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紧急救援

紧急救援

时间:2023-05-29 18:0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紧急救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紧急救援

第1篇

【关键词】电梯;紧急救援;安全

【分类号】:TD353

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也日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电梯的分类中,其数量和种类都相对较多,但电梯的安全性以及其可靠性却一直是人们不断关注的问题[1]。在生活中,若出现停电或者电梯故障以及火灾等情况时,常常导致搭乘人员被困,在发生此种情况时,如何对被困进行安抚,如何运用正确的技术抢抓时机搭救乘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1 电梯紧急救援的重要性

若当电梯正在行驶时,突然断电造成电梯无法运行,使电梯停在两层楼之间。这时由于没有电源供应,电梯里面呈现出一片漆黑的情况,面对紧急情况时,乘客由于不明原因,所以多数会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若此时电梯再接连发生失控坠落情况,就必然会使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电梯的空间较小,可能会使电梯内的氧气不充足,若不能够及时解救乘客可能会使乘客因为缺氧导致生命受到威胁。在发生停电事故时,工作人员应当对乘客进行救援,接到任务后应立刻成立救援小组,并通过在外喊话让被困人员安定下来,同时运用无齿锯、液压开门器等破财器械从上层楼将电梯层门及轿门打开,通过上下支撑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这时被困人员虽能够解救出来,但电梯却遭到了损坏,且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同时很多环节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若救援人员能够充分更加深入地掌握紧急救援技能,则可以就被困人员快速解救出来,工作效率也必然会提高,救援过程也将更加安全可靠。

2 电梯紧急救援装置的构成

电梯主要是由钢丝绳通过摩擦转动,带动绳索绕过曳引轮,并通过将轿厢以及对重连接,再运用电动机带动曳引轮转动进而带动轿厢上下。电梯的救援装置主要包含了曳引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手动操作装置,以及层门上的人工开锁装置。紧急手动操作装置主要涵盖了盘车轮、松闸扳手。

3 电梯紧急救援的要求

3.1 应当具备停电亦或者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期间,运用紧急操作可使电梯缓慢运作的轿厢措施。唯有具备了此种方法之后才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紧急操作装置将轿厢移动到相应的楼层,通过层门上的开锁区域将层门及轿门打开就被困人员解救出来。

3.2 在机房内应当将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救援的方法及流程张贴至明显处,其内容应当对救援的步骤、各种操作方面的使用等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该说明可以说是关系到紧急救援的重要信息,能够避免因为不熟悉救援流程及方法的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3.3 结合操作力度的不同,对安全技术的规范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若电梯在向上移动时,所承载的重量达到了它的最大承重量时,要驱动轿厢就需要使操作力达到400N以上,电梯的驱动主机应当配置手动紧急操作装置,方便运用平滑并且无辐条的盘车手轮将停在两层之间的轿厢移动到一层楼上来;若在进行此操作时,操作力需要达到400N以上时,就必须在机房或者控制柜内配置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设备,使用该设备时可通过在机房操作,对电梯持续施加揿压,更加有效地控制住当出现误操作时导致的轿厢运行。在进行紧急救援时,应当了解电梯的运行方式,并将其进行标明,在通过紧急电动操作运行后,在排除开关控制后,还需要主要控制轿厢的运行,应当尽可能地使其静止不动。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应当包括安全钳、限速器以及极限开关、限速器等电气装置无效的情况。

3.4 当主机上有盘车轮时,应为其配置电气安全保护设备,并且应当在该设备中录入,盘车手轮时电梯驱动主机的指令。主要是为了避免当进行盘车救援时,突然来电导致电梯运行的意外情况。

3.5 每个层门上的紧急开锁装置平时应当注意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并且钥匙也需要集中保管,安排专人负责钥匙的保管工作。并且在钥匙上应当注意附带上说明书,说明也需要将预防措施罗列清楚,避免在开锁使用后,没有及时地将其锁上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4 电梯的紧急救援过程

4.1 当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当尽可能采取自主救护措施,尽可能地保持冷静,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求救。

4.1.1 找到电梯内的求救装置,例如:警铃、对讲设备,亦可以运用移动电话或者电梯内张贴的其他方式进行求救,当与外界取得联系时,应当清楚的将电梯内的人员情况传达给救援小组。

4.1.2 当救援小组进行救援时,被困人员应当尽可能地与厢门或者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距离,切不可盲目冲向电梯门造成严重后果,当电梯门开启时不可混乱冲出,应当配合救援小组的安排有规律地离开电梯。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严禁出现敲门、砸门等情况,亦或者试图通过攀爬离开轿厢的情况,并且严禁使身体的任何部位处在电梯轿厢外,防止因突然来电或者救援采取的运行造成的伤害。

4.1.3 被困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双手抱膝的下蹲方式,来调节因电梯急停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并且尽量保持电梯内的安静,冷静地等待救援。

4.2 当值人员在接收到求救信号时,应当立即做出反应,及时通知电梯负责单位来现场处理。值班人员还需要通过对讲设备对被困人员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被困人员的一切情况,例如:人数、所在方位、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等患者在内等对救援有帮助的信息,并尽可能地安抚好被困人员的心情,同时告知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与此同时,安排人员对电梯停靠的楼层进行了解,以及掌握电梯所处的状态,是在两层楼之间还是处于一层楼上。若突然发生意外情况时,也需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上报。在救援小组到达现场时,立即告知他们电梯所处楼层,被困人员情况,尽可能地使他们掌握更加详细的信息,并配合他们采取救援。

4.3 机房紧急救援的操作。在明确电梯所处位置后,再借助曳引绳或者限速器绳上的标记对轿厢上的开锁区进行检查,若轿厢处在开锁区范围内,则应当通知钥匙管理员将钥匙带到现场,再又专业人员打开相应的层门,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若电梯不在开锁区范围内,这时就需要按照救援说明书上的流程,来确定采用手动紧急操作,亦或者采取电动紧急运行控制,必须注意的是:保证电梯保持在断电的状态;运用专业工具进行操作;操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后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确定轿层门处于关闭状态;及时向轿厢内被困人员通知;进行操作时应当保持三人以上,并安排一人进行总指挥;熟练操作松制动器闸的相关工作,并所有工具的操作方法,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力度,在进行松闸和摇车时,需要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好,保持松闸及摇车操作匀速缓慢进行;在进行摇车时,应当安排人员在平层的层门口监视,并不时通过对讲机对摇车人员进行指挥,在接近层门时,配合好停止摇车,确保制动器能够及时抱闸;在松闸及盘车的过程中,应当谨小慎微,操作人员也需要相互配合到位,同时需要不时对被困人员进行安排,防止二次事故的出现。

4.4 救援被困人员。通过以上紧急救援办法将电梯移动至最近层门开锁区域内后,守候层门口的救援人员应当及时通过开锁三角孔将门开启,有秩序地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

第2篇

然而,由于大量的设备或物资需求信息只有在参与政府招标采购中获知,企业往往感觉到进入这个产业的门槛虽然不高,但门开在何处却有些迷糊,这种不能得其门而入的状况要改变在于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产业联盟投资联盟,形成对紧急救援产业链的研究和合作平台。

需求迫切

正像甲之糕饼,乙之砒霜一样,2008年的第一场雪下错了地方,如果下在北方,人们会满怀的欣喜,因为瑞雪兆丰年。而下在南方,就成了千年未遇的灾难。预计不到是这次灾难的重要原因;应急设备不够、救援物资储备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时发生在南方抢修救现场的一幕颇具代表性:面对高压电输送塔上的积雪,南方电力战线的员工只能身着不足以抵御零下严寒的衣物,手持木棒来敲击除冰;在塔架倒塌后,要紧急重建时几乎都是采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将设备运到山头上,连基本的圆木、滑轮都没能配备上。在能够安排紧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高速公路上,情形就有很大的不同,大型铲雪机被调到高速公路上后,可以看到其功效是人力所无法对比的;在封冻的高速公路上,使用融雪剂后,其效果比采用多少麻袋效果都好。

如果紧急救援设备、救援物资更加充足,这次的损失肯定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不至于让21个省市的同胞过一个断电缺粮的春节了。大面积停电、交通中断、房屋倒塌等影响全国的灾难性状况一定不会发生。据了解一些省市的电力供应要超过两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而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并不会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行业,雪灾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种。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高达GDP的6%,将近7000亿元人民币。以2005年为例,当年全国的突发事件高达120万次,造成20万人死亡、170万人(次)伤残,200万户家庭因此陷入贫困,2亿人(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损失达6000亿元之巨。

从历次的地震、旱涝和今年的雪灾经验看,应对自然灾害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早有准备,在紧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上进行积极投资,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在建立紧急救援体系的过程中便存在诸多的产业发展机会和投资机会。2008年的雪灾后,政府更会关注的是紧急救援设备和紧急救援物资储备两方面建设工作,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多的而影响可能逐年增大的自然灾害。

市场空间广阔

正如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考验,也正在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随处可见却又不甚了解的紧急救援产业。

我们通常将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看成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而很少用产业的角度来看待。事实上研究和分析紧急救援产业,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救援过程,而要将其延伸到建立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在这样一个产业链中,政府所扮演的只是支付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救援设备和救援物资的生产是企业完成的。

当引入更多企业进入这个产业链之后,产品供应的增加自然能够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从而使之更加有效率在有限的财政支付中建立更好的服务体系。

紧急救援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在意外事故、突发事故中都在发挥着作用,需要信息指挥平台、特种救援装备、紧急救援物资、专业救援队伍等等,其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交叉的产业链,因为涉及到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而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我国在应对重特大事故时的综合能力不足,远不能适应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整体需要。这些巨大的需求,最终要逐步通过国家投入来建立相应的紧急救援体系,也就自然能够带动一个错综复杂的产业体系。

新建的国家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拟投资203亿元铺就全国范围的应急救援网络,根据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需要,在国家层面设立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再把全国分为6个大的区域,并分别在这6个区域设立6个大的应急救援基地,31个省级、333个市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在这些大的区域的应急救援基地,设立救援培训、救援演练机构,并拥有较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最终,自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到海事、消防、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到大区应急救援基地,再到省、市成立的应急救援机构,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救援指挥体系。

当然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也不仅仅限于政府,企业从安全生产角度同样需要进行必要的储备,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使生产能正常进行,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在紧急救援得到普及的家庭,同样会准备灭火筒、救生面罩的预防灾害发生的产品,同样可以认为是紧急救援产业的一个市场点。

演练指挥系统是第一投资机会

响应速度是紧急救援成功的关键点,响应速度是建立在对救援过程研究、救援设备物资状况、救援队伍状况、灾害或事故现场信息、地理信息准确掌握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产业中,产业机会首先来自于此, 经过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雪灾,国家会更加重视在国家、省、地市、县和企业内部设立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形成覆盖全国特种设备的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的技术平台是整个体系中需要先行投资的方面,这方面的系统也有自己的特点,在安全性、保密性、响应性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需要有通畅的通讯系统,保证发生灾害或事故时能快速反应,便于现场组织协调和信息传递,实现救援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处置,有效遏止次生和二次灾害,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在指挥中心则要求大屏幕背墙视频系统和互联互动系统、计算机控制查询系统、会议语音控制系统和会议过程记录系统、适当数量的自动或人工值班座席、地理信息系统的外网综合信息平台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库群。

灾害和事故的紧急救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救援机会的不可重复性,在行动中必须及时进行最有效的决策与时间赛跑。因此会为各种灾害和事故进行预演,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进行模拟仿真,既可以科学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精确掌握事故特性,评估事故发展的规模和损失,抓住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发展和造成灾害的机理,做到科学预防在前,精确分析在后,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事故现场和环境进行高度逼真模拟,为科学制定抢险救援预案提供直观的帮助,同时可以验证预案的合理性,在电子沙盘上进行近乎实战的抢险“兵棋推演”。

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开展应急救援的管理、综合减灾、紧急处置及指挥能力、装备使用、防护技术等培训是应急救援机制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这是紧急救援演人才培养各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灾害和事故国家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基地,针对特种设备的全国性紧急救援综合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固定式承压类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移动式承压类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机电类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并依托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专项应急救援培训基地。

救援物资的投资机会

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故的另一个挑战是救援物资。灾害面前最为严重的影响之一是受灾人群会失去正常的供应,面临停电、停水、断粮、疫情等多方面的威胁,能否战胜灾害和事故及时地得到救援物资是关键因素之一。2008雪灾中总书记亲自到煤炭生产和运输一线指挥生产,深刻地说明了电煤生产和运输是此次抗击雪灾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在医疗救援中,抗感染、解热镇痛等方面的药品和血液是关键的救援物资储备。国家战略储备包括石油、粮食、食盐、煤炭等方面,一方面用于应对战争的需要,平衡生产供应和国际贸易的突发性事件,另一方面则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2008年的雪灾便动用了价值上数千万元的国家储备食盐用于融雪。

与紧急救援物资储备相配套的,当然还有救援物资的物流运输基点和调度系统建设工作,对于紧急救援物资的运输更是会重点保障的方面。在2008年雪灾中电煤运输便是一例,港口、铁道都要求做到即来即运,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运输,我们甚至称之为“军事物流”,一切以及时送达为目标。

第3篇

“热身”准备

小荣想起最新的Nero中组件Vision可以实现这个功能。提起Nero,给人的感觉它只是刻录软件,其实不然,它还有很多特异功能,集编码转换与刻录功能为一体。

小荣登录网站下载并安装了最新的Nero,新版体积比原来小了很多,下载起来很快,同时新版本也有很多新奇功能,集成了新的引擎,可以支持HD-DVD和Blue-Ray蓝光刻录机。

视频导入

在“开始程序Nero 7 Demo照片和视频”中选择“Nero Vision”,启动Vision,(见图1)点击“制作光盘视频光盘”选项,然后在下一个窗口中点击“导入光盘”选项,从子菜单中选择已插入DVD光盘的光驱,导入视频内容。(见图2)从光驱导入DVD光盘,导入一张满容量的DVD光盘大约需要花费20分钟时间。

确定占用空间并剪辑

添加完毕就可以看到光盘空间的使用情况,DVD光盘的容量很大,现在占用的空间已超过一张CD的容量,这时必须剪辑一下,否则就会导致刻录出来的VCD不完整。在Vision中剪辑视频是非常简单方便。双击列表中的第一个视频片断,打开剪辑操作窗口。(图3)先在播放进度条上拖动向右的箭头选择剪辑的起始点,再拖动向左的箭头选择结束点,中间的部分就是刻录的内容了,而网格状的部分则是暂时不被处理的。完成后点击“下一个”按钮,回到查看光盘空间使用情况的页面。

刻录光盘 大功告成

然后,连续点击三次“下一步”进入刻录界面,在右侧窗口设定刻录参数,(见图4)选择正确的刻录机,在“卷名”菜单下设定光盘的卷标,在“刻录设定”中设置刻录的速度。最后点击“刻录”按钮,大功告成了。

第4篇

摘要:构建以公安、消防、医疗为主体的城市应急救援联动体系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趋势。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8年的48.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能否高效、灵活处置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严峻考验。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应急救援的建设现状及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社会紧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城市紧急救援联动体系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城市应急救援;和谐社会;突发公共事件;联动体系建设

1当前我国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当前大多数城市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存在诸多问题

1.1.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制定不细。主要表现在对救援力量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模糊、混乱不清,在救援力量进退路线的安排部署上,有救援路线、无退防路线,交代了各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却忽视了相互间的救援协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只选定了救援方式,却没有对救援现场进行估算。

1.1.2 事故应急救援步骤制定格式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制定市级预案时往往把各救援力量在现场的救援行动交代得过细,如救援中心的力量什么时候到达现场、现场救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等像这样的问题布置得太具体,看起来就像是在演戏,从而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发展规律和计划指挥与临场指挥的关系,反而失去了实际意义。

1.1.3 事故现场设定过于简单。事故设定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救援力量部署、施救对策等内容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事故设定过于简单,如只确定一个事故点或是不设置事故发展变化中易引起的次生灾害,整个预案就显得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作用,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1.1.4 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和各地制定的预案脱节。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和辖区单位都会制定同一地点的应急救援预案,但是如果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和各地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衔接工作,往往就会造成力量部署任务分工不协调。一旦出现应急救援中心调动多种力量作战时,就很可能造成应急救援中心制定的预案失去作用。

1.2 城市应急救援联动力量薄弱。

(1)专业性不强。大多数救援队伍没有经过系统地、专业性的训练,接触重特大救援事故较少,使之一旦遇到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置。

(2)救援力量少,难于处置重、特大事故。目前,各地专业性质的应急救援联动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中小城市,真正专业性救援力量除消防、公安、武警外,只能依靠省会或较大城市以及国家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支援,不能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救助。

2国际社会紧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经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紧急救援工作已经成为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标志性工程。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都建立了包括紧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资源保障等方面的紧急救援管理体制。

纵观国际社会,政府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专业化的紧急救援队伍、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完善的应急预案等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公共安全救援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紧急救援机制在减少和控制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持国家管理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我国城市应急救援联动体系的建设策略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类事故、灾害的多发期和社会矛盾集中期。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和突发灾害的指挥管理、协调机制,形成社会灾害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的合力。

3.1 理顺职能,整合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灾害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当前,国家已对整合社会救援资源、建立统一的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已于2002年9月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牵头协调15个部门的“城市应急处置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当重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对现有的各种紧急救援力量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建立包括救援行动指挥、管理、专业救援机构、后勤支援与保障等统一的、强有力的灾害紧急救援管理和指挥体系,让整个社会的救援力量形成一股有效合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集成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联动指挥中心和特服号码,以快速的信息通讯网络、完整的基础信息数据、先进的指挥系统和经验丰富的专家智囊团为基础,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促使抢险救援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3.2 政府必须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建立固定的对付突发事件的应急中心、协调机构和专业化的抢险救援队伍,明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在救援工作中的职能、权限、责任和义务,把社会紧急救援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树立“以人为本,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大灾害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力度,确立社会灾害管理总体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及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3.3 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抢险救援预案,并加强演练与修订。救援预案是提高抗御各类恶性灾害事故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应急救援的各种组织及其组成、职责、任务分工、行动要求;事故源点的位置、源性、危害方向、应急等级等;力量调派的具体要求;抢险救援的基本程序;通信联络的方式;各种技术装备和物质的配备要求及供给渠道等;与抢险救援相关的其它资料。同时,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和协同演习,及时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毅.灾害管理运行机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年

[2]吴宗之.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重大事故预防对策[J].中国劳动科学.1994,8.

[3] 闪淳昌.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中国安全生产报.2003,2.

[4] 丁石孙.城市灾害管理[M].群言出版社.2004年.

第5篇

(地址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推荐,甲方审核认定承担涉外医疗救援任务的网络医院。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救死扶伤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合作开展针对上述商业保险客户(以下简称伤患者)的免押金医疗救援服务项目。为了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特签订本协议。

第一章 甲方职责和任务

1、 协助卫生部医政司认定乙方作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并向乙方颁发网络医院标识牌、证书。

2、 组织、协调乙方在中国大陆开展及时、便捷的免押金医疗救援服务,并及时向乙方提供甲方已确定合作关系的机构情况等相关信息。

3、 设立(或授权设立)24小时服务的呼叫中心,并保持电话、传真通畅,如有变化及时通知乙方。

4、 向乙方提供甲方制定的《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工作手册》)和甲方合作机构?quot;意外急救医疗保险卡"等。

5、 承诺担保伤患者救治和住院治疗免押金及向乙方结算还款手续的责任,及时将前往乙方就医的伤患者的基本信息、费用担保额度,用传真的形式告知乙方。接到乙方提供的伤患者诊疗费用清单后,向乙方支付相关费用。详见《工作手册》。

6、 有计划地组织乙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参加国内外专业学习、培训及国际紧急救援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章 乙方职责和任务

1、 承担为甲方出具担保的伤患者的免押金救治工作, 严格执行甲方制定的《工作手册》,协助甲方确认伤患者身份。乙方不得随意拒绝为伤患者提供医疗救援服务。

2、 责成专人负责落实向伤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医疗救援服务,并向甲方提供负责人和联系人的姓名、电话和传真,发生变化时,及时书面通知甲方。

3、 在醒目位置悬挂"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标识牌,在急诊室(科、部)、特需医疗部和收费处等醒目位置悬挂甲方提供的"意外急救医疗保险卡"宣传画等。

4、 按照甲方提供的《工作手册》中确定的责任范围和医疗救援服务流程实施救治工作,履行帐务结算手续。

5、 伤患者未与甲方呼叫中心联系而直接就诊时,乙方应在做好伤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即与甲方呼叫中心联系,确认伤患者身份和付费手续。详见《工作手册》。

6、 协助甲方为伤患者提供转院和其它医疗救援服务。

7、 可以使用网络医院特定标识并对外宣传。

第三章 协议生效及其它

1、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有效期____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2、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可签订备忘录,备忘录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3、在有效期内,如一方欲终止协议,应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最终获对方书面确认。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甲方盖章)

第6篇

2广西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 545006;3广西柳州市卫生局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救援模式在突发事件救治作用。方法:建立指挥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制订突发事件救援预案、急救工作手册[1],建设城乡大急救网络。结果:在柳州市区域近年来发生的突发事件救援中,市急救指挥中心响应迅速,现场处置及时,伤员快速安全转运,院内专科治疗及时、有效。结论:急救一体化紧急救援模式可有效、快捷地抢救生命,迅速安全转运,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突发事件; 一体化;紧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66-01

交通伤,楼房倒塌,煤气泄漏,洪水、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严重性和病情复杂等共同特点,以受伤人数多、伤情重、多发伤、死亡率高为显著。完善初期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群体伤害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救援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因此在“黄金1h”内及时现场抢救、安全转运、院内进一步治疗这3个连续重要环节的无缝链接是赢得宝贵抢救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关键,实现院内外急诊医疗的一体化[2]。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应急救治水平。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一体化建设作初步探讨。

1 建立突发事件一体化救援模式

1.1 院前呼救出诊一体化 “120”调度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立即派出值班救护车赶赴事件现场。医护人员出车时间小于1min,重大事件立即逐级上报领导,根据医疗急救人员现场反馈的伤情分批派出“120”救护车增援,调配储备急救物资随后出发。如现场只有医务人员先到达,指挥调度中心根据事件性质通过市应急联动信息平台协调110,119等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协作对伤员的救治。

1.2 现场抢救流程一体化 医疗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作初步评估,并用红、黄、绿、黑卡对伤病员伤情进行标识。现场急救原则遵循:“先救命后救伤、先重伤后轻伤”。重症伤员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呼吸及循环。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和及时转运。随时将伤病员数、初步诊断、转运途中情况、到达医院时间等告知指挥中心,市急救指挥中心根据伤情,协调各大型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做好接收伤病员准备。

1.3 院内救治一体化 各级医院成立突发事件抢救小组,建立专家数据库,遇重大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伤病员到达医院后急诊科或其他医护人员迅速完成伤病员的院内检伤分类、急诊检查(CT、X线、B超等)、抢救、手术、重症监护等处理,对急诊病历、检查申请单、处置单、救治处方进行标识编号,统一登记以便结算。院领导组织急诊、外科、五官、内科、麻醉科等医生共同参与并制定对危重伤员的抢救治疗方案,开放绿色通道直接送至各专科甚至进入手术室治疗[3],病情轻者留院观察。保证院前、院内急救链紧密衔接。

2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并涉及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上海等一些医院在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中,实现了突发事件伤病员院外、院内一体化救治。

2.1 突发事件一体化医疗紧急救援体系的建立:突发事件“一体化”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必须具备以下五要素:(1)先进、高效的指挥系统,各种完善的应急预案;(2)科学合理的急救站建设;(3)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和专业化;(4)完善的急诊创伤病房[4](5)先进适用的装备、药材[5]在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2.1.1 先进、高效的指挥机构:建立现代化的应急救援各级指挥中心。突发事件发生时伤病人数多,病情轻重不一,现场次序混乱,人心恐慌,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指挥机构。我市急救中心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在全市29辆120救护车安装GPS车载信息定位。市区3个急救站、3个县急救分中心,2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已安装了接收终端和无线寻呼等功能,设立“120”远端坐席,利用3G网络信息技术,在城乡救护车上安装车载智能终端,实现将现场视频、语音、病人生命征监护信息等资料传输到急救中心,为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的医疗救援,实施远程救治指导提供依据,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2.1.2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急救工作手册 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了急救预案,并储备紧急救援物质。每年定期组织1-2次突发公共事件演习。中心工作手册为院前急救工作提供了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

2.1.3 合理布局急救站 柳州市区医疗急救站、点的设立是根据柳州市区人口分布情况,城区急救半径在5公里内;县分中心的设立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县人民医院,每个县选择医疗条件好的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急救点。

2.1.4 完善医院创伤专科病房建设 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市内6家三甲综合医院通过卫生局评审后成为交通事故损伤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作为柳州市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医疗单位,市工人医院急救作为急性中毒救治中心,市中医院为蛇毒救治中心,柳钢医院为烧伤专科医院,并有规范系统的病房管理和治疗指南。

2.1.5 建立合理的急救人才结构

2.1.5.1 加强急救队伍培训:(1)院前急救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全面急救医学知识和现场急救技能,急救队伍人员相对固定,可较好地沉淀和积累经验。院内急救队伍既是院内抢救的主要力量,又是院前急救队伍的后备力量,应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应急医疗救援的整体效能。

2.1.5.2 组建院内抢救队伍(1)医疗组:由院内急诊科、ICU、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伤病员的专科治疗。(2)医疗保障组:由功能、检验、放射、药剂、供应室组成。负责药品、器材供应必要的辅助检查。(3) 后勤保障组:司机班、担架队、膳食科等组成,负责承担生活和运输保障及伤病员的前接、后送任务。

2.1.5.3 加强急救车辆和设备管理 定时维护保养急救车辆,保持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等各种急救设备处于最佳应急状态;适时增添救护车辆及抢救设备,保持抢救药品、物品的完好性。

我市急救中心近年来对突发事件伤员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充分体现了突发事件急救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6],为抢救伤病员最大限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实现急救工作达到了快捷、高效、优质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惠萍.单纯指挥调度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管理模式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31-432.

[2] 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 “大急诊”[J].医学杂志,2005,30(1):1-4.

[3] 石胜蓉.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一体化模式应急救援[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19-2620.

[4] 周刚.突发群体伤急救一体化模式浅析[J].甘肃医药,2008,27(6)40-41.

第7篇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中意人寿北京分公司获悉,分公司最新开发的“境外旅行意外伤害保险及紧急救援医疗保险”近日面市。

    据了解,该险种责任涵盖安排就医、紧急医疗转送、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儿童住院期间家长陪同住院、随行子女无人照料时安排子女回国、病情好转后转运回国以及遗体转送回国或就地安葬等内容。

    据悉,如果客户在境外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急性病时可拨打免费的24小时救援热线电话联系优普公司,由优普公司安排紧急救援和治疗,入住最合适的医院,并承担房费、餐费及所需全部治疗和服务费用,确保客户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帮助,并避免了客户急需大量现金的不便。根据客户特殊需要,优普公司还能提供医疗服务信息咨询、医疗专家咨询、上门诊疗、药物递送、紧急口讯传递、翻译服务等增值服务。

    金融时报·海风

 

第8篇

本世纪初,户外运动在中国迅速发展,节假日和“驴友”结伴攀山探幽,成了许多时尚青年的新生活方式,但其中的大部分参与者缺乏户外生存和自救经验,造成的事故经常见诸报端。“民间的专业户外救援组织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山岳救援队创立者刘萍告诉《望东方周刊》。

山岳救援队成立于2003年,发起人是刘萍和张红权等登山爱好者。“最初,我们这群户外爱好者只是在一起交流经验或结伴而行,收到呼救信息,我们自发组织救援,后来成立了组织,救援队就有了民间公益组织的性质。”刘萍说。

派出最精简但管用的阵容

2006年,刘萍他们的民间救援队与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合作,组建了“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其职责扩展到负责组建全国各地统一的山岳救援体系、协助指导地方山岳救援组织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提供统一标准化的应急预案、普及山地紧急救援自救互救知识以及应急救援优秀人才的培训等。

山岳救援队从此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专业山野救援队,“作为北京市应急办的应急补充,我们随时接受调遣。”刘萍说。

这支由40人组成的救援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在救援队兼职的“职业”也各有不同,有通讯专家、地质专家、野战外科军 医、山地救援专家以及洞穴、高空、水下救援专家。“在实施救援过程中,人手不够了,还要互换角色,一专多能。”山岳救援队副队长张红权告诉《望东方周刊》。

去一线救援时,救援队要先通过评估,派出最精简但管用的阵容。派出的队员都受过包扎、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技术的训练,以便在救援现场控制住被困人员的伤情,防止造成二次伤害。“我们偏重于技术救援。”张红权说,去的人不用多,一个人就能发挥多个人的功能。

在彭州灾区救出8名矿工

山岳救援队在圈内有名,但是让这支技术救援的精锐部队被社会了解的,还是因为他们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彭州灾区成功救出了8名被困者和一只狗。

2008年5月12日晚,山岳救援队接到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派遣前去灾区救援的通知,14日下午,由山地搜救人员、地质专家、通讯保障人员、医生及护士组成的17人山岳救援队,携带专业设备赶到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市龙门山区。

龙门山区银厂沟的山形震前是U形,震后变成了V形,据张红权回忆,当时救援部队的战士一进去就被落石砸伤了很多人,情况十分危急。

15日凌晨,救援队的王鑫队长和队员到达灾区后迅速建立救援大本营,建立电台,分析地形,规划上山路线。“我们采取了山地技术,决定从山脊上爬过去。”张红权回忆说。

搜救队员每人负重20公斤,兵分三路开始搜救。16日,龙门山镇宝山集团发出求救信号,救援队得知回龙沟40公里处可能有该公司员工求救,副队长挪亚带领一支骨干力量,在不断的余震冲击下,急速前行。

“没想到在搜救过程中突然和大本营失去了联系。”张红权说,当时由于山区情况复杂,无线电信号传输遇到盲区。经过11个小时的翻山越岭,挪亚的小分队终于在海拔2800米的地方找到了8名被困矿工和一只狗。救援队利用专业滑轮绳索成功解救被困矿工。

这些工人获救后情绪失控,一路狂奔下山,而当时天色已晚,连夜下山相当危险。挪亚和队员们劝说不动,为防止工人们急速奔跑造成意外,救援队员只好前后“包围”,护送获救工人下山。

依靠时断时续的通讯,大本营在获得小分队消息后派出人员上山接应,但接应人员前行过程中又遭遇道路堵塞。此时天已黑透,当后援小分队听到山野间传来挪亚的哨声,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被救矿工安全抵达了大本营。

整个救援过程历时17个小时,创造了彭州地区自5月14日以来唯一一次搜救出生还者的记录。“汶川地震救援是对我们最大的一次考验,通过这次考验,政府确定了我们这支队伍存在的必要性。”刘萍说。

一眼看出可能的受困地点

作为北京市应急办的应急补充,山岳救援队接到的往往是武警、消防甚至是特警有时都无法搞定的“高难度、高技巧”紧急救援任务。

河北省张家口小五台山就是这样一个户外遇险多发地。

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10月,天津天行健登山协会7名登山爱好者在西沟失踪。由于这7人没有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地点汇合,其他会员报了警。

随后,张家口市出动消防、武警、公安人员在山上找了三天,却没有找到失踪人员。山岳救援队接到派遣通知后迅速组建7人专业救援队携带装备赶赴小五台山。

“张家口市市长把指挥权交给了我们,我们让武警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从山下到半山腰再到救援现场,设立三道防线。”张红权说,“当时部队战士、志愿者和媒体记者都拥挤到救援第一线,现场十分混乱,而好的救援首先是有序的救援,所以要清理现场。”

小五台山是登山爱好者经常去的地方,负责指挥的王鑫队长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凭借多年经验,他从地图上一眼就看出被困者可能选择走的路径和可能遇险的地点,他指了一个分岔路告诉救援队:“应该往这边去找。”

果然,不出几个小时,山上就传来找到被困人的消息,原来7个人全部坠落到150米的崖壁下面。当时已近天黑,起风后绳子的晃动可能导致二次伤害,为了保险,救援队决定在山上陪同7名受困者过夜,天亮再实施救援。

次日一大早,挪亚使用SRT单绳技术提吊,下放两根绳子,将自己和被困者连接在一起,从崖壁下护送被困者上升至安全高度,然后再由崖壁上的救援队员将被救者拽上去。两个小时后,所有被困者都安全救出。

“150米的崖壁相当高,如果不懂救援技巧生拉硬拽,中途遇到岩石或树杈,本来没受伤的反而会撞伤。”张红权说,“救援人员的现场施救方法是否正确至关重要。”

2005年,也是在小五台山,一位登山爱好者只顾照相,没看到身后的崖壁,不小心失足坠落,小腿骨折。接到报警后,山岳救援队立即启动报备系统。

所谓报备系统,就是山岳救援队成员每一次外出旅游都要将其全部出游信息告知救援队做备案,以便在紧急时刻可以被派遣到邻近地区参与一线救援。

救援队总部搜集到一位会员也在附近,立即派遣他只身一人就近救援,“这时他就要一人饰演多种角色,又是医生又是救援者,还要给被困者做心理疏导。”刘萍说。

这个队员到达现场后,先用防潮垫给被困者骨折的小腿做了固定,防潮垫内层柔软可以给肢体保温,外层坚硬可以给肢体定位。

“待后续救援队赶到后,采取之字提吊的方法,现场做了滑轮系统,用担架把伤员空中运输到安全地带,这个过程要保证伤员的平衡,不能歪,必须保持一个平面,这就全靠救援队员的技术能力。”刘萍说,“后来医生特别表扬说我们做得非常专业,对伤员后期的治疗很有利。”

“救援技巧,都是救援队整理队员经验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国际标准可以参考,我们用的是自己‘走’出来的教程。”张红权说。

第9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置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成就突出。自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8.5公里的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短短二十三年间内,我国高速公路从0公里增加到2010年底的7.4万公里,仅次于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方便了人们的外出,但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便利、快捷和效益的同时,也常给人们造成灾难。近年来,全国高速公路重大、恶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呈多发的趋势,以2010年为例,全年共发现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69起,同比增加8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4起,同比增加10起,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对高速公路抢险救援工作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速公路事故的特点

(1)事故突发性强、频率高、偶然性大,易造成交通中断。

高速公路事故频发多样,其发生受天气、路况、车况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发生事故后,通常涉及交通管制,容易造成交通中断。如车辆交通事故、火灾以及运输化学危险品槽车泄漏等突发灾害事故发生时,事发地点、性质、时间、环境及气象等因素预先都无确定性,事发突然;灾害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因而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应变性。

(2)事故多元性强,伤亡重,损失大,易造成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

高速公路车速快、运输物品复杂,发生事故后往往存在人员被困的情况,而且灾害事故往往会引发火灾、泄漏、爆炸燃烧等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此外,大量的事故往往还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外泄,污染生态环境,引发人员中毒,造成人员死伤。事故发生后,如果处置不当、不及时,或在阴雨、雾天情况下,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引发二次,甚至更多的交通灾害事故。

(3)接处警复杂、危险因素多,救援风险大。

大量的高速事故发生在夜间,同时由于高速公路驾乘人员往往是外地人,对发生事故的地点不熟悉,与本地接处警人员在语言上差异较大,报警人通常不能准确描述具体的地点和方位。无形中增加了接处警难度,造成时间延误。易出现报警晚,事故现场情况不明等不利因素,加重救援工作的难度,延误了救援的最好时机。同时,由于事故情况复杂多元,救援人员面临的危险大,如在化学危险物品运输车泄漏事故中,容易造成救援人员中毒;车辆事故现场处置中,救援人员容易被零乱尖锐物品 “扎伤”、“刺伤”、“划伤”等危险。

(4)应急救援难度、大救援条件局限性强、易贻误战机。

由于高速公路全线封闭,且一般没有消防设施,因此在事故处置时装备器材、供水和灭火剂主要依靠救援车辆自备,在事故处置中,通常会造成水源短缺、救援物资运输困难等情况,往往容易贻误战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事故处置方面,高速公路交通灾害事故会导致大量汽车相撞,并同时伴随起火燃烧或爆炸、车辆毁坏变形或坠入路沟等情况,事故处置难度大;如果发生化学危险品泄漏,更增加了事故的处置难度;事故造成道路堵塞,救援装备和人员难以接近事故现场,疏散人员极其困难;高速公路灾害事故这种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大大增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

3、高速公路事故处置的对策

正是由于高速公路事故存在的突发性强、损失大、处置困难等特点,所在在高速公路事故处置过程应当做到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确保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具体而言,主要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火警受理及时准确,弄清事故地点、明确具体行车路线。

路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境内高速公路的道路公里标志(牌)以及相关报警设施的设置、维护以及保养;接处警人员要熟悉境内高速公路具体情况,能准确定位事故位置,问清报警人所报警的路段、周围特征、燃烧物等,并告之一般的自救方法;其次,处警人员及时与报警人、路政以及交警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掌握起火路段最方便、快捷的出入口,防止舍近求远。在存在交通拥堵等情况时,交警路政等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交通管制,协同作战,以便于灭火救援行动安全、顺利地开展。接警出动是事故处置的第一个环节,相对于高速公路的事故处置来讲尤为重要。

(2)备齐配强第一出动,快速处置。

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救援力量调集要坚持快速精干的原则,调集出动的车辆力求行驶速度快、小巧灵活,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到场出水。对运载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汽车火灾,同时还要考虑调集大功率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防化洗消消防车(设备)等,并根据出事地点和火灾情况,调动周边地区消防力量协同作战。此外,相关的医疗救助、路障清理等相关工作部门也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高速公路事故发生通常会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就近就便,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及时调出足够的救援力量和相应的救援器材装备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救助,意义重大了,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3)第一时间警戒隔离,安全措施到位。

处置力量到达现场时,警戒措施要周到及时,要正确选择停车位置时,停车位置不仅要有利于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展开,而且要考虑到高速公路的通行,特别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一般来说,应停靠在事故车辆的同一车道,距事故现场30-100米左右。灭火救援时,应在离事故现场后方1公里处设立慢速行车标志,在200米处设立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绕着或慢速行驶。灭火救援行动中,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参战人员必须穿戴有荧光标志的服装,没有作战任务的人员应等车待命或站到护栏的外侧,避免被行驶车辆撞伤。

(4)积极抢救人命、坚决处置、及时主动报告。

“救人第一”是救援的指导思想,救援人员到场后应根据灾情迅速成立救生小组,分批分组同时开展生命救助;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一切可利用的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营救破损车厢内的被困人员。在对有火灾危险的部位破拆时,应用雾状水实施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灭火时,应尽量采用雾化水流进行灭火和冷却保护,对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时,要及时主动向上级部门报告,迅速调集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处置。事故处置时要注意发下几点:一是扑救车辆和人员要安排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尽量避开地势低凹处;二是迅速控制火势,冷却油箱。对伴随有次生化学危害发生的事故,必须及时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遏制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燃烧或爆炸;三是破拆车体时(特别是易燃易爆车辆),应用雾状水实施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燃油蒸汽等爆炸,发生二次灾害。

(5) 强化开展针对性熟悉与演练,提高整体协同作战能力。

应急救援人员要全面掌握辖区路段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对高速公路的各出入口位置、道路宽度、交通衔接情况以及沿途的重要危险区段、重点单部位、消防设施、天然水源可利用等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积极制定紧急救援行动方案,针对性开展抢险救灾应急演练,准确掌握行动要点、程序和方法,确保应急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辖区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消防、交警、巡警、医疗救护部门加强联系,要定期举行联合演习,不断提高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故的能力

4、几点建议

(1)加强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充分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从历次高速公路灭火救援情况来看,应急救援人员对高速公路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急救安全常识掌握不够。当前开展对交通巡警和救援人员的事故现场救护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及时抢救和运送伤员,避免加重伤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设立应急消防加水点,切实解决消防用水问题。建议路政管理部门依据道路实际展开调研,一定区段内增设消防水池,或提高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确保消防车加水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消防车辆往返市区加水牵制较大警力,延误灭火战机。

(3)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体系,健全紧急医疗网。作为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二的中国,紧急救援体系尚不完善,全国仅有杭金衢高速公路诸暨服务区设置了高速公路医疗急救站,配备2辆120救护车。因此,尽快建立高速公路紧急救援体系刻不容缓。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管理方法,按人口密度、交通量等,可以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设立医院救护服务点,配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和专门人员,大中城市配备专门的救护直升飞机,在交巡警的配合下利用专业抢救知识和技术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保证紧急救援系统的有效运转。

(4)着眼长远,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通过建设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安装电子地图以及数字摄像头,随时发现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事件,对事故和抛锚车辆抓拍录像及时进行图象压缩传输,实现高速公路实时监控,确保指挥的直观和迅速,为事故处置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防手册》第五卷第二篇;

第10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 救援支持 足迹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U2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07-03

1 项目背景

1.1 远足意外发生的情况

到森林(郊野)公园远足是有益身心的活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人追捧。但每年都发生游客失踪、伤亡意外,据深圳市登山协会有关统计显示,深圳每年用于户外救援经费达300~500万元。2010年12月1日,发生在该市马峦山郊野公园的10名山友迷路被困,出动百余警力救援的事件,再次引起社会对户外运动风险问题的关注。据中国紧急救援联盟《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指出,2010年度记录的户外事故中,陕西40起,遇难15人;北京33起,遇难4人。在事故原因的统计中迷路是主因,占总的事故51.6%以上。而迷路的原因是对户外知识缺乏,准备不充分。2011年度,搜集到的中国户外安全事故共492起,与2010年度的182起相比大幅增长。其中,山东、北京、浙江三省市的事故数量排在前三名。国外方面,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统计,1992年―2007年,在NPS管辖的公园内,共发生78 488起应急救援事件。其中2 659人死亡,24 288人导致病伤。平均每天发生11.2起,每次救援行动花费895美元。因此,行之有效的森林(郊野)公园救援服务不容忽视,构建用于救援的信息化辅助系统势在必行,这种信息化救援系统,是城市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

1.2 国内有关救援信息化系统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救援体系,不断有新发展。例如任学慧[7]提出了以4S技术与TIS集成构建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具备旅游环境和事故安全预警、应急事故处理决策及应急救援网络组织互动等功能,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可视化、智能化。司夏萌(2007)提出了采用3G视频流媒体、GIS(地理信息系统)和MAS(多系统)等理论和技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其封闭(或半封闭)的运行环境所带来的救援空间狭小、事故地点内部环境情况复杂、现场状况难以反馈、救援不易深入等特殊问题,对救援部门进行合理分工,设计救援的详细流程,提出了适合轨道交通的救援方案及其实施方。李希建提出了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煤矿灾害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以GIS与Visual Basic为开发平台,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和GIS软件建立了可视化的煤矿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在森林(郊野)公园的救援信息化系统方面,2012年1月份由香港通讯业联会(CAHK)主办,渔农自然护理署、民安队等机构支持,中国移动、数码通、宽频无限、新世界传动网等通讯商参与构建了“远足短讯留踪服务”系统,用于远足救援信息化服务。内地还尚未有针对远足者救援专项信息化系统,大部分仅针对森林消防、野生动植物保护。

2 系统原理

2.1 移动网络及QR码应用现况

根据调研机构IDC《中国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2年第二季度)》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约为8 600万部,同比增长率10.4%。其中智能手机对比上一季度增长25.6%,占整体手机市场51.3%,首次超过功能手机。而3G通讯网络的覆盖率方面,CDMA2000已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20000多个乡镇。WCDMA到2010年上半年,网络将覆盖全部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TD-SCDMA目前覆盖238个地级城市,预计将增加覆盖330个城市。智能手机与3G网的普及,使得各种应用日益广泛、成熟,QR码的应用便是其一。

QR码是二维条码的一种,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已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QR码可储存更多资料(其中数字7089字节、字母4296字节)。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有QR码阅读工具即可解码。因此,利用这些平台构建本项目,在应用上有创新性。

2.2 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项目借助安卓系统智能手机、QR码及3G通讯网络的普及,构建远足者游览足迹记录及救援支持系统。远足者利用安装了QR码阅读工具的智能手机,读取在森林公园入口处标识牌上的QR码2(或事先在网站上下载),将客户端3安装到手机上。安装完并将个人信息填报好后,系统初始化完毕。

前往森林公园前运行客户端,开启3G通讯网、GPS端口,数分钟后当GPS端口提示卫星信号正常表示系统启动。此时,即可开始游园。系统会定期将手机所在地理信息、手机电池量等信息经3G通讯网,反馈至系统服务器,即所谓足迹记录。当意外出现,救援队伍可登录系统后台4,根据有关信息(手机号、日期时间、地点、地理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还原足迹线路点、坐标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救助。

3 系统构建

3.1 系统结构

系统分手机客户端及救援支持后台两部分。前者为C/S模式。客户端运行后,首先检测GPS端口及3G通讯网络是否开启。其次检测是否首次使用,如是则提示初始化注册、填报个人信息。待运行环境具备后,客户端便自动将实时GPS地理信息通过3G通讯网络,发送至系统服务器。后者为B/S模式。救援队伍人员用计算机打开IE浏览器,登录到系统后台进行操作。系统后台主要有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各远足者位置及手机状态;(2)生成足迹线路及坐标报告;(3)实时预警;(4)查看远足者信息。

3.2 系统主要界面及功能介绍

3.2.1 面向远足者的客户端介绍

客户端主要功能模块:(1)二维码:QR码扫描模块。通过扫描QR码,能启动手机浏览器,访问编译的URL;(2)紧急呼叫:初始设定了紧急电话后,当远足过程中遇到险情时可点击此功能进行紧急呼叫;(3)系统短信:系统内的短信收发功能模块,可跟救援队伍进行短信通讯;(4)事故记录:远足者本人的事故记录;(5)导游图:结合数字地图,实时显示自己所在地理位置;(6)个人信息:填报、修改个人信息。

客户端操作指南:点击运行客户端。首次运行时先进行用户注册,向系统填报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紧急联系人及号码,以及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在游园前,运行客户端,确认3G通讯网络及GPS端口已开启及信号正常的情况下,点击“入园”按钮即可。游园完,再点击“出园”按钮。客户端工作期间,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3.2.2 面向救援队伍的救援支持系统介绍

在计算机上打开IE浏览器访问管理页面,填写正确的账号密码即可登录。主界面为“游客监控”页面,实时显示各远足者坐标点。点击某远足者的图块,即显示其当前定位信息。

主界面监控栏显示的图块,蓝色表示GPS定位正常,黄色为异常,红色为已关闭GPS端口。后面的数字表示游客数量。点击某游客名字则可进入游客信息查阅模块。异常管理模块针对GPS信号异常、手机电池低于30%时的情况进行汇集。救援队伍人员通过查阅该栏目,掌握远足者有关异常情况,以便做出适当的救援决策。进入游客浏览模块,可对所有已注册的远足者信息进行查阅。点击相应的名字,即可生成该游客的详细报告,如图7所示。

系统生成远足者信息表,记录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紧急联系人及电话、轨迹线路及近期记录的地理信息列表(按记录的时间先后降序排列)各种信息,供救援参考。只要将地理坐标点还原至公园地图上,即可掌握其事故前最后所处位置。

3.3 系统有关解疑

3.3.1 关于远足者隐私

该系统用于救援支持。远足者在使用前,自主填报个人信息并允许系统自动收集记录信息,视为知情同意。系统使用账号密码登录,不对外公布远足者任何信息。

3.3.2 移动通讯网信号覆盖问题

对于尚未覆盖3G通讯网信号的地段,智能手机会自动切换为2G/2.5G网络,系统也会通过该网络上传信息,每次流量约1KB左右。对于完全无通讯网信号的地段,则系统会暂时中断上传足迹,待信号正常后继续上传(同时将断网期间收集的GPS信息缓存一并上传)。

3.3.3 因移动通讯网信号中断、手机断电对救援的影响

针对因移动通讯网覆盖情况不佳,远足者在游园过程中信息中断,甚至出现事故了也未能连接上移动通讯网,以及手机中途断电的情况,系统虽然未能记录该远足者持续、完整、及时的地理信息,然而只要远足者最后一次信息记录点存在的话,依然可以根据其最后一次地理坐标为原点,展开救援。这种情况也较盲目的、地毯式搜索效率要高。

4 结语

通过对智能手机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及GPS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了救援支持系统,为远足、登山户外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提供一定的安全技术保障,促使其安全健康有序发展[14]。实现救援的精准化、信息化,提高救援效率,确保在“黄金72小时”内实现救援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15]。为森林(郊野)公园的安全生产管理,对公园应急预案响应效率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曹峻.第二届全国山地救援培训研讨会报告[R].深圳: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2010-1-25.

[2] 李晶川.1男9女迷失山谷 近百警员马峦山彻夜大营救[N].深圳晚报,2010-12-3.

[3] 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0年度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1-2-1.

[4] 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1年度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紧急救援联盟,2012-2-3.

[5] Travis W,Heggie.Dead Men Walking: Search and Rescue in US National Parks[J].Wilderness&Environmental Medicine,2009(3):244-249.

第11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要求,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管理职责,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对防震减灾工作机制体制不健全,防震减灾措施不落实,不认真履行防震减灾职能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要根据省、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结合实际,认真组织编制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以项目带动工作,着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综合工作能力,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强化震情跟踪监视工作,切实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震情跟踪工作,积极构建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实时传输获取。地震办要严格按照省地震局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震情跟踪工作要求,强化管理,逐项落实相关工作。

(二)加强地震前兆台网建设,提高趋势会商水平。2012年县地震办要采用新设备完成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站的升级改造,实现观测的实时化、网络化。要认真做好地震监测台网的设备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台网运行率继续保持全市先进水平。要加强震情会商工作,强化周、月、年度会商工作,重点加强对震情跟踪及前兆信息的捕捉分析,发现异常要及时落实上报,密切注视震情发展动态。

(三)完善宏观观测网络,严格落实异常上报制度。根据年度宏观观测网络例行巡查的情况,及时调整宏观观测网络布局,强化每日宏观观测数据报送,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测中的作用。对各种宏观异常事件要及时落实上报,做到异常落实“不过夜”,避免地震谣传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认真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一)修订完善地震应急体制机制。各相关单位要按上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制订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使各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认真细化各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科学、有序、高效,反应迅速,保障有力。县抗震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根据政文〔〕196号文《关于调整充实抗震减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和各自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今年第四季度市政府将组织全市地震应急工作专项检查。

(二)加强地震应急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实时传输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市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方面的作用,及时充实、更新功能和内容,集成各类信息,完善各种数据库。要有专人负责系统管理运行,确保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有效发挥系统的各项功能。

(三)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按照省、市关于做好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统一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年11月底前要完成我县仓满体育场等4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并做好迎接市检查组检查工作。

(四)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消防大队要落实地震紧急救援队装备配备,按要求全部及时采购配备到位。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和演练,切实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地震灾害突发事件,2小时内救援队伍即可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同时,要积极组建地震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演练,逐步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五)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民政局要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统筹做好应急救灾物资的准备工作。民政局要储备满足我县应急避难需求的救灾帐篷(200顶以上),统筹应对我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安置灾民的需求。

四、扎实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和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

(一)住建局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省政府《关于研究石结构房改造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33号),结合新时期“三旧”改造工作及“造福工程”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市《关于旧村居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三旧”城改造优惠扶持政策,全力推进对我县20世纪80年代之前建设的抗震性能差的危旧房屋的抗震加固和改造工作,制定全县石结构房屋抗震防灾改造规划,稳妥开展石结构房屋改造加固试点工作。

(二)县校安办要加快全县校安工程项目的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项校舍重建任务。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危险区未列入校安工程重建计划且未达到现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要尽快实施抗震加固,确保校舍抗震安全。

(三)地震办与住建、民政、国土、农办等部门协调对水库、交通运输等生命线工程和大型企业开展地震应急检查,督促做好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相关应急准备,全面排查、及时消除地震安全隐患,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发生。

五、认真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一)要充分利用防震减灾日、重大地震灾害纪念日、科普活动周等重要时段,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要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做好“省数字地震科普展馆”光盘版和网络版的宣传工作,通过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以及在主要网站上建立相关链接,让民众了解“数字地震科普展馆”的相关知识,扩大宣传效应,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社会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要把防震减灾宣传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切实增强领导干部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要开展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村地震安全意识和防范地震的能力。

第12篇

同志们:

2012年要以攻坚应急救援知识普及和能力提高为核心,全力抓好一个统计、两个体系建设、三个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为推进全区经济发展和安全发展双赢提供应急保障。

一、抓好应急救援知识普及和能力提高的重大意义

为了遏制全区各类生产性事故和非生产性事故的发生,应急知识的全面普及势在必行,对应急的理解首先是要做到事前预防,其次才是事故紧急救援,事前预防到位,自救意识增强,事故必然会少发生,紧急救援时事故性质才不致扩大恶化,许许多多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救援性质的扩大,分析事故原因,均是当事人缺乏应急自救知识所致。因此,无论是在生产经营企业,还是在广大的人民群众、职业队伍、领导干部中都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广泛宣传动员,人人知晓明白应急自救常识,自觉提高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唯有这样,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基础才会得以筑牢。

二、科学做好一个安全事故统计报告

事故统计是对事故发生总计、分类、分析事故原因的一种工作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警醒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企业在发展经济时,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不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收益,一定要统计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别自己以身尝试,一定要以已经发生地的沉痛教训来教育警示自己;同时要通过事故分析,认真查找原因,完善有针对性的防范机制和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尽量控制和减少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因此要准确、及时地做好事故统计上报,既是上级工作的需要及要求,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保障。在今年的事故统计工作中,各县市区一定要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得以及时统计上报到上级相关部门。

三、全力抓好两个体系建设

为了落实全国、全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就分管工作而言,必须抓好应急救援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两个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抓好,各县应急救援中心机构、人员的编制要落实,有办公场所,认真开展好应急预案的强化管理,从督促各类生产经营企业抓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工作入手,加强各类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分类建档、评估工作调度。在3月底前上报应急演练计划到地区安监局应急救援科,在9月底前,认真开展好这次演练,演练结束后,认真上报演练总结,并把演练情况制成光盘一并上交应急救援科。二是抓好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完善各类装备投入,加强各类设施设备管理及使用,充分发挥科技装备的运用,推广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淘汰落后的装备,大兴科技兴安、科技强安,为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四、扎实推进三个项目建设

一是请毕节市积极做好协调配合,装备科抓好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及时调度,确保地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争取在8月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为全区事故救援和应急培训提供基地保障;二是各县市区也要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在2012年要纳入十二五规划,争取在2012年项目得以立项,在十二五末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各县市区抓好2008年、2009年两年专项技改资金的全面完工自查督查,认真实施好2010年专项技改资金,督促企业抓好配套,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作用,在2012年9月底前确保2010年专项技改项目实施完工并验收结束,在2012年10月份上交自查验收报告到技术装备科。装备科将协调煤调办在11月初开展项目抽查督查,对项目抽查过程中,如有项目还未实施结束的,将在2012年项目安排中对该县的项目从少安排。