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课堂秩序 矛盾处理
一、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
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必然会带来课堂秩序的混乱,但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确实会影响到课堂秩序,课堂秩序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必然要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和维持,这样就会打断正常的教学。虽然维持课堂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以现有的课时来看,确实经不起这样反复的打断,如果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每次都停止讲课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就很可能面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所以在很多时候,教师选择的是“小乱不管,大乱则罚”的方式,即课堂产生不严重、不影响课堂教学和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小骚动便不加以管理,听之任之;课堂产生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混乱时,就处罚其中的部分学生,从而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目的。
在这种“管也不是,不管更不是”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教师宁愿牺牲自己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因为在教师们看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无非是为了吸引一部分在课堂上不能够专心听课的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因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而导致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就会影响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率,其中更多的是本来可以对教学内容集中注意的学生,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教师们并不是不会、不能使用多种形式教学,而是不敢。
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如何把握这样的一个“度”,则是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教师需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所选用的素材应该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尽可能少地引起学生的讨论和遐想。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来自于对于成年人的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所持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如果严肃而认真,就会给学生以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这样也能以自身的行为和表现告诉学生,对待科学要持严谨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如果是随便的,那么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松散[1]。
初中生处在一个非常感性化的阶段,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够理解学习对于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学生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与此同时,他所教授的科目也会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学生在这门课上会表现出极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也会很有表现欲,期待教师的赞扬,这种情绪对于学习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2]。成为一个有魅力、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要求不仅在课上下工夫,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听;在课外管理学生、处理问题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能接受能理解能改正。然而现在的很多教师认为管理学生和处理问题是班主任的工作,作为任课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其他的都不用插手。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在这门课上出现的状况和产生的问题就应该由任课老师客观地评价和合理地解决,不分青红皂白就交由班主任处理,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粗暴简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3]。
二、任课老师需要处理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是教师必修的功课,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四五十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关在一间教室里,想要做到绝对的安静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骚动和混乱也是不可避免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的处理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大多数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呵斥那个引起骚动或者是表现得比较过分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勒令其写检查或是罚站,也有直接告知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了自尊,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这类批评就无所谓了,还会产生一种逆反情绪,故意的在课堂上引起一些混乱,向教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一种挑衅。对课堂秩序的管理是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的,掌握好方式方法,处理得漂亮,就能受到平时很难获得的钦佩。在这种时候教师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怒气冲冲地表达会被学生看成没有内涵和修养,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要指出不能呵斥,要表现出一种成年人的理智和大度。而对于学生的一些原则性的错误,首先要终止这种错误,在课上进行简短的否定和批评,使其他学生对这种错误提起重视。同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严厉的批评,可以在课下向其了解这种错误的成因,指出他的错误,并提出改正,这时切记要就事论事不能就事论人,尤其不能翻旧账,把其以前的错误一一数落一遍,这样反而会削弱此次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加强和巩固,是整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方式。然而,所谓家庭作业自然不是在学校完成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完成和家长的监督,对于家长监督力较弱、学生自觉性也较差的家庭来说,家庭作业就很难有收效了,而且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作业是对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练习,是为了达到质变的量变积累,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学生不能认真地完成作业,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真实,教师就不能根据作业的情况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正,就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作业马虎的学生对学科的熟悉度和熟练程度也不高,使得其基础很难牢固,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困难。学生的作业态度欠佳几乎是每个教师都有的烦恼。同样的,教师们在处理作业的问题时所采用的态度也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无非是批评、罚抄之类,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能或者不愿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向学生说明作业的作用,对于学生完成作业态度较差的情况应该分析他的成因,不能盲目地责骂,就物理学科来说罚抄是没有效果的,不如让学生认真地把作业再做一遍,如果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此时进行单独的辅导,而对那些学习上没有太大困难,仅是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可以与家长联系,不是要求家长进行所谓的“严加管教”,而是要家校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最后是考试。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都比学生的水平要高些。所以在教师看来,多数时候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不理想的,尤其在看到自己反复强调的问题还是不能为学生所掌握的时候,第一感觉肯定是气愤和失望。这时,很多教师就会就着这种情绪训斥学生,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够理智和冷静的表现。教师在分析试卷之前首先要冷静下来,客观而理智地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再对试卷进行分析,两者相结合,得出对于此次考试的合理评价,并把这个结果告诉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时找原因,并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怎样才能进步。教师要勇于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学生,这样的自省也是对于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教育,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在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要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回避,在给予批评提出意见的同时,也要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这样能够为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还能对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起到促进作用,而集体的大范围的批评就如同将所有学生一棍子打死,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到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削弱其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主编.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乔际平主编.物理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分组教学;必要性;问题
一、中学美术教学引进分组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老师教学模式的不同,导致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老师使用高效进步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但是有的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差异化,再加上学生本身个性的差异化,更加不利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开展。中学美术教学中引进分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差异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分组教学,老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认识,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分组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目的,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
分组是实行分组教学的前提,分组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分组教学的教学效果。分组之前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爱好等因素分组,有共同的兴趣的学生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讨论和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将美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起,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习和进步。
2.根据小组来确定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原本的教学内容上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制订简单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分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学生自身的更好发展。
3.老师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老师在分组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正确的指导会大大提高学生分组学习的效率。老师应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状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的训练中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美术水平。老师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在对小组学习成果评价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成绩来决定小组学生的水平,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来相应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恰当地表扬和奖励,奖励是对学生的肯定。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利用分组学习的时间
很多老师在实行分组教学法时会担心浪费教学时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要想真正发挥分组教学的作用,需要老师合理地运用分组学习的时间。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自己无法独自解决问题时,再开展分组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发挥分组教学的效用。小组针对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谈论中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方式远比由老师直接说出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好得多,不同的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不同的感受,自身的能力水平也决定了学习美术的方法,所以由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美术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2.分组学习中,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很多老师对分组学习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在分组学习中,老师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其实老师在分组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当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可以及时地给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利用分组学习来聊天扰乱课堂秩序时,老师可以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的学习氛围。老师参与到分组学习中,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分组学习要维持课堂秩序
有时候分组学习气氛过于活跃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课堂秩序的稳定,是实行分组学习的保障。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讨论某件事双方产生矛盾,使讨论演变为争吵,这时候就严重地影响了课堂秩序,破坏了整个课堂学习的氛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要制订相关的方案来防止课堂上出现争吵的现象,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随着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不断实践和应用。分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美术水平。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组教学的效用,老师和学生对分组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分组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28-01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教学活动也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环节。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教育在各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结构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合理并高效的教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协调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传统思维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仍然十分重大,其根本目标仍为升学率。对外在秩序进行维持仍是新教学管理活动的侧重点。
一、高中课堂教学管理方面问题
1、管理强调控制于权威
目前,很多高中教师仍然片面的追求课堂秩序的安静服从以及课堂纪律的整齐划一,而其保持则需要教师利用个人的权威和控制能力。而这种控制于管理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而老师往往将学生的抵触情绪视为不尊重师长。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众的批评、斥责、甚至体罚,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教师对教学管理缺乏正确认知
首先,教师广泛的缺乏科学教学管理的意识。很多任课老师认为课堂上的秩序与纪律只是班主任的管理责任,而教师只专注于教学知识的传授,从而并没有使班级形成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任课教师对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师通常认为课堂中是保持安静的,而且必须听从教师指挥。
3、教学管理缺乏理论指导
目前,学校对于教师的录用往往关注更关注与个人学科的专业水平,而忽视其对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很多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的管理主要是依靠个人实际经验。
二、新课改对高中课堂管理新要求
1、学生自主,课堂活跃
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其根本目的便是完成知识的传授,这通常也成为唯一的目的。这种思想虽然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注重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对高中课堂学生表现的新要求,教师应关注每位同学自身的发展。树立起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新课改最主要的目的。
2、多元化管理与评价模式
新课改提倡学校教学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积极。管理模式由单一、僵化向多元、弹性化发展。评价手段的手段与标准不能只为课业成绩,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才是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方向。将管理模式营造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3、从他律强制到自律互动的纪律维持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内容、节奏、秩序等都是由教师来支配和决定的。教师会提前备课,上课流程预先安排。显而易见,这种课堂纪律是由任课老师控制并维持的。课堂纪律由他律向自律的改变,就是由学生主动接纳和认同整个课堂。学生对课堂本身形成认同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激发学习与探索的兴趣。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秩序的问题。
三、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1、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具体可以为教师订购最新的相关书籍杂志、举办新课改实施背景下的具体培训、与其他学校相互借鉴并及时交流并定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和评比等。
2、教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从自身出发,在课堂中进行自我监督,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关心学生。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拥有随机应变、果断处理的能力。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相互表达来达到课堂人性化管理、弹性化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3、主体式课堂教学参与
将学生作为主体,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彼此形成良性互动。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下,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目标所设定内容以及实际操作进度。教师需要妥善处理在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并注重引导和培训。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领课堂的进度。运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的谈论组,合作、思考、交流、探索、领悟,在讨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持续动力。讨论是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讨论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管理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护、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推进素质教育、进行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也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陈时见.课程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1数据分析
1.1数据初步分析
数据主要运用SPSS巧.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量表信度采用克朗巴哈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rnobach’S。为0.923,说明问卷信度极佳。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表)l,学生对班集体满意度水平比较低,期望值却比较高,说明学生对班集体管理要素的期望值比较高。学生在与室友关系、与同学关系教师教学态度方面有较高的满意度,在寝室环境、教室设施、寝室设施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对教室与学生交流、与室友关系、教师教学方法、班级凝聚力、学习风气的期望值较高,对班级网络交流、班级口号班徽班歌、三会活动的期望值较低。对32组测量指标中重要性评价值(I值)和满意度评价值P(值)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opleSTTest)结果表明(见表1),测量指标的实际表现均值均小于重要性均值,由双尾P值(2一atiled519.)<0.05,可判断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对班级的实际感受劣于他们对班级的期望,班级管理有改进的必要。
1.2IAP定位分析
32个变量重要性的均值工为4.26,实际表现的总均值P等于3.21。即重要性轴(工轴)和实际表现轴(P轴)的垂直相交点(I,P)为(4.26,3.21),基于该相交点可画出垂直相交的工轴和P轴,将32对变量归入四个象限中(图)l。继续保持区有10对变量,在四个象限中变量最多,分别是学习风气、同学关系、老师关系、与室友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10对变量实际表现好,学生的期望值也高,需要继续保持优势。根据PIA分析步骤,对继续努力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分析发现,与同学关系、与室友关系、教学态度为继续保持要素;与老师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内容实际表现相对不好,但重要性也相对较低,为需要适度改进要素;学习风气、教学方法实际表现相对不好,但学生期望值相对高,需要重点改进。努力过头区有8对变量,分别是教室环境、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班级规章制度、班级信息透明度、班级舆论、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网络交流;这些项目学生满意度高,但学生并不太看重,说明管理者在这些项目上努力有些过头,以后可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对努力过头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分析发现,班委会工作、班级规章制度重要性和实际表现的得分都相对较高,为继续保持要素;网络交流重要性低,实际表现好,是需要提升关注度的要素;团支部工作、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班级舆论重要性和满意度都相对较低,需进一步提升关注度和满意度;教室环境、班级信息透明度需重点改进。说明:(1)a.位于第I象限变量:1、8、9、10、15、19、23、25、26、28;b.位于第11象限变量:5、12、13、14、18、20、21、24;e.位于第111象限变量:2、3、4、11、17、30、31、32;d.位于第W象限变量:6、7、16、22、27、29。(2)1一32变量所代表的含义参见表1。低优先级区有8对变量,分别是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室设施、休息娱乐、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三会活动、班级活动。这些项目学生满意度低,学生不太看重,但也需要适度改进,相关部门不应忽视。对低优先级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发现,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为需要继续努力的要素;三会活动、班级活动为努力过头要素;教室设施、休息娱乐为重点改进要素。重点改进区有6对变量,分别是寝室环境、寝室设施、思想引导、班级凝聚力、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交流。这些项目重要性高,满意度低,为班级发展的主要劣势,函须改进。对重点改进区要素的进一步定位发现,班级凝聚力、教师与学生交流重要性高,实际表现相对较好,经过适当努力就可保持优势;思想引导、教学手段重要性低,实际表现好,需要继续提升其关注度,以达到进一步改进的目的;寝室环境重要性和满意度都相对较低,为低优先级事项;寝室设施的重要性评价很高,而实际表现相对较差,是重点改进事项。
2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分析表明,班级满意度总体偏低,表明班级管理绩效不高。班级管理需要及时优化,根据以上工队分析结果,形成如下班级管理优化策略。第一,在学习风气、与同学关系、与老师关系、与室友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0个方面保住优势,再创佳绩。细致的优先次序是:与同学关系、与室友关系、教学态度继续保持优势;与老师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内容适度改进;学习风气、教学方法为相对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素。具体措施有:学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巩固和整治学习风气、班级风气、课堂秩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交友意识,使学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相关部门和教师要合力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进方面有进一步突破,以继续发挥这些要素的优势。辅导员和班委会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班级目标,形成奋斗的动力。第二,在教室环境、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班级规章制度、班级信息透明度、班级舆论、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网络交流8个方面适宜顺其自然,不必灌入更多精力。更细致的优化策略是:班委会工作、班级规章制度要继续保持优势;网络交流为需要提升关注度;团支部工作、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班级舆论需要进一步提升关注度和满意度;教室环境、班级信息透明度为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素。值得注意的是,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网络交流等事项虽不为学生所重视,但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事项,需要提升学生对其的关注度。第三,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室设施、休息娱乐、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三会活动、班级活动8个方面适度改良。更细致的优先次序为: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为需要继续保持;三会活动、班级活动为努力过头要素,可不作重点关注;教室设施、休息娱乐相对需要重点改进,相关部门需要对教室设施予以更新改造,对休息娱乐的项目和时间予以合理安排。第四,在寝室环境、寝室设施、思想引导、班级凝聚力、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交流6个方面必须重点提升。更细致的优先次序为:班级凝聚力、教师与学生交流为经过适当努力就可以保持优势;思想引导、教学手段需要提升其关注度;寝室环境重要性和满意度为适度改进事项;寝室设施是重中之重的改进事项。具体措施有:学生在寝室设施和寝室环境方面表现得尤其不满,学校相关部门需投入财力和物力对寝室环境、寝室设施进行改造;教师与学生急切需要开展更加广泛、更深入、更频繁的交流;心理职能部门、辅导员等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与心理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干部管理方式、共同的奋斗目标、更好的班级声誉和荣誉、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凝聚力;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对教学手段期望值更高,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
3讨论
首先,尽管PIA分析法在确定班级管理的优先次序方面卓有成效,但这种方法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使学生比较重视设施与环境等硬件,而团支部工作、班级信息透明度、班级舆论、网络交流等因素却不受学生重视,因此,过度强调利用工队分析结果,会导致进入管理的误区。其次,工队问卷调查表往往容易使受试者夸大变量的重要性,而降低学生对实际表现的评价,导致分析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然后,本研究的选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但是受时间和经费所限,调查样本的选择没有覆盖到学校的各个年级和各个专业,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宽调查样本的范围。此外,学生对寝室环境和寝室设施的高度关注说明班级管理己经与生活社区联系在一起,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最后,本研究的32项量表虽然覆盖较全面,但是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部分测量项目之间可能存在重复现象,未来的研究需要制作更加简洁、清晰的班级满意度调查量表。
作者:邓昭明吕亚妮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低头;学风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已经从传统媒体时代步入以数字化媒体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时代。这一时代变迁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甚至生活方式,大学也毫无例外的受到影响。手机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集网络通信及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平台。手机进入大学校园,一方面让大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手机依赖症”,在学习之余和大学课堂均“手不释机”,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大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大学课堂“低头族”的成因
第一,学生个人因素。学生个人因素是课堂“低头族”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大学有着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多强调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约束。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自制力较差,加之入学前一直在教师和家长严苛的监视下被动学习,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即时沟通功能和娱乐功能,对青年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于是放松自我,成为被手机绑架的课堂“低头族”。另一方面,进校初期就有明确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的大学生极少,其原因一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积极进行规划的主动性不强;二是大学不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规划的引导,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缺少“职业生涯设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迷于手机成为“低头族”也就顺理成章了。第二,大学课堂因素。从课程设置和课堂模式的角度来看,“低头族”现象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学习主体的责任。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高校大多数课程设置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尤其是公共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去管理课堂秩序,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尽管教师有管理课堂秩序的责任,但对于已是成人的90后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强烈,严词批评甚至没收手机均可能造成教师的困扰,所以教师往往对于课堂“低头族”采用听之任之的态度。大学课程设置上,一般学时数均在32个或以上,既使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感染力强的教师,也不可能在三四十个课时内做到每节课精彩、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使用手机打发上课时间。第三,大学考核因素。当今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学生的考核方式,均与“低头族”的产生不无关系。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职称、晋升没有多大关联,部分教师上课仅仅是完成教学考核任务,因此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毫无听课兴趣,因此成为“低头族”。此外,大多数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考前划考试范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考前突击轻松过关。这样既造成考核结果的失真,也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二、大学课堂“低头族”对学风建设的危害
第一,“低头族”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低头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一是上课时间聊天或玩游戏,会对周边正常听课的同学产生干扰,降低其听课质量,而且偶尔发出的声音打断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教师的授课思路产生影响。二是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受到影响。当低头玩手机成为习惯,上课期间就不能保证专心听教师讲课,甚至自顾自地聊天玩游戏,完全对课堂教学内容一无所知。三是教师的授课情绪受到影响。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但大量“低头族”的存在,教师提问回应寥寥,无疑打击了授课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进而演变为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冲击。传统的课堂记笔记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印象,又能让学生在上课期间保持一定的专注度。但在手机进入大学课堂以后,由于智能手机均具有拍照功能,有PPT和板书时直接用手机拍照留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讲授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授内容并没有经过大脑,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对于教师所提的思考题、启发题,学生不独立思索解决方案,而是拿起手机求助于网络,养成思考的惰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产生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第三,不利于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大学是学生个性和心理最终成型的关键时期,过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以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情感的缺失,会影响到现实世界跟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沟通障碍,加深了孤独感,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大学期间本应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在互动过程中相互提高,如果人情关系淡漠,学习氛围必然也受到影响,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学风建设都具有负面效应。而且学习时间过多被手机占用,产生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合理引导“低头族”,建设优良学风
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减轻手机对大学教育和学生个人的损害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的棘手问题。虽然不少高校发出倡议,甚至出台强制措施,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低头族”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多管齐下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以改善校园学风。第一,合理引导,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并在大学期间不断管理、评估和调整,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首先应在新生进校的入学教育中合理引导,让学生明白大学期间学习的重要性,入学初期即定下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及以后的人生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大学生活,解放“手机依赖症”。很多高校的社团组织为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行了很多主题活动,倡议学生远离手机,拒做课堂“低头族”,即收到一定的效果。第二,适应移动互联网潮流,改革教学方式。随着移动手机媒体时代到来,要想根治课堂“低头”,还应该顺应潮流、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媒介素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将手机适当引入到教学过程,如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模式等。如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大学教授左玉辉使用“微信点名”,要求学生使用微信平台,通过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签到,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取得良好的效果①。此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面对面直接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通过专题演讲、课堂讨论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教师虽然有课堂秩序管理的权限,可以对违规学生进行处罚,但如何具体实施却无章可循。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浙江传媒学院戴冰洁老师在课堂“怒摔手机”,即引发广泛争议②。为规范课堂行为,高校可以出台具体的规章,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可以采用的方式,一是强制措施,如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出台《关于上课期间手机管理的规定》,学生上课时玩手机,将被没收一个月;武汉理工学院规定,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发现一次扣除1分平时成绩,直至扣完平时成绩为止。二是引导措施,如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在教室第一排设置手机收纳袋,课前将手机或静音或关机后放入收纳袋,课后取回③。
四、结语
课堂“低头族”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受到社会、高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密切关注。而采用何种方式对课堂“低头族”进行管理,也是横亘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减少校园“低头族”、建设优良的学风,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达成共识,多管齐下,通过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与此同时,高校亦应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可能使“低头族”放下手机,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作者:吴言军 单位:三峡大学
注释:
①扬子晚报《南大上课玩“微信点名”,规定时间里不用微信答题算没签到》。2014-10-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通过交往互动,重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大学公共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目的
了解和研究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公共课堂现状,探讨改善现有问题方法。
二、调研手段
本次调研主要以实地采访和调查问卷形式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进行,随机抽取45名学生作为基本调查对象,使用自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课》为调查问卷主要样式进行调查,根据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综合后课题组集中讨论,总结得出统计结果。
三、结果分析
为了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各所大学都以增加公共课课时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变化,但公共课多有量无质。公共课问题究竟出现在那里?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在问卷中问及“大学公共课堂问题行为表现”时,有86%选择“说悄悄话”,有78%选择“玩手机”,34%选择
“学习其他课程或看课外书”,还有25%选择“睡觉”,在其他一栏中还3人填写了“谈恋爱”。其次在问及“大学公共课堂问题行为原因”,有27%学生选择“心里问题”,27%学生选择“情绪问题”,86%认为“课程无趣或不重要、太难”,36%学生认为“不喜欢任课老师”,还有38%认为课程安排过于集中。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原因比较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的行为。根据上述突出扰乱公共课堂秩序集中表现为内、外向性问题行为,其内向性问题行为集中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性格孤僻、冲动易怒等,产生的行为多表现为:课题睡觉、写日记、开小差等不直接影响课堂正常秩序行为。而外向性问题行为多变现为上课说悄悄话、偶尔课堂接打电话、吃零食或迟到早退等直接影响干扰课题正常秩序行为。
这两种绕轮课堂秩序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不正视该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授课及学生听课质量,而且对学生个人成长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思考
我们必须正视大学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否则最终伤害的不仅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伤害更深的还有中国大学教育的本身。要想让大学公共课发挥其应尽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关键要在于提高大学公共课质量和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公共课开设意义
曾有学者这样评价大学公共课“公共课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标志之一。在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加强专业课的同时也要开出高质量的公共课。”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公共课没有地位高低,只有实际侧重差别而已,专业课之所以被重点探研,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关专业可能与未来从事职业相关,必须扎实钻研,严格要求。公共课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再次补充。否则,大学就失去了固有的专业性。
(二)加强公共课堂师生互动
本次调研问卷中在问及“如何消除公共课堂这些行为问题时,很多学生认为缺失“学习动力”,课题组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师生沟通不良”。课堂师生互动缺乏互动,往往教师照本宣科,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学生的放纵行为。其实在公共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教学主体,只有在课堂上有良性的课堂互动才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从而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
(三)不断变革教育方式
在公共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知识结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变革施教方式,根据世纪增加或降低教学难度,并在教学中以当今热点社会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并由任课教师传授社会经验来解决当今热点问题,并可根据现实需要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使所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公共课。
参考文献:
[1] 李海芬,崔文琴.大学生对公共课教师形象感受的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12(8).
[2] 雪红.大学生公共课课堂问题行为调查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7).
[3] 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4).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幼教 物理课程 创新
论文摘要:幼教是我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相关教师要加强幼教物理课程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我国教学事业不断进步与完善。
目前我国正逐步向着复合型人才的建设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树立人才为上的观念,从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自主性、探索精神等等,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是人生正规教育的起点,幼儿教师肩负着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能力等重任,所有相关教师更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思路的改进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幼教物理课程教学情况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1、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这对大部分幼儿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幼儿物理教师,对于无知懵懂、对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意识的幼儿,更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幼儿教育的普遍教学规律,以及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理论性较强的物理课程转化为幼儿比较乐于接受的形式,比如图片,实物等等,通过视觉与触觉感官的体验,进行初期物理知识的学习。但是目前许多幼儿教师不重视教学观念的改进,不善于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教学观念,完善自己思想中存在的不足,片面认为幼儿阶段的物理教学只是形式化的教学,幼儿不可能在幼教物理中学到比较科学的物理知识,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的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缺乏热情,存在敷衍、懈怠心理,致使幼儿在课堂中吸收、学习不到更多的科学的物理知识,最终影响着幼儿物理的教学质量。
2、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承担着家长的期望以及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负担,所以相关幼儿教师要重视教学思路的创新,结合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把多种教学方案结合在一起,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反观当前的一些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不够高,教学的经验也不够丰富,一些幼儿物理教师更是普遍存在着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怀疑能力,对事物的自主模仿与学习能力,致使幼儿在学习物理课程时,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教师也不注意培养学生课堂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
3、课堂驾驭能力比较低
伴随着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对幼儿独立思考意识,质疑精神、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节,因而大部分物理教师开始尝试采用开设第三课堂、实验课、多媒体课程等手段或者是情景教学、诱导教学模式,这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求物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转变课堂氛围,把柔性战略运用到幼儿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稳定课堂秩序的同时又不失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但是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管理水平较低,或者是相关教学管理经验缺乏,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比较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课上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
二、加快幼教物理课程创新的相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
1、改善教学思路,完善相关理念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的初步教育与培养阶段,因而对于孩子的一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尚处在萌芽时期,更需要正规教育的合理引导,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幼儿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学观念。比如,在物理课上,要慢慢引导幼儿形成自主探索物理的能力,教师在介绍“力”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回忆,自主探索什么叫“力”,“力”是怎样产生的,并可举出有关“力”的一些例子,从而在帮助他们学习一些浅显移动的物理知识的同时,为以后的物理教学工作打下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也教育学生要注意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培养观察力。
2、加快教学模式创新,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决定了现代家长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要从幼儿抓起,逐步成为当今家长的普遍共识,这就衍生出了幼儿教育或者是学前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形式,关系着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调节,相关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生活性、普遍性等特点,采用多种方法使物理教学生活化、形象化、生动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次,要重视物理教学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好教学道具,比如试验器材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理反应,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亲身实践提升物理水平。
3、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以及课堂驾驭能力
幼儿在成长发育阶段,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约束或者是遵守规范,在课堂上幼儿不可避免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甚至破坏教师讲课的行为。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更要及时寻找解决方案,既不盲目扼杀孩子的天性,又可以极好的保持课堂秩序,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是幼儿教师比较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课堂表现,重视自身的课堂气氛调节、突发现象处理等课堂驾驭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孩子多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照顾幼儿心理、生理问题,在精神上为幼儿提供温暖,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物理教学工作是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改善教学思路、完善相关理念,加快教学模式创新、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以及课堂驾驭能力三种解决方案有利于物理教师改善幼儿物理教学现状,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促进幼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昀.自力更生培训幼师[J].
关键词:入职初期;体育教师;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
一、研究目的
入职初期通常指教师受聘后的前3年,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抓好课堂常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高效的课堂秩序。同时,课堂常规也是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的基本行为标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及管理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
笔者通过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观察课堂常规的设置及学生的遵守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反应进行相关分析。
3.专家访谈法
笔者咨询了体育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采取的手段及策略,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
集合整队可以体现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队伍的集合。课前站队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快、静、齐”,教师要培养学生听上课铃声和哨音快速集合的习惯,要求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汇报人数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是体现师生平等地位、增进师生关系、检验学生课堂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课前一句简单的问候,看似无关紧要,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融入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上好体育课做好准备。
(2)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
教师制订课堂的请假制度及出勤要求,在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请假怎么请,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当学生由于特殊原因无法上课时,应该在课前提交规范的请假手续,并向教师说明情况。这样有利于建立规范的请假考勤制度,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其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任务。比如,随堂听课,协助同学练习,布置相关场地等工作。
(3)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
上体育课时要统一着装(运动服与运动鞋)。教师要在课前告诉学生运动装备及安全意识在自我保护中的重要性。比如,男生上课不要穿牛仔裤、皮鞋,女生上课不穿裙子、高跟鞋,不携带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教师要做到积极预防,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如发现学生着装不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该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的常规要求。
(4)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
体育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跟学生约定好相关的纪律要求,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要求进行练习。比如上课不能随便说话、嬉戏打闹;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不准私自离开练习区域;分组练习时要听小组长的指挥等。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进行球类运动时,学生要统一听哨声指挥,不能随意拍球踢球。如有不遵守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
(5)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
学校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重要条件。任何体育器材设施在使用前都要经过认真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使用。体育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检查教学场地是否安全,并对相关运动器材提出使用要求。如发现学生不爱惜器材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设施。
2.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1)规范教学秩序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教师都必须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教学环境来确保正常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抓好教学常规,通过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课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清楚哪些事情在课堂上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2)明确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弄清体育学科的特点,努力I造良好的课堂常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就会清楚在本堂课中不同的练习阶段该如何去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确保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3)厘清教学重难点
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好五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教材重点、难点;三是教学对象;四是场地器材;五是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示范、精讲多练,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方法,帮助其更好地领悟动作的重难点,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
(4)塑造行为习惯
体育课堂常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但可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还是塑造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沿阵地。教师在制订课堂常规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5)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常规的制订和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在体育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如果学生纪律好、注意力集中,教学程序不被打乱,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被挫伤。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时间,这对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要。
3.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确保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建设,培养学生的规范思想。比如,集合整队要求、上课服装检查、请假制度、纪律要求、体育骨干职责、场地器材布置与回收等。教师在上课前表述清楚课程要求,学生才能够按照要求去做。因此,课前的常规教育非常重要。
(2)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通常以户外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环境复杂,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内容、规则及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清晰、示范到位、言行一致、尊重关爱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发挥体育在塑造学生人格上的功效,努力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要尽量排除各种外因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体育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组织教学程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组织教学,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
(4)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随时注意课堂的变化。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技术与技能,强化组织纪律性的主要场所。体育课堂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良好的教学秩序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当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时,组织纪律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要努力抓好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体育课堂基本常规主要包括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五个方面。严抓常规有助于规范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B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安全伤害事故。
2.建议
抓好体育常规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第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三,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第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严格制订与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在学校教学中,新入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课堂常规建设,积极思考怎么管理学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体育课堂常规成为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0-33.
1.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到位,打架斗殴现象频频出现现在的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忽视对其思想教育的重视,即使是进行一些思想教育,也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实际的教育效果,导致大家打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
1.2缺乏对青春期学生的正确引导,早恋问题屡禁不止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有着浓重的好奇心,叛逆心理十分严重,再加上学校管理不善,早恋问题开始广泛出现,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
1.3校园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滥用手机现象频繁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得到广泛的普及,逐步进入中学乃至小学校园。而当前学校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手机滥用的情况,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游无法自拔。
1.4课堂秩序混乱,缺乏规范统一的规章制度,上课睡觉等情况经常发生中职学校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不够,而且学校缺乏规范统一且有力度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空洞,没有效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上课睡觉等情况经常发生。
2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及运用的必要性
2.1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运用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中职学校通过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以及一系列的运用,可以完善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利于帮助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2.2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运用是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一个学校要想继续生存并且不断发展,就有必要完善学生教学管理,保证一个合理有效的秩序正常地运行。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运用,有利于完善内部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学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其它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改革树立了一个榜样,带动了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
3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与运用的具体对策
3.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努力防止打架斗殴现象的频频出现经常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讲座,组织一些集体的为社会作贡献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对打架斗殴行为的惩罚力度,规范学校的管理秩序。
3.2对青春期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经常进行心理沟通,减少早恋问题的发生经常进行心理讲座,对学生加以正常的引导,另外,要鼓励异性同学经常进行一些正常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降低其对异性的好奇心,从而减少早恋问题的发生。
3.3健全相关管理机制,规范学生手机的使用完善有关手机使用的一些具体的管理规定,如使用的时间、地点、用途等,保证手机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甚至帮助学习的进一步提高。
4结论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合作性游戏;应用
1 合作性游戏的积极作用
1.1 让学生建立起团队意识。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合作性游戏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游戏任务,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优点。
1.2 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设法保证课堂沟通的正常进行,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开展合作性游戏,学生可以开拓视野,在体育课上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在练习仰卧起坐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仰卧起坐具体动作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详细进程,而学生在自己体验的过程中,会加深对仰卧起坐动作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青春期的学生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合作性游戏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圆满教学任务,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教师不能仅仅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目的,还要意识到创新精神对学生前途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进行“跳皮筋”游戏,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对跳法进行多方式演示,也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新的玩法。众所周知,“跳皮筋”
有数十种玩法,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增强体质,也可以锻炼其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1.4 避免学习中的抵触情绪。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合作性游戏,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课保持热情。学生对于团队活动普遍是比较积极的,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别样风景,避免了学生面对传统课堂产生的消极情绪,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明显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练习,会将课堂变得枯燥,如果教师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入适当奖励,或者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比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1.5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合作性游戏模式将课堂变得更加灵活生动,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角色,师生共同作为课堂的主人翁。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会更加先进。这种先进的课堂模式不仅要求教师有坚持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出色的应变能力,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2 合作性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将合作性游戏更好地融入到课堂进程中,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合作性游戏的开展,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游戏不脱离教学主题且力争新颖。
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挑选适当的合作性游戏,并且加入一定的趣味因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引导其求知欲,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欢乐,也起到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例如,在游戏”大鱼网“踢毽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组扮演渔网,二组休息,其他组扮演小鱼,感受”大鱼网“踢毽的乐趣,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到踢毽子的本领,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对游戏的恰当选择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行,提高综合素质。
2.2 游戏有一定针对性。
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其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对游戏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男生喜欢激烈运动、高强度对抗,而女生则偏好艺术性较强的活动,教师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估与分析之后,合理制定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3 确保课堂安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人生安全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学生在体育课上要通过游戏和运动增强体质,但也要避免体育运动对身体带来伤害。教师在选择游戏的过程中,要对其危险性进行细致评估,确保游戏的安全开展。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提醒,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教学案例:“接力跑交接棒技术”,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详细的教学过程如下:
2.3.1 明确学习目的。
在接力比赛中,传接棒技术也是影响比赛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通过对传接棒技术的介绍以及示范,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升身体协调性,与队友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具体的教学内容有:传接棒技术的动作;传接棒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3.2 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并且对课堂主题进行引导,结合最近几年的田径接力比赛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传接棒技术在接力比赛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准备活动将学生身体情况调整到适合运动的状态,防止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受伤现象。教师要在体育场介绍比赛规则,包括个人站位以及交接棒完成区域范围等等。
教师示范标准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跑步练习,讲解弯道和直道跑步要领,在学生的模仿练习中加以挑选,予以鼓励。学生要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并且要自己努力练习,尽快掌握动作技巧。
2.3.3 实战演练。
通过对动作和比赛规则的讲解,学生对于交接棒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需要趁热打铁,用实际比赛加深同学对该技术的认识。将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一组都有自己的职责,包括模拟比赛,技术分解、经验总结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交接棒技术的运用,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现场指导,多加鼓励。
2.3.4 思维发散。
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外,教师还要注重比赛中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掌握课堂进程,将游戏做一定的变动和改进,可以通过抢绳游戏等引起学生兴趣。
2.3.5 恢复放松,总结归纳。
在激烈的运动过后,教师要有序对学生进行身心放松,可以播放一些舒缓音乐,做相应的体操练习,既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有效保护,也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紧跟课堂进程。
在课堂的结尾阶段,教师需要对整个进程进行梳理总结,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要鼓励学生交流实践心得,促进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发展。
3 开展合作性游戏注意事项
3.1 保证课堂秩序。
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保证稳定顺畅的课堂秩序。教师对于规章制度的讲解,其实也是引导学生建立合格的公德意识,对违反课堂秩序者要予以一定的处罚。
3.2 参考学生意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留心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灵活规划教学进程,避免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防止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3.3 保证安全。
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保证学生安全为前提,体育教学涉及到比赛竞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磕碰是难免的。另外,对于器材的操作以及场地选择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安全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和应急方案,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性游戏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兴趣,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处重要改进环节。合作性游戏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合作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于晓东.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实际应用研究[J].教育界,2013,(22):171-171.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互换;健康舆论;工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8-01
当教师走进一个和谐有序、宁静温馨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望知识、充满友好的眼睛,教师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幸福感、满足感和使命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怎能不才思涌动、神采飞扬?看到激情燃烧、妙语连珠的教师,听到充满爱心、耐心的讲解,学生又怎能不对教师充满敬意、对学习充满渴望呢?在组建班集体、树立良好班风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康、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用"心"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1.贯彻尊重教育理念,倡导"心理互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的工作做得多么优秀,要想绝对地避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那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尽量地减少师生矛盾,却有着广阔的空间。教育实践证实,师生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沟通、缺乏了解。在问题发生时,一方面教师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辛勤的劳动没有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心理上感觉不舒服,有怨气;而另一方面,学生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往往会千方百计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解,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孤立无援、受教师歧视的错觉,心里感到委屈。这两种情绪搅在一起,势必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充当起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沟通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1 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一方面可以收集、储备学生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另一方面可以向任课教师介绍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常表现,帮助教师建立一定的心理预应力。这样,问题一旦发生时,就能够从容应对,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从而降低课堂冲突事件的发生机率。
1.2 对任课教师反映的课堂情况要及时作出积极反应,配合任课教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说不利于任课教师的话,以免误导学生,更加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
1.3 要努力倡导"心理互换",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教师角度,站在班集体利益的高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深刻体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体会到建立健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自身发展、对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2.借助从众心理,培育健康班级舆论
教育教学实践证实,师生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发生在课堂上,起源于个别学生扰乱教学秩序,干扰教师讲课和其他学生听课而又不服从任课教师规劝,致使教师的授课无法进行。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简单地引经据典对学生进行处罚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想法提高学生的自身认识,使其主动遵守纪律,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心理学指出:在很多情况下,个体会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而不由自主地在认知行为上倾向于同群体内的多数人相一致,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借助于从众心理提高学生认识,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应成为班主任重点考虑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民主参与,逐步制定和完善的班级制度,都是要求它的每个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学生深入学习和体会校规校纪以及班级制度的内涵,这些集体性规范就逐渐成为众人认可的行为标准,对规范的遵守程度就决定了成员在集体中受欢迎的程度。谁遵守规范,谁就受到群体的欢迎与好评;谁违反规范,谁就受到舆论的压力和批评,成为群体内不受欢迎的人物。所以,个体为了从群体获得赞扬,为了免受群体其他成员的非议或被孤立,常常会表现出从众行为。在有的班级,少数学生经常上课迟到、交头接耳、恶意顶撞教师,扰乱课堂秩序,尽管班主任苦口婆心做了很多工作,却总是不见成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这个班级忽视了健康舆论的培养,班集体缺乏明确的、系统的发展目标,班主任工作处于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状态,使得健康的班级舆论――这个强大"德育场"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因此,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健康的班级舆论,努力让大家认识到,自觉地维护课堂秩序,尊重教师劳动,对人、对己、对班集体荣誉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班集体成员对此负有不可能推卸的责任。在借助从众心理培育健康舆论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必须通过民主的形式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班规条例,明确班集体的建设发展目标。
2.2 要结合集体规范的学习,促使学生对校规校纪、班规条例达成共识。"教育力源于受教育者的认同",只有得到学生认可的行为规范,才能有效发挥它的教育力,也只有得到内化的行为规范,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
2.3 要做到心明眼亮,对班级事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有利于班集体的人和事,要及时而又热情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对班内不良情绪也要及时、合理地加以疏导、引导,防止其负面影响的蔓延。
3.防止归因偏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心理学证实: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时,往往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或主动去寻求教师的帮助,表示要继续努力,以求下次取得成绩。而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主要归因于任务的难度,运气不好等外部因素时,他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考出好成绩,主要是因为"考题太难"、"老师教得不好"、"这门课程引不起我的兴趣"等。他往往不愿意去寻找老师的帮助,不愿做出努力,缺乏学习的动力。更有甚者,期望着通过撤换任课教师来达到自己学习成绩提高的目的,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加深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加重相互之间的抱怨情绪,这门课程的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当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产生失败情绪时,班主任应当及时引导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防止学生出现归因偏差,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影响学生的进步。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时,班主任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3.1 对不良思想倾向,要态度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尤其是对那些期望着通过撤换任课教师来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下功夫做通思想工作。如果班主任对某些学科、某些教师抱有偏见,任凭"文人相轻"的思想作祟,姑息这种不良情绪的蔓延,势必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班内课堂秩序的混乱,既害了学生,也伤了教师,还苦了班集体。
一、兴利除害――论真语文改革的势在必行
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真语文改革之风,并不是教育界的心血来潮,而是鉴于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兴利除害,决定了真语文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除害,即真语文改革的必要性。
包括北大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在内的众多学者,都对历年的中学语文改革进行过实地调查探访,收集的师生回馈表明,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着过度包装、“为了多元而多元”、忽视学生吸收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的问题。教师忽视真实的教学质量,学生无法从一套不稳定的教学系统里学到知识。因此,实行真语文势在必行。
兴利,即真语文改革的重要性。
真语文的价值就在于其求真务实的原则和精神,实行真语文改革的目的与初衷也在于此。真语文改革不仅能去除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虚假、浮夸和攀比之风,其更大的价值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成为一名内外兼修的优秀人才。因此,真语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对症下药――论真语文的实践途径
所谓对症下药,即从教师、学生和评估者三方面入手,分别予以真语文理念的灌输与实践。
1. 教师的“真讲”
首先,多元不代表浮夸,稳中求进方为王道。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很多老师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多元化”,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在我的听课生涯中,有约三分之二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前几分钟还是PPT展示,后几分钟就到了学生讨论;课文理解尚未加深,角色扮演又来登场。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乏,教学目标还没有达成。可以说,这样的“多元”早已背离了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
课堂目标是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指引者。教师讲课要“真讲”,真讲的意义就在于对教材主旨的把握,对课堂秩序的维持。如在郦道元的《三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多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延伸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但老师绝对不能忘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借鉴作者按季节、按特征描述风景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独到眼光,反思文章如何在主次分明的前提下做到无所疏漏、主旨鲜明。这些知识的领悟需要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获取,因此教师应在注重课堂氛围的同时,更应强调课堂秩序的维持和课本主旨的传授。
其次,不啃老本多深思,与时俱进担师表。
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则是一门科学。对于科学的研究既要求我们主动探寻事物规律,又要求我们不拘泥于已有成果,更应注重发展拓新。同样地,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真语文要从教学的“真”入手,“真”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课堂模式。这样的老师不仅为增强自身的教学素养做足了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做了表率,何乐而不为呢?
2. 学生的“真学”
学生何来“假”?其实,学生的“假语文”现象在课堂内外也比较常见。朗读课文使用“朗诵腔”、语文问题使用固定答案套路、拓展思维训练依赖参考资料等等。学生的“真学”,不仅要靠老师求真务实的教法,也要靠学生自己思维模式的转变。在我的教学体会中,学生们有以下几点问题是值得老师们注意的。
第一,小组讨论要做到“合作出真知”,而不能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2012年我听的一节课使我印象深刻,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在哪里?如果你是马丁・路德・金,那么会选择什么方式的演讲才能更感人呢?我发现小组内的讨论并不是老师预期中的气氛活跃、思维敏捷,相反,实际的情况是小组内大多数人只是盯着课本看,有的则无所事事,有的则干脆拿出辅导资料寻找答案。这就是学生典型的“假学”现象,如果老师不能对之进行合理的纠正和指引,那么这样的小组讨论宁可不要。
第二,学生的感情要“真”,不能“为了表现而流露感情”。朗诵腔是这一问题的典型表现,我教的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的学生。每次听到他们过分的嗓音修饰和声调控制,我并没有及时打断,而是特地进行了一堂专题教学,把他们自认为“感情充沛”的朗诵腔和课本配套的朗读磁带进行对比播放。这样一来,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心平气和的朗读使我的心静了下来,有更多的空间去体会文章的精华”“以前语气太过起伏,过度注重表达反而使我错过了文章的主旨”。
另外,学生在思维拓展练习、考试纠错以及家庭作业的反思当中,也应当注意对“真”的把握,这要求每个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评家的“真评”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面临同一个问题,即教学评估。教学评估能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老师教学的看法、该门课程存在的优势和缺陷以及课程将来的走向。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研究已进入更深层的阶段。教学评估也开始对每位老师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然而当前的教学评估的真实状况并不容乐观。走马观花式的过场、教师和评估者之间的“友情往来”、评估课堂和实际课堂的迥然不同,还有评估之后却依然不做改变的教学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评估方的“真”,从而也对老师和学生产生了不负责的负面影响。我一向主张以学生和同行的评价和反映为准,真实倾听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他们对语文课堂的真实想法,因为我坚信学生的评价才是真正应该听取的评价。另一方面,针对评教工作者我也做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倾听,但主要是听我不足的一面,长久以来,这样的做法不仅使我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安全互信的关系,更为我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