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尊师重教的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学校,王政之本也。(宋朝:欧阳修)
2、成人的个性在童年成长。(英国:华兹华斯)
3、学校之设,固治国化民之本也。(田况)
4、善莫大于大学教育,恶莫大于无教育之大学。(鲍克)
5、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王夫之)
6、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
7、凡是教师缺泛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英国:罗素)
8、应当把我们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前:列宁)
9、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崇高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幸福。这是财富所不能及的事。我是凭经验这样说的。(德国:贝多芬)
10、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工厂。(捷克:夸美纽斯)
11、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康德)
12、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捷克:夸美纽斯)
13、教化之本,出于学校。(宋朝:苏洵)名人名言
14、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
15、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宋朝:朱熹)
16、教育之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伯克)关于尊师重教的名人名言
17、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法国:巴尔扎克)
18、明、更加宽容仁慈。(印度:泰戈尔)
19、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啥也没有。(柏杨)
20、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唐代:韩愈)
21、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幸福。(瑞典:诺贝尔)关于尊师重教的名人名言
22、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前苏联:加里宁)
23、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作用和意义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24、每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减少一个败类。(法国:雨果)
25、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宋朝:欧阳修)
26、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育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德国:贝多芬)
27、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韩愈)
29、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捷克:夸美纽斯)
30、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31、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
32、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33、教育是廉价的国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34、教育的目的在于品德的形成。(英国:斯宾塞)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用经典来对中职学生的青春进行熏染和陶冶,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每次周末返校、早读、课前两分钟,我都要求学生按时诵读《弟子规》《论语》等文化经典,每天要求学生识记一句名言警句,饱览古今经典、理解内容的深邃含义,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而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重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陶冶教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陶冶。
1.环境熏陶。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了国旗、张贴有关学习、理想、人生的名言警句,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环境,从正面引导学生,给学生豁达、明朗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正能量的环境里保持积极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
2.艺术熏陶。现在是手机充斥的食指时代,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我通过流行励志网络歌曲、励志优秀阅读作品,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教育。我还让学生接触正面的网络信息。此外,我还利用节日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这样,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不断精华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三、重情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驱力
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因而特别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我在实施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注意构建全方位、全身心、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努力做到知、情、意、行一体化的统一。
1.培养学生尊重教师、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懒惰任性。中职学生,他们的这些特点更为突出,如顶撞父母,在父母面前撒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这些都严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给其讲道理、摆事实。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传统故事则成为优秀的案例。我还通过公益广告的启发,也让学生设计自己与父母的漫画,让学生从中感悟父母恩情,要尊师重教,启迪净化心灵。
2.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氛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尤为重要。因此我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一旦有什么问题请全班同学建言献策,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从而利用各种班级活动,使学生“互帮、互助、互让、互勉”。这样就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下爱的种子,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
2008新年伊始,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开展了师德“感恩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和讨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内心始终充盈着一种责任,一种感动,一种甜蜜的幸福。
1989年带着梦想的我跨入师范学校的大门,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欣喜之时,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担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光荣使命。要成功地培育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以自身的形象为学生树立做人的典范。其次要具备育人的艺术,没有育人的艺术是不容易触动和改变人的灵魂的。古语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业者人也必敬之”,多年来,我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从内心到言行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保持教师的风范。
回顾十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关爱,尊师重教早已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就拿工资来说吧,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只能拿到189.00元的工资,到现在已经能拿到1000.00元出头。即使林区的经济处于低谷时期,行署和区政府还是想尽办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难忘每个教师节领导们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来到我们教师中间,与我们欢聚一堂,此情此景,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谁能不收获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份感动呢?中国经济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林区经济也在发展,步入林场小学,展现在你面前是新建的校舍和微机室,可见党和政府对我们教育的关怀和支持。所以我们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给予我们一份神圣的事业,是党和人民让我们这些被人们看不起的孩子王成为倍受全社会尊重的人民教师,感谢人民政府来关心牵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安居乐业。虽然林区与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更能理解这种现状,我们不能盲目地去攀比,我们应从大局出发,培养大局意识,树立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与时俱进,为新林区经济的振兴,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人民教师是幸福的,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与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因我们的引领而欣喜,这就是给我们教师最高的嘉奖,我们的人生是充实的,富有价值的。每当看到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家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事业。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而我们教师做的是叶的事业,每个教师都象是一片绿叶,在党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孕育着花,孕育着果,孕育着神州大地的万千桃李。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让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吧!我要把我的爱,我的智慧,我的整个生命全部都献给教育事业,为我们新林区建设增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秋色。
那么如何让道德教育既脱离政治意识形态的樊篱,又能够接地气,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恰到好处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语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明载体,语文素养即国民素养,如果一个人语文素养不高,他的武器便是戾气和谩骂,所以无法用道德来束缚自己的言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已迫在眉睫。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不仅包含着古人的艺术才华,创作天赋,而且彰显着他们的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道德情怀,给予后代子孙以丰富的精神养料。它是德育知识的载体,以文字为依托,强调“文以载道”其中的“道”即世俗生活的行动准则和道德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的综合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情感上与先贤产生共鸣,在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让文章所表达的“道”真正为学生所懂,为学生所用。
一、自我发展之“道”
以北师大语文教材为例,在初始年级,以形象的寓言、童话、故事、传说等形式,能够让学生既喜闻乐见又收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如蒲松龄的《狼》教会了孩子勇敢机智;《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让我们见识了持之以恒的巨大力量;《童区寄传》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区寄的自信和坚强让他不畏,敢于斗争。同样,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闪烁着历史智慧的杰出个体,如《晏子使楚》、《曹刿论战》、《隆中对》等,这些优秀的个体,无一不是因为其出色的个人才华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既成就了个体,又捍卫了国家。
二、与他人交往之“道”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仁爱”“亲孝”“尊师重教”的德育思想,有许多名言警句为历代炎黄子孙传唱不衰,“爱人者人恒爱之”、“百善孝为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其中就蕴含了很深的德育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并不单单是喊在口中,而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就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样博大,就像朱自清的《背影》,李密的《陈情表》那样深沉;就像鲁迅因《藤野先生》让他心怀民族大义而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崇敬那样博大。学会宽容,谦让,感恩,尊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这样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该是多么的温馨与美好!
三、与社会共生共荣之“道”
在语文教材中,“爱国”类主题的课文占了相当比重,但他们不是空头的说教,也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示例让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所渗透的爱国情怀。他们或直抒其志,如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又如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绝,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n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更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乐观豪迈;或借山川来衬托,如《长江》、《黄果树瀑布》《静默草原》等;或通过革命先烈,科学家的事迹来表达爱国情怀,当读到钱学森、邓稼先、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的时候,口头的讲解就显得那么苍白,而学生早已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震撼,爱国的情绪油然而生。
四、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要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因为自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它能激发我们的灵感,调动我们的想像,表达最独特的自我,探索最神秘的存在,这正是作文之根本,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需要。我们聆听了江南烟雨中的箫声,我们看到了塞外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五彩缤纷,生机盎然。在与自然生灵的接触中,我们懂得了“天地之大德曰生”的道理,学会了敬畏生命,珍惜自己。《最后一片叶子》、《蚂蚁》《小地主》等都像学生们传递着“动物有爱,草木有情”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关键词:校园植物规划;科普素质教育;学生实践学校;温州
1绪论
传统中小学校园植物的各种研究,国内外都有所涉及,做为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基于实践学校素质教育的植物规划研究目前还较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科学合理的校园植物规划,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人际关系的认知,引导着学生形成积极、健康、负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
2基于素质教育的植物种植设计研究
温州市实践学校现有绿化植物总计289种,丰富多样的植物品种,为学生学习植物科普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景观多样性植物选择
2.1.1季相景观植物。植物可以说是校园景观设计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大多数植物的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园林植物配置就是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特色,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按照美学的原理合理配置,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的功能外部特征,发挥其干茎、叶色、花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观[1]。学校在选择植物种植时就考虑到了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校园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交替,呈现出变化丰富的优美景色,展现出大自然赋予绿地空间的无穷魅力。春有枝头嫩绿,花团锦簇,代表植物如垂柳、玉兰、樱花、紫荆、紫藤、桃花等;夏有绿树成荫,枝繁叶茂,代表植物如香樟、无柄小叶榕、杜英等;秋有硕果累累,彩叶斑斓,代表植物如柑桔、瓯柑、柿子、香泡、红枫、鸡爪槭等;冬有银装素裹,茶、梅含香,代表植物如蜡梅、红梅、茶梅、茶花等。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在这里充分表现出了它特有的艺术效果。来校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这样优美的自然教室里,通过学校的实践教育,既能学习相关的植物知识,又能领略园林植物的艺术美,从而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自然界的神奇和魅力。2.1.2群落植物。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时应注重群落结构的合理搭配,以形成层次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通过地被、灌木与乔木的搭配可以构成多种空间,使它们相互间合理配置,创造出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达到较好的景观绿化效果。学校除温室外现有乔木、灌木、地被种类总计137种,科学而又艺术地点缀着校园。在植物配置上非常注重乔木、灌木、草本的结合,形成具有上、中、下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由于校园内部种植了大量的常绿、落叶大乔木构成的高层空间,使得校园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有利于校园中其他各类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生长,因此形成较好的校园植物景观。另外,也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充分考虑了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形成既和谐统一又有强烈对比的乔灌木配置景观。如学生家政训练区,以规则式的糙面石板与草坪组合而成的,周围再配以从低矮植物到高大乔木的配置,层次分明,高低错落,色彩分明,主要植物有:萱草、沿阶草、细叶十大功劳、海桐球、红花檵木球、四季桂、茶花、池杉、乌桕、紫叶李、广玉兰、水杉、香樟等,使得家政训练区在简洁统一中寻求变化,体现了一个健康活力,又积极向上的区域。(1)乔木。植株一般较高大,主干明显。校园现有乔木类84种,其中常绿乔木33种,落叶乔木51种。学校在种植乔木类设计时,就考虑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不再满校园的突出常绿的主调,有些是常绿为主,零星点缀秋色叶的造景,有些局部则强调落叶树种为主调,常绿树种为辅助,既可满足了色相变化,又实现了植物的和谐效果。(2)灌木:植株一般较矮,自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校园现有灌木类40种,其中常绿灌木33种、落叶灌木7种。灌木在绿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校园种植设计中,小灌木既可做色块或曲线来绿化点缀绿地或草坪,也可做绿篱作隔离带。这些灌木的色块、曲线、绿篱,应用于如河边、道路两旁、乔木下等不同位置,能起到美化和增加绿量的作用。(3)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凡能覆盖地面的植物,除草本植物外,木本植物中之矮小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均可能用作园林地被植物用[2]。学校目前常用的地被植物13种,在种植地被植物时,考虑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全光、半阴、干旱、潮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生长,还可弥补上层乔木的缓慢生长,形成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收到较好观赏效果。如麦冬、萱草、石蒜、吉祥草、络石等均是优良的地被植物,抗性强,不易遭受病虫危害,因此可在校园绿化中大力推广。2.1.3乡土植物。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园林种植设计只有在保护和利用自然植被与地形生境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自然、优美、和谐的园林空间[3]。实践学校植物种植设计亦是如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尽量采用乡土植物进行种植设计,体现学校地方植物特色,也达到传播地方文化目的。百草园,从附近山林、村民家中移栽的豆腐柴、清风湿等植物。百果园,植物选择上也是遵循乡土树种原则,种植了杨梅、无花果、瓯柑等12种温州常见的果树。田园,种植着温州应季的蔬菜瓜果,不仅营造了田园景观特色,也让学校保留了传统农业特色。当学生置身于以地方植物为特色的景观中,在欣赏和学习的同时,使得温州地方文化的知识潜移默化传播于学生之间。
2.2科普教育植物选择
实践学校的校园科普教育植物应基于素质教育为前提,在满足师生欣赏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提升学生科普教育作用,从而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植物知识,使实践学校的校园真正发挥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功能。经过实地调查统计,实践学校基于素质教育的科普植物选择为:名师林植物种类56种、百果园植物种类12种、百草园植物种类89种、温室大棚植物36种。2.2.1名师林。学校名师林是由64位温州市首届名师名校长获得者种下的64棵大香樟形成的纪念林,树下的大卵石刻着每位老师的名言警句。另外,旁边的桃李林以桃树和紫叶李为主,香樟、茶花、梅花等,寓意“尊师重教,桃李满天”,在这样充满师生柔情又诗情画意的校园里,到处飘逸着教育的气息,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此处植物总计56种,列出代表植物14种。2.2.2百果园。百果园是训练学生进行农业劳动操作的学习区域,让学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此处的植物选择上也是遵循乡土树种原则,种植了杨梅、无花果、瓯柑、柑桔、石榴、柿子树、李树、梨树、樱桃、桃树、香泡、桑葚等12种温州常见的果树,既可供学生科普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这些经常吃到的果树,又可做为优良的绿化树种美化着百果园。2.2.3百草园。百草园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植物以温州民间常见常用的草本草药为主,阵列式的大缸摆放在学生集会的广场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观察和学习温州常见的中草药知识,如车前草、爵床、白花苦菜等89种草药,有些植物还是用温州方言予以注明,在让学生学习草药知识的同时又可领略温州方言的魅力。2.2.4温室大棚。温室大棚是以现代智能化温室为目标建设而成的科普性植物基地,主要以热带植物和现代农业水培蔬菜为主,让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植物,又可了解和学习现代的农业技术知识。
3基于素质教育的植物教育教学课程研究
经过专家的引领和几年的探索,目前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遵循“领域———模块———项目”的结构进行设置。领域,是指本实践学校课程的第一层核心构架,是由体现共同的课程价值观和课程目标的课程模块组成的整体。模块,是本基地课程结构中的第二层基本构架,是体现领域共同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但具有不同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课程板块。项目,是本基地课程的第三层,也是具体到学生活动层面的具体课程内容主题,相当于具体的科目[4]。学校目前设置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四大领域的实践活动,目前本校课程结构由生存体验领域、素质拓展领域、科学实践领域、专题教育领域四大领域组成,下设9个模块。其中校园植物课程是基于实践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学校通过先期规划和后期的调整不断完善校园植物资源,从季相景观植物、乔灌植物、地被植物、乡土植物和科普知识教育上选择植物种类,形成特定的校园植物景观功能分区。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尝试开设系列综合实践教学探索,经过多次的实践与修改,最终形成了实践学校特色植物教学的综合课程,并出版了《校园植物与园艺》一书。目前校园植物与园艺模块的植物课程有如依托名师林景观开展的校园植物调查、校园植物鉴赏、校园植物创意画等课程,依托温室景观的热带植物鉴赏、植物种养实践、植物DIY等课程,依托百果园开展的果树识别课程,依托乡土植物开展的自制植物果冻课程、温州常见草药识别等等。这些课程充分的将植物与其他学科相互相结合,与地理知识、美学知识、定向拓展知识、中医学知识、生活常识等相结合;利用这样的综合形式,更能体现植物的美学功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
4结论
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实践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实践学校的校园植物规划,不是简单的公园,它是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景观园林。(1)基于素质教育为前提,一方面以景观多样性植物与科普性教育植物为主,另一方面与校园植物文化相结合,在满足师生欣赏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提升学生美学情操和教育作用,使实践学校的校园真正发挥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功能。(2)充分发挥校园植物资源的教学作用,探索学生素质教育的校园植物课程,开发出校园植物与园林、园艺、农业相结合的校本课程,进行校园植物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校园植物与素质教育的共赢。(3)基于自身的地理特征和学校功能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既可以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又可以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依据学生实践的活动空间建设科普性、乡土性的植物空间,依据校园尊师重教的核心理念建设文化性的植物空间,依据学校地形特征建设景观性的、多样性的植物空间。各个植物空间相辅相成,为参加综合素质教育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庄夏珍.中学校园植物文化性设计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6.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90.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5:148.
【关键词】学生人格; 初中班级; 班主任;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中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工作内容,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学生处于人格、思想上的成长时期,可塑性很强,但也容易为外界的不良习气所影响,因而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针对初中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当中有责任和义务对将德育教育渗入其中以求完善学生的人格。下面我从以下几点探讨以下初中班级进行德育教育所能采取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计划
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计划,把德育教育的工作落实到学生每天的日常行为当中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养成,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操之过急。首先,要树立认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对他们进行日常学习生活的常规教育,在课堂之上要求他们采用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教室边角,定期更换传播优秀思想的名言警句,起到思想熏陶的作用;在课堂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时,要身体直立,说话自然大方条理分明,认真聆听老师解答;让学生充分自理,督促学生每天按时作息,保持宿舍卫生整洁,规范自身的言行,不吐脏话、举止文明。
其次,在班级的各项管理方面可以采取轮流值日的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当中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这是一个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的良好策略。
此外,要树立良好的班风以引导学生的文化学习与人格成长。良好的班风会约束引导学生,对学生由熏陶激励的作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充分利用班会与课堂,善于引导学生对班内一些状况与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注重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积小流以成江河,让学生从身边关窗、擦黑板这种小事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
二、教师发挥表率模范作用
教师素来被称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足可见教师在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善于模仿,尤其是模仿成人世界里的各种行为。教师是他们每天都会接触的成年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规范自身的言行,要求学生尊师重教,那么教师本人首先要是一个礼待学生、学术严谨的人,用自身对学生的尊重与礼貌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好表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着良好师德的教师也能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熏陶学生,在初中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真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值得我们予以同样多的精力去关注,善于在学生细微的举动之中发现他们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庄子曾说:“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对待学生也是如此,要付出真诚的关心与爱护,认真负责又耐心地进行教育。多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更好地扬长避短。另外,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同时,尊重与信任学生才能与学生获得良好的沟通,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时也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判断。学生获得尊重感与信任感也是他们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方面。
四、充分沟通,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班主任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时应于各科教师充分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每一堂课中的表现,多听各科老师的意见,以防止对学生形成片面、主观的评价。这样也有利于与各科老师一起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计划,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是仅仅局限在校园当中,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形成一种联动效应。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教师与家长应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以及通过家长会、走访等形式实现充分的沟通,使得家长和教师都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情况,并因人而异进行引导教育。同时在密切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家长树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与家长一起为学生营造良好人格成长环境,培养出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科.春雨润物细无声——浅议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2)
[2]邢富雨.浅谈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加剧,要求劳动者在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也必不可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非常有必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一、高等职业院校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第一线实用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企业行业对职业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调查分析可以得知,企业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是非常看重学生是否具有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职业素养,甚至有企业把学生职业素养放在选才的第一位,这就给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没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即使有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素养不足而失去价值。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加入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之外,还要营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全方位的感受到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促进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更是学校个性魅力与特色的重要体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文化传承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功能有了新的要求。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了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职能。当今,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有时也被称为软实力。守护、传承、创新文化,已是大学必须承担的新功能,也是大学应有的第四大功能。高校(当然包括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把文化传承渗透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得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是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主要是来促进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更多的融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养,旨在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体现。
三、多措并举,打造特色明显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为核心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有关职教方针,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建设凸显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质文化做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可以从直观上给人以心灵启迪的校园文化部分,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娱乐运动设施等,这种物化形态的文化,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其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应当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目标定位出发,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对校园物质文化做全面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创造美好的成长环境与职业素质养成氛围,尤其是要突出“职”的特点,把相关的职业教育典型校训、校风和行业发展趋势要渗透在其中,合理设置校园特色景观,配以激励性的名言警句和名人塑像,让学生实时实地的接受环境的熏陶。
(二)立足职教,彰显特色,打造感染力强、符合职业需求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作为职业院校来说,校园精神文化要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着力体现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养。校风建设要给学生一种强制性的感染力,对学生给予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其奋进,并引入大型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以校训为代表的良好校园风气;在教风和学风方面来建设方面,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尤其是对职业教育来说,更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会提出更高的内涵层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要不断发展更新,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刚才同学们的口号喊得有气势,有激情,我也准备了几句送给大家。
一班不高兴,对手就要命
二班不说话,对手就害怕
三班要挑战,对手怎么办
四班要亮剑,目标就实现
五班要拼命,结果难置信
六班出场,势不可挡
七班出手,瞄准就有
八班八班,猛虎出山
九班发火,有你没我
十班发飙,地动山摇
十一出战,无人能撼
十二最狂,顺我者昌
紧握梦想,我主沉浮
——高一一部期末七校联考动员大会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晚上好!
不知不觉间高中的"千日工程"已进行了1/6,回首过去的4个多月,夏日的凉风已换成了冬日的飞雪,同学们的脸上也写满了成熟带来的坚毅,四个月我们逐渐适应了高中不同于初中的快节奏,逐渐习惯了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我很庆幸能同时兼带级部的所有十二个班级的课务,这样使我能有机会更好的观察到我们每个班级的成长繁荣,我们每位同学的喜怒哀乐,在这四个月中我看到了充满人情味的一班,《乃琪,加油》唤醒了我们爱的力量;我看到了尊师重教的二班,他们的浓浓情感表达的真切诚挚;乐学上进的三班,年级历次考试都能勇夺鳌头;团结协作的四班,墙上满满的奖状是对小组功能的诠释;我看到了清爽整洁的五班,每节课前的黑板上都显得一尘不染;我看到了训练有素的六班,跑操时你们整齐一致的步伐已成为了新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感谢你们,乖巧懂事的七班,在我琐事缠身的时候总能得到你们的理解和鼓励;我看到了要求严格的八班,即使早上的第一节课,也总能看到你们神采奕奕;勤劳奉献的九班,办公室内、楼梯道上洒下了你们不知凡几的汗水;我看到了个性张扬的十班,在磨练中成长,在成长中懂事,在懂事中坚强;我看到了读书积极的十一班,你们总能在铃声响起前喊破黎明或晨昏的宁静;知耻后勇的十二班,你们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我和你们一样相信零距离十二班,永不落后。再次感谢我们在座的672位同学,你们用你们的快速适应和坚持努力让我们级部前四个月的脚步走得踏实坚定。(此处建议有掌声)
在肯定之余,我们也看到了我部同学存在的不足:
常规方面,打架事件层出不穷, 吸烟喝酒屡有发生,这些行为极大地破坏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班级和学校带来恶劣影响,我们年级态度向来坚决,并且在后面的处理中更会重拳出击,第二个问题是宿舍卫生常规通报有的寝室经常上榜,你要知道宿舍每通报一次相当于当天考核分数扣15到20分,直接影响了班级能否拿到流动红旗,我们住校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该时刻以集体为重,以班级荣誉为重,第三个问题迟到人数较开学初有增多,学校是一个讲文明、讲纪律的地方,没有时间观念、随意扣除班级分数的同学不会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
学习方面,第一个表现是早晚读投入程度相比期中考试前有下降,我们刚才听班级挑应战时提到了比早读,比声音,比投入,年级之所以提出疯狂早晚读的口号是为了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和状态带动我们一整天的学习面貌,第二个表现是自习课利用率不高,我们每周算上中自习一个班级有18节课的自习时间,再算上晚自习足足有32节之多,在高中的学习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上课会听讲的学生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会自学的学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我们许多在上次期中考试中取得巨大进步的同学都得益于能很好地利用自习时间。学习方面大家存在地第三个问题是不能正确的对待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知难而退,得过且过,甚至灰心丧气,自怨自艾,导致课堂上发呆,睡觉,小动作频频,我们需要振作,需要发奋,我们为我们的大学梦想已十年寒窗,我们绝不能自杀在高中冲刺的起跑线上,无论是哪一位同学,无论你现在的成绩如何,那都不是阻碍你树立目标,开始奋斗的根源。因为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怀着自己的梦想而来,怀着两年半后的大学之梦而来!
高中三年,看似漫长却时光飞逝,不是随便想想做做就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的。比我们成功、聪明、努力的同龄人数不胜数,那么,我们只有奋力拼搏才能赶超他人,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实是残酷的,梦想是美好的。我们唯一的途径就是满怀斗志,满怀希望,满怀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关卡。
李白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我要说的是:行路不难,难在于应对进退而不失其中正;难在于行前驻足之时还能自我眉批;难在于路断穷途之际,犹能端庄句点,朝天一跃,另起一段。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是的,我们最大的目标是高考的胜利,是小高考的顺利过关,我们的坦途——美好的大学生活正等待着两年半后朝气蓬勃的我们!所以,对于这次重要的期末七校联考,我们需要一个积极的态度,需要一份坚定的信念,需要一场艰苦的鏖战!
在此之前,无论成与败,那都是过去式,而我们能做的便是抛开过去的一切,不断探寻到达理想彼岸的路!亲爱的同学们,无论现在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坚信,只有回不去的过往,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面对指日可待的期末考试,我们已经结束了新课教学,进入了最后的复习冲刺迎考阶段,此时此刻面对这次期末考试倒计时14天,或许有的同学正在因为自己成绩不理想而彷徨,或许有的同学会因为时间的短暂而叹息,或许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逍遥的数着日子。可是同学们,你知不知道,你的父母正为你即将到来的这次期末考试心急如焚,我们的老师在正为同学们的考试精心备课,二部学生正在摩拳擦掌,虎视眈眈,跃跃欲试。这次考试成绩直接和我们下学期的分科分班挂钩,这次期末考试,容不得我们有一丝迟疑,这次期末考试,容不得我们有片刻停滞,这次期末考试,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闪失!
在后面的两个星期中我们要比早晚读,比状态,比声音;我们要比上课状态,比认真,比投入;我们要比自习,比纪律,比效率,我们更要比常规,比宿舍,比卫生,我们要纠正我们前面行为习惯中的陋习,级部在后面将每天都有学习状态的检查通报,我们要发扬自己冲刺中的闪光点,我们绝不吝啬我们的表扬,我们全部同学要用我们最后14天的全情投入来挑战极限,我们所有的教师和班主任将为我们的期末冲刺保驾护航!,
在这里发一个临时通知:在明天早上我们一部的所有班主任将共同观摩我们各个班级的早读状态,我们要看到的是,端正坐姿不趴下,手拿书本不放下,大声朗读不停下,我们要用我们最激昂的早读向2014新年献礼!
《沁园春·长沙》的末句问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答案是什么呢?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此刻我要说的答案是:"我主沉浮!"
关键词:农村;校园文化;现状;途径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全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以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陶冶师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农村学校普遍不够重视,没能打造出农村学校的文化品牌,主要原因有几方面:
一是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搞校园文化是务虚不务实,文化建设是高层次学校的事情,与农村学校无关。
二是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搞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忽略了内在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是对学校文化长期积淀重视不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搞“”,存在一些短期行为,或者校长走了就“人走茶凉”,忽视了学校文化建设是长期的、渐进的积累过程。
二、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整合、优化育人资源
校园文化环境主要指校园的景观、设施等各种物化存在所体现出的文化意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特别应强调“文化”意识,注重考虑如何发挥学校物质设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多彩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1.建立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是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办公室、教室、大操场、宿舍、食堂、厕所、窗台等干净整洁,做到地面无纸屑、痰迹、瓜果皮,墙面无污迹、刻痕,空中无蜘蛛网。加强学校的自然景观建设,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建造雕塑、文化景墙等,同时注意挖掘、保护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自然景观建设提倡立体性和园艺化,并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提高文化品位,要努力满足心神的需求,做到净化、美化、绿化和靓化,努力做到“一砖一石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
2.建立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归纳、提炼出本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等,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并呈现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走廊、过道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作品。在教学楼和教室张挂名人名言、警句等,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办公室布置得体、物品摆放整齐、师德规范、教风上墙;教室布置规范,前黑板上方正中间张贴(悬挂)国旗,两边是班训,后面墙壁黑板报上方是《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边墙壁可适当张贴名人名言,教室内还要设置张贴栏、卫生角、读书角、荣誉墙等,各项表册挂放有序。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爱护绿化等各种提示牌,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避免使用“禁止”“不准”一类的生硬词句。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如:科普宣传、生物标本展览、花草树木挂牌等,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美的熏陶。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传统习惯、办学理念和规章制度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模式,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和准则,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并围绕学校发展总目标,从学校各管理层次的工作需要出发,制订出学校的整体规划,构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使之既能起激励规范的作用,又能起约束、强制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一般应包括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板块的管理制度,如:《学生一日常规》《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等。
(三)加强校园活动建设,凸显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组成部分。学校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
1.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可根据学校实际出发,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活动技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
2.与学校日常工作安排相结合
学校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能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品位、文化影响力和文化教育作用。因此,学校在安排每一项工作、组织每一项活动时,都要从细微之处做好精细化管理,带给学生校园文化的惊喜和影响;每一位教师都要勇做表率,在言谈举止、精神风貌等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力求做到“于无声之处显真情”,不断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群体的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是全体成员的共识,它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
1.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等方面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向心”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和约束作用,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化教育讲座,在校园里通过榜样引领与批评教育来严抓校风建设。
2.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比如:教师上班实行考勤登记制度,准时上班、上课,做到不拖拉,上课时用普通话讲课、不接听手机、不上无备之课等。
3.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等习惯的表现。优良的学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如:学生上课不迟到、专心听讲、学习上勇争第一、不耻下问、考试不作弊等。
(五)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文化是一门特殊的环境课程,地域文化是学校文化生长、发展、壮大的土壤。学校文化脱离不了这种环境文化的影响,利用环境文化对学校发展有好处,可以突出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和农村实际。如:我校地处“海西沼气第一镇”,学校就开发以沼气为核心的校本课程,通过“办好绿色沼气,发展循环农业”理念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增强农业科技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活动之中,是学校在长期经营中积淀形成的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学校文化,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品位。我们相信,随着城乡教育统筹的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必将迎来构建学校文化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国教育报,2007(4).
[2]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发展研究.中华语文网,2007-0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关键词: 师德 高校教师 含义
一
关于师德的文章是比较多,古有韩愈的《师说》,近有鲁迅的《藤野先生》,每篇文章都十分精辟地指出了为师者的特征。师德可以解释为:师应有的品德。师的概念有动词学习和名词模范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在汉语中十分常用,魏源在《》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师就是学习的意思,韩愈的《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就是老师、模范的意思。现在大家都称教书的人为“老师”,其含义应该同时具有“被尊敬模范”和“要不断学习”这两重意义。而“德”的真实概念是给予的意思,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德”的字意转变为道德,即:修养的和人格魅力意思。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德”这个字越来越常用,并与各个行业事物相连而衍生出许多词语:功德、德政,厚德载物,德艺双馨等,尤其在人的名字中也频繁出现,于是就将这个字的使用等级推向最高峰,如三国人物中曹操曹孟德、刘备刘玄德、张飞张翼德等。现在来理解“德”字,它在中国人的精神美学当中是一种作人的至高境界。用“德”字来赞扬人的词语很多:德高望重、德洋恩普、德才兼备等。
二
平时对师德一词的解释为:老师所应该到达的境界或者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人格魅力。那么,师德是一种什么境界和魅力呢?要十分精确和量化地来说明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教师这个职业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给予学生发现真理、坚持真理的信心,给予学生做人的模板和典范。对于师德的评价就可以从给予这个方面进行,二者成正比关系,即:能够给予学生最多知识的人,也就应该是师德最高尚的人。本来我认为,只要能给予学生知识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很多的现象,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师德的问题,如误导学生——教给学生错误的理论或观点;知识含量低——教学效率低下或进度缓慢;知识死板片面偏激——教条地教给学生一些理论,而不能将理论灵活使用,等等,这些现象也是随时随地地在发生,这些问题还不是每位学生当时就能够发现的,往往学生在毕业很多年以后才能明白。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学校管理层面的又有教师自身层面的,本文不涉及学校管理层面仅从教师层面讨论,其实就是教师的师德问题。其实每位教师都基本清楚自己老底儿,对每个知识点自己明白多少都是清楚的,对于自己比较明白的问题当然就会很好地教给学生,但当对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和知识体系不完整的时候该怎么办就是一个教师师德水平体现的关键点,是投入精力把问题查清楚,还是找个办法把问题绕过去,甚至随便给学生一个答案先把学生蒙过去,这是对教师师德的重大考验。法官就是教师自己,师德中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就表现出来了,事实都能想得到,如果给学生的是错误的答案,那么无论老师多么的耐心、和蔼都不会教出好的学生。所以有名言:名师出高徒。这个名师就是经过了社会长期、多方面检验了的师德高尚的教师。此外,我国目前还处速发展的时期,知识的刷新率很快,新观点、新思路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技术、知识和观点很容易落后,有些教师明知这一点却不愿意继续学习,却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靠吃老本过日子,慢慢落后于其他教师,最终的结果是耽误学生,一个只图自己轻松舒服、不怕耽误学生的老师能说是师德高尚吗?所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严谨的学术习惯是衡量师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师德水平的高低的本质就是教师向学生的给予知识多少的问题,如何做到让学生以最少的成本而获得最大效益就是考量师德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参数。有许多老师教学方法独特,语言生动风趣、举止大方得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欲望就显得十分强烈,这样教学效率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然十分喜爱教师。反之,一些老师缺乏工作激情,教学方法陈旧,语言晦涩难懂,穿衣打扮不合时宜,这样的课堂气氛之沉闷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效率必然十分低下。遇到这两种情形教师自身应该很清楚,但如何能保持前者而扭转后者确实一个难度不小的课题,而是否积极地面对这个问题就是师德程度的体现。
老教师常常获得德尊望重的称号,“桃李满天下”这样的语句就通常用于老教师。中国传统留给我们敬老、爱老、崇老的优良品德,以老为尊、以老为贵的风气充满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校园里也丝毫不减,老教师被学校视为宝贵财富。但老教师也有自己的问题,由于受几十年前教育条件落后的制约,这些老师的知识往往很陈旧,甚至观点错误。很多教师往往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懒惰情绪就会慢慢滋生,经验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对新知识获取的速度逐渐缓慢。但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也很多,令人敬佩。举例:一位年纪较长的教师与我探讨专业问题,而且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术语问题,经过讨论我给这位年长的老师讲清楚了这一概念,而这位老教师也自愧地说:我居然在这个问题上给学生教了二十多年的错误概念。像这样一位已经从事几十年教育事业的老师,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桃李满天下的老师,还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如此谦虚地求教于晚辈,用师德高尚来讲十分恰当。所以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是师德高尚的具体表现。
其实新老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知识的盲点,都有自己理解不对或不够深入的地方,并容易在教学工作中无意地误导学生,如果能够意识到错误的概念,很快就会改正,如果意识不到这样的误导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如果不尽快解决知识中的盲点和错误,那么教学时间越久,教给更多学生的错误也就越多,也就对学生的误导越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交流和学习,教师应当通过学习彻底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扫除盲点,要做到,既能旁征博引将知识扩展开来,又能高屋建瓴地把复杂的知识浓缩提纯,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塑造高尚的师德情操。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整天给学生讲着学习的重要性,而自身却不愿意学习,这样就会在学生的印象中形成教师手口不一的强烈反差,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不同。古人早都看到了这一点,所谓:言传不如身教也。所以,教师应当有勤奋、认真、不断进取的品格,这种形象是已经在人们心中固化了的,不允许任何人改变。
即使教授同一门课程,每次授课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内容都是有差异的,即使同一个问题也可以多个角度来教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来解释,有些教学内容是逻辑推理性的,教学生如何一步步展开推理是教学关键;有些教学内容则是知识性的,让学生如何记忆这些知识点并能扩大范围涵盖更多知识点就是关键;还有些教学内容是比较性的,教学生如何将问题放在一个参考量之内进行比对,得出差异点和共同点就是关键,等等,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关键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现在运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十分盛行,社会各方面都在推行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若能正确有效地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一定要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和熟练灵活地操作电脑制作电脑课件。所以,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是追求师德境界的一个层面。
三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品味;职业学校
现在,职业学校姓“职”,努力让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多拿职业技能证书,就业资格证书等,使学生毕业时能有较多的的就业机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已成为各职业院校的共识,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提高学生实训课的比例,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已成为各职业学校的内在动力。但是目前各职业学校千校一面的现象较严重,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力量,还是实训、实习、技能考级等十分雷同,前不久,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举办的职业学校招生推介活动上,笔者观察了不少职教中心负责人对各自学校的简介,其内容大同小异,鲜有特色,除一些区域在投入上的区别外,几乎是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产品一样,这在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实在不能算是一种幸事。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教育终究是对人性的完善,而不是工厂加工生产产品。职业学校目前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困难,是头疼医头、脚病医脚,还是抓住职业教育中“教育”的本质,走内涵发展、提升“品味”,真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成为“和谐社会”中最为和谐的一环,这是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领导者和职业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必然选择,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勇敢的实践:
1、招生模式与教育教学模式的矛盾
前些年,由于初中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求学需求旺盛,各地职业学校规模一扩再扩,各地方政府圈地建校,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力度不可谓不大,动辄四、五百亩的校园比比皆是,辉煌的校舍已成为当地一景,时过境迁,现在初中毕业生生源萎缩,普通高中又未减缩规模,于是职业学校生源问题日益突出,某县级市为例,2006年初中毕业生1.2万人,职业学校合计招新生2千3百人,2009年初中毕业生仅剩5千8百人,职业学校新生注册1千1百余人,于是生源问题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大问题,招生工作也成为职业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招生方法无一不用其极,拨高自己、贬低别人、虚假广告、胡乱许诺、行贿招生、雇佣招生经纪人、互挖墙脚,更有不少学校将招生任务分解到全体教职工,要求教师走村窜户宣传招生,不能完成任务经济处罚、职称不聘、不得评优。只要有一口气在,都要完成招生任务。如此重压之下,所招新生素质每况愈下,带来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的挑战,省教育厅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范》,对职业学校如何办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面对如此低下的生源质量,如何办好教育呢?各校有各校的做法,但总是离不开一个“堵”字,学生由于自己原因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中途辍学甚众,每个寒假,都有不少学生再也不愿返校,有时甚至高达百分之十几,而这些辍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负面宣传又影响到来年招生,恶性循环。
2、“堵”为主的管理模式与就业的矛盾
职校要“职”,似成共识,但如何做到“职”,众多职业学校几乎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考证。考证固然需要,然而仅仅为考证而进行的教学与管理实在令人不敢苟同。学生自己学习上的低能,品行上的缺失,行为上的乱象,使得教学者在就会学生考证问题上动起了歪脑筋,使得学生毕业时众多“证书”的水分十足,含金量低下,这给就业安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许多学校规定,学生要拿毕业证书,必须提交和用人单位签订的用工合同,方可发放。学生为拿到毕业证书,即使没有找到工作,都要先找关系,用一个虚假的用工合同交给学校,这样学校上报毕业生就业率时数据就好看了,但实际上,学生离开校门就进家门的不在少数,有的已结婚生子,仍未就业。以“堵”为主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学生能力发展,以“抄、背”为主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一个知识欠缺、能力低下、综合素质不高,却又自视甚高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呢?
解决上述问题,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解放思想、转变思路,紧跟时展的潮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提高办学“品味”,创建特色学校,真正以学生为本,健全学生人格,发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明素质,让职业学校真正吸引学生、吸引家长、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才能摆脱招生与就业的困境,走上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提起校园文化,许多师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很丰富啊!唱歌、跳舞、艺术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摄影比赛等,不多的是吗!把一些文艺活动理解为校园文化的全部,这是对校园文化的误读。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发展中积淀下的聚合力,是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等综合因素在全体师生中长期影响、揉合成长期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则和尊崇的理念;是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内涵和品位、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含金量高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情操,激发道德情感,使莘莘学子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熏陶、洗礼,进而提高文化品味和道德休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不是仅会打工的机器,而是综合文明素质高的社会“和谐”的一分子。
真正和谐的校园文化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文化,校园环境:雕塑、曲径、垂柳、苍松、图书馆、学生文体活动、各种讲座、集会、社会工作、娱乐、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是管理文化,学校领导集体的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方针、学校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工作等;第三层是校园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包括精神追求、价值关怀、伦理标杆、学术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人际关系、交流方式、文化氛围、精神气质、风气和传统等。
加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的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给每一位师生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信息,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够体现学校的人文特性,形成积极进取的巨大合力,是师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内在动力,是形成校园文化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灵魂。和谐校园文化激励师生形成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要传承,更重要的是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职业学校要创名校、创特色学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过许多人多年努力,要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恒心。
1、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要从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做起,勇于解剖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在学校的发展上,有明晰的思想和切实可行措施,在做好“职”的基础上,即狠抓课程改革和项目教学,编订校本教材,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改进教育教学效率等基础上,努力营造宽松、友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真正让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提高自己理论和业务水平,学生勤奋学习、奋发争先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2、建设一支充满爱心和人文素养的文明层次高的教职工队伍。目前的职教队伍中,毫无疑问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因此,要加大教职工队伍建设的力度,要把教师培养成学者型教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学习各方向的知识,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有可能把职教事业推向前进。
3、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职业学校的办学规范的规定。认真踏实地完善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努力在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形成校园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的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需要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组织机构和队伍。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执行队伍的勤奋与干练,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
4、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实现校园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硬件,其每一个实体及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不反映某种教育的价值观。构建绿色校园,以绿色造景为主,具有本校独特风格的园林小品为辅,使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建设维护好办公室、教室、实训工厂、图书馆、体育设施、艺术设施、服务设施等为师生提供便利的选择,建设好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建筑装饰、雕塑与绿化结合,设立宣传设施:画廊、灯箱、名人名言、电视台、广播台等,经常举办艺术展览,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5、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全体师生起头强烈的影响、感召作用。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学校人际关系上。要充分挖掘国旗、国歌、校旗、校歌、校训、校徽等精神文化内涵,形成良好校风。要加强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建设,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树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周到服务、耐心细心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引导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发展建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宣传新时期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积极正面引导,杜绝不良社会风气及庸俗、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特色鲜明、引导力强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技能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等人际关系,用活动感染、教育、影响师生,形成和谐、团结、统一、健康向上的集体。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实训、管理、生活等各种校园活动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职业学校师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途径,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品味”,促进职业学校和谐、科学发展的载体。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积极心理学
1亟需突破:传统意义生命教育的弊端
当今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生活方式使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了改变,为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1缺失了的生命意义
网络世界的开放性无组织性使得网民可以同时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类群的道德伦理文化,因而主流的道德文化很难控制到受教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普遍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走进学生宿舍,首先入眼的杂乱无章的物品摆放,而在宿舍的学生,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就是在桌前打电子游戏,弥漫着一种思想颓废、不思进取的气息。大学中流传的“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在大学中恋爱,就在大学中变态”、“DOTA穷一生,魔兽毁三代”的俏皮话折射了大学生缺失生命意义,虚度青春年华的现实。
1.2淡薄了的生命意识
打开媒体,大学生校园暴力、自杀和伤害他人等极端恶性事件触目惊心。表现在:①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如药家鑫伤人事件中仅仅是因为他主观上认为农村妇女会比较难缠;②对非己其他生命的漠视,如在校园中每到毕业季,校园被遗弃的小猫小狗随处可见,同时采折花枝、践踏草地等行为也比比皆是;③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导致大学生人格异化,严重者甚至分不清楚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直接把虚拟世界中杀人的游戏复制到现实生活中去造成悲剧。
1.3边缘化的生存技能
现在的大学生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都很缺乏,笔者经常接到学生让人哭笑不得的咨询电话,比如电话卡丢了应该怎么办,或者家里寄东西来了应该到哪去收等等。有的学生宿舍被整改,问及原因时,有些学生反映根本不知道如何打扫卫生,折叠床被。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尚且如此,更别提一些防电防火、保障个人财产、疾病防护、应激状态下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了。在大学校园里,违规用电引起火灾、游泳溺亡等危及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以上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寻求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够持续性的发挥效能的新的方法,而积极心理学理论无疑是担当此任的理想工具。
2异曲同工: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其理论关注点在于个体本身具有的优势与美德、积极能量和积极潜力等人性积极方面,致力于使个体生命更富于意义和获得幸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其原理,从心理意识层面进行。
2.1两者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
大学生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尊重所有生命形态,继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积极心理学同样重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强调个体内在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的激发,两者殊路同归,终极目标一致。
2.2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其价值取向必须与当今倡导的和谐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保持高度一致。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要求发掘人性积极本能,两者价值取向都是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生命力量的激发。
2.3两者的研究内容是一致的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认知层面、情意层面、实践层面;积极心理学则将人的心理机构分成三个系统: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层面意在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即正确的对生命的认知;情意层面意在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即对生命的情意层面;实践层面在于掌握生存技巧,提高生命质量,这个与积极心理学中的行为相对应……从上分析可见,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无论是从目标方向、价值取向还是研究内容上都是一致的,因而在积极心理视域下进行生命教育实践探索是完全可行的。
3另辟蹊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培养探索
3.1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优化高校生命教育生态
高校首先要创设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校园文化,以陶冶大学生情操,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建筑布局等物质载体,将一些尊师重教、珍爱生命等名言警句或者典型事例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于无形中接受感恩他人、珍惜生命等观念的熏陶,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开展各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如通过组织参观医院里的产科、手术室、太平间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体验生命可能遭遇的喜悦、恐惧和生命的无常,从而懂得敬畏生命;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体验在一些应激状态下如何判定生命的价值,从而学会热爱生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和承担责任,从而知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监狱、看守所、戒毒所或防爱滋病展览等,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自觉维护生命的尊严……
3.2培养积极的生命观,掌握心理危机自救技能
大学生要培养生命存在观、独特观、质量观与超越观,要能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学会敬畏生命;要理解到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懂得努力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认识到生命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真正价值的,要积极发展和完善自我,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历程中,难免会遭遇困难与挫折,会给大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要教会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危机自救技能。大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无论面临怎样的危机,遭遇多大的挫折,都要首先学会积极的正视现实、正视危机,坚定正确的生存信念。还要学会从逆境中获取积极的意义,认识到正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超越挑战中丰富了生命的意义,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学会用积极的认识来调整心态,培养自己积极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潘明芸,喻芒清.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2]黄培清.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
[3]周巧红.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工广角,2011(10).
[4]范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发展[J].学术交流,2013(6).
[5]王佳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6]张晓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