营理念、公司传统精神、礼仪、活动、商标、信誉象征性角色、CI、Logo、公司徽章、制服、公司形象、主管领导风格、员工行为规范等。概括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由大多数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观念、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岗位文化要求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一部分为传统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保持着我国特有的“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一部分是由外资企业进驻,这些企业带来了西方的企业文化。不论这些企业的来源如何都有一些相似的物流企业的岗位文化要求。
(1)服务至上。顾客满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做为服务性行业,更要把顾客的需要和满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美国物流人士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企业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或者增加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是这种物流文化,使得物流企业特别强调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并通过提高物流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因此这种服务第一的文化理念也会灌注到员工的岗位文化要求中来。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现代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比其他制造业和零售业更为重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中的诚信度的问题更是值得注意。在物流活动中,诚信物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众的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或者银行贷款。因此,物流企业要想赢得长久和客源,就必须培养自己员工的诚信度,培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
(3)严禁细致、注重安全。运输的车辆存在交通风险,数以百万计物品要能万无一失的送达到客户手中,这些都决定了物流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物流行业的风险性也决定了从业的员工要有严禁细致的工作作风,能够把安全生产、严禁细致的文化风气带到生产工作中来。
三、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
相对以“90后”为主导的高职物流学生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追求个性自由以自我为中心。给物流专业的学生上课,明显会感觉物流专业的学生对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学习没有太强的兴趣,更愿意根据案例来学习。比起老师的指导,学生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在听讲的过程里,学生也不会全盘照收,而是有选择的听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
(2)缺乏刻苦精神。他们往往学习动力不足,虽然兴趣爱好广泛, 但不专不深而且受挫后易丧气,对小事实事不想干、不愿干,例如在物流成本的这门课中,虽然一些学生可以很明确的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但是让他们完整的填写一些数据的表格却又漏洞百出,问题不断。
(3)缺乏自我认知。高职物流专业很多学生很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的工作定位感到迷茫,对自己的能力、潜力认识等相当朦胧。
以这样的特质学生所构建的校园文化和未来他们所要加入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还有着不小的鸿沟。高职的文化培养有两个大的阵营,一个是从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入手让学生形成朝气蓬勃充满正能力的文化氛围,另一个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来培养和影响其行为使其能迅速适应未来工作中的物流企业文化。
四、物流专业学生对接物流企业的文化培养建议
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在于言传身教在于潜移默化。文化的建设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着手以影响学生,从教学活动入手让学生能对接未来物流企业的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1)改变教学形式,以游戏的方式、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方式容易让学生分神、懈怠,高职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尤为明显,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里,感受团队合作的氛围,增强彼此之间的协作精神,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兴趣为引导,来对治缺乏刻苦精神、做事散漫的习性。
(2)把物流实训室物流教室包装成物流操作间。在企业里文化很多都是通过标语,厂徽、规章制度等实体来进行传达,想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对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解体会,就要给学生创造相似的外部环境,比如可以把学校的物流实训室包装成企业里的操作间,也在醒目位置张贴相应的标语、操作规范,让安全生产、细致认真的工作理念在学习培训的过程里就能潜移默化的深入的学生的心里。
(3)根据物流企业结构重新设计班级结构。物流企业有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职责不同,对应的岗位文化要求也不同,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就对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熟识度对它们不同的文化要求有认知这将对他们以后快速适应会有极大的好处。因此班级结构可以有两套方案,一个是遵循学校的需要进行设立满足学校的功能,另一个可以把学生按物流部门来分组,让学生模拟充当仓储、运输、报关、信息服务等不同部门的岗位管理人员,在课堂教学和实操的过程里负担起相应的岗位职责,通过模拟训练来让学生感受到相应岗位的文化要求,同时,通过轮岗等方式,让学生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岗位文化要求有更深入的认知。
(4)带领学生参观。物流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能直接在真实环境下去感受,可以通过带领物流学生深入到物流企业实践中去,让学生亲身感受物流企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观察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把爱岗敬业、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